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龄化的机遇

老龄化的机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龄化的机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使民众对自身社会保障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的五倍,我国现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为1.94亿人,国民人均预期寿命也从1981年的68岁延长至2012年的74.84岁,中国的老龄化呈现明显加速的趋势。老年人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健康和医疗护理保障牵动着数万家庭的心,同时机遇与挑战也应运而生。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无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而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而诞生的养老护理问题保险与护理救助制度,不仅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保险市场上最年轻且最具活力和市场险种,是以失去健康作为给付条件,为那些因年迈、疾病或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险种。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压力的增长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推广,家庭多数呈现“421”核心模式。换句话说,一对中年夫妻除了负担子女的抚养教育费用外,还需要承担四位老人的养老责任,一旦一个家庭中任何一位老人由于失能需要他人护理时,都会使家庭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而对于一些追寻时代潮流的丁克一族和因为意外失去子女的失独家庭来说,老年的护理费用则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如此高的家庭健康风险,护理保险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二、未来护理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1.需求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医疗费用以及护理费用不可避免的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的需要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由于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且面临生理各项机能的下降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等,这使得老年护理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30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保持在40%至50%之间,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而根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1.80 % ,为全人群的4.04倍,人均患有2至3种疾病,且49%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失能。根据六普长表调查的数据(如表1所示),推测中国老年人需要护理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仅就上海地区来看,2000年,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中长期护理需求总人数为16.05万人。到2015年,需求人数会增长到26.73万人。)总体看,上海人口老龄化具有进入老龄化社会早、速度快、程度高的特点,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人口高龄化程度高,同时少子化、纯老(空巢)化问题凸显。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发展速度快、绝对数大的特点,今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数量将是非常惊人的。而老龄化趋势导致家庭结构变化,现代家庭呈现4:2:1的倒挂金字塔格局,加上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很少有精力来照顾老人。另外,城市化、出国热使得空巢老人数目大幅增长,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科技的进步并行,使得人类寿命延长的同时,老年人各种疾病罹患率也是大幅度上升,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数量激增。因此,护理保险与现有的医疗保险相互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众所周知,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保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不仅直接关系老年人的基本生存状况,还会直接影响社会制度的公平与公正。然而社会医疗保障中一般只涉及疾病的治疗费用,对于疾病带来的一系列后期护理等费用一概没有涉及。同时,在老年人口赡养比正在不断提高的今天,中国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于城镇将更加突出,特别是在西部和贫困地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城乡人口迁移流动的持续 ,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的相对滞后,以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也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2.供给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是要为被保险人承保长期护理服务的费用支出,这包括在疗养院、护理所、家中的非专业和专业护理。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保险公司开设这一险种,如国泰康顺长期护理保险、中意附加老年重大疾病长期护理健康保险,以及友邦全佑一生“五合一”疾病保险(其中包括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金)等。在保监会大力倡导保险产品回归保障的前提下,中国人寿近期又推出了健康险新品“国寿爱心护理产品组合”。这款产品组合能够帮助更多家庭满足意外、疾病护理等多方面的保障需求.

由于我国护理保险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产品设计和定价方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技术,且存在整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医疗保险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外部经营环境还有待改善等问题。由于护理保险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经验数据缺乏,保险公司面对的定价风险也比较大,供给价格弹性较小,供给成本过高,社会养老护理服务的资源有限,这使得商业护理保险的发展往往得不到配套措施的支持,故而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不多。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完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健康险在保险市场逐渐凸显出来并呈现出多种创新保费模式,实现了健康险保费的大幅增长。护理保险作为健康险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4家专业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且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技术,资金运用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这使得我国保险公司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加。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护理保险的定价也显得更加合理。就今年国寿刚刚推出的“国寿爱心护理保险产品”来看,一位三十岁的中年人购买该产品,若选择二十年分期缴纳的方式,每年只需缴纳1068元。与之前的报价相比,已经大大减少了投保人的经济负担。

三、护理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从21世纪初起,我国的护理保险市场就一直处于萌芽阶段,外资保险公司纷纷看好这一险种的市场优势和利润,采取以长期寿险的附加险的形式进行销售的方式,试图凭借自身对老年险产品在核保、精算的全套技术体系抢占市场先机。随后,国内保险公司如国寿和泰康人寿也纷纷推出以护理保险为主险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几家专业的健康险公司,但总体上来看这一险种还处在初步阶段。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市场上已经推行了商业护理保险,但就目前国家的状况来看,商业护理保险并不是解决全民老年护理保险的较好选择。毕竟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护理保险也只有中产阶级才能买得起。因此大多数的保险公司还没有考虑推行该险种或者已经处于基本停售的状态。面对护理市场如此巨大的机遇,各家保险公司却纷纷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这与西方大多数国家该险种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对比,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追其本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1. 保险意识

十年来,与之前相比人们已经对保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保险产品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人民对待风险往往都采取储蓄的方式,风险意识不强。人们对于自己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或者不愿与别人提及的心理,常常高估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意识不到自己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很难解决未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大家往往抱着自己不需要护理保险的心态,导致护理保险的销售量很低。

在我国的城市中绝大多数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依靠自我养老,不愿意接受外来人员的护理或者到专门的护理机构接受护理服务。而长期护理保险的普及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面对高额的医疗护理费用,许多人常常望而却步,因此对一些长期慢性病不愿到医院去诊治。而长期护理保险可以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这对推动我国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甚至推动我国服务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2. 险种成本

相对于其他险种而言,长期护理保险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从精算成本上来说,由于该险种能够参考的统计数据比较少,护理费用的给付很大程度受到护理医疗机构费用和市场供需情况决定的,这样的不确定性使得未来的成本变得难以估计。保险公司难以获得医疗机构核心的相关数据,没有历史赔付数据,很难提供定价参考,这使得产品定价设计比较困难。因此大多数的护理保险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二十年期的年缴保费也都在万元左右,险种的高价格阻碍了投保人购买护理保险的热情。

除此之外,购买护理保险的人群大多是45岁到60岁的中老年人群,这样的人群有慢性病的风险比较高,被保险人很可能存在逆选择行为。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局限,难以对慢性病进行鉴别和检测,无法对未来的风险进行控制。险种的高风险使得多家保险公司望而却步。

