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表现

财务风险的表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的表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风险的表现

篇1

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称之为财务风险。它是企业理财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企业处于生存、还是发展与盈利阶段,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有效管控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第一,筹资活动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此外,筹资活动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

第二,企业投资活动风险。企业投资有三种类型: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等风险。

第三,资金占用风险。企业的资金占用在其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资金占用构成不合理,或出现不良的资金占用项目,都会产生资金占用风险。如储备资金占用过多会使其占用成本升高,还会影响企业其他环节的资金使用;占用过低会发生停工待料或缺货现象,在预期物价持续上涨时,还会造成下一个经营循环该项目的资金成本的提高等。

第四,资金回收风险。企业财务活动的第四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回收期限制定得不合理、不能如期收回等会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及其使用收益;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同样也会使其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严重的会影响企业其他环节项目的资金使用;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少会影响企业商品竞争能力、市场占有份额,或丢失赊销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第五,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实质上是一种企业外部筹资风险,一定意义上特指债务筹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无法及时筹集投资所需资金的风险。当企业未能预计投资的时间、所需资金时,可能出现企业过度发放股利,造成企业投资的内部资金不足。使得企业需要放弃投资机会或加大外部筹资额度。二是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企业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当或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现金流被永久地侵蚀掉了。此时以账面利润对企业进行分配已不能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三是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企业过度发放盈余或选择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加大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四是股价下跌影响企业再筹资的风险。企业收益的过度留存,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的未来外部筹资,加大企业的筹资风险。再者由于企业收益分配政策选择不当,也会影响企业的股价波动,影响企业的未来筹资。五是股东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风险。过度保留留存收益,会引起股东及员工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无法满足股东和员工的最低要求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筹资风险的管理。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不但可以产生适宜的现金流量,而且还可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由此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第二,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第三,对于储备资金管理,应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对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组件的数量、到达时间和其他要素进行分解,将每一种需要采购的物料都制作成一张简单的清单,即物料需求表,作为订货的依据,即制定物料需求计划,这样既便于优先安排物料采购,特别是关键物料的采购,保证生产计划及时完成,又有利于压低库存,尽可能实现“零库存”。 能够制定合理经济订货量即在保证物料供应的前提下,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综合起来成本最低时的单批采购量,是储备资金管理的有效保证。

第四,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二是加强赊销额度的控制,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确定授给客户的赊销额度,除了考虑市场潜力、竞争对手等因素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分析,分析管理成本的变化趋势,考虑赊销额度与成本的边际变化情况,降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成本。三是加强应收账款收账费用的控制,建立销售责任制。收账费用中收账人员的工资薪金在成本中占较大比重,所以应将与应收账款有关人员的工资薪金与其工作业绩结合起来考虑。四是其他管理方法。如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实行外源化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此外,还流行一种应收账款转让的方法,其实质就是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它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可以迅速地低成本地筹集企业所需资金,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篇2

一个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融资、收购方式的确定等。确认后,目标企业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并购成功的重要基础。

(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自己的未来现金流和时间的预测。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可能是由于不适当或不够准确的预测,从而产生并购公司的估值风险。它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公司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收购公司是友好或敌意收购;准备并购时间,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在收集这些信息时,通常很难完全准确地把握信息,使企业价值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对并购影响大,并购不能根据市场价值规律来实现,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高估目标企业价值导致并购不能进行。

(二)支付风险主要是指流动性和稀释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有三个主要的付款方式:现金、股票和混合支付。现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现金为主要支付工具,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给目标公司的股东以实现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现金收购是并购活动中的一个最明显和快速的付款方式,在各种付款方式中占据很高比例。

(三)破产风险存在于企业债务收购之中,特别是杠杆收购。杠杆并购中,并购公司不需要大量资金,旨在通过衡量收购债务来解决资金问题,并期望获得并购后的财务杠杆利益。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时,并购企业只需拥有占总额10%的自有资金,投资银行贷款约占资金总额的50%至70%,投资者发行较高利息的风险债券占收购金额的20%到40%。由于高风险债券基金的成本非常高,而收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杠杆收购必须要实现高回报率才能造福收购者。否则,公司的收购可能因资本结构恶化、债务比率过高而无法支付本金和利息。因此,杠杆收购债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企业整合与稳定后是否有足额的现金流。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支付困难的可能性。

二、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价值评估体系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基本原因,企业应尽量避免敌意收购,所以在并购前应对并购目标公司进行详细审查和评估。首先,对于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应注意是否有夸大资产,削减债务以及出现频繁的关联交易的现象。对于目标公司的损益表,则应该注意是否高抬或低报相关费用,注意非经常性收益所隐含的不稳定的业务。其次,并购方应核实目标公司的规模和结构,如果目标公司股本规模较大,则建议采用场外协议收购的并购方式,同时关注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实际情况,调查是否存在大股东同属于一个造系公司实际控制。最后,应当对并购目标企业股价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为股价估值过高不仅会直接影响并购的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并购收益,所以收购方要合理地期望目标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减少风险的估值。

(二)灵活运用支付方式

并购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现金支付。采用支付股权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大量的资金流出给并购企业带来的压力,也可以避免在后续整合过程中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并购企业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的安全性和和股票增值的双重性质。上市公司并购,根据预期的可转换债券的二级市场波动和灵活使用基本的财务指标,在其增长率,最初的价格溢价率,转股价格的修正条款、赎回,回售和利率赔偿或按浮动利率补偿等方面进行灵活设计,降低并购财务风险。

(三)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

整合前的财务审查是保证财务整合成功的前提,整合财务控制是有效实施财务整合成功的基础。通过整合并购后财务控制实现并购财务整合的两个基本任务:一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控制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整合风险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1)现金流预算的整合。现金流的质量关系的整个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水平,因此,需要对其有效控制。因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控制程度,并购企业必须整合,明确相应的系统,定时分析。收购公司还应针对被收购企业实现全面预算,动态监测,内部审计,预防和控制财务和经营风险。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以现金流、信息流为依据,进行对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全面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

(2)财务管理的整合。并购可以实现金融认证,通过亲自对并购企业负责人实施严格的选择,任命,主管企业财务评价和奖惩系统,并给出了足够的职责,可以使监督落实到企业日常活动和财务收支中。财务总监,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代表,只有进行财务监管,加强产权约束,财务负责人向母公司和被并购方负双重责任。

篇3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通常有两种理解: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经济实体各类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特指经济实体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资金筹措、投资和日常运营所面临的风险。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其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高校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类似之处,因都是指经济实体在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因此在分析财务风险时都应基于各自资金流转环节进行考察。但因为高校与企业性质上的差异,所以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比较而言,高校财务风险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第一,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第二,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第三,在产品方面没有营利性;第四,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1.高校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高校不以盈利为目标,所以高校的偿债能力(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均不能用盈利能力评价,只能用支付能力评价,因此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只能进行近似评价。高校负债投资的初衷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所贷资金一般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数目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根据负债经营能够产生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当负债投入项目的增量收益率高于负债资金利息率时,学校使用一部分负债资金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经济效益,加速学校发展,反之负债资金会降低其经济效益。由于贷款建设项目建设工期长,对未来的经济效益把握不准,还贷政策不健全,所贷资金超过实际偿还能力,影响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又因为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高校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不能完全在总账中反映,这种没有进入账薄体系的隐性负债容易掩盖财务支付危机,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普遍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2.高校财务风险的高破坏性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比企业财务风险更强的破坏性。贷款不仅要偿还本金,还要支付利息,必然加重财务负担。如果债务过重,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财务支付,而且影响按时偿还贷款的本息,导致举债高校的财务风险。巨额贷款固然可以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推进高校的跨越式发展,缩短高校的建设周期。但由于高校的学费标准由政府确定、招生计划由政府分配,高校很难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偿还巨额贷款的目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加大投入来改善办学条件塑造学校的全新形象,付出较高的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增大科研投入资金,努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提高学校的品牌效应,提高管理成本确保教学质量。这些投入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和加重了学校的财务负担,使举债高校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增大。

