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音乐欣赏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欣赏课不像唱歌、舞蹈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音乐想象能力。如:欣赏苏联作曲家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其次,我还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精选好音乐作品入课堂。人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试想在一个校风差,校风歪的学校里,学生将如何健康接受教育?这又何谈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呢?作为老师,对社会的大环境,我们难以改变,但可以在这个音乐小堂里,精心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除了要让学生欣赏分析一些好的歌曲、乐曲外,还经常播放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和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闪闪红星》等佳品,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党的崇敬和热爱,感受欢快活泼的气氛,使学生的高尚情操等审美能力都得到培养,如:在欣赏《青春舞曲》时,我播放有关新疆风景的一些画面,还让学生欣赏新疆的一些乐器,好听的歌曲,优美的新疆舞蹈,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 以欣赏为主,将唱歌、乐理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训练融会贯通。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应该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对欣赏起到一个再认识的作用。同时,将基本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融于欣赏、唱歌练习和乐器演奏之中,这样做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欣赏歌曲《小白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接着我在用钢琴演奏《小白船》的旋律,最后在通过播放歌曲《小白船》的旋律,这样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主旋律的记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美。
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实践美。感受美是指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内容是某种事物、意境及情感等。
理解美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创造事物美、情感美所引起的作用。通过感受美,我们掌握了音乐所描绘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了解各音乐要素在创造乐曲意境中所起的作用。
表现美是指学生在体会音乐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理解乐曲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其内容。表现音乐美有多种形式,如:语言、舞蹈、美术作品等。通过这些姊妹艺术形式来辅助、深化乐曲内容,强化乐曲的深度,丰富乐曲的表现。
实践美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后,让学生亲自实践音乐美。例:《春节序曲》里描绘了“秧歌”的场面,在欣赏音乐中,可以组织学生来学一学、跳一跳,增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音乐的实践美,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四美
那么,运用什么样的欣赏教学方法,并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培养提高学生“四美”的素质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这样做。
2.1要注重音乐课堂的纪律
纪律,是课堂教学的保证。众所周知,音乐课由于课程特点,课堂纪律往往不如语文课、数学课。而课堂纪律的好坏是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程度以及班级的班风、学风来决定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从低年级开始,注重音乐课堂纪律。一方面可以和班主任加强配合;另一方面,应该在教学中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但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将学生分成2―4组,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对各年级纪律、积极发言情况分别进行“加减小音符”的奖励与惩罚,课后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奖励“大奖杯”、“音乐花”、“音乐娃娃”等。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确保一个既安全又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
2.2选择简便可行、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2.2.1、闭目聆听。指学生通过闭上双眼,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听赏音乐上,并积极发挥想象力来欣赏音乐。这适合于旋律较优美、抒情、宁静的情绪以及某些意境式的音乐片段。
2.2.2、拍手法。指学生跟随音乐及教师的拍击,拍打音乐中的各节拍。适合于欢快、活泼、热烈、紧张等情绪的歌、乐曲。
2.2.3乐器演奏模仿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器乐曲时,出示相关的主奏乐器挂图,并指导学生用投入的演奏姿势来参与音乐的方法。例:《我是人民小骑兵》、民乐独奏曲《丰收锣鼓》、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柴可夫斯基曲)等。
2.2.4、旋律与舞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随教师或自创律动、舞蹈动作的表演来参与音乐的方法。在童声合唱《我的小鸡》(阿塞拜疆儿歌)中,教师可以用律动表演来表现小鸡的形象和内容;而一些具有民族风格的歌、乐曲,如:《快乐的罗嗦》,就可由教师教授简单的黎族舞蹈动作,让学生正确体会乐曲的风格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自创律动、舞蹈表演。电子琴独奏曲《我若是小小鸟》、音乐专题《可爱的动物》等,可让学生在理解了乐曲描绘的内容后,自己跟随音乐创编律动、舞蹈表演的形式来参与音乐。通过这种形式,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
2.2.5、看录像。学生通过观看歌乐曲的录像,可以把对音乐的感性认识通过表象得到对音乐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观看录像可以是乐器、乐队的演奏图象,也可以是描绘歌、乐曲内容、意境的图象。通过观看录像的形式,使学生既感兴趣,又集中了注意力,这是音乐课综合欣赏中的一种较完美的、切实可行的、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课程 问题与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必须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名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并伴随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的教学活动。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对音乐的感知品味以及感情的投入和表现的过程,它既包括欣赏者对于音乐包含感情的体验,又包括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的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不可或缺,它对于孩子们乐感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该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包括节奏、曲调、音色、和声、曲式等)的感觉和理解,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进而用心灵去感悟、理解、表现音乐。
1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兴趣的欣赏
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感悟力是十分必要的。但传统的欣赏教学法脱离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整堂课都是教师讲,教师放音乐,学生只是听众而已。学生失去了兴趣,就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磁带音乐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都市变奏时,课前收集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学校、社区、家庭等地方新旧对比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进行展示、比较,让学生们一起体会城市的变迁。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画面前后变迁的对比后,兴趣盎然。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观看自己家乡的照片,让学生们发现城市的变化,体会城市发展速度之快,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欣赏内容《北京的桥》。此外在拓展部分我找了一些旧时的叫卖调(磨剪子、卖冰棒、卖芝麻糊)的视频和现代的“广告音乐”(舒肤佳的感谢妈妈、广而告之等)通过多媒体的对比播放,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了都市的变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最后,我选择了播放由刘欢演唱的《磨刀老头》的MTV来结束全课。学生在观看中进一步理解了音乐来源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发展而进步。
