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新媒体策划营销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1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基础
1.1“更消费者时代”的要求“更消费者时代”是营销和广告活动中的概念,是营销和广告定位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他们在消费中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消费主体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消费的核心,也为广告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广告既要细致的了解目标受众的个人爱好、生活方式以及媒体接触习惯,等等,还要了解不同媒体的传播特性和目标消费者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接。
1.2生态传播理念的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样式纷繁复杂,各类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广告想要博得受众眼球、吸引受众注意,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打破传统广告的硬性营销,提出了生态传播的理念,就是充分考虑到广告效果所带来的社会整体利益,一方面保证广告作品产品诉求的质量,另一方面注重社会文化传播的力量。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方式,将信息准确的传播给适宜的受众,这既为企业节省了资源,也满足了消费者的视听感受,更好地达到了广告传播效果。
1.3行动化趋势的加剧广告的行动化趋势来源于竞争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广告公司基于广告活动的基础上,将企业广告宣传和社会公益主题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公益文化宣传的同时,将产品自身的内涵主题结合在一起。在传达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又能直抵受众内心深处,调动受众的情感。同时也利于企业形象的完善和美誉度的提升,进而达到品牌传播的最高境界。
2社会化营销策略的特征
2.1精准性社会化营销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消费者进行创意传播活动,比如可口可乐的暖心营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人们不同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纪实传播。比如,可口可乐在菲律宾所做的一次社会化营销活动,把目光对准了无数海外务工人员,可口可乐用摄像机记录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菲律宾打工人员,为了节省更多的钱寄给老人、孩子糊口,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于是可口可乐帮他们买了机票,帮他们回家,全家团聚。针对过年期间很多人大包小包带回家,飞机行李就难免超重,于是可口可乐就在机场为大家送去超重,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行李的问题。
2.2互动性互动性特点可以帮助企业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受众既是产品的诉求对象,又是社会化营销活动的主角,在产品诉求点和传播载体之间找到契合点,以新颖独特的、新鲜的创意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如金霸王2015年推出的公交站台互动传播广告:在寒冷冬季暴风雪的袭击下,人们一起站在公交站台下,按照广告的提示,手牵手,让人体成导体,公交站顶部上就会吹来暖风,为候车的人带来温暖,广告语“温暖来自你我”。受众为人们营造了温馨的画面,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有着受众的互动参与,既是活动也是广告。
2.3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广告的传播方式,广告主能更好地掌握受众的个人信息,受众能够更好地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广告主,双方信息对称。企业通过对社交平台大量数据的分析利用,深入挖掘出用户的兴趣及真实需求,更准确地去攻克产品的设计研发,使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广告活动得到深入的广泛传播和议论,扩大广告效果。
2.4低成本高收益社会化营销为企业带来了低成本的组织力量。社会化营销的广告以记录的方式,将创意活动记录下来,并通过微博、微信和相关新媒体渠道进行播出,广告媒体成本较低,但是播出之后,人们相互转发传播的口碑力量却是巨大的,往往企业以同一核心概念连续推出几个这样的广告活动,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组建一个庞大的粉丝宣传团队,其力量不可估量,只要合理利用就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现在已经拥有了数量庞大的粉丝团队,并在可口可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当可口可乐有线下活动或者出饮料新品,这些粉丝就会起到大力宣传的作用,将宣传效果最大化,而这些收益几乎是不需要成本的。
3社会化营销策略的创新应用
3.1满足受众的体验要求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还要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要。社会化营销完成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体验,提升了品牌与受众之间的黏性。比如,一则牛仔裤的广告,当消费者走进试衣间穿好牛仔裤,试衣间的地突然像传送带一样运动起来,消费者也随着运动,速度不断加快,运动姿势难度也不断加大,对于牛仔裤的消费者,就是感受运动时的舒适性,通过此次体验,能够更好地感知到牛仔裤是否舒适。
3.2发挥受众的口碑传播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相关群体之间进行的对企业和产品相关信息的传递。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口碑传播越来越重要。可以是体验者的传播,也可以是看过社会化营销活动视频的传播,通过了解企业在新媒体上的口碑,容易感染受众的内心,进而改变对企业品牌的态度,即使消费者暂时不需要这些产品,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想到。
3.3挖掘产品与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点以产品诉求为核心的营销时代已经过去,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营销时代也逐渐改变为价值驱动为核心营销时代,消费者的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希望获得的是一份触及心灵的体验。广告人员应该注意把企业的品牌理念通过移动媒体平台清晰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形成有效的沟通、互动。
3.4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企业要科学合理地配备新媒体资源,增加新媒体的运用和开发。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的高科技,才能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及时创新开发,才会出现新的互动方式,才能在互动中增添企业的活力。所以企业要努力运用高端科技,不断开发新媒体,为社会化营销提供更多元化的互动平台。
参考文献:
[1]李震.基于AISAS模式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4):393-394.
