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命的起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生活中,每一样事物都有它们的生命,那有了生命就一定会有诞生的时候了。
大家都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吧!这本书是伟大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这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生命就是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才正式签字发印的,这发印也就是诞生了。在这本书中,写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真情实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奥斯特洛夫斯基从小就自己养成了刚毅果断,坚定不移的个性,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立志要做的事就会义无返顾地去做并完成地更好。因为他是一位这样个性的人,他才会成为一位让人十分尊敬的伟人。他写的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史上一部最辉煌的名着,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被制订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盛传不衰。它被视为生活教课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被一代代读者承传着。在有一年举办的“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的一次群众投票评选活动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仍名列第一。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具有如此的历史穿透力是罕见的,这也应该是第一次吧!人们评论这本书说: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多半都是和着作品的血泪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传记作品,但它所反映的基本上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的思考与总结。所以这本书会成为世界文学界中的经典之作。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个俄罗斯人,出生在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父亲是酒厂的工人,母亲是给人家当厨娘的。他不满十岁就给人家放牛,做童工,备尝了饥饿之苦和人格的屈辱。艰难的时世,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孕育了对权贵和剥削,消灭压迫,解放人类为斗争目标的布尔什维克党有一种近似本能的亲和力。他在一九三零年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困卧病榻的艰苦条件下,忍受着病痛,克服书写困难,借助于一块镂空的格纸板一字一句地摸写,后来手连笔都拿木动了,便自己口授,由亲友帮助笔录。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名着。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去世。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首先,学生接受一位新老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许是我准备工作没做好,讲了两节课学生发映我讲课进程太快、声音太小、后面学生听不见。课下我特意去找学生沟通,了解到以前教他们语文的韩老师是逐字逐句的分析课文,讲的慢、他们容易吸收,而我讲的太快,一时消化不了,所以我也适当放慢了速度。以后讲课时走下讲台,方便照顾后面的学生,遇到重点就刻意重复两遍。大约一周过去,他们渐渐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课堂上,我认真讲,同学们认真听、认真做笔记。课下我还尽力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和他们玩在一起。
其次,我感到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以后学习、工作中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有时候碰到学生问问题,诗句记得很清,就是记不清是哪个诗人写的。课下查资料、问其他老师,直到确定准确无误才告诉学生。感觉以前做事不是不认真、却没有这样一丝不苟。从此以后我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还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次,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感增强了,班里有几个调皮捣蛋
的学生,他们几个没少挨班主任的批评。看到那几个学生不学习,还上网,心里真的着急、恨不得替他们去学,我想帮助他们、让他们改邪归正,我把他们叫出来苦口婆心的劝诫,一句话都不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一个初中生和一个高中生出去打工的待遇都不同,小小年纪开始混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很难有出息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一个男生竟被我说得掉了眼泪。找他们聊过以后,他们上课也听课了、做笔记了,我来时,他们给我写了信,读着他们的信,甭提我有多高兴了,我相信并祝愿他们不断进步、天天向上。
尊重学生,体现在心灵上的平视
在欧洲一所小学里,一位身高180厘米的男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每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这位教师就要跑到学生跟前,单膝下跪,平视学生的眼睛,虔诚地倾听学生的回答。之后,他还会双手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学生的回答。这位男教师这样解释自己的肢体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眼睛的平视才能形成心灵上的平等。”
跪下平视学生的眼睛,其背后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心灵上的尊重和平等才能造就平等的人格,才能培养出自尊、自信、自强的学生。
以安全为借口,教育岂能因噎废食
课间十分钟变成室内十分钟,学校给出的解释是,全校几千名学生,如果都在课间十分钟这段时间内活动,稠密度非常大,存在踩踏等重大安全隐患。于是,以安全为借口,原本应该尽情玩闹、嬉笑追逐的课间十分钟,变成了在室内发呆、玩悠悠球或看动画片的十分钟;原本应该充满笑声、喊声、歌声的校园,变得寂寥无声。几十个学生被束缚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小教室中,无聊地打发着“课间十分钟”,这种日子一天可以,两天可以,如果月月年年如此,正值活泼好动年龄的孩子,如何承受?这样的做法导致教育被扭曲。
就像鸟儿被关在笼子里,只满足了养鸟人欣赏的需求,却扼杀了鸟儿飞翔的天性。因为鸟儿是有翅膀的,需要飞翔。儿童的心灵也有飞翔的愿望。他们需要在40分钟的学习之后,走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他们需要亲近自然,释放跑、跳、玩、闹的天性。
客观地讲,学校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在玩闹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磕磕碰碰,就像刚学习走路的孩子免不了摔跤一样。对此,家长和社会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给教育足够的勇气。对学校来说,要做的不是把学生一“关”了之,而应该寻找更加合理的解决途径。
同样是源于家长反映问题,湖北省武汉市崇仁第二小学却由问题引发了创新。有家长反映孩子上课发言机会少,成绩好的学生抢占了课堂话语权。根据这种情况,班主任召集全体任课教师集体“会诊”,商议解决办法。此后,这种方式全校推广,演变成为“集体备班”制度。
“集体备班”制度是一种创新,更主要的是从尊重学生需要的角度进行的创新。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就个别学生、班级现象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的关注,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需求。这是教育公平的表现,而公平恰恰体现在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并在此基础上施加教育,让孩子变得更美好。
教育,要跟得上孩子的脚步
在一次采访中,一位高中教师讲述了一件让他“难以置信”的事情。他在检查时发现原本住校的学生,夜间逃出学校,在外租房子谈情说爱。当这位老师鼓足勇气提醒学生,不要冒险,应该注意安全时,学生却毫不在乎地回答:“老师,您不用担心,我们有措施。”教师愕然,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已经跟不上学生的脚步,用流行的话说,我们“out”了?
学生恋爱是一个尴尬而又普遍的话题,甚至小学教师也已经开始面对,于是催生了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词语――早恋。早恋顾名思义就是过早的恋爱,《辞海》中对早恋的解释为“男女性发育未成熟就相互恋爱的现象”,并特别注明“不利于少年男女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可见在中国,早恋是个贬义词。
英语中没有与早恋相对应的词语,这可以看作是两种文化对青少年恋爱现象不同的态度。西方社会对少男少女之间的恋爱一般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家长和教师关心的不是学生恋爱早晚的问题,而是如何防止其在恋爱过程中发生和如何避孕的问题。而中国的家长和教师一提到早恋,最先想到的是制止。可是,谁能制止学生内心的感受呢?
青春萌动的青少年,对异性产生兴趣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异往是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他们情感、道德、精神的发展,是个体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经历,而且情感的力量也会成为学习、生活的强大动力。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对学生恋爱现象听之任之,而是要在尊重学生情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的青春期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成长,破除对性的神秘感,传递正确的观念,防止不当行为产生,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生命的关照吗?
