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50-02
给初学钢琴的学生用哪一本教材,是每位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人常常不加思索的采用《拜厄》,似乎用它入门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大家熟悉这本教程,教起来也顺手。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拜厄》这本教程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我想,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轻率盲从,容易走弯路,钢琴教学也不例外。
费迪南・拜厄(1803-1863年)是德国人,他生活在19世纪上半叶,离我们有一个半世纪还多,但这本教程至今还被广泛采用,特别是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等,可见他的生命力之强。应该承认,《拜厄》作为历史上第一本系统的钢琴教程是一个创举。拜厄生活在古典乐派盛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许多钢琴家,他们每人都以自己的方法进行教学,是拜厄首先想起编写一本系统的钢琴教程来教学生弹钢琴,并从入门开始做了循序渐进的安排。
一、《拜厄》的特点
1.《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在讲到音符时值等方面,运用了图表,更为浅显易懂;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在两手变奏曲中,还加入了连音线的乐句,训练学生在演奏时要注意连贯,学会在触键时要体会重心的转移,从作品的第三首开始,引导学生双手配合;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2.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上的位置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到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到D、A到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到G, 左手移至G到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弹奏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3.拜厄的音乐风格自然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国家和时代,因此,他的《拜厄》无论是旋律还是功能体系的和声伴奏以及钢琴写作织体都和维也纳古典乐派一脉相通。《拜厄》之后的一百六七十年中,经历了浪漫派和近现代音乐的充实,钢琴演奏技术有了极大的飞跃,钢琴教学也经历了很大的改革,许多国家编写了更加先进和全面的,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丰富的钢琴教本。这时,我们再审视《拜厄》,就感到不满足了。因为,和拜厄一样,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性。
二、如何对待《拜厄》
作为入门教程, 《拜厄》也许不是最好的。理由是:(1)它的识谱路子容易造成混乱。《拜厄》让学生先学高音谱表,到第54首才开始学低音谱表,学生好不容易熟悉了高音谱,对低音谱非常不适应。这就是很多初学拜厄入门的孩子认低音谱费劲的原因。其实,一百年前人们已经批判了这种识谱路子,认为应从中央C出发,高、低音谱表同时学;(2)从技术训练的角度看,拜厄的时代只强调手指训练,而现代的钢琴演奏方法强调手臂的解放,重视弹奏与手指力量相结合,如先从《拜厄》入手,再学新的方法,容易走弯路。因此,初学者应先用断奏入门,先学会放松,再进行手指训练会更好一些;(3)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4)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合理。如: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5)教材的后半部分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学到这立即反映出不适应;(6)调式、调性变化不丰富。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适合初学者弹奏,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7)《拜厄》教材虽然比较规范但太类同,音乐性质不够多样。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因此,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拜厄》并不是一本最佳钢琴入门教程。 当然,这并不是说《拜厄》没有一点利用价值,如当训练手指独立性时,就是很好的教材。
三、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钢琴教学是一门融高度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学科,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入了一个更新换代的阶段,多种新学说、新教学法出现并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一大批新型的教材应运而生,特别是钢琴基础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初中学生作文难教也难写,主要因为初中作文教学上仍然存在应试式的非积极心态,而这种非积极心态又主要根源于以"文"为本位的旧作文教学机制。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新机制,应该是以"人"为本位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植根于现代教学观念及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上的新作文教学机制。
如何建构这种教学机制,我想谈谈自己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组合"实物"和"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实物"和"媒体"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1、以"媒"激趣,用"媒"引导,培养学生动态观察力。
运用学生表演或借助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对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表演"或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
在初一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中,我将学生领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了一段动画《汤姆和杰瑞》,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兴趣被调动起来。一段结束,我直接布置学生把刚才的内容描写下来,学生很乐意,立即进入了写作。可刚写了一半,学生就开始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小声探问。原因很简单,没有仔细观察。他们要求再次播放媒体内容的愿望十分强烈,我逐段同放媒体内容时,发现同学们观察得特别仔细……
2、减"形"去"声",去"头"藏"尾",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德国着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学生要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这就要求学生作文,尽管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浮想联翩呢?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运用形象或媒体教学是一种较有效的手段。对运用媒体进行习作教学要按部就班地恰当处理。如何处理呢?第1步,选准材料,在多媒体材料或学生表演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理解或曾经历过的材料,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有体验、有话可说。第2步,设计写作目标及采取的方法手段。要根据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形象(有时可以是学生现场表演)或多媒体录像资料作适当的取舍。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可以对所选(对话描写内容丰富)多媒体材料采取"去'声'处理"――保留"形象"、去除"媒体声音"。学生观看媒体时,形象鲜明,就是缺少人物对话和画面其它声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为这段材料配音,配音的过程就是一个艰苦表演及培养对话描写能力的过程。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动作描写能力,可以采取"减'形'法"――去除"形象"、保留"媒体声音"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采取去"头"藏"尾"――藏掉媒体的前半部或后半部,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第3步,设计好某一作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如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对话描写能力,(第2步所举的那个例子可以放在学生进行正式配音前)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准备:1.根据媒体或表演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2.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3.使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自然贴切。
一、引言
视频又称运动图像或活动图像,它是指连续地随着时间变化的一组图像。视频编辑是视频节目创作的必要的后期环节,是根据节目要求和创作意图,对镜头(包括画面和同期声)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选择和排列组合,从而结构出完整的节目形态的过程。视频剪辑就是按照视听规律和影视语言的语法章法,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一部片子,只有视听语言准确流畅,才能很好地讲述事件、表达观念和情绪,而视听语言的形成与质量,主要依赖于画面组接的质量。剪辑担负着叙述事件、连贯动作、转换场景、结构段落、处理时空、组合声画等任务。
传统的电视视频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视频则是数字信号,数字视频是基于数字技术,是影视图像数字化的结果。与模拟视频相比,数字视频的优点为:数字视频可以无失真地进行无限次拷贝,而模拟视频信号每转录一次,就会有一次误差积累,产生信号失真。可以用许多新方法对数字视频进行创造性的编辑,如字幕、特技效果等。数字视频与模拟视频最大区别是数字视频的可操作性(编辑、合成)和可压缩性,可以直接进行随机存储,使视频图象的检索变得很方便。
伴随着视频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视频编辑主要分为两类,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传统线性视频编辑是按照信息记录顺序,从磁带中重放视频数据来进行编辑,需要较多的外部设备,如放像机、录像机、特技发生器、字幕机,用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 在线性编辑系统中,工作人员通常使用组合编辑手段将磁带顺序编辑后,以插入编辑片段的方式对某一段视频画面进行同样长度的替换。但是如果需要删除、缩短或加长磁带内的某一视频片段,线性编辑就无能为力了。线性编辑的特点为技术成熟,操作简便,但是编辑过程繁琐,只能按时间顺序进行编辑,而且线性编辑系统所需设备较多。
