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

篇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为了突出全面性,分为灯光、摄像、剪辑、音频后期制作等几个方向,每个方向均由一名专业教师进行12课时的讲授。作为音频后期制作部分的主讲老师,为了突出艺术硕士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特征,笔者围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六要素,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适用的教学模式。现将此课程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一方面希望在艺术硕士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发挥余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手段,解决当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紧扣“实践”二字

对于音频制作这门课程而言,实验重点在于录音、配音、混音以及音频特效制作技术。但作为一门庞大的学科,所有的操作实践都需要有强大而系统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可是就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在本科阶段都没有接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虽然艺术硕士注重的是精湛的艺术创作实践,侧重于应用性,但了解与后期配音相关的室内声学、声音的物理特征等基础性知识还是必要的。

笔者在第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把声音的基础知识、室内声学等作为第一课的讲授内容,以期实现理论指导实践。但实际上,这种理论性讲授变成了纸上谈兵的空把式,学生对于大部分的知识点表现出费解。在后三节课的教学实验操作中,还要再一次强调这些已经讲过的知识点,所以第一节课相当于做的都是无用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第二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创新,不单独设置理论课程的讲授,所有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归结到一起,让学生进入录音棚等实验场地,一边进行操作实践,一边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除此之外,笔者还设置了若干实验课题,这些实验课题都是学生在日后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比如脚步声的夸张处理、模拟电话声音等。这样的课程设置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学们对操作更加游刃有余。

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艺术硕士,只需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音频后期相关操作即可,所以笔者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将一些较难理解与操作的知识面略过,仅仅保留容易理解、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的知识点,从而举一反三,启迪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在第一节软件操作课上就有所体现。这门课程的操作软件选择的是德国Steinberg公司出品Nuendo,这是当今最流行的音频制作软件之一。由于此软件为专业的音频制作软件,所以有一些强大的功能是针对专业的MIDI编曲而言,而这些都不是广播电节目制作所需要接触的领域,因此在第一节——“Nuendo的基本操作和使用”这门课程中,实验目的就清晰了,首先要求同学掌握音频制作环节的基本操作。然后围绕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扩散。不仅不会使教学课程呈现缺失的状态,反而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操作。

三、多样化的成绩指标

1、摒弃期末考试制度

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往往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张考卷或者一份作业就成为期末成绩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体系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忽视平时的操作实践,而把精力放在期末复习上。为了避免这种应试教育的现象,笔者这门课程不设置任何考试,期末成绩综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及课堂表现等因素,作业的完成情况就成为了决定分数的关键。

同时,学生们上一节课的作业将成为下一节课实验的素材,这个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比如第二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进入录音棚学习后期录音与配音的相关技术,与此相适应的课后作业为:为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进行后期配音。这时,这个后期配音的干声文件就成为下节课学生进行音频混音、后期特技等实践操作的素材,甚至可以说,此后大部分的操作实践均依赖于这个课后作业之上,也避免了学生偷懒的现象。

作为研究生而言,本应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而与期末成绩息息相关的课后作业则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创新。

2、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均为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比如“为你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片段进行后期配音”、“为以下的视频片段添加适当的音乐音效”等,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题目,随意寻找素材,创造性的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很大的自。这种方法将被动的教育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几个方向成绩关联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程的几个方向,在期末成绩上是互相关联的,摄像、灯光、音频制作等不论是哪一部分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那么整个这门课程都将要进行重修,这种成绩相关联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与时俱进的教学眼光

对于艺术硕士教学而言,其目标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与时俱进的教学眼光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如果每年讲课的内容都相差无几,对于教师而言会减轻备课的负担,但对于学生而言,却失去了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广播电视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受众,而受众的眼光是发展的,所以电视节目本身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那么,广播电视教育教学就需要学生在艺术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突破与自我突破。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课讲授的时候,也要将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引渡到课堂教学中来,保证学生在实践伊始就接触最新鲜的艺术形态,然后有效地应用到未来的艺术生产环节。

五、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在高校教育中,特别是应用性非常高的艺术硕士教育,也要谨记这一点。在音频后期制作这门课程中,学校以及笔者也致力于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具体体现如下:

1、硬件支撑——全天开放的录音棚

配音的目的就是获取纯净的干声,以备后期制作而用。但是,获取干声的必备条件就是需要在录音棚录制。因此,学院的录音棚随时向学生开放,只要他们在实践上有此需要,就可以进棚录制,一方面保证学生使用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在技术上进行相应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起到的是1+1=2的效果,那么课后实践所产生的价值将会是1+1>2,实践过程中现场指导所产生的价值将远远大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讲清楚各项实践操作的相关要领,还要促进学生课后的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场所,这样学生没有了场地、设备等关于硬件设施的顾虑,才会愿意投入到艺术生产中来。

2、搭建平台——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笔者在当下进行的关于手机音频制作的横向课题中,带领了几个学生一起参与。所有的理论都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得到印证,同理所有的实践也要经过千百万次的练习才能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项目研究,可以使同学们的操作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作为实践教学的老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参加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让课堂上讲授到的知识充分的应用到实践中来。

六、鼓励个性化的艺术生产

“个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没有个性的艺术品是没有感染力的。所以,追求作品的创造性成为每个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①所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主张编导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创造力。“因此,艺术院校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艺术硕士教育的核心与源泉;把崇尚学术、勤于实践,大胆质疑、敢于批判,突出个性、勇于求新,作为新时期艺术家追求的目标。”②

90后这群学生作为新时期的弄潮儿,确实在方方面面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有些法虽然不成熟,但是在理念上却颇具特色与创新性。每每遇见这种情况,笔者都会进行积极地引导,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变为真正可以登入厅堂的具体操作。如果老师一味的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学生,很大程度上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囿于无法改革创新的死胡同中。

对于笔者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而言,艺术硕士的教学模式确实应该受到重视。总而言之,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艺术硕士需要的是强大的、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因此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探索精神,更应该紧紧围绕“动手实践”这几个字来进行。但是,纵观现状,笔者深感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若干无法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为:

其一,艺术硕士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艺术创造才能造就成熟的创作风格,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课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今艺术硕士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往往做不到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操作实践,拒绝温故而知新。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那究竟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完全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其二,就广播电视制作的音频实践而言,录音和配音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是课堂上可以学习到的。而在后期混音的过程中则需要敏锐的听力,敏锐的听力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才可实现。如何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这种持之以恒的听音训练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音频的后期特效制作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这种能力是要在大量赏析的基础之上才会迸发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音效,夯实自己的艺术底蕴?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2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83-01

中职学生英语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很多工厂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中职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将决定他们职业发展道路的顺利与否。但是,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中职放开招生使我们的生源并不乐观。就英语教学来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的拼读音标,学过的单词读不准,新的单词不会读,这种连续的挫败导致他们心理上害怕、厌恶,甚至抵触英语;水平相对稍好些的也只会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词汇量少。

为了避免学生厌学,有些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大下工夫。可是,这种一味只求兴趣、只求课堂氛围的兴趣式教法,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忽视基础只重视兴趣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因为新鲜而产生一时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会持久。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同时不能忽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将夯实基础和创新形式结合起来,并加以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有所收获,他们才能保持这种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自学英语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更好地将创新教学形式和夯实基础知识有机结合。

一、有效的英语课堂考核评价制度

中职学校的英语科目考核多以期中期末考试、课堂表现、作业、考勤等板块为参考依据。笔者在这里浅谈课堂表现评价制度。大部分中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律意识比较淡薄,所以他们在课堂上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如果任之纵之,不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职校重在育人的首要目的也成了空话。所以每学期第一节课,我首先和学生就课堂纪律约法“三”章:无手机、无零食早饭、无不文明语言等,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这个约定。将约定变成规则,谁违反规则就会留下记录,会被倒扣课堂表现评价分。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遵循全面性与激励性原则,分数是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参与回答问题、朗读对话和课文、听力和参与配音、角色表演、猜单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评价分多层次多板块进行,各个活动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在不同环节找到获分点。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评价需具有人文性,除英语水平的高低,学生的情感、意识、态度和发展情况都应体现在评价结果中。有效评价制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在每一节课表现的量化结果,帮助其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如此以评促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夯实基础方能入英语之门

