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篇1

1.发展现状:

(1)资产负债情况

从2009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121个村委会,1458个村民小组),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45046万元,与2008年的30640万元相比,增长14406万元,增长的原因一是由于2009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多,向上级争取资金大幅上升;二是三江公路征地补偿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负债4001万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50 万元,道路建设负债380万元,兴修水电设施115万元,卫生文化设施1012万元。

(2)收入支出情况

据2009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显示,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45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997万元,占总收入的15%。在121个村委会中,当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70个,占总体的58%,当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51个,占总体的42%,其中有经营性收入在在5万元以下有49个。2009年全县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35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682万元,其余都要由村集体经济自行解决。

从以上数据结合实际调查情况看,新平县有不少的 “空壳村”、“负债村”存在,村级集体经济状况非常薄弱,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削弱。

二、存在问题

新平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大部分没有经营性收入,其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及其有限,有的连正常的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 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以镇带村、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如桂山的克租克小组,依靠良好的区域优势,多方引进资金,建成了电子城,既盘活了资产也增加了集体和农户收入,而偏远的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人才短缺也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集体经济既需要管理人才也需要技术人才,而这两方面恰恰是目前农村中最缺乏的人才。加之部分村干部缺乏市场营销知识,所以许多村干部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信心不足、办法有限,即使是已经实施了以镇带村项目的村集体的发展也受制于管理人才短缺。

4.项目效益不明显,缺乏带动示范效应。由于市场、技术、人才、时间、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已经实施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部分村级债务沉重,2009年村集体经济共负债4001万元,平均每个村委会负债33万元,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6.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与工作量不相适应。目前,新平县各乡镇仅有1至3名专职(兼职)农经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大、任务重、强度大,哪里需要哪里跑,时常处在被动应付面上工作的状态,根本顾不上指导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1.要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作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3.加大激励扶持力度,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环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镇村要制定好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各级财政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周转金,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应安排一定的贷款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在税收、工商管理上,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政策从优。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制定奖励政策,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和事迹要加强宣传,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篇2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不能单纯依靠农民,也不能过度依赖政府,而是要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来弥补公共财政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经过对贵阳市白云区五乡(镇)56个村进行调查,全面分析当前贵阳市白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贵阳市白云区下辖5个乡(镇),56个行政村,全区集体经济总收入706496.86万元,与2014年的668777.31万元相比,增长5.64%。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村有31个、50~100万元的有2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政府补助收入、土地征用补偿、财产性收入等,但是村集体经营收入占比不高。从发展情况来看,村集体经济总体上呈现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城郊村和有资源的村比一般农村的村级集体收入要高的态势。

(二)近年来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随着贵阳市白云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农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等有利条件,通过出租场地、出租门面、物流仓储等多种途径,发展集体经济。如艳山红镇程官村,村集体统一修建门面,为西南家居城提供仓储服务,保证村集体每年有二百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2.整合集体资源,集中发展经济。整合全村资源,集中发展,即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带动农户增收。如艳山红镇尖山村,利用南湖新区建设、整村搬迁的契机,集中安置村民,统一规划,于2005年开始在现西南家居装饰博览城地址修建整村搬迁居住点,引进西南家居城到新村经营,不仅村民获得房屋、门面租金,村集体经济也获得了发展。

3.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推行 “村账乡代管”,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村级积累。

4.强化产业带动,实现经济发展。借助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契机,按照各村的资源特点,发展适宜当地的特色产业。在此过程中,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促进和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二、制约白云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因素

贵阳市白云区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不平衡。从全区各村的经济收入来看,存在近郊村比远郊村发展快,有土地征拨村比无土地征拨村实力强,差距明显。

二是收入来源单一。全区各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征收等,通过发包、资产租赁、自主经营等获得收入比较少。

三是发展观念弱化。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顾虑。

四是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虽然贵阳市白云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辐射带动不大。能为工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的村不多,而农业周期长、风险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村集体经济中基本上未出现产业带动发展的情况。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一)政策扶持,营造壮大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

1.建议出台征拨预留地政策。按照征用土地的总量,按比例留出少量土地给被征拨的村集体,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用于村发展集体经济。对已经征拨的村,可以考虑从征拨剩余的零星地块中解决预留地问题,保证村集体发展的土地资源。

2.建议出台项目扶持政策。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实际,在贷款发放上优惠,在办理规划、环评等手续上优先办理,在税收上制定返回奖励规定,鼓励支持发展实体经济。

(二)加强管理,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资产营运、监督和考核体系,盘活集体资产,开发利用资源,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因村制宜,构建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模式

本着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的原则,不断拓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不拘一格求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鼓励各村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优势,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途径。从分析来看,以下几种模式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股份合作型。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集体的土地、房屋等资源,以股份合作形式,通过招商引资,创办村集体经济实体,村集体在实体中占定额股份,并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入股,达到群众与村集体共同增收的目的。

2.资源发展型。在符合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将村集体所有的“四荒”资源,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开发,拓展收入来源,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引导农民进行土地委托流转,由村委会将农户承包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合作服务型。可以利用集体或农户的土地、山林、果园等资源,由村集体牵头,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聚集财力、人力、技术,把技术资源等优势最大限度地变现为发展优势。

4.产业发展型。着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效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农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

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应不断坚持并完善。它关乎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及绩效,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破解。当前,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大力开发集体资源,从本地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出发,狠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吴金海.关于村级集体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5).