非线性编辑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一个完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由软件与硬件两部分构成。硬件由计算机、视频卡或IEEE1394卡、声卡、高速AV硬盘、专用板卡(如特技加卡)以及设备构成。视频卡用来采集和输出模拟视频,也就是承担A/D和D/A的实时转换。1394卡用来采集DV类数字信号。软件由非线性编辑软件以及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音频处理软件等软件构成。
非线性编辑的流程大概包括几个部分:素材采集与输入、素材编辑、特技处理、字幕制作以及输出与生成。非线性编辑软件有Windows Movie Marker、Corel Video Studio(会声会影)、Adobe Premiere、Sony Vegas、EDIUS以及Adobe After Effect等。Sony Vegas 是SONY公司推出的专业影像编辑软件,是PC上最佳的专业入门级视频编辑软件。Sony Vegas 是一个专业影像编辑软件,媲美Premiere,挑战 After Effects,结合高效率的操作介面与多功能的优异特性,让用户更简易地创造丰富的影像。Sony Vegas 为一整合影像编辑与声音编辑的软件,其中无限制的视轨与音轨,更是其他影音软件所没有的特性。在效益上更提供了视讯合成、进阶编码、转场特效、修剪、及动画控制等。此套视讯应用软件可说是数位影像、串流视讯、多媒体简报、广播等用户解决数位编辑之方案。"电影魔方"是品质优秀、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多媒体数字视频编辑工具软件。影魔方都可以帮助您轻松完成素材剪切、影片编辑、特技处理、字幕创作、效果合成等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影像、声音、动画、图片、文字等素材资料,创作出各种不同用途的多媒体影片。会声会影是一套个人家庭影片剪辑软件。从摄像机上观赏拍摄的影片是一种满足,将拍摄的影片与亲友分享更是一种幸福满满的乐趣。此外,另一种重要的工具就是Adobe Premiere Pro。Premiere 出自 Adobe 公司,是一种基于非线性编辑设备的视音频编辑软件,可以在各种平台下和硬件配合使用,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台、广告制作、电影剪辑等领域,成为PC和MAC平台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视频编辑软件。它是一款相当专业的 DV (Desktop Video)编辑软件,专业人员结合专业的系统的配合可以制作出广播级的视频作品。
视频编辑的工作流程总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是修改脚本、熟悉素材、确定风格基调、撰写编辑提纲;第二个阶段是剪辑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整理素材、选择素材、剪辑(粗编、精编)、检查声音画面;第三个阶段是合成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是配解说、加字幕、配音乐音效,最终合成输出。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要反复观看拍摄素材,熟悉音像和声音素材,目的是了解素材质量,想象可能的编辑效果,并且根据原先构思在脑海里建立起初步的形象系统,激发灵感,调整构思,尽早发现素材不足,尽快补救。同时,要完成撰写编辑提纲:总体构思、各段落的具体镜头、时间分配、各情绪点位置。
(2)剪辑阶段
剪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这些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一定的组接技巧使之合理完善。选择哪个镜头、怎样使用镜头、如何根据主体动作和画面的造型因素来选择剪辑点、如何处理事实上已不用于现实的影视空间,画面、声音、字幕、特技等多种影视语言元素怎样结合才能创造有力的视听效果,这些都是编辑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剪辑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般包括如下:动作不衔接、情绪不连贯、现场同期声不好、时空不连贯、光影色彩不协调、镜头数量不够。
素材整理分类:场记单、素材编号、注明内容、记录每个镜头的内容、长度、质量、效果,以便编辑时查找。在整理场记单和具体剪辑时,如何选择镜头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镜头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为,技术质量,画面清晰程度、运动镜头速度是否均匀;美学质量,光线、构图、色彩等造型效果如何,有时还需要考虑辅助元素的可用量,也就是需要考虑哪个镜头适合配以音乐或音响等辅助元素,用以抒情或者启承转合;影像的丰富可变性,尽可能丰富形象表现力和画面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境别和角度,避免使用重复或过于相近的镜头,给观众提供多视点多角度的观看方式;叙事需要,所选择的镜头一定是与内容表现相关的。剪辑要考虑每一个镜头的长度、镜头剪辑点的位置、镜头连接关系、镜头的连接方式、镜头安排的顺序、段落的组成与转换、节奏的安排。
(3)检查合成阶段
检查合成主要关注以下细节,技术质量,如是否夹祯、编辑点是否恰当、声音过渡是否连贯、声画是否同步、图像质量是否达到播出要求、是否有错字、漏字等;加字幕、加特技、配解说或配音乐、音响效果,而且这些分别在不同的轨道上的声音、图像等应按播出要求合成在一起,同时根据画面配声音等。
结论
视频编辑虽然有诸多的辅助工作,但是其中有太多的细节和经验在其中,本文就笔者的一些经验进行了介绍,以往能为广大视频编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邢宇峰,李大刚。多媒体技术在新兴的数字视频编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11期.
[2]姚晓杭.基于FC技术的非线性视频编辑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第3期.
一、给学生补好语音入门课
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功。”学好国际音标的发音及其书写形式对今后语音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大量的语音模仿和对比,能让学生深入感受英语的节奏规律和语调,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发音、独立朗读和用英语和他人自由交谈。如果不下决心落实这一步,将很难帮助学生树立讲英语、学英语的信心。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发展自学英语的能力。这一过程影响深远,必然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语音教学与听力、朗读教学相结合
语音教学事实上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其音素的发音技巧及其理论均可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语音教学用在听力、朗读教学中,从一开始便让学生注意到发音与语境和内容的联系、注意到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于一系列发音技巧更加熟悉。通过朗读,学生自觉地运用这些语音技巧对书面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能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语音与听力、朗读结合教学,能使枯燥的语音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能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克服只注意音素的准确而不注意连贯话语中发音技巧的“见树不见林”的问题;从而让高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发音上的毛病,并学到更为地道的英语。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三、丰富课余英语口语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讲英语、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
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好好利用课余时间能有效弥补课堂的不足。口语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我们的班额也比较大,这给语音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果在课余举办一些口语活动,则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有助于学生克服喜欢“动手不动口”的坏习惯,让说英语的好习惯在校园里蔚然成风。例如,语音语调模仿大赛、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大赛、电影配音比赛等活动是很受学生们欢迎的,精彩的表现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他们学好英语的原动力不断加油。
四、采取“兴趣教学”法
所谓“兴趣教学”法是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除应用了一些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式及方法如演示法、对比法、手势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等外,还增加使用了录音法、对镜发音法、英汉绕口令练习法、教唱英文歌曲和模仿电影对白等一些新方法。并使用了电视、VCD、电脑、录音机等音响、影像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限于教材的内容知识安排,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络、图书手段等搜寻一些适合教学的、实用性较强的影像资料与教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说,英语是国际语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学习英语,语音是第一关,纯正的语音和语音教学所包含的诸多内容是首先应该弄清的重要环节。以模仿、说明、比较和对比为主要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具体实践中奏效明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作用的。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取“分阶段,多手段”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音素和单词音节、句子节奏、音变和语调。就音素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可以采用对镜发音、口型传递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彻底掌握该部分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一、示范是诵读训练的基础
良好的示范包括教师的范读演示和音像工具的合理使用。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正确的发音、优美的语调,能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乐于模仿,跟着老师通过动作、表情,绘声绘色地练习,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学生能够很快进入特定的情境中,积极练习。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还应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即口、眼、耳与大脑并用,从“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
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其语音语调自然、地道、规范、准确。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应尽可能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把好英语的“入门关”。
二、注意变换诵读训练的形式
诵读的训练听起来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多动脑筋,采用各种丰富的形式来带动学生操练,一方面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还更容易达到较好的效果。
