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通信技术专业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

篇1

关键词:

通信工程;发展前景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通信工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信工程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资源的贡献,使得信息交流与传递更加便捷。然而在通信工程发展过程中,也将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人才、技术等,故此,必须加大通信工程技术的研究,加大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通信工程的更好发展。

一、通信工程的概述

通信工程也被称作电信工程,它是电工程中的一个分支,通信工程关注的是在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的原理及应用。具体点就是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护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通信工程是一个服务面光、实用性强的专业,它涉及到了数字通信、广信通信、移动通信以及IT行业。在信息时代里,人们对信息的传输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而通信工程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社会信息行业的改革,使得信息交流、传递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并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二、通信工程发展前景分析

1、加大通信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尽管我国通信工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通信工程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由于通信工程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相当专业的人才。而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的配备却没有到位,这直接导致我国的通信工程的正常发展受到阻碍。而通信工程是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通信工程要想更好发展下去,现阶段的人才已经难以推动通信工程的发展,其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立足市场,加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通信工程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而为了向通信工程培养更多的人才,我国还必须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成立专业的院校,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专业的教育,从而为通信工程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2]。

2、加大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通信工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工程技术应当朝着超高速、超大容量、加大广信的放线发展,实现光联网。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尽管普通的点到点波分复用通信系统传输容量较大,但是这种传输仅仅是提供最原始的传输宽带,传输系统灵活性不够还。而实现光联网一方面可以实现超大容量光网络,拓展网络节点,增加网络业务量,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光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制式的信号的连接,从而更好地满足通信需求[3]。

3、通信工程与物联网的结合。物联网就是用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物体互连起来,使得相互之间的物体能够像人与人一样相互通信,以增强物体智能化。在现代社会里,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通信工程应当积极的与物联网联合,以技术为核心,促进通信技术的推广。

4、4G通信技术。4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延续(Beyond3G),是一种设想用来替代3G蜂窝的第四代无线蜂窝系统。4G通信技术有着高速率、兼容性好、灵活性强等特点,4G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让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享受共同的4G服务,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通信。

5、走上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经济,国际平台的打开这对我国通信工程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虽然我国通信工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就决定了我国通信工程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外一些先进的通信工程技术走进国内,为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我国通信工程技术水平不带能提高,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我国通信工程也必然走向国际化[4]。

三、结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通信工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信工程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贡献,使得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尽管我国通信工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是也依然存在的了一些问题,而通信工程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既要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通信工程技术的研究,要立足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国通信行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突破了过去的通信上的局限性,更是使得人们交流沟通的范围越来越大。因为计算机通信在信息处理以及记忆存储方面的能力较强,当前,多数人都是依靠计算机来进行通信的,使得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含义及类型

1.1 含义

所谓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基于计算机这个信息传输的平台,利用数据传输的方式,在各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计算机和终端设备间的信息的传输。

1.2 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根据传输的方式可以将计算机通信分为间接式和直接式两种。

(2)根据传播的领域可以将计算机通信分为广域式、局域式以及城域式三种。

2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

2.1 传输发效率比较高

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其信息的传输是依靠数字信息来进行的。一般情况下,计算机通信模拟可以传输1.8 亿个字符/分,而数字信息则可以传输48 万个字符/分。将两者进行对比,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计算机通信技术其传输的效率明显比模拟信息的高出很多。

2.2 适应范围广泛,支持各种媒体

从适用性上来说,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范围。从形式上来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类型多样,并利用二值信号来对信息进行传输以及再现的功能,可以在图像以及文字等很多多媒体媒介中得以应用。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进行电视剧、电影、歌曲的下载,视频通话、通信、语音聊天等等。

2.3 传输快捷方便

由于计算机不同于模拟信号中所采用的脉冲进行数据传输,而是采用二进制的数字传输模式,因此其传输的速度较快。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技术的铺设,计算机通信的速度将更加的快速便捷。

2.4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通过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传输,不但使得计算机通信的速度较快,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对噪音进行处理。在对信息进行交流时还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质量。此外,计算机通信技术还可以促进计算机运行效率和传输通道流通性的提升,从而使计算机的运行更加的高效快速。

3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3.1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1)微电子技术的运用。就微电子技术而言,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非常的早,而且其在多媒体通信中的运用也非常的早,且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和效果。目前来说,微电子技术拥有速率较高的分组交换设备(包括帧中继技术与异步传送模式两种。其中,前者更多的应用在图像传输和局域网内,后者则应用在广域网和局域网内。并且拥有非常简单的通信程序。

