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实务教程

会计实务教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实务教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实务教程

篇1

(二)商品流通企业12月份经济业务。1.相关能力。包括判断购销业务能力,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能力,登记三栏式明细账能力,汇总记账凭证能力,核对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能力,运用补充登记法和部分红字冲销法进行更正错账能力,年度结账能力。2.知识目标。掌握企业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熟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含义;掌握销售过程中所涉及账户的性质和用途;掌握账簿分类、平行登记的要点;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错账更正方法。

(三)工业企业1月份经济业务。1.相关能力。包括新会计年度启用账簿能力;正确使用通用记账凭证能力;登记多栏明式细账能力;编制科目汇总表能力;运用企业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账能力、对账能力;运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能力;月份结账能力。2.知识目标。熟悉工业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筹集资金过程、生产过程、利润计算过程中涉及的账户及其用途;利润计算过程;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子项目和能力分解

(一)“新设行政单位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建账、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登记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对账和错账更正、日记账和总账的结账(日结和月结)、编制报表等8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建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给新设单位建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的种类,启用账簿规则,账户的性质和结构。2.“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能规范地书写数码字,能正确填制支票、缴款单;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票据的种类和支票的填制要求、会计主体假设,原始凭证的分类。3.“编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正确填制收款记账凭证和付款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库存现金”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的用途;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需要学习的理论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4.“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登记日记账各栏目,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记账规则。5.“逐笔登记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逐笔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会运用划线更正法更正错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错账种类和错账更正方法的类别、账实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7.“日记账和总账的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结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日记账的“日结”和总账的“月结”的结账方法。8.“编制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能读懂行政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关系。

(二)“商品流通企业12月份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分析处理11月份账簿记载、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明细账、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对账和错账更正、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8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分析处理11月份账簿记载”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解决相邻月份数据关系,需要掌握的是企业会计要素、企业科目、账户和会计等式、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各种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期初余额试算平衡。2.“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会填制发票、进账单、商品入库单;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熟悉发票制度和增值税的计算;商业企业的业务流程、支票结算方式、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和商业汇票结算方式。3.“编制记账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熟练地使用收、付款记账凭证,会使用转账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理论是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库存商品”账户、“销售费用”账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本年利润”账户的用途。4.“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明细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应收账款明细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平行登记。5.“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编制汇总收款、汇总付款和汇总转账凭证,会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核对,能对“记账凭证上科目运用正确而金额错误情况下发生的错账”进行错账更正。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补充登记法和部分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的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7.“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月结”和“年结”。三栏明细账的“月结”和“年结”。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结账的方法、期末试算平衡。8.“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利用企业会计等式查看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的构成,能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填列资产负债上的存货项目、货币资金项目、应收账款项目、预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项目、应收票据项目、应付票据项目;填列利润表的营业收入项目、营业成本项目、销售费用项目、营业利润项目、利润总额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和资产负债表结构。

(三)工业企业1月份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年初建账”子项目、“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编制通用记账凭证”子项目、“登记多栏明细账”子项目、“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子项目、“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结账”子项目、“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会计资料的整理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年初建账”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会正确启用新会计年度账簿,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的启用规则,企业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实收资本”账户、“短期借款”账户的性质和用途。2.“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熟练填制“发票”、“领料单”、“收料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能识别资金筹集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始凭证。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各部门之间的内部牵制关系。3.“编制通用记账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判断经济业务性质、会使用通用记账凭证,需要掌握“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原材料”、“财务费用”等账户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账户的用途,了解企业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4.“登记多栏式明细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使用多栏式明细账,能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会按照“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会填制“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已销售商品成本计算表”,会编制产品入库、出库业务的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产品成本计算程序。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会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发生额平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采用“账证核对”、“账实核对”来对账,会对“记账凭证上科目错误而产生的错账”进行错账更正。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财产清查的意义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错账的种类、错账更正方法和各自的适用范围。7.“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月结”,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结账的种类、结账前的准备工作。8.“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能对简单经济业务编制会计报表、填列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关系;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关系;利润表要素与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关系。9.“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装订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会计档案保管期限。

篇2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而最能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税务会计》,是一门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课程,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课程教学和学习方式,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改革与创新。

一、《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税务会计》课程对学生实际纳税申报能力要求极高,这就要求在选取教材时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理论性的知识要适量够用即可。同时本课程又是变化更新比较快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校学习内容与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接触运用的知识相比有一定的滞后,学校老师在选择教材时不能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在选取《税务会计》课程教材时存在两种误区:一是选取理论知识占50%以上的教材,实践操作知识内容很少,类似本科院校税法专业教材,不能很好地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且有的法律条文已经发生变化也没有与时俱进。二是选取了较多的以实训操作为主要知识内容的教材,但实训操作案例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滞后的知识内容,不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教法单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综合性很强的《税务会计》课程不能“满堂灌”,但现实中很多教师仍沿用照搬高等专科学校或者本科院校的教法,以理论为主,教学大纲里实训学时远远少于理论学时,而且单一的实训内容,并没有按照工作需要的岗位来设置相关的实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如没有指定的税务会计实训大纲等,缺乏实际操作和模拟数据软件,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能力和教学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也降低了学生就业竞争的优势。

3.“双师”型教师知识技能不到位,考核方法单一。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现在有很多院校将“双师”作为教师晋升和加薪的条件,虽然这样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技能水平,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①没有足够认识到“双师”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只要考过专业职称证书即可以认定为“双师”,但这些教师并没有到企业一线参加过任何技能训练。②个别教师虽然到企业锻炼,但是力度不够,使得锻炼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③现在有许多高职院校由以前的中师、中职合并组成,虽然硬件设备建设一直在完善,但软件设施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资金的缺乏,不重视等原因导致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院的整体发展。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基于会计工作岗位需要的教学内容方案设计。

