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篇1

2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内部环境、人员组织、风险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1)内部环境方面:

高校的管理者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认识有误区,认为学校由于扩招生源,需要借债扩建学校的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引发的财务风险,应由政府为其解决,所以削弱了高校积极建立审计预警机制,主动防范财务风险的热情。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

(2)人员组织方面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软硬件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高校发展的节奏,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高校财务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修养。为适应高校发展需求,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在高校财务部门会计科班毕业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数量不多,专业素质不?{,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地更新财务知识,加强培训。

(3)风险技术方面

风险技术主要体现在风险识别技术、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预警技术在高校财务风险中的应用。近年来高校财务风险的频发,各高校管理者现在开始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做系统的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价技术和相应的程序,因此,对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就不能准确的把握,不能很好地制定风险的防范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对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力度被大大削弱了。高校缺泛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大多数高校是出了财务风险的问题,然后才采取相的措施来补救,但这种事后控制策略实施运行难度较大,且也不能减少对学校的各项损失,大部分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只能是任由其发展。

3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审计组织系统是预警系统的保障,它贯穿于风险预警的全过程。风险预警系统分别由信息收集系统、分析监测系统、风险处理系统和综合控制系统组成。信息收集系统通过对各项财务数据信息收集构建一个综合的动态的信息库,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和有效性。根据动态的信息库提供的资料和信息,通过分析监测系统,合理设定指标临界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估判断财务风险,诊断识别来预警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发生。分析监测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预警指标、风险评价、风险报警三个子系统。构建风险预警系统的目标是控制和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所发风险控制系统是关键,当预警有财务风险的发生,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可以避免财务风险的扩大,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2)构建预警指标体系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篇2

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必须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成因。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研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并加强管理,才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风险意识。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中枢,良好的财务运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树立风险防范的观念和意识是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同时,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要树立牢固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将公司治理、内部管理、责任考核、防范财务和经营风险等其他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留漏洞、相得益彰。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突出内控体系的核心作用,明确董事会以及企业高层人员的分工,并设立审计、预算、价格等专业机构,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行之有效。建立预算决策机构,即在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此外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编制程序、修改预算的方法、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方法等。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都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企业破产。因此,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经营波动或财务危机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

篇3

现阶段,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在世界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国企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因此,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预测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企业可以正常运行和发展。

一、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调整。目前,国家扩大了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企业的工程量不断增加,企业施工和周转所涉及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现在要同时面临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双重竞争,建筑市场相对萎缩。个别企业为了生存不惜降低施工价格,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而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企业对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预警不足,企业财务风险更多。企业招标、中标过程中要涉及较多的法律合同,由于施工进行过程中企业很有可能根据现场情况对合同进行临时调整,造成施工方和建设单位权益不平等,法律纠纷严重,企业的风险增加。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债务风险。企业的工作周期时间长,所需要的资金较大,短期之内投资回报较低。很多企业都是收到了部分预付资金后就开始施工,后期需要大量的垫付资金,企业资金缺口严重,资金风险高。大量的垫付资金会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缓慢,企业债务风险较大。企业资金周转出现断裂时,企业更加无力偿还债务,贷款利息增高,企业债务压力越来越大。

2.资金周转效率低。企业的收益较慢,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企业施工成本越来越高。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导致企业的运营能力降低,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呆滞或坏死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增加。而企业往往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企业日常支出较高,过高的成本容易造成企业的严重亏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资金周转效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不断降低。

3.筹资、投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中还包括银行利率风险和筹资、投资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运营流畅性降低,企业施工所涉及的资金链条断裂,企业不断处于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中,企业经营风险增高。

三、企业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有效预测和避免经营风险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准确的预测、分析、识别以及评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时要遵循重要性、开放性和零容忍原则。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分析,评估出企业的重要财务风险。风险预警机制要确定企业的关键财务预警阀值,对企业经营的风险点及时发现和报警,建立企业动态财务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要体现出企业的效益预警指标、债务预警指标、资金周转指标等。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企业想要建立和执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要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构,以确保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构要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要由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结合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意见,共同完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要将相应的财务风险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报和监测能力。企业要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确定风险预警等级和责任。风险预警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风险预警,及时将风险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要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的风险预警要由不同的人员来处理。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处理制度。(1)强化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工作。企业想要及时的预测财务风险,就要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探索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的关键审核点,通过企业自身的内部数据,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分析,可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保证财务预警的准确性。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审核的财务数据进行确认,明确风险预警。(2)强化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和应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充分分析预警指标的各要素,准确评估出财务风险的类型和大小,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找出财务风险预警出现的原因,对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首先进行关键的财务风险防控,再逐步扩展到其他财务风险。相关负责人要制定财务风险的处理方案,通过相应的措施将风险转化或化解,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将风险处理责任具体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监督风险处理方案的具体执行,在规定的时限内化解财务风险。(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和保障体系。企业相关部门要将风险处理的具体流程及时公布,使全体员工明确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企业财务风险报告要包括财务风险预警的运转、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财务风险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等内容。企业想要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管控,就要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为企业搭建风险预警平台,建立风险预警保障体系。

四、总结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增加。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关系到其能否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4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措施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具有以下作用:

(一)参照性

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运用财务数量分析法测算出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判断企业业绩的参照指标。

(二)预测性

预测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视;二是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这样。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可以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日常财务状况。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现警讯,从中找出偏差及其原因。以便早日寻求解决对策。

(三)灵敏性

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密切相关。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如可以通过企业应收款周转率偏低的警示信息分析企业信用交易政策和客户管理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运用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分析债权安全性问题。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方法

(一)进行独立评估,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

对企业的如筹资、投资、资金运作、资金收付等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事项进行评估。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评估。以清楚了解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如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改变、环境发展前景等。对投资人和合作伙伴进行评估,以了解对方的经营风格、管理理念、社会认可程度、在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力。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对不同的客户群在销售中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对相关人员也要进行评估,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并对员工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对特殊事项、非经常性事项、重要性事项进行评估,如管理层和关键岗位人员流动、重要经营指标不正常的增减变动,以了解这些事项异常变动的真实原因。

