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业风险的产生与分类
1.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离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贷款利息、折旧、人员费用、税费等企业固定费用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有杠杆效应,这是产生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2.企业运营管理中风险的分类
企业运营中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费用杠杆由此产生,原因上看,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运营中因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失误、缺陷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具体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从而产生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经营风险强弱程度
在企业产品结构和资金结构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企业的市场销量如何,企业的固定费用都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市场销售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就越小,企业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就越大,反之,销售量越少会使企业的获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销售额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则表明经营杠杆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战略选择、销售手段等经营管理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特别是企业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外部因素经常发生变化,结合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影响被放大,使息税前利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系统不能良好适应外部环境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但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应对措施不力、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伴随在财务活动中。然而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财务决策不够科学
导致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恰当。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必须的。许多企业财务决策都有主观经验拍板的现象,“一言堂”、家长制、情感用事的决策风格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造成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企业财务风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间、企业与上级企业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资金发生流失现象,资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及协同性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关系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关系到企业战略方向、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经营风险是相对长期的一种风险,而且企业在防控经营风险上,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
而财务风险更多地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相关联,财务风险相对经营风险来讲,比较短期,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虽然没有应对经营风险那么复杂,但是却需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产生机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风险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用。
五、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
1.经营风险的防控管理
(1)明确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的实质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公司价值的组织架构上的保障。从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闭是因财务舞弊引起的。但实质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才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造假行为成为可能,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企业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风险,必须建立相应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控。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经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做到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水平
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防控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任何步骤和环节发生错误都会给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经理必须始终贯彻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要注重建立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系统,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决策,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做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的决策,应避免主观臆断。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准确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再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资本流动是周而复始的,可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做到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资金链的高速周转。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会大大减少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大力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种财务计划,反映企业未来的特定时间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推行全面预算并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本身,是为了将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紧密联系。全面预算立足于企业整体战略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实物和货币、证券等多种形态来反馈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和运营成果等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全面预算执行能使企业将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也能更好更准确地衡量、监控,使公司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贯彻。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企业绩效与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企业绩效需要以有效的风险控制作为保证。从微观角度讲,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中,融资决策会引起财务风险而投资决策又会产生经营风险。微观经济杠杆能够简洁、灵敏地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自2000年起,我国房地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期。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该行业中的佼佼者,随着整个房地产业的复苏和发展,其整体业绩也出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也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2006年10月10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蓝筹地产评论》上发表文章,认为我国房地产业已经是风险最高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垄断土地使用权攫取巨额的增值收益,大量使用短期借贷进行长期投资,资产流动性严重不足,经营模式粗放,专业化管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导致其具有较高风险的原因。房地产行业被许多人称为“暴利”行业,该行业的利润率高于绝大多数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但该行业的净现金流量却严重不足。过分依赖银行信贷,自有资金比例较低的融资结构带给房地产企业较高的财务风险,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运营和业绩。目前,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和风险分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房地产行业时,都是单独分析房地产行业的绩效或者风险,对房地产企业绩效与风险相关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重点对我国房地产行业进行绩效与风险进行研究,这对建立有序、平衡和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存在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会放大由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销售收入的波动,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在企业销售量未达到损益平衡点时,企业的财务杠杆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影响,此时经营杠杆与企业绩效反向变化;在销售量达到损益平衡点时,企业的财务杠杆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影响,此时经营杠杆变化与企业绩效同方向变化。房地产行业销售量一般都会达到损益平衡点,此时经营杠杆与企业绩效同向变化。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绩效与经营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财务杠杆理论,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财务杠杆对企业绩效有正的影响。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此时,财务杠杆对企业绩效有负的影响。而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资产收益率一般都会小于金融贷款利率,因此,在我国财务杠杆一般发挥负效应。故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企业绩效与财务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房地产类A股上市公司共有54家,剔除2003年未上市和“ST”、“*ST”公司,最终选取沪深两市32家房地产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名称如(表1)所示。所有数据资料来源于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
(三)变量选取本文选取变量如下:(1)绩效指标的选择。本文选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托宾Q值作为企业绩效的表征变量。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揭示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结构、资金占用和周转都直接影响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资本收益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性极强,是最具代表性的财务比率,也是杜邦财务分析的核心,反映了企业筹资、投资、生产运营等各方面经营活动的效率。而托宾Q值是衡量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良好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时考虑了商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2)风险指标的选择。本文采用杠杆分析法,以经营杠杆系数(DOL)、财务杠杆系数(DFL)这两个指标分别度量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3)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独特性、现金流量能力、营运能力、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另外考虑到研究的时间区间是2003年至2007年,本文还引入了年度虚拟变量。各变量的定义如(表2)。
(四)模型构建 考虑到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众多,本文在研究以微观经济杠杆度量的企业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同时,引入其它影响企业绩效的控制变量,如公司规模、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独特性、现金流量能力、营运能力、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年度虚拟变量。从企业绩效与风险的线性关系出发,根据研究假设,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Ⅰ: 企业绩效=?鄣0+?鄣1•DOL+?鄣2•SIZE+?鄣3•GROW+?鄣4•LIQU+?鄣5•UNIQ+?鄣6•CASH+?鄣7•ITQ+?鄣8•NIR+?鄣9•INR+?鄣10•Y2003+?鄣11•Y2004+?鄣12•Y2005+?鄣13•Y2006+ε
模型Ⅱ:企业绩效=β0+β1•DFL+β2•SIZE+β3•GROW+β4•LIQU+β5•UNIQ+β6•CASH+β7•ITQ+β8•NIR+β9•IDR+β10•Y2003+β11•Y2004+β12•Y2005+β13•Y2006+ε
模型Ⅲ:企业绩效=c0+c1•DOL+c2•DFL+c3•SIZE+c4•GROW+c5•LIQU+c6•UNIQ+c7•CASH+c8•ITQ+c9•NIR+c10•IDR+c11•Y2003+c12•Y2004+c13•Y2005+c14•Y2006+ε
在上述三个模型中,企业绩效分别由ROA、ROE和托宾Q值衡量,即根据每一个模型可以分别建立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Ⅰ的解释变量是DOL,该模型主要用于考察经营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Ⅱ的解释变量是DFL,该模型主要用于考察财务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Ⅲ的解释变量是DOL和DFL,该模型主要用于考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绩效的综合影响。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各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是房地产行类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7年的整体情况,为避免特殊点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剔除了奇异值和极值,以求更加真实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特征。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二)回归分析 本文以企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为解释变量建立了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上文一共建立了9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当以托宾Q值作为企业绩效的表征变量时,回归方程的调整的判定系数( )最大,其次是以ROA作为企业绩效的表征变量,而以ROE作为企业绩效的表征变量时,调整的判定系数( )最小。调整的判定系数( )越大,说明被解释变量取值的变差中能被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越多,观察点在回归直线附近越密集。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指标衡量企业绩效,由三个模型构建的多元回归方程均通过了整体线性关系检验,说明在每一种情况下,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但进一步的回归系数检验的结果表明,当以托宾Q值衡量企业绩效时,三个模型下的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风险因素(经营杠杆、财务杠杆)与托宾Q值线性关系不显著。而以ROA和ROE衡量企业绩效时,由模型Ⅰ、模型Ⅱ、模型Ⅲ建立的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综上所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以会计指标ROA和ROE评价企业绩效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同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证实了假设1的结论;财务风险同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证实了假设2的结论。但以托宾Q值评价企业绩效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托宾Q值与会计指标的差异性和托宾Q值对以微观经济杠杆计量的风险的敏感性较低。
