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谈煤矿安全生产

谈煤矿安全生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谈煤矿安全生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谈煤矿安全生产

篇1

中图分类号:TD63;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73X(2015)10-0134-03DOI:10.16525/j.cnki.cn14-1134/th.2015.10.052

引言

我国是煤炭能源大国,煤炭蕴藏量十分丰富。但是因为我国煤矿主要分为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施工作业的环境和工作难度变的越来越复杂,所以需要配备更加完善的机电设备,研究好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促进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开采。

1机电设备管理方法

在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是对机电设备的型号选择、设备安装、检验、后期的使用和定期维护等内容,机电设备管理作为矿井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对煤矿的正常开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年代比较久远的矿井,设备出现老化和故障,瓦斯浓度高以及设备运输距离比较长等条件下,更需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保证其有序运转[1]。机电设备的管理方法有:第一,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检修,保证机电设备的整体质量和工作质量。作业人员应该按照机电设备维修的规律,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并且按照设备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类,制定检修计划,以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较少磨损。第二,对机电设备进行优化管理,不同的机电设备指定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人员配比。此外,还可以根据各个部分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任务量,使机电设备工作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第三,还要对设备管理和运行进行具体的规范,建立业务保安责任制度,以便于使煤矿机电设备得以正常运行。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的严重滞后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所以现在很多的煤矿企业领导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煤矿开采和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煤炭的产量,忽视了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没有认识到现代化的机电设备对煤矿生产的重要性,忽视了机电设备对煤矿开采的重要性。电子机电管理部门没有实权,部门职责被淡化。机电设备及其部门本身的制度不完善,并且经常出现未落实的问题。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也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只是满足目前的生产需要,管理理念严重滞后,容易发生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问题。

2.2机电设备的监督不健全

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在做好日常工作以后,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煤矿机电管理和监督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原因就在于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但是煤矿生产的矿井较长,范围面积大,所以通常采用抽样检查。该方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全面性,导致机电设备的监督不完善。除此之外,煤矿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很多情况下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耐心与细心,认为不会存在什么大问题,由此导致很多的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

2.3机电设备的检修不到位

煤矿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叠加,会存在设备磨损和机器零部件损坏的问题,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检修,能够及时发现机电设备潜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和排除隐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部分企业的领导没有认识到设备检修的重要性,再加上检修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认真,缺乏安全意识和认真的态度,使机电设备检修的效果不明显,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最终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煤矿机电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继而致使故障和问题扩大化,由机电设备的问题引发尤为严重的事故,既威胁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为煤矿企业带来诸多经济损失[2]。

2.4机电设备的本身存在故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煤矿生产的环境和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工作环境变的更加复杂,煤矿生产的机电设备也要与时俱进,满足日益复杂的生产条件要求。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发展比较滞后,很多煤矿机电设备本身均存在着一些问题乃至缺陷,设备老化、未安装保护设施等,这些都为煤矿的生产埋下了隐患,同时也对机电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也会影响煤矿的生产,这便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3.1完善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在煤矿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工程,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比较细致,需要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机电管理办法。我国现有的《隔爆电气设备失爆检查规范》、《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采区机电管理办法》、《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机电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和办法,能够依照具体的制度进行,保证机电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的机电管理机构开展管理,企业在内部需要建立完善机电管理体系。可以指定专门的领导负责机电管理工作,各个基层单位要设置专门进行机电管理的机构和管理人员,责任、分工明确,主要负责制定设备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和目标。还应该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且制定科学的评判标准[3]。3)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监管。认识到煤矿机电设备对煤矿正常生产的重要性,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在进行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防爆率以及降低机电设备的待修率、故障率、维修次数等,达到标准的规定,就需要对机电设备进行考核,使每个目标具体化,并分解到各个煤矿基层单位。为了使机电设备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要设置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并且对这些人员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

3.2做好机电设备的检修

首先,应做好对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立足于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煤矿单位指定日常的检修工作计划和管理办法,制定严格的检修表和工作时间表,保证每天都会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其次,要进行大规模的定期检查,煤矿每年进行12个检修日进行停产检查,工作人员制定检修计划,检修完成以后需要总结,检修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机电设备零部件的磨损问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再次,要重视机电设备的大修,任何1台设备都是有使用寿命的,煤矿单位应当根据现有机电设备的基本情况,制定机电设备大修的计划,还要进行资金支持,根据各个基层生产的情况,给予不同情况的费用支持。

3.3推进机电设备管理质量的标准化

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内容,煤矿全员做到掌握标准、执行标准,全面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对于夯实煤矿安全基础,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质量标准化工作过程当中,应当依靠和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认识到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逐渐完善中形成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建设。

4结语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必然会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同时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艰巨。所以,要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的研究,切实做好对机电设备日常的维护和检查,并且找出机电设备中常见的问题与安全隐患,及时的排除故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对煤矿企业的有序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世锋.浅谈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意义[J].山东煤炭科技,2015(1):175-176.

篇2

[中图分类号] TD82-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319-1

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国内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而煤矿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安全生产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发展走向,其更是影响着广大煤炭职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煤矿企业必须注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广大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工作,从而保证职工的利益不受侵害,这是国内煤矿企业谋求发展的必要途径 [1]。

1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情况

(1)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不足。

目前,部分煤矿企业管理层仍然没有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在日常工作时候模式《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制度。煤矿企业管理层过于追求生产的效率,没有准确认识利益、生产以及安全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浅显的认为不重视安全生产也可以创造经济利益,根本不知道安全生产管理才是煤矿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存在隐患的工作面实施工作;不启用防暴设施;瓦斯监控检测系统仅仅是表面形式,随意设置的情况非常多。

(2)安全生产基础存在隐患。

目前,国内许多主要煤矿企业已经步入衰老时期,而“十二五”计划实施之后,新建的煤矿矿井非常少。再加上部分基础设备技术相对落后,超期使用现象也非常多,导致国内许多煤矿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作业持续紧张以及开采失调的情况,种下了许多安全隐患。此外,现场管理措施与技术方面的管理措施不够完善,造成工程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总而言之,国内许多煤矿企业缺少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在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上,缺少有效的控制。

