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信方面的技术

通信方面的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通信方面的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通信方面的技术

篇1

    二、配电网络通信模式的应用形式

    通过对无线公网通信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县级企业的相关通信系统的建立健全,实现相关设备的有效应用,为其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通信服务。公共通信网在运作过程中,其通信质量是比较高的,也与它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该公共通信方式的应用,可以确保数据信息自动化模式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语音系统的健全。在无线公网通信系统运作过程中,3G模式、GPRS模式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配电网络应用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体系的健全,3G应用模式不断得到优化,目前3G在我国商用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当中,但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自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正式开始商用后,其网络覆盖范围包括了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大中城市。作为移动数据业务最主要的承载方式,与其他通讯方式相比,GPRS业务具有实时传输、网络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基于GPRS数据传输业务在配网自动化终端得到了广泛应用。载波通信模式就是通过对现有电力线的应用,实现数字信号的传播,来满足日常通信的需要。这种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优势,对通信实时性没有高标准的要求,即使在一些因为断电而导致的通信中断的情境中,也可以进行应用,非常方面日常配电网自动化的某些应用场景、模式。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针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条件,展开相关应用模式的优化,实现其自动化系统模式、实施模式、配电模式等的协调,以满足当下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这是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应用程序。

    三、县级企业配电通信技术之下的自动化模式的优化

    1在县级企业配电自动化模式的进展过程中,要针对其主站系统展开设计,确保其设计思想的优化,实现其设计模式的模块化发展,确保其层次性的提升。在优化过程中,要展开软件层次的划分。比如基础应用平台,其他应用模块等。进行功能的有效开拓,促进其有效修改。这样可以方便日常基础平台层的应用,实现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的提升。在基础平台的应用基础之上,可以进行功能的模块化的发展,确保其功能的延伸。网络结构设计的配置优化,网络结构设计分为硬件上和软件上。硬件上应设计为双网平衡,分流互为并用的模式,以增加带宽与通信的可靠性。软件上设计为C/S模式和B/S模式。凡属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站全采用C/S模式,可以授权进行控制操作和修改各类数据库;凡属于仅浏览查询性质的工作站全采用B/S模式,工作站仅使用IE浏览器,就可以访问配电自动化的各类数据和画面,但不能修改。

篇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54-01

前言

软交换技术是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其交换系统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取代电路交换技术已经成为必然。作为下一代网络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软交换技术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1],在技术上和经济性上逐步具备广泛开发应用的可行性。

1.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概念

1.1 软交换技术的定义

软交换技术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呼叫控制软件,它以PC服务器为基础控制的部分进行呼叫控制,实现呼叫和控制的分离。软交换技术能够实现数据、语音和视讯的综合服务,能够同时实现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2]。

1.2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是高效灵活、接口支持广泛、业务功能全面等,其特点鲜明,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运营商使用软交换技术已经在通信领域有了很多应用。软交换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呼叫和接通记录明细,还可以提供各种视讯服务,实现多网统一,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软交换技术使用统一的IP底层网络,将通信业务中单独工作的语音业务、数据业务、视讯业务实现统一,达到高效、灵活、安全利用通信网络的目的。

1.3 软交换技术的结构系统

软交换体系结构分为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接入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网络及终端设备的接入,接入层可能包括以下几种设备:中继网关(TG)、信令网关(SG)、网络存储器(NAS)、接入网关(AG)、无线接入网关(WAG)、综合接入设备(IAD)等;传输层是指信息传输的通道,传输层是否通畅决定了用户的网速快慢;控制层是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的设备,其向上链接传输层,将传输层的数据流进行整合,向下链接业务层,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如呼叫控制、语音服务、资源管理等;业务层包括三大服务器即功能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策略服务器。

2.通信网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 效率低,维护工作量大

通信网络的使用量巨大,用户群也非常的多,这就使得通信网络发生故障的现象有一个庞大的基数。通常,这些故障都要求专门的业务员或者是技术人员到达现场维修,维护软交换设备的工作量巨大,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低,难以满足现阶段需要时时维护交换设备的需要。外加一些语音服务需要24小时不间断提供,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通信网络的瘫痪。

2.2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是现在通信网络的重要问题。软交换技术是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不间断地管理和维护的,但是现在我国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修人员专业素质整体上有待提高,管理质量水平较差、效率较低,不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快速地传达指令,指导各个分局的运营状态。技术管理者应该能制定一套符合软技术发展和维护的管理方法,使得技术人才各司其职,很好的完成其本身的任务。管理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更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这样才能对新业务的整合有效地管理和引领。

2.3 功能较少

在软交换技术没有应用到通信网络上时,大多数的通信网络仅能提供单一的语音业务服务,能够提供视讯、数据业务服务的则很少。即使有提供多种业务服务的,通常每种业务也是采用单独的通信网络。以电力通信网为例,该通信网虽然通过独立网络实现了语音和数据两类业务,但各项业务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导致不同厂家之间的产品难以互通,难以实现良好的融合。

3.软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

3.1 实现多个网统一

软交换体系将多种业务功能融合在一起,可实现多网统一。软交换系统采用统计时分复用技术,提高了网络通信业务应用的范围,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无论是移动通信还是其他的通信业务,实现多网统一都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按标准接口和标准协议相连接,可实现通信网络业务的一致性。

3.2 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软交换系统采用一个公共的网络传输平台,工作人员只需定期维护软交换机和应用服务器,保证该公共传输平台畅通无阻即可。使用同一个公共维护平台处理故障比较简单,能够大大提高客户人群各种通信业务的办理效率。业务在一个可共享的平台上进行操作,为快速灵活地提供各种新业务提供了可能。

4.软交换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发展前景

4.1 软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案

软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案可大体分为网络建设的初期、中期和末期。网络建设的初期是公共的网络传输平台,将各个网络得以连接,实现与电话交换网络的互通。网络建设的中期是连接各省电力公司和电话交换网,实现远距离的信号连接和覆盖,将各省的信号传输相连接,建立信号在空间上的全面覆盖。网络建设的末期是将路由器植入各个用户使用环境之中,使第三方的客户终端得以很好地连接。

4.2 软交换技术应用展望

软交换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移动通信领域,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将提高4G 网络的功能性和稳定性。另一个需要开发的就是降低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的风险,保障通信网络的通畅,保证通信网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要加快软交换技术省市之间的互通技术,扩大区域的覆盖面,提高通信网络业务的新技术引进。