1.抓好早读课这个时机
充分利用早读课这个平台,每次早读课,我们坚持学生听原版课文录音,一句一句跟读,定期进行 “模仿不走样”比赛,选出“最像英语”,发放表扬信。
与此同时,在每次早读的后三分钟进行趣味诵读,内容由我或学生轮值干部提供,可以是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是短小精悍的故事,也可以是谚语等等。这样,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又在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2.开展趣味盎然的课堂训练
在每一节课上,适时开展配音比赛,课本剧表演,我注意给学生示范如何表演,包括动作、语气和眼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学生的表演已经有模有样了,很多时候,下面的学生被在台上同学生动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课堂气氛也因此达到了。
3.布置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语音面貌有一定改善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最美英语”磁带录制活动,让学生录制属于自己的磁带,并在全年级展示,让学生充分品尝了诵读训练的成就感,也拥有更多的热情投入新的诵读训练中。
一年一度的英语课本剧比赛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忙着找剧本,看示范表演,背台词,磨发音,制作道具,不亦乐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苦练的基础上,他们在表演中展现了良好的语音语调,让人欣慰。
三、健全检查、监督机制
诵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的,这就需要教师锲而不舍的坚持。在训练学生诵读水平方面,我校一直坚持每课必背的传统,即,从三年级起,学生在学完每一单元后,都要到指定人员处或老师处背诵课文、单词、歌谣等。通过背诵,老师可以检查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正确,语气表达是否恰当。对于掌握不好的,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做到不把问题留到下一单元。另外,诵读训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仅仅靠在校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就得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给每个学生发放了听读记录表,让家长用来记录孩子在家听、读、背、说英语或看英文影片的时间,一个月后进行时间累积评比,每个班级前二十名都将发放表扬信,并成为“最美英语”的磁带录制候选人。实践证明,在诵读时间和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孩子语音面貌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四、恰当使用多元评价手段
诵读水平的提高,除了认知指导、训练强化外,更需要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对于小学生而言,评价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教学行为。合理、恰当的评价方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46-02
2012年8月17日,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第三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表示,新闻学学科是我国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我国现有800多家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7万,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而目前编辑记者的岗位要求仅为25万人左右,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①目前,各高校新闻学专业都在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通才”教育、“专才”教育、“特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同时,就业质量的竞争倒逼教学质量的比拼,新闻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也是该领域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整合实训”教学可谓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整合实训是“学”“业”结合的必然选择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闻学教育强调“学”“业”结合,主要是教学要遵循业界的实务规律和流程,生产能为业界承认的传媒产品,培养能够快速上手的“准记者”、“准编辑”。新闻传播业务具有系统化、综合化的特征,任何内容的生产都不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实现的,尤其是全媒体新闻采编,更是需要调动采、写、编、拍等多种业务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也要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系统调配和整合运用。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电视拍摄和非线性编辑技能,包括电视创作思维、电视画面拍摄、分镜头技巧、非线性编辑系统操作、镜头组接技巧、电视片整体剪辑与包装等。这门课是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方向的基础实验课,也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电视媒体、企事业单位、其他视听节目生产机构的视音频节目生产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整合实训”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整合实训”教学的特点
“整合”即将分化的项目进行系统衔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统一整体。“整合的机理可以归结于各要素之间的系统性、相融性、协同性。”②“整合实训”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也体现了这一机理。《电视摄像与编辑》教学中实行的整合实训就是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战教学等传统教学理念基础上,强调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训项目、教学场地、考核方式等的综合考量,优化配比,联动集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过程实战化
实战化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注重影视内容生产的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节目策划、摄录、编辑、包装、传播、考核等程序和机制,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节目制作,将各专项技能整合起来,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整合起来,这既是一种教学实训,也是一种职业体验。
(二)实验项目模块化
传统的项目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引领,按照严格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以达到预期目的。一般来说,各个项目之间形成并列或递进的关系,但是各自保持独立。“整合实训”教学则体现了文科实验教学的特点,即在项目教学基础上将具有联系的实训项目进行整合,形成不同模块,以实现技能培训的明确化,实验成果的最大化。
(三)教学目标成果化
以传媒产品为教学成果是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其好处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教学效果彰显。成果是项目整合的依据,是教学资源配比的基础,也是技能检验的核心。
三、《电视摄像与编辑》“整合实训”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整合理论与实践,打通知识体系
大多数学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都是分别开设《电视摄像》和《电视画面编辑》或《非线性编辑》两门课程,有的学校在同一学期开设,有的学校分前后两个学期开设,专项训练,课时较多,教学过程较长,但“摄像”和“编辑”两项技能分离,事实上不符合影视创作的规律,也会影响教学效率。《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整合了“摄像”与“编辑”两张皮,即带着编辑思维拍镜头,提高分镜头的编辑效率;用镜头语言和审美思维编辑电视节目,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在这种整合中,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影视创作的规律和要领,进而转化为技能。
(二)整合“原理”、“案例”与“实训”,优化教学内容与手段
首先,《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按照1:2的学时比例分配,强调理论教学的入门功能,强化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的跟进、操练和消化,在“教学练”中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其次,建立案例库和素材库,与“原理”和“实训”对接。理论教学中主要讲授电视摄像和编辑的基本原理,非常抽象,因此运用了大量的案例教学,每学期教学中用到的典型视频案例达50余个,而且每年都需更新,结合案例讲原理,学生更有感觉;实验教学,每个实验项目开始实训之前,教师要进行引入讲解,也需结合案例讲操作,运用案例、素材进行演示和模拟,使学生的实训有了参照和素材,操作起来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效果明显。
再次,建设立体的实训教材,进一步整合“原理”、“案例”与“实训”。目前,这门课程常用的教材要么偏重理论,要么就是纯软件操作。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电视摄像与编辑实训》类教材主要是分项实验,且实验项目多是传统划分法,缺乏整合。
(三)整合实训项目,建立技能模块,扎实打基础,高效出成果
本门课程在教学中采取项目驱动法和实战教学相结合,创新之处在于项目联动和技能模块。教学中突破传统项目教学中各项目独立教学的局面,寻找项目之间的联系,建立项目联动机制,将相关项目打包成一个技能模块,各项目有独立的实训内容,但实训目的和成果却是在多项目联动中完成的。全课程实验教学完成四大模块、十二项实验、六个作品。
1、模块一:初探
这一模块主要是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入门阶段,包括两个实验项目:非线性编辑基本操作、
摄像机基本操作。学生在实训中首先根据教师讲解和要求进行非编系统的基本操作,熟悉工作界面及其功能按钮,了解视音频编辑的一般规律,然后,在摄像机基本操作中,掌握基本调节方法和摄像要领;最后学生团队自创主题,拍摄、编辑完成一部小短片。这一阶段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基本技能、体验基本规律。
2、模块二:进阶
进阶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电视摄像本领,包括分镜头意识和拍摄技能,这是完成一部高质量影视作品的核心能力。该模块包括五个实验项目:拉片练习和镜头组接的技巧、固定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拍摄、电视场面调度、摄像用光与布光。实训中,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要求完成五部短片,包括一部固定镜头作品、一部运动长镜头作品、一部不同拍摄角度综合运用作品、一部人物对话作品、一部摄影棚蓝(绿)景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展现本模块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下一模块的实训素材。
