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盘点账务处理

盘点账务处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盘点账务处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32-01

所谓电路故障是指因电路元件、测量电表连接错误或损坏,使电路出现的非正常现象。电路故障分析是近年物理中考常考的题目之一,属于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故障分析中考题主要是考核三种电路,即通路、短路、断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简单电路的分析判断能力。这类题目涉及到的电学内容多,主要有:1、通路、断路、短路;2、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及使用规则;3、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4、欧姆定律。所以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分析技巧,正确解答此类问题,不但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故障判断的理论基础――几种主要元件的特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

1、灯泡:(1)发光,说明电路是通路;(2)不发光的原因:①断路,灯丝断或电路某处断开;②灯泡被短路;③电流太弱,不足于达到发光的程度。如灯泡与电压表串联后接在某段电路中,……。

2、电流表:(1)电阻很小,可视为零,若并联使用,将构成短路;(2)有示数:说明电流表所在电路为通路;(3)无示数:①电流表所在电路为断路;②电流表被短路;③电流表损坏;(4)指针反偏,正负接线柱接反;⑸指针超过最大刻度,量程选小。

3、电压表:(1)电阻很大,可视为绝缘体,若串联使用,将构成断路;(2)在通路电路中,电压表有所测电压为不包含电源在内的那部分的电压;(3)在断路中,用电压表测某导体两端的电压:①示数为零,则该两点间连通;②示数近似于电源电压,则该两点间断开。(4)电压表有示数:①串联使用,形成断路,但可测出电源电压,②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到正负极间处处连通。(5)电压表无示数:①电压表被短路;②在通路电路中,电压表所测部分电阻为零;③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与电源正负极间某处断开;④电压表损坏;⑤指针反偏,正负接线柱接反;指针超过最大刻度,量程选小。

4、滑动变阻器:(1)能改变电阻,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法正确,即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2)不能改变电阻,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法不正确:①若连接的都是上面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此时相当于导线;②若连接是下面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此时相当于定值电阻。

二、常见故障种类及判断方法

1、短路故障的判断

(1)短路的分类

严格的讲,电学中的短路,根据短路的位置不同可为局部短路和整体短路。整体短路是指导线不经过电器直接和电源两极相连的电路(课本上的定义)。局部短路是指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和电路中某一部分用电器两端相连接的电路。

(2)短路故障的特征

①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中有电流表时电流有示数),

②串联电路或者串联部分中一部分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他部分电器能正常工作,则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短路,

③并联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

(3)短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部分并联,导线部分的电压为零,表示导线正常,如某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相当于测导线的电流),则此用电器被短路。

②正负法(“+”、“-”法)

在电路中,把每个用电器的两端都找两个点,然后给每个点标上适当的符号(“+”或“-”号)即与电源正极或负极直接相连(中间不经过任何用电器,但电流表除外)的那个点为“+”点,与电源负极直接相连的那个点为“-”点,根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某个用电器两端是异号,说明该用电器两端有电压,电路闭合后就会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那么这个用电器注没有被短路,而用电器两端是同号(全部是“+”或“-”号)说明该用电器两端无电压,也就是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从而判断该用电器是否被短路。

2、开(断)路故障的判断

(1)造成断路的主要原因有:①导线与接线柱之间接触不良;②由于电流过大电路被烧断;③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内阻过大,造成电压表所在电路开路。

(2)开路故障的特点:

如果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且电路中无电源,则电路是开路;若电路中有电压表,根据开路位置不同电压表可能有示数也可能无示数。

(3)开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处并联;

②把电流表(或导线)分别与各部分并联;

③筛选验证法

从这方法是从各选项出发,分析判断出电路中应出现的现象,对照题意,逐个验证,从而筛选出要选的。

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2-02

财产清查是会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之一。财产保管员工作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岗位。从实际意义来说,我们的中专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在超市、商场、商铺等商品流通企业工作,这些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存货流动性较大,准确进行财产实物的盘点与清查,并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对于他们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财产清查这一单元的学是觉得力不从心,账务处理也是懂非懂。特别是对“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特别容易混淆,觉得它是资产类账户,应该是增加登记在账户的借方,减少登记在账户的贷方,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来进行账务操作。怎么样能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账务处理,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

