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教育方法

医学教育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教育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教育方法

篇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反之,如果处理得当,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作为临床教师,应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甚至语言问题,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如采集病史(包括内容和技巧)、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并作严格要求,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要带教

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新晨

篇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医学教育中由于长期受统一大纲、统编教材的教育体制影响,相当部分学校仍未脱离旧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宗旨。课程设置失调,教学方法机械,造成了学生与实践脱节、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我院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重点将以教师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关键知识为切入点,建立精品课程和视听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方式,建立“模拟诊疗”等现代教学方式。在课程间隙穿插部分专题讲座课程,介绍外科学临床一些重要进展、研究热点及其科学意义,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对临床外科学的兴趣。本文总结了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最终必须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讲授法教学

课堂上教师按预先准备的教学程序,将讲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加以理解,并保存在记忆中,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讲授适合大班教学,可以使教员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为学生展示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降低学生直接阅读的困难,特别适合内容复杂、头绪繁多,需要具体指导的章节。课堂讲授的关键是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当注意熟练备课、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合理使用音调、语速、重音、动作示范、面部表情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以使课堂讲授富有魅力。这种由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学功底所形成的持久的吸引力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我国医学教育历来非常倚重课堂讲授法,其传递信息密度大,教师的讲授可以弥补教材不能及时更新的缺陷。讲授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十分注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的21世纪医学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与不足也日渐凸显。目前,该方法在发达国家已不是主要的传授手段。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了“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采用学生自学、导师指导小组学习,以后北美的医学院陆续采用PBL模式。PBL教学法强调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不是给以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学生针对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程序。这种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该方法的原则是以问题为先导,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以自学为主,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评估小结。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获得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师的引导、启迪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诱因。这些模式阐述了教学多种效能的若干方面,这些效能超出了学习知识和答案的范围,包括学会怎样学习、怎样解决问题以及怎样发展、使用策略和计划。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比喻启发、对比启发、推导启发等多种形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灵活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学生有充裕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空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处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启迪思维和思想方法、解决认识疑难的地位;学生则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对教师的启迪和引导要进行积极反馈和自我调控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知识能动的智力加工过程,学生只有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能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病例中心式教学

病例中心式教学法(CBL/CBS,Case-based learning/Study)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使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从单方面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双向的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直接涉及到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该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医学教育普遍采用的“三段式教学”,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临床实践是基本脱节的。教师应当真实地描述病例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学生必须针对病例多种来源的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明确地叙述问题、提出假说、分析相关数据、作出初步的判断等等,同时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可能的副作用等。教师应当允许该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作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资料查询、课堂分析总结、课后自学阅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熟知相关知识,归纳出这些疾病的一般规律和处理原则。

循证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是指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只起向导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资料(自学)、论证假设、总结扩展”五个阶段。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它是循证医学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形成的分支,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信息时代的深入,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供有关循证医学的知识,更要强调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多学科间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启发创新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以掌握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正确评估和应用各种证据。教学全过程贯穿转变观念、方法学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方法学的训练,利用网络资源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交互形式,将自己遇到的难题与新近系列研究所获得的最佳证据有机结合,以病人为对象,查找证据,严格评价,综合分析,以最好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

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强化学生记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灵活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洪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1857-1858.

[2]肖湘,贺加,赵先英.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3]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篇3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 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 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 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 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 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 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 ,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 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篇4

生物化学学科知识范围极其广泛,它涉及化工、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刚刚新起的学科。而目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只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医学院仅学临床知识,大多教学改革都没有将其与临床联系起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改的难题。

一、生物化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科学,内容比较深奥抽象,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抽象性、联系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发展比较快。在基础课程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应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一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相互渗透。在基础课程学习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在后期的临床教学阶段,较多地联系基础知识,会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医学知识的系统知识结构。不至于到了临床课程乃至做了医生之后,才发觉生物化学知识如此重要却又无暇再深入钻研。

二、结合临床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篇5

1.1教材偏于枯燥的理论,缺乏有力的实践举例

目前,成人教育使用的教材与普教教学教材都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麻醉生理学》。教材为规范麻醉生理学的讲授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限制了教材和实施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设计,使得可教授范围十分局限。教育部门评估高等医学院校的水平和资质时,以使用普遍认可的教材作为依据,导致学校选择教材的范围变窄,从而使教材单一化,教学内容单薄。麻醉生理学教材过于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不能满足实际的成人教学需求。成人教学中应尽量减少与《生理学》教材重复的基础上强调生理学知识在临床麻醉实践中的运用,而缺少针对成人教育的教材是众多医学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1.2教学方法滞后

成人麻醉生理学教学往往采取一言堂的单向教学法,未能按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教授。教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呆板灌输知识,是“念书”而非教学。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成教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教师只把学员当作教育对象看待,强调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忽视了同临床紧密结合的服务意识。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员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不少学生满腹抱怨、心生厌倦。学员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无法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受益不大。

