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的发展, 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的性能, 这无疑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要确保煤矿生产的正常高效安全运转, 抓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 应建立健全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 实行流程化管理, 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一、设备前期管理工作分析
1、严格设备选型。把好设备选型关, 选用设备要适应使用情况。
2、管理要责任到人。设备从调入、验收、建档、建册、图纸资料的保管, 清点、存放、安装、使用、维修、拆除的全过程管理中要资料齐全, 责任到人。
3、把好安装质量关。对主要设备、新型号设备的出厂验收、安装、使用, 设备管理人员应参与编制质量验收标准、操作规程和安装质量标准。把好地面验收关, 努力做到产品不合格不出厂, 存在严重问题设备、不完好的设备不准安装。安装完毕后应由安装、使用、安全监察、设备管理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验收,试运转并办理移交手续后才能投入使用。
4、重视技术档案管理。应建立健全设备的验收、交接建档管理与考核制度、并将全部图纸资料、使用说明书、质量检查、试验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加盖管理单位公章交技术资料保管员进行整理、建档、登记、保管,使用、维修单位需要可另行复印。
5、加强技术培训。加强进口设备的管理工作,组织该设备的技术讲座、技术培训, 使有关的使用维护、检查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维修、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问题分析
1、做好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在新型设备投入使用前, 应由机电技术员详细研究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 制定出操作使用维护规程, 并对使用、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后才能交付使用。
2、加强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劳动力素质较低, 给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困难; 对设备的使用、操作不规范, 进一步造成了设备隐患。因此, 在现有条件下, 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
3、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护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 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4、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性研究。在煤矿机电设备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单位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 系统深入地研究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模式、故障发生机理及造成的影响; 加强设备运行、维修记录的管理和数据的分析、整理; 系统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 不断改善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
三、规章制度是机电工作的准则
1、夯实机电标准化工作。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增强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 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 为尽快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 必须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 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 “三抓”, 即面上抓质量升级, 线上抓工作面、机房、硐室, 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 树立标准化榜样单位, 从日常工作抓起, 从严要求, 干标准活, 不干返工活, 以此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2、深入开展机电设备会战工作。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应每季都开展机电设备会战工作, 会战工作应有专人负责, 每月要有重点, 有目标, 有落实, 有奖罚, 有进步, 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机电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3、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机电设备管理中人的因素占第一位,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 必须有掌握先进技术知识的人。要尊重保护技术人才, 对有特殊或专项贡献的技术人员要适当给以奖励。机电职工素质的提高是迫在眉捷的大事, 要高标准严要求, 加快设备检查、管理人员的培训, 充分利用好每周学习时间, 组织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讲课, 并将培训学习考试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更要定期不定期邀请厂方人员针对生产中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培训, 使设备检查、管理人员同样做到三懂 (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设备原因 )、四会 (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事故 )。
4、推广使用计算机管理。利用 “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网络软件,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 方便领导快速、全面的了解设备的情况, 既减少员工的工作量, 又可有效的控制设备费用开支。同时也对大型设备、综采、综掘工作面的设备提供了及时、准确和详实的数据, 以便合理准备设备易损、易坏零配件。这样既规范了机电设备的管理, 也规范了人的管理, 堵上了各种漏洞。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些矿山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引入各种先进的工艺,并且还配置了许多新型的采矿设备,不但缩减了生产成本,还使得煤质与产量明显改善。为使得煤矿生产顺利进行,各家厂商开始关注机电设备的持续运转,将其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对于此,厂方需要专门根据机电设备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定期检修设备,在第一时间之内发现故障并作出处理,及时更换有关部件。本文从设备管理、设计管理、人力管理等方面阐明了矿山机电安全管理问题,然后分析了矿山机电设备的诊断技术,最后指出了故障诊断技术的运用,希望能够为矿山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发挥机电设备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一、矿山机电安全管理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关系到矿山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更关系着煤矿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设备、设计以及人力管理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备管理
这一个环节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性,属于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确保机电设备可以稳定、持续的运转,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机电设备的效率,降低其磨损率。对于公司而言,包括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构建起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其次,在第一时间之内找出安全隐患,然后做出科学的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维修。
将维修工作作为设备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保障机电设备可靠运转的主要手段,那么就要尽快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科学的诊断,这是做好维修工作的前提。设备管理过程中应当弄清楚设备状况,了解其具体的运行状态,经常性地对其进行检查,看其是不是可以顺利运行。同时,还需要构建设备管理账簿,认真记录机电设备的采购、运行、维修等各个相关环节的工作。然后,还需要妥善保存好其图纸、型号、使用说明书等各种基础资料。
(二)设计管理
提高设备设计水平措施设计的科学性是摆正煤矿质量的重中之重,所以,提高设计水平成为确保煤矿产量的前提条件。
首先,应当构建设备监督岗。为切实加强设备设计与监督工作的联系,设计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监督工作岗,以增进设计工作者和使用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第一时间之内了解设计进度,使设计更加科学。在具体的现实之中,考虑到矿山地质状况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运行时肯定会按照具体状态来适当变更设计,因此,需要相关监督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到现场进行考察,确定以后做出相应的变更指令,以不断改善设计质量。
其次,认真管理好设计审批关。关于矿井机电设备的设计,审批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审核制度来进行。最初是通过设计工作者对标准格式进行编写,然后由作业区负责操作的职工做出审核,把好使用的工艺关;接着通过地质主管从总体上审核工艺状况,把好适用关。对重点井及新工艺试验工艺再由总工进行审核。
(三)人力管理
切实强化技能培训,定期安排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接受岗位培训,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升。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种类较多,并且操作流程非常繁琐,施工的时候需要的技术比较多,所以,作业人员一定要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一定要熟练掌握其作业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避免由于未充分把握先进的工艺技术,而导致工作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所以,作业区需要对各个作业人员安排专门的培训教育:在他们上岗工作之前,针对全体职工,一定要安排全面的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技能、制度等各个方面。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当经常性地安排干部与普通职工接受岗位培训,同时,还需要切实加强不同部门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不同部门的工作能够密切连接。
二、相关诊断技术
(一)构建数学模型
设备工作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技术参数,它们和设备工作状态以及故障根源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所以,务必要构建一个可以体现上述各种参数和设备安全运行的数学模型,利用它来反映设备状态和不同技术参数间的的联系。具体来说,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建模工作,这对设备的安全隐患、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采集技术
为能够提供基础数据,以方便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设备工作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相关技术,来准确地收集、测量设备的各种信号和参数。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完成,在收到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后,传感器接着会把许多危险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或者数据贮存器。
(三)信息处理技术
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资料,无法直接的、全部用于分析机电设备的工作情况,必须先要科学合理地甄别这些信息是否有价值。所以,应该通过相关方法来对它们进行转换,将它们变为计算机或者人们可以识别的、有用的数据资料,从而才能达到采集信息的目的。
(四)分析与识别技术
这主要是用来识别、分析机器处理后信息的方法。其把机电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以及安全运行的标准参数加以比较分析,利用这种方式来判断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发生的故障种类,然后,分析其根源所在。
三、故障诊断技术的运用
(一)主观诊断技术
即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者利用简单的检测仪器,再加上自身长期工作过程中积累的故障维修经验,来简单地甄别与诊断故障的方法。
大体涉及到下列几个:直觉经验法、参数测量法、故障树分析法等。接下来本文将分别进行阐述。
所谓直觉经验法,顾名思义,即维修工作者利用感官以及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来判断故障种类与根源的技术手段。该技术具有便捷性的优势,非常便于应用,在那些小型、简单机电设备的故障检测与排查中较为适用,然而,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具有相对较低的可靠性。
所谓参数测量法,即测量获得回路中所需关键点处的工作参数,然后把它们和运行的正常值加以对比分析,利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参数是不是处于正常区间之中的技术。该技术对在线监测与定量预报非常适用。
故障树分析法即画出设备运行的故障树逻辑结构图,把主要故障放在故障树的顶端,然后画出小的故障的分支,以方便按照不同部件的标准数据来判断。这个技术在那些大型的、繁琐的机电设备的故障排查中较为适用,因这些故障较为复杂,这个技术能够确定其中的重点问题。
(二)客观诊断技术
仪器问题甄别技术主要按照设备的许多标准内部参数,和测得的实际数值加以比较分析,利用这种方法来做出判断。这个技术在简要分析故障的时候较为合适。
数学模型诊断技术是通过数学方法来处理故障,利用动态测试与传感器技术来测量机电设备的许多特征值,对采集到的数据实施建模分析、处理,然后利用相关信号来分析根源所在。这个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来模拟问题并作出分析,可相对公允、客观的体现故障源,并且利用不断改变模拟数据,来科学的分析故障,并给出相对可靠的判断标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生产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管理和控制,同时逐渐改善作业质量,从而保证公司效率,这必须引起有关公司、政府主管机构的高度重视,一些矿山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投入很大,取得非常巨大的成绩,然而,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将会有更多的先进工艺与新型设备被引入到矿山生产之中,与此同时,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利用率肯定会日益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美英. 浅析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J]. 民营科技,2015,01:116.