在实物清查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主体思路是:“疑――学――会――用”,以“疑”为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具体说来“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指“学知识”,“会”指“会方法”,“用”指“能解决”(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发现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

首先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突破口,通过设置情境,布置给学生任务,在教师的带领下去学校商贸实训基地――超市对有关商品进行盘点,并在规定时间提交盘点结果。商品类别分类如下:

(1)洗发水等洗护用品。(2)饮料类。(3)方便面。(4)学习文具 学生通过盘点发现问题

洗发水 账存数实存数

方便面 账存数=实存数 文具 账存数>实存数

实存数大于账存数,即盘盈;实存数小于账存数,即盘亏;实存数等于账存数,账实相符。

实物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一般指的是对账实不符――盘盈、盘亏情况的处理。但对账实相符的实物就不必要进行账务处理。根据清查结果应当编制“盘存报告单”,并将其作为实物清查的原始凭证,等查明损溢原因后进行处理。

二、学知识

学生通过将账存数和存际数进行比较发现账实不符,引起学生关注,由此为契机,进行相关知识点和账务处理方法的讲授。

学生通过将自己实际盘点出来的数据和账面数对比,发现账实不符。引起疑问:

?荥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荥发现这样的问题(账实不符),我该怎么办?

由学生产生的疑问导入新课,能点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强调重点,让学生明白财产清查的学习目的。通过讲解财产清查的涵义、作用、方法等内容解决了学生疑惑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在做什么?(财产清查),为什么要这样做?(确保账实相符),同时也让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完善了对自己的亲身经历的盘点工作的全面认识,比如说,他们的盘点“数数”其实用的就是财产清查中的实地盘点法,所依据的是永续盘存制度等等。

三、会方法

实物清查的账务处理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讲解账务处理时可以将这个重点进行分解,在实物清查的账务处理中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进行的。它是过渡性质的账户。在这里理解和掌握它是个难点。

(一)详细讲解“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它是专门用来核算财产物资清查的账户。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一个双重性质的帐户,用于核算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或毁损。该帐户的借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盘亏或毁损数;贷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盘盈数。结转待处理财产盘亏或毁损时记到该帐户的贷方;结转待处理财产盘盈时记到该帐户的借方。月末如有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财产物资净损失;如有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财产物资净溢余。企业一般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分类帐户进行明细核算,以分别反映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盘盈、盘亏及其处理结果。在PPT上显示该账户的T字型账户结构让学生了解该账户,明确借方应该登记什么,贷方应该登记什么。让学生对该账户有个直观的认识。

(二)账务处理步骤

教师提示学生关注实物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分成两步走,审批前和审批后。报经审批前,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盘盈盘亏报告表,编制记账凭证,调整账簿记录,报批后,根据审批意见,转销盘盈、盘亏或毁损。

(三)账户逆推

在账户处理时可以结合以前的账户来加以逆推。帮助学生完成正确的账务处理。比如说“原材料”账户盘盈增加记入账户的借方,“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就登记在账户的贷方。反之,“原材料”账户盘亏增加记入账户的贷方,“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就登记在账户的借方。教师在讲授时,应关注学生的理解,讲解借方贷方的涵义各自是什么。

(四)练习巩固

教师配备单项和综合练习,让学生判断、巩固和强化对该账户的使用,通过练习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财产物资清查结果账务处理能力。

(五)师生同步

在讲授账务处理方法时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模式

教师演示 学生模仿 学生操作 教师辅导

教师提醒 学生关注 学生反馈 教师调整

采用这种模式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辅导。学生通过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最终独立解决了实物盘点中发现的问题。

篇3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篇4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篇5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篇6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篇7

目前看来,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供临床科室、医疗技术科室、行政职能、后勤保障等科室使用,根据其不同的工作职责使用着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因而他们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者和拥有者,自己往往也设立了本科室的备查台账。而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主要是由财务科和资产管理科进行总账和三级明细账的登记和管理。这样很容易导致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之间的不衔接,有时候固定资产实物应工作需要调整到别科了,但因原使用科室没及时上报给医院资产管理科从而导致三级明细账没做任何账务处理。因此账务处理的严谨性与固定资产实物使用的即时性导致科室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现象时有发生。设备使用的流动性强而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必然影响固定资产账目明细管理的清晰度。