根据评估结果寻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生来源和内生来源。外生来源是由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例如,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引起整个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金融企业被迫作出重大经营政策上的调整,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金融企业巨额亏损乃至破产。内生来源是由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协调而产生的。例如,新产品开发不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导致销售收入锐减、盈利能力下降。此时研发新产品失败为企业出现财务预警的内生来源。

(二)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模糊处理;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危机的评价值;确定风险程度标准,预警信号。

1 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选取和构建评估指标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要求在选择指标时必须尽量全面地选择各级各类指标,以免遗漏某些重要的信息。(2)简洁性。选择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做到指标尽可能少,但信息量尽可能大,把全面性和简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由于重复而造成评估时的多重共线或序列相关。(3)系统性。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指标系统并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因此,应使指标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以保证指标系统能够适应动态发展变化的需要而进行适当调整。(4)科学性,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确定的、科学的深刻内涵。指标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科学理论和原则,选择含义准确、深刻且便于理解、计算及分析的指标,以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企业危机的本质和规律。

2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原则建立以下的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公司破产案证明现金流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而企业现金流量主要来自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应重点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财务风险往往是企业存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等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企业财务预警的核心应是建立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这类指标更能反映出本质问题。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企业预警的主要指标。

利用现金流量表预示警情通常有四种方法,即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财务比率分析法,其中最简便有效的是财务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对会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将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有机结合。对不能直接对比的财务报表及其中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计算分析。主要指标如下: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最好的指标。

(2)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该指标主要衡量本年度内到期的债务本金和相关的现金利息支出,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付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于偿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企业用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来偿还流动负债是最安全的,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4)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即企业最大的付息能力。虽然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必要时都可以偿债,但它们都不属于经常性现金流量。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

出+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更明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偿付利息支出的能力,更全面地衡量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为了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企业除了考核以上反映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外,还应结合相应的辅助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外担保占净资产的比重等,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健全本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3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建立。(1)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预警系统是实现预警功能即预测和报警两种功能的一种系统。它能够事先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迹象或征兆,向企业决策者发出警报,提醒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免受财务危机的威胁,转危为安。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分为以下步骤:1)对预警活动深入分析,选择模型中包含的变量,并根据样本数据所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确立预警模型的结构,建立理论模型;2)收集样本数据,在选择时要求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根据选用的模型,选择相应的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4)为了确定模型能否起到预警的作用,在最后一步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通过,模型正式建立;检验不通过,则要重新进行第一步。

(2)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是根据大量破产企业的财务报表,运用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加上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建立的,用来预测企业破产的模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评估方法。具体如下: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X5

X1=营运资金÷总资产,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

X4=[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股票市值)]÷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一般而言,如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如z值小于1.81,则认为企业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如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可视为企业进入“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风险较大。

4 启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分析清楚财务风险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其中,早期预防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潜伏期内,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之处,杜绝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作。应急处理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发作期,采用规避风险的手段,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如果财务危机已经恶化,应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做好财务危机的应急处理工作要大幅削减资本性支出,积极寻找抵押和担保贷款,万不得已时,实施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避免企业破产倒闭。

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立即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这些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帮助管理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概括起来。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法是指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投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利情况则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2)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加强管理等方法来降低风险;(3)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联营、横向或纵向多样化战略来分散风险;(4)转移风险法,转移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期货交易或签订转包合同等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三、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篇5

一、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需求量大,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对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满足了高校发展的需求。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审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必将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化解财务风险,有利于高校的快速发展。

第二,满足了财务发展的需求。根据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对财务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现代化的审计职能,为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满足财务发展的需求,实现了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第三,满足了审计工作的需求。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做好内部的审计工作,善于借鉴先进的成功经验,加大防范财务风险工作,保障高校的经济利益。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的现状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了账目收支不透明、公款私存的现象出现,致使财务管理制度松散,收支不平衡。同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资产不实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加大了财务成本的风险,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部门责任不明确

现阶段高校的财务部门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采取自收自支的管理方法,导致财务部门的责任不明确,并没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机构,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的资金流失,加之高校各部门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高校领导的财经意识淡薄

针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来说,高校部分领导以“顺利开展教育工作”为由,自取自支,私藏“小金库”,使高校的财务状况收支不平衡,出现财务风险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财务紧张的情况,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措施

(一)建立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审计体制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上,采取相应的内部审计预警措施,从根本上降低财务的风险,确保财务预算没有出现赤字现象。例如:建立举债指标,合理的控制举债规模,完善预算审计工作制度,防止出现高校财务预算超出的现象,加大对日常财务收支的管理,保障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二)增加高校财务审计人才资源

审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各部门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在财务管理中增加审计技术人才,解决财务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使财会人员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从根本上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

(三)采取现代化的审计技术

由于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采取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大对审计技术的研发应用,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才能有利于审计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将审计工作的有关数据进行专门的数据录入,方便财务人员的查询应用,避免因为传统审计工作疏忽造成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大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更好的使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促进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大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办学效益,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加大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能从根本上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核工作。例如:高校的公用经费收支、人员费、通讯费等,要制定相关的管理体制,形成密不可分的制约关系,并设立财务监督小组,通过日常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整体控制,提高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篇6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给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将要面临复杂的局面,故此,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强化建设卫生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卫生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且也可以为卫生事业单位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简介

在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就是指在卫生事业单位运营的过程中,出现因为资金运转而面临的风险。卫生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在广义上就是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出现因为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财务收益同预期偏离的情况;在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就是因为财务问题而给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带来不确定性,不仅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更是有碍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强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可以包括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以及资金运作风险、贷款风险四项内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还将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财政问题,抑制卫生事业单位的进步。