5.结语

目前,软技术作为即将引领互联网技术革新的新型技术,将逐步引领和建立一个更为开放的通信网络系统。本文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概念、软交换技术的特点、软交换技术的分层体系结构、通信网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随着相关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结合软交换技术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相信软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一定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 防逃费 双向通信技术

在高速公路防逃费管理中,采取双向通信技术,强化防逃费管理,切实保障高速公路业主收费经营权益,以下对此做具体分析。

1 当前高速公路发展的阶段及防逃费管理问题

1.1 当前高速公路发展的阶段及所面临的挑战或压力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约20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形成完善的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网,在高速公路网日趋完善的同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压力,即偷逃漏通行费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以同一品牌多辆车随机交换通行卡、套牌车辆交换通行卡、单车独自倒卡达到跑长买短的目的;假冒军警车牌;计重模式下利用液压泵、增加虚轴、跳称、走S线达到减少车辆称重的目的等逃费方式,诸如此类的行为进一步增加了高速公路防逃费管理的难度。

1.2 防逃费的管理问题

我国大多的高速公路建设模式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即使用未来的收益建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但一些不法人员利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漏洞和技术局限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逃费,导致高速公路通行费的大量流失,继而达到满足个人利益,却损害了业主或国家的利益。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单车单次通行费的上升,仅通过现有的管理手段(比对分析等)和单系统的方式进行稽核,已不能完全应对全省、甚至是全国性联网所产生的数据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之间较为普遍的应用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速公路防逃费管理中,应用双向通信技术,利用路侧标识单元和复合通行卡之间的相互通信功能,不仅能实现路径标识,而且能对异常复合通行卡进行识别,达到从源头上缩小数据分析的范围,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联网情况下需要对产生的大量繁而杂的的流水先进行分类,再进行海量分析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2 双向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优势

2.1 双向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

双向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应用指的是复合通行卡和标识站相互发送有关标识信息,标识站再将信息上传至分中心数据库系统,供收费现场或后台查询使用,具体交互图如图1所示。

2.2 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它不仅复合通行卡的精细化和 智能化管理,而且可以通过复合通行卡上的时间戳对车辆的通过时间进行标记,防止丢卡或倒卡,有效分离出通过复合通行卡进行逃费的车辆,如此在数据源头即极大地缩小了数据分析的范围,进一步减少了后期大数据分析的工作量,并能进一步区分逃费车辆的种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双向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调查,流量对账、拥堵预警、出行指导等领域也具备相应的功能;再者,双向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在心理上对逃费行为威慑,使其最大限度地减少,同时改善高速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与使用效果发挥实际管理价值。双向通信技术不仅能实现接收高速公路主线标识站发出的信号进行路径标识,而且能自动向附近标识站发出信号,使高速公路管理者能较容易掌握逃费车辆的动向和实现复合通行卡的精细化管理。

3 高速公路中应用双向通信技术的策略

根据国内某条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和收费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货车占各种通行车辆的比例仅达20%左右,而收费额却达到50%左右,而客车则恰恰相反。这足以揭示了劳动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并且近年来高速公路偷逃费的车辆大多是货车,原因就在于通行费的额度较大。因此,如何能利用现有的管理手段或技术更好地打击逃费行为,且针对逃费的货运车辆的打逃行动更是迫在眉睫,以下从基础保障、立体式稽核、联动分析处理等方面对双向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防逃费方面的应用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

3.1 基础保障

涵盖思想认识和技术管理保障两层含义。首先要在业内取得打击逃费的共识,上下齐心。力保收费秩序正常化。其次是技术管理保障,一方面是发卡规则,对客货车实行区分发卡,即客车发放单向复合通行卡,货车发放双向复合通行卡;另一方面是设备选型,尽量选择市场上主流设备,确保设备的成熟稳定、技术的先进可靠性。再者是设备和合理安装位置,在出入口安装路侧标识单元,用以接收或发送信号,采集相关车辆信息;最后是避免其他客观存在的电磁干扰行为。众所周知,433MHZ段频率属于民用的,其很容易受到已存在的电磁信号的干扰,致使结果不理想。因此,信号覆盖范围和发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受到环境是否恶劣的影响。

3.2 建立全网全时段的稽核机制

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网全时段的稽核可以有效遏制日益猖獗的偷逃费行为,进一步净化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秩序,为司乘人员营造安全、高效、有序的行车环境。事前的稽核是利用具备双向通信的复合通行卡和路侧标识单元可以相互通信的优势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实现对货车的提前预检,如果发现其存在多余的复合通行卡,提示司乘人员上缴,并产生相应的藏匿记录,形成车辆黑名单;事中的跟踪稽核,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车辆侥幸规避检查之后,可以应用沿线路侧标识单元与复合通行卡进行通信,通过路侧标识单元上传的流水数据对车辆实时跟踪,实现实时的打击;事后的全网的稽核,即对事前和事中检查发现的逃费车辆可以进一步形成车辆黑名单,则可在高速公路网任何一个收费站打击逃费车辆,并辅以合法合理的行政管理手段,迫使其遵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收费管理条例和规定。

3.3 建立收费数据分析联动处理机制

在国家相关公路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对高速公路上偷逃费车辆进行打击、惩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开展的打击行动,可同步和地方公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使该类高速逃费车辆无所遁形,增加其逃费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加强媒体的宣传,最大程度的取得社会和民众的广泛支持。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省内、甚至是全国性联网的逐渐实施,利益驱使下的高速公路逃费行为将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而且呈现更隐蔽性。因此,当前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类似双向通信等相对成熟的现代通信技术为高速公路打逃工作保驾护航,将成为我们高速公路从业人员重点考虑的工作之一,也希望藉次机会,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泗良,黄宇.高速公路路径查询系统的防逃费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2 (06):71-73.

[2]杨迁迁.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制作,2014(08):181-183.