(2)光线通信技术的运用。光纤通信技术的运用,更好的促进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性能和传输的效率。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据通信速率的极大提升,新型的数据接口在网络技术中的速率和可靠性则更高,且为分布式,不仅有利于将局域网的传输速率向数量级别上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实现远距离间的信息传输,并更好的将局域网和城域网间出现的问题很好的解决。

3.2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

(1)在即时通信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通信软件的开发,人们利用即时通信进行交流已经成为了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QQ、MSN、易信、微信、飞信,还是Email,微博等都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给人们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这些软件的运行都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基础的,都是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手机或主机――终端手机或主机之间的信息的传输,进而实现通信,让人们能够及时的进行交流、沟通、办公、购物。

(2)在进行远程控制技术中的应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提升,智能家居行业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电视以及电话等都可以与家庭的终端设备实现互通互联。人们只要利用语音、指令等就可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些设备的控制则离不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必须以其作为基础。

(3)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应用。通过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到多媒体技术当中,不仅使得传统工业中多媒体技术的限制被打破,还可以使得多媒体技术转化为多媒体化的通信技术,促进视频、音频、数据一体化的实现。同时,因为实现了多媒体化通信技术,而促进了其它领域,如视频教学以及网络电视技术的发展。例如,通过视频教学中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喜爱,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师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并降低教学的成本。

(4)在企事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各企事业单位中都开始重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和发展,依靠对信息的管理来促进企业内以及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以及业务和贸易的往来,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业务经营方式,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减轻了员工的工作负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经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有线向无线发展,并可以从计算机间的单一通信转向了计算机和各种其他的移动设备,如手机等之间的互通。伴随着移动3G、4G业务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客观。有数据显示,具有较大潜力的智能手机、IPAD等手持终端设备给无线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为巨大的发展动力,而这些都需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移动终端对网络进行访问、视频通信聊天、播放多媒体软件等等,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在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的过程中,呈现出立体的影像,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此外,很多企业都凭借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高效的信息管理,利用无线数据的传输来获得重要信息,而这些也都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基础的,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必将向着更安全、更高效、问快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宁波.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08).

[2]杨亮.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2011(06).

篇3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这就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平台。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zigBee的发明就为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新的血液。本文就是针对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思考。

一、浅析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的名字是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ZigBee技术的原理就是在很短的距离范围内为其用户的沟通交流进行实现。ZigBee技术的特点就是短距离、简单化、低功率消耗、低成本,总而言之,ZigBee技术就一种既便宜实惠又低消耗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由于其在网络中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面的无线传输技术,所以ZigBee技术在物联网中有着重要的实用性。ZigBee技术还在我国一些工业生产方面、医院方面及家庭等方面都发挥了其自身的作用。

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上文说到ZigBee技术应用广泛,为我国的各个部门的可持续发展都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医院方面以及人们家庭方面,ZigBee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ZigBee技术在农业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中监控系统对于企业中的数据进行自动的记录及分析,并且可以自动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方面,比如某煤矿中,企业可以通过ZigBee技术的优点对于煤矿中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检测。尤其是在目前社会发展这么迅速的新时代,由于经济利益的缘故,近几年我国煤矿中发生的事故的机率正在逐年升高,这些事故的发生和煤矿中安全管理有着联系。

所以企业可以利用ZigBee技术的优点来研制一种安全检测系统,使煤矿工人在工作开采煤矿的过程中能够利用系统对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的监控。

同时,此系统不仅可以对于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还可以将监控中的数据传送到企业的监控中心。通过合理的运用ZigBee技术,煤矿企业就能排查其中的安全隐患,不仅提高了煤矿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煤矿工作的安全效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中的科学合理运用,为煤矿企业的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ZigBee技术也被广大企业及单位所认知,ZigBee技术的引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中,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还会在更多的企业领域中得到合理的运用。

ZigBee技术通过利用传感器的有限,两者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自动化的智能监控网络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的采集并分析其中的相关数据,并且可以得到准确的信息结果,这样也可以促进ZigBee技术在一些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工农业及军事等方面,ZigBee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工业方面,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在设备及能源管理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创新。特别是在工业中一些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加强对其的监控及检测,为工业企业生产方面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同时上文所说的ZigBee技术和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对其传达网络数据进行一个科学的创新和改善,这样也大大的增加了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时间。

