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市场经济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Discuss hospital file management under marker economy
Li Xiuyun
【Abstract】After reform and open to outside,social medical treatment business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iy,and hospitals face rigorous challenge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At this time,file management work is especially important.Carrying on file work well may benefit for hospital's development necessarily.
【Keywords】Market economy ;Hospital fi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78-0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各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大量涌现出来,抢滩占点。一座城市不再是只有一家医院,大医院比比皆是,小诊所遍地开花。都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分得一杯羹,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同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意义上的医院已日益显现出它的疲态,大而全实际上是大而不全,更谈不上精。专卖店式的以某种病型为中心的专科诊所(如骨科医院、牙科诊所、妇幼保健站等),一其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特色服务吸引着广大患者。小病去诊所,大病找专科诊所,而医院则高不成,低不就,在加上服务意识的淡薄,“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点,使医院大批的患者分流,经济效益出现较大滑坡。
面对日益严重的形势,医院应主动出击,勇敢的面对挑战,把加强档案工作做为医院扭转局势的切入口,使医院受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理解档案工作与医院管理之间的关系?让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一下:
1 提高医院的效率
建立完善高效的档案计算机系统。一名患者踏入医院的大门后,应能使他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快速地得到医治,计算机的应用可大大发挥它独特的作用。电子计算机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人类大脑的极致和延伸。计算机技术与档案人员从频繁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为每位医务工作者建立个人档案。以病人的满意为准绳。医生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人们的尊重。护士要像人间的白衣天使,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灿烂笑容去感化患者的内心。医院有了这些准则,在档案上留下每个人的工作原始记录,来作为他们晋级升职的标准。
3 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
医院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病人选择的意志。医术的提高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成年累月的临床经验得来的。通过把同一病型的案例整理、归档,在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就可以在某一领域拥有自己的权威性,在社会上留下良好的声誉。
4 建设一支团结敬业、高层次的医疗队伍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人事部门考查了解和正确使用员工,做到:“知人善任”。了解每人的工作能力和表现,鼓励员工接受培训和再深造。人才是一家医院的关键,注意吸收高层次的人才,重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任人唯贤,任人唯才。
5 优惠的医疗价格
病人选择医院,很大程度上要看它医疗和药品的费用。我们知道药品是在层层的流通环节的过程中提高了它的成本,健全完善的药品采购制度,实行一部购制,减少中间环节,让患者得到实惠。对每一批药品进院,严格登记,入档。(包括进价、采购人、厂家及药品有效期)。用专业的眼光认识药品,引导病人入药,尽量推荐一些作用相近价格便宜的药品,以降低患者的负担。
6 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了职工家庭的幸福,还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的进行造成了阻碍,甚至隐性的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给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安全事故频发的发展时期,针对性的加强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与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显得十分重要。
一、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管
在市场经济有利的条件下企业对于利润,尤其是巨额利润的盲目追求,不仅仅导致了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再生产过程中的内在的矛盾,而且导致了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种种危机,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治理的不安全性。企业的生产必须是安全的,以人为本,法人负责。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是用金钱买不来了,绝对不能,也不允许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经济的暴力,那是可耻的。现在企业要在加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操作并给落实。
作为管理工作者,应各负其责,严格管理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保障好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公司的良好发展。所以各行业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职,认真把生产监督好;否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应当自觉遵章守法,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杜绝违章指挥,违章生产。提高安全的门槛,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二、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因一些小问题出现一些大的安全事故。就是因为生产人员安全意识不高;违章生产,缺乏安全知识。比如:近日在武汉发生的一起案例,员工落在造纸厂缺氧的废水池中,其他员工缺乏安全知识,盲目下池求人,因被救人的惊慌挣扎,和水池的缺氧;一人拉一人,导致四人死亡。由此可见必须提高员工的文化程度与安全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等培训,转变员工的观念。同时企业也应提高生产的安全措施,给员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证安全制度的正常实施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也任重而道远。安全生产责任如果不落实,生产安全的设施再完善,制度再严谨都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的责任建设,使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位,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履行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更精细的提高监管力度。且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坚持“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企业负责、行业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与安全生产环境,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步,这种安全生产改造肯定能尽快的实行,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尽力去克服,营造一个无事故的安全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祁有红,祁有金.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全新升级版)[M].北京出版社.2009-6-1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本质是通过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对单位人员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素质和行为能力的考察记述。主要是通过组织和进行人事活动的过程中对单位员工的个人经历、学历、社会交际以及工作能力和情况进行记录。在个人参与社会方面的活动的记载和对员工个人的情况进行反馈。