四、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本文采用经营杠杆度量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杠杆源于固定成本,且随固定成本的增大而增大,而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管理费、经营用房租金等,取决于企业的资产结构及成本结构。根据财务管理理论,当销售收入增长时,经营杠杆会发挥正向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但当销售收入下跌时,经营杠杆就会发挥负向作用,降低企业绩效。因为房地产业的销售收入总体上表现为增长趋势,故经营杠杆发挥正向作用,经营杠杆越大,企业的绩效越好。第二,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本文采用财务杠杆度量财务风险。一方面,从财务结构角度分析,财务杠杆发挥正向效应的条件是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此时权益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但当企业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下降,另外债务的还本付息负担会使企业无利可图。比较选取的32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以发现,2003年至2007年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2003年0.03571,2004年0.04178,2005年0.02911,2006年0.03446,2007年0.04612)均小于贷款利息率(短期贷款利息率的平均值为0.06087,长期贷款利息率的平均值为0.06728)。这就是导致财务杠杆与绩效负相关的直接原因。另外,负债虽然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是加大了财务风险。过大的负债比例可能会使得企业不能按期偿付债务利息和本金,甚至将企业带入破产境地,影响其持续经营。另一方面,财务杠杆源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又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政策,因此,可以认为财务杠杆实际上是企业资本结构的反映。首先,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次序首先为内源融资,其次为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票融资。但我国企业的融资策略往往与此相悖,尤其是上市公司更加偏好股权融资。因为股权融资相比债权融资来说,筹集资金数额更大,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股利分配具有非强制性。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纷纷争相上市,争取“壳”资源的原因。而且许多绩效好的上市公司,易于取得配股资格,因而比较倾向于使用配股来获取外部资金,只要能够达到配股条件的公司都会充分利用每年的配股资格。而相比之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健全,企业债券的发行必须纳入国家信贷计划且审核条件严格、债券的发行规模也是由国务院确定的。另外,在我国债券融资往往给外界传递的是公司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的负面信息,且还本付息的负担也会使得企业不愿选择债务融资。其次,我国房地产企业大多采取负债经营的模式,使得该行业的负债水平一般高于其他行业。根据权衡理论,随着负债规模的扩大,负债带来的财务拮据成本会大于避税效应,使得企业绩效下降。另外,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常常与地方政府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在地方政府的担保下很容易从银行取得贷款。加之房地产价格近些年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该行业的营业利润很高,有人甚至将该行业称为“暴利”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者就很可能放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顾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盲目进行投资,因为他们已经将企业的经营风险中的很大一部分转移给了银行。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第三,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托宾Q值的相关性不强。托宾Q值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但是它的理论分析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建立在一个庞大、发达、有序、信息通畅的资本市场基础上的。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不完善、不成熟,比如市场规模较小、股权分置、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全、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不健全、股票市场投机现象普遍等问题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股票市场的定价功能。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弱有效市场阶段,乐观一点的看法是处于弱有效和半强有效市场之间。因此托宾Q值在我国的应用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另外,托宾Q值是从市场角度考虑企业价值的,与ROA、ROE这样的财务分析指标有所不同。由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预期普遍偏高,即使各公司财务状况差异很大,托宾Q值也可能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托宾Q值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敏感性较低,当采用托宾Q值衡量企业绩效时其与企业风险的关系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2]刘名旭:《中小上市公司杠杆风险管理分析――基于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8期。
一、经营风险及其应对
1.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反映经营杠杆效应强弱的经济指标,是企业息税前盈余变动率与销量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它是反映经营风险高低的主要指标,DOL越大,说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经营杠杆系数与经营风险成同方向变化。经营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从而使经营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收入变动率的经济现象。
企业经营风险是诸多因素的函数,例如:市场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增减、产品售价的波动、产品成本的稳定性、企业调整产品价格的能力以及固定成本在企业全部成本中的比重等等。其中,固定成本比重的影响很重要。当固定成本不变时,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增长(减少)所引起利润增长(减少)的幅度。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一般情况下,技术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较高,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较低。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来降低经营风险。
2.经营风险的应对
企业控制经营风险期望达到的效果应企业控制经营风险期望达到的效果应该是:若预计销售呈增长趋势,则增大经营杠杆有利于营业利润的快速增长;若预计销售有下降的可能,则降低经营杠杆有利于减缓营业利润的下降速度。然而,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一时期销售增长的产品可能在另一时期销售下降,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状况的变化随时调整经营杠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影响经营杠杆各因素的弹性要大,即能够为企业所控制或调整。
一般情况下,企业产品销售处于稳定增长时期,预知未来销售的增长远高于新的保本点时,应选择运用较高的经营杠杆,抓住增加营利的机遇如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改善企业的技术构成;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以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如果企业处在经济萧条和产品衰退期,则应调低杠杆度,压缩固定费用和成本水平,采取各种可行的促销策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以防止高杠杆的存在导致销售额跌落,利润幅度下降。
因此,企业在制定经营方针和财务政策时,必须全面考虑杠杆的性质作用和互相影响,以及各类风险。如当企业处于低销售、高成本、高负债以致使企业处于低销售、高成本、高负债以致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居高不下时,企业应降本增效,增加销售和现金流入量,调整资金结构,压缩负债比率,以削弱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风险;当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良好,应当居安思危,避免长期使用过高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由于高杠杆既能带来利润高速增长的机遇,也伴随着高风险的潜在危险,必须采用较高(低)的经营杠杆与较低(高)的财务杠杆相匹配,以使在规避企业风险的前提下保证利润的稳步增长。
二、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指企业利用债务筹资给股权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负债经营时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权益价值发生减值。财务杠杆系数反映了财务风险的大小。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权益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随着息税前利润率的升降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升降。财务风险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普通股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企业为了偿付各种债务及债务利息,必须保持其息税前收益处于较高水平,否则会很快陷入财务困境。
2.财务风险的应对
(1)合理回避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将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为了使财务杠杆尽可能发挥正的作用,企业举债筹措资金时,应注意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争取有利的借债条件,选择尽可能低的负债利率,从而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
(2)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 ,就是使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从资本成本及财务风险的分析来看,负债筹资具有使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的杠杆作用和功能,而对外负债又是企业主要筹资方式。因此,选择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3)提高息税前利润率。降低收支性财务风险的根本方法是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努力提高息税前利润率。如果盈利能力提高了,企业收支风险就会降低。因此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抓好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市场导向,不断开发新产品;要建立好企业良好的激励机制、开发机制和销售机制:实行多样化的经营,努力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额。
(4)设置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应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设置财务预警系统。除此之外,企业还必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现实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企业还必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其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一、影视公司的多元化经营
(一)多元化经营的涵义
所谓的多元化经营,从财务管理方面来讲,就是公司为了达到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实现合伙人财富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在影视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受行业市场容量饱和度、需求度的影响,公司利润必然受损。为达到影视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公司就必须在保持现在行业不变的情况下扩展新市场新业务,进军新领域。这种将资金投入新领域的经营模式就是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领导层面来说,由于影视行业发展迅猛,竞争激烈,影视公司在行业获得较大成功的同时,公司领导层同样会受到来自行业和其他领域的高度赞美和关注,因此一旦在影视行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出现新机遇的同时,公司领导层一般都会将资金注入有发展机遇的新领域,无论是自信的驱使还是迫于公司经营的压力。相对慎重的决策者,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更期望规避减少公司本身的风险,确保公司总体经营稳定、健康、有序推进,一旦影视行业外的其他行业出现发展机遇时,决策者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军新领域,通过多种经营方式降低财务风险,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本身的具体情况来说,无论是风险还是机遇都是成正比的,影视公司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财务风险把控不到位,后果难以想象。
(二)影视公司多元化经营的优缺点
优势一,从事与影视公司相关的行业,无论是技术上的关联性还是管理方式公司都将获取同样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横向的多元化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公司的关键技术,还能尽可能的扩散公司的核心技术;纵向的多元化经营在转变市场交易关系的同时减少了市场的交易资金,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利润。优势二,能增加影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遇上公司主业绩下滑时段,公司能利用转移公司重点的方法在其他投资领域获取利润,确保公司总体利益不受损,夯实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缺点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撑,虽然影视行业的利润可观,但是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依然会增加公司的负债比例,加之存在的贸易壁垒,在影视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初始阶段,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必然被削弱,进一步扩大影视公司经营的风险。缺点二,容易分散公司核心资源,导致公司主要业务发展受阻。如果影视公司前期在影视领域发展受阻,又急于推进多元化经营,此样,不仅原有的产业无法变强,还会削弱现有在影视领域的竞争力,不利于影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二、构建控制财务风险有利的公司环境
(一)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在公司控制财务风险的工作中,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自身的业务特性、经营方式、风险偏向和风险的忍耐性,在分析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同时把握好公司风险承载的最大限度。而参与风控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了解财务风险的同时掌控好风险与利润间的平衡力,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略公司本身的实际情况,更不能为了规避风险而拒绝所有的发展机遇。
(二)建立健全风控体系
影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组织结构的支撑。在公司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公司最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质上就是财务风险的控制。影视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由于其经营的规模大,涉及行业多,业务杂,资金的需求量大,因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繁杂,为科学的规避风险,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一是,在公司内部设立风险管控单位,用于监督财务,控制财务风险,确保及时有效的发现公司各个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二是,管理风险的单位要定时不定时的审核公司内部相应的业务,查看其是否达标,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阻止风险出现,在落实风控工作的流程中,必须要优化整合风险管理体系,并与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稳定可靠。三是,风险管理单位一旦发现财务风险,必须马上组织安排工作人员查找风险发生位置,分析风险成因,尽可能的减少公司的损失。
三、提升财务风险识别力、评估力
(一)优化整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用于规避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公司经济损失。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三步走,一是事前的预测,影视公司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的动向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优化整合资金结构,科学合理预防财务风险,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率。二是事中控制,在影视公司经营管理阶段,发现已经产生财务风险,则必须有针对性的选取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点。三是事后总结,影视公司必须有针对风险的成套体系,不断总结风险的成因,解决方法和预测方法,不断优化整合财务风险的预防控制体系,为公司未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奠定基础。
(二)建立持久高效的现金预算管理系统
