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信行业发展

通信行业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通信行业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通信行业发展

篇1

一、通信行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通信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我国通信行业处于转型以及加速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我国通信行业收入逐渐增高,最高已达到11700亿元。

二、通信行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直接影响

对于通信行业来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近些年来,不管是增长规模以及产值规模都有较大的变化,进而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相对而言通信运营商的发展促进了通信行业的整体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通信行业的整体效益不断提升。在2006年至今,我国通信运营商的实际业务收入以及相关总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这些数据中,针对业务收入以及业务总量进行了明确性的分析,同时也表明通信行业业务总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对而言业务总量与业务收入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差异,是因为收入与总量之间存在着差异。追溯根源是因为通信行业运营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2008年3G牌照后,一些运营商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的客户资源,进而运用降价这样的方式最终导致局面的发生。因此,在通信行业中通信运营商的实际业务收入以及增加值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2006年至今在通信行业中运营商实际业务收入在GDP中的贡献率呈现着下降的趋势,而通信运营商的实际增加值对其GDP的贡献率也呈现着下降的趋势。相对而言不管是通信行业业务收入或者是增加值,在经济增长中都呈现着下降的趋势发展。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这几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越为激烈,进而导致资费下降。第二,随着牌照的不断发放,一些运营商在投资中更加慎重。在当前4G牌照发放的情况下,虽然一些运营商开始逐渐降低运行资费,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讲还是难以接受的。相对而言这也是运营商投资更加理性的重要原因。

三、通信行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间接影响

由于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通信设备以及制造业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对于通信行业来讲其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的间接性贡献,其主要表现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贡献。3.1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导,进而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网络型以及无线型和终端型这样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讲,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起主要贡献体现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的比例。从2006年到2013年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比例不断下降。从这样的数据能够看出,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通信企业自身的重组以及3G业务的积极拓展。在重组后,企业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应进行网络规划以及建设,同时还应将一些新品牌以及业务进行开发。这样的方式为通讯设备制作商以及相关的提供商带来了机遇。相对而言通信运营商是最为主要的投资者,同时在通信设备中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因为一些通信设备生产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因而能够保证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这样的比例是十分不容易的。3.2以通讯服务业为主导,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通信服务业主要分为信息系统集成型以及信息技术咨询和运营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服务。就整体而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通信服务业销售收入在GDP中占有的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相对而言通信服务在GDP中占有比例还较低。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我国信息服务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全球的时代到来,其带动了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发展。服务业销售收入在GDP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主要得益于我国在信息服务行业中做出一些扶持政策。尤其是4G牌照的发行,进而我国信息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篇2

一、通信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2011年5月4日,工信部了《通信业“十二五”规划》,这项政策是未来4年通信行业整体发展的判断和规划,加大政府扶植和政策刺激将继续对通信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面对爆发的数据流量业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光纤宽带入户、无线宽带、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等多个领域进行扶持,指出了发展方向并制定了相应目标。

光通信行业将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扶持行业,主要由于光纤宽带是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衡量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指标,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效率、节能减排等领域有着杠杆效应。

二、通信行业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1、全球通信运营行业处变革中

(1)全球数据交换需求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全球3G网络的覆盖范围逐步提高,无线宽带得以迅速延伸,将信息从PC 端扩展到手机端;智能终端也进入了爆发时代,相应的WEB2.0 等技术使得大众成为了信息创造的主题。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A.T.Kearney Analysis)2010 年的研究报告在对具体数据需求的来源进行分析后指出,互联网视频业务以及互联网电视业务将是未来数据流量的主要增长点。而这些需求将导致互联网数据交换量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对大容量高速率的宽带产生更高的需求。报告指出,从2011年开始,互联网视频业务对于数据传输的需求将以每年平均26%的速度递增,至2015年将比2011年提升4.7倍,成为数据流量上升的重要驱动力。报告同时还预测,至2015年全球每年数据流量将从目前的12684PB(千万亿字节)提升至60568PB,数据流量总规模将扩大接近5倍,平均年复合增长将近37%。

(2)“无处不在的宽带服务”。为了满足用户对数据交换业务的实时需求,运营商正在借助网络技术革新的成果将网络从传统时代的有线窄带传输推向无线宽带时代的有线+无线高速传输,通过光纤光缆入户以及利用光纤光缆支撑的无线网络提供“无处不在的宽带”服务。在用户需求和网络技术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通信运营行业原先以接入方式划分的子行业在无线宽带时代正在以全业务网络供应商的方式得以统一。

(3)有线通信服务演进。有线通信服务是所有通信业务的核心。无论是WLAN、移动互联网还是局域网都需要电信运营商有线宽带业务作为高速数据交换的支撑。

尽管xDSL仍是目前全球家庭客户市场的主流宽带接入技术之一,但由于铜缆传输速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且由于铜价近年来居高不下以及光纤光缆价格的不断下滑,宽带“光进铜退”光纤到户的节奏正在明显加快。

(4)无线通信服务演进。从目前技术进步的过程来看,移动通信服务的演进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满足用户在网络覆盖范围内最基本的移动通话需求;第二阶段是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出了数据交换功能,但由于带宽有限而且网络并不稳定,仅能满足少量数据交换需求,如短信、WAP等;第三阶段,随着3G、4G网络等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逐步建设普及,移动互联网数据交换速率得以大幅提升,较高的网络速率也促使手机快速上网成为可能,而手机功能的日趋强大也使得更多的网络应用得以在手机平台上实现。

2、我国通信行业维持平稳发展

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的全行业不景气,我国电信行业基本维持平稳发展,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保持在10%左右。虽近年来略有降低,但依旧高于GDP增速。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2年4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19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增速保持稳定。

截至2012年4月,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为131381.0万户。其中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为28375.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中,无线市话用户为1535.8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从上年底的6.3%下降到5.4%,呈持续下降趋势。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0300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3G用户累计达到15897.1万户,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5930.7万户。

3、宽带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

宽带已经成为21世纪的关键战略性基础设施,宽带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促进全球信息化发展,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电信联盟2011年10月在日内瓦发表公告,宣布联合国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确定了2015年全球宽带发展的4个新目标,世界各国应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以确保各国人民充分参与未来新兴知识社会。联合国全球宽带入户的目标是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的40%家庭接入互联网。大众上网目标是期待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60%,在发展中国家达到50%,在最不发达国家达到15%。

(1)宽带投入拉动附加产业收入快速提升。宽带网络的发展除了拉动光纤制造、网络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业务以外,还能够有效带动电信增值业务、互联网业务、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很强的产业链延伸与带动效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根据2009年1月美国国会的备忘录,在宽带上每投入1美元,能给全社会产生10倍的回报。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中低收入国家的宽带普及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GDP将会增长1.38个百分点;宽带普及率的提高对于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GDP的拉动系数为5%,但对于中低收入国家,宽带普及与GDP增长的相关系数更高,为10%。

(2)移动互联网业务大爆发。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用户的上网习惯已经在逐步发生变化,从原先的通过PC登录英特网转向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互联网。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预计到2014年使用移动通信设备登录互联网的用户将超过使用PC登录互联网的用户。

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带动了各种应用的兴起,iOS操作系统应用2009—2011年3年间增长了近5倍,而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由于基数较低增速更快,3年间增长高达14倍。

(3)有线宽带锦上添花。用户数量的快速上升以及应用的普及造就了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大规模迸发。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2008—2013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130%,其中视频类和数据类流量增速最高。