“教育”一词在古拉丁文中的解释是“耕种”,是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耕耘。这就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利文副教授指出,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冲突都是由教师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规定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认为维护规定就是维护教师的个人权威。
当“师本位”的观念横行,当教育停留在教师的主观需要上,与学生的需要格格不入的时候,教师会发出“学生难教”的抱怨。可是值得反思的是,教师是否以尊重生命为前提进行教育?是否认真观察、倾听、了解学生?教育缺乏尊重,师生间就缺乏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倾诉;没有学生的倾诉,教师的教育就成了无的放矢,主观臆断。
当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当许下教书育人的职业承诺,教师就应当把尊重放在第一位,尊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尊重这些生命个体的发展需求;教师要把自己放低,放到和学生一样的高度,多想一想“如果我是这个学生”,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与学生一同成长。
尊重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关照其工作状态
对生命的关怀,目前的趋势是关注学生多,关注教师少。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校长谈道,“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作为校长,希望教师在专业上有所发展,在培训中有所提升,在赛课中获奖,这并没有错。教师的专业发展很重要,是学校可持
续发展的动力和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和自身幸福感的源泉。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受益。但是如果校长只重视教师专业水平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的身心健康,这岂不是又成了另一种“应试教育”?说到底,专业发展只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部分,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关照教师的工作状态。
教师培养不能急功近利
一位工作7年的教师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他不是为学生而来,而是为自己。他跟心理教师倾诉自己的工作状态:以前意气风发的自己,现在“一直提不起精神,做事有气无力,没有一点工作的热情,每天都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越来越感觉做教师没意思”。相信这位教师所描述的症状在教师群体中并不少见,这些症状是“工作倦怠”的表现。
教师工作状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主要从两个方面关注教师: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工作投入是一种积极的、充实的、与工作相关的,具有活力、奉献和专注特征的工作状态,工作倦怠则是与之相反的工作状态,二者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的工作状态与职业定位息息相关。
目前教师培养中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教师培养的目标只为达到岗位标准,是以“用人”为前提,表现为把教师工作神圣化、工具化和技术化三种趋势。神圣化是指把教师工作定位为“红烛”、“春蚕”、“奉献”,教师成为不知疲倦的“超人”、不能犯错的“完人”,其结果是教师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工具化是指把教师当作管理学生、传递知识,确保学生考试成功的工具,其结果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而疲于奔命。技术化是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看作遵照一定规则、技术行事的程序化行为,教师工作成为技术性的程序化操作,其结果是扼杀教师的创造力。
教师是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努力进修、培训、赛课、加班工作等,期望以此证明自己。但就像一台一直运转没有维修的机器一样,过多的工作投入,又缺少相应的生命关怀,教师会由工作投入的状态逐渐演变为工作倦怠。
要减缓、预防这种转变的发生,除了教师自身改变认知、合理定位、寻找支持外,更需要教育大环境的营造、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改进。这些都需要以尊重教师,给教师以生命关怀和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为前提,广东佛山南海区的做法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南海区教育局正在酝酿一项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教师工作满一定年限,就可以有一个学期的“学术假期”,可以参加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可以从事课题研究、社会实践,还可以外出游历或者陪伴家人,总之,这个学期的安排完全由教师说了算。这种做法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教师的生命关照可以表现为物质福利,也可以表现为精神福利。物质福利有高低,而精神福利则没有高低,教育管理者应该多多思考如何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给教师应有的尊重。
校长应成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他人”
在一次会议的交流互动环节,有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的老师上课毫无新意,让我昏昏欲睡,你们应该怎么惩罚老师?”与会的几位教育领导、校长、教师都回答了这个问题,最令人欣赏的是一位国际学校的校长的回答,他说:“首先,我不赞成用‘惩罚’这个词语,教师出现了问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体制和环境的原因。我要做的是,和这位教师沟通,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比如是处于职业倦怠期,还是个人私事影响等,然后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使他的教学情况得到改善。”在这位校长的理念中,校长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教师的支持者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他人”。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学者Ralph Fessler和Judith C.Christensen将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分为职前教育期、职业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职业离岗期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并非线性发展,而是交叉进行。有时在一个学年内会经历好几个阶段,有时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在其他阶段也可能发生。这八个阶段也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要经历的,因人而异。
职前教育期、职业初期属于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教师产生职业认同感,顺利实现职业角色转换。职业初期又称为“存活阶段”,经历过初期的紧张、焦虑、混乱之后,有的人能够适应并安定下来,有的人可能也会选择离开教师岗位。所以,对于新人职的教师,不妨多倾听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多给予肯定,或许能减少一名教育战线上的“逃兵”。
组织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凝聚在一起,充分调动组织内外资源实现目标的社团。企业要给自己定下一个很高的目标,而不是浅尝辄止。对这个所谓的高目标更准确的表达就是企业的使命。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向非营利组织学到更多,一家非营利组织动辄有超过其员工100倍的志愿者,他们愿意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却不收取任何报酬,令很多人疑惑的是:这些不领薪酬的人到底想要什么呢?难道他们的本职工作不能满足他们?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在这里工作?
答案很简单:非营利组织有一个明确的使命,这个明确的使命能够推动组织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与企业组织员工的契约约束不同,非赢利组织的志愿者随时可以离开,使命是凝聚志愿者的最强粘合剂。比如美国救世军的使命宣言是:“让酗酒者、罪犯和流浪者等社会弃儿成为社会公民”;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使命是:“通过保护代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赖以生存的陆地和水域,来实现对这些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的保护。”
使命让非营利组织本身产生饥饿感,开始努力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而奋斗,对于志愿者来说,有意义的成就正是来自这里,那种对使命愿景的渴望所造成的饥饿感能够令他们对工作投入极大热情。
非营利组织在建立使命、凝聚人心方面显然比企业做得更好,对于企业而言也必须要有明确的企业使命,这个使命应是有感召力的,有吸引力的,能让员工可以从这里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感受到工作的饥饿感,而不是把股东权益、利润做为唯一的目标。同时,企业也可以从这里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对这个世界的意义。
舍弃过去,立足未来
我们每天在做什么?是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还是思考和创造企业的明天?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被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包围,以至于每天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解决问题上。
关注过去的组织不会有饥饿感,因为无数的成功和荣誉摆在面前。以雅虎和微软为例,这两家企业早期都是基于新发现而进行创新,然后让创新产品化。这个过程他们都发展得很快。但是,当这些最初的发现与创新变成固化的产品后,他们的饥饿感开始慢慢消失了。当企业不再渴望超越和再次创新时,他们几乎是没有动力的。于是,曾经的新兴企业染上了大企业病,雅虎有些走不动了,而微软这两年也归于沉寂。成熟产品带来的丰厚利润让企业的饥饿感消失,它们停止继续寻找新机会和创新产品,让整个组织去维护主营业务,主营业务因此变得固化,而固化之后就是僵化。
时过境迁,在不同的时代,成功的标准有所不同。对于企业来说,真正决定绩效的是未来的机会而不是过去的成就。
重视机会,培养客户思维
创新是艰辛的,但是只要重视机会,饥饿感就会随即产生并有可能将机会转化为成果,从而比解决旧问题更有生产性。在企业经营方面,成功的组织不会迁就现有产品线来开发新产品的事业,而是以开发新技术或开发新事业为宗旨的事业。
2005年,一家国营机床厂发现,中西技术差距主要体现为运动控制系统这项核心技术以及高端轴承,而这项技术从发明那天开始,就被西方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运动控制系统作为一个部件,以“黑盒子”的形式安装在机床上,中国人即使买来机床也无法破解其技术秘密。
对于机床厂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突破的机会。虽然风险巨大,困难重重,但对这项技术的强烈渴望让他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模仿、反向研发、在德国成立研发中心等。虽然这些尝试都曾遭遇失败,但强烈的饥饿感让他们从没放弃。2012年,控制系统终于开发成功。
困难始终存在,但是对未来的渴望会让组织充满饥饿感,会让组织努力排除万难并将困难转化为成果。
保持饥饿感的组织像雷达一样搜寻着机会,但是组织的机会只能来自企业的外部。如德鲁克所说,企业只是成本中心,成果全部存在于企业的外部顾客那里。只有通过顾客,成本才有转化为利润的机会。
在腾讯公司调研期间,我曾询问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腾讯人却很明确地回答:不知道。事实上,他们从不关心概念本身,而是热切关注“客户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因为客户需求正意味着机会。正是源于这种理念,腾讯决定以14亿元补贴滴滴打车,使得微信支付在短短80天内从2000万元上升到了1亿元。对腾讯来说,让消费者习惯用微信支付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互联网企业的商机类似于跑马圈地――圈住了客户就意味着将赢得机会。
重视机会需要企业建立外部导向战略思维,以顾客的视角来思考问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我们的顾客是谁?第二,顾客的需要和偏好是什么?第三,何种方式可满足这种需要和偏好?第四,最适合于这种方式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第五,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投入要素是什么?第六,使用这些投入要素的关键资产与核心能力是什么?