在影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为达到规避现金流危机的财务风险的目的,就必须要制定现金流预算表。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收支管理工作中,提前预估,特别预估关键环节将产生的重大现金流收支情况,提前安排预支资金。此样,既能合理利用资金,又能巩固现金流在公司中的地位。从会计方面讲,在现金流预算表具体的编排制定工作中,既要确保现金流预算表的准确性,又要掌控好公司发展的方向,还要结合公司未来各方面预定的方案,将预期收益预估工作做到最好。从影视公司自身来说,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方向,明晰市场发展所需,从自身资金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业务拓展方案和资金投放方式,从公司资金要求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扩张规划,在提升现金管理有效性的同时确保投放的资金能即使收回,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率,有效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一)流动性财务风险的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采用多元化经营的影视公司必然具备特殊性,为满足影视公司发展所需,公司必须要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工作。在此环节,必须要加大力度,控制好现金流,利用偿付到期债务的方法,或者支付义务的方式,规避、控制因资产增长或业务发展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的出现,夯实公司发展所需的现金、现金流。公司一方面必须要建立健全现金流预算管理系统,通过科学有效的现金流预算表,尽可能的规避、减少现金流类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公司要提前预估现金流量收支情况,了解核心环节现金流收支的各项基本状况,便于提升公司现金的应用效果。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控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的集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风险日益突显,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财务风险控制能够全面反映公司经营水平,但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财务管理工作地位不断提高,在加强企业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财务风险也日益凸显。所以,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产生财务风险有很多原因,有企业的外部原因,也在企业的内部原因,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主要有: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等,这些宏观环境的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预料的,其变化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只要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风险就必然存在。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缺乏风险意识,觉得只要管好账,就会避免财务风险,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风险意识淡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企业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投资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有些部门对财务管理制度置若罔闻,缺乏有效的约束,使财务风险很容易发生。
4.财务决策失误
企业财务决策失误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主观意想的成分过多,客观性分析不足,致使决策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企业的决策如果是建立在这些不真实信息基础上的话,决策失误是必然的。
二、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
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预警体系是不能缺少的。在这一体系之中,获利能力、还债能力等指标是最具有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可以分为:总资产报酬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是反映企业运用资产所获利的水平;而后者反映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则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而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 0 %,当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就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度是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前提的。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要求,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各阶层管理者的岗位责任,必须将企业的管理执行与监管权相分离,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协调发展,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要明确自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作用。除此以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公司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要调动企业的各个部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来,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3.落实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营情况下,任何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多数的经营风险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例如,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失败出现的损失,新产品存在瑕疵导致产生的或有负债。因此企业需要设计、执行和维护内部控制,需要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降低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进而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决策失误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者在决策时参杂了过多的主观意识,进行了很多的非理性投资;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虚假信息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是由于外界披露信息含有大量的水分,加大了企业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与投资的低效性,给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都带来了巨大损失。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低成本的修正不对称信息的机制和完善的信息披露与监督制度。比如资本市场信息公开制度、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等等。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更新知识体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让每一名员工清醒意识到财务风险的破坏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只是财务部门,其它部门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必须由始至终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第二,定期举行专业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能、思想、道德方面进行教育,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财务人管理员的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残酷,财务风险是伴随着竞争的加剧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经营的因素,只要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财务风险就会客观存在,所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相信通过实施有效内部控制,企业能够降低经营风险,进而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必将会加强,一定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债务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与利润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也指出:在有效市场前提假设下,资本结构的变动会影响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财务风险,债务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有利。本文分析了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这件事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绩效和财务风险以及怎样影响公司绩效的财务风险,检验国外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适用性,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Aghion.Boloton(2008)认为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可以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但是同时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Agrawal .A(2009)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综合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的总价值也是固定不变的,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Allen.M.P(2011)加权平均成本取决于权益成本和负债成本,当企业用负债来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时,权益资本成本上升缓慢,负债成本平稳不变,而且比权益资本成本低,所以加权平均成本逐渐下降。当负债比例加大,权益资本成本加速上升,虽然负债在全部资本结构中比例增加,但不能抵消权益资本成本快速上升的影响,结果使加权平均成本下降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二)国内文献 肖游(2006)从财务风险的特征、成因入手,提出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原则和程序。而关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在结合之前研究的结果,引入了财务杠杆系数作为控制筹资风险的风险。吴井红(2005)认为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盈利有关。肖作平(2007)认为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和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比率有关。沈根详(2005)主要以权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资本结构与破产成本以及税盾效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应该是资产负债率在60%至70%之间,大于百分七十,破产成本将急剧上升,超过了税盾带来的效应。刘星(2011)放宽了MM定理关于所得税率恒定的条件,考察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所得税率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资本结构与所得税率成正相关的关系。
多数学者研究的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很少学者考虑到负债收益与财务风险之间权衡利弊的关系,本文研究是基于负债收益和财务风险之间权衡的关系,以期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负债规模越大,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也就越大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企业的负债规模越大,要偿还的本金及利息就越多,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也就越大,因而其财务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到期债务的还本付息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使企业破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财务风险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负债越多,则所需偿付的利息费用也越高。高的利息费用增加了企业可能因无法偿付债务带来的风险,故提高了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费用比率的高低也与营业收入密切相关,与营业收入成反比。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营业收入,则财务费用比率低,而其将具有较多的资金流用于偿还负债,因此财务风险也会相应较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费用比率正相关
从理论上说净资产收益率(ROE)受三个因素驱动:资本回报率(ROIC)、ROIC与R的差异即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DFL), 资产收益率(ROE)高的公司往往是因为资本回报率(ROIC)比较高,拥有着极高的经济商誉和较强的经济特许权,具备着较高的行业壁垒,往往不需要通过高的财务杠杆来获得负债收益,因为这样往往也会同时增加财务风险。而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不盈利,资本回报率(ROIC)低下,那么企业要偿还借款的本金及利息就会非常困难,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不能有效的再去筹集资金,导致陷入财务风险。盈利是支付长期本金利息所需资金的最可靠、最理想的来源。企业投资回报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其偿还债务的保障也就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企业财务风险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我国2011年浙江省在沪深两市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了以下特殊样本:(1)金融类上市公司;(2)研究期间内为特别转让和特殊处理的公司,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否定或保留等审计意见的公司;(3)净利润小于零,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4)数据异常的公司。最终得到12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的所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新浪财经网上公布的各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文的研究变量主要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即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本文用综合杠杆(简称DTL)作为评价指标。综合杠杆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共同所起的作用,用于衡量销售量的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越大。运用综合杠杆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能综合全面的考虑到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综合杠杆等于财务杠杆乘以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高低和企业的筹资风险有紧密的联系,财务杠杆越高,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因为高的财务杠杆往往会导致企业较高的筹资成本,导致企业偿债压力加剧,经营杠杆的高低与企业的投资风险有精密的联系,经营杠杆越高,企业的投资风险越大,因为高的经营杠杆往往要求企业投资的项目的净现值也要较高,一旦投资项目净现值不如预期,企业的经营就会遭受风险。(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即上市公司的负债经营效益,根据企业成长效益的指标,综合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共选取了3个解释变量来衡量上市公司的负债经营效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用DAR表示)。企业的负债经营效益首先要确定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企业财务费用比率(用FE/IFM表示),企业财务费用主要包括企业为负债经营所支付的利息费用,财务费用比率描述企业财务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是描述负债经营大小及效益的一个双重指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用ROE表示),描述企业在剔除负债效益之后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是企业资产对企业的收益最直接的贡献,描述企业的经营效益指标,结合上述两个指标,能很好的对企业的负债经营效益进行分析。(3)控制变量。财务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上述提出的3个变量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管理效率等等。为控制上市公司其他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且基于数据的可取得性,引入企业的成长性(CIGR)、企业的所有制性质(OWNSP)、企业的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上假设,建立模型如下: DTLi=β0+β1*DARi+β2*FE/IFMi+β3*ROEi+β4*CIGRi+β5*SIZEi+β6*OWNSPi+Ui,其中,βi为待估系数,Ui为随机扰动项,i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了我国2011年浙江地区在沪深两市A股的304家上市公司来研究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筛选,最终选取了127家上市公司共计127个样本的数据。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二)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综合杠杆与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和企业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成显著负相关,与公司的所有者性质关系不显著。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企业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和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对实证分析的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但是根据统计分析的原理,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8,一般就认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从表中各相关系数值可以明显得出数据样本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明显。
(三)回归分析 为了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回归结果中计算了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各变量的VIF值都接于1,通常情况下,当VIF值大于等于10时,共线性才会在变量间显现,所以本文模型中的各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另外,从表中可以得到,除主营业务增长率和所有制性质外,其他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发现:(1)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其财务风险的影响最大,在1%(sig=0.00
四、结论
