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技术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4: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物联网技术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物联网技术概念

篇1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掀起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这一脱胎于互联网的全新技术应运而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过去普普通通的物品变得智能化,具有了智能化识别、定位导航、监控跟踪等一系列功能。哪持忠庖迳侠此担物联网就是通过物品进行延伸的互联网,通过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交融,彻底颠覆人类对于物理环境的传统理解,改变了人们与物理环境进行交互的方式。物联网技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应用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的概念更早提出,在物联网技术成熟之后得以充分实现,智能家居改变了人们生活起居的方式,让家居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人和家居能够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有效提高了生活质量。

一、物联网技术概念简述

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最早出现是在1991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的,在1995年,比尔盖茨也曾经在自己的书中提及这一概念,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发展限制,物联网这一概念最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物品的互联网。物联网与互联网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网络,互联网将千千万万个计算机互联互通,而物联网则强调对物可控、可管理的技术[1]。随着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热门,其技术成熟度也日益提高,物联网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目前,物联网普遍应用于智能交通、政府工作、智能家居、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军事侦察等众多领域。而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最为普及,也最贴近我们的生活。物联网将载有最新互联网技术的感应器嵌入到各个领域的各种物体之中,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物品的融合,同时也实现了人类社会与物理环境的交互和沟通,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物品,大大提高了社会发展的效率。

二、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家居的作用

如上所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广泛,但最为普及的应用在于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对于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能家居又被称为智能化建筑、自动化家庭以及集成式家庭系统,这些别称充分说明了智能家居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式的概念要素。智能家居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但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智能家居真正发展和实现却是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之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类对于智能家居最初的一些设想也得到了实现[2]。当下的智能家居主要是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之中,诸如影音设备、照明系统、空调设备、安防系统等一系列的家庭设备进行连接和智能化,使得智能家居不仅仅具备传统家居的居住功能,住宅主人还可以通过网络等方法实现对家居的监控、定时控制、智能安防、远程控制等一系列智能化功能和信息交互。使得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智能,大大优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舒适度以及安全性。下面通过几个实例简述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家居的作用和应用。

(一)智能衣柜

智能衣柜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之一,智能化衣柜中嵌入了传感器与感应器,可以通过互联网天气查询以及温度感应为人们提出与天气和气温相适宜的着装推荐。同时,部分智能衣柜具有自动整理衣物,自动熨烫衣物等智能化功能,为人们的出行以及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智能家居功能,照明系统囊括了整个住宅之中的所有照明灯光,通过遥控或者智能手机的控制,可以对智能家居中的照明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调控。智能照明系统具有诸如办公、家庭影院、阅读、休息等多种照明模式,住宅主人只需遥控选择就可以在固定地点对整个住宅的灯光进行控制,既方便快捷,又可以避免忘记关灯等现象。有效为人们节约了能源,既灵活舒适又健康环保[3]。

(三)移动终端控制

由于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许多智能家居将智能手机作为整个住宅的遥控终端,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与整个住宅智能系统的交互。可以通过手机联网进行全宅灯光控制、音响控制、电器控制以及安全防控,非常方便快捷。小小的智能手机摇身一变成为家居的万能遥控器。

(四)网络远程控制

网络远程控制是近年来十分火爆的智能家居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家居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在人们外出工作、旅行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对家居进行远程控制,例如在回家的路上提前遥控智能浴缸放好洗澡的热水,将家中空气进行通风换气,智能扫地机器人进行房间清扫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住宅主人不在家时通过远程遥控实现,方便快捷,效率极高,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节约了宝贵的时间[4]。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的人坚定不移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作为高品质、信息化生活的代表,智能家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联网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证,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家居的作用及影响也非常之巨大,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更高层次发展,物联网技术将更加深入应用到智能家居中,更大程度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何驰.谈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5,(03):18-20.

篇2

关键词

客户主导权

移动融合

物联网技术

竞争优势

作者沈哲,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副教授。(宁波315100)

移动融合正通过时间和空间以及人间的各种事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便利性,更新着广义产品的概念,甚至还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特征。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通过促进客户之间的沟通把多数买方集结在一起,采取多种形式把大多数分散化的经验性信息荟集起来,对增进买方的协商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客户主导权的增强意味着物流市场转向买方主导的市场,移动融合便利性必然要受到客户主导权的影响。目前,如何把客户主导的移动融合便利性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效对接,提高物流产品竞争优势是摆在物流企业的重要任务。

一、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测度与影响因素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物流产品新概念和新价值,以及数字化信息融合现象波及到物流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引发的市场多样化,尤其是数字化信息融合的代表产物一移动融合技术正从时间、速度、空间等角度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更新着产品的概念,甚至还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特征(An-ckar和D'Incau,2002;Gilder,1988)。移动融合正给产品概念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Clarke,2001)。然而,这种移动融合现象不仅仅是停留在更新产品概念的阶段,而是给整个物流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数字化技术应用手段的日臻完善给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把从事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等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水平连接在一起,对整个物流过程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第四方物流取代以少数个别企业所承担部分物流过程的第三方物流,以新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来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创造出新的价值(朱哲学和吴昱南,2010)。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也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即解除了生产厂家与客户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多数分散化的经验性信息以荟集智能(wisdomof crowds)形式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致使客户对物流产品生产的影响更为普遍,加速了所谓的生产消费者现象的形成过程(邓亦涛,2010)。这种生产消费者现象把交易的主导地位从生产者转向了客户,这在物流行业起到把卖方主导市场转换成买方主导市场的作用。这样一来,买方的期待和创新意识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上,近年来让客户参与到技术开发过程的物流企业越来越多,这就是典型的生产消费者现象。Chun,Hong Mal(2008)把客户主导权概括为客户在交易中对订购清单的探究明了权利、对出现问题的请求解释权利、对存在问题的纠正解决权利、对不良后果的改善提案权利等4个内容。

从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层面来看,如同近距离无线通信一样,移动融合通过扩大各种通信手段间的连接性,大大增强了使用这些通信手段的人们的便利性。它把器械间紫外线通信技术与现有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凸显出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作用,进而改变了现有通信产品所拥有的属性概念和功能概念。1G时代把那些独立存在的成千上万台电脑通过一个网络系统连接在一起,2G时代则把那些与电脑有关的设备及装备全部连接在一起,3G时代再把与电脑和设备及装备有关的所有事物自由自在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物联网系统。从文献考察结果我们得出移动融合是通过提高3G产品间的连接性来影响网络外部效应,进而创造出新的移动融合便利性(Gilder,1988)。这种移动融合便利性具体包括时间便利性、速度便利性、空间便利性、质量便利性、服务便利性等5种构成因素(Anckar和D’Incau,2002;Clarke,2001)。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给客户带来的时间便利性是指在既定时间内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速度便利性是指如何快速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空间便利性是指在任何地方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质量便利性是指改善物流产品质量的可能性;服务便利性是指改善物流服务效益的可能性(Chun,Hong Mal,2008)。