篇4

近年来国内外纺纱工艺手段和设备技术水平不断的进步,对精梳工序梳理度标准也不断提高,当梳理主体设备不断向高速、高效方向研发的同时,对精梳棉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选择正确的给棉方式对提高成纱质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1 精梳机不同给棉工艺的对比

给棉罗拉做间歇回转运动,由连在上钳板处的棘爪带动给棉罗拉上的棘轮运行,棘轮每转过一个给棉长度,给棉罗拉就给出一定长度的棉层。给棉罗拉喂给机构的传动分为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两种形式。钳板机构后退运动中,即上钳板闭合过程中的给棉,称为后退给棉;钳板机构前进运动中,即上钳板开启过程中的给棉,称为前进给棉。给棉的开始时间是由给棉长度的大小决定的。采用后退给棉的给棉结束时间是在钳板咬合时;采用前进给棉的给棉结束时间是在钳板运行到最前的位置,也就是钳板开口最大时。因此如果给棉量确定后,给棉时间就已经确定了。

1.1 后退给棉的工艺过程

后退给棉过程中,钳板开始由最前位置后退时,上钳板逐渐闭合迫使棉层退出顶梳,当钳板向后运动到一定位置时,给棉开始。钳板继续向后退,直至钳板完全咬合,给棉结束。钳板继续后退,此时锡林开始对钳板握持的棉层进行梳理直到钳板退至最后位置时锡林梳理结束。然后钳板向前逐渐开启,当棉层到达分离罗拉钳口时分离结合开始,此时顶梳插入棉层。当钳板运行至最前位置时,分离结合结束,钳板开口最大,钳板开启也就结束了。

从以上工艺可以看出采用后退给棉,每一钳次中各工艺过程相对独立,不会产生干扰现象,因而棉层不会受到顶梳插入的影响,不会出现涌皱问题。

1.2 前进退给棉的工艺过程

前进给棉过程中,当钳板由最前端位置后退时,钳板逐渐闭合,运动到一定位置时,钳板上下钳口完全咬合。钳板继续向后运动到相应位置时,锡林开始对钳板握持的棉层进行梳理直到钳板退至最后位置时锡林梳理结束钳板运动转而变为前进,钳板向前运动上下钳口逐渐开启。钳板向前运动到一定位置时,给棉开始。当棉层到达分离罗拉钳口时分离结合开始,顶梳插入棉层,此时给出的棉层因受到顶梳的阻挡,而被涌皱在顶梳后面,直到顶梳离开棉层,涌皱的棉层再因弹性而挺直。

从以上工艺过程可以看出,采用前进给棉时,由于给棉与分离结合在一定时间段内同时进行,因而给棉开始的迟早和顶梳插入的迟早都会影响到涌皱程度,以及棉层的梳理质量和落棉率。

2 精梳机不同给棉工艺落棉率的对比

精梳过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排除梳棉生条中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提高纤维的整条度,从而提高成纱的条干水平和强力水平,并改善棉条强力不均的情况。而且制定精梳落棉率,还影响到合理用棉和成本的高低。

2.1 精梳机落棉率的工艺分析

精梳落棉率与给棉量的关系:当分离隔距为L时,重叠L+a到L-a处于不稳定的棉纤维可能成为落棉也有可能成为精梳棉纤维(a为每钳次喂给量)。假设棉纤维平均分配,则有一半纤维会被锡林梳理掉成为落棉,而另一半被分离后进入棉网。进入棉网的纤维长度 或 。根据经验可以得出,前进给棉是落棉隔距减去喂给量,而后退给棉是落棉隔距加上喂给量。因此在原料落棉隔距给棉量相同的情况下,两种给棉方式的落棉率就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2.2 精梳机落棉率计算

前进给棉:落棉率

后退给棉:落棉率

下面就以实例来说明落棉率和喂给量间的关系

(1)前进给棉时:

假设F=45mm,a=5.2mm。由经验公式得:当分离隔距L=15时,K=7.6%;当分离隔距L=17时,K=10.2%。

假设F=45mm,a=5.9mm。当分离隔距L=15时,K=7.2%;当分离隔距L=17时,K=9.7%。

(2)后退给棉时:

假设F=45mm,a=5.2mm。由经验公式得:当分离隔距L=15时,K=15.3%;当分离隔距L=17时,K=18.9%。

假设F=45mm,a=5.9mm。当分离隔距L=15时,K=15.9%;当分离隔距L=17时,K=19.7%。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以下两点:1)分离隔距对落棉率的改变很大。2)前进给棉时,每钳次喂给量越大,则落棉率越低。而后退给棉每钳次喂给量越大,落棉率越高。

结语:通过对两种不同给棉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前进给棉时,给出的棉层部分通过顶梳时产生涌皱,使纤维梳理的长度减小,从而降低了落棉率。因此在原料落棉隔距给棉量相同的情况下,要获得较高质量的精梳棉时,应采用后退给棉方式。

[参考文献]

篇5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大发展出现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更新,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逐渐的深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为社会的大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信息化时代下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社会到方方面面,如: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设备配置中出现的漏洞以及恶意代码病毒的袭击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危害了社会的信息安全以及公民的隐私安全。因此,本文就当前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由于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产生的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中,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黑客的存在,我们社会的信息安全,公民的隐私安全以及等等方面都遭受着其潜在的威胁。计算机网络高手如果站在为人民服务的角度上就能够为我们社会的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保驾护航,但是,如果这种技术被心术不正的人掌握,那我们的全体社会都将处在一种“透明”的状态之下,毫无安全和隐私可言。近年来出现的各种事件门就是因此而出现的。

1.2由于网络设备的配置不全而导致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仅是需要软件上的更新,同时也需要我们硬件设施上的同步更新才能保证我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位。但是,当今很多信息部门没有意识到这中软硬件同步发展才能保证安全,导致相关的软硬件设施配置出现或多或少的缺陷,无法正常的满足信息系统安全所需要具备的配置条件,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我们信息系统安全收到威胁的机率。

1.3由于恶意代码病毒的袭击造成的问题

纵观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历次大规模的网络信息安全遭受攻击的事件,都是由于恶意代码的肆意传播导致的。这种恶意代码具有相当高的隐蔽性,能够通过邮件、网页、信息以及各种可以想像的途径进行传播。这种危害有时会是全球性的,有时会是区域性的,这也就足以看出其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危害程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安全师的存在来保证安全,同时运用具有高效杀毒软件进行深度清理,解决隐藏在电脑中的威胁。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解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应用

2.1IP技术的出现让不安全因素的游踪可循

IP技术就是每一个计算机用户所使用的对应设备电子地址。在IP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每一位用户设备都具有唯一的不可变更的IP地址,实现所有用户设备相对独立,实现个人的相对控制,保证信息系统的自检功能良好实现;其次,IP技术需要采用QoS协议和实时性协议,只有采用这种协议才能保证信息通讯过程的顺畅;最后,IP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中的应用必须就要让用户设备的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形成一定的点封,保证数据流量是通过数据包的形式实现的,这样有助于信息和数据的管理。