四、促进护理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正式的护理保险制度,社会能够为老年人口提供的福利设施和资源严重不足,长期护理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保险公司也尚未推出成熟的长期保险产品,虽然如此,但长期护理保险已经作为医疗保险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已经受到多家保险公司的关注。如果在目前经济状况仍在发展阶段,采用社会保障模式只会给政府带来更大的负担,如果单单采用商业保险的方式,却又不足以解决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

中国,作为处在“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最好的方法是采取社会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鉴于统筹管理的高成本和高代价问题,国家需要广泛宣传和积极推进护理保险制度,进行宏观调控同时给予经济补贴。发展初期,可以参照公民自愿投保,但是在缴费方面由政府和个人双方按一定比例共同缴费,发展成熟之时再进行政府强制投保。这样既不会影响养老保险的待遇,又给护理保险留出了空间。国家应给予每个个人账户适当的补助,并且在每个保户到达规定年龄时启动这笔资金,专款专用,便于管理。

1.优惠补贴形式

针对我国目前国情,建议采取领取优惠劵进行补贴的形式。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年满四十周岁时,可以凭借凭身份证号领取一张护理保险优惠劵,每人仅限领一张,一份长期护理保险仅限使用一张,且投保人需为与身份证号相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了节约成本,优惠劵可以在便利店,超市,地铁充值处进行领取,当然也可通过登录相关官网打印得到。购买保险时,你只需凭借身份证和优惠劵号,且每张身份证仅限用一次,便可享受国家年缴保费15%的补贴优惠,具体补贴数额由购买的具体险种决定,补贴金额由国家社保中心根据护理保险购买情况统一发放到各家保险公司。这一政策可限定适用年龄,如仅限不能超过六十周岁的公民等。

2.大城市率先试点

这种发放优惠劵的形式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率先推广。北京、上海、广州作为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心,经济迅速发展,充满活力加之这些城市人们的金融保险意识和缴费能力较强为今后护理保险的推广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在这些大城市的试行推广有助于对今后的护理保险政策进行有力的改革和推动。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应该借鉴国外护理保险成熟的技术和数据来降低险种的成本,从而体现险种的价格优势才推动中国护理保险的起步与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C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90-2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已经不是新鲜话题。根据联合国颁布的标准,中国已经毫无异议的跑步进入了这个行列。

人口老龄化问题之所以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原因在于人们担忧中国经济会被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拖慢了增长速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社会的养老负担,不利于个体家庭的物质资本积累;(2)教育投资率下降,资源过多地向老年一代转移,人力资本积累受到影响;(3)老龄化将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整体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投入不足,从而致使经济增长潜力变小;(4)社会负担加重还将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水平降低。

事实上,中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还没能做好相应的社会准备,这也加剧了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社会现象频生,老年人遭遇欺诈,城市空巢老人比率增加,养生保健品肆虐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实在是“穷国患上了富国才有的人口病”,就目前的国家经济能力,要满足这样庞大的老人群体的需要是力不从心的。

据人口经济学家分析,世界通行的养老产业,按照社会功能分类,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老年服务业。不管是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养老服务是目前老年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第二,老年产品制造业。包括机械、器具、用品和视频的制造和销售,都是众多企业分相进军的行业。

第三,老年房地产业。包括老年公寓、退休者居住小区和健康设施等。

第四,老年金融保险业。包括老年人资产的管理和运用,各种老年险种。

第五,老年休闲文化服务业。其中,老年旅游和老年婚恋发展较为成熟。

很多国家在养老产业发展上,已经有了经验积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让老年人加入到社区照顾的模式中,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还计划构建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通过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将电子芯片装置安装在地板和家电中,从而实现远程监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日本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以此为基础日本的老龄人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在日本,具有无障碍设施的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住宅产品、与家人共同生活的住宅产品很受老年人欢迎。这与其他有出租、出售性质的住宅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区里,更能突出老年人住宅的自助自理性。

自助养老社区是目前丹麦最流行的养老方式。在社区里,老年人可以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可以约着自己的老朋友,或者志趣相同的朋友住在一起,一起运动、聚餐、聊天,共同建设他们自己的家园。这种独立住宿空间,共同生活空间,个性化配套设施,都是老人们梦寐以求的,住在这里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还可以得到共同租用的特别护理服务,而且价格也不过是每月1000欧元。

始建于1960年的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太阳城,原本只是建些住宅供美国寒带一些农民在冬季农闲时到这里度假,结果来此度假的基本是老年人。太阳城的建筑规划完全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建造,无障碍步行道、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的设置,低层建筑成为社区的主流住宅。在社区内,空间导向性被强调,并且强调了方位感、交通安全性、道路可达性,对于人车分流做了严格区分。还采用CCRC精细化服务,满足老人在不同生理年龄阶段,对居住和配套服务的不同要求,老人不需要搬家就可以在社区中安享晚年。

老年如何养老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并非单个家庭的矛盾,我们可以发动社会的力量,例如,有的国家就有“储存时间”的养老机制,发动年轻人去照顾社会上的老人,等自己老了,同样可以享受对等时间的照顾。甚至有时,老人之间可以照顾老人,因为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不能自理,就看社会如何调动这些力量。

我国政府机构是养老市场上的最大运营商,但随着政府要于2015年末将机构养老床位供应增至600万的这一目标提出,近年来,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私营机构参与其中。可是,由于政府对提供中档设施的养老机构缺乏支持,运营商还未能成功地发展出一套针对大众市场的商业模式。同时,在业务和营运方面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包括市场的接受程度和负担能力、资金和受训人员的匮乏,以及难以将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进中国市场。

尽管困难重重,但由于中国人口老化加剧,以及高层政策的配合下,确保了养老机构的长期稳定需求,故很多投资者和国外运营商对中国的养老市场深感兴趣。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有更多在规模、设计、经营模式和地理位置上更精准、更成熟的老年住宅项目推出中国市场,并最终成功地把这个银发产业变为金色商机。

在国际上,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独特的老年住宅模式,政府对老年住宅产业的支持形式各有不同,但支持针对各个方面,包括实施详细的管理规则,规定老年护理设施应怎样为老年住户提供对应和合适的服务及设施。同时,还有认证计划,定期对各个机构的表现进行评级,没有通过评级的,很难吸引到住户。相反,中国针对老年护理的许可申请,只制定了非常基本的要求,并且尚未推行有系统的认证,从而导致目前运营商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但是,政府和行业必须首先为老年住宅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才能让这一产业在中国大陆成功崛起。