篇3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多方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一、目前农民的收入现状

1.农民收入主要构成。据了解,正常农民家庭其家庭收入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大体分别占总收入的60%、25%、5%、10%。

2.农民消费支出大体情况。据了解,目前农民的人均生活、人情、教育、医疗等消费水平较高,而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较小。近两年来,由于近几年来物价上涨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农民的消费支出呈快速上升的趋势,部分农民入不敷出。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

1.生产水平低、成本高。种地成本逐年提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情况。2.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3.农户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效益较差。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机遇

当前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城镇化进程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逐年加强,发展第三产业基础良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民进一步增收仍有很大的空间。农民增收面临一些机遇和有利因素,主要包括:

1.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稳定上涨。几年以来,国际国内的粮食品价格都在上涨。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另一方面,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驱使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骤加快,农民自觉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合作社,真正置身市场,减少了流通环节,农民更多的分享价格收益,经济效益会明显提升。

2.农民工工资上涨。几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推动了农民工工资全面的上调。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民就业,农民将获得更大的工资性收入,同时为农民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创造更好的条件,必将去年人到推动农民的持续增收。

3.国家继续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加中低居民收入水平,增加贫困群体收入水平,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同时,对农业的投入将逐年加大,特别是民生项目投入会更大,农民会因此获益。

4.城镇化步伐加快。日前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给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了机遇。工业化、城镇化将进一步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为加速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创造了条件。按照依法有偿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也会提高在农村经营的农民的收入。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条件,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开拓农民增收新途经。

(一)引导农民发展非农产业

要打破城乡界限,多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实现多点增收目标。一是发展三产促增收。放弃传统的以发展农业促增收的理念,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二是提高技能促增收。针对新生代农民思想活跃的特点,从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入手,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创业带头人,带动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实现转移就业。三是引导创业促增收。大力倡导全民创业,支持各类能人创办、领办各类企业,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实现增收。

(二)积极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现在,我们仍处于“小而全”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必须集中精力搞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产业集群,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一是继续扩大粮菜畜产业规模。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开拓市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使农产品参与大市场流通。

(三)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借鉴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连片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发展规模设施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区域集中优势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四)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

继续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联结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带领更多农民致富。加强合作社组织机构建设,为合作社提供人才、技术和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引导和扶持。积极探索合作社运行机制创新,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

(五)创新农业发展方式

对已经确立的重点产业要给予持之以恒的扶持,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财政扶持资金要向种养大户和种养小区和专业村集中。二是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三是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的资金问题。金融部门要创新支农方式,大胆尝试农民土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抵(质)押贷,解决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六)提高村级组织凝聚力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能否承担起领导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进步“主心骨”的重大责任,很大程度上就看集体经济力量的大小强弱。政府必须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建立健全“造血功能”,特别是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引导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兴旺发达。让农民生活中众多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涉及村内群众共同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能够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逐步得到有效解决。集体组织的“钱袋”鼓了,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多了,发展生产的条件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宽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强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高了,农村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关系也就都顺畅了。

参考文献:

篇4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我们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进入学校后的校园环境,步入社会后的社会环境都直接影响着我们成长。学校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环境,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学校的体育教学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不论这些学生以后走向城市还是农村,健康的体魄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保障。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多流于形式没有质量,究其原因多受体育设施不完善和体育器材缺乏所影响。新课程形式下,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立足农村实际,激发兴趣,体现课堂快乐教学,盘活农村潜在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地利用这些普遍存在的农村活力资源,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体育场所匮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师资队伍匮乏,满足不了学校教学计划的师资需要;学校体育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体育传统风气现状较差,开展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等活动次数较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的体育经费问题成了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问题,体育器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无合适的教材,现有资源有效利用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学生身体素质差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领导、教师等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足,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缺乏科学的指导等。

二、改变农村小学体育现状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重视体育教学。

作为体育教师,无论身处何地学校从事教学,都不应该懈怠自己的责任,减弱敬业精神,而应始终秉承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严格要求自己为达成教学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实际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树立搞好体育教学,切实服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观念。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有很高的热情,农村学校就是不能与城市相比,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小学,没器材,我们想办法,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变不利为有利之条件;农村学生虽然知识面窄,但是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这对锻炼身体是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常言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严格遵守古训,为发展学生体质要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

(二)开发体育设施,发挥农村地域广阔优势。

新课标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在农村小学,各类体育器材按国家制定的“配备目录”配齐有很大困难,而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是基础。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开发体育设施。

1.发挥体育器材多种功能,一物多用。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呼啦圈:可以用作障碍物,也可以用来替代跳绳;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可以用来当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三人角力、夹抛绳/跑蛇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等。所以,我觉得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提升场地利用价值,发挥农村地域广阔优势。在农村小学,操场、器材等方面都不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然而农村小学也有农村小学的优势。农村有广阔的田野或空地,这些都是学生活动的好场所。在田野里,学生可以参加越野跑,也可以在田埂上练习直线跑。在广阔的田野里,学生兴致高昂。在农村的道路上,相对城市车辆较少,而且车的速度也不快,这样学生可以在晨练或体育课时间,到这些道路上进行越野跑,比在操场上现成的跑道上要能激发学生的乐趣。

三、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也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进行体育竞赛游戏,采取比一比,测一测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有趣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多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篮球变向运球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叫数运球接力比赛”、“四角运球接力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培养了胆量和表现力,激活了课堂气氛。

(二)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有创造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呢?就更谈不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了。他们需要新颖、独特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如:在上“障碍接力赛跑”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意境:用废弃的渔网、框架、棕垫等设置的“敌人封锁线”,用玉米棒子作为接力棒,并加上播放录有冲锋号声、炮弹声和机枪声交融在一起的音响。在这样的意境中,同学们穿越障碍有一种身临敌境的感觉,他们情绪高涨,动作认真,一旁观看的同学也情绪激动,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下课,师生的余兴仍然未消。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大多数是在室外上,要靠学生的肢体运动来完成,所以老师在上课时比其它课难度大。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是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如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的动作细节,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甚至还起不到好的效果。例如:在教低年级广播操《七彩阳光》时,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学习时对教师的讲解掌握的就不是很好,对动作的了解大多依赖于老师的肢体示范和模仿,一旦动作迅速连贯,他们就不容易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习惯,忽视了动作连贯的特点,学生又易厌倦学习,感到疲劳。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上述存在的问题就会避免。在授课时直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看便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形象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技术动作,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篇5