1.3课时及授课内容安排不合理

在课时安排和内容设计上过于教条化;对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有失偏颇。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教师匆忙于宣讲知识点,很难深入透彻讲解某一问题,更谈不上拓展相关的知识点。其次,课时紧张使得课堂讨论、阶段测验、课外练习减少,师生难以互动。而且实验内容繁多、实验步骤繁琐,往往拖堂超时,完全流于形式。教条化的课程设置不能有效地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工作联系起来,而成教学员认为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知识才是他们真正所需求的。教学内容与成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能力状况不相适宜,基本是在重复和罗列生理学知识。《麻醉解剖学》《临床麻醉学》《麻醉生理学》《理学》《麻醉设备学》等都是麻醉学专业学员必须学习的重点课程,教科书上难免会有部分重复内容,怎么才能做好彼此间知识点的衔接和避免重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各科教师之间也应多沟通学习,长善救失;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听课,争取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4授课教师欠缺麻醉专业知识

由于临床麻醉专业是近年来新设立的专业,一般的医学院校对麻醉生理学、理学等课程授课的教师,基本上是原来生理学、药理学教师。而生理学教师对临床麻醉专业医学知识接触得很少,所以在讲授麻醉生理学这门课时,也是觉得力不从心。不能游刃有余地把生理与麻醉学知识结合起来,这不利于培养开拓创新的麻醉专业人才。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医学成人麻醉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努力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成教学员的真正需求

成教学员一般都接受过“入门”式的医学基础教育,并在多年的工作学习中养成了各自的学习习惯,并且理解能力较强,需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教学应以工作岗位对医学知识、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依据;以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指导;以理论知识为临床实际工作的引导性为目的;建立灵活的、实用型的麻醉生理学教学体系。针对成人教学特点,对老师也提出了高要求,教学内容要有新设计、新视野、新体验。教师在授课时应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使学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其个性,发挥其独特的新奇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2.2提高教学水平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名高素质的麻醉生理学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生理学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麻醉专业方面的技能,并且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学校应该对生理学教师进行麻醉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临床一线见习实践,增强对麻醉专业知识的领会,与临床教研室更好地沟通和配合,将基础生理学与临床麻醉学有机结合。教师在熟知本专业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及杂志期刊,以拓宽知识面。同时对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加深理解,才能将课讲得生动有趣透彻。要注意了解本专业科研成果及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内容,使学员了解学术动态,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

(2)贯彻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它对课堂质量高低,效果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教师的学科专长、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亟待提高。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人员主讲,然后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通过集体备课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可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改革教学内容,强化临床麻醉知识:调查结果表明:麻醉专业的成人学员强调在授课过程中多联系临床知识。在教学中应该简化一些理论性较强而与临床麻醉工作关系不太密切的内容,如:呼吸节律产生的机制、细胞膜的信号转导功能、突触电位及睡眠机制等。强化与临床麻醉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麻醉过程中低温对心肌的影响、全麻状态下呼吸节律的变化、麻醉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等。多介绍前沿知识,增强基础生理理论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实用性,并增强学习兴趣。因此,进一步修改、完善麻醉生理学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应需施教,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员探索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辨别思维能力的天地。

2.3改进教学方法

2.3.1采用学导法、讨论式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讨论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并就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形成强烈的碰撞,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针对成教学员大部分年龄偏大,精力分散,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却不擅长记忆的特点,要力求教出风格和特色。对麻醉生理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要精讲点拨,条理性强而非难点内容可安排自学。每次课后留下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以启发学员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思路,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即要做到给一个空间,让学员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员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员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员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员自己去解决。

2.3.2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员自主学习的乐趣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即可培养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PBL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百多所医科学校实施和推广。实践证明PBL教学法在全日制麻醉生理学和麻醉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培养了学员合作、交流等能力。成教学员几乎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工作能力,他们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及适应医疗行业发展的需求。他们在学习中普遍表现为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强,而记忆力较差,对死记硬背的内容存有惧怕心理。因此,PBL教学法对成教学员更为适宜。

2.3.3制作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许多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CAI教学对培养和开发学员形象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重要作用。通过使用CAI课件,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而麻醉生理学的CAI课件目前国内仍是空白,我校完全有能力和资源来完成麻醉生理学部分章节的CAI课件工作,从而推动现代化教学手段。总之,成教麻醉生理学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PBL法、开放性实验法等,并尝试课内外结合式教学,发展网络式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难易程度、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2.4培养终生学习能力

医学成人教育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过程是在探索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难题。而“难题”会不断涌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不能只强调“教”的作用,不能仅仅教会学员读懂一本教科书,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麻醉生理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员“预习-自学-复习”的学习习惯,树立“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念;增长才干,跟上时代,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2.5坦诚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谋发展