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属于还在英语门外徘徊,很多同学在小学就已经放弃英语。他们不知道怎么读单词,怎么拼音标,就更别说找出记单词的规律了。单词记不住,学习英语无从说起。因此,在学期伊始,先带学生复习音标、发音、单词分音节等内容,这些内容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穿插或整堂课教学。可利用视频教会学生读音标,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加入单词和句子练习。在练习单词的时候,即可顺势讲解划分音节的方法,学生若发现这些单词的拼写和发音的关系,记单词便是易事。这一点点的尝试成功会给予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将他们引入英语学习之门。

三、创新教学形式,寓学于乐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65-03

Case Study on Chemistry Micro-lesson Made by Video Scribe Software//WANG Yongsheng, JIANG Dayu, WANG Xizhuo, LIU Haichao

Abstracts In this paper, an easy operation and friendly interface free-

hand sketching animation software named Video Scribe is introduced.

It also has rich images materials of junior school chemistry cours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echnology threshold on the produc-

tion of animated micro-lesson.

Key words Video Scribe; animated micro-lesson; chemistry micro-lesson

1 前言

关于微课 微课是一种以一个知识点的阐述为目标,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呈现出知识点,达到教学目的的视频课程。微课是在Web2.0时代随着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新技术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迫切需求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制作简单,学习方式灵活。这些特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更快更好地吸收与掌握重点、难点、疑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微课的制作、传播与学习,使得微课可以快速发展[2]。

关于Video Scribe软件 目前国内微课制作的主要方法是录屏、手写绘画、教师授课实录等,动画微课相对较少。相比其他微课,动画微课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并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一定的可控性。目前动画微课主要采用Flash等软件进行制作,所涉及的技术知识较为复杂,并不适合大多数教师学习及使用,制作技术门槛较高[3]。

手绘视频是指在视频中出现用真实的手或笔进行绘制或移动各种文字、图片、声音、音乐以及动画的一种视频表现形式,常常用来制作动画微课。Video Scribe是一款英文版手绘视频制作软件,内置大量手绘素材并支持图片导入生成手绘样式,具有操作简单、资源丰富及体积小等优点。运用该软件,使用者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就可以制作出生动绚丽的手绘动画视频。应用该软件制作出的视频,尤其是化学微课视频,具有样式新颖、生动活泼、自然风趣等特点。

2 Video Scribe 软件的使用

软件下载及账号注册 下载Video Scribe软件后,即可联网安装使用。第一次使用要注册账号:点击create new account,即可进入软件注册网页,输入邮箱、姓名及密码后,按步骤操作即可完成注册。

打开或新建项目 注册完成后,输入账号及密码就可以点击登录(LOG IN),进入软件用户项目管理界面,在该界面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1)新建项目:点击图标即可。

2)编辑原有项目:点击要编辑的原有项目图标即可。

3)导入工程文件:点击图标选择工程文件导入即可。

软件常用功能介绍 使用者可以通过打开已有项目或导入工程文件来编辑已有的项目作品,也可以点击图标新建项目。打开或新建项目后即可进入项目工作区,项目区主要由画布与工具组成,其常用的工具及功能如图1所示。

以下是常用功能的具体操作说明。

1)使用图像素材。点击图标就会进入素材窗口,使用者可以使用英文搜索关键词,或通过素材库目录找到需要的图像,也可以在素材窗口中点击图标选择图片导入软件中,从软件生成的几种图片手绘形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形式。选择好图像素材后,点击想要的图像素材,图像就会进入画布。图像的大小可以在画布上通过鼠标直接调节。在该软件的图库中有许多化学相关的图像,部分素材如图2所示。

2)文字素材输入。英文输入可以直接点击图标,进入添加文字窗口,输入文字,调节好字体及颜色即可。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输入化学元素符号与反应方程式,只要调节好动画顺序,元素符号与化学方程式就会按照手写笔顺生成手绘动画。化学方程式输入案例如图3所示。

因为该软件目前不支持输入汉语,所以汉语的输入要使用其他辅助软件。使用者可以在Inkscape软件中绘制好文字后,储存成矢量图形导入软件;也可以使用Photoshop软件,创建一个透明背景的图片,输入文字并将图片储存为PNG格式后导入软件。使用第二种方法时,要注意Photo-

shop里文字大小要尽量填充满整张图片,以免出现动画多余的现象。文字的大小可以在画布上通过鼠标直接调节。

3)分镜头编辑。图像及文字素材被添加到画布上后,在界面下方的分镜头编辑区就会出现对应的分镜头,如图4所示。使用者可以通过拖拽来{节各个动画的顺序,通过时间调节区调节该动画持续时间;点击图标打开分镜头详细设置窗口,进行该动画效果、色彩、旋转、手型及进入方向的调节。另外,当动画元素处于选定状态时,可以在软件右下角如图5所示的工具栏中进行对该动画的剪切、复制、粘贴及隐藏等操作。

4)镜头切换与元素固定。制作微课时,当需要几个动画在同一个镜头中显示,在画布区将其置于同一区域即可。该软件每一个动画在播放时都是居中显示的,当需要某个动画在下一个动画播放时位置不变,需要对这两个动画进行镜头固定,依次选择画布上的这两个元素单击鼠标右键,选择set camera即可。在播放过一个镜头后,要进入下一个新镜头,要将新动画元素拖拽至空白的画布区域。新元素所在原元素的方向,就是这两个动画过渡时镜头切换的方向,要根据微课的设计进行调节。

5)背景及手型选择。背景画布的质感、颜色及光晕效果可以通过点击图标,进入背景设置窗口进行设置。整体手型的选择可以点击图标,进入手型设置窗口进行设置。每个分镜头动画的手型可以点击图标单独设置。Video

Scribe软件提供了几百种手型,手型示例如图6所示。

6)配乐及配音。制作微课时,需要进行配乐与配音。点击图标进入配乐窗口,选择系统内置的音乐或导入MP3音频文件,调节好音量,点击使用即可。配音时连接好话筒,点击图标进入配音窗口,点击开始即可进行配音;也可以在配音窗口中点击图标,导入MP3音频文件作为配音。当然,配音与配乐也可以在后期处理时使用Video Studio等视频编辑软件添加。

视频的导出与工程文件的保存 微课制作完成后,需要导出视频。点击图标,进入视频导出窗口,设置好视频的分辨率、格式及保存路径后点击导出,即可导出视频文件。因为导出视频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建议使用Video Studio软件捕获电脑屏幕,同时在电脑屏幕上播放手绘视频预览,这样就可以将手绘微课视频导入Video Studio软件中,以便于后期处理。

为了方便微课作品的再编辑与共享,可以将其保存成扩展名为scribe的工程文件。点击图标进入保存工程文件窗口,输入名称,选择好保存路径点击保存即可。再次编辑时使用软件打开工程文件即可。

3 化学微课案例:基本营养物质的分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应用,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鉴定。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用途。

③情感态度:通过基本营养物质的逐步扩展,引导学生形成由点到面的认识事物的思维结构,并通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模式。

2)教学分析。

①参考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

②学情分析:本章课题是有机化合物,学生在前三节中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和基本化工原料――石油、煤等知识,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轻松掌握。

③教学重点:基本营养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来源。

④教学难点: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鉴定。

⑤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如图7所示。

微课分析 微课按时间分段分析,每段讲解内容与作用如下。

1)时间:0~40 s。展示一组人类进化和狩猎的手绘动画,使学生联想到食物两个字,引出食物中的6种基本营养物质。意在通过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情境之中。

2)时间:41~90 s。简要介绍3种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元素及其代表物质,方便学生对于知识归类整理与记忆查看。