云南省Y县龙岗地区,现有版图面积215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96个小组,总人口3.1万人。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来,坚持以发展为先,实施了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的战略,使经济建设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农村经济形成特色鲜明,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立足农业生产基础,加大了对苗木花卉、规模蔬菜和畜禽养殖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致富奔小康。目前,龙岗地区农业现已形成四大板块:苗木花卉面积达500亩;烤烟、蔬菜种植达10000亩;绿色畜禽饲养面积达1000亩,年出售牛、羊、鸡、猪等达2000万元;林木面积达5000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地区工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龙岗信用社经过积极的努力,业务突飞猛进增长,存款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增长,至2012年5月底各项存款达到13391.29万元,各项贷款达到9003.12万元,业务发展欣欣向荣,但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相比仍面临巨大压力,因为专业银行撤并收缩,新增加的邮政银行业务在发展的初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就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如何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环境,走信合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值得探讨和研究。

1、整合机构的经营现状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县联社的要求,县联社自2005年组建县级统一法人联社,即对辖区内网点进行了整合,人员、资金等金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将龙岗信用社原有机构也进行了整合,合并成二个营业网点,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保留了一个农村信用社和一个分社,两个机构的负责人都在县联社统一法人的领导下,实行扁平化管理,在各自的阵地开展工作,互相没有业务冲突,都能互相兑付农补资金,对辖内客户办理信贷业务,县联社对二个营业网点增加了对外形象工程投入,对营业网点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营业危房进行重新装修;使农村信用社网点按全县营业网点信合标识进行统一更新和规范,面貌焕然一新。

2、推进乡村金融现代化服务

近几年来,在省联社现代化金融技术支持下,龙岗农村信用社也加快网点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实现二个网点与全国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资金往来通存通兑;全面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跨行交付业务,方便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异地存取款;定期开展“反假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促进金融知识在乡村的普及;并在辖区的农村信用社增设自动取款机,拓宽农村地区的金融结算渠道。通过这些措施,为居民提供便利、优质的金融服务环境,使辖区居民也享受到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

3、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龙岗农村信用社二个分支机构,现有员工11人,其中有5人服务于网点门市业务。为优化网点人员的配置,龙岗信用社采取加强培训、末位淘汰、竞争上岗,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等措施,促进信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制定岗位轮换制度,将优秀的人才向营业重点岗位倾斜,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设置,保障了营业网点临柜人员综合素质,以维护农村信用社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发展要求。

4、资金合理利用,兼顾城乡经济的发展

2004年以来,龙岗信用社坚持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的信贷服务推向社会,收益有农业、也有工商业,受益最多是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资金使用兼顾城乡、综合衡量的原则,把资金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落实到亟需资金的客户。截至2012年5月底,龙岗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9003.1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7833万元,占各项贷款的87%,有效促进了该地区资金向支持以“三农”为主的方向发展,尽量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农后劲不足,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业务的拓展

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组织资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向外吸收资金困难,农村资金市场又增加了邮政银行的竞争对手,由于邮政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结算方便,信息技术相也比农村信用社先进,加之国家一些政策对专项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仍然存在,又使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地区金融竞争市场上处于劣势。这些业务贯通和政策取向等客观因素给农信社造成了在城、乡资金组织上的障碍,形成了支农的后劲不足,进而影响了支农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2、信用环境和信贷程序制约,使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缓慢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经过使用信贷风险系统、人行征信系统及信用村镇的创建,使县域地区居民的诚信意识有所提高,新增不良贷款得到较大的控制。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以“小额、分散”为主要特点,其信贷业务的良性循环更有赖于良好的信用体系的支持,加上信贷风险程序的复杂性,很多优质的客户农村信用社不能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服务,仅龙岗农村信用社今年1—5月份发放各类贷款为1106笔金额3318.17万元,比上年同期1205笔金额3615.5万元,少投放99笔金额296.83万元,形成了信用环境和信贷程序不宽松,各种贷款都明确了“四包一挂”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再好的客户有上述的因素制约也只能爱莫能助。小额信用贷款证自2004年开展以来运行良好,但从2009年信贷风险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经营社只按章操作,不能灵活运用,使简单的信贷业务又设置成了复杂化,使这一品牌优势刚推广开又被制约,据统计2009年龙岗农村信用社全年发放贷款2973笔金额5956万元,而2010年全年发放贷款仅2872笔金额为4633万元,同期减少101笔金额4633万元,2011年贷款投放持续下降,其支农服务和内部效益相应也减少,与当地经济发展不能同步,这对即将包揽县域经济发展的农村信用社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3、因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使农村金融长期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农村信用社除农户小额信贷外,其他贷款品种都须提供抵押或担保,而我国《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多数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因缺少所谓的“有效”足值抵押品和担保,使农户难以达到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准入条件,同时,农村信用社面对农户发放的贷款由于小额、分散,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村信用社不可避免地成为风险承担者。农村地区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农村金融长期以来面临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

4、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上的滞后使其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受限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三农”对高效快捷金融品种和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仍然以存款、贷款、结算三大传统业务为主,支持结算体系残缺,电子化建设滞后,金融技术创新、工具、理财等创新产品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使其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建议

1、多方努力,多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

一是政府部门出台农村抵质押担保政策或措施,使林木所有权及农村房产等真正成为农户向农信社贷款的有效融资担保标的;二是继续推广农户、小企业3至5户的联保制度,2008年联保贷款推行以来,龙岗信用社共发放联保贷款1950多万元,有效及时地解决了农村个体企业户的燃眉之急,深受用户好评,且没有一笔形成不良;三是建立农贷担保基金,专门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四是农信社应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特点的客户评价体系,把农村各类信贷资金需求对象纳入信贷评价范畴,推广农民住房贷款、农用大型机具购建贷款、被征地农民创业贷款等信贷品种。

2、加强合作,解决农信社支农资金紧张和清收不良贷款难的问题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国家对限制到农信社开户结算的有关规定进行修订,使农信社在资金组织渠道上与国有商业银行享有同等待遇,从而扩大其支农资金来源,增强后劲;二是加强与政府农资部门的沟通,争取其向农信社推荐优质支农项目,帮助农信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促进其支农资金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与司法、纪检等部门的沟通,使定期召开银政联谊会成为制度,借助合力提高农信社依法收贷的效果,尽可能地减少农信社支农资金的损失。