[2] 王军开. 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检修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15,05:254-255.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着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能否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说搞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的煤炭企业要倍加重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因为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煤矿管理系统中重要体系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
1、提高生产效率
煤矿开采和施工大多在地面以下作业,难以完全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煤矿机电设备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中,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其运行维护成本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随着机电设备的越来越现代化,传统的管理手段逐步被高科技所取代,煤矿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可以说,机电设备的现代化是煤矿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决定生产质量的基本要素。煤矿产业的不断进步,对机电设备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并承载更多的责任,如性能更高、功能更强,精度更准等,机电设备的日新月异,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同时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2、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每一个生产型企业的基本要求,由于煤矿开采和作业的复杂性和高危性,安全生产更是永恒的主题。在机电设备广泛运用并取得高水平生产力的同时,矿山企业必须做好后续的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如果配套安全管理有所缺失,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可能会更加严重。据调查,而每年的矿山生产事故中60%以上是由于机电设备故障引发。机电设备运转出现问题,不仅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还会对煤矿作业人员构成一定的人身安全威胁。
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煤矿企业重生产而轻管理,尚未建立完整的机电安全管理体系和健全的机电专业管理组织,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仅靠电工负责,机电设备的性能也没有按要求进行测试。机电设备从选型、采购、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还存在一些疏漏的环节,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没有使用编码管理,机电设备管理运行还存在很大提升和改进空间。
2、机电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机电的专业性很强,一名新手只学习了专业理论后,需要在岗位上培训锻炼半年以上时间才能熟练。但有些煤矿企业急功近利,新招的工人只进行短时的培训,就匆匆上岗,给工作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结果造成很多安全事故。有些煤矿企业也专门建立了安全教育的培训机构,教育培训往往没少搞,经费也花了不少,但效果一直不好。主要表现为:培训观念落后,重视理论缺少实践,学与用分离;目标分散,教育形式枯燥,参加培训员工没有兴趣;考核不严格;只要来上课,人人都能过;培训走形式,虽然培训拿证了,但真正上岗时,依然缺少实际工作能力。
3、设备管理不到位,机电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一些煤矿企业受资金制约,不能及时进行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品牌不同、规格不同的情况,没有达到相关的煤矿机电设备标准规范的要求。很多煤矿的机电设备老旧,带病运转,在后期的设备运行工作中,很多设备不能进行较好的维护,甚至该报废的未报废。例如,一些煤矿中还存在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未更换的非阻燃胶带等机电设备。其次,存在设备运行环境、安全设施、管线吊挂、安全间距等不符合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普遍。再加上测试手段落后,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导致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此外,机电设备维护人员平时不重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机电设备定点定期检修工作不能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运行维护的主要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以及事故追究责任制等,重点建立健全机电设备使用与操作规程、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制度及机电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等具体的规章,同时配套相应考核措施,真正让管理制度起到一定的约束力,规范各项管理行为。
2、提高员工技术素养
必须掌握先进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才能展现先进设备的优势。因此,业务技术培训是煤矿机电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但要学习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如今管理、使用和修理煤矿机电设备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要形式多样,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切合实际,学用一致。
3、抓好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优化机电设备水平
要抓好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首先要发挥机电科生产和管理的双重职能,切实做好检查和考核工作,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制定出机电管理标准化检查评分办法、设备维修制等制度,使现场管理有章可循。其次,强化机电设备点检和保养,及时发现和治理安全隐患。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设备运行中设专职管理员对设备的运转情况做巡回检查。机电设备操作人员要不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每一个部位都要做到不漏油、不漏电,特别是要保证机电设备周围粉尘浓度不能太大,保证油路的畅通无阻,保证各个部位的轴承性能。此外,加大机电装备资金的投入力度,采购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的机电设备。对存在缺陷的机电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改善设备自身的缺陷,将安全性能低、消耗高、效率低的工艺设备进行淘汰,坚决不使用老化、生锈的机电设备,提高机电设备系统的可靠度。
4、增强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在各生产部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机电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煤炭生产是否正常开展。所以,对机电设备实施完善的综合信息管理显得不可缺少。开展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引进“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对整个矿上机电设备实施全方位的跟踪管理,方便、快速、全面的掌握机电设备的情况,规范了机电设备的管理,规范了操作人员的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是煤矿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矿企业应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机电安全管理及维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源头控制、问题排查、过程管理和细节处理,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促进煤矿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47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20-01
近年来煤矿生产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在目前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水平日益升高的情况下,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的管理显得很多必要。下面笔者就与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针对煤矿机电设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一起进行分析与探讨。
1 目前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的超能力生产与老化
近年来我国煤炭的产量始终居高不下,因为受到利益的驱使,煤炭企业将生产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机电设备的安全常常受到忽视,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一种配角的地位,经常处于一种连轴转的状态中,养护不及时为机电设备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我国多数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投入上普遍欠账很多,很多煤矿存在较多的老主扇、老防爆高压开关以及老绞车等,在这些设备中主扇不能使矿井风量的负压要求得到满足、高压开关保护不完全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上设备连轴转不能进行及时的技术测定,都为设备的安全使用留下了很多的事故隐患。
1.2 设备隐患较多
因为很多机电设备带病运转,加上保护装置与安全设施不全,所以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要求相差很远;一些提升系统没有按要求安装托罐装置和缓冲装置,制动与电控系统的保护也不完全;加上很多井筒装备受到严重锈蚀,没有进行定期的防腐;一些矿井为了尽快完成生产任务,加班加点生产,主井与副井的检修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绞车提升负荷也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很多固定设备的电流表、电压表等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校验;没有按照规定对井下电气设备进行试验,使得过流保护整定过大,使用铝丝、铜丝等代替保险丝,使用铜线等短接保护;煤矿局部接地不符合相关要求,同时在安装上也存在问题。
1.3 机电技术薄弱,手段落后
我国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在供电方面不能进行规范的设计,在施工措施上也显得很不具体,不能在固定场所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性能测试,没有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井下供电三大保护进行检查、测试以及整定。此外,还有很多仪表仪器已经严重老化,其测试方法也非常落后。
1.4 深部开采机的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随着开采地温与压力的增加,不断出现泵房、巷道等场所的底鼓变形逐渐严重,严重时甚至出现冲击地压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电缆、管路直接受到挤压,这些因素都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5 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多数煤矿极端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素质都比较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单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虽然一些技术人员参加了专门的技术培训,但是因为在实践经验上的缺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违章作业的现象。设备故障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大,经常出现因为电气失爆而发生的瓦斯保障和煤尘爆炸等事故。虽然每年都会进行定期的培训,但是因为培训的针对性并不强,在实践操作方法上讲授的并不具体,很多操作方法并不能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培训的效果并不大。