现如今,市场经济引导下的我国各项活动制度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来说,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一、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导致了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翻天附近的变化,对于我国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包含着很多经济形势,例如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这些经济形势在我国经济组织结构的调整下,保持着充足的活力。在人才的交流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反馈,就我国目前而言,计划经济时代下企业中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相对比较陈旧,难以满足现展的经济形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出一个更充满活力更具有朝气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我国应当建立起一套更加社会化和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在新型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我国在不断的摸索和研究过程中,找寻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认识档案管理制度,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对于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操作手法就是通过建立起相对应的人才交流中心来进行档案的管理。在广泛和复杂的社会服务对象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的灵活性和社会性,也决定它的起源将更加广泛和复杂。来自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人事管理,使得人事档案的来源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各种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动,当人事源发生改变的时候,它的结构和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我们的目标,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组织机构或企业,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都同样的重要。这决定了我们对人才管理的支持,在市场经济中,人才是属于全社会,让人的属性从“单位或企业人”转向“社会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是人事档案时代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帮助人们实现他们最大的价值使我们现今追求的最终目标。计划经济时代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由单位人事档案统一管理,一般情况下,密封好,其他人看不到,更别说交流与共享,因此当时的认识档案充满神秘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非常频繁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人才交流变得越来越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神秘感也被削弱,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政府可用继续的手段对个人档案的管理信息,免费的人事档案内容的隐私可能是互联网,网络管理和服务,使外界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的信息由单一的途径进行沟通,公开化沟通的方式。
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的推动下,身份和人事档案的传统系统的体制上的缺陷也同时显示。“死档弃档”,“假档案”,“人质档案”,“人民文件脱节”,“档案克隆”现象也越来越多,“人才壁垒”所形成的“双元制人才结构”“单位封闭”,“交易系统”,“身份壁垒”等负面特征甚至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人事档案更加明显已经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体制生存越来越尴尬。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系统将告一段落,新的科技人员的文件系统将脱颖而出。目前,由于人才流动性较大,在限制区域、部门、行业、身份的人才流动等逐渐释放,业务发展人事,以推动出台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口准入政策,改革人才驱动的工作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公共管理人事档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公共政策创新人事档案及其机构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社会化,法制化和电子的方向,即合同的,社会的,电子化,法制化是不可避免的人事档案制度创新路径。1.低质量的人事档案内容首先,填写档案的内容不一致。“三日历年龄”(年龄,工龄,党龄长短,教育)记录多样,个别干部“年龄多补少,工作更多的时间来填补更快,更高教育水平的更加充盈。”其次,不同规格的纸张档案。虽然规定统一使用的档案资料16开办公用纸,但大多数现有的材料文件是A4纸,绝大多数高校也都印教材A4纸,不同的纸张尺寸,导致某种形式的印刷过装订线,存档麻烦的工作。第三,这些材料分类不准确的。一些材料不应该返回存档文件和存档零散的材料没有及时归档。四,档案材料的短缺。如识别和处理材料损失更多,还有的简历,自传和其他人事部门公章不包括少数。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陈旧的内容员工人事档案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个人历史,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的基本情况描述这么多,反映个人的工作能力,技术专长和小等方面,这将直接影响文件的质量内容的内容。2.使用技术落后,运行效率降低在备案过程中,企业未启用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大部分依靠人工,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兼容的整体水平。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特点
1.由于传统模式下的人事档案管理难以满足现如今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在这过程中就衍生出了一种社会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档案管理模式与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相互补,在我国传统的人市档案发展过程中,新型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崭新的里程碑,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由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发挥好档案人事管理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档案管理规范难以适应现代的信息化的发展,难以实现网络化管理,因此我国在这种基础之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起了新型的给予现代化网络的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
2.在开放式档案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基于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而且能够在互联网的构造下,从人员的进入、退出以及发展过程中进行跟踪式的记录和信息的传递。很多企业的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较强的单位人员就很难对其进行人事档案的跟踪记录,因此在这种形势下这部分人员的档案全部交给人才流动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具有社会化、开放性以及市场化等特点。然而由于我国在人才流动中心的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国对这部分流动性较强的人员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四、总结
现如今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才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人才流动中心的建设和规划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人才建设和管理以及人事档案的跟踪记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这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来说,我国企业应当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显阳.浅谈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J].品牌(下半月),2015,07:276-277.
[2]孙奇.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3,12:227.
[3]牛晓英.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劳动保障世界,2008,11:87-88.
[4]苏洁.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D].四川大学,2006.