3、完善机制,改善信用环境,解决县域地区经济信用环境差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应在优化信用环境、支持信用社信贷投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支持“三农”发展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二是大力开展“信用工程”,按照方便、灵活、安全的要求,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次数不限、周转使用的程序办理。同时信贷人员还应坚持走出社门,访农民家、知农民情、助农民富,从根本上扭转农民“贷款难”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4、加快创新,解决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滞后的问题

个人金融业务市场在农村有极大的开拓潜力,农村信用社应在完善电子化网络平台的前提下,借鉴商业银行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开发适应于农村市场的电子金融服务产品,创建自己的金融超市,特别是小额信用贷款能简化的就要简化,采取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最好的办法,把授信额度在与用户签订相关协议后直接存入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来取代繁杂的办贷程序,要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的信贷服务做活做强,不断丰富自己的特色产品,建立农村信用社自己的金融品牌。同时,根据县域地区客户的不同需求,对地区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准确定位,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和不足点,向地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优质服务,通过提升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向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贾晓辉: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1(1).

篇6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产生的必然性:”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只有通过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才能使土地可以适度集中用以达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才能使土地资源得到更行之有效的配置。如果不进行土地流转,那么土地还将继续集中在多数,零散的人手中,无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流转形式多以转租、包出租为主,农民采取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地是法律允许的。近些年流转的种类多: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均有。流转对象应该呈多元化趋势,一些工商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作为受让方参与流转。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流转市场化程度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滞后,严重影响土地流转的效率。很多地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即使有,也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缺乏相应的市场规则。价格的形成随意性很大,廉价流转较为普遍。这种自发性和分散性流转方式决定了流转的规模较小,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缓了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进程。另外,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相当匮乏。

2、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程序很不规范,由此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混乱,制约土地流转的发展。农民在流转过程中以口头协议居多,大都不用书面合同,即使采用书面合同方式,条款也不多,内容极为简单,对于违约后责任的承担、权利义务设定、赔偿方式等缺乏明确的规定,由此带来了大量纠纷和隐患。

3、配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忽视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近年来我国开始探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效果不尽人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力度不大,农民的参合、参保意识不强。在实践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药品质量不高、报销程序过于烦琐、补偿水平低、基金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对大多数农民而言,土地仍然是其最重要的保障资源,即使已经有其它收入途径,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抛荒,也不肯轻易流转土地。这严重影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

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建议

1、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1)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机构。

(2)积极培育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2、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运作程序

农户在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可在合同法里增设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合同,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备条款,明确流转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在实践中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农民加强流转合同签订的指导,对流转合同进行审核并备案。审核过程中若发现改变流转土地的用途、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应积极引导,提供帮助,消除纠纷隐患。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定公示手段。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使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而强化其资本功能,消除农民放弃土地后可能产生的后顾之忧,减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改革的压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进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

相对于国家政策而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立法稍显滞后,相对于城市土地制度立法而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立法稍显不足,相对于行政立法而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民事立法稍显薄弱。笔者认为解决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问题需要三步走:(1)应当取消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统一收归国有,使得国家具有统一行使支配的权力,不在根据大多数的当地政策和习惯,而是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流转法。

(2)避免现在农村熟人间的流转不签合同,尽量立法上确定,去统一的政府部门办理流转合同。

(3)建立非营利性质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媒介,可以为农民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供服务。

篇7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得有好的领头羊,而这只领头羊就是我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也就是我们的村干部。村干部队伍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面临着一些新形势不适应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使之在推进和谐繁荣的新农村建设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现状概述

首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结构方面,存在着队伍老龄化严重、低文化层次结构占主体、村干部报酬偏低的现状。以某镇村干部分布情况为例,50岁到60岁占51%,40岁到50岁占31%,30岁到40岁占18%,30岁以下为0,老龄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在思维能力、开拓创新精神、思想观念、身体状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工作的开展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都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据调查,某镇共有21个村居,83个村干部,有大学文化程度的2人,且都是挂职,高中文化程度12人,其余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低下严重制约了政策的理解执行能力,业务的开展能力,科技的推广能力。村干部报酬最高1000元,最低800元,在总工资里还得拿20%进行绩效考核。工资偏低,使得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出现了"瘫、软、弱、散"现象,办事不积极主动,不积极求发展,求向上。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安于现状、稳中求平安,组织协调能力相对较弱,服务意识薄弱等现状,村干部求稳怕乱思想突出,对本地经济发展缺乏长远目标,无规划,无整体认知,对外的新经验、新做法不是积极吸取,而是漠然视之,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安是福的态度,开拓创新精神不强。

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

(一)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的队伍结构。首先,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的选用视野及选用渠道,大胆启用年轻有为、政治觉悟高、廉洁自律、立志干事、懂得经营管理,有发展能力及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怕吃苦、无私奉献且群众相信的优秀人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的选拨机制,可从到村任职大学生、经营大户、科技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农村知识青年、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党员中选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还可以面向社会、跨行政区域进行公开招聘,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的选用途径及选用领域,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的结构。鼓励、动员选调大学毕业生、机关干部等到农村工作锻炼,服务于农村建设,以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农村建设中施展才华。其次,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队伍的培养机制,支持并鼓励村干部参加高等院校、电大、函授、自学考试、党校的学习,提升其学历,并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成效,尤其需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相关政策及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科学管理及驾驭市场经济的水平,引导村干部在信息、技术及服务等方面下工夫、求实效,充分发挥村干部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篇8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大量的增加,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也得到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相关部门应当以繁荣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走有效的支持路径,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繁荣、长期发展。从财政支持的角度看,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各地虽然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体制、实行方式等方面取得突破。但仍然有以下方面的问题存在:

1.1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意志薄弱

农村集体经济出发点不高,资源匮乏,资金匮乏。一些经营收入相对稳定的企业,却对正在发展壮大乡村的集体经济之中毫无作用。更糟糕的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过程漫长,效果缓慢。

1.2收入渠道少,商业理念少

集体经济的收入渠道很少。大多数农村都只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租赁。二是让旧村、旧校舍和违章建筑交给民营小企业办产业,从而获得物业租金收入。这样子总体收入不高,而且由于缺乏充分发挥现有土地和财产资产的运行能力,资源增值潜力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掘。而且,一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也存在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和规范化运作。1.3资本积累不足,外部融资困难大多数村在保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将资金用于公益性建设,缺乏资金积累,部分经济薄弱村甚至存在经营困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农村固定资产激活较少,集体债务较多,缺乏信贷抵押。即使现在中央和省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支农资金不是一个部门管理的,而是具体到每个农业职能部门,导致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而且,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很少,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更加突出。

2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困难,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金融作为政府支持的重要一手,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统筹考虑。它可以通过直接参与、间接促进和外围支持三种方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1直接参与

村组织可以设立股份制,财政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同时动员村集体资产、农民资产和社会资本投资入股,这种直接让村民参与其中的方式,可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还可以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当然,政府支持不是为了牟利。在经济正常运行后,财政资金将从中提取,然后投入其他需要的地方。

2.2间接推动

农村集体经济要想发展,就要注意金融不能包罗万象,要以市场经济情况为前提。金融直接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引导性措施。支持的重点是培育和促进其他参与者,从而间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根本发展。

2.3外围支持

农村所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物流、水利都很重要,政府若想对此地进行发展,可以先从这三方面进行改善,加大财政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同时也可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1加大财政投入

继续加大农村金融投入,建立直接转移支付基本运行资金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开能办”的标准,对村级组织实行一般转移支付,确保其正常运行,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

3.2加强税收政策支持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努力减轻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负担。对当地保留的部分房产税、村集体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和村公用工程建设项目征收的税款实行全额退还。村集体的财产项目和村公益性项目建设,除上交部分外,应当免收相关审批费用,按成本收取服务费,深入农村基地,积极鼓励参与和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企业和个人。

3.3管理和使用村集体资产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承包、租赁经营,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方式方法,以存量换增量,严禁村集体经济乱花钱乱用。努力构建农村集体“规范管理、有力监管、高效运行、充满活力”的“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村集体适当收入,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利用率。

3.4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平稳运行

加大对组织和人员的培养力度,完善管理层的管理制度,设立出新机制进行运行。规范对内部资金的运用,建立发展基金,抵御风险,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招收专业性人才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势的培训,以家乡创业动力为动点,鼓励青年人返乡创业,提高整体水平为重点,真正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农业队伍。总之,金融支持对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地发展,就要加强税收支持,保障运行平稳,建设基础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集体资源,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作为政府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财政应当积极肩负这一重要使命,结合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支持路径,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改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畅的现状,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钟灿.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建议[J].山西农经,2019(19):35+37.

篇9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发展

众所周知,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需要对农村改革做进一步的深化,还需要不断增强党的组织战斗力、基层凝聚力和增强服务功能,夯实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熟悉和了解集体经济的发展态势,探究怎样构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框架是我们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难题。

1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

从调研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总结如下:1)底子相当薄弱,将近一半的农村集体经济仅仅是一副空壳。当前,山西省运城市共有3338个行政村,其中无集体收入的超过三分之一;而在有集体收入的村落之中,收益在八万元以下。2014年,运城市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约折合三亿元人民币,平均收益不足九万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百万元以上收益的农村数目迅猛增长,而无集体经济收益的农村数量也急剧增加,呈现出较为的失衡状态。山西省河津市共有行政村148个,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占到24%;2014年,河津市的集体经济收益9856万元,平均每个村约合人民币66.5万元,与2013年进行比较,收益超过100万元的农村从2013年的11个增加到17个,收益介于50到100万元间的由5个增加到14个,介于30到50万元间的由6个增加到19个。山西省万荣县共有行政村281个,其中无集体经济收益的占到总数的56%,2014年万荣县集体经济收益仅为1143万元。2)集体经济呈现萎缩衰退之势。与2013年相比,运城市集体收益为零的农村增加了24个,占总数的比重也提高了3个百分点,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由原先的1335个减少到1034个,且从集体经济的收益状况上来看,也仅仅是能维持农村组织的正常运作而已。3)债务问题严重且日趋扩大。将近七成的农村都存在债务问题,根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运城市债务总额为18.34亿元,若从中剔除掉债权总额,净债务也有13.56亿元,每个村平均有40.6万元的债务。由于换届的频繁,上级强令修路等导致债务逐年累加。2014年的总额比2010年增长了44.6%。4)较单一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涵盖集体财政补贴、资产租赁、征地补偿收入、发包收入等方面,然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收入仅仅局限于发包和财政两项。从统计数据来看,集体经济的收入呈现出“一取消两减少三增加”的趋势,简而言之,“一取消”就是指农民上缴提留全部取消;“两减少”是说村办企业和其他收入的减少;而“三增加”则分别是指财政补助收入的增加、发包收入的增加以及征地补偿和对外投资租赁的增加[1]。

2发展运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面对如此现状,集体经济该何去何从。带着这个困惑,笔者有幸对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村干部和农民进行了座谈,在交谈过程中,各方普遍认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成熟的条件,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1)首先,作为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源头上增加了收入,才能使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群关系不断巩固。2)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支柱。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集体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新农村的建设,换句话说,唯有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才有可供支配的资金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3)再次,集体经济的繁荣发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换句话说,作为提高农民自治和集体公共事务能力的坚强后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愈加良好,村组织可供统一调配的资源就愈发雄厚,集体经济就愈容易呈现出良性的循环发展。

