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慢病的健康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引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总称。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750万。美国从1972年以后的20年间,通过健康管理,生活方式疾病已大幅度下降,心血管病发生率下降了55%,脑卒中下降了75%。由此可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慢性疾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和指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使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运动是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外研究表明,人群中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关,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最有益于健康,而静坐生活方式则是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运动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中有重要作用。
2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概念及流程
2.1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慢性病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 for the chronic disease)是指组织慢性病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为慢性病病人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性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2.2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流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流程如下。第一步:收集健康信息(发现健康危险因素),患者体检后填写健康信息调查表。第二步:评估健康状况(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用评价系统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第三步:改善健康状况(通过行为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并督促实施,这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上述3个步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每一个周期都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某些生活方式问题,从而达到逐步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目的。
2.3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方法措施主要分为四步:一是建立健康档案,收集信息,早发现,早控制。二是改变慢性病患者已经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病因:①加强环境保护。②加强健康教育。③控制高血压。④降低吸烟率。⑤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营养。⑥控制体重。⑦加强体育锻炼。⑧加强监测。三是加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四是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慢性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要持之以恒。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除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外,还包含了对所患慢性病的解释教育。
3 运动与慢性病
3.1运动与肥胖、能量平衡运动不足与过食,可引起超重或肥胖,肥胖与遗传易感性或代谢效率变有关,很多慢性病均以腹部肥胖介导而发病。肥胖可引起血脂水平增高、糖耐量下降、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降低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结果5种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肥胖、冠心病、高血压与高血脂、2型糖尿病、脑卒中等)接踵而来。成人体重超重者与体重正常者比较有较高的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运动产生效益的关键在于维持合理体重和体脂的作用。研究提出运动与体重指数(BMI)存在负相关,采用稳定同位素研究证实:能量消耗与肥胖负相关。
3.2运动与心脑血管病缺乏运动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多数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与冠心病呈负相关。目前公认运动可使对人体有利的各种功能(心肌功率、循环功能等)得到强化,增加有利物质的含量,减少不利于机体健康的多种因素。体力活动可减少发生冠心病(CHD)的危险。研究显示,少量的每日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减少处于HD高危险中的老年人CHD死亡率。对于CHD患者,适当的体力活动是重要的干预措施,因为它不仅能降低CHD的死亡率,而且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3.3运动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是体力活动不足、能量摄入过多、肥胖或应激、自身免疫因素、胰岛素抵抗等所致的高血糖、糖耐量受损和胰岛素敏感度降低有关。运动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规律的运动会对糖尿病人产生有益的代谢影响,总体包括: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改善机体的脂代谢状态,减少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用量,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肺与神经内分泌功能,肥胖者体重降低(尤其是与饮食结合)、肝葡萄糖合成减少、血压降低等。现代医学更是将适当运动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列为糖尿病防治的三大法宝。
3.4运动与骨质疏松缺少体力活动和钙以及维生素D使骨质丢失。骨的破损率高于成骨率,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增加体力活动使骨形成增加,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骨密度。运动员尤其是进行力量训练者的骨密度比非训练者高;肌肉力量、肌组织量和最大吸氧量与骨密度相关,力量和耐力运动训练均可增加骨密度。缺少体力活动和钙以及维生素D营养不良会使骨质丢失,如骨的吸收率大于成骨率,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
4 运动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研究已证明合理的运动可对多数慢性病有良好的影响。因此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中,运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缺乏运动是不良生活方式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积极从事体育活动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障。运动不仅仅是从身体角度、机能角度促进健康,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沟通,释放心理压力,调节心理情绪。
对于慢性病患者,开始一些较剧烈的运动前应有医生指导,包括定期开发新的活动,树立坚持一生运动的计划。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则是:有氧运动,包括大肌肉群、规则、重复的方式,3~5次/周,最好1次/d,持续30~60min/次,强度达到50%V02max左右(40%~85%VO2max),根据年龄和身体情况安排,循序渐进,然后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和强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考虑慢性病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避免适得其反。尽管运动防治慢性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合理的运动将对促进人类的健康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结果:进行1年的健康管理后,了解健康知识的人数由126升至420人,其中吸烟、饮酒的人数显著降低,而健身活动以及低盐饮食的人数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慢性病的出现了患者日常的行为习惯以及知识水平等息息相关,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及有效的行为干预等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健康管理高血脂慢性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55-02