3、模块三:完善
本模块主要是运用非编系统进行影视作品包装,包括三个实验项目:非编中的视频特效、字幕制作、录音与音效制作,实训内容是为第二模块的五部短片进行适当的包装,比如添加视频特效、字幕、拍打唱词、抠像、配音等等。至此,学生在前三模块的基础实训中练好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功,领悟和掌握了电视创作的基本规律。
4、模块四:创作
创作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一部具有较高质量的微电影,用于公开传播或推荐参赛。这两个实验项目分别是:微电影拍摄和微电影编辑,要求撰写微电影创意文本、摄制与包装、上网与参赛等。这一模块主要是学以致用,并培养一批在影视制作上有独特天赋或某一特长的学生。
(四)整合多维度课堂,实现开放式教学
本门课程整合了室内和室外、校内和校外、教学与实习等多个课堂,坚持开放式教学、立体式教学和实战式教学。理论课及案例讲解是在教室内进行的,电视片编辑是在实验室进行的,电视片拍摄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还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外采风或拍摄场景,教学周结束后,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电视媒体进行专业实习。这种教学形式能最大限度地集合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整合教学过程与结果,科学考核
为了保障教学效果,笔者改变了传统的考试为主、作品为辅的考核方式,改良了以实验作品作为单一考核内容的方式,采取了综合考核方法,即过程和结果双重考核、理论理解与实践成果双重考核、学习程度动态考核、专业知识与其他素养结合考核等。教学中,学生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实验作品都成为考核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而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计算机教学,因为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成为了计算机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
1.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一是以任务为主线,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围绕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与学,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同学讨论协作来完成任务,而教师则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三是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之外,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时,必须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在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创设情境、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4个阶段。
2.1创设情境
即由教师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18岁成人仪式的宣传片,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用PPT制作出来的,这样学生会思考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唤起学生制作自己18岁成人仪式MTV的欲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任务呈现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任务,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例如:PPT多媒体效果的任务设计。如何制作MTV呢?笔者设计了3个学习任务:一是制作某位学生个人的MTV,要求现场录制,简单剪辑,有配乐;二是现场编写配乐词,要有艺术性;三是从某视频中截取一段,进行音效和配音的修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设计。
2.3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在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任务。例如: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组长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具体分配给每位组员,喜欢音乐、朗诵的学生开始准备素材;负责设计的学生开始构思,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熟悉技术的学生开始准备操作软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来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能动性。
2.4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教师针对每个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虽然每组作品的质量存在差别,但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学生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教师及时表扬与鼓励,目的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完善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例如PPT多媒体学习效果评价:讲评内容为突出作品的主题和创意,展示各种处理技巧。操作方式是让学生自行演示每组的作品,解说作品的构思、布局、处理技术等,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后,可进行小组互评,教师再进行提炼、概括和归纳。最后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得出小组总分,评出最佳作品。
3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
一是要实现从讲授者向引导者的转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二是要适时加强主导作用。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个性很强,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在教学任务下达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度调控和指导。
3.2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但并不是每堂课都适用。比如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用LBL教学法效果较好。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也取决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现行我国高职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职院校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开设动漫专业。但是,许多高职毕业生很难在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动漫公司,即使能够进入也因为很难满足岗位需求而在企业中从事最简单和基本的零散工作。企业方面往往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和岗前培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动漫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培养的学生与市场脱节,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不强。
(二)、课程设置模式不合理我国高职教育普遍使用的课程建设模式是学科系统化课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是对动漫专业使用这种课程建设模式,强调大量的知识灌输,忽视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参与性的课程,会直接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和动漫企业的联系脱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系统性的偏差。
(三)、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虽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早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相当的难度。而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漫形象为基点,以漫画为基础,以影视动画为依托,以数字网络为平台,以版权和品牌为纽带,以衍生产品为支点,在“动漫产业化”和“产业动漫化”相互促进和融合的方式下快速发展的产业。大多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很难能够灵敏的对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进行调研时对动漫行业必备的行业综合素质认识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动漫专业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同期就业市场的需求。
(四)、课程设置重视个体培养,忽略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动漫制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制作:策划、剧本、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台本;2)中期制作:设计稿、场景绘制、原画绘制、中间动画、动作检查;3)后期制作:扫描、电脑描线上色合成、剪辑、特效、配音、影片输出。可见所涉及的技术和内容非常宽泛,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进入动漫团队中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需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所以现今大多高职动漫专业仅仅是注重了个体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建设
高职动漫专业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很强动画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要能够精通动画制作中的一个或两个部分或环节,并且要求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决定着动漫专业的课程建设需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应当有其自身的特色,课程建设要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符合动漫行业标准,紧随动漫行业发展动态,根据动画的制作特点来设计、改革课程建设模式。
(一)、在高职教育第一学年应该注重美术基础性课程,进行大量的手绘、色彩等练习,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美术基本知识,为动漫制作类课程打好基础。并且进行动漫理论的教学,使学生们入门动漫制作的领域。