从本文分析结果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而资产收益率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代表着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内,一个公司资本结构越高,获得的税盾效益也就越高,但是必须要承受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在可控的财务风险水平下,采取合适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财务费用比例代表着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越高,财务风险也就会相应降低,公司必须要学会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降低自己的财务费用率,这样就能其他条件的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财务风险水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代表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的财务风险越低,这给我国的上市公司带来的启示是,要从根本上在保持一定盈利能力的前提下,同时也承受不过高的财务风险水平,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净资产收益水平,而要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水平,必须引入优质资产,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能力,加强公司的营运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德芳、曾慕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6期。
[2]吴井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初探》,《经济周刊》2006年第8期。
[3]肖游:《试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商业研究》2006年第13期。
[4]沈根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风险》,《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5]刘新:《上市公司所得税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2011年,我国在国家改革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将深化或推进电力、铁路、盐业、邮政等行业改革。”倘若食盐行业完全实行市场经营体制,食盐行业则必须进入市场,与一般商品无任何区别。但是,食盐作为一种碘营养补充食品,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联系。一旦完全将食盐推行市场,必然为食盐企业带来一定程度财务风险。食盐企业面对此种形势,应认真分析体制改革带来的财务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改革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食盐行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食盐专营制度在我国之所以长期实行,关键在于利用税收手段限制其超额利润,限制其过度发展,并避免巨额利润流入利益集团手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食盐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尽管社会需求量大,可是与奢侈商品比较起来收入和价格弹性较小。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食盐行业并不一定非要实行专营制度。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其能否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现如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这种改革大背景下,食盐行业转型已成为必然,才能逐渐改善食盐行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制度不灵活、市场观念淡薄的问题,使其更能适应食盐行业的发展。因此,食盐企业在盐业体制改革环境下应积极研究与探讨市场规律,提高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反映速度和能力,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加快市场改革的步伐,进而使自身在改革大环境下生存发展的更顺、更好。
二、食盐行业经营体制改革为食盐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分析
客观来说,财务风险是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也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食盐企业在盐业体制改革大背景下,由于面临经营体制转型、经营环境变化,使得财务风险在其生产经营中更加突出,稍有经营管理不慎都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根据财务风险来源区分,食盐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出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经营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投入一定货币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资金供求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下进行的筹资活动为财务带来的风险;经营风险,顾名思义就是食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销环节导致内部资金运转不畅而产生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关键的财务风险。
三、食盐企业财务风险下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
食盐企业长期在专营制度下得以保护经营,这种毫无竞争压力的经营使得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一旦盐业体制转型完成,必将对市场变化的反映不够敏捷,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为此,食盐企业在失去国家政策保护前应增强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并采用科学手段认真考量市场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逐渐提升自身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创新经营策略,走多元化道路
市场环境下,食盐企业除了开展售盐业务也可拓展其他业务,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为此,食盐企业应以售盐为基础,在保证食盐生产加工质量和供应链正常情况下,积极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消费群体切实需要的试验品种,根据需求生产不同种类的食盐。除此之外,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有效开展生产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工作,还可联合其他厂家进行集团生产和销售,并主动联系供销商以扩大销售量,尽可能消除经营风险。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当前,食盐企业正在逐步脱离专营制度的保护羽翼,加强失去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和保护。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科学合理,食盐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系统,准确预测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并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尽量在财务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另外,还用定性定量地准确预算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并在资金投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建立效益考评制度分析与评价投资方案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以便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做出调整方案,保证项目大的投资效益。
(四)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重视财务管理,食盐企业也不例外。因而,食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进而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和资金利用率。在完善制度保证下,积极开展企业日常经费预算工作、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以及决算工作,使内部一切财务活动和实务操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道路。为了保证财务制度得到彻底贯彻落实,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团队,使各项财务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食盐企业应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财务人员也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我国盐业体制转型工作正在逐步推进过程中,食盐企业脱离了专营制度的羽翼保护,使得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愈加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体制转型带来的财务风险,食盐企业需要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系统,逐步完善财务制度,尽可能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使自身适应转型后的市场经营环境,进而实现稳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重庆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应对食盐市场放开之思考[J]. 中国井矿盐, 2010,(03)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企业并购、破产、重组等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的因素也在增多,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绩效的波动上,所以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关于经营风险,许多国外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影响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也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新的风险管理模式[1]。但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在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研究时,较少将企业社会责任考虑在内。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尽管在国外实践中许多企业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范畴,但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上[2],较少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近年相关文献发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分析上,通过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得出结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3-8]。大多数学者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时很少结合企业其他指标,分析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经营风险作为企业能否正常运营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三者关系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两两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以期能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的研究内容,完善现有的研究体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探讨上,而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兼顾社会形象和公众利益,产生良好反馈效应的同时,是否能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这一问题研究较少。
企业风险种类繁多,直接研究企业风险比较困难。因此,国内外学者通过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特有风险、社会风险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风险与社会责任关系。Husted B W [9]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风险的关系,发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有较低的经营风险。Mishra S et al.[10]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对特有?L险影响的分析,表明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减少风险,消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增加风险。无独有偶,杨艳等[11]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特有风险的关系,发现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特有风险越低。这与Mishra S et al.研究结论趋同。Boschbadia M T et al.[12]把社会风险当成企业经营风险中声誉风险的一部分,从社会风险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较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对冲社会风险。
另外,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公众对利益相关者的认可,积累相应的社会资本,降低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企业对外公布社会责任信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企业经营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提出假设1。
H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风险与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广泛研究的对象,尤其是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使得企业整体风险水平提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降低[13]。所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认清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高效运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Bowman E H[14]在检验美国85个产业9年样本期间的方差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后得出风险与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他发现财务绩效好的企业和财务绩效不好的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都存在负相关关系,经营良好的企业能够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另外,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从负债的角度讲,财务绩效较好的公司,其资产负债比例管控的也较好,流动资金留存较充足,进而规避风险、分散风险的能力也更强[15]。财务绩效不仅是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之一,也代表着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估,有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基于此提出假设2。
H2: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
从2008年三鹿集团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致使婴儿得肾结石事件到2016年非法经营假疫苗使接种者无效免疫甚至死亡事件,使得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对于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其社会声誉扫地,甚至破产,社会责任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所以,在探讨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时,也应当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卢秀锋[16]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通过降低财务风险来提高公司绩效。该观点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思路。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一旦被曝光,其产品会遭到整个社会严厉抵制,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降低了销售收入。相反,那些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无形中增加了公众对企业的好感,使得企业在更稳定的环境下运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扩大了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了顾客对其产品购买力度,增加了企业销售收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在较低的经营风险下运营更有助于提高财务绩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在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之间起到部分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3。
H3: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削弱经营风险对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考虑到一些非上市公司的数据信息难以获得,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12―2014年作为考察时限,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ST和*ST上市公司,数据不全与异常的公司,从润灵的644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数据中最终选取了509家上市公司共1 527个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数据来自润灵环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财务绩效和经营风险的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和Excel统计软件。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通过搜集财务绩效相关文献发现,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是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时选用较多的指标[17-18]。其中ROA=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反映了企业总资产获利能力和利用情况。而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不仅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财务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EPS=企业净利润/总股本,该指标越大,企业越有能力发放股利,财务绩效越好,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ROA和ROE反映企业资金运作回报能力,反映企业盈利的会计价值。EPS从股东等投资者方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选取ROA和EPS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用ROE进行稳定性检验。
