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健康管理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个人健康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个人健康管理

篇1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2

1、健康管理师目前没有开放个人直接报名。

2、健康管理师报名要求:医药、卫生单位可以组织报名;非医药、卫生单位的个人只能通过具有健康管理师培训资质的机构统一报名。

3、报名条件:医药卫生专业专科以上学历;非医药卫生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满足两年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年限;中等专科以上医药卫生专业学历,并满足三年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年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概述

我国已经开始走进老年化,根据2012数据老人占据我国总人口的14.3%一共有1.97亿。到了2013年占据总人口的14.8%。的我国开始采取许多政策开始应对,比如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如今我国各种疾病越来越多而且还复杂化。如今对于个人健康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环境下许多医疗行业也开始涉及信息化发展,医院也慢慢开始实行电子病历。当然不导值信息化大数据的应用也体现在相关的设备上,提供每个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人们健康管理和评估和降低医疗费,达到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健康管理的目的。

2大数据与健康管理

2.1大数据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人体上对于疾病能够进行提前的预测或者预防,就可以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是预防。对于病情来说尽快地发现治疗对人的生命可以带来多大的帮助啊,而且能够有效地预防一些疾病或者是附加病的突发概率。如今社会利用大数据进行病情预防和预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国外就有人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利用大数据建立一个有效预测此病的模型,还有人提出一种集成机器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解决卒中病的预测问题,美国有一个心血管专家提出运用无线医疗手段对人体进行多种监控手段,心肺功能、生命特征、运动、睡眠、药物、生化指标等监测可以帮助10类疾病(哮喘、老年痴呆症、抑郁、糖尿病、心力衰竭、肥胖症、睡眠不好、慢性阻塞性肺病、乳腺癌)的检测管理。

2.2健康管理的大数据支持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能够对人体健康进行监控,健康物联由此而诞生,这是健康和移动和互联网的一个融合物,是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管理的发展一个新的方向。生物传感器是获取人体健康信息的基础设备也是健康管理数据采集的来源,健康物联设备一般划分健康应用终端、健康采集终端、智能健康终端和复合健康终端等。佩戴这些健康物联设备可以对人身体的各个重要的数据进行采集。然后把采集来的数据发回后台,从而实现对人体的远程监控,用户也可以通过软件对自身身体情况的各项指标、健康评估、运动状态等消息的获取。

2.3大数据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以大数据作为背景通过对体检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区别,然后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个性化的评估模型,制定相对应的疾病预防方法。现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云健康预警和监护系统,通过传感器把检测得到的数据上传云服务器,进行存储、管理和资源共享。这种方式很利于医疗部门和健康管理机构对个体可以进行远程管理,以方便用户进行远程的咨询和受到良好的相应的指导。如今基于大数据下的健康管理系统都可以保证实时卫生保健服务和数据传输运输分析,而且是开放性的平台,来保证数据在不同设备中可以互相操作。

3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健康管理设计与实现

3.1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

为了保障对个人健康管理的全面性,所以根据整个过程进行大体的设计,设计内容需要包括健康档案管理数据库、地方医疗信息平台、第三方的检验影像资料、新农合和一些主动医疗服务。然后基于健康管理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人实现个人身体健康评估和针对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的个性化治疗手段。系统服务必须具有远程咨询、个人健康数据管理和评估、移动健康服务的运行平台,做到降低治疗费用和提前防范的作用。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的数据档案可以扩充和可持续发展的构架。

3.2增强系统处理能力

个人健康管理平台的扩充,一般是分为5种系统处理能力扩充、系统存储量扩充、管理方法的扩充、存储数据信息扩充和接入点方式的扩充。首先个人健康管理系统所需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因为好的的东西所使用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会增加系统服务器的处理压力,很容易导致系统卡死和崩溃。所以为了满足一个稳定良好适用的基于大数据下远程医疗咨询的健康服务平台,同时兼并当地医疗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医疗信息化的需求。系统的构架大致如下:首先是用户接入层,首先需要保证一个良好的系统服务器可以承受未来用户庞大的数据流,当然也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处理。在系统业务层上面需要提供注册、通讯、用户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用户数据存储服务和平台的一些纵向服务。然后就是系统的公共组件服务层需要包括资源整合、对接,还有对用户的访问进行优化处理。在到数据库必须具有个性化诊疗数据库、健康评估管理数据库、主体数据库和地区影像数据库。最后就是数据交换层就是需要一些主动医疗服务、医保、第三方的检验影像结果和地方医疗信息平台。一个好的系统不仅需要一个稳定良好的运行效率,还需要追求系统可维护性和很强的扩展兼容的能力。