(3)法制法规不完善,政府缺少督促。

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缺少有效的监督,针对相关的监管部门的建设以及权利分匹配没有能够做出明确的规定。一些监管部门甚至出现了腐败与渎职的情况,使得煤矿监管机构没有履行自身的职责,针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此外,部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根本没有制定对应的安全规章操作制度,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安全操作方面的指引工作,造成日常工作中仍然发生了违章工作的行为。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增加法律监管力度。

采用法律制度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煤炭法》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的实施,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有着良好的制约效果。法律当中对煤矿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做出明确的规定,保障了广大煤矿员工的基本利益。

(2)落实安全责任。

在进行煤矿工作以前,必须要明确安全责任工作。

要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煤矿员工中去,只要发生情况就直接由对应负责人负责。同时,煤矿企业必须把安全目标与经营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强化煤矿员工的安全观念。

(3)加强对工序安全的管理。

工序安全管理属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煤矿开采工作的进程是由若干个环节共同组成的。强化对工序的管理,通常来说就是加强管理煤矿开采的每一个阶段。

影响煤矿工序的原因有许多,而加强工序管理的具体内容有[2]:按时检查煤矿开采进程中机械设施的使用情况,监督工作的操作手法是否合理,工作的环境是否正常,煤矿工作人员身心是否健康。只有保障这些因素的正常,施工的安全才可以得到保证。

(4)加强执法力度,强化监察队伍建设。

因此煤矿企业是高危行业,为了让煤矿员工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政府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对煤矿安全监督以及管理的力度,从而形成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煤矿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并明确规定安全管理体系当中的人员职责范围以及部门建设,始终坚持“秉公执法、执法严明、违法必究”的规定,使得行使管理权限的法律职责得到落实,尽最大努力改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并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煤矿企业要强化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还可以采取与煤矿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实施委培的方法。

与此同时,要加强煤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煤矿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组织煤矿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让整个煤矿员工队伍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煤矿企业要持续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工作,持续加强煤矿企业上至领导层下至各类工种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所有煤矿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逐渐加强全体煤矿员工的“以安全求生产”的主动性。必须要强化煤矿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煤矿员工进行自保能力的培训工作,让煤矿员工养成按照安全规章制度操作的良好习惯,最终将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开始阶段,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3小结

总而言之,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一定要时刻记住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狠抓员工安全意识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充分落实好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从根源上控制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使煤矿事业为我国的经发展做出贡献。

篇3

2)其他“十三五”规划(2015-2020年)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绿色协调、改革、农业及民生六大领域勾勒出了改革的路线图。“十三五”时期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结合,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民意,同时也适应了时展要求。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只要提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才能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改变当前安全生产现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多达二百万起,死亡人数多达十万,一些煤矿企业多起的伤亡事故,严峻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2)加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的強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2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始终存在,暴露了不少问题:1)安全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煤矿生产门槛低、无证开采、盲目开采广泛存在,煤矿普遍安全投入不足。一些承包的煤矿存在短期行为,过度消耗使得矿山资源枯竭。一些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漠视弱势群体,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极大的隐患;2)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不健全。安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未能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内涵,安全信息化在加强政府及企业单位安全监管、应急处理及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整体保障效果不明显;3)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煤矿本身生产条件差,作业环境恶劣,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安全工作的关注,也没能很好地开展一些事故自救演习活动,一旦矿难发生,就陷入了被动状态,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4)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隐患治理。冰山理论指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才是最大的事故隐患,规范人的操作程序,人的行为安全才是根治一切是事故的根本对策。

三、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强化安全意识所谓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的必须遵循的安全观念,也是人们生产活动中应对外界环境影响而建立的安全警惕性、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加强对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要注意的是要根据煤矿自身实际情况培训到位,企业要在思想上根植“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2)强化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责任,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3)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煤炭行业要进一步完善煤矿采掘作业流程,按规程操作,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3.2加强安全生产软件设施的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除了投入资金到硬件设施中,也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软件设施的投入。通过建立井上、井下的信息化预警机制,通过对井下巷道瓦斯含量,通风有效性、矿压显现、超前探放水、煤层自燃等进行动态测量及数据采集分析,并实时监控作业环境,减少安全隐患。

3.3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在积极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制度的前提下,煤矿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矿工的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做好制度落实的监督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

篇4

2构建多元科学的煤矿安全保障体系

2.1加强煤矿安全的科技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加强煤矿安全的基本保障之一。只有加强科技保障,才能提高煤矿这一高风险行业的安全系数,逐步改变煤矿行业风险大的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复杂开放的安全生产系统和监察体系的建立,也必须以安全科技为依托。科技对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意义重大,煤矿业的安全生产离不开现代化设施和先进的科技支撑。必须毫不犹豫地加大科技的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发展煤矿安全技术,为煤矿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强化煤矿安全的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又一基础。所谓安全制度保障是指在整个煤业生产过程中,为最大化确保职工安全和尽可能降低财产损失而设立的一些法律或章程。它规定了职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地告诉人们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多数情况下,这些规章制度具有某些范围内的强制效应或者法律意义。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监察总局颁布的26个安全生产法规,各省颁布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以及各煤矿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等,都具有一定范围的约束作用。只有认真加强煤矿安全制度保障建设,为安全保障体系的完整建立贡献力量,才能最终保证煤矿的安全可靠生产。

篇5

前言

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资源,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做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煤矿机电现代化逐渐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1.煤矿机电现代化的特点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1智能化优势显著

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也是科技发展的目标。虽然从目前来看,煤矿机电现代化在智能化的操作和故障处理等方面仍然相对落后,但是其发展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对于相关技术人员而言,应该加强对于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增强煤矿机电现代化的功能和应用,实现高度的智能化,为煤矿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减少工作量,保证煤矿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1.2微型化发展普及

微电子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设备性能的同时,也使得设备的体积在不断缩小。在煤矿井下生产中,受空间范围的限制,许多大型的机械设备不仅无法有效发挥自身的功能,甚至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设备的微型化,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虽然其同样处于探索之中,不过也是煤矿机电现代化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

