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印刷的特殊工艺

印刷的特殊工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印刷的特殊工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印刷的特殊工艺

篇1

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处理能直接影响到版面的形式和信息的传达效果。文字的编排处理时应首先考虑到读者的潜意识阅读习惯:从左往右看、从顶部开始,再随着页面往下、出版物的各页是相互关联的,邻近相连而远距离则意味着分开、大而深的是重要的,小而浅的是次重要的、任何事物都有形状,包括空的空间。因此在设计中任何一种逆向设计都须慎重考虑。

1.字符处理方式

版式中文字的排列要符合人体工学。若横排文字太长,会给阅读带来视觉疲劳感,降低阅读速度。内文中的文字排列成横排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25字符,横排总是比竖排容易阅读,所以一般32开书籍都为通栏排版较多。在16开或更大的版面,若用8号字或9号字排版,宜排成双栏或多栏,不宜排双栏或多栏的。若有“前言”或者“编后记”等,则可以缩小版心的方式。辞典、手册、索引、年鉴等也可采用双栏、多栏排列手法。分栏排列中的每行字数应相等,而栏与栏的间隔适合空两到三个字符宽,也可用线条或图形等来起到间隔的作用。

字距与行距的把握是设计师对版面的心理感受,也是设计师对细节处理能力的直接体现。行距既不宜窄于文字的四分之一,也不宜宽于文字的三倍。常规下行距的一般比例应为:用字8点行距则为10点,即8︰10。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版面来说,字距与行距的加宽或缩紧,更能体现主题的内涵。现代国际上流行将文字分开排列的方式,感觉疏朗清新、现代感强。因此,字距与行距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文字的对齐形式可归纳为四种形式﹕左右齐头、左齐头、右齐头和特殊形。采用哪种对齐形式、取决于版面的需要,但是右齐头和特殊形的方式阅读起来会较累。

2.字体的选择与情感表达

字体的设计与选用是版式设计的基础。在同一个版面中使用过多的字体,会让读者看起来混乱并且会产生零乱而且缺乏整体效果,在一个版面里最好是选择两到三种字体为最佳视觉效果:一种用作标题,一种用作小标,另外一种用作正文。在选用的这三种字体中,可考虑用加粗、变细、拉长、压扁、衬底、制作特殊效果或调整行距等手法来变化字体效果,并且能给读者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中文的内文常用的字体主要有宋体、中等线体、黑体、楷书、细圆体等字体。大标题为了达到醒目的效果,常用到粗黑体、综艺体、琥珀体、粗圆体、粗宋体以及手绘创意美术字、立体字等字体。字体可以传达很多信息,如果想表达“重量感”时就可以考虑使用黑体或综艺体,因为这些字体本身看起来就很“重量”的感觉,这些字体比较适合运用在男性产品的设计中。另一种情况如果想表达“柔美”,那么就使用很轻的圆体字来表达柔美的效果,这些字体比较适合运用在女性产品的设计中。宋体则比较适合严肃场合。反白字一般没有书籍、报纸、商业报告或者私人信件、杂志不会以反白字为主。然而有一些商业广告经常在广告当中使用反白字想起到特殊化、新鲜化的效果来吸引读者。但是我们现在的报纸等印刷品反白字印刷效果比较差,所以应尽量少用。奇形怪状字体会降低阅读率,最简单易读的字体是最为人们做熟悉的字体,因为我们的眼睛是一种遵循习惯的器官。

标题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分析平均每四个看广告的人中,有三个人会看标题,却只有一个人会阅读内文,可见标题的重要性。首先要标题内容让读者眼球被吸引,设计营造出视觉冲击波,故可运用夸张、对比、印刷特效等手法来进行设计。

3. 常用的特殊印刷工艺种类与运用

文字在封面的书名与内文的大标题,或者要突出的少量的文字时,我们常会借助特殊印刷工艺来实现想要的艺术效果。文字上常用的特殊工艺有立体、烫金/银色、浮出、压凹凸、整版/局部UV等印刷,参见图1。

立体印刷 烫金/银色印刷 浮出印刷 压凹凸印刷 UV 印刷

图1 常用的特殊工艺印刷成品效果

(1)立体印刷是印刷品经过加工处理后能使人眼看了即产生深度之立体感,立体印刷一般分为透过式与反射式两种。立体印刷由具有特殊趣味,广被大众所喜爱,多应用于风景明信片、年历卡、POP、标签、吊卡等上面。