3.3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分层

所以如今的系统程序非常在乎分层、代码和架构的重要性,保证了如今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保证稳定的运行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兼顾易用性、扩展性等。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分层一般分为5层:数据中心层、数据交换层、网络硬件基础层、业务服务层、数据整合层。数据中心层就是为了考虑到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用户数据的集中存放,包括结构、管理软件和内容。数据交换和业务服务帮助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和采集。业务服务层是基于数据交换后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出来的各种服务功能来对用户和平台数据共享和存储采集。而数据交换就是直接对外部系统进行技术交换。然后是最为重要的网络硬件就是为了保证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网络和基础设备的保障。还需要一个运行监控体系作为安全保障整个系统所有功能服务能够正常使用。

3.4平台能力的扩充

篇4

我校是一所市级普通高中,现有学生3100多人,有70%的来自农村,寄宿制学生达到2000多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我们潜下心来认真研究。近些年学校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

一、健全制度,注重引导,让寄宿生活有章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看来,回到宿舍一切都是自己做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让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如果这样,势必会导致住宿秩序一片混乱,因此管理者必须给学生的生活环境设定目标。在这方面,我们的出发点是号召学生“做有道德的人,过有道德的生活”。公寓门厅内张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等标语,让住校生必须对学生公寓生活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四自”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总体要求。楼道内悬挂的《张掖市实验中学住校生养成教育文明公约》和《张掖市实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是住校生具体的行动指南。让学生一进公寓楼就提醒自己严于律己,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此外还制定了《张掖市实验中学住校生管理办法》《张掖市实验中学宿舍长制度》《张掖市实验中学值日生制度》等,在新生入校时组织他们学习,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在既定的目标要求中进行,做到有章可循。

二、强化管理,凸显服务,让寄宿生活宽严有度

以“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四自”教育为龙头,要求每位住校生在制度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修养。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本着“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学校力求在管理方面凸显对学生的服务,帮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的监督员,有序生活的指导员,实行全方位、无缝隙管理:早晨由生活老师督促值日生做好宿舍卫生,清理留宿学生,排查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卫生;中午由学校统一安排两名教师配合生活老师对学生的午休纪律、卫生和不归宿的学生进行清查;晚自习后每个楼层安排两名班主任老师,带领楼管会干部对学生的就寝秩序进行指导,督促做好宿舍和个人卫生,及时休息;学生休息后班主任老师离校,各年级安排一名值日老师睡在学生公寓内,配合生活老师处理突发事件;学校值周领导负责对所有参与管理人员进行考勤,并在每周三晚上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值夜班,全程了解住校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每周五通报一次,在第二周星期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召开由政教处、年级组、公寓管委会相关管理人员参与的碰头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文化引领,活动育人,让寄宿环境富有品位

一是通过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教育。每学年的秋学期开展《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如集体生活知识宣传、军训成果展示、宿舍文化建设、样板宿舍评选、我爱我家征文、财产安全检查、宿舍管理制度测试、宿舍成员个人才艺展示、争创文明宿舍、公寓管理先进集体表彰等系列活动,历时3个半月,让学生行为在活动中得到规范。每学年春学期开展《学生公寓百日安全无违纪》系列活动,同样历时3个半月,开展系列活动9项。每学期初,在住校生大会上对活动中的突出个人、集体、单元进行表彰奖励。至目前宿舍文化节活动已举办了八届,百日安全无违纪活动已举办了四届,在住校生管理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是通过高雅的文化建设为住校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方面,以楼层为单位,将楼道文化分为四个模块,各楼层形式一样,内容相近。第一模块命名《见贤思齐》,内容为名家圣贤警句,经典修身雅言,配以图片,图文并茂;第二模块命名为《师长寄语》,形式为书法作品,内容为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寄语,请校内外书法名家书写,装裱成字框分布悬挂于楼道内,勉励学生不断进步;第三模块命名为《爱我家乡》,形式为摄影作品,内容为张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文化古迹、人物事迹,如祁连雪峰、七彩丹霞、戈壁水乡、裕固家园、西夏国寺、黑水国遗址等,让学生了解张掖,热爱家乡;第四模块命名为《百花齐放》,征集学生的绘画、书法、摄影、手工作品,展现个人才艺。每个模块确定的主题名称以竖长方形木刻板的形式悬挂于楼道内,形成四个模块的分界。楼梯间制作楼层标志,张贴文明提示语。宿舍内统一布置,内容为书法励志名言、感恩典故、雅言经典诗词、中国山水、世界名画等,保证室内一字一画,整齐洁净,培养学生爱室如家的集体意识。

四、注重沟通,真情待人,让寄宿生活充满温情

篇5

目的 探讨个人收入因素对不同地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应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采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中文版调查问卷分别在广州和贵州黔西南州两地对≥60岁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 不同年龄段人群心理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州各年龄段老年人群心理指数得分均高于贵州地区(P

【关键词】 心理健康;WHO5量表;生存质量;老年人群;收支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personal income and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elderly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WHO5 wellbeing index scale plus demographic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were used in the survey respectively conducted in Guangzhou and Qianxinan on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ging 60 or more with a conveniently acquired samp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analysis, t test, Chisquare test and ANOVA. Result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P>0.05) on the WHO5 wellbeing indexes among elderly peopl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 crossregion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mental wellbeing of the Guangzhou popul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uizhou (P<0.001). The objects′ wellbeing indexes with different financial income were separately compared by ANOVA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01), implying that those with good financial situation had bette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than others with poor financial balance.Conclusions Personal incom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ment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the elderly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developed region have bette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than those living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potentially due to thei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dvantage. It also implies that lower income featured by deficit financing is a risk factor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elderly population.