邀请全国开办麻醉专业的各医学院校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这无疑对我校进一步办好麻醉专业起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交流,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思路,共同研讨、解疑答惑,从而认清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提高认识,全力以赴、高质量地实施我院麻醉专业的教学工作。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70-02

目前高等院校的医学课程主要有三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分别是基于讲座的学习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基于病例的学习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前两种学习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主动传授知识或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及掌握,均未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能力的目的[1]。随着人们对主动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是广大医学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积极探索实践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2]。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在导师引导下,学生围绕临床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的教学形式[3]。与传统病案讨论不同的是,PBL要求学生从病案或临床场景中发现临床问题,小组内通过讨论发现自身已有知识(包含专业知识及临床病例资料)的不足,从而针对自身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在课后去学习新知识,下次课上分享学习成果,再次讨论和合作,以解决问题[4,5]。导师的角色不再是传授知识,不讲解具体的医学相关知识,不告诉学生他们的想法或陈述是对是错。导师的角色定义为促进讨论进程和观察学生表现[6]。导师作为讨论的促进者,担任的任务是促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加入讨论,促使学生讨论问题、分析已知和未知信息并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导师作为讨论的观察者,需要观察小组内每个学生讨论发言是否围绕主题进行,观察每个学生在讨论中发挥推动讨论进展或提供有用信息的情况,学生是否存在过度沉默或过度活跃的情况,课后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7]。导师通过同学的讨论了解了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准确度,并指引学生在更深层面或者更加专业的层面上表达和讨论问题,当学生提出一个模糊、含混的概念或者信息时,导师应当提出质疑,并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PBL教学法是在1969年由Howard Barrows率先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宗旨是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寻,虽然在不同的医学院校PBL教学实施方法不尽相同,但基本特征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方式获得知识。基本模式是6―8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小组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从实际的“case”中提炼出一些学习要点,在讨论课后通过查资料自学的方式获取答案,并在小组内分享学习。由于PBL教学中导师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讨论,而不是专业知识的讲授,因此只要有详细的导师手册,对导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部分学校为了解决PBL模式中导师和学生比例小,对导师需求量大的矛盾,采用高年级学生在严格培训后担任导师;部分学校采用一个导师负责多个讨论组,做巡回指导。另外,还有学校采用在大班上课时,教师先做引导性的讲述,根据病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室内就近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已有研究证明这些方式的教学效果和由专业教师担任导师的PBL没有什么区别。

无论PBL教学中采取何N导师制度,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观察整个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后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评估和指导学生反思,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在PBL教学课程中,讨论是课堂的主要内容,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求小组内每个成员的集体协作,这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在小组讨论研究过程中,所有成员围绕共同的主题,不仅需要分享自己的知识以及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还需要辩证地看待别人的观点,质疑或者赞成某观点,并想办法说服小组成员同意自己的想法,最终达成小组内相对的统一认识。而讨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争论让小组成员一次次地自我剖析和积极思辨,这种方式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临床决策能力的机会。

由于医学PBL课程里大多数病案都源于真实的临床病例,经过导师们的精心编写及提炼,这些问题非常接近真实情景,甚至可以涉及医学伦理及法律等领域,小组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演变成了一次次模拟的临床诊疗经历,因此在课前预习及课后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必须学会信息检索及筛选,在下一次的课程中分享学习时,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的能力。

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设置PBL课程,最先应用于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医学学科以及护理学等学科教育中。学生及导师反馈表示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习动力、学习陶醉程度、反馈反思增加,消极学习减少。近年来,在我校的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中也专门设置了PBL课程,借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信息查询、管理和应用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PBL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目前世界上很多医学院校使用此教学方法,但在实践中也发现PBL教学存在一些缺点,由于PBL教学知识系统性不佳、对学生素质要求高、教学成本高等原因,全部使用PBL课程体系的只是极少数学校。此外,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纠缠于细枝末节的东西,或提出的问题过于分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少系统性和全面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2002年,Larry Michaelsen等在“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一书中正式提出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Team-Based Learing)的概念。这种教学模式保留了PBL学生主动学习的优点,以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为导向,避免PBL中问题过于分散以至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缺点。但在TBL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根据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独立的课外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和促进小组讨论并为本小组的方案进行申辩。因此,学生在TBL教学中主要完成指定内容预习――“预习认定测试”(readiness assurance test,RAT)及实用性练习,对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尤其是多信息来源的学习方式锻炼不如PBL教学模式。

在医学课程的各种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PBL、TBL教学模式皆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颇具吸引力的选择。重要的是,在这些训练中,鼓励学生参与主动学习,从而增强表达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使医学生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1]Nandi PL,Chan JNF,Chan CPK Chan P,Chan LPK.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comparis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nvention-teaching [J].Hong Kong Med J,2000,(6):301-6.

