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教师个人学历提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历史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历史学科人文素养的功能开发,在教学中呈现出偏重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文教育的特点。这已成为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已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为基准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我国教育部也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今后10年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就给历史教学确定新目标,即历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身的学习内化后所凸显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等气质修养、人文精神,即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培养人的灵魂、意识、情感和信念的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课堂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而历史教学课堂更是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首先应努力挖掘并在教学中展示各种道德因素,做到“授之以鱼”。其次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种道德水平发展,做到“授之以渔”,使课堂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丰富人生体验的基地。以此,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格也得到健全与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富有爱心,同情心,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以此不断提高自身教养。
面对新的需求,老师又要如何具体实施,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素。教师教学观念的先进或落后、正确或错误,直接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深入推进的今天,教学观念的更新对指导教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新的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应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古代圣贤在《学记》中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就是我国古代教学相长的思想精华,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接受学生“教育”,使师生互学互教,来加快自身及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传统的传教士般的教学模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教学模式,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更多元的教学评价,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主体能力的提高、主体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历史意识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教学内容
新课标提出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认识人类社会,与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度强化学科结构化、体系化的历史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相比,更注重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意目标的培养。
根据教学目标改革的要求,教学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教师首先得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梳理出最具人文价值的教育素材。在各类教育素材中最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的就是对历史人物的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评价人物及事件中唯物主义史观的形成,赫舍尔说:“有关星球的理论决不会成为星球的一部分;而关于人的理论却进入到人的意识之中,决定着他的自我理解,改变着他的实际存在。”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如,讲时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就是教学的一大重点。简要介绍邓世昌的事迹、播放影片片段使学生深入了解邓世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以此让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并以历史成败得失的眼光来看问题,注意社会群体的长远利益,引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共鸣。又如: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一个发明与创新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正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我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爱迪生,课前布置同学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由学生自由发言讲讲爱迪生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了爱迪生,在小故事中也明白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的含义,爱迪生的伟大成就是建立在勤奋努力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整个历史人物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思想感悟是很强烈的,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刻苦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拓宽教学空间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而传统的授课方式把教学的基本定于教师讲解教材,学生熟记教材这一基本模式,教材甚至成为唯一的历史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但很难参与学习活动,很难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也就很难让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这些貌似“主导”实为“主宰”甚至“霸道”的教学关系扼杀了教学生机,学生自由意志和人格被漠视,创造力、想象力也必然受到摧残。新时代的教师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拓宽教学空间,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历史课程出发,从课内外、环境氛围、言传身教等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必将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却将使人终生难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课堂中设问及问题解决的技巧:在对问题设问时,应注意重难点的解决,以及问题设置的梯度。之后根据学情预设学生的完成程度。当学生对问题较理解时可通过学生自主回答的方式解决。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就要把问题交给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课堂内的交流互动,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利用本校历史校本课程为载体,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结合乡土历史,从不同角度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历史特色活动课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以此组织各种形式辩论赛;以历史兴趣小组为依托,利用本土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通过查阅档案馆资料、历史网站、查阅图书,调查访问身边的历史见证者,观看历史影视剧等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让学生在历史中感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四、更新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0-03
《人体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1]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该课程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医学人才的质量。我们生理教研室承担了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对如何提升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水平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我们认为既要学生学到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生理学专业英语水平、达到教育改革目的应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人体生理学》双语教学的组织
我院于2008年开始,从同年级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中选拔出具备足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35名学生组成双语班,实施双语教学。大一实施了《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双语教学,让同学们熟悉了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大量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大二才开始实施《人体生理学》双语教学。我们《人体生理学》学科建设课题组具备完整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及配套的实验设备。如何将双语教学与生理学教学有机结合,并深入到生理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与世界接轨的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仍有较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教材的选择。经过模拟教学,在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2]双语教学的教材不仅要体现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意图,而且要体现双语的教学特点。以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的《生理学》,较难达到改革的目的,现在经教研室再次商讨研究,我们订购了Guyton AC和Hall JE主编的(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简明,文字流畅,生僻词语较少;插图精美、丰富,非常适合非英语国家的学生阅读。原版教材,让师生们接触到纯正的外语,有利于师生们运用外语思维。