【Key words】 Mental wellbeing; WHO5 questionnaire; Quality of life; Elderly population; Financial balance

本研究应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主要指标,对贵州和广州两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观察沿海与内陆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收入及花费的差异,以探讨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现状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对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望莫、兴义、兴仁等地区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随意抽样调查。调查人员由在读中专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组成,在实施调查工作之前均经过统一培训,以便对调查工作流程进行规范。

1.2 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等)及其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测量的主要工具为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WHO5 WellBeing Index)。该量表由5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按6个等级记分(0~5分),量表总得分为5个条目的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如果总得分低于13分,则提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回答形式为调查员根据量表条目逐条向被调查的老年人询问并解释问题的含义,由调查对象自行选择应答项并现场记录,或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本次共发出问卷2 800份,回收问卷2 552份,其中合格问卷2 490份,合格问卷应答率为88.93%。

1.3 统计学分析

对合格问卷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数据

本研究共调查≥60岁老年人2 490人,广州市633人,贵州省1 845人;年龄60~101岁,平均年龄(69.24±7.39)岁。去除性别缺项调查表12份,婚姻缺项调查表32份,文化程度缺项调查表2份,对调查样本人群按地区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等状况比较,除婚姻状况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地老年人经济收入与支出情况对比

去除未填写收支情况的54份缺项调查表,以及31份月生活费缺项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个人生活费收支情况进行分类和比较,提示同一地区老年人群在不同收入层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广州与贵州两地老年人收支情况及月生活费用(略)表3 广州与贵州两地区老年人月生活费构成〔n(略)〕

2.3 基于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的调查结果

使用经翻译校正后的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调查,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但各年*龄段的得分均数仅略高于13分的健康临界值,提示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情况普遍较差。见表4。表4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略)

如表4所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广州和贵州两地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进行比较,发现各年龄段不同地区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收入层次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我国确立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目标。在目前生理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发展条件下,卫生保健的目的不再单纯是解决躯体上的痛苦,而是注重身心健康的全面改善和随此带来的主观健康状态及生活满意度的提高。生存质量强调个体主观幸福感获得的主观性指标,是目前评价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理想指标。对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方面,目前多采用SCL90或自编量表,存在条目较多,针对性不强,对于老年人群而言,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调查实施的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了由丹麦学者Bech研制并由WHO心理研究协作中心修订而成的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主要测量工具,该量表被WHO推荐用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测量,亦可用于抑郁症的初步筛检工具〔1〕。课题组于2004年引进该量表并译制成中文版,进行了初步应用信度和效度的评价〔2〕。

本研究在广州和贵州两地使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对≥60岁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经济状况和人口学资料提示,广州地区老年人群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贵州较高,月经济收入及生活花费亦高于贵州地区。根据收入状况对老年人群进行WHO5心理健康指数的调查分析,提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但心理健康并不单纯随收入的增加而改善,而是受收入和生活开支情况的影响;经济上达到收支平衡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经济条件差者好,经济收入是影响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上述数据分析提示,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可能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发生。从上述分析来看,欝州地区的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瘦得分普遍低于13分临界线,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调查,探讨经济因素对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内容简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适合用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测量〔3〕。然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信度较低(α=0.51)。因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人群,需要对条目表达内容进行翻译和校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篇6

第二,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需要具备崇高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由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的,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源泉,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语言艺术魅力,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深造,只有管理者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才具有说服力,学生才能更加容易接受,才能被熏陶感染。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里的“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对学习的疑惑,还包括了家庭、生活、情感、心理、人格等方面的疑惑。因此要求管理者,除了需要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历史、法律、艺术、哲学等人文修养方面的业务水平能力。当然,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于人格魅力的培养,除了需要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外,还需要借助高校的制度建设。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工作队伍结构建设和内涵建设,为其提供发展提供撬动地球的“支点”。

篇7

健康管理师资格证是国家认定的,健康管理师是国家新增职业,可以从事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机构、社区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维护等相关工作。

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和群体从营养和心理两方面健康的检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而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推出健康管理师岗位能力培训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我国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收付功能为一体的“一卡通”,这是国内首度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此后,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率先在国内银行界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客户只要在私人银行部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能享受该行的多种财务咨询。2003年,建设银行以“汇得盈”命名的个人外汇结构型理财产品第1期正式向市场推出,随后,各家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外汇结构型存款,如汇率区间累计增值存款、阶梯跳跃型存款等。各家银行还分别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个人理财工作室以及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短短几年间,所有银行都在开拓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出现了越来越红火的局面。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并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只是充当中介,并不负担责任,是一项风险小、收益大的优质业务,因此在国际上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金融服务,被银行看作是取之不尽的“金矿”。美国私人银行过去几年里个人理财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赢利增长12%~15%,远远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随着2006年底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国内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重点。

