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环境的责任

保护环境的责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保护环境的责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保护环境的责任

篇1

国旗下讲话--保护环境—不容推御的责任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襄、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篇2

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在家里组织了一个活动小组,展开比赛。成员是我、姐姐、妹妹。大家都跃跃欲试,期待着比赛的开始。这个比赛的规则是:每人行动起来,在街上,在家里都可以展开劝说或者自己保护环境的行动。比赛开始了,我们开始行动。我到大街上,看见一位阿姨正在随地吐痰呢!我赶紧上前阻止:“阿姨,您可千万不能吐这口痰啊!要知道,这痰会在地上蒸发,然后结成黑色的小块,永远也清除不了了。你难道就能这样忍心看着这口痰成为城市清洁的绊脚石吗?”我的连珠炮语使得阿姨哑口无言。随即,她便拿出一张餐巾纸,俯下身子将地上的痰擦干净。我赶紧拿了照相机拍摄下来,作为我的成果。

我来到公园里,看见有一个小妹妹正在摘花!我赶紧跑过去:“小妹妹,你觉得这花漂亮吗?”“当然了,红彤彤的,多好看呀!”小妹妹笑了。“那么,既然这花是漂亮的,就应该留给大家一起欣赏。你摘走了,别人就看不见了,公园也不会有原来这么美丽了。而且,这花被摘掉后的枝头,是再也长不出花了。”经过我的一番劝说,小妹妹顿时羞红了脸。马上停下手。我又将这一幕用相机记录下来。

篇3

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同学们,我们是地球的小主人, 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责任感。心系全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不要随地乱扔乱丢;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祖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篇4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66-02

引言

2013年以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地区为主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的PM2.5浓度已经超过了70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标准2倍以上,高出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7倍以上,大气污染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014年4月24日,人大常委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草案,规定“对污染企业罚款上不封顶”,可见我国对污染治理所下的决心。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有限的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居民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将会消耗巨大的能源。城市的低碳环保治理将是必然的趋势,各区域政府履行地方政府职责,维护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吉林市环境概况

吉林市林业、水、耕地等资源丰富,立处于我国东北地区,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表示,吉林市人口为447.14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48.6%,GDP占全省的1/5,位居第二,东北三省城市GDP中排名名第六。吉林市也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以石化、冶金、能源、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要产业。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包括中石油吉化、燃料厂、化纤厂、一汽吉林汽车、碳素厂等一大批企业在国内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一)吉林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由于地理环境和能源结构的影响,重工业处于主导地位

吉林市处于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度地带,山区、半山区、平原广阔,自然资源雄厚,所以衍生出许多重工企业。重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产业对吉林市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经济的增长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011年吉林市共有重点污染源35家,排出的氯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氨氮等有毒物质上万吨。

由于吉林市境内工业区与居民区错杂分布,使得工厂排放出的毒气等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例如吉化工厂爆炸硝基苯泄露事件,使周围几十公里的居民疏散,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老工业区产能过剩,设备老化

化工产业是支柱产业,但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产业集中度不高,在安全生产和节能消耗领域发展不足。由于体制因素导致原料缺乏,工业市场没有得到好的培育,发展落后,装置老化,产品附加值低,再加上所处地理位置限制,与其他资本雄厚和技术先进的大型化工外企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竞争力相比比较落后。装置的老化直接导致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环保的配套装置不足也会使排放的污染物增多。

3.吉林市还处于以资源换经济增长的形势中

吉化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到如今已经有60年左右的历史了。吉林化工产业、制药产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给吉林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然而,如今吉林市仍是以化工型重工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GDP增长还需此类重工业生产的支撑。老吉化公司依然有很多老旧的设备,由于资金缺乏和优秀人才的稀缺导致科研技术和创新力不足。但重工业支撑经济发展的模式没有改变,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吉林市仍需依靠老的工业来维持经济的发展。

(二)吉林市政府对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

1.建立低碳城市建设行动方案

2008年,中英对于气候变化所展开了战略合作,确立了吉林市作为“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开发案例研究”的试点城市。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确定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框架:建立完善排放指标,制定低碳交通实施方案等等一系列有助于环境改善的一系列方案。建设高新区低碳产业示范区,并且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低碳试点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各项工作。目标计划在2030年完成吉林市低碳化建设。

2.推进老工业区的产业技术转型

对哈达湾等老工业区进行整体的搬迁改造,哈达湾是吉林市“一五”时期建设形成的老工业区,大量的工业集中于此,然而给此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空气质量极差,灰土遍地。此次的产业转型实施新建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方案,减少过老工厂的继续使用,拆除废旧工厂,优化提升化工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环保设备的引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达到资源的减量投入、循环利用。