2.教学内容的组织。①不同教材中的内容协调,基于教学大纲,我们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生理学》中文教材与Guyton AC和Hall JE主编的原版英文教材内容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和难点,既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又让师生们接触到纯正的外语,有利于师生们运用外语思维。此外,由于我校属于二本招生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弱,我们让学生课后阅读张建福教授主编的《人体生理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这本教材每采用一新专业名词,会在中文后加注英文,以后再出现时,基本上使用英文。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英文专业名词的记忆,提高英语水平,提高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为更好地配合双语教学,学院图书馆亦购入一定数量的其他版本的英文生理学教材或生理学专著作为师生们的参考书,为双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②前沿知识的讲解,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理学教材基本知识的理解,老师在备课时准备了大量的生理学前言知识和边缘知识的英文读物,在学生课后读过之后进行讲解,比如“生物钟”的奥秘,从电压钳到膜片钳,“克隆”,胰岛素的发现等知识,这种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前沿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高了素质。在此基础上,我们紧密结合生理学基础知识介绍有关临床知识,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③实验教学的协调,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生理学知识大部分要通过实验获得的,因此,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任务尤为重要。我们将双语教学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几个专业英语名词,而是利用这些名词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板书用英语书写,学生应用英文版教材,并鼓励学生应用英语书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对学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名词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实验难点,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相关实验步骤用中文或者英成多媒体课件,并插入相关录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教师适当讲授,结合看录像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规则,以学生动手为主鼓励学生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课堂教学的组织。①课前准备工作,双语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地位,教师良好的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解决课时少,任务重这一问题的关键。第一,集体备课,统一计划。我们教研室在每一次双语教学授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学要求,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第二,查阅资料,充分准备专业英语。教师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对授课的内容做好专业英语的充分准备。根据专业内容准备相关的专业词汇,便于理解本章内容的基本专业词汇,重点标注,配以典型的专业描述语句,以备在课堂上反复口述,并发给学生去预习。第三,精心制作课件,中英文对照。教师精心制作双语教学专用多媒体课件,使课件清晰,用词精确简练,有中英文对照,有原版的生理动画或图片,有章后的英文小结,使教学内容、结构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并发给学生去预习,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第四,精心准备,反复演练。教师在听过外教对留学生的讲课的基础上先在教研室预讲,大家针对课件及讲课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之后进行第二次预讲.如此反复直到满意后才可以给学生讲课。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学生应认清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形势,认清自身发展的方向,认清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必胜的信心,这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其次,学生应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如课前查阅字典熟悉专业英语单词的发音,了解授课大概内容,并熟读。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听得懂,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再次,对教师布置的综合试题认真对待,充分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独立思考,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下堂课回答问题做好准备。②课堂教学的实施,双语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好的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3]我们教研室从实用性出发,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教材采用中文、英文两种专业教材,课堂板书或课件采用英文,授课采用英语渗透、中英文交替有机搭配地讲解,专业词汇和典型句型采用全英语表达,即英语渗透、中英文交替和全英语教学有机搭配的方法。因为我们认为生理学双语教学应以传授生理学专业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再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以英文为主,适当增加中英文对照。而且概念性的内容严格中英文对照,其它讲解则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配以适当的中文注解,专业英语词汇在屏幕上有英文显示,特别难的词汇有中文对照。多媒体课件不仅容量大且图文并茂、画面生动,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弥补教师的某些不足,且有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揣摩,领悟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了英语的听、说等多方面的应用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
4.实验教学的组织,一方面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书本上讲授的生理现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我教研室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站观看相关章节的全英文的实验录像,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强化专业英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理基本实验技能;再一方面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
5.课后交流,重视双语课后师生的交流,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节。尤其是我们在双语教学初步阶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各种不同的意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确保双语教学效果理想。我们采用多种途径来保证师生交流的畅通。其一,通过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其二,我们建立双语教学QQ群,同学们可以利用手机上QQ群畅谈自己课后的感受,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其三,我们建立学校《人体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其内容有多媒体课件、习题、课程录像、试卷等,方便同学们课后复习及自测自评,还有课程互动及在线测试部分,让师生沟通方便快捷。其四,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室、食堂、宿舍等处,尽可能地用外语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时时、事事、处处都能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间、学生间交际的一种语言,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6.考核体系改革。目前,有部分教育学者认为,[4]针对双语教学的现状,应建立系统性的评价体系,而且要大范围地实施双语教学。因此,我们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不是一纸试卷定成绩,而是运用我们的评价体系,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核。第一,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卷中有50%以上的英文试题要用英文回答;第二,课堂考勤及课堂英文表达;第三,课后作业成绩,尤其是需查阅英文文献的综合试题;第四,专业英语知识竞赛成绩;第五,应用天空教室的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考核。
二、双语教学的效果
通过在我校2008、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试点,我们对接受该课程双语教学的70名学生进行反馈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专业英语、普通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学习、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50%的同学认为对专业课成绩提高有作用,50%的同学认为对专业课成绩提高作用不明显(表1),甚至认为跟普通班相比,因要同时要掌握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课时显得相对不足。说明在该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英语思维学习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这将是很好的研究课题。
总之,我们在《人体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双语教学的方法,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两届学生的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及专业英语,普通英语、口语水平、运用英语学习、研究的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老师们也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词汇,查阅了大量的英文文献等,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敏.生理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探讨册[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56-260.
[2]孙中华.高校双语教学教师外语水平调查分析与能力培养应对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134-135.
[3]杨玉涛.从学生能力培养谈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00,23(4):329-330.
[4]张静,赵静,张进明,等.试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7,(6):15-17.
那么,如何借助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水平去吸引学生
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板书、朗读表演技能等。只要教师这些技能都过硬,再加上渊博的知识,就能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敬佩,就能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位教师应该认识到:投入社会工作并不是学业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也因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吸收人类的精华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适应他们身心的变化。如果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错漏百出。可以想象得到,他是难以吸引学生去学习的。所以,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水平是必要的。
二、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榜样去影响学生
学生尚处于未定型时期,模仿能力特别强,学生总是“听其言,观其行。”教师在工作的时候、平时的行为和道德修养方面都要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在教育学生时才会理直气壮,学生才会臣服于你,你所讲的话才会不容置辩,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也许有人会问:你果真做得这样好吗?笔者确实没有做到最好,但确实是按这些要求去努力的。穿鞋钉掌可以说是件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但与教育有联系没有呢?笔者认为是有的,笔者穿的鞋从来不钉铁掌,以免在教室走动时给幽静的学习环境带来令人生厌的噪音。进教室、上下课教师回礼,看来也是小事一桩,笔者却从不马虎。打了预备铃就站到教室门口,目光扫视全班以交流和调节情感,打了上课铃才进教室,既不提前也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回礼规规矩矩九十度鞠躬。笔者十分注意不把烦恼气闷、私事的不快带进课堂,更不会向学生撒气,以免有损自己的形象。
学生会带着欣赏、崇拜的心理去听教师的教导,无论多么深奥的、理性的、教条式的文字也会变得可爱、易懂了。古语云:其身不正难以治人。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只会要求学生不要这样,不准那样,而自己却放任自己,这种“讲一套做一套”的人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喜欢他上的课吗?学生既然不喜欢这位教师,根本就不会喜欢他上的课。培养学生的兴趣又从何谈起呢?
