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信技术的理解

通信技术的理解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4: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通信技术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通信技术的理解

篇1

一、数字接入技术的工作机理

数字接入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如今的电力系统技术大家庭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当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的主干线的带宽不断改进和发展已经能够满足于不同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所以,现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抑制因素就为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从带宽业务的角度来分,接入技术可以分为宽带和窄带接入技术,从传输业务类型的角度来分,数字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模拟和数字接入技术,从客户端的类型角度来分,数字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无线和有线接入技术。数

字接入技术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稳定性强、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特点,与传统的模拟接入技术相比它的稳定性更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目前常用的数字接入技术主要有:56KModem、ISDN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等数字接入技术。56KModem接入技术,在上世纪末问世,56KModem能连接在两段不同的设备上,这是与传统的Modem接入技术有区别的,56KModem通过融入先进的数字编码技术避免了进行A/D转换的过程,它可以实现用普通电话线路就可以进行高速下载过程,保证了信息安全与高的传输速度。ISDN技术可以提供端对端的数字连接服务,用户之间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4KB每秒,可以承载非话音业务和话音业务等多种电信数字业务。光纤接入技术是指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并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传输信号的传输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被广泛的使用,它大大的增加了传输距离、降低了同轴电缆的运行维护的成本、扩大了覆盖面积、降低了故障率、简化了网络结构。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无线信道中连接起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使用户实现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无线接入技术需要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如3G技术、蓝牙家属、WIFI等。

二、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运用

当然,数字接入技术也正是在这种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双重支撑之下,在如今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系统的构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此处以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为例,研究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光网络的不断发展,光纤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光纤接入技术是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技术,从技术上可以分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目前,光纤无线接入技术成为宽带无线技术的最新发展。光纤无线接入系统主要由前端的无线网络和后端支撑的光网络组成。无线网络由无线路由器、无线基站和少量网管组成的多跳无线格状网络(Mesh网络),可以有效的实现无线资源管理。而全光网络采用标准的PON结构,由光线路终端、分光器(光功率分路器或波长分路器)、光节点及互联的光纤组成,并通过光线路终端直接连接到无线网关上,与无线网络直接相连。由于无线基站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频谱再分配,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这一技术具有很高的带宽。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用户的高宽带需求。

随着电力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因此,采用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必然能使得电力通信系统具有更高带宽和更加丰富的业务。且随着IP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大量应用,未来的电力通信网络将逐渐是基于IP的端到端网络,可以提供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的通信需求,并均可以通过固定接入或无线接入提供丰富的业务种类和独立的接入方式。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不仅容量大、接入灵活、性价比高,还具有“自组织”的生存优势,当某环节断裂时,用户依然可以自适应的与相邻的无线路由器相连,并继续保持通信。

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管理;影响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management;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39-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化发展,人类的交通运输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交通运输的主要职能是实现游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置转移,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时代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交通运输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提倡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提高交通运输的任务量。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在运输市场上的无限潜能,制约了交通运输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1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1.1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面对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思想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接受一些新的知识,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通过技术的改革创新为人类留下历史性的成果。信息技术的到来是人类进化的形式体现,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慢慢发展起来的,为我国人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条路依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进步,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发展。

1.2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特征比较 信息的传递因为受到实物化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传递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传递成本的特征,在信息流借助实物传递的过程中,通过非实物化的传递节约了一部分的传递成本。运输载体必须与货物进行空间移位,这样的方式对能量的损耗是巨大的,而且成本也较高。其次,传递速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实物化交通运输模式与信息化的传递速度存在巨大差异,不能等同来说。最后,传递载体需要的空间,信息化的载体需要的空间相对于交通运输的传统模式小很多,这种优势是交通运输无法相比的。

2 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1 信息流替代旅客运输造成的影响 在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信息流对旅客的替代在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出来。在以信息作载体的人流对电子信息的传递方式在成本上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制约,电子信息的完善和相应的法律条款都对电子信息比较认同和赞许。使电子化的方式越来越占据优势。电子化信息的成本也快速的下降,这在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中将处于不断地上升地位。

2.2 信息化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运输能力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大问题,然而信息技术的到来为这一头疼问题提供了很好地解决办法。电子化信息的传递模式方便了人们出行的途径和方法,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这样信息化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这一模式逐渐熟悉和接受。

运输能力的供求关系也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运力过剩的情况,只有有效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方式,才能积极有效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而使人员的利用率和运输能力都大大提升,推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3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建设意识缺乏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对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转变和改革存在认识上的一些局限性。运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仍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道路桥梁的建设上面,而并没有考虑交通运输管理的长远发展,疏忽了基础建设对交通运输管理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种现象存在于大多数的运输单位。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信息化的建设始终停留在的表面,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教育和培训等基础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3.2 资金分布不均匀 交通运输部门的上级部门下拨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加之地方部门交通运输单位本身资金不足,使得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不能及时的开展实施。同时,信息化建设的运算没有归到各级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去,没有成立专项资金管理系统。除此之外,对于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其他的方式方法来弥补这块的资金不足问题。资金的滥用、挪用是阻碍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障碍。管理人员的建设意识不强等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信息化建设不能有效进行。

3.3 专业人员匮乏和硬件设施落后 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来开展相应的建设工作,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必须非常精通和熟练,而目前这样的人才相对缺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现有的一些技术人员因为长期工作的繁忙,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习和进步,在技术更新上没有与时俱进。同时部门中的设备也不齐全,对于一些资料的打印和信息查询等存在一定的阻碍。

4 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化运用的策略

4.1 以“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为指导方针 通过对交通基础设备、运输基础装备、环境升级改造等措施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运政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选择上做到高性能、低成本和节能有效的统一结合。使在功能上满足可控、可看等基本原则。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引领着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完善和进步,在加强信息化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紧密结合的同时,强化科学组织信息化的重大工程建设。由交通部门进行统一开展组织四大工程基础建设,公路和水路的安全通畅运行。加强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政策体系,有利于交通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以市场导向、规模经营等方式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4.2 建立客运及物流信息化系统 以政府部门为向导,在明确自己身份定位的情况下,根据交通运输业难以独自完成信息技术化的建设和完善,执政部门就必须做好专业的引导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整合与优化。在目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物流业的信息化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道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间的人员资质、信用审核等动态管理中去。通过对物流信息化的推广和平台示范性的约束,要求做到由点到线的逐步开展的工作流程,在采取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提高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提倡物流业企业之间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跨省、市的物流信息构建平台。

4.3 应用行政制度促进信息系统完善 系统硬件的相互连接和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对系统信息的有效整合。而作为影响互联网基础互通的运政部门体质条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政部门的主管部门应该对信息化的标准化制定一个较为规范的制度。在信息采集和交换合作上依照原本的工作流程展开,按照要求严格履行制度的各项条款和相应章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确保信息流的顺畅和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整体建设,培养部门专业性人才以满足工作分层的需要,提高运政部门工作的效率。

5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交通运输业在先进技术的带领下,形成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交通运输改革。通过对传统管理系统的调整和改革,使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以管理思想的转变为开端进行深入的改革。对信息技术与货物运输的关系的比较和讨论,充分验证了信息科技带来的优势和创新改革理念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3G基本的网络结构和功能

跟我们以前所认识的GSM网络一样,在3G的网络里,也有交换,传输和用户终端,根据IMT-2000系统的基本标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4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它们是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RAN)、移动台(MT)和用户识别模块(UIM),且基本对应于GSM系统的交换子系统(SSS)、基站子系统(BBS)、移动台(MS)和SIM卡。

如图所示,3G网络系统主要是UMTS无线接入系统,包括:CN(核心网)、UTRAN(无线接入网)、UE(用户装置)。NodeB(BS)、RNC(BSC)其中RNC可以看成GSM网络中的基站控制器,而NodeB可以看成GSM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对某个NodeB来说,控制其的RNC称为控制RNC(CRNC)。

CN核心网部分包括UMSC、SGSN、GGSN等功能实体,支持3G并发业务、高速电路业务和分组业务的MSC/VLR/HLR框架实现传输管理,移动性管理,呼叫控制,基本电信业务和补充业务等功能。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提供IU、IUb、IUr接口,管理和控制Node-B与CN信息传递,实现技术标准中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一些功能。