(2)在书籍的封面或包装盒等广告产品上经常看到的金/银色字体或图案,此种效果装饰感很强,同时使其铝箔密接在印刷物上又永不褪色。烫印与底色近似的色彩也能够出现非凡的视觉效果。

(3)浮出印刷是使平面上的印刷物变成立体凸状,其能表现高贵大方,特别是用在包装纸、标签、包装盒更能彰显产品的价值。

(4)压凹凸印刷是用压力方式使纸张产生浮凸现象,当然这是利用纸张的弹性机能而产生的感觉,这样的效果富有触感并彰显豪华感的肌理效果。

(5)UV印刷是一种通过紫外光干燥以增加产品亮度与艺术效果,从而保护产品表面,其硬度高,耐腐蚀摩擦,不易出现划痕等,多用于高档名片精品包装、高端商业画册、特殊台历、特殊标签印刷等产品领域。

不管选择何种工艺工序,设计师始终都需要考虑工艺与产品之间的重要联系,这种工艺的成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是否适合这个项目设计需要。对于印刷制作工序,工业化程度越高,其价格成本也就高。设计师对印刷工艺的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同时也会给设计方案带来意想不到的新鲜灵感。

5. 结语

注重文字与版面中各元素的“对比”和“平衡”。必须清楚文字、颜色和图片的分量,否则版面设计完成后会看起来会很不平衡。首先必须确定究竟要突出什么内容,文字还是图案。如果着重于图案,那么主要部分就应该用图案填充,而文字就会占据相对小的版面。如果想突出文字,那么就使用大的字体或者特殊的印刷工艺作为题目,然后填入适当用一些的辅助图案来完成你的设计使它看起来平衡。

版式设计中字体设计的前提是以视线流畅为出发点,减轻读者视觉上的生理与心理压力。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读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印刷工艺、纸张等各方面的因素。字体所追求的完美形式还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新颖的形式,借助现代科学印刷技术,从而来更好的表达主题且符合设计需要。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梅森著,张程亮译.平面设计工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10.

[2]大卫·奥格威著,林桦译.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3.

篇2

特种纸之“特”

目前盛元印像常用的特种纸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压纹纸。压纹纸是指采用机械压纹或褶皱的方式,在纸张表面形成凹凸感的花纹,使纸张有质感。其压花种类很多,如皮纹、布纹、格子纹、蛋壳纹、直条纹、曲线纹等。这种纸张美观大方,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普遍用于印刷包装行业。

(2)花纹纸。花纹纸不同于压纹纸,虽然有些花纹纸表面也有纹理,但是它的形成是发生在造纸过程中而非后期机械强制压成。这类纸手感柔软、不易掉粉、外观华美,其成品也更显高贵。花纹纸的种类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尼桑、云彩、纤绣莱尼、水条纹、竹丝纹等表面都如压纹纸一般有纹路,但更加细腻。另外,还有一些花纹纸的表面掺杂了其他成分,如飘银、飘金等,从而带有金银沙点但却很平整,纸质紧密,韧性高。

(3)涂布纸。涂布纸是指采用各种涂料对原纸表面进行涂布加工所得到的纸,表面光滑亮丽,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与印刷适性,且防水、防油、耐磨损、耐腐蚀。因此,该种纸广泛用于影像类产品和高档印刷品中,如制作照片书、画册、邀请函等。常用的涂布特种纸有星幻、普通照片纸、金属照片纸、丝柔银、丝柔冰白等。

(4)硫酸纸。硫酸纸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用72%的硫酸浸泡,清水洗涤处理后形成的一种半透明纸张。其纸质紧密坚实,透明度高,不透气,具有防水、防油、防潮等特点。这种纸适合用于书籍的环衬或扉页,既符合时代潮流,又能有效提高印刷品档次。