[2]姜冠潮,周c环,陈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在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8-9.

[3]Bestetti RB,Couto LB,Romao GS,Araujo GT,Restini CB. Contextual considerations in implement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pproaches in a Brazilian medical curriculum:the UNAERP experience[J]. Medical Education Online,19(1):24366.

[4]Klegeris A,Bahniwal M,Hurren H. Improvement in Generic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of Students by Use of Tutor-less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Large Classroom Setting[J]. CBE 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13,12(1):73-79.

篇7

【关键词】 教育,继续;临床实习;因素分析,统计学;教学

更新和改革教育体制,是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如何提高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质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近年来,成人教育学员实习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社会信誉受到冲击。究其主要原因是临床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将影响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的因素、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方法分析如下。

1 影响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

①无法保证实习时间:成人是社会一分子,同时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常常受工作、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困扰,难以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去。②心理障碍: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受到同学、带教老师的耻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学员,有可能自己的学生与自己在一个班实习,也有可能带教老师是自己的同学,总担心学不好没面子。③混文凭的思想严重:学不学一个样、实习与不实习一个样、好与不好一个样,混个文凭是许多学生的最终目标。④己所求与实习关系不大:有些学员已经在单位定下所从事的专业,仅希望重点了解本专业的情况,不想泛泛的实习。⑤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交通不便、实习地点偏远等。

2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方法

2.1 坚持以人文本,深化教学改革

2.1.1 教学相长,改革教学方法 成人教育学员在认知方式、记忆策略、思维方式和学习动机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研究表明,成人教育学员更喜欢按既定的目标学习,注重实效和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与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以灌输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坚持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尽可能多引导学员自学,帮助学员养成“要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结合学员的工作岗位,灵活运用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调查法和指导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员之间交流探讨,增强教学实效。

2.1.2 注重实际,改革实习模式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有以下5种实习模式。①权力控制模式:依据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学员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脱产实习1年,否则不予以颁发毕业证书。此种模式表面上看严格控制学员实习,可以保证实习质量,但实习质量最差。②习惯管理模式:根据客观实际需要,主动变革教学计划,但受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维系原有的管理模式,仅仅是临床实习时间从1年减至半年,实习仅限于完成教学计划的书面规定,形式有但无实习过程,何谈实习质量。③爱心领导模式:利用星期六、星期天进行临床实习,人性化管理,又能落实实习计划,控制实习过程,体现出教育管理者的关心、爱心和对学员苦衷的理解,但星期六、星期日也是医院的休息时间,大查房、手术、讲座、临床操作检查、病人均较其他时间少之又少,实习机会减少,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④情感管理模式:统筹协调带教医师和成人教育学员的工作时间,即每周带教医师5 d工作时间中有2 d是成人教育学员自己的休息时间,这样成人教育学员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医院正常工作日进行临床实习,此种模式可以保证实习学员更多地参与临床诊疗工作,获得更多检查操作的机会。缺点是松散,全靠学员自觉遵守实习纪律。⑤合理化管理模式:由于成人教育学员多在全日制教育中曾经临床实习1年,而且本身就在临床工作,只是在接受更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印证临床实践。我院采用加大专业课程的临床见习学时,取消独立的临床实习过程,也就是说见习和实习混在一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去临床实习。经过运行,学员反映效果不错,也得到临床带教老师的充分认可。

2.2 提高临床教学能力,保证学员的实习积极性

2.2.1 加强专业理论的培训,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成人高等教育不是简单地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观念、内容及方式,而应针对成人的特点进行教育。这就必须加强成人教育理论的培训工作,凡担任成人临床实习教学任务的医师在上岗前须参加诸如成人教育学、成人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等成人教育理论课程的短期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成人教育特点,运用相关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临床教学和实习效果。

2.2.2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临床教学质量检查 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检查成人教育教师职能的履行情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工作态度情况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办法,每学期都要坚持开展这方面的检查活动。可组织同行专家、成人教育学员对带教医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院系领导抽查,将综合考核结果上报学校备案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励的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予以调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成人教育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临床实习质量。

2.3 强化实习时间和实习纪律

2.3.1 创造条件保证学员实习时间 与每一位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的学员单位联系,把学员课程安排及其目的予以介绍,请求学员单位予以配合。这样做可以避免学员工作安排和实习时间冲突,排除学员实习障碍。

2.3.2 强调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把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过程,该过程将为医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实践操作技术,培养学员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2]。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医疗后备人才的水平。 成人教育应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2.3.3 加强实习纪律管理 实习学员要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实习纪律,努力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工作中要尊重老师,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多学多想,主动请教,要善于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无故旷课学员视情节给予提醒、警告、严重警告、重修等处分。