二、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制定原则

(一)创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意义

建立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仅可以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而且还可以为预防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做出贡献。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应该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从卫生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方面,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并从中找到抑制风险发生的策略。

(二)创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原则

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立中,应该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并做到科学的分配指标比重,合理的确定其风险间的标准比率,并且还要针对个别指标的异常进行调整。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中,以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全面分析及时数据信息,将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标记出来,及时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提供财务风险的消息,做到及时预防。

三、分析卫生事业单位中建设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

在卫生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在卫生事业单位中现有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设立敏感性的财务指标,并预警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隐藏的财务风险,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及时的保障。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中,建立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将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也可以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起到预警作用,使卫生事业单位可以提前做好风险预防措施,避免卫生事业单位发生财务危机,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水平。

四、卫生事业单位建设财务预警机制的应用

卫生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应该科学、合理、卫生事业单位的构建风险评估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采用趋势预测、相关预测、偶发事件预测以及对征兆信息可能结果预测等方法。以下就来介绍构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机制的方法。

(一)构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在卫生事业单位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对于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指标中,可以选取货币资金支付率、银行存款保障率、事业基金可用率等;对于债务的风险评价指标中,可以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率、年末借款率等,判断卫生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其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率较低,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的净资产就多;如果卫生事业单位中还本付息要用到单位的收入,并不是依靠固定资产,那么借债的比率越高,则财务上的风险也越大[4]。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评价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对于投资比例小,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小;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比率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产权不明晰,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就将存在很多的风险;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速动比率,不仅能额可以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还可以反应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状况。

(二)根据以上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可以从各方面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而且还可以准确定位卫生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对于及时制止采取风险以及对风险预防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检测卫生事业单位风险预警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概括卫生事业单位中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及时规避财务中的风险,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五、结束语

由上可知,在社会竞争日益增多的今天,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中也必将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通过构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预测以及防范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做好前提工作,降低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为卫生事业单位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珂.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3(5):120-122

篇7

(一)财务风险意识薄弱。我国国有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普遍缺乏风险意识,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认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和严重性明显认识不足,单纯以为只要做好账、管好钱,就没有财务风险,政策推行中“求稳”意识强,墨守成规厌恶风险,无视“以变求存”的市场规则,在资金、债权债务、投资等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中处处存在变数和风险的今天,这种风险意识先天不足,直接导致国企自身生存能力的欠缺。

(二)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的特征和要求,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由于管理链条长,审批层级多,监控难度大而且成本高,造成各级单位的风险不能有效得到梳理和监控,比如在众多国有企业中监事会形同虚设,相关负责人大多是兼职,监督作用发挥受到局限,同样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大都缺乏完整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财务管理系统中也存在着弱化监督的缺陷,普遍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自查自纠能力欠缺,自身免疫系统缺陷,从而造成国有企业自身财务风险较多。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可行性较差。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尚没有形成一套成熟有效又简便易行的风险预警机制,现有的各类风险预警模式不是浮于理论探索或形式操作,就是实施成本过高,或者不适合于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可行性较差,不宜推行,最终导致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手足无措,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五)国际市场竞争对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国有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熟悉和遵从国际社会的风险管理模式和规定,如101条风险管理准则、ISO风险管理准则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型跨国企业都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提,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走向世界,将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尤其是财务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口海外企业每年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就高达上千亿美元,可见,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多么的紧迫。

二、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简便易行。要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人员的普遍素质与能力。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预警机制也应融入到日常活动中,便于操作与执行。首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该适应国企自身特点,由一般财务人员依据财务基础知识便可初步实施。其次,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依据自身财务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财务数据,强化日常监督,避免增加财务人员负担和工作压力。

(二)成本效益。因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本身不易进行考核量化,因而易形成只增加额外成本不产生效益的顾虑,导致实施有难度。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作为改善企业财务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措施来考量,尽量减少专业化实施成本(如专设岗位、专业培训等),以前置化财务监督的方式,促进企业夯实财务基础工作,防范风险,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三)重点全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自成体系且有重点,预警模块和预警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预警体系与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应有机结合。如商贸企业的预警机制应集中于资金、往来账、存货等监控;房地产企业则应更多考虑投资、融资等预警。同时,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考虑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财务风险的领域都应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对企业财务风险提供整体评价。

(四)激励约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与年度考核指标相结合,并包含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以促进有效实施。风险预警不是目的,采取措施,改善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益才是初衷,因此,完整的预警机制应包含相应的整改要求和奖惩措施,企业一旦建立预警机制,就应该通过固化的流程制度来实施和考核。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一)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议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归口管理部门为财务审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经办人员可以是从事企业日常预算管理、核算或统计等相关业务人员,无须专设部门和人员。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财务负责人要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第一负责人。

(二)建立跟踪监控的指标体系。相关财务人员要重新梳理已有的财务数据,结合以往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考核情况,通过敏感性分析测算,关注对企业财务数据比较敏感的指标和项目,建立一套跟踪监控的指标体系,同时,设计一套跟踪监控表格,为预测预警提供依据,如期间费用预警监控表,可以按月跟踪,也可以按项目周期跟踪,定期测算成本费用完成率,探索设定预警级别和不同预警值。

(三)制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办法和步骤。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制定《X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办法》,对管理部门、人员、职责,预警管理的原则,预警方式方法,汇报、整改、奖惩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制度化流程化,推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实施。

四、实例分析

例:某国有企业X主要业务为商业贸易,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年度考核指标是利润实现1 000万元、成本费用控制率100%、库销比小于3、坏账率小于5%等指标,已经连续经营3年以上。试对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方法和步骤进行阐述。

分析:

第一步,X企业经理层在办公会中一致同意由财务审计部作为财务风险预警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并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由企业总会计师担任第一负责人,主要考虑是便于推动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同时增强总会计师的风险责任意识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深入了解,利于企业发展,另外,也便于总会计师统筹考核财务审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第二步,X企业财务审计部接到工作安排后,指定预算室负责具体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预算室结合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内容,指定负责预算分析岗人员根据以往预算执行情况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和测算企业财务数据中对考核指标比较敏感的财务指标,由统计分析岗根据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区域。结论是,企业财务风险主要集中于管理费用、应收款和税务,对于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预算完成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较为敏感。