高职课程教学应该模拟不同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模块。会计工作岗位主要有出纳岗位、往来账岗位、财产物资管理岗位、工资核算岗位、税务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总账会计岗位等。《税法会计》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在纳税申报过程当中涉及的会计处理,提高学生实际纳税申报的能力,对每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技能都得到锻炼。这些都决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突出每个工作岗位的任务,使其相互关联,如需要办理消费税的纳税申报就要知道消费税的纳税范围、哪些是从价征收、哪些是从量征收、具体应纳税额的计算等,这些知识可以融入学生的实际工作中,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多、照本宣科,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开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税务会计》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公认的课堂效果,这种方法要求经典案例的选取。因此,能否成功选取案例是关键,也是《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如判例式教学法则是继承了所有案例式教学法的优点,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知识,这种方法应用于讲授法律条文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老师乐意采用和需要创新之处。又因《税务会计》课程是一门集会计、法律和管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课程,在讲授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教法,如运用归谬教学法中的“逆推”和“归谬”,从反面逆思维逻辑推论法律知识案例,再归纳总结谬误之处,使学生在辨别真伪的场景中学习正确的知识。正所谓“学无定法,教无定式”,每种教法用在适合的地方就是好方法,因此,如何使每种教学方法用在正确的地方,发挥更大的效力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随着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趋势,教育者们只有学会在继承传统教法优点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使教学质量提高,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提高“双师”型教师团队教育质量。提高“双师”型教师团队教育质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担任《税务会计》课程的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必须遵循以下三点:一是教师要具有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包括教师对所教授的课程知识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会计专业最前沿的社会发展动态。只有充分掌握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动态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指导。二是教师要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即教师要真正在企业会计岗位上实践操作并取得社会的认可,只有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技能才能真正运用于实践。三是教师要具有国家认可的专业职称证书且在不断地努力进取专业高端知识。会计专业课程尤其是《税务会计》课程中的法律条文随着国家形势而不断更改,纳税申报软件也不断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更好地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4.改革《税务会计》课程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现行的高职教材没有一致的编订标准,在内容上也没有统一要求,理论知识多实训内容少成为高职教材的弊端,对学生并不合适。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选择一本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税务会计》教材由于会计相关知识更新较快、必须及时调整教材的内容,在案例选取方面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或者网络技术,增加税法相关知识的信息量,使之满足社会需求。

5.加大实训课时比例,加强校企合作建设。

高职教育以其突出职业能力要求而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开设《税务会计》课程时,突出动手能力的实训学时要远远多于理论学时,至少应占整个课程总数的2/3,同时,高职院校还需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到如下几点:(1)建立税务会计模拟实训室,积极购买模拟纳税软件,让学生扮演各种岗位角色,以纳税人的身份切实感受到纳税申报的整个过程。(2)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与企业相联合,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专家到教室给学生传授实践知识,深入课堂。

参考文献:

[1]唐海风,陈暘.对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李建薪.对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

篇3

会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因此,在会计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知识理论体系以及运作方法,还需要掌握会计实务方法,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当前,中职会计实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制的弊端

从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都沿用了传统课程体系的课程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同时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导致学习目标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二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当堂完成比较困难,导致知识衔接存在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

2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在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贪大求全,让学生学习各种技能,认为这样能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学生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知识运用存在很多问题。在会计实务教学中,教师会给每位学生一套实习的资料,这些相当于中型企业的月业务量。也就是说,学生一个人充当了各种角色,既是销售人员又是仓库管理人员,既是出纳又是会计,内容繁多,种类复杂,学生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比较困难。

3实务内容不合理,对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资料只是照抄企业某个阶段的会计资料,而没有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而有些资料是由教师编造的,与实际的情况相差较大,实务课程成为理论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换汤不换药,缺乏真实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实务内容不合理,对会计实训的可操作性产生不利影响,也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

4只注重手工操作的训练,而忽视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完成了会计电算化改革,学校财经专业也都开设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和条件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较少,会计实务教学大都仍为手工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长时间来适应,学习与工作的衔接难度较大。

二、中职会计实务项目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针对中职会计实务教学中的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应运而生。所谓项目教学法,即通过项目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技能。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的方法,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力求使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符,使课程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特定的方式和结构,在各专业教学中应用时,应结合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流程。在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结合教学现状,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效。在选取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书本知识作为项目的载体,还应该留有余地,让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还能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因此,在项目设计时,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制作学习进程和项目书。

会计实务课程即与会计实务相关的一些课程,如基础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统计学、税法、财务会计等。根据会计实务课程,可将其分为七个项目,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项目一:出纳岗位;项目二:财产物资和核算岗位;项目三:职工薪酬和核算岗位;项目四:成本核算岗位;项目五: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岗位;项目六:资金核算岗位;项目七:总账岗位。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项目

在项目设计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教学内容,而应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以5~7人为一组为宜。在分组时,教师应将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中去,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带差,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分组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重要的影响。在分组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学习项目。

3根据所选项目,制订项目计划

在选择项目之后,小组成员应对项目进行分析,思考怎样才能完成项目的任务,并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计划。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问题和建议。这些问题可能是已经学习的内容,也可能是新的知识点。如在材料会计岗位中,审核购入材料的原始凭证、填写材料收料单及领料单、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登记材料总账和明细账、月末盘点材料等,教师只讲解了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项目教学中,如果这些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根据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任务

篇4

一、引言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ERP上线后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以往的会计实务能力上,而更看重会计专业人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长期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与教学实践,普遍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致使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会计实务在电算化课程中的渗透教学。因此,如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本文结合ERP上线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与实际,总结了近十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实现新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会计专业人才。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电算化的学习与操作实践中缺少基础概念与理论支持,更无法将会计实务实践迁移到电算化的应用上,只能照本操作,离开课本、离开课堂,真正上岗时即无从下手,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2. 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为响应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适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求,各中职学校普遍热衷选用用友T3版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教学内容则以技能大赛的大纲为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适应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努力跻身在各级大赛的前沿。我校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是,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使学生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4. 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是,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未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 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①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②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③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 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①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②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为使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能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有效接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编电算化教材(补充出纳管理系统、往来帐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补充金蝶财务软件的基本应用知识等)、自编电算化上机指导训练(结合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弥补了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既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使学生较具体地体验仿真ERP上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又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