2.4 健全管理制度,加大临床实习基地投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4.1 加大临床实习基地投入,改善实习条件 各高校要积极开展校内或校外成人教育基地建设,改善办学设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成人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4.2 完善规章制度,保证临床实习规范化 实习过程中学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端正实习态度,约束自身行为[2]。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程,使成人教育临床实习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2.4.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壮大管理队伍 建立管理人员定期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使管理者在工作中有目标、有目的、有方向,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的团结、务实、协作、高效的管理团队。

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163-03

什么是教学方法?对于医学生来说教学方法又应该如何?教学方法其实就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去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可以将其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1]对于医学生教育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这样医学生的培养确实缺少个性化发展。如何改善医学生教育是切切实实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医学生的教学往往最有代表性的模式就是传授―接受模式以及问题―发现模式。[2]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3]与教学相关,临床教学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中的一大部分。临床教学包括了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训练,是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运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所医学院校能否为社会输送出合格的医护人员。但是目前存在的医疗教育问题十分严峻,医学生不断的扩招,学生的层次发生不断的变化,本科毕业就上岗,而在国外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是要在普通本科读完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学习;其次就是目前的社会、医疗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导致就业问题难以解决;而随着有经验的医师逐渐退休,师资力量的短缺,还有复杂的医患关系,学生培养课时不足等因素直接导致医学临床教学质量差强人意。[4]

目前来说,医学的专业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临床医师,不单单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技能和素质培养,同时去强化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训和自主学习更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值得进一步探究。各大医学院校在部分的内科学及外科学等课程中,逐渐开始实施PBL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竞争的意识和团队的精神,最终培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显著的效果。因此说,医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只是记忆大量知识,而是应该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作为终身学习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强化教学各个环节而不是削弱它,除了为教学内容服务外,还应该在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具有其重要的独立价值。[5] [6]

以问题为学习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7],是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ning,LBL)模式相对而言的,两者在教学设计理念、实施的方式以及教学绩效评估方面均有着明显区别。LBL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中心,采取灌输教学的方法。而PBL教学模式则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其教学的设计上具有真实性、实战性,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去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8]

一、医学生PBL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1.设立问题很重要,因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所有的学习内容是围绕所设立的问题架构出来的;

2.问题的设置应该和临床医学生未来可能面对或遭遇的现实状况相对应,并没有一个固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3.学生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4.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讲述法的教学方式不能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5.教师的角色是作为知识建构的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6.当完成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课程单元时,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二、PBL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方式

PBL教学法是跨学科的学习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独立的知识点化作整体的知识链,进一步突出“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9]目前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实施PBL教学时各有所异,但其中心内容相差不大,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方案、归纳总结等步骤。

1.组成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小组,根据临床场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由多学科的临床和专业的人员组成问题设计小组,设立问题,建立好完善的学习模块[10] [11],如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心肺功能衰竭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设立对某一病例的PBL手册,提供给教师、学生、模拟病人,让他们组成真实或虚拟的场景,在公开讨论课上,围绕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

2.查找资料,探索问题

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可以安排一至数天间歇,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通过教材、软件、参考资料、图书馆等学习媒体对此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生理、解剖、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查找资料,寻求答案。

3.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得出报告结果

每一次的讨论都会有相应的主题,首先会针对患者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提出问题,由学生对某一症状或体征进行发病机制分析,接下来会针对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治疗进行分析,另外还要对医生的关怀职责进行讨论,由学生将这些信息和之前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4.归纳总结,进行反思

教师将每小组学生多次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此外,小组成员不仅需要反思自己在案例学习中的学习态度、效率,而且要思考改进的方法和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的途径,使小组在接下去的案例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作为教师,也要思考怎样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PBL的教学模式。

至此,一个核心专题的学习方告一段落。概括起来说,PBL教学模式即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每一个教学模块中包含的核心知识或问题展开主动学习,经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解疑、论证假设获取医学知识的逻辑过程。[10]

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上的优点

目前PBL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创造型的医学人才过程中,会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12]具体表现如下:

1.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

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学生才是问题与知识的发现者,这能够使医学生及早树立自学意识,在遇到疑问时能主动地问“为什么”,并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合理的答案,打破传统的照本宣读、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可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2.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下的医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查阅资料,和老师与同学进行讨论,这种知识体验的获取过程更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使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医学知识的整合运用,培养临床思维

PBL教学使医学生在学生时代就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一个真实的病例能够包含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使医学生能够培养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逐步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所要求具有的比较全面贯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思维的素质。

总之,PBL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得到明显发散与提高,更加有利于培养创造型和开拓型医学人才。[13]

四、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的现状

根据国内外各院校实施PBL的经验,笔者认为,中国式PBL教学的改革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师资不足

