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课外阅读建议

大学生课外阅读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生课外阅读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学生课外阅读建议

篇1

关键词:高校藏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理论概念

(一)阅读的定义

目前国内并无统一定论,本文采取《当代语文教育学》(2005)①为阅读所下的最新最全面的定义:阅读既是一种个体的社会性的活动,也是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本质应该包括两方面:

1、阅读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首先,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阅读的主体把外部语言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信息的过程。其次,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在阅读主体力求掌握阅读客体的过程中,必然导致主体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2、阅读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首先,阅读过程是阅读主体对客体的构建与创造。阅读主体在对客体的动态把握与构建的同时,还会以自己富于个性、时代性、创造性的理解,赋予客体全新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其意义与价值得到不断的开拓与重建。其次,就阅读主体与作者而言,阅读过程也是阅读主体以阅读客体为媒介,与潜存于客体之内的作者进行着一种心灵的交往与对话。再次,从阅读主体与人生社会活动的角度而言,阅读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消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实现了作者的精神文化生产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阅读主体自身和社会意义的成长。最后,阅读也是阅读主体在生成与建构客体意义的同时,在客体之中重新发现自我,建构自我的过程。

(二)课外阅读的定义

学生自由选择或经教师指定,在课外阅读的各种书籍、报刊(不包括教科书)。有益的课外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课外阅读现状

(一)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态度与所用阅读时间

根据数据看,在所有被试学生中,有87.9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有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藏族大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知是很清楚的。这与笔者的预期不谋而合。

其次是认为“课外阅读不是很有帮助”学生所占比例,比例明显减少。持这一观点的仅有11.58%学生,最后是表示“课外阅读没有帮助”这一观点。在所有的被试学生中,仅有2.43%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没有帮助”。但从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的时间来看,情况如下所示:被试学生中平均每周进行五小时以下课外阅读的所占比例高达78.17%,而每周进行大于10小时课外阅读的所占比例仅有4.57%。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藏族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态度是非常端正的,绝大多数被试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很喜欢。但他们在实际阅读上所花的时间长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都达不到一个小时,所以被试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处于“高热情,低行动”。

(二)阅读语种

根据被试学生阅读时所选择的语种情况来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汉语―53.32%。其次是34.17%的藏语阅读者。随后是所占比例为7.55%的英语阅读者。最后是其他语种,所占比例为4.88%。藏族大学生的母语虽是藏语,但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时更青睐于汉语。

(三)课外阅读目的

从述数据可以看到,课外阅读的目的中认同最高的是对阅读的感兴趣,所占比例为25.77%,这就说明作为大学生,他们对课外阅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发展个人的特长和找与学校课程有关的资料,所占比例总和达到45.40%。这个结果说明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功利性。有18.49%的学生表示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消遣休息,放松身心。而表示进行课外阅读没有目的,随便看看和表示其他原因的仅占10%左右。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阅读时间短及建议

大多数藏族大学生认为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但他们在实际阅读上所花的时间长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都达不到一个小时,藏族大学生对课外阅读处于“高热情,低行动”。所以,藏族大学生应将对课外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让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母语阅读少及建议

阅读语种方面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汉语,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英语和其他语种,这就说明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们在课外阅读语种方面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开放化,这是一个值得的骄傲的情况,但是藏族学生在阅读母语书籍方面的情况,不得不让人担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发扬好、继承好具有我们民族特点的一些文化,包括语言。

(三)阅读功利性强及建议

大部分藏族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很有功利性。由此可见已经进入小小社会的藏族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定位和伴随着担忧。所以大部分同学的课外阅读离不开与课程有关的资料,离不开与个人发展有关的领域。笔者认为,这不能说是不好,也不能说是好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阅读本身的目的不是考试、也不是就业。阅读使人丰富、使人机智、使人豁达。阅读可以伴随我们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杜笑眯.谈英语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J].教学月刊:中学上旬版,2008(5).

[2] 段自力.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调查与后摄自主课外阅读[J].外语界,2006(3)

篇2

2 数据分析

2.1进行课外阅读了吗

四个选项选“每天”占7.81%,选“经常”占40.10%,选“偶尔”占48.96%,选“从不”占3.12%,甚至“偶尔”比“经常”还多占近10个百分点,表明安徽省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愿意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能坚持每天课外阅读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在随机采访中很多学生表示,高中时拼命地想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到了大学就放松下来,主观意识的懈怠使得课外阅读被更多其它的休闲式课外活动方式所替代。

2.2课外阅读文献类型

安徽省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首选“图书”,占55.21%,选 “期刊”占18.23%,选“报纸”的8.33%,选“视听资料”的占5.21%,选“网络资源”占13.0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便利。以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渠道是图书,现在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网络资源也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部分的载体,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电子书阅读器、MP4等电子产品由于其便捷、信息量大成为大学生的新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但数据显示:图书仍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

2.3课外阅读的作品题材类别

选“文学类”占65.10%,选“科幻类”占6.77%,选“新闻类”占14.06%,选“综艺类”占11.98%,选“教辅类”占2.0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阅读种类比较广泛,其中“文学”类最受大学生欢迎,对“新闻”、“ 综艺”类的选择显示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其阅读取向的变化。

2.4课外阅读文献来源于

选“学校阅览室”占34.37%,选“图书馆”占44.79%,选“网络”占12.5%,选“购买”占8.33%,选“订阅”占0%。由此可见学校图书馆与阅览室成为安徽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两者所占比例将近百分之八十。这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及安徽经济欠发达的地域特征有极大的关联性。除图书馆外,“网络”阅读成为大学生的最爱,这也让我们应该警惕当代少部分痞子作家、网络所形成的哗众取宠的泡沫文字,不但让学生读而无益,反而迷惑了大学生的正确的选择目光,使其成为迷惘一族。

2.5课外阅读的目的

安徽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选“阅读教学参考,查找文献资料”占31.25%,选“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占43.75%,选益智休闲,提高修养”占15.10%。选“了解历史社会和国情”的占3.12%,选“娱乐消遣”占6.77%。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加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大学生的压力和紧迫感加重,他们亟需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故而“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很正常地成为大学生首选,它与“查找文献资料”构成选项中的四分之三的比例。除此外,提高修养、娱乐休闲也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但比例较小。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增强,但其拓展知识的功能仍被喜欢课外阅读的大学生放到了第一位,娱乐休闲等居次。

2.6最喜欢的阅读内容

选“文学”占67.71%,选“历史地理”占10%,选“经济管理”占5.73%,选“艺术”占10%,选“科技”占1.56%,选“语言”占1.04%,选“医药卫生”占1.04%,选“政治法律”、“环境科学”、“外交”、“哲学”、“农林科技”各占0.52%。

由此可见“文学”由于其生动蕴藉、审美冶情仍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旋律。

2.7课外的专业阅读

选“要进行大量课外专业阅读”占39.06%,选“看情况读一些专业书” 占52.08%。选“没必要看课外书看课外专业书”占2.6%,选“其它”占6.25%。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仍赞成课外需进行专业阅读,这与第五题的大学生阅读目的的取向是一致的。

2.8认为课外阅读需要老师的介绍或指点

对此选题认为“很需要”的 占13.54%,“需要”占51.56%,“不需要”占19.27%,认为“无所谓”的占15.62%。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在课外阅读上得到老师的指点与引导。

2.9对于学校或老师在课外阅读上的帮助满意度

选“很满意”的占26.56%,“满意”占37.5%,“不满意”占14.58%,“无所谓”占21.35%。我们注意到有近四成消极观点,这意味高校有部分教师在此项工作上的不作为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显现安徽省高校教师在此项工作上的任重道远。

2.10学校为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最需要做的方面

选“开设文学鉴赏课”占41.14%,“专题讲座”占23.96%,“组织读书报告会”10.41%,“其它建议”占24.48%。数据显示,只要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是基于全力提高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任何一种指导形式都会受到大学生欢迎的。

3 思考与建议

3.1加强图书馆与阅览室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强化其引导与服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高校图书馆文献收藏的质量与数量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图书馆管理理念与水平也直接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程度与实效。学校要提高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力度,为学生的专业储备、文学素养、审美趣味培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3.2充分发挥高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105-03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较早期的学者认为,大多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是明确的,读书观是正确的,学习知识、完成学业扩大视野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这些都表明他们在不断努力地攀登知识的阶梯。而为娱乐消遣、消磨时间、寻求刺激和安慰的,所占比例很小。[1]大多数人的课外阅读目的是正确的,对课外阅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近年来也有学者发现,在问卷表中“课外阅读主要目的”一栏,有45℅的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42℅的学生是为了修身养性,12℅的学生是为了增强专业知识。由此可见,“休闲”、“娱乐”或“消遣”成了当今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2]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多样性,主要有满足学生所需的“学习型”、满足扩大知识面的“实用型”、满足消遣和休息需要的“娱乐型”等,且这些阅读目的比例相当。[3]

