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 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 Period 2(听说课)本单元围绕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而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铺垫课,即现在完成时的引入,以曾经去过什么地方为话题学习Have you ever been to…·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在回答时运用Me too 和Me Neither。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等的基础上在本单元学习现在完成时,他们对以前所学各种时态基本上了解其结构、意义、每种时态的陈述句 否定句及一般疑问句结构。因此学习本节课Have you ever been to…·有了一定量的句子结构知识储备。另外对本节课对话要求替换的地点名词如:park, zoo,aquarium 等在以前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对各国的城市与名胜具有好奇心理。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pace museum
(2)掌握句子:Have you ever been to …·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Me too.(Me Neither.)
情感与评价:
情感:①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如何去谈论过去的经历,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②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
4 教学难点
Me,too./Me neither.的准确运用。
5 教学过程
Step1复习和导入:(5分钟)播放迪斯尼音乐Let''s play.用已学过的句型进行口语热身练习。创设英语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Step 2新句型呈现(5分钟):用旧词汇图片
用同样的句型替换词汇zoo, 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pace museum。加强对该对话的认识。
Teacher: Have you ever been to Sydney·
Students:No. What about you·
Teacher:Me neither..
Step3句型练习:(15分钟)学生看图片分小组练习对话,然后再按洋葱圈方法练习(五分钟)。练习完之后学生分组及按洋葱圈顺序展示对话。(5分钟)
然后学生一起听听力材料并作相关练习题。(5分钟)
Step4任务应用:(8分钟):让学生接受当记者采访他人的任务,利用所学句型对话访谈。
StudentA:Have you ever been to…·
StudentB:Yes,I have.(No,I haven''t.)What about you·
StudentA:Me ,too.(Me neither.)
Step5小结:(1分钟)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句型与新词。并以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小结内容。
Step6书写练习(5分钟):让每位同学写出一段对话,完成语言输出书写的任务。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在教师走动给学生提供指导并给予评价。
Step7作业布置(1分钟)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为了和下一节迪斯尼乐园的简介一文衔接,给学生布置两个作业:1.Describe a place where you have been.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情景,教学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周围的实物,如教室、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如我在教学冀教版Book1的Lesson9时,我一边拿出苹果,玫瑰花,以及各种颜色的水彩笔,一边用“What isthis ?和 What color si it”?提问物体和颜色。学生看到了红通通的苹果,粉红的玫瑰花还有水彩笔。非常高兴。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熟悉的喜欢的。学生们听到老师的提问,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老师念到的英语单词,上台涂颜色。学生们又争先恐后地上台。学生的积极性一直保持到下课。这节课,学生很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问答物品和颜色的句型。
二、看图导入
看图导入就是教师利用教学挂图或教科书上的图片,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所见所闻,从而导入主题。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54页时,我首先用幻灯向学生展示课文里的五副插图,然后用“What is he doning” 提问。学生看到了具体的图片就能很快回答看到的内容。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feed the dog, cook dinner ,go to the library,do your homework”再让学生把这些短语填到相应的空格里。这样学生既复习巩固了现在进行时态,又进一步掌握了“Would you mind…,Could you please …”等有关提建议的句型。
三、表演导入
教师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表演某个情景或某个运动项目或游戏进行导入。也能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迅速融入紧张而有序的教学活动中,为下步活动开展埋下伏笔。如教学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各个部位疼痛的症状,如头痛,背痛,牙齿痛,等。然后用以下句型问学生:
What should he /she do?
He/She should see a doctor.
What will doctor say?
What is the matter?
这种导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What is the matter?的用法。
四、提问导入
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开始导入,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How do you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时,教师可以用“How do you make …”提问某一食品的制作过程。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然后老师根据回答板书,并引导学生用“First,Next,Then.Finaly”把制作过程连成一段话。这样学生熟练掌握了如何表达某一物品制作过程(process)。另外在教学九年级第一单元时可以用“Today is my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向学生提问,从而引出“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
五、音乐导入
运用音乐导入,可以创设和谐,预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学习。我在上八年级下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的第一课时Section A (1a-1c)时,首先播放音乐导入,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问他们:“Do you like this song?”他们都会回答:Yes, we do.然后我马上把音乐关了。又问: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有学生回答“Yes”, 有学生回答“No”然后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提建议的几个句型的问和回答。接下来我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道具,让学生上台表演,表演后又让学生以“Pair work” 的形式进行练习。整节课学生们情绪高涨,个个踊跃练习。
六、采访导入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I wan to be an actor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型“What is your favroite job?和W hat do you want to be 来采访其他学生,再根据回答引出“I wan to be an actor。”来谈论自己的理想。这样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讨论导入
讨论导入可以创设和谐亲切的开课氛围,让学生参与学习。给每位学生创造开口展示自己的机会。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内容让学生自由讨论:
T:Do you think a fifteen-year –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go out on school nights?
