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

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

篇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之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在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低位日益关键。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直接导致城市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人均土地占有率指标在近几年以来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为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与城市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之间的矛盾,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针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工作的同时,积极展开了高层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作业,以此达到建设土地利用率的提升目的。高层建筑广泛应用于城市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当中。由于这类建筑工程对于地基基础变形能力以及承载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灌注桩特别是冲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中的最关键构成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应用。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实际而言,依照建设工程所处建设区域差异性的地质情况,针对冲孔灌注桩基础进行差异性的设计与施工能够确保建筑股工程施工质量的高效性。那么,在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当中,设计与施工环节应当对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予以特别关注呢?笔者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分析

在针对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设计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依照施工区域的实际施工经验以及可供选取的基础形式,在确定灌注桩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可以换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分析。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在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作业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项目建设区域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系统勘探,在此基础之上对桩基的选用作出合理确定。在这一过程当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对于建筑工程建筑物实体变形量以及载荷作用力有着严格要求以及实际地址勘探情况较差的工程实例而言,作业应当以多类型灌注桩的复合型使用来确保建筑质量的稳定性。我们应当依照冲孔灌注桩所确定的作业位置以及根数对桩长以及单桩极限承载力参数加以合理计算,在这一过程当中兼顾对各分项系数的处理。我们应当特别关注一点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而言,为确保冲孔灌注桩基础质量的稳定性,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按照1%且不小于3根(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总灌注桩数小于50根的情况之下,以抽取2根样本桩基为标准)的比例在灌注桩总数桩当中抽取灌注桩样本进行试验分析,在确定桩静载检测试验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之下将其应用于施工桩基作业当中。

(二)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分析。首先,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当造孔质量进行合理控制。选取包括冲孔孔位偏差值、孔径偏差值、孔深测定值以及桩孔垂直方向偏差值在内的多项指标同相关规范标准中的既定指标参数进行核对,并在整个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作业人员应当特别关注清孔质量的处理问题。具体而言,当钻孔抵达设计深度参数且未灌注混凝土的情况之下,端承桩位置冲孔孔底沉渣厚度应当控制在50mm范围之内,摩擦桩位置冲孔孔底沉渣厚度应当控制在300mm范围之内。为确保实际测定数据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在冲孔灌注桩的清孔施工作业当中,现场施作人员应当不间断的对泥浆进行置换处理,孔底500mm深度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当在1.25范围之内,并且泥浆当中的含砂率应当始终小于8%。

二、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分析

结合上文有关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要点分析,笔者现依照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作业流程,针对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量放线施工分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利用经纬仪装置放出灌注桩桩位,将一钢筋布置在桩位中心位置,在得到建筑工程业主方以及监理方复合合格之后方可投入施工项目的实际施工环节当中。

(二)护筒埋深施工分析。选用厚度参数为4mm~8mm的钢板加工制成灌注桩基础施工护筒,护筒高度参数一般来说以1.5m为宜,施工作业人员应当于护筒上部位置增设不超过2个的溢浆孔,在对桩位中心所确定位置进行复合无误之后以粘土对护筒进行回填及夯实作业。

(三)冲击成孔施工分析。这一施工步骤是整个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重中之重,应当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有关冲击成孔的操作应当选择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把质量关口。

(四)清孔施工分析。在冲击成孔施工作业完成,钢筋笼还未下方的期间当中,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选用橡胶管对已完成冲孔做清空处理。涉及到一次清孔与二次清孔两大施工步骤。对于一次清孔施工而言,施工目的在于合理降低泥浆比重,确保二次清孔不会因孔内沉淤过厚而无法进行;对于二次清空施工而言,其施工目的在确保钢筋笼下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泥浆比重严格控制在1.25一下,泥浆内含砂率严格控制在8%以内。

(五)钢筋笼安装施工分析。为确保主筋保护层的厚度一定,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按照2m的间隔距离标准在钢筋外侧位置焊接70厚钢筋垫圈,并以边沉边放的方式完成整个钢筋笼的安装施工作业。

(六)水下混凝土浇灌施工分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对水下混凝土的整个浇灌施工作业质量加以合理控制,以系统的质量管理杜绝包括断桩以及裹泥在内的多种质量缺陷,确保整个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建筑工程作为建设施工的最关键载体,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使得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有着无限多种可能。高层化、规模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已成为新时期建筑工程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作用之下,有关建筑施工工程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建筑工程各方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大为.刘东霞.洛栾高速公路堂洼大桥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J].铁道建筑.2011.(01).86-87.

[2] 杨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灌注桩基础持力层的确定. [C].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2003.888-893.