健康管理经过最近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的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主要的作用是指对人体有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管理,有效的利用周围的物力资源,控制疾病的进展。健康管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对个体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指导患者积极的到医院就诊[1]。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时指出慢性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死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数量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为了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我院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450例被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了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450例被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其中270例为男性,180例为女性,年龄在38-63岁之间,平均为46.3岁。所选的450例患者中,有146例患者为高血脂,194例患者为高血压,110例患者为糖尿病,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健康教育以及有效的行为干预。
1.2健康管理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史选择以下的干预措施:①健康知识教育:有专业向所选患者讲解不良方式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积极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同时告知其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高血脂等疾病的损害、监测、以及用药预防等等[2]。②运动指导:教患者每天自行做预防保健操,坚持每天做1-2次,每次不低于30min的保健操。③严格要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心情保持舒畅等。④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用药。⑤定期检查:对血压、血脂、血糖等水平定期进行测量。
1.3评价指标。询问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习惯改变程度,同时对其血脂、血压和血糖等水平进行测量。
1.4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时选用SPSS13.0系统软件,运用X2来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来进行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生活习惯改变。经过1年的健康管理后,除了4例患者由于个人原因中途放弃,其余的446例患者在经过一年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中发现有了很大的改变,见表1。
1.2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健康管理后,空腹血糖患者的改善率高达95.3%,总胆固醇患者的改善率为89.3%,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59.8%、87.5%、60.9%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及显著改善的患者数均高于无变化者,两者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主要生理指标:管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是体重明显降低,体重指数下降,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等各项指标也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2.3运动指标对150名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患者的总运动量和有效运动量均明显增加,有效运动量在总运动量中所占比例也显著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07-01
电子健康档案和慢性疾病的管理,是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区域所要管理的两个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活的不规律现象越来越多,慢性病的增长率也越来越多[1]。目前,政府对于慢性疾病的防范主要以预防和治疗两方面为主。其中最重要的主要包括,建立相应的居民健康档案,此外还致力于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由于电子健康档案是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热点之一,利用电子健康档案,患者的健康信息能够得到完整记录,能让医院医生方便快捷地进行查询,从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然而,目前我国健康档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问题,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下文进行详细分析:
1 慢性疾病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1 慢性疾病的管理缺乏相应的机制。慢性疾病在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着重要的问题,如何对慢性疾病进行规范、有序的跟踪管理,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是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实现对慢性疾病的良好管理,档案管理者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责任目标,并将自身的利益目标与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目标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慢性疾病的管理。对于目前的社区卫生中心来讲,治疗非常重要,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生和护士进行了及时的监督,然而对医生和护士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建立起档案管理机制,对慢性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内均未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和评价,因此也无法确定慢性疾病治疗护理的工作重点,也无法对医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质量的评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2 慢性疾病管理存在的困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的主要元凶。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目前15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为23%左右,5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57%以上。此外,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估计在2025年,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将增加至4600万左右。根据我国的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心脏病均具有长期、渐进等特点,且对慢性疾病的控制非常有限。因此,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慢性疾病进行管理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具体的控制机制和管理手段,导致对慢性疾病管理不完善。
2 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
2.1 加大健康体检的覆盖率。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电子档案,并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工作,并记录健康资料,档案管理人员要妥善保管好档案,了解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若发现不良状况时,要及时进行治疗,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
第二,尽力要求所有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对于一些因为工作问题无法及时进行体检的人士来讲,应该积极进行事后约定,并积极为患者提供补查服务,提高体检的覆盖面。
2.2 不断完善体检项目。
第一,档案管理人员在体检前要建立好电子档案,并进行打印,让受检人员核对检查项目和个人信息。在检查完之后,档案管理人员要查看检查项目是否完整,如无遗漏,则需要进行信息的录入。