(二)、进入第二学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在这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动漫相关软件的学习及造型设计的能力,动漫专业学生的软件技术就相当于手中的画笔,掌握相应的软件技术才是设计好的动漫作品的前提。具体开设的课程为:flash、photoshop、maya、3Dmax、AfterEffects、premiere等,在加强软件学习的同时,开设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等创意性课程。后期利用专题训练的方式将所学的内容做个综合的训练,以3-5人的小组形式来完成,由动漫企业的员工担任指导教师。通过几个专题训练,能够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软件技术的同时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由企业员工指导的专题训练,学生们也可以了解相关的行业规范,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而语音是语言基础知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标准中还列出了语音项目表,强调“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音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更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语音是英语学习的第一关。由于中英语言的差异,学生面临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发音系统。英语中的某些音素是中文里不存在的,例如:/ae/,/ai/,/tr/,/dr/,/j/,/θ/,还有一些相似却不相同的音素,如:/t∫/,/∫/,/ou/,/au/,/r/等。没有好的语音基础,单词读音就会有困难,要么不会读,要么读不准,从而直接影响单词的记忆和积累,而词汇量的多少又对阅读、听力理解带来直接影响。如果在启蒙阶段,打好语音基础,形成一定的认读、拼写能力,养成根据读音规则拼读记忆单词的习惯,无疑会减少单词记忆的负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语音教学的现状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首要步骤,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语音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质量,而学生的语音质量又关系到其整个语言学习过程。学好英语语音,对于学生拼写单词、识记单词、 听说、阅读、写作都有极大的好处。良好的语音基础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关键。然而,语音在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语音教学效果不佳,从而出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现象一:小学生经过四年的英语学习,学单词仍然靠跟读模仿,有的学生甚至用中文给单词注音。在阅读材料中看到生词就不知所措,读不下去,读到稍长点的词就分不出音节,辨不清重音,更别说猜测词义了,因此产生了阅读焦虑。
现象二:学生到了高年级,背单词仍以机械记忆为主,即使完全符合发音规则的词也不会巧记,而单词记忆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成绩两极分化提前。
现象三:尽管孩子在语言学习最佳时期就开始了英语学习,但长大后仍然存在严重的语音问题,很多笔试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没能拥有一口纯正的语音,因此不敢开口,造成口语交际障碍。
现象四:社会上出现了专门的语音培训班,家长趋之若鹜,有的在小学二、三年级就把孩子送去学习语音,进行语音知识强化训练。
现象五:很多学生虽然学过音标,但是对音标的掌握不准确、不扎实,甚至有很多学生还不知道英语中到底有多少个音标。也有很多学生用为英语注音,借助汉语的语音学英语语音,产生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目的语言,形成汉语的负迁移。例如,给“eat”注“依特”,“black”注“不来克”,“sweater”注“斯文特”,“face”注“肥斯”等。还有许多学生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习惯把一句话中的每个词都读得响亮、清晰,听起来就像一连串长度均等的音节排列,这种说话方式会影响真实情景中的交流。
现象六:很多学生在发音时根本没运用学过的发音方法和规则,学习英语靠的是鹦鹉学舌,背诵单词也是靠死记硬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刚刚背过的单词很快就忘了,索性不背了,随后产生了恶性循环,对英语渐渐失去了兴趣。不少学生因为不会拼读单词造成词汇记忆困难,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过拼读这一关,而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拼读能力。
这些现象促使我们反思:到底该如何看待语音教学?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开展语音教学? 以下是关于语音教学问题的对策。
三、语音教学的任务
为更好地开展语音教学,必须重视语义与语境、语调的结合,重视语音规则的感悟、归纳与运用。小学阶段需要完成的语音教学任务应包含四个方面:
1.进行发音技巧训练,掌握英语发音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关键。模仿不仅是指声音的模仿,同时也是口型的模仿。对他们不必过多地讲解发音位置,他们很难分清“齿槽”“前舌”“后舌”等部位,也难于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讲发音方法,在初学阶段,发音方法和发音技巧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的描述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掌握发音的方法。例如:/е/,可以告诉学生发这个音时做微笑状;发/ ae / 音时,学生往往开口不够大,可以让学生想象张大嘴巴咬苹果,双唇上下左右都张到最大。
2.积累读音规则,初步掌握根据规则拼单词的方法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字形阶段,字母阶段和拼字法阶段。从三个阶段的发展,我们可以了解语音知识对儿童学习能力的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初,儿童通过形状记忆单词,这种现象,在学生身上也能看到,他们说不出单词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却能一见到就识别出来。但这种能力并不能让他们产生进一步认识生词的技巧,要进一步认识生词,必须具备洞察字母规则的能力,这就是字母阶段。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将单词分解为字母和声音组合的方式呈现单词,并指导他们注意其中的规则,学习自创拼写。最后进入拼写阶段,学生会洞察更多的非音节序列的字母,他们会发现一些虽不规则,却能识别的语音,积累了一定的读音规则和读音模式后,他们就能自觉地用来进行类比,学习记忆生词。
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记忆读音规则。这里的总结、记忆不是死记硬背的读音规则,而是通过经常的练习形成概念,形成积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突击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教师高度重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反复循环让学生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些规则,掌握运用规则拼读单词的方法。
3.进行句、段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流语调
单词的发音固然重要,但语音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在交际过程中,词的发音会有变化。英语的连贯性、流畅性是以短语或句子为单位来实现的。语音教学应对此引起重视,对句、段的朗读进行指导,让学生正确使用升降调,并了解不同音调对语意的影响。实践中,教师可通过绕口令、模拟交际对话、短剧表演、电影配音等训练学生表达的流畅性,在语境中让学生体验不同语调的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4.与教材相结合实施语音教学
尽管认识到语音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语音教学片面强调单词音素的发音,词的音、句、段的读音教学不到位,学生对英语语调没有清晰的概念,从而使语调错误;语音教学忽视规则的运用,很少让学生感受语音规则的作用,也较少注意与前面学过的读音规则相联系;语音教学缺乏整体意识,不能与单词、句型和课文学习有机结合,尤其现在英语教学比较注重语言的功能性,强调学生用英语的能力,而忽视了语音训练。教师必须认识到:语音和其他内容是紧密结合的整体,不要孤立学习,同时还需要时间进行内化,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的各个板块实施语音教学。
(1)结合字母进行教学。语音知识的学习应与其他内容相结合,不断渗透。在字母教学阶段,笔者借鉴“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尝试着让学生同时学说它的发音,例如:教完26个字母,学生对字母发音和其在单词中的发音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二者的关系,再经常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例如,设计“听音填字母”练习,给学生一些没学过的词,让他们试填字母。学生很乐意做这样的练习,每一次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填出来,这样的练习让他们体验到成功,降低了单词拼写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
(2)结合单词进行教学。在单词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注意以旧引新,利用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运用旧知学新词。如:学过“cat”,让学生自己拼出“fat”,根据“man”,拼出“fan”等。这样学习不仅有助于读音规则的掌握,而且对学生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
(3)结合对话进行教学。对话教学中,注重语感的培养。通过听录音,让学生感受英语的语感,注意英语的连读、语调等。学生朗读时,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句子重音的指导,通过示范、对比、试读,让学生知道英语句子朗读不仅有升降调之分,还有重音的变化,不同的句子重音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四、语音教学的主要原则
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音教学不只是在语音课上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听录音、听广播、听写单词等,都在进行语音教学。语音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1.教师本身发音要准确
语音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学生对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的音素、重音、节奏,语调等无一不在模仿教师。教师千万不能把一个音读成这样,而换一个地方、时间又读成另一个音,以免学生无所适从。
2.教师听音、辨音要准确
对学生发音中反映出来的错误,要能敏锐地发现出来,以免学生不正确的发音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
3.对学生语音上的错误,要耐心、及时地予以纠正