三、常保持健康、爽朗的笑容去感染学生
人的情绪会左右人的精神,如果教师经常保持微笑,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相反,教师不苟言笑,从不肯对学生露出嘉许的笑容,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敬畏心理,不愿与教师接近。这样,学生还会对教师上的课感兴趣吗?所以,常带笑容、平易近人的教师形象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笑何以能产生如此神奇的魅力?因为微笑可以美化人的容貌,改变人的形象,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可见,微笑是理解、友谊、赞美、成功。因此,希望教师们能好好地利用微笑,与学生架起友谊的桥梁。这样,教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态势语言去陶冶学生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会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而个人魅力包括很多方面的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是一个美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知识、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机智应变等诸多方面,这也是提升美术教师个人魅力的关键之所在。在此,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教师,我想从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语言两方面来谈谈对提升美术教师个人魅力的粗浅认识。
一、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个人魅力
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知识是文明程度的展现,知识是塑造教师最基本的材料,是教师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的必备条件之一。诺贝尔曾说:“播种知识就是播种幸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个好的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传播文明和幸福。一名美术教师要真正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赢得学生的信赖,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及技巧与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只有这样,教学中才有说服力,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提高教师自身魅力,学生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有时教师知识储备的多少也可能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曾经上过这样一节《纸插件艺术》美术教学课。这是一节校本课程展示课。此节课我准备非充分,课堂语言精当,课件制作精美,教学环节设计精巧,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作品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很是让我难忘:一个学生展示作品,是这样介绍的:“我的作品是由红色纸插件完成的蝎子。这只蝎子是煮熟的,因此它是红色的;它的尾巴往上翘,显示它很厉害……”我大加鼓励地说:“大家看,多漂亮的一只浇了番茄酱的蝎子,做的非常棒!同时也是一只有创意的蝎子,我们同学可以让它死去之后同样威武,因为蝎子死后不是红色而尾巴也是直的。”通过简单的评价我巧妙的告诉学生一个社会实践知识。一个教师课堂环节预设的再充分,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丰厚的知识作后盾,也无法灵活应对课堂新的生成点,因为学生有鲜活思维的个体;而不能抓住课堂鲜活的生成点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探求未知世界的旅程,也就永远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如果老师在当时不能够给学生一个幽默风趣的小知识点拨,也许这名同学或整班同学都不会在学美术的同时有学到了其他丰富的知识 ,而这个小的点播有可能是终身难忘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是多么重要!
现实中有好多老师,毕业时是高才生,有着很高的专业水平与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缺乏最起码的社会实践知识,而时常在教学中陷入尴尬境地,也因此在学生中丧失了威信,其个人魅力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一个美术教师必须知识丰富、博学多才,才能真正提高美术课堂生命力,真正提升个人的持久魅力。
二、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彰显教师个人魅力
在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教学语言的匮乏,表现在语言苍白乏味没有吸引力、平淡无奇缺乏感染力、呆板无序缺乏激情,久而久之,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使学生形成对美术消极的情感。这又何谈教师魅力,所以教学语言也是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提升教学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认为美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如画般的语言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角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这些知识的溪流有的会生动的流进学生的脑海,一下子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而有的则平淡无味,听过无声无痕,过耳便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魅力。其实任何人在创造美术作品的同时就赋予这个作品一个新的生命,包括学生的简单设计也是如此,为此你作为欣赏者也把它看做是一个美丽的生命,那么你欣赏他的眼神和语言就自然的充满了美的意境。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必须以诗意的情怀面对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尽力体现美之所在,让课堂中充满美的享受,才能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热爱美、追求美。故教师就应力求运用美的语言,让每句话说出的时候就像一幅画一样有美的意境,渲染美的效果,让学生有陶醉其中。这样才能实现每一堂美术课都是一件“艺术”,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否则,即使是闪光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强烈的责任心也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需要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扮演被动学习者的角色。作为非主科教师,应该多做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的尝试。无论是在信息技术课还是研究性学习课上,把一些学生能完成的,让他们“自行解决”,并且比一比谁“解决”得快,有什么窍门。多给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小得意”讲一讲,效果比教师讲当然要好很多。在信息技术课上,曾经也在相同层次不同的班级做过实验,同一节内容,在教材上有详尽的操作步骤,甲班是发下教材,翻到指定页,自己做;乙班是教师照着教材的步骤先给学生们演示一遍,然后再让学生做。常规想象中,甲班肯定不如乙班,事实上,甲班接到任务时怨声载道,一个劲地说:“不会!”,当意识到今天老师肯定不讲解时,自己摸索起来,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倒也有滋有味。而乙班被动地听老师讲完后,面无表情,照着记忆木然地做,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请教同学,也不会从教材中寻找方法解决。结果,甲班学生的目标达成率远远要高于乙班。在离下课十分钟时,甲班已全部完成教学目标,而乙班只有半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且班级气氛沉闷,没有掌握要领的学生也没有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欲望。两节课下来,在甲班个别辅导时只要关键点稍加点拨,而乙班个别辅导时,又是整套的讲解。由此可见,学生的实际需要才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二、相信学生能力
我们总想让自己的学生什么都懂,可又总是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生怕他们不会做,做不好,生怕他们作业敷衍了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于是,强加了许多框框和标准。却不知这种框框和标准在无形之中成为了束缚他们行动的绳索。也曾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上,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被研究的课题是由教师指定的,通常质量都不太高,学生告诉我,因为这是“老师的作业”。改一个方式,研究课题由他们自己定,那作业交上来是精彩纷呈,各显神通。学生告诉我,因为这是“我们的作业”。一样是作业,却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质量体现。那么,这两种作业能否通过有效的整合,获取“共赢”?思考后,我决定,第一学期的作业由学生自由命题,要求切合学生生活和小组兴趣提出课题,然后制订计划、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做调查问卷、整理数据……总之,他们的作业能显示自己小组最高的水平。这样把作业要求无形地融入在他们的兴趣中,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所有的技能学习都成了体现小组水平的标准。等到第二学期再布置教师命题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会用这些研究学习方法来解决“老师的作业”了。相信学生,适时放手,在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后,他们会竭力地向大家展现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自我风采。
三、善于肯定学生
一是口头语言肯定。在课堂上要切合时机地给予学生真诚而坦率的肯定。这种肯定就是一种表扬,能使学生感觉到他的努力老师都看在眼里,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上起课来认真对待。二是体态语言肯定。体态语言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要仔细对待。非主课老师与班级学生接触的时间并不算多,不妨在这45分钟里,“修”一下自己,教态自然一些,语言柔和一些,多一点幽默,多一点理解,学生就会在心里认同并肯定你。
四、习惯欣赏学生
关键词:人格魅力 教育 提升 影响
唐代教育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古至今,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优秀的教师?我认为:优秀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
一、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而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最具体,其人格魅力也最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来源
1.优良的品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保证。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希望学生彬彬有礼,那么教师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言传身教。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师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
2.渊博的知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从两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一是要多方位地完善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二是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意义,理论联系实践,用事实说服学生。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3.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魅力的核心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4.执着的敬业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教师不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1.教师自我角色的准确定位
新时代的教师,不应再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关怀学生,视学生为朋友。在教学及生活中充当组织者、交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2.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这里的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语言生动幽默、简明扼要,课程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加上合理地利用多媒体。
3.教师的仪表规范
仪表,不仅仅是个人的穿戴修饰,还与其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作为社会的先进知识分子,担负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更应注重自我的仪表规范,对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
4.反思性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没有反思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要让教师学会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果教师仅仅满足