篇2

概述

随着我国城镇发展的日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日益增多。项目多,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流程复杂,在事故多发的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业规范,工地的建筑材料、设备等财产安全经常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关键岗位经常无人值守。如何做好现场施工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的监管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一直是建设部门、安监部门关注的焦点。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等规定,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各施工项目部、监理部管理人员坚持到岗履职,有效遏制项目管理中明投暗靠、挂名虚设和随意更换人员的违规行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提出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GPS定位、3G通信、射频技术等手段,建立一套“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监管系统”,对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进行考核。施工项目部中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和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均纳入现场考核监管范围,以上人员必须是施工、监理企业投标文件及合同备案时所承诺配置的项目部管理人员(经招标管理部门或合同备案部门盖章确认),通过指纹录入、第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和现场GPS信息的捆绑,杜绝挂名虚设,代替考核等情况,完成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的监管。

1、系统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由建筑工程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与工地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筑工程现场一体化信息采集终端和工地视频监控单元等组成。总体结构如下:

终端和工地视频监控单元等组成。总体结构如图1:

现场一体化信息采集终端将关键岗位人员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指纹信息和施工现场GPS信息(经度、纬度)、采集日期等打成一个数据包通过internet网络或3G网络上传到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监管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进行保留,信息平台通过对采集的项目关键岗位人员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关键岗位人员的到岗情况。由于采用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技术、指纹扫描技术和GPS定位技术相结合,将三种信息打包在一起,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到达施工现场,才能采集到有效的数据,可以有效杜绝代人考勤、不在岗考勤的现象。

2、系统功能与特点

关键人员到岗检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实现关键人员的身份识别和到岗检查功能,确保本人必须到岗。提供定时考勤和随机抽检。

远程实时视频监管:通过系统的远程实时视频监控功能,建设管理部门能远程实现对工地施工人员工作规范、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可大大减少监管部门现场巡查的工作量,提高抽查频度,有力促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形成威慑力。

岗资格核查:工地重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执照,通过手指纹生物识别技术,杜绝冒名顶替无证作业现象。

工地安防:本系统构建的视频监控,可同时用于建筑工地的安防,保护物资安全。

图形化展示:采用GIS地图系统对监控工地进行管理,建设管理单位可很直观的对监控工地进行定位搜索。

3、结束语

通过建设建筑工地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与工地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部门的建筑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效率,加大监管检查力度,促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升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工地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为企业单位保证工地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财产设备安全,提供安全事故提供事前预警和事后联动报警,为事故预警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庄建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盲区研究[J].山西建筑,2005,31(23):18.

[2]胡哲.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5,31(15):56.

[3]罗健翔.浅淡建筑施工的工程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81.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i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il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ain problems appear, and also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relevant advice.

Keywords: building project file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档案即指承建方在代建项目管理,以及改建、扩建项目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文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代建工程档案建设

1、档案的分类

建筑工程档案是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根据项目管理特点及建筑企业实际情况, 通过各种活动直接形成的,对企业有保存价值的,由各种不同载体而形式的历史记录,根据其载体的不同,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其中电子档案一般是由光盘、移动硬盘、软盘等电子设备为载体的文字、图像和声音文件。

而根据工程档案保管期限的不同,档案的范围可分三大类。档案员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将档案按照永久性保存档案,长期性保存档案和短期性保存档案对档案进行划分。因此,对承建方而言,明晰工程档案的类别是代建工程档案建设的前提。

(1)永久保存的档案

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是档案资料中最重要的一类文件,它包括代建服务合同、招投代建服务标文件、结算文件、地质勘察文件、工程验收文件、代建工程总结文件。

(2)长期保存的档案

长期保存的档案一般是指保存50年的档案,一般是指代建项目管理部文件、代业主招投施工标、合同文件(中标施工单位)、土建专业的单位工程综合管理文件、土建各分部的施工技术管理文件、设备专业的综合管理文件、总平面竣工图、室外专业竣工图、建筑、结构竣工图、消防竣工图等;

(3)短期保存的档案

需要短期保存的档案在重要性上相对较轻,但数目却十分繁多,它包括监理的质量会议纪要、桩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文件、电梯工程施工质量文件、设备各分部的施工技术管理文件等。比如,承包集团因项目而制定的各种管理办法和施工规则,统计报表的工作要求和项目工地会议纪要等等。短期档案要求的保管年限为15年。

2、代建工程档案的特性

代建工程档案建设是贯穿工程投标到施工建设,再到工程竣工的整个过程,从项目准备阶段文件开始,到监理文件、施工文件,以及工程竣工验收文件,时间上具有较强的顺序性。因此,了解建筑工程档案的特性会让工程档案建设事半功倍,某种程度上,这亦可称之为档案建设的过程。

(1)档案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工程档案与其他类档案最明显的区别,根据承包公司对工程项目的不同,工程档案要求每个工程都会形成独立的档案整体,即一个建筑工程便会有一个对应的工程档案与之对应。

这主要是由建筑工程承包工程的地域性差异造成的。因为不同的地域,项目工程建设的要求也不同,比如由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承包的广交会项目建设,除了要依据国家建设部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外,还要满足《广州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试行办法》以及《广州市建筑工程文件的整理及档案移交规定》、《广州建筑工程档案编制指南》(试行)、《广州市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规定》等要求。

同时,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相关的工程材料的价格也有所不同,所以一项工程一定要有单一的工程档案。

(2)档案的可操作性

工程档案不是单纯的会议记录,也非各种形式的合同报告,它还包括数目庞大的可操作性文件。比如,经政府各相关部门审批的关于消防、环保、卫生等文件,以及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文件,这在建筑工程实施中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土建工程或者是水、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文件,以及各种竣工图文件在施工建设中都具有实际操作性。