2.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需要煤矿管理人员的重视。

2.1管理队伍缺陷

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危性行业,矿井下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了职工的人身安全。而从目前来看,在许多煤矿中,并并没有认识到机电管理的重要性,缺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人员梯队效应难以有效实现,影响了机电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2设备老化严重

在我国,大部分煤矿的建成时间都比较早,受当时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煤矿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技术水平低,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设备的老化情况非常严重,无法达到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而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往往都是只重视煤矿产量,对于机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重视不足,无法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2.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从目前来看,我国煤矿的基本机电管理制度虽然按照最新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了规定,但是受煤炭资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管理层片面重视煤矿产量,忽视机电管理,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机电管理考核制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形象工程”的现象,机电管理制度缺乏有效落实,其作用难以发挥。

2.4缺乏有效监管

在煤矿管理中,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监察是非常重要的,而当前在煤矿机电监察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监管不到位,监察人员对于自身工作不够重视,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对各类设备的运行维护记录进行细致监察清理,也没有进入采掘工作面进行监察;二是缺乏专业的监察人员,不仅人员数量不足,而且受机电设备分布广、点位散的影响,监察工作缺乏全面性;三是对于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没有进行及时的跟踪管理,隐患的整改不及时,行政处罚力度相对较弱。

3.强化煤矿机电管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针对上述问题,煤矿管理层应该充分重视,立足煤矿机电现代化基础,采取可靠措施,强化煤矿机电管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3.1强化组织保障

一方面,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认识到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门,其重要性在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得以凸显。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将其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机电质量验收工作,从根本上消除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应该在加强组织建设,从组织方面保证机电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应该从自身的实际生产状况出发,组建相应的机电管理业务部门,选择专业素质高、业务熟练的机电管理人员,同时配备相应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另外,辅助生产机构应该建立相应的机电运维管理队伍和维修中心,设置专门的机电岗位,确保机电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2完善机电管理制度

煤矿应该构建相应的机电设备会议制度,机电运维周期性制度,强化人员考核制度,针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机电操作,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同时,应该强化设备日常维护制度和管理制度,严把设备质量关,在设备入场时,应该做好质量检查和性能分析,切实保证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确保其能够得到顺利执行,尤其是在煤矿井下生产中,应该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避免随意操作的情况。

3.3强化事故倒查管理

应该进一步完善事故倒查机制体制,对事故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向机电管理部门反馈相应的故障信息,尽可能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不仅如此,还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明确,做到防微杜渐,保证生产安全。

3.4大力引进先进设备

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对于实现煤矿机电现代化,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有着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可以引入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和实时监控系统,对煤矿井下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使得工作更具操控性能,预防风险和事故的发生。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和演练,能够提前发现意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不仅如此,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作业强度,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机电设备现代化已经成为煤矿设备发展的一种趋势,管理人员应该在保证机电设备性能、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将安全作为煤矿生产的首要任务,从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提升机电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强化技术创新,结合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措施,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安向东,李春广.机电现代化与煤矿安全生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4):80-83.

篇6

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永恒主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煤炭企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我国对煤炭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要保证产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切实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安全生产政策,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尤为重要。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证并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安全则是煤炭工业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多,千万吨以上煤炭生产企业达到47家,产量占全国煤炭核定生产能力的63.24%。其中3000万吨以上煤矿企业12家,并创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炭企业提高了认识、强化了管理,安全投入也普遍有所增加,使煤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但煤矿仍然是我国工矿企业中事故发生最频繁、安全生产形势最严峻的工业部门,与国外的差距也仍然存在。长期以来,我国煤矿每年因工死亡都在万人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上煤矿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我国煤矿事故的特点一是重特大事故多发;二是小煤矿事故多发;三是瓦斯和水灾事故多发。全国煤矿一年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原国有重点煤矿年销售收入的5%。只有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事故危害性,实现煤矿企业发展的真正目标。

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许多煤矿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扩大生产上,把安全抛在脑后,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从而影响到整个煤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就不够完善,或者不按国家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有的企业的制度建立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有关部门的检查,不是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不具备可操作性;有些煤矿在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之后,并不合员工进行共同学习探讨,严重丧失了制定制度的实质意义;有的煤矿不对管理制度实时进行更新,导致制度内容陈旧,不能完全符合煤矿的实际发展,更不能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实行相适应。

(二) 煤矿的生产设备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落后

煤矿设备在制造、发展和应用的同时,就发生有设备的损坏、故障和事故,随之而来也就产生了设备的维修、管理和故障控制。设备发生事故,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生产活动,因此煤矿的设备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现今大多进行煤炭生产的企业都存在物质装备方面的不足,主要有:生产设备陈旧,设备更换周期长,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生产设备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不到位等,造成生产设备的故障多、安全性能比较低;造成企业的防灾抗灾能力严重过下降,使企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淡漠

一些煤矿采掘一线工人多数为农民工,且工人流动性很大,培训工作又不到位,工人素质很低,安全意识和自主保护能力差,违章作业现象相当严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最大化。煤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于非生产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被大量的精减,造成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培训流于形式。其次,职工学习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即使采取强制措施,学习效果也较差。

三、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一)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各项制度的落实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煤矿的各级行政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对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具体负责,按照业务保安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企业要进一步针对煤矿的实际制定和完善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并且按照规程要求切实加强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真正按照规程操作。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一定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作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曝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抓好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督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二)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

当前从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科学的安排部署,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严重,因此要加强煤矿职工培训工作,提供全员素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矿井实际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培训学习,培训形式可以多元化。另一方面煤矿也要加大投入培训的力度,提供职工的待遇,可以建立一些培训的考核机制,促进培训效果的不断提高。安全培训教育要讲求实效,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