3. 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 “先讲演后练习” “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电算化是一门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入门容易深刻难”,尤其是如何使学生能不仅熟练应用某一特定财务软件,更要能将其掌握的会计实务知识渗透应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来,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也利于技能的延伸与拓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4. 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使会计教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李志云,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李志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电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日趋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成效逐渐显现,但距离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的高等专门人才”,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教学内容组织、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渴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是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接受电大开放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执业能力。目前,电大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组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特点,如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架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现况与问题,本研究以税务会计类课程为改革试点,以电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以具有丰富税务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予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该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税务会计人才,为解决电大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远程教学当中的面授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实践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本研究对北京电大专、本科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归纳出学生及用人单位对税务类课程的诉求导向,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体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专、本科学生共计121名。问卷涉及学生个人情况、单位情况及学生学习税务类课程需求等三部分内容,共计22道题目。

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1)个人情况调查

①.专业、年龄分布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121名学生中,专科学生5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7.93%;本科学生6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52.07%;

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比较集中,21~29岁的学生85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70.25%;30~39岁的学生2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14%。

②岗位分布及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群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从事会计工作的24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08%;从事出纳工作的1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2.50%;从事其他财务工作的11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0.58%。

被调查学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数最多,为47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别为11人和1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9.57%和15.65%。

③ 专业技能及证书获取情况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调查学生中已获取“上岗证”的学生与未获取的学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别为55.37%和44.63%。从该证书的获取率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单纯行业内的上岗证明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之一,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也同样可以考取。

会计技术职称证书:参与投票该题目的学生中,只有17.36%的学生(21人)已经取得了该证书,为数一半的参与者近期不打算参加社会上的会计技术职称培训班。

是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43.33%的被调查者不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据统计,占据该部分比例的大多为从事非财会工作,以及不从事对口工作的学生。但是不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了解,学校应以帮助学生提高职(执)业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

(2)单位报税情况调查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性质如图1所示。

图1 单位性质

被调查学生的工作行业众多,可细分为服务、金融、IT、房地产、投资、教育、餐饮、地质、工业、建筑等等。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报税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报税方式

(3)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习方法

如图3所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电大各级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补充资源,以及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架构也体现出目前电大教学的现状。

图3 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途径

如图4所示,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及实际案例讨论两个类别。从开放教育学院各学期开展的学生评教座谈会上收集的意见反馈来看,增加面授课时是学生主要反映的类别,占据压倒性比重。

图4 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

在被调查学生中,88.04%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团结、扩展知识面。另外,认为学习小组效果不佳的学生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讨论则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教师的带动,能够随时指正问题。

如图5所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选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难则多选择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咨询。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据统计,多为选择网络查询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5 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68.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常规工作需要,换句话说,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是与日常应用相脱节的。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②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如图6所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需求始终排在第一位。无论是面授辅导课程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题,而这种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故事、讨论、咨询、举例等形式。

图6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64.21%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学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

③ 学生对现有考核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据调查,85.0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业+1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认为无法检验的学生建议开设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得分的比重,利用实操来完成考核。

2. 调查结果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偏离,实践类教材缺乏

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以及知识兴趣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于工作当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介绍,学生对于案例及实操知识极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实际案例的部分严重不足,更新速度较慢,造成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实际操作的演练和帮助。

(2)学生欠缺网上报税知识

被调查学生就职行业广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该项知识。

(3)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赖于面授辅导。如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及开发网上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考核模式形式化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够检验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学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到位。因此应该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研究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与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对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如图7所示,接受调查的29家用人单位中,商业行业的比重最大,占被调查单位的43.33%;其次是服务行业,占被调查单位的33.33%;工业类型占10%;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业。

图7 用人单位类型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技能需求的调查

(1)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持证上岗,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b.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有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数字敏捷灵活;

c. 熟悉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知识,能记账、报税、核算等;

e. 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软件;

f. 熟悉相关行业税务政策;

g. 为人正直,不贪心,有责任心,认真负责。

(2)对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税务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运用;

b. 熟练掌握纳税流程;

c. 熟悉税务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按月按时向纳税部门申报及缴纳相应税款;

e.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种税票,能够熟练抄税报税,能够及时调整调控单位税负等。

(3)希望会计人员拥有哪些证书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不仅希望会计人员拥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还对人员的学历、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还建议学校“能够开设与职称及准则相贴近的课程”,“加强对会计人员实操训练和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结论

1. 学历、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重要

用人单位在人事聘任时,不会单一考虑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2. 实践经验很重要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工作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不仅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各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与分配,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问题,同时拥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执业证书考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执)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本研究计划从面授教学、答疑、讲座中按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答疑辅导对学生职称考试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2. 补充实训教学内容

本研究拟编制《税收实训教材手册》、《报税软件实训手册》、《税务会计习题集》等实训教材,制作六大税种的多媒体小课件;定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和网上教学案例讨论,为学生创造经验分享的机会,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引导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评价一体化设计

综合学生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税务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内容,设计针对各项技能和内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实施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学中加入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手工纳税会计实训教学等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部分: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实践教师,指导各税种实际案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同时为学生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税收筹划,就当前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等。

第三部分:设计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编制教学资源

1. 编制了《税收实训教材》

该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税种的实际申报和会计核算内容组成。第二部分包括网上报税的基本流程和报税方法。

学生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以及网上报税等的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实际的纳税执业能力。

