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篇1

一年多来,课题组收集长城学院500份问卷,其中15%学生表示社会实践就是去农村走走看看,意义不大,这说明一些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敷衍应付的心态。一旦真正地接触实际问题就盲目无措,难以达到提升自我、服务农村的目的。

(二)农村当地对社会实践认可不够实践育人与新农村建设双赢在于

在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是受益者,所在农村也会受益。如今,广大农村尚未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基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存在问题。课题组也在社会实践农村随机调查发现:当地政府或“单位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足够认识,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表现为虚于应付或借口推辞”,或以安全或年轻为借口,阻止学生开展调查。

(三)实践基地管理不完善

实践机制不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许多农村问题都由复杂原因引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长效而为。“它们需要深层次的了解处理,这就需要长效实践基地的建立和长效机制完善”。

二、解决之道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良性互动,需要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是探寻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规律,构建两者结合的双赢模式。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领域“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支教、普法宣传、党的理论宣传、义务文艺演出等”。大学生在农村开展实践,要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成才的要求,挖掘原有实践形式的潜力,使原有的活动焕发新活力,同时,又要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为原则,探索新模式,实现社会实践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的结合。

(二)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针对某些大学生不重视社会实践的问题,高校要对社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长城学院为此专门编订了实践教学教材、大纲和教案,并且在特殊的章节突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明确农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抓好学生干部的培训,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农村开展实践,使青年大学生在农村受教育、长才干。

篇2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去年年底以来。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思路,扎实推进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抓好示范点的同时,推进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加快推进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发展

篇3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篇4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篇5

着眼长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合理布局、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促进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区分轻重缓急,从农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民负担。注重宣传新农村建设,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归结其丰富的内涵,就是“一个前提、二十字要求、三条原则、四大任务、五项建设”。一个前提,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字总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关系;三条原则,就是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原则,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四大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项建设,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因此,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市委提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重返百强”目标的迫切需要,又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宁国的重要基础。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作为贯穿“十一五”发展的三大战役,以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了这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动员会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挥分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工作重点,排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时限,强调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具体承办单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此次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付出坚持不懈地艰辛努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既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良倾向,更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宏观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央和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又提出了把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同时,省及××市把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将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我市将得到更多的支持。未来一个时期,东部产业将加速向内地转移,我市毗邻苏浙地区,地处长三角纵深腹地,在承接东部转移和占领东部市场中首当其冲,尤其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我市发展阶段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了新台阶,正处于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重要时期,开始迈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具备了较好的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也有能力走在全省前列。这次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的1号文件,目的就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从当前农村发展实际来看,我市较早地提出了“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加快“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步伐,与发达地区的产业互补性不断增强,农业的外向度和商品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已经连续三轮位居全省首位,并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我市较早地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确定了“七镇率先”发展战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乡镇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市农业特色资源优势明显,无论在产业基地规模,还是在龙头企业的群体和层次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产品加工、区域发展的空间很大,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准确把握我市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解放思想,奋力拼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关于今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市长已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具体部署。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核心。当前,我们最大的不足是发展不足,解决所有矛盾和问题,最终要靠发展。“二十字要求”第一位的就是“生产发展”。因此,必须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第一要务,切忌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既是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关键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要不断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完善政策、舆论宣传等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向农业产业化领域集聚,引导企业通过加大投入、资本运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努力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力争尽快扶持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要围绕我市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加深资源开发,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创出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农产品名牌。要抓住安徽被列入全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份的机遇,大力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反哺强化作用,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森林食品、木竹加工、畜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千万小农户走向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在现行农村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经济组织形式,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产业链”、“利益链”等形式,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我们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既要在农业的广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农村外部努力开辟增收途径,拓宽增收渠道。今年,省委发出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号召,这是农民群众通过自主创业增加收入的很好载体,而新农村建设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民是最大的创业群体,蕴藏着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巨大的创业能量,关键是要把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消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营造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着力解决农民在创业中遇到的融资难、项目审批难、启动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帮助农民走进创业的主战场,促进农民向工人和经营者转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经营理念、资金技术的“回流”。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引导和扶持他们做大做强,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同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全市19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10万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6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要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劳务输出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拓宽输出渠道,尤其要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最大限度地把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个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5句话的总要求中,有3句话都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务必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一是要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人畜饮水、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尤其是“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抢抓国家和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机遇,认真研究和分析上级配套资金和项目的投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村村通油路”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推进安全饮水、新型燃料、信息入户、科技兴农等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抓紧做好村镇规划工作。建设社会版权所有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3月份之后,我们将从宣传阶段转入村庄整治阶段,各项工作都要在村镇规划下具体实施。因此,抓紧做好村镇规划是当务之急。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认真做好首批30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要抓紧时间做好2镇12村的试点村镇的规划工作。这2镇12个村,既是试点,也是示范点,将成为全市村镇建设的板样,也将直接关系到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市委、市政府对你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你们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真正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妥善解决好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要继续深化乡镇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调动民间艺术人才积极性,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科学思想文化知识宣传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三、加强领导,改进作风,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改进作风,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实现“重返百强”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市委、市政府已经组建了新农村建设指挥分部,作为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分部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抓新农村建设,明确自已职责和任务,找准工作着力点,制定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是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要确定1—2个试点村,象市里抓试点工作一样,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特别是2个试点镇,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并组织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班子,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版权所有