(4)移动宽带技术不断演进。数据流量的提升伴随着的是网络的不断升级,网速在每次升级后都有巨大的提升。从GSM EDGE网络开始我国已经建成了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这3种制式的3G网络,其中TD-SCDMA网络的演进型TD-LTE网络也已经处于测试阶段。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TD-LTE网络和LTE-FDD网络的标准近乎一致,未来双网融合将是大趋势。

三、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解读结论

在全球通信需求和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2012年5月4日,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出台《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第一,行业规模发展壮大。到2015年,电信业务收入超过1.5万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建立创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实现智能终端产业全面升级。

第二,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光纤接入网络覆盖商务楼宇及新建小区,城市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率达到60%以上,城市和农村互联网接入带宽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以上,部分发达城市接入带宽能力达到100Mbps,用户实际使用带宽水平显著提升。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实现无线宽带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连续覆盖,LTE商用。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干线传输网络基本建成。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商用部署,骨干网和国内访问流量排名前1000位的商业网站系统支持IPv6。国际业务出口总带宽达到8Tbps,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信息通信国际标准制订方面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第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互联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全面深化应用。体系创新取得突破。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实现云计算中心、绿色数据中心、CDN等新型应用平台统筹布局。物联网在重点领域开展示范应用。三网融合在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四,信息服务普惠民生。电话用户总数超过14亿户,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超过12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5部/百人;互联网网民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7%。(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亿户,光纤入户用户超过4000万户;3G用户超过4.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超过36%;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为医疗、教育等公益机构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条件。

第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

本次规划将光纤宽带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强调,要求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其中,对于光纤宽带覆盖用户数量以及质量作了明确的规划:互联网网民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7%。(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亿户,光纤入户用户超过4000万户。城市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率达到60%以上,城市和农村互联网接入带宽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以上,部分发达城市接入带宽能力达到100Mbps,用户实际使用带宽水平显著提升。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干线传输网络基本建成。

此外,对于无线通信的发展也给出了发展方向,提出了3G、4G业务的发展目标:3G用户超过4.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超过36%。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实现无线宽带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连续覆盖,LTE商用。

未来三年将是光纤宽带建设的高峰期,为了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目标,电信运营商势必大规模提高光纤宽带的建设投入力度。此外,国家也有望在未来三年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乃至补贴等多种方式刺激运营商投资。

篇3

一、光通信的概念

光通信又称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作为载波来传送信息,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实现信息传输,达到通信目的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通信网络分为传输网与接入网,传输段技术主要有: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DWDM)、多业务平台技术(MSTP)、分组传送网技术(PTN)、智能光网络技术(ASON)。接入段以无源光纤网络技术(PON)为主,PON技术又可分为TDMPON、WDMPON、CPON,TDMPON技术主要有三种:APON、EPON和GPON。具体到产品方面,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光通信设备(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光器件。

二、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1)3G建设对行业的影响。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2009年,重组完成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移动持有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电信获得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联通取得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运营商重组以及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3G网络建设的全面启动。各运营商全面布网,加大了基站集中采购的力度。3G业务流量大,非传统铜缆所能承受,光纤接入的3G基站成为必然选择。2011年5月底,3G基站总数达到71.4万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基站分别达到21.4万、22.6万和27.4万个。中国移动建设的TD网络已经覆盖全国4个直辖市、283个地级市、370个县级市及1607个县的热点区域,以及部分发达乡镇;中国电信建设的3G网络覆盖全国全部城市和县城以及2.9万个乡镇;中国联通建设的3G网络覆盖341个城市和1917个县城。截至2012年底,全国3G基站总数累计超过100万个。基站建设高峰过后,后续的网络升级和移动增值业务大幅增长将对光通信设备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随着3G业务的开展,传输网对基站的容量需求将倍增。未来数据业务需要的带宽将是2G时代的数十倍,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必将需要更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网络支撑,城域网与骨干网将不断扩容,将带来MSTP、基于OTN智能光网络、DWDM、ASON等设备及解决方案需求的增加。

(2)“光进铜退”,FTTX投资需求明确。用户对互联网的应用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上网或收发邮件,各种P2P、视频通话等流媒体业务被开发并进一步推广,IPTV等高带宽业务应用也得到快速发展,这都直接加大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铜缆作为传统的传输媒介在传输速率、信号损耗、重量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成为制约高宽带业务发展的瓶颈。通过采用FTTX,运营商可以满足IPTV、WIFI接入、互联网视频、高清电视节目、手机视频等高带宽应用带来的迅速攀升的带宽需求。目前,拉动FTTX投资的需求非常明确。光通信产业在FTTX的牵引下,进入持续的成长期。

(3)“三网融合”与“多网融合”带来新的契机。早在1998年“三网融合”的理念就已经被提出了,但是在当时科技环境和硬件设施下“三网融合”还为时过早,所以被叫停,而在2001年之后国家开始促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融合,着力构建下一代互联网。但是真正开始采取措施是在2008年,“三网融合”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2008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与科技部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广电总局基于“3T”技术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投资已经启动,互动互联电视将成为未来工作推进的重点。此举刺激了光通信行业的需求,当年,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器件的需求都有明显提升。2009年7月,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以及湖南长株潭地区等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地区名单出炉。继“三网融合”的政策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2010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尽快在电网智能化上实现突破,提出深入研究“多网融合”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紧开展相关工作,力争取得先发优势。“多网融合”实际是要求电网具备通信功能,从而利用电网实现智能调度、变电站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智能小区、智能家庭等功能,“配电网光纤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大城市配电网和农村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特别要加大中低压配电网投资比例,因此,未来几年,城市农村电网通信改造、配电网通信改造将持续推进。

三、行业前景展望

中国光通信行业经历了复苏增长期、3G驱动期和FTTX驱动期,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行业自2006年至2008年出现复苏的迹象,中国光通信行业的复苏在时点上与全球态势高度吻合。2008年后,光纤与光系统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主要驱动因素在于中国的3G建设。从2009年3G牌照发放到2012年,3G基站数量每年以约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国3G基站总数累计超过100万个。3G建设未止,4G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作为全网运营商将展开激烈的竞争。对光通信的增量需求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各运营商仍将加大基站建设投入,特别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由于目前基站数远少于中国移动,二者将加强完善其网络覆盖能力的力度,改善用户体验以增强竞争力。且4G需要比3G更多的基站才能保证达到同样的覆盖效果,同时后续维护也将带来更多的需求。其次,后3G时代的竞争将使宽带成为运营商争夺的一大焦点。对运营商而言,宽带不仅是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支持4G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各自在南北方的固网市场呈割据垄断,为了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向全国布网延伸将变得很重要。而中国移动作为新进入者,必将在此前很少涉足的宽带市场谋求发展。这都意味着运营商将需要积极扩建其光传输网络。

无论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还是电网,其需求一直在快速增长,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通信网络的传输和接入。而目前可以投入市场化、规模化操作的技术当中,只有光通信技术能满足这种要求。基于这种逻辑,中国光通信行业未来仍将持续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程成,王念春. 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4G网络规划简述[N].国信证券,2013911.