[5]朱延荣.浅谈人事档案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73.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6-0039-03
离岸金融市场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伦敦,初期曾称欧洲美元市场,后来称欧洲货币市场、境外金融市场,是指非居民之间以离岸货币进行各种金融交易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货币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的该国货币。离岸金融市场使国际金融活动在时空上提高了自由度,极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低成本、高速度资金流动体系的形成,一经产生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一、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一)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的积极作用
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它在国际经济与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促进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优化资金资源配置。离岸金融市场打破了过去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相互隔绝的封闭状态,消除了地方和部门对金融资本的垄断,使各国金融中心相互联系起来,国际融资渠道更加畅通,促进了国际资金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又促进了全球信息的对称性和一致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为各国之间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和筹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提供了有效场所和条件,优化了世界范围内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
2、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离岸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国际银行业可以24小时连续营业,缩小了时空距离,形成了国际借贷资金高速运转的全球流动体系;离岸金融市场的低税或免税等优惠措施以及批量交易,降低了全球资金交易成本;跨国银行的不断对外扩张有助于加强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国际资本在竞争状态下以低成本、高速度流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缓和国际收支失衡。世界各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中有很大比例是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筹资来解决的。例如,在数次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过程中,离岸金融市场都很好地扮演了产油国及其他顺差国盈余资金向非产油国融通的角色,成为石油进口国经常项目逆差赤字弥补的重要资金来源,缓和了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调。
4、推动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资金成本低、快捷方便、提供的资金量大,自然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重要融资场所。而跨国公司规模大、实力雄厚、信誉较高、贷款风险相对小等优势使得离岸金融市场愿意对它们放款。离岸金融市场提供的大量资金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收购和兼并创造了有利条件。还有一些跨国公司也有意利用避税港型的离岸市场避税,以攫取更高的利润。
5、培育金融创新。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管制松、竞争激烈、风险大,为金融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同时又刺激了大量国际清算和风险防范创新工具的产生,如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协定、浮动利率债券等。
(二)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的消极作用
1、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离岸金融市场由于管制松弛,自由度高,资金调拨容易,对国际政治经济动态反应异常敏感,在当今普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汇价波动频繁,汇率起伏较大,引起巨额国际游资到处流窜,迂回在汇市、股市、房市间,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影响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另外,离岸金融市场借贷业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款一般是短期而贷款趋向长期,存在着存贷资金期限结构上的不合理。这个市场不设存款准备金,缺乏最后贷款人作为最后融资的支持者,加上其内在的信用扩张能力,一旦出现较为集中的客户提款,就可能造成银行资金不足而出现银行倒闭的危险,严重的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国际性金融风波。对离岸金融监管的不力,也可能导致离岸金融市场成为非法资金逃税、犯罪分子洗钱、筹集活动资金的场所。
2、影响各国推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离岸金融市场对市场所在国或地区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提高本地金融业的经营水平。
2、促进本地金融业融入国际市场。
3、东道国可以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直接吸引境外资金来弥补本国外汇资金的不足,还可以从税收和本国离岸银行业利润以及其他费用收入中获得相当的外汇收入。
4、有利于本国政府加强对本币的掌控。
5、促进本地生产和就业,树立形象与声誉。
(二)负面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2、加大了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难度。
三、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
1、有助于积极合理地引进和利用外资。
2、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对境外人民币的掌控。
3、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资金提供出路。
4、有利于形成我国合理的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法律规范各种经营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依法治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法可依,二是有法必依。我国原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过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些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加快安全生产立法,建立健全完整的、适应的法律体系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监察的重要作用,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和规范的监督检查制度,严格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是监督的主要对象,检查的重点应放在企业是否很好地执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上。企业的法人代表重视安全,在工作中真正坚持了“安全第一”,资金投入、机构、人员满足需要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能够搞好的。为此,还应推行企业法人安全管理资格证制度。
2.合理运用经济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追求效益最大化决定了企业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安全生产投入大,效益又不是短期就可以见到的。不重视安全生产同发生事故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但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讲,也存在着偶然性,概率不高,事故损失多少不定,部分企业在短期内尝到了甜头,利益的驱使使其更加重了侥幸心理、冒险心理,在安全上不愿意投入。因此,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后,应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制裁,且应保证这种制裁结果的损失大于安全投入,即使不发生事故,在经济上也是划不来的,消除利益的驱动力。
3.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版权所有
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我们应该在吸收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安全技术,如危险的辨识与评价、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等等。特别要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将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生产,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模式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随着大规模联合电力系统的出现,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变得复杂多变,系统性事故和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危及电力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如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电网进行安全分析,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2 电网安全及电网安全风险