从时间上看,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有所变化,即从以拓展知识、扩大视野为主要目的到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随之加重,因此需要利用课外时间,选择轻松愉快的书刊来调节紧张疲惫的身心;而激烈的竞争、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无法只专注于拓展知识、修养身心这些高层次的需求,由此赋予课外阅读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色彩。[4]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方面,研究者多持一致意见,认为文学类作品较受大学生的欢迎,是他们课外阅读的首选;也有少数研究者指出,“娱乐消遣”类书籍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者还特别指出性别差异、专业差异以及年级差异对大学生兴趣的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所作的调查发现,文学类书籍特别是青春文学比较受在校大学生欢迎,其中青春文学饶雪漫的系列小说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作品。[5]郑惠生在对中国人民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不论是什么年级和专业,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的人数远比不喜欢的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提高,学生对文学书籍的喜欢程度也越来越高。文学类书籍之所以成为大学生的课外主要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优势有关,同时在阅读时也不像阅读专业书那样需要非常专心,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消遣。尽管文学类书籍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但是一些娱乐性书籍也渐渐占据一片天地。犹如一位研究者所说,“学生该读多读的书读的不多,不该读的书倒读的不少,正经做学问的书读的不多,杂书和闲书倒读的不少”。例如,学生读武打和言情小说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读文学名著的数量。[6]现在的高校学生被称为“90后”,他们标新立异,喜欢不平凡的生活;他们渴望紧贴时代的脉搏,热衷于追求、引领时尚;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体验新生活。于是,各种时尚生活类书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生活在大都市中的高校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对这类书籍的购买与阅读逐渐成为他们日常阅读中的一种习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图书大多属于快餐类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一些研究还发现,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男、女生由于生活观念、心理及性格的差异,在阅读兴趣上有很大的差别。总体而言,女生乐于学习外语和文史哲、小说类书籍,而男生则热衷于计算机类、经济类等热门专业书籍。[7]黄震洲在“大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研究”一文中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男、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课外阅读情感倾向上的不同,男生在探索真理方面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提高文学修养方面则高于男生。[8]女生对杂志和报纸的“认同”率均超过了男生,但在经典名著的“认同”率方面女生却低于男生。男生对电脑科技类图书、武侠、军事类图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女生,对休闲旅游类的图书兴趣则小于女生。

专业差异也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产生影响,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阅读兴趣上有所偏重。如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虽对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书籍均感兴趣,但又各有侧重,具体表现为:理工科的学生较喜欢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而农业专业的学生则喜欢看植物学类书籍。湖南医科大学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学生(即医学院的学生)往往热衷于涉猎与医学相关的伦理学、心理学书籍,理工科的学生对这方面书籍的兴趣则较小。在对军事院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更喜欢科技类、成才指导类以及与政治和哲学相关的书籍。这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国防事业,关心个人情感,因而他们对书籍的选择更加理性。[9]

此外,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年级差异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有重要影响。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大学生则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外读物。[10]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较差,学术水准较低,专业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对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课外读物难以产生兴趣,只能把读书兴趣主要放在消遣、娱乐性的读物上。相比之下,高年级学生求职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类书目逐渐占主导地位,又因为此时专业素养已经形成,能很好地判断选择哪些读物有利于自己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所以课外阅读的专业性、知识性较强。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通过图书馆借阅的方式阅读者较多,其次是网络阅读、同学间相互借阅以及购买等方式。对武汉科技大学的调查发现,图书馆借阅排名第一,比例高达62.97℅。可见,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求知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是因为图书馆藏书量大,内容广泛,且可免费阅览。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的最佳去处,其科学文化环境、优秀的文献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选择“同学借阅”的比例也接近一半,直接反映了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呈现趋同性,易受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11]

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正在逐渐取代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周立军在对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中发现,网络阅读排第一位,其后依次是图书、期刊杂志、报纸、电子图书。网络阅读的兴起对传统纸本阅读有很大的冲击,所以网络阅读的方式位居首位是必然的趋势。据调查,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达74℅,上网率97℅,这为网络阅读提供了便利。[12]研究者们指出,我们应当理智地分析网络阅读这一新兴方式:一方面,它是顺应时展的产物,读者能迅速地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而有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另一方面,网络阅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网上信息量大,读者很难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因此,应当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深层次的网络阅读,同时发挥纸本阅读的传统优势,使网络阅读和纸本阅读相互补充。

四、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途径

关于如何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者提出了如下建议:高校图书馆是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经,为此要加强信息检索教学、文献资源保障、网络监管的力度,通过开设导读课、提高导读人员的素质等途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引导大学生读好书、指导大学生把书读好、联合举办系列讲座;高校应当加大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提倡引导性阅读;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导读”,发挥专家和学者的作用,开设“公选”课程,发挥各种工具书的作用。还有学者较全面地从学生个人、图书馆、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了建议:首先,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从根本上改善其课外阅读状况的关键,应当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图书馆应当了解大学生现状,激发其阅读兴趣,并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其阅读创造优越的条件;再次,高校应注意整治浮躁散漫的学习风气、改变淡薄的阅读氛围。同时,社会的其它部门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如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阅读的关注力度,增加大学生阅读活动在全民阅读活动计划中的比重;出版界应为大学生提供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健康读物;传媒界则应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走近阅读,争取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关注。[13]

五、结论

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文献,可以发现,我国研究者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研究涉及的问题较为全面,其中,课外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以及如何促进大学生阅读诸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网络阅读等新的问题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为主,因此,研究结果较有说服力。但就总体而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内容。如,情感体验在大学生课外阅读中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以往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再如,要更多地关注新的时代背景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以便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方法。如,从总体上看,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卷设计多客观题,尤以选择题的比重偏大,缺少主观题,因而调查的灵活性不够,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特殊情况;现有研究的样本选择范围一般局限于部分地区,为此,需要更大范围的研究,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继坤.高校开设阅读学课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J].上饶师专学报,1999,(2).

[2]钱承军.关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倾向[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3).

[3]张环.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综合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5).

[4]吴平.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偏颇与引导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4).

[5]潘旭,马力,石浩,邓斌.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图书馆对策——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研究,2010(12).

[6]赵秀山,李素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1).

[7]张国飞.西南林业大学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

[8]黄震洲.大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研究[J].高校图书馆,1989,(1).

[9]康梅英等.军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J].信息管理导刊,2002,(1).

[10]何军.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2,(5).

篇4

在现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这说明阅读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拓展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探索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1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阅读量趋于下降。

当前大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大打折扣,有调查表明,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少于30分钟和1小时左右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超过6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为1小时或少于1小时;日均阅读时间少于30分钟或无课外阅读时间的比例竟高达35.2%。[1]有59.9%的学生平均每月阅读书刊1-4本,而阅读书刊1本以下的占20.1%,更有近80%的大学生平均每年阅读书刊少于48本阅读量。[2]表明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率严重下滑,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或许与大学生专业课程重、忙于考研考证等有关。在当今传媒发达的时代,或许读书已不再是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1.2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显现出分化。

当今大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有调查表明,小说、传记类占95%以上[3],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医学和心理健康、艺术、体育、法律、经济方面的图书也涉及较多。另外,随着考各种资格证书、公务员,以及考研的升温,这些方面相关的读本也成为大学生们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而一些比较深奥、枯燥、语言晦涩的读物,如古文、哲学、政治、高深专业的学科读物等方面的图书则涉及较少。

1.3课外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需要掌握知识增多的要求,需要大学生在有限的课余时间从浩繁的资料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快速把握材料的阅读价值,起到信息检索的作用,这就是快读。而有些知识需要边阅读边思考,并进行批阅和大脑转化反复阅读的精细读。另外,纯粹把读书当成简单的消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不是作为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手段,其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则可采取浅读的方式;只为追求感官享受和感受快乐,主要针对一些简单、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采取愉读的方式。

1.4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和目的更加明确。

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和动机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有对大学生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阅读目的91%为学习知识,48.4%为完成学业,82.8%为扩大视野,26.7%为科学研究,20.7%为求职,58.3%为娱乐休闲。[4]归纳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知识积累型,主要是为了扩大知识面,积累知识,增长学问,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及涵养;第二类是实用参考指导型,主要是指导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等级证、资格证等,另外也为了解答自己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和矛盾,寻找依据,获得启发;第三类是娱乐消遣猎奇型,武侠书、言情书、卡通漫画娱乐性的杂志都是被读的对象,只是为了消遣或猎奇新鲜事物,不用大脑思考或消磨时间,或是紧张学习后放松自己。

1.5课外阅读图书主要来源更加丰富。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可供大学生选择阅读的来源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报纸、杂志、期刊外,电子书刊因其新颖性、可读性、量大性、快速性、便捷性的特点也成为大学生们课外阅读图书喜爱来源之一。大学生进行阅读的载体更加丰富,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也可以通过电子词典、mp3、mp4等电子工具进行阅读。

1.6课外阅读主要场所分布不均。

有调查表明,在选择平时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时,有75.5%的学生选择寝室,50.5%的学生选择图书馆,29%的学生选择教室,12.4%的学生选择书店,2.6%的学生选择其他。[1]说明大学生大多选择阅读场所倾向于随意、舒适,注重隐私,较高比例的人选择寝室,而图书馆因是高校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部门,以其浓厚的阅读氛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2.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