Node-B基站系统通过IUb接口,接收来自RNC无线资源控制命令,完成标准中的专用和物理信道的接收和发送功能。我们从这里知道,其实3G网络的各功能结构和GSM有相似之处,那么3G网络是怎么在GSM网络功能模块中演进的呢?其实3G网络的演进包括RNC和CN部分的演进:UMTS无线接入部分RAN,采用UTRAN作为基站侧,以新建的方式实现3G宽带数据业务的无线接入;3G的演进主要的是核心网部分的演进,UMTS CN演进根据3GPP标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3GPP R-99的演进基于GPRS网络,第二阶段为3GPP演进基 于全IP网络。由于网络的这些种种演进,因此有了区别于2G(GSM)网络的3G的一个基本特征:

(1)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与固定网络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尽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

(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

(3)具有在本地采用2Mb/s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s接入速率的数据率分段使用功能;

(4)具有在2GH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带宽;

(5)移动终端可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和固定使用,可与卫星业务共存和互连;

(6)能够处理包括国际互联网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

(7)支持分层小区结构,也支持包括用户向不同地点通信时浏览国际互联网的多种同步连接;

(8)语音只占移动通信业务的一部分,大部分业务是非话数据和视频信息;

(9)一个共用的基础设施,可支持同一地方的多个公共的和专用的运营公司;

(10)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真正的全球漫游能力;

(11)具有根据数据量、服务质量和使用时间为收费参数,而不是以距离为收费参数的新收费机制。

2.3G的技术原理

2.1 双工方式

频分双工(FDD): 频分双工收发信各占用一个频率(段):收发同时进行,时延小技术成熟

时分双工(TDD): 时分双工收发信用同一频率,收发使用不同时隙:只占用一段频率;上下行信道对称,利于智能天线:设备简单,成本低;不对称FDD工作,数据传输使用时效率高。

WCDMA和CDMA2000都采用FDD模式,只有TD-SCDMA采用TDD模式。FDD模式的特点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系统进行接收和发送,用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采用包交换等技术,可突破第二展的瓶颈,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并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但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即在每2×5MHz的带宽内提供第三代业务。该方式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在非对称的分组交换(互联网)工作时,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在这点上,TDD模式有着FDD无法比拟的优势。

2.2 多址方式

通信的多址方式:码分多址 (CDMA)、空分多址 (SDMA)、频分多址 (FDMA)、时分多址 (TDMA)。

2.3 CDMA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优势

采用RAKE接收机,有效利用了信道相干时间形成的时间分集效应;宽带传输系统,利用了信道的频率分集效果;码字的多址传输,利用了多用户分集的效果;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功率低,降低了干扰,提高了保密性;扩频因子灵活变换,有助于多媒体等多速率并发业务的传输;频谱效率高,优于以往的AMPS和GSM,频率复用系统WCDMA为1,GSM为1~~18;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支持新技术的应用,如多用户检测;WCDMA有下行发射分集,而GSM没有。

2.4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是基于自适应天线阵原理,利用天线阵的波束赋形产生多个独立的波束,并自适应地调整波束方向来跟踪每一个用户,达到提高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实际上就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使天线阵为每个用户自适应地进行波束赋形,相当于为每个用户形成了一个可跟踪他的高增益天线,从而既可以进行全方位通信,又可以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覆盖相同的范围。在3G系统中,其他新的功能技术如多用户检测技术、联合检测、空时码、HDR等等,在这里就不多做阐述了。下面对这些技术基础的三种主流标准作介绍,还有一种新标准的简单介绍。

2.5 CDMA2000技术标准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6-pppp-0c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8086CPU System in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XUE Ying-cao,CHEN Ye-hui, JI Li-qin, SU Qiao-ping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230088, China)

Abstract: 8086CPU system, the second chapter in the course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is the most difficulty to learn for the stud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experiences about how to teach the content of the abstract concep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which are summed up in teaching practice. Some effective methods are explaining 8086 CPU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ocess by us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rough a visual example, multimedia, explains the concept, and so on. It would obtain better result, and provide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study.

Key words: teaching experience;8086 CPU system;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介绍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最基础的理论和工具,绝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将其作为电子类的学生入门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这门课开始,学生要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数、模电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微机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学习,并学会通过软件控制硬件,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然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可能就会有较大的障碍,紧随其后的汇编语言课程的枯燥命令,更会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讲授这门课时,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辅以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这门课程?

兴趣是学习永恒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对《微机原理》这门又难又烦又枯燥的课程保持兴趣呢?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最难学习的第二章8086CPU系统,有以下的几点体会。

1 症结所在

笔者在教授该门课程中发现,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大部分始于第二章8086CPU的学习。该章内容太抽象,而且在此之前前期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课程。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建立一个CPU的工作流程,怎样从存储器中取数、在CPU中进行运算,最后送到指令所指定的位置。这是一个建立新工作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能更好理解CPU的运算过程,记住CPU的内部结构,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

8086CPU内部结构这一章节的难点在于:

1) 8086CPU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 存储器的地址和数据。首先,由于数据和地址都是首次采用16进制数据表示,学生容易混淆数据和地址;其次,分不清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的概念;最后,无法形成存储器20位物理地址的概念。

3) 寄存器的概念。由于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寄存器,首先要区分存储器和寄存器的不同;其次寄存器的种类很多,记忆比较困难。

2 将软件和硬件结合对8086CPU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讲解

8086CPU的工作过程是取指令、执行指令、送结果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过程。在上课时举两数相加的例子,编写几条简单的汇编语言,结合8086CPU内部结构框图,说明如何取指令、取操作数,由CPU的哪个部件进行加法操作,并将结果送到何处。在说清楚加法操作的同时,学生不仅了解对CPU的工作过程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并能更好的理解存储器及20位物理地址和寄存器的概念。为以面章节的理解打下基础,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 采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这一章,笔者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制作了PPT,在PPT中使用动画形象的演示了8086CPU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4 针对性重点知识讲解

教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的老师都知道,本章的概念最多,需要背诵和记忆的知识点也最繁琐。要让学生在这一章中记住所有的知识,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有针对性地讲解本章重点知识,并建立清晰、正确地概念,在后面的章节中,不断重复本章的知识点。如强调CPU的工作过程和存储器的概念,弱化寄存器的名称及内容,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再不断加强学习对寄存器如何使用等等。这样降低难度,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5 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的重点不仅仅在于8086CPU的结构这一章节,而是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建立起CPU工作过程的概念,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后续存储器的设计和接口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R9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015-04

Influences of ramipril on L-type calcium channel in rats with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GUO Zuo-bing1,2 SUN Shu-juan1,3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Central Hospital of Qilu Petrochemical Hospital Group,Zibo 255400,China;3.Department of Pharmacy,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ramipril on L-type calcium channel in rats with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 Methods The rat model of DHF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abdominal aortic coarctation,and then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HF group,high-dose,mid-dose and low-dose ramipri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L-type calcium channel current (ICa-L)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whole 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v1.2 mRNA were measured by RT-PCR analysi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TCC were measured by Wse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peak density of atrial ICa-L,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v1.2 mRNA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TCC was lower in DHF group (P

[Key words] Diastolic heart failure;L-type calcium channel;Ramipril;Cav1.2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DHF的发病率增高,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功能的异常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DHF发生时常伴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对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有下调作用[2-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观察雷米普利对DHF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峰值、与L型钙通道相关的Cav1.2 mRNA表达水平、L型钙通道相关的钙调控蛋白LTCC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雷米普利对DHF大鼠L型钙通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SD大鼠,雄性,体重为200~250 g,许可证号:SYXK(鲁)2012-2010。

1.1.2 试剂与溶液

HEPES、EGTA和牛磺酸均购于Sigma公司,DHPRa1(LTCC)抗体购于Abcam公司,PVDF膜购自美国Millipore公司,其余的试剂均为国产的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模型建立及分组

选择SD雄性大鼠30只,腹主动脉缩窄法制造DHF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固定,剃毛,消毒,开腹腔。暴露左肾上缘腹主动脉,分离腹主动脉,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关闭腹腔。对照组仅游离腹主动脉但不缩窄,其他操作与手术组相同。术后8周,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等方法检测大鼠心脏舒张功能指标,确立造模成功[4]。将大鼠手术组随机分为DHF组,雷米普利大、中、小剂量组。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雷米普利1.25、2.50、5.00 mg/(kg・d)灌胃,DHF组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

1.2.2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ICa-L

胶原酶解法分离大鼠心房肌细胞[5-6]。取得适合细胞,放入显微镜的细胞池中,贴壁。玻璃电极灌入电极液,电极与细胞表面形成高电阻,完成封接破膜补偿快慢电容。MODE置向VC后进行ICa-L记录。