2.1电网安全的内涵及其特点
用电负荷的屡创新高、电网的长期高位运行、电网的快速建设、电网系统的复杂性给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将是巨大的。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做好电网安全工作。电网安全是指为了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采取各种措施防范未然,极力避免因外界环境的破坏性、电网内在的脆弱性、控制系统的不稳性等导致的人身安全事故、供电保障不足等事件的发生。不确定性、危害性是其本质特征,这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方法适合于电网安全管理。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利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对电网安全进行分析、评价、控制和预警的过程。在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这是由电网安全的特征决定的。为了有针对性地建立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现代电网事故的特点及其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对近年国内外典型电网安全事故的总结分析,将现代电网安全的特点概括如下:
2.1.1 风险致因多源性
自然灾害、设施故障、人为事故、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都可能导致电网安全事故,例如,地震、雷雨等自然灾害可能破坏供电网络,引起电网供电故障;设施的老化或人为破坏会影响供电网络、控制系统、监视系统的功能发挥,引起电网供电故障;春节、圣诞等期问的群体性社会活动可能拉大人民对电力的需求,以致电网的满负荷运转,增加电网故障发生的概率;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导致电力需求聚变,特别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更深程度地打破“错开用电”的格局,增加局域电网满负荷运转概率,增强电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1.2风险相干频繁性
导致电网安全风险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因素除了直接可能激发电网安全事故之外,还可能相互影响,使彼此对电网安全风险的致因作用增强,例如:在局部供电网络上,可能同时出现工业用电高峰和生活用电高峰,两者相互作用增加了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多种电网安全风险并存,相互影响,进一步扩大了风险的范围和风险的危害性。
2.1.3风险后果放大性
随着电网设计的立体化、电网控制的自动化,各地电网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向一体化网络发展。在此背景下,电网安全事故的影响日趋严重,其严重性不仅体现为波及范围更广,而且体现为影响的深度日趋增强。网络的一体化使电网故障的影响范围扩大,大范围的电网安全事故会影响民生,甚至导致社会恐慌。
2.2电网安全风险的构成
电网安全的特点决定了电网安全的风险性和风险多样性,也决定了电网安全风险构成的复杂性。本文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了电网安全风险的构成:
(1)从电网安全风险的本源看,电网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人身安全风险和供电保障风险。前者是指人为触及电网而导致的接触者身心损伤;后者是指因设施故障、供电不足、供压不稳而导致的供电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从电网安全风险的致因看,电网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人为致因风险、自然致因风险、社会致因风险和经济致因风险。其中,人为致因风险是指因人为操作失误、电网设施遭窃或破坏等行为导致的电网安全风险;自然致因风险是指因天灾而导致电网供电功能失效的风险;社会致因风险是指因人们生活习惯、民族习性等社会因素导致的电网供电功能失效的风险;经济致因风险是指因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等经济因素导致的电网供电功能失效的风险。
(3)从电网安全风险的后果看。电网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身心损害风险、经济遏制风险和社会动荡风险。其中,身心损害风险是指因人触及供电网络或听闻电网安全事故而导致人身心受损的风险;经济遏制风险是指因电网安全事故导致电力供应保障不足而无法满足电力需求的风险;社会动荡风险是指因电网安全事故导致社会、经济生活受影响而出现社会波动的风险。
3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系统
3.1电网安全风险导向图
电网安全的风险致因多源性、风险相干频繁性、风险后果放大性等特征决定了电网安全风险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为风险的因果相关性。基于电网安全风险的多元构成,本文构建了电网安全风险导向图(见图1)。
在图1中,存在几条风险因果链,这些链串接形成电网安全风险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
(1)盗窃行为以及其它作业行为,一方面可能触及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会破坏供电设施,导致供电系统、调度系统故障,危及电网的准时、准量供应。这些因素是引起供电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
(2)在电网的安装、维护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操作过程中的防护不当都可能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危害,出现人身安全风险,而防护不当还可能危及电网范围内企业作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3)电力供需问题也是导致电网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工业化飞速发展时期,电力供需问题更加突出。供需不平衡,特别是电力需求的剧增,使供电、电控设施因长期满负荷作业而加速老化,以至一方面增加了供电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增加了电网维护的频次。在电网的紧急维修中,人身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4)电网安全风险涉及人身安全、供电安全等民生议题,直接影响人民大众的生活。因此,电网安全风险容易影响民众的心理,形成心理焦虑、恐慌等情绪,特别在人们生活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的背景下,电网安全风险的社会影响更加复杂。
多条风险因果链附着于电网运行系统之中,以电网运行系统为载体,相互影响。在电网运行系统中,维护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3个子系统支撑着电网运行系统,它们也是电网安全风险产生的根源、传递的媒介和控制的手段。因此,电网安全风险的治理应从维护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人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是实现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3.2电网安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电网安全风险的复杂性及其特征,治理电网安全风险需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口]。电网安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至少包含维护系统、供电系统、控制系统(见图2)。
在电网安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维护系统除了担负供电设施、电控设施的维修任务之外,还担负着这些设施的保护任务。因此,维护系统对电网运行系统的运转质量具有决定作用。为了保证供电和电控设施免遭破坏,需实施法制保护和防错管理等多种手段,以确保供电和电控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减少维护时间、维护成本对供电的影响。控制系统是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单元,其担负着维护系统调度和供电系统调度的任务,因此,控制系统对电网运行系统的运转效率具有决定作用。为了确保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应实现宏观预警管理、客户及订单管理、预算及计划管理和调度控制管理。其中,宏观预警管理是对社会、经济、人口的变化进行分析,实现对电力需求的预测;预算管理是基于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合理地安排电力供给增长计划;客户及订单管理是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分布,指导计划管理,减少用电高峰的出现频次;调度控制管理指基于客户需求、电力供应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调度。供电系统是电网的功能实现单元,其担负着满足客户供电需求、增进客户满意的任务。其中,安全预警、供电检测是基本功能,这两者分别是维护系统、控制系统响应的触发因子。
因此,在电网安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维护系统、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是3个基本单元,3者相互配合是实现电网安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
3.3电网安全的科学管理
3.3.1 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技术进步
推广先进、适用的输变电技术,比如特高压输电技术。同超高压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方式在输电成本、运行可靠性、功率损耗以及线路走廊宽度方面均优于超高压输电方式。推广应用同塔双回和多回紧凑型线路、大截面导线、大容量变压器,提高导向温升、串补、静补等先进适用的输电技术,不断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经济运行水平,促进电网节能、节地、节材,实现电网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3.3.2在电网安全管理过程中,加强技术监督
