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环境的启示

保护环境的启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4: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保护环境的启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保护环境的启示

篇1

我国环境保护体系主要以行政机关的政府调控来解决市场失灵。但是关于以市场机制解决解决环境问题的研究却未受到足够关注。

一、科斯定理及其内涵

“科斯第一定理”是由斯蒂格勒从《社会成本问题》中概括出来的,可以表述为”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只要产权明确界定,无论初始产权如何配置,通过市场交易都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这实际上没有涵盖市场运行的大多数交易过程。“科斯第二定理”表述为”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它揭示了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经济世界中在私有产权制度下完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可能导致的资源配置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强调产权明晰的重要信。最后,约瑟夫・费尔德推断出“科斯第三定理”,即当存在交易成本时,通过政府来准确地界定初始权利,将优于私人之间通过交易来纠正权利的初始配置而实现帕累托改善的结果。

二、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内涵

环境保护民事合同是指企业(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或组织)与其污染源所在地居民基于双方合意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签订的旨在协调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措施、纠纷处理方式等方面的书面协议。缔结协定的主体为特定的企业和居民之间,其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规制,如于1992年2月1日颁布并于2002年6月26日修订的《台湾公害纠纷处理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事业得与所在地居民或地方政府签订环境保护协议,防止公害之发生。”哪些方面的环境产权可以进行私有化并列入法律规定,则应该以环境权为准。笔者认为环境权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权利,既包含如采光权,眺望权,宁静权等可交易的私权,也包括带有“公权”性质的空气清洁权,必须说明的是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只能是对特定环境产权的界定和交易。

环境保护民事合同是为了”保护当地居民的环境权益、保障其生存环境,而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为当地环境的整体发展采取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施”,当地居民也负相当的义务,如对一定污染范围内的忍受义务等,这实质上是对公民环境权和企业组织环境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其基本思路是:在法律界定公民和企业组织享有环境权的前提下,于特定的环境范围和法律范围内, 企业和污染源居民通过自愿协议的方式进行以环境容量为核心的环境使用权交易(交易内容还包括由此造成居民对清洁权,空气清新权等基本环境权一定的自我限制),由此形成相对自由的环境使用权交易市场,实现环境产权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和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在经济理论上的传承性,其理论基础就来源于科斯所提出的“通过权利的清晰界定来获得资源配置的效率”的论断。

三、从科斯定理解读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

1.科斯定理强调产权明晰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科斯在他1959年的《联邦通讯委员会》中提到”产权”,表述为: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但科斯本人没有对产权进行明确定义,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通过放牧人与农夫、牙医与糖果制造商等案例――分析了产权界定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科斯所指的产权是一种个人行为权利,即不同条件下“可以做什么”的权利。根据上述关于产权的定义,“资源和环境的产权是指所有和使用资源以及享有良好环境质量的权利。”我国《宪法》第九条规定了“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 都属于国家所有”,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模糊的公有产权归属所引起的“外部性”不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的公益。因此,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运用产权理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界定清楚环境产权的前提下,通过污染排放者和受损者之间的交易,如协议排污企业为了排污而向附近居民支付,或受污染居民向排污企业支付以补偿其因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该市场行为并不需要政府加以干预。

2.交易费用对于研究环境资源的配置问题同样意义重大

交易费用指的是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即在市场交易中,搜寻信息、谈判、签约、监督以及执行签约的成本,不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其他非市场运作过程的成本(如运输成本)。对于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而言,交易费用的高低是双方选择合同方案的一个重要判据,因为如果一种方案的交易费用太高,它有可能降低交易效率。鉴于产权交易的目的,环境资源产权的初次界定不仅需要成本, 而且有时候对界定成本、界定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会阻止产权交易的进行。因此,降低环境产权的交易费用是一个长期努力的方向。

四、科斯定理对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的理论贡献

但是“科斯定理”没有涉及到分配问题,也没有分析不同产权界定对分配的影响。该制度运行可能存在的两个个重点难点。

1.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特定的环境产权自由交易市场

扩大交易主体,以法律界定环境产权,降低合同交易费用。科斯最早提出了用产权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科斯第二定理指出,存在交易费用时,产权的初始界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其一,他在《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中总结道:“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法律只是确定谁是必须与之签约才能获得财产使用权的人(即权利的主体) ,最终这一权利将由那个认为此权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人取得(愿意支付最高费用的人) ,权利的这种最终配置结果(促进产值最大化) 与法律的决定无关”。其二,社区的自治机构、居民代表、有志于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的社会团体如环保社团、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可以作为居民的委托人与污染企业就环保事宜以及污染赔偿等事宜签订合同,避免由于交易主体分散造成的高成本。其三,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了“问题的相互性”,即如果允许污染, 被污染者受到了损害(例如粮食减产);另一方面,如果制止污染, 则污染者也受到了损害(例如工业减产和因保护居民的环境权付出的代价)。因此,“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由此可以得出: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条件下,初始产权界定的明晰程度在交易费用的影响下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制度是有成本的,不同制度和不同产权界定就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科斯告诉我们,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以减少交易成本,因为法律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强制性,而且基于环境价值的公益性,以法律对环境资源产权进行界定无疑一种最佳的方式。

2.政府在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的角色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第六部分指出:“直接的政府管制未必会带来比市场和企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结果。但同样也不能认为这种政府行政管制不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提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环境情况不一,使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的发展中更需要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做到有进有退,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作为以市场契约自治方式配合环保政策的手段,政府在其中应起到辅助作用。首先,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可交易环境产权的初始安排,实际上弥补法律手段的不足。其次, 协助企业与地方居民签订环境保护民事合同。普通公民和污染企业间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风险,而政府的适当干预正好弥补这一缺陷:政府拥有专门的兼具专业技术又具有法律知识的公务人员,其可以通过规则安排或其他辅助手段(如协助居民参与监督等)保证合同双方的平等地位。

要解决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环境产权私有化被经济学家认为是解决“公共地的悲剧”最可行的方法,正如徐嵩龄先生所说,“在环境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使环境管理像经济管理那样有效,一直是人们的愿望和努力。”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1-0055-04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自然环境而言,在众多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旅游就是将美丽的自然“环境”卖给游客的一个过程。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国外旅游环境保护的经验

(一)埃及:严格制订法规,注重环保教育

为避免埃及红海沿岸的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埃及政府及时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提出了打造“大红海海洋公园”的宏伟目标,以保证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983年,埃及政府颁布了第102号法令,划定了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的范围,并赋予埃及环境事务局按该法就旅游资源受到破坏时,与有关部门统一进行协调的权力。法律还特别规定禁止任何可能导致保护区物种灭绝、受到破坏或生物及海洋和陆地的生物环境受到改变的情况发生。1994年,埃及政府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第4号法令,规定旅游开发项目实施之前,开发商必须获得当局环境影响评估的许可证。1999年,为了保护红海地区的旅游业,埃及旅游开发局制订了红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与此同时,埃及政府专门设立了一项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基金,经费来自保护区的门票收入和对违反保护区的有关规定的罚没收入以及来自外国的捐助。这些收入不仅足够亚喀巴湾保护区的环保费用的支出,而且还有节余,成为埃及第一个自给自足的环保项目。