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卖方和买方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使市场交易主导权转向买方,即一向以供应方为主导的市场逐渐向客户为主导的市场转移,这样一来,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起到促使物流企业更加容易接受客户的期待和需要的作用。客户主导权的增加不仅对买方有好处,而且对物流企业也有益处。只有积极获得改善物流产品所需的买方多样化创意信息,才有可能有效地创造物流产品的价值。文献考察结果表明,只有积极接受由客户主导权的增加而引起的买方多样化需要,率先捕捉市场机会,物流企业才能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循环经济体系(Brian,1996,2000)。

目前,物流产品是以数字化信息融合为背景,把焦点放在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交付、结算等与物流业务有关的所有领域供给与消费可持续联动上面,并通过这种可持续联动过程提高物流的时间、空间、形态、所有关系等的效用,追求物流功能创新和价值创造,把所有物流企业水平连接起来。文献调查结果表明,针对物流过程全局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点(Morciniec,2006)。

从文献考察我们还发现Calantone和Cooper(1981)曾提出决定产品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的质量、信赖性、新颖性、独特性等,据此我们把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测度概括为物流产品的质量信誉、功能独特、形式新颖、可得利用性等内容。朱哲学和吴昱南(2010)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效应。刘婧和杨晓冬(2010)则强调了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政府的引导作用。邓亦涛(2010)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效应和客户主导作用。李霞(2010)则强调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影响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为客户主导权、移动融合便利性、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在文献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走访了政府、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相关部门的专家,采用FGI和专家意见法把测量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焦点放在了物流企业电子标签(RFID)、无

线传感器网络(WSN)、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技术的应用能力上。

二、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企业竞争

优势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从文献考察我们还发现Han,Kim和Srivastava(1998),Hurley和Hult(1998),Li和Calantone(1998),Madhavan和Grover(1998)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影响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

本文从这些文献考察结果得到启发,提出如下研究的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

根据这一概念框架我们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设:

HI:客户主导权将凸现出移动融合便利性;

H2:移动融合便利性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H3:移动融合便利性将有助于物流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

H4: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将有助于其产品竞争优势。

为进行假设检验,我们面向宁波市物流行业协会、物流职业政府培训机构以及部分物流企业先后采用FGI(焦点小组座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获取了相关的定性资料和第一手资料。在实施FGI和问卷调查之前,我们首先采访了宁波市物流行业的政策专家、职业技能培训师以及物流实业家,就我们的调研内容细节性问题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

根据文献考察资料和定性调研的结果我们整理了图1中4种概念(理论变量)的测量内容,即客户主导权包括4项测量指标,移动融合便利性包括13项测量指标,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包括5项测量指标,物流产品竞争优势包括4项测量指标,另外又设置了4项物流企业相关信息,设计出包括30项问题的问卷调查表。

由于宁波市有4000来家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江东区(以货代为主),北仑区(以码头运输及货代为主),江北区(以运输、零担、仓储业为主)。为此,我们进行了抽样设计,即采用非比例分层抽样(江东区选33家物流企业,共发放99份问卷;北仑区选30家物流企业,共发放90份问卷;江北区选25家物流企业,共发放75份问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共264份,回收213份,剔除44份废卷,有效问卷为169份。调查对象的样本特性如表1所示。

从样本特性表中我们得知宁波市的物流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经营仓储配送和运输保管业务。正因为以仓储配送及运输保管为主,所以企业管理人员中一线管理人员所占比重相对较高(2/3左右)。

针对问卷调查表中4种理论变量的26项测量指标我们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然后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我们萃取出特征值(eigenvalues)大于1的因子共4个,这与我们设计的4种理论变量相吻合。变量的效度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研究的概念框架中4种理论变量的效度和信度符合规定要求,所以我们对这4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移动融合便利性与客户主导权、移动融合便利性与物流产品竞争优势、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与物流产品竞争优势等3种相关系数有效。其中,移动融合便利性和物流产品竞争优势呈现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是受客户主导权影响的移动融合便利性自然更加有利于买方,而不利于物流企业。

我们分别以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为因变量,移动融合便利性为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因变量,移动融合便利性为自变量;以移动融合便利性为因变量,客户主导权为自变量;以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为因变量,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进行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检验,如表4所示。

假设检验结果表明,H1和H4在显著水平a

三、结论与对策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在买方主导的物流市场,客户对订购清单的探究明了、出现问题的请求解释、存在问题的纠正解决、不良后果的改善提案等权利,有效地凸现出移动融合的各种便利性特点。

(2)在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电子标签、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等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效地影响着物流产品竞争优势。

(3)目前,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移动融合的便利性虽然不能有效地影响企业强化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却有效地影响企业提高其产品竞争优势。

(4)移动融合便利性和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其原因是客户主导权影响移动融合便利性导致市场对客户有利,而不利于物流企业。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讨论问题。

(1)移动融合便利性的影响没有波及到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其原因在于我们调查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事仓储配送和运输保管业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物联网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理念和长远目标导向意识,虽然承认和接受移动融合给企业所带来的诸多便利性,但不能以此为契机来引导企业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2)移动融合便利性虽没有影响到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却有效地影响其产品竞争优势。原因在于我们调查的物流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没有达到智能处理阶段,而只停留在全面感知和可靠传输阶段。这意味着物流企业相对零散地利用个别的物联网技术(如:RFID或WSN或GPS或GIS或ITS),还不能把这些物联网技术更加有效地整合利用。

(3)客户主导权有效地促进了移动融合在时间、速度、空间、质量、服务等方面为客户创造诸多便利性,改变了客户被动利用移动融合技术的局面。因此,物流企业为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其竞争优势,应积极采用移动融合技术,给自身创造更多商机。

(4)物流企业若改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环境,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将会有效地增强其竞争优势。然而,对于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来说,这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正确引导,形成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平台,才能不断提高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其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和讨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应对策略:

(1)要实现智慧物流,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应达到智能处理阶段。对宁波物流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正处于全面感知阶段转向可靠传输阶段的关键时期。为此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对物流企业做好物联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引导工作,切实推进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上升到智能处理阶段的步伐。

(2)移动融合技术给物流企业带来的诸多便利性将会影响其竞争优势的提高,但在物联网时代真正打造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是物联网技术的整合利用。对宁波物流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物流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形成系统理念,只是片面地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是移动融合技术的应用,而移动融合便利性会影响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为此建议物流企业要把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形成理念和意识,把物联网技术可利用的环境作为企业文化构架(7s)中的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来积极推进。

(3)移动融合便利性主要来自客户主导权的提高,也就是说物流市场已成为买方主导的市场,我们可以把移动融合技术所带来的诸多便利性理解成客户主导的移动融合便利性。对宁波物流企业调查的结果也表明,目前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客户主导的市场,移动融合便利性也是通过客户主导权的提高而体现出来。为此建议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要关注客户关系管理,以移动融合便利性为导向,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真正迎接物联网时代获得产品竞争优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朱哲学、吴昱南:《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分析》,《当代经济》2010年第17期。