饥饿感构建于组织优势之上
研究数据显示,一个人从优秀到卓越以及从不及格到及格,两个过程所花的精力和投入没有太大差别。事实上,对于个人来说,能取得多大成就从来不在于克服了多少与生俱来的弱点,而在于在多大程度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于组织来说也是这样。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优势,机会只有建立在优势的基础上才能称之为机会,否则就只能说是陷阱。
3、韵灵、广本、仙宝斋、眷元保健
4、衣丽、诚筑、更城室、华植本草
5、颐露、雅志、常轩生、美堂制造
6、来苑、绮易、康美乐、紫来悦好
7、阳美、香尔、向媚坊、露睿驻泰
K5 Nu
关键词
“Nu”标识
自启动“Design Kia”设计理念以来,起亚设计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在K5 Nu身上,消费者同样也可以感受到品牌血脉的传承和发扬,与老款甚为相似:“简约直线美学”理念赋予了K5 Nu优雅、大气的感官享受,连接一体式的前大灯和虎啸式中网设计打造了精湛的科技形象;融入潮流元素的前瞻式侧身造型则大大提高了整车的运动气质。
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仍可见K5 Nu的创新之处:尾部全新设计的“NU CVVT”车贴,成为K5 Nu的“专属名片”;2.0 GLS车型采用215/55 R17宽幅运动轮胎,在提供强劲抓地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车身侧面的美观度;2.0 GLS以上车型全面采用镀铬双排气管,更显格调魅力。同时在配置方面,K5 Nu将增加配置自动防眩目内视镜和倒车影像的车型,并在2.0 Premium以上车型都装载7英寸大型DVD导航系统。
技术前沿
Nu发动机
这款具备起亚DUAL CVVT(进排气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技术的全新发动机在数据上比老款2.0L Theta II发动机略微上调,最大功率为121kW/6500rpm,峰值扭矩提升至196N・m/4500rpm。尽管动力提升的幅度不大,但这款发动机的重点在于采用了轻量化设计:VIS(可变进气系统)由前动机的金属材质更换为高强度塑料,这让Nu发动机的整体重量相比Theta II减轻了9%。应该说,对于经济燃油性的提高才是目前城市用车的终极需求,因此这款全新的Nu发动机无疑非常出色。
K3
关键词
超级性价比
继东风悦达・起亚成功向市场推出了K5和K2两个系列产品之后,K系家族今年将再添新丁,东风悦达・起亚将K3的上市时间定于今年11月。起亚K3的定位要高于现款福瑞迪,同时轴距也将加长到2700mm。
要结合生涯辅导视域研究“90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先对这一群体的自身特点进行深入剖析,藉此从根源上寻找“90后”大学生漠视生命的原因,为生命教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
1物质薄弱之痛
首先,对于家庭较富裕的“90后”大学生来说,大学以前都和父母一起生活,吃、穿、用都由父母直接提供,大多数都是钱花光了就伸手问父母要,而很少有父母去计算每个月到底给子女花费了多少钱。这些“90后”读大学之后,多数是背井离乡,父母按照周围亲戚、朋友的标准给子女特定的生活费,这些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孩子们往往不能准确控制自己的月消费,往往是前半学期“吃香喝辣”,后半学期“捉襟见肘”。其次,对于家庭困难的“90后”大学生来说,有的是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孩子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微薄收入,相对高昂的大学学杂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同时,和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常常会产生攀比、自卑的心理,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2精神残缺之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普及,特别是手机、QQ、MSN、BBS、博客、微博等新媒介载体为年轻人表达个人诉求、展现个人风采提供了全新的便捷,也从根本上转变“90后”大学生这一闲暇群体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第一,新媒体冲击原始的交流方式。人际交流的淡漠化,互联网上交流的隐蔽性,充分满足了“90后”大学生个性化的心理表达方式。对互联网的过度痴迷也在某种意义上让“90后”大学生的注意力从现实转向网络,容易滋生排他心理。仅仅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第二,多元文化冲击传统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90后”大学生的接纳方式更加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内容丰富,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在面对多种价值观的冲击时,原始教育逐渐失去了优先、垄断地位,“90后”大学生面临价值观的迷失。
3社会孤立之痛
据统计,“90后”大学生自杀前多数会有孤立无助的感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愿与他人、与社会交流,而是选择逃避。第一,排他心理使然。“90后”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出生于“四二一”家庭,他们在家是全家的中心,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家里老人的宠爱让他们更加恃宠而骄。在家里,他们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通常都能够得到满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而在学校和一群同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一起生活后,他们很难相互迁就,这一群体的自我意识较强,在遇到问题时比较容易产生挫折感。第二,理论不能有效地为实践服务。“90后”大学生沉迷书本和网络,很少动手参加社会实践,他们在面临工作选择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当他们自信满满地准备在社会上大展拳脚时,却发现以往的那些才能不能有效地为目标服务,让他们感觉孤立无援。
生涯辅导与生命教育视域融合的路径探索
目前,大学生生涯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物质层面开展生命感知教育、基于精神层面开展生命情感教育、基于社会层面开展生命信仰教育。面对“90后”大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深感作为大学生生涯辅导重要载体的生命教育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毋庸置疑,大学生生涯辅导是生命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奠基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负有主要责任。多年来,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该看到这种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弊端。在“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下,很容易培养出“才子”,但在评估这些学生时往往只看重学业而忽视心理健康。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诉求下,我们迫切地需要加强“90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以期达到和生涯辅导“双声叠韵”的均衡。
1着眼于“三生教育”构筑生命教育的“合力”
马克思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缺一不可。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相互融通、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人的完整生命,三者成为连接无机界与有机界、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环境、精神与物质、外在与内在的结点。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曾提出“三生教育”的新理念。所谓的“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基础,生存教育是联系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的桥梁,生活教育是目标。同时,生存得了、生活得好才能巩固生命的延续。“三生”缺一不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大学生生涯辅导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涯辅导需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基于实践层面构筑生命教育的“挡箭牌”
高校应当尽快改变目前生涯辅导教育重求职辅导轻生命教育的现状。开设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根据实际情况把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纳入为公共课或选修课,配备专职授课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生命价值观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留恋,让大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重塑“90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为大学生之间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增加“90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认识和体会到生存的不易,培养不屈不挠的毅力,珍惜眼前生活。
3从意识层面构建生命教育的内防线
有研究表明:当代“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总体较高,大多数大学生能珍爱生命,重视生命责任,关注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实现。但发生在少数“90后”大学生身上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种种现象也提醒我们: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中也存在着一些偏差,高校生涯辅导应着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命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督促“90后”大学生正视生命价值,充分感知到生命的脆弱与伟大是并存的。
雪达村的人为什么不采药
雪达村是江波行政村下的一个自然村,爬过海拔3500米的垭口,见到一片美丽的小湖,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中,在湖的后面,10户藏式房屋沿山坡有序地分布,俨然让人想起世外桃源。湖边长满了翠绿的植物,同行的路平说那些是秦艽,当地一种草药,可以治病的。早几年路平在这里做项目,当时有许多人采集秦艽卖给城里的药材商人,是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现在看到满地茂密的秦艽,显然很久没有人采了。
进入村庄以后,普通话说得不错的扎实永平一边给我们打酥油茶,一边讲述了采药的来龙去脉。早年村庄周边有大量的野生植物,村庄周边不仅有秦艽,还有其他许多药材,再往高山走有许多雪莲、松茸和冬虫夏草。随着经济发展,药材的价格一路走高,刺激了当地人采药的积极性,随着采集量的增加,药材的生长受到影响,他们感觉这些药材明显没有过去那么多了。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村庄里的人容易生病了。在他们的记忆中,过去很少生病,但是现在生病的人明显增加,特别是患高血压的人数急剧增加,还有些人患癌症。是什么原因导致患病人数增加呢?