2.解释变量
(1)经营风险
现有文献对经营风险(Risk)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经营杠杆、应收账款比例、资本密集度等指标[19-21]。关于经营杠杆,杜媛等[22]在研究经营风险程度的度量方法一文中把企业经营风险分为经营收益波动性风险和亏损风险,她提出经营杠杆系数只能衡量企业亏损风险,而不能衡量企业经营收益波动性风险,用经营杠杆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是比较片面的。所以本文用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应收账款比例=应收账款/收入,比例越大,企业营业收入中现金流含量越低,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资本密集度=总资产/营业收入,在不考虑资本性融资的情况下,营业收入不变,总资产大幅增加,使企业负债水平提高,说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大幅度下降,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因此应收账款比例(Reclrate)和资本密集度(Fixed)越大,说明企业经营风险越高。因为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的P值小于0.0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所以为了便于进行回归分析,现把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两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统一为一个指标来衡量经营风险,用字母Risk代表。
(2)企业社会责任
不同学者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不尽相同,本文采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权威第三方评级机构“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级结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23-24]。润灵环球评级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22类行业,该评级体系分四部分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评价,每一部分根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分值,总分为100分,其中整体性评价(M)30分、内容性评价(C)45分、技术性评级(T)15分和行业性评级(I)10分。所以其的社会责任评级报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3.控制变量
考虑到重要控制变量缺失会给结果带来偏误,参照相关文献[4-5,17]的研究,本文主要设计了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偿债能力(DAR)、盈利能力(PRO)等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成长性(Growth)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资产流动性(LIQ)用流动资产比例表示,偿债能力(DAR)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盈利能力(PRO)用销售净利润率表示。表1列示了所有?量及其定义。
(三)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假设1―假设3,以财务绩效变量“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作为被解释变量,经营风险(Risk)和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解释变量,由此将待检验模型设定如下:
Risk=a0+a1CSR+a2Growth+a3LIQ+a4DAR+a5PRO+ε
(1)
ROA(或EPS)=a0+a1Risk+a2Growth+a3LIQ+a4DAR+
a5PRO+ε (2)
ROA(或EPS)=a0+a1CSR+a2Risk+a3Growth+a4LIQ+
a5DAR+a6PRO+ε (3-1)
ROA(或EPS)=a0+a1CSR+a2Risk+a3CSR×Risk+
a4Growth+a5LIQ+a6DAR+a7PRO+ε (3-2)
在以上回归方程中,控制变量为企业成长性(Growth)、流通股比例(PSO)、资产流动性(LIQ)、偿债能力(DAR)和盈利能力(PRO)。a0为常数项,a1、a2、a3、a4、a5、a6、a7分别为解释变量和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均值较小,说明样本企业总体上财务绩效较差。经营风险(Risk)标准差较大,说明变动幅度较大,样本企业总体经营风险管控较差。企业社会责任(CSR)均值不高,标准差较大,最小最大值差距较大,说明样本企业总体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情况不稳定。另外,财务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风险25%分位数、中位数和75%分位数都呈递增趋势发展,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涨幅最大。
(二)相关分析
为了检验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对样本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双侧显著性检验对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样本企业的经营风险(Risk)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AR)、盈利能力(PRO)显著负相关。财务绩效(ROA或EPS)与经营风险(Risk)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Growth)、盈利能力(PRO)、资产流动性(LIQ)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AR)显著负相关。财务绩效(ROA或EPS)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在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三)回归分析
1.对H1的检验
如表4模型1所示,相对于经营风险(Risk),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0.0113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做得越好,经营风险越低,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风险有负向影响,这一结果支持H1。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与经营风险(Risk)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PRO)、资产负债率(DAR)与经营风险(Risk)显著负相关。
2.对H2的检验
如表4模型2所示,当财务绩效用ROA代表时,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0136,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当财务绩效用EPS代表时,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1538,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经营风险降低可以提高财务绩效,这一结果支持H2,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和盈利能力(PRO)均和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企业成长性(Growth)表明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资产流动性(LIQ)表明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快;销售净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财务绩效越高。而偿债能力(DAR)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当资产负债率(DAR)较高时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低,企业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导致企业财务绩效降低。
3.对H3的检验
表4模型3-2在模型3-1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交互项,由于两交互项多重共线性值达到19(>10),因此对解释变量中涉及的交互项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以避免多重共线性。此外本文对所有进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检验(VIF),结果显示VIF均小于2,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如表4模型3-1、模型3-2所示,无论财务绩效用ROA还是EPS代表,经营风险(Risk)的回归系数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企业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也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又一次证明了前面的H2。另外,以模型2为基本模型,在模型2基础上加入企业社会责任(CSR)变量后(模型3-1),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回归系数变大了。若把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的交互项也加入模型3-2,不仅交互项本身显著,而且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进一步?大,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风险共同作用于财务绩效,且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有削弱作用。这一实证结果支持H3。
五、稳健性检验
由于变量的选择和取值将可能对结论稳健性产生影响,为此进行了以下敏感性测试,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净资产利润率(ROA)。由此对H2、H3回归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如表5所示。
从表5中的模型2结果可知,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0505,在0.05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负相关,与上文对H2研究结论一致。从表5中模型3-1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0.0293大于模型2中的-0.0505,模型3-2中加入交互项后回归系数为-0.0006比模型2和模型3-1经营风险回归系数都大,也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负向关系有削弱作用,与上文对H3的结论一致。
以上的稳健性检验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靠。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 引言
专业化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重要经济现象,浙江“块状”经济便是显著模式之一。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分享分工经济产生的递增收益,表现在节约交易成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这也进一步促进分工深化,这种循环累积效应最终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本质上,专业化产业区兼具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功能,其显著特征是,供应链上企业存在密切贸易联系和共同地缘关系。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品赊购赊销,从而产生依附于产品关系的信贷合约关系,即商业信用关系。然而,产业集聚也可能成为风险集聚、扩散渠道。专业化产业区内企业间紧密联系,这有助于企业通过互相提供担保形成担保链,抱团贷款,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这样,加强了企业间金融联系。但也蕴含巨大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扩散风险,可能诱发区域系统性财务危机。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信贷紧缩等。制造企业面临严重经营困难和财务困境,其中资金链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纺织企业也不例外。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龙控股”)正是遭遇严重资金链断裂危机典型代表。江龙控股是纺织印染行业龙头企业,经历了崛起、上市再到重组,最后濒临破产,成为继樱花纺织、飞跃集团、山东银河后,发生财务危机又一纺织制造大户。由于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大,产业关联度高,一旦陷入困境,极易引发连锁反应,进而放大不利冲击。因此,行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区中系统性重要企业,能否有效地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控制与预警,这对行业乃至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趋势
浙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经济地理现象,这种集聚产业组织及空间形态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上具有重要作用。浙江产业集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且具有鲜明特征,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以“专业市场+工厂”为主要经营模式,以特色工业园区为地理组织形式。在专业化类型上,主要有绍兴轻纺产业群、海宁皮革产业群、嵊州领带产业群、永康五金产业群、永嘉纽扣产业群、乐清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制笔产业群、诸暨袜业群等。《浙江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2012)》指出: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纺织特色产业集群。该省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绍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等市,产业规模占全省纺织工业98%,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如绍兴、萧山化纤及化纤面料,宁波、温州服装,杭州女装,余杭、海宁家用纺织品,桐乡毛衫,诸暨、义乌袜业,嵊州领带,天台工业用布等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绍兴、萧山、海宁、桐乡“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浙江省纺织企业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江龙控股是绍兴市大型印染企业,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拥有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纺织超市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2004年8月江龙投产,当年出口2 000万美元。2005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净利润达7 000万元。2005年起,江龙控股开始规模扩张。2006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5亿元。江龙控股上市后资产迅速膨胀,从1家企业扩张为8家企业,涉及印染、纺织、贸易及房产等行业。2007年初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特宽幅生产线,建成国内最大特宽印花生产线。短短几年内,江龙控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而,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高企,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增加,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江龙控股在快速扩张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绍兴市外经贸局资料显示,江龙控股总负债2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2亿元,民间借贷8亿元,货款2亿元。在企业间资金联系上,相互提供担保很普遍,从而企业之间形成复杂担保链。仅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就为江龙控股提供担保4.5亿,同时江龙控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大量担保。江龙控股陷入困境后,这些有担保关系企业也面临巨大担保风险。2008年11月25日,绍兴当地法院、政府召集供应商和民间借贷债权人,商讨江龙控股债务问题。这样,江龙控股成为发生资金链断裂又一纺织企业。
三、 财务危机形成、演化及影响
不利行业经济环境是纺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同困难。化纤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工业与信息化部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纺织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足导致纺织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2008年前11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 026亿元,增幅由2007年同期增长36.9%转为下降0.7%;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21.3亿元,同比增长97.7%,亏损面达到20.4%。全年累计出口1 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
事实上,宏观经济环境不仅对信用风险,还对企业融资决策如负债和债务期限产生重大影响。正如Shleifer 和Vishny(1992)所强调,企业负债能力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一般地,在繁荣时期,企业能够借到更多资金。当企业能够动态调整资本结构时,调整速度和规模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尤其是,企业在繁荣时期应该比衰退时期更经常且更小幅度调整其资本结构。
江龙控股发生资金链断裂,既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机制问题。为了满足日常运营、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需要,江龙控股多渠道融入资金,然而未能对自身偿付能力和行业前景进行风险评估,表现在短期融资用作长期投资,较高财务杠杆,以及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等,最终酿成资金链断裂。由于发生运营或者支付困难,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发生,进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江龙控股财务风险主要有:运营资金不足、账期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担保风险等。具体地,运营资金不足表现为:超过其负债能力,进行规模扩张;营运资金被长期挤占,即长期运营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收益。企业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企业借入短期资金,大量增加流动负债,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大量借入银行短期贷款购置长期资产,造成企业清偿能力下降,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江龙控股担保链条长,担保相关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
