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前景

素质教育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素质教育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素质教育前景

篇1

1.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中心,教师按照已经制定好的课程顺序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知识与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2.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或者教师做示范,学生跟着模仿,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学习。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本领,培养他们能够在未知领域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构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新教学方式。

3.提升教学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健康第一”是目前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必须通过体育教学,根据不同的个体需求,努力使全体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健康基础上获得提高。同时还要重视长远效益,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业务素质

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学校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有如下几个标准:“一专多能”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标准;“一技之长”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另一标准;训练运动队的水平如何,在教学中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其他标准。

如果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衡量上述几条标准,已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体育课必须跳出单纯的学科范畴,走向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课程。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显得非常单薄,原有的知识内容显得非常匮乏。而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新理念下,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来评价。所以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提高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列内马尔指出:“教育正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方向发展。”因此学习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权利和责任。当今社会,新的教学形势正迫切要求教师加强自修,努力让自己成为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人文本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学历至上的陈腐观念,以鲜活的童趣保持对新知识的热情,并以系统和深入思考来“统帅”这些自修环节,消化新知识、再塑自我,从而为教育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2.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对教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视野开阔,自主和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育积累和学术活动融入时展的潮流中。

(2)归纳演绎能力是教师从“实践性”向“实践+研究型”转化所必备的能力。归纳能力要求教师在观察和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将理论升华,提炼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教育思想。演绎能力要求教师具备缜密严谨的抽象思辨能力,具备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力。

(3)创新求异能力,是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一种鲜明标志,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揭开复杂的教育现象,提出让人深思,蕴涵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在研究中寻觅规律性真谛,即善于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

3.提高动作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就必须掌握必要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虽然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但绝不是让体育教师再也不用做动作示范,不需要讲解了,而是在这两方面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教师标准的、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精辟的讲解,势必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会不由自主地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提高评价分析能力

评价分析能力,即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活动往往要在操场或其他自然环境中进行,学生的心态最容易暴露,平时养成的不良行为也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在新的教学要求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课堂上出现问题的概率比以往要多得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机智的判断,认真观察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目前体育教师面临的困难

面对素质教育,这些年来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缓慢的,这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上重智轻德更轻体,导致体育项目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使体育教学发展缓慢。

(2)缺少体育专业人才。近几年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体育专业的教师,许多学校在近十年里未曾有新人进入,而原有体育教师年龄偏大、思想守旧,较难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形势。有的学校让其他专业的教师改行做体育教师,这从业务能力上就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3)随着素质教育推行力度的加大,体育课的比重明显增加,而体育教师人员短缺,导致工作量过大,因此体育教师根本没有精力从事更多的体育研究,使体育课质量下降,体育教学成为素质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

四、对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

(1)不遗余力地推广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2)主管部门应合理分配教师资源,为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引进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

(3)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近几年来,我市教育局多次举行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这大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篇2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目标的。“素质”一词包涵了更多内容,它不仅重视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的、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地方。应试教育更关注眼前利益,完全为一张试卷而努力,往往陷入某种固定的思维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从数学这一学科来看,素质教育更容易被人忽视,以为数学本来就是机械的、无关情感的学科,谈不上什么素质不素质。持这一观点的人,大多是远离数学的人,不懂得数学素质在当今社会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拟从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端谈起,就数学素质的提高在理论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数学素质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需立足长远。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不矛盾,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照顾个别学生的教育也不矛盾,它们是有机的整体,互为前提。所以,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在考试中拿高分,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丰饶的成长土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有人认为,所谓的数学素质是一个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在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以及相关矛盾时的悟性和潜能,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品质的和谐统一,而数学思想和方法则是数学素质的精髓。论者认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表现在四个特征上:第一,数学意识。用数学的眼光、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世界;第二,数学语言。它是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第三,数学技能。不仅包括基本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第四,数学逻辑。数学是逻辑的体操,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①

在我看来,这些是数学素质的显性素质,其隐在的情感方面的素质也不容忽视。

二、数学教育的弊端

据新华社马德里2008年7月21日的报道,在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总分217分的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三名获得满分的选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②可谓成绩斐然,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数学家丘成桐到杭州与取得好成绩的数学尖子见面,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目前,在中学数学教育方便存在多种弊端,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缺乏对非智力因素的足够认识。许多学生,也包括老师总觉得数学学习与文科学习无关。诚然,从短期效果来看,诸如语文、历史等学科对数学学习是没有直接效果的。然而,这些学科对于培养个人情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越是优秀的科学家越是离不开情感力量的支持。