当然在理财业繁荣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像华尔街金融巨头麦道夫的“庞氏骗局”,看到理财业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妥善地处理好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是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1.理财品种不丰富。理财业务与传统业务最为不同的就是其“个性突出”,不同理财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资领域的比较优势,安排最适宜的投资期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要。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名目众多,但各家银行推出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营销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也基本一致,仅局限于利率、汇率挂钩与国债、央行票据等投资组合的几种产品,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

2.人力资源的瓶颈。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一般都对理财业务人员资格有明确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财经理多由个人业务部门客户经理兼职。由于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资产管理业务,且仅停留在产品上,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

3.理财业务资金管理不规范。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管理不规范,没有按理财产品协议使用资金,发生理财资金挪用的现象。而且,商业银行通常对出售理财产品获得的资金没有设置专门科目进行管理,只是在储蓄存款科目反映,仅是作了冻结而已,资金实际用途难以监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4.投资人利益保护不完善。在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投资人一般在专业知识和信息方面都处于弱势。有些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没有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从而不能提供合适的投资产品由客户自主选择。甚至有些商业银行利用投资人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偷换概念、误导投资人,从而使投资人不能够按照自己的真实意图进行投资。在理财期间,很多银行未将理财资金的投向或投资组合、市场运作、交易细节、风险和收益分配变化以及其他重大影响事件等信息及时向客户披露,客户对自己理财资金的运作、风险和收益等情况一无所知。有些银行在提供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提示风险较为笼统,没有明确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还有些商业银行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使用投资人资金,由此导致投资人利益受损。

三、关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监管部门:坚持“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的原则。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进程,逐步放松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促成我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严把监管之关,降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保护好投资者利益。

第一,要修改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从事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全面规范,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产品设计、投资范围、风险内控、宜传营销、后续服务、理财从业人员管理和监督管理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第二,监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检查督促商业银行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部门,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审慎审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或计划的销售。第三,加强对理财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抓理财资格管理,要求各家银行建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的体制,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和完整的考核方法,所有一线理财从业人员都应获得本行给予的资格认证,并在银监会统一登记,建立

理财人员数据库。如果理财业务人员发生了违规行为,在情况查实的情况下,将取消其从业资格。

(二)商业银行自身:作为个人理财业务的主体,应在主动接受外部监管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有效提升开展业务,防范风险的能力。

1.明确市场定位,不断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建立起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系统,针对不同客户的要求,对市场群体进行细分,明确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做到“以市场为向导,以客户为中心”,围绕目标客户提供针对性地服务。加强技术开发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结合我国债券市场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告别因同质化而带来的低层次的竞争。

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业务人员素质。首先要努力加强理财师队伍建设,要特别重视金融理财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目前,我国国内实行的是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两级认证制度。要充分认识金融理财师培训和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使理财业务发展与专业人员培训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其次,要建立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体系,银行业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并进行针对性地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并通过更多的高级专业理财师培养和有效发挥其作用,来稳步提高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水平。

篇9

【关键词】边海防军人;应对方式;人格;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作为个体在现实环境中针对不同的生活事件表现出来的处理模式,作为应激与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1],涉及应激作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应对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2]。人格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模式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的应对方式。为此,作者通过对边海防军人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在特殊环境下从事特殊职业的军人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于2005年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从边防海岛部队抽取男性军人1138名作为调查对象,剔除无效问卷14份,回收合格问卷1124份,有效率98.77%,平均年龄(23.65±4.30)岁。

1.2. 方法。应对方式评定。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

表[3],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涉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采取的不同态度和措施。采用4级评分,即在每一条目后列有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采取。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C 1~12条目)和消极应对方式(C 13~20条目)两个因子。

人格特征评定。采用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4],该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

心理健康水平测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并与中国军人常模[5]进行比较。

问卷测评方法。施测人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集中调查对象,测试前用统一指导语详细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方法以及保密原则,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后当场回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主要观察边海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结果

2.1. 边海防军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表1)。

注: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P

表1显示,边海防军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及总均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2.2. 边海防军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2)。

表2结果显示,神经质和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0.509

注:**P

2.3.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数据经分析检验,满足多元线性回归的条件。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的3个分量表得分(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Z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进人回归方程的有: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532、-0.067、0.068、-0.116、0.111,校正复相关系数R2为0.422可解释总方差的42.2%(表3)。