2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喜欢欣赏
评价是音乐课程改革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的评价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推进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欣赏教学更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
3 在音乐实践中欣赏音乐,让学生懂得欣赏
音乐教育,要把语言、舞蹈、演奏、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学习产生各种体验,这种体验接近生活,源于生活,自然流露,能被每个学习者体会与理解。我认为必须把学生的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作为一个教学基本原则。
3.1 在听赏管弦乐《公鸡与母鸡》时,我运用了声音模仿、音乐游戏等方式。我先让学生用声音模拟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并说说它们不同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公鸡与母鸡叫声里的情绪。当然在听赏这一乐曲时我还尝试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演一演”的音乐游戏,引导学生听音乐并猜猜是什么动物,猜出后用动作与声音进行表演。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样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音乐形象鲜明,故事性强的欣赏内容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如:《蝈蝈和蛐蛐》、《跳蚤之歌》等。
3.2 在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欣赏教学中我采用了乐器模拟演奏的形式。欣赏之前在老师带领下学生分别认识了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圆号、长笛,熟悉了它们不同的音色和演奏姿势。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边听边模拟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乐曲的分段和主题的变化等问题。然后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与分段欣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乐曲主题的理解。
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音乐作品很多。如:《紫竹调》、《欢乐歌》等。
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乐。”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该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通过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学生的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和在活动、评价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完善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培养多元化、多情趣,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6-01
音乐欣赏,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欣赏教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完全脱节,没有真正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就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了几点建议。
一、现阶段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现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它也应该是有效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与感知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某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仅只是体现了他自身的审美修养,还应该是考察这个人文化底蕴的一个显性的标志。我们通过对音乐进行有效而又冷静的欣赏,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取到丰富的音乐知识,这种手段也会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丰富,对于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培养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的渴求与希冀,使他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的培养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完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1、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实施音乐欣赏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向逐渐成熟的方向发展,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情绪变化很大,若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会产生错误的、不健康的审美观念,如刻意追求新潮、时尚,认为当下最新潮的歌和最流行的音乐就是最高雅的、最有品位的音乐艺术。而且在上课时发现,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小学和初中基本没有受过音乐教育,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上无任何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未知事物积极主动地探索,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迎合、迁就、放任自流,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欣赏艺术音乐。
2、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高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组织课堂创作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一般有预设之中和预设之外的生成。音乐课教学中“创作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音乐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也是音乐课堂生成的一种的重要途径。创作教学作为音乐教学改革的实验,我们可以作为一节课中的一个环节来实施,结合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用即兴的方法进行简短节奏的创作;进行简短曲调、歌曲的创作;用声音模仿与创造;还有运用包括音乐、诗歌、戏剧或舞蹈的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少替代,这种活动的创设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4、注意情境渲染,发展音乐感受与情感体验
感情,是伴随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为而出现的心理体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情感的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中职学生由于学业上多数不太成功,在情感方面则比普高学生更为敏感,体验入微。而作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真挚感情的需要更为强烈,而音乐欣赏正是要求欣赏者通过音乐的外部形式与内部情感的沟通,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音乐鉴赏恰恰可以满足提高他们的审美需要。因此,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具有鉴别音乐格调高低好坏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的能力,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使学生有能力判断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5、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欣赏高雅音乐
在适当地听一些流行音乐的同时,还要大量地欣赏中外古典音乐。教师要设法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如每天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里播放古典音乐,并由播音员讲述音乐家故事、创作背景以及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表现手段,这样在全校范围里,学生们共同欣赏,充分发挥群体效应,耳濡目染,使欣赏艺术音乐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总结
音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来说音乐创作者赋予音乐特有的情感联系,从而音乐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情感特质,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不一样的全新体验,另一方面音乐欣赏在对提高人们对音乐鉴赏力,艺术审美力和思维拓展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 华. 谈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的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 2011(07).