三、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指标的代表性及其体系的完整性,要求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相互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检查和监测高校的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2.总体性原则。高校应当将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产业和后勤服务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评价学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3.整体优化原则。由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变量输出的复杂系统,所以不能用局限性较大的单一指标进行评价,而要建立多个财务评价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4.可比性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而这种评估只有通过校与校之间、指标与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5.可行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又要注意到它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所以,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保证指标体系所使用的区全部数据均能由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提供,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可操作性。

6.动态完善原则。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不是一项临时的突击性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任务。从时间上说,考核评价的时间越长,高校财务状况的趋势性事实也就越明显地反映出来。如果仅仅关注某一年份的评价结果,就可能由于某项工作的缘故而出现偶然性的跳跃。目前的评价还很难剔除这种偶然性,但坚持动态完善,不断加以修订,就可以根据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和会计核算的变化,逐年修订指标,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各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四、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以及高校财务自身的特点,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从总体失衡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绩效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17个财务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1.总体失衡能力指标

(1)银行存款保障率(A1)

银行存款保障率它是衡量学校财务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反映学校各项资金的调剂能力。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资金调剂能力越差,风险越大。

银行存款保障率=负债/(银行存款余额+现金余额)×100%

(2)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A2)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是指学校年末暂付款总额占年末全部流动资产(资产总额减去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重。它反映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产总额×100%

(3)事业基金可用率(A3)

事业基金可用率它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比值越低,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差。

事业基金可用率=(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100%

2.偿债能力指标

(1)学校资产负债率(B1)

学校资产负债率是指学校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体现了学校的资产负债情况。与一般企业负债不同,高校不具备负债经营的条件,因此,该指标仅仅是高校进行财务分析时了解学校财务风险的一种工具。学校的资产负债率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

学校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收入负债率(B2)

收入负债是由于高校借款的偿还必然依赖于未来的收入,考察负债总额占学校收入总额的比重,可以更好的预测学校的偿债能力,它反映学校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借债比率越高,风险越大,会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收入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收入总额 ×100%

(3)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B3)

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它是指学校累计借款总额占当年学校总收入的比率,反映以学校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公式中分母选择的是当年总收入而不是总资产,原因是学校的资产属国有资产,不能用于还债。学校用于还本付息完全要靠学校的收入,靠流动资金而不是靠固定资产。借债比率越高,则风险越大,将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借入款累计数/总收入×100%

(4)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率(B4)

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占当年学校总支出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例=学校借入款项 /总支出×100%

(5)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B5)

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与年末学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加债券投资的总额)对比,说明了学校的还款储备率。因学校借入款项分不同渠道与不同还款期限,无法准确测算其年度偿还额,只能以其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率来测算到期的还款压力。这一比例越高,说明学校财务风险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

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借入款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100%

3.运营绩效指标

(1)学校年度收入支出比(C1)

学校年度收入支出比=本年实际总支出/本年实际总收入×100%

(2)赤字与事业基金比(C2)

赤字与事业基金比=当年赤字总额/累计事业基金×100%

(3)事业基金现金储备率(C3)

事业基金现金储备率=(现金净额-未完项目现金结余)/(专用基金+事业基金)×100%

现金净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外债额

未完项目现金结余=未完项目收支差额-项目暂付款。

(4)经费自给率(C4)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5)预算收入完成率(C5)

预算收入完成率=实际收入总额/本年收入预算数×100%

(6)预算支出完成率(C6)

预算支出完成率=实际支出总额/本年支出预算数×100%

4.成长能力指标

(1)现金净额增长率(D1)

现金净额增长率=(年末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100%

(2)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D2)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3)自有资金动用程度(D3)

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年末其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100%

上述指标体系,只是从总体角度,粗线条概括地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尚不具体充分。在实际运用时,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完善高校财务风险量化管理之目的。

五、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1.完善经济责任制

各级领导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强化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意识,以防权责不清。应建立负债管理制度,高校负债管理制度是针对高校负债实行事前审定、事中监督反馈和事后跟踪偿债管理的一种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当地方高校决定负债上项目时,必须首先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实行负债论证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然后再报相关部门审批。当项目启动后,应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与检查,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校领导汇报,一直跟踪到项目完工。

2.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风险控制要在预算上加以实施,主要体现在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的科学规范上。首先,要改进预算编制办法,主要是细化高校预算项目、科学制定预算定额标准、严格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其次,公开预算标准和编制程序,公布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再次,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同时,在高校内实行集中采购制度,使市场竞争机制与财务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这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又有利于强化财务支出管理与控制,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3.合理控制地方高校举债规模,优化筹资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结构一方面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另一方面又指所有者权益以及各构成项目分别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随着我国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举债规模的确定应当与资本结构理论关于筹资方式和时间安排的观点相对应。不同的举债规模形成不同的筹资方式,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筹资结构,不同的筹资结构形成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资本结构理论中有关控制权安排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产业化趋势,高校不再单纯是以前的“卖方市场”。高校作为独立自主的法人,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构建一套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非常重要。通过这套指标体系,为正确评价学校财务状况,为主管部门提供宏观管理的工具,为学校自身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为关注高校的社会各界提供财务分析资料等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体.高校财务风险探讨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4,(85).

[2]胡信生,拓东玲,王希文.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J].高等农业教育,2005,(2).

[3]陶小平.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待完善[J].经济论坛,2004,(11).

[4]王德春,张树庆.高校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山东农业学学报,2003,6.

[5]董乃斌,任元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控制[J].西南农业学学报,2004,1.

篇4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步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学创新、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创新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推进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观念

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为依托的“人本主义”管理。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无一不是依赖于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也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当今市场竞争表现为商品竞争,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其实质则是人才竞争——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将各项理财活动“人格化”,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价值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传播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最受重视、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了,出现了“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信息价值与收益成正比,与信息成本及质量风险成反比。哪个企业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上抢先一步,就会获得竞争的优势

(三)财务风险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有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完整、不及时,或者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

3、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

4、在高收益心态追求的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最佳结合点,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环境价值观念

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导资源有效配置,环境和生态的优化与平衡。为适应这种要求,理财人员要善于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公共关系,努力做到加强与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以便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协调财务部门与公司内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财务运行的一种驱动力。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地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且也要追求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如美国的IBM公司已把其财务目标提炼为“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

(一)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企业将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人所要求的偿债能力最大化、对政府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对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盈利、他们个人的资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保障他们经济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财务责任社会化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为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共享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和深入,而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治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应兼顾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作为企业理财的最高境界。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一)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筹资和投资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知识经济扩展了企业资本的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两大类,在知识型企业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知识资本。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应着重考虑“筹知”和“投知”。

“筹知”是指知识资本的筹集,也是一个融智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对智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高。高新技术成果的大量问世,专利发明的激增,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利用和更新换代,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都是智能经济的体现。在智能经济社会,知识成为身份的象征,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知识越丰富的人,越受到社会的尊重,追加知识投资日益成为时髦。财务管理在新经济条件下就是一种智力化管理。一个企业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资本,就拥有发展生产的主动权,可以为企业创造大量财富。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知识资本的筹集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知识资本,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筹集知识资本将成为未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水平的智力管理将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价值。

“投知”是指知识资本的运用过程。企业拥有了大量的知识资本,若用之不合理,也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本,包括合理估计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合理估算人力资本的投入价值和收益,使企业知识资本达到最佳效益结构。通过传播、扩散、对外投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发掘知识资本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与“投知”相适应,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应从企业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为标准。