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保护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为此,埃及旅游部门特别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自1989年起,亚喀巴湾旅游保护区就开始对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环保培训,使他们具备专业环保知识,以便能够胜任工作。埃及旅游部门还十分注意对保护区当地居民的教育工作,并加强财政支持,使人们成为保护区的主要信息来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主力军。埃及旅游开发局鼓励开发和营运商在旅馆内部和通往旅馆的沿途设置有关环保标志的提示牌,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环境。

(二)法国:设立保护区,形成保护屏障

法国享誉世界的旅游景点为数众多,枫丹白露便是其中一个历久不衰的旅游品牌。近年来,总人口为6000万的法国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超过7000万人次。作为自然风景区的枫丹白露林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在春季的高峰期有时一天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面对滚滚而来的游客潮,对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问题,法国旅游界专家人士在旅游业方面提出了“不伤害环境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等新的理念。有关当局已经对枫丹白露风景区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枫丹白露风景区从1930年5月即已注册;对枫丹白露城堡和其他古迹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枫丹白露林区为生物圈保护区;1999年,枫丹白露树林被列入“被保护树林”。这些措施把对枫丹白露林区的保护和向旅游者开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法国人将枫丹白露风景区长盛不衰地继续保持下去。

(三)澳大利亚:齐抓共管,保护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大利亚对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的合作管理方法,被世界旅游业引为范例。大堡礁是澳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同德国面积相当,拥有旅游、渔业、科研和土著文化等多种资源。每年游人达160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1975年成立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负责该地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协调管理工作。管理局最主要的管理措施是把该地区按四个保护等级划分开,以便从松到严限制人类活动。例如法律禁止船只在当地胡乱停泊,以避免抛锚损害海底的珊瑚,很好地解决了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合作管理”的思路在2000年1月还促成了大堡礁旅游休闲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该委员会会员分别来自与大堡礁资源有联系的方方面面。会员通过这个平台共同评估大堡礁环保状况,提出各自对资源的使用要求,向管理局提出政策建议。大堡礁的“合作管理”不仅献计献策,还包括承担政策实施和监督的责任。各旅行社都反复叮嘱自己的游客:不可以乱丢垃圾,不得采集珊瑚,不能捉热带鱼作纪念等。另外,旅行社的导游同时也是当地的环境监测员,如果发现某处水域的水质变差,找到了新的海底生物,或看到某个景区的游人过多,他们都有责任及时向管理当局报告,管理局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1]

二、海南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差距

据统计,2007年海南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和21.2%。其中,外国游客达59.31万人次,同比增长27.36%;旅游外汇收入达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3%。两位数的增长率也透射出海南开始迈入“大产业”、“大市场”、“大营销”的时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问题

1.垃圾公害。由于游客流量过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可以说游人到哪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大量游人随身携带着各种塑料制的食品袋、一次性餐具等,这些极难分解的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目前,在三亚市内只有部分酒店对垃圾分类处理。

2.水污染。它主要是由于一些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环境意识,在大量的工程兴建中、在日常经营工作中所产生并排出的含化学物质的废水。万宁市兴隆温泉旅游休闲区是海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有大小宾馆酒店50多家,洗床单、洗碗碟大量使用洗衣粉、洗涤剂,但污水处理工艺上竟未设计除磷这一环节,导致下游市区十多万人口的万宁市城市饮水源地总磷超出3类水质标准,市民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外还包括部分旅游者在参与旅游项目如乘船、划船、漂流时不经意间对水资源所造成的污染;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如往水里乱扔废弃物、随意排泄等造成的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2]

3.噪音污染。导游手持扩音器召集游客的声音,不文明游客的高声喧哗,以及旅游风景区内商贩的大喊大叫,景区内保龄球的滚动声,某些娱乐场所的高分贝声响等都成为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

4.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到旅游活动和开发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景区内超容量的游人活动造成的破坏。调查显示,游人过量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化,加快了古树名木的死亡速度,少数游客的蓄意破坏也不容忽视。另外,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猛,对海南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压力。如:海口市的滨海大道,从海口市区穿过海口湾直接横贯于黄金西海岸的沿线,长达38公里。由于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猛,按道路面积测算,滨海大道至少破坏了190万平方米的海岸原生态植被。专家人士分析认为,基本丧失了防风功能。三亚市为把三亚湾建成度假型房地产基地时也同样发生了生态破坏的问题,对原有的基岩、沙岸、珊瑚礁、红树林等海岸生态进行了大规模清除。此举却导致了三亚湾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明显。自2002年以来,三亚湾海岸线以平均1-2米/年的速度向近岸推移。

(二)法律问题

1.立法缺位。法律缺位是指应该有的法律或法律条款缺乏。我国的旅游立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海南还没有一部生态旅游的专门法律、法规,生态旅游依据的是其他非专门性法规,执行的是传统旅游中的相关规定,而且一些领域存在法律真空,生态旅游活动中的不少行为依然无法可依。例如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有所规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些法律法规显得越来越不适宜,对相关部门、行业的规范和约束逐渐失去法律效力。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者盲目建设,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2.立法层次低,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目前为止已出台的全国性旅游法律文件大都是行政法规和规章,但其中国务院制定的旅游行政法规并不多,大多是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行政规章。由于这些法规、规章的制定者在制定法律时,往往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制定的法规、规章缺乏与其他部门法律以及通用法律的协调,使得法律条文中的一些规定难以得到落实。旅游立法的低规格使旅游法律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法规,还属于一些“内部规定”,只是由有关主管机构执行,并未对公众公开,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为旅游执法活动增加了困难。目前我国旅游法律中很多是以“暂行条例”、“暂行规定”、“暂行办法”等形式存在,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等,既然是暂行,那么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发生变动。这种变动一方面说明法律显得不稳定,另一方面说明有些方面的规定适应性不强。这就使其对旅游活动的管理、规范、指导和保障作用等功能被大大削弱。[3]

3.执法不到位。旅游景区宏观管理和跨部门综合协调的法律依据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出多门,法出多门,互不衔接,执法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旅游执法不到位。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以及普及性大众教育中,生态保护尤其是生态旅游教育几乎还是空白,从客观上造成海南省一部分生态旅游执法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先天不足。《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虽然就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作了规定,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在其它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规范中,则往往是就某一个部门,或者少数密切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权做出规定。法律规范本身的缺陷至使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到位。[4]

三、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目前,海南省制定的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已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国家同意海南省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那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步伐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一)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1.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污水防治法”,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加强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管理,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

2.建立生态旅游评价评估制度。根据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定期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评估;对旅游业和生态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评估;对规划和管理有效性的评估等。选择评估时应注意其是否具有相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敏感性等特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准思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使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管理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开发新的旅游区和在旅游区内兴建新的旅游景点及旅游接待设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处置设施和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旅游区内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建设其他设施或项目,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现有的上述项目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依法关闭、搬迁;对进行违法违章建设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多种渠道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海南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一是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二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三是要争取国债环保投资、利用外资、环境保护企业上市融资、“BOT(建设―运营―交付)”等多样化融资运作方式,实现污染治理设施的市场化运营,设立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基金;四是实施与环保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信贷优惠的金融政策,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推行试点排污权交易等,铸造多渠道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格局。

(三)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也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瓶颈,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加大培养各类旅游专业人才的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坚持院校培养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加快培养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二是鼓励海外著名旅游人才培训机构进入海南,设立独资或合资的旅游职业或管理培训中心;三是要引进高水平、熟悉国际规则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市场营销和涉外旅游等专门人才,引进掌握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仿真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四是积极实施借脑工程,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搞好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市场拓展、酒店管理和职业培训,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五是旅行社要开展国际旅游业务对接,根据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开展“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语言、国学修养和个人环保意识,培养储备专业旅游人才。[5]