[2] 李萍萍.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 丝绸之路. 2010(22).
音乐欣赏教学的总体水平与音乐教育的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它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遵循音乐这一学科的学科规律,将其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入到欣赏课当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吸收到相关音乐知识。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向
(1)选择正确的欣赏内容。选择正确的音乐欣赏内容是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一个方面。音乐欣赏课是音乐实践活动的最主要形式。由于音乐创作以及表演活动的接受环境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到音响本身的问题,还要顾及到音乐的相关要素,尝试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音乐作品中的意境以及相关的内涵等内容。除此之外,在探索如何选择正确的欣赏内容这一层面,教师可以采用表演、肢体动作、语言、绘画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地探索和引导,为学生创设适合欣赏的环境和气氛,设计入题的方式,以使得学生尽可能在最适合音乐欣赏的场景中,欣赏到内容最为优秀、风格特征最为鲜明、最具有代表性的精良音乐作品。
(2)把握欣赏音乐的方法。音乐欣赏是一种欣赏艺术,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知音乐而从中体会到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和认识音乐。因此,深刻地把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欣赏音乐方法的教授,最为常见和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就是聆听大量的声音作品和器乐作品,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唯有反复多听,才会喜欢一首音乐作品,继而才有了音乐情感。音乐欣赏教学中,听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听的方法多种多样:反复听、整体听、局部听、重点听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切合实际选择最为贴切的音乐欣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关注学生的欣赏心理。由声音所表达和体现的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主要通过音响、节奏以及旋律等来塑造出来。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音乐将学生的听觉活动引出来,从而使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音乐体验和情感共鸣,其中的音乐元素同时还能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实时关注到学生的欣赏心理,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身的感受,使学生有足够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音乐的联想,尽可能使学生满足心理感受的同时还满足听觉感官。
二、实践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途径措施
(1)倾心聆听,激发自主学习热情。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经就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音乐欣赏教学本身就具有娱乐性质,因此,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兴趣作为思维活动的动力源泉,兴趣的浓厚程度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最终水平。初中学生本身最为鲜明的思维特征就是形象思维,但是他们所拥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样不容忽视。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因材施教,所采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必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欣赏《花儿与少年》这一音乐作品时,可以播放运用到的乐器图片或者是这一音乐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尽可能了解不同的西洋乐器,感受青年们起舞的场面。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并对这首音乐有更加深刻地了解。
(2)文化熏陶,引导体会音乐内涵。音乐的文化内涵是音乐中非常主要的一个方面,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了解到音乐的文化内涵具有很深刻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内涵非常有必要。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注重教授文化艺术,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之间的差异,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对于音乐文化内涵有了诸多了解之后,才有资格对音乐本身进行更深层次地了解,从而了解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时代烙印。
(3)赏析情感,感悟情操陶冶之美。音乐教学中涉及到的多种教学手段都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的这一作用,必然使得音乐欣赏教学具有丰富学生音乐情感的这一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时,学生欣赏过后,就会有自己的音乐感受,认识和了解到相关的作品风格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另外,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中音乐节奏的变化使得学生能够从音乐要素中丰富自身的音乐情感。除此之外,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发育问题,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不断地丰富音乐情感,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他们的情感世界。流行音乐相比于古典音乐通常会更加吸引学生。课堂上,若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现代与古典的完美交融,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感。
总之,结合音乐课程是综合性艺术的这一特点,要尽量使得学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类似于音乐技能、利用音乐之美导真引善、发展个性、提高智能完善道德等。在聆听经典,赏析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美、欣赏美,最终逐步提高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特别是中职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像是中小学的欣赏教学纯粹是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在中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正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此时的音乐欣赏材料需要涉及面更为广泛,比如有鲜明音乐形象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歌颂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以便于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可以挖掘音乐方面的人才。