纠正要及时并不是说可以随意打断学生,这样一来很可能就打乱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表述不清或者说是表述混乱、不完整、不准确。要耐心等到学生表达完后再进行纠正。学生发音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母语的干扰,也有发音部位没掌握好,或是由于先天的听力或是语言器官障碍造成的,也可能是老师示范本身就有错。教师在进行语音教学时要有耐心,防止从语音教学阶段起,学生由于发音困难受到指责、耻笑而难堪并产生自卑感,而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语音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来源、学生的基础进行认真的分析,以确定语音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效地进行教学。
目前,依据国际公约,其成员国海关所采用的商品归类方法,都必须严格遵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H.S.)(以下简称《协调制度》)。《协调制度》是指原海关合作理事会(1995年更名为世界海关组织)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从总体结构上讲,《协调制度》将国际贸易涉及的各种商品按照生产部类、自然属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为21类97章,每一章由若干品目构成。每一种商品都有其相对应的归类编码。
可以概括地说,整个《协调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商品编码表:编码的前2位是“商品”所在的章;后2位是“商品”所在章的顺序号;前4位称为商品的品目或税目;第5位开始称为子目。其二,类注释、章注释和子目注释:它设在各类、章之首,是对构成商品编码的税目和子目所作的补充文字说明。其三,归类总规则:规则有6个之多。
六大归类总规则是归类的原则,也是方法,但遗憾的是《协调制度》国外制定的,虽在国内专家学者的努力下翻译成了中文,但基于“信”为基础的中译本仍然很晦涩。很多初学者包括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遭遇商品归类时,都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为此笔者将归类总规则进行创新性诠释,并将归类技巧做了个总结。
二、商品归类的前期须进行“语言化”
(一)对所需归类的商品进行认知
对商品的认知是指对商品的成分、用途、特性、加工方式、加工程度、包装方式等相关内容的认识。显然,对于进出口货物的经营者来讲,对其所进出口的商品认知是应当的。但对社会实践、商品知识不甚丰富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太容易。
例1:“凡士林”。
我们可以先做如下货品分析:
成分:石油;
用途:医疗、、绝缘、防腐
货品特征:一种白色或黄色的油脂状石油产品
品名:凡士林(属英文译音)
在对货品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其为石油产品这一特征,将其试归入第二十七章,其标题为:“…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从而对应列名的税号2712.1000。
(二)用“商品归类语言”来思考
不要忘了,《协调制度》是中国的学者翻译过来的,学者在翻译的时候更多考虑的忠于原文,也就是英语翻译中所强调的“信”。所以,“商品归类语言”不太同于我们的“日常语言”,要学会把“日常语言”转化为“商品归类语言”,正如我们在学生英语时要“think in English”一样。如“电脑”应“语言化”为“数据处理设备”(8471),“手机”应“语言化”为“无线网络的通信设备”(8517),“自行车用的打气筒”应“语言化”为“手动或脚踏式空气泵”(8414)。
“商品归类语言”及“商品标识符号”(即税号,也就是代表某种特定商品的8位或10位阿拉伯数字税则编码)的正确选择,就是商品归类的正确实践。
三、归类总规则可诠释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
根据《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商品归类的方法可归纳为四句话,即:有列名归列名,
没有列名归用途;没有用途归成分(不同成分比多少,相等成分要从后),没有成分归类别。这四句话也可归纳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注意,顺序不能颠倒。
(一)有列名的归列名
“有列名”是指,品目条文或子目条文中列名具体或比较具体的商品名称,即商品表现出的特征与商品归类的语言基本吻合,也就是按照归类总规则一、二进行归类的商品。
1.归类总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规则一的意思是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不是归类的法律依据,不可因为某货品符合某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就确定归入该类、章及分章;归类的法律依据而应是税(品)目条文、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例如“针织女式胸衣”,似乎符合第61章的标题“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而可以归第61章,应该根据第61章章注二(一)、第62章章注一和6212税品目条文归入6212。但是为了查找方便,对21类、97章及分章的标题应该熟记。对重要的类注、章注应该掌握。如果按税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还无法确定归类,则按其他规则确定。
例2:已冲洗并已配音的供教学用的35毫米电影胶片。
电影胶片归第37章照相及电影用品,已冲洗并已配音的电影胶片归3706,教学专用的应归入3706.1010(35毫米及以上的);若35毫米以下的教学专用的电影胶片则应归入3706.9010。
例3:规格及形状适于安装在船舷窗上的安全玻璃(钢化)。
玻璃应归第70章,钢化或层压的安全玻璃归7007,适合船舶用的归7007.1110。
2.归类总规则二(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可总结为:“三未产品”按完整品或制成品来归。“三未产品”是指不完整品、未制成品和未组装件或拆散件(成套)。
例4:缺少四个轮子的高尔夫球车,应作为完整的高尔夫球车归8703.1011。
例5:缺少鞍座的山地自行车,应作完整品归8712.0030。
例6:已剪裁成型未缝制的机织面料分指手套,应作制成品归6216.0000。
例7:高速摄像机成套散件,应作制成品归9007.1910。
3.归类总规则二(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可总结为:加有其他材料或物质的物品未改变性变按原物品归类。
例8:加碘的食用盐(2501.0011)、加糖的牛奶(0402.9900)、加有着色剂的砂糖(1701.9910)、皮革制分指手套口上镶有兔毛皮缏条(4203.2990)等均按原来物品归类。
(二)没有列名归用途
没有列名,是指所需归类商品与品目、子目条文不相吻合,而章注、类注亦没有对其归类有所规定,应按用途归类的方法进行归类,即按归类总规则三进行归类。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已构成商品基本特征的各类商品,如动植物类、机器、电气、仪器、仪表类。
1.归类总归则三(一):规类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也就是说,如果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税品目可归时,首先应按“具体列名”原则进行归类,即具体列名优先于一般列名。
例9:“小轿车用安全玻璃”涉及7007的“玻璃”和8708的“汽车零、附件”,因7007的“玻璃”列名更具体,所以应归入7007。
2.归类总规则三(二):“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可总结为四个字“基本特征”。组合物或成套货品按最能反应其基本特征的商品归类。
例10:“由面饼、调味包、塑料小叉构成的碗面”,由于其中的面饼构成了这个零售成套货品的基本特征,所以应按面(1902)归类。
3.没有列名要归用途。
例11:盥洗用醋(美容盥洗用,带香味)。
醋及用醋制成的代用品归2209,但归第22章的“醋”只可用于调味或腌制食品,因此不能按列名归类。没有列名归用途,应归第33章。盥洗的目的是为了“护肤”,故应将其归入“护肤品”,即3304.9900。
例12:弦乐乐器弦(羊肠线制)
羊肠线归4206,但其子目没有“弦乐乐器用”,因此按用途归第92章,9209为“乐器的零件”,各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用弦归9209.3000。
(三)没有用途归成分
“归成分”是指当某种商品的归类语言无法与品目相吻合,既没有具体列名,且用途特征也不明显时,可按其主要“成分”进行归类,也就是按照归类总规则三(二、三)所示的规则进行归类。
归类总规则三(二)所表述的“混合物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归类。”实际上也暗含了:不同成分比多少,按主要成分或成分多的材料归类。
归类总规则三(三):“货品不能按照规则三(一)或(二)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品目。”即:成分相等,从后归类。
在实际操作中,可按成分归类的商品可分为二大类:
其一,由某种材料制的商品,如针叶木制、钢铁制、铝制、塑料制、纸制、化纤制等,应理解为完全由该类物质加工而成,或以该类物质占绝对比例的物质构成。
其二,按重量计含有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混合的制成品。如女式针织毛衣(按重量计,含羊毛70%,兔毛20%,晴纶10%);含铝99.9%、银0.01%、其他金属0.09%的精炼铝;按重量计含棉90%,化学短纤10%的棉纱线等。
在运用“成分”方法归类时,应按“列名、用途、成分”顺序使用,若不按此先后顺序选择使用归类方法,而优先选择按材料归类,可能会产生归类错误。
例13:豆油70%、花生油20%、橄榄油10%的混合食用油。
不能因为是混合物,且豆油含量最大,构成基本特征,从而按豆油归入1507,而应按列名归类,1517的税品目条文为“混合的食用油”,因此应归入1517。
例14:塑料制的中国象棋。
不能因其为“塑料制”而归入第39章,而应按“列名优先”的原则,作为文体用品归入9504.9030。
(四)没有成分归类别
《税则》中编入大量的“保险性”的子目税品目,即“其他”。“其他”所含的内容一定是与本品目所示商品的类别或子目税号相关联的内容。
1.由于“其他”的存在,使《协调制度》是万能的,世界上没有不能归类的商品。
例15:3604.9000―其他。
3604品目所示内容为“烟花爆竹、信号弹、降雨火箭、浓雾信号弹及其他烟火制品”3604.1000已有限定内容,即列名具体的“烟花、爆竹”。因此,3604.9000就可以理解为“其他”是指除烟花、爆竹以外的3604品目所示的其他商品及其他烟火制品,如抗冰雹火箭、抗冰雹弹、农用烟雾发生器、航拍闪光弹等。
2.“没有成分归类别”也暗含了“最相类似”原则,即归类总规则四的内容。
归类总规则四:“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品,应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货品的品目。”
“没有成分归类别”的方法是在“列名、用途、成分”无法归类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并且必须与“用途、成分”归类方法结合使用。见下例题分析:
例16:高炮伪装网(化纤制)。
没有列名,尽管与武器有关,但不是武器,因此不能作为武器或武器的附件归入第93章,虽说明是化纤成分,却未说明是化纤长丝,还是化学短纤;是合成纤维,还是人造化纤;因此无法确定归入第54章,还是第55章。“没有成分归类别”,“网”属纺织品,第56章标题为“线、绳、索、缆及其制品”因此可试归第56章。5608品目为“线、绳或索结制的网料,纺织材料制成的渔网及其他网”,化纤制的渔网归5608.1100,化纤制的高炮伪装网与渔网同类,因此归5608.1900的“其他”。
(五)关于其他归类总规则
“列名、用途、成分”虽然没有直接关联归类总规则五、六,但并不是排斥的,而是包含的。
1.归类总规则六是任一商品归类时都应遵守的基础。
归类总规则六:“货品在某一品目项下各子目的法定归类,应按子目条文或有关的子目注释以及以上各条规则来确定,但子目的比较只能在同一数级上进行。除本商品目录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有关的类注、章注也适用于本规则。可总结为:逐级确定,同级比较。”
例17:中华绒毛蟹种苗。
在归税品目0306项下子目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确定一级子目,即将两个一级子目“冻的”与“未冻的”进行比较后归入“未冻的”;
(2)再确定二级子目,即将二级子目“龙虾”、“大螯虾”、“小虾及对虾”、“蟹”、“其他”进行比较后归入“蟹”;
(3)然后确定三级子目,即将两个三级子目“种苗”与“其他”进行比较后归入“种苗”。
所以正确的归类(重点是子目)是0306.2410。
注意:不能将三级子目“种苗”与四级子目“中华绒毛蟹”比较而归入0306.2491“中华绒螯蟹”。因为二者不是同级子目,不能比较。
2.归类总规则五主要是界定商品包装归类时应注意的原则,规则五(一)是关于专用包装的,规则五(二)是重复使用的包装。