以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为例,他在追求和探索数学的至美境界时,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数学一个方面。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史记》,他在接受《东方之子》的采访时谈及数学和文史的关系:“因为我和朋友在做数学的时候,看一些问题看得很微小,看得很微观,单做一个很小的问题,一点点地做,没有一个很宏观的看法,我觉得看历史对我宏观训练(有帮助),……所以我看问题的方法跟很多我的朋友不是一样,跟我的学生也不是一样,我想跟我看文学的看法有一点点相同。”而文学则是他在情绪低潮时候排泄感情的一种方法。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学习。

2.在教材安排和课堂教学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论者指出,目前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重应用而轻原理,常以实用与否来取舍教科书的内容,对原因和原理解释不够,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原理是培养数学素质、能力和思维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教材的开放性不够,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衔接不够。④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重视题型,往往把眼光放在习题的解答上,努力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让学生记住的往往只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而疏忽了对数学兴趣的培养,没有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出来。

3.单一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只在那一张试卷上。它不能考查出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潜能,也不能考察出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不能考查出学生对数学文化和价值的体会和认识。这个评价体系——不过是评价标尺,也不能称之为体系,仅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缺乏对数学这一极具魅力的科学的充足认识。这表现了对数学的集体的普遍的误解。这个评价标尺更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落后。

三、如何提高数学素质教育

首先在于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树立长远的教育观念,自觉抵制着眼于应试能力培养的做法。鼓励数学特长班的开设,但必须避免走向一个极端,不能减少、割裂或者剥夺了学生文史方面的学习和熏陶。目前,几乎所有学校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做法已遭到了专家的批评,它的副作用也渐渐的显露了出来。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这里的丰富是指:1.为学生多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许多时候,学习思维的练习远比得到一个固有的答案要重要得多;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到某一种思路上。正确固然正确了,但如果打压学生的“怪想法”,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会僵化和固定,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和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是思维的舞蹈,在数学思维中,想象推演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获得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高深的问题都是以“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注释:

①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科技资讯》.2009.03.

篇3

(二)素质教育的特性。

一是全面性。素质教育提倡通过对教学形式、内容、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来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身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进而使学生成为21世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并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存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杜绝高分低能的出现;二是全体性。素质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受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家庭状况、所处地域等条件的限制,不是所谓的精英化教育也不是齐步走的一刀切式的教育;三是个性。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四是时代性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特征和时代特征,在不同时代的影响下,人们素质发展所具有的外部环境以及具体要求都是不同的。素质教育是在不断的讨论、实施、改革中逐渐摸索前进的,也正是如此才使素质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中逐渐从单一的局部的教育走向了现如今全面化的教育,这充分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与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完全相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在素质水平上社会对人们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方式、方法、内容的时代性,以更好地满足当今现实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初中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间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处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初中教学改革在教学观念方面陈旧、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初中教学的观念与思想较为陈旧,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二是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一部分中学教师仍然将自身视为教学的中心,过于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强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性受到抑制;三是初中的大多数教育者只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能将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教学模式落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在中学中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那些形式落后的教学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初中素质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在选取教学方法方面,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将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没有认识到讨论、互动等方法在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致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逐渐弱化;其次,在设置教学内容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局限在应对考试上,为更好的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一些课外活动、音乐、体育等与升学考试范围不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逐渐被缩短甚至取消,以用于增长考试科目的教学。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优化初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想使初中教学改革得到更好的开展,首先就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更新。具体来说,一是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身看作教学主体的错误观念,在教师当中重新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以便使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二是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树立起为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全面化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不仅乐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的人。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环境是一切教学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为师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适应素质教育改革需要的、综合化的教学环境,才能保障初中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成效。具体到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校园硬件、软件以及制度环境建设上,校园硬件环境即各项教学设施、校容校貌等;校园软件环境即校纪校风、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等;校园制度环境即学校当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

篇4

一、素质教育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进入21实际以来,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加之知识爆炸的影响,现代教育更需要不断调整定位,提高自身的作用和影响。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及县域特色,紧贴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以分析理解能力和古代诗词积淀为重要教学目的,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为出发点,在贴上了素质教育的标签后,更应该由表及里发生质变。教师要从教书先生式的角色转化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博学多才的化身;课堂也将由生硬呆板的一言堂化为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平台;学生也将由听天书式的课堂感受变为轻松愉悦主动接受知识的参与者。最终,课堂的气氛被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教师的才华和教学艺术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也得到了充分保证。