于获取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人格魅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具体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如下的作用:
1.陶冶学生情感,升华学生道德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优秀教师能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
2.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做点燃每一颗心灵的火种。”教师丰富的知识、高尚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它有效的利用学生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讲解更富有魅力。
3.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师在启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过程中,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为达到目标的坚韧的意志力,必然会感化学生,激扬起昂扬的斗志。生活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更不是梦幻的天堂,成长过程中难免要遇到挫折和失败,面对挫折,需要勇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一旦教师的意志力转化为学生的意志品质,将成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毕凤琴,王玥,张旭昀.浅谈素质教育视野下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j].教育探索,2010(1)
Research on reform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Bing Jie, Sun Yingyu, Sun Xiuying, Zeng Shaoju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t concluded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new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tively explore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 reasonable 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s can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chanisms; reform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宏观、药理和生理功能水平上研究人体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生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部分,又是对理论课程在形态结构、理论和技术上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随着电子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解剖生理学的研究从宏观向微观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神经生理和药理学,计算机等已能对脑电、心电的活动研究更为精细,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生物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其实验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为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
1.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是学生巩固学科基础和创新的源泉
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我们学院将人体解剖学与动物生理学实验进行了合并,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该实验课程共48学时,按每周4学时完成,为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之一,包括人体解剖学和动物及人体生理学两部分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有利于学生巩固学科基础,也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
1.1.1 人体解剖学实验内容有效整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化
人体解剖学部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分章分节的教学内容模式,有效整合,彰显知识系统结构,根据机体功能分为四大部分:运动、循环系统,神经组织及神经系统,消化、呼吸系统结构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构。该四部分内容几乎囊括了人体解剖学的全部知识要点,同时也兼顾了解剖学与生理学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在系统学习中明确人体解剖是个完整的体系,教学环节中做好整体设计,从而体现整体结构体系;另外,从解剖学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及有效衔接中将解剖形态学内容与生理学实验内容贯穿融合,把握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带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阶段性发展。
1.1.2 生理学实验把握基础,在基础中勇于创新
生理学实验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保留了传统经典的教学内容,并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经典的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采集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从整体上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神经干标本的制备、离体蛙心体外循环标本的制备、膜片钳技术、动物麻醉术、气管插管技术、家兔颈部手术、分离主动脉神经的方法、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等。随着信息科学在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开发及应用,引进操作方便简单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对生理学信号进行多方位的采集分析,在同一个实验环境操作下,进行多通道同时测量和检测。如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等实验内容可以集中在一次实验中完成。
在此基础上将原来分散的实验经过精心设计,强调实验结果中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做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从中找出变化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显示直接记录到的生理信号波形图,既做到结果的定性又做到了结果的定量分析,以科研数据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基础实验中掌握科研实验数据的采集,以及科研实验的思考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同时,在基础实验中加以创新性自主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在学会了该门实验学科的基础性实验操作之后,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推理,进行创造性实验设计。在创新性实验中,学生要在一定的实验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实验,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多思维等多方面给出解释。在自主创新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并不是量的积累,即不是为了获得过多的、漂亮的实验数据为目的,而是通过实验要解决怎样的科学问题,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有哪些实际的生物学意义。开放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的思维方式,大胆创新,大学时期正是学生思维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如蟾蜍的神经干动作电位速率的测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咖啡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饮品,那么咖啡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是兴奋性增强呢,还是抑制作用呢,这其中的关联又是怎样的呢。又比如酒精对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联系醉酒驾车。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各实验项目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方法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及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打破传统观念,在交叉学科中发现新的问题。交叉学科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对增强科研互利,开拓学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人才培养及实验课程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学专业在生理学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外前沿水平,让心理学专业教师走进生理学实验课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从新的层面认识生理学问题。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有利于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运动生理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相关的学科理论,如何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锻炼及提高锻炼的水平,怎样应用最佳心率指导运动健身等,运动学院的教师从心肺功能评定指标等人体运动生理的定义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认识自身身体机能。有效地引进外院课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 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改革,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高效引用高教社4A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学习自主化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同质化及低层次,已经不能跟上新的教育发展趋势,高教社的4A教学平台是在新的学习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平台在搭建过程中注重学习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以适应学习、协作学习、移动学习的理念,集智能答疑、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标准化等优势被引进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通过该平台将零散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有机的组合成更系统化,更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以适应学生的课前学习。通过该平台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高教社4A平台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平台,同时也更加个性化的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制定出个性的学习计划,赋予了实验教学空间上的多维性和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学习上更加的高效。
2.2 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引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人体解剖学实验和生理学实验的合并及交叉融合,使实验课时的比例相应减少,理论和实验安排出现了分离,导致生理学实验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步将成都仪器厂与浙江医学院合作开发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虚拟实验引入到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生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观看正规的实验操作演示,并通过与课件交互操作,真实、动态地完成生理学实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该模拟系统加载到网络服务器,使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熟悉实验、预习实验,从而保证实际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对于基础的实验操作的熟悉,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综合实验及开放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2.3 RM6240B系统的开发性应用,有效降低实验操作难度