1.2.3 RT-PCR检测Cav1.2 mRNA的表达

1.2.3.1 提取RNA剪取大鼠心房组织,称取75 mg,放入Trizol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氯仿充分混匀,离心20 min,取上清液移,异丙醇沉淀,再离心弃上清,后将RNA用1 ml 75%乙醇洗涤,离心,除乙醇后加0.01%焦碳酸二乙酯,温浴15 min,后在A260/A280下定量RNA。

1.2.3.2 RT-PCR反应混合好RT反应及PCR反应体系,加水至10 μl混匀,置于PCR仪上,94℃变性5 min,后扩增30个循环,72℃延伸5 min。凝胶电泳,染色。

1.2.4 Western blot检测LTCC的表达

提取心房肌细胞膜蛋白,取大鼠左心房组织120 mg,剪碎。后加入裂解液和蛋白酶抑制剂。于匀浆器中打碎,后4℃,离心5 min。取上清液置于EP管,4℃离心。测定膜蛋白浓度。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转移蛋白到PVDF膜上,过夜。脱脂牛奶封闭1 h,1抗孵育及漂洗,2抗孵育及漂洗,加入DAB显影液显色。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雷米普利对DHF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心率(HR)、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及左室收缩压(LVSP)无显著变化(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

表1 雷米普利对DHF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x±s)

与对照组比较,*P

2.2 雷米普利对ICa-L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峰值电流密度明显降低(P

图1 雷米普利对ICa-L的影响

表2 雷米普利对ICa-L的影响(x±s)

与对照组比较,*P

2.3 雷米普利对L型钙通道上Cav1.2 mRNA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Cav1.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图2 雷米普利对L型钙通道上Cav1.2 mRNA表达的影响

2.4 雷米普利对钙调控蛋白LTCC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图3 雷米普利对钙调控蛋白LTCC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心房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在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中占主导作用,是形成慢反应及兴奋功能的主要成分[9]。Bosch等[10-11]研究认为,DHF常伴有心房颤动的发生,心房肌细胞ICa-L出现下调现象。ICa-L的减少导致动作电位不应期(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缩短及APD对频率的适应性下降,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并有利于心房颤动的维持。本研究结果显示,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峰值电流密度下降,提示ICa-L峰值电流密度的下降,可能是L型钙通道功能改变,导致心房颤动持续发生,并且可能是DHF大鼠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和电生理重构的离子基础。另本研究中,DHF大鼠的Cav1.2 mRNA及钙调蛋白LTCC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ICa-L降低可能由基因水平和蛋白表白水平的改变所介导。

雷米普利是ACEI类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12]。现在研究证实,ACEI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预防心律失常。在DHF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和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激活L型钙通道,增加摄取细胞外的Ca2+并促进肌浆网Ca2+释放,使心房肌钙超载加重[13-14]。雷米普利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是其调节DHF心肌ICa-L电重构的重要机制。不同剂量雷米普利灌胃处理后,能逆转DHF组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下调,并上调Cav1.2 mRNA及钙调蛋白LTCC的表达。雷米普利抑制ICa-L的降低,使钙通道失活减慢,增加细胞外钙摄取和肌浆网钙释放,从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延长心房APD,抑制心房颤动的发生。

心房电重构分为真假两种电性重构,其中真性重构出现在心房颤动开始后的数小时或数天。真性重构中,离子通道蛋白基因表达改变,随之出现持续时间甚久的通道蛋白数量及功能变化[15-16]。本实验中,雷米普利上调了Cav1.2 mRNA及钙调蛋白LTCC的表达水平,显示雷米普利对L型钙通道的作用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改变都有关。因此,雷米普利通过对L型钙通道的影响,抑制心房肌细胞的真性电重构,对防治心房颤动有重要而持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iamouzis G,Giannakoulas G,Butler J,et al.Heart failure 2012[J].Cardiol Res Pract,2012,2012:126324.

[2]Tsang TS,Gersh BJ,Appleton CP,et al.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as a predictor of the first diagnosed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840 elderly men and women[J].J Am Coll Cardiol,2002,40(9):636-644.

[3]Rose RA,Sellan M,Simpson JA,et al.Iron overload decreases CaV1.3-dependent L-type Ca2+ currents leading to bradycardia,altered electrical conduction,and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2011, 4(5):733-742.

[4]蔡毅.压力负荷诱导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建立与倍他乐克干预治疗[D].北京:中国人民军医进修学院,2007.

[5]Ohmoto-Sekine Y,Uemura H,Tamagawa M,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aprindine on the 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 and the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operated K+ current in guinea-pig atrial cells[J].Br J Pharmacol,1999, 126(3):751-761.

[6]Nakaya H,Tohse N,Takeda Y,et al.Effects of MS-551,a new class Ⅲ antiarrhythmic drug,on action potential and membrane currents in rabbit ventricular myocytes[J].Br J Pharmaco,1993,109(1):157-163.

[7]胡咏梅,李法琦,罗羽惠,等.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制作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322-324.

[8]朱丹,郭艳红,于海奕,等.两种早期心衰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心功能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9):20-24.

[9]孙宇,胡慧媛,郝丽英,等.心肌L型钙通道钙依赖性调节研究新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44(5):372-376.

[10]Bosch RF,Scherer CR,Rub N,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arly electrical remodeling:transcriptional downregulation of ion channel subunits reduces I(Ca,L)and I(to) in rapid atrial pacing in rabbits[J].J Am Coll Cardiol,2003,41(5):858-869.

[11]Van Wagoner DR,Pond AL,Lamorgese M,et al.Atrial L-type Ca2+ currentsand human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 Res,1999,85(5):428-436.

[12]周力,王翠英,陈晖,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中的可能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2):1149-1150.

[13]Tesfamariam B,Frohlich BH,Gregg RE.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ravastatin,simvastatin,and atorvastatin on Ca2+ release and vascular reactivity[J].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9,34(1):95-101.

[14]Liu Z,Vogel HJ.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of L-typ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terminal cytoplasmic domain and Ca2+-calmodulin[J].Front Mol Neurosci,2012,5:38.

篇6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37-05

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市场营销研究中应用可能性分析

1.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特点。与非空间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具有以下特点:(1)地理信息系统在分析处理问题中使用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从而提供了认识地理现象的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而管理信息系统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使用了图形,也往往以文件形式等机械地存储,不能进行有关空间数据的操作,如空间查询、检索、相邻分析等,更无法进行复杂的空间分析和时空分析。(2)地理信息系统强调空间分析,通过利用空间解析式模型来分析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依赖于空间分析模型的研究与设计[1]。

空间查询与分析可以提出的问题有:两商业中心有多远,哪里是生活区,本区内最适宜的商业中心如何布置,促销有效覆盖面多大等,空间分析与查询是GIS中最具特点的功能,也是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制图等)的本质特征。空间查询可按属性信息的要求查询空间位置,也可按空间位置查询相应的属性信息;空间分析则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操作和分析演绎出新的信息,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规律的研究[2]。GIS提供从最简单的点击查询到辩证思维的空间分析方法,GIS最引人入胜的工作是通过各种假设分析来模拟区域内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分析工具有:(1)邻近度分析,商业中心10公里内的顾客如何分布;GIS软件提供缓冲区分析工具对地物要素间相互关系进行计算度量;(2)叠加分析,不同地理层面间的物理叠加是GIS的看家本领,通过空间上的“相交、合并、切割“等运算,可获取和派生空间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可视化表达输出。GIS的操作结果通过可视化的地图、影像、多媒体的方式加以直观表达,这是GIS无与伦比的另一优势。

2.市场营销模型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已经从纯粹的理论阶段发展到对营销理论模型化,并以模型为基础,对市场营销实务进行解析,获取决策支持信息。市场营销模型研究,主要是系统地设计、搜集、分析并报告与企业有关的资料和研究结果。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的市场营销研究部门都在扩充其研究活动和研究技术[3]。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活动有:市场特性的确定、市场潜量的开发、市场占有率分析、销售动态分析、竞争产品研究、新产品接受力与潜量、短期预测及企业趋势研究[4]。地理信息作为运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基础信息,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运行状态、分布特征、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空间效应,GIS技术在上面的研究活动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除了企业趋势比较难以胜任外,其余各项都可以胜任。因此,需要在营销实务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技术,我们把应用于营销研究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命名为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

二、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定位

企业内部存在着三个不同的管理层,即战略管理层、策略管理层、操作管理层,对不同的管理活动有着不同的信息要求[5]。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特性,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完全能胜任这些要求。下页图1是对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层次中所处位置的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跟图形管理类的GIS不同,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于图形数据的编辑修改以及图形的输入输出不应过多,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兼有上面两层的功能,是中层和高层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重点在运用GIS的核心技术,实现市场营销模型解析及可视化表达,支持企业决策。