3.治理环境污染,加大城市绿化度

发展城市交通水平建设是国外治理空气污染成功的手段之一。吉林引进以公共交通排放控制的方案,加大了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对部分道路实行了限行的政策,成为了优化空气质量的有力措施。对市周边和市区道路两旁种植苗木生长量大、成活率高、净化空气能力较高的树木。对工厂污染物的排放也值制定了排放量化标准,以此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通过地方合作促进环保治理与发展

2010年,吉林市政府加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在组织,通过全球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交流合作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全球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挑战。这对吉林市环境保护的治理和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地方政府对环境问题政策执行的困境

(一)环境的公共性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

由于环境自身的公共性,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必然要素,与生态系统不可分割,所以必然导致了非竞争条件下“公地悲剧”的产生。对于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问题,公众、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都无法彻底解决,供给公共物品和保护环境的重任需要政府来承担,只有通过法律约束、宣传指导等手段才能有效地解决“公地悲剧”的发生。“公地悲剧”恰好印证了像如今雾霾等问题的出现,所以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地悲剧”随处可见,治理范围广、数量大是治理的困境所在。

(二)政府的体制缺陷导致“唯经济发展论”的阻碍

我国压力型体制一直存在于各地政府绩效考核的体系之中。在当前对政府环境责任的立法、司法和外部规制难以快速有效地建立的情境下,官员政绩的考核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对GDP的依赖,使政府为适应压力型的体制而忽视了对环境责任。

重经济责任,轻环境责任是目前各地方政府突出的表现,官员们基于对政绩和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很难抑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政绩和城市发展效益,对高资本的投入、高资源的消耗和高污染的排放无节制。为了保证GDP的增长,政府极力与企业“配合”,加上领导中的“近视”现象,不为环保做长远打算。出现问题时,政府为企业开脱,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因此环保政策执行大打折扣,有时更是纸上谈兵。

(三)落后的管理和法律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无效监督”的结果

无限政府带来了环境责任理念的缺失。我国主要强化的是“管”的只能,而缺乏对“责任”的界定,所以完善政府对环境的责任受到了限制。传统的模式忽略了公众的参与,政府对环境的责任有赖于公民参与与公众监督的发挥。但在传统模式上,政府代替了公民,忽视了监督的作用。

我国的政策和法规建立较晚,在注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与环保有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健全,使我国政府履行环保职责困难重重。

三、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对策

(一)完善政府环保职能的政策法规

各地方政府对所管辖的区域的环境质量起到了监督和治理的作用。由于法律和政策制定上存在的缺陷,在履行的过程中对环境责任义务无法良好的执行。因此完善对环境责任的法律、规制,提高法律时效性,加强责任监管是各级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基本条件。

加强权责的划分,使权责统一,通过具体的管理制度合理划分环境监管的主体职能。明确管辖分区的责任人,在享有收益权的同时,又承担监督管理的职责,实现自然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快速问责,达到权责分明,治理问题明确清晰的效果。

(二)建立政府内部的约束机制

政府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矫正政府不当作为和不作为的现象。政府环境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完善政府内部约束机制十分有效,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把这一体系纳入各政府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以控制环境污染物、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这三点作为绩效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环境责任问责制度,针对地方政府对企业保护问题,干扰环境执法问题,权责分明,对没有执行环保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法律的责任。

(三)学习国外的治理方法,取法乎上

国外一些国家政府所颁布的相关法律,可以为我们依法治理污染提供参考依据。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伦敦地区大量燃烧煤炭所产生出的粉尘和有毒气体大量的排放,导致了那一时期经常被大雾所笼罩,人们染上了许多呼吸系统的疾病。因此,英国政府通过立法确立检测标准、严控尾气、建设绿化带和颁布《清洁空气法》来净化空气。由于空气污染21%来自建筑物供暖,为此英政府改造居民灶炉,冬季统一供暖,建立节能写字楼,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

美国在污染严重的时期,通过了《空气污染控制法》。用强制的手段对环境进行了监控,使环保机构拥有立法、执法、处罚权,美国也通过使用技术改进进行节能减排,降低了空气污染量。1990年美国通过了《空气污染法案》的修正案,制定了减排的相关标准,用于20多个州,甚至影响了加拿大东部各省,通过对具体污染源进行定点监测和数据共享,在共同治理的环境下成效十分的显著。

通过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总结教训,植树造林,减少排放量,公开监控信息,形成立法监督的机制。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地方合作,促进国内外共同治理是环保的必经之路。