(二)无形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有形经济从本质上看是物质经济,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处理物质资源。而无形经济是以处理无形经济资源为主。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使得无形经济资源成为人类分享财富的新途径。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在财务管理中应重视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及其评价,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三)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

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知识。在工业经济时代,虽然也承认脑力劳动,但并未成为主导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知识是最稀缺的经济资源。因此,按知识或按经济要素分配财富,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

利润分配应改变过去的按资分配的方式,转为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各所有者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大小比例进行分配,按贡献大小并结合各相关利益主体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来进行分配。

(四)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面临更多的风险。企业应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要强化理财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具备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在El常理财工作中,应重视对各种可能带来风险因素的把握,加强财务监管和内部牵制,尽可能回避或降低财务风险,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有促进作用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

(五)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

在传统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中很难反映知识资本的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资本价值评价已是必然。通过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

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必然会关注反映企业资本价值的财务指标。例如,可设计反映企业知识资本比重的指标、反映企业知识资本贡献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等。

四、结束语

篇5

招投标制度起源自西方,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它有着公开、公正以及公平的特点。对弘扬行业正气、维护行业和企业声誉;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行业风尚;坚决抵制和严厉惩戒一切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现阶段,招标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导致材料招标过程财务风险不断增大。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规避材料招标过程的财务风险进行浅析。

一、材料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标过程中个别管理者违规进行干预

政府的材料采购主要用于市政工程,市政重点工程的材料数量大,金额高,质量要求严格,但市场上的材料品质有较大的差异。采购材料成了管理者的腐败温床,个别管理者相关法制观念淡薄,抵制不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导致以权代法。虽然《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禁止以任何方式对招标投标活动干涉。一些地方也制定了相关的党纪和政纪的规定,严禁人员干预材料的招标投标活动,但仍旧不能杜绝这种现象。管理者通常利用自身职权或者影响,为投标单位进行暗箱操作,促使其中标。这种行为关系到中标的最终结果,严重影响招投标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从而导致经济犯罪的产生。

(二)招标过程中监管力度的欠缺

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了政府材料招标的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监管职责。这种监督管理机制符合我国现阶段政府采购的实际情况,但应该看到,这种监督管理机制仍然属于行政层面的监督管理,监督力度仍很欠缺。

1、“管采分离”工作尚未落实到位

“管”,其职责应偏重于对政府材料招标整个过程的监管;“采”,则强调具体的采购操作实践活动。然而,目前我国“管”“采”双方权力划分的不明确不清楚在实践中产生了矛盾。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的政府材料招标监管与操作机构没有实现分离,如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一个政府采购办公室或采购中心,代表财政部门行使政府材料采购管理监督和具体采购事务双重职能。“管采分离”工作未落实到位,监督失效的政府材料采购最终可能导致多种问题的出现。

2、负有监管职责的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

《政府采购法》规定了政府材料采购监管机构的监管权力,但是权力的行使缺乏制衡机制。法律赋予了政府相关部门如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权力,但是负有监管职责的各部门之间职责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如广受关注的货物采购的监管问题,负有监管职责的各行政部门包括发改委、建委等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职权划分不明确;在对货物采购的监管问题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与各综合部门如审计、监察部门之间分工协作不明确,导致各机构权责不分,沟通配合、协调性差,造成监管混乱,降低了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效率,导致招投标当事人无所适从,加大材料招标过程的财务风险。

(三)招标过程中立项和审核不严,配套措施存在问题

此处所指的立项不严并非是说项目本身内容的问题,而是指立项作为整个招标的首要部分,需考虑项目本身的设立是否处在一个合适的时空点上。例如,在国际大宗原材料涨价的时候,却大肆进行一些相关材料项目的招标,这就无形中加大了招标的财务风险,至少承受了市场剧烈震荡的风险。

(四)招标过程中招标人投标人以及市场供需风险

招标过程中由于招标人自身的问题也会导致招标财务风险的产生,具体表现为招标人的组织缺陷风险,人员道德风险,合同风险。组织缺陷风险主要是指在招标的过程中由于审核方面的原因、制度设计上面的缺陷、资格调查方面的疏忽所导致的招标风险。人员道德风险是指招标人员由于人为的责任、利益或道德素质的问题,、渎职等致使招标不利甚至失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串通投标”: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的相互勾结,造成内定中标,使招标投标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①招标人在公开开标之前,私下开启投标人标书,并通知给尚未报送标书的投标人。②招标人在要求投标人就其标书澄清事项时,故意做引导性提问,以促成该投标人中标。③招标人在审查、评选标书时,对同样的标书实行差别对待。④投标人与招标人私下商定,在公开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以额外补偿。⑤招标人向某投标人泄露其招标底价。⑥在招标过程中出现的其他营私舞弊的行为。合同风险是指在发出中标通知后,与中标人签订材料采购合同或协议时,因确定材料采购渠道、材料采购单价、价款结算及支付办法、违约责任及其他相关事宜时的疏漏、权责不清等原因所造成纠纷的风险。无论是招标过程中招标人的组织缺陷风险、人员道德风险还是合同风险,都会加剧招标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对材料招标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任何一项材料的招标工作都不是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招标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参与,才能促使材料招标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为材料招投标工作顺利完成并实施提供管理控制功能。对于材料招标的财务风险规避可以从下面几项措施入手:

(一)对招投标的各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1)招标的准备阶段:材料招标单位在招标前首先要具备招标的条件:一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履行审批手续,二是落实资金的来源,以保证招标项目顺利的进行。组织招标团队以及评标委员会编写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里我们要尽量准确科学并避免出现漏洞,我们在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来编写招标的文件,招标文件所介绍的情况以及提出的要求,要与资格预审的文件内容一致,对供应商经营业绩、财务指标须经过审核,达到规定的要求。②招标文件不能要求或标明特定的材料、货物的生产供应商;禁止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以及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招标文件编写完成后首先要进行公示。什么是招标文件公示呢?就是指在招标公告之前,对招标文件进行公示或征求供应商意见,作为招标公告前的必备程序。就像在财政部18号令里要求的那样将招标文件公示制度更加侧重征求供应商意见。也许有人会说,这项制度无需建立,因为在招标公告以后,供应商有对招标文件质疑的权利,实际上招标公告的就给了供应商一个信息,招标文件已经确定,虽然可以进行澄清修改,但是基本内容已经定了,造成了供应商提出质疑可能性的减少,在实际操作中也证明供应商质疑的情况不多。招标文件公示制度,或者说征求供应商意见的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专家评审制度的不足,对于促进政府材料招标有效实施规避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招标文件公示制度是深刻贯彻政府材料采购“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是整个招标过程的前期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主动的进行招标文件公示或向供应商征求意见,那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充分体现政府采购的公开透明原则。

第二,招标文件公示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评审专家的局限性,充分调动供应商之间竞争积极性。现在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不可能全面地了解各个项目材料采购的需求、技术要求和市场状况,所以对投标文件的评审会存在一些疏漏和偏差,如何来弥补这些呢?引入有效地竞争是比较好的办法,产品供应商对于市场上的不同产品出于竞争的需要,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所以对于倾向性、歧视性的条款更加敏感,能够有效地判断技术要求的不妥之处。

第三,招标文件公示制度能够有效地避免招标过程中澄清和修改的出现,保障招标过程的顺利执行。在招标公告之前设定公示和征求供应商意见的这样一个环节,能够有效保障市场调研的充分性,同时,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加详细了解不同厂商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等,这样完善的招标文件可以减少澄清和修改,从而避免由于澄清修改,特别是距离开标日期不足十五日的澄清和修改会导致开标日期的延后,那样会影响整个采购计划。招标时间延长,工期延长,前期投入资金无效的闲置,资金不必要的浪费,导致财政资金的占用。