技术监督是提高发、供电设备可靠性和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随着我国电力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电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都在客观上给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应建立健全技术监督机构,确保技术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监督管理水平;加强重点设备技术监督,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既抓基础管理工作,也通过经常性监督,发现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进行重点跟踪解决。
3.3.3 完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和电网崩溃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满足我国电网目前和未来规划的大区交直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应将现有稳定控制技术向在线决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从而保证电网稳定控制技术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适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以电网EMS系统采集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结合稳定控制系统采集的数据等多数据源,开发研究新的状态估计技术和软件,以满足电力系统在线稳定分析评估和决策系统的需要,满足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需要。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开发适用于大规模电网、考虑交直流并列运行的在线安全稳定控制决策系统,将预防性控制和在线稳定控制决策结合起来,既为调度运行人员进行预防性控制提供策略和提示,又在线刷新现场稳定控制装置的控制策略表。
4结语
世界各国相继发生的电网安全事故表明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不容忽视,必须对其进行深入而具体地研究。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一方面为电力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电力企业运行的效率,促进了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厂网分开”可能使得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相互推卸安全责任,给电网安全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适应改革形势,建立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网厂协调的安全管理机制,全面推动安全性评价工作,实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基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闭环过程管理,建立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爱泉.《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02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法律规范各种经营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依法治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法可依,二是有法必依。我国原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过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些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加快安全生产立法,建立健全完整的、适应的法律体系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监察的重要作用,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和规范的监督检查制度,严格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是监督的主要对象,检查的重点应放在企业是否很好地执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上。企业的法人代表重视安全,在工作中真正坚持了“安全第一”,资金投入、机构、人员满足需要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能够搞好的。为此,还应推行企业法人安全管理资格证制度。
2.合理运用经济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追求效益最大化决定了企业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安全生产投入大,效益又不是短期就可以见到的。不重视安全生产同发生事故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但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讲,也存在着偶然性,概率不高,事故损失多少不定,部分企业在短期内尝到了甜头,利益的驱使使其更加重了侥幸心理、冒险心理,在安全上不愿意投入。因此,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后,应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制裁,且应保证这种制裁结果的损失大于安全投入,即使不发生事故,在经济上也是划不来的,消除利益的驱动力。
3.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版权所有
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我们应该在吸收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安全技术,如危险的辨识与评价、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等等。特别要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将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生产,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1)点多面广、地域分散;
(2)单人职守岗位多、检修作业流动性强;
(3)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比重大;
(4)员工任何一处操作失误都极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事故。
这些特点决定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单纯地依靠各级管理人员抓安全、依靠部分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来推进安全,难于确保各岗位长期保持安全状态,只有依靠全厂员工的共同努力,发挥团队管理力量,推行自主安全管理,实现由“强迫型”向“自主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自主安全管理,就是将员工对安全的需求、对生命的关爱转化成员工对各种安全制度的自觉遵守,依靠全体员工的自主性、能动性管理好安全工作。
就我厂而言,实行自主安全管理,重点是构筑安全管理的“五道防线”。
1、组织防线
完整的“组织防线”是实行自主安全管理的保障。我们在构筑安全管理的“组织防线”时,必须改变由安全监督部门唱独脚戏的弱势局面;克服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而结果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实现归口型单一管理向多口、多层次型管理转变。
我厂的“组织防线”包括四个层次的管理闭环:员工个体层管理闭环、以岗位(班组)为单位的生产单元层管理闭环、以车间(科室)为单位的车间层管理闭环以及分厂层管理闭环。在生产过程中,各管理层根据上一层的安全计划和管理要求,自我检查、修正安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自主地管理好本层次的安全工作;自觉地完成本层次的管理目标。
其中:操作行为的安全化主要由员工个体层管理闭环保证,通过员工安全承诺以及员工间的互保、联保等一系列手段,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岗位动作标准;自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事故隐患查找等,确保“四不伤害”。设备的本质化安全主要由设备管理闭环(科室层)保证,通过设备点检和无泄漏管理等手段及时发现、消除设备的不安全隐患。作业环境的安全化主要由生产单元层、车间层管理闭环保证等。
2、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员工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和制约。因此,构筑坚固的“思想防线”是实行自主安全管理的关键。
当前,部分员工仍停留在“逼我安全”的层次上,他们意识不到安全规程、安全制度是前人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工作中麻痹大意,经验主义、走捷径思想严重,他们执行制度是为了应付检查、是领导的逼迫,这也是实现自主安全管理的最大障碍。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让全体员工(特别是安全意识差的员工)从一起起血淋淋的安全事故、一串串令人震憾的事故数据中感受安全,从同行业、同工种的事故案例和资料中体验习惯性、经验性违章及其危害性。其次,要引导员工正确理解公司安全理念的内涵,真正掌握其精髓,在工作中切实按照理念办事。第三,安全管理者应随时随地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根据其思想变化及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防范措施,把不安全苗头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
3、自我防线
员工自我防范意识、防范技能的提高是实行自主安全管理的基础。管理者不可能时时、事事都亲临作业现场,只有全体员工建立坚固的“自我防线”,才能真正建立长效安全机制,这也是企业安全教育活动的首要目的。
