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4: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通信技术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数字接入技术的工作机理
数字接入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如今的电力系统技术大家庭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当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的主干线的带宽不断改进和发展已经能够满足于不同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所以,现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抑制因素就为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从带宽业务的角度来分,接入技术可以分为宽带和窄带接入技术,从传输业务类型的角度来分,数字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模拟和数字接入技术,从客户端的类型角度来分,数字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无线和有线接入技术。数
字接入技术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稳定性强、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特点,与传统的模拟接入技术相比它的稳定性更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目前常用的数字接入技术主要有:56KModem、ISDN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等数字接入技术。56KModem接入技术,在上世纪末问世,56KModem能连接在两段不同的设备上,这是与传统的Modem接入技术有区别的,56KModem通过融入先进的数字编码技术避免了进行A/D转换的过程,它可以实现用普通电话线路就可以进行高速下载过程,保证了信息安全与高的传输速度。ISDN技术可以提供端对端的数字连接服务,用户之间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4KB每秒,可以承载非话音业务和话音业务等多种电信数字业务。光纤接入技术是指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并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传输信号的传输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被广泛的使用,它大大的增加了传输距离、降低了同轴电缆的运行维护的成本、扩大了覆盖面积、降低了故障率、简化了网络结构。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无线信道中连接起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使用户实现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无线接入技术需要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如3G技术、蓝牙家属、WIFI等。
二、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运用
当然,数字接入技术也正是在这种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双重支撑之下,在如今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系统的构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此处以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为例,研究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光网络的不断发展,光纤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光纤接入技术是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技术,从技术上可以分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目前,光纤无线接入技术成为宽带无线技术的最新发展。光纤无线接入系统主要由前端的无线网络和后端支撑的光网络组成。无线网络由无线路由器、无线基站和少量网管组成的多跳无线格状网络(Mesh网络),可以有效的实现无线资源管理。而全光网络采用标准的PON结构,由光线路终端、分光器(光功率分路器或波长分路器)、光节点及互联的光纤组成,并通过光线路终端直接连接到无线网关上,与无线网络直接相连。由于无线基站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频谱再分配,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这一技术具有很高的带宽。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用户的高宽带需求。
随着电力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因此,采用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必然能使得电力通信系统具有更高带宽和更加丰富的业务。且随着IP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大量应用,未来的电力通信网络将逐渐是基于IP的端到端网络,可以提供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的通信需求,并均可以通过固定接入或无线接入提供丰富的业务种类和独立的接入方式。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不仅容量大、接入灵活、性价比高,还具有“自组织”的生存优势,当某环节断裂时,用户依然可以自适应的与相邻的无线路由器相连,并继续保持通信。
关键词: 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管理;影响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management;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39-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化发展,人类的交通运输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交通运输的主要职能是实现游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置转移,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时代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交通运输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提倡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提高交通运输的任务量。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在运输市场上的无限潜能,制约了交通运输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1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1.1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面对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思想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接受一些新的知识,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通过技术的改革创新为人类留下历史性的成果。信息技术的到来是人类进化的形式体现,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慢慢发展起来的,为我国人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条路依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进步,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