2.2密钥技术让病毒或其他形式的攻击无法破门而入

当今,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可以说是由很多密钥组成的信息网,一种密钥只能打开一种信息。密钥技术的存在使得信息系统中的不同用户的信息得以独立,让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传送,资料保存得以准确无误。这种技术的出现极大的保证了用户信息被非本人破取的低可能性。当前信息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是量子密钥技术,这种技术是目前为止最为先进的保密技术,其准确的保证了信息数据流量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使攻击者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准确攻破。

2.3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让个人信息更加的“忠诚于他的主人”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计算机技术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主要通过过滤作用以及信息的筛选作用把没有的到防火墙认证的用户排除在外,只保留认证后的用户信息,同时,也就是只允许认证过的用户可以顺畅的进入到系统信息界面获取数据资源。防火墙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仅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还保证了网络的相对洁净,为安全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创造出一个安全、畅通的运行环境。

3结论

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多方面的保护,即需要在软件上下足功夫,同时,还需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设备上下足功夫,保证软件和硬件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安全可控。因此,本文倡导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来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具有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6

1、引言

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积极治理现有坡耕地,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行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不但有利于中西部的环境保护,而且对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意义。因此能否为各地、市、县准确提供辖区内各种坡度的土地分布以及土地坡向情况,是能否客观制定该区域农业规划和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手工圈绘和主观的'估计'水份太多,实地丈量不但劳民伤财而且精度低下。

我区广大的测绘工作者多年来为广西的国民经济建设做了大量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他们测制的1:25万、1:5万、1:1万的基本地形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物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可贵的资料在数字化处理之后日见增值,为准确、快速、低成本地获取地表的各种统计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为区党委、区政府制作的《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之西部大开发专题中,使用美国ESRI公司生产的GIS软件――ARC/INFO软件为东兰、乐业县制作了数字地面模型,进行三维地形表面分析和坡度量算统计,取得了准确客观的成果。

2、 工作流程

在ARC/INFO中,管理、组织、存储数据最基本的单位是图层(coverage),一个图层相当于一个专题图,包含了地物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利用ARC/INFO进行土地坡度坡向高程的分布统计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利用国土资源调查结果,提取耕地信息,在ARC/INFO中生成耕地图层,给不同耕地分类赋予不同的属性;

2、获取该地区的DEM数据(DEM即数字高程模型,就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用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描述地貌形态的数据集);

3、分别生成坡度分布图层、坡向分布图层和高程带分布图层;

4、将耕地图层与坡度图层、坡向图层、高程带图层分别叠加分析,得到耕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属性;

5、进行面积统计,叠加河流、行政区划、道路、居民点等基础地理信息生成专题图。

3、坡度、坡向和高层带分布图生成

坡度、坡向、高程带图层利用ARC/INFO的TIN模块,由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

3.1 DEM数据获取:

目前常用的获取DEM 数据的方法有两种:

用航天、航空遥感影像立体像对提取DEM;

用现有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等高线,获取高程数据生成DEM。

用航天、航空遥感图像立体像对生成DEM,最大的优点是数据更新快,但购买影像费用高;用高程数据生成DEM,精度高于立体像对生成的DEM,但更新慢,周期长,仅对高程变化不大的地区适用。目前区测绘局具有的南宁市1:1000 DEM数据由航空遥感影像立体像对生成;全区1:25万、1:5万DEM和部分地区的1:1万DEM数据则由高程数据生成。

用ARC/INFO 生成DEM的方法是:数字化地形图,获取高程数据,包括高程点、等高线、软断线(如边界线等)、硬断线(如河流、山脊、陡崖线等),生成TIN(不规则空间三角网,一种描述地形表面的方法),再由TIN内插成DEM。ARC/INFO软件生成的TIN对点、软断线、硬断线有不同的插值处理方法。根据笔者对ARC/INFO和国产软件GEOTIN 的对比试验, ARC/INFO软件生成的TIN在更大程度上拟合实际的地型,不足之处是加特征点的过程较为繁杂,生产时间较长。

3.2 坡度图、坡向图、高层带图生成:

在ARC/INFO中,坡度、坡向是这样计算的:DEM上每个格网点的坡度由相邻8个格网点计算而成(图1)。高程的最大变化率即为该部分表面的坡度。坡向为用于计算坡度的那条线的方向。

图1 DEM格网点坡度的计算

运用TIN模块的分析功能可计算坡度、坡向和高程带,使用命令的关键是建立好坡度、坡向、高程带的分级定义查找表(LOOKUP-TABLE)。以坡度查找表为例,根据坡度分类的要求定义如下:

DEGREE-SLOPE SLOPE-CODE 2 1 6 2 15 3 25 4 90 5 对应的坡度分类:(0°~2°)(2°~6°)(6°~15°)(15°~ 25°)(25°以上)

图2为利用DEM生成的图形

c="/Newspic/200881/1127448440.jpg" width=566 border=0>

坡度查找表字段要严格定义如下:

4、 图层叠加:

GIS强大的分析任务之一是将独立的特征类型合为一个新的特种类,代表了两个输入要素类的合并后的情况。图层叠加,是将土地利用图与坡度图、坡向图、高层分带图依次叠加,可研究它们之间的共同区域。运用OVERLAYEVENTS命令可进行叠加分析。

5、 面积统计:

图层叠加后,根据各种分类条件提取耕地,可得到耕地按坡度、坡向、高程带的分布图,利用ARC/INFO的面积计算功能进行面积统计。

精度情况:据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党安容等人研究,经国家测绘局验收的1:25万的数字地图(高程精度为25米),在用于分县土地坡度分级计算时,最小误差是0.9%,最大误差为4.9% [1] ,适合省级农业部门制定宏观规划。如果利用即将完成的全区1:5万DEM和已经完成的1:1万DEM(西江流域),将得到更高的精度,适合县一级及县以下农业部门制定本县、本乡的部门农业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平面面积与三维地形表面积相差较大,笔者利用1:25万高程数据生成的DEM计算东兰县平面面积为2438 平方公里(国土部门公布的数据:2434平方公里[2]),曲面面积为 3437 平方公里,平面面积与曲面面积相差较大。东兰地处大石山区,山岭绵延,河谷深切,地形起伏较大,利用ARC/INFO的表面积计算功能统计面积应该更为合理。

6、 输出专题图:

对生成的各种分布图按照需要叠加河流、行政区划、道路、居民点等基础地理信息生成专题图输出。笔者在《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之子系统建设中,利用Web GIS将退耕还林试点县东兰县、乐业县的坡度图制成网络电子地图(图3),可供局域网上浏览和查询。

图3 东兰县1:25万坡度类型图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86-01

分娩方式可影响产妇产后泌乳,同时对新生儿也有一定的影响。自然分娩时子宫收缩痛及恐惧、紧张等均可刺激交感神经,使催乳素的分泌受到抑制,早期母乳喂养不利,目前无痛分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本文旨在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2种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功能和新生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来我院产科门诊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孕妇248例,纳入标准:(1)均为头位、足月、单胎妊娠;(2)妊娠期间产前检查均正常;(3)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配合研究。

1.2方法 所有产妇在进入临床分娩后,常规行心电监测及胎儿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在宫口开3~4cm时建立上肢静脉通道,输注林格液并给予常规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产妇取左侧卧位,双手抱住膝关节,下颌紧贴前胸,成屈曲状,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经L3-4进行椎管内穿刺,穿刺成功见脑脊液后,稀释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ml,由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约4ml,观察5min,确定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部物中毒指征后,向导管注入0.1%盐酸罗哌卡因和2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混合溶液10ml,观察产妇疼痛症状,若无明显改善可再次用药[4]。

1.3 评价标准 产妇泌乳量的评价标准[5,6],乳汁足量:产后24h哺乳≥6次,新生儿排尿≥6次,且有1次多量或3~5次少量质软大便,哺乳后新生儿能安静入睡3h以上;乳汁适量:产后24h哺乳

2 结 果

2.1产妇初乳时间 观察组初乳时间为(28.24±13.80)h短于对照组的(32.58±10.3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产妇产后 24h泌乳量观察组产后24h有效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Apgar 评分2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的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见表 2。

3 讨论

本文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和硬膜外麻醉,观察对产妇泌乳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显示,观 察组的初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 24h 泌乳量明显多于对 照组( P < 0.05) ,说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 醉较硬膜外麻醉可明显缩短产妇初乳时间和提高泌乳量; 2 组 新生儿出生后 1、5、10min 的 Apgar 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 P > 0.05) ,说明两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差异不大。

参考文献:

[1]郭培英,王继红,杨芳,等.5 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对 产妇泌乳功 能 及 新 生 儿 的 影 响[J].临 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 12A) : 57 - 58.

[2]谭素云,黄霄行,韩全国.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 10 ) :32 - 33.

[3]詹丽春,李建国,季称心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 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15( 6) : 104 - 105.

篇8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83-01

1 电气设备状态应用与维修技术

电器维修是为了消除设备维修过程中运行而带来的缺陷,此方法是可达到消除缺陷的基础,排除一些不必要的隐患,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的最高效率,并且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以及安全要求是维护设备的水平,确保设备机器的安全运行,机器安全运行,不仅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这些并且可以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所以开展电器设备的维修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包括:(1)能够避免机器在损坏时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2)节约资金,避免长时间维修;(3)减少经济的损失,检测方便,避免维修不足;(4)可以提高机器较精确地使用寿命;(5)避免机器浪费或设备寿命不足而造成损失[1]。

“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是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2种维修手册,但定期维修制度缺点极其多,目前也将定期维修逐渐老化,而状态维修却优点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极其显著,目前看来较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状态维修”这一观点,实施“状态维修”既是技术方面的发展进步,这样不仅维修简单还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我国现在也将定期维修进行改革,定期维修将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2]。

到期必修,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维修时困难难以克服,每年在检修中都会造成不一样的损失,很容易发生事故,降低了经济效率和性能可靠率,状态维修现在应用也极其广泛,它是根据电气设备的运行去研究而来的,同时再修的时候遵循:该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优点明确,提高了生产率、社会效益,目前较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状态维修”是一项复杂而又有利的工作,此时建议有关公司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总结工作中的检验,逐步将这一项目推广出去,前提是要进行组织准备,做好相应的工作前准备,尽量少做不该做的工作,做到精、细的地步,在第一时间完成这一项目。

2 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应用及要点

2.1 发电机、变压器的检修与维护

适宜于使用“状态维修”[CMB],也可以称为[PM],是以设备运行的特征,此时结合设备的运行和检测情况实现它的工作,从而查明故障的存在,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采用专业的测试软件系统,来完成准确的预知性,实现从停电设备进行诊断到不停电健康状态下定时诊断、剩余寿命预测这项技术的变革,这样也是对“状态维修”的一种突破,这样的技术可以完整的查出系统运行的软件以及主要数据,还有其性能指标,这样对机器工作的好坏也有进一步的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故障的维修,这样既减少了成本又降低了维修时间。例如,新投入使用的变压器、发电机和运行几年的电气设备必须要进行检修,根据技术要求,对各个部件的检查、测量、弥补缺陷是否能满足基本要求。

变压器的检测与维修,在起吊变压器铁芯和壳体时注意周围安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应选择良好的天气,周围应无烟、尘土、湿度不得大于75%,起吊时应缩短空中停留时间,变压器上层油温高于大气10°,其愈高愈好,在起吊前应保证绳子无断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起吊,因此吊具的强度不大于许用强度。

(1)红外线点温计。红外线点温计,是手持使用的对电气设备的表面进行测温和故障发热检测诊断的测量仪器。特点是测量数据准确、操作方便,能直观快速检测,适用于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

(2)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热像仪,是检修过程中进行热像分析、检测使用的辅助检测仪器,适用于电气设备的检测,还适用于拆装工作的检测。

(3)超声波流量探测仪。超声波流量探测仪用来检测发电机进出水的流量、线棒的流量,以及大型变压器循环油系统的流量。

(4)发电机的综合分析。其可以对温度、电磁、电流及使用寿命的各种参数综合分析,由此可得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结果。

2.2 故障检修时易出现的问题[3]

若发电机的灭磁开关处于断路,此时转子仍在转动,这时禁止在工作,防止因转子所产生的绕组磁电的感应触电,如果有特殊情况,第一,切断励磁回路,不得有磁场产生。第二,在拆装短路接触时,应戴绝缘的东西,例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戴护目镜),变压器检修后应对散热器、套管、升高座及气体继电器进行充分放气,检修完毕之后将工具归位,关闭所有的阀门,检查变压器的关闭状态。