第四,招标文件公示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开招标项目的成功率。我国政府材料采购制度中对于公开招标项目有明确要求,那就是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厂商数量不能少于三家,如果不进行公示制度,招标文件不完善,存在倾向性的条款,很有可能导致最后投标或者实质性响应的投标厂商数量不足三家,导致公开招标失败

招标人在编制、审核和出售招标文件工作的同时,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①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②对设有标底的招标,对标底必须保密。③应当保护投标当事人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2)开标、平标、定标阶段: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潜在的投标人参与并当众进行开标,由招标人组建的评标委员会来负责评审,评标办法必须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并确定最终的中标人。在此阶段有几个关键:首先在开标的时候,投标保证金必须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到达招标人指定的帐户,并不得依传真件或复印件作为支付投标保证金的依据。投标文件的递交必须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截止时间前送达,并且由投标人或推选的代表来检查投标的文件密封性,经确认后,再由有关的人员当众拆封并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的报价以及投标文件其他的内容;其次,评标委员会组建必须是由招标人的代表以及有关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建,成员的人数要5人以上单数,招标人和招标的机构以外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少于成员的总数三分之二,而且专家成员一般是采用随机的抽取方式。在中标结果公布之前,评标成员的名单应当保密。

(3)定标、签订合同、跟踪服务。在这阶段需要强调的是合同签订的主要依据是招标文件,并且合同的内容不得与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规定相背离。

(4)实际工作中招标人采取其他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招标人实际工作中采取的其他措施有两个方面:第一,对于风险的规避方面;第二,对于风险的转移方面。首先,对于风险的规避方面主要包括下面几项措施;①资格预审策略;②招标设定策略;③评价策略;④主要条款的设置策略。资格预审策略是指对于投标人的所提交资料的审核,考察投标人的实际能力,包括产能方面的能力,市场方面的能力,信誉方面的能力,以及投标人目前的企业状况,财务状况,社会保障交纳情况,从而判定投标人是否具有能力承接标的。招标设定策略是指,提前对于所需要的材料供应商进行资料的收集,确定在这一市场上有能力的供应商,然后向这一部分经过筛选的供应商发出投标邀请,另外,在设定投标的过程中,防止他们之间的串通,尽量保证在投标过程中使投标企业得到的其他单位的信息处于不完备的状态下。评价策略是指招标人对于投标人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之后,根据自身对这些投标人的实际能力调查的资料,核定投标人的投标动机以及投标人是否能够顺利的接标。由于材料市场供需的变化常常影响着材料的价格,在评价投标人是否具有相关能力的时候,要考虑他们的财务实力,是否能够在受到市场冲击的情况下依然完成标的任务。在评价体系的设定上要考虑到投标人的企业信誉、财务能力、社会贡献率、往常接标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综合考核。主要条款设置策略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其一,设置主要条款便于招标人对自己的招标项目进行详细的考核,可以防止由于在签署合同的过程中的程序问题、主观疏忽问题、人员徇私问题、权责问题、支付款项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招标合同的签署不是违背原中标协议达成的意思。其二,设定主要条款又是对投标人的一个约束,约束投标人在投标时候的各项问题是否能够落实到实际签署合同的层次上面。例如,有些投标企业仅仅只是欲进先退的策略,投标条件很好,但是实际签署合同的时候却使用种种手段来降低条件,甚而至于抛弃诚信,损害招标人的利益。设定主要条款就是要卡投标企业的相关能力。其次,对于风险转移方面,招标人可以设定担保金。担保金主要包括投标担保金和履约担保金。投标担保金主要是为了防止投标人的信用而设定的,主要用在初始阶段。履约担保金主要是在确定中标人之后,对中标人履约行为的约束。

(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单位应规范材料招标的业务流程,明确概预算的编制、价款的支付等各环节控制的要求,并设置好相应记录或者凭证,如实地记载各环节的业务开展情况,保证采购全过程能有效的控制。单位在建立以及执行内部控制时,至少应强化对如下的关键环节的相关风险控制:

(1)单位需要构建材料采购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预警指标的体系包括了投资总额、自有资金的比重、借入资金的比重、实际可得的借入资金的成本、实际可得的借入资金的期限、国家对项目的相关金融政策、国际的资本市场关于项目信用的政策、项目的市场容量等。

(2)单位需要构建材料质量风险的预警体系:预警的指标体系包括了设计的任务书质量条款、招标文件质量的条款、各合同文件质量的条款、设定指标的先进性、社会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认同等。

(三)明确财务管理职责

财务管理主要的职责是:根据采购投资计划以及用款的计划及时的筹集资金,落实好资金来源,参与招标文件的制定,并依据招标文件参与中标合同条款的审核。按合同的有关条款办理付款,材料款支付的环节要特别注重付款环节内控的细节,不仅仅停留在合同的款项上。应当依据工程完工的进度,确定资金的逐笔拨付。为了确保中标者材料的质量,合理设计履约保证金的方式和数额很有必要,使中标企业始终保质保量的提供材料。

财务管理者在招投标日常工作中要敢于、善于识别串通投标行为。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固然与市场交易主体的诚信缺失、缺位有关。更主要的,在于串通投标的隐秘性强,案件查处难。也正因为此,即将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详细规定了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行为界定,比如,规定了以下六种情形为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投标:①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②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③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④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报价呈现规律性差异的;⑤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⑥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账户转出等。串通投标的行为界定对抑制串通投标行为和表象,净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者遇到以上六种情形要及时向评标委员会、主管部门提醒该投标人提供的投标文件应该为废标,不能作为中标候选人。

(四)明晰职责权限,构建科学监管体系

正如前文提到过目前我国政府材料招投标监管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管采分离”工作尚未落实到位。二、监管机构权力定位依据模糊。三、负有监管职责的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招投标制度源于西方,在监管制度的建立上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上,结合具体国情,从实际问题入手,从以下二个方面规范和完善政府招投标监管机构的职责权限定位。

(1)通过完善法律制度规范监管机构职责权限定位。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是政府采购工作顺利开展的法律依据和基本保障。首先,我国应建立健全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解决政府采购监管机构职责权限定位不明确的问题,统一口径,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真正的监管机构。其次,要加快政府材料采购监督法规体系建设,应尽快实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督促监管机构积极作为,有效作为。

(2)建立与权力相对应的责任制约机制。在对政府采购监管机构进行职能定位时,应遵循相应的原则,依章办事,真正做到权力行使有依据、权力行使有制约和权力行使有责任。应将监管机构在政府采购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的职能定位予以明确,对权力发挥怎样的实际作用以及能够行使到哪一具体的层面等予以清楚的界定和规范。建立监管机构权力与责任相匹配机制,真正做到权力、责任和义务的统一。负有监督检查职能的各主体要明晰权责,正确行使权力,履行相应职责,形成各职能主体权力制衡的协调格局,以实现多头管理、同体监督。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定期将采购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形成社会监督机制。防止采购中的权钱交易,维护政府采购的廉洁性。

篇6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建立 运用

一、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

(一)学校资产负债率

这方面指的就是学校负债总额和全部资产之间产生的比率,可以将学校的财力资产负债情况体现出来。和一般的企业负债具有一定的不同,高校自身并不具备负债经营的条件,因此学校需要利用学校资产负债率可对于学校财务风险进行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如果学校资产负债率比较低,那么这就说明学校具有很多的净资产,职责杨可以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有效的反映出来。

(二)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

这个方面的比率就是学校累计的借款总额占据学校经费收入产生的比率。可以将学校的受到风险的程序反映出来。在相关的公式当中,主要是将总收入表现出来,这主要使因为学校的当中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无法应用于还债。学校需要利用学校的收入实现还本付息,利用依靠流动资金。借债比率逐渐提高,产生的风险也比较大,对于学校的发展也会造成威胁。