另外,音乐类型不仅有艺术歌曲、京剧、戏曲,还有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的多样性、广泛性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二、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放一段音乐,放一段视频打发课堂时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音乐教学实际上包括两大块的内容:音乐的自我进行和音乐的他人欣赏,而音乐欣赏就是后者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音乐,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具备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言行举止及行为习惯。另外,从音乐欣赏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能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找寻灵感,具体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作品与音乐,一方面使沉闷的音乐理论教学课得到改善,使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使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在欣赏到前辈的优秀作品后,容易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兴趣作为风向标,学生会提高对音乐方面的关注度,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个人修养中一个很有魅力的因素。
2.于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长期耳濡目染在各种音乐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对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良好的乐感是进行其他音乐活动的前提。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就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所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任务,这个重任就归置于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了。
3.于其它学科的意义。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的科目,是一门表现的艺术,是一门融感情、想象于一体的艺术,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去理解作品的感情与内涵,而在此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想象与感知能力同样适用于其它科目的运作。另外,经过一天的客观知识的学习,通过一堂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得到适当地放松,就当做是寓教于乐了。在欣赏各国、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中,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
4.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随着最近几年不断发生的因为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音乐欣赏能独树一帜,有效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学生压力,达到放松的状态。
三、当今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当今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这是由多方面原因致使的,首先要归宿于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学校音乐课极不规范,很多学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势头开设了这门课,实际上只是搬出一通枯燥的音乐理论搪塞学生,很少正规地让学生欣赏作品,也就很难有好的音乐欣赏教学了,使得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只会把音乐课等同于理论课,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其次,中职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不太好,学习方法上也欠佳,课堂中很难做到专心一致,而音乐欣赏需要专心的用心来聆听,学生不能做到也就不能很好的去感受音乐,逐渐会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良好的音乐欣赏课堂氛围,必然导致课堂纪律较差,教师也失去了上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与耐心。这种现象在普通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比较普遍,必须得到改观。现在也有很多中职学生认为音乐欣赏课是一种消遣、娱乐,音乐欣赏是主修课程以外的一种休息形式。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无论音乐、文学或其他任何艺术,就它真正的意义来说,都不是单纯的消遣。”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欣赏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审美感受的方式,实现高尚人格和健全心理的塑造。
四、提高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建议
就中职学校音乐欣赏的现状而言,课堂的局面是非常尴尬的,这时候作为教育者应该思索下教学的方法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挽救这种颓废的趋势,是当下之务。在思索方法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喜恶来确定课堂的内容,第一堂课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时便可以用学生当下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来做素材。曾有一位老师就用了一首在学生当中广为流传的《死了都要爱》作为欣赏素材,学生都非常高兴,听完后便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有的说歌曲的节奏很震撼人心,部分很有激情;也有的说:“他们唱的歌很有京腔的味道,高音唱的很轻松”,于是老师便随着学生的回答思路给学生讲授了乐器中伴奏乐器的特点,引出民族乐器的知识,学生听得都很认真,一堂课下来都没觉得枯燥。可见这是一堂音乐欣赏课的成功范例,有很多方式值得借鉴,必须跟学生的兴趣点相切合,找到共鸣了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具体说,在欣赏课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聆听法。通过让学生聆听优秀的作品来感受作品的内涵,此时寻找作品的感情元素是主要目的,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聆听以后的感受,即使所说的感受肤浅,不着边际,也不要加以驳斥,而是启发他们进行交流,使各自不同的感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升华。
2.歌唱法。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动口吟唱,在动口吟唱方面中职生应当是善于表现自我的,在吟唱中引导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音质美、律动美、意境美,达到与作品中感情的共鸣。
3.师生互动法。欣赏完一段作品,学生对之的感受都很深刻的话,可以师生合作试着演奏一段,老师用钢琴弹奏,学生吟唱,若是纯音乐,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一人演奏一种乐器,当然此时,不必在乎乐器的音准与不准,找到音乐中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4.情感体验。音乐作为创设情景很强的艺术之一,能够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中运用视听效果引导学生,创设外部环境引导学生,教师情感投入激发学生情感,情感体验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动静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在初中的整体教学氛围中,音乐教学还是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上,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抱着一种很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在音乐课上表现得十分散漫和不经意。造成这种教学局面,除了有教学大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初中音乐教师自身的因素,很多音乐教师自身对于所从事的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认为只是其他主课的一门附属课程,这就不免造成上散下松的局面,另外,很多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课堂上花费绝大多数的时间来讲解音乐作品,空泛的理论讲解与陈述让学生不厌其烦,即便是有音乐作品的欣赏也是流于表面,听听而已,一带而过,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打击。因此,要想切实做好初中音乐教学,除了自身的教学理念要改变之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要加以改变。