(四)严格立法,增强环境执法监管

1.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旅游环境实况,制定出台生态旅游等地方性法规,主要针对海南省现有海洋、海岸线和各种公园、森林、特别保护区、野生鸟兽、古建筑和文物以及在城市绿化、防治污染等方面,积极推动以生活型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

2.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严格执法。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景区管委会县级人民政府职权,成立景区综合执法局,将公安、工商、物价、税务、城建、交通、路政、林业、环保、质检等职能由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实施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既可以精简机构,又符合景区管理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另外,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贯彻执行。

3.合理配备执法监管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管。在执法人员配备上,要选择那些懂法律、懂政策、懂旅游、懂管理、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作为执法监管的专业人员。同时在林业、农业、环保、景区、景点等部门和地区聘任一批兼职旅游执法监管员。在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监管上,不单是旅游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过程前和过程后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文同爱,郑荷花.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J].时代法学,2005,(1).

[2]石长波,赵炎,吕洁华.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宏观规划[J].商业研究,2004,(3).

[3]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庞少静.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2004,(9).

[5]谭立.中国环保投融资机制的新格局[J].环境保护,2002,(8).

Experience of Foreign 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lightenment for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XU Dao-shun1;XU Xinyin2

(1.Haikou Central Sub-Branch,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Haikou 570105,China;

篇3

1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

1.1室内化学性污染的来源

(1)建筑材料:如水泥等主要释放有害物质-氨。在冬季施工中往往向混凝土中加入防冻剂,另外为提高混凝土凝固速度而使用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凝剂等,其中所含的氨类物质会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而还原成氨气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超标。(2)防水材料:在卫生间、厨房等需要做防水处理的地方,往往使用防水材料和胶粘剂等,而苯正是这些材料的主要原料。有报道称在质量监督部门的一次市场抽查中发现某品牌的防水材料中苯含量超出国家标准32.5倍。(3)装修材料:目前市场上装修板材主要使用胶合板、刨花板等人工合成的材料。若板材的烘干工艺不到位,会有大量的甲醛残留在其中,随着使间的延长而逐渐向其所在的空间释放。(4)油漆材料:室内装饰使用的油漆、涂料中含有大量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挥发性溶剂。(5)空气清新净化剂:人们喜爱使用空气清新净化剂来消除室内的异味。空气清新剂的主要成分由醇类物质、香精及挥发性有机物质组成。这些商品在制造过程中伴随着生成液氨,同时加入醚类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弥漫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即使是一些号称纯天然成分的清新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问题。(6)室内设施:办公室用品如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现代化的设备在使用中会形成臭氧等有害物质;室内家具可向空间释放游离性的甲醛、苯类等物质。

1.2室内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1)装饰用的地板砖、大理石等石材会释放出氡,氡衰变释放出α粒子对人体造成辐射污染。(2)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在启动时由于高压产生电离辐射;室内的无绳电话、手机在使用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1.3室内生物污染的来源

(1)患有呼吸道疾病、传染病的人和家养动物。(2)一些花卉的真菌(包括真菌孢子)花粉。(3)室内的地毯、布艺沙发、被褥等棉毛制品中孳生的尘螨。(4)厨房用的餐具及卫生间洁具孳生的细菌和真菌等。

2室内环境污染的特点

室内环境污染的特点主要有:(1)持续时间长。现代人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如果室内环境造成污染,人类处于其中必将深受其害并且不能短时间内脱离,所以室内环境污染是一种长时间的破坏行为。(2)污染物浓度高。很多室内环境,特别是刚刚装修完的室内环境,从各种装修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污染物浓度均很大,并且在通风换气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污染物不能排放到室外,大量的污染物滞留在室内,造成室内污染物浓度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超标。(3)污染物种类多。除甲醛、氨气、苯等挥发性有机物,还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粒子等500多中化学性污染物质,污染物的的种类繁多性质复杂。(4)污染物排放周期长。从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看,排放的污染物释放的周期较长,尤其是室内装修污染,以甲醛为例,甲醛的释放可能达3-15年,某些放射性的污染排放周期会更长。

3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1室内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室内放射性污染不同于化学性污染,它看不见、闻不到,因此对人体危害的隐蔽性较大。石材中的氡衰变过程中释放的射线进入人体内,会破坏细胞的DNA。从而导致癌变。电离、电磁辐射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3.2室内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室内化学性污染主要有:氨、苯类物质、甲醛、CO、CO2、NOx、SO2及其它挥发性有机物(VOSCS)。这些物质弥漫在室内空气中或附着在可吸入性颗粒上直接腐蚀人体表面器官(如眼睛、皮肤等)或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脏、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广泛的损害。人如在甲醛超标的环境中,人的视力、视网膜、呼吸道、咽喉、皮肤、神经等会受到严重损害。人如在苯类物质超标的环境中,人体的造血功能会受到抑制、白细胞、血小板会大量减少,甚至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等等。

3.3室内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细菌、真菌、过滤性病毒、尘螨等可引起人体的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如霉菌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严重的会引起哮喘、痢疾等;尘螨会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军团菌的病死率高达15%~20%。

4室内环境污染的保护措施

4.1室内环境污染通过通风换气的方法

通风换气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居住,都应该尽可能地多通风。(1)新鲜空气可以将室内的污染物稀释、冲淡,有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2)有助于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早的释放出来。室内通风要注意根据季节、天气的差异和室内人数的多少来确定换气量,通常在春、夏、秋季每天都应留适当的通风口,冬季每天至少通风换气30 min以上。

4.2室内装修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

(1)尽量减少使用有可能产生严重化学性污染的材料,如密度板、化纤地毯、溶剂型油漆、胶水等;(2)多使用无机材料,因为无机材料大部分都是安全、无害的,如各种金属、工艺玻璃、铸铁等等。在选用无机非金属的装修材料、涂料、胶粘剂以及人造板材等常用材料时,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住宅装修的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

4.3室内环境污染可以通过控制室内温湿度,调节室内甲醛的浓度

甲醛的释放量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果先想要尽快的释放室内材料中残留的甲醛,就应增加房间内的温湿度,因此一般在刚刚装修完成的房间中采取烘烤、加热的方法或在室内摆放一盆清水,可以达到增加甲醛释放量的作用,只是此方法在室内有人时不宜使用,同时湿度过高时也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在湿度较高的时候也应加强通风。

4.4内环境污染物的去除

可以采用活性炭物理吸附的方法,因为活性炭对有害气体有良好的吸附特性,放置过一段时间的活性炭,应该在太阳光好的时候拿到阳光下暴晒一天,主要可以增强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性。

4.5房间内可以放置些绿色植物

很多植物不但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对一些有害气体有吸附作用,如常春藤、吊兰、天南星等,常青藤能净化近90%的苯,吊兰能净化约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另外如龟背竹、仙人球、芦荟都有净化空气的功能,不过由于植物的呼吸量与空气接触面比较小,如果植物较少的话其作用也很有限,可以在室内外多布置一些以增强效果。

结束语:

室内环境的装饰装修、全封闭大楼的建设、中央空调设施及空气清新剂的使用,使得多种有害物质进入室内环境,导致室内环境污染加剧,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大众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水利水电;施工期;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大面积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时间也越来越长,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从上到下除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外,还对各行各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对污染严重的工业活动进行详细的排查、分析,甚至下发停产令。相对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大多远离城镇,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造福人民的工程,但决不能忽视在水利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问题。做好水利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各参建单位的责任,也是义务。

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1水环境保护目标

1.1.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涉及的各种河流,维护工程涉及河段的水域功能,水环境质量满足Ⅱ、Ⅲ类水质要求。

1.1.2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涉及的施工区内备用水井及泉水。

1.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2.1陆生生态

工程区内的植物和动物以及河谷林、国家湿地公园。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连通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工程建成后,区域自然体系稳定状态不发生大的变化。三是对因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占用和破坏的农田、林地,按合同要求采取确实有效的生态补偿和恢复措施,绝不能因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四是制定严格的施工区域管理制度,限定工程建设施工范围,按照限定的施工活动范围进行施工,减少因建设活动对施工区外的地表和植被造成破坏及扰动。

1.2.2水生生态

工程涉及河流中的水生生物、鱼类三场等栖息地环境以及区内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物种多样性以及重要保护物种。

1.3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维护施工区及周边区域的声环境及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4污染控制目标

1.4.1污水排放标准

对于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地、就近处理,不得进入河道,防止对河水造成污染。

1.4.2大气污染控制目标

项目区没有持续性大气污染排放点。

1.4.3噪声控制目标

项目区没有持续性噪声源。

1.5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2环境保护措施

2.1施工期废水治理措施

2.1.1生产废水治理措施

砂石料筛分废水要利用料场开采后形成的料坑来处理,沉淀处理后能重复利用的重复利用,剩余的再回填弃料和表土覆盖。施工现场机械清洗废水处理必须修建沉淀池,用先沉淀后除油的方式进行处理,施工结束后对沉淀池进行清理后再覆土填埋。隧道开挖废水收集于沉淀池中,经沉淀处理后部分用于洒水降尘,剩余只能通过自然蒸发排放。各沉淀池均需作防渗处理,施工结束后先清理后再进行填埋。砼搅拌废水,每座搅拌站设置一座沉淀池,搅拌养护用废水要经沉淀处理,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剩余用于洒水降尘。

2.1.2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在生活区修建纳污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不能乱倒,对地表造成污染。根据施工区的条件,设置旱厕或者水冲式厕所,水冲式厕所要设化粪池。

2.2大气环境保护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石料加工厂进行四周封闭生产,对施工道路定期洒水,尤其是施工人员密集区要增大洒水频率。隧洞施工要加大排风力度,施工设备最好为电器机械设备,尽量少采用柴油机械、汽油机械设备。给一线作业人员发放防尘口罩。

2.3生活垃圾的处理

在施工人员生活区,要购置移动式垃圾箱对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用清运车辆将生活垃圾拉至本地的垃圾场,由当地垃圾处理站进行科学处理。

2.4噪声控制措施

作好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施工人员生活区、管理区远离桩基施工区、钢盘加工厂、拌和站;加强个人防护,减轻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2.5施工期人群健康保护

积极有效地落实施工生活区、管理区的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后再食用;定期发放防疫灭鼠药品,切断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杜绝疫情发生;在施工进场前,对施工人员按20%的抽检比例进行预防检疫。建立卫生防疫站,制定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2.6对植被影响的恢复与保护措施

机械车辆要制定车辆管理制度,施工期要加强车辆管理,车辆只能在设定的施工道路上行车,不能随意碾压临时道路以外的区域。将施工现场尽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不能随意扩大,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对因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表进行植被恢复。

2.7卫生防疫

一是施工前对施工区进行消毒清理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入施工区施工。二是对部分施工人员进行预防检疫,有健康问题或不适合其岗位工作的,不得在其岗位上工作。三是对生活区等进行防疫灭鼠、灭蚊工作,并定期发放防疫灭鼠等药品,并且要在工程开工前上报防疫情预案。

篇5

康菲渤海漏油事件、大连福佳大化PX事件、镇海炼化扩建引发、雾霾天气引发的全国油品质量大讨论,环境问题将石化企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环境问题导致企业停工停产、新建扩建项目撤销、甚至厂址搬迁的案例屡见不鲜,环境问题业已成为石化企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履行企业环境责任,是新时期石化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协调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规划对现代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局性布置,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和较大的范围发挥作用,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是开展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的先导和依据,有利于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环境效益,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随着石化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不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或制定规划应付公事的现象逐渐减少,做好环境保护规划已经成为石化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环境保护规划怎样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指导石化企业开展环保工作的依据,笔者提出应重点关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同行们商榷。

1.与企业发展规划相融合

环境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相融合,有利于协调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发展规划只有从更高层次上,将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环保任务或措施与其他专业规划提出的发展任务相协调融合,才能形成既利于企业发展、又实现环境保护的最佳方案。如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新工艺及低毒、低污染原材料,厂址搬迁、装置异地建设等方案,既涉及环境保护,又涉及生产、建设、经营、技术、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得到相关专业部门的认可才能使环境保护规划切实落到实处。

环境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相融合有利于推动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以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脱硫脱硝为例,此项污染治理工程涉及资金落实、技术选择、施工建设等工作,需要企业计划、技术、生产、设备、环保、财务等部门的配合,发展规划将其纳入,通盘考虑、综合平衡,有利于企业统一布置、统一平衡、统一调度、统一检查,最终使治理工程得以落实。

环境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相融合有利于落实企业环境战略。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环境理念是企业环境战略的体现,发展规划对其进行肯定,对于提高企业领导及各部门员工的环保责任意识,从而自觉落实环保任务,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目前有些企业的环境保护规划仅片面的考虑了环境问题,没有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甚至与企业的发展相矛盾。这样的环境保护规划成了环保部门和环保管理人员的规划,不能起到协调环保与发展的作用,不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终将成为一纸空文。

2.突出污染治理重点

环境保护规划不是理想化的产物,它必须对应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支持能力[1]。我国多数石化企业建设时间较早、建设初期条件艰苦,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所以更关注生产能力,造成环境保护基础薄弱、环保设计标准不健全、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差、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防渗工程缺失、装置密封性差等众多问题。一次性解决所有环境问题不现实,不仅企业的经济能力不允许,治理技术也存在局限。企业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抓住主要矛盾,设立重点项目,优先解决迫切环境问题,逐步提高环保水平。企业环境保护规划重点项目的确立应综合考虑国家政策要求、企业环境现状、投资能力和技术成熟性。重点项目的部署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系统开展综合整治,有利于保障措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面面俱到的环境保护规划,不仅无法使所有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分散了企业的力量,导致治理结果差强人意,严重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3.注重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转变的先进理念。它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消减,通过原材料替换和生产工艺革新,实现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是未来污染控制的方向。将清洁生产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体现了从源头治理污染、提升企业环境保护水平的战略选择。

清洁生产是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和标准的逐步严格,石化企业单纯依靠末端治理实现环保合法运行的难度不断增大。以二氧化硫为例,在石化企业普遍实施锅炉烟气脱硫后,用天然气代替煤作为燃料,从源头削减二氧化硫产生,是企业下一步应对更严格排放标准、实现二氧化硫总量持续削减的途径。

石化行业是国家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行业,石化企业是我国最早一批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但是现在仍有很多企业仅仅把清洁生产作为应付国家要求的形式,而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的强有力手段。在环境保护规划中对清洁生产工作进行部署,是强化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