2,刘婧、杨晓冬:《政府在实现物联网过程中的对策问题研究》,《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邓亦涛:《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物流科技》2010年第9期。

篇3

中图分类号 TU9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80-02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来实现生产、生活各领域的智能信息自动化已成为顺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趋势和方向,由此,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层出不穷,其中物联网作为新兴的技术和产业,在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物联网的由来和发展方向

物联网可初步理解为物物相联的互联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最早的物联网概念是在二十世纪末期提出来的,中国科学院1999年组成的传感网技术研究团队在微型传感器、传感终端设备、网络通信技术、芯片开发以及无线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发水平居世界前列。2005年突尼斯举行的国际信息社会峰会WSIS对物联网的概念下了定义,随后物联网概念得到普及。2009年,物联网得以大力发展,国际商业机械制造公司公布了“智慧的地球”策略,将智能化理念带入基础建设执行中,拓宽了物联网的发展空间。

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和进步,物联网实现了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并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均以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消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环保、智能农业、智能司法、智能文博以及M2M平台等相继出现,这些都为物联网提供了发展方向。

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际电联报告将用以感知的传感网络技术、用以识别的RFID技术、用以思考的智能技术以及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提为物联网的四个关键性应用技术。

1)传感网技术。传感网络是在诸多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使用传感器对不同空间地域的物理和环境状况进行监控,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通过对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网络等的综合,实现了采集、传输并处理分布式信息的一体化,利用微型传感器对个空间环境及监测对象进行实时感知和监测。

2)RFID技术。RFID可在无人工干预的各种恶劣环境中利用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数据信息,RFID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的电子标签、能对标签信息进行读写操作的阅读器以及用以传递标签机阅读器之间的射频信号的天线三部分组成。

3)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利用相关技术和手段将只能系统植入物体以实现物体的物体智能化,进而与人或其他物体进行沟通交流。

4)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综合利用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将单个原子或分子制成有优良性质且可投入应用的微型纳米材料。

目前,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产业实践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智慧尘埃”,主张实现各类传感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网络;二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网,主张通过物品物件的标识,强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三是被称作数据“泛在聚合”意义上的物联网,认为互联网造就了庞大的数据海洋,应通过对其中每个数据进行属性的精确标识,全面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这既是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联网的使命所在。

3 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具体应用

《武警消防部队“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提出,消防部队的广泛业务涉及面及庞杂多样的装备器材,需要对物联网的规划作出统筹设计,实现对物、事、人的高效一体化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消防安全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消防监督、灭火救援、部队管理的动态化、智能化、网格化管理。

3.1 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消防安全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防火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消防水源的动态管理。传统的工作方式是定期派出专人对城市消防水源进行实地巡检,然后将检查情况录入相关数据库。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不能动态地、及时地获取消防水源信息。借助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给每一个消防栓制作电子标签,设置触发传感器,将位置、水压、管网等关键信息实时通过3G网络传送至消防信息中心,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实时动态的水源信息。

2)建筑设施的消防智能化管理。目前大部分建筑的均安装了内部消防设施,检查这些设施的好坏,通常是通过消防检查来定期对其检测,这些行为都受制于检查人的精力、专业素质、能力高低,往往出现失控漏管的现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消防设施与消防信息中心的联网,可以实时掌握建筑消防设施工作状况,监控消防安全通道的是否占用等。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减轻消防监督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篇4

引言:自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联网技术如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广泛应用,将使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

一、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二)物联网的本质和特征

物联网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透明度不高。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不能准确地确定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运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原材料采购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清楚知道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立刻进行改善,确定出事故的责任归属。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的仓储管理水平。如在生鲜农产品托盘上和包装上贴上REID标签,在冷库出入口处安装阅读器,无需人工操作,且可以满足叉车将货物进行出入库移动操作时的信息扫描要求,而且可以远距离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大大节省出入库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对在储生鲜品的数量实现动态的感知,在冷库地面设置感应秤,可以感知到冷库内生鲜品数量的变化,为合理地控制库存创造条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提高生鲜品仓储安全系数,通过物联网红外感应等技术手段,感知人员的进出及其他异物等的入侵,从而实现冷库的安全管理。总之,物联网的应用将使整个仓库实现可视化,最大程度上提高保管质量,实现仓储安全,并能实现仓储条件的自动调节,提高仓储作业管理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农产品运输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运输工具之间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首先,可以实现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做到农产品运输车辆的及时、准确调度,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尽量避免无效运输。其次,把农产品运输车辆纳入物联网,利用rfid温度标签可以提供温度的监控,实现车载农产品的动态感知,动态监控在途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再次,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各冷库库存情况、在途运输量情况的动态掌握,以便科学做出运输决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运输的合理性,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效流通。

(四)物联网技术能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共享程度

信息共享是冷链物流管理的目标。一旦信息在整个冷链中同步,冷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跟上顾客需求的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冷链中流动的物品跟踪,同时向所有参与者实时传送数据,减少了信息失真的现象。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使参与企业能更及时、准确预测需求变化,亦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水平。

总之,物联网作为一项新的应用技术,将会为众多的传统行业带来变革。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应尽快策划这一新技术在本领域中的应用,以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水平,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逐步的迈向现代化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化等方向之中,在实践当中,相关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准进一步的提升。在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一方面应当明确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则和核心的原理,另外也应当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逐步的对其中关键性的网络通讯技术、布线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实现应用水准的增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居住氛围。

1.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理和概念分析

明确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技术原则和技术的核心思想对于保证后期应用的效果和基本的质量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重点的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深入分析,以更好的实现相关技术的革新与向前发展。随着当前全球范围之内的科学技术水准不断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呈现出不断改进的趋势,进而出现了一些智能化的相关概念,当前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再加上智能家居建设水准不断增强。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在今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和相关的发展也相当关键,在实践当中不仅应当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应当明确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则和核心的原理,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设计基本现状的研究,进而使得设计的水准可以得到稳步的增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居住氛围。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科学技术的稳步向前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要点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实际的原则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其在实践当中应用的思想环节。下文将针对物联网技术在家居当中的应用基本现状等进行分析,重点的对家庭控制中心、家庭娱乐中心以及数据中心的应用现状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促进物联网技术向前发展和创新。

2.1家庭安防中心和数据中心

家庭数据中心,常见的诸如游戏资料、电影资料以及音乐数据等等,均可以通过物联网存储至服务器之中,进而可以帮助居住者可以随时的进行查看,另外,在一些关键的数据中心之中还包含有家庭环境当中的必需品,使得其可以很好的与家庭当中的设备相互连接,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连接和相互交互的工具,进而使得交互的效应和应用的价值大大增强,更加的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整合,保证最佳的物联网连接状态,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很好的对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分享。

通过物联网技术设计,可以使得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运作更加稳定和可靠,并且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客观资料的调查,可以初步的确定得出最佳的初始运营方案,进而使得数值的检测以及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更加可靠,在实践当中应当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保证反馈的效益和质量,初步的修订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计划,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整改和创新。保证控制技术可以得到妥善的发展。