受现阶段旅游行业发展的影响,乡村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不断的发展中乡村旅游营销策略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传统形式的乡村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人群也逐渐拓展,由于年轻群体的加入,为金华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在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乡村旅游通过对多媒体的利用,将多媒体多元化等优势充分开发金华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是目前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此,文章中笔者立足于新媒体背景下,对金华地区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背景
(一)金华市乡村旅游现状
现阶段我市正在全面开发乡村旅游行业发展,在丰富的农业资源基础上,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景观。截止到2015年,我市接待内外游客近1600万人次[1]。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将新媒体与乡村旅游营销进行有效结合,是现阶段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
(二)金华市乡村旅游营销现状
目前阶段金华地区旅游人群主要的信息了解渠道多数为旅行社推荐,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市在宣传乡村旅游时却将大部分精力投身于旅游社等一些信息媒体,对乡村旅游发展造成影响。
(三)新媒体营销现状
截至目前我国网络用户数量已经达到7亿左右,受信息发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端网络用户数量也呈现递增趋势[2]。由此可见,新媒体营销已经成为现阶段各行各业重要的营销方式,加强新媒体营销与我市金华乡村旅游营销的结合,是推动我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金华市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现状
目前我市在乡村旅游行业正处于上升趋势,但是由于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市在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上还需要进行大力的改进,有效发挥新媒体自身优势,推动金华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旅游新媒体营销案例分析
现阶段旅游行业对于新媒体应用主要体现在旅游网站方面,例如携程网、Price line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选择旅游方式的渠道也逐渐由传统形式的旅行社转变为网站浏览,因此我市也逐渐开始注重网站旅游的开发。例如携程网充分结合了我市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进行合理设计,应用人们对于旅游选择便捷性的发展模式,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例如著名景区例如金华寺平古村落的游览,让游客在游玩中欣赏大自然的魅力。将新媒体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可以为游客选择旅游地提供便捷性,免于奔波于旅行社的时间。然而在携程网、Price line等旅游网站中对于我市乡村旅游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对我市乡村旅游的新媒体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我市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渠道研究
(一)旅游网站
现阶段我市对于乡村旅游的网络宣传方面还欠缺一定的力度,在一些大型的网站中对于乡村旅游的宣传版面较少,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网络虚拟社区
在一些受欢迎的网络虚拟社区例如贴吧、论坛中,对于金华及金华旅游相关的主题贴吧对于旅游的关注、宣传比较少,数量比较多的是人们的交友信息等,由此可见我市乡村旅游在虚拟社区中的宣传营销力度欠缺。
(三)移动网络
现阶段由于网络手机端用户逐渐递增,也推动了移动网络的发展。这一新兴手段无疑是开发我市乡村旅游的有效渠道。人们对于移动网络的关注已经逐渐深入生活,如果将其优势充分利用,对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播客、微博等社交网站
目前播客、微博等一些社交网站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截至2015年末微博用户已经达到近3亿左右。人们对于微博等社交网站的关注主要渗透在各个方面,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如果将其进行充分的利用,便可以提高我市旅游行业的知名度,大力开发我市乡村旅游发展。
四、我市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现阶段由于我国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乡村旅游方面各地区大力开发自身特色景区,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3]。在我国的乡村中,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色便是乡村特色自然风光,如何将我市乡村中的自然风光进行充分利用,发挥乡村旅游自身的优势,例如将一些代表性的自然景色作为旅游宣传点,搞好我市乡村旅游营销,充分结合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在市场中的定位,将新媒体渠道与乡村旅游营销进行融合,利用新媒体营销自身的优势,将我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包装全面信息化,致力于满足游客旅游体验将新媒体营销进行充分的实施,在新媒体营销的基础上,将游客旅游线路的制定、价格选择、以及当地的酒店住宿进行全面安排,长期与游客保持互动关系,了解我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针对游客所反映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全面构建基于4Ps的产品导向营销策略、基于4Cs的顾客服务导向营销策略、基于4Rs的关系导向营销策略的新媒体营销组合策略。