现有大多数的福利型护老院只能是满足基本的老年人的需要。同时,这些现有的护老院也存在很多管理问题,其中包括设施陈旧、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缺乏等。而且很多老年人不能入住护老院还有一些社会的负面的信息,更有人认为将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

篇3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中医药教育 问题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寿命在延长,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这其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现有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己证明,在相同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高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高龄人群具有“三最”特点:即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老有所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理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鉴于此,笔者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谈谈中医药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保障老年人健康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强盛作出了卓越贡献。老龄化社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如下挑战: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人残疾率高、老年人医疗费用消耗大、病残弱老人的基本护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不成比例、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相对而言,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点,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卫生保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表现在:一是中医药学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老年人慢性病具有个体针对性极强的治疗,同时注重整体调护,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二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医药预防医学知识,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在为全人类保障健康方面始终重视的研究领域,从《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治未病的记载,加之目前我国大力鼓励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这必将为提高老年人预防保健、自身养生水平和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是中医药资源较为丰富,同时药材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极大地缓解老年人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全国各省几乎都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中医药学子能够普及到医院、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于平衡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比例、合理分配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2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医药教育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 1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的养生保健教育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中医药这座宝库中,与当前老龄化社会和大众日常保健关系密切的内容,是养生方面的知识。养生是健康之本,是幸福之源,更是快乐之门,懂得养生才是懂得人生。老龄化社会对整个国家的全面及深层次影响是相当大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要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卫生保健的需求,面对老年人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的“三最”特点,目前培养的中医药学子即是2015年以后的中医师,他们毕业后走上医疗卫生岗位,要面对更大基数和更复杂的老年人“三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九五”攻关项目的资料表明,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保健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用的比例为1: 8. 3 :100,即如果在预防保健上多投入1元钱,将来就可以在治疗上少支出8. 3元和可以节约开支100元钱的抢救费用[2],故而需要重视预防工作,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即做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将极大地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在中医药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培训。

2. 2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教育

篇4

一、引言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称为进入老年化社会,超过 14%称为进入老年社会,超过 24%(有的超过 20%)称为进入超老年社会。泰州市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良好,且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导致泰州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2010年泰州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4%,预计2020年将达到20%,2030年超过30%,可见泰州市人口已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

二、泰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泰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国于2014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预计2014年前后生育率会发生显著变化。根据泰州市育龄妇女(15~49岁)计算的一般生育率(一年内出生人口/该年年中育龄妇女数)2000年是28‰,2010年是28.5‰,生育率水平比较稳定。由于一般生育率不像粗出生率那样容易受人口总量影响,可假设泰州市以后一般生育率水平保持28‰不变,以此作为一般生育率低方案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根据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资料通过生命年龄移算法预测未来30年人口发展情况,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生育率会发生多大变化,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夫妇有多少选择生育了二胎呢? 2013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的6万多户样本数据显示60.8%的已育一孩的“单独”夫妇想要生育第二个孩子,但实际情况表明有生育二胎意愿并付诸行动的人数并不多。截至2014年8月,全国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仅70万对申请生二孩。而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二胎方案”的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农村地区到现在总和生育率也全部低于1.6。由于现阶段没有泰州市二胎生育率的详细调查结果,本文参照已试点二胎政策地区生育率,假设泰州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总和生育率最高会升至1.6(2010年该数据为1.02),据此假设泰州市一般生育率将和总和生育率一样上升相同幅度,从28‰上升为44‰,以此作为一般生育率高方案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结果如表2所示。

(二)泰州市人口老龄化特点

1. 超少子化和高老龄化现象并存

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于15%,被称为超少子化。2010年泰州市该比例只有12%,表2显示在总和生育率达到1.6的情况下,未来30年该比例平均值也仅为13.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两种生育模式下皆居高不下,低生育模式下在2045年达到35.7%,高生育模式下亦超过30%。

2. 未富先老

根据 2007 年国际统计年鉴,在有统计数据的排名前十的老龄化国家中,人均国民收入平均为 32232 美元。日本在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4%时,人均 GDP为38555 美元。泰州市2013年人均GDP为人民币64917元,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约合10321美元,和日本相距甚远。

3. 单独二胎政策优化人口结构,但增加社会抚养比

老少比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和0~14岁人口的比例,若该值超过30%,则为老年型社会。2010年泰州市老少比119%,此后不断增加。比较表1和表2,可以看到单独二胎政策大幅降低了老少比。通常把社会抚养比低于53%的时期视为人口红利期。若不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泰州市人口红利期可持续到2030年前,反之不到2025年人口红利期就会结束。社会抚养比于2045年将高达80.6%。

三、人口老龄化对泰州市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给泰州市带来深远影响,下文主要用一般生育率为44‰的人口预测结果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泰州市的影响。

1. 老龄化导致社会消费结构改变,养老服务市场跟不上时代需要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变化对商品和服务有着特殊要求,食品、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消费项目。有关食品、医疗服务的负面新闻时有报道。医疗服务、保健品价格居高不下,相关行业呈现散、乱、差、弱现象。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稀缺,老年人仅有的一些娱乐活动例如广场舞却饱受诟病。当前很多家庭第三代只有一个孩子,若生育二胎,未来30年内一对夫妇需要在照顾一到二个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四位甚至更多老人,单独靠家庭难以兼顾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疾病护理等事务逐步向社会转移,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2. 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供求缺口不断扩大

劳动力供给数量=适龄劳动力人口×适龄人口劳动参与率+65岁及以上老龄劳动力×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根据泰州市五普和六普数据可假设泰州未来适龄劳动力人口劳动参与率为83%,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为32%。从前面的人口数量预测可知未来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且供求缺口逐年扩大。若未来30年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劳动力供求缺口会更大。劳动力供求缺口扩大将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削弱企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

3. 老龄化增加社保基金支出,社保基金入不敷出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泰州市社会保障基金支出逐年上升。2011~2013年泰州市社会保障水平分别为2.79%、3.13%和3.37%,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深化和基本退休金持续上涨,未来社保基金支出将持续增加。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是男60岁、女55岁,考虑到未来延长退休年龄几乎是必然选择,按65岁标准作为退休年龄对泰州市未来30年社会保障支出适度区间进行预测,结果见表3。

表3显示,如果不追求高福利水平而仅仅达到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到2015年泰州市社会保障水平应该位于GDP14.2 %~16%区间内,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十分巨大,若社保基金没有开发新的资金来源,入不敷出现象会恶化。