2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设备防爆严把检修、验收、入井关
首先,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之后,必须确保该设备防爆性能的合格。设备上井之后都会接受解体检查,对易损器件进行更换,对防爆面进行打磨、涂凡士林,如果外壳有变形的现象,应该对其进行整形,同时将防锈漆涂在外部,并对防爆面间隙进行测定,同时对各隔爆面参数进行测定,并对存在裂纹的接线柱进行更换。其次,对经过检修之后的电气设备进行验收,由防爆检查员与技术员进行共同负责,然后进行再次的通电试验,并对各隔爆技术参数进行测定,将验收与记录工作做好。最后,在下井之前电气设备需要进行再次的通电试验,必须同时凭借着“防爆合格标志”与“防爆电气设备验收合格单”才能对下井合格证进行签发。
2.2 三种现场管理检查形式
第一,必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电气设备以及电缆进行定期检查,要求每周对安全保护装置进行两次以上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发现,应该及时通知维护人员进行解决,并在上井之后下发安全隐患通知单。如果是失爆等重大问题应该立即停电进行解决。每天都要对检查日报表进行填写,将其分送给技术员和科长进行签字,进而加强对设备实际情况的掌握。第二,煤矿应该在每月进行不定期的设备检查,检查的重点在防爆设备、三大保护、电缆、五小电器以及工业卫生等,并将最后的检查结果与该单位的工资效益联系在一起。第三,各单位防爆检查员和设备管理员还应进行自行检查,每天对运行中的机电设备进行巡回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一些单位还可以从维护人员队伍中抽出一部分人员专门负责检查、整改以及电缆吊挂等工作。
2.3 提高设备的安全保护性能
在井下供电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设备零件的完好无缺,同时还要针对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展开相应的检查与管理,例如针对低压馈电开关进行检查等,一定要保证这些零件的性能是完好的。首先,应该每天检查一次继电器,并在没半月进行一次远试;其次,每月对运行中的馈电开关进行3次的全面定值检查,并对保护系数进行核对,上井检修过程中应该将过流定值校准,并将刻度重新标上;第三,对风电闭锁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查。
2.4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煤矿企业是一种以安全为本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保证全体职工及国家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使煤矿生产的被动局面扭转过来。应该加大力度进行中级工等级培训,工作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并通过对定向培养方式的利用,进一步强化专业技术工种的培训。同时还要对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将高级技术工人与首席技术人才的“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加大力度建设期一支可以驾驭新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保证煤矿机电工作可以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结语
要想实现安全生产,企业就应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新的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方式,并建立起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对作业点与作业面的个数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事故发生源的个数进行减少,进而使矿井的高效生产得到真正的实现。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该对大功率的采煤机与绞车变频调速装置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优先使用。本文围绕以上内容,同时与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针对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技术管理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晓艳.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2):189-190.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18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426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是用电动机为原动机,水泵为工作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把水从低地形提高到几百米以上的高地形后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设置安装了许多种类不同的设备:主设备、辅助设备、控制设备、自动保护装置、测量装置、信号装置、输配电设备等。要使电力提灌工程很好地发挥效益,就必须依靠这样一个庞大的设备群长期、安全、经济地工作。那么如何使这个设备群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呢?关键是要抓好管理这个环节。要管理好机电设备,就必须以技术管理为核心,从种类、构造、性能、原理、功能、使用、可靠性、维修、故障等方面全面管理。下面就本人从事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实践谈点体会。
1 机电设备的功能管理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在提水过程中,各类设备所发挥出其本身效能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如变压器能改变电压,电动机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水泵能将机械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等。基本功能反映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如果丧失了基本功能,它也就不存在使用价值了,设备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那么如何对机电设备的功能进行管理呢?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它的功能指标进行测试。例如按照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泵站现场测试规程》,对功率、转速、扬程、流量等进行定期测量,判断是否达到额定指标,如果低于额定指标则认为功能已经下降,就要通过维修手段来弥补,如果功能下降严重,各种维修手段都无法弥补,并且耗资太大时,则考虑更换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许多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有安全裕度,并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技术政策中尺寸选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使设备的功能有冗裕,即设备可能实现的最大功能大于铭牌额定功能,这是考虑设备可靠性而增加的,事实上所测定的指标已经有所下降的功能。
2 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
2.1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首先决定于组成元件和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变化,也就是决定于构件和零部件在运转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在机械学中,零件构成构件、构件构成机构,机构构成机器),磨损使它们的点、线、面等几何形态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传递运载的品质;其次,由于零部件和构件在工作中过度变形、断裂、表面锈蚀和内部机械物理性质变化等导致的失效;最后,零部件材质低劣,安装、检修时误差影响,运转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变化,影响零部件、构件本身的可靠性。例如:(1)水泵轴承受传递载荷,在轴瓦内磨擦,要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发挥正常功能。第一要求基本的质量指标全部合格,第二要求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即良好的、平稳的启动运行、限制倒转等;(2)水泵叶轮承受气蚀和冲刷,本身的材质和运行时间决定它的可靠性。
2.2 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1)电气设备的绝缘: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长期处在正常工作电压――额定电压下。但由于系统中某些参数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出现超过绝缘能力的电压使设备的绝缘击穿。又由于绝缘物受潮湿、污物、粉尘等侵害,使设备的绝缘强度下降;(2)导体的发热:电气设备的主导电回路长期通过额定工作电流,这时由于导体本身存在电阻和导体接头处的接触电阻,使导体发热,这些热量使导体绝缘老化,破坏电器性能;(3)电力系统的故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其中短路故障是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发热及动力等效应,可能使电气设备遭严重破坏。
根据类似特征,我们在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时,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绝缘问题,按水利电力部颁布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每年春检进行扎实细致的试验,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消除。同时下功夫改善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对发热问题,在电气设备使用前把导体的接头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精度和光洁度,增大接触压力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接触质量,在运行中加强通风冷却,将导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对电力系统的故障,针对经常性发生的问题设法在预防性检修中加以消除;对于短路故障,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杜绝发生的一切隐患,另一方面要校验维护好自动保护装置,一旦短路发生,就要快速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出去。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就是在预计期限内不允许设备发生任何故障。可靠性管理的中心就是预防故障的发生,无故障设备就肯定可靠。所以平时加强保养维护,加强设备状态检查,在事故尚未出现之前就安排定期检修,以便消除隐患,并且通过试验测试仪器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试验和测试,然后将检查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空载试验来验证,从而得出具有置信度的可靠性结果。
3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机电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技术任务。保证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适时进行设备维修,是设备使用期间管理的首要大事。维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唯一途径。设备在运行中由于磨擦、冲击、振动、疲劳、锈蚀、断裂、变形、变质、潮湿、发热、老化等影响,都会使它的功能降低或丧失。维修它的目的就是完善设备系统,提高或恢复设备的功能。修理的本质就是在物质形态给予补偿的同时,也补偿了它的使用价值。维修的核心就是根据设备损坏情况,结合提水灌溉任务和作物生长的特点,对具体的设备选择正确的维修期限、维修方式和维修层次,安排维修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对维修技术、维修组织、物资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返修、更换和改装是设备维修的三种形式,针对损坏的程度对症使用。根据修理的内容、范围、工作量可把维修分为大修、中修、小修、项修(专项维修)和改造等几种层次。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部或大部分解体,重点在于修复或更换基础大件。通过大修使其功能基本达到出厂水平;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小修是更换或修复即将失效的零部件或元器件;项修是专门针对发生故障或将发生故障的零部件,电气元件进行事先或事后修复的层次;设备改造是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布局改进,以提高其功能和可靠性的层次。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运行时昼夜连续,不容间断,维修内容广泛,技术复杂、项目繁杂、环节众多、工序临乱、工种较多,因而吃透所有设备的状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规定适宜的修理期限、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人员专责制的组织形式,工具器材的合理运用,修后质量的验收标准,通过维修所达到的目标等都要形成严格的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设备的维修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切维修工作都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上进行质量把关。树立人人重视维修质量,全员管理维修质量的良好风尚。