(三)学校借入款项占学校货币资金的比率

对比学校年末借入款项和学校资金货币资金,可以对于学校的还款储备率进行说明。学校借入款项具有不同观点渠道,其还款期限也是不同的,其年度还金额使无法进行准确的测算的,那么需要利用综合和货币资金的比率。对于到期的还款压力进行测算,这个比例比较高,这就说明学校面临着比较大的学校财务风险,到期还款也会具备比较大的还款压力。

(四)投资基金占据事业基金的比率

这个方面的比率指的就是年末学校,的投资资金占据事业基金的总数所产生的比例。可以将学校年末事业基金当中有关于投资资金的比例反映出来,如果其比值比较小,那么就说明学校面临的对外投资风险是比较小的。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方法

(一)建立偿债能力指标

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体系当中,高校偿还的各种到期债务能力指标都被包括在内,我们需要利用各种相关的指标,将高校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利用资产负债率,可以将高校的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高校属于非盈利性的工艺性质的单位,那么其资产负债率就要保持比较低的水平上,控制高校资产负债率在40%-60%范围当中,如果高校出现了比较大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发展,就会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正常的财务运行。高校需要对于自身的财务状状况产生风险意识,并且给予预警信号。

(二)建立运营绩效能力的指标

利用高校的资金和资产,可以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保障。如果逾期的目标无法实现,那么就可以明确,在高校资金和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将运营绩效状况进行更好的辨识,这就需要建立出运营绩效能力指标。可以利用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等等各种指标,将高校的总体运营绩效能力的高低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高校这个方面的指标比较大,这就说明高校自身的支付能力比较大,而面临的筹资风险是比较少的。

(三)建立收益能力指标

我国高校具有办公性质,我国已经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要求,从而实现出全方面的社会服务,使其办学效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可以利用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等各种指标,可以将高校的视觉收益能力充分的反映出来。

三、高校财务预警指标运行

以某高校的为例,其规模比较小,宿舍建筑占地面的达到16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1000余人,在校的学生达到8000人。结合学校的各种财务指标,从而分析其财务风险预警。

通过上表,将这个高校的财务风险指标值和预警界限进行比对,我们可以明确,这个高校的财务状况已经开始出现恶化的趋势,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需要技术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在这个高校当中,具有过多的暂付款,对于流动资金的实际周转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学校这个时候呈现了比较大的财务支出,那么单位的正常运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学校具有过多的借款,到期支付本息的压力无法承受。总体来说,这个高校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总体上就是在筹资和财务状况方面出现了失衡的状况,学校可以将投资和预算控制方法进行缩减,从而可以将财务状况进行改善。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进行全面的论述,可以对于高校今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发展和建立起到借鉴作用,并且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其应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高校更好的利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参考文献:

[1]韩德余,白雪峰. 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预警机制的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J]. 会计之友,2013,16:118-121.

[2]窦伟. 修正的Z值风险模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1:32-34.

篇7

关键词:

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风险识别

1现金流量表在识别财务风险中的必要性

现金流量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其重要性无可厚非。以往,多数人认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于繁琐且实际效用甚微,是以淡化了对现金流量表重要性的认知。在过往的实践中,不断出现这种事例,企业明明处于盈利状态却破产,究其原因是其现金流的不足。由此,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在财务风险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务风险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在生产经营中,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几乎是不可能,企业只能采取一定措施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识别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从现金流量构成识别财务分险

企业风险管理的根据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出来。一方面,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全面并且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这样有利于企业对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范提供可靠依据。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集资活动现金流量来分析,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企业通常都具有典型的现金流量结构,如表1。

3从现金流量比率角度识别财务风险

本文主要利用结构分析,即利用现金流量表内的信息,以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进行分析,由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是企业进行其他活动(如偿债、投资等)的主要来源,所以本文主要用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来揭示关于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

3.1偿债能力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不足时,经常通过举债的方式满足自身生产经营。但是有能力偿还债务是负债经营的前提,如果企业到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可能只有通过再一次举债,如此循环,企业生产经营就会陷入困境,以致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对企业投资者来说,通过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可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做出决策;对债权人来说,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做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而用现金流量和债务进行比较,可以较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构成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指标是企业利益相关人最关心的财务指标之一。因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高低与偿债能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偿债能力指标是判断企业是否有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通过以下两个指标的计算分析某公司的短期以及长期偿债能力,进而揭示该公司财务风险的大小。

3.1.1经营现金比率。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该比率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弥补流动负债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弹性越好、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认为,运作比较好的公司其现金流量比率应大于40%。不同行业由于其经营性质的不同(服务型、生产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差别较大,因此行业性质不同的企业该比率的变化较大。

3.1.2现金债务总额比,其公式: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负债总额×100%。该比率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可以用来弥补长期负债的程度,这一比率越高越好,即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说明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差,进一步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该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标过大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承担长期债务的能力,是评估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它也是预测企业破产的可靠指标。

3.2支付能力风险支付能力是现金用来偿还债务后,剩下的现金来支付公司的其他各项开支,比如现金股利,工资等。主要是对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各项支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剩余越多,支付能力就越强,支付能力风险就越小。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只有偿还本期债务后,才能用于投资等活动。进一步解释,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为正数,说明企业本期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都增加了,企业的支付能力较强;反之,则较差,财务状况恶化。但也必须注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现金的收益性较差,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太大,则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现有的资金,使资金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项目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如果没有支付能力,拖欠职工工资,拖欠贷款等,不仅会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生产经营不正常,而且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信心,形成支付上的风险。

3.2.1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其公式为: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股本总额×100%,该比率为正数且越大越好,则企业派发现金红利的期望就越大,如果为负值,则企业承担一定的派发红利的压力。

3.2.2现金支付股利能力比率,其公式为:现金支付股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股利,现金支付股利能力比率可以反映一个公司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当前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证明企业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会形成支付风险。

3.2.3综合支付能力,其公式为:综合支付能力=(本期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经营活动的各项支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经营活动的各项支出-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若该指标大于零,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足以支付本期的债务和日常经营活动支出,可以有一部分余额用于投资和分派股利,反之则无法用于投资活动和分派股利。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则说明企业面临支付风险。

4结论

本文浅析了现金流量表在识别财务风险中的必要性,通过结构分析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了总的财务状况分析,同时运用各项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风险、支付能力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基于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是侧重于对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和部分指标分析。指标分析不够充分,要更多地学者不断地发展、完善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文琦,毛一峰.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研究[J].企业经济,2011,1:153-155.