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几个部分之一,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给予欣赏教学以充分的重视,通过有效的欣赏教学首先将学生的关注度拉回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去接受音乐的教育。
一、注重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有生命的,音乐更是如此,每一段音乐作品如果单纯地从音乐理论角度去讲解的话,不免将学生带入音乐学习的死胡同,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音乐知识的缺失和音乐学习兴趣的丧失,这都是与初中音乐教学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要时时注意让学生去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去用心地聆听。因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既是一种听觉的感受,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感受。教师要在这个欣赏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之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心灵震撼,进而和音乐作品相互交融,产生共鸣,从其中得到艺术的满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体验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播放同一段音乐作品,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听后的感觉,讲述一下音乐片段所描述的画面和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由于初中生的好胜心理很强,主观能动性非常强,其中的竞争必然会十分热烈,课堂氛围很容易被带动起来。除此以外,还可以组成表演小组、歌唱小组等等,同样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之中有效地完成音乐课堂教学。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目前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却不是很多,除了因为教师主观的不重视因素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的难度较大。在欣赏课上,教师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来感受其中意境,但是毕竟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十分有限,较为流畅的施行这种教学方式尚显困难,多媒体的介入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多媒体通过有形的画面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到音乐作品中来,加速学生进入音乐意境。
多媒体的应用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形的音乐画面之外,还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学习便利。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软件来模拟一些乐器,让学生自行地编制一些音乐片段,给学生在课堂上创建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其自主地发挥。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视频、音频的制作软件,让学生自主地去制作一些有形的音乐画面,或者是制作一些视频内容来自行地选择配乐,这些都是欣赏课的延伸,但是这些有效的延伸能够很好地反作用于音乐欣赏课,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音乐作品的真实含义,才能有效地应用这些音乐片段,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欣赏和实在的理解音乐作品,才能自行地编制出属于自己,并且能够反映出自己情感和感受的音乐作品来。
三、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实践和参与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主题之一,对于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因为音乐是一种感觉,它是无形的,其教学的成果表现出来是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的一种感觉。因此,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课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因为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述和指点,则学生很有可能会记住,但是却很难去理解,更难去形成自己的感受,所以说在欣赏课的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以足够的实践和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发去探寻音乐之中所包含的意境,自发地去感受其中的心灵震撼。
四、注重欣赏的外延。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低俗的音乐作品肆意横行,其中的不健康因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艺术的特殊性,其流行性非常之广,其对初中生的影响也十分之深,我们不能让学生与这些低俗的音乐作品隔绝,但是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品位,以提高学生对于这些低俗作品的免疫力,保证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发育。
在欣赏课上,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音乐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低俗音乐作品的免疫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音乐欣赏的导向,让学生不为表面的旋律所迷惑。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音乐审美多数的时间还是在课外的学习生活和实际生活之中,教师无法加以控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习惯和音乐欣赏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音乐广播氛围,以思想性和统一性为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播,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内在品德。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欣赏教学来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在优美的音乐作品之中感受其中意境,体味音乐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除此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欣赏课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内在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 我觉得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