2.1正确认识阅读的地位,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校教育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新一代高素质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丰富自身的其它学科知识,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而知识的沉淀与积累除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外,更多的需要大学生在课余不断阅读,这样大学生才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而针对当前大学生把课外阅读仅当成业余生活很小的一部分的现状,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如宣传栏、BBS、展板、讲座、沙龙等向大学生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为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亦是大学生喜爱的阅读场所,要不断改善图书馆的环境,浓厚书香氛围,创设一种科学、健康、人文、创新、发展、舒适安静的“绿色”阅读环境。[5]要增大馆藏的品类,提高大学生的借阅满足率,增加图书数量和电子资料,旨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除了做好经典名著的阅读推荐工作,提高大学生阅读的品位外,还可以加强组织建设,成立读者协会,使大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更具有针对性。

2.3加强大学生阅读的引导,树立良好的阅读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部分大学生课外阅读带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消遣性。作为大学的“心脏”,图书馆应从更专业的角度加强大学生阅读的引导,使其树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教师要教会大学生图书及网络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方法,明确阅读目的,选择适合的图书。

2.4发挥大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阅读交流。

加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成立读者协会或阅读俱乐部等组织,把喜爱阅读的学生集中起来,定期举办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针对大学生关注的阅读热点,选定专题,开展读书讨论;举办“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等主题活动感悟人生成长,进行“读者之星”评比活动。举行读书有奖征文活动,创建一些专门的阅读网站,为大家提供新型的交流平台,并经常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等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营造整个校园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5倡导快乐阅读。

功利性的读书造成部分大学生功利性阅读的心理,从而影响阅读的品位,甚至对读书产生怨恨。高校教育者特别是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大学生交朋友,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不同性别、性格、专业特点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帮助他们制定阅读计划,引导其用心感悟生活,用爱体验人生,在阅读的同时享受快乐。同时尽一切努力为大学生读者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气氛,让大学生产生读书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有趣的、健康的、知识的阅读,进行快乐阅读。

参考文献:

[1]戴建陆,张岚.大学生课外阅读行为调查.图书馆学刊,2008.5.

[2]唐淑香,孙娟.湖南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图书馆建设,2009.3.

篇5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实验稿课标”)已于2012年9月1正式实施,它理清了一些模糊的概念,提醒了广大大学语文教师:语文,应该这样教。

启示一:语文教什么――莫忘语文教学的根本:学国的语言文字运用

修订版新课标在对语文性质的表述别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认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它把“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这一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并反复强调这是实验稿所没有的。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不明,各高校对大学语文的定位都有自己的看法,基本上是有失偏颇的。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锁定在“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应该以语言文字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的语文目的。这样,才能留住语文的真,不至于使大学语文“改来改去,改得‘语文’尽失”。或许有人会说,大学语文应该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提升,因而重点应在提升学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但笔者认为,提升学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只是大学语文其中之一的目标,并且是高一级的目标;而让学生具有文从字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才是语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以贯之的目标,并且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目前大学生语文能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姑且不说每年都让指导老师抓狂的毕业论文写作,就是在大型的比赛或招聘中,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2004年,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上,获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位外国留学生,让众多中国学生惭愧不已。2011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全国招聘工作中,笔试附加题改错字仅1%及格。所以,并不是说上了大学,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很多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亟待提升,这就是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学情。如果大学语文教学弃谈语言,而奢谈“文化”“文学”“人文”,那就是忘了语文的根本,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启示二:语文怎样教――

(一)坚持语文学习的法宝:多读、多写、多积累

修订版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多读、多写、多积累”,这实际上是回归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就特别强调诵读涵咏,熟读精思。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洙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检验的真理。当前大学生语文能力下降,论文辞不达意的现象极为普遍,书读得少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据广州大学的王华老师调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较少,因此阅读量也不多。在被调查的224名学生中,有1.3%的学生从来不讲课外阅读,17.1%的学生每月阅读量还不到1本,27.2%的学生每月的阅读量仅为1本,还有21.8%的学生是偶尔阅读。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与阅读量都较少,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前大学生的语文水平会逐年下降了。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当今大学生手机、电脑、兼职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不要说三日不读书,就是三月不读书者也大有人在。另外,大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像中小学语文那样规定一个学期要包含16课时的堂上作文课,大学语文极少的课时也不允许教学上这样做。由于缺乏“多写”的环境和老师课堂上的指导与督促,大部分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除了写写微博、发发微信就再也不动笔了,以致学年自我鉴定和毕业求职信都写不好,毕业论文就更不用说了。要改变大学生这种状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多读、多写、多积累是不可抛弃的语文学习的法宝,这是从古到今已经验证的真理,也是语文十年课改反思的结果。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应在如何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上下点功夫,激发学生读与写的兴趣,这才是大语教学的康庄大道。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修订版新课标在实验稿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笔者最近开展的一项题为“90后高职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就高职生这一对象而言,非中文专业学生的阅读品位亟待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亟须得到老师的指导。在被调查的68名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中,只有2人完整地看完了四大古典名著,有55人了解名著的主要方式是看改编的电视剧或漫画书,有26人“很久没有看长篇小说了”。学生阅读的视野狭窄得可怜,他们除了对时下流行的一些非主流小说以及一些励志的、成功学的书籍有所涉猎之外,对其他作家、作品知之甚少。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名同学在谈到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作品时触及到经典,如老舍、鲁迅,如《三国演义》。作为大学生来讲,这似乎不太正常。这种状况在中文专业学生群体里大有改观。中文专业学生喜欢的作家有:巴金、曹雪芹、莫泊桑、奥斯特洛夫斯基……喜欢的作品包括《红楼梦》、《白鹿原》、《莫泊桑短篇小说集》、《麦田的守望者》、《肖申克的救赎》等等。中文专业的学生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阅读的视野与品味相差如此巨大,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中文系的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包括各阶段的文学史,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自己翻阅教材,他们能不同程度地接触经典、了解经典,教师的讲授也可能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因而在课外阅读时会有意地选择这些作品阅读。而非中文专业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只有本专业相关的一些知识,经典名著的阅读少有老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品位,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大学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适时地指导,还可以面向全院多开设经典文学讲座,或利用博客撰写一些经典作品导读之类的文章,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经典,了解经典,读懂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乃至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都会有较大的帮助。

启示三:语文教学效果怎样评――增强教学评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修订版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改变过去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评价还要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照实验稿课标,我们可以看到修订版新课标“评价建议”的条理更加清晰,具体建议更加细化、指导性更强。修订版新课标强调了评价的作用,强调发挥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增强教学评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一建议在目前一考定终身的大环境下,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教师的发挥其实并不多,充其量也是“带着镣铐跳舞”。但修订版新课标对语文课程评价的建议恰恰启发了我们:作为环境较为宽松,学校、任课教师可以做主的大学语文课程,其课程评价完全可以按修订版课标的评价建议来操作,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学生采取全面的、较为完善的评价。正如湖北经济学院彭书雄教授所言:“由于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少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学语文更易于采用开放性、人性化的评价方式。”目前多数高校、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都较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不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也较为单一,评价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评价的多样性、灵活性也得不到体现。笔者认为,大学语文可以采取包括笔试以内的多种评价方式,如可以通过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课堂、小组活动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文章发表、写作比赛获奖、小组合作表现、与课程有关的一些社团活动等等都可以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比例可占总评的50%或更多,考试的次数也可以不止一次甚或可以不考。如湖北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的陈建华老师,他的学生如果在一个学期内能够熟练背诵100首唐诗(老师提供“必背100首唐诗篇目”),就可以免考语文。多样、灵活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等等,评价的结果也更为公平,达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的目的。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50-0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 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 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明,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0(4).

篇7

[关键词]青少年;阅读;阅读习惯

阅读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关注阅读习惯,有助于图书馆的发展。本文从心 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为提高青少年的阅读效 率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阅读习惯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研究所处的角度、所涉及的方面都有很大差 别。有的学 者把阅读习惯看成阅读内容,有的学者把阅读习惯看成阅读方法,有的又从阅读时间上来研 究阅读习惯等等。这些研究大多把阅读习惯局限于课外阅读,对于课内阅读习惯的涉 及较少。本文将把阅读划分成两大部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阅读习惯的研究也 基于这两大部分,即课内阅读习 惯和课外阅读习惯。

1 青少年课内阅读习惯研究

有关资料显示,由于课内阅读一般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自主性、个体间的差异 较小,因此青少年课内阅读习惯的研究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集中在各门学科之内,没能突 破学科间的局限。如尚双凤[1]指出英语阅读要养成计时阅读和默读的习惯;洪福 来[2]指出物理阅读要加强动手的能力,多做些实验。

不同的学科之间由于其内容、性质差异较大,在阅读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李国纯[ 3]指出语 文阅读和数学阅读存在着差异,语文阅读侧重于欣赏性,而数学阅读则侧重于应用性。有关 各门学科阅读习惯的研究较多,但相对独立,没有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

2 青少年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青少年课外阅读习惯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主要方向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和方式、阅 读时间以及阅读环境。