(四)监控信息公开并加强公民参与和宣传的力度

公众参与的前提和基础是环境信息的有效公开程度,政府应定期的公开相关问题的重要数据,对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环境隐患的工程,充分的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现如今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公民的参与能力,政府应该努力完善听证会、等渠道的时效性,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公民的参与依法对为履行环保义务的部门问责。

政府还要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学会使用低碳能源,加强公共物品的配套设施完整齐全,减少高耗能产品的使用,让全民意识到低碳经济的作用,推动全民的参与。

(五)推动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在生产领域,强化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林业的砍伐数量,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建设领域,全面推进城市绿化标准,加大环境改造力度和扬尘等控制标准;在交通领域,提高公共交通环境,加快推进新能源的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

篇5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一)目前,中国成了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我国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如下:

(1)水资源污染。据统计,全国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而且江河湖泊水体普遍遭受污染,加剧了缺水矛盾;大部分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同样十分严重。2011年全国监测结果,“较差—极差”水质比例55%,并且还在变差。在农村,有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饮用水质标准的水。

(2)土壤污染。去年的《拯救被污染土地》的专题报道:我们土地污染和退化越来越严重,粮食安全遭受严重挑战。镉、砷、汞等重金属、化工废料、化肥农药、农膜等,不断侵蚀毒害土地。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就达1200万吨,污染的粮食引发各种疾病。互联网上疯传的“中国癌症村地图”,癌症村超过200个,“有米不敢吃、有米不能吃”的可怕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3)大气污染。据统计,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入冬以来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30个省、区、市。专家认为,雾霾形成,除了气象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的加剧。

(4)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污染区遍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二)人均占有资源少和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几乎所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系列重要资源的后备储量不足。而且中国能源利用率普遍都低于发达国家。

二、破坏生态环境对人类造成的灾害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她能提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具有自净功能、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并且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就会受到危害。如在中国:黄河断流,淮河变黑,沙漠扩张,酸雨肆虐。中国大地还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癌症村,不育村,怪病村,弱智村。单是铅中毒事件、汞中毒事件、砷中毒事件,就接二连三。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地震、海啸、台风、洪水、旱灾、冰雹、灰霾等多种灾害不断地肆虐地球上的各个角落,给人类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数以亿计。

三、企业不科学发展会恶化生态环境

10多年来,中国政府虽然了大量旨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但许多企业家并没有把它内化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并没有树立起企业和企业家的环境伦理责任意识,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漠视道德责任,想方设法逃避法律法规的规制。1.如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化工、小炼油、小电镀、小印染企业,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他们将“三废”直接排放到环境之中,从中节省大量的处理费用。据2006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导墅镇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但从2004年开始.导墅镇的空气中漂着一种难闻的化学气味.这种气味时不时从空气、河水、甚至自来水和下水道中传出。许多居民闻了这种气味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导墅镇水资源丰富.吸引了十多家化工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其中有三家化工企业建在镇区居民居住集中地方.它们是丹阳市联大化工有限公司、丹阳市骏马建材厂和丹阳第二化工厂。在这些化工企业中.有的企业的生产原料或产品是易燃易爆或者有毒化学品。这些企业的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就被排放出来,河流、土壤和空气受到污染,严重威胁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破坏了当地社会正常发展秩序。2.据2006年O6月25日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 》报道,在云南思茅市翠云区六顺乡,村干部和当地林业部门为私人老板的乱砍滥伐行为大开绿灯,当地数以万亩的天然林被砍伐,许多原来郁郁葱葱的山头变成了荒山秃岭,遍布林区的思茅松被当作低产林成片砍光。砍伐林木的目的是为周边几十个胶合板厂提供原料。其中最小的一个厂一年的吞吐木材能力也在一百多万立方米以上。云南省思茅市紧邻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大片林区被毁.当地生态严重失衡。

四、促使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1.企业改变能源使用结构,大力推广使用低碳、节能、环保的能源。如: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推广有机复合肥和生物肥料,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力扶持发展绿色农业。

2.企业应倡导循环经济。企业中所有的产品从开始设计就考虑其每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考虑使用时如何减低能源的消耗,考虑设立一个“产品回收处理流程”,使废品回收后再次进入另一个新的生命周期中,加强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的环保管理。

3.政府必须切实发挥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作用。执法部门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防污环保筑起富有震慑力的最后屏障。

4.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限制不利生态环保的产业发展;对影响生态环保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对生态环保工作差、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单位和地区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如超标排污行为已构成违法的,应当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

5.开放新闻舆论,加强社会监督。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现状要接受舆论的监督,提高新闻自由度,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同时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结语

人类要生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包括污染环境和消耗资源,所以保护生态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万莹仙.中南民族大学.《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若干思考》,理论研究,2009-5,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