四、应对泰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当前,解决泰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1. 顶层制度设计适度前瞻

(1)调整生育政策

在总和生育率1.6的条件下,泰州市未来30年人口结构依然处于失衡状态。考虑到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只有做到顶层制度设计适度超前才能有备无患。从现在起鼓励单独夫妇生育二胎。可以通过税赋减免、增加假期、免费医疗等措施促进生育率提高,缓解人口老化问题。根据泰州市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女性人数变化趋势来看,选择2020年作为全部放开生育政策的起始年全部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会使人口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2)完善人口引进制度

为解决未来适龄劳动力人口大幅减少的问题,考虑到泰州是个人口净流出地区,泰州市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适龄劳动力来泰工作。例如泰州市应对外来人口安家落户、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增强对泰州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提高泰州市宜居城市口碑,吸引更多的外来适龄人口。

(3)创新弹性退休制度

低龄老年人具有熟练的工作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足够应付工作的身体,若其继续工作不仅可以缓解劳动力供求缺口,还可以缓解社保基金压力。

(4)促进要素流向养老事业

为进入老龄产业的社会资本提供优惠政策。例如对养老机构前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建成机构运营提供津贴,养老机构需要改建扩建时提供社会资金募集的便利,有效盘活机构存量的同时扩充增量。在城市规划时为老龄人口提供专项预留建设用地,以避免用地成本高企社会资本不愿进入养老市场。同时,提供长期信用贷款给予那些有志于进入老龄事业的企业,并为其提供低利率贷款。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力争保险全覆盖,提高参保比例。在充分体现社保体系的社会安全网角色基础上参保层次可以多样化。其次要加强社保基金筹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在社保支出中的比例。此外,政府应多渠道吸收外来资金,鼓励企业、个人或社会机构对老龄事业捐款,对捐款对象实施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合理使用,特别是避免过度医疗的发生。社会保障基金应该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委托第三方机构投资于国债、股票市场获得保值和增值,抵消通货膨胀的侵蚀。

2. 提前布局养老产业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且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必须挖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人口老龄化将催生“银色产业”,如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养老、休闲、文化等服务行业。提前构建老龄产业体系,培植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老龄产业,服务泰州市场,占领区域市场甚至全国市场。把发展老龄产业作为促进泰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以抑制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1)发展医疗保健品产业

有研究显示,70%的老人都有医疗需求,老年人医疗费支出一般是其他人口的5倍左右, 医疗保健品是老年人口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应立足医药城,给予企业资金支持,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中高端医疗保健品行业发展。

(2)培育四位一体的养老机构

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导致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大受欢迎。不少老年人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若养老机构独立雇佣医疗护理人员,在小型化运营的模式下缺乏经济效益。为整合资源配置,泰州市可以促进“医疗、旅游、地产、养老”四位一体的养老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3)转变养老服务机构的补贴方式

从经济学角度看,补贴不管是给企业还是给消费者,不会改变双方实际得到的好处。当前政府为促进养老机构发展,对各种类型养老机构有名目众多的补贴,从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骗取补贴现象并不鲜见。为了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行,促使养老企业优胜劣汰,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应改变当前对养老机构进行补贴的制度,转向补贴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对居家养老,子女直接承担养老责任的家庭,应在其家庭收入税收减免的情况下给予子女一定经济补贴。对没有由子女养老的老年人,补贴直接发放到其医保或养老账户,由老年人对各类养老机构“用脚投票”。无法吸引老年人入住的养老机构被迫退出市场,能够吸引老年人入住的提供优质服务的养老机构可以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毅,李健.2020~2100年泰州市劳动力供求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

篇5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0年的73.5岁,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自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影响,我国进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表明,我国2009年第一季度为9.1%,2010年的GDP为10.4%,2011年GDP为9.2%,2012年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7.7%,经济“保八”的目标成为泡影,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咀嚼着增速放缓的苦果。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人口现状、特点以及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8.87%,已经超出了国际惯例规定的7%的比率,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同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

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表现出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二是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从国民收入恒等式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支持。人口——这一经济发展中无可替代的角色,正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首先,改革开放30年我国凭借低廉丰富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但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带来了一个直接的问题:劳动力匮乏和老化。其次,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导致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政府支出上升。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会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的资金投入。再次,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直接改变了国民收入中消费和储蓄分配比,通过资金在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流动来影响作为宏观经济发展晴雨表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最后,老龄化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起劳动供给日渐匮乏的同时,也使社会对老年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方面会使未来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老年产品需求的增加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发出了挑战和冲击。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过去的几十年,我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人口老龄化与人均收入之间的缺口,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未富先老”的特殊性,这也正于无形之中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基本模型

(二)数据选用与处理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中国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整理,采用1995-2011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人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我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回归分析的数据资料。其中平均受教育年限采用学制加权平均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数所占比重×1+小学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重×5+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重×8+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重×1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重×14。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回归系数通过了t检验,方程整体也通过了F检验,而且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好(AdjustR2=0.997),方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很强。这说明劳动人数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关系。

(三)模型结果分析

从前面模拟的结果来看,劳动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分别为1.557、0.631、0.430,其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高,劳动投入每增加1.000%,就可以使农业产出增加1.557%。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日渐匮乏的劳动力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本投入产出弹性为0.631,仅次于劳动力投入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明目前处于老龄化的早期,增加资本的投入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现存的资本必须加以有效的利用,合理分配资本投入的结构,提高资本投入的效率,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弹性为0.430,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未来劳动力不断减少,附带着使劳动参与者整体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受到限制,表现为人力资本下降一个百分点时,产出就会相应地减少0.430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之和为2.618,说明目前经济增长仍属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要素投入可以使产出更大比例的增加。当然在增加要素投入时要注意各种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针对劳动参与率不断下降、资本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限制的情况,作者认为以后研究的重点要放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上。

四、人口老龄化对策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是还处于老龄化的早期阶段,劳动力的匮乏尚不明显,一旦我国真正进入真正的老龄化时代,我国的经济必然会饱受劳动力供给不足的苦果。因此我们必须在老龄化真正到来之前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小化其潜在负面影响。