当地人将健康水平的下降归因于饮食和环境的变化。
在他们看来,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现在比过去喝更多的酒,吃更多的工业加工食品,他们也把这些工业生产的食品和饮料称做垃圾食品,认为放弃传统饮食习惯可能是影响健康的原因之一。
此外,他们认为各种药用植物的减少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他们看来,雪莲花、冬虫夏草,这些植物都在自然界中生长,植物成分会散布在空气或水中,这些散布在空气和水中的植物成分会改善当地人的健康。但是随着这些植物被采伐殆尽,空气和水中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在减少,人们的健康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年前全村开会决定,村子周边不允许采药材,偏远高山地区的雪莲花和冬虫夏草也要控制采集,于是出现了我们一进村时看到的景象,遍地长满了药材却无人采集。
雪达村的人为什么不采药了,因为他们认为自然生长的药材比采下来换成钱更重要,尽管采集药材可以换成钱,但是钱并不能买来健康。
久农的农民为什么不去打工
久农也是江波村的一个村民组。我们住在久农两天,发现与内地农村不见年轻人不同,村庄里有许多年轻人。
久农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庄,牲畜是季节性轮牧,农田收割以后,牲畜就从高山上被赶回来了,在村庄周边的草地和收割过的农田上采食,等到春季,牲畜都被赶到远离村庄的高山地区放牧。我们到达久农时是初冬季节,牲畜已经从高山回到村庄,每天早晨看到村民将牲畜赶出家门,沿着山间的小路去放牧,晚上又将放牧一天的牲畜赶回家。早晨和晚上都可以听到挂在牲畜脖子上叮当的铃声,让人感叹,多么和谐的田园风光。
一天早晨看到一位年轻的牧人在煨桑,我终于忍不住把想了几天的问题抛了出来,村里这么多年轻人,土地面积也不大,你们为什么不出去打工?
不出去打工显然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钱。我们在村子里发现,他们的多数消费品也是用钱买来的,比如这里每家都通上了电,有电视、电冰柜、电饭锅等一应电器,有啤酒、饮料等外来的商品,甚至冰柜里的肉有许多也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手机已经普及,大多数家庭都有摩托车,还有一些家庭有汽车,这些都是要用钱买来的。
不出去打工也不是因为他们这里土地面积广大或牲畜数量众多,缺乏劳动力。每家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因为是在山区,每人的土地面积也不过两三亩,有十头牦牛的家庭就算是牲畜比较多的家庭了。每年除了挖虫草和捡松茸的两个月需要全部住在高山地区比较辛苦以外,其他时间还是很悠闲的。当然也不是他们的收入很高,不需要增加收入,面对当地的物价水平,村民的收入并不很高。
那个年轻牧人回答得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去打工?每年挖虫草、捡松茸,农业和畜牧业加在一起,收入有两三万元,这些收入已经够家庭日常开支了,要外出打工,也许可以增加更多的收入,可是工作很辛苦,生活并不快乐。
在这里也有一些年轻的村民外出,但是与其说是打工倒不如说是游玩,一些年轻人觉得村庄的生活单调,便到香格里拉的旅游点表演歌舞。等他们在外面有了一番经历,还会回到家里种田养畜。不仅在久农是这样,在德钦的大部分地区也都是这样。
久农的村民为什么不外出打工,因为他们得天独厚地拥有了一片可以养育他们的自然环境,这片土地的出产包括谷物和牲畜,以及天然的药用植物使他们有了基本的收入,可以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还因为他们平和的心态,他们并不想成为富人,拥有很多资源,他们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在这些表象之后,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单纯提高收入并不意味着幸福,幸福比收入更重要。
明永的村庄为什么不再扩大
在被当地人称为卡瓦博格而外面人称之为梅里雪山的地方,有两个村庄在旅游者中非常有名,一个是雨崩村,那里有吸引人的瀑布,另外一个是明永,因为明永冰川而著名。由于明永冰川被开发成旅游区,所以我们进入明永必须经过旅游区的大门购票进入。躲过旅游团队,进入到真正的村庄,房子明显大一些也新一些,看到背柴的妇女、喂牛的孩子和饮酒的老人,知道这里已经远离了旅游喧嚣,还是原来的农村。
当然开发旅游的效益还是随处可见。原来明永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庄,地处澜沧江的河谷地带,没有高山可供放牧,土地面积狭窄,而且澜沧江河谷比较干旱,单纯依靠农业的明永村民比江波的村民更贫困。但是在明永冰川的旅游开发以后,村民依靠给游客牵马上冰川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旅游开发之初每家有两匹马,现在每家有四匹马,依靠牵马,每家每年可以有至少10万元的收入。从住房就可以看出明永村民的富裕,每个家庭都盖起了在我们看来很大的房子,盖一所房子需要20万元到40万元。牵马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村里统一规定,每家马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每家牵马的收入也完全一样,因此房屋的格局也相差无几。
谈到村里牵马机会的分配和土地承包,以前做过多年村长的扎西说,早在20多年前村里就规定全村的农户数量不能增加。当年全村有51户人家,现在仍然是51户。一个家庭的子女长大以后只能由一个人通常是家里的长子继承家产,其他的子女必须离开家,即使家中有兄弟两人,那么没有继承家产的兄弟也要“出嫁”到别家。在制定了这条村规民约以后,村民也接受了计划生育的政策,现在全村所有家庭都只有两个孩子。
当年之所以制定了农户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则,是因为他们认为村庄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出现资源不足。即使在开发旅游以后,他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但是仍然保留了这个传统。事实上,在德钦的许多村庄,人口增加得都比较缓慢。
由于人们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而资源是供全体村民维持生计所需要的,因此在资源的分配上就出现了平均主义的倾向。村民认为牵马的机会平均分配是很正常的。不仅在明永村,据说在雨崩村,牵马的机会也是平均分配的,甚至招待住宿客人的机会也尽可能平均分配。在他们看来,他们之所以获得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依靠特定的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有限的,而且是属于全体村民的,所以不能被少数人占有。
生态文明的德钦启示
正是上述这些村规民约的执行,使德钦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我们从上述三个故事中可以体会到,生态文明的许多因素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生态文明是尊重和顺应自然的。雪达村的村民在面对药用植物日益减少的时候,他们的思路是如何减少采集从而保护这些植物。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与传统的发展观是对立的。在传统的发展观里,人们会认为通过生产可以增加供给,因此物质资源是无限的,即使一种资源被消耗,也会产生替代的资源,所以发展的目标就是增长。尽管增长极限的思想早已经由“罗马俱乐部”提出来,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主流的发展战略。在我们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忽视了资源禀赋的限制,因而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我们需要重新回顾我们的发展问题,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其次要保护资源,顺应自然,人类必须采取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雪达村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那些最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生存的人,一旦认识到他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就会采取有效的行动保护自然资源。在我们过去多年的实践中,往往将保护看做是政府的事情,而将依赖当地资源生存的人看做环境的威胁,特别是将当地人的传统生计方式看做是对自然的威胁。然而由政府主导的保护不仅成本高,而且经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当地人依赖自然资源生存,保护资源就是保护他们未来的生计,所以赋予他们权力,他们就可能会采取保护行动。
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经常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但是又将某些外在表现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在久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把这些指标看做发展的目的,经常会损害人类的幸福。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中,对幸福有着不同的定义,所以发展的目标就要允许多样性,而不是以单一指标来规定发展。
如果说发展的目标是幸福,那么消费需求也就有了限度。久农村的村民觉得他们现有的两万多元的收入已经很满足。我们知道,增加收入可以是无限的,消费欲望也可以是无限的,在无限的追求中,生活的本意可能反而丢失了。从生态的角度看,人类要增加满足感也可以通过降低物质欲望来实现,这也许与主流发展思路相违背,但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提高幸福感。当然满足感并不是安贫乐道,而是不要被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压制了生活本来的意义。