(三)增加煤矿安全生产投入

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于安全投入欠账仍高达164亿元。煤矿安全投入水平决定着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许可证,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安全级别;而安全级别又影响到缴纳商业保险费的费率,以及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比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同样能够提高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重视。安全投入应该依靠科学技术,完善设备的跟新换代,如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监测设施中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等,保障矿井抗灾能力,提高矿井安全生产能力。设备是基础保障,这些设备的质量以及日常维护都涉及到了煤矿人员的日常安全,设备的投资是固定的,一旦形成就很久才会调整,管理具有实时性,设备具有滞后性,管理是上层建筑,一个企业的发展要看上层建筑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所以管理好可以带来更多资金,更好的加强安全建设。并且要完善“一通三防”系统,全面落实风险抵押政策和安全费用的支出,积极推行度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责任制,减轻煤矿企业的赔偿,提高社会的保障能力。

四、结束语

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是统一的,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追求利益最优化的同时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强化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安全管理的法规,同时及时的更新和检查安全设施,从多方面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煤矿企业沿着持续、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D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72-01

1、煤矿地质测量的必要性分析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主要是对矿区地面控制网以及矿区的地形等进行测绘,并且要对煤矿施工过程中的地形和地质情况进行测量,更好的了解矿区地表移动和沉降情况,从而更好的完成煤矿地形地质的测量工作。在煤矿建设之前以及开采的过程为各项工程的施工做好测量工作以保证其安全性,这些工程主要有地面上的一些基础建设工程以及井下巷道的设置以及各项控制竖井等的设定施工等,都需要以地质测量为基础。地质测量中,对于矿区地质构造以及煤层和岩层的结构情况进行仔细的勘察,这能够有效的保证煤矿建设和施工的安全。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随时对岩层、地表以及巷井等的移动和沉降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并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工程整体的安全。煤矿测量工作的开展,要对矿区内的地基等进行测量,并且对于煤矿采掘工程施工的质量等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监督,以保证各项工程的施工都能符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从而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对于煤矿建设和生产而言,煤矿测量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煤矿测量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了解矿区的地质条件,对于矿井中各种巷道的走势以及岩层中水、气、瓦斯等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煤矿的建设以及煤矿生产安全提供保证。煤矿地质测量的开展,在煤矿建设以及开采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了解煤矿的地质构造和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这些都有利于煤矿建设是生产各项工作的安排和实施,从而工程施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保证生产的安全。

2、煤矿地质测量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作用

煤矿地质测量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煤矿地质测量的开展有利于保证煤矿日常生产的安全。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条件,而地质测量则是实现安全的重要保证。煤矿的设计以及施工等都要参考地质测量的相关数据和内容,以更好的利用地质构造来提高煤矿的产能,同时也有效的避免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的整体效能。在煤矿的日常生产中,应该对地质测量的报告以及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预测报告等进行仔细的分析来判断矿区的地质构造情况,从而对矿井的走向以及开采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此外,地质测量报告也是分析煤层结构的重要依据,通过各种物探技术等的应用来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地质隐患,从而更好的分析和预测煤矿的工作面和岩层结构、受力结构等,从而使得煤矿生产中能够采取相应的加固和防护措施,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也有利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煤矿地质测量也能够有效的分析煤层的地质结构以及变化等,从而更好的预测煤层厚度、开采限度等,并且合理控制开采的厚度等以有效的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

其次,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提升提供了保证。受煤炭资源分布的影响,煤矿所处的地理环境所有差异,这就使得不同的煤矿的地质结构会有所差异,并且煤层的厚度以及煤炭资源的总含量等都会影响煤矿的规模以及开采方式,这就使得煤矿地质测量成为一种必然需求。在煤矿开采前,对于矿山的地质环境等进行必要的测量,在此基础上对矿井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利用该种测量报告来分析矿井的煤炭分布情况,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在煤矿地质测量中,通过多种测量技术的综合应用来对地质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预报,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必需的基础资料,而这些测量资料对于煤矿不同掘进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工程师能够在共同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此外,煤矿的地质测量还要综合考虑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合理的预测一些地质变化,并且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对预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更好的掌握煤矿的地质构造情况和变化规律,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此外,还应注重说明书的准确度,并且对煤层的厚度和储量等起到合理的预测,从而对开采措施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煤矿地质测量能够使得煤矿生产技术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生产技术的综合提升。

最后,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需内容。在煤矿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煤矿地质测量时一种日常性的工作,它能够有效的收集井下地质构造以及煤层分布等相关数据的原始资料,并且能够为煤矿的生产提供有益的指导。这种地质测量的开展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以及其经济效益的实现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地质测量工作中,更好的分析地质构造带以及断层等地质环境对煤矿生产的影响,针对一些突发或者复杂的地质情况,能够更好的分析煤炭的产量等,从而为测量工作开展以及煤矿生产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一些断层构造带等的预测,能够更好的分析失煤情况,以保证各项生产措施的有效性,从而便面经济损失。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开展,为煤矿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其能够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合理的设计施工和开采方案,使得煤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也实现其经济效益。

3、保证煤矿地质测量水平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发挥煤矿地质测量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地质测量的水平。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第一,要不断的提高测量工作人员的水平。煤矿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其测量工作,并且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测量工作开展中,我们要注重测量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以及业务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研究基础工作,并且做好相关地质勘测资料的编写和管理等,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来分析相关数据材料,以更好的预测矿区的地质构造,实现对煤矿生产的指导以及一些灾害的有效防范等,保证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第二,提高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煤矿地质勘测中,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通过综合应用多种物探技术来提高测量的精准度,实现对煤矿地质情况的动态测量,保证各项数据的有效性。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对于各种勘测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利用的效率和便捷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对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

第三,要提高地质测量的质量。煤矿生产中,地质测量的质量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地质测量中,要保证各项测量工作按照相应的标准开展,以实现对矿区的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准确测量和合理预测,从而有效的保证煤矿建设的科学性并且有效的实现对一些地质灾害的预防。因此,在煤矿地质测量中,应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要对相关测量资料进行妥善的保管,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煤矿地质勘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及时的获取矿区相关地质构造数据和材料,为煤矿开采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且能够保证开采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