在设备使用阶段,维修管理工作有两个基本职能,第一个基本职能是对维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以保证不间断地、最经济地按预定计划和要求进行维修工作,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总之,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拥有的资料进行预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以质量控制为关键,制定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为核心。
4 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
故障是设备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是设备在使用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它的危害使设备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功能。由于设备自身的原因,工作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设备的损坏是难免的。加上操作的偶然失误,都会造成设备的病态,所以故障管理就成为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个部分。高扬程提灌工程的设备故障,有下面四个类型:
4.1 突发性的破坏故障
如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击穿、放电、起弧、烧毁设备本身的现象。
4.2 磨损性的危险故障
如大型电动机的轴瓦磨松后会发生扫膛的危险故障。
4.3 间断性的临时故障
它多半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如人工误操作,气温升高、载荷超量、小动物的危害等。消除这些外部干扰后,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4.4 固有薄弱性故障
在制造和维修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偏低,造成的先天不足,导致运行时所发生的故障。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就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检查、巡视、诊断、分析和评价。努力增大对故障的预防性,以便利用相应的手段。另外,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尽量寻找减少和延缓故障的办法。
1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的特点
1.1覆盖面广
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是一个“大安装”的概念,不仅所涉及专业面广,且学科跨度非常大,它涵盖了建筑工程中各类设备、电气、通信、消防、暖通、给排水等多个系统的安装、调试、生产运行以及竣工验收,并要求机电设备系统能达到其使用功能为止。这都需要在项目管理中采用各类专业技术与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1.2技术要求高
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近年来的安装规模正逐渐加大,并涉及到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具体运用。例如,大型机电设备系统安装、精密机电设备系统安装等,其现场安装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对相应装配技术、检测技术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增加,这都加大了机电设备系统吊装的工作量,对吊装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3需要多工种协调配合
机电设备系统安装本身就是由多个工种所组成,各工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交叉施工。正是由于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所涉及专业面广、技术性强、各工种间交叉施工复杂以及协调配合要求高的特点,这都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组织与优化管理,以明确各工序的施工细节与衔接要点,从而最大化的减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内部矛盾,以及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装设工程等专业间的交叉矛盾。
2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机电设备系统连接问题
螺栓、螺母是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中最为基础的装配与连接构件,要求应连接牢固、紧靠。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出现螺栓、螺母连接过紧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构件在长期过大机械应力作用下出现金属疲劳,而且会引发螺牙滑丝、接触面氧化等问题,并最终导致连接松动、接地短路等事故。
2.2电气设备安装问题
电气设备安装是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的主要分项目之一,具有精密度高、安装难度大的特点,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出现各类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例如:因隔离开关触头的接触压力不够,或者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开关接触面出现过热氧化,而导致设备损坏;因断路器分合闸速度调试不当,而导致触头过热氧化、断路器绝缘介质分解等问题,并可能引发设备爆炸事故;因电流互感器安装调试不当,导致其一次绕组开路,从而形成较高电压,对设备与人员造成危害等等。
2.3机电设备系统噪音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质量也越来越重视。然而因机电设备系统本身质量问题,或者安装调试不当都会形成很大的噪音或者振动,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例如:泵轴承损坏、泵内存在异物,风机、空气机组安装不当等等,在设备运行中均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与振动。
3建筑机电设备系统施工安装管理的新思路与方法对策
3.1制定先进的安装技术方案
为确保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工程的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在项目管理中应把握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并制定和执行先进的安装技术方案。要求在技术方案中,无论是机电设备系统性能的选择,还是机电设备系统种类、形式、布置、控制方式的确定,均应当反复研究设备是否能够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标准,并确保安装技术方案能实现科学性、系统性与标准性。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安装技术方案,在确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水平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提高机电设备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设备自身能耗的要求,以积极减少机电设备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期消耗。
(2)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安装技术方案应追求整体方案可靠性、安全性的最优化,以尽力消除机电设备系统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通过做好与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以确保安装工程的顺利、高效完成。
(3)技术性。
技术性是指安装技术方案,应当充分借鉴当前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经验与成果,通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并对机电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等全工程进行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以及严格控制,从而为保证机电设备系统工程的安装进度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对于已确定的安装技术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在安装、调试、运行的过程中决不能轻易更改。如果要修改既定的技术条件,还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3.2实施精细化的安装过程控制管理
为保证对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的有效控制,施工企业应采取精细化的过程控制管理。
(1)强化机电设备系统的采购管理。
无论是机电设备系统的设计质量或制造质量,以及机电设备系统供应的及时性,都将是影响整个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系统的采购管理,选择适宜和高质量的机电设备系统。主要措施包括了:组建机电设备系统采购管理体系,系统强化设备的采购与供应质量;防止机电设备系统和施工机具遗漏或缺损,避免不合格产品或有缺陷的设备进入安装施工阶段,而导致延误工期或遗留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加以处理;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设备性能及安装工艺的学习,确保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能操作熟练、避免意外损坏,以确保施工的进度;对于重要设备零部件,还应尽早组织预装检查,以提前发现并处理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问题。
(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单位应组织员工,做好机电设备系统现场安装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并为施工人员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与作业方法指导;组织开展对施工图纸的审查工作,并认真会审;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做好施工组织工作。
一方面,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所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并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技术准确和资源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还应组织相关单位编写施工规划、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检查标准等等,充分做好安装施工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准备。
3.3优化机电设备系统安装的现场管理
(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由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以及施工单位所组成的,多位一体的,责任明确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实现对机电设备系统安装过程的全程监控与有效管理。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安装施工阶段,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内各环节的有机整合与协调,加强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以实现管理过程中点、面结合。
(2)加强事前、事中的质量控制。
其中,对于事前质量控制,要求检验不合格的机电设备系统,应坚决不允许人员进入安装现场,从而能在源头上控制设备质量,加强安装过程事前质量控制;对于事中控制,则应当做好对每道工艺、每道工序的严格把控,通过严格执行工艺措施和技术方案,以确保机电设备系统安装过程质量的控制到位,同时还应当建立系统的安装质量检查标准,做好对各安装工序的严格检验,并要求检验不合格的工序不得转入到下步工序的施工。
3.4优化机电设备系统安装的进度管理