篇7

1.1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 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区位、资源、特色优势,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构建产业集群。目前,双阳发展有机米业、酒业、酱菜业、鹿产品加工业等9400余家产业化企业,年创产值3.9亿元,实现税金5000余万元,安置劳动力1.2万人。全区按照组团发展和功能村建设要求,重点发展奢岭、双营、主城区和山河四个组团以及14个省级示范村,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居区,通过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区域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重点抓好“五大产业”,即以梅花鹿为主的精品畜牧业、以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旅游休闲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业和以生态采摘为主的林果业、以农产品为主的加工业。通过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现实条件和长远基础。全区农民可支配收入达5477元。

1.3加速创业主体培育,挖掘农民创业潜力 千方百计鼓励农民利用技术、资本和资源进行创业,着力培养一批小老板、农场主、牧场主和经纪人,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发展和分工分业进程的加快。通过农民创业年活动的开展,全区涌现各类实体性的农村创业组织和单元2100多个,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牵动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安居的农村新貌

抓规划。按照产业发展、村屯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要素,双阳区在完成全区镇村规划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和连续性;抓典型。按照梯次发展的原则,突出“三线”村屯建设,不断巩固完善和提升省市区三级示范镇村典型水平,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使这部分的新农村建设更加完善,带动和典型作用更加突出;抓环境。双阳区把环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使政府、社会、农民三力合一,建设、整治、管理三项并重,政府督查、舆论引导、农民教育同步实施,环境建设快速推进,乡容村貌有了可喜的改观。

3.统筹协调,配套建设,全面发展,使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培育建设主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打造农民教育体系,积极引进新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完善区内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农民夜校建设,形成“三位一体”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满足农民求乐、求美、求康健的需求,重点强化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人心、聚人气,形成合力,增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和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新机制,推广“三驾马车”管理模式,重点普及了屯务理事会,借助村两委选举,使屯务理事会达到580个,农民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管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4.加大投入,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4.1加强组织领导体系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纳入日程。成立新农村全面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副书记和主管区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保证人员、车辆、经费。各乡镇(街)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组织,设立专门的办公机构,保证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的顺畅。

4.2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一是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二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三是建立农民创业政策体系;四是创新用人机制。

4.3构建多元投入体系 一是捆绑使用支农资金;二是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市场化运作建设资金;四是利用惠农政策筹集资金。

篇8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全会提出,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从解决农民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从花钱不多、效果明显的事情做起,在全省农村集中开展一次村容整治活动,并提出了“道路干净、河渠畅通、村居整齐、院落清洁、圈厕卫生”的要求。市委二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也强调,要扎实推进以“三清三改三整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和推进机制,切实把示范工程抓紧抓好,有步骤地推进面上新农村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新农村建设丰富内涵的理解,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扎实开展第三批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