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反复强调,新时期的高中语文课程要以知识应用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说到底还是要靠教师在“导”上下功夫。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摆正心态,一改以往应试教育重点照顾成绩较好学生的弊端,真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感受到得到教师关爱和同学帮助的幸福和喜悦。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讲,教师一定要摆正位置,教书是本职工作,但不是最终目的,育人才是学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出发点,要利用好语文课程这一有效载体,将教书育人理念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让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阔眼界,灵活运用,将那些文字中承载的做人道理和为人处世经验应用到生活中,真正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心智成熟,有自主行为能力的高中学生。

(一)新课程体系中语文教学的展开。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也对现代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说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能力、认知能力还是有限,因此主要还是依赖教师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与时俱进,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真正能让学生能够敬仰和佩服,这样才能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学进程的开展。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不少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不同的教师也有自身不同的特色,但是笔者认为,即便形式上天差地别,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能够高效地收获知识,能够真正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课堂教学目的。例如,由于现在教材内容变更较多,几乎每年都会来个变更,甚至几年后来个翻天覆地的内容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自己不断做好课前工作,先当好学生,再去当老师。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带着不断充电、不断适应角色转化的心态去投入工作。千万不可以麻痹大意,以老教师自居,只把教师当成赖以生存的职业。要真正不断回顾自己的知识能力,重新优化、提高、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把三尺讲台当做自己挥洒汗水和激情,展示才华和能力的舞台,把学生能够走进大学和实现全面教育作为追求的目标,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演绎好。

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没有一个绝对优良的教学方式的教条式的框架,大多数教师现在都能遵循现代教育的规律去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实施。例如有的教师喜欢把功夫下在课前准备上,从研究教材,学习教法到准备课时计划,甚至模拟演练;而有的教师喜欢把新课的亮点放在导入语言上,形式上主要体现在板书的特色和出彩之处,导入语言的贴近生活、引人入胜,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PPT、互联网、视频等相关内容资料去切入;而有的教师喜欢将课中作为下功夫的重点,将预习和泛读过程作为着力点,去适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等;还有的教师会把课堂收尾阶段的评价过程作为重点来突破,在体现学生主人翁地位上,给不同程度学生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鼓励性评价,以保持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赐予他们继续努力学习,自主钻研的信心。

(二)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方向。

现在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大众化,加之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已经初步呈现,本质还是在于过去固有的教育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收获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曾经说过,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笔者认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实施方向和最终目的还是要以知识应用为核心,而不是将学生教成程式化的答题工具,这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这样无论学生今后是走进大学校园继续深造还是走上社会开始就业,都会因为驾驭好中文而给自己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上述实施方向的指引下,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多多思考,研究制定出一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去应用好所学知识的教育方法。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更需要与时代携手前行,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充电,积极参与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和学科交流活动中。不仅如此,还要掌握好在教学中已经开始使用的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PPT制作等,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习,自己能够去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知识内容去武装自己,也传输给学生。在教法研究上,要以学校为着力点,教研室为单位,做好对现代学生身心特点的分析工作,研究对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好了这些,相信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将会更加凸显,学科教育的目的将会真正呈现。

篇5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究其深层含义,实质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和教育定向的问题,它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尖子生的片面,被动发展而提出的面向全体,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主动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及未来发展挑战的具有全面素质且又有个性特长的合格建设者。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力量,要想很好的把这种教育开展开来,要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各科教学,而语文学科又是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

那么我们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是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发展,让学生获得多种能力,学会工作、生活和做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关键是处理三个关系。

1.教什么,怎样教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的关键是“教”,而教的关键是“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的好坏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否则将会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就从实施素质教育来说,“教学”中的“教”不是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教给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学科知识”的方法、技巧、要领、关键、诀窍等,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

那么如何教呢?我觉得基本方法就是:启迪、纠正、示范、激发、点拨等。并且我们在运用教法时,还要做到引而不发。具体做法是:及时指导、相机诱导、因势利导。教师在教法上应采用启发式教学,严禁注入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适时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过程。

1.1 及时指导。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新式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素质教育能否在学生身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强有力的指导。

首先,课前教师应依据教学目的,将教学重点、难点以启发性的方式布置下去,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独立解决,如:预习课上,自学生字、新词、划分段落、划分层次、编写段意、提纲等问题。