2.2家庭娱乐中心和控制中心

常用的家庭信息,如天气预报、咨询信息等可以通过连接入网的家庭终端设备及时了解到。娱乐的内容也是涵盖影视、音乐、游戏、通讯等众多应用,并且内容的来源需包含来自专业机构制作的、来自亲朋好友分享的、以及自己采集录制的三大部分,有的需付费,有的可分享,甚至还有的可以去收钱。通过物联网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总的来讲加强物联网技术的改革,意义重大。自从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飞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很好的突破了技术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还应当加强相关物联网技术中关键性技术的分析,同时对应用的具体层面和应用过程当中应当掌握的重难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以更好的促进相关事业迈向成熟的发展局面。

3.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要点和基本思想原则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逐步的迈向现代化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化等方向之中,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和其在实践当中的广泛应用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一般性的思想原则等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水准和效益的持续增强,为现代化的生活质量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葛东,张国海,胡国栋,孙立贤.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J]. 价值工程. 2012(12)

[2] 陈明阳,宋文广. 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与新构想[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7)

篇6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087-02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生产和生活各领域的智能信息自动化已经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需要的趋势与方向。因此,在当期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和产业,在社会经济与现代化的建设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 物联网技术的来源与发展情况

物联网技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物相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含义是:借助射频识别、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等信息传递感应设备,按事先约定的协议,实现任何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从而相互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与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辨别、定位、跟踪、监督和管理的一种新的网络概念。“物联网的概念”就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前提下,把它的用户断延伸和扩展到其他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换与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末提出来的,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传感网络技术研究团队在微型传感器、终端传感设备、网络通信、芯片开发和无线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取得极大的成效,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突尼斯2005年举行的国际信息社会峰会上给物联网技概念下了定义,随后物联网概念在世界普及。物联网从2009年的到来极大的发展,国际商业机械制造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策略,把智能化理念引入基础建设执行中,扩大了其的发展的广度和空间。

伴随着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联网实现了信息技术智能化,并被广泛的运用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家居智能化、医疗智能化、城市智能化、交通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环保智能化、农业智能化和司法智能化与M2M平台等等随之出现,这些都给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性技术包括:国际电联报告将用来感知的网络传感技术、用来识别的射频设别技术、用来思考的智能技术和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

2.1 网络传感技术

网络传感是在很多空间上分布的自动化装置运用传感器对不相同的空间地域的物理和环境情况进行监控,无线网络传感技术借助对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来完成采集、传送并处理分布式信息的一体化,借助微型传感器来实现对空间环境和监测对象的实时感知与监测。

2.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可以在没有人干预的各种恶劣环境中运用射频信号辨别目标对象实现获取数据信息的目的,射频识别由耦合元件和芯片构成的电子标签,可以对标签信息实施读写操作的阅读器和用于传递标签机阅读器相互之间的射频信号的天线这三个部分组成。

2.3 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即运用相应的技术与手段将智能系统植入物体以实现物体智能化,从而实现人和其他物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4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及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把单个的原子或者分子变成优良性质并且可投入使用的微型纳米材料。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向:一是“尘埃智慧”,就是运用各种传染器设备的互相连接和通信,组成智能化功能的网络;二是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是借助物品物件的标识,加强物流和物流信息的管理,并借助对信息的整合,组成智能信息挖掘;三是数据“泛在聚合”意义上的物联网,其认为物联网早就了很大的数据海洋,应该借助对里面的每个数据实施属性的准确标识,全面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这不仅是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物联网的使命所在。

3 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中对技术的要求

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任务比较繁琐。这项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检察人员熟悉各类规范和标准,还要求其对建筑的结构内部的消防设计以及消防设施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任何的偏差都有可能会是检查对象遭到错误的评判,由此而忽视火灾的隐患性,最终可能导致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带来无法挽回的火灾损失。在建筑审核的过程当中,消防检查业务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筑结构内部的消防设计、固定的灭火设施、消防系统的供水设施,以及自动报警设施等是不是符合相关的规定。然而,在日常的检查过程,各类消防设施的状况仍旧需要检查。在这种状况下,这么繁重的检查项目都由防止火灾的检查人员依次的的进行排查的,这样一来,除了工作量大的弊端之外,经常的疏漏以及偶尔不必要的火灾隐患也就在所难免了。

针对消防检查业务牵涉到这么多的消防设施,而且,这些设施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倘若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消防检查这一领域中得到应用的话,消防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从而降低火灾隐患。

4 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在消防业务中,物联网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监督检查业务中也还没有得到相应的运用。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时,新兴物联网能不能得到相应的运用,能不能使监督检查的负责人员繁重的工作量得以降低,能不能使自动化的监督检查得以全面的实现。这些问题都能从消防工自身的要求以及物联网技术能否实现来考虑。假如真是这样,那么,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时,物联网技术会有很广阔的使用前景。

(1)从消防监督业务的需求方面看,对这么多设备的检查应用物联网来解决问题。假如建筑结构内部的各种类别的消防设施都安装上了电子标签的话,检查人员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自动读取各种类别的消防设备的情况,进而就能够观测了解各种类别的消防设施在物联网应用终端的状态,从而对其实进行定时或是不定时的检查。另外,在所有的大型建筑的内部都有消防控制室,而消防控制室里面的控制设备则负责对各种类别的消防设备情况进行监控,假如在控制室内的控制实施上安上数据的采集装置,与此同时也规定数据的采集装置能够和消防监控中心,或者是信息中心的计算机或者服务器相连接。那么,检查人员就能够直接的经由监控中心的终端或者是经由从服务器调取的相关的数据,以此来实现对检查目标的定期的检查。

(2)从网络角度看,互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如今公安消防部队专门设置了贯通全国的专用网络,这些网络不仅包括处理日常互联网的数据,借助建立云存储和云计算框架,完全可以做到对大量监控数据的传输与处理工作。假如容量不够的话,还可以通过与公共网络来完成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所以,在网络层这一层面上,物联网完全可以实现成为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最好的帮手。

(3)从应用角度看,物联网可以给用户提供各种数据,供用户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理解。此类数据还能够当作消防一体化业务平台的基本数据,便于消防部门间开展工作。实际上,物联网在消防部门的运用已得到了初步发展。公安部消防局在2011提出,要把物联网运用到消防领域中,从而提高消防各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效率,确保火情报警的正确性,节约报警的时间,随时对火灾进行监控等功能。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物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又能为消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加快了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为消防技术设备的研究提供了宽广的发展前景。

篇7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0-0041-03

近年来,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已经涉及农、林、牧、副、渔及农产品加工、运输与流通等多个领域。其中以设施农业的发展最为迅速,这是因为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下进行的农业生产,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发挥其精准高效的特性,因此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最为显著,前景十分广阔。笔者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多年,致力于研究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从多个角度阐述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发展、应用情况,以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一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无线射频技术时提出来的,通俗的讲,其是指在“互联网概念”基础上,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的一种网络概念。其中射频识别(RFID)是能让物品“说话”的一种技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物品信息集中到处理系统实现分析和处理,并且能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互联网报告物联网》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是指由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协议把任何物品互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1]。