三、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1.企业营销业务流程分析。一个企业营销功能如果比较健全,一般应有这样的部门或业务功能:产品的研究与开发(R&D)、市场调研、广告公关、价格管理、分销渠道管理等。而产品研发、营销财务等对空间信息的需求比较淡,相反,其他的事务对空间信息的需要则是非常紧密。图2就企业营销业务的信息流程作分析:2.系统功能分析。根据业务流程分析,可以推出企业营销职能方面需要这样一些功能:(1)市场需求分析职能;(2)分销管理分析职能;(3)产品管理分析职能;(4)促销管理分析职能;(5)制订计划决策职能。因而系统应具备这样一些功能:(1)数据输入、编辑、数据格式转换功能;(2)市场需求分析功能;(3)分销管理分析功能;(4)产品管理分析功能;(5)促销管理分析功能;(6)制订计划决策功能;(7)数据表达、输出、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3.系统数据分析。由于系统的功能要求,决定了系统需要多种领域的数据信息,这包括[6]: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数据、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企业已有的营销数据信息(如关于企业自己的营销数据、竞争或替代企业的数据);政府方面的行业统计数据、法规、政策、发展规划、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信息等;行业协会的行业统计数据、其他信息;数据公司的各种研究数据;国土测绘和规划部门或企业的地形地貌地物等地理空间数据;所感兴趣的居民和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如消费偏向);其他相关的公司企业的营业数据信息(如广告公司的广告费用、期刊杂志等出版物的出版发行、购买原材料数据信息)。四、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系统功能设计。根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特性,确定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层次主要是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信息,并辅助进行近期、远期、局部、全局的决策分析,结合具体行业(本例系统具体设计是结合家用日化产品行业的具体应运过程而设计的)设计系统的应实现的功能及结构(见图3):系统各图层对应的属性数据表结构(见表2):

表2 基本人口统计分布表(省级)

表2描述了某个省各个地区或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表3基本人口统计分布表(县区级)

表3描述了某个县各个乡镇或某个市区各个街道的人口分布情况,其结构和地市级几乎相同,只是多了一个字段,并且“Pinyin_Districtname”这个字段解除索引功能。

表4道路运输网属性表

表4描述了道路的属性,如是否为单向行道、是何种级别的、运费率等。

表5 客户属性表

表5描述了本公司的客户属性情况,如客户等级、业务关键人姓名、负责业务员姓名、客户性质(是独占、还是与竞争对手共享)、合作历史记录(Word文档路径)、照片位图文件路径等。

表6分销渠道(代销商、批发商、经销商)属性表

表6描述了分销渠道的属性情况,包括分销商类型、级别、关键人、分销商特性(是否为共享还是独占)等。

表7 竞争、替代商属性表

表7描述了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8电台、电视台、广告展示面、报刊杂志发行点属性表

表8描述了广告媒体的属性情况,如媒体名称、媒体级别、媒体公关类型、关键人、费率、覆盖面、展露频率、送达率等。

系统数据库包括存储空间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文件库。其中空间数据库又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存储表现空间地物地貌的位置、结构、分布特征的数据,叫图形图象库。一部分是与这些空间地理数据相连的与营销有关的人文、环境的数据,为属性数据库 [7]。系统模型库内含现有营销模型,这些模型经过算法转化和地理信息编码化,转化为可以被系统调用的功能函数,处理各类专门问题。由于篇幅有限,不再展开。

五、结论

本文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并称此应用中的GIS为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技术之一,建立了系统的整体理论框架。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技术特点,论证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市场营销中主要应用于战略管理和策略管理,讨论了系统的结构,构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总结出了开发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市场营销研究热点进入工程领域,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营销体系,进而为企业营销决策的科学化作出贡献,这是市场营销理论与相关技术发展的必要。参考文献:

[1]向南平,董加伟.浅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8).

[2]陈述彭,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

[3]王方华,黄沛.市场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郭国庆.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

篇7

临床实践证实,老年人若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在熟睡后往往会出现颈部弯曲、呼吸不畅,并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这类心绞痛患者只需及时换用合适的枕头,并调整睡眠姿势,即可使病情迅速缓解。

2.王先生今年66岁,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已经很多年了,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最近,他在早晨外出晨练时经常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但服用抗心绞痛药物没有任何效果。去医院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医生发现他在早晨7点~7点30分这段时间内,其心电图的S-T段和T段出现了缺血性改变。而在其他的时段,即使他进行较激烈的体力活动,心电图也未发生这种缺血性改变。因此,医生嘱咐王先生在睡前加服一片鲁南欣康。但王先生在连续用药数日后,其心绞痛仍会在晨练时发作。医生进一步了解了王先生的病史,发现他每晚会起夜2次以上。为了减少起夜的次数,王先生在睡前和夜间都不敢喝水。根据这些情况,医生让王先生每晚在睡前喝1杯牛奶,而且在夜间每小便1次,就喝半杯至1杯的凉开水。此后,王先生在晨练时再也没有发生过心绞痛。

老年人肾脏的浓缩功能较差,因此夜尿往往较多。在夜间排尿后,老年人若没有及时地补充水分,就可能使血液逐渐浓缩而变得黏稠。此时,老年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阻力会逐渐增大,心脏的负荷也会加重,从而可出现心绞痛。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只要适时适量地补充水分,及时纠正体液的不平衡状态,就可缓解心绞痛的症状。除了上述诱因以外,老年人若在夏天出汗过多或发生了较重的呕吐、腹泻,也可能会导致体内缺水,使血液变得黏稠,进而诱发心绞痛。

篇8

世界经济体系已进入以技术、知识为核心的时 代,技术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如何积极建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紧密结合的产学研 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当前世界发展科技产业的 主流,也是我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建立创新型国家 的要件。

基于以往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 大多重点集中于某一侧面,本文以复杂性理论为基 础,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进行系统化,建立 了相关模型,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 考价值。

1 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适应性特征研究

技术创新体系是通过有机结合各种技术创新资 源和要素,使得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经济、科技和社会 等各个部门和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密切合作,在技 术创新过程中互促互惠、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推 动技术创新自运行、自发展的机制和驱动力量,产生 一种以技术创新倍乘式整体效应为特征的系统,是 一种强烈的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为指向和归宿的 反馈互动状态的整体。

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并且在这一系 统中,各参与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相互作用的 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无形的非正式网络。各网络组员 从自身的原则出发,与其它的主体相互作用,并在相 互作用中涌现出网络的整体特性和规律。具有复杂 适应性系统的特征:没有中心控制机制,只在简单的 规则支配下涌现出复杂的特征。所以,更确切的说技 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其系统复杂适 应性特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技术创新主体与聚集

OECDl997年的《国家创新体系》报告指出:“创 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技 术变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是这一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反馈、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系 统的核心是企业,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获取外部 知识的方式。这种外部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别的企业、 公共或私有的研究部门,大学和中介部门。”因此,企 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政府 以及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等构成了技术创新系统中 不同层次上的主体,每个主体具有自己的目标、经营 策略、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这些主体通过聚集而相 互作用,以期不断的适应环境。对于整个技术创新系 统来说,并不存在一个集中控制中心来指导各个主 体的行动,但是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仍然表现出一种 有序的状态。正是这种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的反复 的、相互的聚集作用,才是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发展和 进化的基本动因。

1.2 技术创新体系开放和非均衡

开放和非均衡是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前提。系 统只有开放,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质、能量 和信息的交换,获得足够的负熵,并且处于远离均衡 状态的非均衡态,才能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 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自组织结构。

而技术创新系统正是以各主体为节点,以协作 交流为链条,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流为内容形成了一 个适应性运作体系。技术创新系统的形成并向有序 方向演化取决于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 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孤立、封闭的技术 研发,必然会出现没有市场的技术成果;同样,没有 研发能力的企业,也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形 成人员流动、信息流动、成果流动、产品流动、资源流 动的远离均衡的开放的技术创新系统,才有可能实 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且,流的畅通与 否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演化过程。

1.3 技术创新体系具有耗散结构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成功 与失败总是并存,涨落无法避免。而这些微小涨落是 技术创新系统形成并向有序方向演变的内部诱因, 正是众多的微小随机涨落通过放大形成巨涨落,从 而促进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其过程可以总结为:一 旦一项成功的技术成果在某个企业中实现了有效转 化,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其他企业会相继模仿,形成 创新浪潮,创新浪潮的出现,引起大量的投资,从而 会出现经济,形成经济繁荣。当这项技术成果普 遍化以后,创新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便会逐渐消失,于 是人们为了追求新的超额利润,又开始新的技术创 新,从而使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一循环 过程,正是技术创新系统中微小涨落放大的结果。