3)时间:91~220 s。介绍糖类物质来源,再介绍最常见的糖类物质即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纤维素,以带有箭头的线条逐步介绍其来源,还有它们和人体的联系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思维发散,积极参与课堂环节,调动积极性。

4)时间:221~260 s。通过有趣的手绘动画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第二类――油脂的来源,讲解脂肪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同样也是把有趣的配音与画面巧妙地结合,使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

5)时间:261~300 s。通过两个小女孩讲话的方式来讲解油类物质的双面性。使用类似于对话式的生活画面,把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拉近,增加课堂亲切感。

6)时间:301~370 s。介绍基本营养物质的第三类――蛋白质,以DN段来讲解蛋白质的来源,并介绍蛋白质与人体的关系及蛋白质在人类内的转化。本片段涉及化学与生物的结合,使学生了解到各学科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7)时间:371~390 s。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来鉴定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学生了解了基础知识后,有益于其对这一知识点更好地运用。

8)时间:391~410 s。微课总结,益于学生形成整体思路,构建出清晰的知识框架。

微课各片段截图如图8所示。

4 总结

手绘动画微课具有生动绚丽、轻松有趣的特点。Video Scribe软件素材库图像具有贴近生活、内容广泛的特点。因此,应选择合适的课型使用该软件制作微课,如生活中的化学等内容,这样可以将这款软件内置素材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使得手绘动画微课活泼有趣的风格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篇4

一、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语文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更喜欢语文这个学科。每天我去上课之前,都怀揣希望,满怀激情,期待与学生见面。每堂课我都以满腔的热忱在教语文,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滋有味,引领学生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一个真正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真心喜欢语文。

二、上好开学第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年伊始,我都会向学生讲述语文的美。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语文是一手流利的方块字;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语文是听人讲话时的那份专注;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语文是与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的“您好!”;语文是与他人辩论时,智慧的应对;语文是处变时,镇定自若的神情;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学生们对语文充满了无限向往,许多憧憬。

三、具有亲和力的性格

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不喜欢冷漠无情、傲慢粗暴、太多苛求的老师。当学生面对挫折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你能行”,或许会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当学生害怕困难时,教师期待的目光或许会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我用我的爱心、我的微笑赢得了学生信任的眼神、会心的回应。我课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学生敞开心扉,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孩子们盼着上语文课和老师交流,和同学讨论,和课文对话,和作者沟通。节节都是酣畅淋漓的语文课,孩子们乐此不疲。

四、让学生有成就感

让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更长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语文知识不外乎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每次学完一单元,为了夯实基础,我都对基础知识进行小测。小测得100分的加一面小红旗,小组内加一分。孩子们发现只要努力,就有收获。他们欢呼雀跃。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我不忘让他们平时积累,日记随笔成了家常小菜。我不加任何约束,任由他们去写。交上来的日记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哪怕一句话、一个词我都拿红笔标记,并大加表扬。每周一次的作品展读,成了孩子们的最盼。孩子们争相写出有创意的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文成了他们的最爱。

五、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信

息。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和扣人心弦的场面,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会有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如:我在讲授《三峡》一文时,学生要体会到三峡的美,光读课文是不够的,光了解课文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事先在课下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峡的漂亮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并恰当地加以配音解说,学生可以听着婉转动听的音乐,观看三峡峻峭的群山、迅猛的江水,整体感知三峡的美。一时间学生兴奋异常,兴致很高,学生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景物美、山水美。然后再与课文比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对三峡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内容,以得到一些直观的感受,逐渐培养“乐学”的兴趣,产生“会学”的情感,从而推动自己去积极进取。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询问他人周末的安排,表述自己的周末活动。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能力目标:能用英语在生活中询问他人的周末安排。

情感目标:劳逸结合,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教学重难点:在恰当的情景中,询问他人的日常安排。

教学准备:单词卡、课件、调查表、点读笔。

教学流程:

Ⅰ、复习激活:

1. Say a chant:“Let’s play football...”

2. Greetings.

3. Revision and leading in

TPR activity: Play robot games. Listen and do. Look and say.

Ⅱ、感悟及导入:

Daily talk.

“Do you play basketball at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让学生感悟新知, 并呈现句型,师生齐板书,学习句型。

III.任务呈现:

Today, we are going to use these two sentences to learn how to ask others’ weekend actives.

Our friends, Daming and Sam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t the weekend. Let’s listen.

Then tell me: “what do they do?” “Where do they play?”

Present the picture of Daming and Sam.

1. Listen and answer, “what do they do?”

2. Listen again and answer, “Where do they play?”

Present the phrase: “at the park”.

3. Learn and practice.

Ⅳ. 课文学习:

1. Listen,point and repeat.

2. Listen,repeat again and translate.

3. Read by them selves.

4. Read and act.

5. Work in pairs and act it out

Call two or three pairs to feedback. Then boys and girls read.

Ⅴ. 巩固操练:

Teacher makes up a chant: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I play the flute. I read book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with the rhythm.

Students make it by themselves.

鼓励学习根据老师的chant,带着节奏自己编chant。

VI.运用核心句子,任务完成

1.Ask partners’weekend activities. Teacher sets the example.

T: Hello!

S: Hello!

T: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S: I play the flute!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T: I read books. Goodbye!

S: Bye!

2.Teacher wants to set up a weekend clubs. What kind of club

do you like? Help teacher to do a survey and find what you like to do at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I…

VII.总结:

T:What have we learnt today?

S:How to ask others’weekend activity.

VIII.作业布置:

1.听音,仿读第26、27页课文。

2.调查好朋友周末的活动。

板书设计:

Module 7 Unit1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I play football.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选自《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三册第七模块第一单元。本模块主要是学习询问他人周末的安排,以及如何表述自己的周末安排。基于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认真研究,在本节课中我尽量做到:

一、对学生关注方面,我尽量面向全体。活动及问题的设计分层次,让基础弱的孩子抓实基础知识,而有能力的孩子又能充分展示自我。

篇6

借助动态图形的设计,一种信息类动画短片风靡起来,它的优势是将复杂难懂的数字、抽象晦涩的概念和其他信息,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动态的方式,加上声音解释,以类动画片的形式完成整个主题的诉说,形式新颖活泼、趣味性强、认知率高,在网络上具有很强的传播性。本文通过对动态图形的研究,以一部科普色彩知识的动态图形动画《你好,色彩》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1动态图形的概述

1.1动态图形的概念

1960年,美国著名动画师约翰・惠特尼创立了一家名为Motion Graphics的公司,首次使用术语“Motion Graphics”(简称MG)。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一大批MG艺术家和工作室,不断创造着MG形态各异的新作品。因此,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也各有千秋,一般都从区别与静态图形设计、传统影视动画艺术的角度去定义。

在国内针对MG的理论研究并不是很多,动画导演、插画家高路2008年发表在《数码艺术杂志》上的《在动态的世界奔跑――图形设计转向Motion Graphics》一文中,将MG解读为“动态图形”,并且指出“Motion Graphics的特征是多样化的,是一种数字设计领域的综合艺术。它应用了不同的设计类别与元素,融合了实景拍摄、视觉特效、2D动画、3D动画、图形设计、插画设计、字体设计、后期制作、音效设计、音乐制作、互动设计等等各种领域,这些相关艺术形式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因此,从广义上来说,Motion Graphics是一种融合了电影与图形设计的语言,基于时间的视觉设计”。作为实践者,2011年国内首部动态图形动画短片《北京》(当学生时的毕业创作)创作者之一,LXU工作室的魏婷婷在《从信息传达角度解读Motion Graphics》一文中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了MG,她认为Motion Graphics存在意义在于其功能性,通过图形符号的变化和组合,形成意义,进而能完成解释和说明的功能,这才是Motion Graphic的核心意义,即信息传达。