篇8

一、教学有道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变化教学方式,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我备课认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教案,从重点、难点,到作业,力求掌握准确,贴近实际。在讲课时充满激情,十分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讲课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4月,在全县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在课下,我注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不断拓宽讲授的领域,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肯定。我注重新课改学习和应用,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我认为要想教好书,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以我广泛涉猎了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充实自己。特别是对新课程改革,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思考,思考怎样才能将新课程改革与本校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撰写的《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在承德市教育技术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论文《谈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承德市“实验教学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论文《做好学生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承德市第二届中小学素质综合评价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论文《借助教学设计,培养信息素养》在中小学学继续教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二、关心学生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爱!”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是后进生,我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激励的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三、为人有礼

篇9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54-02

一、财务报表审计与原则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所进行的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的原则: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应当根据审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约定书的要求,确定审计范围。

二、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的成因

1.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使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不一致,这种状况常常使人们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因此审计部门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审计能力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之间总存在一个“期望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强调审计报告仅是一种意见而不是一种保证就是对审计能力有限性的一个认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也强调审计报告仅是一种意见。这种认识从另一方面表明,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承担一定的风险。

2.审计方法不科学。首先,由于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和提示,不可能对审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说明,任何技术方法都是以一定假设为前提的,审计人员很难准确把握所有的审计技术应用的条件。现有审计采用抽样审计方式,由于不是全面和详细的审计,可能会形成审计漏洞或真空。这是审计方法自身缺陷造成的审计风险。其次,中国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滞后,从国外经验来看,现代企业多采用注重于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为特点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新的审计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就中国情况来看,即使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运用也不是很熟练,除了一些大型的事务所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外,大多数中小城市事务所的审计方法仍停留在账项审计阶段。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和运用问题,大多还处于朦胧之中。这也是导致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3.计算机审计技能的人员不足带来的风险。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运作、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与方法。能够面对海量的数据,寻找到审计线索突破口。随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特征,选择满足需要的数据采集软件类型,编制各种审计模块。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和分析,快速准确地找到并验证各种审计疑点。而现阶段,要使审计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审计能力,还需要一个过程。开展计算机审计,倘若人员没有足够的技能,将无从下手。仓促上机,无疑会带来检查风险的增加。

三、财务报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1.充分重视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扩展审计证据范围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审计项目涉及的工作内容之一,风险基础审计的应用,要求将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看作是减少审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的评价。该评价包括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这些风险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确定发生重大错报可能的领域与方向的重要依据。其结果及相应的风险评估,应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它是审计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效利用内控评价结果,合理选择测试性质、时间与范围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已得到愈来愈多注册会计师的认可。然而,真正地做到利用内控评价提高审计效率并在审计程序、审计工作中予以体现的,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中却很少。可考虑根据内控风险水平的不同对有关的会计记录及相应的经济业务重点进行分析性测试;将细节测试的时间安排在年终前的某一时间;减少细节测试的样本数量和覆盖面。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可以根据固有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进行符合性测试或不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决定不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根据业务性质及数据转换特点,确定不同的内控风险水平。

3.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质量。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审计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4.加强审计质量考评控制。要科学考评内部审计质量,应建立健全一个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是由很多具体指标所构成的,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否胜任审计监控工作,审计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考评审计工作质量时,需将各类各项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作一整体予以运用,以得出正确结论。科学考评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才能了解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才能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内部信息,发挥内部审计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运用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对各种财务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在数据的变化上预先警示组织内财务运行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和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银行资源的有效配置。笔者认为财务风险预警应具备以下功能:

第一,收集信息功能。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为开展预警提供基础。

第二,监控功能。通过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将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

第三,预报功能。它通过收集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借助能灵敏、准确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发展变化的指标及指标体系,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等相关知识测算指标及指标体系,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所以,当企业的财务状况露出危险的端倪时,通过财务预警可以提前提出警告,提醒经营者尽快寻求对策、排除险情,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第四,诊断功能。这是一个财务整体运行状况把脉的过程。它根据跟踪、监控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对企业经营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

第五,治疗功能。治疗功能主要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病根后,帮助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制定有效措施更正企业经营中的偏差或过失,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行的轨道。

第六,健身功能。企业的财务预警健身功能是可以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规范,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为了通过该系统来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和预警水平,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稳健运行的效果。因此,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实用性与预测性原则。预警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必须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要针对企业的潜在的风险进行提前的、准确的预报,建立预警机制要考虑成本与效应的原则,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的成本不能高于其所带来的收益,以实现企业本身价值的最大化。财务预警监测应依据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管理者根据指标警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财务预警监测不仅要求监测指标具有先进性,而且要求监测对象必须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不遗漏任何环节,并要求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第三,动态性与及时性原则。财务预警监测不仅具有预测未来的价值,还应将企业的经营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长期的预警来说,预警的时间最好3-5年;短期的预警则在1年或者1年以下;太长或太短的时间都没有意义。

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资金运动主要是: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笔者结合上述财务风险预警的功能及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实用的角度尝试提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资本金结构预警指标、资金运用效率预警指标、盈利能力预警指标、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一)资本金结构预警指标

企业的资金来源无非是投资者投入及负债经营,所以,有必要对资本金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预警指标有:

自有资本比率=权益资本总额/资产总额×100%①

其中:权益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该指标把企业自有资本与全部资产进行对比,表明企业自有资本对其总资产的覆盖程度。该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独立性的大小,又能反映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越强。

财务杠杆比率=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②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即一定的资本量可以推动多少(倍)的资产。资产总额过小,资本不能充分利用,影响所有者的股息收入;资产总额过大,说明资本量相对较小;负债或借入资金太大,财务杠杆作用就越大。杠杆率越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盈利可能就越多。反之,则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该指标是评估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潜力以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③

该指标表明企业每一元资本吸收了多少元负债,亦可由此测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即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本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外负债越多,资本使用效率越高,但财务风险也越大;反之,则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

固定资本比率=固定资产净值/权益资本总额×100%④

该指标是指企业自用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一般认为,为保证业务开展的正常需要,企业总会购建一定的固定资产。但由固定资产的周转使用特点决定,它是长期使用,价值逐渐收回,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而且要占用资金,所计提折旧还要抵减营业收入。因此,若企业若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过多,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该比率应不超过30%。

财务杠杆系数=(1+长期债务/所有者权益)×(1-利息/息税前利润) ⑤

该指标是衡量资本构成风险的指标,若系数大于1,则说明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即财务杠杆发生正效应;反之,就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效应。财务杠杆系数偏离的程度越大,则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这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个指标。

(二)资金运用效率预警指标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能否有效的运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成长潜力,建立的监测指标有:

资产利用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⑥

它直接反映了企业资产收入水平的指标,表明管理者利用资产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比率越大,资产的利用度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高。

资产收益率=实际利润/平均总资产×100%⑦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一组总量指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产管理效果。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⑧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运用效率,其经济实质如前所述。

(三)盈利能力预警指标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它包括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净资产盈利能力。

首先,收入盈利能力是盈利与收入之比。

企业利润率=实际利润/总营业收入×100%⑨

该指标度量了每一元钱营业收入中的净得部分。指标越高,说明收入结构中成本的比重越低;反之,则说明收入结构中成本比重较高。

其次,资产盈利能力是盈利与资产之比,即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⑩

该指标度量了每一元钱资产在企业经营中所得到的回报,它是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根据经验法则,该比率在1%-2%时为良好;0.5%-1.0%时为中等;大于2%为很高,此时需要注意过度风险。

最后,净资产盈利能力是企业的净利润与净资产之比,即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本×100%???

该指标度量了投资者每一元钱的投资能得到多大的回报。它不仅反映了从盈利中增加资本的潜力及资本运用效率的大小,而且决定了股东收益的多少并影响股价和股市行情。这是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很关心的指标,作为投资者还关心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还能够说明权益被“稀释”的情况。

利润获现指数=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

该指标反映本期的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比例,能衡量企业利润质量的高低。该指数越高,利润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

(四)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为了了解企业经营的可靠程度和判断其信用状况。预警指标包括: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能够在一个月内对银行借款的随时偿付能力。很显然,该比率越高,偿付能力越高。

赚取债务本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应偿付的本金+利息)???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有多大的现金能力还本付息。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本期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小于本期应支付的债务本息,必须经过出售资产、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举借新债以偿还旧债。

资本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具体经济实质如前所述。

当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时,即陷入了财务危机。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只能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还应注意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

第一,预警指标计算的基础是业务数据,而数据来源是否畅通、真实,直接决定着预警指标的质量。企业经济资源受客观条件制约或会计惯例的制约,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受此影响,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反映的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在指标计算的基础上,应综合应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其他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第二,预警指标参考值的确定。由于企业会计政策的运用应前后一致,但权责发生制会计中存在诸多估计和主观判断因素,使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会计问题的处理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可借鉴国际惯例、中央银行规定、各行年度计划、同行业平均值、去年同期值等。

第三,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使用的仅仅是数量性资料,而没有考虑质量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比率的高低判断企业的优劣的同时,应结合企业历史情况和现状,以及经营特点、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充分考虑财务报告数量性资料以外的相关质量性因素,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常立华,佘廉,吴国斌.面向企业内部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研究[J].软科学,2006(1).

