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健康管理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个人健康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个人健康管理

篇1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2

1、健康管理师目前没有开放个人直接报名。

2、健康管理师报名要求:医药、卫生单位可以组织报名;非医药、卫生单位的个人只能通过具有健康管理师培训资质的机构统一报名。

3、报名条件:医药卫生专业专科以上学历;非医药卫生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满足两年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年限;中等专科以上医药卫生专业学历,并满足三年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年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概述

我国已经开始走进老年化,根据2012数据老人占据我国总人口的14.3%一共有1.97亿。到了2013年占据总人口的14.8%。的我国开始采取许多政策开始应对,比如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如今我国各种疾病越来越多而且还复杂化。如今对于个人健康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环境下许多医疗行业也开始涉及信息化发展,医院也慢慢开始实行电子病历。当然不导值信息化大数据的应用也体现在相关的设备上,提供每个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人们健康管理和评估和降低医疗费,达到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健康管理的目的。

2大数据与健康管理

2.1大数据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人体上对于疾病能够进行提前的预测或者预防,就可以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是预防。对于病情来说尽快地发现治疗对人的生命可以带来多大的帮助啊,而且能够有效地预防一些疾病或者是附加病的突发概率。如今社会利用大数据进行病情预防和预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国外就有人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利用大数据建立一个有效预测此病的模型,还有人提出一种集成机器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解决卒中病的预测问题,美国有一个心血管专家提出运用无线医疗手段对人体进行多种监控手段,心肺功能、生命特征、运动、睡眠、药物、生化指标等监测可以帮助10类疾病(哮喘、老年痴呆症、抑郁、糖尿病、心力衰竭、肥胖症、睡眠不好、慢性阻塞性肺病、乳腺癌)的检测管理。

2.2健康管理的大数据支持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能够对人体健康进行监控,健康物联由此而诞生,这是健康和移动和互联网的一个融合物,是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管理的发展一个新的方向。生物传感器是获取人体健康信息的基础设备也是健康管理数据采集的来源,健康物联设备一般划分健康应用终端、健康采集终端、智能健康终端和复合健康终端等。佩戴这些健康物联设备可以对人身体的各个重要的数据进行采集。然后把采集来的数据发回后台,从而实现对人体的远程监控,用户也可以通过软件对自身身体情况的各项指标、健康评估、运动状态等消息的获取。

2.3大数据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以大数据作为背景通过对体检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区别,然后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个性化的评估模型,制定相对应的疾病预防方法。现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云健康预警和监护系统,通过传感器把检测得到的数据上传云服务器,进行存储、管理和资源共享。这种方式很利于医疗部门和健康管理机构对个体可以进行远程管理,以方便用户进行远程的咨询和受到良好的相应的指导。如今基于大数据下的健康管理系统都可以保证实时卫生保健服务和数据传输运输分析,而且是开放性的平台,来保证数据在不同设备中可以互相操作。

3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健康管理设计与实现

3.1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

为了保障对个人健康管理的全面性,所以根据整个过程进行大体的设计,设计内容需要包括健康档案管理数据库、地方医疗信息平台、第三方的检验影像资料、新农合和一些主动医疗服务。然后基于健康管理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人实现个人身体健康评估和针对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的个性化治疗手段。系统服务必须具有远程咨询、个人健康数据管理和评估、移动健康服务的运行平台,做到降低治疗费用和提前防范的作用。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的数据档案可以扩充和可持续发展的构架。

3.2增强系统处理能力

个人健康管理平台的扩充,一般是分为5种系统处理能力扩充、系统存储量扩充、管理方法的扩充、存储数据信息扩充和接入点方式的扩充。首先个人健康管理系统所需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因为好的的东西所使用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会增加系统服务器的处理压力,很容易导致系统卡死和崩溃。所以为了满足一个稳定良好适用的基于大数据下远程医疗咨询的健康服务平台,同时兼并当地医疗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医疗信息化的需求。系统的构架大致如下:首先是用户接入层,首先需要保证一个良好的系统服务器可以承受未来用户庞大的数据流,当然也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处理。在系统业务层上面需要提供注册、通讯、用户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用户数据存储服务和平台的一些纵向服务。然后就是系统的公共组件服务层需要包括资源整合、对接,还有对用户的访问进行优化处理。在到数据库必须具有个性化诊疗数据库、健康评估管理数据库、主体数据库和地区影像数据库。最后就是数据交换层就是需要一些主动医疗服务、医保、第三方的检验影像结果和地方医疗信息平台。一个好的系统不仅需要一个稳定良好的运行效率,还需要追求系统可维护性和很强的扩展兼容的能力。