篇8

煤矿生产业是我国各行各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以及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使用,使得我国煤矿生产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纵观我国煤矿生产业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其机电技术管理较为落后,并不能完全满足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导致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机电安全事故频出,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性。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1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对于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较多的机电设备,而这些机电设备的正确操作则需要专业化技术知识来支撑,以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此外,有些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虽然有些机电设备老化较为严重,但仍投入使用,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则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技能以及更加严格的管理体系以加强对这些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因此,有必要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机电技术管理,以促进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使用的规范性和管理的严密性,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1.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必然要求

煤矿企业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其最终的经营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可以大大降低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由机电设备或者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便于更好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1.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水平。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必须要重视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不断提高煤矿生产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实现机电设备和施工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

2.1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要性的忽视

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将其摆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突出位置上,电缆、配件管理不当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不到位、维修技术不达标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管理和技术人员既很难全面把握整体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亦很难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操作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落后性

操作和管理人员是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主体,其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机电技术管理质量。但是纵观我国煤矿生产企业机电技术管理现状可以发现,操作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与智能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且我国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多采用粗放式作业,导致整体操作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普遍偏低,很难对机电系统各子系统及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握,导致机电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3健全管理制度的缺乏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中各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必要制度性前提,是规范生产及管理人员各项操作行为的必然要求。但是纵观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形状可以发现,其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欠缺现象,导致各项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有章可循”,影响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在实际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亦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执行力不足现象,限制了各项相关技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机电技术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欠缺,使得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监管人员监管力度的不足,导致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漏洞。

3有效应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漏洞的相关策略

为有效应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问题,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可以积极采取以下策略:

3.1充分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工作人员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

充分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是确保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策略包括:一是通过全员教育等活动,使煤矿生产企业从上级领导部分及管理部门到基层操作和管理人员都充分认识到机电技术管理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以规范其各项操作行为,提高机电技术管理水平。

3.2重视员工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机电技术管理队伍

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是确保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员工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增强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人员招聘环节重视对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知识考核,并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二是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加强对其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三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及上升空间,以便于留住人才。

3.3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及操作行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健全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操作和管理制度,实现操作和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纳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实施“一岗双责”,以将机电技术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上;三是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以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保障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

4结语

纵观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影响了煤矿生产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问题,提高其管理水平,以为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有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3,(08).

篇9

加强职工生活软硬件建设,保证职工24小时饭菜供应,确保井下职工升井后有可口的饭菜,保证井下职工升井后洗上温度适合的热水澡,把矿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首要目标,改善矿工的生活条件,改善矿工的工作环境,切实解决一些民生问题,使这些每天从事高危、重体力工作的矿工兄弟的健康及安全有基本保障。

二、提高思想认识

利用板报、语音广播,警示教育大会、文艺宣传、签订责任状、开展专题横幅签字活动、组织学习讨论等多种方式,分阶段进行宣传发动,广泛发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确定活动目标,细化职责,使全体干部和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绷安全这根弦,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

三、加强教育培训

结合实际建立安全培训责任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矿工等人员的培训,包括按时按期组织参加上级培训和自行组织培训,坚持做到持证上岗,要积极支持员工参加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鼓励他们自学,总结日常工作的经验,努力提高队伍素质,重视他们在工作中检查出来的隐患和所提出的整改建议。

四、隐患排查整改

“隐患不除、矿无宁日”,要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费用和维简费,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周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对上级监管监察部门和本矿组织检查所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实行隐患治理“谁分管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做到监管落实两条线,隐患排查落实一体化,严格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有隐患就治理。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并写出书面报告备案。

五、深化现场管理

采取多样化的安全检查方式,实行动态达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细节入手,公司领导、安检部门分别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多次开展抽查活动,警醒各项目负责人时刻绷紧安全弦,筑牢思想防线。在组织生产作业过程当中,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操作、管理,把安全责任落实在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提高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六、加强日常管理

抓好制度的建立健全与落实执行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的责任、压力、义务分解到基层、个人,使各级都认识到抓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在生产过程中要重点抓好施工质量,施工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关,严考核,严验收,提高工程质量,从源头上减少隐患,消除事故。

七、提高基础管理

重点抓好规程、图纸、资料、数据、台账的设计、编写、填绘、收集、整理、审核、批复工作,要提升档次水平,提高业务质量。达到针对性高、操作性强、实用性好,技术工作要有先行性、超前性、安全性,使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不断引进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改善矿井装备水平,提高矿井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危险源的识别监测监控能力,时刻掌控隐患变化情况,做好预测预报和预防工作,不断完善改进矿井装备,安装使用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安全性能可靠的设备,提高矿井安全水平,借鉴推广一些新的生产工艺,如支护工艺、生产工艺、作业流程等好的经验做法,用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程度。

八、加大处罚力度

篇10

1.1煤矿危险源的主要特点

煤矿的生产系统主要是在地表一定的深度下进行生产工作的,在空间上是呈立体分布的,根据开采的空间和时间的改变情况,来保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煤矿危险源的主要特性是:危险源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形态变化比较多;危险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再触发危险源时,导致的的伤害随机性也比较大。

1.2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式主要是运用经验分析的预测法、理论分析法。根据对煤矿单位的具体分析和生产安全系统的实际情况,将煤矿生产系统里的危险源分成静态固有危险源和动态触发型危险源。静态固有危险源式煤矿生产中产生危险的物质,包括瓦斯、水、火等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例的危险源。动态触发性危险源是指煤矿生产安全系统中,生产安全知识、岗位操作流程和心理和身体情况等因素对生产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2进行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可以有效控制生产安全风险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使煤矿单位在进行生产工作时产生的安全危险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且可以有效控制煤矿生产安全存在的风险,将煤矿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降到最低[1]。利用煤矿生产安全系统,通过对当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有利于煤矿单位生产稳定发展

采取有效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举措,可以使煤矿单位充分了解自己在生产中所面临的风险,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在或者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补救,从而来避免生产安全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煤矿生产安全系统应用在煤矿生产工作中,能够减少生产工作人员的失误、生产设备的故障和监督管理造成的事故等,提升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使煤矿生产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2.3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煤矿产业进行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可以为煤矿单位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工作环境,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工作中更有安全感,使煤矿单温能够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煤矿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开展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原则