3. 讨论

边海防军人作为军队的特殊作业群体,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压力等方面均有别于普通部队,该群体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值得关注。本结果表明,边海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中国军人常模差,这与驻岛人员对环境因子的长期应激有关[6,7] 。从相关分析发现,在边防海岛环境下,军人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部分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提示其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但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部分因子则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驻岛礁部队军人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国内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与人格问卷(EPQ)人格中的P分和N分有显著或高度显著的正相关[8],本研究结果与此相符,说明个体在面对应激时所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有密切联系。因此,尽管驻岛礁军人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较少,但是,由于它与人格的相互作用,使得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人格特征是个体在对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倾向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Kosaba认为良好的人格可以在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冲击中起到缓冲作用[9]。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神经质维度反映的是个体情绪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分数高反映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维度反映了个体与精神病理性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反映个体可能具有对人不友好等特征,或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内外向维度低分反映个体内向,高分反映性格外向。本结果显示神经质、精神质与SCL-90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SCL-90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关系,提示人格特征因素中情绪稳定性因素和精神病理性因素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关系,亦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为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一定程度上受人格特征的影响,表现为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在面对应激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应激情况下,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缓解由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至关重要。本次调查选用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维度,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较低,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说明消极应对方式对边海防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较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更明显,部分验证了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则对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与积极应对方式相比更为突出的观点[10]。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都对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同时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也显著影响心理健康,情绪不稳定的个体在面对各种生活事件时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心理健康因而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国内有学者通过心理学干预,改善军人对社会支持系统的认知与评价,从而提高了其心理健康水平。说明无论是寻求客观支持,还是改变应对方式,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得到改善的。因此,定期对驻偏僻海岛军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他们的应对方式对提高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边海防军人的训练和工作环境狭窄、封闭、条件相对艰苦,客观条件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尽量改善边海防军人工作、训练条件等措施是必要的,但更关键的是应该积极引导广大士兵通过不断健全自身的人格、树立合理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事件,合理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保证广大边海防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部队战斗力。

参考文献

1.Folkman S,Lazarus RS.An analysis of coping in middle-aged community sample.J Health Soc Behav 1980;21(3):219-239

2.胡赤怡,崔占君,戴晓阳,等.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9):642-643

3.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2-124..

4.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修订)[M].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1-49

5.王焕林,孙剑,余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40

6.吴新文,夏菱,李建玉,等.驻岛礁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2,9(3):183-185

7.王强,陈孔斌,孙峻,等.守备时间对守备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3,10(1):52-54

8.娄振山,蒋筱娥,陈定光,等.飞行员应对策略与人格、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3(1):31-33

篇10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of Judges. Hou Yi, Li Yongxin, Tang Yo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 of judges. Methods The GHQ-12, EPQ-RSC and SRR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47 judges. Results ①The ratio of judges whose mental health are not good is 34.0%. ②Introversion-extroversion(P

【Key Words】 Judges; Mental health;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目前,对法官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研究拟调查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为有效开展法官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河南省某地区所辖的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总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0份,回收问卷经检查后合计有效问卷为247份。其中男162人(65.6%),女85人(34.4%)。已婚224人(90.7%),未婚23人(9.3%)。就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48人(19.4%),31~40岁114人(46.2%),41~50岁68人(27.5%),50岁以上的17人(6.9%)。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42人(17%),本科192人(77.7%),研究生13人(5.3%)。

1.2 工具 ①一般健康问卷(GHQ-12)[1]。该问卷被广泛用于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其在职业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已经得到验证。该问卷共12个题项,结果以总得分评定,总分>27分者视为心理状况不佳。②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2]。主要包括2个人格维度:内外向维度(E)、神经质或精神性维度(N)和精神质维度(P)。③社会支持问卷(SRRS)[3]。由肖水源编制,共10个条目,评价指标主要为3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

1.3 数据处理 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初步整理后,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法官一般健康问卷的调查结果 被试在一般健康问卷上的回答结果表明,被试的得分为24.59±5.10分,总分超过分界值(27分)者有84人,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34.0%。

2.2 法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法官的一般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3个维度以及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的相关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中,除了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与健康的相关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外,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变量的其他各维度的相关都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意义(P

2.3 法官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分层回归 利用分层回归技术来考察法官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运算过程包括3个阶段:第一步,利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回归,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法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第二步,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作用的前提下,各人格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考察人格变量对因变量的主效应;第三步,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人格变量作用的前提下,各社会支持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考察社会支持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主效应。结果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中,法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34.0%,表明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法官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在法官的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分层回归分析技术。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在控制一定变量作用的基础上,考察自变量对于因变量进行解释的增量[4]。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分层回归的第一步,当个人口统计学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时,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解释贡献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法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没有显著的差别。在分层回归的第二步,当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进入回归方程时,回归方程总体显著,其中内外向(P

4 参考文献

[1]郭莲舫,张明园.精神卫生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5-22

[2]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篇11

[DOI]10.13939/ki.zgsc.2016.40.193

酒精会抑制人的运动神经系统,使人触觉异常,四肢配合操作能力障碍,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延长;酒精还会使人的视听感官能力降低,使人的视野狭窄、视力模糊、辨色混乱、听力减弱,对灯光刺激反应异常,甚至不能正确分辨道路上的行驶线、斑马线、岔路口、红绿灯以及其他车辆和行人,极易导致判断失误。[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酒后驾驶行为的查处力度,使这一违法行为从发展态势上得到了遏制。但我们也注意到,酒后驾驶行为屡禁不绝,并且具有一定的复发性。对这一特殊人群的违法行为不应只停留在处罚上,还应该从心理方面研究其成因。因此,我们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他们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进行心理干预、探索新的教育处罚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北京市1080名被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以下简称为酒驾者)进行施测。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户籍所在地、家庭年收入、每月饮酒次数。二是钱铭怡等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2]三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3]