首先,将经济总量这块蛋糕做大,使经济增长水平在人口老龄化到来或严重之前得到尽量的提高。其次,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调整人口的出生率,保持一定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基数,控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来缓解老龄化到来时劳动力匮乏问题。第三,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适当延长退休时间。第四,构建新型养老模式,找寻其他可以替代的保障资源,调整老年保障体系的结构,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来源多渠道的制度。第五,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在税收、金融等政策上给予倾斜,优先发展的同时要保证老龄产业的经费投入,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老年产业,发挥其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五、总结与研究展望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口老龄化,从而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大化其优势。老龄化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成双赢的局面,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我们以后应该以推出个人延迟缴税型养老保险产品2和充分发挥新“三大红利3”为研究重点,即通过鼓励退休人员再就业缓解政府支出压力同时引导我国经济走创新型发展路线。

注释

1.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2.于接近老龄化人群,实施部分优惠,鼓励个人进行养老储蓄,减轻个人退休后国家可能面临的经济负担,并通过专业的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管理,避免盲目投资,使之成为资本市场上主要的投资者,并以之来稳定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而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

3.即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城镇化红利。

参考文献

[1]钱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70).

[2]帅珍珍.人口老龄化对于地区经济结构影响浅析[J].经济论坛,2011(9).

[3]刘穷志,何奇.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J].经济学,2012,10(1).

[4]潘静静,程承坪.中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3(3).

[5]莫龙.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及其调整[J].人口研究, 2011,11.

[6]洪洁琴,高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与管理,2012(13).

[7]刘文,唐邵欣.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于国民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1(51).

[8]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5月.

[9]陈昱阳.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经济供养与福利制度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5月.

[10]苏春红.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与中国保险制度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3月20日.

[11]程超.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D].首都经贸大学,2010年3月.

[12]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5月.

[13]谢静.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4月.

[14]Huiyao Wang.China’s New Talent Strategy: Impact o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Its Global Exchanges.Harvard Kennedy School,2011 (in Chinese).

[15]Nicholas Eberstadt.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Outlook: 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2011 (in Chinese).

[16]Miguel Székely,Jere Behrman and Suzanne Duryea.We are All Getting Older:A World Perspective on Aging and Economics.affiliation not provided to SSR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DB),2011(in Chinese).

[17]Jere Behrman, Suzanne Duryea and Miguel Székely.Aging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Major World Regions Around the Turn of the Century.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Department of Economics,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DB) and affiliation not provided to SSRN,2011(in Chinese).

[18]Rajesh Kumar Gautam.Challenges of Aging and Development: Global Perspectives.Dr.H.S.Gout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2012(in Chinese).

篇6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老年体育

一、 前言

按联合国的标准,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体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和过程。它是由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等人口自然变动因素所促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比例达到7%,就表明这一人口总体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将对成都的城市发展产生许多深刻的影响。

2002年4月12日联合国第2届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对积极老龄化的界定是: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5],据统计,我国老龄人口平均带病期13.68年,他们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而康复期却非常缓慢。我国的老龄健康整体状况较差,因此开展老年人社区体育服务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和指导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成都市年轻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样的地区涉及锦江区、青羊区和武侯区。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收回164份。效度检验:通过本领域内2位专家对问卷调查进行效度检验,认定率为82%。

三、 结果与分析

(一)目前成都市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

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年龄这种反比例关系表明长寿和健康难以兼顾的客观规律。从表1我们可以得出不进行经常体育锻炼老年人在70岁以上的阶段自我健康感觉开始显著下降,在71-75岁年龄组近40%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满意,到了76-80岁组中有接近50%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满意。根据杜鹏教授等人所作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调控情绪无疑会促进实现延缓老龄化。那么,为了提高健康老年人的比例和提高个体老年人健康质量,老年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作用就应该得到重视。

(二)成都市老年人口体育参与现状与分析

1.成都市老年人口体育目的与运动时间带研究

老年体育人口较多的选择在上午的6-8点钟进行锻炼,而早晨刚起来时,人体各脏器的运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时候锻炼,对于心血管功能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是较危险的。所以老年人的运动时间带应在下午的5-7点钟进行,这时不仅人体机能能力充分动员,而且这个时间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多排出的氧气最多。

2.成都市老年人口体育健身场所与社会体育需求研究

老年体育人口不仅有着强烈健身的愿望,而且在他们对社会体育需求上反映出较为集中的需求有三个:一是在住宅社区附近建设基础的体育锻炼设施,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建设,满足老年人特殊的健身需求;二是多数老年人表示希望在锻炼和非锻炼的时候都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人员从旁指导以及普及一些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三是学校的体育资源应该更加开放,应该在不影响学校生活正常秩序下对老年人进行开放。通过以上途径可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三)发展成都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对积极老龄化的现实意义

20世界9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以“生命已经增加了岁月,现在我们必须给岁月以生命”这句格言来提醒我们,人口的寿命增长得同时我们也必须要保证寿命的质量。身体健康是晚年幸福的基本条件,老年人对健康都有强烈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和身体活动能力逐步下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因此开展社区体育服务活动,科学的指导和组织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和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成都市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十二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成都在一到两年即进入超老龄社会。(2)目前进入老龄化阶段的成都居民都显示出较为强烈的健身和锻炼的动机以及行为,但是活动方法、形式、内容层次、以及运动时间带都出现了不科学的因素。(3)成都市老年人各个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自评感受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与参见锻炼的频率和老年人自身健康水平的下降高度相关。

(二)建议

(1)政府在制定社会政策和体育政策的时候要用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思维来指导,根据老年人口参与体育的特殊性,将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纳入政府的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纲要中,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老年人健康产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健身年龄和质量。

(2)提高体育对老龄化问题积极影响的认识。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成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要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以及群众在思想上社区体育对促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体育老龄化意识。

(3)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研究的投入,提高老年人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注重培养具有体育与健康专业知识的社会指导人员,在提高这些专业人员的数量的同时提高其质量,从而对老年人健身进行科学的,持续的指导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徐箐.老年体育与积极老龄化―上海个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23-26.

[2] 狄玉峰,张英东,李艳霞等.以社区体育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20(5):123,129.

[3] 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四川省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

[4] 陈智.正确认识当前四川的人口形势――从我国13亿人口日说开去[J].四川省情.2005(2):15-16.