五、营销效果评价分析
以我市寺平古村落景区为例,其在营销过程中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寺平古村落以其自身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享受到当地悠久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推动了我市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4]。笔者在充分结合旅游行业专家意见之后,对寺平古村落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以历史文化作为旅游宣传点对当地旅游的发展十分有利,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其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在新媒体营销的运用上还欠缺一定的力度,对于四平古村落旅游宣传力度稍显不足,因此当地要充分结合新媒体营销,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大力宣传寺平古村落旅游优势,提高当地知名度,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市现阶段旅游行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在此基础上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巩固提高我市旅游行业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力开展我市乡村旅游,利用互联网优势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优质服务,是当前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必然形式。文章中笔者立足于新媒体,从我市乡村旅游研究背景、旅游新媒体营销案例分析、我市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渠道研究、我市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营销效果评价分析五个角度对我市新媒体乡村旅游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实现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与受众群之间的完全互动,在传媒多样化、立体化、交互化的新媒体背景下,推动金华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通过在旅游营销中对新媒体概念的引入,充实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学科体系的理论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晓晗.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以金华市"农家乐"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9:57-59.
[2]袁芳,史文国. 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4,21:158-159.
[3]余兵. 新媒体语境下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方式创新[J]. 新闻战线,2015,08:58-59.
②荣振环,《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红与黑——以微博营销为例》,《创意传播》,2011(3)
③葛洪波,《三屏联动——社会化媒体新营销传播模式研究》,《新闻界》,2012(1)
④董旭,《社会化媒体营销:困境与机遇同在》,《创意传播》,2012(1)
⑤张文阁、赵闯,《关注社会化媒体营销 抢得营销3.0 先机》,《世界电信》,2011(7)
中国营销策划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走过了近30年,笔者依据策划思想的变化,将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策划前时代、策划时代、策划后时代。
中国营销策划的时代划分
策划前时代是中国策划界刚刚开始萌芽状态,中国经济正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具体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该阶段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虽然高校开设了市场营销课程,但由于中国企业缺乏足够的营销实践导致营销缺乏系统的研究。该阶段主要代表人物为何阳,主要特征为“点子热销”。
策划时代是中国策划界以提高销量为导向的系统的营销策划的研究,具体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该阶段中国市场经济正逐渐走向成熟,中国企业竞争白炽化,各种最新的营销理念在中国逐渐得到广泛的实践。以叶茂中、王海鹰为代表的策划人,凭着其对营销理念的运用能力,帮助企业获得了销量与品牌的全面提升。
到了21世纪,中国的营销策划由于过度地使用营销手段,企业销量上升的同时,营销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了,营销策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营销成本的降低与营销手段的联系起来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已经成为这一时期营销策划发展的重要趋势。
笔者通过对众多策划个案的共性规律提炼,收集许多以小博大的具体营销手段,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一种新的营销策划理论,这有别于以前的营销策划思想,笔者将该理论命名为策划后时代。笔者将策划后时代内涵描述为:在防止过度营销的前提下,强化对市场的量化分析,运用非常规的营销手段以小博大,集中有限的营销费用解决营销关键点而获得超常营销效果的一种理性营销模式,该理性营销模式因企业与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它将快速提高企业的品牌与销量。
本论文将介绍策划后时代产生背景及研究方法,以小博大的营销受到企业欢迎,然而之前却没有任何一个营销理论体系正式提出来,笔者在现阶段提出来具有其现实的意义,这主要来源于产生的背景。
策划后时代的产生背景
新的营销策划理论的产生必然有其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进入21世纪,中国营销策划受到如下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着中国的营销环境