1.2.2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酒驾者SCL-90各因子得分与EPQ-RSC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酒驾者人格特征与常模[2]应对方式比较

酒驾者P、E、N因子分高于常模,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

为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特征上的差异,分别以P、E、N、L为因变量,以性别、户籍所在地为自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以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月饮酒次数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2.2.1 性别方面

女性酒驾者E因子分低于男性酒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年龄方面

45岁以上组酒驾者L因子得分最高,36-45岁组酒驾者L因子得分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 学历方面

酒驾者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组N因子得分最低,大专学历组N因子得分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4 户籍所在地方面

北京籍酒驾者L因子得分低于非北京籍酒驾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5 家庭年收入方面

酒驾者中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组E因子得分最高,3万~5万元组E因子得分最低,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6 月饮酒次数方面

酒驾者中月饮酒不足5次组P因子得分最低,月饮酒11~20次组P因子得分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酒驾者SCL-90因子得分与普通人群比较

酒驾者SCL-90因子得分与童辉杰[4]2006年对国内普通人群调查结果相比,酒驾者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因子得分低于普通人群,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普通人群,经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如表3所示。

2.4 酒驾者SCL-90因子与EPQ-RSC因子相关性检验

SCL-90的10项因子与P、N因子呈正相关,与E、L因子呈负相关。如表4所示。

3 讨 论

3.1 与正常人群相比,酒驾者的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特征更加明显

人格是一种心理特性,它使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5]本研究显示,酒驾者P、E、N因子分高于常模,表明酒驾者性格外向,易冲动;在情绪稳定性上比正常人群要差,易怒、不安、焦虑、担忧,对刺激反应过于强烈;在倔强性上比正常人群要严重,孤僻、离群、不服管教。由于存在这些突出的人格特征,酒驾者容易产生攻击、冒险、寻求刺激等不理性的行为。对酒驾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特殊的人格特征。

3.2 月饮酒次数多的酒驾者人格问题突出

月饮酒次数多不仅对躯体造成损害,还导致人格改变。本研究显示,月饮酒次数越多,N、P因子得分越高,即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越明显,人格问题越突出。这种人格问题表现为个体焦虑、抑郁、缺乏责任感等,它严重危及婚姻、家庭及社会,而且由于饮酒造成交通事故给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性影响。对酒驾者进行心理干预时,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舒缓内心抑郁、焦虑,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戒酒,帮助他们摆脱对酒的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3.3 酒驾者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

人格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已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研究结果显示,SCL-90各因子得分与EPQ的N、P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神经质和精神质越明显的人,倾向于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SCL-90各因子得分与E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E得分越低,越内向,心理健康症状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结果与郑维芳[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3.4 与普通人群相比酒驾者是否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由于时效性的原因,本次研究中酒驾者SCL-90因子得分未与金华和吴文源1986年发表的常模[7]进行比较,而是与童辉杰[4]2006年对国内普通人群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酒驾者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因子得分低于普通人群,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普通人群。因此,与普通人群相比酒驾者是否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牟建霖.酒后驾车的危害与治理[J].公路与汽运,2004(5):19-21.

[2]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 2000, 32(3):317-32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115.

[4]童辉杰.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变迁之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4):928-930.

篇12

“给中国引入一个正确的红酒消费概念”

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吴运元太平绅士对红酒的痴迷程度不是外人可以想象的。在位于广东番禺,由澳洲著名红酒医学博士菲利浦-诺瑞(Phililp Norrie)创办的堪称葡萄酒百科全书的IWS红酒博物馆,吴运元太平绅士对红酒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他介绍说,葡萄酒的历史文化有九千年之久,其中有五千年药用的历史,从埃及金字塔文明对此就有记录。西药还未诞生,人们就开始把葡萄酒当作一种药品兼保健品来治病。在西方文化中,红酒被视为耶稣的血液,具有神的力量。

为什么说葡萄酒有药用价值呢?它作为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天然资源饮料,是碱性的物质,它含有的单宁,被视为“血管的清道夫”,可以去除血管中的脂肪,对人体的心血管疾病大有益。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隐性杀手之一,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而且常常是毫无预兆的猝死。