S:I don’t think so ./Yes I think so .
T: Do you think students should wear uniforms every day at school?
S1:I disagree.It is boring to wear uniforms every day at school
S2:I think so .
T; Do you think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Yes I think so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ourown clothes.
因为讨论的话题切合学生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既掌握了should/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sth.的句型,又了解了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同时,受到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八、练习导入
练习导入就是教师先给学生出几道习题或完成课文中所出现的练习,通过练习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特殊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时,教师先出示good ,well,much,beautiuul,far等形容词,然后让学生上台写出它们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结果学生在这些形容词后面加了“er”构成比较级,加上“est”构成最高级。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告诉学生,有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没有规则。学生通过练习懂得了特殊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需要加强记忆。
九、故事导入
教师利用一段故事导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如,冀教版Lesscn27:The dove and the Clive B ranch,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叙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边讲故事边用卡片教学新单词及固定短语,最后学习课文。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轻松愉快地记住了单词和短语,理解了鸽子和橄榄枝的象征意义,也受到了热爱和平的教育。
总之,导入的方式很多,除上面列举的以外,还有开门见山导入,新旧知识对比导入,情景导入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实际灵活使用以上导入。妙用导入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能使我们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立明、徐笑梅.新课程典型案例与点评.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学习主体被遮蔽、遗忘或缺席的现象。一些教师从“自我”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经验,音乐教学由此出现高耗低效。如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要精讲,避免赘言表达,要将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理解作品内涵,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学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你是这样的人》,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节奏后,笔者让学生听赏合唱曲、听赏戴玉强的演唱,并启发思考:“歌曲中没有出现人名,你猜是指谁?你心中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讲一讲。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们在听赏中产生了情感共鸣,他们被歌曲的深情演绎所感动。接着,笔者让学生展开主题阅读,了解《你是这样的人》是大型电视艺术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引导学生讲述有关的事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彻夜的工作、一件衬衫、十里长街送总理、联合国降半旗等。然后,让学生轻声跟着音乐哼唱、带词演唱,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最后欣赏并朗诵《,你在哪里》,升华学生的情感。由于本课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因而学生演唱歌曲时更加深情饱满,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音乐学习内容考量
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忠实于课程内容,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没有的内容就很少涉猎。有时,由于学习内容过于呆板,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走神、发呆。这是因为教师混淆了音乐课程知识与音乐教材知识,将音乐教材知识误认为是课程知识。音乐课程知识是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感受力,如高低、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教材知识是具体歌曲的调式、节拍、旋律等。显然,学生应该学习的是课程知识。但教学中。教师唯教材现象屡见不鲜。诚然,教材是核心教学资源,但却不是唯一资源,更不能被奉为圭臬。有时,教材只是音乐教学的一个样本、一个用具、一个引子。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将音乐节奏缓慢轻灵的歌曲和充满活力的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将深度的旋律和紧凑的歌曲作为鉴赏素材。例如:由于学生们喜欢流行音乐,所以笔者在教学中会挑选一些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多角度地展开学习,发展学生的乐感。根据学生的审美现状,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可选择《怒放的生命》《少年壮志不言愁》进行教W,并引导学生体会乐曲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该说,课程内容的拓展让学生突破了既有的教材框架,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学习经验进行认知,其音乐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必对教材顶礼膜拜,要消除教材的权威主义,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感受。要树立音乐课程开发意识,以音乐课程目标为指引,适时适地发掘课程资源,整合、补充、删减甚至另起炉灶,进而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更匹配学生学情的音乐课程。
音乐学习方式考量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经常将教学设计得繁复多样,过度运用多媒体手段去诠释音乐,过度运用文学的脚本去解释音乐。这样的教学削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实践,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理性探索音乐的机会。音乐教学应当从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出发,将教学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揣摩学生已经理解了什么,需求什么,理性对待学生的音乐学习认知方式。基于学生、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思考学生“应该怎样学”“学到怎样的程度”等。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川江船夫号子》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黄河船夫曲》,对此类作品旋律高亢、节奏铿锵等有了比较深刻的感受。《川江船夫号子》由“平水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8首不同的号子连缀而成,不同的劳动条件对应着不同的号子特点。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从速度、节奏、力度和旋律等方面精心聆听,体会船夫号子的音乐特质:“平水号子”速度慢、节奏自由,表现了江面的宽阔、水流平缓;“上滩号子”速度快、律动短,表现水流急、浪涛涌;“拼命号子”的快速、节奏紧凑、律动短促,对应着上滩的水急、浪高,条件险恶;“下滩号子”的节奏性相应减弱,表现了劳动强度的减弱。此外,学生们还从曲风、节奏、音色等方面比较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和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感受到南方船夫号子与北方号子之间的差异,对两个音乐作品都有了理性的认识。
结束语
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初中音乐教学,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音乐学习需求出发,采用适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认知方式,对接学生与音乐课程,让学生与音乐课程始终处于积极的互动之中,真正还学于生,让学生主动适应课程、进而创生课程!