2. 编写了《税务会计习题集》

3. 编制了多媒体小课件

采用电子杂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税法多媒体小课件四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本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设计了针对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个技能考核所占的权重,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权重过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评。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方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该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为该评价方案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 一体化方案设计思路

(1)过程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基本实践技能过程化考核(针对各税种的实践操作模块进行测试),理论知识期末集中考试。

(2)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个体考核形式,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采用小组考核形式。

(3)课内考核与网上学习考核相结合:学生面授课出勤率、形成性作业成绩与自主网上学习及网上讨论等评分相结合。

(4)课程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实践教师、导学教师相结合:各类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评分,共同进行考核。课程责任教师对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进行评分;授课教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网上学习讨论、小组活动进行评分;实践教师对实践技能部分进行评分;导学教师对面授课考勤进行评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业、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都及格,总评成绩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项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我们以北京电大选修课《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为试点,针对此课程设计了《纳税基础与实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在开放教育学院2012春专科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部分的教学课时,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报税的实践技能。

2.聘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实践活动专家,对学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经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动的开展使自己对会计职业所需的经验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4.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除了北京电大自身的面授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共同组成税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团队,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

(四)项目完成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关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报告”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参加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后简称“专题讲座”)的专、本科学生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生共计153人,发放并回收57份该活动效果调查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均对本次改革持积极欢迎的肯定态度,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改革,将多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是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烈表示,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活动。

五、结论及建议

1. 通过完善实训、课件等途径可以弥补实践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课时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在面授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小课件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报税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学习过程中须加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

组织小组活动(网上《习题集案例部分》讨论),邀请已毕业的三名会计本科学生,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就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纳税经验进行介绍和说明。“试点班”学生通过“上讲台”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3. 组成多层次教学团队的同时需引入“分层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构建了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即“分层教学”,打破常规教学班的建制,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点,“教”和“学”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为“学”所需。

4. 明确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

通过对会计专科学生的试点教学, 发现专科类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弱,还不具备广泛的会计职业经验。因此针对专科学生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经验,互为老师,互为资源。同时针对职称考试的习题分析、注册会计师的讲座与答疑等,对具有从业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更实际的帮助与提高。试点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本科学生的效果应该更为突出。未来的教学实施应选择在本科学生中进行。

篇6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教改目标之一,因此笔者根据《会计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改的经验,对其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对传统《会计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在调和设置、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理论逻辑的严密性

正因为强调学科体系知识的连续与逻辑上的严密,从而没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师授课过程辛苦而教学效果却不佳

正因为缺乏与实务的结合,教师很辛苦很努力的通过授课想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然而效果却不佳,学生缺乏对实务的接触和感性认识,更缺少实际的动手操作,自然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三)重视卷面考试却忽视了技能的掌握

传统教学考核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占了课程总评成绩的很高比重,就等同于在考核模式的设计层面引导学生注重卷面成绩,从而强化了应试教育,却远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二、《会计基础与实务》项目化课改的实施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进行了课改,将课程重命名为《会计基础与实务》,其所体现的是教学内容与内涵的实质性变化,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授课教师需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项目内容设计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因此需对原《会计基础》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优化与整合。以会计工作领域中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选取合适的实践项目,并确定恰当的目标,以便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下表提供本课程在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方面的参考,如表1所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每堂课都应体现学生需掌握的重点或难点,其中,教学重点内容应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对于容易引起混淆或错误理解的内容,以及实践中易错的内容应作为难点来处理,应改变以授课的难易来确定课程重点或难点的方式。

(三)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仿真度较高的模拟企业核算材料,把团队合作项目与个人项目实现有机结合。对个人项目,指导教师有必要布置清楚,讲解透彻,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内容与目的;另外,每个团队项目的人数应控制在3至4人为宜。

(四)实践教学

笔者建议本课程的实践部分,应以手工账务处理为主,模拟教学软件为辅的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技能。

(五)教学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的转变是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显著标志。笔者建议降低期末卷面考试重要性,提高平时实践教学项目考核比重,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践教学项目,实现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课程评分结构参考如表2所示:

三、《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改的深层思考

(一)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授课方法层面强调博采传统教学与项目法教学之所长,对每个项目都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通过高仿真会计业务实训提高其实务技能。

(二)对教学条件的思考

一是对对师资的要求:本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及实务操作。因此,授课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的提高实务技能的指导能力,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二是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学校需要提供实训场所,并需选配足够的高仿真实训资料,特别是对于动手实践项目,还需购买凭证及账簿等相关材料,将增加教学费用。

(三)对教学管理的思考

体现为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室或实训室分别授课,增加排课的难度;二是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团队的管理会增加教师的管理难度。

(四)对教学考核的思考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践项目比重提高,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特别是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容易下滑。二是实践教学项目的评价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因每位学生的实践项目都有一堆的凭证、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教师在短时间内评定成绩难度很大,建议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为辅的方式。

(五)对考工考证的思考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进一步体现岗证结合的要求,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充分对接”。

总之,《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改达到了预期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淮中.会计职业基础:单元项目化理论与实训[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

篇7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主要沿袭会计准则框架下的要素体系讲授和学习,将会计知识和会计实务、会计岗位职责和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割裂开来,学生往往学完了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却不能有针对性地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现如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正发生深刻变化,以工作过程引领和规划学习和所教授内容已逐渐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为此,我尝试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教学中尝试分岗位教学。

二、分岗位教学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由于《财务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底子相对较薄,接受理论知识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打破原来体系和框架,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尝试分岗位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能力培养,根据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思路,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目的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

三、分岗位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岗位的划分

依照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分类,具体划分为如下岗位:出纳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往来核算会计岗位、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岗位,资金核算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涉税会计岗位等。授课时着重讲授和训练每一岗位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直接上岗。