其次,课中进行指导,解决预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严禁使用武力手段强迫学生学习或体罚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配合教师共同把学业搞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进行课后指导。教师应该启迪、打开学生思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激烈竞争的,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格,劳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喜好,选择培养孩子的某一特长,使之既能适应未来的竞争,又有一技之长,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1.2 相机诱导。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除具有课前指导外,还需要有教师的相机诱导。相机即选择时机,随机应变,诱导,即循循善诱,步步引导。

因势利导。因势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兴趣等对教师的制约因素。教师要顺其“势”而导,把学生引入有利于认识发展的最佳情况中去,使其自觉学习。

2.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的性质,首先是工具性。语言文学是各科知识获得的基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加强各类的训练,并给学生提供时间、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听、说、读、写的练习,达到真正牢固地掌握。

3.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奠定具有创造性人才的基础

我们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呢?我们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

3.1 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又具有工具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工具”教给学生,并永远适用才行,如:识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知道笔画笔顺,还要掌握音、形、意。真正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记住所有的字是不可能的,让学生查字典就等于学生学会所有的汉字。

3.2 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要从智力因素培养抓起。因为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在记忆能力方面:要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虽然死记硬背也能获得知识,但费时费力。如:让一年级学生记住拼音字母,可以将其编成儿歌,就很快背下来,并且学生都兴致盎然。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很容易区分“P”和“q”,这样做既能做到省力省时,达到了记忆的目的,为以后打下了记忆的基础。

在想象能力方面:“想象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这句俗话的确有道理,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想象的教材。如《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用钢琴弹奏的乐曲,使盲姑娘如痴如醉,尽情的想象着乐曲为她描绘的月光下的美景,至于贝多芬什么时候离开她都不知道。要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47-1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为此,笔者就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客体。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思维的创新。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两者都应该成为主体,而且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要做到教师和学生人格上的完全平等。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尊严和人格的,都有独特的审美观和内心世界,所以要求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们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完全用成人的眼光或价值观去评价学生所做的一切,更不能用成人的价值观去严格要求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越来越大,更不适合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也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去对待他们,而是要真正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有些时候教师越是要求学生不去做的事,学生可能会越感兴趣。比如上网,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上网,而成绩却会一落千丈。学校也三令五申不许上网,班主任也会对经常上网的同学进行处罚,但结果是上网的同学越来越多。这恰恰反映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多学校和老师没有抓住这一点,结果是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处罚。如果我们的方法得当,不仅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要求,而且更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提高,成绩也会随之上升。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会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又能更好地体验教学中的情感,使原来抽象空洞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他们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的状态,才会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因此要求教师创造的情境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因此河流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又以黄土高原最为突出。所以在学习这节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进行了这样一个设问:由于我校是一所完中,在校学生将近6000人,怎样做才能在放学时不感到拥挤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大增,思维也活跃了许多。有的说加宽校门或者多几个侧门;有的说分年级分时段放学;有的说不让学生在校门口逗留等等。在肯定了学生的方案后,笔者及时地将他们的思绪引到所要学的内容上:假设我们把教学楼到校门口的道路设想为黄河的河道,那么学生就可以看作是黄河水。加宽校门或多设一些侧门就相当于加宽黄河下游的河道,挖一些引水渠,以减少干流的流量,防止河水泛滥;分年级分时段放学就相当于在河流上游建设一些水库,起到分洪、蓄洪的作用;不让学生在校门口逗留,保证通畅,就相当于在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止下游泥沙沉积过多。通过这类情境的设置,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改变原有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能否真正的实施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尤其是新课标实施以后,我们教师面临更多的新的挑战、要有更多的思考。因此,实现素质教育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对我们教师而言,此话的意义更加深远。未来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在现代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推动学生广泛探讨,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促进主体作用的发挥。譬如,讲《地球运转的地理意义》这节内容时:为了达到诱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目的。笔者一是利用动画演示地球运转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然后说明新课题。二还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征,与学生共同探讨黄赤交角的存在,进而理解太阳直射的回归运动。通过这种恰当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每个疑难问题的思考和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课堂45分钟,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自学主动性上达到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会使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反思,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使教育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7

初中生终于思想活跃、行为叛逆的青春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和思想,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初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以提高W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从课堂教学来谈初中科学教育