1.2动态图形动画的特点

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动态图形动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传达条理清晰。当今网络媒介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呈现出信息传播量大、信息传播含糊、信息传播杂乱等方面的特点。作为信息的整理者和传播者,如何使传达的信息具有易读性、易懂性、准确性,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挖掘、信息分析、信息整合的能力。

第二,视觉元素和谐统一。动态图形的主要存在意义在于其功能,形式要跟随功能,要在有限空间和时间里进行信息传达。因此,设计过程中应该在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上不断琢磨,选择用最简洁的视觉语言来描述,避免过于复杂。静态设计中要从图形、字体、色彩、布局上达到一致,动态设计从视觉元素的运动方式和转场衔接上达到流畅自然。

第三,动画作品生动活泼。在当今的社会中,不管是平面设计、动态设计还是交互设计,都需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出发,具有情感的体验,激活受众的各种感觉神经,让受众在愉悦的氛围中接收到传达的信息,从而达到有效传达内容和实现情感对接的目的,提高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和高效性。

2动态图形设计的能力要求

2.1平面设计能力

动态图形设计是遵循传统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思维,因此平面设计能力是必备基本功,包含图形语言、文字设计、版面设计、符号学、色彩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图形设计语言及视觉传达知识,还要培养图形的动态表述和设计能力。

2.2动画制作能力

动态图形设计在时间表现手法上具备动画的技术手段与影像形式,需要具备动画原理、视听语言、视频剪辑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需精通必要的动态制作技术,具有很强的新技术学习能力。

2.3信息整合与传达能力

动态图形动画的主题包罗万象,设计者需要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信息挖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这基础上才能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合。

前文中提到的首部国产MG动画短片《北京》,是关于近年来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北京房价的主题。作品内容从住房的历史开始讲起,延伸到中国人的平均居住面积、房价与收入的关系、房子的生态环境等,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北京地区的住房状况。整部作品可贵之处就是设计者能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信息筛选和整合,把复杂的数据信息配以简洁生动的旁白解说,将专业知识准确合理地表达出来,将原本枯燥内容形象化,显得趣味十足。

3实例设计

3.1前期

前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制作方案,包括文字脚本、风格设定、分镜概念设计。

该作品是学生团队自由命题创作,需要既具有趣味性和科普性,又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团队通过自由讨论和集中讨论后确定做一部向大众科普色彩基础知识的动态图形动画《你好!色彩》。文字脚本内容是在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的方式和充分考虑项目背景的基础上,对收集内容进行筛选、归纳和整合后确定,内容包括:色彩的产生、光谱的确定、牛顿色环、色彩三要素、三原色、加减色法原理、间色与复色。作品中的图形设计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去掉了多余的装饰,可以更好地突出信息本身的内容,更加简单直接地展现信息和事物展现,并且在设计元素上具有极简、抽象、符号化等特征,让受众群体更容易理解接受,减少认知障碍。

3.2中期

中期主要任务是根据前期的策划方案绘制分镜头,包括图形设计、动态设计与制作等。根据文字内容和表现风格,通过头脑风暴进行思维延伸拓展来设计关键画面元素和图形的动态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镜头设计,包含内容有画面内容、注释、解说词、时间、镜头设计等。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制作者的水平,以及平衡好视觉效果和动态表现之间的关系。动画制作前先预录制配音,便于动画制作过程中把握好时间、运动和节奏。

篇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89—04

命题工作与其说是一种科学,不如说是一种艺术。一方面,命题需要依赖经典测验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测验理论的支持;另一方面,在理解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题干措辞、消除选项暗示、增加选项干扰因素等诸多命题要素上,又说明命题可成为一种艺术品加工过程。深层次学习能力的考查,能告诉测验报告阅读者有关考生认知加工过程,有利于诊断答题出错的原因。深层次学习,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与建构,但又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例如,Carmean认为,深层次学习具有5个要素:社会的、主动的、情境化的、自助的(Ownership)、协商的(Engaged)。[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帮助考查学生深层次学习能力。多媒体是媒体与内容的结合,既能以名词(拥有多种内容表现形式的媒介)理解,也能以形容词理解。多媒体大大扩展了信息媒介的表现方式,是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动画和其他可交互媒介的集合。[2]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技术,能扩展教育与心理测量试题的表现形式,从而有利于考查被试深层次认知水平。

本研究提出“如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深层次学习能力的测验试题编制”问题,拟从深层次学习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析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设计多种新题型以作参考。

一、深层次学习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近十年计算机支持的语言类测验得到空前发展。一方面,它可以节省测验实施与评分时间,计算机自适应测验还可根据考生答题水平变换试题,这些优势是传统纸笔测验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相对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测评技术不能满足用户获取教学反馈和富于启发意义的教学提升。例如,据John Jamieson的介绍,、等早期在线英语测验系统,尚不能较好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的认知加工过程。[3]

1.深层次学习

关于学习的研究,指引我们更深刻理解学习,从而形成“深层次学习原理”的观点。深层次学习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交互和创造知识,而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与再认识。这些观点与一般学习理论研究有所不同,它是以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基础知识,我们无法完成复杂问题的解决或进行调研,无法将类似或不同的概念进行区分,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等。本研究引用了深层次学习的研究课题,发现它们没有将基础知识作为复杂学习的前提,如表所示。[4]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例如,葡萄牙学者J. R. Galvao探讨3D建模技术、Flas制作,以及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编程在设计、制作教育或培训素材等方面的可行性。[5]

引进拥有多媒体技术支撑的计算机测试技术可满足考核内部认知结构的要求。例如,人们开发音、视频综合的音乐常识考核题,给出Korean,Swan Lake,Irish,Jazz和Ribbon等5项舞种。[6]考生被要求将正确的音乐五线谱连接到相应的舞种配音当中,且题干中不加任何提示信息。该题考查了学生多项认知技能:五线谱韵律的识别能力,舞蹈技能掌握水平,五线谱阅读能力,乐器及其音色等,所有这些音乐学科的认知技能构成了成功回答这道题的因素。试题编制者另可设其他考核形式,例如采用视频特技,设计舞蹈演员的动作轨迹的拖曳效果,以掩盖民族服饰带给考生的提示,增加考试难度。

概念图试题也是一种创新题型。命题者可选择从考生的答题记录出发,探讨思维导图结合超媒体链接技术在测评中的应用。例如,利用概念图进行高中物理试题的设计与编制,研究表明:与传统测验陈述性知识的选择题相比,概念图试题具有建构性、发展性和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等特点。[7]

综上所述,仅依靠传统的测验思维和静态、缺乏互动的试卷,不能满足考生获取富于教学启发意义的反馈的需求。第2节从分析如何编制满足这一需求的试题出发,深入分析线上试题编制的QTI标准规范,探讨如何将计算机多媒体元素加入命题工作中,提出解决方案。

二、试题QTI标准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

1.试题资源的建设标准

本小节从技术实现层面阐述信息系统内,试题设计、编制的要求。试题互操作规范(Question And Test Interoperability, QTI)2.0版本是当前发展比较稳定的试题制作国际标准,其设计初衷是让测验题目设计者所设计的题型可以共享与再利用。经过多年技术积累,该标准的2.1版本具备21种题型的命制能力。在我国,CELTS—10.1基于QTI基础在试题、题项和响应部分提出:通常用题项类型或题型表示应答的类型都是不准确的,本标准定义了“响应类型”作为用户应答类型的惟一标识,如单选中的标识符响应或填空中所填入的字符串响应等。教育资源建设规范CELTS—41.1(CD2.0)所枚举的题型有:判断、单选、多选、匹配、填空、作图、计算、简答、问答、论述、实验、作文、改错等。同样的练习可有多种不同的呈现类型。

由上述分析得知:QTI规范兼容计算机多媒体元素的插入,可在题干、选项部分插入除传统平面文本文件之外的其他多媒体元素。下文将关注如何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的英语测验新题型。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71-0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商务往来也愈加频繁,同时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升空间。因此,为了使学生具备当代市场所需要的综合性商务能力,在高职高专开设商务英语交际口语这样实用性和适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果,首先应对目前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了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商务英语口语课教学的现状