(二)突出特点

1.将原来一些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打破,完全按照岗位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2.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立足中小型企业的主流业务,目标定位明确;按照会计岗位设置、构建学习模块,一岗一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再按照典型业务构建学习单元。

3.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常规典型业务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工作的熟练度。

(三)以出纳岗位举例说明

1.出纳岗位是整个分岗位教学中的一个模块。

2.按照出纳典型业务构建五个学习单元,包括出纳岗位描述、出纳员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和银行存款业务、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撤销。

3.在实际教学中引进原始单据,体现业务工作流程。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涉及出纳工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核算”章节。准则、制度等知识性理论性内容较多,忽视对业务单据及其处理流程的介绍与训练,与出纳工作相差较远。我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和整理了每一典型业务的相关原始单据,以真实或仿真证帐工具再现出纳员工作对象。并力求讲解相关业务的参考性办理流程,尽可能缩短与岗位实际工作的距离。

4.围绕出纳员任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内容体系从出纳员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出发,将出纳员的岗位设置、职责要求、制度控制、职业道德及基本技能等纳入教学体系,一定程度地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出纳员岗位认知。

5.“学中做”,如学习了验钞技能,给学生讲授人民币防伪特征及假币鉴别方法后,要准备100元或50元面值的人民币,真币与假币混在一起,组织学生分组鉴别。教师准备若干台验钞机和真假人民币,组织学生尝试验钞操作,真正做到“学中做”和“做中学”

四、辅之以考试方式的改革

鉴于以上课改思路,考核方式自然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除原有的平时考核、期末笔试外,还要采用口试方法,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表达能力。

(二)不断加大实训课的考核力度。加强课堂教学中应用能力的考核,由过去没有实训课的考核到增加实训课考核,而且实训课考核比重逐步加大,刚开始实训课占总成绩的20%~30%,到现在占60%~70%。

(三)考核过程由过去单一的形成性评价,逐渐改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共同评价。并且由原来教师的单一评价逐渐增加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篇8

    一、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多年来,我国会计教育模式过分注重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而忽视了理论的应用,尤其在会计本科教育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实践中,纳税业务一般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的凭证、账薄、报表归集数据,进行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把纳税真正融进会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除了对技能培养的目标,税务会计教学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还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学生纳税实务技能的训练,从而造成了与现实需求相脱离的现状。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剧,会计的职能由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会计教学观念也没能得到及时的反应和调整。像目前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也主要由少数专家、教师和多数软件开发商在进行,缺乏高层面的研究与探讨。

    2.缺乏科学完整的会计实践教学规划和教学体系。构建严谨而科学的会计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和实验规划,而现行实验课程较为松散、随意,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也很少通过专家、学者的论证,大多数是高校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凭着个人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理解安排设置实践课程和实践方案。会计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和严密性,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缺乏创新点及全盘性考虑。与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职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何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提高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3.会计实验过程综合性不强。现在,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还主要局限在会计实践本身,实验设计基本上还停留在“报账型”上。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较少,实验模式较为单一,实验项目内容简单,缺乏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实践科目的练习。这种会计实验模式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另外,也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普遍采用的集中模拟实习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业务流程,但集中模拟实习模式没有分层次、分阶段演练财务核算,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加之会计实验内容与实践教学层次布局缺乏统筹,实验室流程中也未能将财务工作不同岗位分开,因此会计实践与现实会计工作相脱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率,使会计模拟实验无法真正地还原现实经济业务。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

    1.加强税务会计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实际工作,对企业具体的业务流程缺乏认识和经营活动中的相关账务处理不能熟练掌握。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运用案例教学。

    2.建立税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税务会计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税务会计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对税务操作的认识,以便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建立税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如建立税务会计实验室和运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手段,不仅能让我们掌握扎实的税务理论功底,而且可以规范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从而提高税务会计核算能力。

篇9

一、 引言

《企业会计实务》作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重要教学环节,其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低,从而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升《企业会计实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 也是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二、 研究背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技术和教育观念也随之产生,《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使用IT技术,把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伴随着自学加集体培训相结合的两种方式,促进学生将现有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创新。与一般的课程教学类似,一直以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的重点就是首先由老师将理论知识传授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获取知识,理解其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其他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老师很可能会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教师对新的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新的会计课程建设理论和方法外,更需要掌握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课程建设观念。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

2007年,伴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的全面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的举措,相关会计事务方面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重大改革。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是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例如过去对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着重于对其会计事务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着重培养其对现代会计理念,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的理解应用能力;过去主要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很多工作经验累积,而现在不仅要求其工作经验的加强,还对其职业经验判断能力具有较高要求等。其次对会计课程的师资力量队伍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重在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懂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三、 《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整合”教育理念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整合是指在会计专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将IT技术、IT资源、IT整合方法和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完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结合信息时代这一背景,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应趋向于集主题、模块、开放、动态特征于一体的多层面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就是,首先会计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应广泛涉猎,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职业能力,将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类别,如不同系列,不同岗位进行模块化的分层教学。其次,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应该通过开放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社会资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等实施教学内容管理,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最后,由于在信息化时代下,课程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由于可能会有新的思想、理论、政策和方法不断涌现,在会计教学课程建设中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作出适当调整,课程体系要有弹性,处于动态过程。

(二)“业务循环式”教育体系的应用

“业务循环式”教材体系,是指通过借鉴审计中普遍使用的“业务循环法”原理,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环节及交易事项间的联系来构架《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材体系。这种“业务循环式”的教育结构更加明确了企业会计业务处理和企业经营交易事项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主体意识,明确各角色的定位,还可以避免学生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知识和对企业日常业务流程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将来的职业发展。

(三)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实质上就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讲解每个项目之前,首先设计出一个与讲授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景,然后由学生主动和积极地回答这些问题。通过任务的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用项目知识来指引学生加速将企业会计核算知识转化为会计实践能力。