1.2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特征比较 信息的传递因为受到实物化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传递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传递成本的特征,在信息流借助实物传递的过程中,通过非实物化的传递节约了一部分的传递成本。运输载体必须与货物进行空间移位,这样的方式对能量的损耗是巨大的,而且成本也较高。其次,传递速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实物化交通运输模式与信息化的传递速度存在巨大差异,不能等同来说。最后,传递载体需要的空间,信息化的载体需要的空间相对于交通运输的传统模式小很多,这种优势是交通运输无法相比的。
2 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1 信息流替代旅客运输造成的影响 在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信息流对旅客的替代在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出来。在以信息作载体的人流对电子信息的传递方式在成本上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制约,电子信息的完善和相应的法律条款都对电子信息比较认同和赞许。使电子化的方式越来越占据优势。电子化信息的成本也快速的下降,这在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中将处于不断地上升地位。
2.2 信息化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运输能力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大问题,然而信息技术的到来为这一头疼问题提供了很好地解决办法。电子化信息的传递模式方便了人们出行的途径和方法,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这样信息化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这一模式逐渐熟悉和接受。
运输能力的供求关系也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运力过剩的情况,只有有效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方式,才能积极有效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而使人员的利用率和运输能力都大大提升,推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3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建设意识缺乏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对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转变和改革存在认识上的一些局限性。运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仍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道路桥梁的建设上面,而并没有考虑交通运输管理的长远发展,疏忽了基础建设对交通运输管理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种现象存在于大多数的运输单位。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信息化的建设始终停留在的表面,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教育和培训等基础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3.2 资金分布不均匀 交通运输部门的上级部门下拨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加之地方部门交通运输单位本身资金不足,使得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不能及时的开展实施。同时,信息化建设的运算没有归到各级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去,没有成立专项资金管理系统。除此之外,对于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其他的方式方法来弥补这块的资金不足问题。资金的滥用、挪用是阻碍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障碍。管理人员的建设意识不强等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信息化建设不能有效进行。
3.3 专业人员匮乏和硬件设施落后 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来开展相应的建设工作,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必须非常精通和熟练,而目前这样的人才相对缺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现有的一些技术人员因为长期工作的繁忙,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习和进步,在技术更新上没有与时俱进。同时部门中的设备也不齐全,对于一些资料的打印和信息查询等存在一定的阻碍。
4 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化运用的策略
4.1 以“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为指导方针 通过对交通基础设备、运输基础装备、环境升级改造等措施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运政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选择上做到高性能、低成本和节能有效的统一结合。使在功能上满足可控、可看等基本原则。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引领着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完善和进步,在加强信息化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紧密结合的同时,强化科学组织信息化的重大工程建设。由交通部门进行统一开展组织四大工程基础建设,公路和水路的安全通畅运行。加强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政策体系,有利于交通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以市场导向、规模经营等方式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4.2 建立客运及物流信息化系统 以政府部门为向导,在明确自己身份定位的情况下,根据交通运输业难以独自完成信息技术化的建设和完善,执政部门就必须做好专业的引导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整合与优化。在目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物流业的信息化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道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间的人员资质、信用审核等动态管理中去。通过对物流信息化的推广和平台示范性的约束,要求做到由点到线的逐步开展的工作流程,在采取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提高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提倡物流业企业之间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跨省、市的物流信息构建平台。
4.3 应用行政制度促进信息系统完善 系统硬件的相互连接和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对系统信息的有效整合。而作为影响互联网基础互通的运政部门体质条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政部门的主管部门应该对信息化的标准化制定一个较为规范的制度。在信息采集和交换合作上依照原本的工作流程展开,按照要求严格履行制度的各项条款和相应章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确保信息流的顺畅和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整体建设,培养部门专业性人才以满足工作分层的需要,提高运政部门工作的效率。
5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交通运输业在先进技术的带领下,形成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交通运输改革。通过对传统管理系统的调整和改革,使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以管理思想的转变为开端进行深入的改革。对信息技术与货物运输的关系的比较和讨论,充分验证了信息科技带来的优势和创新改革理念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3G基本的网络结构和功能