3.3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分层

所以如今的系统程序非常在乎分层、代码和架构的重要性,保证了如今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保证稳定的运行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兼顾易用性、扩展性等。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分层一般分为5层:数据中心层、数据交换层、网络硬件基础层、业务服务层、数据整合层。数据中心层就是为了考虑到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用户数据的集中存放,包括结构、管理软件和内容。数据交换和业务服务帮助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和采集。业务服务层是基于数据交换后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出来的各种服务功能来对用户和平台数据共享和存储采集。而数据交换就是直接对外部系统进行技术交换。然后是最为重要的网络硬件就是为了保证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网络和基础设备的保障。还需要一个运行监控体系作为安全保障整个系统所有功能服务能够正常使用。

3.4平台能力的扩充

篇4

我校是一所市级普通高中,现有学生3100多人,有70%的来自农村,寄宿制学生达到2000多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我们潜下心来认真研究。近些年学校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

一、健全制度,注重引导,让寄宿生活有章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看来,回到宿舍一切都是自己做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让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如果这样,势必会导致住宿秩序一片混乱,因此管理者必须给学生的生活环境设定目标。在这方面,我们的出发点是号召学生“做有道德的人,过有道德的生活”。公寓门厅内张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等标语,让住校生必须对学生公寓生活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四自”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总体要求。楼道内悬挂的《张掖市实验中学住校生养成教育文明公约》和《张掖市实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是住校生具体的行动指南。让学生一进公寓楼就提醒自己严于律己,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此外还制定了《张掖市实验中学住校生管理办法》《张掖市实验中学宿舍长制度》《张掖市实验中学值日生制度》等,在新生入校时组织他们学习,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在既定的目标要求中进行,做到有章可循。

二、强化管理,凸显服务,让寄宿生活宽严有度

以“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四自”教育为龙头,要求每位住校生在制度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修养。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本着“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学校力求在管理方面凸显对学生的服务,帮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的监督员,有序生活的指导员,实行全方位、无缝隙管理:早晨由生活老师督促值日生做好宿舍卫生,清理留宿学生,排查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卫生;中午由学校统一安排两名教师配合生活老师对学生的午休纪律、卫生和不归宿的学生进行清查;晚自习后每个楼层安排两名班主任老师,带领楼管会干部对学生的就寝秩序进行指导,督促做好宿舍和个人卫生,及时休息;学生休息后班主任老师离校,各年级安排一名值日老师睡在学生公寓内,配合生活老师处理突发事件;学校值周领导负责对所有参与管理人员进行考勤,并在每周三晚上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值夜班,全程了解住校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每周五通报一次,在第二周星期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召开由政教处、年级组、公寓管委会相关管理人员参与的碰头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文化引领,活动育人,让寄宿环境富有品位

一是通过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教育。每学年的秋学期开展《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如集体生活知识宣传、军训成果展示、宿舍文化建设、样板宿舍评选、我爱我家征文、财产安全检查、宿舍管理制度测试、宿舍成员个人才艺展示、争创文明宿舍、公寓管理先进集体表彰等系列活动,历时3个半月,让学生行为在活动中得到规范。每学年春学期开展《学生公寓百日安全无违纪》系列活动,同样历时3个半月,开展系列活动9项。每学期初,在住校生大会上对活动中的突出个人、集体、单元进行表彰奖励。至目前宿舍文化节活动已举办了八届,百日安全无违纪活动已举办了四届,在住校生管理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是通过高雅的文化建设为住校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方面,以楼层为单位,将楼道文化分为四个模块,各楼层形式一样,内容相近。第一模块命名《见贤思齐》,内容为名家圣贤警句,经典修身雅言,配以图片,图文并茂;第二模块命名为《师长寄语》,形式为书法作品,内容为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寄语,请校内外书法名家书写,装裱成字框分布悬挂于楼道内,勉励学生不断进步;第三模块命名为《爱我家乡》,形式为摄影作品,内容为张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文化古迹、人物事迹,如祁连雪峰、七彩丹霞、戈壁水乡、裕固家园、西夏国寺、黑水国遗址等,让学生了解张掖,热爱家乡;第四模块命名为《百花齐放》,征集学生的绘画、书法、摄影、手工作品,展现个人才艺。每个模块确定的主题名称以竖长方形木刻板的形式悬挂于楼道内,形成四个模块的分界。楼梯间制作楼层标志,张贴文明提示语。宿舍内统一布置,内容为书法励志名言、感恩典故、雅言经典诗词、中国山水、世界名画等,保证室内一字一画,整齐洁净,培养学生爱室如家的集体意识。