吴运元太平绅士介绍说,葡萄酒是营养品、药品还是,剂量是关键。根据菲利浦・诺瑞的研究,每天饮用葡萄酒,须坚持“男士不超过400ml,女士不超过200ml,年长者不超过100ml”的原则。适量饮用葡萄酒因酒精和抗氧化剂作用所带来的好处(注:以下百分比是指饮用葡萄酒后疾病严重程度下降比率):血管疾病(50%)、心脏病、缺血性中风、肾功能衰竭、周围血管病;痴呆症(80%);糖尿病(50%)、减低胰岛素抵抗;癌症(24%)抗氧化剂组织自由基引致损伤;肾结石(39%);感冒;甲型肝炎;老年人的胃口消化;老年人的生理、智力状况;消毒功能等等。

吴运元太平绅士说,“我认为,人生有三杯:一杯葡萄酒,一杯茶,一杯牛奶。如果一个人每天坚持喝一点葡萄酒,他生命可以更年轻。”尤其是“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就非常需要每天饮用适量葡萄酒。他解释说,如果尿酸高的人就只能饮用白葡萄酒。

“世界上做红酒最棒的人,60%都是医师,澳洲就有180多名葡萄酒医师。为什么医药会进入葡萄酒?因为医生很了解这个东西和人体的关系。”吴运元太平绅士说,“在澳洲,医生会告诉你不要喝酒,但是可以少量喝葡萄酒。但是记住,和药一样,不能过量,这很关键。”

因此,吴运元太平绅士认为把葡萄酒列入酒文化中是不合适的,尤其是用“干杯”的方式对待葡萄酒,“其实糟蹋了葡萄酒,是对葡萄酒的不尊重。”

“我要给中国引入一个正确的红酒消费概念,它和奢华、浪漫、时髦无关。健康的葡萄酒,真正的市场不在酒吧,不在卡拉OK,而在平常百姓家,从十八岁到八十岁,男人和女人,没人会拒绝葡萄酒。正确的健康观是我们所追求的。”吴运元太平绅士说。

“中国第一个开放式红酒保税仓”

2007年11月16日,中国葡萄酒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IWS国际红酒汇的揭幕为带来全新的红酒理念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由红酒构筑的奔向成功的桥梁。一种全新的葡萄酒营销模式,一种健康快乐的葡萄酒品尝理念,随着IWS国际红酒汇的成立正在中国悄然兴起。

吴运元太平绅士介绍称,IWS国际红酒汇保税仓坐落于省港澳经济圈中心地带的番禺莲花山港,硬件设施全部按照国际化标准设计,来自世界各国著名洒庄的产品将移师广州,在此汇集和存放,视同境外。

IWS国际红酒汇是国内酒商的供货驿站,但通过保税仓运作,经销商们可以灵活地调配品种,大小资本均可运作。莲花港保税区内设有海关、检疫、港政等联检服务机构,快速地办理各种入关手续,所有客户均可在最短时间内通关,适应快速度的现代商业潮流。

另外,保税仓拥有直接、快捷的全球物流系统和精细化运作的全国物流系统,能保证货物快速、安全、准确地发往海外市场和全国各地,以性价比优越的物流体系为经销商、商提供最佳物流方案。

吴运元太平绅士表示,恒温仓库为客户储存葡萄酒一天只收费2.5元人民币,而若保存在澳大利亚,一天要三元澳币。如此完美的保税仓,中国还是第一个,目前第一期投资超过1000万人民币,最多可储存200多个货柜的葡萄酒,项目一开始即引起了国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这是中国第一个开放式保税仓,成立的时候,引起了海外的轰动。”澳大利亚政府总理陆克文阁下发来贺电,新南威尔士州总理伊玛阁下亲自剪彩,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阁下,澳大利亚的能源部部长也参加了庆典晚宴祝贺,世界各国22个酒庄、酒生产厂家的代表,以及十多个驻华使馆和国内外商务人士等逾800人莅临了当天的开幕式。

吴运元太平绅士还表示,这一保税仓运作模式保证了境外葡萄酒与中国顾客“零距离”,亦为国际葡萄酒庄主节省了48%左右的前期关税。IWS国际红酒汇致力于“落地广州,背靠中国市场,覆盖全亚洲,影响全世界”。

作为中国第一个开放式保税仓,它的筹办获得了广东省海关、商检、外经等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开业以来,红酒汇推出以澳洲为主,包括美国、法国、南非、加拿大、阿根廷和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几百个品种的葡萄酒产品,吸引了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越南等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红酒客户前来,业内赞誉如潮。

“一日走遍世界酒庄”

在IWS红酒博物馆内,设计装潢了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示大厅,是红酒发烧友观赏、品尝、旅游的“风景区”,为公司、商会、领事馆、企业VIP会员聚会派对提供高档而有格调的品酒及交易场所。大厅以全澳式风格精美装潢,璀璨灯光下的红酒更具魅力。用吴运元太平绅士的话说,这叫“以看珠宝的方式看红酒”,爱酒人的性格可见一斑。

吴运元太平绅士告诉记者,IWS红酒汇,它的“永不落幕的红酒品尝会”、“360。展示交易,一日走遍世界酒庄”等独特亮点,为华南葡萄酒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葡萄酒营销模式和理念。