2.预算室将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预算完成率、净资产收益率列为公司预警监控指标体系,同时,建立营业收入、管理费用、应收款、库销比、税务风险等跟踪监控表格,设定“黄橙红”三色预警方式,并规定不同的预警值,如管理费用及明细使用达到预算值的70%时为黄色预警,采取措施是向总会计师通报,加强费用控制;使用率达到80%时为橙色预警,采取措施是向总会计师通报,控制费用支出,改善财务状况,使用率达到90%时为红色预警,由总会计师向经理层通报,原则上不再发生费用支出,特殊费用按照预算外管理办法执行。

篇8

(一)筹资活动风险识别具体如下:

(1)债务性筹资规模分析。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资金需求增加,因此公司大量举债。2006年公司的短期借款为22808万元, 2007年为20730万元元,减少2078万元。长期负债由198808万元增长到294888万元,增幅48.33%。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06年的64.13%上升到2007年的67.71,虽然资产负债率仍在安全界限范围内,但是债务的逐步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偿债风险。

(2)债务结构分析。分析占所有债务大部分的长期借款的偿还期限可以得知,兴澄特钢从2006年到2007年的借款的偿还期限都比较集中,这就意味着到还款年度公司将以大量的现金支出偿还长期负债,通常一个年度大量的现金支出会给企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旦公司现金短缺,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可见兴澄特钢长期借款期限比较集中增加了公司的债务性筹资风险。

(3)长期借本文科学分析。兴澄特钢近年的长期借款利率不等,如果公司投资收益率不能高于借款利率,则公司面临不能按时偿还利息的风险。长期负债的浮动利率增加了企业的利率风险。

(二)投资活动风险识别具体如下:

(1)投资角度分析。兴澄特钢的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其中以建设项目投资对公司发展影响最为重大,项目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时间长、投资数额大、投资决策复杂且难度大、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投资效果持续时间长、投资转移性与替代性差等,项目投资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很大的财务风险。

(2)投资规模分析。兴澄特钢近几年大规模发展投资范围广,规模大,占用资金多,由于投资项目涉及环节多,而且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某一环节脱节,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破产。

经过近两年的扩张发展,兴澄特钢的主营业务生产基地布局基本成形,进一步巩固了兴澄特钢行业领先地位,有利于公司长远的发展。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公司母公司经过近几年一系列的投资活动组成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构筑了一个结构复杂的集团经营主体:公司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存在多重委托关系,集团的管理链条加长,对集团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目标和财务资源配置的要求更加严格,集团受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集团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

(三)经营活动风险识别具体如下:

(1)销售中的风险因素。具体如下:第一,从客户信用状况分析。公司的客户主要是东风汽车、一汽、上海锅炉等大型企业,这些客户信用等级较高,客户信用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可能性较小;另一部分主要客户来自国外,受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远远大于国内客户,且这些客户占有兴澄销售的份额不小,因此一旦客户经营状况失控,对兴澄特钢的经营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第二,由于公司的主要客户信用状况良好,兴澄采用宽松型的信用政策,公司销售大部分采用担保先发货后付款的结算方式。这种信用政策和结算方式有利于巩固、扩大客源,对企业销售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主要客户的集中性,一旦客户经营不理想,宽松的信用政策和先提货后付款的结算方式则构成集团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第三,从应收账款管理分析。兴澄特钢应收账款回收历史记录良好,应收账款发生坏帐的率很低。由于应收账款质量高,公司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导致经营风险的可能相对较小。但外贸销售受外汇结算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应收账款有上升趋势。

(2)商品采购风险因素。由于不对称的信息充斥着公司的整个采购流程中,因此从采购计划的制定、供货商选择、采购决策等,每个环节都存在风险因素,兴澄特钢要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采购计划分析。公司采购计划的依据是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又是由销售订单决定的,因此一旦钢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显然会直接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而计划目标与实现情况则可能发生较大偏差。第二,原材料的采购分析。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性是构成公司商品采购风险的一个不利因素。原材料价格受需求和上游成本推动上升幅度较大,供给比较紧张,会使公司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另外,基于和商品销售同样的原因,公司主要物资矿砂、废钢、铁合金、煤炭供货商的相对集中,主要供货商范围较窄,使公司材料采购范围受到限制,也会加大原材料采购风险。

二、财务预警模型及其应用

(一)财务预警模型具体如下:

(1)一元判别模型。一元判别模型,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指标的走势变化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一元判别模型最早是由Fitzpatrick(1932)提出的。他19家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指标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净利润/股东权益、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财务指标判别能力最强。一元判别模型虽然比较简便,但其缺点在于: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多方面的财务指标来反映的,没有哪一个比率能概括企业的全貌。因此,这种方法经常会出现对于同一个公司,使用不同的预测指标得出不同的结论的现象。为此招致了许多批评,而逐渐被多变量预警模型所替代。

(2)多元判别模。Altman(1968)首次将多个指标分析的方法引入到财务预警模型,后人称为“Z模型”,但这仅适用于制造业上市公司。随后,Altman又提出了适用于非上市企业的Z1模型和适用于非制造业公司的Z2 模型。Altman教授的多元判别模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X1反映的是企业的变现能力。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也就是营运资本,它是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获利能力高,投资风险小等特点。营运资本/期末总资产偏小,往往预示着企业资产周转不灵或资产变现能力偏差。

X2反映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留存收益是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是企业累积形成的税后利润。一般说来,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反之,说明获利能力越弱。

X3反映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息税前利润是指扣除债务利息与所得税之前的正常业务利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也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最有力依据之一,该指标越大,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偿债能力越弱。