所谓农业物联网是指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具体有农作物生产、农产品经营、设施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它利用各类传感设备,采集相关信息,通过无线网络、移动通信无线网和互联网传输,在智能化操作终端显示,实现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监控,以利于我们科学决策[2]。

2 物联网技术在国外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物联网技术诞生在国外,因此国外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有较多报道,如英国研发的禁止外来人员非法进入设施的警报系统和温室内温度调节系统、远程灌溉系统等;日本研究名为“Open Plannet,OP”的监控系统,实现了温室环境和视频的实时动态监控[3];荷兰研究的花卉植物生长控制系统;美国加州研发的草莓培育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草莓生长情况及土壤、环境空气的温湿度变化,自动控制施肥与浇水。

在体会到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后,一些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这一技术,除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外,还对使用农业机械、后续的加工、物流进行监控,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加完善[4]。应用成熟的有英国的农业管理与决策系统、美国的作物决策系统等[2]。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这些国家将农业知识与应用系统有效结合,采集大量第一线数据,为育种、土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产品采收加工、物流等全过程提供信息化的服务。

3 我国物联网的研究

我国物联网的研究晚于国外发达国家。2011年,国家农业部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标志着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立项并开始启动,2013年,上海、天津、安徽成为我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5],标志着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3.1 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情况

据统计,全国已有8个省(区、市)承担了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农业物联网区域工程,通过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市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用水管理、环境调控、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示范[6];江苏省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平台,侧重对设施农业、猪的养殖环境监控,实现了自动化,并开始推广[7];天津市建设了总面积逾667 hm2的核心试验基地,开展了约

1 000栋节能温室的示范应用,建成了农业物联网平台,研究了设施环境信息监督、智能化控制与管理等物联网技术。此外,国内许多企业也参与到农业物联网的研发中,如北京紫藤连线科技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在开发硬件的同时,还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以适应客户的生产需要[8]。上述系统的基本结构类似,如图1所示,即在温室中安装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手机网络、互联网相连,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访问该网络,实时监控温室的情况,如温度、湿度、作物生长等,也可以与专家在线交流。

3.2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以传感器为基础,设施农业物联网常用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敏(流体)传感器以及生物生长特性传感器等。另外,CMOS图像传感器(摄像头)也可用于监控作物的生长。在设施内安装探测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的无线传感器、摄像头,将若干传感器与控制器链接,可实时查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信息。

传感器采集数据后,通过数据采集传输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云计算等,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由计算机控制温室的施肥、灌溉、门窗开闭、温度升降等。园区管理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了解温室的情况,并远程控制调节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的设备,提高工作效率[9]。

采用传统种植方式,温室内用工多、工作繁重。而现在,工作人员通过物联网收集数据,可实时监控温室作物的生长参数,了解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应采取的栽培措施,及如何提高产品的营养品质、风味品质和外观品质、降低农药残留量等,实现栽培技术的精确控制。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用户可以登录农业物联网信息平台,将相关农业生产现场参数上传到云计算中心,中心经过选择后,筛选出对应的专家进行指导,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户就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交流了。

4 设施农业物联网面临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从总体上看,设施农业物联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主要在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中应用,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经过分析发现我国设施农业物联网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4.1 专用传感器的缺乏

如前所述,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但国内生产的农用传感器质量参差不齐,性能差、监测数据不准确且没有合适的标准,因此,传感器只得依赖进口。正如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所说:“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市场上主要为进口设备,应在覆盖面、适用性上下功夫[4]。”

我国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应加大传感器的研发力度,研制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农业传感器。

4.2 资金的缺乏

设施农业物联网要求有配套的基础设施,而这一建设需要的资金较多,维护更新的资金也较多,投资回报周期长。目前,我国的设施生产多以小农户为主,对于一家一户的经营来讲,物联网设施所需资金偏高[5],大面积推广仍有一定的难度,只有等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应用。

针对建设资金缺乏的情况,建议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据报道,有关部门正在准备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以加快农业物联网的推广[5];同时应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使投资多元化。

4.3 软件产品研发的缺乏

目前国内设施农业生产中已有的物联网主要停留在数据监测与初步分析上,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的很少,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控制,这实质上是缺乏相应的软件产品。

建议科研人员借鉴国外的经验,认真分析,结合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情况,开发相应的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充分加工利用。

5 未来研究的方向

未来设施农业物联网的研究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5.1 打造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设备

着力研制运行稳定、寿命长的传感器,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系统的自主研发,加强动植物生长过程的数字化监测。

5.2 注重数据的分析

通过分析各类型数据发现农作物生长规律,建立设施作物生长管理模式、病虫害防治模式等[10,11]。

5.3 研究和制定一批农业物联网行业标准

联合各单位,研究和编制农业领域专用条形码(一维码、二维码)、电子标签等的使用规范。

5.4 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针对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的监测监控,开发相应的全过程管理系统,构建全程技术服务体系。

5.5 培育农业物联网产业

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培育产业化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积极推广这一技术,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世凤,冯春贵,贺圆圆,等.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1(7):190-192.

[2] 余欣荣.物联网改变农业、农民、农村的新力量农业物联网知识读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3-64.

[3] 张唯,刘婧.设施农业种植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广场,2012(1):238-241.

[4] 唐珂.国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700-707.

[5] 乔金亮.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N].经济日报,2013-11-5(13).

[6] 许世卫.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686-692.

[7] 刘家玉,周林杰,荀广连,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77-380.

[8] 李作伟.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2.

篇8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7-02

引言: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催生各种信息化产物的形成和发展,这些信息化产物又从反作用上来促进产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在信息化向着高度集成和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产品和媒介来反应信息化的优越性,是产业信息化开发和研究的重点,而在众多的科研产物中,物联网技术则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物联网技术是通过信息网路等媒介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进行任何产品之间的交换,打破了传统商品交易、信息传递的手段,为市场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所以,分析和研究物联网技术能够真正明确信息化高度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手段,从而对于进一步市场前景预测带来一定的参考。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物流产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物联网本身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达到商品的流通和交换,这也是对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直接体现。因此,本文将从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分析与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为物流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

一、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种技术具有典型的信息化特点,在这一部分将从物联网技术内涵及其产业体系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全面的讨论来研究体现技术的优越性。

(一)物联网的内涵及产业体系

与其他技术不同,物理网技术从提出和发展仅仅只有十五年的时间,但是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内,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分析其他内容之前,必须要明确物联网的内涵及其产业体系构成。

物联网是以物物交换为中心的渠道联系纽带。以物联网业内的概念来分析,就完全可以突出物联网的内涵,物联网即“物物相联之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物联网不是一种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完整网络,而是架构在现有互联网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的联网应用(network)和通信能力,强调智能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内涵或者本质就是一种无物交换的通道,只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虚拟了。

