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

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59-01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自然能源储备已经稍显不足,同时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如何维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环境的现状

土壤破环严重、淡水资源污染。作为世界土地面积排第三位和拥有最多人口的大国,面临着人均土地面积仅有0.77公顷的处境,随着人口进一步增长,工业迅猛发展,我国的土壤剥蚀状况加剧,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减少,工业固体废料未经科学处理便随意向土壤表面倾倒和堆放,使得有害物质逐步渗入土壤和飘散至空中,随着降雨过程最终渗透地表。这些现象不但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土壤原有的功能,使得经济作物减产,农作物受到化学污染而质量下降,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还污染了地下淡水资源,使得本就匮乏的淡水资源逐年减少。由于庄稼减产,植被减少,帮助传播花粉的蜂蜜等昆虫大量减少,植物无法繁衍,形成恶性循环,全球人类都将面临食物短缺的现象,为争夺自然资源和食物,大战一触即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增加。。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以及大气污染引起气候变化。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极地上空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的现象,地球已然成为“温室大棚”,极端天气和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海洋碳酸化,杀死了大量微生物,使得食物链中最底层的食物消失,由下至上迅速断裂,严重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安全,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海水污染加剧并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海洋之外的动植物。除此之外,诸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工业废气在未经脱硫技术、脱氮技术便排放在空气中,随着降雨过程转化为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不但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的自然家园,还对土壤以及建筑物造成了侵蚀。伴随工业有害气体排放的粉尘、颗粒物等是造成雾霾的元凶之一,近年全国各地经久不散的雾霾天气也是地球给人们敲响的警钟。

地球生物生存环境堪忧。环境污染导致森林面积减少、酸雨频发、雾霾弥漫。森林面积锐减,加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耕地面积逐年扩增等造成的环境破坏,使得地球数以千计的物种失去了原本的生存家园,最终走向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产生连锁的环境效应。

二.环境保护的实践措施

1.转变观念和思路,引导群众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改变人们传统的“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思想^念,树立“经济和环保并重”的低碳理念。政府部门可以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探索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产业,然后从政策层面上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低碳经济模式。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积极采取宣传措施,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的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节能减排降耗的实践中,从根本上改变人民和企业传统的错误理念,切实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

2.加强科技创新,从源头上建设低碳环境

世界各国企业应携手共同发展低碳经济,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取得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效果的企业为榜样,学习其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寻求适合自身的新模式,同时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一方面通过技术方式降低已存在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出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工艺,从源头上改变生态环境,遏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行高效利用能源、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等政策。

3.携手国际社会,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

作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和“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于2009年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将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节约和不浪费,可以改变地球大环境。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不但能够推行低碳环保的理念,使得全人类都开始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间的合作,有序地推进了低碳生态产业地转移,建立了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推行了情节发展机制,统一了全球碳交易市场,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地碳定价权,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地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

4.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地成功经验

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资融资途径,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的运作流程,将节能减排融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在此基础上发展符合国情的促进建立低碳产业的鼓励措施,利用金融体系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

总结

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参与其中,并且还需要官方或民间机构进行积极引导和合理宣传。保护环境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营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二是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为出发点,减少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为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子孙后代的健康发展和祖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总之,提升能源效率是我国传统高耗能企业改善经济、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经之路,是当前务必解决的核心问题,必须要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从生活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 郑林昌,付加锋.中国城市低碳环保发展协调性分析――以环保模范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3):26-30,35.

[2] 童志锋.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环保运动[J].中国青年研究,2016,(8):4-9.

篇2

古人曾说:居安思危。因此,普及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增强环保的责任感,已势在必行。让学生从生活深层次认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并不都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很多领域已在发生恶变。因而,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源头上去扼制环境问题的发生。

1.科学的认识环境问题。我国虽有众多的江河湖泊,水资源占世界的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南北分布极不均衡,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工业、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湖或江中而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生产水体的富营养化,每年夏季蓝藻疯长,湖水发绿发臭,水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可利用量。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们不合理的行为造成。

2.培养学生的环保品德。环境保护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在地理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外,更要在平时爱护学校一草一木,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方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外出旅游时在爱护景区的花草树木等方面进行教育,主要是侧重在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上的培养。