全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的总要求是开展村庄整治、新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庄整治就是围绕“三清三改四整顿”(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改路、改水、改厕;整顿空心村、整顿废弃房、整顿畜禽圈舍、整顿村内村边坟),彻底改变村庄旧面貌,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用厕难。新村建设就是按照“全面规划,迁村并点,综合配套,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置换,对拆迁安置与迁村并点的村庄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紧紧围绕“四通三化三提升”(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村庄配套功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力争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居住舒适、功能齐备、土地节约的和谐、富裕新村庄。城乡一体化试点就是按照土地流转、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要求,着力推进“四集中三转换一建立”(耕地、工业、就业、居住适度集中,资本、产业、身份加快转换,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力争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把新农村建设从点上示范引向面上整体推进。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第三批示范工程建设

一要以农民增收为基本点,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示范村要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农副产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市场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鼓励农民在生产、销售、中介服务等领域大胆创新,创造新的经营方式和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只要农民腰包鼓了,手头宽了,建设新农村就有了底气、士气和勇气。

二要以老村整治和新村建设为切入点,改善人居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解决行路难、用水难、用厕难,改善居住环境等问题成了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全县第三批示范工程安排4个示范镇建设、60个示范村庄整治、10个新村建设和3个镇的城乡一体化试点,目的就是以此为切入点,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向面上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各镇、各部门都要紧紧围绕老村整治和新村建设等工作,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力投入,努力改变农村脏乱散差的现状,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切实发挥示范工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要以文化建设为着眼点,推进乡风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要靠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靠广大农民身体力行。各示范点要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增强创业致富的本领,加快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要以落实好民生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要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扎实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文体、广电等部门要广泛开展文体下乡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乡村精神文明活动,推进乡风文明。

四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侧重点,促进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各示范点要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继续坚持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不动摇,建好镇村组织。要全面加强示范村镇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树立良好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民主制度,由农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重大事务,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或群众普遍关注的事情,通过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形式告知群众,使群众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并实施有效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落实工作举措,确保示范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日程,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示范点制度和帮扶制度,县级联系负责人要率先垂范,带头抓好各自的联系点和示范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都要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通过上下联动,努力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各示范村镇要围绕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编制村庄经济发展(生产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各帮扶单位以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一是规划要体现科学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其他各项规划相吻合,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并将城市功能拓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有机的整体统筹推进。二是规划要体现协调性。要结合村庄的地形地貌特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田园风光特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规划要体现严肃性。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同时要加大农村违规建设行为查处力度。四是规划要体现特色。农村经济,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在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充分体现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县委、县政府将加强对村庄规划工作的考核,并与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挂钩。

篇9

下面,我就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搞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要求是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这二十个字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虽然建设内容非常丰富,但既然是建设新农村,就必然要求有新形象。村容整洁就是新农村的形象,是最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要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入手,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市面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1、搞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要内容。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都反复强调,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面貌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环境脏、乱、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村容进行整治,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真正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整洁村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村容整治工作日渐提上日程,这也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的迫切要求。

2、搞好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培育新型农民。“人改造环境,环境塑造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村容整洁是乡风文明的外在表现,环境好了,文明的程度才能提高。如果我们的乡村污水横流、道路泥泞、垃圾遍地,谈何文明?乡风文明的地方,往往村容整洁,而村容整洁的地方,往往乡风文明。在村容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在乡风文明的氛围中成长,村民的整体素质自然也会在无形之中不断提高。所以说,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入手,是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选择。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脑袋发热,一哄而上。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我们的政府财力也有限,尽管各级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也不能等待观望,寄希望于上级扶持,更不能畏难发愁,无所作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立足自身、立足现有的基础,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就是群众迫切需要、我们力所能及、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牢牢抓住“村容整治、村庄绿化”这个新农村建设的启动点,扎实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前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实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取得了村容整治、村庄绿化的初步效果,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村庄学习借鉴。

二、要强化措施,扎实稳妥地推进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对此也寄予厚望。要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创造和总结更多的经验。在工作推进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不等不靠,迅速展开。我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村庄绿化、净化、美化为目标,深入推进村庄街道整治工程,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优化居住环境,每个村庄抓好一条主干街道硬化,并配套排水排污设施;抓好一条主干街道亮化。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提高农村林木覆盖率,做到通村道路、主要街道有林木,村庄周围有林带,实现村庄在林中、庭院在树中、人居在绿中,改变农村环境“脏、乱、破”的局面。今天是号,月份即将过去,留给我们植树的黄金时间不多了,过了月下旬,植树最佳时间就错过了。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不等、不靠、不要,立即着手研究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林业部门要提供必要支持,包括树苗采购、栽植技术、管护措施等等;镇(街道)要组织专门力量靠上抓这项工作;各村要抓紧时间启动挖穴、购苗等实质性工作,从村庄绿化开始做好村容整治工作。