1. 过度规模扩张。崛起后,江龙控股未能充分评估企业自身资金能力,迅速进行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2007年,江龙控股以承债方式收购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背负4.7亿元巨额债务,同年还收购了方圆制造、百福服饰等企业。此外,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生产线。在公司长期资本来源不足情形下,为了满足长期投资需求,江龙控股借入大量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江龙控股持有银行贷款约12亿元。然而,企业规模扩张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变现能力弱等特点,这些长期投资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因此,对资金周转有更高要求,若超出自身能力过度负债,则容易引发债务危机。显然,这种短融长投融资策略大大降低企业资金流动性,并加大偿债风险。
2. 激进融资策略。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融资决策,其中债务内部结构如债务期限很重要。合理债务期限结构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供管理者激励。激进筹资策略具体表现在较高财务杠杆和高利息民间借贷。江龙控股资金问题早已显现,2007年开始,江龙集团就拖欠300多家供应商货款2亿元。相比供应商,银行和民间借贷是更大债权人。目前,包括未到期贷款、信用证,江龙控股在银行授信余额为11.3亿元,涉及浙江、上海等地14家银行,其中工行绍兴分行为最大债权人,涉及授信余额为3亿元,建行绍兴分行为第二债权人,授信余额1.2亿元。
纺织行业是对外依存度很高的竞争性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信贷紧缩,外部产品需求急剧萎缩,企业应收账款逾期支付和存货增加,出现暂时资金短缺。然而,国际资本市场短期借贷冻结,国内金融机构收紧信贷。非正规金融成为短期融资重要渠道。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非正规金融交易活动活跃。像其他许多浙江制造企业一样,在正规融资渠道不畅下,江龙控股向民间借贷融资,维持企业正常运营。江龙控股民间借贷链条长,利息高,导致资金成本高企,仅2008年支付民间借贷利息就高达2.8亿元。高利息民间借贷暂时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短缺问题,但民间借贷市场不完善且缺乏相应法律保护,民间借贷自身利息高、期限短,民间借贷蕴含巨大违约风险。当无力偿还贷款时,浙江企业往往从民间借贷公司融入短期高利贷,获得银行贷款后再偿还高利贷。但由于银根紧缩政策,当从民间获得融资偿还贷款后,银行不再提供贷款,这直接导致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当地担保公司也是江龙控股高利贷融资重要渠道,担保公司从民间低息融入资金,高息向江龙控股提供资金。因此,借贷成本大幅攀升。
事实上,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很重要。债权人在对企业前景产生担忧下,容易引发债权人信任危机。到期债务不予展期,债权人加紧未到期债务收贷。商业银行可能收回到期债务后不再提供融资,这在其他债权人中产生恐慌。江龙控股面临这样财务困境,不同债权人争相收回贷款,使江龙控股陷入严重流动性风险。为什么债权人停止其债务展期?如果到期债权人当前为债务展期,将来可能遭遇未来到期债权人撤回资金引起企业清算。从而,未来到期债权人对当前到期债权人施加外部性。债务即将到期的债权人可能希望收回贷款不再续贷而不是面临清算风险。
企业在危机期间经历再融资冻结,使用固定短期债务为风险长期非流动性资产融资。由于担心未来市场恶化,短期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再融资,这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短期债务对企业产生负债方风险,或者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是加重危机的加速器。再融资冻结显著特点是债权人拒绝债务展期,因为担心未来债权人也拒绝再融资。企业为长期非流动资产融资,使用固定短期债务并必须持续债务展期。债务固定性质产生负债方风险,以债务挤兑形式存在(He & Xiong,2009a)。一般地,固定短期债务产生跨期协调问题或者债权人信心不足,当企业基本面足够低,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展期。因此,到期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取决于其对未来债权人是否再融资的预期。另外,Calomiris和Kahn(1991)强调短期负债作为道德风险约束机制的作用,如阻止管理层风险转移(Jensen & Meckling,1976)。短期债务降低资产负债表资产方风险并增加价值,类似于存款人对银行部门是价值增加的,金融机构自身脆弱性给存款人提供激励,监督管理层从而缓和问题(Diamond & Rajan,2001;Diamond & Ra-jan,2000)。
3. 关联担保风险。互保在企业联系中很普遍,加强了金融联系。复杂担保关系使江龙控股背负巨额潜在债务,承担沉重担保风险,财务风险日益加剧。绍兴一些较大规模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规模扩张,市场流动性充足为其提供了发展机会。然而信贷紧缩下,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高负债企业随即陷入严重困境。为了维持投资项目,企业从民间融资,主要采用连环担保。企业内部资金链条环环相扣,行业、地区之间横向和纵向众多企业也构成“网状”资金链条结构。当地8家企业为江龙控股提供担保,其中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4.5亿担保,加上浙江稽山印染有限公司、浙江五洋印染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给江龙控股提供担保占其借款总额80%以上;华联控股、展望集团、加佰利控股集团、浙江天马、永隆实业、南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赐富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也都是担保链上关联企业,这些企业之间都存在互助担保。江龙控股旗下南方控股集团也为华联三鑫提供担保,这两家企业本身涉及互保企业很多,形成长担保链条。
四、 财务风险管理
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形成和扩散机制,具有民营企业一般特征。
1. 加强运营资本管理。企业一开始运营,尤其是一旦企业开始增长,需作出如下决策,如何投资资金,维持多少现金和存货,给客户提供多少融资,如何获得必要资金以及发行多少债务和以什么条件,这些对企业现金流和利润有重要影响。影响困境企业发生债务支付违约概率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所持现金和其他流动性资产,这反过来影响企业保留现金储备的决策,现金储备可用于投资或者向股东支付。存在金融摩擦和困境成本时,负债企业需考虑现金和投资决策共同决定。存在金融摩擦和困境成本,风险企业愿意维持更高现金储备以减少未来发生现金短缺的概率。由于市场摩擦,未来现金流无法都用作抵押,违约成本高。在这一设定下,更多投资表示未来更高现金流。同时,更高现金储备表示债务到期时发生现金短缺概率更低。
2. 实施稳健融资策略。企业应选择稳健融资策略,确定合理资产负债比率,加快回收应收账款,使资产与负债期限相匹配。制定扩张战略时,企业应审视自身财务状况,包括自由资金流,使规模扩张与财务状况相适应。多数民营企业都面临融资困境,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信贷紧缩宏观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一般地,银行贷款是企业外部融资重要渠道,然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抵押资产不足,收益不确定性大,常面临严重信贷配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民间融资、私募股权等,结合自身不同发展阶段,优化融资结构。
3. 实施科学投资决策。适度进行规模扩张。缺乏对公司负债能力、资金流、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全面评估情况下便迅速进行规模扩张,这为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埋下隐患。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会挤占运营资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使用效率,进而影响收益与风险程度。多元化经营应以核心主业为主。企业需着眼整个企业资产配置,制定合理规模扩张战略。此外,需加强投资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项目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投资风险可能由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造成,如产业政策调整、利率、汇率波动、生产技术及要素价格变动等,这些外部冲击都可能产生投资收益不确定。此外,企业管理层需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竞争程度作出准确评估,确保投资资产安全以及投资收益。
4.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需求不确定性起重要作用。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会产生流动性需求,这可以通过现金储备或者通过资产出售以吸收冲击。当企业投资于长期资产但可能在资产到期之前面临赎回,即短期无法产生现金,从而有流动性需求。企业面临流动性约束,当其所产生财富不足以满足其未来流动性需求,即内部流动性短缺。企业需要流动性,因为他们试图免遭信贷配给。信贷配给可能发生,由于给债权人保证收益和企业总收入不一致。事前(初始投资)和事后(再融资),企业都会遭遇信贷配给。市场流动性与融资流动性可能相互作用,放大初始冲击。企业需作出决策,持有多少现金以满足未预期流动性需求,以及如何运用现金储备应对波动。
参考文献:
1. Calomiris, Charles W., and Charles M. Kahn, The Role of Demandable Debt in Structuring Optimal Banking Arrangem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81(3):497-513.
2. Diamond, D. W. and R. G. Rajan, A Theory of Bank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e,2000,(55):2431- 2465.
3. Diamond, D. W. and R. G. Rajan, Liquidity Risk Liquidity Cre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A Theory of Banking,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1:109.
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以及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正常的业务经营运转。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资金积累的速度比较慢,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产品的推广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仅仅依靠自由资金以及自身的内部积累,是很难筹资足够的资金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负债是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获得资金的速度比较快,获取资金的手续以及程序比较简单,资金成本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比较低,限制性条款比较下,因此成为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资金来源方式。
2.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防止控制权丧失
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是现代企业筹集资金从而用来生产经营管理的两种重要筹资模式。与其他筹集资金的形式相比,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并防止企业控制权的丧失。首先,负债作为企业资金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成本仅仅高于企业的内部留存资金,比其他的筹资成本都要低,因此,通过负债经营,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负债是债权人与企业签订的一种收取固定利息的契约,其只要求从企业获得事先规定的固定成本,并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净利率都会高于企业的债务成本,企业在支付完债权人的负债利息之后,还有一定的结余用于分红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通过负债经营,企业可以很好的得到企业权益人之外的资金支持,与股权融资相比,负债经营可以很好的防止企业的控制权的转移,保证了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控制。
3.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
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根据我国的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债务利息的支出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从而在税前予以扣除。在同样的经营利润的前提下,企业负债的程度越高,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越少,相应的应缴纳所得税就越少,因此,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企业在资本结构中增加负债比例,提高财务杠杆比率,能够帮助企业享受负债经营带来的所得税扣除收益,从而帮助企业降低了税负,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越高,负债经营带来的所得税扣除额也就越大,企业的负债经营的好处也就越大。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已经很难完全通过自有资金和留存收益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作为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通过负债经营,中小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从而迅速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债权人的监督来倒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使得企业能够维持较高的信用等级,从而更加容易的从债务市场上进行融资,并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
二、中小企业负债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中小企业要合理的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
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一定要对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其他财务经营指标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投资和筹集决策,制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和结构。在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中,中小企业应该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企业还要重视负债结构的优化,对于长短期债务进行合理的匹配,从而发挥负债经营的最大经济效益,规避债务违约的风险。在负债经营中,中小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根据销售状况及时的调整负债经营决策。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能够呈现稳定的增长,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企业可以适度的提高短期债务的比重;如果企业面临销售状况不景气,企业的现金流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企业一定要规避短期债务风险,尽量的提高长期债务的比重。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来制定相应的负债经营策略。对于长期资产占比比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减少短期债务的比重,适当的增加长期负债比重或者进行股票筹资;对于流动资产占比比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的利用流动负债来进行筹资。另外,企业在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的时候,还要对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利率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例如,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可以尽量的利用长期负债,经营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要多利用短期资金,从而降低资金的成本;企业还要对于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进行对比,在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尽量的多利用短期负债,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2.加强企业负债资金的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之后,要对于企业的负债资金进行严格的经营管理,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将资金投入收益最大的项目中去,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企业要对于负债资金的规模和还款期限进行科学的安排,尤其要避免将企业的负债资金过于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从而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另外,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偿债基金,一旦在债务到期的时候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进行债务的偿还,可以利用偿债基金来偿还债务,从而避免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的行为,防范了财务风险的进一步发生。例如,四川某民营企业就建立了企业的偿债基金,每年从企业的留存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补充基金。2012年,由于企业的产品销路出现问题,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足以偿还当年企业的到期债务,企业及时的从偿债基金里抽取资金用以偿还债务,使得企业避免了债务违约风险。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市场的竞争和医院的加速发展,使医院对资金的需求很急迫。随着国家财政状况和医院分配关系的变化,医院资金的来源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贴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在政府补助不足的情况下,运用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搞建设、买设备、投资扩张,成为现代医院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
负债增加,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医院就承担了为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融资风险由此产生。融资风险是财务风险的一种,它是指因融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影响收益的可能性,是债务引起资本比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它主要来自于利率波动、负债率过高而资不抵债、因融资而产生的无力偿还债务和再筹资等因素。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安排资金,化解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来分析医院融资的财务风险。