(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

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教师主导”的方式进行授课。老师一味地讲授,不但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也不能适时地给予针对性地指导,这样一来,教师就不能及时地反馈学生的真实情况,以至于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于宽泛,方向性不强,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把握也不够准确。

(二)教材的某些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现在商务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话题或内容过于陈旧,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脱节。这就会导致学生学的很多,但能够真正掌握的却很少,能够应用自如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这就需要教师对商务活动的各项内容及流程非常熟悉,对教材进行选择性地删减,有目的地扩充,尽可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都能运用到工作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的条件和环境有限这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解决起来也稍有困难的问题。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践,要应用,否则所学的知识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由于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在实训课程的安排,场地、设备的提供以及商务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可能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的话,学生们在学校实践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速度也会很缓慢,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技能的提升以及岗位的适应程度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商务英语课程所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商务英语课程的改革能有所帮助。

(一)夯实基础

案例教学法——展示真实案例,生动传授基础知识的储备是应用的前提。那么,如何能让学生掌握尽可能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呢?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即使用真实的案例来讲授基础知识。讲课时,可以打破教材原来的排列顺序,按照商务活动的分类以模块的方式进行讲授。这样,学生在刚刚接触新知识的同时就能迅速融入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将知识串联起来,不仅记得扎实,同时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比如说,我们在讲“进出口业务”这一模块的时候,就可以按其工作流程来讲授。具体的实例我们可以以沈阳金杯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首先,用一款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金杯牌汽车作为例子来讲解如何进行产品介绍,如产品的外观、型号、性能、优点等;第二步介绍整个谈判的过程,主要讲一些相关表达和谈判技巧;第三步进入合同签署环节,教师可以拿出真实的订单样本和合同样本,让学生知道究竟应该怎样来填写货单以及制定合同;第四步是付货与付款,这里要重点给学生介绍付款的种类,以及各种付款及汇款的单据,最好也能有相关的样本给学生加以展示;最后就是后期处理问题,比如货物的短缺、货物的质量问题、发错货物等,以及一些突况,这些都是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让学生有所了解并学会处理,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就会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十分清晰的知识构架,使知识更加有条理性,方便学生记忆,又可将枯燥的内容变得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掌握技能

情景设置法——与视、听、说模式相结合,培养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情景设置法是指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创设出一种情景,让学生们在此情景中通过实际操作不断反复地强化知识,从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职业技能。如果我们将情景设置法与视、听、说的授课模式相结合的话,学生们不仅能在视觉与听觉上同时得到充分的刺激,还可将输入的语言再一次进行强化,从而达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的一种技能。比如在讲“商务谈判”这一模块时,可让学生先看一段与所讲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视频的基本内容,然后找学生来分角色给视频进行配音,刚开始时只要学生们能够复述出视频所说的内容即可。然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锻炼。在授课时,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和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全面提高

任务驱动法——实战实练,全面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想达到此目的,笔者认为,既理想又有效的方法是任务驱动法。此方法既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团体的合作,可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首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思路框架,比如说,当老师给出一个“产品销售”的任务时,可以先告诉学生这个任务里都包括哪几个环节,但是要注意不宜给得太多,只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即可,要尽量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们自己来发挥。

其次,每小组准备好后,可利用2~4节课的时间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小组演示,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可以从情景剧的完整度、连贯性、产生的效果以及具体的细节,例如:材料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准确、口语表达是否流利得体等方面来评价,指出被评组哪些地方较突出,有特色,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然后给出相应的分数。

最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个综合性的点评,并针对重点内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强调,以便引起学生们的注意,然后也给出相应的分数,每小组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分,老师可根据每组的分数给予相应的鼓励。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要实现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全面改革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努力,我们就一定会达到让学生们在各种商务场合都能够用英语来自如交流的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君华.关于提高商务英语口语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6).

[2]于建华.商务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探讨[J].科学教育论坛,2005,(09).

篇9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14年校级个人项目“商务日语听力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之一

听力能力的提高通常是外语教学中较难达到的目标。因为,它既要求学生有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有大量的听力练习。尤其在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中,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大难题。本文将尝试探讨在高职院校中,如何选择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商务日语听力课的现状

(一)阶段性不明显

专科商务日语一般是零起点,要使学生能在毕业后从事商务日语相关的工作,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而当前的商务日语听力课并没有明确地呈现出从初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前,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及时导入商务工作相关的高级阶段的听力材料。

(二)与精读课的密切度不高

当前的商务日语听力课与商务日语精读课的密切度不高,存在时而超过精读课的进度,时而滞后于精读课的进度的情况,不能使学生及时利用精读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听力练习。

(三)趣味性不高,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不会对自己认为索然无味的事,抱有持久的热情。当前听力课所使用教材趣味性不高,存在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的问题。学生对上课内容兴趣不高,自然很难达到集中精力上课,和老师积极互动的效果。所以提高听力材料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

(四)注重课堂教学,对课下练习关注度不够

听力的提高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而当前听力课教学呈现出教师对学生课下学习的引导不够的问题。部分学生出现课下练习量过少的问题,及课下练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二、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

结合高职日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在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方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阶段性

商务日语的教学是零基础的教学,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达到能够基本胜任商务日语方面工作的水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在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讲究阶段性,显得尤为重要。

应将商务日语听力教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难度较低、趣味性较高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级阶段,应注意选择,练习量充足的材料。学生的听力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听力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高级阶段,应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材料。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做好最后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阶段,教师应抓住商务日语的特点,在听力教学中选择一些商务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熟悉商务用语,提高其商务日语对话的理解能力。在此阶段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日语水平,使教学材料的难度不要超过学生的日语运用水平,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

(二)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同步性

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与商务日语精读课的进度具有同步性。听力能力的提高通常是外语教学中较难达到的目标。要达到听懂的目的,首先要大致了解,对话中所出现的单词及语法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听力这项技能之前,要首先有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日语精读课是他们获得日语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商务日语精读课的进度具有同步性,显得尤为重要。

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不能严重滞后于商务日语精读的进度,更不能明显超过商务日语精读课的进度。如果严重滞后于精读课的精读,学生将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不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明显超过精读课的精读也是不可取的,这将导致教学过程无法顺利进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后果。这就要求精读课教材与听力课教材的匹配性,可目前这样相匹配的教材却并不多见。今后的教材开发,可以尝试向这个方向发展。

另外,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与学生的日语能力具有同步性。不同班级的学生,整体的日语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学生的整体水平,选择与此班级整体日语水平相一致的教学材料。

(三)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趣味性

听力是外语学习中一项难度较高的任务。它要求我们集中精力,抓住对话中所需内容,同时要留意说话者的语气等。练习时间稍长,就容易出现疲惫及分神等现象。如果教学内容仅仅是课本上的几个对话,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听力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日剧及日本动漫等。播放趣味视频,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课堂导入,播放简短的视频。此时可播放如《日本の昔》这样的十分钟左右是一个小故事的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正常课本教学内容的进行。二是在听力课中设置专门的视频观看课。可播放日本的经典电影等,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能练习听力,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等。

(四)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互补性

此处所说的互补性是指,课堂教学与课下练习的互补性。听力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仅仅靠课堂上所进行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使课堂练习与课下练习形成互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材料一般要以课本为主,趣味性视频材料为辅,而课下练习材料应以趣味性强的材料为主,如日剧、日本动漫等。一方面是由于只有趣味性强的东西,才能使学生没有抵触情绪地在课下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是由于引导学生看日剧及日本动漫,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看日本原声作品的习惯。学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后,将会主动地看大量日本原声影视作品,这对提高学生听力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要注意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比如可以做听写练习、无字幕观看练习及配音练习等。

三、结语

笔者结合商务日语的教学目的及当前的现状,提出了商务日语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注重阶段性、同步性 、趣味性和互补性的观点。