分厂、车间安全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经验式、过场式、文件宣读式的安全教育方法,建立长期、系统的安全教育机制,克服教育范围片面、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考核水份重等弊端。例如:推行资质认证方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全员安全考核上岗制”,就是一种科学、实用的安全教育模式,它要求员工上岗必须取得本岗位从业安全资质并通过一年一次的复审教育和考核,有利于促使全体员工通过学习自觉地构筑安全“自我防线”,并在工作中得到持续加强。
班组周安全学习是提高员工自我防范意识、防范技能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也是最容易步入“形式、作假”的学习活动。其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文件、讲话学习,影响了员工参加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因此,要引导班组采取员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学习活动,注重内容的务实性和多样性。通过结合具体的生产作业探讨工作准备、危险预知、安措配置、事故应急等与员工作业安全息息相关的内容,来调动员工自主参与班组周安全学习积极性。
推行班组“动态安全员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员工自我防范意识、防范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班组员工轮流担任安全员,让所有一线员工都能在安全员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必将使全体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安全使命感以及安全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4、制度防线
对一个集体来说,制度是前提,管理是手段。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存在空隙和漏洞;某些方面职责、责任不明;制度管控不严,执行时水份重;执行过程中专抓工人,不罚管理干部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丧失了制度的威严。因此,实现自主安全管理首先应建立完备的“制度防线”。
在制度建立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详细界定各管理层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全体员工明白在安全生产中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何时干以及干错会怎么样等等。
其次,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遵循“横线到边、纵线到底,职责不交叉重叠”;“谁直管、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上级查出问题由其直属下级负责”的原则,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人自觉去管、事事有人主动去问。
第三,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厂的生产实际,按照“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追求制度的人性化、可操作性和长远性。员工是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的根本。过急和过于苛刻的管理制度,不仅其可操作性受到影响,也会挫伤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
5、监督防线版权所有
0 引言
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主要是由人事、组织、劳资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不断更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 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性质
1.1 社会性增强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复杂,既有国有经济,又有集体经济,还有私营经济,还包括各种形式的外资经济等,这样的经济组织结构使得我国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加速了人才的交流和人才的利用率。与此相冲突的是,计划经济时代各单位各自管理本单位职工人事档案的传统陈旧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更加社会化、更开放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这种制度不但不会阻碍人才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还会起到促进作用。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式下,我国已经逐渐摸索了一套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对人才的流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解决了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具体办法是在各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成了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而是面向社会,为整个社区内所有非国有单位等不具备人事管理资格单位内的流动人员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服务,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1.2 档案来源更加广泛和复杂 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社会性,也决定了其来源将会更加广泛和复杂。在计划经济时代,某单位员工的档案管理都是由本单位内部的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的,人事档案的来源仅限于本机构内部,成分并不复杂,而在上文提到的由各地人才交流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来源就非常广泛,包括了管辖范围内的各种流动人员,来源一旦变得广泛,其结构和内容也就相应变得更加复杂。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的目标,人才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无论是国有还是私有,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都同等重要。这就决定我们对于人才管理的载体—人事档案的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最大程度上帮助人才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1.3 管理更加开放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事档案由本单位统一管理,一般情况下都密封起来,其他人是看不到的,更谈不上交流和共享了,充满了神秘色彩。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的到来,人才交流非常频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性没有那么强了,也减弱了神秘感,借助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愈加发达,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可续的信息化手段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将不含个人稳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进行交流,由单一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2 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特点
2.1 与传统模式的互补效应 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在过去人事档案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当今也还有一定的适宜范围。传统人事档案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克服各自的为弊病,使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2 新模式目前的适用范围 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管理人员等。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有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但有的人才交流中心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2.3 未来的发展方向 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提高,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改变,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管理模式。
3 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的意义
在中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如果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每个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每个人的人事档案由社会化的人才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与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协调运行,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对此我们持肯定的意见,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人才流动,人尽其才,更有利于人事档案规范化、现代化及网络化管理。
尽管在现阶段,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类别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我们期待着这种管理模式的拓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檀竹茂.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思考.《科技信息》,2009年第24期.