智慧健康项目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在项目建设伊始,宁波市卫生局便着手智慧健康项目的顶层规划和系统布局,并将其与系统设计、架构设计和制度设计相结合,启动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顶层设计。
与顶层设计相匹配,宁波市同期展开标准规范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截至2014年4月,共组织完成《宁波市智慧健康标准规范目录体系》、《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标准建议-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分册》等9项涵盖了一期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标准规范,编制完成《宁波市智慧健康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波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议书》、《宁波市医卫协作平台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等7项项目咨询报告,均已提交审批或实施。2014年5月,宁波市启动开展了智慧健康二期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调研,为后续建设提供顶层设计支撑。
以人为本,成效显著
自2011年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宁波市围绕“五个统一、六项任务”,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医卫协作平台、综合卫生管理平台等具体项目建设,智慧健康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示范效应凸显,逐步成为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区域卫生信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宁波市以实现“统一数字化集成平台”和“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目标,加快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建设,为智慧健康从医院走向社会、从医疗服务走向健康服务迈出了关键一步。截至2014年4月底,基本实现9个县(市)区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8家市级医院等公共卫生机构与市平台系统的对接。据统计,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集中了1200万条健康信息和5.3亿条健康档案数据。
智慧健康基础设施率先取得进展。宁波市以实现“统一医疗卫生专网”和“统一的数据中心”为目标,率先开展智慧健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医疗卫生专网已连接到11个县(市)区,覆盖了所有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智慧健康数据中心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海曙、江东、江北提供基础平台、服务托管和异地灾备等服务。超前的智慧健康基础设施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传输网络。以鄞州区为例,2013年,鄞州区区域影像中心约服务30万人次,其中纠错约3000人次。
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目前,以全科门诊、中医药门诊、免疫接种门诊、妇保门诊、儿保门诊和健康体检中心“五门诊一中心”为基本建设内容的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宁波市全面推广,全科医生工作站、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社区医生随访系统已在10个县(市)区广泛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个月前:
A男:哇哦,这个产品好酷哦,一打开都是各种美女,还离我很近,朕是该翻谁的牌子呢?额……这个脸太胖,这个短发不好看,额……这个还可以,就她了。
B女:哈哈,又有一个sb来打招呼了,美图真是个好东西呀,本宫几天心情好,就搭理他一下吧。
A男:妹子和我说话了,还是带表情的,感觉自己将要走上人生巅峰了呢!
……
三个月后:
A男:这是什么破玩意儿啊,又是周围的人呢,但是居然没一个鸟我,艹,卸载,必须卸载。
B女:烦死了,天天都是这群臭屌丝,约你妹啊!!!搭讪能不能有点技术啊!!!
某PM:老子每天抛空心思,去和不同的用户聊天讨论,对用户心理的挖掘都精确到到喜欢的颜色,按钮的形状和圆角的度数了,到底还要怎样?你们这些善变的人类,都灭绝吧,未来属于三体。
这就是一个普遍的心理需求失效的过程,至于产品名就不点了。那么社交产品是如何心理失效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一、社交产品的四个心理魔法
人类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之后,衍生出了复杂的心理需求,从个人和群体心理来源中可以分为好奇心,恐惧感,优越感和归属感。
1.好奇心
在微信刚开始的阶段,打开手机摇一摇,我们会期待着这次究竟会匹配到谁?离我有多远?TA长的好看吗?这么多的疑问就是人类好奇心的体现,在本质上讲和“我从哪里来”是一样的,都是对于未知发自内心的渴望。
2.恐惧感
打开手机我们发现很多产品都有一项功能,每日签到,连续签到多少天有奖励,而如果中间有一天间断,又要重新计数,所以当你连续签到很多天之后,因为已经付出了沉默成本,而害怕失去已有利益的恐惧感会压迫你每天都去登录,增加平台DAU。这种恐惧是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与自然界的恶劣环境作斗争形成的底层心理。
3.优越感和归属感
很多人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单纯从个人角度去认识自我价值十分困难,因为单个人是没有坐标的,没有参照物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发展了两种方法,在和别人的对比和连接中找到自我价值。
第一种情况下,人们会攀比,通过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进而找到优越感证明自己的价值。VIP体系的身份标识和特权都让人有种比别人要强的暗爽,这就是优越感。
第二种情况下,人们会和别人建立连接,找到同类,在组织归属感中同理出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情况多对应于各种垂直社区类产品,人天生孤独而渴望被理解,害怕被孤立而希望遇到同类,而高度相同的兴趣和背景可以让人们找到组织归属。
知道了以上四种底层社交心理,那回到我们开篇提到的问题,为什么社交产品会有着致命的衰减规律?
二、心理失效的原理机制
社交产品往往都是利用多种用户心理去完成推广和沉淀用户的目的。之前足记能在很短时间刷爆朋友圈,就是因为它直击到用户的底层心理:当朋友圈有好友发出带字幕的电影感十足的图文时,会引起用户的好奇心去尝试。而大部分人低成本创作出这样高逼格的图片是极易产生优越感的,所以会主动扩散。传播中期由于越来越多的朋友发出这样的图片,会让其他人产生如果不发两张图片就会被时代淘汰的恐惧感。好奇心、优越感和恐惧感带来了产品的爆发式增长。
但问题同时也来了,当越来越多的人发朋友圈之后,先行者的优越感就会丧失,当自己尝试过几次之后,好奇心和恐惧感也会随着时间自然衰减,见的多了,心理阈值就会增加,进而会麻木。而正因为这样的传播机制,让足记在用户心中的认知等同于神器,并没有将自我定位“像电影一样生活”的价值传递给用户,而一旦心理需求失效的时候,用户就会逃离。
好奇心加优越感容易产生传播价值,而恐惧感加归属感则容易沉淀用户。典型的例子就是垂直社区:高度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共同标签产生了强归属感,而因为这种互相之间的归属关系,让用户逃离的时候就面临失去圈子的恐惧。这样的社区往往是中心化的,大v用户创造价值,获得优越,初级用户获得价值,满足好奇,产品看似形成闭环和强归属,但也无法逃脱心理需求失效的规律。
首先,平台的价值来源于大v产生的内容,而大v创作的动力是众人拥戴的优越感,但随着其心理阈值提高,平台需要吸引更多新用户来满足大v用户,防止价值链断裂造成的用户逃离。一旦平台在产生强归属感之后,新用户会无所适从,难以融入,没有新资源的涌入,平台一定会死。即便平衡好了新老用户的关系,随着新用户大量涌入,也会冲淡平台本身艰难营造的调性,老用户归属感会减弱,就像很多知乎豆瓣的老用户都会抱怨平台质量下滑,最终都是用户的逃离。
所以无论是利用四种心理中的任何一种,其实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面临心理失效的困境。好奇心死于不再新奇,恐惧感死于习以为常,优越感死于不断增加的心理阈值,归属感死于新用户涌入带来的稀释作用。
那么,是否有办法避开或者是延缓这致命的社交产品衰减律呢?
三、回归产品价值本质
社交领域最为成功的产品就是微信,我们来看看微信是如何阻挡这样的衰减的。
首先微信会利用到用户所有心理需求,初期的语音对讲,摇一摇,附近的人都是利用好奇心;未读消息和朋友圈更新的小红点,会让用户产生强迫症般不安的恐惧;微信还建立了基于评论数,点赞数,阅读量的优越感体系;同时微信拥有着整个熟人关系链带来的社交归属。
然而我们发现,现在语音对讲早成了日常习惯而毫无好奇心可言,摇一摇附近的人在成为神器带来用户激增之后成功洗白,完成用户推广扩张使命后基本没人使用;我们也越来越能习惯刷不完的朋友圈、微信群和公众号,小红点对我们失效了;同时点赞数减小,心理阈值的提高也让优越感的体验越来越差;最后好友数量不断的增加,熟人变少,社交压力增大的同时关系被稀释,朋友圈朋友的状态变少,无关的文章变多,整个都导致用户的归属感在降低。
但是微信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心理满足度的减小而迅速失败。不是说心理需求会失效吗?为什么微信还可以活的很健康?