1.4 技术创新体系非线性相互作用

复杂系统中存在的微小随机涨落之所以能被放 大,是因为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可以产生与线 性作用截然不同的非线性作用。这种作用能使系统 内各要素丧失原有的独立性而互为因果,形成双向 信息传递交流的催化循环关系,从而使微小随机涨 落越来越大,直至形成巨涨落。

开放的技术创新系统内部的人才、资金、技术、 信息等要素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线性相互作 用。它们就是技术创新系统运行的根本机制。技术创 新系统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一方面,表现在技术创新决策者、创新管理者及 创新实施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工程 技术人员、一线技术人员及产品营销人员之间的相 干效应;再一方面,表现在用于技术创新活动的资 金、劳动力及技术之间的反馈作用。

此外,技术创新系统还表现出混沌性、涌现性等 复杂系统所具有的其他特性。其混沌性表现在技术 创新系统具有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内在随机性和 长期行为的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涌现性表现在一项 技术成果的成功转化,可能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但带来了 信息产业,更是创造了一个信息时代。

2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模型的建立

基于对技术创新体系复杂性的认识,本文根据 自组织理论、进化理论和复杂性理论提出一个产学 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网络模型――“双螺旋”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系提供了宏观的架构。

“双螺旋”机制通常是存在于动态混沌中的,它 可以膨胀或者缩小,它可以旋转使其方向具有随机 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在某种条件的激发下可 能会出现分叉,衍生出新的“双螺旋”结构来,而且这 个系统包含了正反馈的非线性变量,使得系统并不 是简单地达到所谓的均衡,而是形成了由过程决定 的、随机的、不断进化的复杂系统。这恰恰符合了技 术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因此,这种“双螺旋” 模型能够比其他模型更能准确的反映出技术创新体 系形成并向有序方向演变的全过程。

首先,技术创新体系的“双螺旋”模型包括两条 基本链――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科研链以及 企业组成的产业链。

在技术创新系统中,科研链中的高等院校、科研 机构和企业研究开发机构这三类主体是创新技术资 源的源泉和基础。它们都具有两类属性:经济属性和 技术属性,且三类主体的属性具有不同的特点:企业 在经济实力上占优势,高校在技术实力上占优势,由 于科研机构承担的主要是国家、省部级的重要项目, 资金有政府支持,研究的基本上是前沿问腿,因此, 拥有相对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实际中,各主体根 据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遵循一定的规则在 产业链中寻求合作者。产业链中的企业对科研链中 产生的技术成果与市场环境中的技术需求和技术状 态进行比较,选择出适应度高的创新技术,并依据适 应度的大小决定所需投资的多少。此外,科研链也会 随着产业链中技术状态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调 整,一方面将拥有市场化的技术转化给企业,另一方 面,也从企业中寻求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这样,以技 术创新为主要的耦合点,科研链与产业链逐渐形成 了相互关联的双螺旋式网络(如图1所示)。

其次,处于产学研两个链条的交汇点而能够发 挥作用的是诸如信息中心、孵化器和风险资本等提 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

当技术在学研与产之间转化的时候,它们承担 着桥梁的作用,但因技术的成熟程度不同,与市场的 距离不同,它们可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不同。例如,孵 化器从技术和经营角度对技术的事业化加以支持; 科技园为包括风险企业在内的高科技企业提供创业 场所和商业便利;风险投资家以增加回报为目的,负 责风险企业的选定、投资和培育;“猎头机构”的作用 是负责协调人力资源;人负责有关合同与知识 产权的法律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中 介机构的多样化服务,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才 能顺利地进行技术转化。

第三,这个”双螺旋”模型具有以下特征

(1)整个技术创新系统是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 为指向和归宿的,技术创新也是科研链和产业链的 耦合点,它在整个网络体系的中形成了一条无形的 非线性“信息链”,这条无形的“信息链”强化了两条 有形链之间的互动式影响,供给方高校与研究院所 有科技成果需要产业化,需求方企业需要科技成果 提高产品和工艺的技术含量;供给方企业提供科技 难题和研究经费,需求方高校与研究院所需求研究 经费和研究项目,形成了推动整个网络互动演进的 无形的“手”。也就是说创新从过去线性模式向现在 的非线性、复合模式转变,单个企业难以在价值链的 各个环节保证创新的成功率,企业只有不断的将创 新技术交互、复合,才能形成一种持续不断创新的路 径依赖,才能满足市场差异化需要。正是企业之间的 这种有效的合作网络,产生了一种内生力,使技术创 新系统螺旋式前进。

(2)“双螺旋”网络分为两种趋势:收敛性和发散 性。这与技术创新系统具有耗散结构存在随机涨落 是相对应的。随机涨落对技术创新系统起着建设性 的作用,是该系统有序化的诱因。正是众多的微小随 机涨落通过放大形成巨涨落,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系 统的演化。诱导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内涨落主要有: 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偏好和综合素质以及技术创新 者的创新点子等;诱导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外涨落 主要有:市场需要、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本身 的发展等。

(3)在科研链和产业链之间存在着多向反馈平 台,犹如弹簧提供动态平衡的力量,使两条螺旋线相 互吸引或排斥并在一定范围内震荡。这种作用能使 系统内各要素丧失原有的独立性而形成双向信息传 递交流的催化循环关系,使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在科 研链与产业链的不断博弈中向前演进。

(4)就像同样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一样,技 术创新系统同样也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技术创新 的遗传表现为持续性技术创新,变异表现为突破性 技术创新。持续性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 的渐进性和延续性变化,是沿着企业组织主流市场 中主要顾客的需求曲线提高已定型产品的性能;而 突破性技术的发生与发展往往从起始的短期内其产 品技术性能上低于原有技术产品,以后会很快超越 原有技术,并产生对原有技术的替代。突破性技术经 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演化为持续性技术,然后又 会被新的突破性技术所替代。突破性技术创新也是 有边界的,一旦突破性技术取代持续性技术,在市场 上占据主导地位,突破性技术创新就得以完成,之后 的创新活动演变成持续性技术创新活动。可见,技术 创新体系的演化,就是在不断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螺 旋式前进的过程。

最后,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由科 研链和产业链形成的双螺旋网络。

其运转过程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在各链内 部存在着强大的自组织作用,使技术、市场向更合理 的方向发展。各链之间互为环境,通过自然选择不断 进化,进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合理的存在方式,并 在各主体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进化中逐渐形成了日益 复杂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

3 “双螺旋”模型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的启示

3.1 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是一个市场化行为模式

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之间是按照市场机制运 行的经济主体,它们互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在健全的 市场机制下,“双螺旋”网络会自动演化,之所以我国 产学研结合的效果不好,是由于我国的高校、研究院 所与企业是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体制和运行机制,高 校、研究院所仍然属于传统体制下的模式,企业已经 基本上处在市场机制之中,两种机制和体制不能对 接,“双螺旋”之间的连接经常是断裂的,科研活动中 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并没有形成。实践 调查可以发现纯粹民营化或市场化的研究院所,其 科研项目完全来自于市场,其科研成果必须走向市 场,其才能够生存下去,因此其科技成果转化就不存 在问题,而传统体制下的研究院所,就不能够做到这 一点。至于政府应该在基础研究方面给与支持,基础 研究属于公共产品,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 面政府只要给与引导即可。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政府 也仅仅是在观念导向和引导性资金支持方面起作 用。

3.2 企业内部应设立专门的创新协调机构,以促进 双向信息传递交流

企业要以新产品体系形式来实现创新,不仅要 自身深化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个综 合性且能及时协调的机构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 业、产学之间的技术创新网络;另外,大企业在开发 新产品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利用类似 产品开发型中小企业及风险企业,还有这些企业与 大学间正在形成的群体网络。因此,设立专门的协调 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3.3 政府承担起多向反馈平台的作用,促进技术创 新体系的收敛性演进

政府的多向反馈机制建设包括增加公共建设投 资,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转移机制鼓励创新技术与 应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信息化联合体,使双螺旋机 制中各个有效节点形成的无形非线性“信息链”有形 化;构建一个祟尚创新的文化价值观,鼓励冒险的精 神;推动先进技术导向型规划、技术再投资计划、军 转民计划,建立紧密而多元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 新合作网络。

3.4 转变产业集群政策的思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 合的技术创新网络的建立

篇9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13-0038-04

1 大数据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1.1 大数据发展现状

大数据(Big Data)具有4V特征,一是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正在以指数级速度增长,一些行业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达到TB级;二是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包括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以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为主的非结构化数据;三是价值密度低(Value),以视频为例,在连续不间断的视频监控中,有用数据可能仅有一二秒;四是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面对海量的数据,处理数据的效率非常关键。