(二)人工管理流程效率低下

账务管理不清晰的背后是管理流程的不科学。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包括可行性调研、购入、验收、出入库、入账、折旧、维修、和报废等,每一个流程对应着不同的环节。在实际依靠人工进行管理的传统管理方式下,往往在设备资产购买后,使用科室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之间的确认就存在问题。加上种类项目繁多,更是考虑到固定资产设备的存放地点分布于各个科室,进行固定资产的统计管理时,人工管理难免出现纰漏,复杂繁琐的管理流程致使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三)固定资产盘点及调用效率低

固定资产管理中效率低下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盘点和调用的管理,依靠人工效率低下也容易出现错误。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其种类多、设计金额大、应用分布广的特点,需要经过定期的盘点来实现固定资产的账账、账物和账卡相符。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盘点,手工记录设备的使用现状,因而无法保证所有记录的统一性和客观性,对折旧、磨损等的判断会出现较大偏差,所以盘点周期长,效果也不够理想。

二、条码技术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条码系统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解决账务管理问题

条码管理是在固定资产引入时就贴上条码,再对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价值、入账时间等各类信息进行采集,将每一个设备的具体信息存入条码。然后在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科室等管理环节上分别都安装统一的条码管理识别系统,其中资产管理部门可设置不同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查询权限。以后不管该设备因工作需要转移到什么地方,都方便进行设备的追溯,即时的进行账务核算和管理,从而解决了人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账务不清问题。

(二)条码系统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全程跟踪,解决人工管理混乱问题

应用条码系统,固定资产的整个过程的具体情况等信息都会在其条码中被记录下来,并可随时生成关于固定资产的报表或数据,从而对固定资产的流向、使用、磨损、折旧等进行动态全过程的跟踪,而且条码系统可对所有固定资产按照其状态进行分类,大大提高了管理和使用效率。

(三)条码系统通过手持设备进行盘点,提高盘点效率

条码系统提供的手持设备,可实现对任何固定资产的随时查询。因而,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只需要在系统中首先进行设备的自查,而后应用手持终端扫描条形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确认,通过复核后,便可实现对资产的财务状况、使用情况、盘盈盘亏的清查,错误率大大降低,极大的提高了盘点效率。

篇8

一、前言

企业存货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或产成品,以及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耗用的物料、材料等。存货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企业存货最终目的是用来出售,以此来获得资金,而企业固定资产多是指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由此也可看出,企业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运作的质量。

二、风险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1.风险

从广义上来讲,风险是指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从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来讲,风险多是指某种不利因素产生并导致损失,使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目标,或是降低实现目标效率的可能性。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的风险有日常经营管理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中又以日常经营管理风险与财务风险最为常见。

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多是针对企业而言,主要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控制活动,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能够实现基本的经营发展目标。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活动、控制环境、控制监督、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等。通过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信息的安全、真实与可靠,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

三、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设定

企业存货根据经济用途,可分为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等五大类,在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类型存货的特点,对其实施系统、综合、整体的控制策略。而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设定,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基本目标

提高企业与存货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紧密联合企业战略,帮助企业实现企业使命;帮助企业改善存货的经营效率;维护并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2.具体目标

促进企业存货采购的规范性、合理性,提高企业存货运营效率;保证企业存货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规避企业存货业务的差错及舞弊行为,尽可能保证企业存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使企业存货的收、发、存各环节及各职位能够互相牵制。

四、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存货预算

针对企业存货的种类、总量、批量的预算工作进行控制,首先由企业计划部门确认存货品种,然后由管理部门审核并批准,最后由计划部门确定存货的总量与批量等。

2.存货采购

企业存货采购包括计划控制、合同订立、材料验收以及付款、审核、账实核对等内容。通过对存货采购计划、合同以及审批制度的建立,制定标准、规范的采购流程,并建立相应的信息记录制度。

3.存货入库、储存及发出

首先,企业仓管人员根据采购订单对存货进行盘点,保证存货质量与数量;其次,做好存货储存过程的管理控制工作,保证存货无破损、无变质问题;再次,存货在发出及领用时,领料单需由审核部门审核签字,存货出库前认真清点,确保无误。