一、造成医院融资风险的因素
1、利率、汇率波动
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影响利率、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医院经营的过程中,如果是在利率长期升高的形势下,资金提供者将要求越来越高的资本回报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资金的使用成本逐渐升高,债权融资费用与利率水平成正比例关系变动,从而造成医院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外币汇率波动时,外币借款在借入和偿还时的汇率差以及支付到期利息时利率的上升而增加的医院融资成本,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收益损失,丧失所期待的利益,使医院经营增加了财务风险。
确定的资本结构比例即负债率是否适当,这与财务风险也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不论用负债能创造多少经营收益,债务利息成本是固定的,当资本结构不变,收益增大时,利息成本占利润的比率就相应降低,从而使收益大幅提高,这种负债对收益的作用称作财务杠杆。但当医院举债过多,负债率过高时,利息成本占收益的比率就相应升高,从而使收益大幅度减少,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当收益减少到低于负债的债务利息成本时,收益就变成了亏损,若负债率和亏损超过一定的额度和期限,最终将导致资不抵债。
2、因融资产生的债务无力偿还的风险
如果医院负债比例过高,而其投资又没有实现当期或预期内的收益,又因经营管理不善、不利的行业调整,或其他原因使收益降低,难以持续获得足够的现金流导致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偿债能力持续减弱,或者长、短期负债结构不合理,短时间内要求医院筹集巨额资金来用于还债,集中还款量巨大等问题,就会影响医院正常的经营,造成医院难以偿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当医院陷入财务危机时就会带来很多的不便与麻烦。
3、再筹资风险
医院负债经营,在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医院的经营收益。这就使医院增加了其资金被大量占用,不仅不能为医院带来效益,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医院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大,再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那么医院将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就必然使医院受其影响,使医院的形象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到其信誉,这样长期下来医院将面临着重大的危险。金融机构或其它融资机构将其融资要求设置限制,再提供资金的渠道不再顺畅,不能有效地再筹资,则导致经营陷入资金链断裂的财务风险。
二、医院融资风险的防范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融资经营是有风险的,经营的好坏要根据企业如何规避。运用的好会给医院带来收益,成为促进医院发展的有利工具;运用不好,可能就会使医院陷入极度的困境和危机。医院对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以利于医院的发展。
1、建立医院融资风险预警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果一个医院院长不善于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发展卫生事业的话,那是十分愚蠢的。医院融资的财务风险,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形成。因此,医院融资经营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这就要求医院的主要负责人能够对未来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合理的预计,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医院成员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还要树立风险意识,科学评估,科学预防,在出现医院过度投资,现金流供应困难,资产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管理秩序混乱,投资回报率低,亏损,自有资金低于40%等等指标出现问题时,这些问题的出现预示着危机和风险的来临,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针对实时情况及时调整筹资结构,采取有效的措施力争做到控制、分散和降低风险。
另外,设置、确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预警、监控指标,运用预警指标评估、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也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对监控财务风险的方法。
2、利率波动的对策
利率的波动将会给医院融资经营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不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防范将会给医院的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实践中,利率变动是动态的,也是医院主观上只能被动接受的。所以,医院应在分析利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预先做好安排,在预期利率由高向低的变化时,尽可能减少融资;必须融入的资金,应尽可能签定浮动利率和短期的融资合同来减少损失;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或由低向高变化时,应多考虑使用中长期、固定利率资金,来降低风险和损失。
3、汇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是融入外币资金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资金成本增加的财务风险。防范汇率风险大致有几种方法,第一:可以通过压低采购价格、提高出口报价向供货商或客户转嫁或共同分担汇兑损失风险;第二: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为自身提高控制汇率风险能力;第三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在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时采用合理的外债币种结构,保持多种货币比例适当,软硬货币均衡使用,尽量做到外币贷款的借、还的币种统一,缩短对外贷款的还款期限等等。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控制汇兑损失,及时防范因汇率变动带来的外币筹资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的风险与损失。
4、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
医院的融资过程、资本结构都是动态的,优化资本结构也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负债经营,要寻求收益率高于筹集的资本成本或实现医院总体发展目标、提高总体收益的投资行为。财务人员要对医院资金结构、负债状况和财务杠杆效应等进行系统分析评价,根据资金需求量和财务状况,科学确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合理的负债率。负债经营是否适度,资金结构是否合理,是指负债比率是否与财务状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佳状态。在实践中,如何判断什么样的资金结构最优?是复杂和困难的,所以根据会计的谨慎原则,医院负债比率应适当保持在较低水平,不要增加不必要的财务风险,筹集的资金既保证医院的使用,又不至因资金过多闲置浪费而增加医院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医院也应着力于申请政府增加投资、补充自有资本等渠道改变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用最科学的筹资方法,多渠道、多种类融资,长期与短期结合,使医院融资成本降到最低,资金的筹资和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能。
总之,在高速度发展经济的时代,只有合理估计财务风险,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现代医院的经营发展离不开融资,也必然承担融资风险。医院应在正确认识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其作用,采取必要、完善的措施控制其风险,以减少损失或不利事项的发生,使医院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收益,同时又将风险、损失控制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医院融集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最终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缺乏重视,其管理水平与方法远远滞后于组织自身的发展,成为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财务环境的变化、经营不善导致的组织财务状况恶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们最终通过各种敏感的财务指标反映出来。非营利组织财务危机预警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组织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预报,并根据预测到的情况发出警情信号,同时还能对所预测到的警情提供应对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如何应用现代财务理论和工具结合非营利组织资金管理的特点,对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从而更好地实现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目标与财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
一直以来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都集中在企业领域,而对非营利组织财务危机却较少涉及。企业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包括运营失败、商业失败、无力偿债、资不抵债等。西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研究认为:当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出现了经济下降趋势或由于减少了一个主要的捐助者而出现损失,那么这个非营利性组织可能立刻削减原本可以提供的服务,他们将这种情况定义为非营利性组织遭受了财务风险。 由于非营利组织不是为投资者生产利润,而是提供服务。财产所有者的权益不需要加以补偿、转移或出售。因此,用“破产”作为界限来衡量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危机,就把有着潜在财务风险的大批非营利组织排除在外。当组织出现连续三年项目和服务的减少,在三个连续年份中资金平衡性出现全面下降,以至于出现组织不能履行其使命的后果时可以视为财务危机状态。
风险的加剧会使体现在反映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逐步恶化,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当然风险永远存在,但风险未必就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只要管理层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并有充分的管理风险能力和手段,就可能转危为安。组织财务危机经历由初步萌芽到逐步恶化的过程中,其经营和财务状况将有不同程度的恶化,通过观察和判断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它们的发展趋势就能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由于在组织战略和财务状况上存在差异,不同的组织之间不存在完全一致和相同的财务危机过程,但是从本质上讲组织财务危机最终结果都将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从这一点看是相同的。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与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组织外部的原因
1.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
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外部原因。这些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组织之外,但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却产生重大影响。它会使管理者的主观努力付之东流或者使管理者付出的代价与收益不成比例,而且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组织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尤其对于有营销活动的非营利组织而言,购买力因素、商品供给因素和商品价格因素都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另外,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变化也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若国家经济出现明显滑坡,则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收入和营业收入都会减少。总之,各种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组织带来不利的影响。
2.管理制度不健全与监督缺位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行为与财务管理活动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及各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规章和文件。从总体上看,尚缺乏系统而完整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及相关财务制度,并且部分法律法规已经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仅确定了多样化的监督主体,政府民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和人民银行等都对公益机构负有监督的职责,但关于四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的程序和手段等缺乏可操作性的界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约束与行政监督实质上的缺位与不足,其他社会监督主体包括新闻媒介、社会公众和专业评估机构等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情况及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方面起到的社会监督作用十分有限。社会公众很少主动对非营利机构的运作及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即使是志愿捐款人或赞助机构,在将款捐出之后,对于公益机构最后如何处置这些捐款也常常不再过问。管理与监督的不力是财务风险与危机产生的制度原因。
3.行业的特殊性因素
非营利组织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但也同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一方面为社会提供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非营利组织必然要介入市场,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去办事,但是与企业不同,非营利组织资财归公益法人即抽象的公众所有,出资者不是所有者,经营者不是出资者,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通常必须按照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运作、管理和处置。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一般也不进行损益的计算和收入的分配。上述特点对于组织及组织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于考核评价,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责任、监督机制。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缺乏清晰的责权利关系。
(二)组织内部因素
1.过度负债而引起的财务危机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速度很快,资金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财政拨款占整个非营利组织收入来源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部分非营利组织为弥补资金缺口,纷纷寻求银行贷款及其他债务资金来源。但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负债经营可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组织可以利用负债规模来扩大盈利水平,或者解决资金的短缺,但当借款数额和负担的利息水平一旦确定,过度的负债会使组织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甚至会出现支付危机,它一方面会弱化组织的支付能力,蕴含着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一旦组织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了故障或实际现金流出比预期现金流出的相差较大,影响即期债务的偿还,将会导致财务危机。
2. 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和财务评价机制
健全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是控制财务风险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制度保障,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其业务活动很难用其他经济指标进行衡量,这使得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导致在财务管理中只注重短期项目的短期利益乃至忽视对风险的控制,影响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大多数组织只有简单的账目管理部门,组织的财务体系比较单一,从组织的所有者、经营者到管理者都缺少风险意识,组织内部不重视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设,内部监督、自律机制不健全,有些组织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基本没有设置相关的可操作性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3.缺少专业财务人才
目前,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而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模还不大,从业人员的数量还相对较少。从整体上看,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高,组织财务人员主要包括会计和出纳,财务人员往往是“兼职”或是“半路改行”,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有些财务人员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更有甚者根本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而是由组织中的其他非财务人员兼任,组织缺少专业的财务人才。基本没有会计师和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负责组织的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与运用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和评价方法
根据测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指标体系的原则,将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类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
1.目标层
测度非营利组织财务系统可持续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通过组织财务质量的衡量去体现组织发展的持续能力,并根据测度结果为实践提供适时反馈信息,对组织财务风险进行调控。因而依据测度的基本原理,非营利组织财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为测度的目标。