近年来,大数据应用随处可见。谷歌通过分析人们在谷歌的搜索关键词,提供再捕捉服务,通过这种服务谷歌每年可以获得10亿美元的收入,亚马逊通过对其平台上互动交易的数据进行挖掘,使其在交易当中获得更好的收益。多国政府部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便民服务和政府执法领域,例如当一辆套牌车开往某个停车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车牌识别系统可以很快通知最近的交警前往执行处罚,交通部门开放运营车辆GPS数据,向市民道路实时路况。

1.2 大数据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创新和行业需要的推动,大数据产业已步入了快车道。IDC报告称,在中国,与大数据建设相关的硬件软件服务在2016年将超过6亿美元。

维克托・迈尔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同时更多的改变正在蓄势待发。

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具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数据是信息社会的根本要素,挖掘多变的、海量的数据,不仅能为全社会提供创新的信息服务,而且能够为各行业创造价值,因此大数据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 移动通信大数据在城市人口管理中的

应用

2.1 移动通信网络数据的价值

运营商的数据十分宝贵,包括网络数据、用户数据、位置数据、用户行为数据、设备终端数据等。

(1)运营商拥有海量的网络资源数据,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基站形成了LBS应用需要的CELL ID(CELL Identity)数据,CELL ID是指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上报终端所处的基站小区号。

(2)2010年9月1日实施手机实名制之后,在保障通信安全的同时,运营商拥有了较为准确的用户资料和消费信息数据。

(3)根据移动通信原理,网络需进行小区切换和周期性位置更新,这种定期产生的大量位置更新信息就形成了位置和轨迹数据。

(4)用户在进行发送短信、通话、数据上网、开关机等行为时,会产生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

(5)所有终端在建立与网络的连接时,均会上报终端的IMEI号,形成了丰富的终端设备数据。

上述5类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行业研究和服务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城市人口管理和公共安全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2.2 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呈现数量多、增长快、流动大等特点,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带来巨大的压力,给城市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模式。如何准确地分析城市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如何采用创新手段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据工信部的通信行业统计数据,2014年5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56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2.3部/百人。由此可见,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将在城市人口分析和管理工作中显示出独到的优势和价值。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方便快捷地获取以下信息:城市人口分布及流动情况、城市居民OD调查、城市人口异常聚集、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2.3 系统架构

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管理系统架构分为4个部分,如图1所示,功能描述如下:

图1 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管理系统架构

(1)数据层,负责从外部系统获取基础数据,包括全网的话单、短信、上网流量数据,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的信令数据。外部系统在向本系统输出基础数据之前,需要开发一套程序完成原始数据的格式转换和数据处理。首先要屏蔽用户隐私信息,即用户号码信息全部剔除,输出时采用经过加密的IMSI号码。其次需要筛选出关键字段,每条记录都是从原始数据的几十个字段抽取出几个关键字段,这样能大大减少数据存储量。

(2)处理层,负责对获取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并准确匹配到上层定义好的各类计算模型。数据处理层采用了基于开源的Hadoop分布式架构,将传统ETL的数据提取、数据清洗、数据转化、数据校验工作承载在云计算平台上,大大降低了大数据的处理成本,提升海量数据处理的及时性。

(3)模型层,定义了与需求相关的3大模型:

位置分析模型:负责存储对城市地图处理后的信息数据,包括了网格的经纬度信息和对应的基站信息。结合GIS地图信息,获取用户位置。

用户分析模型:负责存储用户信息,重点包括了用户在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居住点”和“工作点”的经纬度信息。通过该模型可以分析用户在城市的生活轨迹。

用户拨打重点电话模型:负责存储城市内拨打110、119、120、122等电话的时间、地点。通过该模型可以分析出城市的安全、消防、交通报警电话的时间、区域以及趋势。

(4)应用层,基于B/S架构,采用模块化独立封装技术与标准化应用接口,功能强大且扩展性强,可平滑扩展到城市人口管理以外的其他行业。

2.4 算法描述

在进行移动通信网络海量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时,主要采用了聚类分析计算方法,包括地图网格算法、人口分布算法、人口流动模型算法。聚类分析指将对象的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

(1)地图网格算法:首先针对城市地图建立坐标系,将地图空间划分成为有限个单元的网格结构,所有的处理都是以单个单元为对象。单元网格面积大于基站平均覆盖范围,因此定位精度能满足城市人口出行信息分析的技术要求。具体方法如下:

针对城市地图建立坐标系,按基站小区平均半径250m,建立网格。

为城市的所有基站分配经纬度,从而把基站全部匹配到网格。

对跨行政区域的网格,在数据分析时做特别处理。

根据用户发生通信行为时所在的网格,精确计算用户位置和轨迹。

(2)人口分布聚类分析算法:根据用户发生通信行为所在基站位置数据和网络发起的周期性位置更新数据,以加密后的IMSI号作为分析对象。在时间上,按时间段计算出每个加密IMSI号出现的次数;在空间上,将加密的IMSI号匹配到叠加了网格数据的城市行政区域分布图,挖掘出每个区域某个时段的人口数量。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移动通信网络活跃用户总数。

设定居住地时间为18点至次日8点,工作地时间为8点至18点。

根据用户发生通信行为所在的基站经纬度,计算所在网格的位置。

计算居住地和工作地网格内的用户数量,为了数据的准确性,以3个月为一个数据采集周期,如果一个用户出现在多个地点则以出现次数最多的地点为准。

根据用户网格归属统计用户的区域分布。

(3)人口流动模型算法:本项目需设置多个聚类分析对象,我们给每一个聚类设置了一个模型,然后计算满足这个模型的数据集。主要的3个模型为位置分析模型、用户分析模型、安全监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管理分析3个模型

2.5 结果输出

本项目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语音、短信、上网数据及网络信令等海量数据,通过特定的算法,建立分析模型,输出了以下城市人口管理分析成果: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数据的城市各区域人口数量分布;

城市人口居住地、工作地分布;

城市居民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 Survey),即交通起止点调查;

城市人口连续出行轨迹;

城市人口异地出行量、出行目的地分布;

特定区域人员聚集分析;

城市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3 结束语

大数据被誉为“21世纪的新石油”,运营商拥有海量的网络数据、用户数据、位置数据、用户行为数据、设备终端数据。通过搭建大数据基础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开辟创新应用的蓝海,为相关行业提供新型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价值创新,为政府的城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运营商的数据十分宝贵,早挖掘,早受益。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 盛杨燕,周涛,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2] 涂子沛. 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 涂子沛. 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

[4] 刘军. Hadoop大数据处理[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5] IT架构设计研究组. 大数据时代的IT架构设计[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6] Anand Rajaraman, Jeffrey David Ullman. 大数据: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M]. 王斌,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篇10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坚强智能电网就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覆盖所有电压等级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红外感应器、GPS、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它是利用传感器、执行器、及各种智能装置对物理空间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智能电网作为物联网应用的最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受到业界广泛关注。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发、输、变、配、用及调度等各环节中。

1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1.1我国当前电力通信网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力通信网是以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电力通信网业务从原来的64kbit/s逐渐过渡到了高速率的2Mbit/s、10Mbit/s、100Mbiffs及以上高速率通道上。从作用来看,我国电力通信网主要有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和管理网四大类网络象。

1.2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系统节点将大量增加,系统调度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对电网大规模、全过程的监视、控制、分析、计算将向动态、在线的方向发展。

(1)EMS系统

EMS系统的实时数据来自于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EMS向即时信息系统SIS提供分钟级的实时数据,如:系统频率、总出力,SCADA实时数据可以考虑由设立在厂站侧的RTU终端进行采集,接口通常可以为异步数据接口Rs485或Rs232,根据信息量的需要,速率一般为1200bit/s至9600bit/s。

(2)TMRS系统

在智能电网条件下。电能量计量系统除了具备常规测量功能外,还必须具有分时段累计存储和双向计量的功能。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对电能量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远传和存储、预处理、统计分析的子系统,以支持未来智能电网发展、新能源的并网。

(3)SIS系统

即时信息系统SIS主要完成系统运行数据的处理,建设即时信息系统主要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在安全的Internet基础上,-以国家电力数据网SPDnet为通信基础设施,对社会开放Internet~2问。即时信息系统由于要对社会信息开放,因此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和安全隔离。