篇7

老龄化问题是这两年世界所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是一个社会的经济问题,更是影响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世界银行估计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高峰。养老保险和人口变化规律密切相关,由此我们看到我国养老保险任务之艰巨,同时也看到世界各国都不容忽视的养老问题。养老保险基金它是百姓的保命钱。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到来,对与养老保险基金的需求量将会大量增加。在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必需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这也是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要求。

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口总体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 18%,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达13.5%,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严重阶段。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引起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老年型过渡,全球性的老龄化已以发生着。

二、老龄化问题对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挑战

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全球人口快速老化,给养老金事业带来沉重的压力。它对各国社会和政府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可见,在社会已经呈现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加强对社保基金的有效监管,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动因,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及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防止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问题,则是来自于老龄化的首要挑战。

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及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是指有关部门依法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和运营实施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应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组织体系及法制建设两个方面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监管现状做出评价。

1.监管组织体系

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模式是基于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的科层制养老保险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实质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将基金的管理运营权交由各级全民事业单位(如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等),进行集中性管理和投资运营。这就存在着“政资不分”、“执监不分”等问题。另外,政府职能部门的强制使得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公众没有选择机制和退出机制,基金管理不公开,不透明,削弱了公众行使监督的激励。

所以,改革现有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对人实施有效的监督,以保证初始委托人的利益成为我们的必然要求。

2.法律制度建设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涉及各方利益,为了保障基金监管有章可循,国家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建立了涵盖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有《保险法》、《信托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全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原则、方式和管理程序。社保基金入市标志着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体制进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同时也给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和管理从法律上提供了保障。 问题在于,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没有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统一的法典,或者是针对某一问题较为全面的法律规章。

四、加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改革建议

针对于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状况。我们有必要加强改革。保护好老百姓的保命钱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

1.建立分权式管理制度。其要求是:第一,建立独立、高效、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管理委员会。监管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以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共同组成,实行委员会制。监管委员会按城市设立地方监管办事处(类似于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管理体制),垂直管理。第二,建立专业性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由省级社保部门成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行政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养老基金完整性的重要保证,应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运营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第三,个人账户基金交给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承担,会遴选合适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再根据与各省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签订的契约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实现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收益最大化。

篇8

老龄化问题是这两年世界所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是一个社会的经济问题,更是影响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世界银行估计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高峰。养老保险和人口变化规律密切相关,由此我们看到我国养老保险任务之艰巨,同时也看到世界各国都不容忽视的养老问题。养老保险基金它是百姓的保命钱。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到来,对与养老保险基金的需求量将会大量增加。在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必需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这也是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要求。

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口总体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 18%,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达13.5%,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严重阶段。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引起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老年型过渡,全球性的老龄化已以发生着。

二、老龄化问题对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挑战

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全球人口快速老化,给养老金事业带来沉重的压力。它对各国社会和政府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可见,在社会已经呈现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加强对社保基金的有效监管,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动因,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及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防止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问题,则是来自于老龄化的首要挑战。

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及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是指有关部门依法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和运营实施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应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组织体系及法制建设两个方面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监管现状做出评价。

1.监管组织体系

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模式是基于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的科层制养老保险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实质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将基金的管理运营权交由各级全民事业单位(如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等),进行集中性管理和投资运营。这就存在着“政资不分”、“执监不分”等问题。另外,政府职能部门的强制使得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公众没有选择机制和退出机制,基金管理不公开,不透明,削弱了公众行使监督的激励。

所以,改革现有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对人实施有效的监督,以保证初始委托人的利益成为我们的必然要求。

2.法律制度建设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涉及各方利益,为了保障基金监管有章可循,国家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建立了涵盖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有《保险法》、《信托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全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原则、方式和管理程序。社保基金入市标志着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体制进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同时也给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和管理从法律上提供了保障。 问题在于,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没有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统一的法典,或者是针对某一问题较为全面的法律规章。

四、加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改革建议

针对于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状况。我们有必要加强改革。保护好老百姓的保命钱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

1.建立分权式管理制度。其要求是:第一,建立独立、高效、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管理委员会。监管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以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共同组成,实行委员会制。监管委员会按城市设立地方监管办事处(类似于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管理体制),垂直管理。第二,建立专业性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由省级社保部门成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行政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养老基金完整性的重要保证,应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运营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第三,个人账户基金交给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承担,会遴选合适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再根据与各省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签订的契约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实现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收益最大化。

篇9

2计划生育政策反过来又可以延缓或调节老龄化进程

2.1调节老年人口,缓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从图2可以看出,2040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速和老龄化开始明显放慢,并在2055年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2040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172.7万,2055年达到峰值时,也只比2040年增加了1362万人,此后步入下降通道。2050年老龄化水平为23.69%、2055年达到峰值时24.79%,仅比2040年提高了1.47%,2060年下降到24.16%。2040-2060年的二十年将是我国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后面临各种挑战的20年,也是老龄化由快速发展到迅速减速并转身向下的20年。很明显,计划生育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对老龄化的抑制作用在实施后的六十年开始显现。我国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进入老年时期的人口开始下降。计划生育对老龄化的加速与抑制,其作用原理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少生减少总人口,使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后者是因为少生而在几十年后减少老年人口,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前者发生作用是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的前几十年,后者发生作用是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的后几十年。

2.2调节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延缓老龄化进程调节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有两种方式,一是调节老年人口绝对数,周期很长,至少需要60年才能见效,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到的7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老龄化的到来,同时在60年后延缓了老龄化的进程;二是在老年人口绝对数既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或下降,其效果是很快就能显现的。所以,面对老龄化不断加速的人口形势,有的人口理论工作者开始呼吁放宽生育政策,逐步开放两胎生育,使妇女总和生育率逐渐提高到更替水平,最终实现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现在的问题是,生育政策什么时候开始调整?调整的幅度多大?如果现在开始放宽生育政策,人口的峰值将提高,峰值到来的时间将推迟。这些因素的改变都会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由于人口再生产周期很长,人口政策的调整必须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必须着眼于人口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着眼于人口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

篇10

7月26日,“积极老龄化,养老新转型”调研团团队就现阶段养老服务模式的调研,在社区和老年活动中心周围的地区,对广大中老年人展开了问卷调查。

下午四点,团队乘车前往山大宿舍公交站附近的生活小区,这里聚居着多数老年人,他们有些是山大退休职工,有些在此地买房养老。团队每位成员进入小区后,便开始分头发放问卷。老人们多数都很热心积极地配合问卷调查,有一些还和成员分享他们的经历。由于很多老人听力能力欠缺,所以成员们都是将问卷读给老人听,再亲自填上老人的回答。一个小时后,团队顺利回收了二十份问卷。