跟我们以前所认识的GSM网络一样,在3G的网络里,也有交换,传输和用户终端,根据IMT-2000系统的基本标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4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它们是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RAN)、移动台(MT)和用户识别模块(UIM),且基本对应于GSM系统的交换子系统(SSS)、基站子系统(BBS)、移动台(MS)和SIM卡。
如图所示,3G网络系统主要是UMTS无线接入系统,包括:CN(核心网)、UTRAN(无线接入网)、UE(用户装置)。NodeB(BS)、RNC(BSC)其中RNC可以看成GSM网络中的基站控制器,而NodeB可以看成GSM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对某个NodeB来说,控制其的RNC称为控制RNC(CRNC)。
CN核心网部分包括UMSC、SGSN、GGSN等功能实体,支持3G并发业务、高速电路业务和分组业务的MSC/VLR/HLR框架实现传输管理,移动性管理,呼叫控制,基本电信业务和补充业务等功能。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提供IU、IUb、IUr接口,管理和控制Node-B与CN信息传递,实现技术标准中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一些功能。
Node-B基站系统通过IUb接口,接收来自RNC无线资源控制命令,完成标准中的专用和物理信道的接收和发送功能。我们从这里知道,其实3G网络的各功能结构和GSM有相似之处,那么3G网络是怎么在GSM网络功能模块中演进的呢?其实3G网络的演进包括RNC和CN部分的演进:UMTS无线接入部分RAN,采用UTRAN作为基站侧,以新建的方式实现3G宽带数据业务的无线接入;3G的演进主要的是核心网部分的演进,UMTS CN演进根据3GPP标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3GPP R-99的演进基于GPRS网络,第二阶段为3GPP演进基 于全IP网络。由于网络的这些种种演进,因此有了区别于2G(GSM)网络的3G的一个基本特征:
(1)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与固定网络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尽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
(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
(3)具有在本地采用2Mb/s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s接入速率的数据率分段使用功能;
(4)具有在2GH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带宽;
(5)移动终端可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和固定使用,可与卫星业务共存和互连;
(6)能够处理包括国际互联网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
(7)支持分层小区结构,也支持包括用户向不同地点通信时浏览国际互联网的多种同步连接;
(8)语音只占移动通信业务的一部分,大部分业务是非话数据和视频信息;
(9)一个共用的基础设施,可支持同一地方的多个公共的和专用的运营公司;
(10)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真正的全球漫游能力;
(11)具有根据数据量、服务质量和使用时间为收费参数,而不是以距离为收费参数的新收费机制。
2.3G的技术原理
2.1 双工方式
频分双工(FDD): 频分双工收发信各占用一个频率(段):收发同时进行,时延小技术成熟
时分双工(TDD): 时分双工收发信用同一频率,收发使用不同时隙:只占用一段频率;上下行信道对称,利于智能天线:设备简单,成本低;不对称FDD工作,数据传输使用时效率高。
WCDMA和CDMA2000都采用FDD模式,只有TD-SCDMA采用TDD模式。FDD模式的特点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系统进行接收和发送,用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采用包交换等技术,可突破第二展的瓶颈,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并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但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即在每2×5MHz的带宽内提供第三代业务。该方式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在非对称的分组交换(互联网)工作时,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在这点上,TDD模式有着FDD无法比拟的优势。
2.2 多址方式
通信的多址方式:码分多址 (CDMA)、空分多址 (SDMA)、频分多址 (FDMA)、时分多址 (TDMA)。
2.3 CDMA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优势
采用RAKE接收机,有效利用了信道相干时间形成的时间分集效应;宽带传输系统,利用了信道的频率分集效果;码字的多址传输,利用了多用户分集的效果;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功率低,降低了干扰,提高了保密性;扩频因子灵活变换,有助于多媒体等多速率并发业务的传输;频谱效率高,优于以往的AMPS和GSM,频率复用系统WCDMA为1,GSM为1~~18;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支持新技术的应用,如多用户检测;WCDMA有下行发射分集,而GSM没有。
2.4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是基于自适应天线阵原理,利用天线阵的波束赋形产生多个独立的波束,并自适应地调整波束方向来跟踪每一个用户,达到提高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实际上就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使天线阵为每个用户自适应地进行波束赋形,相当于为每个用户形成了一个可跟踪他的高增益天线,从而既可以进行全方位通信,又可以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覆盖相同的范围。在3G系统中,其他新的功能技术如多用户检测技术、联合检测、空时码、HDR等等,在这里就不多做阐述了。下面对这些技术基础的三种主流标准作介绍,还有一种新标准的简单介绍。
2.5 CDMA2000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6-pppp-0c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8086CPU System in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XUE Ying-cao,CHEN Ye-hui, JI Li-qin, SU Qiao-ping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230088, China)
Abstract: 8086CPU system, the second chapter in the course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is the most difficulty to learn for the stud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experiences about how to teach the content of the abstract concep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which are summed up in teaching practice. Some effective methods are explaining 8086 CPU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ocess by us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rough a visual example, multimedia, explains the concept, and so on. It would obtain better result, and provide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study.