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比较困难,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比较低。学案辅助的教学模式将引导、诱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方式来进行初中科学的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辅佐为主,来体现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导下,来对教学进行统一。学案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给学生课前发放学案,来使得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对知识的困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自我意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感性认识

初中科学教学的方向也必须要让学生对事物有理理性的认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深度。但是,理性的基础和前提的感性认知,也就是说初中科学知识也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展现出来的。因此,教学应该注意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观察能力的提高,实现感性认知能力的提升,以此推动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就成为初中科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教学方向,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不能跳开感性能力的培养,而直接将理性的科学规律直接灌输给学生。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时,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感性认知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策略,避开传统的开门见山的教学方法,暂时跳出课本的文字信息,而直接从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开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接着影像资料,通过投影仪,放映日食和月食的片段资料,但是不标明哪段是月食,哪段是日食,而是让学生观察之后,根据已有的对日食和月食的知识进行判断。然后教师在进入课文教学,阐述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及相关联系,最后再回到影像资料,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并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保证学生真正的主动进行学习,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对学习有比较大的冲动,换言之,教师必须要通过合适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也必须要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也就是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处于课堂主人翁的位置。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思想等需要和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原本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无聊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比较有意识的教学内容,将书本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往往更加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提升备课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保证现代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的重要性。备课可以让教师真正的做到有备无患。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科学的办法提升备课的质量,通过提升备课的质量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学生要如何进行学习,同时还应该深入的进行思考,如何解决好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换言之,教师应该思考,在不断变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对于可能存在的危机、学生可能的提问等,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回答,才能够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在现代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学生平等的相处,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多了解学生的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注意关注到学生内心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现代初中科学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综上所述,我国现如今基础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更新转变。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科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顺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通过改革,将学习方式多样化,才能获得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的成果。

篇8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于注意和求知欲的调动具有显著作用,然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途径五花八门,而课堂教学是主要的途径,因此,每节课堂的开场白应别出心裁,把趣味蕴涵于字里行间,让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1.利用“开场白”探讨物理的独特作用。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在各个学科中的作用,利用实例印证物理在学生现实生活和诸多领域的显著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切合事宜地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利用自身的睿智和兴趣汲取养分。

2.利用“开场白”克服学生消极的学习情绪。要充分利用开场白向学生阐述物理学习的长期性和连贯性,阐述物理是以力、热、声、光、电为基本原理的学科,因此,开始学不好,只要刻苦努力,同样可以学好;同时列举一些半路出家的物理学家的奇闻异事,抚平学生的心理创伤,激励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再接再厉,争取创造更大的辉煌。

3.“开场白”要注意兴趣的直观性。一些教具、挂图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等生动具体的直观现象,为“开场白”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素材把一些枯燥乏味的抽象知识转变为生动活泼的现象,促使学生在浓郁的求知欲中通过自身探索来获取物理知识。

4.利用“开场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的冷暖亲疏影响着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点在于教师的自身魅力――是否以渊博的学识和诙谐的谈吐吸引学生,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素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开场白”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照料,积极捕获后进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褒奖,同时积极指出优等生的一些不足,让他们自我弥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尊重、受到鼓舞、感受愉悦。

5.“开场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一种别开生面的“开场白”应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结合教学任务,立足于开场白进行独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记忆的强化、理解的深化、能力的提升。

二、素质教育的两大原则

作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社会的发展是客观和公正、为每个人的价值实现提供条件的,并非单纯地满足一部分人的客观需求。而素质教育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促进自身公平公正发展的机会,其精髓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立足于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2)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提升每位学生的自身素质,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投入日常学习中,让学生的知识获得和技能培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价值观。

(3)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虽然旧的课程标准很注意全面性,但由于人为因素把课程主观地进行了主次之分,忽视了一些其他方面。而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着重强调学生发展的均衡性而非单纯的选拔性。

2.发展性原则。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和终身发展。

(1)素质教育以发展性为原则,不仅要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促进教育的自身发展。

(2)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在:课程体现了未来性和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使学生均衡和终身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普遍适应的、有无限张力和发展可能性的、可以持续地创造新知识的技能。素质教育本身具有发展性。课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体现,社会的客观发展性必然导致课程的发展性,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并非静止不动。素质教育也会依据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促进学生由低向高发展。素质教育可通过对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的一系列调整,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篇9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就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知识型、模仿型。现代的语文教育,则要求培养出智能型、创造型的学生,要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应该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创新的能力、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一切却不是仅仅听老师讲,从书本上就可以学到的,教育传授知识仅仅是一个基础,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完善人格。