归类总规则五(一):“制成特殊形状仅适用于盛装某个或某套物品并适合长期使用的照相机套、乐器盒、枪套、绘图仪器盒、项链盒及类似容器,如果与所装物品同时进口或出口,并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的,应与所装物品一并归类。但本款不适用于本身构成整个货品基本特征的容器。”可总结为:专用包装容器不另行归类。但条件是:特殊形状专用;与所装商品一同进口或出口;适合长期使用。
例18: “与数字照相机一同进口的照相机套”,由于符合规则五(一)的条件,所以“照相机套”(4202)不用归,而只归“数字照相机”品目8525。
归类总规则五(二):“除规则五(一)规定的以外,与所装货品同时进口或出口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如果通常是用来包装这类货品的,应与所装货品一并归类。但明显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可不受本款限制。”这意味着,重复使用的包装初外,虽然它可能也是特定包装,但仍将单独归类。
例19:“瓶装液化气”,“液化气瓶”虽是特定包装,但它是重复使用的,故应分开归。“液化气”归2711,“液化气瓶”归7311。
总之,商品归类应遵守《协调制度》的六大规则,因而,商品归类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也是任何报关人在报关实践中不能任意发挥的活动。我们应对商品有所认知,用“商品归类语言”来思考归类。熟能生巧,我们将六大归类总规则诠释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并不得颠倒次序。这样有助于大家都能简易入门,但如若想更上一层楼,尚需大量实践。
参考文献:
民办高校的学生本身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艺术生和非艺术生水平差异较大,专科和本科的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以及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不能使他们学有所用,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都不能使大部分学生通过期末考试。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无疑不适合民办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语言基础虽然相对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实践能力强、敢于尝试、敢想敢说,这些特点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
一、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下面以笔者所任院校14级会计学专业专科(简称“会专”)、建筑工程专业专科
(简称“建专”),以及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简称“汉教”)、美术学专业本科(简称“美本”)大学英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例(统计分数均为卷面分数),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由上面两个表格和统计数字说明,在笔者所任民办高校中,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的差异很大:会专75%的学生分数达到60分之上,而同样的一份试卷,建专50%的学生分数60分以下;汉教69%的学生是70分以上,而美本50%的学生70分以下。在同一个班级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以建专为例,该班的最高分是92分,最低分只有17分;本科状况也是如此,汉教最高分是95分,最低分只有34分。综上所述,在民办高校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应该是统一的,而应该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符合各专业、各班级、各个学生的需要。
二、大学英语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1.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Graddol (2006)在预言未来的英语教学时说:“不会再只有一种教学模式,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动机,一种教学大纲,一种英语教材,一种测试方法,甚至一种英语供学习”。我们不能在抛弃一个统一、规范的课程要求和教学模式后,又去建立起另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课程要求和教学模式。
笔者的总体构想是提倡更适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2+1+1+n”模式。笔者提出这种教学模式的标准是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实情况。众所周知,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严重参差不齐,尤其是民办高校的艺术生。艺术生和非艺术生英语水平的差距非常大,艺术生本身英语水平也非常参差不齐,这就不能按照现有的模式进行教学。此外,这几年,民办高校学生中考研的越来越多,但是其英语水平有限,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类必修课只开设两年的时间,这就为民办高校考研的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因此,笔者提出了更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2+1+1+n”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其设想如下:首先“2”既指艺术生和非艺术生分开,又指大一学年的两个学期的英语教学;“1”可以是继续考研的学生可以再多加一学年的学术英语课程;还可以是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包括跨文化交际、英语名著与电影欣赏、圣经故事、欧洲文化入门等;同样也可以是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包括演讲、戏剧表演、电影配音、辩论等。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需要,选择性地学习不同的英语课程,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有利于今后学术或专业的发展。
2.由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化。现在许多人对大学英语无限制的打基础,不与专业结合提出了质疑。胡庚申(1998)提出,如果大学英语的教学只是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里打基础,就必然会使大学英语的教学严重滞后。程雨民(2002)和章振邦(2003)觉得大学生从中学毕业之后,来到大学学习就应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学习,而不必再学普通的英语。顾海兵(2004)提出我们应该缩减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以上学者的观点对于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而言,稍显极端,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的专业让他们选择上不同的专门用途的英语(ESP)课程,例如,空乘专业可以选择乘务英语课程,金融专业可以选择金融英语课程,旅游专业可以选择旅游英语课程等。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语言基础知识,而是专门用途的英语。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们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为专业的学习以及研究做好语言上的准备,提高他们在专业学习上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技巧,并为他们将来在职场上做好充足的语言准备。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多样化
1.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计算机能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机学习的时间,让他们不但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有利于教师进行监督,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
2.微课。微课教学(Microteaching)早期对应的中文翻译是微格教学。当微格教学法从培训教师某些教学技能的培训拿到寻常教学的环境作为常规的教学活动时,便构成了“微课教学”。它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用微课形式教学;一种用微课资源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微信、校园网等互动平台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基于学生学习的普遍特征,而且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2015)。这样的课堂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们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做到上课有所收获。
3.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
四、大学英语考核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
由于民办高校专业与专业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用一份统一的试卷没有办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衡量。其次,现在的试卷只是对学生们读写能力的考核,高分成绩的学生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不一定就优秀,反而大多时候,他们根本就是“哑巴英语”。再次,在民办高校中,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一批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突击一下,成绩反而比平时刻苦学习的学生要高。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且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导向,那就是平时可以不学习。基于上述情况,笔者提出,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要分成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包括教师评估、网络评估、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终结性评估包括口语考试和期终考试,而这种考试阶段性测试,每月一次。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构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其必要性,提出了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即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的考核办法。通过上述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在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只有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符合学生们的实际,才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改变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在民办高校的尴尬情况,才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庚申.“双外 ”教学法: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26-28.