在农业方面,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方面还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农业在生产方面还是依靠传统的生产模式,所以就要合理的运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来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使农业也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方面持续发展。比如可以通过ZigBee技术的优点来进行农业中土壤的湿度等指标进行检测,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在此检测过程中今早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就大大的农业生产的效率。

篇4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数据通信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的通信方式,针对不同的传输媒介,可以将数据通信分为有限数据和无线数据两种,在通信的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之中,能够实现数据、语音和图像的广泛应用,最终推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技术革新,有助于推动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1、数据通信的适用范围和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指的是相互通信的终端或者计算机在通信的过程中使用相同的物理链路,同时,排斥其它的终端和计算机在相同的时刻对上述链路的数据通信进行共享。在一些公用电话网、电网和数据网等通信网络之中使用电路交换,因为电路交换是具有专用性的数据网络,因此,在通信过程中具有均衡性、延迟性小和实时性高的条件,在接通效率、工作效率和用户距离等方面,都比传统的电话网具有优势,在较长时间的通信过程中适宜使用。文交换指的是在交换机中首先储存使用者的文,在输出电路之中产生了空闲的现象,应该将用户的文向交换机和终端上发送,文交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使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文交换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在多种速率、多种协议和多种代码的终端都能够使用文交换的形式来实现数据通信,但是,上述的方式具有延迟性较大的特征,会占用很大的内存空间和外存空间,因此,在一些对网络的安全性和延迟性具有较高需求的数据通信之中,文交换不具有优势。分组交换指的是将使用者发送的文件分为若干个具有固定长度的数据包,之后将数据包使用转发存储的方式在数据网中进行传输,在进行分组交换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用户使用动态的传送方式,具体来说,在相同的链路之中,在相同的时间之内,可以有多个用户进行数据的传输,因此,使用分组交换的传输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使用效率。

2、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

数字电路能够为专用网、寻呼系统、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电视会议和ISDN等提供高效的数据通道,同时,能够向大客户提供租用线,最终实现银行、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公安局等用户的局域联网,可以使用DNN将部门和企业之中的多个终端进行连接,最终在局域网内部实现指挥和调度的统一。电子数据的交换业务将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是无纸贸易的一种,使用电子的凭证取代了以往的纸面凭证,转变以往点对点的联系方式,使用了点对多点的信息传递方式,成为了电子化商务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真转发业务指的是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传真网络,使用计算机的转发和存储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交换业务的核心指的是传真交换机。可视图文技术指的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服务体系,在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帧中继技术在局域网和高速主机的网入口中使用,是将通信网络向ATM之中过短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前景。首先,应该建设帧中继的公共网络,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帧中继等服务,同时,将其接口在交换机上进行安装,降低向用户提供具有较低成本的服务,在局域网的桥接器、路由器和控制器上安装帧中继的接口,使用寻址功能,降低治理工作和配置局域网工作的难度,最终实现了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链接,提高城域网的连接速度。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和发展前景大的优势,有助于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数据通信可以分为基本数据和专用数据业务等两个种类,后者包含移动通信、计算机辅助、全球定位系统汽车卫星定位和远程数据的接入等,前者包含电子信箱、传真、广播信息和局域网的接入等。无线数据通信能够适用于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之中。固定式应用是在公共数据网之中,使用无线通信方式接入的固定部分,移动式应用多运用于勘探部门、施工部门、设计部门、船队、运输车和快递公司,使用移动数据,实现业务调度、数据访问、通知联络和数据发送,上述方式在中国的刑警和巡警等部门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个人应用是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外地办公的过程中,使用无线数据的终端进行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查询数据库和查证数据库等工作。

结语

总之,随着交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通信的应用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增大,涌现了更多的新业务,网络开始向综合使用、数字传输、宽带和高速的方向发展,为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相吻合,应该不断推动数据通信的发展,随着系统规模和网络规模的发展,多种类型的系统和网络应该不断加强联系,随着协议标准的不断增加,协议工程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数据通信不断向综合业务的方向发展,在通信的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之中,能够实现数据、语音和图像的广泛应用,最终推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技术革新,有助于推动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翔,陈志东,王炜.浅析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J].工业建筑,2003.(9):27-29.