产品的核心是其提供的价值,商业的本质是效率的提升,而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则是提高信息的生产传播转化的效率。反观这几年雄霸一时的产品,你会发现,他们的本质都是提高了信息组织传播的效率。
人人网增加校园场景下认识新朋友和获得优质信息流的效率,微博是将信息拆碎重新分发,加快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微信是信息流+关系链的设计,将IM,SNS和媒体实现无缝整合而提升了信息组织和传播的效率。
对成功的产品而言,所有对心理需求的满足都只是推广沉淀用户使用的手段,是为产品的核心价值服务的,当一个产品能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时候,如果可以利用以上四种心理,将会实现用户爆发性增长和沉淀。如果一个产品因为在传播时给用户留下的印象过于依赖其对心理需求的满足,如神器,神器,文艺小清新聚集地之类,而没有相应的迭代去不断的强化其在效率上的价值,而让这些传播途径本身成占领了用户心智的话,就极有可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产品。
满足需求也是死?——谈谈社交产品的生命衰减周期和对策
从心理刺激到效率依赖,从让用户第一眼惊艳到让用户没有你不行,这是一个恋爱的过程,也是产品经理的核心智慧。
四、社交产品的境界
所以在我心中社交产品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层是自嗨类产品,只有形式上的改进,没有满足用户的底层心理需求。
可是料峭的春寒中,劲猛的风却突然刮了一夜,她心中爱怜的花瓣已被无情的风雨打落了一地,再无往日的美丽模样。清晨起来,看着这一切,她觉得自己的心直往下坠。想到美好的东西竟然有着那么多不可预知的变数,多愁善感的她情绪因此而很低落,眼睛也潮潮的了……
这是2003年1月8日的一天早晨发生在邓若静身边的一幕,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但这一天对她来说却记忆犹新。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她就与自己腹中的胎儿一道遭遇了人生的炼狱。
邓若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审计科黄文斌的妻子,虽然她毕业于一所知名的医学院,但因为有孕在身,做妈妈是迟早的事,因而她暂时辞去了工作,在家里当起了家庭主妇。
不知是受自己低落情绪的影响,还是身体真有问题,她觉得精力很不好,浑身无力,恶心。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看有啥病。”丈夫对她说。
在丈夫的陪同之下,她到了丈夫工作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去看了医生。医生对她说,她腹中的双胞胎发育不平衡,有流产的可能,应该住进妇产科进行保胎,否则很危险。
她没想到,自己刚住进医院的那段时间还好,可是20多天后的2月4日那天,她的身体却莫名其妙地发起烧来,温度为37.2℃。妇产科的医生以为她不小心着了凉,有些感冒,给她开了些常规性的退烧药。
但是,吃过退烧药后,她的体温非但没有降下来,反而还进一步上蹿,2月5日又达到了38.3℃。主治医生又给她用了一些抗生素。
2月6日,她的体温仍未降下来,又比前一天还高,达到了39℃多,而且开始了干咳。
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体温一天比一天高?她疑惑不已。她的主治医生及时地将她那令人费解的病情向产科主任张建平教授和产科副主任王蕴惠教授进行了汇报。她的反常病情引起了两位教授的高度重视。
“是不是非典型肺炎?因为只有非典型肺炎才有如此奇怪的病状。”张建平想了想对王蕴惠说。
“有可能,她所表现出来的病情跟非典型肺炎极为相似。”王蕴惠对张建平的推测予以了肯定。
为了进一步确诊她是否真的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他们马上对她的肺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并照了片。然而从检查结果来分析,她又不像是非典型肺炎,因为她的肺部没有任何阴影。虽然这次检查不能确诊她到底得了什么病,但妇产科却不敢掉以轻心,而将她作为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例加以观察和治疗。为了防止被感染,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之时,也都穿上了隔离服。
在此之后,她的体温仍一路攀高,到了2月7日时,竟冲上了40℃。
虽然邓若静和黄文斌都是学医的,也都是无神论者,再加上生离死别的场面看得太多了,他们对生老病死的认识比常人要深刻得多。但是自从邓若静担心自己患上了非典型肺炎之后,他们夫妇俩就变得迷信起来,不停地祈祷,希望邓若静身上莫名的高烧不是非典型肺炎在作祟。
然而他们虔诚的祈祷却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2月10日,医院在对邓若静进行例行检查的过程中,在她的肺部发现了阴影;化验她的痰液后发现其中有大量的非典型肺炎病毒,因而她被正式确诊为非典型肺炎患者。
生死关头,绝症绝食要求生小孩
虽然在心中曾经有过一万遍假设,但当医院正式通知邓若静她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时,她还是顿感天旋地转,万念俱灰。眼看孩子4月14日就将平安诞生,却忽然出现了这么一道坎。一时间,悲伤,绝望,痛苦瞬间塞满了她柔弱的胸膛,她感觉自己不存在了,灵魂也在瞬间被扭曲,被颠覆,被撕裂,被蹂躏。
她万没想到,自己在被确诊为患上非典型肺炎的同时,一直在妇产科照顾她的丈夫黄文斌也同时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
上帝啊,为何对我们家如此不公?看到丈夫的表情,她的泪水好像开闸的洪水,疯狂地流了下来。
“都怪我,是我害了你!”黄文斌痛苦地回忆着,原来在2003年1月3日那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了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虽然那位患者在住进医院的当天就死了,但是他却将抢救他的20多名医护人员全感染上了。黄文斌也参加了那场战斗,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一直没将此事告诉妻子。
“我不怪你,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会为你骄傲!”邓若静对丈夫说,“更何况那么久你都没有表现出非典病兆,因而我敢断定我们夫妻的非典型肺炎来源并不在你身上,而是来自其他途径。比如说,妇产科在22楼,而呼吸科在12楼,妇产科和呼吸科共用一部电梯,我们在乘坐电梯的时候,也有可能被感染上非典型肺炎呀……”
在死神面前,夫妻俩虽然都很恐惧,但却都表现得若无其事地相互安慰对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俩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渐渐到了极限,特别是邓若静更是如此,因为腹中胎儿本来就发育不平衡,再加上呼吸也越来越困难,心里也越来越烦燥,她也预感到了自己的生命就将走到尽头。
“阿斌,我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住了,我本来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但是一想到自己告别人世时却还会牵连上我们的两个无辜的孩子,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我对不起你!”邓若静有气无力地对丈夫说。那段时间她连下床的力气也没有,大小便也是在病床上解决的。
“你别想那么多?就算是我们夫妻逃不过此劫,并将牵连到我们那尚未来到人世的孩子,可是我们全家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也可以重新团圆呀!”黄文斌苦笑着对妻子说。
“不!我一定要给你留下血脉,就算我无法熬到预产期,我也可以做剖腹产!要不然,我会死不暝目的。”
“你本来身体就弱,抵抗‘非典’已力不从心,如果再坚持做剖腹产的话,这不是让自己加速死亡吗?再说,你自身已经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非典型肺炎是通过唾液、血液和呼吸道传染的,你与孩子血脉相连,你能保证我们的孩子没有非典型肺炎?”
“反正都是要死的,我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来拼上一拼!如果孩子真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是天意,没办法!但如果孩子生下来后身体健康的话,那我不就胜利了吗?更何况,我也是学医的,我能拿自己的生命在关键时候为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研究作贡献,也是死得其所,而且也是义不容辞!”