在保证机电设备系统安装质量基础上,还应当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施工计划的顺利落实:
(1)优化资源配置。
在机电设备系统安装进度计划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将施工资源在各环节、各阶段动态组合,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系统安装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2)积极协调土建施工进度。
积极、主动的与土建施工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以及时了解土建施工进展情况,通过对土建施工的工艺流程加以了解,并提出有利于后续机电设备系统安装的具体交付要求,协助提高土建施工的交付质量。
(3)优化场地布置。
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安装场地,通过合理规划设备摆放及安装,分区域分责任管理,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调整场地规划;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还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通过不断创造条件,将顺序作业项目改进为平行作业,并加强机电设备系统的调试管理,以实现调试流程的优化,进一步提高机电设备系统的调试质量及进度。
4结语
本文从建筑机电施工安装管理的特点及存在主要问题出发,并着重就机电施工安装管理的新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探讨。随着近年来建筑业发展,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工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到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设备等多方面问题,这都加大了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的难度与复杂性,导致项目管理中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进度问题均较为突出,并成为了制约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性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对建筑阶段设备施工安装管理中常见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管理措施,以切实保障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工程的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军锋,何改平.S209FA型燃机“二拖一”联合循环并汽及解汽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2015(06):156~160.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 A
一、选煤厂机电设备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选煤厂的机电设备建立相应的档案,对其操作时间、故障及运行中的维修方法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有了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档案,对于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时维修人员的修复工作则会带来较大的便利。
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中,技术操作人员对于技术的正确选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准确地对机电设备容易受损的部位进行重点维护,能够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维修和处理,并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些重点部位加以保护,确保机电设备能够保持在稳定的工作状态下运行。同时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中,还要尽可能的降低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经济效益。计划检修工作是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最关键因素,这与现场检修具有较大的不同,其波动性较小,主要是在机电设备故障出现前即做好提前检修工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检修工作中还存在着特殊的检修方式,即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停产维修,这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才会采用,由于在大范围检修工作中需要所有设备都停产,而且维修周期也较长,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所以很少采用。
二、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及维护现状
1、机电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许多选煤厂中,由于运营年限较长,所使用的机电设备易于出现老化现象,有些设备甚至已经超过所能运行的时限,而这些老化、磨损较为严重的设备往往得不到更换,使得在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在许多选煤厂中,所使用的选煤技术已严重落伍,不能紧跟科技前沿,而为了达到节约资金这一目的又往往不选择更换更为先进的机电设备进行生产,而旧设备中落后的安全装置又无法满足高强度生产中的安全保护强度以及增加的生产量。设备出现一系列硬件故障和问题,常见的有电线腐坏、电控装置不能正常运行,且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生产运转的状态之中,且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也相应缺乏,导致安全问题明显。
2、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及维修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生产以及维修技术制约下,当生产线上的机电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管理和维修时,普遍采用将整条生产线全部停止以进行集中性检查和维修这一方案,因而严重影响了日常生产工作,导致选煤厂生产效率低下。同时,我国大多数选煤厂的管理队伍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且没有专业理论知识对管理工作进行支撑,导致管理模式的制定不够完善、科学、合理。机电设备维修团队的业务水平、能力不强,不能较快且准确地对机器故障进行排查,缺少检修经验,无法提出系统的检测、维修方案,同样存在理论知识薄弱的热点,在生产现场不能对机器故障进行及时的检测和维修。由于以上几点现象的存在,当选煤厂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对工作效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选煤厂机电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缺失
我国选煤厂建立较早,但由于理论知识学习不充分等原因,对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水平接受度不高,从而在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队伍中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归结为两方面。第一方面,机电设备队伍中老员工数量较多,老员工对于工作的最大优势就是经过长期的实际工作锻炼经验丰富,而对应的劣势就是经验丰富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一些简单、难度较小的重复性工作,例如机械的操作和简单故障的排除,但对新研发出的一些新型机器以及推广的新技术接受程度较低,接受速度较慢,并且当新机器出现故障时也不能进行维修。第二方面,选煤厂中机电设备部门的新员工由于学历及年龄等各方面因素,使得他们对于新机器和新技术的理论知识吸收较快,掌握得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能力。但由于对机器的实际操作年限较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经验不足,且对于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有所提高。造成以上两种典型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力度不足,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往往是以讲课的形式进行,仅仅可以传授理论知识,员工很难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同时,很多培训都是以走过场的形式开展,不能切实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导致理论支持实际工作这一目的无法达成,故而生产队伍中的专业知识程度必然不能得到充分加强。
三、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要点
选煤厂工作环境较为复杂,由于设备种类及性能的不同,其所处的运行环境也会存在差异。洗煤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洗煤水,在对煤进行冲洗时必然会对机电设备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处于洗煤环节的机电设备需要做好防水和防潮工作;对于处于瓦斯区域的机电设备,则需要具有较好的防爆功能,所以需要做好防爆措施;而处于高频震动状态下的机电设备则需要做好抗震措施。由于处于不同环境下的机电设备在管理和维修上都有所差异,所以需要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维护措施,确保实现对不同种类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四、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相关建议
1、加强管理的严密性,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选煤厂的机电设备类型众多、型号各异,在维修及维护管理工作中要对不同型号、不同特点、不同工作内容的机器加以区分,分门别类地进行差异化管理,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目的。同时,在每一次的检测、维修中要记录、保存相应的数据和维修记录,并对这些文档进行仔细整理,形成关于故障与维修的数据库,提高今后维修工作的工作效率并提供相应参考。在日常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做到未雨绸缪,定期运用现代化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测,掌握其运行状态和趋势,便于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做好维修工作,使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根本点在于收集准确、可用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同时对相关信息加以整合,用于对设备的分析当中,使得这些数据作为重要参考能够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维修工作。只有切实加大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涉及面,才能真正提高人员的管理水平。
2、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调度的有序性
在大部分选煤厂中,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普遍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调度方案,使得在实际工作中,调度员没有可供参考的准则和原则,调度工作不能顺利、科学地开展,会出现一系列调度问题,花费过多的时间用于问题的解决,降低效率。因此,选煤厂需要及时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用以更好地监督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及时掌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所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维修,从而使得选煤厂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结束语
设备现代化已成为煤炭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而为了尽快
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节奏,选煤厂需要建立关于机电设备的管理
机制,目前,信息化管理是管理方法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管理
研究的重点。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提供更为准确和持
续性的数据供高层进行生产方面的分析和决策。机电设备管
理系统的完善性将会使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更加
顺利、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云夫.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1:108-109.