特种纸数字印后应用要点

近年来,特种纸因其高附加值,在数字印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虽然应用渐广,但是由于特种纸品种繁多,且特性各异,加上结合了数字印刷与众多印后加工工序,包括添加了表面整饰工艺之后,其在数字印刷工艺流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普通纸张成倍增加,往往会由于纸张表面不平整,造成印刷不实;由于纸张本身有底色造成亮调肤色部分有明显色差;由于纸张较厚造成折页后爆线;由于纸张吸墨性不好,造成干燥困难以致后加工时蹭脏;还可能因为纸张表面太滑造成裁切时打滑;或者因为纸张表面本身带有涂层造成加工后耐摩擦性不佳等。所以了解特种纸的纸张特性以及特种纸与特殊工艺相结合后的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针对特种纸在数字印后整饰加工中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几个工艺环节进行分析。

1.覆膜

一般来说,由于特种纸的表面都经过了特殊处理,或有一些纹理,难免会有一点凹凸不平,或是经过涂布或本身就有一些特殊的物质覆盖,如金银卡纸等,因此,在数字印刷中很少会在特种纸上进行覆膜。如果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需要及时与客户沟通,建议取消覆膜工艺,因为特种纸与普通纸相比就是特殊在其能表现出一些纹理效果或是质感的差异,而覆膜之后就会相应抵消这些效果,而且特种纸表面一般比较紧致,不利于胶水的渗透,更不利于膜与纸张之间的贴合,牢固程度会很差。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一些特殊的膜可以在普通纸上做出特殊的效果,如皮纹膜、布纹膜、钻石膜等,看起来很像特种纸。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是值得在数字印刷品中推广的,因为特种纸毕竟种类繁多,又非常用,备货一般比较困难,而且需要一定的订货周期,加上特种纸数字印刷品一般工序比较多,损耗不太容易控制,多订少订都会带来不小的成本浪费。而在普通纸上复合具有特殊效果的膜则要简单得多,又容易控制,而且比普通特种纸更加耐水、耐磨。

当然在这种工艺的推荐过程中,我们也要尊重客户的意见和选择,毕竟特种纸的种类、质感和花色等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和个性的。

2.烫印

一般来说,与特种纸相关的数字印后加工工序中,烫印是难度比较大的环节。由于特种纸表面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太容易印刷或者呈色,因此烫印和UV上光的运用相对比较普遍。而印金后电化铝能够实现一些金属质感的效果,而且还有多种镭射或是折光效果可供选择,这与特种纸本身的特性相互呼应,可以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盛元印像最常在仿皮纸和PVC材料上使用烫印工艺。在工艺实现的过程中,技术难度主要体现在使用部分纹路较深的特种纸和定量比较低的特种纸上。前者由于纸张表面不平整导致在烫印时,需要比较大的压力才能把电化铝完整地烫在纸张上,而过重的压力又会导致一些细小的文字或花纹糊版,反之减轻压力则会造成局部烫印不牢固而容易脱落,可谓进退两难。对于一些定量较低的特种纸,由于纸张比较薄,当烫印压力稍大时往往会导致纸张背面透出压痕,而烫印效果一般都做在数字印刷品的封面,其背面为封二,一般都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或是广告,如果出现压痕会影响美观,要求较高的客户往往很难接受这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数字印刷品一般数量都不大,因此建议选择质量较好、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电化铝,因为一些烫印上的故障往往都是由于电化铝材料不过关导致的,有很多故障是可以通过采用相对优质的原材料来缓解甚至避免的。其次要在压力、温度上进行必要的调节和取舍,进行最优化的配比,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水平。

3.UV上光

篇3

冷烫技术是在常温条件下通过特殊的黏合剂将烫印箔粘贴到承印材料表面,在工艺上既可以先烫后印,也可以先印后烫。联线冷烫完成烫印箔转移的原理是:在第1个印刷机组上采用类似输墨装置,将高黏性胶输送到胶印PS版上,对承印材料的烫印部分或全部涂胶;第2个机组是冷箔转移模块,安装了烫印箔控制系统,通过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的压合作用,将承印材料和烫印箔贴合在一起,烫印箔就被压合在涂胶部分表面,拉起底膜后,烫印箔留在承印材料上涂胶部分并形成烫印图文,无需烫印区域对应的箔带被复卷机构收回,完成了胶印机与冷烫装置的组合工艺。在无须进行冷烫工艺时,印刷单元仍可用于正常的印刷工艺。