3.1闭环性原则

对于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闭环的过程。只有实现闭环性原则,才能够更好的建立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在生产工作中,加强对信息的反馈和预控控制功能,从而达到降低生产安全风险的目的[2]。

3.2动态性原则

煤矿生产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该系统的动态性很强,在煤矿生产工作中,不同的工作地点、时间、生产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和设备的运转情况都是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因素,因此要对动态的煤矿生产系统进行正确的预警,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3.3系统性原则

煤矿生产安全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瓦斯防治系统、通风系统、防灭火系统等,根据这些系统的特征,进行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找出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煤矿生产安全系统变得更加可靠。

3.4及时性原则

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危险源无处不在,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潜在危险源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和及时传输给预控监测中心,这样可以将生产安全风险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引发事故的危险源。

3.4.1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关系到煤矿作业人员的生命以及煤矿单位的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对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投入。然而我国目前的煤矿产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安全风险意识薄弱。在煤矿单位生产作业时,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煤矿生产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工作人员没有生产安全风险的理念,没有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看为重点,容易在生产工作中就会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事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和危害[3]。特别是有些工作人员是缺乏工作实践经验,对于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重视,煤矿单位缺乏对员工生产安全教育的系统培训,使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经常违反作业和操作流程,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②煤矿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在煤矿生产作业中,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矿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据调查发现,许多煤矿单位的监督管理人员很少,对监理人员的安全认识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监管体系。在生产过程中,面对生产人员操作不当时,没有进行及时制止与指导,这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生产管理者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和执行下去,对于违规操作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工作中产生许多隐患。此外还有一些监管人员在监督施工时不严格不细心,没有发挥真正的监督管理的作用,工作人员在生产作业时缺少相应的安全措施,都是生产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③关于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些关于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比如《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为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但是在煤矿生产的具体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缺陷与不足,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实施难度比较大。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关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府对于煤矿业的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行为的监督意识浅,缺少有效的措施与管理办法。

3.4.2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从上述对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于煤矿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煤矿生产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水平,还包括具备的安全知识水平。煤矿单位应注重对生产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关于煤矿生产安全的讲座培训,及时更新生产安全管理信息。教给工作人员安全操作流程和紧急避险方案,以及如何将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增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培训学习,在煤矿生产作业中,能够根据对煤矿生产安全的评估,制定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使煤矿生产作业顺利进行。②健全煤矿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想要完善与落实煤矿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就必须使煤矿生产作业的监管者和生产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将生产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或者个人,形成良好的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煤矿单位对在生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和操作,要严格监督,严肃处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一旦发生事故,找到责任负责人进行处罚,这样可以使生产安全监管制度更规范和合理。③完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于目前煤矿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有利于健全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化,为煤矿生产提供安全依据。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煤矿生产作业单位进行定期检查与监督,保证煤矿单位在生产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标准化和合格化,对于不合格的和存在问题的煤矿单位,进行追责处理,保证煤矿生产的质量的安全性。

4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是煤矿生产发展的重要课题。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加深了生产工作人员对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的认知,降低了煤矿生产工作意外事故的发生。总之,安全生产管理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经济法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必须要贯彻安全发展的理念,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推动煤矿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一、引言

地质构造主要通过影响煤层中瓦斯的保存条件和软分层的发育来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条件。在煤炭形成的漫长地质时期,煤层受到沉积作用、煤化作用和构造运动等影响,在煤体内部产生大量的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等构造类型。煤层的自燃主要经过氧化放热、蓄热散热和蔓延扩展等环节,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通过影响各个环节的发展,从而影响煤层的自燃。构造应力是控制矿区采动损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一)煤层中的裂隙主要是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

内生裂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因成煤物质结构、构造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裂隙,一般面平且直,一般不切入到其它煤层中。

外生裂隙:煤层形成后,由于区域构造变动而在煤层中发育的裂缝。通常成组出现,方向性明显,裂隙面较平直,延伸远,可切入其它煤层,甚至煤的顶底板岩层。

裂隙影响煤层的供氧条件,它们的存在可以增大煤氧接触面积, 从而导致煤层自燃初期的低温氧化阶段顺利进行。

(二)孔隙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煤层中的孔隙主要是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煤层在沉积时,沉积物颗粒之间生成粒间孔和植物各组织内部的胞腔, 共同组成煤层的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原生矿物结晶溶蚀而形成的孔隙,因淋滤、溶蚀等作用形成的粒间孔隙,以及煤化作用过程中因甲烷等气体的逸出而留下的孔隙等,共同组成煤层的次生孔隙。

一般来说, 煤中的孔隙越多,氧气越容易进入,煤氧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氧化升温直至自燃。煤的孔隙会随着煤化作用加深而不断减少,煤级较高的煤中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这就可以解释变质程度低的煤比变质程度高的煤更容易自燃,就是因为变质程度低的煤孔隙度要大于变质程度高的煤,从而使氧气更容易进入到煤层中,增大了煤氧接触的面积。

(三)褶皱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褶皱通过控制煤层氧化释放出的热量的运移方向和聚集状况来影响煤层的自燃。在背斜位置,煤层低温氧化释放出的热量就会运移到背斜的核部,如果核部的煤层顶板是渗透性较差的泥岩、页岩,那么核部处就会集聚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煤体温度升高,继而发生自燃。

在向斜位置,煤层中集聚的热量向上扩散,一般不会在核部周围发生自燃。另外,倒转褶皱可以使煤层厚度变大,有利于热量的集聚,并且增加了燃烧物质的数量,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煤层自燃。

(四)断层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在没有受到采动影响的煤层中,断层的数量、规模、性质和走向对煤层通气供氧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煤层的自燃。煤层自燃后,火焰蔓延的方向受断层的性质和断距大小的影响。在正断层位置,煤层被断开,阻止了火焰向煤层深部蔓延。当火焰蔓延到正断层处时,由于煤层已经被断层切断,火焰在此结束蔓延趋势。当正断层完全切断煤层时,断层位置成为天然的防火墙。在逆断层附近,一旦断距较小,就会使煤层发生重复,煤层厚度增大,而厚度又是煤层自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煤层自燃会在逆断层处发展和蔓延。当有多个煤层且间距较小时,断层的存在则会引起不同煤层之间的煤火相互贯通,燃烧煤层可导致不同层的煤燃烧。