3运城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惑

1)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严重匮乏。据调查显示,但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落,其领导班子的决策执行能力也相对单薄,表现如下:一是基层组织的领导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二是决策班子大多思想固化,缺乏紧跟时代潮流的创新精神。三是部分领导班子较为精神涣散,缺乏必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发挥好带头作用。四是构成人员往往任期较短,因而造成决策总是缺乏长远的考虑。2)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持续的发展后劲。具体表现在资金匮乏、集体资产有限、债务问题突出、融资过程艰难等诸多方面[2]。3)农村地区基础条件缺乏,可利用资源不足。在运城市,多数地区是传统的农业村,既没有矿产资源,又少见服务业,仅有的是少许的机动地。另外,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土地开发等软件和硬件上的不足导致招商引资的困难重重。

4运城市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务必组建高质、有力的领导班子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3],如能组建强有力的决策班子,即使现状再有所不堪也能绝处逢生,转危为安。1)配好配强村级组织。重点选出一个好的领头羊,将会经营、懂管理、肯吃苦、敢担当的人才聚拢起来,齐心协力办大事。对于较为偏远和贫困的地区,可通过下派人才的方法解决。2)加强基层组织教育和学习。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多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都渴望干出一番事业,应对他们有计划的指导和培训,或者送他们到先进的示范村落进行考察学习。3)完善激励机制。要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到目标责任制的主题当中,以此来作为村干部考核的依据。另外,要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绩效和收益挂钩制度,制定误工补贴制度来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可推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做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促进村级干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4.2实事求是,寻求探索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方法1)合理利用开发自身所处位置的资源,如工矿资源型地区就要合理利用周边工矿资源走工业兴村的道路。2)对于城郊地区就需要合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如交通沿线村落就可以多发展二、三产业项目及仓储、餐饮行业。3)对于传统农业就要靠土地资源发展农产品业,并招商引资寻求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宣传、销售一条龙产业发展路线。

4.3持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以促进壮大集体经济1)着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作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集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有效形式。3)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的积累机制,加强资产核查,构筑集体资产的增值机制。制定《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资产的管理办法》[4],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和日常的管理做出明晰的规定,做到定期公开账目。

5结束语

我国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在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还很长,这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发展新的道路。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向更高一个台阶发展。所以促进引导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虽然坎坷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郭彦森.发展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中的问题及思考[J].农业经济,1997,(5):32.

[2]涂维亮,左亚红.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化经营”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1,(8):5.

篇10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为了能够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经过多年的实践探求,本文对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研究做出一些分析研究。

1 南安市2013年农村经济收入情况

南安市统计408个村(社区)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市村集体资产总计278126万元,其中,货币资金61109万元、固定资产161336万元(含在建工程),负债129390万元(主要为土地补偿款)。2013年村集体总收入34578万元,其中,经营收入4871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810万元,投资收益215万元,补助收入16653万元,其他收入12029万元;总支出28110万元。

2 南安市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南安市村级集体经济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村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集体积累较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自我发展活力不足,不能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虽然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村集体收不抵支,空壳村等现象还存在很多。上级补助收入已经占村集体收入48%,已经存在财政负担村集体运转的现象。

3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思想转变不够快,观念落后

村里的干部思想转变不够快,思想观念落后,导致很多农村经济发展跟不上潮流,导致了村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很多村民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很认可。

3.2 地处偏远的地方,缺乏政策的扶持

目前,很多村落由于地处偏远的地方,加上没有政策的扶持,因此在集体经济发展上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加上目前很多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很多农村发展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3.3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

以前,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村办企业,尽管收入效益低,但还有收入,随着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变为个体私营企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减少,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的缺乏,村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并且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较多,集体积累较少。况且当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筹集也十分困难,创办集体经济实体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4 发展村集 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

上级机关部门帮扶补助的力度不够,没有实质性举措,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多年过去了,被帮扶的村、户还是老样子。基层基本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私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上,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扶持,而且随着县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不断在转变,一些部门应履行的职能没有到位,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形成了真空地带,一段时间处于无人管的地步。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和很多农村在发展产业上有很大的关系,农村要根据各自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农村除了在发展农村产业的时候还需要发展商品得到销售的正常渠道,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增收。

4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有很多的问题,不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就盲目进行发展,这样不仅不会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定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村的相关经济制度,然后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最后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4.1 村民和村干部都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无论从其内涵、目的,还是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发展途径等方面,都与改革前的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有着重要区别。

4.2 利用法律手段,明确农村资源产权,做到开发资源促增收

农村集体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本,也是村民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现阶段,对农村集体资源的有效管理是盘活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保值增值的关键和基础。所以对于农村经济而言,必须要做到农村资源的产权制度的制定,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在资源产权明晰后,依照国家相关性政策、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因地制宜地创造开发有利条件,通过使用权入股、开发发包、自主经营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增加村集体收入。

4.3因地制宜,做好村集体资产经营

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模式的时候,鼓励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鼓励村集体通过新建商业店面、标准化厂房等出租,增加村级收入,盘活村集体闲置各类集体房产,通过租赁、承包、置换、联合开发等形式,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的经济效益。

4.4 严格制度,规范管理,构建村民发展的制度平台

在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下,不仅仅是一味地增加经济的收入,对于村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于村民管理水平都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努力提升村民的素质。

4.5 帮扶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凝聚工作合力

要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做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解决村集体经济无启动资金、无周转资金等困难。要优化技术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定期送科技下乡,提供无偿服务,引导农村运用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技术含量,增强发展能力。要搞好经营。各结对挂钩帮扶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帮助完善村级生产设施,选好发展思路,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6 培养人才,提升素质,挖掘村民发展的人力资本

人才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最有利的保证。在集体经济的情况下,需要一些具备领导才能的人出现,可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5 结束语

农村集体经济随着制度的完善以及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思想观念以及制度尚未完全的建立,以及农村干部存在自身腐败现象,因此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

篇11

1.2落实政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真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文件精神,对村内的沟塘、荒山、荒坡等资源性资产进行清查核实,签订专项承包合同,增加集体收入;对于原村办集体企业解散后遗留的厂房以及其他村集体闲置资产,以出租形式转让使用权,收取固定租金;把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补助资金投在优势特色产业上,获取投资分红,如兴泉村、基佐村年均可分配到1—4万元的投资收入。