1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定义
建筑设备是指在建筑物中,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使用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管理功能的各种服务设施和装置。建筑设备功能的强弱、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建筑物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建筑包含了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设备或设施,它们为用户的工作、生活或生产提供必需的环境。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根据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智能建筑中的设备分成若干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个功能的子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管理、控制或监视,它是一个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所有的设备及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和统一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整个系统经济运行,并提供智能化管理。内容一般包括对空调系统、冷水机组、供热系统等设备或设施的控制和管理。
2自动化系统实施计划的制定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为智能建筑系统的重要系统之一。其采用具有高速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通过通信网络对整个建筑物的空调、供热、给排水等众多设备进行实时测量、监视和全面监控,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设备运行费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因此要深入了解业主的各种需求,并据此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提出能满足其需求的智能建筑标准,使智能系统具有可靠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在了解业主需求后,征求业主对施工图纸的意见。要充分考虑业主装修的具体需求,尽量避免数据点、语音点的返工和增加,从而保证工期和质量。
3主要设备安装
3.1远程处理机的安装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可重构处理单元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
3.2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在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数据显示通道(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3.3输入设备的安装输入设备应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3.4输出设备的安装风阀箭头、电动阀门的箭头应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4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4.1配电装置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因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严格按图施工并规范验收。配电设备都比较先进,其生产厂家一般较具规模,具有电业部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一般不会出现技术性问题。
4.2电力电缆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电缆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各类型号规格多,若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容易导致施工混乱,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信号电缆相互干扰。
中图分类号:TD61 文献标识码:A
1 煤矿机电隐患的类型
1.1 人为因素造成煤矿机电隐患
在煤矿生产中常出现人为原因导致机电事故。生产过程中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业务素质较差,工作应急能力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操作流程不按规定进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在所难免的。另外,一些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差,工作时未全身心进行,很有可能操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1.2 机电设备制造, 运输, 安装方面的隐患
某些煤矿的机电设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如安装方式不恰当,在进行输送过程中出现摩擦损坏,另外一些机电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出现老化,或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位都会为机电设备安全隐患埋下伏笔。
1.3 环境因素造成机电设备隐患
环境因素同样会导致机电设备出现较大的隐患,例如设备的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安全过道的设计,工作区的光线、通风情况,噪音情况等,这些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对机电设备的产生影响。
1.4 机电设备管理意识和方法
机电管理人员的维护管理意识淡薄,常沿用老套路,缺乏创新,未能对于自身机电维修知识进行培训,有些单位缺乏相关的暗管管理制度,这都会为机电设备隐患的出现埋下伏笔。
2 煤矿机电设备隐患特征分析
2.1 潜在性
煤矿机电设备隐患具有较深隐藏性,很难发现。机电设备在故障发生前一般都看不出明显端倪,人们的思想意识还未进行相关方面考虑的时候偏偏就会出现一些危险故障。机电设备的潜在性增大了安全事故预防的难度。
2.2 渐变性
机电设备的隐患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那么隐患就会越来越大,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的渐变性。一种情况是隐患本身开始较小,但经历了漫长积累,小隐患就变成大隐患;另一种情况是隐患的本身没有进行本质变化,但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会导致与之相关的隐患发生,导致连锁反应的出现。
2.3 诱发性
安全事故发生前,机电设备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一旦隐患向安全事故所需的诱发条件成立,隐患随即就会被诱发称安全事故。
3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护管理中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所存在的缺陷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3.1 操作者素质低
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素质,但是我国一些煤矿企业的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这对于机电设备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一、人员的机电设备文化水平较差,操作方式不按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岗位也经常被更换;二、操作人员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无法展开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3.2 检点设备检修不规范
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直接受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状况所影响,但是一些企业领导往往对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不够重视,机电设备的检修未能上升到制度层面进行约束,检修工作涣散,机电设备未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3.3 机电设备缺乏保养
机电设备保养是保持其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是当前的有一部分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做的显然还不到位,为了增加产量,往往使机电设备进行超负荷的生产工作,但是设备的保养工作往往不到位。
3.4 设备采购, 出入库和生产环节不能有效衔接
企业在进行机电设备的采购的时候往往缺乏规划,导致采购、出入库和生产环节间衔接失败,造成部分设备闲置,占用不必要的库存和资金。但是一些用以应对突发事故的设备却库存较少,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停工。
4 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对策分析
4.1 煤矿机电设备隐患识别
要提高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应从现场检查、动态监控以及系统安全法这三个方面入手。贯彻落实现场检查制度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认证标准的检查;核查矿用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检查用电负荷能否满足机电设备的使用要求,对电路的绝缘、漏电、短裤等保护装置进行细致的检查,合理的设置机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加强对电路的安装以及连接状态,另外观察机电设备的通风状况以及防水漏水情况。
动态监控方面,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对故障进行检查记录,对于相关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对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以及安全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如果运行过程中发现异常,应进行仔细的查看和识别,并保持长时间跟踪监视并加以记录,最大限度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采用系统安全法对机电设备隐患进行识别一般是通过对故障进行分析、对故障因果进行剖析、对危害事前控制及事后结果进行预测、对故障类型及成因后果的研究、对人和机的可靠性关系研究分析、对管理手段的分析等方法进行相互组合,以求对机电设备隐患识别。
4.2 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对策
(1)提升企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对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保持人员有过硬专业技术,健全奖惩制度与表现突出的技术人员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表现失职人员应采取一定惩罚措施。开展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和水平。
(2)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力度。根据机电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生产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即使淘汰或者改进一些落后的机电设备,确保生产安全顺利的进行,机电设备维护管理人员要树立起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如果发现存在损坏的设备,应进行追究并严肃处理。
(3)建立健全且完善相应管理规章制度。明细操作规程及工艺流程,操作人员须遵守相关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细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权利责任,相互配合协调,共同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
结语
我国重要能源产业之一就是煤炭工业。在煤炭工业生产中,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开采中,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加强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保障整个煤矿生产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认为煤矿电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电气设备选型问题。当前煤矿电气设备选型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为受不同条件的制约,必须提高对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情况中,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求。特别是在初期,是各种电器设备最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的时期。
3、电气设备检修不到位问题。大中型煤矿中,广泛应用煤矿的“三大件”,即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等。这一整套设备的采用,由机械化过渡到自动化。但是,设备长时间超负荷的运行,不少设备过度使用,保养不到位,致使机器报废的周期缩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煤矿检修人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解决由于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哪坏修哪的问题。控制好月检、年检工作中,电气设备的检修。据有关数据表明,煤矿机电事故主要原因是,工人操作不当引起的。控制住了在人为因素上的问题,安全隐患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3、电气设备老化问题。由于在煤矿建设初期,不少单位在投入上不足,导致了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再加上设备大部分超负荷运行,出现了老化速度加快现象。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在煤矿设备综合配套能力上,水平较弱,设备比较落后,导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4、维修配件质量问题。当前煤矿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煤矿电气配件生产的企业,大部分是实力有限的小企业。在这些小企业中,生产结构不合理。在产品生产中,管理秩序混乱,对配件要求尺寸没有相关成熟的规范。由于市场自发性的影响。一些小企业为了利益,设备配件时偷工减料。这种情况,影响设备的维修效率,给煤矿电气运行中埋下隐患,影响到煤矿企业整体生产情况。