篇4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从开始的2G网络到3G网络,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越高,传统的网络速度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的了,随之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简称4G)开始兴起。4G的网速比3G更快更实用,其拥有的超高数据传输速度,因此有理由期待这种4G移动通信技术将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4G网络的内涵及其内容

1.1 4G网络的含义

4G网络,它能够承载大量的多媒体数据流量的传输,是以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为核心的第四代移动网络技术。它采用的是OFDM 技术,该技术的运用加强了信号抗干扰能力,保证了网络的稳定性。实现了OFDM 技术与MIMO 技术有机统一,相比于2G网络和3G网络它的信号更强网络质量更好。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4G LTE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5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5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1.2 4G网络的构成

4G网络将网络系统划为了三层次,即物理网络、中间环境、应用网络三个方面。信号通过无线网和核心网的结合完成的物理网络层进行路由选择和接入,并在网络的中间环境实现变换、管理等环节,应用网络完成信号数据的接受和处理。4G网络的数据接口改变了以往的连接模式,呈开放式。加强了信号在宽带无缝和高数据率的传输,实现了网络信号的稳定性。而且无缝高速数据率还能容纳多种无线标准和多模终端,扩大了网络服务的范围。4G网络中又把信道传输技术、信号抗干扰技术、信号调制和数据传输技术、智能天线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在发展,所以4G网络保障了网络信号的稳定性。

1.3 4G网络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

4G网络技术中大量运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建立一个硬件平台把相关电子单元标准化、模块化,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智能加载的方法来实现无线电技术通信系统智能运转系统,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的体系把相关通信升级、兼容,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都是由智能软件完成。而智能天线技术是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智能化天线。是通过多个天线接发单元共同组成的。还它配备有相应的数据加权器,可以对信号进行处理。在经过天线单元的加权器进行处理以后,再用信号数据相加器进行重新合并成数据码流,最终形成独特的智能天线阵列,它能对信号进行自动跟踪,对数字波束自动调节,有效地控制了信号的衰减。

1.4 4G网络中的OFDM与MIMO技术

4G网络中运用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他们是4G网络中的核心技术。OFDM技术主要是通过频谱内的平坦信道来降低信号多径信道传输,对信号进行分流管理,减少数据流量的压力。MIMO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速度,保证网络质量。MIMO技术的特点,它利用空间复用和空时编码两种形式增强网络信号,加强信号抗干扰能力,是最有潜力的通信技术,也是市场上最新的无线多径信道通信技术。OFDM技术与MIMO 技术的结合不仅保证了信号的强度也提升了网络传输的速度,满足了广大用户的需求。

1.5 中国4G通信网络组网模式

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获得一张TD-LTE牌照。另外,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还将各获得一张FDD-LTE牌照。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作为TD-LTE标准的主导运营商只运营TD-LTE网络,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采用TD-LTE与FDD-LTE混合组网的模式。FDD-LTE和TD-LTE两种不同的系统模式分别是FDD (频分) 和 TDD(时分)。频分双工(FDD) 和时分双工(TDD) 是两种不同的双工方式。FDD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用保护频段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依靠频率来区分上下行链路,其单方向的资源在时间上是连续的。FDD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在支持非对称业务时,频谱利用率将大大降低。

二、4G网络在国内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

2.1针对目标人群建设4G网络

目前使用4G的主要目标人群一般是学生、白领以及成功人士,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更快、更便捷的网络服务,来满足他们查询信息的需求。他们选择网络时会考虑供应商和收费标准,一般会选择用户比较广的供应商和收费较便宜的网络服务,所以个各电信运营商均根据目标人群制定了合适的套餐消费,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扩大4G网络的使用率。

2.2开发研制4G终端产品

发展相关网络的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形成捆绑式消费,稳定消费人群。自2013年起,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就实行了终端补贴政策,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扩大了市场。事实表明,发展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更有利于4G网络的发展,提高了4G网络业务流量。

2.3制定详细的推广方案

要保障4G 网络的业务推广,就必须制定详细的推广方案,对使用人群做一个调查,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试点测试。对于4G网络而言,它处于刚起步阶段,还需要磨合期,所以要加强4G网络的构建。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满足客户的需求,完善设备,这是首要工作。

2.4 平衡发展战略

4G 时代已经到来,虽然还在初步发展阶段,但随着4G 网络技术的发展,4G网络的用户数目就会迅猛增加,同时其终端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多,起到了稳固4G网络产业链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4G网络的出现顺应了时代潮流,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4G网络也会慢慢取代3G 网络。对于企业来说盈利主要取决于运营商,所以要制定4G的营销模式,确保企业的盈利。4G网络在盈利时还要考虑3G网络建设的成本,发展4G网络业务时也要能收回3G网络建设的成本。市场需求对是4G网络建设来说尤为重要,4G的确可以实现更高流量的数据传输,但是从目前市场使用率来看,用户对数据传输的需求并没有那么明显,从对市场个性调查中没发现用户对4G 网络强烈需求的渴望,所以对各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需要引起重视。

2.5 实现3G网络向4G网络的转变

篇5

把握通信行业发展新趋势

为顺应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我提出下面两点意见供各位参考:

一、充分认识并深刻把握通信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目前是通信行业大发展、大变革、大融合的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通信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信行业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通信行业以其庞大的产业规模、蓬勃的创新活力和强劲的带动效应,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和重构国际竞争实力的关键基础;

2.经济社会发展对通信行业提出新的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期,通信行业要加强与现代制造技术和生产服务流程相结合,服务“两化”深入融合,加快业务和应用创新,提供差异化,助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加强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延伸;

3.通信行业迈入融合发展新阶段,正加速向以互联网为核心、以跨界融合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阶段迈进,并将重塑行业发展前景。

二、创新驱动,以十精神引领通信行业科学发展。通信行业要在十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等总体要求,以加快通信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优化升级、融合创新、绿色发展、普惠民生、改革开放”,着力推动通信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通信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第一,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行业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用户规模驱动;第二,国家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三,市场格局失衡,与产业链不协调并存。

五个“坚持” 实现融合发展

为抓住通信行业融合发展带来的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需要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出台和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深化普及宽带提速工程,加大光纤宽带建设和改造力度,推进宽带应用,建立完善长效监测制度和手段,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物联网融合发展,以应用为牵引,做好基站建设、网络覆盖、业务发展等工作。

二、坚持融合创新,大力培育信息通信服务新业态。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在迅速发展,还存在着商业模式创新之后,协同创新能力尚未形成等问题,因此我们要着力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加快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开拓新兴服务消费领域,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行业资源重组,促进形成产业间融合发展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加强通信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推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加快网络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绿色基站建设力度,加强产业链各环节节能,引导IDC优化布局,尽快数据中心布局指导意见,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规模开展与广电、电力、交通、市政设施等跨行业共建共享,推进驻地网以及三网融合后的共建共享。

篇6

在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机构中,主要存在着外资、民营、国营设计院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着不同的业主与需求形势。民营与外资设计机构机制相对比较灵活,市场敏感度高,设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国营设计院主要是原国有设计院体制的延续,主要有建筑专业设计院与行业设计院组成。行业设计院由于主业务为相关专业设计(如化工、道路、通信设计等),建筑专业往往为配套专业,受到行业与市场因素的束缚较大,在发展中受到体制和能力水平的诸多制约。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例,试图研究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模式,为提升该行业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必由之路。

1.背景与基础条件

1.1竞争程度激烈,社会化程度较高

通信行业设计院是在原有邮电行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行业内部对相关专业设计业务的需求,提供设计配套咨询设计服务的机构。由于该类型工程通信专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社会上的其他设计单位很难涉足,排他性较强。随着通信行业近几年的大发展,通信行业设计院无论是划归移动、电信或联通企业,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该行业中建筑专业设计社会化程度较高,受市场竞争冲击较大,目前发展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部分通信行业设计院建筑专业被取消或仅仅作为配套专业,发展举步维艰。保留建筑专业部门的设计机构也普遍面临项目规模有限、水平难以提升、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1.2设计机构企业化的要求