2、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村容整治的目的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关键在于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就是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绝不能超越农民的承受能力,搞大拆大建、盲目追求高标准,或者不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工程。有什么基础干什么事;有什么条件搞什么标准。尽力而为,就是在确定村容整治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发扬“说了算,定了干,天大的困难不改变”的精神,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做好,就是要让群众满意,村民受益;做细,就是认真研究村容整治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不出纰漏;做实,就是踏踏实实进行村容整治、村庄绿化,沉下心来做,铺下身子干,干出效果。

3、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抓好村容整治、绿化村庄工作的关键是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差,面临的问题很多,在解决上也存在轻重缓急的不同。有的急需解决,如眼下植树黄金季节,要抓住时机,开展村庄绿化造林;有的需要逐步解决,如有的村进村路、街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外面的车进不来,村里的人出不去;有的可能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如村村通油路,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前村的实践表明,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容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资源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每个村庄抓好一条主干街道硬化,抓好一条主干街道亮化,抓好主要街道有林木,村庄周围有林带,就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了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村容整治项目的选择与实施上,必须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充分考虑农民的传统习惯和生活生产需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开展,根据农民需要的缓急程度来决定项目的实施顺序。对于农民一时还认不清、看不明的一些重要项目,先搞试点、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农民逐步理解和接受。要防止脱离农民的实际需要,简单地由村集体或个别村干部决定整治项目。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单靠村集体“一头热”,整治项目很难搞起来,更难维护好,即使搞了,农民也会感觉到没有得到实惠。

4、要广泛发动,共同参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群策群力,协力推进。村庄整治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十分复杂,既需要制定计划、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又需要筹措和管理相应的资金、实物与劳务,还牵涉到相关的决策、监督与项目的后续管理。像前村建立了林业协会,广泛吸纳老百姓参加协会入股,通过协会实施组织村庄树木的运营维护管理。实践表明,发挥村民的参与作用,加强对村庄整治的实施组织和管理,直接充实了村庄事务的组织管理力量,为村庄公共设施的长效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这些做法值得借鉴。近期抓村容整治,根本目的是要使整治成果长期保持下去,必须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必须要有好的机制来保证。

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

组织做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各村庄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各级要毫不动摇,积极推进,稳妥实施,务求实效。

1、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从去年月,党的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到现在,已有近半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中央、省、市和市委都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接下来的时间,身处新农村建设工作一线的同志们需要按照各级的要求,真正把建设新农村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议事日程,干起来、动起来。我们今天召开的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现场会就是用前村这个活的样板统一大家的思想,迅速行动起来,从力所能及的具体事情做起,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深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能,贴近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围绕帮助村庄绿化、美化、净化、硬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争取建设项目、资金、提供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扶持。各镇(街道)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大局出发,充实工作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着手,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2、要围绕主题,不断深入。我们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这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必须不折不扣的做好。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拓展村容整治的内容,与全市正在开展的“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村容整治可以深入农户,开展以家庭清洁为主题的系列清扫评比活动,将卫生做到农户家中,教育帮助农民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可以召开“村容整洁”集中整治活动现场会,充分发挥文明村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农户为基础、村庄为单位,重点治理房前屋后的乱堆放、乱扔倒、乱张挂、乱涂画“四乱”,清理房前屋后淤泥、垃圾,保持房屋立面及室内清洁卫生,做到农户屋外屋内能“看”、脚下能“行”,确保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农民垃圾随处扔、污水泼街上、棚屋随便建、粪草门前放、瓜菜沿街种、畜禽满街养等陋习彻底改变。

篇10

一、林业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中的兴林,是以森林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充分发挥为特征的兴林;其富民,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对林业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富民。兴林是富民的重要途径,富民是兴林的根本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快生态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

(1)林业生态建设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实现“生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林业生态建设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根本途径林业生态建设是村容整洁的重要保障。国家启动的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四旁植树等工程,对于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治理荒漠化,防治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村容整洁的治本之策。