四、注重沟通,真情待人,让寄宿生活充满温情

篇5

目的 探讨个人收入因素对不同地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应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采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中文版调查问卷分别在广州和贵州黔西南州两地对≥60岁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 不同年龄段人群心理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州各年龄段老年人群心理指数得分均高于贵州地区(P

【关键词】 心理健康;WHO5量表;生存质量;老年人群;收支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personal income and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elderly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WHO5 wellbeing index scale plus demographic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were used in the survey respectively conducted in Guangzhou and Qianxinan on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ging 60 or more with a conveniently acquired samp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analysis, t test, Chisquare test and ANOVA. Result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P>0.05) on the WHO5 wellbeing indexes among elderly peopl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 crossregion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mental wellbeing of the Guangzhou popul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uizhou (P<0.001). The objects′ wellbeing indexes with different financial income were separately compared by ANOVA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01), implying that those with good financial situation had bette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than others with poor financial balance.Conclusions Personal incom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ment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the elderly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developed region have bette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than those living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potentially due to thei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dvantage. It also implies that lower income featured by deficit financing is a risk factor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elderly population.

【Key words】 Mental wellbeing; WHO5 questionnaire; Quality of life; Elderly population; Financial balance

本研究应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主要指标,对贵州和广州两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观察沿海与内陆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收入及花费的差异,以探讨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现状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对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望莫、兴义、兴仁等地区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随意抽样调查。调查人员由在读中专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组成,在实施调查工作之前均经过统一培训,以便对调查工作流程进行规范。

1.2 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等)及其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测量的主要工具为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WHO5 WellBeing Index)。该量表由5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按6个等级记分(0~5分),量表总得分为5个条目的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如果总得分低于13分,则提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回答形式为调查员根据量表条目逐条向被调查的老年人询问并解释问题的含义,由调查对象自行选择应答项并现场记录,或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本次共发出问卷2 800份,回收问卷2 552份,其中合格问卷2 490份,合格问卷应答率为88.93%。

1.3 统计学分析

对合格问卷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数据

本研究共调查≥60岁老年人2 490人,广州市633人,贵州省1 845人;年龄60~101岁,平均年龄(69.24±7.39)岁。去除性别缺项调查表12份,婚姻缺项调查表32份,文化程度缺项调查表2份,对调查样本人群按地区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等状况比较,除婚姻状况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地老年人经济收入与支出情况对比

去除未填写收支情况的54份缺项调查表,以及31份月生活费缺项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个人生活费收支情况进行分类和比较,提示同一地区老年人群在不同收入层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广州与贵州两地老年人收支情况及月生活费用(略)表3 广州与贵州两地区老年人月生活费构成〔n(略)〕

2.3 基于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的调查结果

使用经翻译校正后的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调查,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但各年*龄段的得分均数仅略高于13分的健康临界值,提示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情况普遍较差。见表4。表4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略)

如表4所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广州和贵州两地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进行比较,发现各年龄段不同地区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收入层次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我国确立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目标。在目前生理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发展条件下,卫生保健的目的不再单纯是解决躯体上的痛苦,而是注重身心健康的全面改善和随此带来的主观健康状态及生活满意度的提高。生存质量强调个体主观幸福感获得的主观性指标,是目前评价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理想指标。对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方面,目前多采用SCL90或自编量表,存在条目较多,针对性不强,对于老年人群而言,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调查实施的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了由丹麦学者Bech研制并由WHO心理研究协作中心修订而成的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主要测量工具,该量表被WHO推荐用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测量,亦可用于抑郁症的初步筛检工具〔1〕。课题组于2004年引进该量表并译制成中文版,进行了初步应用信度和效度的评价〔2〕。

本研究在广州和贵州两地使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对≥60岁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经济状况和人口学资料提示,广州地区老年人群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贵州较高,月经济收入及生活花费亦高于贵州地区。根据收入状况对老年人群进行WHO5心理健康指数的调查分析,提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但心理健康并不单纯随收入的增加而改善,而是受收入和生活开支情况的影响;经济上达到收支平衡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经济条件差者好,经济收入是影响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上述数据分析提示,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可能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发生。从上述分析来看,欝州地区的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瘦得分普遍低于13分临界线,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调查,探讨经济因素对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内容简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适合用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测量〔3〕。然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信度较低(α=0.51)。因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人群,需要对条目表达内容进行翻译和校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