X4测定的是企业的财务结构,也就是负债和权益的比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该指标计算较为容易。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较难确定。在运用时,一般用以下公式计算: 企业资产市价=企业预期实现的年利润额/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由此X4=(企业资产的市价/负债总额)-1。

X5反映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该指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效果好;反之,则相反。

Z- score 模型中的X值除X5之外,均以绝对百分率来表示,比如“留存收益/资产总额”为20%,则X2为20。Altman的Z模型具体判断标准见表1。

(二)兴澄特钢Z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相关结果计算如下:

根据奥特曼Z值的划分标准,如果Z系数大于2.675,那么公司的财务状况是稳健的。兴澄特钢的Z值自2004年以来均大于2.675。由此可以得知,奥特曼Z值的结果与兴澄特钢风险识别明显不相符,因此不能直接把奥特曼Z值模型作为兴澄特钢的财务预警模型,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以满足兴澄特钢的需要。

三、财务预警机制建立

(一)完善现金流量动态调控体系 为及时把握资金动向,反馈资金流入、流出信息,保证资金高效运作,应建立三个资金管理系统:一是建立月计划用款指标控制系统。每月25日前各分厂、部门根据下月生产任务及大中修安排向归口部门报送下月物资使用计划,各物资归口部门根据上月物资消耗、库存、市场采购、技改措施、大中修进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平衡,将确定的物资采购计划上报财务部,财务部按照生产计划安排市场预测,编制资金回收计划,并结合物资采购计划和各分厂、部门财务收支计,本着量入为出、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编报全公司资金分配使用方案,经公司研究批准后执行。二是建立周资金调控系统。公司在资金总量控制上,每月资金不是按周进行简单的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全公司供、产、销、运、技改及大中修等动态情况,提出每周的资金平衡方案,经公司协调会确认后实施。对资金投入使用流向随时调整,这样就能把资金用活,促使各分厂、部门用好有限的资金。三是建立日分配及资金使用情况信息反馈表系统。财务部根据每天资金进量、出量、存量及物资存量的具体情况,在部突破周计划的情况下,提出当天资金分配指标,由财务部部长批准后实施。

(二)提高公司决策层财务预警意识公司决策层应增强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的意识,以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对待财务预警,财务管理决策或监测当局可以建立更适用于本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并根据自身情况对评价指标加以改进,及时预测公司的财务状况。此外,财务预警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基础上的,但会计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很多非会计事项虽然能对企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却不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反映。企业财务预警分析应该重视对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重视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公司内部与企业自身相关的非财务因素包括:企业对研发的重大投资;企业获得某项专利的情况;公司在同类中的竞争力;企业技术与专利的先进性与保护程度;人才的流失情况;企业信誉如何;企业有没有盲目扩张等等。另一方面宏观环境方面,应重点关注国家对待企业的产业政策,如是否鼓励,在企业的开办、用地或是税收方面是否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是否在企业的融资渠道上予以大力支持,以及政府是否会增强对产品的购买以扶持企业的发展等等。

(三)建立预警分析、反应、决策、执行运行机制企业必须对预警指标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对企业每一项重要经营活动所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测定,分析判断经营风险程度,为决策提供反馈信息,对在日常监控中预警的风险,能快速反应控制,达到预警、纠错、改善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预警主要是发现问题,预示风险,但其本身不能化解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形式,财务预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等内容。企业的危机不会及时体现于会计信息,有些风险因素是无法通过报表反映,如政局变化、管理层变化等,而这些因素对企业影响非常大,因此,在对企业进行定量预警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非量化因素甚至是有经验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 作定性的分析评价,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

(五)加强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积极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公司应根据市场情况,采用适当的营销策略,对大客户设定一个担保发货限额,在限额允许范围之内滚动使用,减少客户对公司的资金占用,同时应尽可能增加直供客户,减少中间贸易商。分析国际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扩大东南亚、欧美地区钢材销售,对中东地区客户可根据国际环境进行调控,规避国际政治、经济带来的不稳定风险。公司应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在周边地区建立重点物资储备基地,可以合营、合作建立废钢收购、重要铁合金生产企业;针对矿砂价格上涨和海运费的提升,可以与宝钢等其他钢厂进行战略合作购买,既可以争取尽可能多的资源,又可以降低运费成本。公司应该利用行业地位优势,尽可能多地获得银行授信额度,争取银行的透支额度,同时考虑外资银行更多的参与中国市场,针对内外资银行的不同专业化程度,有选择的满足自我发展需要;争取政策性贷款。对新的工程项目进行项目融资,发行短期融资债券,更好地满足项目资金的需求。国内外大型成套设备的融资租赁。对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过程中的需要购建较多的固定资产,可以考虑选择融资租赁方式。由原来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模式,向以银行贷款为主、创新融资为辅,建立阶段性多元化组合融资、实现项目低成本和资金链安全的策略融资渠道模式转变,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

篇9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这种观点从财务本质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外延广泛,包括了所有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原因

(一)自身经营特点,从房地产业的经营特点看,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涉及部门和环节多的特点。从土地获得、市场调研、投资决策、建设施工,到销售推广、物业管理等开发过程,涉及多家合作单位,并接受规划、国土、建设、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从而使得开发商对开发工程的进度、质量、营销控制的难度增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项目周期拉长、营业成本增加、收益大幅降低甚至亏损。

(二)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由自有资金、预售款、银行贷款、经营性欠款4部分组成,其中自有资金往往只占较小的比例,负债资金往往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70%,有的甚至高达90%,一旦企业不能控制各类风险,出现不能支付到期本息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三)财务管理水平,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都由国有资本控制或者本身就是国有企业转化而来,国有企业所具有的诸如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缺陷时有体现。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往往无法保证。

(四)决策的风险意识,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决策过程中,往往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地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地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确立