Key words: teaching experience;8086 CPU system;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介绍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最基础的理论和工具,绝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将其作为电子类的学生入门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这门课开始,学生要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数、模电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微机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学习,并学会通过软件控制硬件,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然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可能就会有较大的障碍,紧随其后的汇编语言课程的枯燥命令,更会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讲授这门课时,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辅以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这门课程?
兴趣是学习永恒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对《微机原理》这门又难又烦又枯燥的课程保持兴趣呢?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最难学习的第二章8086CPU系统,有以下的几点体会。
1 症结所在
笔者在教授该门课程中发现,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大部分始于第二章8086CPU的学习。该章内容太抽象,而且在此之前前期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课程。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建立一个CPU的工作流程,怎样从存储器中取数、在CPU中进行运算,最后送到指令所指定的位置。这是一个建立新工作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能更好理解CPU的运算过程,记住CPU的内部结构,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
8086CPU内部结构这一章节的难点在于:
1) 8086CPU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 存储器的地址和数据。首先,由于数据和地址都是首次采用16进制数据表示,学生容易混淆数据和地址;其次,分不清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的概念;最后,无法形成存储器20位物理地址的概念。
3) 寄存器的概念。由于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寄存器,首先要区分存储器和寄存器的不同;其次寄存器的种类很多,记忆比较困难。
2 将软件和硬件结合对8086CPU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讲解
8086CPU的工作过程是取指令、执行指令、送结果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过程。在上课时举两数相加的例子,编写几条简单的汇编语言,结合8086CPU内部结构框图,说明如何取指令、取操作数,由CPU的哪个部件进行加法操作,并将结果送到何处。在说清楚加法操作的同时,学生不仅了解对CPU的工作过程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并能更好的理解存储器及20位物理地址和寄存器的概念。为以面章节的理解打下基础,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 采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这一章,笔者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制作了PPT,在PPT中使用动画形象的演示了8086CPU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4 针对性重点知识讲解
教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的老师都知道,本章的概念最多,需要背诵和记忆的知识点也最繁琐。要让学生在这一章中记住所有的知识,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有针对性地讲解本章重点知识,并建立清晰、正确地概念,在后面的章节中,不断重复本章的知识点。如强调CPU的工作过程和存储器的概念,弱化寄存器的名称及内容,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再不断加强学习对寄存器如何使用等等。这样降低难度,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5 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的重点不仅仅在于8086CPU的结构这一章节,而是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建立起CPU工作过程的概念,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后续存储器的设计和接口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9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015-04
Influences of ramipril on L-type calcium channel in rats with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GUO Zuo-bing1,2 SUN Shu-juan1,3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Central Hospital of Qilu Petrochemical Hospital Group,Zibo 255400,China;3.Department of Pharmacy,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ramipril on L-type calcium channel in rats with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 Methods The rat model of DHF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abdominal aortic coarctation,and then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HF group,high-dose,mid-dose and low-dose ramipri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L-type calcium channel current (ICa-L)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whole 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v1.2 mRNA were measured by RT-PCR analysi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TCC were measured by Wse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peak density of atrial ICa-L,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v1.2 mRNA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TCC was lower in DHF group (P