同时,工程档案要求实事求是,因为它是监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是验收实际工程结果的凭证。

(3)建筑工程档案建设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档案管理员在工程档案建设中,应明确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档案资料,比如中标通知书、合同书、投标文件、图纸、设计变更、设计联系单及设计文件、技术规范以及承、发包双方达成的有关工程承包的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备忘录和施工现场签证等等。

尤其是当一些文件涉及到补充或者变更时,比如因为质量、工期等方面的原因而出现的补充协议和相关的会议纪要、现场签证、竣工结算书等等更应及时纳入合同,并做好记录。

二、代建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部门缺失

据了解,许多建筑工程公司的文书、文秘或者助理都监管档案工作,或者管理,有些公司甚至将档案工作交由其他业务部门,这便导致一些公司档案资料杂乱不堪,甚至严重缺失,直接导致工程实施效率低,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

2、缺乏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综合性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影响建筑工程公司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很多建筑工程公司都存在着档案资料的系统性不强,资料不清晰、不规范、不完备的问题。这种情况即便是具有专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公司也不能避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

三、对代建工程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1、提高对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公司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经营过程中让各个部门在思想上对档案管理给予充分的认识,指令各部门协调好档案部门人员的档案工作,这是工程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2、建立专门的建筑工程档案部门

工程档案部门是档案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是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重要机构。对此,缺失该部门的公司应及时设立。不仅如此,对已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公司,应明确档案工作部及相关部门的档案职责。

作为档案部门,在做好项目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以监督和指导其他有关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比如,合同签订的责任部门计划经济部,应严格执行其规定竣工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要求,从而确保及时移交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项目档案产生及负责各施工单位档案过程管理监控的项目管理部,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基础上,还应与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施工单位现场档案工作检查,以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性,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

与此同时,应与公司结算拨款的主控部门财务部达成一致意见,对未经过档案验收签字的施工单位坚决不予拨款。

如此,才能保证施工建设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以及档案建设的科学性,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档案工作效率,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保证。

3、培养或聘请复合型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人才

众所周知,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建筑工程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涉及的内容庞杂,涉及的方面多样,所以只有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事实证明,档案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大都源于档案员的不专业,因此培养或挖掘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

4、及时减轻档案工作的负重

对于到期的档案,承包企业应及时销毁,减轻档案管理工作负重。档案销毁鉴定工作应严格按照当地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执行,并由企业专门的档案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对于需要销毁的档案,应登记入册,然后遵循审批流程,待得到审批手续后进行销毁。

5、注意建筑工程档案的安全

建筑工程档案的保管也是档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便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比如,需要备份的档案应做好备份或双备份,对于电子档案应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检。

总结:

在当今竞争激励的建筑工程市场,规范而成熟的代建工程档案建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托。

参考文献:

篇4

1.建设工程质量验收体系、程序

1.1工程质量验收体系构成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这样几个规范构成:第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的验收要经过条例中统一的标准验收,条例中提出了事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控制要求,一个合格的建设工程应该符合施工控制和验收合格控制的范畴,通过验收实现最终的施工质量把关。一个专业的验收标准必须纵贯于整个建设工程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既有约束作用,又有督促作用。第二,施工工艺标准。施工工艺标准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对于施工工艺标准中的具体规定,必须能对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起到规范作用。第三,监理规范。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离不开一个负责任的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派出建立代表,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过程后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要有明确的监理规范,并依据规范执行质量控制。

1.2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主要依据有:(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关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在工程内容包括有外墙内保温及保温饰面层装修工程内容时,还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国家现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标准、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执行的标准,主要是施工的技术标准、工艺标准。

1.3施工质量验收的组织

施工质量的验收主要包括单位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就建筑节能来讲,建筑节能工程只是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中的几个分项工程,若保温材料和工艺不同,还能划分为不同的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根据楼层、施工段、变形缝对外墙保温分项工程,可分为多个检验批检验批的验收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性工作。

1.4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工程验收的顺序是:先验收检验批,后验收分项工程,再验收分部工程,最后验收单位工程。如: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是在所含墙体、屋面、地面和其他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验收;单位工程的验收要在包含节能分部在内的所有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

2.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控制

2.1要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变更

建筑节能工程如果需要进行设计变更,要严格根据审查通过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变更,变更要以不改变建筑节能的最终效果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就是严格遵循审批通过的变更方案执行,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的最终验收也难以通过。第二,变更内容必须不影响原设计图纸的节能要求,也就是说施工设计图纸要求的节能效果,不论过后怎么进行设计改动,节能效果不能降低,只能对其他方面进行改动,并且设计图纸进行内容改动时,要经过原单位的审查和统一,并且要具备完善的设计变更手续,才能进行。第三,设计变更要经过监理单位的审查同意,只有得到建设或者监理单位的认可,才能进行设计变更,并且变更的内容要对照原图纸检查,并确定有无办理审批手续。