1.3强化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华坪县委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务体系,加快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增加投入,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如:修建涵闸、疏通排灌系统,建设机耕路、防渗渠,使60%的村组初步实现了渠、道硬质化。二是搞好科技服务,实施科技兴农。通过培训、发放科普资料、组织种养专业大户参观学习等形式,增强农民掌握运用科技的能力。

1.4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华坪县55个村民委员会和5个社区及898个村民小组大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公开制度,开展村级财务委托服务工作,强化对村级财务收支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华坪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华坪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低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认识有误区从农村实行以来,人们头脑中单一家庭经营模式的烙印很深,基本忽视了集体统一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全县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渐被大部分村民淡忘,不少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再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办法不多,路子不宽,想搞也搞不了;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较小,对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影响不大。此外,一些贫困村只会等、靠、要,缺乏自我发展意识。这些思想认识从根源上抑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2基础条件薄弱全县不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产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的村对集体资产实行全部拍卖、折抵,造成原有集体资产流失,部分村仅有几间办公室,只能依赖有限的财政转移资金维持艰难的日常运转,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

2.3扶持力度不够一方面是上级部门联村帮扶的力度不够,缺乏实质性举措,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多年过去了,被帮扶的村还是老样子。另一方面是乡镇基本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扶持。

2.4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虽然经过村级换届选举,干部队伍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但是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要求相比,村干部在素质上的差距还比较大,主要表现是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另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中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作考虑。

3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华坪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各村要全面分析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发展滞后的现状,正确对待前期发展集体经济留下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和绝大部分群众的意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理清发展本村集体经济的思路。

3.2解放思想,用好政策,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发展效益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资源开发、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事业,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途径。一是盘活集体资产,开展资本经营。在产权清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集体资产经营体制基础上,通过拍卖、出租、入股等办法,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荒滩、荒沟、荒山、水电等资源,发展农、林特色产业。也可以通过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发展休闲农业。二是依法经营集体土地。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三是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经济实体,或联合农户、企业开展农村经济多种经营。地处县城和乡镇所在地附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积极发展社区配套服务业。四是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资金扶持力度。县乡政府要争取和投入财政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各部门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等的财政资金,要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薄弱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五是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项目给以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要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

3.3开源节流,增加集体收入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有效化解村级债务,及时回收欠款和违规资金。合理精减村干部,减少工资支出。严格执行“村级报刊限额订阅”等制度,控制日常行政性支出费用,禁止村集体以现金支付,减少非生产性支出。

篇12

农村集体经济的高速良性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是我国一直着力解决和改善的问题,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虽然农村人口有所下降,但我国还是以农村人员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项目的前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村人口的经济生活水平,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特征

农村集体组织,是以村民作为核心,由农民自愿按一定的组织程序,形成的团体机构,以选举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来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组织。现时,农村集体组织是集体经济的实现监督管理人。农村集体经济是由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政府对其进行管理和相关的扶持的方式,由村民以村或组的结构形式,组成经营实体,发展当地的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一种经济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对于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行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第一,通过对村所有的闲置土地的充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做具有特色的产业项目;第二,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盘活;第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第四,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人力优势、土地优势进行招商引资,集资参股,引进技术管理和资金,发展工业生产,以工业发展集体经济实力;第五,开发拓展服务;第六,开发旅游业,如观光农业、生态休闲等,提供旅游资源和产品,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务,拓宽收入来源,并结合电子商务进行宣传,扩大影响面;第七,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受众面和影响面,以此带来项目的良性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分析

(一)整体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区域差异上。距离城区较近或者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的村组,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旅游等经济项目,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较快。而资源较少、基础设施较差的村庄,资金来源相对更困难,项目的途径相对较少,发展较慢。随着不断发展,这种状况区别越来越明显,差距越来越大。

(二)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不明确,监督和保护机制缺失,造成了权责不明;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和管理是由村委会管理的,他们控制着集体经济的产权,在管理和监督制度缺失下,大量资产闲置,低价出让、变卖,人为侵占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集体资产的浪费和损失。最后,村委会的变动,人员素质水平不高,政策规划的短期变动,集体资产的经营效益非常差。

(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现有的大部分农村集体普遍缺乏资金。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项目的前期投资,资金上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再者,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无法提供准确的发展数据,这为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扶持政策和进行总体的经济规划带来困难,在政策、财政和法规上难以给予有效支持。

三、影响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因素

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缓慢,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单一,管理简单粗放,项目效益低,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集体经济项目缺乏持续发展能力虽然集体经济项目在政策、经济环境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大量的年轻人和知识人才脱离了农村,造成了农村人才的缺失,使得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持续发展很难得到人力资源上的支持。

(二)集体产权关系不明确农村集体经济中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但在产权主体上,虽然农民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土地还是由集体共同所有的,产权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三)“带头人”本身的能力和思想问题现有农村干部知识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老化,创新进取精神缺乏,眼界局限于眼前、个人、现在,对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四)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够总体来说,集体经济项目缺乏从总体上的规划,在发展的基础数据上也比较模糊,相关的政策制定难度较大,管理水平较低。

(五)整体管理制度不规范在对集体经济项目的合同、收入、费用的相关制度的制定执行不规范,个人因素决定集体利益,不从长远考虑,造成了集体经济项目的收益低下,后续发展无力。

四、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营销模式1.开发资源达到增收这种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一切经济资源作为开发对象,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2.现有资产盘活增收通过对自有家底进行清查,摸清家底,充分掌握集体资产数据,将闲置的可利用资源如仓库等,通过土地整理复垦、流转等手段,充分利用,针对闲置的物业资产,通过出租等方式获利,找到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3.资金融合增收通过对分散的资金进行融合,加上各项扶持资金,提高资金规模,规范利用资本运作方式,对盘活的集体资产进行投资,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营规模,促进集体资产的收益回报,也是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途径。4.服务内容的拓展增收通过由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一系列的服务主体,针对农业生产、经济实体、居民生活等方面,提供相关的经济服务,促进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这些服务的类型多种多样,操作灵活,如针对农业生产提供农资生产资料、针对居民生活提供生活资料等。