单张纸胶印联线冷烫由于实现了胶印与冷烫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装潢印刷活件的生产效率。在不影响印刷速度的情况下,可一次性完成印品的印刷和印后装潢加工,如ROLAND 700加装联线冷烫装置后生产速度达到13000张/小时;一次走纸提高了烫印精度,可烫印0.1磅粗细的线条,具有胶印的套准精度,能够与胶印最细密的细节进行套准;相比以前无法跳步的情况,烫印箔多卷跳步装置最多能节省62%的烫印箔,进一步降低材料和生产成本。

冷烫技术可以实现极为特殊的装潢效果和加工质量:可以实现网点烫印,创造出阶调烫印的特殊效果;可以实现在烫印箔上印刷,即先烫后印,利用烫印箔的金属光泽与透明彩色油墨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还可以实现线画稿烫印,呈现出文字的金属效果。例如,一张贺卡上的“新年快乐”四个字使用不同的烫印颜色,如果采用传统烫印技术便要分别烫印四种不同的烫印箔,而且还要尽力克服套烫印不准的问题。但在组合联线冷烫装置的印刷机上,只需在烫印银色烫印箔后,将预先设计好的彩色字样印刷在烫印箔上,便会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新年快乐”四个彩色字,完全不存在套烫印不准的问题。这种集先印后烫或先烫后印的整机灵活性、装潢印刷质量的一致性和装潢设计的多样性于一身的冷烫印技术将有助于印刷企业开拓高端市场。

篇4

陶瓷印刷技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逐步由效率低的手绘工艺发展到广泛使用的贴花转印工艺再到高科技高耗资的喷墨工艺,热熔胶转印纸与热升华转印纸分别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在不同的陶瓷印刷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与不同的工艺技术,陶瓷贴花工艺可分为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陶瓷贴花纸是通过印刷工艺把设计的纹样用陶瓷颜料印制在特定纸张上(通常用大膜纸和小膜纸),可以移贴在陶瓷上用来装饰陶瓷的印刷品[5]。贴花纸可分为大膜釉上花纸和小膜釉下花纸,两种贴花纸印刷各具特点,如小膜釉下花纸印刷质量较好,可以印刷较精细的图案,而大膜釉上贴花纸印刷具有价格低廉、可大面积印刷等特点[6]。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又出现了陶瓷喷墨印刷,但由于我国的陶瓷喷墨印花正处于兴起阶段,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喷墨陶瓷产品要想成为市场主流,仍需面临价格偏高、技术受限的问题[7],由此来看,陶瓷贴花装饰工艺仍将是未来陶瓷装饰的主要力量。

转移印花技术根据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热转印和冷转印(水转印)两种,其中热转印又可分为热升华转印与热熔胶转印。与此相对应,转移印花纸主要可分为水转印印花纸、热升华型转移印花纸和热熔胶型转移印花纸。热熔胶型转移印花纸是通过表面的热熔型特殊涂层将本身的图文信息与承印物相结合。其过程是将热转印纸与承印物充分紧密接触,再通过在纸的背面加热加压,使溶胶图层连同上面的图文一起粘结到承印物上。热升华型转移印花纸的应用需要一种特殊的水性热升华转印专用颜料的配合,其过程是通过喷墨打印机将制作好的电脑数字图文信息打印在转印纸上,再使得转印纸与承印物紧密接触,并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使转印纸上的特殊墨水升华成气态并进入到承印物分子间隙中,最后凝华成固体,在承印物上形成完整的图文。陶瓷贴花中用到的大膜釉上花纸属于热熔胶型转印纸,小膜釉下贴花纸属于水转印纸,热升华型转印纸目前主要应用于个性化产品转印,就是将自己设计好的图像转印到带有特殊涂层的杯子、盘子、陶瓷等一些器皿上,所用设备主要是烫画机或烤杯机等[8],但由于此类纸张的价格过高,因此还未广泛使用。