另外,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在选择开采方法时必须采取工作面过断层的种种措施,从而严重影响采煤和掘进的速度,给采空区中遗煤的自燃争取了时间,加大了自燃的几率。

总之,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影响很大。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的数量、规模影响煤层的供氧条件,它们的存在可以增大煤氧接触面积,从而导致煤层自燃初期的低温氧化阶段顺利进行;裂隙和断层也是煤火燃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喷出通道;断层的性质可决定煤火是否继续向煤层深部发展;褶皱可控制煤低温氧化释放出的热量聚集,如果背斜核部有封闭性好、导热性差的煤层顶板,那么此处是煤层聚热增温的良好场所,也是易于自燃的地方。

三、构造应力对矿区采动损害的影响

矿区采动损害,是因煤炭井工开采对覆岩和地表地质环境造成的损害。从构造地质学的观点来看,矿区采动损害是在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岩体本身重力以及地下开采活动联合影响下发生的主采煤层上覆岩、土体的一种特殊的表生构造现象。

对于一个具体的煤矿区来说,要么处于挤压构造应力场,要么处于拉张构造应力场。挤压与拉张是煤矿区常见的两种最基本的构造应力状态。

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可以改变采动影响下的岩层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大小,同时也影响井下巷道的变形破坏模式。如果煤矿区处于挤压构造应力场中,在煤层未开采之前,侧向挤压应力早己存在,它使煤层覆岩有向上弯曲的趋势;在煤层被采出后,覆岩重力首先克服侧向力造成的向上的弯矩,剩余的垂向力才引起煤层顶板向下弯曲变形。同时,由于侧向挤压构造应力的存在,使岩体所受围压升高,必将使岩体的力学强度增加,从而减小煤层开采对覆岩的损害。

另一方面,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最低,在受拉张应力作用后,很容易产生张节理,使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失去内聚力;拉张应力的作用可以抵消一部分因重力作用在岩层中产生的水平关联应力,从而使岩块受到的侧向夹持力减小甚至消失,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沉降,即使拉张应力不足以使岩层破断,也会使岩体的围压降低,从而导致岩体强度的下降。为了保护煤矿区地质环境,煤炭资源开发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度,要把开采强度限制在煤矿区地质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四、结论

在煤矿的开采活动中,探明地质构造的类型和规模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步。时刻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预防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关于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研究,今后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定量化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定量化分析;地质构造对矿区采动损害的定量化分析。

参考文献:

篇12

引言

地质测量的任务是测量地质图,就是将各种地质现象客观的反应在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上,包括研究区内的地层、构造、岩石、矿产等地质特征。地质测量为普查找矿、水文及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它是地质勘探和矿山采掘的前提。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化的工程决定了地质测量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重大。我国地下煤矿资源丰富,地质测量工作对促进和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地质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一)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保障

煤矿地质测量是煤矿企业开展各类开采作业的关键和基础,它包括煤矿的勘探和安全生产两个部分,地质测量人员通过对地质报告的分析,对矿区、井下、巷道、水文等地质条件进行预测,是矿井、采区设计的重要依据。地质测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质资料预报的准确性,这些地质资料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这是由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预防性工具决定的。在设计采掘作业规程之前,地质人员对已经掌握到的地质、水文等资料加以分析,对断层和褶曲等较大的地质构造的位置、走向、倾向、落差等做好正确的判断。另外,地质人员还要对岩浆岩的侵入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煤层变质带的范围以及变质程度进行测定,通过煤层厚度计算可采储量,为采矿生产提供依据。同时,地质测量部门要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及时分析相邻采区积水情况,以遏制透水事故的发生,要及时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等测量图,为矿井的规划、生产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

(二)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保证

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多样,各个煤矿的生产过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煤层、规模以及开采方式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上覆地层的岩性与厚度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地质测量工作在矿井的前期设计和规划以及在施工工程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照规定,采区设计需要的地质所明书应该在2年前就通知地质部门。在正式设计前3个月的时候把采区地质说明书提取出来,然后地质人员根据调查报告和采区的开采情况对本区域的工作面和采掘巷道等提供正确的预测报告。这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所要进行的最基础的准备工作。第二,地质测量部门要全面负责为设计、施工等部门提供准确的地质测量资料,要对每个掘进工作面及时进行编录和整理。第三,在回采的过程中,地质测量人员要及时掌握工作面的地质变化规律,经常对各种地质隐患作出分析和研究。同时,还要根据地质资料对巷道内的岩层、煤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作出预测,为安全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二、地质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建议

(一)优化地质测量工作流程

煤矿安全生产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这与生产系统本身复杂与环节众多有着密切的联系。做好煤矿地质测量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流程入手:

第一,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首先收集整理各类测绘资料,施工作业前研究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对各种专题性的研究成果、物化探成果、矿床和矿点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矿床、矿点等进行实地考察。二是解释卫片、航片编制各种图件。结合实际工作,根据实际地质材料图,标出全部基岩露头地点,编制出地质和工程地质略图等。三是编写设计书。设计书包括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地质和矿产概况、目的和任务等方面。

第二,地质测绘的野外实测工作。在开展野外工作时,为了全面了解被测区内的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轮廓,为了使野外实测剖面准确、统一,须对被测区进行踏勘调查。在踏勘时还要有目的的了解区内交通、供应、经济、气候和地质概况。总之,要全面了解矿床、矿点的地貌、地质条件,搜集有关资料,就必须对必要的测区内外地质进行概略观察和检查。为取得好的测量效果要循着一定的观察线路进行,在观测线路确定后,选取地质观测点,地质点要准确定在地形图上,然后按照地质体分界线的实际出露情况,与相邻路线相应点的延伸线相连,并随时记录地质情况。野外地质图是在地质调查的野外工作阶段,根据实地观察研究所测绘的原始地质图件,它是地质调查工作野外阶段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鉴定资料稍加补充、修改和综合取舍,便可编绘出正规的地质图。