通信企业均为上市公司,是投资、管理、运营高度现代化的企业,这对通信建筑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设计的内涵在扩展,设计工作已经真正走向职业化。设计者不仅应拥有基本的设计技能等基础专业能力,更应该在这一领域内有所钻研,在设计知识与技术上有相应的深度,同时还需要了解建设的过程规律以提供更准确的服务。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应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技术人员走向职业化和专家型的人才,这也迫使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必须按上市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走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2.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环境与出路

2.1通信建筑设计机构发展环境

综观世界,美国、日本、乃至包括英国在内的建筑设计机构,更多的是以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和高超的企业运作能力,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实现了彻底的专业分工和高度的社会协作。

目前的国内通信建筑设计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缺乏能很好地满足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的大型建筑设计机构,而社会分工状况又不提供这样的基础。设计企业人员规模的增长,最大的制约就在于管理水平和机制的瓶颈。传统的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实际上受到了内部机制的制约,未能占有国内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但他们在通信建筑业的综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这个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走向“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同样这也为我们指明了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着重发展的方向。

2.2行业发展与企业管理

随着近年来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面对这一形势,大型通信行业设计院均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建筑专业的设计力量,力求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最佳的口碑,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由于各通信行业设计院均归口各通信上市企业,均已按上市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尤其是人工成本控制方面,使得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也导致在目前方兴未艾的建筑设计市场上对相关设计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在这一环境下,各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大幅增长,面对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倍数级的增长,如何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提升设计水准就更加要求管理者摆脱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寻求一种更科学的发展模式。

从设计管理上来讲,从50人、100人、150人乃至更多,几乎每增加50人对管理而言都是一道门槛。如果达到300人,则成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管理上已经不能用事务所式的业务型管理模式,而应实现企业化的转变,否则人数再多也无法形成企业的规模效益,就避免不了因为规模的增长而带来的门槛阻力。通信行业设计院中虽然人数较多,往往远远超过300人,有着企业化的运转模式,但建筑专业设计具有特殊性,与通信专业设计有着诸多不同,对于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特性,在企业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2.3职业化策略

对于通信行业设计机构来说,与社会上设计机构的区别在于:设计管理者更了解行业的特性与对口上市公司的运作体制,表现出职业化特征,从中找到最佳切合点。它不仅关注如何把一个设计做好,更应该关心该项目与通信建筑使用者的良性互动,充分了解建设单位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意图,符合国家相关部委的条例、法规、标准,将所有设计持续而高效的做好。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者不应该是仅仅关心设计业务本身,更应该关心设计业务的组织能力,包括战略、商业承诺、项目运作方式、专业能力以及管理模式、用人方式等方方面面,使之符合整个行业的企业文化,这也是考察一个上市企业的财务、经营、人力行政资源配置行为是否按照上市公司的商业规则进行运作的标准,这对于设计单位是否能够完全取得建设单位信任、形成长期良好互动至关重要。

可以说,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职业化。这不是指拥有一份职业即是职业化。职业化首先要求的是摆正建筑师自己的位置,一定要具备外部客户、团队合作理念、专业素质、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这不仅关系职业 道德问题,而且属于职业操守范畴。职业化不止是具备专业知识,更是在职业生涯中对操守行为规范的把握,是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工作的热情、恒心、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时下,国家在能力与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不允许我们仅凭个人喜好去设计建筑,而必须严谨地去完成每一个项目。在中国,现在要解决的更多是社会问题。在设计力量不完备,社会技术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刚刚诞生的建筑往往就与时代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远不止是在建筑方面及造型方面,其功能与建筑技术往往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兴土木的城市化时代,不能没有相应规模的公司去应对,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表现出职业化的素养,从企业与城市的实际出发开展设计。但在当前的国情下,迅速跨入“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列才实属当务之急。

2.4规模化策略

设计院既然作为通信企业的一部分,就必须按照上市公司企业化的方式发展,这就必须解决企业的基本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发展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技术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这不仅是要符合通信企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特征,还要根据设计院企业的特征进行细化和侧重,必须按照外部环境的状态和自身的情况做出认真的分析而得出答案,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规模化的实施策略。

现实地看,规模化至少能带来三个好处。其一,规模可以带来技术高度。目前行业中要达到足够的技术高度,是需要做出大量投入的,只有规模带来的实力才可以保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博取高技术做出足够的投入;其二,规模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很多通信设计公司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务与人始终不匹配,时忙时闲,运营不均衡,常常为了接活而拼命加班,有了活人不够,要加人,加了人怕没活干,又拼命找活,财务状态不佳的状况时有发生。若公司有一定的规模再加上有效的管理,任务与人力可以较好的匹配,从而提高人员的利用率;其三,规模可以增加抗风险能力。

2.4.1集约化

要达到规模化就必须实现集约化,即将优势资源投入到效益最高的机会中去。真正的规模化需要我们改变基本的业务模式,实现与上市公司的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保持设计企业特有的局部灵活性。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改变业务流程,建立新的组织架构、改善授权和绩效管理的办法、实施知识管理等。如成立包含通信电源、通信工艺、概预算专业的建筑综合所,考虑到与通信设计的较大差异,采用自主经营的授权模式及以量化工作贡献的绩效管理模式等。其中业务流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项目管理的体系,必须将成本、质量、进度三个项目基本因素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4.2专业化

对于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于服务对象即通信企业有着深入的了解,相关的专业需求、工艺流程等都是其它设计机构无法介入的。充分发挥专业化带来的优势是提升设计企业技术水平、实现规模化的必由之路。如中国移动在通信机房建设中推行标准化设计,为相关设计院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深入探索与研究创造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标准化机房楼的推行,该设计院实现了真正的规模化效益,获得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将设计企业的专业化推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坚定不移的在通信建筑专业化研究中投入最强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广大通信设计机构的一致共识。

2.4.3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任何一个知识型企业发展必须的管理工作。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必然产生大量的有价值知识,这些知识不被管理时是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个人手中,而每一个设计师都希望将这些经验固化在企业中,并被任何希望使用这些经验的人随时检索、获取和应用,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基本意义。借助现代信息手段,配合相应的组织设计,通过知识共享系统、ISO系统记录等信息化手段,我们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努力。

3.企业文化的建构

用上述各种举措尝试管理手段的革新,目的是形成不断创新的组织能力。现在,全社会都在讲创新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建筑设计更是需要创新来提高水平。但是,创新是需要很多前提的,这就需要在建构企业文化时强调创新,实现创新型组织。

3.1开放的氛围

每一个创新最早发生在个人思维中,它必须受到环境的认可和鼓励,才可以被展现出来,还需要付出成本、承担风险去深化和尝试,并受到检验和改善,得到帮助和支持,最终付诸实施,得以汇报。只有环境与条件都具备,创新才可以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创造力,所以实现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形成尊重、信任和鼓励个人创新思维的组织规则和氛围。

3.2尊重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存在一些不利于创新的因素,我们身处其中,必须小心克服。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企业治理尊重个人独立,保障个人利益,崇尚理性,用契约和责任约定人与组织的关系,造成强大的组织效能,可以很好的促进创新的产生。而中国社会和企业治理强调集体主义,往往忽视个人独立,用权力与支配约定人与组织的关系,使我们处于表面上的集体主义与内在的利己主义相互纠缠的矛盾之中,无法形成理性的组织关系,致使每个中国人灵光四射的大脑泯灭在低效的组织形态之中。要改变这一点,必须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因子,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现实中,创造尊重、信任、合作的基本价值观,尊重个人独立性,强调责任而淡化权利,去构建我们的企业文化,保证每个人的贡献得到公平的回报。