不同陶瓷贴花纸的构造及特性

虽然陶瓷贴花纸都在陶瓷印刷过程中起着中间媒介的作用,但是由于针对的工艺技术不同,不同的陶瓷贴花纸在构造及特性上都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大膜釉上花纸和热熔胶转印纸结构有如下几层,它在陶瓷印刷技术中主要应用于釉上彩的制作。1:封面油2:图文层3:PVB图层4:氯乙烯粘合剂5:纸基(主要采用木浆纸)进行釉上贴花的时候,先将印有图文的PVB(聚乙烯醇缩丁醛)层与纸基分离,然后将PVB薄膜浸醇后转贴到陶瓷器皿的釉面上,再经过780~830℃烧结,PVB薄膜碳化分解,彩色图案附着于陶瓷器皿表面,完成陶瓷器皿的色彩转移[9]。釉上贴花纸的生产与使用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价格较低,适合大批量的生产和使用。

小膜釉下花纸和水转印纸(统称为小膜釉下花纸)在陶瓷装饰工艺中主要应用于釉下彩的制作。1:封面油2:图文层3:水溶性胶4:纸基(棉纸与木浆纸制成)进行釉下贴花时,把花纸浸湿贴在瓷坯上,揭去纸基层后,在整个瓷坯上涂上一层透明瓷釉,并覆盖贴花部分,然后将瓷胚在1300℃上下烧结成彩色的陶瓷制品。釉下贴花效果精致,能够有效减少铅镉等有害物质的溢出,但价位偏高,机械化程度相对偏低,主要适用于中高档陶瓷的装饰生产。

陶瓷贴花纸的生产工艺

陶瓷贴花纸制作一般由三大部分完成:一是前期的制版,样品的提供;二是中期的纸张、晒版、色料的准备工作;三是后期的生产印刷[10]。

大膜釉上花纸的生产主要使用的纸基为木浆抄造生产的纸张,并在贴花纸抄造过程中,适量加入印刷适印剂,以便改善纸样的油墨吸收性及网点的清晰性、圆整性和均一性[11]。釉上贴花纸的印刷一般使用高温溶剂型油墨进行丝网印刷。油墨中使用的连接料为固体树脂和溶解树脂的有机溶剂,使用的发色剂是金属氧化物,这直接决定着烧成后的图文彩相。为了增加色素的亮度,所用助剂一般为铅玻璃体、低熔点硼。网印陶瓷贴花纸目前几乎占领了陶瓷贴花纸印刷的全部市场,主要是由于网版印刷具有不受承印物大小和形状的限制,墨层厚实、颜色鲜艳、再现性好、立体感强等优点。其主要过程为首先根据电子原稿进行分色,根据陶瓷颜料叠色不变色的特性,主花红蓝绿要分开,红色分三次(浅中深),蓝色绿色分两次(浅深),最后用黑色或灰色线条勾边。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制作阳图小片,用小版晒版进行手工打样,经烧烤后对样品进行各方面调整,直至符合要求,在送至瓷厂试烧[12]。由于瓷墨的特殊性质,不能进行叠色,因此贴花纸丝网印刷要进行专墨专印的分阶印刷。网印瓷墨和普通彩印油墨一样,也具备纯度、明度、饱和度3个基本要素。衡量陶瓷贴花纸的质量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准确地再现原稿颜色[13]。

篇5

印刷工艺课程因为牵涉到许多技术原理,理论讲授必不可少,但很多教材照搬印刷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老师的讲解也照本宣科,文科类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无法也没必要理解过于艰深的印刷原理,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缺乏个案实践教学

真实案例的讲解以及软件的实操能让学生眼见为实的学习如何选择印刷材料和工艺,如何进行印前输出设定,这是课程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专业教师因为很少参与设计实践,对印刷工艺也是一知半解,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导致这一教学环节严重缺失。

3.忽视学生作品的完整度

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对于课程作业,没有持续鼓励和深入指导学生努力完成最终印刷成品。学生作业最后往往以简单的彩色打印稿交付了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主干课程横向打通不够

印刷工艺结课后,书籍装帧、包装设计、VI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也会陆续展开,但这些课程的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谈设计创意,很少在相应的主题设计中指导学生结合印刷工艺来进行设计实践,这也影响了印刷工艺课程的后续效果。教学硬件设备和实训基地的缺失对绝大多数院校而言,为视觉传达专业配置动则几百万的印刷设备来进行教学实践不太现实。但是,印刷实训基地比较容易实现,现在很多院校也有长期联系的印刷厂供学生考察,但仅限于参观而已,对于印刷工艺流程的了解走马观花。