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席卷中国,在企业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营销成本相对降低,在营销成本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策划一种以小博大的营销方法已经成为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行业的寡头垄断加大了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器、日化、洗涤等行业已经形成寡头垄断;饮料、服装、化装品等行业也比较成熟,进入成熟行业参与竞争,搏弈中营销成本的加大成为了企业进入这些行业的壁垒。
(三)避免过度营销使企业进入营销运作的二难推理
中国企业在营销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渠道上,费用大。科学的管理能将产品推向消费者可以看到的每个角落,但广告费的支出必然少了,这样会造成品牌缺乏影响力,使消费者对终端的产品视而不见。这就是所谓的“做渠道不一定得天下,不做渠道是肯定得不了天下”。广告费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广告费多了而渠道费用少了,消费者在接到广告信息到产生购买行为本身就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更何况还不一定能方便购买。所以“做了广告未必能行,不做广告肯定不行”。如果二者都投入大量的费用,事必加大营销成本,引起过度营销,严重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
(四)媒体信息到达率受到质疑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及媒体产业化的呼声不断上升,中国媒体的数量陡然增加,消费者每天供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在信息包围的时代,受众强烈地要求具有“不知情权”,单一媒体的信息到达率受到质疑。比如广东某企业在2006年在广东某一电视频道投放广告,结果在年底针对目标人群的品牌广告信息到达率的调查中发现,该广告的信息到达率仅有3.72%。因此,要引起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注意力就需要有更多的媒体组合。如何使媒体成为与消费者个性化互动、体验的平台,并与公关活动、软广告结合,将某些媒体缺乏影响力的弱点降至最低点甚至消失,已经成为企业媒体营销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消费者理性的加强
消费者理性的加强除了受主观追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影响以外,在客观上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1.中国的广告缺乏扎根在消费者心灵的创意表达。中国的广告创意人员缺乏对目标顾客的调查,导致大多数创意表达落入了除了画面唯美,就是表达情节的俗套。画面唯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但除了给消费者艺术欣赏以外,并不能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正如奥格威所说:“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昨天晚上在歌剧院看了一个美好的歌剧而第二天产生购买行为”。创意人员不懂营销的结果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叫好不叫座。表达情节的俗套充斥着整个中国所有的品牌广告,比如洗发水的广告总是美女对着镜头甩头发,其俗气已经让消费者见到这类广告就调台,就更谈不上购买行为的产生。品牌广告的实质是让消费者从理性购买变为感性购买,但广告创意的上述现象不但没有达到这种实质而且让消费者理性进一步加强。
2.品牌信用发生危机。例如,前几年的雀巢咖啡的含碘超标及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近年来的三鹿奶粉事件都使消费者对使用品牌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警惕。
3.产品知识的增长及品牌偏好的形成。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直接和间接产品知识的教育,比如保健品行业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教授消费者有关健康的知识,IT行业通过广告及产品展示的方式也在教授消费者有关电脑的知识。与此同时在同行业里,竞争品牌通过数据库营销、售后服务等多种方式构建了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偏好。
上述的三种因素是构成消费者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潘小珍.新营销策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秦宗槐.营销策划困境及对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2)
3.AndrewGriffiths.低成本快营销.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中国营销策划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走过了近30年,笔者依据策划思想的变化,将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策划前时代、策划时代、策划后时代。
中国营销策划的时代划分
策划前时代是中国策划界刚刚开始萌芽状态,中国经济正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具体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该阶段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虽然高校开设了市场营销课程,但由于中国企业缺乏足够的营销实践导致营销缺乏系统的研究。该阶段主要代表人物为何阳,主要特征为“点子热销”。
策划时代是中国策划界以提高销量为导向的系统的营销策划的研究,具体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该阶段中国市场经济正逐渐走向成熟,中国企业竞争白炽化,各种最新的营销理念在中国逐渐得到广泛的实践。以叶茂中、王海鹰为代表的策划人,凭着其对营销理念的运用能力,帮助企业获得了销量与品牌的全面提升。