2、陈福.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预警[J].价值工程,2005(4).

3、顾晓安.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4(4).

篇11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90-01

英国作家雨果说过,艺术在人的生命之中是不可缺少的,犹如食物和水一样,其中艺术形式很多,有音乐、美术、雕刻等等,美术是在其中是不可缺少的,而美术更少不了水彩画,水彩风景画又是水彩画点比较鲜明的一种创造形式,已经成为了水彩画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一副好的水彩风景画不过要有很好的创作技巧,还要能够在平常的景色在季节、光线、气候、时间下,抓住不同的情调迥异的意境,创作者只有抓住这些美感,其作品的表现力才更强,才更生动,才能够使欣赏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1 创作水彩风景画的要素

水彩画的艺术特征除了材质、美学内涵外,要以基本媒材、技法的运用为基垫,经过客观的视觉感受,主观意象得出审美标准。水彩画的材质特征直接决定了这一画种特殊的视觉审美效果。下面介绍一下水彩风景画的要素。

1.1 如何构图和选景

风景画创作是把自然界美的景色转化成艺术形式上的美来表现给欣赏者,所以构图和选景是非常重要的,构图离不开选景,要想把一副画的构图做好,选景很重要,如果选的景色颜色不够鲜明,没有美感,那么创作者也无法把美的要素融入到构图的里面。创作水彩风景画时,最好选择层次比较鲜明的并且有远、中、近三个大物象比较好,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创作者更容易掌握空间距离所产生的色彩变化规律,这样构图的时候也会把美的要素融入到画中,也更容易创作一些。另外对风景过于复杂的,层次和色彩过缤纷的,就要适当的筛检、提炼以及概括,挑最鲜明的,最有特点集中创作。

1.2 如何掌握视平线和透视效果

目前创作水彩风景画一种手段被广泛使用,那就是透视效果,因为透视效果可以增强主题、烘托空间、使构图更有表现力。 风景画的视平线选取的高低取决于选景远处消失点的位置变化,不同的视平线选择给欣赏者带来一种不同的视觉变化,创作者要善于抓住这种创作灵感。例如,当选取高地平线时,地面占据的画布更多,天空占据的画布更少,可以产生一览众山小的鸟瞰效果;当选取低地平线时,地面占据的画布更少、天空占据的画布更多,景物能产生深远、昂扬向上、气势非凡的场面效果;当选取倾斜的地平线,可以让画面呈现动荡不安的视觉效果;当选取天中间视平线时,天空与地面各半,画面显得平静安宁;确定视平线与透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景物的空间效果,尤其是建筑物、道路、大海等等怎样布局安排,更应该认真地进行推敲。

2 水彩风景画中的基本表现物象

2.1 如何表现天空

在水彩画中天空是最具表现力和最具神韵的部分,天空能够根据不同的色调可以表现画的不同意境和气氛,意境和气氛的把握决定一副作品的好坏。天空的表现深邃悠远,天空的色彩变化无常,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意境,如明亮清澈表明作者的心情开阔,天高云淡,如灰色阴暗表明作者心情阴郁哀愁,乌云密布。另外就是云彩的状态,是静态还是动态,是远还是近,是厚还是薄等等,云给人一种飘渺轻柔之感,因此,在画法上要以湿画为主。另外,用色的浓淡也随之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要注意虚与实的结合。

2.2 如何表现树和山石

和天空类似,树和山石也是水彩风景画所占比例比较重的景物,风景画顾名思义就是画风景,而风景中树和山石的创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这幅画的成败,首先了解一下如何画树,画树要注意其形状以及结构,注意形状的同时当然要注意季节,不同的季节树木的形状不一样,例如冬季,树叶掉尽以后,我们着重考虑的是绘画它苍劲有力的枝干,当春夏之交时,也就是长满叶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枝叶等等。再说说如何画山石,地理不同会使山表现力也不同,山的颜色也不同。有巍峨、有崇高、有蜿蜒……远山因中景和近景的遮挡而呈现上部深、下部浅,轮廓模糊,色彩偏冷,在打湿之后,以湿画法为主,一般和天空连在一起画,用笔概括、干练在画山时,要特别注意与天空交界的部分,这是体现山的起伏和转折的重要点睛之处。为了画出山的空灵,有时常借助于云雾的飘渺不定来表现出它的辽阔和深远,达到空间的最大进伸感。

3 结论

绘画是沟通创作者和生活的桥梁,作为水彩风景画来说,就是创作者观察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唯一办法,那么一副好的水彩风景画,要表达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能让欣赏者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作画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通过不同的作画技巧,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所想表达的,要想使自己的作品真正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情感,创作出真正有内涵的作品,这才是一副真正有生命力的山水风景画。

参考文献

篇12

物流业是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作为服务领域唯一的产业振兴规划,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测迫在眉睫。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有一个过程,而不是突发的,在财务危机形成的过程中会出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分析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物流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寻求对策与方法。引入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一种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概述

财务危机一般是指企业现有资产价值不足以偿还负债价值或企业经营现金流量难以偿还现有债务的情形。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对预警指标的收集与量化、预警方法的选择、财务危机警戒标准的确定、财务危机相应对策与建议的制定等,在分析企业财务预测结果和财务风险原因的基础之上,对企业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防范措施的制度方式。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致力于基于财务指标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很少有学者从非财务信息指标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研究,而非财务信息对物流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基于风险预警机制的要求引入非财务指标,可以提高预警机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指标数据失真影响财务预警机制的有效性

物流企业财务指标数据虽然可以从公开披露的年报中获取,但是管理层常为了不同目的操纵报表、掩饰问题,加上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还难以保证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因此财务报表未必是公司财务真实状况的反映。再加上国内目前对研究指标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选取指标的口径不一,后来者很难继承研究,无法保证研究变量选取的规范性及研究结论的继承性,而当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绝大多数偏重于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因此很可能影响其在运行中的有效性,导致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失败。

(二)忽视非财务信息导致预警机制指标选择不够全面

国内学者大多数以ST公司被“特别处理”的前三年数据作为样本选择的时间范围,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选取财务预警指标,选取的财务指标难以涵盖与财务风险相关的所有信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得到的预警机制是不全面的,无法预测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此外,物流企业的外部因素也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全局性风险影响,可通过物流财务系统渗透到企业各环节,遗漏这些非财务信息将导致预警机制指标选择不够全面。

(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难以推广应用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可行性取决于其子系统的运行状况与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需要各管理部门系统之间数据资料充分共享,物流人员对系统经常进行监管与维护,这必然要求企业有相对成熟实用的预测方法和高技能的操作人员。而大多数研究预测模型给定的实施条件约束太紧、勾勒出的模型适用环境过于复杂、物流操作人员专业水平整体不高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的不足,使其难以被物流企业采用。况且,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尚未就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出完善的规定,这使得管理者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缺乏主动性。

三、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在物流企业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衡量,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和重点预警指标的变化,监控和预测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制度方式。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对财务风险及时准确地预警,就必须在指标上包含非财务信息,从既能预警又易被企业采用的角度出发,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运用模糊数学变换原理将定量、定性的问题综合研究,实现收集、监测、诊断、处理等功能。