RM6240B多道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是多媒体智能计算机生理学实验系统,集生物信号采集、放大、显示、记录与分析为一体,使得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实验无论在操作过程上还是在波形描记上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RM6240生理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到人体解剖生理实验中,具有强大的优势,为该学科的实验提供一个直观的教学用具,对学生理解该学科的知识点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促进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该软件在数据分析上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数据、计算数据、自动完成数据统计等工作,使得本科生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及生物学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建立合理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手术操作为主体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在实验考核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过去实验课总是与理论课合在一起考核,实验的分数仅占30%左右,这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一些学生往往通过提高理论课成绩来弥补实验课成绩的不足,这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一定的缺陷,在传统考核中虽然平时实验考核在最后成绩中也占一定的分数比例,但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评分体系,所以对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的评定缺乏客观公正性。合理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平时更认真地掌握实验操作,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为此我们参考一些成功的教学研究制定了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考核体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3个部分:(1)课前预习,高教社4A平台有一项功能可以针对本学期选修课程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学习活动和自测,在学期末的时候自动形成学生学习档案,通过该项预习学习档案,我们给出该门课程的第一部分成绩。(2)第二部分成绩,是通过实验课上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上随堂测试以及每组实验后对实验室物品的维护和值日情况给出成绩,其中,为什么要把实验室物品每组的维护及值日也作为考核的一项标准?原因在于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为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普通劳动的意义,让学生在值日中及自身实验物品规划中培养一种情商教育,学生有一种惰性,学习好一切都不管,以至于实验好,但不收拾,不懂得理解并尊重劳动,这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将此项也作为一项量化的标准,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3)第三部分成绩取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总结归纳,以及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论文的实验答辩讨论、提出的问题等给予相应的成绩。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要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以便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所以实验后对实验内容的总结归纳讨论,也是实验学习考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从基础实验教学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创新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不断创新借鉴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新时期人才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艳红.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用预防医学,2006,4:1048-1049.
[3] 赵蕾.食品与发酵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9:1429-1431.
[4] 郑宏珍,初佃辉.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0:114-116.
[5]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5:12-25.
[6] 林桂平,向秋玲,王淑珍,等.虚拟实验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948-955.
[7] 李家敏.Rm6240B/C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32-34.
教师的素质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包括职业理想、作风、态度、行为。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铸就师魂”,使自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基本功,也是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注意、不懈努力的自觉追求。“师德铸就教师之魂,当然也铸就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仅讲授道德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从而起到道德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这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德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许多卓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经常提到的就是老师的启蒙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认识师德的重要意义,以高尚的思想品德给学生指示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师的一句话能让人受益终身,也可能影响一代人。
我们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如果教师把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简单地强加或转移给学生,发现了学生道德上的不足后,摆出了事实,讲明了道理,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学生就是不服气,这是由于学生对政治思想或道德观念的模糊认识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他们对道德标准的认识是模糊的,接受这种道德标准是被动的。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是影响道德教育效果的内在决定性因素,教师良好的教育愿望和实施的教育方法只有建立在了解学生障碍心态的基础上,如果教师把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简单地强加或转移给学生,不注意受教育者先前形成的心理,如知识与经验水平,兴趣与情感的状态,动机与需要的趋向,习惯与性格的特点等心理因素,势必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给道德教育带来阻力,影响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3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53-02
1 人体寄生虫试验教学现状分析
人体寄生虫学是介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基础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人体寄生虫学既不是主干学科,学时数也不多,且在实际的医学应用中也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关注,从而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矛盾和障碍。考虑到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我们就将实验室教学看做这一学科进行良好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还不能起到对寄生虫教学改良的作用的话,就很难在有新的改观。
纵观现代医学课程中对于寄生虫学的教学方式,大体上都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但显而易见的是,在进行试验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是远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标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仅仅只是简单的提供试验仪器设备,照本宣科的讲一下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就依样画葫芦的进行实验,甚至于有的教师考虑到实验安全或者是仅仅出于节约时间和实验材料的目的,就对试验程序进行压缩,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难以从实验中学到什么东西。加之理论学习上的空缺,寄生虫学这样一门基础学科,就算是过去了,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有用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更不用提创新能力的拓展。
2 改革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改进试验教材:理论不断丰富、技术不断进步,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良好前景下,人体寄生虫学试验教学的相关教材也就应该相应的实现更新和调整。具体的更新和调整方式可以从三个具体的方向上来进行:一是对理论相关知识的丰富和补充;二是对一些过时的、在实际的科学实验操作中已经不予适用的试验技术和内容进行删减;第三点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将现行的先进科学试验技术引入到人体寄生虫学的教材中来,如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培养技术等。让学生在现论体系和试验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有效的掌握好所需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2 培养动手能力:眼高手低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的导致了动手能力的低下、实践能力的缺乏和创新精神的退缩。因此鼓励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病原学诊断操作技术中来,从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各种相关的原理与理论。实际上,形态学相关课程总能够动手的机会并不多,但其实际相关的内容又往往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因此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检查一下面部蠕形螨或者是制作粪便中虫卵的厚薄血膜,这都是非常新奇有趣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够感性的认识和理解理论并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
2.3 结合病例与临床:实际上在人体寄生虫学中所学的很多具体内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是要求有这样一种判断能力的,但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难以理解和预想到其潜在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误诊或者是根本看不出病因所在,这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是很不应该的。据统计,曾经就有病人在很多大医院就诊后都没有发现到底是何种虫体的感染,从这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医院和临床医生对于寄生虫学的认识和关注度都是不够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其实寄生虫学尽管自身不是临床医学,但与临床医学的关联却极深。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结合临床与病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有更加准确和直观的认识。
2.4 开展设计性实验:在我们国家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价中,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学的重要参考。而开展设计性实验就正好符合这样一种要求和条件,且在人体寄生虫学这样一门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学科中,设计性实验的成果更加能够体现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可以说就是学生在这门课上专业素养的体现。具体的实验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首先在网络上和相关数据库中搜集所设计课题相关的资料,弄清楚前人的研究领域范围、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可以进一步展开研究和讨论的点来立论,根据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来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和开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掌握好学生的实验进度并以此为依据来依次开放所需实验室,并审批学生的实验设计报告,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予以更正,以保证后续的实验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向这样一种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可能在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某个病原体就会在未来发生,到时候就可以作为一手资料来投入直接的使用,不至于因病变的突袭而让人们束手无策。