篇10

深圳作为我国开放性的经济特区,一直走在时代竞争和国际化交流的前沿。英语的学习在这座城市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更应敢于改革、敢于进行积极的转变。

关于高考改革的方案已是尘埃落定,对于英语学科变化最大的当属从2017年开始英语分数调整为满分100分,并且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取最优成绩记入高考总分[1]。此方案一出台,教师们、学子们和家长们都奔走相告,特别是英语科目相对较弱的学生无不是拍手叫好,一时间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也就把小学的英语课移出了课程范畴,甚至觉得小学的英语课就是简单的娱乐。面对这样一种社会思潮,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使之成为一门重要的生活技能。此次改革将分值降低,变三年一考为三年六考,并不是降低了英语的学习价值,而是推进英语全民社会化学习的一个表现。而小学英语教学就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娱乐了,它应该是英语学习和国际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启蒙阶段[2]。

深圳作为我国开放性的经济特区,一直走在时代竞争和国际化交流的前沿。英语的学习在这座城市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更应敢于改革、敢于进行积极的转变:

一、教学场地的开放性选择

传统的教学场地就是教室,这虽然有利于大班级的教授某些固有知识,但不利于语言学习的交流性的发展.我们的英语课堂可以进行开放性的选择:比如在教授Sports Day时我们可以将学生集中在操场上进行教学.在谈论到Let’s go shopping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的小商店中进行模拟训练.在讲Animals话题时我们可以与学校的生物课相结合,把学生带到生物园中进行授课,在这种真实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既有兴趣也有表达的欲望.古语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的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敢于表达才能交流自如,有效的交流才是小学英语语言技能培养的有效路径[3]。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编写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和传播的速度早已超过的教材更新的速度。我们的小学英语课本从某种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力发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优秀的国外绘本故事,可以引导学生看简单的英文人物传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物品的简单英文说明书,把英语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三、教学渠道的开放性使用

传统教学的教学渠道主要是教师,而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应该更加丰富一些.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一起作业网”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渠道。学生知识的学习可以从图书馆到网上查询再到网络授课,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可以从QQ到微信再到邮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自主的学习知识,这也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任务的开放性设置

一提起教学任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传统的抄写的作业,也许有些老师还会想到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画海报或手抄报。其实我们还可以更加有“开放性”眼光的去设置我们的英语作业和任务。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层分组的布置任务,还可以分阶段的去检查.在任务的设计上也可以更加的生活化一些,比如在教关于食品类的词语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份菜谱.在万圣节、圣诞节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节日里让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都是不错的英语实践作业。还有最近“模拟联合国”活动非常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我们也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参与。

五、教学成果的开放性展示

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更加出色了,迫不及待的想展示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果了怎么办呢?除了纸制的作业是一种可评价和展示教学成果外,我们英语学科可以展示的教学成果其实是更加丰富的.我们可以开展英语书法、英语歌曲、英语小义工等方面的活动展示,最近开展的“英语电影配音”就是一种英语学习成果的良好表现形式.我们的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也可以从班级展示扩展到校园,更可以扩展到社区,同时我们还可以以网络信息渠道进行展示和评价,让我们的展示平台更广,评价的人群更多样化,学生们乐于展示自己后,就会更加的自主的热爱学习。

六、结束语

语言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论改革如何变化,我们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都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让我们一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国际化社会的优秀公民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11

ヒ弧⒁ 言

ァ洞笱в⒂锟纬探萄б求》指出,各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置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根据这一要求,越来越多高校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后,开设各类拓展课程。英语电影赏析课为其中之一。

ザ、英语电影赏析研究概述

ビ笆幼髌繁黄捣钡赜糜谕庥锝萄е,诸多学者对此进行多角度探讨。张津梅(2002)从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三个方面概述了影视课教学的综合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就怎样确定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教师、学生、教学设备间的交互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提出建议。杨先明(2007)指出,很有必要建立英语影视教学理论体系,以充分发挥影视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司薇(2009)对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策略进行了探讨。李月林(2003)在分析英语电影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原则与具体设想。傅琳(2006)就影视教学在可行性、操作性和优越性上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语言、思维和文化差异等问题。然而,上述研究或者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或者只是把影视作品作为部分教学内容应用于课堂。少有学者将英语电影赏析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来研究。本文根据电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对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ト、电影教学存在的问题

サ缬耙云涠捞氐挠攀莆引着许多英语学生。然而,电影赏析存在诸多问题。

ナ紫,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性质认识不明确。由于缺乏教学理论体系指导,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内容、课堂模式上存在很大的放任性。加之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某些课堂甚至成为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

テ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材。目前我国市场上没有一本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电影赏析教材。我校使用的是任课老师自编的讲义,以语言能力练习为主,内容以台词填空、多项选择、回答问题为主。我们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对教材不满。“教材简陋,感觉不正式”;“教材形式单一,古板”;“几张纸容易弄丢”;“讲义太简单,应该多加些背景知识介绍”;“排版密密麻麻,影响学习心情”。根据程晓堂(2005),教材的版面安排、开本大小、图文形式和色彩等直接影响教材的可使用性和吸引力。因此,教材问题亟待解决。

プ詈,缺乏胜任的教师。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忙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对于拓展课教学,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以电影赏析为例,许多教师自身缺乏电影相关知识,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ニ摹⒔萄Р呗

サ缬吧臀鍪且幻偶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为一体的综合课型。(张津海:2002,15)教学策略应该结合这一课程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设置。

(一)明确教学目的

プ魑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之一,英语电影赏析教学目标应该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2007)。因此电影赏析课应该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着手,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意识。

(二)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影片

ナ紫扔镅苑矫,并不是所有影片中的语言都适合用于教学。一些影片语速快,术语、俚语多。若将这类影片作为语言输入用于教学,则大大超出学生能力的范围。选择影片时,教师应该注意其中的语速、语音、语调以及词汇领域。其次,所选电影中体现的文化因素应尽可能反映外国主流文化。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拓展课之一,电影赏析课的选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在大部分高校,《英美国家概况》等此类课程只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非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接受过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因此,所选影片应能从多方面展示英语国家文化。例如《阿甘正传》除了反映美国人的价值观外,同时也是学习美国近代历史的好素材。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英语作为世界语言,使用人群远远不止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国的英语教学,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对象不仅限于英美国家人士。学生有必要了解英语国家之外的外国文化。例如,通过欣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学生可以对印度社会有所了解。印度的软件开发技术属世界前列,与世界各国合作颇多。因此,选择影片过程中应考虑到英语的世界语地位,注意文化的多样性。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安排教学活动

ト缟衔乃述,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该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选课学生的特点设置。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大都在425以上,英语词汇量较大,书面表达能力较强,但口头表达能力薄弱,跨文化意识淡薄。根据对该课程两个班教学过程观察和学期末对选课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电影赏析过程论:准备――进入――共鸣――回味性延伸四个阶段(袁智忠,2000),笔者认为,电影赏析课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1.放映前准备工作

プ急腹ぷ靼括:阐述选择该片的原因、故事背景知识、演员介绍等。可以以阅读形式布置给学生相关文章;或者设计导入性讨论话题。例如,在放映《当幸福来敲门》前,印发一部分《独立宣言》的内容供学生阅读,并讲解它对美国人的影响。当片头出现《独立宣言》中的语句,或主人公自白中出现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相关内容时,学生能轻而易举理解其中的内涵,以及它们对故事的渲染和点睛作用。

2.放映

ソ淌可以根据影片选择连续播放或者节选片段播放。根据调查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连续播放太费时,连续观看过程主要是了解故事情节。而这一点他们可以在课后自己完成。课堂上他们更希望的是与大家交流、讨论。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两种方式结合,以片段性播放为主,偶尔连续播放;以避免课堂模式单一。片段性播放中教师要掌握好停顿的位置,尽量做到不影响欣赏的美感。