(一)构建非财务信息收集处理子系统

从财务风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尽管不同物流企业的规模和管理制度的完备程度不同,但物流企业发生危机往往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根据目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的理论研究结果,综合考虑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特点,以及依据敏感性、代表性、关联性、对比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等预警指标选择原则,同时借鉴了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中普遍采用的指标,代表物流公司的非财务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预警指标和财务风险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正向型指标、逆向型指标和稳定型指标。具体来讲就是正向型指标数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小;逆向型指标数越小风险越小;稳定型指标数在某一点上最好。

(二)构建非财务指标量化处理子系统

由上述选取的预警指标体系可知,可以根据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各项因素从两级指标来衡量,确定的指标因素集如下:一级非财务指标因素集为X={X1,X2,X3,X4,X5}={文化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公司治理因素、获取资金支持的能力};二级文化因素集为Xi={高层领导对物流的风险意识、物流人员文化素质及专业水平、企业物流风险文化意识},依此类推,可确定其他二级指标因素集。

非财务指标根据设计的专家调查表,依据表1中确定的指标性质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从而得出各层次指标间的相互重要程度。通过专家对因素集所包含的各项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将比较结果转化为定量的判断数据,形成判断矩阵。可以用1-9标度法对二级因素集的重要性程度来构造判断矩阵Ai(i=1,2,3,4,5),判断矩阵的标度及其含义见表2。通过判断矩阵求此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即得出各因素的权重Wi=(w1,w2,...,w5)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要求一致性检验指标CI=(λmax-i)/(i-1)≤0.1,即通过逻辑上的一致性检验,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同理可得第一级指标组成因素集的权重向量W=(w1,w2,w3,w4,w5)。

(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综合评判子系统

定义评估等级标准所对应的决策值集R,R={r1,r2,r3,r4},ri表示第i个评价等级所对应的决策分值。评判者根据评判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指标因素的情况进行评估,决策分值便为该指标的考评结果。根据评判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评估集,评估集可定义为四级:V={v1,v2,v3,v4}={安全,基本安全,风险,重大风险}。

首先对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构造单因素评价矩阵,即从U到V的模糊关系矩阵,一般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对于U1有

B1=b11 … b1m ?埙 b41 … b4m(1)

其中,bij表示第i个指标被评为j等级的程度。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到R2,R3,R4,R5,再分别求出Ui到V的模糊变换:Ri=Ai·Bi=(ri1,ri2,…,rin)。其中,i=1,2,3,4,5 n表示Ui中第n个指标。

然后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以U1,U2,U3,U4,U5为元素,构造单因素评价矩阵,用ri构造它们的单因素评判矩阵B。然后是U到V的模糊变换:R=A·B= (r1,r2,…,rn)。经归一化处理得:R'=(r1',r2',r3',r4',r5')。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确定所属各类警限的区间,从而判断物流企业风险水平的高低,实现综合评价。

(四)构建财务风险警度分类子系统

根据警情强度在数量上的强弱确定警度,该机制依据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水平由低到高将警度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四个级别。警度对应的风险等级为:无风险,无警;低风险,轻警;中等风险,中警;高风险,重警。具体划分标准是:R∈[0.9,1.0]为无警;R∈[0.7,0.9)为轻警;R∈[0.4,0.7)为中警;R∈[0,0.4)为重警。根据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确定的风险等级可以预报警度。

(五)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方案子系统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策方案需要事先制定。具体而言,当警情处于无警状态,说明财务状况正常;当警情处于轻警状态,管理者应寻找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实施风险信息追踪监测;当警情处于中警状态,管理者应根据风险因素状况和警情动态发展趋势,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当警情处于重警状态,管理者必须立即寻找警源,找出使企业财务状况陷入危机的关键指标,确定风险处理方案。在每次财务危机处理完毕后,需要对预警机制及预警对策方案做出动态调整,确保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预测准确性。

五、结论

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对于加强物流企业风险管理意义重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结合我国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预警机制不仅要注重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计量分析,还应引入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五个子系统入手构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艳宁.基于非财务视角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财会研究,2012(14).

[2]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06).

[3]贾于露,乔静.后危机时代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商业会计,2012(03).

[4]田芬,吕永波,刘凌霄.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综合预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11).

[5]刘永胜,唐波,杨嫘.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物流,2010(02).

篇13

在绘画艺术中,作品的风格一直是画家所追求的目的。同样,在美术基础教学中,静物色彩的风格与表现也是基础色彩教学的不变课题。我们知道,风格是作品独有的面貌和品格,它树立了作品特有的个性和气质,是画面最能吸引观众的本质与精髓。

在中外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独具个性的静物色彩作品,从中品评到其特有的风格。现代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静物色彩富有象征意味,用笔体现建筑式的几何节奏。马蒂斯则纯化了色彩的功能,使画面更像精心而又随意的图案,色彩与块面的对立相互映衬。凡高的向日葵更是运用火焰般的升腾的笔触,符号化了只有他自己才有的激情。意大利画家波纳尔的画可以看到一种纯粹的色调转换,如梦靥般的奇妙。巴尔丢斯选择的是能够与四周协调的色彩,而非酷似自然。他追求事物存在的一种恒定的方式,似将时光凝固,把自然中感动人的东西简洁明快的表达出来。尤其应注意到,静物色彩的独具魅力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真诚,不虚张声势。如果说凡高的静物色彩笔韵与形式直接而纯粹,那么,意大利画家莫兰迪的静物色彩则平淡中见隽永,淡泊高古而境界非凡。在朦胧的柔光下,他的静物色彩没有光滑的流露,似乎只是一些不规则的色彩组合,把诱人的光与色降低到最低限度。当然,在中国也不乏风格独特的静物色彩画家。比如,王肇民的静物色彩就倍受推崇,其色彩着色饱满,厚实而凝重。

可以这样说,通过回味名家静物色彩的独到之处,让我们了解到风格之于基础色彩教学的魅力。那么,在基础色彩教学中,该怎样具体规范与操作呢。笔者认为加强对静物色彩理解与实践是必需的。一方面必须强化对好的静物画的色彩认知与判断能力。要善于吸取优秀的色彩静物画呈现出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画家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必须掌握色彩规律,充分熟练地运用色彩工具。在色彩基础课程教学中,水彩、水粉静物写生都是训练对色彩把握与控制能力极好的手段。

在基础教学中,静物色彩写生作为一种基础教学手段,能训练学生的色调感觉与色彩关系把握能力。其主要方法,即通过学生的色彩基础训练,准确地把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倾向性和冷暖度细微的差异,并且能控制画面的整体色调关系,提升色彩的综合修养与感受能力,这也是色彩训练的主要目标。因此在作画之前,要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把握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从整体着眼,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地进行观察,使色彩的审美性,色调的倾向性,色彩的表现性得以产生。

如何绘制出一副内容丰富有感染力,且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作品,一直都是教师与学生都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基本都是为了应对专业考试而进行的短期色彩训练,没有系统的去认识和理解色彩,因此在色彩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按照每次的课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根据多年的色彩静物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需要多方面的写生训练。

首先是单色训练,在这个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写生时应多以单色造型为主,通过确定素描关系来研究物体空间结构和体积的表现。然后进行调性训练,本次课题包括明色调和暗色调训练两部分。教师应分别摆出两组不同深浅程度的静物,让学生从静物中寻找明暗两种不同调性,把握色调,准确地表现形色与光的关系。提高对物体塑造和深入的能力,对静物的形、色进行概括处理。其中还可以进行同组静物的变调处理,即随着整体意识的增强,造型能力的提高,在本课题训练中,让学生根据同一组静物,进行调子的变换,如:变换冷暖不同的色调,高、中、低调不同色调的处理,注意控制画面的协调关系,对比观察其不同的画面效果。

以上是再现性手法练习,其强调的是对客观对象的形体结构,色彩、质感、空间感以及虚实关系的真实表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形体结构,色彩关系等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能力和观察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