[2]baike.baidu.com/view/1590466.htm?fr=ala0.
[3]高占海,刘永恒.关于地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突然发生倒转,造成电梯上的乘客摔倒、挤压,致1名男孩死亡,多人受伤。事故调查组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事故扶梯从双主机到单主机的设计变更,未进行载荷设计核算,构成设计缺陷。在扶梯运行过程中,驱动主机固定螺栓发生断裂,造成主机倾覆,驱动链条脱落,梯级失去上行动力逆向下滑,辅助制动器开关未正常启动。事故发生后,广州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北京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和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被处以20万、20万和10万元罚款。北京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负责事故扶梯日常维保的人员被吊销作业许可证。两名事故责任人,被建议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地铁4号线自动扶梯事故暴露的问题,市质监局要求,今后北京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新增电梯在设计选型时,需充分考虑客流大、载荷重、运行时间长等特点。新增的电梯除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外,还应符合北京市地方标准《重型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技术要求》中的有关规定。
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对重型自动扶梯的要求是指全年每天能连续工作20小时以上,且在任何3小时的间隔内,持续重载时间不少于1小时;其载荷应达到100%的制动载荷,并且设备停止运行时,能够作为固定楼梯使用。其中,要求梯级链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8。
北京市质监局要求,在轨道交通项目中要推行电梯制造单位“终身负责”制,即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质量,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终身负责。同时,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结束后,电梯制造单位要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并对校验和调试结果负责。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要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给予维保单位技术指导和备修件支持。
市场群雄并起,没有绝对的领导品牌
随着电影《英雄》的火爆上映,借助与电影同步的贴片、网络、平面、电视和路牌广告,多普达686将“手机中的英雄”的口号传遍了整个中国,随后,多普达686的热销一举开创了国内智能手机的新时代。而在多普达的带领之下,智能手机层出不穷,成为了高端手机市场的绝对主力。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虽然高端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已从原来的5%左右上升至15%,但至今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还没有出现绝对的领导者,传统的手机生产大企业,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虽然也已介入其中,但却无法实现在低端市场的高占有率,群雄并起成为这个市场的基本态势。IDC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形势一片明朗,仅2003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就销售出20.14万台,销售金额为人民币7.23亿元。
[论文摘要] 近几年西安零售业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也很激烈。作为可能成为西安零售业“第四势力”的便利店目前还没有大的起色,但是从西安市 经济 发展前景来看,只要解决好便利店的选址、定位及配套问题,便利店将大有所为,成为未来西安市零售业中的又一主力业态。
便利店是超级 市场 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级市场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由于
近几年,西安零售业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以沃尔玛、家乐福、人人乐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仓储、量贩超市的抢滩登陆,以及国美、苏宁等专营店落户古城,传统百货商场“一统天下”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而这三种不同业态间的角逐,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如今,便利店这个零售业态的新锐力量,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势,可能成为西安零售业“第四势力”。
一、西安市便利店发展现状
说到西安的便利店行业,目前还没有有实力的外资及省外品牌进入,即便如此,出现在西安的大多数便利店也如过眼烟云一般,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纵观最近几年的发展,西安便利店市场似乎没有什么起色。目前在陕西的便利店行业发展比较有影响的是陕西海星连锁超市。
提到海星,凡是西安的消费者应该都能耳熟能详,因为海星是陕西最早从事连锁零售行业的企业,从成立至今一直以西北地区连锁零售老大的身份自居。它在陕西的零售业发展已经长达14年之久,陕西海星便利岛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海星连锁超级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属下全资子公司,创立于2002年1月31日,目前已拥有直营店23家,营业面积达2250平方米。然而,海星在陕西连锁零售的市场中的地位实际已经越来越不被人看好了,门店虽然还在不断的开展,但是单店的盈利能力已经越来越差,在连锁百强上的排名逐步下滑。
二、便利店的经营特色
便利店于20世纪20年代已出现在美国,它是指在一个小的商圈范围内,用开架售货的方式,销售日常生活必需品、即需品及提供便民服务,长时间营业(一般为24小时)的小型商店。便利店作为超级市场的补充业态一经出现,就给消费者带来了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便利,由于连锁便利店的经营利润高出超级市场2%~3%,所以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
总体上来看,便利店是超级市场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级市场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一方面,超级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即购物的不便利性;另一方面,超市的发展为便利店提供了先进的销售方式和经营 管理 技术。另外,便利店之所以能够出现并迅速发展,其原因还在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对“购物便利”的强烈需求,便利店正是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零售业态。与超级市场相比,便利店具有如下四个“便利性”经营特色:
1.距离的便利性。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业内人士认为,一般情况下,便利店的商圈范围在500米左右,其主要顾客只需步行5至7分钟便可到达店面。
2.购物的便利性。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品种一般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与超级市场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国内一般是50平方米~200平方米左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同时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级市场结帐大排长龙的现象。据 统计 ,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