本文在广泛考察了在以往的国外和国内相关研究中对最终预测模型有显著贡献的预测变量,参考了在实证研究中目前广泛采用的财务和现金流变量,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24个预测变量。这24个预测变量主要反映了房地产企业五个方面的财务状况,即: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和未来成长基础及能力。具体指标见表1。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对策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架构

1.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

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房地产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信息(例如政府的政策、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等)、房地产行业等相关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包括内部信息,还包括外部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更新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财务信息收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相关信息,而且数据资料系统可以通过信息的收集、剔出得到及时更新。

2.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构

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房地产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该机构成员有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并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的组织体系,独立展开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

3.财务危机分析机制

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风险分析可以迅速排出对财务影响小的警情,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警情上。预警分析一般有两个要素:即预警指标和扳机点(即预警指标的临界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临界点,局部危机或者全面危机发生,应急计划则应随之启动。在财务危机分析机制下,最为关键的就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扳机点的确定。财务预警模型中的变量是关键财务指标,是形成预警结果的关键依据,诊断过程就是财务预警模型的应用,而其他指标知识帮助辅助判断。对于扳机点的确定,不同的指标类型有着不同的设定,可以确定为行业均值或者历史均值,甚至可以是一个区间。

4.财务危机处理机制

在财务危机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财务危机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财务危机,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度发生。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日常监控

1.财务危机监测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

财务支付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监测:(1)现金流动能力。企业年度现金流入总量能否保证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各项强制性支出需要,例如:贷款利息、工资以及其他必需的投入。如果不能保证需要则应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2)资产变现能力。房地产企业相对于制造业之类的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较少,主要表现为暂时未能出售的物业,开发商能否按照既定的销售节奏,即开发期、开盘初期、销售中期、收盘期四个阶段完成销售工作是房地产企业资产能否顺利变现的关键,一般而言,房屋能越早的出售,资产变现能力就越强,如果发生滞销,则开发商就需要注意了。

(3)逾期负债率。包括未能在法定、约定期限内付款而欠缴的税费、工资、银行贷款本息和工程款等。这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最直接表现,所以应密切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大量逾期负债。

2.经营风险监测

经营风险是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般指企业因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可能损失或经济效益低下。经营风险大小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的高低,它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最终影响了企业财务危机的程度。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加以监测:(1)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供应量、市场购买力、市场价格等反映供需状况指标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供需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进而极易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形成市场供需风险;反过来,市场供需不平衡会导致大量商品房空置滞销,使投资者承受资金积压的风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房屋市场需求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

(2)产业政策的变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影响房地产商品需求结构变化,决定着房地产业兴衰。国家强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会直接促进城市商业和服务业、楼宇市场的繁荣;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紧缩投资于房地产业的资金,将会减少房地产商品市场的活力,给房地产投资商带来损失。这种损失不一定体现在房地产商品的绝对价格降低上,主要体现为市场交易活动的减少。

(3)房屋销售价格的变动。目前我国房地产商品价格虽然面临国家更严格的宏观调控,但涨势不见回落。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房地产价格涨得太高太快,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导致楼盘不能按既定计划销售。

(4)管理者的素质和经验。一个拥有丰富经验和科学管理的领导就比没有经验、盲目管理的领导者风险要小。

3.日常监控与年终财务状况的结合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已从桌面财务转变为网络财务,这就为企业的日常监控,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具体来说,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可运用财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软件对其进行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控,管理部门可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监控管理风险,而市场销售部则时时监控市场营销风险。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使这些财务危机监控和经营风险监控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企业管理当局。

五、结论

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都将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尤其是对于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不完善,房地产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环境下,房地产企业时刻需要警惕企业财务状况会陷入危机。为此,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自己的财务状况,如发现有财务危机的征兆存在,则运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全面检查公司的财务状况,找出处于恶化趋势的项目和原因,及时调整其财务活动,有效地阻止和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将企业的财务危机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6-96.

[2]蔡河山.浅谈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分析.现代商业,2008/15.

[3]龙胜平.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求索,2007/06.

篇10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及其问题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就现状来看,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组织机构并不健全,管理缺乏科学性,运营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规模脱节,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也未将外部环境纳入考虑,这就导致在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始终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此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本身具备较高的财务风险,财务状况较为复杂,变化十分突然,实施财务预警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已经相对成熟,不过较为倚重其数据分析以及计算的功能,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则缺乏关注,故而并未对其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导致其作用难以全面发挥。

(二)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认识不清的问题。我国多数企业领导更加看重企业的生产及营销,而缺乏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或是仅仅关注于企业的利润变化,并未切实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财务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其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是技术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即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对较差,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则是建立在财务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会计信息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这就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次是技术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即过于强调技术分析的客观性,并未站在主观角度进行探讨。最后则是技术分析的狭隘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之中,企业的资金也会随之不断变化,而企业资金变动则是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反映,加强对于企业资金变动的研究,无疑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过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企业虽然十分重视企业资金的变化,但并未关注企业活动对于资金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控措施研究

(一)加强对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认识

为了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首先就必须认识其重要性,企业领导务必积极转变自身认知,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视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并着手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各项制度,通过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再者,企业领导班子必须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对于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以求切实提高分析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二)提高企业财务预警制度的科学性

首先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其基本原则囊括了市场敏感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等多个原则;其次,需积极拓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变量的范围,促进其合理性的提升;再者,慎重选择非财务目标的引进,在全面分析企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之上,切实提高其风险预测能力。最后,着手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以及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两者予以结合。

(三)提高技术分析能力

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会计信息真实性、科学性的提升;其次,需着重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使其与企业当前发展的规划相一致,并做好人员的选拔及任用工作,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必须实现的目标。最后,还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针对性。

(四)完善内部预警机制

篇11

一、高职学校财务风险的内容

我国的高职学校,多是由原有的中专或者教学机构合并等方式扩大经营的,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它的职业性更强,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对于学生的培养成本相应也较高。高职学校在扩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资不抵债等现象发生,使得财务风险隐藏在高职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近几年,特别是教育系统改革的过程中,高职学校不断发展扩大,但是也偶有盲目扩张、过度负债、管理不利、风险意识不强等现象随之而来,对高职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等各项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学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收入能力下降和银行贷款等导致的风险