3 结语

(1)通过对机器的维修制度要求技术,这将是一种重要的措施,随着机器的越来越先进,应当促进设备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在线综合分析专家系统为“状态维修”诊断服务,具有革命性创新和社会推广价值,达到了提高电网设备运行可靠性、电能质量和减少电网损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无线通信技术在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当中广泛应用,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实现了很多的功能。而在当前新的环境下,无线通信工程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做好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对其维护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价值的。

二、无线通信工程的基本分析

在当前社会下,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无论是数字通信领域、卫星通信还是信息技术行业,无线通信技术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时代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无线通信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和进步。当前社会备受瞩目的5G技术,其就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功能和需求都可以得到实现,并且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关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与此同时,在无线通信工程应用当中,很多设备都具备着智能化和精密化的特点,在具体使用、维护以及测试等方面工作开展中,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并且保证相关从业人员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无线通信工程的应用上,其也涉及了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改造等多方面的不同环节。结合不同环节方面的需求,无线通信技术应该进行合理的整改和应用,并且考虑到技术的实际需求,做好相应的配套。

三、无线通信工程技术分析

在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无线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呈现更加科学化的发展。广带无线接入也是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手段。其本身利用微波及毫米波段中新的空中接口标准实现通信,同时具有很强抗干扰能力和速率水平,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传输方面的需求,对于商用和家用都有着良好的适应效果。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fifth-generation)是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新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其基于以往4G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改进,让数据传输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有效的提升了覆盖效果和安全性。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本身的应用实现了多个用户、多个天线之间的协作,同时也实现了通信网之间的配合,让整体通信系统本身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跃进。5G移动通信技术本身也实现了室内网络的有效覆盖,并且无线网络连接方面也给予了运营商充分的配置调整空间,让运营商可以依据网络流量方面的不同来对于自身业务进行完善和调整,提升了整体成本的管控能力。另外,蓝牙技术也是较为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其通过利用统一蓝牙技术规范和标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的特点,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蓝牙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场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四、无线通信工程维护的分析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无线通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针对于此,相关维护工作的开展也应该进行及时的跟进,给予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一个良好的保障和基础。在无线通信当中,通信技术的应用是核心,其对于维护方面的要求很高。只有做好相关维护工作,这样才能确保通信过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实现对各方面风险的有效规避。具体维护工作在执行上,需要从信息传递的全过程进行思考和把握控制。而在当前相关维护技术应用上,入侵检测、防火墙、加密、认证、漏洞扫描等技术都是常见的技术类型。入侵检测技术本身能够对于一些违规的入侵行为进行发现,并通过及时的进行相应,实现对入侵行为的有效控制。防火墙技术则是构建一个安全防范的体系,实现对各类不安全行为的有效评比,是一个安全屏障。加密技术则是为了防止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窃取而制定的相应加密技术,可以让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是控制信息泄露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密也是无线通信工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中所必须思考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规避信息泄露方面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加密应用中,应该结合系统安全和系统工作效率方面的特点,进行更加全方位的思考。在现阶段加密技术运用上,其主要通过模糊化敏感信息来实现对隐私的有效保护,并对于全局敏感数据和部分原始信息进行隐藏的方式来实现保护的目的。在数据转发的过程中,会采取随机路由协议的方式,对于转发节点进行随机化跳转,从而达到改变传输路径,减少节点信息被获取的风险,从而实现安全防范。身份认证技术则是通过对于访问者自身身份进行确定,结合不同身份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这样可以让信息的可控性得到提升。以往传统的认证,本身仅仅针对于业务层和网络层展开相互独立的分层认证和身份鉴别的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以往的无线通信工程系统当中,而对于当前新发展环境下则显得不够适用。现阶段无线通信环境下,不同类型无线通信工程的用途相对特殊,同时其本身的网络通信行为和业务应用行为有着明显的特定性的特点,整体认证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进行开展和实现。针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认证中应该从业务层的角度来展开认证。对于一些敏感的业务层,则应用更高层级的业务认证方式。漏洞扫描技术则是结合当前系统中存的漏洞,及时的进行检测、发现和处理。

五、无线通信服务体系的搭建

篇10

掌控点与信息用户点两者之间的分离对移动通信信息的软交换技术在未来对电信网络是否能够面向全球网络通信的的发展趋势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移动通信的协议跟媒体的网络信息通常是用IPP数据包来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送的,在移动通信的软交换网络里面接入得节点跟一般的2GP网络相比较来说多了一些。有上述可得,软交换的技术设备的开发引进使的移动通信的网络安全在有些理念上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也将使得网络信息的安全变得更加的复杂,更加麻烦,并使解决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的急迫。

二、有关软交换跟移动软交换两个定义的概述

1、软交换

在构建开放型软交换的体系的时候,可以依靠呼叫的形式来控制跟媒体信息之间的交换并于承载进行相互的分离,实现开放性质的分层次的结构架框,每个不同层次的网络单元再进行移动通信信息之间的互通交流,使之能进行各自的独立演变渐进,并使之可以适应在未来技术方面的一系列长远发展。

目前通信技术上的软交换技术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关于呼叫控制层的内容,另一个就是关于媒体网关层的内容。呼叫控制层的实质就是需要完成各种形式各种方面的呼叫上的控制掌握,并且需要负责一些相关业务方面所处理的网络信息之间的传送作业。而媒体网关层实际上就是将信息用户跟一般有关的业务直接进行连接并接入到软交换网络系统里面。

2、移动软交换

移动软交换技术主通常就是指移动内部核心网络中的一些相互交换的部分构成,其核心实质意义就是实现控制端这方面跟用户端这方面的两者之间的分离。把传统的一些与移动相关业务的交换中心的部分分解成为MSCP信息网络的服务器(MSS)跟相关媒体的网关这两部分(MGW),让相关信息的服务器实现对所有信息的掌控能力,让相关交换方面的全部功能都完成于相关媒体信息的网关里面。网络信息的服务器凭借标准型的H.248P的接口来控制网络媒体的网关来完成移动通信消息之间的互换交流。同时网络信息的服务器可以凭借一般传统的MAP型信号指令跟HLR型信息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利用一般传统的信号指令来实施对所连接入网的一些信息的掌握。服务器跟关网两者的相互隔离,就多出来了Mc型、Nc型跟Nb型的网络通信的接口点。其中,Nc型的跟Mc型的通常都是在IP网络的基点之上的,而Nb型接口点却是以TDM/ATM/IP为基点。