(3)生态良好是农村生活宽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活宽裕包括衣、食、住、行、文、教、医、卫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而这些指标无一不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4)生态良好是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

二、以林业建设促进园林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遏制生态恶化,全面提升农村绿化水平,改善生态和自然面貌,实现“村边森林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隙地全绿化”的生态秀美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总体目标下,通过以下的重点林业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1)以标准化建设推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近年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了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副特产等各个领域的系列标准,对国家林业生产、生态及产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立健全良好的产权关系,以责、权、利一体化的体制构架与运行机制,实现对财产所有者的资产的保值增值。

(3)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通过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林农提供一种森林经营者进行自主选择森林功能用途的机制和实现森林功能的机会。

(4)实现从林权管理向林地管理的转变现代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确有必要及时地转变到以地权管理的重心方面来。

(5)调整政府的林业投资政策和管理职能。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总要求,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手段,引导和调控林业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切实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其公共管理能力。

(6)建设类型及具体措施结合广安实际,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以美化、绿化村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各具特色的“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

①城中村、郊区村和园区村庄建设绿化,主要街道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适宜的花灌、乔木树,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农户庭院栽植乔、灌、花、藤或经济植物,实现庭院绿化;村庄绿化合理布局,搞好景点绿化。

②地处山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村建设村庄内绿化,主要的进村路或街道至少要栽植1行乔木;农户庭院要栽植乔、灌、花、藤本或经济类植物,实现庭院绿化。

③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采取“挖好隔离沟、防止树根窜到农田里;栽植深根性、不易串根的树种;栽植窄、半、矮冠树种;避开根系分布层、及时采伐更新”等技术措施,加快农田林网建设,宜林网耕地必须全部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

三、发展林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必须分林种,找准侧重点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规模发展经济林果、木竹原料、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森林蔬菜,并进行产品深加工,让农民从林业发展中直接受益。

(2)必须分区域,找准突破口林业发展要打破行政界限分区域重点规划,逐步实现绿化、美化、产业化的目标,构建山上生态林、地头经济林、路旁原料林、城郊花木林、农民房前屋后花果林的新农村生态景观。

(3)必须分阶段,确定新目标在抓住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契机,大力营造生态林,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基础上,第一阶段全面改造交通沿线的低质低效林,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本建成林业产业基地。第二阶段初步建成以森林旅游和木竹材、森林蔬菜、绿色果品、珍稀花木以及特有动植物制品与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和以生态林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

(4)必须分产业,推出好项目根据丰富的森林资源,将木本草本植物、陆生野生动物等多种物种开发出大产业。结合新农村建设,在不同阶段,分产业推出好项目,既能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又能促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篇11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构成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包含内容很广,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本文拟从投入产出角度研究各种因素投入对于新农村建设产出的影响,主要因素分为两个部分:投入方面因素和产出方面因素。近5年来全国各项经费投入如表1,其中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主要在以下方面。

第一,农村教育,主要是农民教育。这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8%,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左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村人口中有4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而我国仅有1.7名。教育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对国家的生存竞争和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育投资形成人力资本的积累,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产生“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森运用道格拉斯函数对美国1929~1957年间GDP增长所做的分析表明,在年均约2.93%的增长率中,“普及知识”的贡献率为0.67%,几乎占整个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57%的一半。据20世纪80年代数据统计显示,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为15%,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11%;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为28%,高于中等教育的17%和14%。因此,公共财政的投入范围应该是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

第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包括交通、水利、信息等方面的投入。交通方面。“要想富,先修路”形象地说明了交通条件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农村水利状况方面,特别是基础水利设施状况。水利设施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严重缺水和水资源浪费严重两者状况并存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据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农村水利方面,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32亿元,基本解决179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水电方面,全国水利系统新增水电装机54万千瓦。农村信息状况方面。我国农村现代信息获取渠道狭窄。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民看书难、看电视难、上网难,赌博多、封建迷信多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这就要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另外,可以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

在产出方面,本文选择农村经济总收入这个指标来衡量经过各种投入后的产出,具体数据见表2。农村经济总收入指统计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可在国家、集体、农民及有关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的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国家事业单位在农村兴办的属于集体性质的实体,如果土地所有权仍归乡、村集体所有,当地农民参加生产劳动,其全部收入都应统计在内;如果土地已征用,所有权已转移,则只统计农民参加劳动应分得的那分收入。