2.1阅读内容

综观所有的调查可 以发现,在阅读内容上,青少年还是以经典阅读为主。陈碧卿[4]的调查显示,初 中 生侧重于阅读童话和民间文学,而高中生则侧重于阅读知识性强且有欣赏价值的优秀作品。 张颖,张媛[5]调查结果显示,以文字为传播介质的媒体中,杂志是大学生的首选 ,其 次是报纸,第三位才是图书;当代大学生对时尚生活类书籍格外关注;在文学类书籍 的阅读中,经典名著的阅读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网络的兴起,传统阅读受到了冲击。宋飞,王卓铭[6]指出互联网的诞生 使 阅读内容多元化,受政府的控制变小,从而出现了相应的问题。王素芳[7]对中 学 生和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指出中学生的阅读内容依次为:新闻、校园文学、中外 文学名著、幽默小品、武侠小说。大学生的阅读内容:研究资料、BBS论坛和聊天、邮件、 校友录、网络原创文学、畅销书、幽默小品等。李筱悠[8]指出了报纸的阅读内容 : 最主要是新闻,对非新闻类的阅读也有所增长。王余光,汪琴[9]指出阅读文本越 来越通俗化,对图画的阅读不断增加。

从以上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阅读内容方面,虽然传统阅读受到了网络的冲击,但是在青 少年的阅读中,经典名著仍然是他们阅读的重点。同时相应的一些流行阅读也在不断地兴起 ,如漫画、生活娱乐等,流行阅读与经典阅读的较量也因此展开了。

2.2青少年的阅读方法和方式

对阅读方法的研究是青少年阅读习惯最重要的研究之一,阅 读方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阅读的效果。对于阅读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蒋蓉[10]指出中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根据阅读的需要选用相应的 方 法,小学生较多地采用精读的方法,初中生综合应用的能力略高于小学生。杨秀文[11 ]发现,中学生在阅读时,做笔记的学生较少,不做笔记的学生占很大一部分,甚至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聊天和听音乐,她认为这是不好的习惯,值得去关注。

在阅读方式上,传统的阅读主要以纸质阅读为主,但是网络的出现,使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网络阅读的快捷与方便,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一种阅读潮流。于红梅[12]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正在流行着“浅阅读”。沈丽红[13]指 出文本阅读正在迅速退化,而超文本的阅读却在迅速的流行。赵燕[14]也指出, 传统的平面阅读正在被新型的网络阅读所替代,并指出了影响人们选择阅读方式的因素。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青少年的阅读方法比较单一,随着网络的发展,阅读方式也发生了 变化,这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一定挑战。

2.3青少年的阅读时间

当代青少年在阅读上所花费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在哪些时间安排阅读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多长时间的阅读才是合理的?这些都是我们对青少年阅读研究所要解 决的问题。

PaulT.Wilson[15]阐述了阅读时间和阅读成绩的关系。他指出阅读时间越长,则 阅 读分数就越高。同时,他还指出,杂志和报纸的阅读与阅读速度有关,漫画的阅读和阅读词 汇有关。AlanKennedyandBarbaraPidcock[16]研究了眼动和阅读时间的关系。 杨秀文[11]的调查发现,以一周计算,阅读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学生占一半,还有 一 半 的学生阅读时间是3个小时以下和没有阅读,说明初中生的阅读时间还相对较少,有待增加 。詹锦荣[17]指出青少年的阅读量明显不足,青少年在阅读上所花时间明显少于 在 网络、电视和音像制品上的。邓利萍[18]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晚上阅读最为频繁, 其次是节假日。

从上面可以看出,前人对阅读时间的研究所涉及的方面相对较少,而且没有具体涉及时间的 安排,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哪些时间段是阅读的最佳时间,阅读的时间长短,什么时间安排 什么样的阅读上,从这些具体的情况入手,给青少年的阅读提供参考,提高阅读效果。

2.4青少年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也可以影响阅读效果。张传伟[19]建议改善少儿图 书馆的阅读环境,并指出少儿图书馆的环境设计应以服务对象、馆藏状况、服务方式、管理 模式和机构设置等因素为出发点。在平面布局上,可划分出“静区”和“动区”。风格上使 用适合少儿的色彩、形状等,同时讲究绿化。张双莲[20]指出阅读环境是激发读者 的 一个重要因素。他从装备环境、色彩环境、照明环境、声控环境、文献环境和感觉环境六个 方面阐述了阅读环境。林斌皇,姜勤[21]指出书香环境资源在图书馆中处于重要 的 地位,它是图书馆成功的法宝。李娜[22]建议图书馆要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要 积极 推荐优秀图书,改善青少年阅读的图书环境。董宇昭[23]强调了绿色植物对阅读环 境 的影响,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营造一定的绿色环境。温联欢[24]认为图书馆 环 境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营造贴近自然的“绿色”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保持 馆内清新的空气、保持宁静的阅读环境。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阅读环境已经得到重视,许多图书馆都在想尽办法来为读者营造一 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虽然手段不太一样,可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促进阅读。

3 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研究的缺陷和盲区

对于课内阅读习惯的研究局限于各门学科之内,只指出了各门学科间的阅读习惯存在着差异 ,但是这些差异能否推广到文科和理科之间,则没有太多涉及。

在阅读内容上,中学生和大学生存在明显不同。初中生主要以名著和民间文学的阅读为 主,高中生侧重于知识性阅读,大学生则以专业知识的阅读为主。是不是这些流行的阅读只 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呢?哪些是不同年龄段该有的阅读呢?哪些是不该有的呢?我们应 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来安排不同的阅读内容。

在阅读方法和方式上,现有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方式,可以确定特定的学生所适合 的阅读方法和方式,以及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没有特别的阅读方法和方式。同时,学生在使用 方法上比较单一,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阅读方式和方法。

从阅读时间上看,现有的研究比较少,内容也较单一,这就可能成为今后研究青少年阅读的 一个重点,如:是不是不同的阅读时间会收到不同的阅读效果;有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阅 读时间;多久的阅读时间才是合理的;不同的年龄段在阅读时间上是不是存在着差异,如果 有,到底有哪些差异;等等。

从阅读环境上看,现有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了。如果要寻求突破口,可以从中学和大学 两个不同阶段的环境来进行,比较两者在阅读环境的设置上有什么区别,怎么样设置才是最 好的。

[参考文献]

[1]尚双凤.如何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71.

[2]洪福来.谈物理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3(2):39.

[3]李国纯.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习惯[J].成功,2007(12):126.

[4]陈碧卿.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10):13.

[5]张颖,张媛.天津市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6(2):62—63.

[6]宋飞,王卓铭.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习惯调查[J].传媒,2005(6):34—35.

[7]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91—92.

[8]李筱悠.2007年报纸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J].报海观潮,2008(2):31—32.

[9]王余光,汪琴.世纪之交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J].图书情报知识,2005(4):5—7.

[10]蒋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1):75—76.

[11]杨秀文.初中生阅读心理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7):21 —22.

[12]于红梅.大学生“浅阅读”的危害及图书馆人的责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 11):150.

[13]沈丽红.论网络时代下的文本阅读退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4):162.

[14]赵燕.网络时代大众阅读方式的选择[J].图书馆学刊,2006(4):79—80.

[15]PaulT.Wilson,RichardC.Anderson,andLindaG.Fielding.Children'sBoo k-ReadingHabits:ANewCriterionforLiteracy[J].ResearchQuarterly,1986(3):7 7—79.

[16]AlanKennedyandBarbaraPidcock.EyeMovementsandVariationsinReading Time[J].PsychologicalResearch,1981(43):69—79.

[17]詹锦荣.浅谈图书馆如何做好青少年阅读工作[J].图书馆园地,2007(18):93—94.

[18]邓利萍.如何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美国的一项相关调查及启示[J].河南 图书馆学刊,2006(6):65—67.

[19]张传伟.略谈少儿舀书馆阅读妹境议计[J].图书情报论坛,2007(3):59—61.

[20]张双莲.激励读者的重要因素阅读环境[J].图书馆学刊,2003(5):44—45.

[21]林斌皇,姜勤.书香环境资源:图书馆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J].山东图书馆刊,200 7(4):55—56.

[22]李娜.公共图书馆在改善青少年阅读环境方面的作为[J].图书馆学刊,2007(6):5 2—54.

[23]董宇昭.绿色植物对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5 ):65—67.