4.发挥环境管理作用

污染治理工程是见效快的环境保护措施,但企业环境保护规划片面强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是不可取的。良好的环境管理,可以强化职能部门协作、提升员工环保责任心、降低环保投资、最大程度地发挥污染治理设施效益。企业在环境保护规划中对环境管理进行部署,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障。以环保组织机构为例,由于国家的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环保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环保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环保组织机构和日常管理相对薄弱,乃至环境保护工作陷入被动。建立环保岗位职责制和部门配置规范,实现企业环保管理按照实际需要动态配备人员,对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是实现企业环境保护目标的组织保证。

5.反映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

企业环境保护规划应紧跟国家环境形势,反映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将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与公众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是对公众生活影响最大的问题,也将成为国家下一步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因此,在企业环境保护规划中反映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也是企业避免环境保护工作出现被动局面的有效措施。目前,公众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包括PM2.5污染、环境风险防范、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保护等,石化企业应在环境保护规划中有所体现,开展前期调查评估、先导性试验或建设示范工程,为下一阶段污染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6.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基础建设

完整、准确的资料获取是规划科学、可行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现阶段,企业环境信息冗杂,存在指标空白、数据缺失、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部分资料甚至存在虚假、错误,这对企业的环境评价和环境预测都有较大影响,不利于分析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环境保护目标。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环保统计工作,建立科学、统一的标准,推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为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篇6

环境保护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对投资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投资人利益之外的团体能不能承担一些经济、道义、以及法律责任这样的利益相关因素。这虽然不是企业业务的一部分,但是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社会的原起是最初聚焦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上世纪80年代末环境保护的概念此起彼伏,那时候提出了一个环境复合公式,讲的是说环境负荷是三个变量,包括人口、富裕程度以及技术因素。这三个变量在一起能够表示出企业对环境负荷带来的影响。如果要减轻企业的环境负荷无非有三个方面的行动可以做。

人口方面能够降低人口,这个显然是可知性但是非常花时间的事情,要通过几代的努力才能达到。另外一个就是降低富裕程度,很多国家都可以看到越富裕的群体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消耗也越高。但是同样往往是在贫困和环境的恶化如影相随,所以很难在富裕层面做出一些事情。今天能做的就是技术了,企业向着环保方面的业务改进,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有社会责任感所有企业的共识。

消除电子垃圾是惠普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我们将环保理念和行动贯穿到公司的每一个环节,首先从产品设计方面推行DFE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把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到产品设计中,力求减少产品给消费者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我们所涉及的产品都达到安全的要求和选择我们的材料也是能够符合环保的标准。另外我们选择材料专注于提高产品使用的能效,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制造产品所需要的能源。在生产制造环节方面,惠普公司生产实施包括地点,运送中心、数据中心以及办公室都已经安装了环境健康和安全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确认、评估、管理,惠普公司所有的工厂都在2000年获得了最绝权威的第三方公司的ISO4000标准认证。

我们衷心盼望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可以早日出台,未来有更多电子产品企业能够承担起垃圾回收的责任。

篇7

土地沙漠化、海洋泛赤潮、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南极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地球变暖、酸雨的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步步紧逼、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洪涝灾害、干旱灾难、大气污染、人炸、生态失衡、……,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忧心忡忡、惴惴不安,每天各种各样的有关环境方面灾难性的消息报道令人类惶惶不可终日,大有坐在即将喷涌爆发的火山顶上等待一蹴而灭的恐惧、惊愕。有关环保方面的话题及行动,成为人类的世纪话题之一:

科学家认为,未来人类生存最大的挑战是生态环境。今天的地球在生态方面已经超负荷了。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必须更有效地运用水源、能源、土地和原料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这一类活动。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保护环境者当数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一: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第三》告诉了我们“网开三面”的故事:尚汤还在作诸侯的时候,一天,“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这是古代君侯保护鸟类的最早记载。据载,大禹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逸周书·文传解》)显然古人已经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一定要有节制,要注意时令,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捕鱼、猎兽的生产活动。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周景王二十一年,鉴于国库吃紧,国家打算铸金币。卿士单穆公表示反对,认为单靠铸钱币的办法并不能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因为铸钱所需金属原料要靠挖掘山林而得。而破坏山林是使不得的:“若夫山林匱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彫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匱,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单穆公讲的很明白:如果山林资源枯竭,没有虞衡的管理,水泊不出产,人民无力生产,田地荒芜,物资匮乏,君长只有忙于应付危险局面,哪有安乐可喜呢?这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中心思想是把保护山林川泽和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了。《国语·伯阳父论地震》曰:“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伯阳父认为水土通气,土地润泽,人才可以利用它来种植谷物。水土不通气,土地死烂成了臭泥,不能种植谷物,缺乏财用,国家也就灭亡了。

儒家有“天有好生之德”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里所谓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中庸》曰:“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礼记·郊特牲》云:“阴阳合而万物得。”这种“并齐”、“合”表达着“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荀子·天论》)的客观规律,表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应有节度。因而孔子反对滥用资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论语·述而》记载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孔子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界,他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经》)曾子发挥孔子的这一思想:“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礼记·祭仪》)。亚圣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建议粱惠王让老百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粱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尽心章句上》)虽然这是一项经济主张,但其中包含保护环境的思想。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粱惠王章句上》)这里,孟子告诫统治者,“仁民爱物”,重物节物,才可能维系人类的持续发展。可见,孟子主张发展经济是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相提并论的。《诗经·周颂·时迈》有“怀柔百神,及河乔岳”的说法,即对百神、河川和大山都要善待。

道教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制定传授的戒律,也可供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作借鉴。

第一:爱惜、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道教戒律中,始终把“戒杀生”作为主要大戒。因为道教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六朝时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的“十戒“第一戒便是:不杀,当念众生。刘宋道士陆修静在其《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把”守仁不杀,悯济群生,慈爱广散,润及一切”作为“十戒”的第二戒。其所撰《受持八戒斋文》,更以“不得杀生以自活”作为八戒清斋的第一戒。《初真十戒》第二戒: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说十戒》第二戒: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除此而外,《洞神经》中“五戒”之第一戒说: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无上秘要》卷四十九说:勿杀伤含气。《灵宝仙公请问经》中“太上十戒”之第七戒说: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升玄内教经》卷九所述“升玄九戒”之第四戒说:手不得杀害众生,跂行蠕动含血之属,皆不得杀。《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四戒规定: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第九十五戒规定: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蜇藏虫物;第九十七戒规定: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第九十八戒规定:不得笼罩鸟兽。《中极戒》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老君说百病》有: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不但自己不杀生,即是别人杀生为了自己,自己也有责任不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第一百七十二戒: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第一百七十三皆:若见杀禽畜命者,不得食。

第二:爱惜、尊重植物的生命。道教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生命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它也能够修炼成仙。如传说中的花仙、树仙、桃仙等,在古代人们将桃木、苇草、荆棘、艾草、薰衣草等植物赋予神秘的力量,认为它们可以辟邪驱瘟,故挂在门窗、墙角。后来对植物的崇拜进一步加深,便出现了掌管农作物的神――社神、稷神、神农氏。其实将植物奉为神的现象很多,如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古树、神树、神草,所以在道教戒律中对植物亦加以保护。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专门对禁止烧山林作了理论阐述:

天上急禁绝火烧山林丛木之乡,何也?愿闻之。然,山者,太阳也,土地之钢,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绝烧山丛木,木不烧则阴中。阴者称母,故倚下也。《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中的“二十四门戒”第十八戒规定:人不能无故采摘花果,毁坏园林,否则就会下地域,受吞铁丸之苦。《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十四条要求:不得烧野田草;第十八条要求:不得妄伐树木;第十九条要求:不得妄摘草花。《妙林经二十七戒》中也有“不得烧野山林”的规定。《中极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中第六十一条说:不得无故砍伐树木;第六十七条说: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

篇8

又过了很久,从远方来了一颗星球,他问地球:“请问,你认识一个叫地球的吗?”地球骄傲地说:“我就是啊!”可是他仔细打量地球之后说:“别骗人了!传说中的地球可是美丽异常啊!于是就走远了。

难道我不漂亮吗?地球想。他抬头望银河里自己的身影,看到的是一个头发已稀稀落落;穿着一身乌黑乌黑的连衣裙,劣迹斑斑;一身纱衣倒不如说是一块破布,零零落落。天!这是我吗?事实证明,这就是我,那个已经变得很丑的地球。

于是地球又去找太阳。太阳问地球:“孩子,你知道吗?有一种叫做人类的生物,你现在的样子也是他们造成的!”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听到的,“没错,就是他们,无止尽地抽你的血液,使你的头发脱落,又把你的纱衣撕裂了……”听着太阳毫无玩笑意思的脸庞,我彻底崩溃了。谁来救救我?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人类对地球的过度索取,是人类正在吞食自己种下的恶果。既然是我们人类把地球的环境弄糟了,我们就有责任恢复地球的本来面貌。37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同年的联合国大会,把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并且每年都有一个主题。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xxxx”,为呼应这一主题,环境保护部确定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xxxx”。

因此,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已经行动起来了。这几年开展的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就是我们为保护环境作出的努力,是体现环保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保护校园环境做起。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成为“苏州市绿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这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所取得到成绩。现在,我们又朝着“国家级绿色学校”前进,更深入地开展环保活动。

篇9

一、太湖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现象严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使得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其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未经处理、任意排放的工业污染;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农业污染;未经净化或精华不达标的生活污水污染和缺乏污水处理装置的船舶污染等。这些污染不仅影响了影响了太湖地区居民的安居乐业,阻碍了太湖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太湖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给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渔业资源的枯竭趋势明显。渔业资源的丰富为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优势,也是维护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围垦造田工程的实施、过度捕捞与不合理渔具的使用和不良的引种措施使得太湖流域的渔业资源已经呈现逐渐枯竭的趋势。这既对太湖地区的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又影响太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其水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有效治理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难度。

3.水生植被被破坏情况严重。太湖的水生植被可以吸收沉积物中的营养盐,提高水体对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的净化能力,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维持太湖流域的营养平衡,防止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的状况。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污染和营养盐的过度输入,使得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被破坏,导致太湖的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严重,以蓝藻为代表的藻类过度生长,使得太湖生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其水质状况、渔业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收到的影响十分严重。

二、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太湖流域的治理,减少和消除对太湖流域水污染。首先,要完善和改革太湖流域的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治理的模式。地方政府要坚持流域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行政决策和治理决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以及各治理部门行动的统一性和规划性,做到有效的经验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搭建信息化和系统化的交流平台,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监管,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可以顺利的贯彻执行。

其次,注重市场调节,建立和完善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拓宽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融资渠道,以利于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和治理力度。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银行信贷、出台优惠政策和吸引投资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既吸引企业的资金投入,又有效的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使太湖生态环境治理有充足的资金储备作保障,对于改善治理的设备和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与手段都大有裨益。地方政府还要做好太湖流域水污染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手段,对于太湖流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的检测,一旦发现存在污染的问题,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将污染的情况降到最低。

最后,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太湖流域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加大对太湖流域污染状况的执法力度,强化政府的监督监管职能,使治理工作在行动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于有高污染风险的企业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监控和监测,并及时的公开有排污行为的企业单位,使其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2.坚持走生态渔业的发展道路,维持渔业资源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要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协调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坚持发展生态渔业是唯一的可行性道路。这样既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又可以维持地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长期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对养殖基地的建设。地方政府可以对水产品采取证明销售的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水质的安全管理,并由国家政府、省市地方和直管部门等不同级别检测部门对太湖流域水质实施定期检测,确保水质质量始终处于监管体系之中。同时,地方政府要严格控制药品和养殖饲料在渔业作业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并对养殖基地做好卫生监测登记和食品安全的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中的数据及时向社会公布。此外,地方政府还要促进养殖基地的发展壮大和水产品产业的升级,以利于渔业养殖的规范化、规模化和技术化管理。

地方政府要指导养殖户应用生态养殖的技术,对渔业作业采取轮养的制度。地方政府可以指导养殖户采取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既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太湖流域渔业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年度性轮养制度和季节性轮养制度相结合的策略,让太湖的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性的休养生息循环状态,在丰富渔业资源的基础上,维持其长久的发展。

3.恢复和保护太湖流域水生植被,发挥其净化水质和抑制藻类的作用。水生植被对太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地方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恢复和保护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依据水生植物生长需要充足光照条件的特点,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降低水位的方法,为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光照条件,以利于水生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减少太湖流域悬浮物的浓度。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制造较小风浪的措施,以去除附着在水生植物叶片与根茎上的生物,避免其对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响,并增加水生植物的叶片和水体之间碳交换的频率,从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得到强化,促进其有力生长,进而净化太湖流域水质。

地方政府要将营养盐对太湖流域的注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其既能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又不使太湖流域富营养化,从而使得藻类的过度繁殖对水生植物的生长造成损害。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围网养殖的措施,调节太湖水底沉积物的状态,使其不再处于悬浮的状态,可以有效提高太湖水域的透明度,为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此外,为了避免水生植物和藻类的过度生长破坏水质,地方政府可以放养适量的草鱼对水生植物的生长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数目以30条/公顷为宜。

篇10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工业实力就不断增强,而重工业的增长一直处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它在工业中的占比对于GDP的增长有着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到GDP的49%,重工业的比重就达到一半以上,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大气环境的恶化也显示了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对于环境的巨大牺牲。

我国的税收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很多面向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产品征收的专门税种还没有设立,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政策也处在一种分散、零碎的状态,多数分布在诸如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税种中间,各个税种之间的协调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强化。因为缺乏协调性,税收对各种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被限制,比如大气污染税的征收需要专门的税源,因为政策的不完善,税源难以形成,税收对环境的保护作用被弱化。到目前为止,政府对于环境保护采用排污收费的方法,随意性比较大,而且成本高、效率低下。环境状况已日益严峻,采取行动迫在眉睫,正因如此,我国大气污染税征收的相关分析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开征大气污染税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比如197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议案,讨论的是对向环境排放硫化物的排污者征税,此后税收手段开始逐步进入环保领域并率先开征了二氧化硫税。荷兰,处理大气污染,纳税人是供电或者工业需用的燃料的生产者和进口商,征税对象主要是天然气、与矿石燃料等,税款纳人大气污染专门的防治基金,用于环境保护。

目前治理大气污染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英国学者马歇尔和庇古提出的“庇古理论”,也被称作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强调市场中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实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如果排放者把未经处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成本溢出,导致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于是便产生负的外部性。解决的方法是提高排污者从事该活动的成本,促使他们自觉采取措施,减少外部性的不利影响。政府可以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对排污者引导性较强。