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明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

印刷工艺课程在不同的院校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印刷材料与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工艺基础》《印刷品设计与工艺》等,叫法颇多。课程名称各异,也从某个侧面体现了各院校对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笔者看来,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可以明确为: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印刷品的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流程,从而掌握印刷设计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即能迅速进入设计师状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实践来谈理论,也不能脱离设计来谈工艺。而过于注重印刷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讲授、忽视设计实践与设计创意的引导正是目前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教师应该积极提炼出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注重结合设计创意来谈印刷工艺,加大印刷设计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切切实实提升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策略,注重范例教学

教学策略决定了把课程内容转换成何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印刷工艺教学如果仅仅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使用罗列大量文字和图片的PPT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会导致教学过程枯燥而拖沓,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转化课程内容最典型的教学策略当属苏联学者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纲要信号”是指在上课时用一种直观图表,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用文字、符号或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笔者通过数年教学实践,结合“纲要信号”图示法,建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范例教学为中心,所有理论和技术讲解都围绕范例展开,利用图表归纳简化理论,结合印刷成品展示、印刷输出文件分解演示、分色菲林打样实物讲解,印刷材料工艺成本实物核算等形式来展开案例剖析,抽丝剥茧,有的放矢。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充满趣味的案例和教学上的互动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印刷工艺,学生往往也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印刷品设计作业的实践中去。

3.细化印前输出指导,完善上机实践

印前输出指导和上机实践是印刷工艺课程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往往因为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问题而把这一课程内容人为简化了。教师亲自上机操作印前输出,同时结合学生印前电子文件进行指导,这是印刷工艺知识落地式实践的重要步骤。笔者把印前细化输出指导分为三个层面,在具体教学中层层递进,相互穿插。第一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工艺印前输出指导。包括专色印刷、特种材料印刷、印后加工的烫金、UV、模切等工艺在软件里的具体设置,都逐一实操演示。第二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品印前输出指导。如包装、书籍、报纸、海报等印刷品类型。这一层面强调解决各类型文件如何设置出血位和扣刀位,如何拼版,如何处理陷印和挂网等方面的问题,也须用软件具体操作演示。第三个层面是细化主流设计软件印前输出指导。这一层面强调对主流设计软件的优劣和异同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根据不同设计要求来挑选软件。笔者通常也会介绍一两款适合学生自学的拼版软件或插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学习,作为技术层面的补充。

4.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

印刷的整个过程就是把原稿(一般为电子文件)制成印版,以油墨为着色物质,把印版上的图文大量地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过程。印刷的最终产品称为印刷品。2也就是说,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应该包含设定印前电子输出稿到印刷出成品的整个过程。很多院校没有印刷打样设备,而印刷达不到一定数量印刷厂一般又不给开机,即使允许开机打样,费用也过高。于是,很多学生的作业形式往往就是一套没有任何特色的彩喷稿,印前输出电子稿也没有作为作业的一部分上交。严格来说,这其实没有完成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的整个流程。针对这种困境,笔者对印刷作业提出了“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的指导方针。一方面,强调用实验性观念做指导,以设计创意为中心,对印刷材料和工艺做极致性的探索和实践。在作业的具体要求上,笔者往往提供两个主题,要求在设计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承印材料和特殊工艺,学生任选一个主题,尽情发挥,设计一本富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小册子。另一方面,强调印制和手工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各种手段,尽力实现创作初衷,完成印刷成品。在笔者的详细指导和持续激励下,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展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承印物的选择上,学生积极寻找各类特种纸,甚至使用布料、皮革、木材、金属等与纸张混搭;在印刷方式的选择上,学生广泛采用数码快印和艺术微喷等接近印刷效果的方式来模拟印刷,找创意礼品店用热转印烫画机在布料、金属、木材等特殊承印物上实现印制等等;在特种工艺的实现上,学生更是集思广益,用指甲油模仿UV光油效果,用金粉和银粉手工上色模拟金银专色,找店家用烫金机进行烫印加工,用刻刀实现镂空效果等等。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充满激情,印刷成品的效果非常不错。通过这样行之有效的实践,学生充分认识了设计、材料、工艺三者间的关系,明白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既要有高超的设计创意能力,又要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印刷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加工流程,把设计和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