高职学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预算、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等几项,前两项都是与学生数量相关的,最近几年,学生就业效果不好、适龄学生留学、考生人数减少、本科院校录取门槛降低等因素均引起高职学校生源减少,直接影响财政和学费收入,导致收入面临风险。高职学校为了维持经营和发展,转向银行贷款,甚至大型的基建与大宗采购等都依靠银行贷款这个单一的融资渠道,贷款缺乏理性,高职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同时面临高额的贷款利息,常常产生银行贷款利息按期无法支付等风险。

(二)内部控制缺失与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

高职学校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细化,细节欠斟酌,对于具体内容偏离实际,或不够严密,太泛泛,或流于形式,高职学校将通用的内控模式套用于自身时,未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其自身因素与时俱进的进行修正和调整。如在经费使用上,缺少有效监督和管理,未能给予真正实施开展工作以有效性的指引。在大型基础建设方面,可行性分析不够精细,盲目扩建。在资产管理上,教室、实验室等资源闲置,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不善。在采购环节,受高职学校自身经营性质局限,在大宗设施设备与图书采购环节缺少阳光采购机制。在预算控制的制度方面,或预见性低,或内控执行力度差,缺乏有效性。

(三)在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上缺乏系统性

高职学校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就是指在对风险情况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后识别风险类型及等级等信息,对风险损失量化,确定量化指标,明确各种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数和临界值,设计风险预测模式和预警流程的系统机制。多数高职学校都未设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风险源排查不彻底,已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完善的模块,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给各项工作留下风险隐患。

三、高职院校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思路

(一)合理拓宽经费等收入渠道

高职学校应从资金管理上加大力度,在筹资融资上,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增加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社会力量联合办学,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降低银行贷款等融资的比率,此外,要加强对银行贷款的管理,对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要有系统的规划。在科研项目上争取早日落实生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效益。对于有条件的高职学校可以将食堂、闲置公寓开展社会化经营,也可以将闲置的教室、场地积极对外出租,获取营业外收入。高职学校也可以根据师资规模、社会就业岗位需要等情况适时开展面向社会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职称的靠前培训,从多种途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改变单一依靠贷款的局面。

(二)加强预算与资产管理相关工作

随着我国高职学校的整体发展,对高职学校的科研项目也越发重视,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费用不被挪用、不被浪费很有必要。高职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控制制度,确保资金合理运用。在经费的具体使用上,要尽量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注重投入成本与生产效益的比重关系,特别是对于大型基本建设方面,要加强好基本建设的可行性分析,避免无度的债务扩张模式。预算管理对于高职院校讲,是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及需求对高职院校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予以优化、考核,对资产分配的过程进行管理,对内部资金运用给与科学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确立预算管理的地位,坚持收入支出统一划入预算机制的管理模式,同时将高职院校取得的各项科研经费进行统一管理,落实专款专用政策,具体费用开支做好项目统计与独立核算工作,建立明确账目管理方式。在二级院系独立核算的过程中,定期对高职学校管理机构申报预算及资金的利用情况,既放权,又很好的集权,做到二级院系的财务活动在高职学校的可控范围内操作。在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投入现代化控制手段和技术,科学开展控制措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资产动态管理。根据不同资产的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形成系统化的资产管理体系,将资产管理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体系中,不断开发资产使用价值,对生产和科研等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要加大保护力度,并确立无形资产的归属地位,避免资产流失。构建现代化信息系统平台,强化信息共享的职能,监督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实施,通过加强资产模块的管理,有效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即使有的高职学校有相关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但是不够量化,更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和凭借经验得出结论,而且也尚未应用信息系统来从事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

本文认为高职学校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时首先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准确分析,资产负债表、资金计划、各时段预算、银行流水、贷款使用明细等都是可以分析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风险指标,如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校办企业投资风险指标,具体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资产负债比率、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以及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和账龄等指标,在分析方法上可以用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方法等,同时高职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应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前提,实现科技化、自动化的管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对指标的设定、预警、风险信号发出等充分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对各类风险源的监控上应综合静态与动态的功能,为各种财务风险的规避、防范、转移和抵御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是要为高职学校各类财务风险损失实际降低提供手段和方式的,需要全校共同认真对待,系统的设计、运行、修改、完善都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反复验证和修订,同时注意系统完善的投入要考虑成本因素,应以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为前提,充分考虑系统投资的效益。

四、结束语

高职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内部控制与管理上,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工作,在资金使用上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信贷资金及贷后管理工作。在构建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上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加大动态管理技术力量,确保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更科学有效,对财务风险防范、预测和财务危机的应对上要科学及时。总之,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修正的管理过程,高职学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才能保证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景静.基于模糊评价法的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J].商业会计,2013:80-82.

篇12

企业的正常经营离不开对金融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外部经营环境瞬息万变,而各类潜在危机对企业财务风险造成严峻考验。作为行业发展不确定性,企业在应对行业发展前景及自身经营中的问题时,对于如何从内因与外因的协调统一中来处变不惊,则更需要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上来增强财务管理的抗风险能力。对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焦点课题之一,主要常见的模型有Z模型、单变量模型、Logit模型及神经网络模型。总的来看,不同预警模型在展示和分析企业财务经营风险中的“因”与“果”中,优缺点各异,如冯娟(2005)从行风风险变量视角来提出企业风险度量模型;于晓红、张立(2009)从战略管理和财务理论视角来研究企业财务分析评估范式,并探讨行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陆正华、钟艳华(2009)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出发,结合行业环境变化指标来进行风险特征分类,以提出环境变化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从以上传统分析方法来看,对行业环境与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关系的研究中,未能有效提出相关因素对财务控制的传导机制,也难以从控制手段上来快速识别行业环境风险。为此,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从行业环境风险的识别方法上,来探讨企业在行业环境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思路,并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新的发展途径。