[Key words] Diastolic heart failure;L-type calcium channel;Ramipril;Cav1.2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DHF的发病率增高,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功能的异常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DHF发生时常伴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对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有下调作用[2-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观察雷米普利对DHF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峰值、与L型钙通道相关的Cav1.2 mRNA表达水平、L型钙通道相关的钙调控蛋白LTCC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雷米普利对DHF大鼠L型钙通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SD大鼠,雄性,体重为200~250 g,许可证号:SYXK(鲁)2012-2010。
1.1.2 试剂与溶液
HEPES、EGTA和牛磺酸均购于Sigma公司,DHPRa1(LTCC)抗体购于Abcam公司,PVDF膜购自美国Millipore公司,其余的试剂均为国产的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模型建立及分组
选择SD雄性大鼠30只,腹主动脉缩窄法制造DHF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固定,剃毛,消毒,开腹腔。暴露左肾上缘腹主动脉,分离腹主动脉,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关闭腹腔。对照组仅游离腹主动脉但不缩窄,其他操作与手术组相同。术后8周,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等方法检测大鼠心脏舒张功能指标,确立造模成功[4]。将大鼠手术组随机分为DHF组,雷米普利大、中、小剂量组。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雷米普利1.25、2.50、5.00 mg/(kg・d)灌胃,DHF组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
1.2.2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ICa-L
胶原酶解法分离大鼠心房肌细胞[5-6]。取得适合细胞,放入显微镜的细胞池中,贴壁。玻璃电极灌入电极液,电极与细胞表面形成高电阻,完成封接破膜补偿快慢电容。MODE置向VC后进行ICa-L记录。
1.2.3 RT-PCR检测Cav1.2 mRNA的表达
1.2.3.1 提取RNA剪取大鼠心房组织,称取75 mg,放入Trizol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氯仿充分混匀,离心20 min,取上清液移,异丙醇沉淀,再离心弃上清,后将RNA用1 ml 75%乙醇洗涤,离心,除乙醇后加0.01%焦碳酸二乙酯,温浴15 min,后在A260/A280下定量RNA。
1.2.3.2 RT-PCR反应混合好RT反应及PCR反应体系,加水至10 μl混匀,置于PCR仪上,94℃变性5 min,后扩增30个循环,72℃延伸5 min。凝胶电泳,染色。
1.2.4 Western blot检测LTCC的表达
提取心房肌细胞膜蛋白,取大鼠左心房组织120 mg,剪碎。后加入裂解液和蛋白酶抑制剂。于匀浆器中打碎,后4℃,离心5 min。取上清液置于EP管,4℃离心。测定膜蛋白浓度。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转移蛋白到PVDF膜上,过夜。脱脂牛奶封闭1 h,1抗孵育及漂洗,2抗孵育及漂洗,加入DAB显影液显色。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雷米普利对DHF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心率(HR)、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及左室收缩压(LVSP)无显著变化(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
表1 雷米普利对DHF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x±s)
与对照组比较,*P
2.2 雷米普利对ICa-L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峰值电流密度明显降低(P
图1 雷米普利对ICa-L的影响
表2 雷米普利对ICa-L的影响(x±s)
与对照组比较,*P
2.3 雷米普利对L型钙通道上Cav1.2 mRNA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Cav1.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图2 雷米普利对L型钙通道上Cav1.2 mRNA表达的影响
2.4 雷米普利对钙调控蛋白LTCC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图3 雷米普利对钙调控蛋白LTCC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心房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在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中占主导作用,是形成慢反应及兴奋功能的主要成分[9]。Bosch等[10-11]研究认为,DHF常伴有心房颤动的发生,心房肌细胞ICa-L出现下调现象。ICa-L的减少导致动作电位不应期(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缩短及APD对频率的适应性下降,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并有利于心房颤动的维持。本研究结果显示,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峰值电流密度下降,提示ICa-L峰值电流密度的下降,可能是L型钙通道功能改变,导致心房颤动持续发生,并且可能是DHF大鼠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和电生理重构的离子基础。另本研究中,DHF大鼠的Cav1.2 mRNA及钙调蛋白LTCC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ICa-L降低可能由基因水平和蛋白表白水平的改变所介导。