2.5 进行实验考核:一定要认识到一个基础观念,即考核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仅仅是以此作为衡量学生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的一个方法。在以往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验是分开的,实验成绩是通过实验报告的书面成绩来确定的,这里面就存在着不合理的成分因为实验报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实际的实验水平,而更多表现的是报告书写能力,这就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即认为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就行,从而使得实验进行的目的偏了方向。而且,开展人体寄生虫学的试实验考核也并不复杂,比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那在显微镜下辨认出指定的寄生虫即可,但这样一种考核方式的纳入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显而易见,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工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有效的方法结合进来,对于教师教学的方便有效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都是有着良好的促进效果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75-02
随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管理活动产生的数据类型远远超出了结构型数据,基于结构型数据的统计教学不能适应科学的管理决策的需要,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剔除无效数据,运用科学统计方法,依托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故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都会开设统计课程,为各专业后期进行定量分析提供基本的方法与工具,属于工具类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与研究型大学不同,更加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转化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统计课程教学弱化统计方法数学推导,而应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藏的统计思想,培养认识数据思维,收集数据思维和分析数据思维以及统计方法在实际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以结构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基础,适当扩充非结构型数据、半结构型数据或异构数据的应用;由传统侧重统计指标手工计算,转变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能力培养从基础计算能力向综合应用能力转变,统计计算能力转变为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中贯穿“兴趣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提升”模式。
一、统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描述性指标计算,抽样推断侧重于数理推导,缺乏对统计综合设计、统计调查、基础统计软件应用内容的重点教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课外学习途径少,缺少统计思维的培养;课程教学以教材为主体,与社会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仿真性的任务锻炼学习能力、检验学习效果,仅通过考试成绩体现,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另一方面尽管统计课程在课程体系里是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但是学生对经济理论基础认识不足,学习重视程度不,把统计简单理解为数据的计算,数理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方法,缺乏经济学与统计学相辅相成的实践体验,很难将统计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学以致用的能力弱,特别是缺乏解决经济管理实际问题能力,阻碍了统计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改革理念
1.能力需求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手工计算不再是统计教学重点,强调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管理类专业学生统计学习目标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后,能进行统计设计,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设计科学的统计调查问卷,选择统计指标,建立适用的统计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分析或相关分析。能力培养上从原来的手工计算能力提升为综合性较强的统计设计能力、统计调查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尤其强调统计软件运用能力和统计思维的培养。
2.教学改革思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强化工具类课程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兴趣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加强统计方法和分析能力的训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加强数据展示的能力,促进统计能力提升,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①兴趣导向:通过趣味案例和任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案例和任务的选择要与即将讲授的知识点紧密相关,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参与度。②任务驱动:设计综合性的任务,以任务完成来督促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思考实际问题怎么进行统计设计,选取何种统计方法、工具来完成,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及报告。使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能力提升:通过兴趣导向和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参与度与主动性,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能力提升表现为统计能力从计算能力向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分析能力提升;手工计算能力向统计软件操作能力提升。
三、教学改革内容与实践
1.兴趣导向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除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采用微课、慕课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前沿性和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促进教学相长。按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教学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体现“兴趣导向”教学改革思路,细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业已了解或生活中接触的感兴趣的案例导入新课。趣味案例的选择把握与即将讲授的知识点紧密相关的原则和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的原则。案例的使用既可以是学前启发问题,启发学生对相关统计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又可以是学后检验案例,检验学生正确使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强调“抽象”理论的背景及应用,强调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最后落地为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统计思维和素质的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统计教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统计实践由课内单一技能训练到课外综合技能训练,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设计综合性强的任务,让学生了解任务所需理论知识,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背景、条件、统计思想和科学解释。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调整课内外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协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例如统计调查实践任务由学生自主组队,选择调查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处理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汇报调查结果。学生在课内学习了基础的问卷调查知识后,课外进行这一系列的统计调查任务,课程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对问卷设计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探讨可行的调查方法,对学生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过程进行监控与指导,对学生调查报告进行验收。从实施到结束师生共同探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数据的获取能力、整理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报告写作能力,为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统计软件的教学通过课内上机实验、课外分散实践等形式进行,为了便于学生课内实验和课外练习,根据授课的内容,编写相应的教学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指导、实验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统计软件功能,体会软件应用,分析软件运行结果,摆脱以往软件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将统计方法的教学与计算机上机融为一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结合专业后续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制作了相关课程的EXCEL模型工具,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会计专业上,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涉及大量的模型计算,运用EXCEL就可以很好的将学生从枯燥的数字运算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分析管理活动,因而统计教学中重视学生建模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学习时,就容易在较高的视角上分析问题。
3.探究式学习教学法。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统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采用慕课、微课等方式,优化教学活动。例如统计调查的教学可以利用2015年5月4日北京大学华文慕课平台上推出的《统计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让学生课前向全国优秀教师学习,课上和老师、同学的交流讨论,开展自主探索,课后布置调查任务,锻炼学生的统计思维。采用分散实践、社会实践等途径,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更加科学的完成实践任务,强化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和实践,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将统计课程与学院特色结合起来,进行一些交叉性研究,引导部分学生参加科研实践,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
根据社会需求的统计能力培养需求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引入、案例分析、统计调查等任务布置注重兴趣导向;增加上机实验、课内与课外专题及综合实践,同时配以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基础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探索,在管理专业的统计课程教学中形成“兴趣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提升”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统计教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将教学资料丰富、细化、有针对性,保障兴趣导向、任务驱动的实施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统计课程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J].统计研究,2014,1(1):10-17.