二、入情法。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三、看听动结合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地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入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学生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律动能帮助学生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雄壮有力,然后,通过踏步走,队列变化让孩子没感受到这是一首进行曲。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关键点在于,让学生自己能够真切的感受音乐欣赏带来的快乐,这将是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收获乐趣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以一种直白、生动、形象的方向向学生来呈现这些内容,快速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如何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呢?如何进行呈现呢?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挖掘的点与呈现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在考虑这些问题以前,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开展教学设计,找到两者的共通之处。下面我结合一个教学案例来进行说明。
例如,《苗岭的早晨》这首曲子主要用到了小提琴的音调来表现旋律的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询问班上是否有学生学习小提琴,如果有学习小提琴的同学,可以让该同学结合自己的音乐知识来给其他同学解读这首曲子的内涵。在引导学生欣赏该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比如与曲子内容相关的动画类视频,在播放该曲子的时候也播放该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接着询问学生是否有去过苗族这类少数民族的地区旅游过?让曾经去旅游过的学生,对比课堂上播放的曲子与自己亲耳感受过的民俗音乐,寻找两者的共通点。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轻松,对于有音乐才能的学生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而有音乐欣赏经历的学生则要求要注重相互分享,活跃课堂的交流套路氛围。
二、教师要注重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一般说来,学生喜欢上一门课程,不仅仅是因为课程内容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往往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的教师而愿意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可以说,教师自身在建立学生与学科之间兴趣点的过程中,其发挥的作业是巨大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获取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呢?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自身进行改变:第一,改善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弱化自身在班级建立的权威者形象,尝试者與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与意见。第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言。第三,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去主动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普遍喜欢的音乐类型,并从中选取合适的作为教学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情感内容
1.教给学生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单凭听去体会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容,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还只能停留在较为浅薄的层面。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具备完整的音乐欣赏能力,必须要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即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以及对于音乐力度与音色的认知。乐理知识主要指的是一些旋律、拍子、速度以及简单乐曲的认识;音乐力度与色度则是音乐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的乐器其音色与力度是不同的。对于这些学习内容,教师要在日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与积累。
2.构建音乐欣赏的桥梁
苏联教育学专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心理科学并没有为“儿童思维要具体”的结论提供任何根据。他并不否定直观在小学生思维中的巨大作用,但他认为不能把直观形象的表象看作是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主导成分。相反,他指出只有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进步,才能首先表明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里所发生的变化。小学生尚且需要克服思维中固有的片面性, 高中生为何就该在音乐学科中轻视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呢?
诚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人们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 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
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把音乐欣赏分为共时性的三个阶段,在其中第三阶段即“纯 音乐的阶段”里,听赏者“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科普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 面欣赏音乐……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在《怎样欣赏音乐》一 书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篇幅是在讲述音乐的表现手段。
各门艺术都有其形式结构方面的要求,音乐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在这方面最为突出和严格。对音乐形式因素 方面的思索评价当然是逻辑思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式因素并不仅仅是感性材料,而是经过 理性的组合后成为审美体验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非形象的。自律性的音乐更具抽象性, 但比那种负担着表象效能的他律性音乐在诉诸人的感受性方面毫不示弱,甚至更直接、更强烈、更深刻。斯特•拉文斯基甚至指出,在音乐理解中,只存在着对“手段”的理解,而无有他哉!
这种观点是否失之偏颇姑且不论,至少它强调了音乐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审美教育实 践与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能用概念性的音乐术语正确描述音乐的结构逻辑的学生,比只会随心所欲地用具象的 客体比拟音乐的学生,在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关注上要更投入,因而对音乐的理解有更多“音乐的”凭附。在审 美观照的活动中,他们往往可以超越音响的客观实在和表面形象,把握住充溢着生命的音乐内涵的独特传达方 式,感受到充分反映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审美体验。这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珠联璧合的境界,不正是音乐欣 赏教学所追求的吗?
二、如何看待审美的主观性
俗话说,趣味无争辩。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 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这一切似乎告诉了我们,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到审美个性的存在,这丝毫没错。问题在于,如果音乐欣赏中根本不存在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唯个人对个别音乐作品的体验为是,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岂非在浪费时间?