3.赏析阶段

ジ媒锥问强翁媒萄е饕内容。课堂安排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可以包括:(1)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后感。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电影的理解程度和角度。(2)自由提问。学生对片中难以理解或者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提问,并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例如在《阿甘正传》赏析过程中,有学生提出:What does the feath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mean? Why is the uncertainty of life similar to a box of chocolates? 这一部分机动性很大,教师无法预测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备课需要查阅大量背景资料。(3)教师根据影片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文化进行思考。调查表明,学生在对该课程有何意见一栏提出:希望老师多讲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束定芳,庄智象(2008)指出了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本国文化进行思考。以《公主日记》第一部为例,教师可以从校园情景画面生活入手,介绍美国高中教学和大学录取制度,并将之与中国教育制度对比。该教学活动不仅要求教师精通外国文化,还要求了解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

4.语言练习阶段

ジ媒锥沃饕进行精听和精练活动。在对电影内容、主题等有较深探讨后,教师选择一段难度适当的片段进行台词填空、配音或者看中文字幕翻译等练习。例如《公主日记》中Mia与女王第一次会面在花园喝茶时进行的对话适合设置成配音练习。影片最后Mia在舞会上的讲话,可以设计成单词或句子听写,以无画面听力理解的形式进行练习。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配音练习不仅锻炼了听力和口语,也培养了自我展示能力,因此颇受欢迎。

5.测试形式

ビ捎诳翁媒萄围绕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进行,测试形式应该尽量体现这两方面内容。除了沿用传统的测试形式检测语言技能之外,可采用论文或个案分析等形式。

ノ濉⒔ 语

ビ⒂锏缬耙云涠捞氐挠攀莆引着许多英语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的语言文化类展修课,英语电影赏析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设计。通过听说读写练习切实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通过文化对比分析培养跨文化意识。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而且要有较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袁智忠.电影欣赏过程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03).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 张津梅.根据影视课特点改进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2(04).

[6] 李月林.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3)

篇12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它针对具体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发,采取情景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灵活地运用微课来整合、浓缩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课例基本情况介绍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经贸、经管、财会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它能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因为该门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初期,高职学生普遍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较高的学习热情。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本课程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研究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根据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选择最合理的商品购买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欲望,获取最大的效用。因此,教学目标包括要求学生了解基数效用论中总效用、边际效用等相关概念及其变化特点、掌握消费者剩余与消费决策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运用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运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指导日常生活消费行为,最终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学会合理消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理论教学重难点,本文探讨综合运用微视频等媒体表现形式将“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成系列微课的教学安排。

二、微课设计理念与思路

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仅限于采用PPT教学方法,通过PPT陈述理论解析,演示图片表格,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对于理论课程而言知识点抽象,高职学生理解存在难度。现代微课教学方式采用微视频将知识点化抽象为直观,对学生而言,降低了思维难度,提升了理解的准确性,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教师而言,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

1.重构教学体系

高职的《经济学基础》微课教学应该摒弃该学科传统的逻辑顺序来编排“章节”,弱化“理论”和“原理”,避免高深、刻板,减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压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具体来讲,微课设计应该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按知识点分任务布局,彻底打破学科传统体系,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表达,利用微课实现从学科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2.构建学生能力形成链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被动的接受来自老师传递的知识与信息,而是让学习者处于一定情境下,结合有关学习材料,主动构建。高职《经济学基础》微课教学应该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思维变化,因此在微课设计制作过程中,立足建构主义视角,重点构建了一个师生沟通互动、思维碰撞的情境,每一集微课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现实相关案例讨论分析入手,导入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到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拓展、问题反思与现象分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的知识建构情景链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思考与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深刻理解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形成习得、转化、巩固、迁移、应用的完整能力形成过程。

3.微课内容直观、实用,还原经济学生活化本质

高职经济学教学既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经济理念、经济思维素质的培养。鉴于高职财经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认知能力的限制,一般对各种数学公式和符号不太敏感,这也是经济学被学生定为最难学的一门课程的根本原因。在微课内容选取上,尽量删除繁复的数学公式、函数、运算与图形推导、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主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从生活入手,为知识找到现实的载体,并坚持用通俗生动的视频演示经济学中各种规律及其应用,把抽象、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讲解成简单易懂的道理,还原经济学“生活化”的本质。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基础》采用微课教学的内容选择上,特别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学生解决问题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替代灌输式的讲授,针对高职学生,既要考虑其知识结构与认知层次,还要力求选择实用并能解决生活与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来进行教学;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视频呈现,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微信群等构建一个移动网络学习空间,供学习者参与课程讨论、答疑、交流,实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和困难;在教学设计上,本文的设计思路是将搜集的海量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针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四集系列微课视频:《幸福方程式》、《水与钻石的价格之谜》、《拍卖的奥秘》、《最佳消费组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知识特点灵活选用Flash、PPT、录屏软件、摄像追踪等方法进行制作加工,最终形成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三、系列微课设计

1.幸福方程式

知识点:效用的概念、特点、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首先以随机采访拍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采访主题为: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目前的你幸福吗?不同的受访者将给出不同的答案。其次,以PPT式微课视频,带学生解读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进而引出效用的概念――消费者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再次,通过Flas演示故事《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通过兔子、猫、猴子等小动物的对话,引导学生提炼总结效用的特点。最后,介绍效用理论分类及其各自的观点。

2.水与钻石的价格之谜

知识点: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采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对水与钻石的对话进行剪辑配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根据常识,一个物品的价格取决于它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效用越大的东西,消费者愿意为其付出的价格越高,将这样的逻辑套用在水与钻石上,水为消费者所必需,关乎生命,效用极大,但水的价格却很低;钻石是非生活必需品,效用有限,然而却价格却不菲。在这集微课中,通过水与钻石的案例导入,介绍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通过摄像拍摄学生喝饮料的课堂实验体验来阐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后回到导入案例,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商品的价格与总效用无关,而是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

3.拍卖的奥秘

知识点: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

采用视频拍摄制作微课,拍摄学生模拟的从低到高叫价的英格兰式拍卖过程,后期剪辑,对拍卖叫价过程进行配音讲解,通过拍卖实例讲解支付意愿及消费者剩余概念,并根据消费者剩余在拍卖过程中的变化阐述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改变。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竞拍者支付意愿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帮助卖家将拍卖物品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引导学生模拟从高到低叫价的荷兰式拍卖,分析两种不同拍卖方式下的消费者剩余区别。最后,采用录屏软件讲解价格歧视的类型,辅助以图示,圈画和强调,区别三种不同类型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余。

4.最佳消费组合

知识点:消费者均衡。

采用PPT加视频拍摄式微课,在给定学生一定货币数量、两种不同商品的价格、以及每单位商品对应的边际效用基础上,拍摄学生进行商品购买的实验过程,并计算每种购买决策下的总效用大小,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最佳的消费决策:最后花出的一块钱,无论买哪种商品,消费者得到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是无差异(相等)的,此刻所能买到的商品数量组合即最佳消费组合。在本集微课中,讲解过程配合实验过程,最后采用Flas模拟每一次购买行为,配以音效、图形、文字说明总结,最终得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并将这一条件从两种商品拓展应用到更多商品的购买决策中,这种通过实验法得出结论的方式相对于课堂理论讲解,更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四、总 结

微课是网络微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技术条件成熟时沉积的一系列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微课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过去关于微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定义、特点、应用模式等方面,虽然有许多教师热衷于微课制作,但是高校对于微课制作与应用中最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并不多,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微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但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使得传统课堂无法辐射的学习行为能够实现,同时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一些不足和缺陷,这些将随着对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的增多而逐步成为学者和教师的关注热点。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篇13

高等学校基础日语课程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

(一)基础日语课程之教师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两个方面。

1. 教授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师常常重视基础知识、语法项目、读写和书本知识却忽略发音基础、单词释义、听说译能力及课外常识。

(1)重视基础知识,忽略发音的准确性

教师把教授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是常见的基础日语课程模式。但大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时期的基础日语课程中才开始接触日语,所以必须重视发音的准确性。就像中国人从小学习拼音一样,日语学习也得从发音和假名开始。