“王教授,我想在离开人世前将孩子生下来!比如给我打催产针,或者做剖腹产。”2月13日,当产科副主任王蕴惠教授巡视病房时,邓若静对她说。
“可是你的身体非常虚弱啊,而且已经有一天多没有吃什么东西了!”王蕴惠对她说。
“就是因为我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我才想将孩子生下来。我不能将孩子也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同时,我也是学医的,我知道在我之前尚无非典型肺炎患者生孩子的先例,因而我想自己临死之前在这方面为非典防治的研究工作做一点贡献。”
王蕴惠听了她的要求之后,并没作出肯定的回答,只是对她说,她的病情比较特殊,医院需研究研究才行。
听了王蕴惠看似敷衍她的话之后,邓若静心里非常难过,她不明白为什么医院不肯为自己做剖腹产手术,难道自己成了非典型肺炎患者就连做母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吗?或者自己渴望为非典型肺炎的医治研究工作做一点贡献的心愿也会被人轻看?
联合会诊,拯救非典妈妈的方案一波三折
对邓若静提出的这个要求,王蕴惠真想一口应承下来,但身为产科副主任、医学教授,她知道自己对病人的任何回答都必须要有医学根据。因为邓若静的病情非常特殊,又没有医治非典型肺炎的特效药,因而她不敢贸然作答。
她将这一情况及时向产科主任张建平教授作了汇报。邓若静要求生下孩子的迫切要求也同样引起了张建平教授的高度重视,他被邓若静的伟大母爱和欲为医学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事不宜迟!请来全院的专家联合会诊,看邓若静是否可以生小孩。如果可以,为她生孩子的事研究出一个最佳方案!”他对王蕴惠说。
2月14日上午9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主任李文益、新生儿科主任黄治彬、SARS研究专家陈为宪,以及妇产科、呼吸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10多人组成的联合会诊小组开始对邓若静进行会诊。
会诊结果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邓若静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而且近两天没有吃多少食物,无论是给她注射催产针还是对她进行剖腹产,让她终止妊娠的话无疑是加速她的死亡;另一种观点认为,邓若静可以终止妊娠,以她当时的情况来看,就好似在中泅渡的身背铁块的人一样,她如果终止妊娠,身上的负担轻了,她病情可能会有所好转。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最后第二种观点取得了胜利,并让所有参与会诊的专家达成了共识。理由有三点:
第一,邓若静腹中的胎儿胎心率偏快,这表明胎儿可能缺氧。大人得了非典型肺炎缺氧,发育不平衡的小孩也缺氧,如果不尽快为其终止妊娠的话,可能会母子双亡。
第二,由于考虑到邓若静腹中胎儿的健康,医院不敢对身患“非典”的她随便用药,而且在用药量上也受到了限制。这不利于对她非典型肺炎的医治,也同样不利于腹中胎儿的健康成长。如果终止妊娠,则可以大胆用药,这样会一定程度地控制非典型肺炎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第三,对健康的孕妇来说,胎儿在腹中上顶,都会影响到正常呼吸,更何况非典型肺炎患者孕妇了。因而如果邓若静终止妊娠的话,子宫不再上顶,会缓解她肺部的压力,增大她的肺活量,也有利于她的康复。
在可以对邓若静终止妊娠达成一致后,专家们又对终止妊娠的方式进行了讨论:如果采取阴道分娩,由于时间长,负担大,需要消耗产妇大量的体力,不仅对大人容易造成损伤,而且也可能造成婴儿缺氧。
如果采用剖腹产的话,虽然对大人或小孩都有利,但也存在着危险,因为患者本身的肺功能不好,采用麻醉后,对肺部呼吸甚至生命都会构成威胁;而且小孩子生下来后,能不能成活,有没有并发症,会不会感染等都是一个未知数……
讨论结果,专家们普遍认为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为剖腹产。
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诸如为邓若静终止妊娠的地方、参与手术的人员、初生婴儿送往何处等等。会诊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讨论了4个多小时。
然而,当专家们结束讨论之时,却收到了一张纸条,那是邓若静的父亲写给妇产科的。邓若静的父亲是一位退休医生,他在得知女儿的情况后,坚决不同意医院为女儿做剖腹产手术,理由主要有两条:其一,胎儿“早产”后成活率不高;其二,大人在麻醉之后,很有可能躺在手术台上永远下不来。因而他在纸条中说,他坚决不同意给女儿做剖腹产手术,如果有什么后果的话,他为女儿负责。
拼死一搏,非典妈妈创造生命奇迹
听说父亲坚决不同意医院对自己进行剖腹产之后,邓若静悲观极了,她想到自己反正都是在等死,甚至开始拒绝继续治疗,不吃不喝,以致于出现严重脱水,嘴唇烧得起了痂,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恍惚。
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见了她的情况,心里既感动,也难受,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强烈渴望舍命保住孩子的产妇。
但是,面对邓若静父亲的坚持己见,会诊小组的专家们只得一声叹息。
谁知,就在邓若静与其父僵持不下之时,她的病情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2月14日下午5时,正在张建平和王蕴惠两位教授准备下班的时候,却突然从护士口中得知,邓若静出现了不规则宫缩,且胎膜破裂,羊水二度浑浊,胎儿表现缺氧征兆。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走,我们看看去!”张建平对王蕴惠说。他们顾不得下班,连忙穿上隔离服,奔向邓若静的病房。
邓若静嘴唇青紫,目光呆滞,满头是汗,看上去已经奄奄一息,在非典型肺炎和腹中孩子的双重折磨之下,她时不时地发出痛苦的,泪水在她的脸上形成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河。
“请你们帮帮我吧!我快不行了,求你们在我死之前帮我将孩子生下来。”邓若静看见张建平和王蕴惠,迫不及待地请求他们。看上去外表柔弱的女性却有如此坚强的意志,两位教授被深深感动了,他们在确诊邓若静确有早产迹象时,深刻地意识到,为邓若静做剖腹产手术已刻不容缓。
听说自己做剖腹产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邓若静激动不已,而黄文斌却忧心忡忡。
“阿静,我宁愿我们一家几口共赴黄泉,也不愿意你用生命作赌注,去换取一个也许会惨不忍睹的结局。”黄文斌忧郁地对妻子说。
听了丈夫的话,邓若静努力地欠起身来,拉着一直照顾自己的同样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的丈夫的手,她心里异常酸楚,她知道,这个时候与丈夫对话,是真正的生离死别。但她没有悲伤,也怕自己的悲伤会影响了丈夫的情绪,因而温情脉脉地对丈夫说:
“不会有事的,那么多专家对此进行过会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终止妊娠比继续妊娠对母子来说更有利……”
“我也希望我们夫妻俩都能逃过死神的魔爪,可是我们是医生,我们相信科学,同时也亲眼看到了那么多人是如何感染上非典型肺炎,又是如何医治无效地告别人世的……”
“阿斌,虽然我们夫妇俩都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我也知道这次手术对我来说是凶多吉少,但是我希望你能健康地走出隔离病房,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有一个依靠!”
邓若静的话顿时让黄文斌这位七尺男儿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他一把抱住妻子,泣不成声。
2月14日晚8时50分,由产科副主任王蕴惠主刀,加上第一助刀、第二助刀、麻醉师、护士等12人组成的手术小组进入手术室,为了防止感染上非典型肺炎,他们全都穿着双层隔离服,一层手术衣、戴着两个16层的口罩,他们早有心理准备,知道这是一场可能会有流血牺牲的战斗。
14日晚上8点55分,手术正式开始了,虽然打了,但在手术过程中邓若静却非常清醒,她甚至听到了王蕴惠教授的手术刀在划破自己肚子时发出的“哧哧”声。
“孩子呀,你一定要健康地来到人世呀!这样你才能代替妈妈报答那些拯救过我们全家的叔叔阿姨,妈妈也可以因此而死得暝目了……”在手术的过程中,她如此反复地在心里祈祷着。
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30分钟后,伴随着初生婴儿脆弱的啼哭,手术宣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又过了10多分钟,手术彻底结束,两个婴儿,一个1.75公斤,一个1.45公斤。因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没有“非典”隔离育婴室,又不能确定两个新生儿是否感染了非典型肺炎,护士在对他们兄弟进行了断脐、吸痰、清洗等处理后,被火速送往了广州市儿童医院“非典”隔离育婴室。
婴儿平安出生,邓若静在手术过程中也没有出意外,手术取得了成功!