篇8

1 调研的背景及目的

从古代走向现代,从远古走到今天,书籍一直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从最早的图形文字记载到后来的甲骨文,竹简,那是的书籍因价值昂贵做工考究细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书籍都是富贵人家才能拥有的奢侈品。直到东汉时期,蔡伦造出了纸,印刷术被发明,书本才被大量印刷,书籍、知识才被更好的传播,也因为书籍的价格更平民化,储存携带更便捷,书籍得以大量推广,成为了一个民族知识乃至精神的载体。而到了21世纪,因特网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定律。网络小说、电子书开始畅行。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变。而在阅读书籍来源方面,从最初的书店购买,到日益健全的公共图书借用系统,再到现在的电子书、网上书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读者书籍的来源更加丰富多样化。当今的大学生,在课内接触了很多专业课本,这跟能力专业技能相关。而在课外阅读方面,年轻人的口味十分难捉摸。本次的调查就想了解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在课外读物方面的偏好,对现代阅读情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得到了一些基础信息,基本摸清本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希望可以带来帮助。我将通过一具体详细的调研活动,了解并且严谨地分析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做出结论,以展现年轻一代对读书的态度和影响,为今后的此类问题起良好祭奠及指导作用。

2 调研过程

2.1 调查对象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大一年级学生

2.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本调查问卷设计并发放了500 份,问卷随机发放至本院东校区大一年级各系的同学,征集了同学们的阅读情况。回收过程中,收回了500份。

3 调查分析与总结、建议

3.1 问卷分析

单项选择题:

1.你选择某本书的原因是什么?

A:内容可读性强

B:他人推荐

C:价格比较合适

D:书的设计比较吸引我

分析:对于选择读某本书的原因,48%的人是因为内容的可读性强,24%的人是因他人推荐而选择某本书,受价格影响而选择某本书的占12%,受封面影响而选择某本书的占16%。由此可见,大部分人是因为书本身的有用价值而选择某本书的,受书的价格影响而选书的只占少数。

2.您一个星期大概能读几本书?

A:一本都不看

B:一本

C:二本

D:三本以上

分析:您一星期大概看几本书,其中一星期看一本的占一半以上,而一星期一本都没看的占18%,看两本的占18%,与一本都不看的同学人数一样,而一星期看三本或以上的同学只占少数,仅占8%。依据以上数据可知,在我校,大概有一半或以上同学每个星期至少看一本书,看书风气良好,更有一星期看两本或三本以上的同学也不占少数。由此可见,我校热爱看书的同学大有所在,看书氛围良好。

3.您一般都喜g什么类型的书?

A.文学书籍B.动漫娱乐C.经典文学D.哲学宗教

第三题调查数据显示:喜欢看文学书籍的14人,占调查总数的28%,喜欢动漫娱乐类型书籍的18人,占调查总数的36%,喜欢看经典文学类型书籍的17人,占调查总数的34%。喜欢看哲学宗教类型书籍的2人,占调查总数的4%。

4.您一般多久去一次图书馆?

A.每天 B.一天一次 C.偶尔去 D.从来不去

表1

第四题调查数据显示每天去图书馆的6人,占调查总数的12%,一天去一次的22人,占调查总数的44%,偶尔去图书馆的人数18人,占调查总数的36%,从来不去的2人,占调查总数的4%。数据显示,一天去一次图书馆的人数占大多数。

5.您每个月在图书馆外借图书的次数是多少?

A.不足一次

B.两到五次

C.五到十次

D.十次以上

分析:由数据显示可看出,有大不部分的人每个月在图书馆外借图书次数两次以上,分别有52%的人两到五次,24%的人五到十次,8%的人十次以上,还有一小部分人去的不足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一次也没有过,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去图书馆里借书,图书馆的建设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6.您喜欢阅读电子书籍还是传统书籍?

A.电子书籍

B.传统书籍

C.无所谓,都可以

D.有什么读什么

分析:对图书类型的问题中显示,有6%的人很随意,有什么读什么,36%的人也是无所谓,16%的人喜欢电子书籍,还有42%的人钟情于传统书籍。从调查中可看出,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传统书籍,现在由于有大量的电子产品可以代替传统书籍,看传统书籍的人少了很多,可见电子书籍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但从调查中显示还是有很多人再看传统书籍。

7.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外书籍?

A:6小时以上 B:4--6小时 C:1--4小时 D:1小时以下

分析: 对于每天花多长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的调查显示:8%的人每天阅读课外书籍在6小时以上,32%的人每天,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为1小时以下。以上的数据充说明大学生对于课外书籍有很高的热爱程度,每天阅读一小时课外书籍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2%,这部分同学的课外读书量还有待于提高,学校应该丰富图书馆书籍的种类,激发更多同学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

8.你对大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是:

A:应该多读,想看就看

B:一般,读不读都一样

C:比较喜欢,择优选择看

D:读多少都没用,各种考试通不过都白搭

分析;对于每天花多长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的调查显示38%的人对课外书籍的态度是应该多读,20%的人对大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是一般,读不读斗一样,30%人认为比较喜欢,择优选择看,12%的同学认为多少都没用,各种考试通不过都白搭。通过问卷就总体来说,支持阅读课外书籍的同学占总体的68%,不支持课外阅读的同学占总体的32%所以学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图书宣传,让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

9.你认为课下时间是否应该花大量时间阅读应用类,专业类书籍?

A:是应该

B:不应该

分析:对于是否该花大量时间阅读此类图书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的结论是44%人认为我们课下应该花大量时间阅读应用类,专业类书籍。有56%人认为我们不应该花大量时间阅读此类书籍。这说明有大多数人认为不该花大量时间阅读书籍,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对于各类知识的重要性的宣传,多组织各类知识的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知识的重要性。

10.影响您读书量的原因是什么?

A:学习压力大空余时间少

B:缺乏兴趣

C:其他

分析:对于影响读书量的原因经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显示有38%人认为是因为学习压力大,空余时间少42%人认为是缺乏兴趣20%人因为其他原因。这说明传统的读书让大学生提不起兴趣,我们应该开展一些活动来提高人们的兴趣。对于学习压力大我们可以用一些趣味游戏来缓解压力。让大学生重视读书,重视读书量。

3.2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关大学生阅读情况的现状:

现状一 :

大部分同学阅读时间少,对本院500名同学抽样调查的过程中调查结果显示8%的人每天阅读课外书籍在6小时以上,32%的人每天,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为1小时以下。以上的数据充说明大学生对于课外书籍有很高的热爱程度,每天阅读一小时课外书籍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2%,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阅读时间还有待于提高。

F状二:大学生读书类型多样。

在对大学生读书内容调查中发现喜欢看文学书籍的占调查总数的28%,喜欢动漫娱乐类型书籍的占调查总数的36%,喜欢看经典文学类型书籍的占调查总数的34%。喜欢看哲学宗教类型书籍的占调查总数的4%,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喜欢军事类、历史性读物、时政书籍的学生也有不少。

现状三:大学生读书功利性强。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读书功利性逐渐加强。很多技能型、实用型的书籍占书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这些书籍中,英语四六级考试书籍、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籍、考研书籍等考试最受青睐。在课外读书时间中,这类书籍也已经成为了首选。不难发现,这些书籍中大部分与英语有关。在走访几家大型书店时也发现,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最畅销的也往往是各类备考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读书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要的。

现状四:阅读渠道多样,电子阅读成为时尚。

调查显示,有6%的人很随意,有什么读什么,36%的人也是无所谓,16%的人喜欢电子书籍,还有42%的人钟情于传统书籍。每天去图书馆的占调查总数的12%,一天去一次的占调查总数的44%,偶尔去图书馆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36%,从来不去的占调查总数的4%。数据显示,一天去一次图书馆的人数占大多数。从调查中可看出,,图书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扩大阅读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传统书籍,现在由于有大量的电子产品可以代替传统书籍,看传统书籍的人少了很多,可见电子书籍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而从结果中也明显地发现电子阅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阅读不可忽视的媒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读物的出现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并悄然改变大学生的阅读方式。

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生活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忧的是在读书内容、读书方式的选择上以及在读书时间的分配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不得不起我们对造成这种读书现状的原因的思考。

3.3 建议

调研结束我们针对”大学生阅读情况“这一调研问题给出题给以下建议:

自身方面:

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控制上网频率。同学们一方面要学好专业课程及参加一些学校的社团活,同时还是要抽出一段时间用来读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及提高自身的涵养,尤其是对于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尽量控制好上网时间,合理利用网络。网络小说相对低俗,同学们平时应多一些和我们专业相关的书籍以加强对我们专业的学习,读一些可以使人进步的书籍并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9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外阅读活动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窗口。广泛和深入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境界,而且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指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②,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自然就会写得好,妙笔生花。由此可见,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比而言,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笔者对三个层次六个对象班级的学生作了有关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6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多选或漏选的作废)。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动机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各异,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有好有坏。大部分学生以通俗、娱乐、快餐式书籍为主,阅读经典著作和严肃读物的少之又少,有的学生甚至阅读不健康的书籍。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试图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对课外阅读教学所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结合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主要从学生、教师和家庭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的症结与问题所在。

1.1学生。

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影响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阅读“自由性”亦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制约。此外,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其心智与心理均不成熟,阅读质量与阅读品位表现差强人意。

1.1.1课外阅读时间短,数量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对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表述:“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此外选修课程板块及新课标的附录均对课外阅读有详细的目标要求和阅读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第1题“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结果分析发现,有38.2%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3.1%的学生根本“不读”任何课外书籍,仅有3.1%的学生每周看书“6小时以上”。