总收入中,乡村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到手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在内。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即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行核算。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别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

选择此指标,原因在于现在我国农村发展已经形成了第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能仅仅用一个产业、一个指标进行,否则就会导致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二、新农村建设投入产出模型

根据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经过计算,得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水利投入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Y=24000+152.3908X1,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表示水利投入,单位为元。由此式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水利投入呈现紧密的线性关系,增加农村水利的投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大对于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

经过SPSS软件的计算,得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交通投入、通信投入之间的关系模型:Y=60000+5.9431X2+12.4253X3,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2、X3分别表示交通投入和通信投入。由此式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农村交通投入、通信投入之间有很紧密的关系。加大交通和通信的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应该成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由上述数据,经过SPSS软件的计算,得到农村经济总收入与教育投入、科技投入的关系模型如下:Y=4000+10.0953X4+ 20.0082X5,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总收入,X4和X5分别表示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由该公式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农村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之间呈现出很紧密的相关性。增加农村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这应该是政府决策时应该重点考虑的方向。

三、模型分析与对策

第一,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要在农村教育、科技、交通、通信水利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才能使得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此方面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2008年的三农投入将达到5500亿元。

篇12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60-01

1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各地农村正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的道路,凉水井村作为阳朔县建设“百里新村”示范带的第一站,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凉水井村,生产不断发展,村民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阳朔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极具推广意义的新路。

2 凉水井村概况

阳朔县凉水井村位于白沙镇东北面,距离白沙镇4.5公里,距桂梧高速公路白沙路口6.5公里,四级柏油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46户186人,该村在大力发展金桔种植和大理石开采加工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每户都建起了别墅式小洋楼,人均砖混住房面积超过50平方米;90%的村户有小汽车,30%的家庭安装了电脑;电话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100%。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村、桂林市2010年度十佳魅力新农村、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桂北第一村”。

3 凉水井村发展主要经验及做法

几年里来,凉水井村紧紧围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村具体条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经验。

3.1 高扬党旗,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常言道,农民富不富,看党员干部。多年来,秦文贵等凉水井村党支部干部以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以争创广西第一村为目标,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一是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永葆党员先进性。完善基层民主管理,首创“三会制”民主管理制度,以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建立农村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二是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村党支部书记秦文贵敢闯敢干,率先将村后的荒山改造成金橘果园,叩开了致富门,在他的带动和帮扶下,全村已形成了以金橘种植业为主的特色农业,水果种植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3.2 产发展,培育特色支柱产业

进过多年的发展探索,凉水井村走出了一条以金桔种植、生态旅游为支柱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金桔种植上,凉水井村一是坚持走“科技种果”道路。采用“三避”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有效解决了裂果、坏果、落果的问题,提高了金桔品质和产量,使金桔产业得到了强劲发展。二是树立品牌,搞活流通。积极进行商标注册和各类认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副产品认证,打造金桔绿色食品品牌。并组建了一个由10多位党员群众组成的经纪人流通组织,积极与镇上金桔专业合作社、水果批发市场合作,及时了解生产、市场、科技和政策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全村共有果园500亩,其中金桔350亩,人均拥有果园近3亩,年总产值为300多万元。

2009年凉水井村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旅游发展方面,凉水井村规范管理,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景区从业人员及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同时,创新旅游发展投资机制,鼓励个人投资,形成多主体投入格局,以股份制形式发展经营。2008年,村民以股份制形式集资398万元完成了清泉度假村一期工程,初步建成集水果采摘、农事体验、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业至今,共接待各类会议140多次,接待游客4余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50多万元。

3.3 以工促农,发展乡村工业企业

凉水井村地处山区,拥有一座座储量巨大的大理石石山。村民充分利用资源,开采大理石加工成石栏杆、石板等成品,石质优越,工艺精细,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石材加工产业也越走越活,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机械化作业,从小敲小打,到形成规模企业。自2002年村民秦试海第一个“吃螃蟹”开始,至今全村已成立大理石加工厂39家,80%以上的村民从事大理石开采加工,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发展建设。