二、培养绿色意识

环境是公众的环境,环境保护理应是公众的共同责任。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法制意识,我们可以采用举办环保法制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环保教育主题片案形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如利用校园内的板报、广播、画廊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适时地开展环境教育系列试问、演讲、绘画、手抄报、废品回收等竞赛活动,让学生逐步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都享有利用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懂得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1.日常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因素赋予其生活教育实践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看环保现状、问环保知识、集环保信息等途径,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2.课堂教学是学习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环保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把环保教育列入课堂教学计划,做到时间上有保证,才能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3、社会是环境保护的主体。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学校附近河流进行小样分析、对学校周围大气层、噪音污染的调查,写调查报告和环保小论文。

三、树立参与意识

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个的积极参与。学生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除了通过环境教育课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通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环保技能的传授。通过各学科渗透环保教育,可以起到强化环保意识的作用。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结合创建文明卫生街道、居委、新村、小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的公益性活动。如打扫街道、擦洗交通护栏、清理花坛草坪等,共青团员还向市民印发环保倡议书。

3.与行为习惯相结合。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刮。自觉保护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篇3

中图分类号:DF4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业化大生产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等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化工和采矿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废气物,严重的影响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各种环境保护方式。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人类根据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协调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又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此外,还要对已污染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对现在已经污染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改造和恢复;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2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其内容主要有:2.1 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 三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2 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2.3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3加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3.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在环保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工业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度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

最后,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以通过法律形式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达到警示的作用。

3.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

其次,要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因为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该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的掌握比较全面,所以更加适合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

再次,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3.3 建立环保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首先,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只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3.4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

其次,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3.5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环保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篇4

1.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1 组织学生观赏录象、图片、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于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1.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现象自然消失了。

 

3.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还定时请镇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几年来,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篇5

随着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科技在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日趋严重,而许多污染源与化学有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面对世界环境的恶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生存状态,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注,环境科学知识将成为每一个人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成为了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义务。本文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谈谈在幼师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策略。

一、制定环境保护教学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保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环境污染。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培养良好环保习惯。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环保教育

幼师化学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环境污染实例,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幼师化学教材中有石油的炼制、煤的综合利用、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化学合成工业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充分的挖掘、整合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环保教育素材,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可及的。通过课堂上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保护对人类的生存意义等,对环境保护有较全面的了解。

三、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而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仅靠在课堂上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地实施。

1.专题讲座。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重大的环保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结合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及其被破坏的原因和氟里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等。

篇6

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的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要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是每个生物教师的责任。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要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一、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态学有关概念、原理教育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如对生物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等。通过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办事,才能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2.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如介绍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对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有害影响,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 DDT等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3.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现状,以及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淡水紧缺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重视、关心资源问题,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4.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在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中,应该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用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主导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去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结合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是“生物和生物圈”,专门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各章节都蕴藏了许多这方面的素材。如关于“水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对生物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短缺、饮用水时刻面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等,渗透到许多章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具体分析研究,使课文的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教育效果。

2.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使学生了解: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一项权威资料显示: 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 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 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有专家预言,全人类将为水而战。这些事实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在生物练习题中亦有体现。因此,选用适宜的项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在深思熟虑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补充下面这道习题: 20世纪50年代,DDT作为一种植物杀虫剂运用于欧亚及美洲大陆,但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及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有DDT存在。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谈谈所受的启发。

三、寓“生态意识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有些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通过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如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时,需要学生课余的参与,并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由于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结合课外活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能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强,学生耳闻目睹,效果更为显著。

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开展专题活动。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等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在校内定期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保知识,披露环境污染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城市环境状况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与生物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等。并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写小论文。

引导学生关心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上有关生态环境知识和环保方面的报道,定期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一些重大生态事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篇7

一、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态学有关概念、原理教育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如对生物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等。通过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办事,才能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2.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如介绍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对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有害影响,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 DDT等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3.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现状,以及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淡水紧缺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重视、关心资源问题,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4.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在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中,应该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用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主导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去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结合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是“生物和生物圈”,专门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各章节都蕴藏了许多这方面的素材。如关于“水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对生物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短缺、饮用水时刻面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等,渗透到许多章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具体分析研究,使课文的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教育效果。