三、移动通信软交换内部网络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点

软交换型移动通信的网络安全实质上就是软交换型网络自身的一个安全特性,要保护好软交换型通信网络里面的相关媒体的网关、有关软交换的设备器具、应用型服务器网络、有关的网管安全系统等内部通信设施不受到无知的一些非法机构或网站的攻击。大部分的软交换网络技术都是用分组型的网络设备当做自己的承载型网络技术基点,再者各种通信信息都是用IP来进行分组的模式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输送的,由此,IP0协议所带有的简单性质跟普遍的特性给黑客带来更加便利的一部分条件措施。

一般安全移动通信网络通常都会带有五大忧患方面的意识,包括了移动通信网络上带有的脆弱特性,通信协议本身所固有的几大缺陷点,存在于网络通信软件方面跟网络服务方面的一些漏洞,网络通信结构方面所存在的忧患,网络硬件设备本身的安全缺陷点。

四、移动通信网络相关信息的安全机制措施

1、认证型服务器跟策略型服务器的相关接入

网络管理对软交换技术的网络安全方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通过接入经过认证的计费型的服务器网络,在认证地功能跟计费的这两个功能上面得以实现并利用。对于认证这方面的功能要实现的话必须要:让网通用户自愿来接受关于需要用户认证的请求信息,在用户使用网通系统的时候进行权限上的认证辨别,支持有关卡号所有用户的在漫游方面的认证确定。而要实现计费功能的话,需要接收那些来自于数据信息集合点的有关用户的计费方面的信息。在接入策略型网络服务器之后,就可以对整个通信网络实行更优化的管理。

2、IPSec网络体系

(1)PIPSec体系的相关结构机制目前IPSec作为了一种开放型网络通信的安全指标性能,它在TCP/IPI方面上关于IP层的有效实现理论,对上层的通信网络协议方面提供着更为安全性的保障措施,在应用程序方面都能够享用到在IP层上所提供的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服务跟相关网络信息的密钥性质的管理,不需要来设计自身移动通信网络方面的安全机制设置。IPSec体系通常是有两个基本性质的目标:一个就是保护IP通信信息的数据包方面的安全;另一个就是为防止网络受到一些攻击提供一系列良好的保护性措施手段。

(2)tIPSec嵌入形式的网络通信信息方面的安全机制体系

为了让IPSec体系可以最有效化地嵌在IP层里面,我国移动通信引入最先进的安全接口点的这一个慨念,它的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就是下面的几个程序:

①在LinuxI内核通信系统里面先注册好一个安全机制的接口点,使得安全机制的接口点能够跟实际网络通信的接口点相互对应起来;

②在有关路由表里面再增加一些目标性指向通信网络安全机制接头处的入口点,可以让那些需安全处理的网络通信的分组第一时间被传送到相关安全处理的机制接口点处;

③IPSec通信网络的分组再封装的处理程序是在安全机制处理实现的,从而就可以不改变IP的信息资源码密;

篇11

就通信系统而言,其以完成对所需信息的接收与发送作为主要任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力度得以加大,且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信息的交换,并使资源共享的程度得到拓宽与加深,利于工作的协调进展。因而,本文基于此对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1 计算机通信的相关特点

计算机通信除了具备的数据传送功能外,还可实现数据的交换与处理,在数据传输的基础上与计算机技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较之于以往的电话传输通信,计算机技术的特点较为突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通信近几年在多媒体通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对图像、声音、语言、数字以及文字等多媒体的处理均通过对二值信号来实现再现,进而实现其在传输过程中的信号管理与监控。

(2)计算机通信较之于其他每次呼叫的平均时间要短,以电话通信为例,计算机通信每次呼叫的平均时间约是电话通信的1/10 左右。

(3)计算机通信有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尤其对数据加密工作的执行度较好,在对二进制方式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轻轻松松完成加密与降噪任务。

(4)计算机通信技术有着较为高速的传输速度,计算机通信在对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可实现通信的即时性,究其原因在于计算机技术的通信功能以对数字信号的识别与转换为依托,每分钟所传输的字符高达96万左右,较之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因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未来,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方面的速度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更好的服务于通信领域的发展。

2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就目前而言,计算机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最为常见的为电信、科研、工业、银行以及移动等,可见计算机技术的通信功能在工商业方面已经基本局开来,但也另有其他行业领域中同样分布者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除了在国际数据网的发展与更新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在为用户提供新业务形式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计算机通信技术,现就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数据管理以及计费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2.1 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需求不断扩大,以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快速进展。此时用户可按照上级的安排,在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紧紧围绕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重点处理,完成办公远程化自动化对办公自动化的取代,实现终端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转,可见,计算机通信技术可有效解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繁重的工作,也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更为便捷。

2.2 在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

就长途电话局与短途市话局等部门而言,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其中也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目前,具体表现为:上述两个部门在对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采用的计算机自动查号方式推动工作进展,运用此种方式较之于传统的手工方式有着更为高效、准确以及快捷的特点。除此之外,计算机通信可为用户提供统计功能,在相关数据更新与功能完备性提高方面均起到关键作用,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开发者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便可让计算机通信系统完成数据查询、数据统一管理与统计功能,可见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同样较为广泛。

2.3 在计费管理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还可应用到计费管理方面,交换技术作为计算机用心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交换机系统的要求也不断加大,还需要其具备计费功能,人们采用用户机来进行计费。计费系统中专用计费计算机的使用为计费管理提供了加大的便捷,且具有存储量大、冗余度大以及功能多样等诸多优势,使得计费管理工作较之于以往的传统计费方式更加便捷化、人性化、科学化,除此之外,不同的计费系统了还可参照用户的多样需求,满足用户对所需求单独板块功能的添加,在用户服务方面较之于以往也做得更加到位。

3 计算机通信未来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不断更新与通信设备、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通信技术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与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应用力度的不断加大紧密相关。

时下被人们普遍提及的“信息高速公路”逐渐成为相关领域从业者、学者等的研究课题,其作为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极大的促进了通信行业的发展,就“信息高速公路”而言,其不仅可实现对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的同时传递,先进性凸显;且较之于目前大多采用的数控信息传递系统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因而,可以认为计算机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并可逐渐发展为通信领域今后的发展总趋势。

4 结语

由上观之,伴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到通信技术改善与计算机技术提升二者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在发展过程中构建起一个更为高效、统一以及高速的全球通信环境,成为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发展前景也必将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张宸.关于通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1):7308-7309+7312.

[2]王军.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5(01):23.

[3]韩冰.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2(03):133-134.

[4]张颖.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06):70-71.

[5]邹高峰.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0(23):160.