篇1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作为技术应用型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在教学上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我们欲使高职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其“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就必须全课程面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本文在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纳税实务课程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纳税实务》与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对接

为贯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确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真实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状况,我们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调查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历届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包括会计核算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同时大家普遍认为会计最基本的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而最欠缺的是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由此可见,纳税实务知识在企业会计岗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纳税实务是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课程,是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必备基础技能。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通过教学改革加强了课程建设,但效果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

2.1理论教学内容多,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必定会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即时调整,相应的《纳税实务》课程就具有时效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CPA的《税法》教材每年都进行重新修订,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同步,是业内最贴近现行税法的教材,但教材本身偏重税法条文和公式,对高职学生而言,教材缺乏相关案例和实践环节的介绍,导致晦涩的理论越发枯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税法内容本身具有一定难度,税收种类繁多,所涉及的行业业务范围很广,在做业务处理时,由于对税法的理论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混淆概念,令很多学生觉得比较复杂,导致在税法的学习中困难重重。

2.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税法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计划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即使老师希望给学生练习、实践的机会,但为了完成教材内容,授课时也多以讲授为主,没有充足的时间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抽象的税收理论更加枯燥乏味,导致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2.3实践教学能力欠缺,未建立税收实践教学体系

《纳税实务》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注重实务。由于课程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缺乏或实践教学设施不齐全,在教学中基本上是注重理论,诸如各知识点的讲解、各税种的计算,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结果是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异常薄弱,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对于实际问题无所适从,不知道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技巧如何运用,缺乏最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3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纳税实务》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职业教育的实践要求,结合纳税实务课程的特点,将课程的设计理念定位于“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具体表现在:

3.1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立体化”课程框架设计

纳税实务是一门与企业的财务办税人员业务岗位直接对应的课程,通过对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析,实现财务报税人员的实际业务操作过程向纳税实务课程的模拟和移植。在教学结构上,基于企业办税员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贯彻以工作岗位为基础、工作任务为导向、工作过程为依托的“立体化”课程设计框架。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办税员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系统化、典型化的办税员的工作内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实体税种与税收程序、申报实务与账务处理、法条解读与实务操作的有机统一。

3.2工作流程融于工作领域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综合企业会计岗位职能需求,确定该课程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出发,设计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又符合工作过程逻辑,做到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典型化。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目标分解如图所示:

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涉税业务工作流程的实践工作,并针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对操作方法的理解,获得内化的职业能力。

同时,在实训教材的开发建设上,应根据用人单位实际,虚拟企业的全套业务资料和纳税原始业务凭证,根据企业真实的业务进行提炼,提供与企业真实业务相同的各类原始凭证,由学生对这些原始凭证进行职业判断。同时,实训教材要依据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及时更新,实现实训与职业岗位的高度一致。

总之,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纳税实务课程改革必须围绕企业办税员岗位工作需要,以企业办税员岗位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联系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获取岗位所需的能力,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学环境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良好的课程改革监督机制,以保证教学改革的质量;建立一定的课程改革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53-02

前言

税务会计是当前市场上热门的岗位之一,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尚未及时与市场需求和用人标准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跟不上市场变化形势。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就业要求与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笔者认为应当对当前的税务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择标准,进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一)改革的重要性

1.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适应未来国际化的竞争,我国自2006年以来,开始实行了新会计制度改革,对企业税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国家会计教育理念与方向。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以往不常见的“公允价值”、新型会计业绩计量方式、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教学内容,这些变化可以让学生更贴近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用人要求,也更符合新会计准则的标准。

2.符合当前大学生能力教育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导致了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的期待与评价。尤其是在会计行业,许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难以迅速接手公司业务,反而需要公司进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推动税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一是提高学生的会计基本功。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税务会计实务,包括税务的法律,税务业务操作、会计基础操作等;二是训练学生的会计敏感度,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从企业的各种业务信息中分析税务会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提高对税务会计业务的整合和统计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中,税务会计岗位不仅要处理各种报表、业务、凭证,还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及时对管理层提出建议甚至预警。加强课程教育改革可以有效地弥补以往对该方面的教育缺失,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改革的可行性

1.教材改革。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选用的《财务会计》教材,是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与国际竞争要求所编写的,一改以往的以会计六要素为基础的教学程序,而是从会计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向岗位要求扩展,把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各种方式通过教材向学生们一一展示,把知识点融入到日常学习中,突出实务操作案例的导向作用,并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资产评估专业、财务管理等后续教育课程进行了拓展。

2.教学方式改革。我校近年来对于税务会计专业,一直坚持“学习原理,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把书本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教学与练习并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迅速掌握税务会计专业知识提供了途径。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问题

当前我校对于税务会计教学,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税种分类、账务处理和纳税筹划。首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难以对各种理论知识展开讲述,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记忆有余,理解不足;其次,对于税种分类和纳税筹划这两个大的科目内容部分重叠,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第三,学生在纳税筹划的学习中由于缺少实际操作与实践经验,导致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方式问题

虽然我校在教学方式上坚持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案陈旧,案例教学单薄。对于税务教学虽然进行了多媒体应用,但是部分教师的教案和课件更新速度不够,导致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并且我校的多媒体缺少与网络的连接,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使得教学案例缺少深度,难成体系。

(三)对学生的实务练习缺乏监督

对于税务会计这门科目来讲,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必须辅助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但是当前的教学人员数量不足,虽然对学生提出了实践的要求以及提供了一定的联系渠道和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导致学生练习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由于我校学生领导团队建设尚未完善,内部没有深挖学生监督的潜力。

此外,由于学生自身基础薄弱,虽然根据课本可以掌握固定的会计操作流程,但是在面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解决能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因此,加强对于学生实践练习的监督与指导非常重要。

三、具体改革方案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当前市场要求的导向下,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侧重提升学生分析会计信息与解决税务账务能力。具体教学原则应是学习基础,提高能力,加强实践。