晚上六点,此时太阳已下落,正值很多老年人外出散步、锻炼,团队趁此良机继续开展问卷调查。所有成员先在蒙牛广场集合,随后分散成两波,一波负责在校园内发放问卷,另一波负责在学校外的沿海休闲区域发放问卷,这样就能使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问卷调查中团队注意到,为了提高问卷的普及性,调研的范围不能总是集中于学校周围区域——聚集着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老年群体,而应该扩展到各类型的老年人。在这次的问卷发放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老人,有退休的老教授,有从外地前来居住的老人,有还在教会工作的教徒,有互相扶持的老伴······从他们的回答中,成员收获的不仅是问卷里的答案,更是丰富多样的人生经历,世间百态。此行确实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晚上八点,团队顺利回收四十份调查问卷。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的正式发放,团队成员从实际经验认识到问卷的可行性高、成效高,也积累了一定发放的经验,增加了团队继续开展调研的信心,同时,这些问卷数据也从老年人这个角度为“积极老龄化,养老转新型”调研提供了宝贵材料,接下来,成员们还会继续走进社区、养老机构、其他休闲场所分发问卷,多方面收集材料。相信团队能收集到丰富的调研数据,为调研团今后分析整理打下基础。

篇11

关键词 :新疆 人口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措施

一、概述

随着2013年两会的召开,养老开始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焦点话题之一。近些年国家极其重视推动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的经济确实在加速的发展。随着这些年新疆已迈入老龄化阶段,虽然新疆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相比全国而言晚近11年,但是到2050年新疆将与全国同步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新疆人口老龄化在以后的几年里,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以及解决老龄问题的任务将越来越重。

“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群体和老年人自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它们最大效益,从而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过程。(不仅在社会、肌体,还是心理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积极地去面对晚年的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其目的在于使进入老年的人,包括那些残疾、虚弱和需要别人照料的人,都能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他们健康的预期寿命。

二、新疆老龄化面临的问题

1.经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近些年新疆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城乡发展差异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进一步阻碍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家庭养老负担的加重,老龄人口贫困问题的继续恶化,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由此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对新疆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但从长期发展稳定的趋势来看,其消极影响超过积极影响。

2.社会稳定方面

由新疆特殊的区情决定。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新疆作为西部重要的边疆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问题非常复杂。目前新疆基本上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未来40年内,新疆人口老龄化形势会越来越严峻。与沿海发达地区不同的是,新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是新疆将要面临的重大人口社会问题。同时,多民族聚居使得人口问题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导致了新疆老龄化趋势具有特殊性。

3.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政策不健全

国家相继出台了“十二五”规划及实施意见,而适合当地的具体政策还未出台。县市财政用于社会养老服务的投入十分有限,工作制度、考核制度不健全。各级政府没有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中,养老服务机构的布局与市场需求脱节,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养老服务站,援疆资金列入民政项目较少。

三、如何积极应对新疆老龄化

1.加大敬老教育宣传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集聚区,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道德、宗教、价值观、风俗习惯、家庭的结构和生活的方式,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新疆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辐射,逐步形成了以孝敬父母、尊老敬老、互助互爱为基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养老文化。

首先,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调查,从中发现一些有利的文化元素,加以保护并宣传到新疆各个地区,这对全国的养老事业都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各少数民族乡村可以在制定村规民约的时候,对尊老、爱老、敬老、养老这些内容加以强调,还可以规定如果不遵守这些内容就可以进行惩罚,对优秀者进行表扬奖励;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法制意识的增强这种方法将十分有效。如果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尊老、敬老的氛围,在人们的意识中不尊老、敬老的行为就会受到鄙视,甚至会遭到冷落。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形成尊老、敬老的氛围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干部的教育宣传、电视节目的教育等方法进行。

目前社会养老文化构建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吸取传统的合理成分,弘扬各民族优良的养老传统,而且要让它包含更多时代特征,坚持传统的养老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养老氛围。

2.大力发展经济,应对“未富先老”问题

近些年在国家的帮扶下,新疆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相对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很多,尤其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未富先老”问题更为严重。首先,从人口老龄化方面来说,人口老龄化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人既是消费主体,又是市场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新疆老龄人口的增加,为老年人的婚姻介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老年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农村老年社区服务市场的开拓,将会促进老年保健,医药、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旅游业、老年人用品市场等老年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在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新疆经济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应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人力度,大兴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搞好生态农业和特色畜牧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增加农民收人,逐步提高家庭养老的功能,从而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压。

3.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应对人力资源不足现状

(1)开发农村“银色”人力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新疆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必然促使增加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为大力开发农村“银色”人力资源,让更多的有能力的老人参与新疆经济社会建设创造非常有利的社会环境。人口老龄化会推动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新疆新农村建设打好良好的物质基础。

(2)弹性延迟退休年龄。对于那些身体较好而又有特殊任务的同志还可以适当通过“延聘”或“返聘”等方式延长其工作年限,在人员编制上可以不占名额,让老年高知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余热”,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同志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准予提前退休。

(3)建立和完善老年高知人才的市场开发机制。人事部门应该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办理离退休手续的部门,逐步建立老年高知识人才资源信息库,进行分类管理,并积极建立和完善高校老年人才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有利环境和机制供老年高知识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帮助老年高知识人才解决在发挥“余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保护老年人才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4.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及相关政策

对于新疆的老年人来说,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社会养老当前急需解决的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疆的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早做谋划。采取各有侧重的战略解决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差异,可能是当前解决新疆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最佳选择。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而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老年事业发展的关键。高龄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养老保障涉及到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及新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若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步入老龄社会以后,老人面临既不能依靠家庭养老又不能依靠国家养老的两难境地,生活更加陷入贫困,若不能妥善解决,可能会引发社会危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四、结论

考虑到新疆经济基础较薄弱,因此既不能照搬西方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又不能仿效苏南模式,只能从新疆实际出发,坚持个人、集体、国家共同承担、分类推进、因地制宜、个人账户及社会统筹相结合原则,建立一套可持续、求适度、行得通、符合新疆区情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老年人的养老需要。继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及农村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力度,继续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药品流通体制,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以社区卫生所为主的多元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朋岗. 基于“六普”数据的新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2]阿里木江·阿不来.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养老文化与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关系研究[J].西北人口,2009

[3]李依诺. 高校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以南京W大学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3