作者简介

史小春(1978-),男,四川省渠县人。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工程。

篇12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208-02

所谓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是一种通过多种设备的组合实现的一种顺利传输和交换信号的一种信息网络系统,也就是说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对数据和信息进行任意的交换以及传递,从而实现生活中信息的多样化交流以及生产中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应用领域和应用功能上的拓展,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推动了社会的有序发展,最近兴起的电子政务公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 了解什么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1.1 什么是计算机技术

所谓计算机技术,就是建立在计算机的设备和功能上的一系列技术,因此计算机技术的范围比较大,但是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部门,因为计算机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一般来说,计算机软件技术指的是计算机运行中使用和依靠的相关程序,主要的更新和发展集中于软件接口的技术。而计算机的硬件技术则包括的是运算设备、存储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等几个方面,对于计算机来说,运算设备是核心,存储设备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信息和数据的有效保存,而控制设备则是对计算机的其他设备进行指令输出的部分,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控制其他环节的设备运行和操作。另外,要想实现对计算机的有效控制,还需要配置一定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所谓输入设备就是用户对计算机输入指令的设备,一般来说包括键盘和鼠标,而输出设备就是计算机将其运算结果反馈给用户的一种设备,包括显示器和打印机等等。

1.2 什么是通信技术

所谓通信技术,就是指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互相交换信息、取得联系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最早的表现形式是简单的语言和符号,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开始出现了飞鸽传输和书信等,直到现代出现了计算机和网络的通信技术。这些信息传播和交换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基础上,所以是一种更加先进和高效的通信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文字的及时交换,还能够实现对各种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的通信,大大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速度,为人们的日常交往提供了便利。

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单独的某项技术的影响也是不能够发挥预期效果的,应该注重对二者的结合使用,充分的发挥优势,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2 计算机通信技术有什么基本特点

2.1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形式和种类更加丰富

也就是说,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基于计算机技术基础的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多种信息形式和种类的传输,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字信息,还包括相关的音频信息和视频资料等,这样也就使得通信技术的种类更加丰富。

2.2 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

即在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大多数可以实现即时的通信,因为计算机通信是一种建立在对数字信号的转换和识别的基础上的一种通信技术,所以可以实现大约每分钟96万字符的传输速度,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其速度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这种速度将进一步的提升。

2.3 计算机通信技术具体更高的安全性

通信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影响信息传输安全的因素,尤其是对于一些机密信息来说,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加密等方式,很好的实现对数据安全的保障,并且可以经一定的检验系统来检测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给计算机通信的内容上了一道安全锁。

3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3.1 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

所谓信息处理,就是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以实现对数据的统一和规范化的使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数据要想实现高效的处理,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对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2 多媒体方面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办公场所和公共区域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的多媒体覆盖,这种多媒体覆盖的目的在于及时的宣传一些有效信息,方面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就可以应用于具有这些多媒体设备的公共场所,实现对信息的更加优质的处理和宣传。

3.3 远程控制方面的应用

随着智能家电的快速发展,各种数字电视和家庭影院已经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决定对这些电器设备的控制,因此也就需要一定的的远程控制技术,而这些都可以由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因此,为了在家庭生活中的远程控制也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3.4 即时通信方面的应用

目前的聊天软件都具备了及时的通信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在同时实现客户端对面的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为聊天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用户体验,而这些都要依靠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来实现,即时通信的业务的发展也可以使用户合理的利用时间。

4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未来

综上所述,计算机通信技术经过漫长的演变,从有线到无线、由计算机单一通信到各种移动终端互联通信,已经能够实现全网兼容应用。3G业务在短短五年内得到了普及和发展,目前4G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我国也处于4G业务的构建阶段。作为全球计算机通信应用人数最多的国家,未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极具潜力的应用还是各类移动终端设备。也就是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信息传输的媒体,都是信息、实现通信的终端,而这些终端设备的发展也无疑将加快这一进程。所以,未来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必然朝着无线网络方面发展,并且可以实现更加逼真的信息通信体验。这也是适应现代市场需要和符合人们生活理念的一种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注意在通信技术的革新和研发方面的投入。

参考文献

篇13

基于我国在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许多的通信企业在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方面还未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导致通信企业在专业管理人才方面比较紧缺,管理人员的缺失势必会影响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管理效果。此外,在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比较少,使得通信工程不管是在建设方面还是后期的维护工作方面因缺乏技术支持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也给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安全性问题

基于网络环境和结构具有复杂性,加之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使得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无法对所有影响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往往在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时会出现各种故障风险,影响通信功能性的正常发挥。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假如通信安全性得不到保证,那么通信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通信企业应注重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安全性问题。

3.通信工程技术传输设备及线路质量问题

目前,部分的通信企业在敷设传输线路和安装通信设备时因没有严格按照传输线路的敷设要求和通信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施工,使得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线路和设备经常性出现故障,通信质量大大降低,无法给社会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二、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信企业应认识到加强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的重要性,明确传输管理目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稳定、安全、可靠。

1.明确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目标

通信企业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工作,不能为了增加通信运营经济效益和忽视社会效益,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管理目标,将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工作放在企业各种管理活动的重要位置,围绕目标,抓好管理工作。

2.加强对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管理

在构建通信传输工程时,应加强对传输设备的科学选择,对所选用的设备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避免因传输设备质量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在通信工程投入使用后,应定期地对传输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传输设备存在故障隐患问题应及时对其维修,避免因通信设备出现故障一方面影响其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因设备故障维修需要过多的时间和人力投入,增加运营成本。此外,通信工程的传输线路应在布线施工前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传输导线不得投入施工。结合通信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尽可能地将现行先进成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传输线路中,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报警功能及时地发现线路传输故障。可有效缩短通信企业检修人员故障查找所花费的时间。

3.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信企业应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功效最大化。首先,加强对高技能通信人才的引进工作和培养工作,全面提升技术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通信企业应对当前的通信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整体把握,结合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实际情况,合理引进先进的传输技术,并将所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掌握其技术核心后转化为企业自身的传输技术和经验。最后,对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求管理人员切实能够围绕企业发展的目标履行管理职责,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切实负起责任,对任何有关影响通信传输安全的因素都应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冷静的头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通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比如通信机房管理制度、各类员工职责分工制度、保密制度、口令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指南、用户上网使用手册、系统操作规范、应急响应方案等乙烯类的安全制度等。在网路安全管理方面应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根据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态势及时调整网络安全管理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