物联网技术体系具有明确的层次感。按照物联网组成的层次来划分,整个网络体系可以分为应用层、网络层以及感知层,如图1所示。应用层是物联网技术的主题,它是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物理基础,在物联网中涉及范围较广;网络层是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网络通道,在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是重要的纽带作用;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数据处理和智能规划层,是信息处理和物流通道控制的重要技术层次。

(二)物联网核心概念——智慧安全

智慧安全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也是完全体现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手段,要理解这一核心概念,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智慧安全的概念。从表面层次上可以看出,智慧安全所能够体现的就是在物物交换过程中信息通道的主要特点。从定义上来讲,智慧安全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城市安全信息的全面感知、各子系统间协同运作、资源共享,以建立统一的公共安全系统及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对公共安全的应急联动、统一调度、统一指挥,达到对公共安全的智慧化管理;其次,智慧安全的核心应用价值。智慧安全的核心应用价值实际上就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具体而言,物联网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加工处理,实现有效的预测、预警,并通过资源整合与联动,实现高效、智能化的应急处理,整个过程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操作;第三,智能安全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技术推广过程中,智能安全作为核心技术被广泛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智慧化的预测、监测及有效的安全隐患避免。例如,通过摄像头、传感器、RFID等传感设备在城市重要部位和关键节点的安装布局,加强对城市安全信息的采集、处理,实现实时动态化的监测、预测,并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三)国内物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分析

与国外相比,我国物联网开展较晚,但是,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物联网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形成了有效的商业模式。在行业的应用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属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商业模式,如图2所示,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作开发、独立推广。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主要适用的用户范围是企业客户,以采集类和定位类应用为主,应用范围广泛,具体可应用于环保监控、自动水电表抄送、智能停车场、电梯监控、物流监控、智能交通等领域;第二,客户定制模式电信运营物联网商业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主体,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开发,电信运营商制定全套业务和解决方案,直接提供给客户,而不与其他企业合作。目前国内实行这种模式的还比较少。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物流产业作为发展载体作用重大,这也是催生物联网技术介入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物流信息化的应用,因此,将着重探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的应用体现。

(一)物流业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多种信息技术的合成,在不同的产业发展中,物联网技术所体现的优点不同,对于物流业而言,所应用的主要技术有三类。第一,物联网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在物流业中,感知技术主要通过各种信号的识别将信息化手段引入物流业,从而达到对车辆、商品实时追踪等,保证了商品运输交换的安全,这方面的技术包括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第二,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操作平台和信息处理通道,只要是涉及信息化的技术,必然要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实际应用,这也是物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这类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第三,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也是体现物联网技术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在物流业中由于物品交换较为频繁,无论是物品信息还是交换通道信息都非常多,如果没有智能技术作为保障,将无法完成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物流产业就无法良好的进行运转,这类技术包括,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

(二)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前文中分析了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技术,这三种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柱技术,其应用现状分别如下。

第一,感知技术的应用现状。根据对各种案例统计分析,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就是RFID技术,占38%;其次是GPS/GIS技术,占32%;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占9%的案例中采用了视频或图像的感知技术,这一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大约不到4%的案例采用了传感器感知技术;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应用,不足4%;

第二,网络技术。企业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以局域网为主体;社会物流往往是互联网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数据通信方面一般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统计分析,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

第三,智能技术。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还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在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三)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平台的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物流业的业务类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速递这样的小型业务,大型的物流产品交换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种物联网技术平台的建设使得物流业发展向着更快的速度发展。

1、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的信息化平台

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的信息化平台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开始的物流信息化平台,这种技术依托RFID、GPS/GIS、GPRS等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搭建物流货运与配载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为客户在线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返程配货信息、导航信息、联网监测等。目前中国已经出现多个这样的物流信息平台。物联网时代建立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重大市场机遇,目前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拓在这方面应用。

2、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

除了对物流通道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物流管理方面,所形成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重要体现。这种技术主要是附属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面向集装箱多式联运全过程的物联网服务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综合业务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领域,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上海港机包起帆牵头在RFID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监控平台。这种系统实质上就是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一种物联网,采用了电子标签(RFID)与互联网的结合,提供集装箱在经过各物流节点时的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3、物流产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物流产业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也是一类特点明确的物流交换平台,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标准的不统一,使得物流产业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相反,因为标准的不统一产生了各种问题。所以,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标准和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趋势之一。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黄宁(1971.09— ),男,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高级经济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

参考文献:

篇9

[DOI]10.13939/ki.zgsc.2016.41.07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加,学校固定资产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加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而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推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中,RFID无线射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探讨其在高校固定资产的应用,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清查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

1.1 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与内涵

从字面上来看,物联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实,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还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延伸与扩展下的网络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将用户端由原本的电脑与手机终端扩展到任意的物品,能够实现任意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流与通信。所以,一般来说,所谓的物联网技术指的是通过一些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按照预先约定的协议,将互联网技术与物品相互链接,来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换,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定位、识别、追踪及监控管理的一项网络技术。这种网络技术就可以理解为物联网技术。

1.2 物联网技术下的关键技术

从简单意义上来理解,物联网技术可以理解为是实现人与物品、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领域中,主要有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及M2M技术等关键技术。首先,RFID技术属于传感技术的范围,是一项在融合嵌入式技术与无线射频技术后发展的综合技术,RFID技术在自动识别与物流管理中应用十分的广泛;其次,传感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技术,计算机的运行需要利用传感器来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M2M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主要是侧重于集控管理与末端设备的互联,这有利于推动我国通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高校固定资产清查的程序

2.1 固定资产自查阶段

在自查阶段,高校的财务部门与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按照学校自身的固定资产的特点,结合固定资产清查的要求,来编制与分类相关的固定资产清查的明细表及在清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固定资产登记表册。根据高校的组织结构,各个部门的管理员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数量及情况进行实物的清点,要真实地登记在固定资产的名册上,形成固定资产部门的自查表,并上交给固定资产主管部门,从而为下阶段的固定资产实地盘查做准备。

2.2 固定资产实地核查阶段

在高校固定资产实地核查阶段,需要对固定资产账存数进行实地的盘查,这就是以账查物。不仅需要知道固定资产的数量,还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形,如需要仔细核对固定资产的编号、名称、使用的状况、使用的部门、存放的位置、累积折旧的金额与年限、累积折旧的方法、折旧率等内容。对于账外的固定资产,在排除掉借入固定资产、租入固定资产及其他单位寄存固定资产等情形后,需要确定固定资产的账面清单,查明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并深入地分析固定资产没有入账的原因。

2.3 财务处理阶段

固定资产在经过实地盘查后,需要根据盘查的结果来调整账面信息,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对于账外的固定资产,需要将其纳入高校的资产管理中,来纠正与调整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上存在的错误。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并且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账面调整,有利于做好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