2.2采用“四新”要经过评审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通常会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它们简称为“四新”,对于这四个方面的实现,要对具体规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要对整体方案进行评估,并由技术人员联合制定。虽然现在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鼓励使用“四新”,但是“四新”不能以牺牲时间和效率成为工程试验,虽然它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节能环保,提升工程质量,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新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正确的解决问题将会降低节能效果,降低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要盲目使用新技术、新工艺,要采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工艺,避免将不成熟的材料或工艺带入工程,让建筑成为试验品,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对施工现场检查时,要认真评估、鉴定,确保采用的施工工艺安全、高效,能真正实现节能的目的。

2.3施工人员素质需要提升

建筑节能施工人员必须要熟练进行节能施工,而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很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过硬的本领,施工经验不足,难以达到施工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在建筑节能施工前开展培训,对实际操作进行培训考试,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那些掌握施工技能的人员,要颁发岗位培训证书,不然难以确保施工质量,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不能结业,最后在施工现场检查时,要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有无批准,证件是否齐全,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4要对施工企业资质进行控制

篇5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我国现在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随之出现建筑工程施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建筑工程各个阶段采取的造价控制措施,能为整个工程的投资成本降低。所以,建筑企业要在建筑行业中拥有竞争实力,除了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还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

一、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目前,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知识注重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忽视了施工阶段投资输出资金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认为只要把资源输出最大的社工阶段控制好了,就能控制好建设工程投资。

2、投资决策阶段不慎重

建筑企业为了尽快完成项目,使工程尽快完成,缩短了投资决策段的时间,造成造价工作不够深入、完善,在施工期间出现的突发状况也没有考虑好,导致投资估算偏差大,在后续施工中导致工程造价失控的状况。

3、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安全设计,但是单方面追求设计的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忽略了经济性同样不利于造价控制。有时在设计阶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施工过程需要改变设计同样也是不利于控制造价的一种表现。在设计阶段重视施工技术,却忽略了施工的可行性也为造价失控埋下隐患。

4、施工价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会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他们往往会为了加快进度对工程的削减工程的质量,不能把质量、进度、资金把握好,严重影响质量安全。在施工组织阶段,不能把资源合理配置,造成浪费,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升高。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会寻求设计变更和索赔机会,甚至施工与设计单位联合骗取经济利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的意义

施工企业通过对施工造价加以控制,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环节。因此,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管理能力,切实有效地对建筑工程造价实现控制措施,在现今发展情况下起到决定性作用。

通过工程施工造价控制强化措施,能够让相关项目建设工作呈现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提高施工方面的经济核算精确度,减少损耗,提高利用率使建造成本降低。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协调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精度控制以及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协调的,通过促进项目管理造价控制,完善项目建设管理的基础工作,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以及精度控制目标。

三、建筑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措施

1、项目投标决策阶段

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笔者认为要加强工程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研究。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工作,准确地收集工程情况、技术发展、设备价格等可靠基础资料。对于建设地点的地质、水文条件等情况收集好,列明造价控制标准,做好风险评估。施工方需要制定一系列周密的工作计划,要求项目管理人员、造价员、监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严格控制工程的整个项目,明确地进行分工。同时,平衡好技术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及标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同时也是进行建设项目后续工作评估的关键。

(1)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资料,如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技术参数、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

(3)科学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编制要有依据,要尽可能细致,尽可能全面。

2、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首先,施工设计人员应该重视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设计单位要按照我国建筑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保证质量。其次,在标准设计的前提下,加快设计进度从而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保证在施工时材料、资源损耗较低,确保总投资限额不变且能满足施工要求。根据以上因素,充分考虑论证,选出价值理论最有的设计方案。

(1)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或方案竞选,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采用设计招标形式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促使设计单位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2)推行限额设计,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

(3)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认真对待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及时核算有关设计变更的造价,对于有问题或者费用偏高的项目可重新考虑,进行多方案比较,不能一味求快,而应求精。

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在施工方面从各个方面入手,严格把握好质量问题。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深入研究好设计文件和技术要求,定期对工程造价与实际值比较,找出造价偏差,并采用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在工程项目所需资金在预期投资范围内。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才能节约成本。

(1)加快工程进度。工期越长,花销越大。主要是间接费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建筑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越集中,代价也越大。这就需要进行工期成本的优化核算,尽量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2)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一个建筑工程没有过硬的质量保证,留下许多后遗症,返修工程越多,势必费用加大。因此,只有质量跟得上,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才能搞好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3)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材料费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 ,一般占预算价值 45%,占直接费的 65%左右。因此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只有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优化施工人员的配备。一般说来,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 20%左右,人工费主要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单价而确定。

(5)严格现场签证管理。随时掌握工程造价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

(6)在工程价款支付上,要制定有关管理规定,支付工程款要求必须是负责该项目的工号、技经、财务、监理人员审核后,严格按已完成的工作量,报有关领导审批支付工程进度款。

4、加强造价控制的信息化管理

在现在通用的计价软件中,有部分材料价格是由造价员录入的,有部分则采取整体引入,这样就导致报价速度不能提高,不能与市场快速接轨,削弱了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可以运用较高端造价软件,对于一部分的材料价格需要更新,整个系统就会自动更新,并且把最新的数据反馈,从而更高效地实现成本控制。

结语:综上所述,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上就要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才能使建筑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效果得以提升。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样就要求造价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工程建设案例的积累才能在该领域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 姚松,王国超.浅谈园林景观工程的造价控制[J].林业建设.2005,(05).