4.存货处置与盘点

存货处置主要是根据相关的内控制度,对存货定期盘点,了解存货毁损情况并记录,编制存货处置单,由企业财务部门根据存货处理单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此外,通过盘点计划、盘点作业、盘点报告、盘盈盘亏处理、账务处理等内部控制对策,保证企业存货的质量。

5.存货退回

企业存货退回主要指生产领用退回与销售退回,此方面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退货验收及验收报告编制、退货原因调查分析、批准退货等方面。退货后,企业财务部门再根据退货报告对其进行账务处理。

6.存货账务处理

存货账务处理所涉及内容较多,包括采购入库、产成品入库、存货盘点、存货销售、存货减值等环节的账务处理,对存货账务处理环节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避免差错的产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五、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中的风险分析

COSO委员会于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将内部控制由“过程观”提升到了“风险观”的层面,由此可见,在风险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形势下,也逐渐突显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体现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内控意识不足等方面,由此也导致了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风险问题。

2.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足

从现状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较为弱化,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由此导致存货实物控制存在严重缺陷,造成存货的大量浪费。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含存货预算、采购、验收,保管、出库、盘点、退回、账务处理等全部流程的管理制度,但企业存货由于环节较多,很容易疏漏某一环节,导致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康,造成存货风险问题。

六、存货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策略

1.完善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环镜

企业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贯彻与执行效订,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完善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环境极为重要。其一,深入分析内控环境的要点。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特点,结合市场经济变化情况,对内部控控制环境形成的过程、条件以及作用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当前内控环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处理,保证内部控制环境的效果。其二,加强内控环境建设。企业管理层人员应该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工作提高重视,结合企业实情,健全结织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基层员工的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提高企业存货内部环境的质量打好基础。

2.建构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企业应建构存货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系统,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定期为企业的不同管理层提供详细、可靠、真实的存货收、发、结存信息数据,使各管理层人员能够实时掌握企业的存货内控情况。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还应该与基层员工就存货管理事项达到共识,例如,企业存货的输入、输出等环节均需有相应的手续作为约束,以保证存货内部控制的效果与质量。此外,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应该经常互动交流,使员工能够明白存货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管理层也有深入了解到员工的实际业绩与工作能力,以便能随时掌握企业存货的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而及时、有效地调整经营方针与策略,纠正错误或不当之处,防范存货风险的发生。

3.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体系,应该从如下几点来实现:其一,存货采购控制体系。编制完善的存货采购管理制度,授权批准控制,严格控制标准的流程进行采购,同时保证采购合同无漏洞,合理签订后,供货方能够按时、按量、按质发货。其二,存货验收检查控制体系。采购货物运达后,遵循存货验收检查控制体系展开验收检查工作,验收必须细化到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验收完毕填写合格单,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建立合理、有效的保管责任制。其三,存货领用与发出控制体系。存货领用与发出必须通过审核、合同、授权批准与手续进行管控,以避免乱领乱用、领用不当的问题发生。其四,账务处理控制体系。完善存货的账务处理控制体系,使企业业务部门开具的存货出库单、销售发票准确、详细,以保证企业能够按照购销双方约定的方式,及时收回货款。其五,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体系。企业还应该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体系,对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优化设计,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

4.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

企业应该根据发展实际,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优化。从存货采购与存货领用两方面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通过对存货采购合理、在途存货、存货盘点、存货领用、财务日常核算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存货管理效果,规避存化违法行为与舞弊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风险背景下对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内容与主要风险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策略进行完善与加强,才能进一步提高内控水平,确保企业存货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柳秋红.基于风险管理的存货内部控制研究――以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商业会计,2012,17(6):502-503.