(2)强调语法,忽略单词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语法,认为语法是语言的核心。其实,单词是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让学生不只是死记硬背,更能活用单词,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内容。

(3)重视读写,忽略听说译能力

大部分高校设置基础日语课程为每周8学时或10学时,听力和会话课程分别为每周2学时或4学时,课时的差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一点也为以后学生听不懂日语和不会说日语埋下了隐患。外语学习包含听说读写译5 项能力,但由于大多数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都强调读写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弱化。

(4)重视书本知识,忽略课外常识

担任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应该先打好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只讲书上的内容,而且只讲解内容本身。比如讲到「文化(文化)这个单词,常常一带而过。事实上,关于文化一词的课外知识非常多,比如日本人的饮食文化、自然观和集团主义等,如果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但可以调节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也能扩展学生的视野。

2. 教授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自我讲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及完全使用日语授课,不考虑学生接受情况成为教授方法上较为明显的弊端。

(1)重视自我讲授,忽略学生实践和思考

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教学模式。很多高校教师沿用了初高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一味自我讲授,并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收。近几年,更是出现学生埋头于手机,毫不理会课堂教学的情形。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知识的传授和课程的进度,但也会导致学生陷入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失去自学能力。

(2)用日语授课,导致学生接受困难

很多担任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都从事日语教育多年,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也致使很多教师倾向于使用日语授课。但对于处在入门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无疑提高了其听课的难度。虽然有些教师在每句日语后会增加翻译,但学生往往还是一头雾水。

(二)基础日语课程之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学生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学习动机模糊、学习态度消极

据对历届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选择日语专业的动机这一问题的答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自愿、被调剂;非自愿、就业前景良好;自愿、对日语或日本文化等相关内容感兴趣。相比而言,真正因为有兴趣而选择日语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约有2/3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相对模糊且并不积极。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懈怠散漫就变得合情合理。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时期首次接触日语,以兴趣和好奇为着眼点进行学习。久而久之,新鲜感尽失,自然会产生倦怠情绪。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终日面对同一门语言,即使语言中所体现出的文化魅力以及语言在影视节目中的独特视角有巨大吸引力,也会因为语言本身的枯燥和长期沉浸在语言中的乏味而热情殆尽。加之,进入高年级后学习的功利性变强,外界环境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变大,多数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明显消退,态度消极,较为被动。

2. 学习方法陈旧、学习效果不佳

近年来,由于企业对人才的明确要求,日语国际能力测试在各大高等院校引起了强烈重视,80%的高校将通过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级作为获得毕业证或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会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模式:

(1)死记硬背

由于高校教师相对机械的教授方式,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合情合理。尽管这种学习方法已经被多次质疑,但大部分学生仍然会通过念几十遍或写几十遍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和句型,不懂得建立体系,发现规律,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还无法进行活用,学习效果不佳。

(2)功利性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中也融入了一些自己的价值观。即:快速学习和精准学习。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先分辨学到的知识是否属于考试范围,练习题目是否是考试题型,所学的内容是否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再决定是否学习和如何学习。也就是考什么就学什么,用什么就学什么,只要和考试无关的,只要不是将来在职场中能够用到的,都可以忽略。如此,学生认为做到了所谓的快速及精准。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学到的一点看似无关的知识,将来对自己也许会有很大帮助。

(3)哑巴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是大多数中国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常见的方法。追求高分让无数学生忽略了语言实用这一环节。不读、不背、不说甚至不听,是常见的现象。因此,不能和他人交流,见到外国人就紧张到失态,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上述学习方法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基础阶段埋下的隐患在高级阶段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无法顺利通过大型考试、不具备能力撰写毕业论文及不能顺利面试就业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基础日语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教学服务供给侧也需要进行适度改革。只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己任,才能收获更丰硕的教育成果。因此,准确定位学科目标,改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师的自身学力,才能保证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清晰定位课程目标,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现有的高校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模式的弊端清晰可见。改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听说读写译同步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突出学生地位、培养自学能力。

务必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上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消化和主动涉猎课外知识的习惯。对于重点的单词句型,提前让学生查阅字典和课外辅导书籍;引导学生查阅各种资料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多媒体文件进行演绎;分组讨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得出最终结论。

2. 听说读写译同步出击

语言学习不是将单词、语法和句型简单拼接的过程。基础日语课程作为高校日语教育中的根基,必须将读作为说的基础,用听刺激说的欲望,将说和写融为一体,方能使译水到渠成。听说读写译5 个方面必须环环紧扣,才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3. 多元化教学迫在眉睫[1]

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现代外语人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具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对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学能够有高跨度认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基础日语教学应重视对日本文化、文学、历史、社会和礼仪等内容的传授,尤其应重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的表达方式。

4. 跨文化交际需要提上日程

外语教学的深度目标是理解目的语文化。因此,一个外语学习者是否能表达较为地道的外语,并非取决于丰富的词汇量和健全的语法体系,而是取决于他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及外语思维的正确养成。所以,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是作为非母语学习者的重中之重。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模式和手段教学

尽可能地使用肢体语言,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才能培养更出色的日语学习人才。

1. 使用肢体语言[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举手投足事关重大。作为日语教师,应秉承日本人时刻不忘微笑的理念,将微笑贯穿课堂始终。并培养学生即使在课外,也要对老师和同学谦和有礼的习惯。除此之外,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也十分重要。将学生划分为前后左右区域,并不时给予眼神交流,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倍受重视。配合课程内容,适当地使用动作来进行说明、比较或举例,也是不错的策略。

2. 使用多媒体设备

现代教学手段不应只停留在课本和板书,应积极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视听体验的机会。重复20 次「富士山(富士山)这个单词,也不如让学生看着白雪覆盖的富士山的美景印象深刻。进行「和服(和服)这个词汇讲解时,若是能对和服进行分类,展示出日本人根据季节和年龄在选择和服上的差异,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 丰富教学形式

(1)任务教学法

进入课程之前,可以花5-10 分钟让学生把前一天课下查阅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或者进行日语演讲,既能锻炼口语能力,又能提高听力能力。更可以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文化文学常识,团体协作进行研究。

(2)研究学习法[3]

讲授单词时建议采用关联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近义词和反义词,如表示非常的词汇:「大変、「とても、「ずいぶん、「非常に等;对词汇进行分类,如关于水果的单词「桃(桃)、「西瓜(西瓜)、「オレンジ(桔子)、「バナナ(香蕉)、「りんご(苹果)、「葡萄(葡萄);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手(手)、「顔(脸)、「歯(牙齿)、「耳(耳朵)、「目(眼睛)、「頭(头)、「眉(眉毛);进行单词接龙游戏,也就是用前1 个单词的最后1 个假名开始1 个新单词,如:「赤い(红色)「いえ(家)「えがお(笑脸)「おおい(多),之后以此类推。

(3)交际学习法

基础日语课程进行到一年级的下半年,学生已基本上具备了简单的会话能力,可以尝试让其进行课文的角色扮演。二年级时,可以将角色扮演课外化、灵活化和即兴化,更可以找一些简单的动画和电影片段进行配音训练。这些手段既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地道,也可以训练听力水平。课文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上,可以让学生探索每个句子的替代性说法,判断其是否正确;还可以以此为蓝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和扩充相关知识进行会话训练。

(4)情境学习法

讲解单词时也可以采用教授绕口令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发音掌握单词的记忆技巧,促进其词汇量的扩大[4]。如:「桃もスモモも桃のうち(桃和李子都属于桃科)一句,既掌握了桃、李子这两个单词,对「うち一词的新用法有了认识,又了解了作为副助词的「も的使用策略。听写课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否能将倒背如流或自我感觉掌握较好的内容写对,是对他们的深度考验。由教师先将课文翻译成中文,再听写学生要求其翻译成日语,之后和课文本身进行差异比对,无疑是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