篇12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又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使得老龄化问题严峻程度较其他国家更甚。传统的养老模式已跟不上如此快速的老龄化趋势,这使得老年公寓类建筑建设加快,大片老年公寓类建筑拔地而起,老年社区也逐年增多,家庭养老结合社区照顾的模式也逐步发展起来。

1 现状反思

由于相关理论和研究的不全面与不成熟,使得老年社区以及老年公寓仅从某一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群的居住要求,却并没从更深、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到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人的心理上的,行为上的,情感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使得人们对此类建筑的使用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入住率不高,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范围过于小,集中与单一,远离社会中心,交通不便利,情感上的疏失与缺乏沟通等等。以下选取几个国内规模较大,相对成熟的项目加以调研。

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

地理位置:昌平区小汤山镇,西临立汤路、北畔温榆河、东距首都机场17公里、南距亚运村15公里。建筑类型: 板楼 、多层、 小高层。社区配套: 北京太阳城,温泉花园,北亚花园等。整个社区的整体为南北布置,别墅区自由点缀在其中,整体次序井然不失活泼。同时这种不同的设置具有方便老年人识别自己住所的特点,防止因老人记忆力和辨别力下降带来的混淆。

总体上规格较高,配有较齐全的无障碍设施,采用多种楼型,其中包括新近比较流行实用的小高层,社区内有购物中心,大片休闲区,基本保证年长人群足不出户即可安居的生活状态。

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

地理位置:上海市南汇区康桥镇。占地面积:8.4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居室分为小套、中套、大套三种类型,实用面积由四十五到九十平方米不等,每幢楼层统一设计,统一布局。室内橱柜床椅、家用冰箱和洗衣机,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电话机,冷暖水二十四小时供应。社区建有智能化总控中心,分别为电视监控系统、无线求助定位系统、室内红外线监控系统、紧急呼叫按钮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周界报警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社区内800多个摄像头和紧急呼叫按钮联网(机), 全方位保障了会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它是以实现健康、快乐的老年新生活为目标,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化为一体的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中、高档的养老社区。

西安市雁塔区老年人活动中心

地理位置:西安区将旅游度假区三兆路中段。基本情况:活动中心占地109亩,分南北二区,地处曲江旅游度假区,交通方便。北区:占地70亩,可入住380名老人,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住户形式分为普通型、家庭型、护理性,以满足社会各阶层人们的需求。南区:已建设完成具有欧式风格的公寓楼、会议体育活动厅和餐厅。  

大致形成了及养老托老、保健医疗、水疗理疗、康复养生、临终关怀、温泉游泳、健身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陕西秦宫老年公寓

地理位置:依托阿房宫旅游景区, 陕西省西安市红光路西段44号。基本情况:投资1600万元,占地320余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床位:300张。代养对象:社会孤老、企业孤老、离退休干部、大专院校退休教授、教工及科研人员等。 老人居宅均为三星级酒店设施配置,24小时地热温泉,室内配备有电子呼叫系统、各种康复器械、多功能娱乐中心。

此为陕西省第一家庭院式建筑,酒店式管理的老年公寓,是一所集养、医、护、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福利机构。

以上大部分老年社区的组织类型与老年公寓的结构模式都过于单一。项目的共同特征就是集中式的养老模式,选址都是远离都市与社会的地理位置,加以细节的无障碍设计,从而成为养老社区。但是,过于集中的居住模式,虽然有利于无障碍的设计使用,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可以对老年人进行更全方位的照顾,可它没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过于集中,使他们缺乏与其他人群的接触,如充满活力的中青年人和儿童,再加之老年人行动力有限,活动范围有限,老年人会感觉与社会脱节,无法跟上社会的步伐,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的感觉。集中而分类不明确的居住形式,也没有特别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例如,老年人的学历参差,家庭成员组成不同,收入以及自身喜好各有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地以集中的形式居住在一起,不加区别,则很难维持老年人原来的生活习惯。过于偏远的地区位置,虽然环境优雅,但是出行不便,老年人习惯于步行,如果需要出行,则需坐长时间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多次换乘,多有不便,造成老年人的困扰。

2 以老年人心理为导向的设计研究策略

对于老年人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他认为驱使人类各种行为的是若干不变的需求,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需求就会变得迫切起来。他在《人的动机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按照先后是生理、安全、交往、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社区中的混合型居住社区更符合老年人正常的交往模式,正常的接触社会才能维持老年人的自尊。

根据老年人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发挥老年人自身特长,如集中退休教师发回余热——在社区内设置老年学习中心,让常年在外耕种的老年人继续维持一定量的体力劳动——在社区内布置一定的种植园,园艺室等,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社区的组织类型布置成为混合型居住模式,在正常社区的基础上提高老年人的居住比例,独栋老年公寓与正常公寓形成组团,按一定比例布局,做到局部分散,整体集中的布局组织模式。在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提高其规格,力求达到通用性设计的水平。通用性设计将更好的应对加剧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使人们更加自然的过渡到老年生活中去,而不是生硬的转变生活模式与环境。在老年公寓内部设计方面,不单单要考虑到户型的大小与拼接,还要将老年人心理考虑其中,在老年人邻里交往过程中,参杂着很多因素,如家庭类型:孤寡老人的独居形式,老年夫妇的双居形式,与子女同住的合居形式,文化程度等,其分类越精细,结构模式越完整,这样老年公寓发展才会越成熟。

3 展望前景

随着社会对老年人关注度的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会越来越人性化,老年公寓及老年社区会从老年人基本的生理变化所需求的建筑基本功能的要求发展到非常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家庭”的氛围,尤其考虑到老年人在社会中的感受。在老年公寓的规划和设计方面会更注重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在空间上尽量消减老年人的交往隔阂,让老年人得到关怀,排除老年人孤独和寂寞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叶耀先.适应老龄社会的住宅[J].建筑学报,1997,(11):23-25.

篇13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到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到总人口数的13.26%,与2000年相比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到总人口数的8.87%,与2000年相比上升1.9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本文由收集整理人总数将突破2亿,到2025年将超过3亿,2045年将达到4亿。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剧变,子女与父母同地、异城分别居住较为普遍,使得老年人空巢现象日益突出。由于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匮乏,许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基本生活困难,生活质量较低。专业护理人员短缺,长期护理的设施缺乏是影响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因素。

2.老龄化社会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呈上升趋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