表 1

与很少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对应的则是更少的课外阅读量,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要求,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阅读的习惯,缺乏思想的深入思考与积极的思辨能力,不利于个人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1.1.2课外阅读质量差,能力低。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外阅读的价值与否。新课标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阅读材料偏向于通俗、浅薄的“快餐式阅读”;其二,以轻松、快捷、注重感官体验的“浅层次”阅读为主,与“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

在调查问卷第3题“你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中,能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恐怖、灵异小说”占27.7%,选择“搞笑、无厘头”类型的学生占17.5%,有11.7%的学生选择“动漫卡通”;24.6%的学生选择“武侠小说”,占男生总数的57.5%;24.9%的学生选择“言情小说”,占女生总数的63.2%;而选择“中外文学名著”、“历史人文”、“地理科学”等类型书籍的学生只占总数的3%。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文学经典名著,以及富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教育意义的课外读物不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娱乐为主”、非严肃性的课外读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享受。课外读物的选择本无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但是现阶段这种阅读倾向对于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是极其不利于个人思想与整体素质的健康成长。

表 2

阅读是一项需要深入“品读”,需要进行积极情感交流的复杂心理活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要求增加阅读量,更要求进行“有质量”的深度阅读,这就要求广大学生不仅多读书,还“会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而不仅仅是“浅尝辄止”的应付式、打发时间的阅读。

调查问卷第14题“你有被课外读物打动或要写读后感之类的时候吗?”中,有11.7%的学生选择“没有”,71.1%的学生选择“偶尔有”,仅有17.2%的学生会被自己阅读的内容打动(且这部分的学生大多是女生)。

这种阅读作品过后却无法产生心灵共鸣的现象令人担忧。没有共鸣谈何兴趣?没有兴趣谈何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而现如今大多数学生跟所读的作品没有情感沟通,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何谈人格的完善、素质的提高?

这种“浅尝辄止”式的快餐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和心理愉悦,在阅读结束之后,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没有对内容的深度理解,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的下降。

表 3

1.2教师。

1.2.1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理所当然地需要有教师积极恰当的指导介入,给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建议和价值导向,使课外阅读有针对性、按质按量地完成。

从调查问卷第16题“你的老师是否提供有关课外阅读的相关知识?”看,虽然82.5%的学生都选择“是”,可仍有占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否”。此外,在调查访谈中发现,能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指导与帮助的基本上都是语文学科的老师,而数学、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老师则鲜少有关于课外阅读方面的建议。这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选择领域上有局限性,本就极少的阅读量也是以语文学科老师推荐的文学类著作为主,对其他专业领域的资讯与常识知识等了解甚少,这种阅读倾向是极不“健康”的。

作为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各学科老师更多地将教学的注意力投向与考试息息相关的“备考知识点”,而向来与“不务正业”挂钩的课外书籍阅读必然受到忽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这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在高考的“重压”下,具体的落实仍然大打折扣。

表 4

1.2.2教师自身阅读素质低。

在与学生的访谈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课的评价都持“枯燥”、“无聊”、“没意思”、“从头谁到尾”等消极看法。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本应该很有意思的语文课,奈何成为“众矢之的”?总结原因,除了考试重压下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以外,与大多数老师自身素质、人格魅力等因素有不可忽视的关联。

在与各科教师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都以工作太忙、生活压力大等缘由解释读书越来越少的原因。白天上课、晚上备课,以及现今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能潜心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曾说:“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由于缺少大量的阅读,对本专业的宏观了解甚至不如学生,无法适应已经开始的教改。”

学生素质背后往往折射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问题,“所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处于人格与认知不断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其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因而,教师阅读素质偏低这一事实,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另一方面会给学生的阅读判断与阅读倾向带来消极影响,这一因素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1.3家庭。

1.3.1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生活氛围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家长的业余休闲娱乐方式与持续学习的意识对学生有不可避免亦是无法忽视的影响。此外,作为学校教育基础与补充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然而,调查问卷第7题“周末以及休息时间,你会和爸爸妈妈共同做的事是”的结果表明:超过大半比例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上网”,仅有11.7%的学生选择一起“读书”。

从中可以总结出,家庭业余生活的匮乏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能直接带来感官刺激与享受的娱乐方式,而电视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正迎合了这种“浅层次”的娱乐需求。与深层次的精神阅读相比,这种快餐式的娱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而削弱了个体对文字的理解、分析与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理解能力不强。

此外,父母对待生活、工作、学习等的态度都会在子女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他们的认识和行为,这就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在娱乐活动单一、没有课外阅读的家庭氛围中,学生受到的课外阅读熏陶微乎其微,对课外阅读相当不重视。

表 5

1.3.2家长面对升学考试的阅读“功利性”。

虽然“素质教育”一路摇旗呐喊闯入人们的视野,似乎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笼罩在广大学生与家长头上的乌云。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将有效的时间投入“无限”的学习中,为取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成绩,进入更好的大学做奋斗。因此,大多数家长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上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调查问卷第9题“平时父母更多地给你买哪一类书籍”中,有一个看起来很乐观的数据,70.8%的家长会为孩子购买“中外文学名著”,但在后期的访谈过程中得知,这里的“中外文学名著”基本上都是语文书后和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读名著篇目,会直接以考试试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影响学生语文学科考试成绩,因而得到家长额外的“重视”。这种与考试分数直接挂钩“逼迫式”的被动式阅读绝不是长久的阅读,相反只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

此外,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占23.4%,从直观的数据上看,似乎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在后期的访谈中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教辅资料”是由学校统一征订的,平均每个学科都有2~3本练习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练习册”则是额外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增加的作业罢了。在这种无休止的“题海战术”轰炸下,一方面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

表 6

2.改善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现在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我认为,改变这种局面势在必行,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方通力合作,协同起来发挥作用。

2.1彻底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重视课外阅读的实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和社会必须首先改变落后的、功利性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终身发展的意义,认识到课外阅读能促使学生收集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拓宽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具备会读、会说、会写的综合能力,深厚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先从理念上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学校和教师及学生本人才能真正认识课外阅读并规划课外阅读,形成合力,而不是将课外阅读当成外在的压力,疲于应付。

2.2学校和老师要采取措施,提供条件,切实有效地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2.2.1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校园橱窗、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多途径、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全校师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达到共同重视课外阅读的目的。

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创造条件供学生阅读,如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等,切实强化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外阅读考核,尽可能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等,从而从物质上和制度上“双管齐下”地支持课外阅读。

(2)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身垂范,与生共读。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勤奋读书,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好读书的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素养,扩大阅读面,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一些学生真正关心的作品,既要读好经典作品,又要关注当代作品,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言传身教。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或之中,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指导,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比例,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空间;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书目,书目中要有适当的覆盖面,既要有知识性,又要兼顾趣味性,既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又要有人文教育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比如引导学生哪些内容可以精读、哪些可以速读、哪些可以略读、哪些要背诵等。又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勤记读书笔记等。

2.3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督促,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期的监护人,在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有至关重要的表率与监督义务。因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与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家长要改变观念,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身心发育特点的书籍,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对孩子做出积极的暗示和科学的指导,让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自然、自觉、自主地阅读。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老师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保证家长愿意给孩子提供课外读物,并监督孩子读书。同时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条件的家庭还可指导孩子上网浏览有关书籍,开通多种渠道让孩子有书可读,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家庭环境上,家长需时时刻刻注意生活细节。例如,在孩子读书的时间,家长将电视的声音调小些,等等,为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氛围。

2.4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机制,从宏观上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和现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有关,“素质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成了应付性喊喊空口号的“鸡肋”。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努力改革教育和教学评价机制、升学招生录取方式,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而不是形成“素质教育走过场,应试教育扎实搞”的虚假局面。只有切实改变“应试教育”重压下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学校、老师和家庭包括学生才有可能排除干扰,抓好课外阅读。

同时,要想进一步扩大学生阅读知识的范围,增加课外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政府必须在经费上保障添置配套的教学设备、充足的书籍资料,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高中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②[清]孙洙.《唐诗三百首》自序.

参考文献:

[1]柯汉琳主编.语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集[C]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等著.郝明义等译[M].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4]钱海荣.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及其思考.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5,(1).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湖南:岳麓书社,2005.

[7]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湖南长沙:岳麓书社,2002.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教育版,2000.

[10]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11]朱永新.阅读经典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N].新华网,2004年2月9日.

[12]朱绍禹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4]赵志伟.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7,8.