[2] 李平.浅谈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广东建材,2006,(08).

[3] 吴长清.加强合同管理 有效控制造价[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3).

[4] 朱泽松.浅析限额设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

篇6

建筑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是系统性的、科学性的,本人根据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做出以下总结。

一、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准备的工作

1.项目立项:

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申请政府立项报告。

2.建筑方案确定:

建设工程项目获得单位正式立项后,应立即进行规划设计单位的选择工作。规划设计单位的选择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质优价廉,高效实用的原则,为使规划设计工作顺利进行,应及时收集、整理并提供有关项目的设计基础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勘查报告、周边环境状况、整体规划要求、功能及使用要求、投资规模及其他技术要求。

3.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及审查,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提交正式成果。

4.报建手续办理:

在政府机关办理施工图审查、消防审批、规划审批、招标、质检、节能审批、办证及缴费等相关手续。

5.招标

招标应遵守国家招标法规定同时适应当地政府规定的基础上,主管部门本着有利于保证竞争的广泛性,又有利于节约、省时并能保证招标质量的原则选择招标方式。公开招标参与投标的单位不少于7家,邀请招标时,应向3个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发出投票邀请书。

6.投标单位资质审查

①投标单位投标合法性审查:是否为正式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具有独立签约的能力,是否处于正常经营状态。

②投标单位投标能力审查:了解投标单位的概况,审查投标单位与本工程类似的施工经验,实地考察投标单位信誉、业绩情况、设备情况及技术能力情况。

二、完善各种制度

1.施工材料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前,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具有涉及项目多、工程量大的特点,所以必须执行材料管理制度,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

2.技术交底制度的建立健全,可让所有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了解施工设计、建筑特点和要求,便于科学施工。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其中应涉及到施工范围及相关技术要求,便于今后图纸审查与索赔;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

(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进度;

(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

(5)新技术项目交底。主要将新技术中涉及到的工艺、材料、结构等,向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尽量全面详细,必要情况下需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现场施工监督;

3.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

4.施工质量管理

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也就是原本内向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向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必将在未来得以发展。

三、工程协调

施工项目组织协调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项目经理部应该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根据其特点和主要矛盾,动态地、有针对性地通过组织协调,及时沟通,排除障碍,化解矛盾,充分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能动作用,协同努力,提高项目组织的运转效率,以保证项目施工活动顺利进行,更好地实现项目总目标。

1.与业主方的工作协调

①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及工期要求及业主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和管理。

②施工中需设计更改,必须先征得业主同意,再报设计院认定。

2.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协调

①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及现场监理代表履行他们的所有权力;

②根据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永久性工程图纸,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及时提交给监理工程师批准。以使监理工程师对该项设计的适用性和完备性进行审查并满足所必需的图纸、规范、计算书及其他资料;

③所有进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材料、器具,均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应按规定使用前进行物理化学试验检测的材料,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使所使用的材料、设备不给工程造成浪费;

3.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协调

①工程开工前,即与设计院联系,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我们的施工实施方案;

②参加施工图审查,协助业主向设计院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内容和设备选型;

4.与下层作业人员和职能人员的协调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②以各种形式开展人际间交流、沟通,增强了解、信任和亲和力;

篇7

1. 引言

 

随着国内建设工程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设计、施工企业在建设周期方面一再受到挑战,几乎每个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企业的施工图纸正式交付施工企业后,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图纸频繁修改现象与日俱增。与此相伴随的是,因图纸修改而出现设计质量问题,由于修改频次增加而上升,反过来又延长了再修改过程,对给业主调控、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都带来了相当难度,同时,或牺牲了工程整体质量,或耽误了工程建设进程,导致工程设计修改的原因错综复杂,据统计分析,主要为:业主需求变化造成设计方案调整;现场施工方案更改或突况引起设计变更;某一专业设计完善引发其它专业设计修改;外购设备变化致使设计更改等等。

 

2. 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剖析

 

国内各设计企业,制订的工程设计图纸管理方法不尽相同,但其中有关如何采用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的条文,比较一致的是:原则性提示应按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变更的内容、深度、范围以及影响施工进度的程度等因素确定。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主要形式有:修改通知单、技术核定单和图纸升版,其操作方式、表达深度、归档途径等各不相同,实际效果也大相径庭。

 

2.1修改通知单方式。

 

(1)在工程实施期间,发生零星的较小设计变更、且施工现场工期十分紧张时,一般可提供修改通知单作为施工图的补充,其设校审等操作流程与常规设计过程基本一致,较为规范。但是,因其在设计图纸修改过程中显现了简捷的特点,则实际应用时不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随着工程施工纵深,修改通知单渐增,甚至与施工图纸数量呈比例倒挂,不同程度地给工程建设各方带来负面影响。

 