[2]程雨民.入世形式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2(6):10-12.
[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顾海兵.值得反思的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制度[J].南方周末, 2004.10.25.
[5]束定芳.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 (9):2-7.
[6]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38-02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当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具有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时,那学好英语就不再是难事。并且当学生具有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时,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教学的目的就真正的达到了。那如何形成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呢?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教师对学生不应当吝啬自己的赞美,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的努力,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及时鼓励,努力实现师生和谐。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谈一下自己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一些认识。
1 重视情感在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
我们首先应当重视情感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因为语言教学本身就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环境,自身的天赋,教师的水平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即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情感因素又包括积极的情感因素和消极的情感因素。积极的情感因素表现为对英语学习具有强烈的愿望和求知欲,态度积极,投入程度高,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则表现为对英语学习的焦虑感,如怕出错,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缺乏自信心等。因此,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因为当学生喜欢一个老师时,他一定会努力上好这门课。而相反,他如果不喜欢一个老师,那么连这门课他都会讨厌。这一点,我没有体会。
那时我刚工作,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因此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总觉得做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也许学生现在不理解,将来就会懂了。因此对学生非常严格,绝对不允许学生不交作业。有一次全班只有一位学生没有交作业,我以为抓典型的时候到了,因此不问青红皂白,我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狠狠地批评了这个学生。看他扬着头不服气的样子我很生气,为此还请来了他的家长。他本来在班里是一个不错的学生,可那次之后他在我的课上经常捣乱,作业也总是借故不交。后来是在班主任给我看的周记本里才了解到,原来他不交作业是因为前一天晚上他去帮助辅导一个住院的同学时,落在医院里了。他不服气的原因是“老师不问清原因就批评我,真是太让人难过了。
看了他的周记,我真的是愧疚难当。只一味的给学生提要求,却从不听他们的心声,学生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虽然我后来努力补救,可那个学生英语上始终没有起色。
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英语教学中更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对学习过程才真正具有强大的激发力和推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虽然不直接起作用,但其对学习的影响却十分明显,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在中学外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学生英语成绩不佳的经常采取强化训练或批评惩罚的手段。如果学生单词背的不好,很少会帮助学生找原因,想办法。而更多的是认为学生没下功夫,不勤奋。于是要么是批评,要么是罚抄。结果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这样学生越怕背单词,越怕背单词就越背不会单词。
对于学生单词背的不好,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想不同的办法,有的很可能是音标没学过,背单词考死记硬背,有的是不知道总结单词的共同点,不会巧记,因此总是今天背了明天就忘。对于这些问题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适时的补一下音标,学单词时带着大家一起总结规律,刚开始由老师总结,后来就由学生自己总结。字母组合的发音相同的放在一起等等。对于这种情况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到了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英语的办法。例如说family这个单词,让学生了解它的组成是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首字母组合。又比如学生对于tie,die,lie这三个词变成现在分词总记不好,于是我就让学生用他们的谐音来记“太歹了”的变化是把ie变成y加ing.最后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将单词背诵的有趣而简单。比如Parent(父亲或母亲)这个单词,学生总记不住,后来他们想出了Parent(父亲或母亲)是pa(怕)ren(人)t(踢)。这样他们就再也没有忘记过这个单词。如果能够在学生背单词时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并且鼓励学生想办法,学生在听写上有少许的进步时也不要忽视,可以在本子上及时写些鼓励的话如“老师欣喜的看到了你的努力,加油”,就是因为情感的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比如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因而具有一种成就感,对学习起到积极作用;那些“困难生”从老师同学那里获得的消极反馈多,对学习产生了抑制或抵制的作用。正在发育中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又十分脆弱。他们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离开了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力,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就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做自己情感的主人,使得他们可以以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学习中。那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教师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是感情的体现。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对英语以及教师组织的相关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而在此环节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运用语言技巧、活泼多变的课堂形式以及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偶发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来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学习兴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这习氛围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课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仅仅从书本上学习一门语言,对于学生来说不过就是学单词、背课文,无法融入情景中。课件能够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在学习I’m watching这一单元时,现在进行时是教学重难点,通过课件上人物的动作,可以很清晰地向学生呈现看电视、打扫、读书这些知识点。除此之外,语言教学可以不拘泥于课本。学英文歌、模仿电影配音,都是很好的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
而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较多的使用鼓励赞美的语言。在学生表现好时及时表扬,在学生有进步时及时赞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责备。因为学生很可能因为怕出错,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而是自己游离于活动之外。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老师如产生了畏惧、厌烦,那么容易失去对他所教学科的兴趣。反之,如学生敬慕喜欢某个老师,课堂气氛就显得轻松活跃,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感情投资,不要总板着脸,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生传递亲切,信任的积极感情,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大胆,主动地学习英语。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实践性是英语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情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教师传授的知识就会被学生抑制的心理屏障挡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责任感和爱,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情绪,使学生的思路跟着自己走。这样就能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错了问题时,不是板着面孔训斥,而可以通过肯定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做不伤其自尊心,也不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仍能积极与教师配合。
笔者注重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参与到表演活动中。每个单元学完以后都有一个活动环节Groupwork,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的融进生活中。一开始学生总放不开,于是我就表演给他们看,用自己夸张的肢体语言让他们了解,课堂上只有学习者和指导者。慢慢的他们开始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参与进来。在谈到Would you like some bananas?(你想要吃香蕉么)一单元,涉及到了点餐。他们就表演出了三只小老鼠谈论自己喜欢的食物,几个人去小肥羊吃火锅点菜的有趣情景。看着他们“Little Fat Sheep”(小肥羊)自创的店名,真是妙趣横生。
给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事实上,有的学生学不好英语只是因为他们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语言天赋不好。但他们的理科却可能熠熠生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特别关注他们,尽可能多的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用发现的眼光赞美他们的进步,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让他们愉快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4 结语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才会培养出自信、积极向上、懂得合作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