2.类指标层
把目标分解为类指标,按功能集中反映组织财务系统的风险状态。主要包括组织的筹资能力、财务结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
3.指标变量层
要使反映发展持续能力的指标层具有直接的可测性,就必须进一步确定并给出反映类指标层的具体指标变量。
指标变量的选取标准要考虑测度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指标变量的选取还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指标变量不反映特殊的价值观。二是指标变量应是发展的最终输出。三是指标变量计算方便,数据资料易得。四是指标变量参照值或阈值应是有效的。
根据以上讨论,指标体系构建基本框架如表1。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包括4个类指标,23个变量指标。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反映组织的财务风险情况的。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多目标线性函数法,即常用综合评分法。其单项指标实现率为:
C=Xi÷Zi
式中:C――各单项指标实现率;X――各单项指标实际值;Z――各单项指标标志值; i――项数(i=1……n) 。
然后对每一类目的单项指标做归一化处理:
在对类指标层得分做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加权方式得类目指标层得分,表达式为:
Bk=G×T
式中:k――类目指标层项数;T――每项权重。
目标层得分则为:
有关数值的确定
(1)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
标志值实际上就是各个指标的标准值,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引入国家有关标准,科研成果,行业和地方有关规定或行业或国际的平均水平。还有的指标标志值可以根据多年行业统计资料动态分析和专家论证确定。
(2)确定各类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主要是确定四个类指标中的权重。根据组织性质、组织服务特点、财务特点和专家意见确定。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根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将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A、类指标层B和指标变量层C。
(三)补充说明
对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与危机进行有效监测的基础是完备的评价资料和翔实的数据,信息来源不应仅局限于财务信息之内,而应当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充分考虑组织使命完成情况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使得指标的建立既满足财务风险的预警需求,又能恰当的反映出组织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权衡问题上的考量。
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财务所需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全面系统地收集数据有较大难度。因此应该建立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组织财务评价资料的收集与查询提供便利条件。另外,应当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全国非营利组织的动态财务风险数据库,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信息结果利用的高效化,这一方面便于社会及出资人的监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组织内部财务分析的横向比较。
【参考文献】
(二)引入财务预警模型的必要性随着近年来国内对企业财务预警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为商业银行弥补上述不足,对贷款企业进行财务预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将企业财务预警理论应用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者的角度,构建预警模型来预测贷款企业财务状况,以期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供建议,减少信贷资产损失。
由于利益的不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者看待企业财务危机的观点,既不同于一般的权益投资者,也不同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企业财务危机可描述为企业无力偿还全部本息的状态,或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低,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抵偿到期债务的本息。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通常要在信贷计划中对本金和利息偿还做出详细的安排,而每期本息的偿还情况又与当期贷款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密切相关,即与其一定期间内的偿还能力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财务状况恶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因而在信贷管理中,加强对贷款企业财务状况的跟踪分析,预测其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并加以量化,是十分必要的。
银行家“小心谨慎”的天性,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财务危机观念,更加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如果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在商业银行看来,都是信贷风险的源泉。同时对于银行而言,贷款企业债务的偿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在构建预警模型时,要选取体现企业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分析。
二、财务预警模型简介
(一)判别分析模型 Altman最早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领域,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即多元线性判别模型MDA),目前该模型已成为财务危机预警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多元判别模型产生一个总的判别分值,称为Z值,并依据Z值进行判断。该模型判别方程如下:
Z=1.2x1+1.4x2+3.3x3+0.3x4+0.999x5
式中:Z为判别函数值;x1为(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为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为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总额的账面价值;x5为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Z值应在1.81~2.99之间,等于2.675时居中。如果企业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不会破产;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称之为“灰色地带”,处在这个区间,则表示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研究表明x1、x4和x5三个财务指标预测能力比较强,预测精度高达94%。
多元判别模型因其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影响了它的判别效果和实用性。但该模型能包涵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多个指标,并且可以了解哪个财务指标最具判别能力。这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银行对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评定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而如何从庞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是问题的关键。
(二)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是一种非线性分类的统计方法。1980年Ohlson首次使用多元逻辑回归(Logistic)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他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6.12%。Logistic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Logit(p)=ln()=a0+b1x1+b2x2+…+bnxn
该模型假设企业财务危机的概率P,在模型拟合之前,对于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P值取1,否则取0,判别规则是:如果P值大于0.5,则判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P值小于0.5,则判定企业财务正常。
Logistic预警模型的目标是寻求被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此判断被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Logistic模型最大的优点是没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三、信贷风险管理中应用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比较研究
(一)研究样本与财务指标选择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选取ST公司构建“财务危机企业”样本组,非ST公司构建“财务正常企业”样本组。根据选取样本的时间性原则、配对原则和剔除异常样本原则,最终选择了2004年我国A股市场被特别处理的28家上市公司(ST公司)和2005年被特别处理的22家ST公司作为财务危机企业样本组,要求入选的上市公司在第T年由于“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然后按照同一会计年度、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配对原则,对每一家ST公司进行配对选择非ST公司,选取了50家非ST公司作为匹配样本。样本期分为两部分:一是用财务危机前三年来构建模型,即采用的数据是财务危机前三年的数据,即T-1年、T-2年和T-3年数据。二是将T+1年(即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作为保留样本进行测试。
同时,基于银行信贷管理者的角度评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选取银行更为关注的财务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考虑了指标数据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之后,初步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14个财务指标,作为初选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模型方程构建具体如下:
(1)判别分析模型。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对模型变量进行筛选并建立模型。利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有两个指标通过了F检验,即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率)。同时采用Fisher判别法,方程的系数采用Fisher线性判别方程的系数。由此得出各类判别方程如下:
F1=(-7.633)×X2+0.436×X13 -1.554(ST公司)
F2=(-0.882)×X2+1.233×X13 -1.937(非ST公司)
采用回代的方式预测模型拟合的准确性。把各样本观测值回代到判别方程中,根据函数值确定每一个样本属于哪一类公司。对比原始样本的分类和按判别方程所得的分类,计算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和两类错误率。将T-2年和T-1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拟合效果与T-3年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2)Logistic回归模型。借助SPSS统计软件中的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选择其中的Forward LR 方法,即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来选择进入方程的变量。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有两个财务指标变量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
选取p=0.5作为临界点。若p0.5则判定企业财务状况正常。由此将得出的预测值和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将T-2年和T-1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拟合效果与T-3年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三)模型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的比较如表4所示,现对其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进入模型的财务指标分析。在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中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只有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两个财务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它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正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对银行而言,其债务的偿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更能直观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由此可见,在实证分析中所构建的预警模型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第二,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及错误率比较。在T-3、T-2、T-1年,判别分析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2%、81%和88%,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3%、83%和91%。由此可见,logistic回归模型各年份的总体准确率都要略高于判别分析模型。
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更为关注的是对财务危机企业(即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因为发生第一类错误,即把财务危机企业误判为财务正常企业,相对于第二类错误,其危害更大,误判成本更大。因此,第一类错误率较高的模型,其实用价值将降低。根据表4可以得出,两类模型的第一类错误概率都处于10%~20%之间,误判率较低,说明在信贷风险管理中都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和预测效果。在T-2年,Logistic模型略低于判别分析模型。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进行财务预警,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用价值要略高于判别分析模型。
第三,不同年份模型的判别效果比较。从模型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越临近危机发生时间,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两类错误率越低,总体准确率越高,T-3年优于T-2年,T-2年又优于T-1年。这也恰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财务危机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逐步恶化的过程,越临近危机发生时,财务预警指标的恶化越明显,判别能力越高。
通过对上述模型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在总体准确率和两类错误率上均要优于判别分析模型。并且判别分析模型有较为严格的假设前提,这也影响了判别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logistic回归模型在应用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预测准确性和判别效果要优于判别分析模型。
四、模型实证结果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判别分析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判别分析模型涵盖了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多个指标,并且能够逐步判断哪个财务指标最具判别能力和预测效果。其优势在于能够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最能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并建立定量化的判别方程。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和贷款等级的评定,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及财务比率的分析,如何从庞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是问题的关键。而判别分析模型能够为银行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Logistic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将要检验的贷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带入模型计算公式得出p(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值。选取p=0.5作为临界点。若p0.5则判定企业财务状况正常。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针对企业不同的财务状况进行信贷决策。对于模型计算结果判定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银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信贷风险。而对计算结果判定为财务正常的企业,也不能因此就高枕无忧,可以考虑向前延伸一年,再次使用模型检验今年的财务状况。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对于模型计算结果临近分界点的贷款企业,银行应予以充分关注,进一步追踪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防患于未然。在具体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对贷款企业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分为正常、轻警、中警、重警、危机等层次,同时建立贷款企业档案以进行定期监测和跟踪追测。
目前,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仍相对落后,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银行迫切需要借助某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预测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其信贷决策提供依据,以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如果能够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引入财务预警模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入科学的定量研究,必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胜、殷尹等:《不同模型在财务预警实证中的比较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