篇11

环境保护是为了人类生存环境更加舒适美好,更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环境威胁所采取的所有行动。环境监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科学的数据计算获得环境指标,由此来判断环境的质量水平以及受污染的程度,提供给相关部门作出决策,制定正确的政策,是环境保护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和科学保证。

1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1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监视与监督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便对环保的法律法规进行落实。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把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充分的反映了出来。

1.2在制订环境标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基础就是生态基准以及人体健康的基准,制订此标准主要是依据环境目标的需求及各种环境的不同功能与技术的可靠性。

1.3在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相关的监测,国家有关部门就能对一个地区的功能区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核定,并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的原则是超量减排,削减交易。

1.4在排污统计与征收排污费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通过相关的统计,对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排污量进行估算,根据单位具体的排污情况来征收排污费。

1.5在纠纷仲裁中所起的作用,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是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的事故,这需要相关的仲裁监测来处理,进行实地的取样并加以分析,才能对污染来源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有效的避免生活或经济上的损失。

1.6在科学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一生产力就是科学技术,包括节能科研以及工艺改革的环境监测等。如果把这方面的环境监测做好的话,对于科学研究以及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2.1实现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各种新的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鼓励各级监测部门在监测工作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之前要经过验证后方可使用。仪器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仪器相对落后,监测仪器不足及老化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仪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监测仪器寿命、降低监测仪器的制造成本、保证其使用性能,是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 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实现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可以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变化动态及趋势;其次,提高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同时,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最后,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和连续自动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五是生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2.2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执行,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加强检查和抽测,严肃处理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谎报数据、修改数据等失职读职行为。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支持监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创新行为,加强环境监测与其他各项环保政策的合作。

2.3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要解决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和保持当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多种举措并举,全面带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在改革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要进一步明确环境监测各岗位上的职责,加强质量监督和考核。要以严谨的态度投入工作,确保数据监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判断监测范围的环境危害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监测需要依据危害的大小作出判断。对危险信号的预警是监测工作效率的重要体现。要健全和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根据危害等级做好预警等级分类。工作中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预测警报,为做出处理方案,采取正确治理措施提供第一时间的依据。

2.4建立国家级监测网络及改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监测网络),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以及监测信息网络(包括在线监控、数据报告、数据传输等)。 构建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有助于环境监测工作向着全面化、精确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其次,监测网络的构建能够更好的掌握环境质量情况,对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状况起着积极作用。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比较重,且工作量很大,如果单靠使用现在的设备和手段难以满足,只能通过深入地改进相关的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使其更加简便、灵敏、快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2.5环境监测队伍实现专业化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更离不开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综合分析、实验室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努力在培养方案上创新并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反应迅速的环境监测队伍。首先,要求监测队伍提高应变和机动能力,能够对突发重大环境事故做出迅速响应;其次,要求监测队伍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环境监测是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的过程,监测队伍是否具备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由此社会乃至世界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起来。环境监测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对工业污染源的监测,而是走向了一个更大的环境监测。监测的对象不只是对环境质量带来影响的污染分子,还有对生态以及生物变化的监测。监测环境污染物一般不仅仅是对它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还要对它的结构、形态以及分布的规律进行监测。对于生物污染以及物理污染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的监测,唯有如此,才能对环境污染进行全面的确定,确定对生物及人群的生存带来的影响,才能作出准确的环境质量评价。同时,环境保护早已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根据时代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稳步发展,环境的监测已经成为维护环境的关键一环,我们要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将有关资源科学分配,使环保事业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建筑工程离不开周边环境。周边环境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要求极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现场用地进行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并与各种环境保持良好关系,实现场容整齐清洁规范、施工文明安全有序非常重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应采取措施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震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以此减少和减轻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健康。

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工作主要涉及到施工现场垃圾、施工现场污水、施工现场噪音、工程材料管理等几个方面。我们要严格推行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为基本宗旨的“绿色施工”,把环保施工列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建筑施工现场的环保的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最为普及的建筑模式,其作用和规模已经日趋具有代表性。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在施工中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因为各个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于因施工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是对此视而不见,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先进理念和工程施工的基础管理。随着大批的建筑工程上马,相应而出的是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于施工材料的耗费,尽管这样的是无意识的,,却由于对环境保护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认识不足,使得建筑垃圾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问题。据统计:目前国内72.3%的建筑工程项目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耗费现象:其中85%的建筑垃圾因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和再利用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有38%的建筑单位并没有针对建筑垃圾而带来的问题采取任何措施。由此我们必须看到治理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有效改善资源的利用,打造生态施工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施工噪音严重扰民。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现在位置基本上处于城市或者城乡结合部,类似地点的显著特点就是居民相对集中。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噪音对施工地点附近所居住的居民,及工作的民众已经形成了生活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

2、建筑垃圾带来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首先是从工程拆迁就开始了,继而是施工的开始,原材料的耗费也相应的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在工程施工中,因为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不妥当,不仅没有把本可以利用的建筑垃圾得到合理的利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建筑垃圾的清除,转运不及时还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大气污染严重。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是建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1)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2)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以及土方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3)搅拌车辆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4)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此外,还有施工队伍因生活需要使用燃料,产生的少量大气污染物。

4、水污染因素。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部分。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生活废水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原体。

5、光污染严重。(1)、施工人员人体皮肤、眼睛造成伤害,甚至视力减弱永久伤残。(2)、间接污染,其它专业相近施工人员的伤害。(3)、光污染辐射大影响居民区、商业区正常休息。(4)、夜间加班忽闪、忽熄、施工人员眼睛模糊、操作和行走在危险部位易发生安全事故。

6、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的是在建筑项目中对于绿地的保护,有的建筑项目开工过快,对于项目的绿化项目规划不合理,往往是先破坏,再改造,使得项目本身的环境生态平衡得到了破坏,而且改造时期较长,在建筑施工中,对未破坏的环境也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无疑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投资。

三、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扰民是主要的污染,必须控制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总结以往经验,建议采用以下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音管理的有关规定,夜间不进行打桩作业;(2)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和噪声低的施工方法;(3)作业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4)加强运输管理,建材运输等尽量在白天进行,控制车辆鸣笛。

2、建筑垃圾处理对策:(1)实现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根据需要增设建筑垃圾放置场地与设施。(2)与运输方签订垃圾清运协议,并将垃圾清运场的资质证明备案。(3)列出项目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提高回收利用量。(4)现场废弃油手套、涂料包装桶、清洗工具废渣、机械维修保养废渣等废弃物由专人及时收集并处理。

3、防止大气污染对策:(1)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2)施工道路采用硬化,并随时清扫洒水,减少道路扬尘。(3)工地上使用的各类柴油、汽油机械执行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使用气体排放起标的机械。(4)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尽量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时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5)搅拌站格设封闭的搅拌棚,在搅拌机上设置喷淋装置。(6)在施工区禁火焚烧有毒、有恶臭物体。

篇13

关键词: 水电站;施工期;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Key words: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construction period;environmental impacts;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81-03

1 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特点

1.1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河流上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样就自然的会容易受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其中,能够控制施工进度的因素包括:施工导流、围堰填筑和基坑排水。