3.3构建实现专业理想的实现平台

在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关注设计师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往往由一群个性十足,充满梦想的年轻人组成。如果过于强调上市企业的种种管理制度,以及这个行业建筑的趋同性因素,往往会扼杀许多建筑师的梦想,不利于这个团队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加以重视。建筑师希望实现设计意图,希望完美实现自己的作品,但现实中一个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并不完美,因为建筑设计的结果由许多因素构成,受制于社会整体审美意识、整体行业的平均水平。通信行业位于社会发展的最前端,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近年来不断探索力图能够冲破限制,快速全面 提高设计的平均水平。设计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脱离建筑师自我实现的原始动机,去研究做出好设计的规律和方式方法,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发挥创造力,保证持续有效地产生大量的好设计,并能不断地自我完善与提高,让更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将设计项目负责人由一个设计师转变为一个设计企业的管理者。

作为设计师出身的管理者,对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着真切的感受,例如一个设计意图往往客户与领导意见相左,需要大量的精力做出协调;一个创新的构思处处碰壁,找不到资源支持,也没有资金投入研发,只能放弃;很多好的经验总是不能被整理和积累,别人的无法获取,自己的也无渠道贡献给别人等等。以前我们常常认为这些问题是设计业务的特点,实际上,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体现的是企业里市场营销、客户关系、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流程管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知识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用现代管理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管理科学是基于人的基本情况建立起来的应用科学,只要建筑师、工程师们不是特殊人类,设计公司就有着普遍的企业共性。设计企业是典型意义的知识工作者组成的企业,构筑专业的管理平台。

4.结语

通信行业设计机构应该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创造一个充满机会和活力的平台,团结众多有才华的同仁,实现建筑师的梦想。在中国现实的人文环境下,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释放中国人的创造力做出不懈努力。

篇7

一、引言

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是以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地项目“四控、两管、一协调”的社会服务组织,对工程安全进行监督,协调工程参建各方,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二、通信监理行业发展“短板”分析

2.1 项目特点影响通信监理行业整体发展

由于通信工程单点投资较小、点多线长面广、工期短,而且实施节点相隔较远,施工点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监理单位必须投入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应对。从而使得监理单位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创造监理单位的成长有力而不足,不利于通信监理行业的整体发展。

2.2 对通信监理整体认识不足

首先,是对监理的整体认识不够,聘请监理后,却不对其适当的权力,从而使得监理单位有实而无权,无法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力量和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得不到应有的作用。其次,是由于通信行业属于高科技领域,技术更新换代快,监理又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其服务需要不断累计,从而使得现阶段通信监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并且部分监理人员在监理工作中少作为、不作为或监理不到位。

2.3 监理取费低、竞争恶劣

监理取费较实际工作要求比较是严重偏低的,虽在07年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但监理取费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目前,监理行业完全市场话,但其准入门槛较低,许多个体经营户大量涌入,个体经营没有与之想适应的人才筹备和其经验的累积,往往接到业务后临时招聘社会低廉的无经验人员,其整体运营成本底。所以以低廉费用取得业务,低价中标后的结果必然会造成监理服务品质降低,使得行业信誉严重受损。

2.4 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通信监理是属于科技技术、经济、管理等相结合的智力劳动产物。然而,现阶段不少监理人员主要是通信技术等工程类学科,对于经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由此经济技术复合型人才不足,同时,通信是高科技产物,发展迅速,高新技术层出不穷,造成从业人员受年龄影响无法适应其飞速发展而无法满足通信监理工作,使得监理经验累积的不断缺失,新人员又由于在管理经验不足,其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三、通信监理行业发展建议

3.1 正确认识和规范监理市场

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规范通信监理市场,严格把控相关监理资质审批流程,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在源头上防止皮包公司的泛滥。另外,在通信工程建设市场方面要严格把控,建立有序的市场机制,避免建设单位以买方市场独占鳌头,使得相关监理服务提供商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造成监理取费严重偏低,监理行业发展受助严重。

3.2 建立行业诚信长效机制

在市场规范的同时,对现阶段的监理单位要大力整顿,对皮包公司进行清理,还行业一个蓝天。其次,建立行业诚信机制,包括监理企业和个人诚信机制,减少和避免不良分子对行业的损害,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3.3 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

因通信工程属于高科技、专业广、更新快等特点,使得许多现有的“规范”难以满足通信项目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通信监理业务是近年来刚刚起步,其相关的配套法规还不够完善,建设单位对其整体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对其工作内容、权力、义务等模糊不清,极易产生纠纷。这就要求监理单位必须根据现有规范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监理流程,使建设单位足够的认识监理的责、权、利,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让建设项目“快又好”的整体推进。

3.4 加强人员储备和人员培养

企业的竞争,其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品牌,这就需要一批服务优质、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监理队伍。所以,必须把人才的培养列入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上,才能使企业取得长远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工程监理制已经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又快又好实施,离不开监理的“四控两管一协调”的整体推进。所以,在大力发展通信建设项目的同时,也要加快通信监理行业的发展,使通信工程监理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良性轨迹上。

参 考 文 献

篇8

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通讯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同时,对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通信行业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行业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在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各个通信行业都立足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战略部署,以谋求发展,竞争可以促进发展,也只有通过战略调整方能保证发展。鉴于此,本文围绕这一题目展开研究与论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技术竞争与战略调整

1.1通信行业的技术竞争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通讯行业在技术竞争层面,有着一定的竞争趋势,例如,在通信行业发展初期,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是技术,然后,GSM技术紧追其后,后来,2G和2.5G通信技术,逐渐取代GSM技术,成为通信行业中的主流技术,目前,大部分的通信行业都在使用更为先进的3G技术和4G技术,并且以3G业务和4G业务作为行业的主要技术竞争。由此可见,通信行业竞争中的技术竞争是长期存在的,并且不曾间断,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技术也在不但的进行升级与蔓延。

1.2通信行业中技术竞争的战略调整

针对当前我国通信行业技术竞争不断增强的现实情况,只有充分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创新,开发出更为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或是成为行业的先锋与领军者。本文以移动和联通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联通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联通的3G技术发展模式,是循序渐进的,首先,联通率先推出了GSM技术,然后,推出了CDMA技术,再然后推出了3G技术,目前,正在广泛大规模的推行4G技术,其中,优势最为显著的为CDMA技术,但是该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若是GSM技术想要对3G、4G技术进行使用时,则需要更换GSM的号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性,通过综合的比较与分析,可以指导GPRS技术所需要的投资最少,还可以兼容GSM业务,其性价比最高,使用最为便利[1]。

中国移动,极为看重自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因此,相比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而言,中国移动的产品更新频率更高,其创新态度更为积极,这也促使中国移动的技术竞争优势优于联通和电信。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更为突出,是因为中国移动走在市场的前面,看重技术竞争优势,对技术竞争实施了战略调整,在通信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证了自身的稳定性。

2价格竞争与战略调整

2.1通讯行业的价格竞争发展趋势

无论在哪个行业当中,价格竞争都是十分重要的竞争手段,也是关键的竞争途径之一。举例而言,在通讯信行业落实到所有业务后,电信也开始进军众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导致中国移动不得不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与其进行新一轮的竞争,这也就是神州行、动感地带业务中,返还给用户的金额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也不甘落后,成为了价格战中的一员,可以说通讯行业的价格战全面爆发,联通采取的措施是提高预存话费中的返还金的数额,因此吸进用户,此外,在联通接手网通业务后,大幅度的减少了宽带服务的相关费用。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通信行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同时,价格战略成为竞争的主要方式[2]。