篇10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83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情有独钟。阅读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知识的最根本的途径。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未来创新的中坚力量,是社会阅读群体中最活跃的部分,他们的行为和动机直接影响着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及阅读动机,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历程,规范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该问卷是以江苏省大学生的调查为基础的。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通过问卷星以网上问卷为载体向江苏省各大高校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利用问卷星的分类统计和交叉分析功能得到我们所需的数据。

在402位被调查者中,男生153人,占比38.06%;女生249人,占比61.94%。在年级方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等其他人的人数分别为49、84、197、29和40人,分别占比12.19%、21.64%、49%、7.21%和9.95%。在学历方面,来自985或211高校的有50人,占比12.44%;来自普通本科高校的298人,占比74.13%;来自专科院校的有54人,占比13.43%。在地区方面,城镇户籍的有119人,占比29.6%;农村户籍的有283人,占比70.4%。此外,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

1.2调查内容

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研究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动机,本文从大学生阅读量、图书类型、阅读途径与阅读影响因素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基本情况和阅读行为、图书馆利用情况、家庭影响因素和对阅读的看法,以基本情况和阅读行为这两个部分为主要调查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阅读行为分析

2.1.1阅读量分析

阅读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文以每天花费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和每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调查结果表明,每天花费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小于1小时的人数最多,达209人,所占比例为51.99,而花在阅读时间为1-2小时,2-3小时和三小时或以上的人数分别为128,36,29,分别占31.84%,896%,7.21%,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每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也呈递减趋势,每个学期阅读课外书五本以下的占了54.48%,而15本以上的只有871%。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的阅读量严重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压力大,空余时间少,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其中有42.79%的调查者赞同此观点。另一方面,有42.54%的调查者因为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动力,利用业余的时间做阅读以外的事情。

2.1.2图书类型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用户的普遍增加,大学生的图书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图书类型的选择上,74.38%(299人)的学生阅读小说散文类的书籍,阅读报刊的比例也达到了4279%(172人)。除此之外,生活新闻类的书籍和专业书籍也是大学生阅读时主要关注的图书类,而哲学类的书籍最不受学生的关注,仅达到了13.93%(56人)。具体如表1所示。

然而,电子图书的出现也给传统图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49.75%(200人)的学生喜欢阅读传统书籍,喜欢阅读电子书籍的比例仅占15.17%(61人),而对于35.07%(141人)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传统书籍还是电子书籍,哪种方式方便就选择哪种。每个人从一开始的诞生就会遭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类影响往往是多方面、深刻的,家庭环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作用。本文中的家庭环境分析主要是指硬环境分析,包括课外藏书量、父母文化水平、经济状况。

在藏书量上,数据显示家里课外藏书量为11-30本的学生人数最多,达到了36.57%,其次是10本以下,占比25.37%(102人),家里课外藏书量超过100本的学生人数最少,仅占7.96%(32人),表明了大学生的家庭课外藏书量普遍偏少,与大学生的阅读量呈正比关系。

在父母文化水平上,父母最高文化水平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人数仅占9.45%(38人),而学生父母的最高文化水平普遍为初中及以下,比例达到了47.76%(192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有31.59%(127人)的学生认为父母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对他们影响很大,有46.52%(187人)认为父母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对他们影响不大,认为没有影响的比例占21.89%(88人)。

在经济状况上,主要用家庭每年用于图书购买的支出来衡量。每年用于图书购买的支出低于500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比70.9%(285人),支出500-1000、1000-2000的学生人数分别占比22.14%(89人)、423%(17人),而支出在2000以上的人数最少,仅有2.74%(11人),说明家庭普遍用于图书购买的支出偏少,不重视阅读,这与大学生较少的阅读量相对应。

(3)图书馆环境。

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采集书籍和资料来供人们阅读、参考的场地,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本文研究图书馆环境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主要分析大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状况。

从大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来看,每天必去和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约占40%,而偶尔去和从不去图书馆的人数达到了60%,可以看出不常去图书馆的大学生占到了多数。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去图书馆的原因时,有42.54%(171人)的学生认为空余时间多少是影响他们去图书馆频率的主要原因,认为是图书馆距离宿舍或教学区的远近、图书馆的硬件措施分别占比2786%(112人)、16.42%(66人),而认为图书馆的存书量和更新速度是主要原因的人数最少,仅占13.18%(53人)。

从大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来看,以自修为目的学生人数最多,达到了52.49%(211人),看报刊、借书查资料的学生分别占比10.2%(41人)、27.61%(111人)。结合大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来看,大学生不仅去图书馆的次数少,而且去图书馆以自修为主。

2.2阅读动机分析

阅读动机是学生阅读的主观意图,是促进学生阅读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的必要条件。它具备唤起读者行为、深化阅读进程、提高阅读效用的功能。

2.2.1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调查结果表明,为这一动机所驱使而投入阅读活动的学生人数最多,达到了33.33%(134人),这也恰恰说明了阅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阅读不但能够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增长知识。知识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他自己的经验,而另一个是别人的经验(这是知识的继承)。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和精力,大学生们都很忙,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阅读。

2.2.2为了工作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侵略性的核心问题,而这一阅读动机占比24.88%(100人)。谁具有更多的知识,谁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在未来的工作中,比别人更成功的把握。在心理学的指引下,大多数学生尝试着多读书籍,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他们以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和重点研究某个专业层面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如经管类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就以阅读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籍为主。

2.2.3为了提高内在修养

修养是一个人安身于社会待人处世的一种立场,是知识、实力、人格通过大脑思维治疗后的最后外在表现,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水平。数据表明,有13.93%(56人)的学生以提高内在修养为阅读动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的多少往往能用外在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更多的阅读无疑是提高内在修养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女孩来说,阅读能提高气质。

2.2.4为了休闲娱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部分的学生进行阅读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达到了25.37%(102人)。相比初高中生,学业以外,大学生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积极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而对于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在无聊寂寞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阅读来休闲娱乐,让大学生活更加充实。

2.2.5无阅读动机

有2.49%(10人)不知道自己除了阅读课本以外还应该重点阅读什么书籍,根本就没有明确的阅读动机。他们的阅读往往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别人看什么书、最近什么书比较火,他们就看什么书。于是,他们选择阅读书籍时,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阅读的范围也更广泛。

3分析和讨论

此次调查研究描绘了当前大学生阅读行为和阅读动机的基本状况,反映了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3.1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大学生严重匮乏的阅读量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当代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很多大学生把大学生活的重心放在课外实践上从而忽略了阅读。第三,书籍成千上万,而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阅读障碍。因而,为解决选书难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相应的文献检索功能。同时,根据自己的知识领域、阅读兴趣和待解决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可能会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以及自己想读的书籍。

3.2阅读的盲目性普遍存在

这是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不论是在阅读类型的选择上还是阅读途径的来源上,小说杂志等网络流行书籍备受大学生的喜爱,充分表现了大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他们或跟随潮流的趋势,或附和他人的选择,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只是漫无目的地用小说来打发时间,对他们的知识拓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此外,由于网络书籍的传播性,容易接触到很多并受到错误观念思想的影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功利性阅读问题突出

所谓功利性阅读,即阅读的功利性,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阅读。在考研、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阅读也日益功利化。如每年临近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证书等级考试以及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图书馆中各类辅导书、专业用书的借阅量会迅速增加,书店中相应备考书也最为畅销,但是考试后这些书很少人会看。说明大学生并不是喜欢阅读这些书籍,只是为了考证或考研需要,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另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就业,很多大学生还通过参加辅导班或培训的形式阅读一些实用性的工具书,如面试指南、大学生择业指南等。

4建议

4.1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学生除了完成所学课程和必要的考试以外,还是很喜欢阅读的,但是,喜欢阅读和进行阅读完全是两个概念,其中很多人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建议开展全校性的阅读活动,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性,组织、鼓励学生的加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阅读、了解阅读、进行阅读,从而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4.2加强阅读引导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最佳选择,是最好的学习阶段,对大学生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期间,除了学生以外,与学生联系最多的就是大学教师,其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有重要的影响。建议老师们将阅读贯穿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作业或论文,与学生交流阅读的感想,相互推荐优秀的书籍等。总之,高校教师应学会观察和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理,通过他们的行为、理解的表达,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来指导他们的阅读活动。

4.3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阅读量上,还表现在读物的质量上。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大学生对良莠不齐的网络小说娱乐类读物情有独钟,占用了大量的阅读时间,甚至沉迷于虚拟的想象之中,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建议学生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与自制力,多读些求真、向善、蕴美的好书,尤其是经典名著,对于提高自身修养、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4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够吸引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其阅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要担负起大学生阅读环境的建设功能,在做好馆藏建设的基础上,对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也要加以美化,如对全馆进行网络覆盖、保持阅读场所适度的安静、增加观赏性植被等。与此同时,良好的阅读环境还离不开高校其他部门的全面配合。因此,良好的阅读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设好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

参考文献

[1]陈春梅.近十年来国内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研究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13,(3).