1.2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交通比较闭塞,远离市区的山谷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与后方基地离得比较远,在采购和运输建筑材料过程中,以及机械设备的进出场,需要不少的成本费用,价格变化也不小。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较大的工程量,包含了不少的技术工种,施工强度也不小,将会比较严重的影响到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多次进行比较论证后,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从而创造高质量的施工。

1.4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包含着较多的石方爆破、隧洞开挖、水上水下和高空作业,因此一定要非常关注施工安全。

1.5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规模大、工期长、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机械设备数量多,且以大中型为主。施工投入的劳动力多。

2 电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1 施工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工程施工时,工程本身需要占用一些草地,再加上施工中堆放的弃碴,难免要占用一些土地,如果施工时,没有合理的安排好临时设施,也会浪费一定的土地,开挖取土,随意处置堆弃废物,都将使山坡及表土出现搅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附近植被的成长,造成水土流失,使河道阻塞,还有施工时机械的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都会造成草地资源的不同程度的损失。

2.2 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施工时,不能合理的处置生产生活中的废污水,导致地面水遭到破坏,严重的话还会给饮用水源造成污染,使河道下游水质变差。当在厂房基坑施工时,挖坑排水,将会导致水质的含泥沙量变多。

2.3 施工噪声的影响 导流洞施工爆破作业、路途运输土石方及其它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以及建设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等),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都会有噪声产生,这就难免会给周围的居民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2.4 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施工期过程中,很多的车辆和施工机械在工作时都会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水泥、沙石土料等在运输过程中,或者是开挖爆破时都会出现一定量的尘灰;在运输材料时,因为道路的不平整,或者是转载的太多等,会出现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导致道路扬尘的情况;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时,因为地面干燥松散,加上风吹的缘故导致风扬灰尘等。这给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的同时,还使得大气浮尘含量变多了,有害成分也变多了,而且还会使周围的农作物不能正常的生长。

2.5 施工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的影响 电站施工时,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的固体材料都将会被废弃掉,如砂石料、水泥块等,这些废弃物有的被合理处置掉了,有的则会散落工地周围,他们会对土壤造成各种破坏。施工时还会产生土石粉粒、粉煤灰、水泥等粉状悬浮物,随着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有些就会在施工周围的土壤里沉积,有些则会随着附近的河流流走,使土壤和河水遭到污染。

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地上会有不少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自然会制造一定的废水、生活垃圾等,尽管总量不会很多,但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就会给土壤及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6 施工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施工区的生活环境比较恶劣,人员也比较复杂,经常有人员的流动,这样若出现流行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就会比较快的传播开,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3 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3.1 管理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并严格遵守国家指定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认真研究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管理好施工的整个过程及施工人员,不得违背施工合同中相关的环保条款,由专人负责环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了解施工计划的基础上,做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障环保设施的完好,解决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保问题,保护好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避免对其造成污染,做好开挖边坡治理工作,避免冲刷和水土流失。做好尘、毒、噪音处理工作,尽一切努力保护好周围环境,改善和恢复施工区的良好环境。

3.2 具体保护措施

3.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在未施工时,就要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措施,尽一切努力保护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还要注意与施工区周围的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施工中将产生较大的噪音,要提前通知居民,及时掌握施工的进展程度,为了保障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可以设投诉电话。尽一切努力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不打扰居民的正常生活。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3.2.2 保护空气质量 ①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工程开挖时,可以使用一般的挖掘机械进行挖掘工作,但是在展开岩石层的挖装工作时,尽量选择凿裂法,或者再运用钻爆法辅助其施工,这样产尘率就会更低。给钻机安上除尘装置,使粉尘量减少到最低;在进行凿裂和钻孔的工作时,尽量选择湿法作业以减少粉尘。②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运输装卸水泥、粉煤灰时,要做好密封工作,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按时检查和维修其密封性。③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要在混凝土拌和站安装好除尘器,两者同时运行。关于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都要有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以便达到其良好运行的目的。④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做好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工作,避免燃油出现泄露的情况,不得使进气、排气系统出现阻塞的情况,在燃料的选择上,要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尽量排放最少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场内施工的路面不允许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保障排水的畅通无阻,做好相关的检查、维护及保养工作。如果是比较晴朗的天气,还要在路面上洒水,已达到除尘的效果,每天要在道路上洒水超过4次,在施工现场洒水超过2次。如果要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需要远离施工区。

3.2.3 加强水质保护 在进行砂石料加工时,会有一些废水产生,对他们进行处理时,需要将他们放到沉砂池中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放入反应池及沉淀池,要想不破坏周围的水质,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废水的回收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会出会损耗水,我们可以通过从河里抽取水的方法来进行补充;为了不使机修含油废水直接到水体中去,可以通过油水分离器对其进行处理,最后在合理的利用这些废水;对施工机械、车辆等要及时清洁,保证其干净;治理好生产、生活污水,保证排水达标。

要想不让江河中流入较多的泥砂或者是废渣,需要在施工场地安排给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为了更好地排水,要先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每月都要监测排放的污水,当排放的污水不符合相关的标准时,或排污给水域功能带来非常严重的破坏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纠正处理工作。

3.2.4 加强噪声控制 在设备的选用上,尽量是要做到噪声较小,在未开工时就要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比如看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的噪声是不是符合标准,如果与国家标准不一致,及时维修或者是调换,最终使其符合标准。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使施工过程中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噪声污染降到最小;恰当安排车辆运输时间,确定合适的车速,鸣喇叭时声音尽量要小,不得扰民;恰当的摆放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与居民区保持较大的距离;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最好放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果一定要进行露天作业,要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使施工噪声减到最小。

3.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要合理的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垃圾,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先前的设计方案以及合同中都会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垃圾需要送往哪个弃渣场,在实际的工作中只要按照要求处置这些垃圾就好。严格遵守已批准的弃渣规划,合理的处置弃渣,在未进行堆渣时就要做好表土剥离工作,还要做好对其堆存工作。合理的规划渣场地表给排水,要保证开挖和渣场边坡的稳定,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处置弃渣而造成河道泄洪能力的变差,进而不影响其他承包人的工程进度,还能够使下游居民生活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中。施工后期,主要是要认真治理渣场坡面和顶面,保证场地的平整,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保障施工后顺利的实现复耕或覆土绿化。不得造成施工区和生活区环境污染等问题,合理的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不要让这些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在处理这些垃圾时,要把他们送往指定的垃圾场,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覆土填埋。

3.2.6 水土保持 设计和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关于水土保持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违背相关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施工时,要做好表面土壤的保护工作,结束临时施工后,做好地表面貌的恢复工作。施工时为了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导致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被破坏,所以我们需要设置给排水沟,还要建立很好的排水系统等。要注意适度的砍伐树木,清理好地表的余土,将没用的一些地物都清理掉,要注意合理的砍伐林木,要保护好周围的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要考虑那里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最佳的工程措施,或者是生物防护措施,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等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办法来治理弃渣场,根据相关规定合理的堆放和处置弃碴,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处置弃渣而造成的河、沟等水道阻塞的情况,使水道的泄洪能力变差。

3.2.7 疾病防治措施 我们要做到的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出现的各种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理,并认真分析病情,避免发生类似的病情,努力做好各种防疫工作,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或者是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尽一切努力保障人们的健康。

4 结束语

水电站工程在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十分复杂。在进行水电站的施工过程中,要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水电站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查清工程影响区域环境影响状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消除或减轻各种不利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程建设者应采取的积极态度,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