PBL是一种导师制的教学小组形式,如果一个班级(30-40多人组成)被拆分为几个小组,对于教师的需求数量显然明显升高。此外,PBL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较高。[14]教师不仅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PBL理念,掌握PBL教学思路和实施方式,还必须了解PBL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等。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PBL教学的效果。

2.教学条件不足

PBL教学对场地、图书、网络等教学设施有较高的要求,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所以必须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添置必要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及电子工具等,才能满足学生拥有足够信息来源的需求。但是教学资源的匮乏不单单是PBL教学的缺陷,也是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

3.现成的PBL教材缺乏

由于PBL目前仍处于试行阶段,还没有一部适合其教学使用的教材。特别是医学院校,目前的传统教材是不符合PBL的教学模式和要求的,因此,如何重新编写教材成为推广PBL医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4.学生自主学习条件的欠缺

我国的医学生基本上是从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入医学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如果让学生们突然接受PBL教学,会使不少学生觉得无所适从。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搜索信息、整合判断、表达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也是PBL教学的方向之一。

五、关于PBL教学的几点考虑

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果要求所有的老师、学生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马上认识、接受,甚至实践,并不是一壶茶的时间可以完成的。虽然在国内有医学院校已经开展试验性PBL教学,但尚未普及。因此,我们的医学生的PBL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应该加强医学院校的教师对PBL教学模式的学习

教师传业授道必须获取更多关于PBL教学的方法,国内外关于PBL教学的文献阅读、总结,逐步使教师从观念上认识、了解、接受、体会,从而形成PBL教学思维。我们根据医学生上课的特点,把内科的PBL教学按照医学系统进行分类,对不同专科的教师进行单独培训和PBL学习选修课,以尽快让相关专科教师更加快速熟悉PBL教程。

2.临床PBL教学是进行PBL教学的突破口

因为临床所遇到的问题和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完全吻合,这种情况下,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所提出的问题,围绕问题去组织PBL模式的课程,如组织一次课对临床真实病例进行讨论,践行PBL学习的思想,以便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不能对医学生过于强调参与PBL教学模式

由于医学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实践证明的学习过程,对于临床医学中需要牢固掌握的理论,如仅仅通过PBL教学难以使所有的学生都充分掌握,而且PBL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高,学生免不了会产生压力,强制实施PBL教学会引起消极的反应。

医学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PBL教学模式的启用与实施更需要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转变观念。教学不能再是填鸭子式教育,应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医学生。为了让学生以后更快适应临床实践,大家都应该积极参与PBL教学,这样医学生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 注 释 ]

[1] 涂焕应,姚金玉.关于教学方法定义的再思考[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2):120-121.

[2] 李尚明.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3-77.

[3] 邓军,李菊英,谢自芳.浅论现代大学教学方法[J].大学教育科学,2007(1):68-70.

[4] 郭莲,徐跃,赖登祥,等.关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0):1674-1675.

[5]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88-91.

[6] 钟志贤.教学设计视域:大学教学模式的局限与走向[J].开放教育研究,2007(2):34-45.

[7] 李昆太,程新.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J].大学教学,2013(1):116.

[8] 陈春燕,郭晓奎.传统教学法与PBL结合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9):1494-1496.

[9] 陈娜娇,俞方,夏强.PBL教学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93-94.

[10] 王婷,于淼,刘琳琳,等.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1-2.

[11] 汪青,钱睿哲,鲁映青.学科整合型PBL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2-3.

篇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83-02

引言:我国的基础医学教育模式因为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发展滞后而导致医学教育和医疗质量不高和医科毕业生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临床和社会需求,主要有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基于学科的课程教学模式,侧重于医学知识的传递和复制,而没有相应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根据我国的医学教育实际人才培养目标,吸收国际上基础医学教育的优点,在教学设计上,我们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必须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进行跨学科、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系统整合,建立创新性学习模式,并建立新颖的学习管理系统加强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1.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教学改革在基础医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后的新课程的特点是:(1)将重点放在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上;(2)教学方法适应性和弹性更强;(3)在课堂教学不足的情况下,向学生传递足够核心信息。新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由此看出,新课程既方便了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进医学高校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2.基础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策略分析

2.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坚持接触医学问题前移,临床实践前移和科研训练前移;推进临床与基础医学教育结合、科研训练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能力培养和推进培养学生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体健康与疾病导论为切入点、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教学模式,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PBL等案例式、讨论式的方法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并推进考试方式的改革。利用大学生自主创新基金及平台,尽早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强调基础联系临床

在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学科中,应该适当邀请临床教师讲授某些章节。例如,可以聘请外科医师讲授解剖学课程,聘请临床医师或从事药学研究人员讲授病理学或药理学课程。这样,临床医师可以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带进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充实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知识。基础医学教师如果不参与临床实践,不接触患者,就不可能联系临床进行教学。因此,基础医学教师参加临床见习或实践是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最有效途径。