税务会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当前国家对于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财务会计相关技能方面的教学,比如:出纳知识、货物往来结算、企业库存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企业无形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其他资产核算、职工薪酬计算、税务支出计算、避税纳税技巧、企业年度、季度财务总账报表制作等。通过这些税务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而不是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制作各种报表的能力、注重培养会计行为与经济后果意识、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提升教材内容

提升教材内容是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1.编写税务会计辅助教材。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材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比如国家统一编写的《财务会计》教材理论基础坚实,但是更加侧重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是很适应,因此需要专业教师与校领导群策群力,共同编写符合各大高校情况的应用型辅助教材。

2.提升教案、课件的升级与更新。当前高校对于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课件,大部分是由教材编写部门制定的教案和PPT课件。这些教案和课件有独立的教学系统和结构性,在日常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课件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对于税务会计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教案和课件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的教学人员要在这些经典课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升级,增加当前市场上税务会计案例和实务分析,提升课件的时效性。

(三)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学生未来能快速适应社会竞争,高校必须注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师专业力量,除了通过正规渠道引入高水平教师之外,还可以从社会上引入学校所需要的高水平会计课程讲师,优化教师组成结构。教师团队的组成,应在考虑教师学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师的职称、专业与实际教学水平,保证学校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社会招聘教师要与校内教师培养相结合,在尽量挖掘内部教师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社会资源。

(四)改进教学理念,强化税务会计职业能力教学

为了应对越来越正规的税务会计行业,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包括税务会计范围内的税务法律法规、税收行政执法、税务金融及上市公司税务财务工作等知识,以及会计工作的日常办公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对于税务会计的工作要求,还应练习学生处理企业会计相关业务的能力。

1.熟练掌握相关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各种管理内容。比如:操作“用友通”等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相关经济业务。

2.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处理涉外业务。

3.能运用税收专业知识,处理相关的税费交纳、合理合法避税、仓储管理、投资风险分析等业务。

4.利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种财务纠纷。

(五)创造实践环境

税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按当前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参加的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内部参与上机操作。在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改革时,要加强学生实践渠道的建立,比如,提高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与完善教师现场答疑制度。完善对于学生实践的监督,提高实践锻炼效果。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形成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财务专业劳动力,减轻企业财务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借助企业力量,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渠道。

(六)对传统教学课程考试的改革创新

教学效果评价与考核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可以学习国外相关经验,建立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并行的“双轨”考核机制。一是借助校内教师评价、学生会评价、考试评价给出学生基础理论分数,二是借助社会力量,给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建立立体的考试评价机制。建立两者相结合的客观评价考核机制。

总结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务法律逐渐完善,企业在税务财会工作上必须进行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管理,会计的计算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传统的会计计税、计算、统计方式都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速度。所以,高校必须加快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税务会计人才,推动我国财务教育工作的发展。

[科研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210,课题名称:应用型高校《税务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卢蓉.新环境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院报,2011(1)

[2] 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篇12

一、《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往的课程设计遵循了典型的传统教学三原则:知识讲解、问答习题,教师主体。每节课教师按授课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先讲授基本理论;接着阐述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讲解例题;最后是基本账务处理,案例解析。学生听懂了老师讲授的内容,课下会做习题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离开了例题就不会做习题;期末考试老师不复习,学生成绩就不理想;然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学生就业时职业能力不足,缺乏自信。究其原因为,目前高职教育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因此,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认识到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实训为手段,设计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和以往的课程设计原则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增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普遍问题。

第一,学生中有少数人很少来不上课、不交作业,但是参加了考试,这些人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有极个别学生虽然每节课都上,作业也做,但学习方法有问题,造成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也不理想。

2、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先讲理论后做实务,不能自觉地复习、预习及查找相关资料,每次老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都有跟不上节拍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以自己为主体,被动学习造成实训项目完成不顺利。

(二)教材的问题

纳税会计课程目前还没有学院教师和行业专家联合开发的校本教材,采用的都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这些教材还是按传统教材的体系编写,没有按会计职业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的需要编写。虽然教师在上课时采用项目教学结合案例教学法教学,尽量紧贴职业活动,但因为教材的不配套还是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

(三)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发的问题

实训室涉及涉税事项的不是很多,纳税会计的实训基本在课堂上完成,时间不够,实训也难以做到紧贴职业岗位。由于校外实训单位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接受整班制顶岗实习。

三、《纳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重建

按照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新原则,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考和单元设计的摸索,在教学改革中把重点先放在每节课的单元设计上,只有每次课遵循了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结合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才能使一门课程达到整体设计的要求,实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重点注意了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办税员,把本门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及任务;以项目为载体,即每一个税种为一个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即每一个项目有三个任务: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通过完成各个任务,来达到每个项目的目标。

(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第一:更新观念,保障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高职院校应重新审定《纳税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结合社会对纳税会计人才的需要,适当增加实践课时,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第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应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实际纳税会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实训室从布置、实训资料的准备和实训财务软件的选用都要接近于企业实际,可以制作并印制中小企业常见涉税业务的票据,涉税业务资料及相关纳税申报表,刻制企业常用印章,用于实践教学环节,有条件的话可以购买报税软件,供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同时,为了使学生对纳税会计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学校与企业、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等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在条件允许时,为学生创造机会直接参与纳税会计的实际工作,让学生获得实践的切身感受。第三:加强对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高职院校应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老师说学生为主体学生就能做到的。首先,学生要对所学的课程有兴趣,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以小组为单位,积极采取任务驱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教育方法,运用环境仿真和角色模拟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可以融入到角色当中,很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每单元学了后能做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先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某个项目任务的简单案例,接着让学生讨论归纳,学生训练完成另外一个同类型的、相对综合复杂的案例,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B。构建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考评体系,探索以笔试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个项目结束后,针对该项目,独立完成一套实训案例,并上交实训成果;二是学期结束后,进行期末试卷的考核,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把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向结合。