2.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使学生了解: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一项权威资料显示: 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 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有专家预言,全人类将为水而战。这些事实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在生物练习题中亦有体现。因此,选用适宜的项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在深思熟虑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补充下面这道习题: 20世纪50年代,DDT作为一种植物杀虫剂运用于欧亚及美洲大陆,但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及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有DDT存在。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谈谈所受的启发。

三、寓“生态意识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篇8

①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②通过搜集信息,了解各种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对策,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上网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报告。②全班交流研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的活动有关。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交流活动,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②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并付诸行动。

难点:将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用幻灯片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交流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开始,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播放一组黄山、黛西湖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感受和感想。

师:由于人类的某些破坏性的活动,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日益恶化。目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面对众多的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环境问题与我们的行动。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垃圾和水污染两大环境问题,除此之外,你知道人类还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学生说,教师补充。)

师:科学家把近十几年来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十大环境问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这三个环境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特殊,借助网络自主研究学习三个环境问题,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讨论研究方案,自主探究环境问题。

汇报研究情况。

三、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写出自己的行动

师: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各种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也能改善环境。面对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自救措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特地确定了几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保护环境的活动日,以唤醒全人类的环保意识。

课件出示: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你知道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吗?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说说我们的环保行动。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就是明天的主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下课前送给同学们几句话。(课件出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使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根据计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更好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篇9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因此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生态环保教育作为解决环境的根本任务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帮助他们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习惯。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怎样在幼儿教育阶段实施环保教育?下面,我就谈谈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明确目标,讲究方法方式

幼儿环保生态教育目标可分为一下的方面:①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家园的情感和责任感;②教育幼儿具备基本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③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理念。环境与生态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问题,在幼儿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要在理论枯燥的层面上让幼儿理解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等复杂的问题根本不符合实际、不科学的,是行不通的,从根本上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所以不能把传授相关知识作为幼儿环保生态教育的方法方式。幼儿阶段小朋友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年龄、经验的限制,但他们的情感却是最容易受感染的,行为意识也容易形成。因此,我们应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看有关的教育影片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优美环境、对动植物的珍惜之意,从而建立保护环境光荣,对浪费资源可耻的行为道德标准,并以这个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以直观活动为主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因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开辟一个活动的空间、平台。在收获的季节,老师在课前准备一些鲜花、蔬菜,课内组织小朋友装扮教室,加工蔬菜,品尝佳肴,这样就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幼儿收集废旧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制作玩具,使幼儿体会到身边的事物都是宝的道理,减少环境污染。

3.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形成环保意识,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仅仅靠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个教育“有心人”。在孩子的生活中,也蕴含着许多生态环保教育的内容,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良机,把握尺度对孩子进行教育。可以播放一些以环保生态为主题的动画片向儿童灌输环保生态意识,结合本校实际从幼儿在校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洗手时提示小朋友水资源是有限的,节约用水是好孩子;吃饭时,保持周围的清洁干净,同时做到不浪费食物。平时教育小朋友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上下楼梯靠右行并脚步要轻点,从自己做起,不制造噪音。

4.加强家园有效配合,构建环保生态教育网络

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活动场所,幼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起一动对幼儿的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很有必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接孩子时,有意识地向各位家长介绍一下身边的小事,如:幼儿园室内外干净整洁的环境,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也可以请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观察自家居住的生活环境,或提醒家长多留意电视中的有关环保生态教育的公益广告,随时随地讲给幼儿听。要求家长首先从自我本身做起,树立榜样,讲明道理。如: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有意识地带小孩去菜市场,少用一个塑料袋;出外吃饭少用一次性筷条,不用白色发泡盒,并告诉孩子为什么。当孩子看见地上有垃圾,主动捡到垃圾筒里时,家长给予的态度应是支持赞赏的,及时表扬,从而使幼儿初步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懂得环保应从我做起,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等等。这样,孩子在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环境中,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运动中去。

篇10

“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而言,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意识到化学教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它们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更生动、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教育意义。如药品取用为什么要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用量则取少量,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则取1-2ml,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如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等等。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必需运用好这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结合身边实际把环境教育穿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争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教育,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寒署假、节日等空余时间让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进行环境调查,看一看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首要污染物是什么?有什么严重后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解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11