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这方面则负有更多的责任。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只是单一地学点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是知识、能力、修养和习惯的综合体,其别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经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才能逐步实现。因此,语文教师如果不更新教育观念,不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意识,不全面地把握语文素质的内涵,就难以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其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二、改革语文教材,提供更多更好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全面受益

语文教材应当文质兼美,适合学生阅读学习,课文应当是学习字、词、句、篇的范例,也是进行听、说、读、写练习的最好的教材。选文也要切近时代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潜移默化,长远受益。

现行统编教材中确有一些课文已不适合时代要求,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是应当改革的。我们应使教材能跟上时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特别是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应该根据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任务编选课文和组织教材体系,使之与语文素质的内涵配套,以求得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改革语文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使之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传统教育中弊病很多,如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只注重课堂讲授,集中地表现为课堂上先生讲,学生听,满堂灌等。这种陈旧的教法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直至今天,尤为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讲风过盛,灌得太多,这是一大顽症。教语文,只顾教师讲,不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字、词、句、篇的知识,不引导和点拨他们理解、消化、吸收、运用,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导读法、点拨法等许多新的语文教法,这是很好的。也只有改革旧的教法,教学过程才得以优化,教学效率才得以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四、革除“应试教育”弊端,改变标准化语文高考命题,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应试教育”以升学应试为目的,死抠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它只着眼于挑选学生;素质教育则要求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全体许文胜的基本素质,二者的目的与功能完全不同。近些年来,由于高考在语文学科也大量采用标准化命题,搞死记硬背,钻牛角尖,出偏题、怪题、难题、搞烦琐哲学,玩文字游戏,搞猜谜押宝,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进了死胡同。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语文高考的命题内容与方式,要使命题朝着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的方向转变,让高考这根指挥棒能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的基本功,学好真本领,练就硬功夫,从而真正促进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这是当务之急,这也是引导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如果语文的标准化考试不改革,大家仍然围着标准化这根指挥棒转,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无论如何也是搞不好的。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使其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篇10

一、前言

物理学是现代教育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科学,我们现在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如果没有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不行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物理知识。目前,一个严峻的显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通过自主的探究,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同时在不断的探索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从思想素质教育、心里素质教育和思维素质教育分别进行阐述。

二、思想素质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启蒙阶段,将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物理学科要根据自身特点担负起应有的学生的素质任务。

1.在物理教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爱国主义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绝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游离于课堂内容之外,变成空洞的说教,只有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在讲光学知识时可以穿插介绍我国二千多年前的《墨经》里关于光学成像原理阐述,指出《墨经》里完整地光学的基本知识,较之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光学论著,不仅科学性强,而且时间要早100多年。

2.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科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因此根据教材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极其重要的。如在物理规律教学中通过一些物理现象等的讲述,向学生揭示事物的普遍的联系和变化的发展规律;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理教学中还有大量的例子可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作为一名教师应尽可能的多学一些哲学知识,并与教学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使之融成一体,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等智力因素之外的心理因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人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而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又都是由内心所控制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习事业成功的前提。物理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多演示一些新、奇、妙的小实验,介绍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以及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观摩课时,演示筷子提米,讲惯性时,演示打蛋入水。也可以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实验器材做简单易行的实验,增加学生学习的感知,提高兴趣。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的直接动力,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物理课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目的和动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主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动机。

3.塑造学生的心理品格

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基本素质的心理品格是驱动学生积极进行学习并进取得成功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锻炼和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向学生介绍他为科学而忘我献身的崇高品质,在他面对罗马士兵的利剑时,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要求把未证明完的几何定律证明完,不能为后人留下一道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

四思维素质教育

发散思维是学生的智力提高的根本,因此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优化学生的思维。人类理性认识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双重开发。

1.物理教学形象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要着重主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其中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成功的实验,能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视觉印象。其次要重视教材中教学挂图和课本中插图。另外也要重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形象切实不断的出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2.物理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物理学科本身的逻辑性是他的质的表现,逻辑思维不仅在物理学发展上起着主要作用,在理解和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应首先注意讲课的逻辑性,使学生在浅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为此课前应认真的备课,列好简明扼要的教学提纲,上课板书要清晰,层次分明,必要时候可将思维的逻辑过程作出图解。为了培养思维逻辑性,还应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已知物理量,解题根据等作出必要的扼要说明。另外,还要重视物理说理题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解答说理题的能力。