第二,体检项目应该在年轻人当中开展,疾病的预防主要是从年轻人方面入手。由于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社会上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慢性疾病。因此,对年轻人进行健康检查非常重要,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要仔细检查档案的项目是否齐全,从而有助于对慢性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
2.3 改变档案的运行方式。目前对健康档案的管理有助于促进卫生资源效率,电子档案的建立实现了档案的信息化收集以及利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以往档案的运作模式,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让工作目标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实现档案的数字化,从而提高电子档案的利用程度。
2.4 改变以往档案的采集方式。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健康档案开始建设,距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由传统的纸质档案演变成为现在的电子档案,因此也有效改变了当初纸质档案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文档不能及时进行更新,一旦更新,旧有的档案就必须作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在此基础上,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能够及时更新慢性患者的病情,从而更加利于医生的治疗和对患者疾病的控制。
3 电子健康档案对慢性病管理的影响分析
3.1 电子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更利于对慢性病进行干预。目前,电子健康档案能够与社区医生工作站相联系,医生通过档案的检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认识[3]。档案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对电子档案的管理确定相关责任人,当患者进行复诊的时候,要督促医生对该慢性病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更新健康档案的资料,实现档案的动态更新。通过不断更新患者疾病的数据和病情,分析患者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此外,就诊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统计,从而不断改进治疗方式,更利于对慢性病进行干预。
举个例子,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该社区通过建立动态的记录资料,对患者个体进行全程的心理和生理等健康信息记录,让健康档案变得更加完整和详细。由于电子信息化的特点,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更新之后,可以及时地进行更新和记录,采取新的治疗方案。正是通过这样的管理,该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实现了对慢性病的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方便对慢性病的管理和监测,大大地提高了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成效。
3.2 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整合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可以对慢性患者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的情况推算出医生在不同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总体所使用的平均成本。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的相关信息确定不同慢性病患者药物维持所需要的成本,并与医生治疗的成本制成坐标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分析医生治疗成本是否合理,并合理控制医生治疗的行为,让医生的工作更加注重对患者的治疗与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卫生资源方面的利用率。
除了能够控制好医生的行为以外,电子健康档案还能够指导患者就诊的方向,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不断完善居民慢性病健康体系。
3.3 利用信息实现责任管理。利用信息实现责任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医生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慢性病患者数量和达标情况。社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医生治疗慢性病者的数量以及治疗的达标率对医生收益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对医生的责任管理,为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制定相关的规划,从而为提高管理工作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4 结束语
慢性病能给人们带来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能有效利用资源,对慢性病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和评估患者的问题,并有利于对患者的情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的六位一体标准,要求服务站必须将居民的健康作为服务的中心,以家庭作为单位,在社区范围之内,把居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因此,针对社区居民的家庭、身体状况等构建出科学健康档案至关重要。本卫生院主要以孕期妇女、老年人、儿童、慢病患者以及残疾人等居民作为重点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逐步往建立全社区人员档案的方向发展,档案由各个科室人员进行构建与管理,如孕期妇女的档案由妇科进行管理,儿童的档案则交由预防保健科室管理,慢病患者档案由慢病科室管理等[1]。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方式比较多样化,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六位一体服务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例如,在预防、医疗门诊服务中,对老年人的保健指导、残疾人的康复指导以及其他的健康教育中,在对社区慢性病进行筛查、于社区内进行义诊以及开展社区宣教活动时,都可以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收集居民的信息资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实现筛查、义诊、建档、健康教育以及指导等多种服务同时进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慢病防控对策
2.1构建社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市卫生局统一使用的系统软件,把社区居民原有的纸质档案输入到标准的电脑健康档案表格中,构建出完整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制出社区居民健康信息卡片,要求社区居民每一次到院就诊时,都必须携带健康信息卡、医疗保险卡以及身份证等,以便提取居民的电子档案,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对该次就诊中出现的问题与实际的处理效果进行记录[3]。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可以使用双向转诊系统平台,通过平台与上级医院进行患者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为患者的远程医疗创造条件,达到医患双赢的目的,并以此实现社区慢性病档案的动态性监控与管理。
2.2科学管理社区居民纸质健康档案
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构建完成之后,社区服务站应该对纸质档案的书写和记录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将档案资料保存于专室、专柜中,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完善、补充以及归类。正常情况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不同类型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如普通的健康居民档案,无颜色;老年居民的健康档案,以绿色标记;高血压患者档案,以红色标记;糖尿病患者的档案,以黄色标记;高血压与糖尿病合并患者的档案以红色与黄色标记;老年高血压伴随糖尿病患者的档案,则以红、黄以及绿三种颜色标记。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将社区健康居民与慢性病患者的档案分开存放,并依据档案号上面标注的顺序,放置于对应的档案柜里,以便日后查找[4]。
3构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3.1提高社区慢病管理的人数与管理率
本中心卫生院社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在10874人左右,医务工作人员共有3个服务队,主要是由责任医生与护理人员构成,以分片方式进行管理,每个星期入户建档与随访,且定期进行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从2014年至今,本卫生院共建档约9839份,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人数累计为936人,发现的高血压患者1048人,糖尿病患者372人,健康档案的完成率为90.4%,明显高于2013年的83.2%。
3.2提高社区慢病的防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