(2)对于设计企业而言,修改通知单一般难于做到如同设计图纸一样的规范归档,有的由设计人员个人保存,有的与施工图纸分类归档,有的干脆不归档,其结果一则以后其他设计人员调取归档图纸时易忽略修改通知单的存在,获取的工程信息失真;一则散落于个人的修改通知单随着其离职可能就此遗失,工程现场的真实状况无从知晓,尤其是隐蔽类工程信息。

 

(3)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如果修改通知单在整个项目所有文件中所占比例太高,无疑对图纸管理、施工操作、绘制竣工图和工程验收带来障碍。

 

(4)对于建设企业而言,修改通知单过多,势必增加其日后工程图纸归档,技术人员检索、调阅,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技术改造的困难,而且容易出错。

 

(5)众多设计企业发生过类似情况:原承担设计的工程项目投产数年后,业主因扩大产能或设备更新等原因又启动技术改造,接手的设计人员基于调取的归档施工图纸开展设计,结果施工时发现,现场情况与原图部分不符或大相径庭,致使有关各方蒙受损失,其根源乃当初所发出的修改通知单未能得到妥善处置所致。

 

2.2技术核定单方式。

 

(1)在工程施工现场,一些较小的设计变动时常采用签署技术核定单的方式予以解决,使用较为灵活、简便,但现在其应用界限愈益模糊,只要建设企业同意,施工、监理企业接受,有些设计人员难免贪图方便,不管修改内容多大、多广,签署再说,似有滥用之嫌。更有甚者,一些承接工程施工和安装的企业,凭借把控技术核定单的主体地位,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在核定单的处理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猫腻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业主的利益。

 

(2)通常,技术核定单和修改通知单的设计修改信息,在设计企业的归档图纸中得不到及时和真实反映,即使以后想要收集也困难重重,造成与工程现场的实际状况存有差异。尤其技术核定单,一经设计人员签署,随即便投入施工,待一段时间(有的直至验收前夕)才送交设计企业盖章确认,疏忽原件的留存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设计企业传统管理的弊端。

 

(3)另外,由于施工企业习惯以附图、标注等方法直接调用技术核定单和修改通知单来绘制竣工图,当核定单和修改单一多,竣工图总体质量就无从保证。

 

2.3图纸升版方式。

 

工程施工图从设计企业正式发出后,因故发生设计变更,大则换版,如版次由“第1版” 换成“第2版”,各专业设计图纸全部更换,属较大规模的修改;小则局部升版,如版次由“第1.1版” 升为“第1.2版”,各专业设计图纸中个别或小部分修改,仅限于这些图纸升版。这类升版后的工程施工图,一如设计企业的既定工程设计、技术档案管理程序操作。

 

这种方式,虽迫于无奈,但全套工程施工图依然完整、清晰,与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适宜设计企业归档、施工企业绘制竣工图和建设企业保存,不失为最佳的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

 

3. 工程施工图修改方式取舍途径

 

3.1由上所述,目前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的使用,和与工程施工图归档分离的状况,有悖于建筑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终极意愿,而且隐含难于预料的技术风险。

 

3.2工程施工图是设计企业的珍贵技术资源,也是设计企业与施工、安装企业共同将无形知识转化为有形实体的媒介,更是建设企业得以长期与工程实体共存的档案资料,其价值不言而喻。修改通知单与技术核定单虽然仅起到工程施工图补充或完善的作用,但三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理应以“捆绑”方式纳入档案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3.3以目前设计企业的管理体系、人员素质以及工作环境等条件,按工程施工图档案管理那样规范而严密的要求和水平,来管理纸质文件类型的修改通知单、技术核定单,恐有难度。但是,为了化解因工程施工图修改而引发的各种矛盾,遏制日益蔓延的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无理、无序替代工程施工图之势,以彻底消除隐患,亟需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

 

3.4结合长期的建筑工程设计、技术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探索与体验,形成的基本思路为:

 

(1)在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特点的前提下,设计企业内部应重新审视和明确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的定位;加大针对性教育和宣传力度,逐步培育设计人员的设计责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其档案管理意识;针对性地制定贴合实际、便于执行的相关管理制度,纳入企业设计质量管控体系,规范设计人员工作行为。

 

(2)因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问题而持全盘否定或因噎废食的态度,实不足取,应在择之有理、用之有度、行之有效的原则基础上,及时提取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内容分别更新于施工图的电子和纸质文件,并妥善移交、归档,有效防止归档资料缺损现象。

 

(3)遇有设计修改时,宜首选工程施工图换版或局部升版方式。

 

(4)设计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所形成的电子文件,包括修改通知单等,一般分散储存于个人计算机中。拟推行工程施工图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一并归档的制度,确保设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

 

(5)设计企业应推广应用设计、档案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纳入修改通知单和技术核定单等各类文件,完整保存所有工程设计修改信息。

 

4. 依托具有图纸修改信息功能的管理系统

 

(1)目前,国内类似工程设计协同系统、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软件层出不穷,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涉范围各有侧重,但大都可借助这些软件,通过增加或充实工程设计修改管理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基于各设计企业都已普遍应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即使单独开发一套针对工程设计修改内容的管理软件,以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也易如反掌,同样能够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2)附图是某设计企业在其综合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尝试新增工程施工图修改模块后所截取的一个页面。该模块包容了修改通知单与技术核定单(扫描后形成电子文件)的需求、处理、结果、归档以及工程施工图升换版等所有信息,其设置、操作等严格按工程设计质量管控体系进行。