篇9

关键词:

药房盘点;盈亏;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一、医院药品财务管理的意义及原则

(一)医院加强药品财务管理的意义

首先,药品采购、使用、储备等环节实施财务管理,使得采购有计划、储备量合理,既有效的降低相关费用,又能加速医院的资金周转其次,加强库存药品财务管理,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医院资产安全;最后,通过准确的财务核算严控药品价格,使其符合会计准则和国家相关规定,保证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行和准确性。

(二)药品管理的原则

药品管理应关注的基本原则如下:第一,采取以金额管理、以数量统的方式开展药品管理工作,以便更为真实的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也符合医院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第二,计划采购、供应及时,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计划采购,确保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周转速度;第三,健全库房出入库管理制度,药品的入库、领用必须有相关手续,同时药房也许定期进行盘点,保证账账、账实均相符。

二、药品盘点盈亏的会计处理

药品盘点过程中若出现盘盈或盘亏的情况,应及时的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通过账务处理将账簿和实物调节到一致的状态,通常来说,药品清查中发现差异应分两个步骤进行会计处理:首先,根据已经查明的药品盘点盈亏情况调整账面记录,将账实调整一致;其次,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将库存盈亏情况报负责人审批,根据批复意见落实责任,并作出相应的账务调整。具体以会计分录的形式表述则为:情况1:清查药房盘盈,经调查、审批认定为正常盘盈,则会计处理为,借:药品贷:药品支出贷:药品进销差价;情况2:清查药房盈亏,经调查、审批认定为非正常盘亏,,具体原因有待查证,则会计处理为,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借:药品进销差价贷:药品;情况3:盘亏事件经管理层审议,认定为是相关管理人员失职造成,需由其承担一定赔偿责任,则会计分录为,借:药品支出借:其他应收款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三、医院药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人员及管理层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

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工作的效果,从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部分医院的领导及财务人员在药房管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2012年起,某医院财务制度规定药品由过去的零价记账改为进价记账,在保证药品零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将药品分为进价和进销差价两部分,但由于该医院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失误,只对药品的进价部分进行了账务处理,以至于财务帐和药房实物产生了巨大的差异,管理陷入混乱。

(二)药房药品的流转存在问题

首先,某些医院的个别药品(如:临床常用液体药品)没有进行入库保管,这些药品在药房统计后便直接被配送到临床科室,并由护理站定期根据处方来报送用量,由于间隔时间较长且存在循环使用的问题,所以很难实现对这些药品的准确盘点及有效管理;其次,某些医院存在药房科室之间相互借药的情况,而且这些借药行为没有履行任何的手续,久而久之,药房的药品记录便失去了准确性,加之盘点不及时、内控不严格,药品管理便会陷入混乱的境地。

(三)药品采购计划性差且没有形成科学的分类

从目前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药品采购均是由库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凭借经验来制定采购计划,这种经验主义缺乏科学性,药品采购后常常会出现一些药品品库存积压,而一些药品又无足够的存量,例如:某医院采购中草药,在采购前未对常用药和冷门药进行合理的区分,粗略的采购了相同的数量,导致不常用的药严重积压,最终变质,给医院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四、完善医院药房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医院领导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医药品管理工作,给予工作人员足够支持的同时,也要适当的施加压力,医院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特别是药剂科、信息中心、财务处等部门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在药品财务管理上施以合力。此外,医院财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财务理论、财经法规、国家政策等知识的学习,除了掌握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财务知识外,作为药品会计,还要掌握适当药学知识,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建立二级库房,药品调用手续齐全

由于药品流转环节较多,且不排除医院的一些科室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有紧急用药的情况,从方便患者的角度考虑,将一些常用药品放在科室管理也是出于实际情况的需要。从科室开出的药品用于患者,再由患者到门诊缴费,在直接形成医院药品收入的同时并没有减少药品库存,收入与支出的时间差异容易产生管理漏洞。为此,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科室的用药特点,在各科室内部建立起二级库房管理制度,核定二级库房常用药品品种及数量,并将药房管理制度移植到二级库,同时附以同样的管理要求,定期对药房进行全面盘点时,也要对二级库进行盘点清查,二级库房既不影响患者的需求,又能满足院方管理的要求,是较为可行的管理方法。此外,对于药房和科室之间相互借用药品的情况,必须要求有完备的手续,注明借用药品的名称、数量、借用日期等信息,经相关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借用,借用行为完毕后,药房及科室需共同进行账务处理,以保证账账相符。