2.3融入人文精神教育

我国现行的基础医学教育体系由于分科过于精细,造成了基础与临床的脱节。有些学生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接触医院,没有接触患者,更不会看病识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增加社区医疗服务等第二课堂内容,使低年级学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中体验人文精神,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早期进入医师角色。

2.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1)为了更能规范化地监控、监督教学过程,应当纳入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组织听课等手段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每节实验项目的出勤、课堂技能达标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评价的成绩。而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笔试考核成绩,这种二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2.5设置基础医学综合考试

对比美国医学生在校第二年末参加的美国疾师执照第一阶段考试,我们应该设置与此相对应的基础医学综合考试。考试内容除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外。还应当包括各器官、系统的异常结构和功能以及治疗原则。这就要求学生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即了解和掌握有关的疾病和治疗及相关药物作用。例如,在心flIL管系统学习中,除了掌握心脏正常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心脏异常时各类病病的发生机制和转归。

2.6加强师资的培训

教学改革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团队。将学校原有的系、部重组,设置跨学科的新型结构:学群。教学改革对师资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小知识结构,还应具有综合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搞好教学改革的教学,就必须培养博学的教师。一方面各医学高校内部教师岗位相互轮换,另一方面做到将教师请进来、输出去,通过不同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结束语

尽管实施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但是实施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群策群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的路上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教材的编写,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等。总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涉及面广,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最终找到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基础医学教学能够真正适应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10

引言

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母语教学的同时进行非母语教学,我国所指的双语教学主要为汉语与英语。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基础课程,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生物化学发展,很多新技术、新理论出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但90%的论著都源自于国外,因此需要注重培养能够掌握多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有必要深入研究在医学院校中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在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双语教学应用到医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教改班是以探索高素质基层医生培养模式为目标,教学一般都以小班课程为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力也比以往强了很多。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果将双语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让学生掌握更多英语学习技巧[1]。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得知,多数学生对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表示支持,认为它不仅可以让自己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调节课堂氛围,关键是能够提升英语水平。由此可见,将双语教学应用到生物化学教学中很有必要。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研究工作,找出有效解决措施。

二、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方面问题。由于本校属于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师资力量较国内重点院校来说相对薄弱,尤其是具有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尽管从事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国内优秀人才,无论是英语写作能力还是教学能力都很强,但听说方面依然难以与留学教师相媲美,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述能力,做好英语与汉语转换就成为双语教师重难点问题。同时,在生物化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将复杂知识精准地转述给学生,并让学生深入理解也是双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高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加大了双语教师教学压力。

(二)学生方面问题。由于生源的不同,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也不相同,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英语口语表达与听力上。同时,生物化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与抽象性,学生学习较有难度,且内容较复杂,其中涵盖的词汇量也很大,也就使其成为学生心中最难学学科。尤其是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带有较大难度的英语无异于“极限挑战”,如果双语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得当,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更吃力,从而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材方面问题。教材是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重点依靠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也与此有很大关系。现阶段,我国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教材都是传统母语教材,其中所含有的英文部分基本都是词汇,英文文章所占部分极少,不能满足现有双语授课需求。当然,有时也将英文教材应用到教学实际中,但其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较大差别,专业术语过多,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将近80%的学生表示阅读这样的英文文章时,至少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查阅词汇含义,可见,这种教材并不适合学生使用。基于此,就需要制定汉语与英语参半的教材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内容要丰富,不给学生带来枯燥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双语学习中。

三、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确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目的。由于生物化学属于医学院校重要课程,能够为学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医学院校在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时,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学好双语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与国际权威人士交流,获得更多更新观点。因此,在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时,一定要先确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目的,并将这一目标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同时在教学中尽量实现全英语授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不要忽略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双语教学价值[3]。

(二)提高任课教师英语应用能力。要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关键在于强化教师英语培训,特别要注重英语口语与听力训练。双语教师应经常查阅资料,做好备课,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观看双语教学短视频掌握教学方法与技巧[4]。学校也要积极引进留学人才,为其提供一定的薪资待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可以看到双语教学效果,但以往的单纯依靠期末考试的方式已经难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情况,这就需要双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课程表现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期末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英文考试内容,如用英文解答名词,同时对利用英文答题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对医学院校学生发展异常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双语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才能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韦耀东,梁平,吕坤,李中坚,吴杏起.加强双语教学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3,02:79-80.