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人类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环保问题被提上日程,已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更显重要。高中地理学科应该努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地理教师要将地理课堂当作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阵地,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认知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说,在所有的学科当中,地理学科与环保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做好环保意识的渗透工作尤为重要。

一、在地理课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人类从出现的那天起,就与所生存的环境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类也逐步发生适应性的转变。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的基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构建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同时,教师还可以列举西方工业革命时代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带来危害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将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地理教材渗透环保意识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理念,教师要学会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新编的地理教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讲述了许多有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提出了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的后果,揭示了许多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教材中还提出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今天浪费资源,无节制地使用资源,将会造成我们的后代无资源可用,难以生存;地理教材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导向,如可以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无污染,无危害,而且可再生。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白破坏环境是可耻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

在利用教材的同时,教师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做环境的管理者,提倡低碳生活,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随意扔垃圾,不浪费水、纸、电,保护花草树木等,使学生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在课堂上,教师只能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而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印象并不深刻。只有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环保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参与环保的主人翁,形成环保的自觉性与责任感。教师可以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的环保活动,让他们乐在其中,使学生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保持对环保的热情,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要想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高中生年龄不大,还没有进入社会,面临高考压力,学习负担重,生活经验较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亲自学习如何进行环保。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领略自然美景,到博物馆观赏地质遗迹,使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家园原来如此美好;可以带领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破坏、污染环境的现象,如乱砍滥伐、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汽车尾气等等,让学生结合生活谈谈环境破坏和污染带来的后果;也可以在学校申请成立环保志愿者团队,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养小动物、植物,做环保实验等,感染并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到环保中来,从而带动全民参与,促进社会的进步。

五、小结

高中地理是讲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基础学科,也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主要载体。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看到时展过程中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特别是地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是在创造美好的未来。因此,地理教师要肩挑起重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将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新红.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科技信息,2010(17):241.

[2]李瑞霞.地理课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4):92-93.

[3]凌平生.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204.

[4]王桂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校长阅刊,2007(12):72.

篇12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02-02

“给地球降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这些口号已经响彻了整个地球,人类的环保意识也在慢慢地觉醒,但是这些还不够,对小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未来保护地球的行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因此要在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境保护教育,树华夏儿女的风范。小学的《科学》课就是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我们要在《科学》课中恰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加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

一、从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感知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通过直观形象的教育,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在科学教学中采用观看录像、图片、阅读资料等方法。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科学课中《环境与生物》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科学探秘之中有关地球被破坏的影片,使他们亲眼目睹地球的破坏是由人类一步步造成的,洪水、泥石流、沙漠、酸雨……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灾难。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意识及其重要性。在学习《动物的生长于繁殖》时,让学生观看濒临灭绝的动物的图片,准备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的资料,使学生明白动物的灭绝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录像、图片、实例等让学生明白让地球降温需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保护环境迫在眉睫,由此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把科学知识与环保教育作巧妙的链接

《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科学教师根据其内容与环境知识、环境保护技能紧密联系的特点,讲深、讲细、讲透。如在三年级的科学课本中,教学动物和植物这几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巧妙地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如“没有了植物我们的环境会怎么样?”“没有了动物我们的环境会怎么样?”“怎样才能使我们家乡的森林更加茂密?”“净化空气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活动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身边的环境联系起来,学会关注身边的环境,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知道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去保护周围的环境,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科学观。如在《动物》一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去当地调查前二十年和现在周围环境中的动物情况有什么变化,并制作出表格,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明白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动物的命运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中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促使他们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加强环保的意识。

三、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与科学联系起来开展教育

在大自然中,一切事物都是直观的、真实的,万物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显示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地、红红的花朵等展现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在小学生周围的世界中蕴含着许多的科学内容。周围环境与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在学习《关心天气》这一课时,让学生记录两周之内天气的状况,探索天气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知道这些都是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组织引领学生探究我们牧区山洪、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自然原因和由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丰富、全面、直观的环保知识,才能使小学生进一步明白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根据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给地球降温。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在学到“噪声的危害”这一知识点时,课前老师可以把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喧哗声,工具的摩擦声等制作成录音,在课堂中,先播放美妙的音乐,学生都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时,把录制好的噪声放出来,这是再看学生的表情、表现。接着关掉噪声,让学生谈谈感受,让学生说说“你最受不了的噪声给你带来了那些危害?”教师抓住时机讲解噪声的危害,说明噪声也是一种环境危害。如果人类经常生活在噪声的世界里,会使人们的心情烦躁,睡眠质量下降,而且对听力也会带来危害,甚至会造成神经衰弱,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让我们每一位同学有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个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悄声细语,尽量控制自己的声音。在潜移默化中将环境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田上。