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感和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活动为主要目的。音乐欣赏之初,就宜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在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各种类乐器的音色以及组合音响、色彩变化等的辩听方面。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最好能与视觉形象相结合,如录像、幻灯、图片等,宜短小、生动、多样。这种直觉形象配合,以音乐为主,视觉形象为辅,把设置的图片,幻灯只作为启示性的展示,也不能把它作为“图解”,因为音乐是很难用语言及视觉形象来作具体解释的,如这一乐句讲的是什么,那一乐句表现是什么,它只是给人以总的印象,在感情上给人以感受。但是,在幻儿园,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中,还不能在感情上作文章,而要与他们熟悉的生活相联系,在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中找题材。感情只能是当听到这些相类的音响在音乐中描写后,有几句感情上的抒发就可。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则要逐步增加感情的因素。单纯地用耳朵听还不够,有条件的要让学生用操作简单的一些乐器去模拟所欣赏乐曲中的各种音色,模拟组合不同的音响变化等等。但在模拟的同时,还要有音乐性,能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美,学生头脑中认为“音乐就是为了模拟”,那就本末倒置了。
音乐欣赏的方法大致可以有以下几项。
1 让学生听。一支曲目可以连续地播放二、三遍,也可间隔地播放
有时,随着讲解需要,更可择其一片断播放,通过多听,让学生从实际聆听中得到美的感受。以及自然而然地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乐感)。乐感是最重要的,音准节奏,就是籍此来潜移默化地获得,它比唱歌,讲乐理有兴趣得多,收效也更大。
2 欣赏课中,要渗透进大量的音乐知识,且要很灵活的进行
它必然会涉及到音乐史、流派作家、时代背景、创作起源等,也会涉及到乐曲的内容、体载、形式、风格及技巧表现手法等,更会涉及到音乐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可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如同一种题材,可一曲中,一曲洋;一曲声乐的,一曲器乐的先后欣赏。或者在同一体裁中,把不同作家的作品先后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浮游,不断地吸取养料。它的容量比之单纯地唱歌,不知要扩大到多少倍。因结合欣赏而设,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3 通过音乐欣赏使视野扩大,让学生在感性下了解世界不同地域及民族的音乐风格
中国不同地域及民族的音乐风格,以及中西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各类声乐器乐曲。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
3.1 民歌的欣赏应是大量的,一是有歌词可循,二是有地域风格可作对比,三是对各时期,各地域的社会面貌,生产面貌,人民思想感情,风格习惯等在感性上的认识有所促进,四是语言上的悬殊,大致上有些感性的接触。特别是当地民歌,可作乡土教材来看,在感情上更易诱起对家乡热爱。
3.2 对于变奏曲的欣赏,最易于说明作曲家发散性艺术思维的本质,教师可先写出它的主题旋律,然后一段一段的来聆听。当然,给中小学生听,还不能象专业的曲式课那样细致,但从知识性上说,仍可稍稍地给予介绍。有时,也可结合一个片段,让中小学生动笔写几句变奏及发展的旋律,使课堂样式更丰富,学生兴趣更浓。
3.3 对音画的欣赏,最易诱起学生的想象力及生活联想,且会很生动的,这对启迪学生的想象很有帮助,如格罗菲《大峡谷组曲》第三乐章《山间的小路》,便有使人听到、看到、经历到进入峡谷的情景。
4 音乐欣赏课也和其他学科一样,要从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安排
教学生如何欣赏西方音乐与教西方音乐史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如何就高校学生选修音乐欣赏与西方音乐史的课程中,用有限的时间系统地学习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的能力,是教师们多年来探讨的问题之一。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教学时运用时代特征与综合比较的方法教音乐史与欣赏作品,能在有限的学时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时代特征之比较到了解西方音乐传统
西方音乐通常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古典、浪漫与现代音乐七个时期。传统的教法是从最古老的史料甚少的古代历史讲起,至每一个时期都泛泛而谈,学生从教科书中大海捞针也难找出重点,提不起学习上的兴趣,课后更容易混淆忘记。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西方音乐七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线索及主要特征,我的做法是将它们归纳到一张“西方音乐发展之比较”的表格内,相互进行比较。用这一提纲式的,浓缩典型化的方法勾勒出一条历史的线索与发展的轨迹。
西方音乐发展之比较:
二、从最短小的形式入门向较高深的水平发展