3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清查中的应用

3.1 物联网技术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应用的流程

在物联网技术下,要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就需要遵循相关的流程。首先,当高校在购入新的固定资产设备时,需要将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录入到高校的资产管理电子标签中,如固定资产设备的名称、型号、购入日期、购入价格,接着通过使用RFID技术,打印专门的RFID标签,最后需要将RFID标签贴在新购入的固定资产设备中,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管理。

其次,在贴好相关的RFID标签后,需要连接好相关的设备,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不需要再采取传统的清查方式进行盘点,而是只需要通过RFID阅读器到各个部门来扫描相关的RFID标签,然后就能够借助计算机将采集到的固定资产清查数据传递到资产管理系统中,接着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最后将相关的数据反馈到高校的固定资产数据库中。

最后,在借助于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后,就可以通过资产管理系统来统计和查询相关的固定资产信息,做好报表分析工作,输出相关的资产盘亏、盘赢明细表,就能够完成整体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3.2 物联网技术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清查中,引入了物联网技术,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清查的效率,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准确性,有效地解决固定资产清查中的错点、漏点、多点等相关问题,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4 结 论

面对高校日渐增加的固定资产设备的管理难题及在传统资产清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引入物联网技术。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了传统工作资产清查工作中极易存在的漏点、错点及实施固定资产动态监控流向难的问题,有利于推动高校的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交换与统一,从实际工作中落实好资产清查工作,大大提升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in many industries have been widely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road disaster monitor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arly warn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electronic tag, sensors, etc record unsafe location information, with GPRS technology, make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quickly warning on roadbed and slope,provides help for inquirying the history and real-time information on monitoring stations,so as to improve the road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and reduce traffic safety hazard.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disaster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RFID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的公路灾害预防管理系统发展较缓慢,始终未能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灾害监测预防系统。一旦有灾害发生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道路安全问题,让国家财产蒙受巨大的损失。只要研究出一套稳定的灾害监控预警系统对公路灾害进行及时的预报,就可以让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对灾害采取迅速、准确的应急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对道路安全造成的破坏。

1物联网的概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让实体之间可以更好的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物联网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电子标签、传感器、GPR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信息浏览、查看、定位、查询、处理等综合功能。 “物联网”概念现在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里,具体到工业生产领域,就是先把感应器标记到电力系统、路桥系统、建筑、供水系统、水利系统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和互联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把实体对象进行高效整合,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可以对该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标记实体进行实时监控。物联网的出现,使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对许多行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是深远影响。

2物联网技术在公路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由于公路的构造复杂,承灾能力低,综合诸多因素,造成了公路的灾害类型多、发生率高、点多面广、救灾和恢复重建难度大等后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公路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做好公路灾害预防工作,同时把公路地质灾害造成的国家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少,引入一种准确性高、反应迅速的技术应用于公路防灾减灾中,是很有必要的。

2.1我国公路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灾害,其中70%的灾害在公路灾害中存在。在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是公路灾害中常见的类型,诱发这几类灾害的主要因素是地震和强降雨过程。暴雨及洪水灾害发生的同时,经常会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地质体在地震等众多因素的作用下变形、运动、破坏,形成崩塌、滑坡、错落、倾倒、坍塌和岩体深层蠕变等地质灾害。在公路灾害中,边坡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崩塌和滑坡。

2.2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公路灾害监测预防中的发展与前景

公路灾害的监测预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弥补传统灾害预防技术的不足,还能为提高工作效率带来极大的帮助。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公路灾害监测预防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的监控,控制灾害发生的次数。即便是不可避免的突发性灾害,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做到及时的预警,把有灾害引起的损失降低到最少。随着政府对物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公路的防灾减灾中会发挥积极作用。

2.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特点及优势

随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增高,传统的监测预警方式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说:人力资源占用严重,设备维护成本高;监测设备和人员转移的工作难度大;数据可靠度不够高,实时性较差等。

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灾减灾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GPRS技术等将诸如危岩体之类的道路易受灾部位进行标记,并将标记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传输,让管理部门对监测预警系统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准确分析和及时处理。相对于传统的灾害监测预防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控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 远程监控实时性强,占用人力资源少;

(2) 监测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准确性高,定位精度高;

(3) 灾害预警反应灵敏,信息反馈迅速,便于灾害应急处理;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路灾害监控预警系统的开发

为排除公路灾害引起的道路安全隐患,使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无线射频技术,对公路边坡危岩体等容易发生灾害的对象进行标记,并通过专业设备和管理系统对标记对象的状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就能够对崩塌、滑坡等灾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预报。

3.1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路灾害监控预警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路灾害监控预警系统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个具体表现,可以把该系统称为“智能公路灾害监控预警系统”。

3.1.1建立智能公路灾害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

(1) 为道路管理部门提供真实数据,对公路灾害提出预警,以便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灾害安全隐患的治理;

(2) 系统准确、可靠的预警功能可以为管理部门组织抢险,疏散灾害区域车辆、人群争取时间,减少事故伤亡和财产损失。

篇11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喾⒄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的概念诞生了。所谓物联网主要是指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有机叠加,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更多人性化的设计。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逐步应用到建筑消防和军事等领域,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产过程以及家居生活的监控,甚至还可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挥调动,一方面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物联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1.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消防领域的应用。众所周知,消防安全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感知层为最底层,它能够对各种物质进行感知,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在建筑消防领域中,它可以识别物体,将那些与火灾场景产生的相关信息采集和补货到,并接受人们的各项执行命令。网络层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和纽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将感知层搜集到的险情通过网络、无线网络传达到应用层,这是一种险情的传递。除此之外,它还会将应用层的消防指令传达给感知层,实现消防指令的传递。应用层则包含消防部门和防火重点部门,这里是消防决策产生的地点。

2.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近些年来,美国的军事领域正在进行一项研究计划,该计划就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到未来的战争,笔者认为,这将进一步提高物联网技术使用方的军事作战能力,避免人员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甚至还建立了相应的项目,通过在战场上应用不同类型传感器来实现传感器网络的建立,帮助士兵迅速了解战场的实际情况,辅助相关人员做好决策。在具体的应用中,相关人员必须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感知的方法,融合不同传感器数据分析应用场景和不同位置的分析结果,来进一步提高结论的科学性。

3.互联网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同电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这种方式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整个电网的信息。电网信息的掌握必须建立在良好通行线路的基础上,实现终端信息的采集应用,使数据实现安全稳定的传输,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的可靠性,将全面和及时以及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工作人员。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发现,智能电网将会实现更多设备的有机联系,这其中就包括智能传感器、控制元件以及地理设备设施等。

4.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自然环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也会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实现对水土资源的有效监督,对环境的有效监测,并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管理,而物联网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这些领域的应用效果。以农业领域为例,在进行种植和养殖业的同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各种病虫害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就可以及时监控灾情的发展,并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气候变更情况等,还可以收集温度和风力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情况,从而对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切实帮助广大农民群众预防灾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拓展也会更加严重。首先,物联网技术可以运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实现对商品所有信息的及时获取,方便了我们的同时也给信息窃取人带来了方便,使他们能够隐蔽的获取信息。这样就会使相关人员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其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全球商品供应链的整合,使经济主体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因此,一旦经济出现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更难以想象。最后,由于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这也使得其信息窃取手段更为方便快捷,给国家安全威胁带来巨大的隐患。

三、建议和展望

虽然物联网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美好的蓝图,我国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相关企业研究层面,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技术的实现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资金和成本的问题,这是物联网技术发展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它制约着物联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又如通信的距离和外部环境指标对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阻碍,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停滞不前。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后,物联网技术还应当着重考虑物联网使用者的隐私保护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使用物联网时能够更加安全,更加放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研究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物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物联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当然这一过程也非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熊本海,杨振刚,杨亮,潘晓花.中国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5,S1:237-246.