四、知识变行为 深化环保意识

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如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与科学息息相关。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如《植树》一课,让学生明白只有植树造林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给地球降温,在学校可以开展“植树降温”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植树的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迫在眉睫,要从小抓起,在每一堂课、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渗透环保教育,环保意识才能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开花结果,才能达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目标。只有我们人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科学治理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人类才能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

参考文献:

篇13

总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速增长除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部署合理以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方面就是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正是这样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导致了我国环境问题目前十分严重。不经如此,社会集团、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断地破换社会环境。保护社会环境,为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家园就成为所有人民的共同利益,那么应当如何来保护环境呢?

1.国家层面

A.完善法律

众所周知,法律的核心价值在于规范和保护公民权利和利益的,作为人们利益表达的基本载体,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规范是有强制力的。拥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人们的基本愿望,保护好环境使人们的基本利益诉求。因而,国家首先就要重视从法律层面上对环境的保护,完善国家有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

完善国家的根本法律――宪法。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律,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关的明确的规定,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宪法的很多条文也不再适应现实社会不断变化的现状。因而,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完善宪法对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完善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我国法律体系复杂,针对环境保护。不同的法律都有不同的规范,专门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和其它法律规范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实施保护,然而,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钻法律的漏洞,使得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规约人们的行为。这就为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供了机会,因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对于保护环境将取到根本性的作用。

B.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作为实现法律规范的主要载体,其行为对环境保护效果的良好实现有极大意义。政府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权力划分不清的的现象,即由于根据不同的法律规范,不同的部门对同一个环境问题都有权限进行管理,然而,事实上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会依据不同的法律形成重复管理或者是大家都以为其他部门会管理的现状。当然,这是从政府的积极行政作为出发来讲的。事实上,政府针对环境管理也有不作为的现象存在,因为有些时候政府在解决其他重要问题时候由于资源和其它方面的短缺,无法进行有效管,那么,就会出现不作为的现象。

C.树立环保意识

国家要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一种良好的环保意识。我们知道,国家对于价值观念的塑造对广大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云南的丽江古城环境优美,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在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古城内,古城的环境保护做的很好,这主要与当地居民的信仰有关。古城内的很多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他们把一切的自然之物都看成是有神灵的感应,民众是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信仰,所以他们的古城才能优美。当然,人类现在已经进入2l世纪,再想拥有那样的信仰已经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现实,但是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精神上的追求,精神上一旦没有追求使整个社会没有神圣的力量资源。因为精神上无追求,使整个社会在某些方面缺乏内在的道德律,它必然给社会道德带来阻碍。所以我们要树立节约、理性、务实的环保新风尚,并且把它当作一种信仰,永不改变,切实保护好我们人类所生活的环境。这就值得政府做相关的工作,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社会层面

A.企业要重视环保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这3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我们的国民对金钱的过度崇拜,人与人之间的生活过度的攀比,你买一套房,我就要买两套,你有一张跑车,我就买两张等等。这种现象也可以说成就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极大的浪费,违背了节约的精神,同时也极大的消耗和破坏了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而事实上,这样的意识主要存在于企业里面,企业本身,老板,员工等等。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作用下,人们才不管环境而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所以说,企业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B.社会团体要发挥积极作用

当然,社会团体也要积极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相关的环保组织,他们要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为促进人们提高环保意识,督促企业、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社会的良好发展作出努力,帮助人们创建一个美好的环境家园。

3.个人层面

A.个人要积极保护环境

个人保护环境,从本质上来说是自身的利益表和利益诉求,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为子孙造就一个美好的未来环境,人们应大到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们保护环境也是人本的基本义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人民应当保护环境。因而,人们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在表达利益而且也是在履行任务,但不论怎样,我们都应当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有所表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