欣赏,广义的来说,除了听他人的演唱、演奏外,也包括儿童自己的唱歌。学生们唱一首歌,同时也在欣赏这首歌曲的美。但由于儿童受唱歌技能、生理条件、理解能力等限制,这种“欣赏”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指的“欣赏”是“狭义”的欣赏,即能常所说的听他人演唱比他们自己唱歌技能高、难度大、节奏复杂的歌曲,以及演奏自己不能演奏的器乐曲。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声乐、器乐优秀作品,凡是适合于中小学生听的都可供欣赏。
兴趣的培养是上好欣赏教学的第一步。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在指导儿童欣赏时,往往借助于画面的形象来启发和诱导学生。比如问学生:“你们听了这段音乐好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音调的起伏引起联想。学生凭借各人的所见所闻,会说出许多|“我好象看到……”的感想。课堂教学的气氛也随之活跃。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想象,另一方面要用生动的音乐基本形象语汇加以归纳小结,这样使学生们感觉到音乐并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是有趣味的“活动图画”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有且于对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让儿童听一些直接模拟的音响,如描绘自然界的鸟鸣、马蹄、流水、风吼等的乐音模拟声;听一些形象鲜明的音乐,尤其是活泼、轻快的旋律。这些形象都比较接近儿童的性格,便于他们接受。别外,还可以将两种不同形象的作品对比起来欣赏,如雄壮的曲调与抒情的旋律的对比;庄严的与诙谐的对比;欢乐的与悲哀的对比等等,使学生对这些基本音乐形象的音响有较深刻的感觉。
在儿童对音乐产生一定兴趣后,接着可按声乐、器乐的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一一介绍给他们,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在欣赏过程中,一般说来先声乐再器乐;先民族再外国音乐;先独唱独奏再合唱合奏;先音乐小品再较大型体裁的名作。当然,这些仅供选材时参考,不作刻板的规定,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的,要按不同对象的接受能力而定。如我们可先安排听一些有特色的民歌,象陕北的信天游、湖南的花鼓调、江苏的田歌小调等,再听一些用民歌改编的、形象比较鲜明的器乐曲,象笛子独奏《今昔》,二胡独奏《奔驰在千里草原》等。在这基础上再介绍一些名曲,象《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这样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的接触一些我国的民族音乐,仅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并为今后学习与继承民族民间音乐打一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有目地让学生欣赏中外名歌名曲的同时,有意识地教他们哼唱并背诵其中主题旋律是很有必要的。久而久之,学生们不但积累了很多音乐语汇、熟悉了不同作家的音乐风格,而且在这些优美音调的熏陶下,音乐修养自然地会有很大提高,随之精神上也会有一个飞跃,“高尚情操”将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了。另外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可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器乐作品还可简单介绍一下乐器的构造与性能,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运用“多通道参与模式” 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以《挪威舞曲》的欣赏教学活动为例,根据乐曲的性质、内容和欣赏目的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一、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和乐曲的内容。
让学生懂得这首舞曲是挪威作曲家里格由原来的四手联弹钢琴曲改编的管弦乐合奏曲,乐曲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初步了解该伤口的创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内容。
二、给喾生提供完整的乐曲听觉形象、让其初步的感受乐曲及乐曲中不同力度所造成的不同音乐效果。
1.初听全曲。让学生讨论全曲的总体印象(即速度较快、强弱变化较明显)。
2.再听全曲。使学生对全曲的结构层次有初步的印象,并让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对乐曲的不同力度感受。根把所听的分析乐曲结构。
三、继续提供完整的听觉形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1.拍掌。(用轻、重、快、慢等方法拍出乐曲的节奏。)
2.形体动作。
3.模仿动物。
这一环节学生由静逐渐进入到动。特别是模仿动物这一环节,学生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一会儿做兔子跳;一会儿学鸟飞;一会儿是老虎;一会儿变狗熊……学和跟着音乐反复用动作描述,进一步体验乐曲强弱的变化,更加深了对乐曲初步感受的印象。
四、提供部分听觉形象,使学生精细地再感知和了解乐曲的其它特征。
1.老师用钢琴分段弹奏,让学生分片断欣赏音乐作品,要求学生根据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节奏和力度变化,创作出具有一定想象和情趣的儿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