雷米普利是ACEI类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12]。现在研究证实,ACEI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预防心律失常。在DHF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和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激活L型钙通道,增加摄取细胞外的Ca2+并促进肌浆网Ca2+释放,使心房肌钙超载加重[13-14]。雷米普利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是其调节DHF心肌ICa-L电重构的重要机制。不同剂量雷米普利灌胃处理后,能逆转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下调,并上调Cav1.2 mRNA及钙调蛋白LTCC的表达。雷米普利抑制ICa-L的降低,使钙通道失活减慢,增加细胞外钙摄取和肌浆网钙释放,从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延长心房APD,抑制心房颤动的发生。
心房电重构分为真假两种电性重构,其中真性重构出现在心房颤动开始后的数小时或数天。真性重构中,离子通道蛋白基因表达改变,随之出现持续时间甚久的通道蛋白数量及功能变化[15-16]。本实验中,雷米普利上调了Cav1.2 mRNA及钙调蛋白LTCC的表达水平,显示雷米普利对L型钙通道的作用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改变都有关。因此,雷米普利通过对L型钙通道的影响,抑制心房肌细胞的真性电重构,对防治心房颤动有重要而持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iamouzis G,Giannakoulas G,Butler J,et al.Heart failure 2012[J].Cardiol Res Pract,2012,2012:126324.
[2]Tsang TS,Gersh BJ,Appleton CP,et al.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as a predictor of the first diagnosed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840 elderly men and women[J].J Am Coll Cardiol,2002,40(9):636-644.
[3]Rose RA,Sellan M,Simpson JA,et al.Iron overload decreases CaV1.3-dependent L-type Ca2+ currents leading to bradycardia,altered electrical conduction,and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2011, 4(5):733-742.
[4]蔡毅.压力负荷诱导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建立与倍他乐克干预治疗[D].北京:中国人民军医进修学院,2007.
[5]Ohmoto-Sekine Y,Uemura H,Tamagawa M,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aprindine on the 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 and the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operated K+ current in guinea-pig atrial cells[J].Br J Pharmacol,1999, 126(3):751-761.
[6]Nakaya H,Tohse N,Takeda Y,et al.Effects of MS-551,a new class Ⅲ antiarrhythmic drug,on action potential and membrane currents in rabbit ventricular myocytes[J].Br J Pharmaco,1993,109(1):157-163.
[7]胡咏梅,李法琦,罗羽惠,等.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制作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322-324.
[8]朱丹,郭艳红,于海奕,等.两种早期心衰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心功能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9):20-24.
[9]孙宇,胡慧媛,郝丽英,等.心肌L型钙通道钙依赖性调节研究新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44(5):372-376.
[10]Bosch RF,Scherer CR,Rub N,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arly electrical remodeling:transcriptional downregulation of ion channel subunits reduces I(Ca,L)and I(to) in rapid atrial pacing in rabbits[J].J Am Coll Cardiol,2003,41(5):858-869.
[11]Van Wagoner DR,Pond AL,Lamorgese M,et al.Atrial L-type Ca2+ currentsand human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 Res,1999,85(5):428-436.
[12]周力,王翠英,陈晖,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中的可能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2):1149-1150.
[13]Tesfamariam B,Frohlich BH,Gregg RE.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ravastatin,simvastatin,and atorvastatin on Ca2+ release and vascular reactivity[J].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9,34(1):95-101.
[14]Liu Z,Vogel HJ.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of L-typ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terminal cytoplasmic domain and Ca2+-calmodulin[J].Front Mol Neurosci,2012,5:38.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