(4)需求侧管理

智能电网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要直接面向用户。对于大量符合终端用户,由于具有众多节点并且业务量较少,早期一般采用无线公网通信系统实现信息传输。目前,主流技术大都采用公网租用线GPRs或cDMA,以保障对用户情况的掌握。

(5)电力系统统一时标

当前,无论是电力录波装置还是计费装置都需要具有统一的时标信息,因此,一旦缺乏统一的时标信息将导致全网动态行为监督的缺失。为此,GPS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实现动态监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信同步时钟系统为各级调度机构主站,子站和厂站提供统一时间标记基准,包括电力系统在内的地球表面任一点均可接收到卫星发出的精度在1ps以内的时间脉冲,然后光纤通信系统将各变电站的测量收集汇总处理后,即可得到各变电站之间动态相量的变化,并据此实施相量控制。

2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光网络是构建下一代光网络的核心技术,这种技术和组网思路能带来显著的优势,不过不便之处在于这种技术目前尚处于发展之中,尤其是接口规范以及协议标准等都还处于制定过程当中。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光网络技术。首先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在保证目前投资的情况下逐渐引入智能光网络,达到少投入并且多收益的目的。其次是要坚持网络的兼容性以及技术的标准性,信令协议标准是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前提,因此应当根据现有设备与网络以及评价方案选择标准协议抑或专有协议。最后要根据自身业务以及网络发展的实际状况引入并开展新的业务,逐步过渡到智能光网络。

总结

总而言之,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光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技术上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提高光缆的利用率以及光纤通信的可靠性,改善网络的多业务接人能力,并且其友好的操作界面也便于管理用户信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电网运作效率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篇11

Effect of comfort care on pain and psychological obstacle of patiens after tenolysis

LIU Juhui, QIU Jian-zhong,FU Ai-feng,et al.

Department of Osteology Ⅱ,ShezhenBaoan People’s Hospit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 Medical University,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fort care on pain and psychological obstacle of patients after tenolysis. Methods 68 cases that underwent teno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38) and control group (n=30).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experimen-

作者单位:51810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骨Ⅱ科

tal group were increasedcomfort care technique,then observethe degree of pain and the mental state of the patients.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1).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The case’s scor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domestic norm(P< 0.01).On the first day and the eighth day, the scores of SCL-9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Comfort care can reduce pain and improve psychological obstacle of patients after tenolysis, enhance quality of care, conduce to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decrease anew adhesion of tendon after tenolysis.

【Key words】 Comfort care;Tenolysis; Psychological Obstacle;Rehabilitation

舒适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活动的舒适干预,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为减轻肌腱松解术后疼痛和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减少术后肌腱再粘连的发生,本院自2007 年1月至2008年12 月对68例行手部肌腱松解术后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将2组患者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男46 例,女22 例;年龄6~54 岁; 致伤原因:利器切割伤49例,挤压伤10 例,爆炸伤6例,其他损伤3 例;其中屈肌腱Ⅱ区损伤31例,Ⅲ区损伤19例,Ⅳ区损伤15例,Ⅴ区损伤3例;其中32例行一期肌腱修复,36例行Ⅱ期肌腱修复。肌腱修复术后至行松解术的时间为3 个月~1 年6个月。术后24~48 h 开始功能锻炼。随机分为调查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术后24~48 h由专业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手部康复训练,责任护士在旁配合。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方法:①心理舒适: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让患者了解肌腱手术、肌腱手术后的修复过程、肌腱松解术后的预期效果和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信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通过语言,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说服、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心理舒适处于最佳状态时进行康复训练。② 生理舒适:包括舒适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力度、训练前后的按摩放松等。③疼痛的舒适护理:采用分散注意力法、轻音乐疗法、幽默法等,必要时配合使用冷敷、热敷、按摩以及皮肤搽剂(如活络油)。④松驰训练法:指导患者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如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一般每次15 min,1~2次/d放松训练。2组上述护理方法缓解疼痛无效时均使用镇痛药。

1.2.2 调查方法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2]测量疼痛程度,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极度疼痛5个等级,以0~4级评分,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4级:极度疼痛。患者术后回病室24 h内开始测量,以后每天上、下午每次功能康复训练后测量,共观察1周(14次/例)。②术后第1天和第8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3]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选取中国正常人SCL - 90 评定结果(中国常模)作对照统计分析。③数据处理由SPSS11.0 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比较见表1。

2.2 中国常模、术后第1天和两组术后第8天的SCL-90各因子分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比较(次,%)

组别(例数)调查次数疼痛

0级1级2级3级4级

对照组(n=30)n×1422(5.24)59(14.05)142(33.81)137(32.62)60(14.28)

观察组(n=38)n×14216(40.60)148(27.82)82(15.41)55(10.34)31(5.83)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中国常模、术后第一天和两组术后第八天的SCL-90各因子分比较(x±s)

项目国内常模(n=724)全组(n=68)调查组(n=38)对照组(n=30)

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术后第8天

躯体化1.38± 0.492.02 ± 0.781.43±0.551.92 ± 0.76

强迫1.66 ± 0.612.13 ± 0.761.75±0.922.01 ± 0.56

人际关系1.68 ± 0.641.98 ± 0.791.63±0.571.60 ± 0.56

抑郁*1.51 ± 0.602.85 ± 0.861.60±0.672.55 ± 0.86

焦虑**1.41 ± 0.602.89 ± 2.751.63±0.492.87 ± 2.76

敌对1.48 ± 0.561.56 ± 0.681.50±0.711.50 ± 0.68

恐怖**1.23 ± 0.372.86 ± 0.711.32±0.562.40 ± 0.68

偏执1.46 ± 0.592.43 ± 0.821.52±0.531.78 ± 0.86

精神病性能1.32 ± 0.441.50 ± 0.671.34±0.481.43 ± 0.65

注:*术后第1天调查表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调查组术后第8天调查表结果与术后第1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对照组术后第8天调查表结果与术后第1天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为了防止肌腱松解术后发生再次粘连和最大程度地恢复手部的功能,必须进行早期的、长疗程的、忍受一定疼痛的功能锻炼。影响功能锻炼的主要因素有:疼痛、焦虑与恐惧等心理障碍、对康复知识缺乏、体力不足、担心休息或睡眠扰或害怕麻烦他人等[4]。疼痛是不舒适中最常见且严重的反应,可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和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患者可能因伤口疼痛而惧怕甚至拒绝锻炼。在肌腱松解术后康复训练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只注意治疗疾病、不注重患者感受的单一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环境适宜、舒适、备受关爱的氛围中进行康复训练。护士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因人而异地使用舒适护理技巧,及时解除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痛苦,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力,从而减轻焦虑状态,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本组调查表1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本研究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康复训练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注意耐心解释病情,向患者说明心理障碍对术后康复的不利影响和解除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详细讲解通过系统、规范化治疗,告知患者只有坚持积极的功能康复锻炼才可以防止肌腱再粘连和恢复手部功能。表2结果显示,手部肌腱松解术后第1天后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6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

参 考 文 献

[1] 萧丰收.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华杏出版社, 1998:5.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0.

篇12

引言

电能量计量不仅是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所有用电用户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用户数量越来越多,分布密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抄表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无论是用户还是电力管理部门都迫切需要一个先进的自动抄表系统的介入。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将低压电力载波通信与GPRS无线数据通信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抄表系统的自动化、远程化、网络化。

1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此系统为四层网络结构。第一层最本地,是由数量众多的用户电能表组成,它负责记录用户的基本用电信息。第二层则是采集终端,一个采集终端可同时与多个用户电表进行通信。根据远程集中器的命令对用户电能表存储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远程。第三层是集中器,它的功能是定时或实时向采集器下达抄表命令,接收采集器传送的电量等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第四层为控制中心,它是整个系统的最远程,它的功能有很多,主要通过整个系统层层相连的通信网络来实现对系统各部分的控制与管理。

2系统通信方案的分析与选择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采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通信信道方案分为本地与远程两部分。本地通信信道实现电表、采集终端与集中器之间的通信;远程通信信道则实现控制管理中心与集中器之间的通信。

2.1本地通信方案

本地的通信常用的方式有很多,如红外线通信、RS_485总线通信和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等。红外线通信技术是一种以红外光为载体,通过其在空中的传播来传输数据的技术。它的传输距离比较近,一般只有8~10米,无法满足远距离数据通信的要求。

2.2远程通信方案

集中器与控制中心的通信是通过无线网络来实现的,可采用的方案有GSM/GPRS/CDMA等几种。作为目前在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CDMA技术而言,GSM技术成熟较早,使用更为广泛,具体应用时,GSM方案需要在集中器和控制中心各加装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GPRS的抄表系统比基于GS短消息方式的系统有着很多优势:传输速率高,永远在线,设备成本低,网络收费合理,拓展性强等。通过比较,本系统的远程通信采用GPRS技术来实现。