 

(3)如图1,右侧上框设计文件目录显示了某一专业的全部工程设计图纸信息,若图纸作过修改,版本和子版本栏将出现升换版记录;右下框附件目录显示的是修改通知单、技术核定单或其它电子文件的信息。由于设置了关联关系,在逻辑上溶为一体,所以点取上框任一工程设计图纸文件名时,下框便实时弹出与其链接的修改通知单或技术核定单等信息。

 

(4)由于整个信息管理系统有机地融入了工程设计修改功能,并且按照严密的信息输入、处理、储存及显示规定操作,所以,无论切换到设计修改模块哪个阶段,页面上下框的项目文件清单始终显示最新状态,升换版后的图纸和修改通知单、技术核定单等电子文件得到及时刷新。

 

(5)这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工程施工图修改功能,事实上覆盖了设计、校对、审核、归档、修改、浏览等阶段和环节,内容齐全,界面清晰,操作简便,符合工程设计流程规范,满足档案管理要求,较理想地解决了设计图纸修改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工程项目整体设计与管理水平。

 

5. 结语

 

篇8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可能性为5%-35%。直接关系到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和预算的编制。竣工图是在施工图的基础绘制的,是工程结算的依据之一。建筑工程设计、预算、结算关关相扣,必须做好每一步。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造价工程师在编制工程预结算时,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图纸,要仔细、认真的研究图纸内容,把图纸理解透彻,因为图纸不仅呈现了建筑规模和工程量,还映射出了建筑成本的多少,所以精确地解读图纸、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量是很重耍的一环。图纸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所以在施工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施工图设计的规划,保证图纸的设计与实际情况恰恰符合,没有一点差错,因为图纸内容一旦出现小小的错误,将会使得施工程序错乱,导致施工进度被减慢,而施工进度减慢必然会增加成本投入,比如工人们的工资,各种工程所需的水费、电费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有一个案例:某大桥下穿铁路隧道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设计变更,施工方案由原顶进施工改为现浇法施工。另一个案例:开挖土石方工程,设计及编制预算时按一般的土石方开挖。可施工过程中发现多处有大块岩石、花岗石,就必需爆破,致这二个工程结算超出预算200多万元。这表明了原设计考虑不周全,使结算超预箅,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加强现场勘察,把好设计这一关。

二、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的编制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物价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编制工程造价时要以当地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首先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对土建、建材、装修、安装、装饰等进行合理区分。

进行建筑项目施工预结算的专业人员需要知道定额中包含的工作内容、建筑材料的类别、消耗的数量、材料价格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详知定额的总说明、章节说明及定额的补充说明,一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否则肯定会犯错误。建筑企业所雇佣的劳动力的水平和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影响预算定额确定的主要的两个方面,这关乎到预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

〔一〕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的关键点

预结算的编制,主要是以工程量是否正确、单价的套用是否合理、费用的计取是否准确三方面为关键点,在施工图的基础上结合合同、招投标书、协议、会议纪要以及地质勘察资料、工程变更签证、材料设备价格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竣工资料,按照有关的文件规定进行计算核实。

1.工程量的计算

工程量的计算是重点,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应特别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工程量的误差分为正误差和负误差。正误差常表现在土方实际开挖高度小于设计室外高度,计算时仍按图计。楼地面孔洞、地沟所占面积未扣; 墙体中的圈梁、过梁所占体积未扣; 钢筋计算常常不扣保护层; 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或箍筋重复计算等等; 正误差表现在完全按理论尺寸计算工程量,项目的遗漏。因此对施工图工程量的审核最重要的是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一是分清计算范围,如砖石工程中基础与墙身的划分、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划分、梁与柱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等。二是分清限制范围,如每层建筑层高大于 3.6 m 时,顶棚需要装饰方可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方可计取支模超高增加费。三是应仔细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计算错误产生。对签证凭据工程量要进行审核,主要是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审核的最佳方式是跟踪审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审核的全面性。另外,审核时应作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见有签证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实际的开支。

2.套用单价

工程造价定额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法令性,它的形式和内容,计算单位和数量标准任何人使用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提高和降低。在套用预算单价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首先要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要求相一致, 如构件名称、断面形式、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水泥砂浆比例) 等。其次工程项目是否重复套用。如块料面层下找平层,沥青卷材防水层,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 预制构件的铁件,属于建筑工程范畴的给排水设施。在采用综合定额预算的项目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特别是项目工程与总包及分包都有联系时,往往容易产生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对换算的定额单价除按上述要求外,还要弄清允许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换算的方法是否准确、采用的系数是否正确,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单价的准确性。对补充定额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 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工日及机械台班单价是否合理。

3. 取费费用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书等来确定费率。同时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 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 费率计算是否正确; 价差调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如计算时的取费基础是否正确,是以人工费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在结算时特别要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是否同比下浮等。