五、结语

当代科技飞速发展之下的中学物理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最终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头等大事,物理教学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思维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才能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最终才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楹明主编,《学生情感天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3]张天宝.新课标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篇11

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音乐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的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音乐教学的质量较低,不能充分承担其原本的任务,自然无法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去应对。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互动

纵观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造成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众所周知,师生之间及时有效的互动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措施。虽然大部分教师在观念上都明白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某些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加之忽视音乐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掌握有效的互动方式,缺乏对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上的引导和对经典音乐感受的分享。

2.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改变,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趣味。然而,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却没有采取恰当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来实现新课程音乐教学的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脱节。在教学方法上,仍旧采用传统的跟唱法和欣赏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材不符合学生需求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除了上述两点音乐教师的主观原因,还有一点客观原因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即现有的初中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更新较为滞后,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是在中国和欧美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长大,有较少的学生对年代久远的经典音乐感兴趣。当前的音乐教材收录的仍然是传统的音乐作品和乐器知识,很难让学生产生音乐上的共鸣,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初中音乐教师应提高师生互动能力

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师生互动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从自身出发,掌握一定的互动技巧和方法。首先,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欢愉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享受音乐。其次,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做好相关音乐知识的备课工作,对教材涉及的人物、故事等尽可能地进行了解,以便有效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2.初中音乐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阻碍着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旨在有效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自觉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来。对此,音乐教师可以探究新的方式方法,如,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歌曲,而是结合一些流行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提升情感价值。

3.初中音乐教师应适当扩展音乐教材知识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其种类有很多,不同时代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受众和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初中生接触到不同种类音乐的机会大大增加。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在保留必要的经典音乐的同时,适当增设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音乐种类也未为不可,毕竟音乐是相通的,美的境域也是相通的。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教材做出修改,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做出有效的应对,以不断适应素质教学新课程标准,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总之,初中音乐是素质教育下的基础课程,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启迪、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提升音乐修养。只要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篇12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定义有多个版本,不过他们的表述虽然有所区别,但是都有以下共同点:

第一,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第二,素质教育应该契合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素质教育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应该坚持的差异化原则

(一)允许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存在

一个学校的学生,每一个都具有个体差异,他们或者在学习成绩上不同,或者在体质上不同,或者在家庭背景上不一样。学生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够漠视这种差异,并且还应该因势利导,有教无类。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发现这种差异,并且能够根据这种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计划。

(二)学与有的放矢的结合

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计划一般而言只有一套,但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又要求我们不能够在教学中实行一刀切。这其实就是一个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可以有多条途径。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教学跟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同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他们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们教师有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这是对教师整体教学的纲领性要求,目的在于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由于教学大纲是统领性的,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如果一个学生缺乏自信心,那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给予鼓励,帮助他树立很好的自信心,克服灰心、厌学的情绪。如果一个学生有粗心的毛病,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地让他多做一些需要细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并且让他明白粗心的危害在哪里。只有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行教育,才能够发扬他们每一个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素质教育需要多管齐下

(一)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分数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命根,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只会制造出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来。思想道德素质已经明确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呢?

教师自己要深刻了解教书育人的内在含义,要明白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学生一生的影响甚至超过纯粹的书面知识本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具有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辨善恶的能力,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某种决定性的意义。

(二)重视学生在各方面能力上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由此就对我们的小学教育提出了这发面的要求。

其实很多社会的生存能力都是源于最初的教育,如坚韧的性格能够让人不会被一两次的挫折所打败,它会让人具有强烈的韧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性格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例如某个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需要对他进行安慰,并且鼓励他继续努力,告诉他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独立思考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认真检查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的态度,这些态度都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

(三)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个性教育一直困扰着小学生的进步,并且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争议。其实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个性发展做好了,素质教育发展进步才会有基础,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否则,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口号,创新型人才的推出也会成为一大难题。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的个性教育中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对个性教育不够重视,二是个性教育的发展不够及时,三是有关个性教育的措施不够具体。其实个性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细心地发现

小学生的个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因此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然于心;要留心观察细微的变化,从一些小的情绪中发掘出孩子们的内心特点;要准确判断哪些是孩子们真正的个性特征,哪些只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假象。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做一个很好的伯乐,不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无形中被湮没。