二、加强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策略
1、加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电气设备操作和维修是一种特殊岗位。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需要根据设备的运行距离,对工作责任区重新的整合。并且,各项管理指标量化到每人身上。在出勤、电力消耗指标上,采取月检验收制度。相关的职能部门,还应该就设备的维修,采取动态管理的方针。对矿井下的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责任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处罚。
2、加强触电事故的防范。煤矿企业电气设备使用中,触电是其中常见的事故原因。因此,在电气设备与设计、制造中,其都要严格的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同时在人员施工的过程中,采取设置栅栏门隔离的方法,来防止施工人员及设备中,一些带电体进行接触。由于煤矿开采中,工作大多都是在井下实施,因此,设置漏电保护和接地装置,对一些电气设备来说,必不可少。并且,在运行中,较多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对高压电气设备操作时,严格的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使用保安工具,对触电事故进行避免。
3、严格防爆电气设备的检修。防爆电气设备,需要进行恢复性检修的,主要有壳体和部件。维修单位必须有检修许可证。在井下检修维护时,维修人员要熟悉检修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检修,恢复设备的防爆性能。目的是,加强三大保护管理,确保供电安全。电气管理组负责中,对于低压电气设备,和高压配电装置的管理。要对负责漏电保护进行试验检查。对设备中的接地保护测试要更加细心。必须对中央、各机房中,继电保护按照规定进行计算。并报机电部门审核。审核批准后,由技术组进行整定试验。采掘区队负荷变化时,必须提前3天递交申请。当电网及负荷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计算,重新对继电保护进行校验。在电气设备中,对电气开关等,动力型设备的防爆的实施,可以通过隔离外壳实现。外壳要有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即使发生了瓦斯与煤尘爆炸,也不有变形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从间隙所溢出壳外的火焰,已经受到了冷却。壳外的瓦斯就不容易被点燃。在避免爆炸这一工作上,还可以采用,超前切断电源的方法[3]。电气设备在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大量热源,朝前切断电源的办法,使得瓦斯与煤尘爆炸之前,就自行将电源切掉,达到防爆的目的。
4、强化电网漏电故障的合理处理。电网漏电,有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两种常见情况。由于煤矿开采中,作业环境非常恶劣。在此条件下,对电气设备进行运行,绝缘取了特殊措施,但是漏电事无法避免。特别是,在采区低压附近,电缆会被岩石砸破。造成漏电事故。因此,在日常开采工作中,加大对开采区域内,电力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可能存在事故,以便在工作实施之前,相关检修预防工作就准备充分。
5、避免矿井监控系统的失控。在煤矿企业之中,矿井监控系统,是保证高产、高效重要保障。在煤矿企业中,环境安全监控系统,主要是控制空气中的气体浓度,测试温度、负压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对风窗和风门,这些开停设备进行监控。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有效的实现断电,电闭锁控制等。对于煤矿企业来看,只有矿井监控系统安全运行,煤矿企业才能安全生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必须全程跟踪监管电气设备的使用,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对于防爆和触电漏电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管理制度和监控体系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提高保障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0 引言
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切实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优质化的变电设备管理技术能够充分提升电网运行的效率,使变电站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具备更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对我国部分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探究,为我国今后的变电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
1 现代技术在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现代技术在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实践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例如,在人员考核以及工作巡视等环节,现代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率、全方位的检测与管理,有效提高巡视的位率,避免监察过程中出现漏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为变电设备营造了安全的运转环境,极大的完善了变电设备工作系统高效率、稳定安全的运转条件[1]。
(2)传统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监管系统不完善、巡查管理频频出现纰漏的情况,企业单位内部监管人员在对变电设备进行记录与调整的过程中,更会因各种人为因素而导致变电设备出现信息误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变电站单位的实际运营和发展。采用现代技术来开展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提升变电站设备管理的效率,同时对传统人为管理及检测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实现24小时,全方位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在变电设备信息录入与问题情况检验的过程中更能充分避免问题情况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变电站设备的利用率[2]。
(3)传统的变电设备管理工作在实践环节,监管模式较为单一,在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上存在矛盾情况,对于变电设备的问题情况往往无法及时有效的加以处理和干预,严重降低了变电设备的运转效率。诸如平板电脑以及移动通信这样的现代化管理与巡视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图像化变电设备管理模式,在直观的图像化管理模式下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监管,确保设备运转资料的准确性,有效加强变电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变电设备的工作质量[3]。
2 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情况探究
(1)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维护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妥善的对设备运转数据进行监控与管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与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维护工作的效果有关,因此,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逐步成为变电站单位诸多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我国部分变电站的设备管理工作当中,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相应的管理漏洞情况,这些问题情况致使变电设备的运转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极大的降低了变电站的发电效率[4]。同时,传统的变电站设备监管技术,在实践环节无法切实有效的对设备运转情况进行质量控制与调整。
(2)我国现有的变电设备管理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较为单一、通常只能应用于一种或者简单的设备问题情况当中。传统变电设备管理技术更存在严重的认识问题,对于新技术应用存在严重不足,对于设备管理存在不到位与随意性的情况,这些问题因素直接导致变电设备在实践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情况,极大的降低了变电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探究,这些问题因素在很大程度反映了变电站设备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相关负责人在运营与管理岗位上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效用,致使设备操作员工及巡视监管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随意性。在没有明确约束与管理的环境中开展监管工作 [5]。
3 现代技术在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3.1 充分利用我国现阶段的新型应用技术
针对国内部分变电站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变电设备管理问题,单位负责人与管理部门应积极予以改善和创新,在变电设备的管理与巡查过程中积极采用我国现阶段的创新型技术,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变电设备的管理水平。
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积极对固有变电设备管理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利用我国现阶段的新型应用技术,进一步提升变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践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根据我国电网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在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制定出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图片影像资料,充分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对变电设备进行巡查与监管,并且将这些资料数据记录成表格,为之后的变电设备管理提供有效参考。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数控系统,在变电设备的各个监管环节安置数控管理装置,进一步提升变电设备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使工作人员在工作室内能够实现设备的远程操控与管理工作。通过运用这些创新型的应用技术,工作人员能够极大的促使变电设备管理工作实现业绩与工作效率的新突破,有效提升变电站单位的运营质量。
3.2 优化固有的变电设备管理制度
针对国内部分变电站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变电设备管理问题,单位负责人与管理部门应积极予以改善和创新,在变电设备的管理与巡查过程中对固有变电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优化,采用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智能点评考核模式,充分提升变电设备管理制度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使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受到正确的约束与引导,有效提高变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
变电设备管理人员作为变电站单位实践工作中的先锋军,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变电设备可能存在的损坏、问题现象进行调查及监管,切实有效的提高变电设备运转的安全性。然而,在我国部分变电站单位的运营过程中,变电设备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约束,致使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存在随意性,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更会导致变电设备人员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缺漏,致使变电设备的维护与巡查工作出现隐患情况,这些问题一旦发生而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时,就会导致变电设备出现运转安全事故问题,轻者导致变电设备无法充分发挥效用,严重者还会导致变电设备出现泄漏与瘫痪等危害性较大的安全事故问题,致使企业单位的实际经济利益受到损害。通过对我国部分变电站电力设备的监管情况进行探究与调查,单位负责人员及管理部门在优化变电设备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根据传统变电设备管理工作容易出现问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创新方法,在实践环节主要采用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智能点评考核模式,在切实有效的加强单位管理制度的同时,利用绩效奖励以及点评提升的手段,使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加强自身监管力度的同时,能够获得充分的物质保障,以此逐步提升变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效用,积极完善变电设备的管理与巡察工作,为更好地提升变电设备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变电站管理人员更应该积极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变电设备的安全性管理工作营造更加优质化的开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才新.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和前景[J].中国电力,2012,12(09):23-24.