篇5

移动通信技术有着一段不俗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特点是业务量小、速度低且没有加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起源于90年代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G,其后又逐渐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GPRS等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正在走向成熟,其发展应用前景毋庸置疑,因此,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形

成研究热潮。随着3G在我国的普遍应用,广大用户在视频通话以及使用手机电视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视频通话效果不佳、信号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越来越期望可以有新的解决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4G移动通信被创建出来并逐渐成为通信领域的发展大趋势。

一、4G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一)4G通信技术的特点

4G移动通信技术是通过接入多种技术而成的综合系统,在一个公共平台之下,实现各种通信技术的无缝对接。4G移动通信可以提供更大的宽带及容量和更高的数据速率,这便使得4G比3G更加与个人通信接近,并且在技术上4G移动通信比3G更加完善,且系统容量是3G系统的lO倍以上,是集各种功能与应用业务于一身的移动通信技术。

(二)4G技术的领先优势

未来的4G 通信提供给人们真正的沟通自由,甚至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4G 通信具有下面的特征有:首先,通信速度快。无线蜂窝制式2G 标准下的GSM、3G 标准下的CDMA2000、TD-SCDMA、WCDMA 下行速率分别为384Kbps、3.1Mbps、2.8Mbps 和14.4Mbps, 上行速率分别为118Kbps、1.8Mbps、2.2Mbps 和5.76Mbps,而4G 通信的TD-LTE 和FDD-LTE 的下行速率分别为100Mbps 和150Mbps;上行速率分别为50Mbps 和40Mbsp。与2G、3G 相比,相差悬殊,显而易见。其次,网络频谱宽。估计每个4G 信道会占有100MHz 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 网络的20 倍。再次,通信灵活。高速传输多媒体数据,实现多业务融合。最后,智能性能高且兼容性好。考虑到现有通信的基础上,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很轻易地过渡到4G 通信。

(三)对4G技术的综合性分析

4G移动通信系统针对各类业务的接入系统,借助于多媒体在基于口的核心网中连接接入。以I 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结构能够使用户在固定网、W L A N、3G、4G之间的无缝漫游实现。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将4G网络结构划分成为应用网络层、中间环境层以及物理网络层。其中,物理网络层所提供的主要是路南选择功能和接入功能,而中间环境曾则具备着完全性管理、地质变换和网络服务质量映射等功能。中间环境层与物理网络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为开放的接口,这便使得新服务的提供及其发展变得更加容易,可以提供高数据率无缝的无线服务,同时在多个频带运行,该服务能够与多模终端及多个无线标准相适应,在多个服务商和运营商之间跨越,进而将范围更大的服务予以提供。

二、4G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4G技术的发展现状

发展4G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移动电话和其他手持终端无线网络的速度,因此,4G技术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传输率为100Mbps,这个速率大约是当前3G网络的50倍,回望第一代模拟手机只能提供语音服务,2G网络时代,手机的网络传输速率最高是32Kbps,而3G也不过只有2Mbps,与“前辈”相比,4G传输速率可以用“磁悬浮”来进行比喻。

(二)高效高速传输的技术瓶颈

4G移动通信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来看我国4G通信发展速度虽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对于4G领跑者中国移动来说,即便牌照2013年内发放,参照3G的发展速度,全面商业化TD-LTE 的时间也要1年多,期间及以后投入的增加将影响其近几年净利润的增长。对于研发者来说,更愿意继续完善现有3G网络,自然演进到FDD-LTE,若采用TD- LTE 标准,会增加很多投入,是否仍会有3G时代的竞争力,如何做好流量经营、更好的化解OTT (Over The Top) 在4G时代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更大冲击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三、4G通信技术发展战略讨论

作为4G通信标准的FDD-LTE 和TD-LTE,两者都是LTE的TDD模式。按照双工方式,FDD-LTE是宽带码分多址的演进和发展;TD-LTE 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的演进和发展,两者有其自身存在的不同优势。对于我国采用哪项标准,引起了研究者的热议。首先要考虑到让我国主导的TD-LTE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要兼顾已有资源不浪费,且有利于技术竞争和通信科技进步。

四、结束语

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在目前来说还仅仅是一个雏形,虽已推出但仍然有更宽广的上升空间,同时,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中扔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定义尚且有待明确,但是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新型移动通信技术,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它将实现人类高速、高效的个性化通信之梦。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