3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与实现

首先。用户电能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自带的EEPROM中.在每月结束时或下个月的月初系统所设定的时间到时。控制中心将抄表命令通过GPRS网络发送给集中器。集中器接到命令回复控制中心后,通过电力线载波方式发送抄表命令给各采集终端,由采集终端执行具体的抄表程序,将与之经由RS-485总线相连的所有电表的电能数据接收过来。并上传至集中器,最后汇总到控制中心。图1给出了本设计各组成部分及通信方式。

因为用户电能表大多是由供电部门统一配置,因此本文并不详述电能表的构成,主要介绍抄表部分的构成与功能。

3.1采集终端的设计

此用户采集终端可通过载波通信接收集中器的命令,对用户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可上传数据,至少可管理32个用户电表。采集终端系统中包括处理器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RS一485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存储模块。处理器模块是整个采集终端的核心。使用的是Freescale公司(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的M68HC08系列的MC68HC908SR12,它是一款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系列,具有速度快、功能强和价格低等特点,具有12K的兀SH存储器,增强型串行通信接口SCI,另外还具有I2C总线接口。在系统中,电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系统各部分能量的来源。本设计的电源是通过AC/DC变换器将220V电力线中的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来使用。采集终端中包含了多个部分。包括RS-485部分,如共用一个电源可能会引入干扰,使可靠性大为降低。另外,采集终端中还配备了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比较之后选择了比较常用的EEPROM,采用的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24C32.它带有I2C接口.可以很方便地和单片机相连接。采集终端的主要硬件连接如图2所示。

集中器通过载波方式发出抄表命令.采集终端中的电力载波芯片ST7540接收到命令,经过处理后进人单片机。单片机将抄表命令与需要抄表的电表地址(每个电表有一个独立的12位的地址)一起通过RS一485通信方式发给所有电表。与所发地址相符的电表确认地址后发送电表数据到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数据通过载波模块以载波通信的方式发送给集中器。

3.2集中器的设计

集中器是整个系统的中继。主要起到存储和转发的作用。另外还承担传达控制中心命令的工作,如对指定用户表断电、数据轮询等。集中器的处理器模块仍选用MC68HC 908SR12,以协调、控制其它各部分的工作。电力载波模块也与采集终端模块一样采用ST7540芯片。电源模块则提供+5V和+12V两种电源,给系统中的各部分供电。集中器还具有一个GPRS模块.以实现与控制中心的无线通信。

3.3控制中心的设计

控制中心由中心主机、通信服务器和打印机等部分组成。控制中心可通过自身拥有的固定IP的服务器与Intemet网相连,Intemet网络又与GPRS网络连接,而集中器则由GPRS模块WISMO与GPRS网络相连,连接成功后主动呼叫服务器,这样控制中心与集中器之间的无线连接便形成。连接成功后,双方可一直保持在线状态。

3.4 GPRS网络在系统中的应用

GPRS系统通过在原有的GSM系统中引入分组数据单元来提供无线系统上的数据业务。它引入了几种新的网络单元。GPRS系统本身采用IP网络结构,并对用户分配独立地址。PCU是分组数据处理单元,提供无线数据的处理功能。控制中心的组成以及与集中器之间的网络连接。

4系统的数据安全

由于系统计量内容的特殊性,因此系统对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数据在GPRS和公用网络Internet中传输,更容易对数据的安全造成威胁。鉴于可能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本系统采用以下几级安全措施。

4.1严格的身份和密码认证。

4.2安全的网络技术。在网络接入时,使用移动公司分配的专门的APN进行无线网络接入。并且系统采用IP过滤技术,对所有接受的数据包进行过滤,截留所有非法IP数据包。

4.3防火墙。设置软件防火墙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4.4数据备份。将所有数据备份,确保在系统的硬件出现故障时不会丢失所有的数据。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系统的升级性能

本系统还具有很好的升级性能,目前包括笔者所在的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GPRS网络和EDGE网络并存的状态,并且3G网络也已开始商用,可以不断升级。它主要影响现有GSM网络的无线访问部分.即收发基站(B和GSM中的基站控制器(BSC1,而对基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应用和接口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从GPRS过渡到EDGE的投资少、周期短。

6结束语

篇13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b)-011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Rosu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8 CHD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from May 2014 to August 2015 in our hospital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low dose group and the high dos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herapies,4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low dos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10 mg of Rosuvastatin each day,the high dos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20 mg of Rosuvastatin each day.The treatment effect,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dex,plasma marker,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level of LVEF,LVESD,LVED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low dose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Rosuvastatin;Cardiac function

冠心病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血管堵塞或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最终导致的心脏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是一种慢性疾病。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患者发展到终末期时的主要症状,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2],因此如何调节血脂水平是防治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具有明显调脂作用,能抑制炎症、稳定斑块,对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疗效[3],但瑞舒伐他汀的最佳有效剂量在临床上的研究较少,一般采用10 mg每日口服。加大治疗剂量是否能进一步促进疗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10、20 mg瑞舒伐他汀进行口服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和诊断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的患者;②自愿参加研究并签字同意的患者;③年龄在40~80岁之间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引起心力衰竭的患者;②对本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等。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9例。低剂量组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44~76岁,平均(60.2±4.5)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2例,Ⅲ级19例,Ⅳ级8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42~79岁,平均(60.8±4.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3例,Ⅲ级16例,Ⅳ级1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β受体阻滞剂等。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商品名:可定,规格:10 mg/片,IPR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国药准字 J20120006)口服治疗,1片/次,1次/d。高剂量组给予相同药物,2片/次,1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

1.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左心室指数、血浆标志物、6 min步行距离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左心室指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血浆标志物包括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s-CPR水平,采用罗氏公司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NT-proBNP水平。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分级改善 ≥2个等级;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分级改善1个等级;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心功能分级无改善[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9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左心室指数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左心室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的LVEF、LVESD及LVEDD水平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1、3.692、2.151,均P

2.3两组血浆标志物及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浆标志物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的hs-CRP、NT-proB-NP水平以及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0、14.577、3.914,均P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患者终末阶段的并发症状,由于冠心病病程长,心室重构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生理特点[6],其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炎症因子分泌、内分泌系统激活以及血脂水平升高均参与了心室重构的过程[7]。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改善心室重构具有重要作用[8],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促进患者预后效果[9]。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而对瑞舒伐他汀的作用研究较少。

瑞舒伐他汀同为他汀类药物,具备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可明显起到抑制炎症作用以及抗血栓作用,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保护心血管的效果[10]。有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心室功能上有显著效果[11]。目前,临床上观察心室功能的指标包括LVEF、LVESD以及LVEDD等,均可有效反映左心室功能情况,而临床上常用的6 min步行实验也能间接反映患者的心肺功能。有学者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左心室功能相对于治疗前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明显降低[12],其认为瑞舒伐他汀通过调脂、抑炎、抗血栓等效果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虽然有学者提出增强瑞舒伐他汀治疗剂量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但临床上并无过多研究。本研究采用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剂量,20 mg瑞舒伐他汀有效加强了瑞舒伐他汀的相关作用,对左心室功能改善更为明显,虽然治疗效果与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在改善左心室功能方面有显著成效。

hs-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目前的研究已证实hs-CRP水平与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13]。相关学者的研究显示,hs-CRP参与了冠心病患者的心室重构[14],炎症因子诱导心肌细胞死亡,降低了心肌收缩力。NT-proBNP是脑钠肽前体物质,相对于脑钠肽来说更灵敏,是反映心功能分级的重要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15]。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更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效果。在安全性方面,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20 mg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同样具有治疗效果,且症状改善程度更佳,左心室功能恢复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志华,张炜.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1):80-82.

[2]徐中,廖敏蕾,顾俊英,等.瑞舒伐他汀对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2(31):3439-3441.

[3]吴向军,王庆元,刘海涛,等.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脂联素和脑钠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4,9(1):9-13.

[4]王淑丽.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对比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8):59.

[5]程国杰,王金波,曹树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0):116-119.

[6]张壮丽.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4):140-141.

[7]张俊芳.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7):973-976.

[8]骆高江,姜昌浩,陈智理,等.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3,32(1):44-47.

[9]吴小琳.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33):45-46.

[10]刘英芹,李继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42):42-44.

[11]陈昊,王广燕,苏衡,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26-128.

[12]杨文,刘洁云,秦雷,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621-6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