[2]罗艳红,王太重,邓益斌.民族医学院校临床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2:217-218.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80-02

教学内容即是“教什么”,是所有教学包括实验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好的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预防医学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预防医学的学时较少,那么如何有效利用不多的学时就显得十分关键。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但是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的实施多以单纯验证学科基础理论为主要目的,偏重于“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教师和实验人员准备好全部器材和试剂,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讲授和实验指导大纲进行学习[1,2]。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与21世纪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能力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不符[3]。当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存在几个常见问题:①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多是背诵记忆,很少有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机会;②实验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③实验教学形式是教师演示或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模拟,或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④预防医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部分与实际生活脱节,容易使学生认为学无所用,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不够重视,且动手能力差,实验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强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展开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意见》指出了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性教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有机的结合,便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因此,把研究性教学融入到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是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中实行研究性教学,使受教育者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入手,从而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原理、方法,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4]。

三、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基础医学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宽广的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具备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卫生防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是尚未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初学预防医学时,接触机会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恰如其分地运用研究性教学,是任课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

为适应时展需求,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理念,如PBL教学法、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时,必须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该课程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以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教育有一个共识:“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研究性教学模式本着与开放式创新性教学方法相结合、与科研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5,6],让学生既“得鱼”又“得渔”。

1.研究性教学与综合性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性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简单、重复和呆板。教学内容新颖、系统,增加了学生对各类实验内容的兴趣,适应当代青年人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使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根据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研究性教学主要在实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建立引导式、开放式、互动式和创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鼓励任课教师在平时实践中积极收集与预防医学相关的案例,包括近期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卫生事件和环境污染事件等,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使案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围绕案例先提出各种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其内在机理,揭示其一般规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运用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研究性教学,使其更规范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研究性教学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面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养公共卫生医师快速、有序、及时处理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研究性教学采取联合实际,与社会接轨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开展社区咨询、健康调研及数据处理能力。通过与地方卫生机构密切协作,学生可结合理论知识、课堂实验,定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去见习,去实践。学生亦可深入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人群调查研究,采样分析,增加课外实践的时间与机会。此外,建立以实验教学为依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食品企业去参观,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扩充其思维空间。同时,开展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7]。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广泛,与社会现状等密切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项目,进行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各样的科研工作。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的动态和前沿领域,从而发现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而渐渐学会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研究性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欧美医学院校受到师生的肯定,并得到广泛运用,其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人类思维和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预防医学要传承、发展、创新,需进一步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适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性教学,以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3]黄锟,陶芳标,郝加虎,等.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43-44.

[4]汤贤春,路健,李学英,等.医学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66-2367.

[5]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4-16.

篇12

预防医学以实践性强为特点,实验环节教学占据了教学相当的时数。学好实验课内容,对于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知识尤为重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自学能力,且《预防医学》实验课一贯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在客观上具备了实施PBL教学的条件。为此,2004~2005年期间,我们在2001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立项资助(编号:GDC168),广州市高校第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级和2002级临床医学本科《预防医学》实验课中选取了四个适合的内容应用PBL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四个内容分别为食物中毒案例讨论、流行病学“三间分布”案例讨论、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案例讨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案例讨论,该教学方法以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形式)来开展,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2PBL教学实施过程

2.1课前准备本教研室教师一起讨论制定通过这一病案的讨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可通过学生的课后自学及查找资料而获得;实习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学(到图书馆和英特网上查阅有关书籍、文献),寻找答案。

2.2课堂讨论带教老师将实验班学生分为5~6个小组,每组5~6人,课前教师要明确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以此为线索提出问题,并可提供部分参考文献目录,交给学生分头去查阅相关资料。在同学们进行充分自学,查阅相关书籍及小组交流以后开展小组讨论,由学生自己主持小组讨论,讨论前随机指定主持人,讲座围绕每单元指定的案例进行,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布置任务、把握方向、引导和总结归纳的作用。讨论时由主持人陈述案例,提出问题,同学可自由发言,提出每组或个人的观点,也可发表对其他同学的观点的不同看法。最后教师就同学们争论的焦点分歧最大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拔,最终获得每个问题的圆满答案,并做出单元总结,使其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报告。带教老师根据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情况、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和书面报告对学生进行评分。

2.3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院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评学活动和网上评价系统的反馈意见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反应良好,普遍认为PBL教学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对培养其主动分析问题、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并希望在今后的实习课中多安排一些PBL教学内容同时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效果。对教师来说,带教老师普遍反映PBL教学法的实施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不但加强了师生交流,密切了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篇13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

1.以任务为主线。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任务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蕴含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任务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完整性、开放性、整合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任务大致可分为封闭型的和开放型两大类。封闭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任务综合度小,包含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开放型任务综合程度相对较高,是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小组学习共同探讨完成。任务涉及的主要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选择任务主题,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较好地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学习内容、方向、过程、结果和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标准化的指导、评估,并对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局面,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主动投入到执行任务过程中。同时任务的完成必须考虑全体学生,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均学有所获,在任务的设计中要考虑难易深浅,设计任务时要有梯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预防医学教学中实施TBL教学模式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满足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伴随问题解决的教学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新旧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自主探索和主动应用,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促进沟通交流,学会表达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与反思。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和思路,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