到了21世纪,中国的营销策划由于过度地使用营销手段,企业销量上升的同时,营销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了,营销策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营销成本的降低与营销手段的联系起来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已经成为这一时期营销策划发展的重要趋势。
笔者通过对众多策划个案的共性规律提炼,收集许多以小博大的具体营销手段,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一种新的营销策划理论,这有别于以前的营销策划思想,笔者将该理论命名为策划后时代。笔者将策划后时代内涵描述为:在防止过度营销的前提下,强化对市场的量化分析,运用非常规的营销手段以小博大,集中有限的营销费用解决营销关键点而获得超常营销效果的一种理性营销模式,该理性营销模式因企业与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它将快速提高企业的品牌与销量。
本论文将介绍策划后时代产生背景及研究方法,以小博大的营销受到企业欢迎,然而之前却没有任何一个营销理论体系正式提出来,笔者在现阶段提出来具有其现实的意义,这主要来源于产生的背景。
策划后时代的产生背景
新的营销策划理论的产生必然有其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进入21世纪,中国营销策划受到如下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着中国的营销环境
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席卷中国,在企业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营销成本相对降低,在营销成本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策划一种以小博大的营销方法已经成为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行业的寡头垄断加大了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器、日化、洗涤等行业已经形成寡头垄断;饮料、服装、化装品等行业也比较成熟,进入成熟行业参与竞争,搏弈中营销成本的加大成为了企业进入这些行业的壁垒。
(三)避免过度营销使企业进入营销运作的二难推理
中国企业在营销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渠道上,费用大。科学的管理能将产品推向消费者可以看到的每个角落,但广告费的支出必然少了,这样会造成品牌缺乏影响力,使消费者对终端的产品视而不见。这就是所谓的“做渠道不一定得天下,不做渠道是肯定得不了天下”。广告费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广告费多了而渠道费用少了,消费者在接到广告信息到产生购买行为本身就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更何况还不一定能方便购买。所以“做了广告未必能行,不做广告肯定不行”。如果二者都投入大量的费用,事必加大营销成本,引起过度营销,严重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
(四)媒体信息到达率受到质疑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及媒体产业化的呼声不断上升,中国媒体的数量陡然增加,消费者每天供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在信息包围的时代,受众强烈地要求具有“不知情权”,单一媒体的信息到达率受到质疑。比如广东某企业在2006年在广东某一电视频道投放广告,结果在年底针对目标人群的品牌广告信息到达率的调查中发现,该广告的信息到达率仅有3.72%。因此,要引起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注意力就需要有更多的媒体组合。如何使媒体成为与消费者个性化互动、体验的平台,并与公关活动、软广告结合,将某些媒体缺乏影响力的弱点降至最低点甚至消失,已经成为企业媒体营销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消费者理性的加强
消费者理性的加强除了受主观追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影响以外,在客观上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1.中国的广告缺乏扎根在消费者心灵的创意表达。中国的广告创意人员缺乏对目标顾客的调查,导致大多数创意表达落入了除了画面唯美,就是表达情节的俗套。画面唯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但除了给消费者艺术欣赏以外,并不能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正如奥格威所说:“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昨天晚上在歌剧院看了一个美好的歌剧而第二天产生购买行为”。创意人员不懂营销的结果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叫好不叫座。表达情节的俗套充斥着整个中国所有的品牌广告,比如洗发水的广告总是美女对着镜头甩头发,其俗气已经让消费者见到这类广告就调台,就更谈不上购买行为的产生。品牌广告的实质是让消费者从理性购买变为感性购买,但广告创意的上述现象不但没有达到这种实质而且让消费者理性进一步加强。
2.品牌信用发生危机。例如,前几年的雀巢咖啡的含碘超标及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近年来的三鹿奶粉事件都使消费者对使用品牌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警惕。
3.产品知识的增长及品牌偏好的形成。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直接和间接产品知识的教育,比如保健品行业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教授消费者有关健康的知识,IT行业通过广告及产品展示的方式也在教授消费者有关电脑的知识。与此同时在同行业里,竞争品牌通过数据库营销、售后服务等多种方式构建了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偏好。
上述的三种因素是构成消费者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潘小珍.新营销策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秦宗槐.营销策划困境及对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2)
3.AndrewGriffiths.低成本快营销.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