篇13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37-04

引言

从宏观经济发展层面看,出口、投资、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2008年金融危机揭示了一个道理:出口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但一国经济增长不能对出口形成依赖、受制于外国市场,并且产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论看,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中间需求”,而不是最终需求,如果过分把投资当作经济发展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势必导致投资需求过多、信贷扩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助推通货膨胀。消费创造的需求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内生性的良性循环,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久之路。因此,经济增长需求的顺序应由出口、投资、消费调整为消费、投资和出口,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把消费当作提高经济增长的第一需求,有两个基本渠道:一是扩大内需,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需求,二是提高农民收入,到2009年末全国农民占总人口比重53.4%,而且恩格尔系数较高,需求潜力巨大,农村发展落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深化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一、深化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结构性分析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但农村经济现状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农民增收仍然是农村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农民收入较低,离开土地涌入城市,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如果在广大的农村能够提供一个发挥农民人力资本的环境,农民是不需要大规模离开土地的。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全国城乡经济指标分析(见下页表1、表2)(资料至2009年末)。

从下页表1、表2资料分析可以看出,(1)第一产业和农村就业人口比重较大,乡镇企业和农村个私企业的就业比重相对不足,还有较大空间;(2)农村居民纯收入较低,农村居民消费与人口比重相比形成极大反差,62%的人口分享24%的消费,消费需求潜力极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仅靠转移农村劳动力一条腿是不够的,农民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这种现象在欧洲国家发展过程中也都出现类似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基本保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要素,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如果从农业中抽取劳动力过快,而二、三产业还未强大到足以吸收这些劳动力,并且是较低的工资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可能要出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地鼓励和刺激农民离开土地迁往城市,来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而是让农民自愿地留在土地上,留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

二、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发展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深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发展,是现阶段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决定的

农村集体经济是以农村资产、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纽带,以产权为核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而建立,具有组织农民、增加收入、配置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依附于一个载体即组织形式,其发展变化和处于的市场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集体合作经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识到传统小农经济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这一现实,单靠家庭和个人根本无法适应市场、解决生产技术更新、集中人力物力扩大生产经营和销售等问题,农民开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决定了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和完善。

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整个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形态深刻变革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力量。城乡一体化发展,不管是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的单项发展,还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双向互动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都是一个根本的动力。

(二)生产要素的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关键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农村公共产品以及其他资源要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资源、劳动力、流畅的资本投入、先进的技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要素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制度设计条件下,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科学技术和基层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土地、资源等产权制度的不稳定制约了农民对土地的态度、长期投资和资源利用效率。

明晰的产权内容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财产分配面向明确的所有者,所有权具有充分的排他性;二是财产所有者获得资产增值和剩余收益;三是所有者拥有和控制资产使用、结构调整、处分、销售和出租的权利。这三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就可以判定产权是模糊的。

现价段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不清晰,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的资产利益矛盾重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发展。

(三)制度创新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

现价段制度创新和市场化进程从市场规模构建转为市场秩序的完善和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晰的产权是一切市场主体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描述:当商品和市场统一在一起时,就必须建立在产权私有的基础之上。只有产权明晰的市场参与者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内部治理结构才能建立并有效发挥作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关系才能真正理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不是生产力已经准备好才形成相对应的生产关系,制度创新就是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制度创新激活生产力的发展。

针对生产要素产权归属制约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推进,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来刺激、调动和释放农村经济的生产力发展,逐渐强大农村经济的经济总量和质量,从结构上达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必须建立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从市场主体和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看,商品、市场和交换关系,要求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的个人所有制,探讨、寻找使生产要素效率最大化的产权制度。土地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产权改革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集体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当务之举。从目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现状看,存在着分散、闲置、非流动性、效率低的特点,其根本原因是土地等资源的产权制度决定的。因此对土地等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土地产权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和调整。

(一)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一方面,土地作为农村经济主要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土地流动的保障。相对集中的土地等资源经营,是农村集体经济筹集资金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分析:小块土地所有制发展局限条件主要来自税收的压力、生产资料的昂贵及信用制度的缺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其原因就是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融资难。通过农村土地流动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可以增加生产经营融资。农村土地流动受制于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土地产权制度,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损害,必然影响土地流动规模;国家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指向使土地相对集中,实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土地流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国家政策意愿的保障。

因此,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农村土地利益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联系

生产的社会性和市场化的社会分工,决定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然性。

农民的土地等资源收益是在个人产权保障基础上,农民拥有生产性投资获利的机会,是农民自发创新最重要的动力,取决于制度允许的经济自由度以及努力和报酬的相关度。稳定的收益将激励农民一方面投资于农业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走合作共赢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经营在市场中的利益损失和抗风险能力。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股份制和依靠外来公司的问题。关于股份制,马克思这样描述:一个获得了拿别人的财产去冒险的权利,而又不负责任。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程度还不是较完善和深化的条件下搞股份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关于外来公司,从利益关系看,他们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外来公司往往希望得到土地和相关资源后,不用雇用那么多人,甚至降低工资,不顾及环境保护,掠夺式开发。农村集体经济从利益机制上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农民的权益。

(三)在个人产权制度保障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向市场化发展

农民自觉追逐经济利益的行动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原动力,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制度创新能力影响着制度变迁的路径和进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较为弱小,盈利能力较低,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服务的支持,降低经营风险,扩大农民的经济自由权和生产的赢利空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适定位农村集体经济。合理确定税收减免政策,切实减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税赋负担。明确划分各层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和乡村自主治理;加强公共财政建设,有效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深化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有效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

农村的土地、山林、房屋、设施、其他自然性资源和历史经营积累起来的经营性资产,在产权制度改革后重建个人所有,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核心,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保障农民利益为原则,发展农村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形成集约化的集体经济进行市场化经营。这种方式的形成和持续,政府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