吴运元太平绅士说,这里的产品和国外的产品,在质量上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我的葡萄酒经营模式是零距离接触,‘一日走遍世界酒庄’应该是开创了中国红酒历史的先河。”

红酒博物馆定期聘请海外专业红酒培训机构,为企业界代表、红酒爱好者、从业者举办各种红酒培训讲座,亦有专家介绍红酒与健康常识、红酒的投资和交易知识。酒商可进行产品展示、红酒拍卖等系列活动。

“新世界”的年轻奔放,“旧世界”的浪漫典雅,“你都可以在红酒汇与其零距离亲密接触,并得到你的所爱所想。我们将销售渠道缩短,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让商品直接面对经销商和会员,我们的葡萄酒,国门对国门,质量保证,性价比高,货源充足。”

作为以葡萄酒珍藏为概念的投资,红酒汇还帮助会员在投资红酒中获利。只要成为会员,每年都会获得帮助和支持,以选择投资来自全球包括澳洲在内具有升值潜力的红酒品牌,会员可以采取一次性买断的方式进行投资和储存。

红酒汇提供专业国际红酒投资专家帮助会员建立红酒档案,方便会员及时了解世界红酒信息以及国际红酒拍卖行情,从而有效地进行投资增值。

篇13

(一)自恋的概念

很多人认为“自恋”是一个贬义词,且不愿意承认自己自恋。不少心理学者把自恋作为一种普遍的人格特质。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都是自我关注者,自恋者只是高自我关注者。

对于自恋,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临床上自恋被看作一种人格障碍。1994年的DS-IV将自恋人格障碍描述为一种普遍夸大的行为模式,需要羡慕,缺乏同情心。非临床领域认为自恋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的人格构造。

作为一种非临床意义的人格特质,自恋表现出一种自我膨胀;对无限的权力、美丽和成功的幻想;对批评的极度敏感;强烈的特权感;以及利用性的人际关系。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动荡不安,复杂的多元价值观,以及飘忽不定的情感都左右着自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本研究将自恋定义为一种综合性人格构造,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是一种对于自身重要性的夸大感觉,认为自己比其他的人都更为优越,并相信自己有资格获得特殊权利和待遇。

(二)隐性自恋的概念

隐性自恋的概念由Wink首次提出,1991年,Wink提出了自恋包含着显性自恋跟隐性自恋两种类型。我国学者郑涌(2005)编制的自恋量表表明,隐性自恋包括易感质,特权感,自我钦羡三个维度。

本研究认为,隐性自恋是个体内隐的自我欣赏和自我夸大,表现为潜在的自卑,缺乏信心和主动性,过分敏感、焦虑和具有不安全感,同时存在自我夸大和别人认同的高度寻求等外显特征。

(三)自恋与心理健康

国外有关自恋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现出“双面性”,显性自恋至少有一些适应的特征,而隐性自恋的特征主要是不适应的。在对自恋的测量中也发现,自恋的某些特征与心理健康的指标成正相关,而另一些则成负相关。Rose(2002)研究发现,显性自恋者是因为具有高自尊,所以他们经常体验到幸福;而隐性自恋者因为自尊水平较低,所以他们总感到不高兴。所以,自恋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自恋在心理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由此可以认为,显性自恋多与健康心理有关,而隐性自恋多与不健康心理有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300名普通高中普通班学生作为被试,回收问卷284份,用一对测谎题剔除无效问卷24份,共260份有效问卷。

(二)研究材料

材料一:西南大学郭成教授自编的隐性自恋问卷,共20题,其中含一对测谎题,共4个因素:自我优越、自我欣赏、人际敏感、自我保护。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2;分半信度系数是0.772;拟合指数接近1。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材料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90个题目,共10个因素: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用以测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隐性自恋的特点

对有效被试在各个因素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从总体上分析高中生隐性自恋的基本状况,考察高中生隐性自恋的发展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隐性自恋居于中等水平。各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欣赏、人际敏感、自我保护、自我优越。

(二)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为考察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隐性自恋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得分及其总分进行相关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高中生心理异常与隐性自恋存在相关。高中生隐性自恋总体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具体到各个维度上,自我优越和人际敏感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欣赏仅与偏执成正相关;自我保护与除恐怖外的各项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隐性自恋的水平的确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隐性自恋水平越高,心理越不健康。

2.高中生隐性自恋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隐性自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相对贡献,以隐性自恋总体为自变量,心理异常总体为因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隐性自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与简单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隐性自恋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8.3%的变异性。

四、讨论

在国内外学者对隐性自恋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高中生隐性自恋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隐性自恋分为自我欣赏、自我优越、人际敏感和自我保护四个维度。从总体上看,高中生隐性自恋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强烈的关注着自己的成长,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恋;在这个时期,高中生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意识等都逐渐趋于成熟,使得高中生可以对自我作出客观的评价,不会高度的自恋。

(二)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异常总体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理论及过去研究结果都较为一致,表现出隐性自恋者通常比较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生活中创伤事件的伤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