篇12

1 引 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化、数字化的转变,企业运营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革,协同合作成为企业界的主旋律,企业早已融入企业群体当中来参与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正成为许多企业或组织运用的战略方法,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遇。

供应链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以及顾客在内,各环节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彼此相连,其所包含的功能有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营销、生产运作、分销、财务和客户服务等。供应链产生的价值为最终产品满足顾客的价值与满足顾客需求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有诸多方面值得优化,例如,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商品信息数据库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供应链各环节中的服务效率低下,售后难以保障;企业间因信息交流匮乏和交流不畅而产生放大的“牛鞭效应”,增加了无谓的库存成本及相关费用;供应链运输环节中运输效率不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等。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根本性地改变了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成为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工具,为供应链管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探讨和研究物联网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2 物联网概述

2.1 物联网概念及技术支撑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物品上的epc标签进行扫描和解读,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的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既可读出信息,又可写入数据,数据携带量大并难以伪造,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采用一组代码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用另外一组数字来唯一标识单品。epc物品识别模型功能的实现主要由epc编码标准、epc标签、解读器、savant(神经网络软件)、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以及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pml)六方面组成。(见下图)

epc物品识别模型图资料来源: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为主的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传感网络;二是通过现有的三网(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的传输网络;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它通过物联网与各行各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来实现行业的智能化管理。

2.2 我国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农林业、智能教育等。物联网的存在,使我们生活周边的物品都有可能实现智能化,通过无线网络我们便可实现对这些智能物品的对话和控制,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将得以提高。

我国已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瞄准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例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云浮市政府举行了协议签约仪式,将共同打造畜牧养殖物联网项目,这是国内首个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的项目;无锡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已建“感知

3.2 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性,从制造商、供应商到分销商、零售商甚至顾客,均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顾客对所购买商品信息准确了解,有效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还便于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零售商通过对商品流动性分析,作出适当的订货决策和营销手段,不仅减少了库存浪费和相应成本,还便于零售商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做好营销策略;分销商通过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和营销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库存情况,向供应商做出订货单,供应商也是如此向制造商提供订货单;制造商通过货物订单适时调整原材料库存和生产量,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整个供应链可视化的加大,使得“牛鞭效应”得以缓解,整体供应链价值增加。

3.3 物联网技术加快了企业信息自动化,实现了管理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之间、整个供应链环节间信息得以共享,使企业能有效整合其业务流程,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诸如库存管理、生产订单、配送路线优化、问题产品召回等问题都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及时优化处理,由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优化及其自动化智能化,使得企业人力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费用得以减少,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同时决策时间进一步缩短,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4 结 论

篇13

1 物联网概念的解析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的来源,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一次以正式的方式公诸于世。国际电信联盟还指出,现在正处于一个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便利程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就可以实现移动控制。信息空间的维度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朝着多方向发展。按照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标准、互通的网络协议,可以实现对各种物品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还可以使用编码来区分一切实物和虚拟物品,然后利用智能界面实现终端信息的共享。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对所联网物品的准确识别、精确定位、及时跟踪以及密切监。

2 当前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研究分析

2.1 射频识别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比较重要的技术就是射频识别,现阶段常见的射频识别系统一般是由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读写器对那些编好电子标签的物品进行读写和识别,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技术,将读写器识别到的物品的有效信息传送到系统信息处理模块,自动实现信息的采集,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物品的精细化、数据化管理。

2.2 传感技术

传感器网络的协作感知对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感技术的应用就是建立在传感器及传感信息网络顺畅工作的基础之上。一般所说的传感器,就是指能感知被测指标,同时可以将被测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设备,传感器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传感器网络则集合了多种技术优势,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它利用系统发展模式,可以使用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实时监测,除此之外,还可以采集并处理周围环境及监测对象的基本信息。

2.3 网络通信技术

可以说,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技术蓝本,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信息技术通道。在传感器网络通讯技术方面,会经常运用到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和近距离通信技术。在广域方面像IP互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都属于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最近几年以iIPv6为核心的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优化和升级了传统的信息数据传送通道。在近距离技术领域,当前比较成熟的主流技术基本上是以IEEE802.15.4为代表的几种近距离通信技术。

2.4 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

日常生活中,能够制造出数据的领域遍布各个行业,商务贸易、在线视频图像资料、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企业信息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等等,都会涉及到大数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存储、处理技术为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服务功能,也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技术支撑。

3 物联网技术的实际运用展望

3.1 城市管理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 况”,还可以避免过载的车辆经过桥梁。在智能建筑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感应技术,实现建筑物内照明灯能的自动调节光亮度,并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程度。

3.2 数字家庭

仅仅实现了电视与电脑、手机的连接,不是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初衷。只有在连接家庭设备的同时,通过物联网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家庭方面的成熟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程度。

3.3 定位导航

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在互联网和移 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使用GPs技术,使用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实现端到端的多向互动。

3.4 现代物流管理

通过在物流商品中植入传感芯片,供应链上的购买、生产制造、包装、装卸、堆栈、运输、配送分销、出售、服务每―个环节都能无误地被感知和掌握。这些感知信息与后台的GIS/GPS数据库无 缝结合,成为强大的物流信息嘲络。

3.5 商业零售

RFID取代零售业的传统条码系统(Barcode),使物品识别的穿透性(主要指穿透金属和液体)、远距离以及商品的防盗和跟踪有了极大改进。此外通过标签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食品质量进行联动跟踪,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极大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

3.6 数字医疗

通过使用RFID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提高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对病人的监控效率,减少医疗信息传递失真的情况发生。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3.7 防入侵系统

发达国家将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情报收集手段,通过成千上万个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的传感节点,防止入侵者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日本防卫省将从2015年开始正式研讨将互联网上累积的“大数据”运用于海外局势的分析。这一举措作为自卫队海外活动扩大背景下的新方案,旨在强化情报收集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会逐渐增多,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有着不错的发展优势,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和扩撒。在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指引下,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妮,魏桂英.物联网RFID系统数据传输中密码算法的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2]陈伟波,李佳峰.关于物联网技术带来信息安全保密新挑战的思考[J].汕头科技,2010(04).

[3]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