3.4 注重环保,狠抓环境治理工作

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凉水井村狠抓环境治理工作,实行党员清洁区域责任制,落实党员保洁工作。建设垃圾中转池,配备垃圾清运农用自卸车及垃圾桶,选派保洁员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开展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农户―沼气池―果园的排污管道3250米,环村雨水排水沟2400米进行雨水分流,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两不误,2012年被评为自治区第六批绿色环保教育基地。

4.凉水井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凉水井村在新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 验,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农村发展建设资金不足;特色支柱产业发展陷入停滞困境;大理石生产加工导致的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等。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 逐步转变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发展模式,积极创新投资机制

我国农村地域辽广,新农村建设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是不可行的,应在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投资机制。通过减免税收、奖励、优惠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村民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乡村建设,实现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4.2 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开辟新的增涨点

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发展状况,应及时进行产业升级,开辟新的增涨点。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发展形式,实现产业企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优化升级产业发展。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找准市场定位,适度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精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持续发展。

4.3 规范工业生产管理,改进生产技术,发展绿色环保乡村工业

执行划区生产制度,生产区域远离生态区,采用现代化机械作业,运用科学生产技术。明确规定大理石生产的环境治理任务,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对于大理石开采后的荒山实行荒山回填再利用,集中处理生产废水,发展绿色环保工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4 提高村民素质,增强科技支撑

开设新型农民培训班,加强对村民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科学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扩大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农业技术宣传,提高农民素质。强化支农服务建设,设立专业化的农村咨询服务机构,组建支农队伍,定期下乡进行技术、理论交流,增强科技支撑。

5.结语

凉水井村在新农村发展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形成了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村庄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各地新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加以借鉴,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凉水井村在发展建设方面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继续发挥特色优势,努力改善不足,实现新农村建设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统战工作是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历来都对统战工作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按照“五到位”(即领导到位、制度到位、活动到位、服务到位、管理到位)和“六个纳入”(纳入党务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党务活动议事日程、纳入宣传新闻总体计划、纳入教学内容、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和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等)的总要求,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导。镇党委配备精兵良将具体抓,村、社区和企事业等要有专人抓。建立完善配套的网络体系,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干部分片联系统战对象,实行区域负责制度,完善工作台帐,确保机构健全,运转灵活,活动正常,工作高效。

二、广交朋友,形成团结联合的良好工作氛围

统战工作对象广泛,文才荟萃,知识密聚。要广泛团结知识分子、工商业界、宗教界、各派和民主人士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努力建设新时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文化。统战工作的对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各工作部门都与他们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党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统战工作的人员要与他们多交心交流,结为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们的长处,了解其学习、工作、生活状况,有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要扩大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组织进行调研和座谈,集中智慧,形成全民共建的强大合力,使统战对象有地位、有威信、有信仰、有作为。

具体来说,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1、组建知识分子协会。知识分子学有所长、业务精通,要安排他们指导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和重大规模户,助推科技兴农,早日发家致富。

2、重视工商业界的作用。组织社会工商业界人士进行考察学习,以拓宽视野,科技创新,组织进行扩大再生产,多为社会消化剩余劳动力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要进行正确引导,认真开展扶贫济困,关老爱幼,以及支持公益事业等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团结宗教界人士。要借助宗教的有益活动和正确思想,以弘扬正气,倡导积德行善、乐善如施,达到净化心灵,__民风的目的。要进一步规范民向信仰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异端分子、以及×××分子的非法违法活动。民间场所有条件的要作为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要加强规范控制,加大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使之逐步成为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4、团结派和民主进步人士、非公经济人士。发扬我党长期坚持的政治协商优势,巩固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监督,合作共事,肝担相照,荣辱与共的工作方针,使他们围绕党委的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发扬长处,献计出力。同时,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适当安排工作岗位和代表、委员名额,参政议政,有位有为。

5、发挥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及共亲属的桥梁纽带作用。进行广泛联系,搭建交流平台,多进行招商引智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完善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在的农村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期,农民朋友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发展方式也更需要进行转变,新农村建设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可谓任重道远。

1、要建立党外人士培养机制。选配坚强的村级班子队伍,要加大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力度,选拔非公经济人士、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进入村(社区)班子,打造精品团队,形成智囊团、参谋部,为新农村建设担负指挥,组织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