(三)以库存限量定采购计划,并对库存药品合理分类

药品库存占用了医院大量的资金,合理的减少药品库存实际上就是在提升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为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药品库存可采用高低限量法进行管理,当某种药品库存少于或超过限量时,管理系统发出预警,医院便根据信息系统统计数据制定采购计划,其根本目的是降低库存成本,并达成最优采购计划。此外,药品日常库存管理可采用ABC分类法,医院可按药品的价值将其分为ABC三类,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保管,其主要思想是将更多的管理精力分配到少数价值高的药品上。

作者:齐瑞芬 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

篇10

1.1资产分类不准确、名称不规范、型号空缺或有误、地点不详等细节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如热工仪器仪表,体积不大但价值较大,转增资产时不记录型号,名称按技术人员个人习惯编写,盘点时面对一批仪器仪表,财务人员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匹配,造成资产“盘盈”、“盘亏”并存的怪现象;某些形成系统的资产,如热工专业的各类机柜,出厂时就没有统一的型号,建卡时名称写得混乱,时隔多日盘点已不能准确指认。诸如此类的问题为资产的财务管理设置了障碍,人为造成账实不符的假象。

1.2资产变更信息交流滞后、盘点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笔者所在电厂曾出现过一个资产管理的笑话。基建期建的一个室外厕所在工程投产时转增为建筑物资产,之后若干年无人问津,由于价值小,地处厂区边缘,资产盘点时以重要性原则为由从未实地核对过,忽一年资产评估,评估组现场地毯式盘查,才发现该资产早已于不知何年何月拆除了,无人知晓。此事件成为重大管理漏洞。日常管理中类似事件也时有发生,一台仪器设备无法使用了,设备管理部门自行处理实物,不及时通知财务部办理报废手续,盘点一般又是一年一次,临岁末难免匆忙,账实不符的情况极易发生。

2.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善资产管理的措施

电厂生产人员抱着一个观念:“东西都丢不了,缺了哪个都不能发电”,这种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如何把现场的实物和财务账面的名称一一对应起来,如何准确地掌握资产的价值,如何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一次资产盘点,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2.1工程建设期追根溯源打好基础。这一思路对新建电厂至关重要。基建期各类设备按概算节点入账,财务人员受专业限制,难免有分错节点的情况发生,并不影响工程的总造价,但在竣工决算前,财务人员务必要与管理设备的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准确界定固定资产以及资产的类别。现行会计准则赋予财务人员较大的自由空间判定固定资产,不再囿于价值和使用年限,而现实中,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判断,笔者认为,重点应在是否独立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技术人员的充分参与,他们是有绝对发言权的。在确认了资产及类别后,还需落实每一项资产的管理责任人。建立系统概念,按机、炉、电、热控、继保等专业将生产用固定资产划分出几大系统,所有资产全部归入系统,无遗漏,无盲区,各专业对本系统资产的增减变动负责,建立资产台账,作为财务资产卡片的补充,资产卡片一般按资产类别管理,而资产台账按有利于专业管理的系统分类,一式两份,台账内容一经变化,立即通知财务人员同步更新。这样做的好处是,技术人员每天巡检,定期大小修,资产的变化了如指掌,资产随时保持账实相符,盘点时自然也能缩短时间。此外,基建转生产时,对价值小数量多的物品的账务处理,笔者认为,形成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虽然简单,但后患无穷,涉及盘点实物困难、资产报废需审批等诸多问题,可以考虑作为某系统的组成部分,为方便管理,建立台账反映物品更换情况。虽然这些资产更换频繁,但总价基本保持不变,不必担心引起所在系统较大金额的增减值变化。

篇11

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将比较法运用到会计从业资格应试中,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应试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考生认清知识点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系统、灵活地汲取知识,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应试能力。

一、比较法在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应试中的运用。

在学习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这一知识点时,比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类账户,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余额在借方。而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余额在贷方。

在学习试算平衡这一知识点时,比较“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前者的理论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而后者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在学习库存商品这一知识点时,比较产成品入库和产成品出库。当产成品入库时,库存商品增加,则分录为“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当产成品出库时,库存商品减少,则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在学习生产成本这一知识点时,比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在发生的时候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属于直接计入费用。而制造费用是先归集,后分配,期末时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属于间接计入费用。