2.2通信行业中价格竞争的战略调整

对于通信行业来讲,其竞争战略要具有科学性,具体而言,要准确把握竞争中的重点,同时,要明确竞争中的难点,逐渐降低对价格竞争中的依赖程度。价格竞争,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通信行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分析,价格竞争的弊大于利,对通讯行业的持续发展有着不良影响,会影响通信行业的新产品研发与推广。举例而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提高,通讯消费者的经济收入在不断增加,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是产品质量,而非产品的价格,这也就是国产手机低,但是仍有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国外品牌生产的高价手机的原因,这是因为国外品牌的手机其质量和性能教国产手机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通讯行业要转变竞争的重点,将从价格竞争转变到服务质量的竞争中来,预测市场变化,积极主动开发符合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让自己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受到市场的肯定,进而提高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方可合理的运用价格竞争战略,如此才能保证通讯行业的稳定发展和良性发展。在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在注重提供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产品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二者选一,而是要将两者有机结合,我国消费者的经济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考虑经济实力较差的消费者的消费实力,通过价格鹇裕稳占消费市场[3]。

除上述论述外,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同,虽然部分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在消费过程中,还是会考虑价格因素,衡量产品的性价比,因此,通信行业要对生产出不同层次的产品,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产品价格是高还是低,产品都应该保证具有符合价格的质量。

总结:综上所述,通信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想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竞争战略,研发新技术,积极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通过适当的价格战略满足不同消费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品质有保证的产品,以此增强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9

推动行业D型升级发展。要推动网络设施演进升级,积极建设超高速、大容量骨干传输网,并实现100M以上光纤接入服务能力,推动4G网络深度覆盖,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统一部署和商用,加强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内容分发网络等应用基础设施的部署,积极运用SDN/NFV技术优化传统电信网络架构。大力推动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应用。

篇10

前言

卫星通信具有很多自身的优点,所以就使得它能够在很多方面都能够使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也正在不断的慢慢扩大,在各方面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也可以看出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

按照各方面所进行业务的不同,把卫星通信分为三种:(1)宽带卫星通信相关的业务系统;(2)卫星通信相关的业务系统;(3)卫星移动通信相关的业务系统。到现在为止,这些方面的卫星通信系统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应用,以下就是这些系统现状进行一些介绍。(1)宽带卫星通信及其系统宽带卫星通信一般来说就是把通信卫星用来作为一个中继站,就可以在各个地面站进行相关的通信,它就是把宽带业务以及相关的卫星通信拿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当然这也是现在的卫星通信所需要进行发展的一个重要业务。(2)卫星固定通信及系统固定通信作为作为卫星通信中的传统业务之一,应用范围较广,应用方面有电信服务、广播电视、内部专网、数据收集等方面。根据速率的不同,可以把卫星固定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窄带业务,一类是宽带业务。窄带业务的特点是:窄带通过话音和低俗数据业务推动自身发展,相对来说发展较为缓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宽带业务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在宽带业务中,IP业务发展尤为迅速。如:电视会议、远程医疗、通信传播等。据数据统计分析可得,近些年进来,话音业务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占到14%左右,视频业务所占比重大幅增加,占到62%,其他24%为传统型数据业务。卫星固定通信,近些年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其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①从组网方式来看,实现了点到点的通信方式向点到多的通信方式转变的过程,具体方面如数据采集、数据分发等;②从技术标准上来看,由原先的没有统一标准的VSAT体系逐步转化为DVB体系和TCP/IP协议。(3)卫星移动通信及系统卫星移动通信是一种帮助用户之间实现相互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中可是实现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移动用户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等。它一般会利用通信卫星作为其信号中继站,它既具有传统卫星固定通信的特点,又具有地面移动通信的特点。具体到表现形式上,一方面它可以它可以作为卫星通信系统提供强大的移动业务,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移动通信系统,利用卫星中继站实现通信系统功能。现对国际目前使用范围广,影响力大的卫星系统作一介绍如下。Inmarsat系统,名为国际海事卫星系统,它通过静止轨道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通信系统,它的经营者是国际海事组织者。BGAN系统是Inmarsat系统的第四代业务简称,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借助手持终端而向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话音和宽带数据,并且提供速率稳定高效。Thuraya系统是一个静止且具有一定区域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阿联酋卫星通信公司建立。其卫星网络信号覆盖面积广,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欧洲和其他一些洲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有120个国际、28亿人次使用此卫星系统。并且,其提供的内容功能多样,有语音、数据、定位等功能。现目前卫星通信业务按照业务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宽带通信和固定通信。其中近些年来,各通信业务中,卫星电视业务收入在通信业务发展极为迅速,在占整个通信服务中收入的80%左右。卫星广播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近五年来每年都以10%增速在增长,使用用户数量也不断增多,接一近亿人次使用。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也带动了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从2010年到2015年,全球的卫星高清频道增加了250%,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据会到500%,卫星高强电视将作为卫星通信应用中的可持续增长点,推动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对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发现通信产业现在正积极健康的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结构比例都保持着一定的稳定;现在卫星通信产业各行业之间由之前的相互竞争,现在变为更多的技术合作,相互依赖,且这种合作关系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推动卫星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在卫星通信业务中,卫星电视和广播依然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在未来几年内都会快速发展。

2我国卫星通信的现状

2.1发展现状

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具体的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段的建立出具规模,保证了卫星固定通信业务的资源稳定性。目前,我国可利用的卫星资源众多,如:亚洲2号、亚洲4号、亚太6号等等,并且在未来我国卫星通信产业也作了长远规划。(2)满足各种业务要求的通信网基本建成,可以对地面通信网起到完美的补充作用,且也能提供延伸和应急备份的作用。(3)大规模功能齐全的卫星电视广播传输网已经建成,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大增加,其中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卫星视频会议系统等方面都能覆盖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其中对网络“村村通”工作的推进和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4)在卫星通信应用市场上取得了十分快速的进步,但任然有十分令人看好的发展空间。

2.2存在的问题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近年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应用上或者在使用规模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此外,在卫星通信业务上,技术创新也是关键,也正是我国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起来,现目前我国卫星通信现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卫星转发器:目前民用通信卫星资源在我国资源匮乏,此技术应用在规模、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商用通信卫星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对滴静止轨道数量稀少,限制了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转发器的可能。(2)卫星移动通信:现目前我国使用的商用卫星通信系统都是国外研发的,这是未来创新开发的主要突破点,一直使用国外系统会存在着一定的商业泄密风险。(3)市场开发:卫星通信产业可以应用的市场远不止前文提到的,在卫星通信广播等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市场开发,需要采取充分准备、有效开发的方式。

3发展我国卫星通信的几点思考

卫星通信产业作为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战略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卫星通信产业的积极发展也会推动我国国防军工实力的发展。基于本文分析分查阅资料,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思考:(1)市场是产业的动力。当前,在技术应用和使用规模上我国的卫星资源虽然比起发到国家来说有一定差距,但我国在通信卫星产业上存在着广泛的市场空间,充分进行市场开发就能推动通信卫星产业的发展。(2)通信卫星的轨道选择应该多样化。卫星通信的发展造成了轨道拥挤等问题,未解决这一问题,在卫星通信轨道上就应该多样化选择。(3)覆盖范围以国内为主。国发市场开发已经趋于成熟,与其竞争不会有多大优势。应该把目光放在国内市场上,积极开拓市场。(4)增强卫星固定通信。在卫星通信的应用种,应该积极推进数字电视网络的应用,开拓这一具有非常大潜力的市场来推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

4结束语

卫星通信产业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国家战略层次上也是需要不断推进研发的产业,推动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洪钧,刘榕,韩福春等.浅析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及对策[C]//中国通信学会.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中国通信学会,2013.