(五)加快开发校本教材、实训指导用书

加快和企业、行业专家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实训指导用书。一方面派教师去企业先顶岗实习,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走形式;另一方面由企业、行业专家编写教材、指导书提纲和提供案例,由专业教师执笔编写,再讨论定稿,将职业行动领域合理转化为职业学习领域。

篇13

以“课题”的形式编写教材。将《标准》中列出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归纳为6个专题,下设16个课题。各个专题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除非特别说明,各个课题也相对独立,所以,师生在选择实验时,无需顾虑教材编排的顺序,只需先从专题层面选择某项生物技术,再从课题层面选择实验就可以了。本教材对《标准》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内容分成两个专题,同时也把“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分为两个专题,使内容排列更为条理化。在呈现方式上,各个专题和课题都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背景”创设了初始的探究情境,通过突出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实验设计”鼓励学生自主研习和设计实验方案。此外,教材还有大量的旁栏问题,大多是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对于探究的结果,教材以“结果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和表达,不断进取。“课题延伸”和“相关链接”则体现探究的开放性,鼓励有潜质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栏目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自主探究留下较充分的空间,避免让学生“照方抓药”。

3鉴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需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并通过画出操作流程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探究思路,操作中需特别注意的地方给予适当提示。

4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浙科版选修一模块

完全按照《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顺序来安排教材内容,围绕《标准》活动建议编排实验,体现“实验”模块特色,共分四部分,13个实验。在呈现方式上,教材的版面和栏目非常简洁明了,遵循以下原则:

1开宗明义,提出实验室工作守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不仅是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须的,也有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包括日常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2介绍了生物技术的定义,概述生物技术的内涵、历史、发展过程、应用、前景、以及与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关系,让学生对于生物技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技术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3每一部分开篇点明研究的现实意义,每一部分都由若干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首先指明实验目的,包括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的。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也有利于学生的自评、他评和老师的评价。

4以很少的文字进行了简单的知识铺垫,然后介绍实验的设备及用品、材料和步骤,步骤介绍的比较简单,而且和其他版本的教材比较,省略了很多步骤及技能的指导。

三中图版选修一模块

以“章节”的形式编写教材。内容全面具体,增加了更多可选择的探究内容。各章节的编写按照以下模式进行:

1每章的开始都设有“课题研究”,开篇点题,在“研究计划”中明确本章的主要内容,在“总结交流”中指出本章的重点,这样让学生从宏观走进去,又知道具体要做什么、掌握什么,从而明确本章的学习目标。

2每节通过“背景知识”栏目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知识的铺垫,包括最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等,叙述简洁、图文并茂。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做好技能的铺垫,在“实践案例”中完成相关实验。“实践案例”是该教材的特有栏目,包括材料器具、活动程序、结果分析等。通过介绍较为详尽的实验操作过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可参照、可借鉴或者可模仿的具体案例,其目的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动手的机会,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教学条件尚差的学校,可基本按照“实践案例”的程序,完成实验操作。而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参照“实践案例”,选择性地进行重组和调整,设计出可行性更强的实践活动方案。

3中图版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每节都有若干个“探究活动”,具有较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如果说“实践案例”是属于模仿水平的技能训练,那“探究活动”则是对“实践案例”的一种变通和认知层次上的提高,属于独立操作水平的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在“探究活动”栏目中,提供2~3个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建议”。该栏目的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方式,扩大实验研究的范围,拓展思维的空间。

四河北版选修一模块

以“章节”的形式编写教材。各章节的编写按照以下模式进行:

1本套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发展史的教育。每章的开篇设置了“技术发展历程”栏目,介绍相关的技术的发展历史。每章开篇还介绍了每节的主要内容,明确每节的学习目标。

2河北版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是采取先呈现“实验”或“探究”,然后总结知识,后面又安排了“课外实践”栏目,秉承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技能卡”的设置,突出了对实验技能的指导。如,手提式高压蒸汽消毒器的使用、环境中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等都是以“技能卡”的形式呈现的。

五苏教版选修一模块

以“章节”的形式编写教材。苏教版教材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标准》的体系,但有较明显的创新之处。不只是按照《标准》提出的13个实验的具体内容编排教科书,而是重新将实验内容进行分类,分为生物无菌培养技术实践、发酵技术实践、酶的应用技术实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4个部分。各章节的编写按照以下模式进行:

1教材的开篇是“学习指南”栏目,通过和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要求,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帮助学生利用好教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绪论”中介绍了生物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强调实验是开启生物科学王国的大门,激发了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明确了科学实验对于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目标”和“关键词”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具有显著特色的小栏目,对于学生初步确定“核心学习”这一意识有好处。关键词一般出现在正规的学术论文中,中学教材中设置关键词还是罕见的。通过关键词与《标准》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相互对应程度是比较高的。作为“学习目标”的重要补充,关键词具有更简洁、明了、易记的特征,而且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使用关键词进行阅读和检索的良好习惯。

4苏教版基础知识介绍得比较详细、全面,“边做边学”和“课题研究”的栏目实践活动采用身边容易取得的材料,降低了实践活动开展的难度,提高活动的开出率,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

5苏教版延伸相关链接,链接了权威文献,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有心的同学可以便捷地搜寻到此书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五个版本教科书各具特点,形式多样,均渗透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新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上给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感受,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支持和帮助。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研究教材,利用好教材,看到每个版本教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 考 文 献

[1]毕鹏.山东省高中生物新教材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郭永峰.中图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特点简析[J].生物学教学,2006(10(.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吴兢勤,朱正威.人教版“生物技术实践”简析和教学建议[J].生物学通报,2005,40(6):28-30.

[5]王宪国.中图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色[J].生物学教学,2006(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