参考文献
[1]丁春新.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2014(11).
新授课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新异的、直观形象的、灵活多样的刺激物或手段,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良好的学习情绪。一堂课最成功、最关键、最令人关心的就是导入环节。导入技巧在成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反思课堂教学导入,立足课堂实践,尝试、探索、研究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下面我介绍几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一、兴趣式导入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导入新课。
1.实物、图片、形态语言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马上导入课文,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如学习七年级上册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banana,pear and apple.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2.游戏导入法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设计游戏方案;制定游戏规则,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如单词复习,可采取同义词接龙比赛、同根词接龙比赛、头脑风暴等。
3.歌曲、视频导入法
音乐能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视频能使教学达到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型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借助插图、各种媒体、学生的言谈、表演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法
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巧妙的情境能激发兴趣,诱导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导入七年级上册Unit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教师可以事先带上一把guitar到教室里弹奏,然后问一个同学,让同学互相表演,接着引出Can you dance/sing/speak English?等。让其他学生一起跟着动作说英语,进一步引出新的句型I can play the guitar, but I can’t play the piano….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直接“入境”,然后尽快地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
2.温故导入法
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或提问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态时,可以通过复习一般过去时来引出新知识。
3.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案例:我在讲七年级下册Unit 10:Where did you do on vacation?这一课前,要求学生做一个小调查(Make a survey),询问全班同学的“五、一”节是怎样度过的,并制成表格形式,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三、生活化导入
英语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实践出真知。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总有一种亲切感,因而他们愿谈、乐谈。如教九年级Unit10: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第一课时时,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before going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 ? Do you like mornings? Why or why not ? 然后教师谈到自己的a terrible morning,再谈到Tina’morning.这样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绝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背景知识导入法
用背景知识来预告新授课的内容,也能充实学生的知识。如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4: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教师可事先通过多种途径找到有关志愿者去西部山区支教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来展示。
四、主体性导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三分钟课前演讲、自由式谈话
把学生的值日生汇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让值日生汇报当天学生的出席情况、天气情况,或师生就日常用语进行问答。教师也可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话题报告,也可以是看图说话。
2.课本剧表演
新编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如教八年级下Unit3:What a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教师可事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将课文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表演What are they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再由学生进行排练。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逐渐地导入新课。
课后我们组进行了交流。大家首先肯定了李老师这节课的优点,然后每个教师又谈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该怎样上,教给学生们什么?是绘画,音乐,还是表演?李老师当时没有问答出来。大家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研讨,觉得这节课师生的表演占用了不少时间,过分注重了外在的形式,从而忽略了语文学门的某些本质的东西。
于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法。李老师激动的说:“我再上一遍。”
过了两天,李老师又上了一遍《荷》专题,在这一节课上,第一遍出现的问题,这节课己经解抉了。课后的交流和反思,大家普遍认为课堂上重点,难点的把握恰如其分,和上节课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我们的校长这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节课学生的朗读增多了,如《咏荷》的诗歌,《颂荷》的文章读的不少。但过于浮于表面,还缺乏深度。在朗读时教师有时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使其被动接受。然而真正的课堂耍求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去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关、音乐美、意境美。一石激起干层浪,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共鸣。于是 ,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我们组本学期的一个教研专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的同事们进行了多次反思和交流。虽然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真正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我们为了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和万法,多次邀请其它组的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且主动聘请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指导工作。
七年级的教师提出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和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达到解决。八年级教师提出要在创设情景的情况下指导朗读,使学生置身情景中感悟文章的内涵。人在画中,身临其境。九年级的教师则认为要给与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朗读。这次不同年级,不同组别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了多次的反思和交流。在这反思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