在学习财产盘存制度这一知识点时,比较“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在两种制度下,都需要进行实地盘点,这是共同点。而不同点在于盘点目的不一样,前者是为了以存计耗,后者是为了账实核对。

在学习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这一知识点时,比较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分录,固定资产盘盈最特殊,不分批准前,批准后这两步走,也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而是直接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

在学习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知识点时,比较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这三种账务处理程序,它们在凭证的取得和填制,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方面是完全一样的,其主要区别在于登记总账的方法和依据不同。

二、比较法在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试中的运用。

在学习会计法律制度这一知识点时,比较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制度等都必须遵循《会计法》的规定。

在学习增值税这一知识点时,比较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处理。一般纳税人的基本税率是17%,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商品时开具普通发票。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售额×征收率。

在学习商业汇票这一知识点时,比较各种不同种类的商业汇票的提示承兑期限和提示付款期限。见表1

表1 商业汇票的提示承兑和付款期限表

将比较法运用到会计从业资格应试中,使考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培养考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面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更顺利地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篇12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 “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从性质上讲,社卫中心属于收支两条线的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是财务管理乃至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项重点。而对于社卫中心来说,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社卫中心尤为重要。

(二)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政策变化。(1)2012年12月5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2)2012年12月19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

2013年1月1日起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施行。(3)2012年11月29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第21号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对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4)2013年1月10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号 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该《规定》分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其他衔接事项5部分。

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就是在上述规章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变得更加规范和有效。本文主要依据2012年12月19日修订、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依据,探讨了社卫中心在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衔接问题的账务处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固定资产定义的定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定义,即明确了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高于1000元(专用设备的单项价值高于1500元),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相较于旧制度,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即通用设备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专用设备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调整,即把“房屋和建筑物”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把“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把“图书”调整为“图书、档案”、把“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1]同时,针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更为详细、确定的分类,更方便社卫中心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和管理。

(二)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较于旧制度,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也进行了修订。在新制度中,事业单位除了不需要对档案、文物、图书、动植物等不需要计提折旧之外,其他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此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能够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表现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情况,而且能够更有效的保证会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明显的发现,在新制度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固定资产无论是形成、使用,还是报废,均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之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都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无法真实而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变化,不利于单位管理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状况。

三、在新旧制度衔接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年初“固定资产”要素新旧制度衔接办法。(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借:固定资产 (新入账)

贷:固定资产 (旧账)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3)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年初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二)新增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1)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1) 年限平均法:公式一: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公式二:每月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月份。2) 工作量法:公式一: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总工作量;公式二: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3)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动植物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之外的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但是折旧年限却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而且计提折旧时无需考虑净残值。社卫中心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也应依照此规定计提折旧。关于计提折旧,有一点需要注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在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在继续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同时,提前予以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计提折旧。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引入“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难发现,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时,都要将资产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引入,也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社卫中心的资产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均需先通过该科目进行汇集,然后再进行结转。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固定资产减少都需要通过该科目,比如:当社卫中心调出资产时不需通过该科目,而是直接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还可设二级明细科目,用于具体的会计核算。

四、各地社卫中心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一)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各地社卫中心应严格参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建立健全社卫中心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以及维修、盘点、保管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使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同时,社卫中心还应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二)社卫中心应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规范账务处理程序。目前,我国企业基本都已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很多社卫中心也引进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很多社卫中心的财务软件都局限于总账、出纳、应收应付等模块,对固定资产的模块相对忽视。对此,笔者建议我国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台账、明细账等的电算化处理程序,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社卫中心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各地社卫中心还应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清查与盘点工作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使用部门参与。凡是发现账实不符或者盘亏盘盈,均要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我国各地社卫中心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比较大的份额,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底重新修订并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变化较大。因此,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结合“新制度”的相关规定,好有关固定资产衔接的账务处理问题。通过完善账务处理,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与缺陷,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篇13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一年多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事业单位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现将这些问题梳理出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存货的账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科目是核算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

(一)存货购入时的账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存货在购入时按照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支出合计作为购入成本。其会计处理是:借记“存货――二级明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个别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在购入存货时,直接计入“事业支出”进行核销,而没有计入“存货”进行管理,笔者建议:在购入存货时需要进行如下会计处理,即:

借:存货――二级明细

贷:事业基金

同时: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二)存货领用时的账务处理

笔者认为,存货中的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在领用时应按照成本一次摊销。

借:事业基金

贷:存货――二级明细

(三)存货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实际成本或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实际成本、市场价值均无法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入账。盘盈存货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存货”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笔者认为,盘盈的存货计入“其他收入”,无形中增加了事业单位的收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结余。建议:盘盈的存货计入“事业基金”,这样不会虚增事业单位的结余,同时与购入存货的账务处理相一致,待盘盈的存货在日后领用时再从“事业基金”中冲回。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存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按照存货的账目余额,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存货”科目。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按照“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的余额(假设在处置过程中没有取得收入和发生费用):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笔者认为,盘亏的存货计入“其他支出”同样虚增了事业单位的支出,虚减了事业单位结余。所以建议,盘亏的存货计入“事业基金”,即: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存货

二、“存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调整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家具、用具、装具等要按照存货进行管理。但新会计制度并没有规定如何进行调账,笔者建议作如下调账处理:

1.从“固定资产”调入“存货”:

借:存货――二级明细

贷:固定资产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事业基金

2.调入的存货领用时:

借:事业基金

贷:存货――二级明细

建议调入的存货按照种类、规格和保管地点进行明细核算,并建立备查登记簿,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存货盘亏,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报经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

三、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相对于存货的处理还是比较规范的,但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购入的固定资产如果是需要安装调试的,有的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地核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二是自建的固定资产,在自建过程中没有正确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竣工结束后没有及时组织相关部门验收,致使其长期挂账“在建工程”科目,造成固定资产的核算账实不符;三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不能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四是捐赠、调拨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处理;五是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仍然没有计提折旧。

(一)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价款、相关税费、安装调试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计入“在建工程”,待安装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二)在建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自建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的支出。但有的单位的财务人员把一些和该项资产不相干的支出也纳入其中,致使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实际不符,同时也虚列了一些业务支出;还有的个别单位自建的资产长期挂账“在建工程”,原因主要是没有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长此以往会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对此,笔者建议,自建的固定资产在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暂先按照估计的价值入账,待办理竣工手续后再进行调整。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要求财务人员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如果是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是延长使用寿命所发生的改建、扩建或是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如果是为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所发生的日常的修理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的支出,不能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直接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等。

1.捐赠、调拨的固定资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捐赠、调拨的固定资产,按照其账面价值计入捐赠或拨入的资产的入账价值。有的个别单位没有经过财政资产部门的同意,私自捐赠或是调拨,同时,在捐赠或是调拨时没有给对方单位出具发票等资产的相关信息,资产没有原始价值,这样接受捐赠或是调拨的单位无法入账,致使这部分资产长期游离账外。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同时还规定了在计提折旧时不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但笔者认为,在计提折旧时,事业单位的土地也不应当纳入折旧的范围,因为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很难确定其价值。

新会计制度实行一年来,有的地区还是没有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主要原因是,还没有一套标准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作参考,笔者建议,财政部门应尽快出台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标准,这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才能顺利进行。

四、扩大“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有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但没有把由事业单位管理的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列入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笔者认为,现阶段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就不再进行有效的追踪和监管,而对支付历年积累的固定资产存量并没有进行完整的登记,这部分资产主要指政府的基础设施资产,如道路、防洪堤坝、排水系统、通讯系统、能源网络、健身设施、广场等。建议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础设施资产,按明细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并作备查登记。如果政府公共设施类资产不能准确地核算其入账成本,可以通过系统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来登记入账价值,因为许多基础设施类资产一般有很长的寿命期。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公共基础设施,可暂先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作调整,但不能不入账或一直在“在建工程”账户下挂账。公共基础设施类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1.公共基础设施类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其成本入账。

借: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道路(堤坝、广场等)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2.公共基础设施类资产的后续支出、移交、报废、毁损等的账务处理和其他类资产的处理方法相同。

五、一点建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全面学习新制度,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练就自身的基本功,同时还要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掌握事业单位处理业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