【摘要】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徐州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该专业在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时间教学环节的方法,以期能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毕业生质量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专项研究课题(SYZX1440)。
作者简介:张林军(1969—),男,甘肃临洮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与废水处理。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生产实际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1],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之外,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据用人单位反映,目前给排水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欠缺,工程概念缺乏等不足。所以,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给水排水专业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等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并进行创新和应用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环节的训练,适应职业的要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实习、实验、设计等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实验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主要为课程实验,穿插在理论课内、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的理解而进行的实验,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之分。学生4~5人一组,只有少数学生积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同所学知识积极联系起来;而一大部分学生缺乏积极性,仅把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实验看作获得学分的唯一途径,实验缺乏探索精神、惰性大。
1.2实习
实习类课程包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停留在“走马观花”水平;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实习报告抄袭现象严重;这导致了学生对实习基地的了解仅停留在工程概况、工艺流程等层面,无法深入了解每个构筑物的详细结构、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工程存在的缺陷、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实习的过程仅仅是对前人所设计工程的表象的了解,而不能透过实际工程发掘设计思想,也不能发现已建工程存在的问题。
1.3设计
设计类课程主要包含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3.1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新进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到,虽然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但未经过工程实践的训练,实践能力较弱,给出的设计任务往往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1.3.2设计题目相似
由于师资不足,一位教师需要出好多套设计任务,教师往往采取安排多人采用同一相近题目[2],仅仅更改设计任务的地理位置,这就导致一部分较懒散的学生抄袭同组学生的设计成果,仅仅更改地理位置,致使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未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2.1积极引导、搭建平台
2.1.1搭建校友交流平台
在实习动员工作中,首先由教研室老师就具体实习要求、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时间安排,提出了指导意见和要求。通过实践,是学生理解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理解给水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熟悉专业就业岗位的特点和性质。
再次,通过邀请已参加工作的校友参与实习动员,与学生交流工作感悟,提醒学生们实习的重要性,例如在11级实习动员中,邀请已毕业学生来结合自身从事土建、安装施工的切身经历,告诉在校同学熟练的专业知识和实习经验对于掌握基本知识和对就业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认认真真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并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如何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和增加就业筹码等问题。
2.1.2搭建企业进校园的平台
邀请企业介绍新产品、新技术,促进同学们对专业技术深化理解、对就业岗位的了解。超滤技术在工业用水处理、市政自来水处理、农村改水、家庭饮用水处理等众多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邀请深圳市立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的李经理和贾经理分别就立升企业和产品给学生做了精彩的讲解和现场演示,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2.2校企合作、定向培养
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的理论课程在学校完成,实习和设计类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中完成,理论知识在企业实习中得到深化和升华。我校给排水专业先后与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计划,并且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在我校设立了太阳能实验室,我校提供实验室场地,企业提供实验设备,双方提供人员参与实验室建设。所建实验室一方面用于设备厂家的设备展示、产品研发或者科研院所的科研实验等,另一方面用于开展学生的创新性、系统性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企业安排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帮助学校教师完成理论教学,在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时,参与合作培养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实习的整个过程,学生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学生的工作行为;同时,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毕业后就业融入企业的时间。
2.3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授课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拥有一大批对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邀请这些单位的专家参与到工程设计和施工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促使学生了解设计、施工规范等具有积极作用。污水厂、自来水厂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最有发言权,邀请这些单位的专家介绍工程的运行管理,各种水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已有工程的工艺优化等内容[3]。例如:邀请徐州市政设计徐州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李如祥总工,徐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传举经理,徐州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刘湾水厂厂长等来进行实际授课,这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教学更贴近工程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实践环节的设计者、设计工作的指导者、实习过程的领导者[4]。为弥教师补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工作中存在不足,学校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教师获得实际工程训练,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最前沿的工程技术知识融人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
3结论
实践环节是工科学生完成本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吸收、转化大学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实践环节显得更为重要。本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可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达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既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保障,又是学生将来能尽早适应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明蓉,曾鸿鹄,张华.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高教论坛,2009,5(5):91-93.
[2]刘丽莹,余晓平,彭宣伟.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139-140.
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人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分支,是以成人教育系统为对象,为贯彻国家的成人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成人教育法规,实现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有脱产和业余形式,在具体教学形式上有面授、自学、远程教育等形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在我国很普遍的,大多数学校都开展此项工作,它可以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职学校成人教育的学历层次一般有本科、大专、中专三种层次,本科、大专主要与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联办,尽管不是国家提倡的,但客观上由于节约学生成本,市场是很广扩的。中专层次主要面向农村培养在职人员。
1. 中职学校的成人教育管理机构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尽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已有较长历史了,但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相关工作大多由相应职能科室承担,但职能科室主要是承担全日制学生的管理工作,因而成教工作成了这些科室的附属工作。这对教学管理和学生学籍管理等都造成困难,甚至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因而,成人学历教育管理在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规范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成人教育的管理机构不一定像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一样,有较多层级管理机构,但必要的管理机构是要建立的。首先要有校级领导分管,其次要有专门的科室负责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再次就是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只有机构健全,职能明确,才是搞好成人教育管理的关键。
2. 中等职业学校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
(一)学历层次多 中职学校成人教育的学历层次有本科、专科和中专三个层次,各学历层次的学生进校的渠道不同。本科、专科通过国家成高校入学考试,由高校办理录取手续入校,此种形式名职学校相当于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点。中专层次主要是培养基层在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不通过任何考试手段,一般是由项目承接机构组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招生入校,与普通中职学生一样实行学籍注册。