3.时间的便利性。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每天16小时~24小时,全年无休。因此便有学者称便利店为为消费者提供“any time”式的购物方式。
4.服务的便利性。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
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 社会 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西安市便利店发展现存问题
西安市便利店在经营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限制了此业态的进一步发展:
1.便利店选址与其他业态重叠。有些便利店门店店址选择与大型超市商圈重叠,经营的商品品种也与大型超市相同或相似,彼此间商圈的重叠,使其 地理 位置的便利性不能完全显现,反而凸现了便利店价格及品种的劣势,所以在西安市老百姓去街边夫妻杂货店购物仍比较普遍。
2.营业时间偏短。有些便利店营业时间与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等其他业态比较接近。大型超市及百货店的营业时间往往是早晚9点,而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也是如此的话,显然不能满足夜间及清晨顾客的购物。目前国外便利店的营业时间早已成为24小时,西安的便利店也必须靠延长营业时间赢得顾客。
3.经营理念不明确,便利店不是超市,它提供的是便利性,离家近、等候时间短,营业时间长等,故在商品定价上必然会高于超级 市场 和量贩广场,故应当向品质的差异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努力发展,而非价格竞争。便利店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工作,恪守自己的商圈,走好自己的路。
4.定位模糊,没有针对便利店的目标人群提供特色商品,服务项目尤其欠缺。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必然会形成对便利店的巨大消费需求。但是便利店必须找准自己的主力顾客群体,突出为其服务,其定位也完全不必将所有的对象“一网打尽”,不然就会使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得到了磨蚀。
总体来讲,便利店在西安还是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难免出现诸多问题,但是今后便利店要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则必须尽快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明确其市场定位,借助先进的 营销 手段同时还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进行辅助经营 管理 。
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者死亡。精神科患者不同于一般患者,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理环节相比,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与医疗纠纷。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难以自我控制,而行为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即使是简单的行为或活动都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安全隐患。由此,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已经成为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本文对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统计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19起不安全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由精神病患者自身所致的安全事故8起,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安全事件6起,由于病房设施不当发生安全事故3起,由于护理护士本身的原因发生安全事件2起。对所有不安全事件进行记录,统计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并制定防范措施。
2.结果
2.1 不安全事件及其原因
2.1.1 精神病患者自身因素(8起)
在疾病发作期,精神病患者的思维以及他的行为方式与正常人不
同,他们常常使用暴力伤害自己或者攻击他人。这些行为不但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安全,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隐患。6起精神病患者自身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均为患者在疾病发作期,无法控制自身行为而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通常,在疾病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会进行控制,但不良情绪日益积聚后,也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记录的2起不安全事件是精神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发生的。
2.1.2 护理不当导致(6起)
精神科护士在病房护理时,要严格遵照护理规程。对于病房内突然发病的精神病患者,护士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但是,由于年轻护士在这方面经验不足,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巧妙应对,妥善处理好患者。这往往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影响患者的情绪,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医疗纠纷的开端。
2.1.3 病房设施不合理(3起)
精神科的患者行为和情绪总是异于常人,不具备自我照顾的能力。精神科病房内放入任何物品都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另外,精神科病房的环境噪音偏高,高分贝的声音会刺激患者的听觉,引起患者的病情突然发作。病房的一般环境设施如卫生间或过道地面有积水,极容易导致患者摔倒,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2.1.4 护士护理工作不熟练(2起)
护理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责任心等都可导致事故的发生与否。资料中显示,有2起不安全事件是由于护士工作缺乏责任心,对护理流程,业务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
3.讨论
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建议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3.1 关注患者情况
护士在进行护理前应对所护理的精神病患者了解详细的病史和经历,如是否有妄想症、是否曾因情绪激动损毁物品、是否有幻觉、自残等行为。在护理过程中,若患者情绪稳定时,可多与其进行交流,并注意患者的语言以及微小的行为,多收集、整理精神病患者的语言特点、情感经历以及无意识的习惯性行为。综合所有的信息后,判断出患者应接受的护理级别,并且预计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必须将患者所有的精神症状分析,细致地告诉患者家属,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病情,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检查设备管理病房环境
对精神科病房的物品要定时进行检查,每日都必须清点病房内的
所有物品,无论大小物件都必须记录在案。对于遗漏或缺失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查找。病房内保持安静,避免高分贝声音刺激患者听觉。另外,要保持卫生间、走廊等地面的干燥,遇到有积水立即处理,并且定期对病床等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尽可能给患者一个相对安全、利于治疗的环境。
3.3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责任心
精神科是一个需要耗费较多体力,并且要求综合各种专业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