[2]李云峰,张勇.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2010,23(07):23-25.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060
现阶段,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现代的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矿中机电设备的精密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煤矿企业在运行发展中应该重视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采取措施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为煤矿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保障。
1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问题
(1)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到位。思安阶段,在进行实际的设备管理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机电设备维护工作对煤矿开采的重要性。煤矿管理层将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视为加大煤矿采煤成本的一部分,忽视煤矿机电设备工作带来的效益增长。片面的认为煤矿机电设备维护工作会加大开支,从而减少了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保养工作。在煤矿机电设备的保养工作减少以后,导致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为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潜在因素。煤矿机电设备维护工作不到位,还表现在工作人员对待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不能够认真负责,将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职责不能够落实到实处,仅仅对机电设备外在的故障进行检修。加之部分机电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差,不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危险,致使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未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2)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要想科学的进行设备的管理工作,就要求机电设备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但是当前随着煤矿开采量的增大,在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选择上,门槛较低,导致了机电设备的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机电设备作为工程机械,在运作过程中,势必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在日常的工作、运行、维护等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而对安全工作的忽视,又会导致煤矿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随着机电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这些安全漏洞将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3)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往往服役了很长时间,甚至存在着超期服役的现象,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随煤矿企业生产规模的提升,企业在引进采煤设备以后,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对机电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导致部分机电设备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一种非正常工作状态。加之后续的维修保养工作未能到位,往往会使得机电设备受损严重,出现维修成本高昂或者直接报废的情况,这对于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1]。
2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
(1)构建科学的设备管理机制。构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促使煤矿企业建立起完备的煤矿机电使用管理制度,推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加强煤矿企业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强度。将煤矿机电设备完全纳入煤矿的日常事务管理之中,并在日常管理中,将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体系化。所谓制度化,就是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据本地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现实,以安全工作为重心,以煤矿产量和煤炭质量为中心,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并将这一管理制度推广和落实到机电设备的工作中[2]。煤矿机电设备的标准化,具体来说就是煤矿机电设备使用标准化、维护标准化。在规范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下,以煤矿井下的机电设备使用现实为依据,制定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的具体条例,这一条例要能够推动煤矿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将安全和效率完美结合,推动煤矿企业煤炭产量的大幅度提升。
(2)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对于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分为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思想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着重于培养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培养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煤矿企业要每个星期定时对机电设备的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切实提升煤矿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拉近煤矿企业与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心灵距离,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企业归属感。在技能教育上,煤矿企业要就世界上先进的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结合煤矿企业所有的机电设备现实,进行相关的技能教育,着重于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让煤矿机电设备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机电设备的操作要点,并将一些技术性操作熟练于胸。让每一名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都具备极强的技能素养,并能够应对机电设备的突况。
(3)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为了推动煤矿机电设备的发展,要加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以促进煤矿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要运用在机电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上。随着煤矿企业的战略转型,为了保持煤炭的开采量,要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提高煤矿企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在引进先进设备以后,要及时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熟练的掌握新型机电设备的操作,使新型机电设备快速的投入到生产中。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上,要做到每天使用之前对主要部位进行检查,使用结束之后,及时的进行清理和保养,要把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3 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机电设备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来加以完善,从而提高煤矿开采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煤矿机电设备更好的运用于煤矿开采中。且煤矿企业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不但可以降低煤矿开采时危险事故的发生率,也能够提高煤矿企业的综合生产效益。
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与煤矿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根据煤矿机电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提高机电设备管理能力。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蓬勃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研究煤矿企业的管理措施尤为重要,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煤矿几点设备管理的相关措施,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
1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维护意识淡薄
管理意识淡薄是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已经明显跟不上现代化煤矿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造成了企业“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让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成为中国煤矿企业的主要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意识滞后,远远落后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煤矿机电设备因为企业疏于管理而出现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方面企业管理维护意识淡薄会给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工作造成一定阻碍,甚至会影响煤矿企业日常的作业,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企业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资源投入不足,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配套资金的缺乏,都体现出煤矿企业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1.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机构职能不明确
中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机构职能偏重于维修,这导致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不利于中国发展现代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偏重于维修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本末倒置的意味,现代化的机电设备管理要求以预防为主,注重定期保养与维护工作,从而使煤矿企业日常作业具有一定的流畅性,从而节省机电设备损坏维修的时间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矿机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在现实工作中,煤矿企业往往意识不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经常性地维修导致煤矿企业运作成本增加,降低了煤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1]。
1.3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体系是开展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根基,管理机构开展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也是以机电设备的管理体系为基础,因此煤矿企业的管理体系如何将直接影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水平。在中国,绝大多数煤矿企业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较为低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难度,维护保养工作得不到真正落实[2]。煤矿企业管理体系强调综合管理,这是由煤矿企业日常作业决定的,随着中国科技进步,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也越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要求煤矿企业的管理体系能够应付日益复杂化的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需要。
1.4管理队伍素质较低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组织建设是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相比以前,中国煤矿机电设备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机电设备水平。但管理人员缺乏综合素质却大大限制中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在中国绝大部分煤矿企业当中,管理人员工作水平都满足不了煤矿企业的日常需要,造成这个原因主要因为煤矿企业对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不足,吸引不到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缺少培训工作也是造成管理队伍能力差的原因之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因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会令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使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运行能力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威胁相关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
2改进措施
2.1加强管理维护意识
加强煤矿企业的管理意识首先要从煤矿企业的领导层入手,然后由上至下分阶段革新煤矿企业的管理意识。开展研讨会是提高煤矿企业管理维护意识的主要途径,通过听取各方意见,能够提高煤矿企业高层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在煤矿机电设备中投入更多资金,使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完善管理制度也是提高煤矿企业管理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能够提升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时淘汰过时的煤矿机电设备,从而增加煤矿企业与时俱进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完善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以长期的调查为基础,才能切实提高煤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合理性[4]。
2.2转变管理机构职能
转变煤矿企业管理机构职能是优化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转变煤矿管理机构的职能,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煤矿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可行性,提高煤矿企业日常作业的安全性。通过从转变煤矿企业管理机构的管理观念入手,逐渐转变以维修为主的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方式,大力推广以预防维护为主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方式,从而提高煤矿企业日常作业的流畅性,让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对煤矿企业产生促进作用,这是转变煤矿企业管理职能的根本目标,从而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2.3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体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规范化是煤矿企业的作业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施工情况,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煤矿机电设备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规范化标准能够提高煤矿企业日常作业的稳定性,从某种层面而言,也就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建立一个完善的机电设备的管理体系,就要从机电设备的类型与运行情况出发,深入研究机电设备故障与运行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实现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建立较为完整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与煤矿机电设备质量监控体系[5]。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不但依靠管理人员的质量监控,还需要配套、配件的支持,由于中国大量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煤矿机电设备,因此中国配件产业是远落后于设备运行的标准的,许多配件不得不从外国购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矿企业开展煤矿机电设备维护工作的成本,也给相关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完善中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体系,要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进行技术支援,由于中国近年来煤矿企业的施工作业越发趋向大型化,因此统筹煤矿企业部门就成为煤矿企业讨论的焦点。信息化的手段是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信息化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煤矿机电设备各阶段的运行情况,从而增加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效率,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煤矿企业较落后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2.4建立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
加强煤矿企业的组织建设是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专业管理团队能够发挥管理的统筹作用,从而增加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具体方法是通过聘请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还能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工作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认识,使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提高定向性。加强奖惩措施的制定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规避在日常设备管理中的疏漏情况。
3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能力与煤矿发展方向息息相关,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根据煤矿企业发展需要与基础设施,转变自身工作职能,提高认识,减少因为机电设备维护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的煤矿作业的突发状况,从而提高煤矿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能力。
作者:张朝云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李雅庄煤矿
参考文献:
[1]翟志文,李提军.谈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298.
[2]焦艳萍.关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的研究[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3(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