[2]赵玉光.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几种因素[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

篇11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有效性指导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而语文学习仅仅靠每学期读一本薄薄的教科书是不够的,用一本书这样有限的阅读量来滋润学生,势必会营养不足。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垒就学习者丰厚的文化平台,使这个文化平台成为发展自我、完美品质、关怀社会的起点,就必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是足够量的名著阅读。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校园,学生对《12星座里的爱情童话》《公主陛下最优先》《古国奇缘》《老夫子》等书册的深度阅读和疯狂追捧远远超越了对传统经典的热情,这种阅读的低幼化和庸俗化让经典阅读正在遭遇尴尬的局面。

对于造成这种令人尴尬局面的原因,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下面从现状分析和有效指导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国家2001年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倡文学名著要"读整本书",附录中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也开列了部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是,在教学第一线,情况却让人担忧,功利性和低俗性导致名著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虚设",这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课程资源欠缺。目前通用的语文教材都对"名著阅读"有所涉及,编入了"名著导读"、"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内容,但令人稍感遗憾的是形式过于单一,无非是简介一下作者、写作背景、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和风格,而后摘选那么一节,再附上几道思考题,仅此而已,对"名著阅读"缺乏持续的关注和序列性的指导建议,再加上指导"名著阅读"费时费力且需长期坚持方能见效,于是"名著阅读"似一只布满灰尘的"花瓶",被放逐在语文教学的"边"上。学校图书馆把藏书当作"宝贝",束之高阁,一两周难得开放一次,学生更是难得一借。

二是应试教育影响。现在全国各省市都把名著阅读列入了考试范围,但考查的题目多是"说出你所喜欢的某名著中的人物及其性格,或者根据某个情节来分析该人物的性格"一类的试题。于是,学生在课外阅读名著时就出现了诸多怪现象:没有时间看原著那就看缩写本,缩写本还是看不完,就看看故事提要,甚至看老师整理出来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场景等所谓"精华内容"。名著阅读也自然成了学生永远爬不完的"题山",游不到尽头的"题海"。

三是阅读兴趣缺失。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师生缺乏互动,教师只是根据考试题型对课一些纯理性的机械的分析,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不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美感和乐趣。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没有了阅读的成就感,没有了兴趣,便也就没有了阅读。

四是有效指导匮乏。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的忽视使得想读书的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初中生心理特点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阅读兴趣集中在通俗文学和流行小说上,网络文学、口袋书、漫画书这种"痞俗"文学占据了他们的阅读阵地。

二、建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指导

要改变现行的阅读状况,建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指导,我想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初中生感性思维比较强烈,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就在哪些书中,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室或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还可以利用初中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注意课内外结合,在讲某个名家的作品时,介绍他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主动寻找阅读,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首先要给学生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第二,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每周至少要用一节课时间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学会细读、精读、速读、略读等方法,明确各自适用的范围。特别要注重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三)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每日妙言佳句摘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剪报比赛、诗朗诵、读后感交流会等活动,在教室的一角设置"我的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持久的兴趣。特别指出的是在开展的各种活动中,一定要重视读写结合。

(四)开发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师生应努力成为阅读情境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建设课外阅读的班级大环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具体做法是:(1)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2)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倡议每个学生订阅一份报刊或购买一种经典读物;(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4)利用日益发达的网络,开展网上读书,建立班级读书博客、读书群,引导学生让网络为读书服务;(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欣赏更多优美的文章;(6)开设"我看天下事"读书讨论课。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读书也应该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习惯,努力做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工作,会让我们体会到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也是社会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责任的驱使,笔者才把这种思考公诸于众,希望能引起共鸣,进而探索"疗救"的方法。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183-02

一、引言

PBL的全称是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学习法),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PBL是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着重于利用PBL的原理对初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项目,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指出在实施课外阅读项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实施课外阅读项目主要基于对以下两个现实因素的考虑:(1)大量的阅读对语言习得的成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目前阅读仍然是最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这一点从中考阅读题所占的分量可知;而现在不少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督促和指导。(2)学生课外学习中的自主性不强,许多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和应试进行,其学习面狭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初;而让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项目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大量独立学习的机会。本市很多英语教师认为,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普遍较低。课外阅读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2)让学生管理自己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课外阅读中主要担任咨询者(counselor)的角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2)向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范例和技巧;(3)以日志反馈等形式向学生提供建议、帮助和鼓励;(4)鼓励学生通过记学习日志、做阅读记录和建立学习档案等方式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做榜样,成为课外阅读群体中的一名成员。

课外阅读PBL的实施过程以及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课外阅读PBL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制定计划—写课外阅读计划书

学生需要在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计划的具体方法:(1)确定需求,包括按教学计划应达到的目标和学习者个人的需求;(2)考虑自身的能力;(3)确定能真实反映自身需求的学习目标;(4)考虑可利用的时间;(5)撰写计划。

课外阅读计划里应包括以下内容:(1)计划执行的时间段;(2)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什么;(3)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评估;(4)每周可支配的课外阅读时间量;(5)本学期计划总共课外阅读多少页的英文材料并附上签名及计划制定的时间。课外阅读计划书可以由学生个人、教师或科代表保管,也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放在班级公共档案夹里或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之间相互督促,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制定计划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有:1. 计划脱离自身的需求和能力,或者匆忙而定。比如,一些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不知道自己的阅读兴趣是什么;可供支配的时间和自己计划的阅读量极不相称。2. 计划执行期限过长,不利于学生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计划。主要是有些学生害怕给自己的学习造成较大的压力而有意拖延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3. 计划过于模糊。比如,有些学生只是笼统地写上“阅读一些报纸和杂志,如…”或者“尽可能多地进行阅读”等。计划过于模糊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初。因为计划的弹性如果太大,惰性强的学生在执行过程中便会向低标准看齐,计划便起不到良好的导向和督促作用;其次学生很难准确地判断计划是否已完成,其学习成就感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教师除了应向学生明确课外阅读项目的目的,并引起他们的重视外,还应提供具体的示例和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需要予以帮助。其中对课外阅读计划中后两个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规定计划执行期限(比如可以定为一个月)和每周的最小阅读量,并要求学生在计划书中予以明确等。

执行计划—实施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大量阅读自选材料,阅读材料可以订阅英文报刊杂志、借阅或从书店购买,也可网上搜寻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尝试不同的阅读策略。

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活动:(1)记笔记、写评论或读后感,以使读和写互相促进。(2)建立班级“虚拟图书馆”:学生把认为值得推荐的阅读材料的名称,主要内容和阅读感想等信息记录在卡片上,以张贴或收入公共文件夹的形式,供其他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参考。(3)定期开展口头汇报活动: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向其他学生介绍所读材料、阅读收获或阅读方法等。以上活动都属于语言输出性活动。

学生在执行计划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1)计划制定后忘记或没有决心去实施,无法完成计划里的阅读量。(2)所选阅读材料的难度过大。学生因阅读材料的难度大或趣味性不强而难以坚持阅读。(3)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产生怀疑等。

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应以咨询者的身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经验交流,探讨阅读中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当单靠鼓励和增强阅读的趣味性等手段效果不佳时,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比如,把阅读作为课程要求的一部分。

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阶段

自我监控和评估是学生将学习成果与自己的预定目标相对照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是同一过程,只是前者周期相对较短,后者周期较长,并且以前者为基础。本项目将两者合并,旨在督促学生经常对课外阅读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课外阅读项目实施过程中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常用方法有:1、记日志。日志的内容主要由客观事件和主观感受构成。笔者要求学生每星期记录根据计划读了什么以及有何感受等。教师的反馈意见可以直接写在日志上,也可以集体点评,或让学生传阅日志,并相互批注。教师的反馈应以鼓励、赞扬和建议为主。对日志里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相应的对策。2、做阅读记录。学生记录每周所读材料的名称和数量,并标注在每周阅读量曲线表上。3、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进步,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本项目中学习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计划书、阅读笔记、阅读情况记录、日志以及学生认为值得保存的有关材料。

本阶段最常见的问题是:一些学生回避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对阅读过程的评估。由于这一部分的自我评价是修正和调整下一步学习计划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对自己执行计划的情况进行认真反思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课外阅读项目不应成为学生的额外负担,应允许学生在无法完成计划时作出解释并及时调整。

篇13

语文课堂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有人文精神的熏陶,精神世界的奠基等。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并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1. 激发阅读的兴趣,体会读书的快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

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我经常选讲有趣的故事,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频出的大世界。再适时告诉孩子: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孩子一旦被故事的悬念所吸引,就会主动的进行阅读。

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优化教学情境,营造一种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快乐的阅读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在课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作为一种技能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学生而言,阅读技能的获得离不开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认真指导其朗读、背诵。孩子只有积累了语言,丰富了语感,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另外,老师还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读书方法。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点评的阅读方法,训练阅读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时把好词佳句及时画出,对文章难以理解的词句及时标出,并随时对文章有关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能有效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的自学能力。养成阅读摘抄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圈出恰当的词语、画出优美的佳句、选出优美的片段。另外,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习惯;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揣摩,培养学生的语感。现行讲读课文的许多精美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进行感情的朗读,从而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领悟文章的内涵。正所谓苏轼所言“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说道情感的熏陶,心智的洗礼。首先建立班级图书角,打造书香班级。其次老师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经常阅读默默的感染学生。老师还要抽出时间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与他们分享读书的快乐。

4. 制定课外阅读的目标

《新课标》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好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部的书。老师应给学生设计学习语文的方法,制定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首先确定学生的课外书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大都喜欢读课外书,自习课上他们手不释卷,乐此不疲。其次,要引导孩子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各类读物,感受阅读带给自己的乐趣。比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精心挑选了对学生成长有益的经典儿童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名人传记〉〉等。这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书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另外,学校或班级开展阅读比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5. 让学生通过网上阅读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潜能,能有效解决新教材中容量大,知识点多、要求高,课时紧张的难题。从而使课堂学习和课外积累相互补充,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1 通过对学生网络阅读知识的培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相关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