一、对行业环境风险下的财务预警机理的分析

(一) 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

企业的生存是与内外环境相携共生的,任何一个企业既要从内部经营上来营造环境,又要与外部环境的应变上来适应环境。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与行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关系紧密。为此,深入探讨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根源是首要之举。从行业环境风险的变化来看,企业的生存主要面临三个层次的环境,一是宏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通过对行业环境的影响,进而波及行业内具体的企业;二是行业环境是企业生存的最基本的经营环境;三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从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中来顺应行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由此可见,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根源,离不开对宏观环境、企业内部环境、行业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分析。对于行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由于总是处于变化的状态,如行业政策因素、市场风险,以及其他来自供、产、销等环节的经营活动风险,都会给企业利润带来影响,进而危及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分析,从自适应成长理论下来看,企业内部系统与企业外部环境之间以某种有序的方式进行物质、信息等交换,而这中有序的方式很容易因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遭到破坏,进而从企业的内部变革中来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由此带来的企业成长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非均衡性”状态,会对企业的资源、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运作效率等造成影响,从而波及企业财务状况。

(二)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控制机理分析。

从行业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对行业环境的变化需要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进行判定,而如何有效识别行业环境风险,则取决于企业财务预警控制机制的稳定性。从预警控制机制来看,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通过对外在环境关键因素的分析,从企业管理应对措施上来规避潜在风险,而对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目标来说,不仅要预知风险,还要从具体的控制措施上来有效阻止财务状况的恶化,从而控制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同时在企业财务预警方法和预警指标的选择上,传统企业预警模型多以线性回归模型为基础,无法从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路径上来预测造成风险的原因。为此,本文试图从系统动力学模型入手,以探究企业财务系统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并明确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借助于模拟仿真分析,来观察各变量变化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影响,进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来提升企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再者,借助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控制机制,还能够促进企业主动适应行业环境的变迁。因此,以行业环境风险识别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改进:一是对行业环境不确定性的测度与识别;二是判定行业环境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程度;三是寻找导致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二、对行业环境风险的识别及测度方法

(一)行业环境的风险构成因素。

篇13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建立 运用

一、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

(一)学校资产负债率

这方面指的就是学校负债总额和全部资产之间产生的比率,可以将学校的财力资产负债情况体现出来。和一般的企业负债具有一定的不同,高校自身并不具备负债经营的条件,因此学校需要利用学校资产负债率可对于学校财务风险进行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如果学校资产负债率比较低,那么这就说明学校具有很多的净资产,职责杨可以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有效的反映出来。

(二)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

这个方面的比率就是学校累计的借款总额占据学校经费收入产生的比率。可以将学校的受到风险的程序反映出来。在相关的公式当中,主要是将总收入表现出来,这主要使因为学校的当中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无法应用于还债。学校需要利用学校的收入实现还本付息,利用依靠流动资金。借债比率逐渐提高,产生的风险也比较大,对于学校的发展也会造成威胁。

(三)学校借入款项占学校货币资金的比率

对比学校年末借入款项和学校资金货币资金,可以对于学校的还款储备率进行说明。学校借入款项具有不同观点渠道,其还款期限也是不同的,其年度还金额使无法进行准确的测算的,那么需要利用综合和货币资金的比率。对于到期的还款压力进行测算,这个比例比较高,这就说明学校面临着比较大的学校财务风险,到期还款也会具备比较大的还款压力。

(四)投资基金占据事业基金的比率

这个方面的比率指的就是年末学校,的投资资金占据事业基金的总数所产生的比例。可以将学校年末事业基金当中有关于投资资金的比例反映出来,如果其比值比较小,那么就说明学校面临的对外投资风险是比较小的。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方法

(一)建立偿债能力指标

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体系当中,高校偿还的各种到期债务能力指标都被包括在内,我们需要利用各种相关的指标,将高校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利用资产负债率,可以将高校的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高校属于非盈利性的工艺性质的单位,那么其资产负债率就要保持比较低的水平上,控制高校资产负债率在40%-60%范围当中,如果高校出现了比较大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发展,就会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正常的财务运行。高校需要对于自身的财务状状况产生风险意识,并且给予预警信号。

(二)建立运营绩效能力的指标

利用高校的资金和资产,可以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保障。如果逾期的目标无法实现,那么就可以明确,在高校资金和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将运营绩效状况进行更好的辨识,这就需要建立出运营绩效能力指标。可以利用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等等各种指标,将高校的总体运营绩效能力的高低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高校这个方面的指标比较大,这就说明高校自身的支付能力比较大,而面临的筹资风险是比较少的。

(三)建立收益能力指标

我国高校具有办公性质,我国已经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要求,从而实现出全方面的社会服务,使其办学效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可以利用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等各种指标,可以将高校的视觉收益能力充分的反映出来。

三、高校财务预警指标运行

以某高校的为例,其规模比较小,宿舍建筑占地面的达到16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1000余人,在校的学生达到8000人。结合学校的各种财务指标,从而分析其财务风险预警。

通过上表,将这个高校的财务风险指标值和预警界限进行比对,我们可以明确,这个高校的财务状况已经开始出现恶化的趋势,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需要技术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在这个高校当中,具有过多的暂付款,对于流动资金的实际周转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学校这个时候呈现了比较大的财务支出,那么单位的正常运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学校具有过多的借款,到期支付本息的压力无法承受。总体来说,这个高校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总体上就是在筹资和财务状况方面出现了失衡的状况,学校可以将投资和预算控制方法进行缩减,从而可以将财务状况进行改善。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进行全面的论述,可以对于高校今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发展和建立起到借鉴作用,并且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其应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高校更好的利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参考文献:

[1]韩德余,白雪峰. 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预警机制的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J]. 会计之友,2013,16:118-121.

[2]窦伟. 修正的Z值风险模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1:32-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