第三,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编写。为了对地质测量成果进行有效地整理,以便能够迅速、准确地为各项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资料,保证其成图成果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首先,要依据野外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完成实际材料图,再根据原始记录核对标本,通过核对后的标本对地层和岩石进行补充。其次,清绘地质图,要将图面认真仔细地整饰,对一些出露不好地段推测的地质界线要用断线画出。图面上的界限、符号、数据都要清绘得整洁、美观、匀称。在清绘地质图的基础上,对成果图件按照规定图例色谱上色、编制、整饰、成图。地质测量成果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图幅编号、名称、范围和总面积;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征等,工作区的经济和交通概况,人口密度等;二是概述测区地层发育情况,所有地层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的概貌等。三是描述区内出露的各个岩体的特征,包括岩体出露的位置、规模,所处的构造部位,岩体的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体内外接触带的蚀变特征等。

(二)保证地质资料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精准的地质资料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准确的测量数据能够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地质测量工作的精准度和可靠性,是煤矿企业发展之基础,全面提高测量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健全地质测量制度。地质测量制度主要包括矿井地质测量制度,水文地质测量制度,地质测量联系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测量人员测量工作的标准,从制度上入手,增强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效的避免采煤过程中由地质而引发的事故发生。

第二,提升测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测量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引进新的测量技术与知识,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经验的积累。对于地质测量工作要按既定的章程与图例,对于各个章程的施实细则与技术实施的相关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同时要实事求是,有责任心,对安全事故做好预防工作,对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作出校对和更正,以免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加强日常管理。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高标准,高要求,减少测量数据漏洞与误差,提高地质测量的可靠度,加强日常地质测量工作的管理,保证生产连续进行,从而推动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煤矿地质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从优化地质测量流程,保证地质资料的精准度来入手,同时加强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期全面发挥地质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篇13

一、合理的开采方法

金属煤矿是比较复杂的地质赋存条件,有很多的开采方法。开采煤矿一定要有适合的方法,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开采方法的不当。根据不完全统计,冒顶事故是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的第一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设计方面有很多缺陷、施工工艺存在着不合理性等,致使冒顶事故时常发生。对煤矿进行开采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不同特点的地质情况进行开采,严格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开采煤矿的顺序必须坚持采取由由顶到底、由远至近、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一定要避免只顾着开采富矿而对顶板平衡造成了破坏,不要造成作业分散,应该本着贫富兼顾,集中作业的原则。完成作业的时候尽可能在地压比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一定要避开地压显现的活动期,从而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使作业周期,采用快采、快出、快掘等方法。对于巷道掘进一般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避免在应力集中区布置巷道,巷道布置尽量在坚硬均质的岩体内通过,应避开松软岩层,合理选择井巷(洞室)断面形状、大小及位置。尽量使岩石弱面的走向与洞室、巷道的轴向直交或斜交(大于45°~65°)。(2)在金属煤矿正确采用支护形式,即使岩石条件较稳定,但井巷仍需要相当部分的井巷支护。(3)影响巷道稳定性的爆破减少。主要措施包括:减少爆破震动,形成减震带;减少爆破裂隙,采用空隙间隔装药。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在爆区边缘巷道或边坡一侧,凿一排空孔,比较密集但不装药的,爆炸应力波的传播利用孔空减弱;采用毫秒电雷管起爆,减少炸药用量,爆破震动在各炮孔相互抵消,降低了总的爆破震动。对爆破作用方向进行控制。

二、通风采取分区

(1)分区通风的特点。分区通风具有很多特点,如风压损失小、串联机会少、漏风小、风流容易控制、通风阻力小、网络简单等。当采取靠近工作面附近安装风机或者低压小型风机时,效果更佳,消耗通风动力少。中、小型通风设备采用时,基础建设投资少、投产快,新风能很快的送至工作面,有利于高山地区的井下使用。但是分区通风也有弊端,需要很多风井,若没有可以利用现成坑道,基建投资就会大量的增加。(2)分区通风的适用条件。矿藏布比较分散,浅埋深两,可以利用现成的井巷,就是开凿通达地表也是不大的通风工程量。开采的矿藏或者围岩有时候会有自燃的危险,对那些规模比较大的矿井采用分区通风比较适合。(3)分区通风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式对分区进行划分:按机械通风区与自然通风区划分;按采区划分;按中段划分;按矿体划分。

三、竖井提升安全措施

(1)提升机安全。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机械设备是提升机,又称卷扬机或者绞车,主要负责下放和提升货载。提升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卷筒缠绳必须符合要求。钢丝绳绳头严禁系于卷筒轴上,必须在卷筒上固定牢靠。避免钢丝绳变形,曲折处的弯曲不可成锐角,穿绳孔边缘不得有毛刺必须圆滑。摩擦圈必须保持至少三圈绳在卷筒上。提升机的制动装置可以平稳而又迅速的制动,必须要安全可靠,其制动力矩不能过小、不得过大。必须注意日常检修与维护。提升机操作安全。对提升机进行安全操作,确保机械设备的良好性能,提升机操作人员要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技术训练,按照安全操作程序严格进行操作。(2)对提升钢丝绳的安全加强。钢丝绳是一个传力部件,非常重要,它连接提升容器与提升机,是提升运输安全的前提与保障。由于钢丝绳使用率高,非常容易受到损坏,它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所以,对钢丝绳的安全必须引起重视。对提升使用的钢丝绳的结构、规格必须充分满足其工作要求;钢丝绳的使用方法必须正确,不能随意而为,日常注意检查维护钢丝绳,不能掉以轻心,对钢丝绳的状态时刻掌握,从而确保提升工作的安全。(3)提升信号。提升信号必须清晰明了、准确无误、完善可靠。

煤矿开采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平时要有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加以控制,还需要从意识上、管理上、思想上予以重视,对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各种安全技术措施,从而才能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确保,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叶小青.浅论强化煤矿企业安全检查的力度[J].西部探矿工程.2009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