篇11

【关键词】通信行业 ICT业务 发展路径

信息通信技术简称为ICT,其产生背景是IT和CT行业之间相互融合及用户对综合服务的需求,ICT能够真实反应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通信方式,也能展示通信行业在信息时代肩负的使命。随着通信市场的发展,我国移动、电信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通信企业如何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状态,成为每个运营商管理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经过价格站、语音市场处于饱和发展的状况下,各大通信企业认识到只有实施战略转型才能保障企业长久的发展,这类企业均把目光放在ICT业务市场。本文以ICT业务的分类及发展中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新时期ICT业务的发展路径。

1 ICT业务的概念及分类

ICT是集合信息和通信技术形成的新技术领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为用户提供多媒体、IT专业、互联网等综合信息服务的业务。近些年,ICT迎来快速的发展期,并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企业ICT服务是企业借助ICT技术改革业务和流程的过程,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得重要手段。家庭ICT服务是指利用多种传输和连接技术,实现家庭各数字设备间的互联共享和智能控制,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包括通信、安防监控、办公为一体的居住环境。企业与家庭ICT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这无疑为开拓宽度网络家庭化市场带下坚实的肌醇,成为运营商抢占市场发展先机关键站场。

2 通信行业ICT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支撑系统及手段落后

国内部分ICT产品,宽带型产品发展比较缓慢,网络覆盖率低,宽带资源供不应求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我国WLAN覆盖面小,其网络实测速度较低,部分热点地区与其他运营商WLAN互相干扰,接入的认证功能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骨干传输资源严重不足,跨省专线项目推进极其困难。网络支撑系统不达标、手段滞后,上述因素均制约ICT业务的发展。

2.2 ICT业务产品的层次低

目前,国内ICT业务中各类产品的收入严重不均,其中外包服务和知识服务所占比例为六比一。而IT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比例更低,基本难以见到IT产品的身影。国内网络运营商多将ICT业务的主要目标锁定在移动信息化应用中,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相对缺乏,政府信息化系统集成、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等业务范围也很少涉猎,相较于国外产品在这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国内产品一直处于劣势。宽带型产品是软肋,仅有基于手机的电子政务、权利阳光、校讯通等业务发展尚可,行业应用有待全面提升。

2.3 运维支撑尚待改进

IT与CT的交叉主要体现在IT企业对运营商的支撑系统的建设,中国移动BOSS(BusinessOperating Support System)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界面不统一、数据统计不规范、欠费管控不均衡、组织协同工作需强化等等,影响了客户的信任度。

3 通信行业开展ICT业务的路径

3.1 多网合一,有效整合网络资源

网络覆盖不完善,宽带资源的不足,目前4G的发展处在一个初始时期,中国移动要切实提升4G用户的效益,需要从基础的网络着手,多网合一是最好的切入点,能够有效的分流因智能手机迅速增长带来的数据流量压力。但WiFi只是对4G网络的补充,还面临着平滑升级至TD-LTE挑战。这个阶段,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推动3G网络向4G网络的升级,二是进一步加快中国移动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三是大幅度提高光纤通信骨干传输网的容量和传输数量。

3.2 提升员工服务能力技术水平

ICT属于智能密集型技术,人作为企业主要的生产要素,想要发展ICT业务,必须公司上下一心,让全体人员了解、熟悉ICT业务,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潜在客户提供业务指导和资源,促进ICT业务的发展。同时,通信公司通过组织本地网政企客户经理交流会、案例推广等方法,提升客户经理技能。对后端技术职称人员,通过培训这类人员的方案制定能力、应变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提高IT支撑能力。

3.3 建立优质的网络平台

网络是开展ICT业务的基础,优质的网络平台不单能提高ICT业务质量,也能解决宽带短板问题,因此,我国通信公司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容量和数量,传统通信网络进行升级,促使通信网向宽带化、智能化融合信息网络过渡,快速建立一个覆盖率高的网络平台。同时,推动2G网络向3G、4G升级,加快联合检测、智能天线等技术的研发步伐,促使TG/GSM网络进一步融合。深入研究蜂窝网与WLAN融合组网方案的研究,推进无线接入IP网络,推动各种ID室内覆盖解决方法及HSPA等新技术的应用,充分满足大集团客户对信息化业务的需求。

4 结论

总之,ICT业务是通信领域一项新兴的业务类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通信产业必须抓住这个发展机遇,理清自己在整个通信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影响ICT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提升自身的服务和创新能力,为我国ICT业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金子.通信行业ICT业务发展略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94.

[2]郭麟.信息通信行业的ICT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4,01:35-36.

[3]马迎红.ICT业务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D].北京邮电大学,2008.

作者简介

篇12

协同论最初起源于德国。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于1971年和他的学生合作发表了“协同学:一门协作的科学”一文,第一次提出协同的概念。后来,哈肯相继出版了著作《协同学导论》(1977),《高等协同学》(1983),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并开展了运用协同理论解决生态、物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此后,协同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各种研究中。产业协同发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从追求各自独立的系统演化向追求产业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转变,从而成为一种以互惠双赢为动力的新型系统。产业协同发展可以促进系统内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的相互补偿、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从而有助于产业间要素耦合效应、技术波及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共生经济效应的发挥。因此,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区域经济及宏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协同理论应用到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中,以期研究成果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产业基础是战略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保证

(一)产业基础雄厚

济南是一个拥有百年开埠史的传统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济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显示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0家,比年初增加11家;实现增加值1355.2亿元,同比增长13.1%。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浪潮集团、二机床等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979.7亿元,增长12.2%,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66%,比年初提高1.01个百分点。新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0.8亿元,增长10.6%,33个项目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成为全国第二家中国软件名城,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2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1%以上。

(二)产业门类齐全

济南市产业门类齐全,形成钢铁、机械、石化化纤、汽车、电子信息、食品药品等代表性产业,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优势明显。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济南市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是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济南目前已在整车制造、车用动力电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山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运行。在新材料方面,济南市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功能纤维、高性能金属材料、光电子材料、等领域产业基础较好,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章丘有机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氟材料和氟化工产业链。在医药产业方面,济南市生物产业涉及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多个领域。生物制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居全省前列。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方面,济南市已经形成门类齐全、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规模水平在全省居首位。在关键设备制造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济南市拥有电力软件、通信技术、动漫、交通软件、服务外包、射频识别等六大产业联盟。“十二五”期间,济南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四大产业为战略性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并将加快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济南市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二、产业集群是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产业集群区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人才以及地缘优势。产业集聚不仅仅是单一产业在地理上的不断集中的过程,更应伴随着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的集聚,相关生产业的聚集会使产业集群内部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产业的协同发展。济南的战略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多实现了集群化发展。

(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济南市是山东省最大的电信网络枢纽,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储备居全省之首。济南的信息产业以计算机和服务器、软件开发及服务、通讯和网络设备、数字化家电、电子元器件为主要产品,以浪潮集团为龙头,以齐鲁软件园为基地,集合了中创软件、地纬软件、山大鲁能以及山东松下等企业,已具备相当规模。现已形成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为核心,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园区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二)新医药产业集群

新医药产业集群区主要集中在济南市高新区聚集了齐鲁制药、宏济堂、博士伦福瑞达等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又有山东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省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集群区内有企业150余家,其中生物制药研发类企业80余家、生产类企业40余家。生物制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居全省前列。