(二)联办机构多 成人学历教育有学校自主招生的,但学生数量有限,与其他机构联合办学的学生数量较多。大专和本科主要与高等院校联办,中专层次较为复杂,有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其他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等。由于不同联办单位学生来源不同,目的不同,管理要求有差异,在管理上带来的问题相对较多。
(三)专业多、各班级人数差异大 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都与高校联合办学与自主招生相结合开办成人学历教育,专业数量比较多,专业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但有的专业、班级人数多,有的人数少,甚至有的专业、班级一个级只有几个人,因此有时一个班有100多人,甚至200多人,有时有的班级只有几个人,给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都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 中等职业学校成人学历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的不统一 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来学习的目的多种多样的,多数学生是因为晋升职称、晋升职务和晋升工资的需要,目前也有相当一部份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因为求职的需要,只有极少数学生是为了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由于学习目的不同,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也就不同,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不同。
(二)成人教育学历文凭社会认可度低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国家成人教育管理混乱,社会教育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降低教学质量,使成人教育文凭含金量下降,造成目前社会对成人教育学历认可度越来越低。现在国家对用成人教育学历参加各种考试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有的晋职、晋升也受到限制。
(三)学生工学矛盾突出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解决起来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来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中年人,已经拖家带口,在单位还是业务骨干,一到脱产学习就问题多多。有的单位支持不够,请假困难,或是工作岗位特殊无法脱身;有的身怀有孕、临产或在产褥期;有的家庭有特殊事务等,总之都是不能正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和考试。
(四)没有专业成人教育教师 无论在高校还是在中职学校,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都是由全日制教师来承担,但教师主要精力是集中在全日制教学上,研究的也主要是针对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少顾及成人教育。教师在观念上也不重视成人教育,安排到教学任务就采取应付的办法,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4. 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一)管理原则
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管理原则是决定整个管理系统的结构和运转的基础。成人教育管理原则是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行动准则,是进行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成人教育管理活动是国家意志和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体现,因此我校成人教育管理活动所遵循的管理原则,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为了实现特定的成人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学校根据不同联办机构的要求、成人教育规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共性、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管理措施。
(二)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制定较为完善的、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要根据管理原则进行,它必须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且要符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充分准备、多番讨论。管理制度至少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学籍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入学与注册、请假制度、考勤制度、违纪的处理与处分;二是教学管理规定,包括教师选派制度、教学计划、排课制度、教师职责、考试制度、教学督查制度、学生成绩管理;三是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学过程怎样进行评价等。管理制度规范了学校校对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学校内部本身而言,管理各部门和教师知道了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相当于“有法可依”。作为学生而言,他也知道自己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怎样学、怎样完成学历。
5. 讨论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势在必然
1、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得到充分利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是在完成全日制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成人学历教育一般都安排在寒暑假,那段时间教学设备是闲置的,教师是休息的,因而不影响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充分。
2、学生就近入学,学习成本低 成人教育学生一般都是在职职工比较多,多数已成家立业,到省城或外地学习,花费高,而中等职业学校一般各专业在地区所在地就有,如能就近入学学习,成本则大大降低。
3、社会需求大 在职职工中低学历是普遍现象,而社会的发展对学历的要求较高,无论职务晋升、职称晋升、工资提高等都与学历挂钩,因而提升学历是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规范成人学历教育管理
一、“全人教育”的含义与发展
就其理念而言,“全人教育”就是把“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转变成为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这是教育界理想的教育观念,也是中外教育家们所追求的理想。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前校长指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让他们能发展个人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转化,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台湾中原大学多年来一直标举“育自由思考、重责任伦理、秉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就其内涵而言,“全人教育”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第三就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全人教育就是培养“全人”或“完人”的教育。就其教育目的而言,“全人教育”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全人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所以学术界对于“全人教育”的定义至今仍无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批有关“全人教育”的期刊与著作。美国的隆•米勒(RonMill-er)是现代意义上提出“全人教育”的第一人,他创办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并发行了《全人教育评论》(即后来的《交锋:寻求生命意义与社会公正的教育》)。加拿大的约翰•米勒(JohnMiller)所领导的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在“全人教育”课程方面成就斐然,其代表著作包括《全人教育课程》等。英国与澳大利亚等国有关“全人教育”的研究发展也十分迅速。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理想的教育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理想的人应是全人,应具备全部人类的文化,即培养真(学问)、善(道德)、美(艺术)、圣(宗教)、健(身体)、富(生活)全面发展的人。虽然目前关于“全人教育”的含义没有定论,但基本形成的共识就是:“全人教育”对传统教育提出激烈批评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反对将工具性目的凌驾于个人发展目的之上,认为一切应以个人发展为前提。以“全人教育”的思想来看,成人学历教育不仅仅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及提升人才层次,学历教育应该从发掘人的潜能出发,促使人全面发展,即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课程设置、师生观的培养等方面的举措,都要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来设计。
二、“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观
1.“关联”的课程观为了反映生活,课程应在界限分明的各学科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虽然科学、历史、哲学、数学和艺术等学科看待生活的视角截然不同,但他们关注的都是生活,因此必须存在着相同点和关联性,而不同学科的不同视角还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融合。
2.“生活”的课程观课程必须在课堂与外部世界间建立联系。外部世界变化万千,以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为中心的课程都应该基于基础情境,脱离了具体情境,课程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自己动手设计课程。
3.“灵活”的课程观“全人教育”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又处于千变万化之中,因此在设计关于生活的课程时,教师不应拘泥于固定的规则和确定的内容,而应提供在任何时候都可通用的模型和策略。“全人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根本教育追求,把全体教师的心凝聚在一起,成为共同的魂,表现出共同的成长方式:读书,实践,反思。
三、“全人教育”理念在课程实施中的体现
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大多是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能够联系外部世界、生活化并灵活的课程观,以保证课程有效的实施。这里以中文专业中的“课程与教学论”为例,看“全人教育”思想及其课程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联系工作实际、联系生活,进行灵活的课堂教学,这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大语文教育”。我们这里所说的“大语文教育”,也即“语文生活”,指的是语文教学必须与人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人的精神文化建构相统一。言语是言语者的“文化代码”,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是言说者“文化特征”的反映。因为“人从自身的存在中纺织出语言,又将自己置于语言的陷阱之中。”(卡西尔语)文字与言语本身织成了一张密密的信息之网,人陷在其中横竖不能自拔,只要你一下笔、一开口,它也就“说话”。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作为“谈疗法”,恰恰是基于语言与欲望之间存在这条“公理”。所以,穿越开放的语符空间成了自我理解与理解他人的最短途径。这也就是要将课程辐射到“人”的发展这一最重要的理念上。这种开放式的课程教育理念将语文教学、生活实际、学员工作、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完全揉合在一起,是成人学历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有益探索。
四、“全人教育”理念对教学课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