2.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一言堂,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讨论,多质疑。虽然在教师看来,小学生的很多发言或者是质疑略显稚嫩,但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取笑他们或者是对此表示不重视。其实教师在意的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学生们质疑的内容本身,而是他们在质疑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他们质疑时候的思路。这些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教师仔细研究,就能够从中发现出每一个学生在个性上的“蛛丝马迹”。

(四)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印象中,小学生就是小孩,根本没有什么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也就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

其实教师在学生的心里发展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产生很多影响。如果一个教师有很多不健康的心理,他就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和跟学生的接触过程中,通过言语、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例如一个学生犯错了,老师不是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而是粗暴地对其进行讽刺、嘲笑,甚至是驱赶出课堂,这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的心理。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在心理上,教师应该叫小学生当成是成人对待,善于发现他们的内心需要,积极排解他们的内心苦闷,培养学生养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谭朝祥,于光明.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J].现代阅读,2012,(09).

[2]崔卫.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2008,(08).

篇13

说到警察,给人更多的印象是电影中抓捕坏人,机智神勇的镜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的职能和面对的社会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不断更新,科技含量不断上升,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警察系统内部违规和犯罪行为也在悄然上升,这些情况都对我们警察系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警察综合素质的教育自然也就成为当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

目前,在我国为提高警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教育培训,一般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体能拓展训练等等,然而这些教育并未形成一个合理且有效的体系,用一套宏观的思维来对其引导,所以相应的这些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那么从警察的职业特点考虑,要想提高综合素养,应该从下几点着手:

1、法律素质教育

法律素养的高低,是法治社会下警察素质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部分偏远地区,警察行事的标准往往是“自身的所谓正义感”而不是法律。警察若缺乏法律素养,克制力便会受到影响,在处理一些特殊案件时,容易打草惊蛇或是发泄私愤,最终给自身和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王某是四川某地刑警,因长期和当地黑恶势力抗争遭到当地黑恶势力头目刘某报复,将其儿子殴打致残,后在以故意伤人罪对刘某实施抓捕时,王某在并无需要的情况下开枪,刘某中枪死亡,王某最终也因故意伤人致死遭到了法律和组织的严厉处置,由此可见,法律素质的不足将给个人和组织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法律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长期且持续地开展普法活动,在警察心中牢牢树立“依法执法”的观念,同时也要大量宣传因不懂法而执法不当的案例,让警察在对比和总结之中吸取教训,并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

2、科技素质教育

目前,高科技、高智商犯罪层出不穷,这一趋势使得警察队伍的科技素质急待提高,因为唯有此我们才能以更快捷、精准、有效的方式来打击犯罪。首先,我们应该在警察系统大规模地开展科普教育,在系统内部引进或开设专门的培训机构,开设诸如外语、IT、网络等基础科技知识的教育,其次,还应根据警察的分类,如经警、刑警、民警等,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再次,我们应该和国外先进国家、组织、机构展开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设备,充实我们的硬件和软件装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考虑从高技术人才中选拔出专门应对高科技犯罪的人员担任警察。最后,还应该在警察系统内部开展大规模的交流和轮岗,以“培养一个精英,带动一群精英”为指导精神,唯有从些方面入手才能快速且有效的提升我国警察队伍的科技素质。

3、心理素质教育

警察这一职业的危险性和事情的突发性都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若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势必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工作。在面对坏人时,我们希望警察能快速出动,迅速制服,而法律又要求他们三思而行,这使得我们警察在很多工作中常常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为此,我们首先要在整个社会大力宣传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警察赢得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同时,应定期在警察系统内部展开调查,摸清警察的心理动向,再以此为依据,邀请心理专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帮助。除此之外,应该在警察系统内部建立“发泄室”等心理释压场所,以供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的警察缓释心理压力。

4、业务素质教育

业务素质教育有两层要求,一是要针对各警种展开职能培训,包括射击、耐力、谈判、驾驶、修理等等,从多个层面提高警察的综合办案能力,缩短我们的办案周期。第二,则是要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对警察进行培训,在办案的时候除了从破案的角度思考,还更应该从社会影响方面考虑,只有这样,我们的警察队伍才能从单纯的立案破案过渡到兼顾个人与社会的新型警察。

新时代警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唯有在把握警察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综合型素质教育,我们的警察才能完成由传统警察到新型警察的转变。只要我们根据警察的职业特征合理规划,有的放矢,我们整个警察系统的综合素质推进工作必将得到强有力的推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