(三)新能源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集群区也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形成了以北车风电、浪潮华光、久兆太阳能和桑乐太阳能为龙头的骨干企业,开发了一批以风力发电设备、LED照明设备、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为主的国际先进新技术。目前正大力推进风力发电装备、太阳能热水器、绿色电池、地热利用等产品创新,推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机械制造业是济南工业传统优势所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区以柴油机、电力设备、机床、通用机械、仪器仪表和机械基础件为主要产品,以济柴股份、齐鲁电机、机床一厂、机床二厂、锅炉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集群的产品种类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济柴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非道路用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企业。中型汽轮机、万能试验机、大型磨煤机、循环流化床锅炉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重汽集团已形成9大系列1700多个车型,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居全国重卡行业之首并成为世界重卡企业前3位。

产业集群已成为济南市提升现有产业竞争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围绕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新企业成长、提升创新能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加强金融支撑体系培育并发展能够高效创造和收获创新价值的企业群体,促进产业价值形态向高端转移。

三、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分工协同

分工协同主要是通过集群区内产业链上各个不同企业之间来实现的。以济南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医药产业集群形成了从新药设计、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样品库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活性产物的分离、分析和制备、药物早期评价、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药物新制剂的研究的完整分工协同体系。这使得该集群表现出极强的产业抗风险能力,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最重的时期,表现出较高经济效益,在2009年工业总收入为131亿元,是济南高新区唯一保持盈利的产业集群。

(二)创新协同

创新协同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彼此间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深度合作。以力诺集团为例,2007年12月,清华大学、力诺集团联合成立“能源光电子研究所”,双方携手开发世界顶尖级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2009年1月9日,力诺瑞特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共同打造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实验室。2010年10月24日,力诺瑞特、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太阳能研究院签字暨揭牌仪式在力诺瑞特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成功举行。2011年4月12日,力诺再牵手“蓝色巨人”IBM,为其光伏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宣布在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方面达成合作。力诺也成为亚洲地区与IBM合作的唯一一家光伏企业。力诺瑞特通过协同创新和全球领域的太阳能技术交流,在国际高端技术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资本协同

资本协同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促使资本存量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弥补产业发展资本的稀缺性。为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济南市政府决定设立了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金首期出资2000万元,成立两家创司。其中,以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合作设立济南科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合作设立山东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亿元,为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资本协同还表现为人力资本协同,是指劳动力产业之间的流动和交流。校企对接是齐鲁软件园提出的一种协同模式,是指在软件人才需求基础上的院校或培训机构与企业互动培养人才方式。目前,齐鲁软件园推动山东师创、浪潮优派等机构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16所高校在原计算机类、软件类、外语类专业基础上,设置服务外包特色专业。力诺等许多战略新兴产业也采用了该模式。各产业正利用济南高校多的这一特点源源不断地为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战略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就是在遵循产业系统中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间共享知识外溢以及吸引相关第三产业在周围集聚。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各种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科研研发平台、法律等支撑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力争把济南市建设成为产业规模雄厚、特色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篇13

贷款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_______

借款人________需要,向贷款人申请________借款,贷款人同意向借款人发放上述贷款。经双方协商一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贷款管理规定,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主要借款内容

1.借款种类、用途、金额、利率、期限:

---------------------------------------

|种类||用途||

|--------|----------|-----|-----------|

|金额(大写)||利率||

|--------|----------------------------|

|期限|年个月(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

2.本合同项下借款按日计息,按__结息,欠息按__‰计收复利,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遇利率调整,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条借款和还款

1.分期借款、还款计划:

-------------------------------------

|分期借款计划|分期还款计划|

|-----------------|-----------------|

|年|月|日|金额(小写)|年|月|日|金额(小写)|

|----|--|--|------|----|--|--|------|

|||||||||

|----|--|--|------|----|--|--|------|

|||||||||

|----|--|--|------|----|--|--|------|

|||||||||

-------------------------------------

2.借款人在借款前应向贷款人递交具体的借款计划,并提供表明借款合理用途的书面文件。

3.贷款人按借款计划办理贷款手续。实际放款日和实际借款额以借款借据为准,还款日和还款额以实际发生为准。

4.借款人应按照收购资金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本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及时还本付息;到期不还的,贷款人有权直接从借款人账户中扣收。

第三条借款人的权利和义务

1.借款人有权了解农业发展银行有关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各项优惠政策和信贷管理制度、规定、办法等,配合贷款人共同管好贷款。

2.借款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规定,只能在农业发展银行开设基本存款账户和相应的专用账户。对远离开户行的企业,经开户行审查同意,也可以在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辅助存款账户,但必须遵守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管理规定。

3.借款人必须严格按本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不得挪作他用。

4.借款人应及时向贷款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并自觉接受贷款人的信贷监督。

5.借款人商品出库和销售应向贷款人报告,同时必须严格坚持顺价销售原则(国家另有规定除外),执行农业发展银行结算原则及规定。

6.借款人实现销售后,必须及时、足额将销售回笼款存入农业发展银行基本存款账户,不论借款是否到期,都应主动及时、足额归还借款本息,不得挪作他用。

7.借款人不得以银行借款及其形成的资产对他人债务提供担保或偿还贷款人以外的债务,以保证贷款的安全。

8.借款人发现有危及贷款人债权安全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贷款人。

9.借款人发生分立、合并、改组、股份制改造、承包、租赁等改变经营形式行为时,已占用的贷款本息应立即归还;立即归还确有困难的,由改变后的企业承担或分别承担贷款债务和利息,并办理贷款债务转移手续。

10.借款到期,借款人因商品未销售等特殊原因确实不能归还的,应提前10天(遇节假日顺延)向贷款人提出书面展期申请,经贷款人审查同意后,可办理展期手续。贷款人审查不同意展期的,借款人应按合同约定时间归还贷款本息。

11.其他事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贷款人的权利和义务

1.贷款人应当按照合同要求及时发放贷款,并根据借款人实际用款进度供应资金。

2.贷款人有权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商品库存情况及贷款使用情况实施监管。

3.在借款人销售货款归行或专项补贴到位后,贷款人依据相关规定,将资金分解到借款人相关的专用账户。经协商同意,可提前收 回相应的贷款本息。

4.其他事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违约责任

1.借款人违反上述约定义务的,贷款人可视不同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粮食收购条例》、《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有关信贷管理规定,实行加罚息、停止贷款、扣收账户资金等信贷制裁措施。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及损失,由借款人自行承担。借款人拒不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人有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申请资产保全或强制执行。

2.贷款人违反约定义务的,借款人有权向贷款人的上级行反映;因贷款人的违约行为而受到损失的,有权要求贷款人给予赔偿。

3.经借、贷双方协商同意,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或贷款人提前收回贷款,均不追究违约责任。

第六条合同的变更与终止

1.本合同生效后,借、贷双方不得擅自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

2.贷款人同意办理贷款展期的,应签订展期还款协议。展期期限和利率按有关规定执行。

3.借款方不得擅自将本合同项下的债务转让给第三者。

4.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息全部清偿后,本合同自行终止。

5.在合同有效期内,借款方更换法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改变住所时,应于变更前10天书面通知贷款人,并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第七条争议的解决

在本合同履行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直接向贷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讼。

第八条合同组成

借款申请书、借款借据、展期还款申请书、展期还款协议书、授权委托书、变更本合同条款的协议和贷款人要求借款人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九条本合同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贷款规定办理。

第十条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借贷双方各持一份。本合同自借、贷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

---------------------------------------

|||

|借款人|贷款人|

|||

|||

|借款人:企业法人章|贷款人:公章|

||(或合同专用章)|

|||

|法定代表人:签章|负责人:签章|

|(或授权人)|(或授权人)|

|||

|||

|开户银行__________|砖所__________|

|砖所__________||

|账号__________||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