看到两个可爱的儿子,邓若静幸福无比,更令她高兴的是,医生对她说,她的两个孩子体温都很正常。听了医生的话之后,她紧绷着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下来,人也一下子昏了过去。
母爱如斯,非典妈妈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当邓若静再次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仍在医院里,虽然身边的环境有了变化,但护理她的护士却没有变。
“我是在做梦?还是真的没有死?”她奇怪地问身边的护士。
“你当然没有死!”护士笑着对她说。
原来,她昏过去之后,医生马上将她送到了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原以为做过剖腹产之后会必死无疑,没想到自己却活了过来。“太好了!我赢了!我们赢了!”她的泪水再次奔涌而出。
不知是邓若静的心情变好了的缘故,还是生完孩子后医院对她用药没了顾忌,从她做完剖腹产后的第三天开始,她的体温竟奇迹般地开始下降了,之后,她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肺部阴影也一天天减轻。一个月后,她的肺部阴影完全消失,身上的非典型肺炎症状也彻底治愈。3月17日,她平安出院了;之后,丈夫黄文斌也平安出院。
出院以后,为了防止非典型肺炎再次反扑,并传染给别人,他们夫妇俩又主动将自己隔离了一段时间,并积极配合医院的复查。在一次又一次复查过程中,他们都没有复发的症状,于是一个月后,他们才将自己彻底融入了社会之中,并将两个宝贝儿子接到自己的身边。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时候,把握好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收获一笔财富;相反,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上的疏忽,足以让人葬送一生的幸福,甚至会失去宝贵的生命。53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一个小小的烟头,就这样悄无声息了。也许,财产可以弥补,但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如果于红新能意识到不能到堆放着易燃物品的仓库内吸烟;如果他能妥善处理好烟头:如果他有一点点的安全防范意识……那么,这是可以避免的。
也许,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于红新,因为53条人命,不仅仅是一个烟头断送的。是的,火灾发生前,中百商厦未能及时整改火灾隐患,消防安全措施也没有落实,火灾发生当天,值班人员又擅自离岗,致使民众未能及时疏散,最终酿成了悲剧。然而,那个肇事的烟头毕竟是整个事故的导火线。当一系列的偶然因素遇到了一起,它的总和就是必然的悲剧。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尽职尽责,重视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
有些悲剧是难以预料的,但当危险就站在面前,有的人仍选择绕道而行,这才是最可悲的。今年一季度,南宁市建筑工程现场共发生4起重大安全事故,重伤2人,死亡2人。安全意识淡薄是建筑事故的主因:多数施工工人对没有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及没有签订用工合同不以为然;不少民工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下高空作业;还有一些收废旧品的人们无视工地的警示牌,径直走进施工区拾东西……这一幕幕令人心惊肉跳的场面,他们自己却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也许觉得,系安全带、戴安全帽这类小事没有必要,疏不知,正因为在这些细节上的省事,最终让他们悔撼终生。
要保证安全生产,就要维护人的生命权益,树立安全至尊的思想,以人的因素为第一位,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才能不再是空话,因此安全培训教育至关重要。安全培训管理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形式单一、走过场、不能真正的引起人员的重视的弊端,消除这些弊端,就要不断地创新培训方法、更新培训内容。
在生产工作中,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特点,针对企业领导层、中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运行管理人员、普通职工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教材,并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变换授课方式、讨论总结、不定人的提问、模拟现场案例、观看典型性案例分析、用高仿软件进行现场操作、深入现场实地研究等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增强培训的成效,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从根本上消除"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底下睡觉"的现象。企业中的培训不应该像学校的模式那样呆板,应该更具有生动的魅力,因为参加培训的都是熟悉的人员,这样更容易沟通、讨论、学习、提高。
为了切实提高职工防范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架起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的桥梁,在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中,还可以开发与使用各种计算机事故预想与仿真处理系统,进行事故演练培训与技术讲解,以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效果。例如根据各自公司的实际开发出模拟仿真系统,对运行人员进行模拟操作,以此来提高运行人员的实际判别与处理电力事故的能力。或者是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先在仿真系统上进行模拟操作,这样虽然看似麻烦,但是可以完全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因存在违章而造成事故的情况。
二、反习惯性违章管理
有专家指出:"习惯性违章是在长期重复作业中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不安全和不规范的行为。"而形成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模式有很多,例如: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力强,即使违章也不会出现严重后果的侥幸心理;本身对各项规章制度不熟悉,只是对工作有热情的无知心理;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满不在乎的马虎心理;对工作带有情绪化,存在不满心理,应付了事的麻痹心理;图省时省劲,投机取巧,简化作业流程、减少施工工序等,置标准化作业指导程序于不顾的投机心理;盲目服从上级安排,没有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的奉承心理等不良心理。
要想在作业现场有效地杜绝员工在作业时出现以上不良心理,就要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习惯,养成正确的反违章心理意识,使员工在不自觉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醒自己、约束自己。
在工作之余加强自我学习,重视公司培训,把规章制度、业务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当员工的业务技术精湛,操作熟练后,才能从根本上判定自己的行为是否违章,才能在日常工作时及时发现设备、环境中存在的隐患或故障。正视、尊重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要清楚的明白这些制度的存在不乏"血"教训的积累,它们是科学的、规范的、严谨的,只有全面了解才能在作业现场更好的自保和互保。
班组是安全生产重点,要做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从班组抓起,而班组的安全生产,除了要加强班组管理,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要起到带头作用之外,还要靠班组整个的凝聚力和班组个人的自查自律。首先,作为班组的最高领导,即班组长要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安全素养和良好的管理水平,这样能为班员做好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被班员信服,同时在班组长严守规程、规范作业流程、认真对待工作的影响下,班员才能做到自查自律,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要营造出反违章的公司大气氛,使反违章意识走进每一位职工心里,要充分利用亲情、爱情、友情来唤醒员工的幸福意识,让他们知道违章的严重后果,某电力公司"向违章职工家属邮寄一封信"的做法,就能充分发挥亲情和爱情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用亲情和爱情"催化"员工落实安全责任,自觉遵章守制,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自觉与违章行为做斗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安全监督管理
搞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一以制度为保证。各项制度要完善,对于实用的现场规程要每年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新推行的制度,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在全公司进行推行。对于新推行的管理模式,在生效后,要及时针对安全生产方面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复查、修改、并下达红头文件进行明确,不应在进行安全生产中,出现新旧制度共用的情况,这样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执行人员会产生矛盾,影响专业人员的判断,形成危险。二安全生产现场管控。生产现场要严格执行"两票一单一卡",加大现场督导检查的力度,充分利用高科技设备和高科技技术手段对现场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作业过程可控、能控、在控。安全监督人员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时,要从班前班后会、"两票"填写执行、现场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认真记录,一旦发现有违章行为发生,立即制止、纠正,毫不留情。三安全监督无处不在。要将安全监督检查渗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图纸的一个数据、一个符号,大到一个大型的施工作业现场,这就要求安全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高,如果在安全监督过程中,监督检查人员本身不懂、不会,试问一下如何进行监督检查,如何使人信服监督检查的结果。在安全监督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各生产单位安全员的职能,切实使他们负起责任来,这样能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四、日常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