〔二〕、强化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工作

1.建立完善的洽商变更双签制度

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隐蔽纪录、施工签证、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等都是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为此必须做好结算资料的收集整理,既按国家、省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政策、法规等办事,又从实际出发,把施工图纸,施工方法及设计变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地体现在工程结算书中。

2.完善工程预决算工作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建筑企业良好的工程预结算编制的保证。监督机制是一个企业的骨架,只有监督机制周正,才能保证预结算从业人员发挥出他们真正的价值和能力。具体实施上,可以让预结算工作人员的工资或奖金与同期的工程项目预算效果挂钩,效果较好则给予奖金奖励,相反则给予惩罚。设立相关的工作监督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直接与其劳动所得挂钩,以避免消极怠工的现象。这样就能够保证预结算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预结算工作的工作效果。

3.建立健全建筑项目预结算的审核制度

作为控制工程预结算的最后一个环节,建筑结算审核具有设计面广、数量多、系统性强的特点,需要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的审核人员和完善的审核制度,因为审核工作涉及到工程的规模、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价格等众多方面,所以,审核人员需要亲临施工现场,亲自采集工程的详细信息,对施工工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达到最好,最大限度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为此,要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做好审核工作,做好工程投资的预结算和控制。

三、结语:

总之,设计、预结算的编制工作作为土建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并涉及多方面问题。保证工程的预结算编制质量,提高土建工程的经济效益,将是土建工程有关部门在建设工程工作中的新方向。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30-02

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模式已经让位强调认知主体的教育模式,即构建主义教育模式。在构建主义教育理念指导下,强调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积极创设构建主义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鉴于高职工程监理课程的特点,以构建主义进行高职工程监理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更加具备实践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高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践需要,适应生产建设与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即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建设监理专业人才,定位于工程施工阶段的现场监理,兼顾工程施工管理与招标管理,即监控工程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责任重大。在当今“一路一带”宏观战略方针指导下,培养优秀的工程监理专业人才,是工程建设新形势下的迫切需求,因而对高职工程监理专业的实践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性教育,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将知识像搬砖一样的直接转移“堆砌”到学生的大脑中,而是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一砖一瓦”地建构坚实的自我知识结构,从而将知识化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实践证明,当知识真正成为自我认知的时候,其运用才可以得心应手,而不是死搬教条,缺乏灵活性。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知识学习,尤其是着重于实践的高职工程监理课程的学习,赋予了新的意义。

二、高职工程监理课程设计的现状

目前,高职工程监理课程设计,仍大量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痕迹,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讲解、板书,对于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的利用往往只限于展示与呈现,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而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就像散置的建材,东一堆,西一堆,不仅没有构建成知识的大厦,还容易丢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情境的创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从而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并进一步提高高职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职工程监理课程设计上的改革与探索意义重大。

三、高职工程监理课程设计的改革措施与实践探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将学习内容主动生成“信息储存”,并能够在实践中得以灵活运用的过程。心理学家指出,建构,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步是自动发生的,是“内部经验”受到“外部事件”刺激后的自发意识,只是信息的粗略转换与储存;第二步是有意识的控制下发生的,是对外来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与建构,这一过程受到个体意图的影响较大,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建构过程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更大的关联。鉴于此,教师在高职工程监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列策略。

1.实施“支架式”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只是根据教材要求照本宣科,却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改革,即从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入手,设计高职工程监理课程。如果借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来比喻,那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起“脚手架”。教师在高职工程监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五个步骤开展。

第一步:围绕当前学习内容,按同学们的“最邻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搭建“脚手架”);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利用“脚手架”);

第三步:适时点拨,启发学生独立分析与思考(在“脚手架”上攀爬);

第四步:组织同学们协作学习与讨论(依靠集体的力量继续攀升);

第五步:作最终点评(协助同学们最终完成“脚手架”攀爬任务)。

比如,教师在讲授“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方式与程序”这一内容时,可以先为同学们讲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同学们,你们毕业之后,是不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啊?假如有一个男生到了结婚年龄,仍然没有女朋友,家人是不是要操心?……他的家人会通过什么方式为他找对象?……同学们说得好,一种方式可能是花一些广告费在报刊上登征婚广告,花费要高一些;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周围的亲戚朋友介绍与相亲,这样范围要小一些,费用也省一些……再下一步,男女双方,从相亲到结婚还是要经过相处与了解的,当双方同意结婚了,就可以到民政局拿结婚证,走向婚礼的殿堂了,是不是?……”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建设工程的监理招标的过程是这样的:招标的准备;发出招标的公告或投标邀请书;组织资格审查;编制和发售招标文件;组织现场踏勘;召开投票预备会;编制和递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和定标;签订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等程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把建设工程的监理招标程序与婚龄青年从相亲到结婚的环节进行一一对应,谁来做一做?”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很高涨,通过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得出这样有趣的“对应关系”:建设工程的监理招标――征婚;组织资格审查――见面之前初选;编制和发售招标文件――单方发出邀约;组织现场踏勘――男女双方相互了解;召开投票预备会――发出求婚信号;编制和递交投标文件――求婚;开标、评标和定标――定婚;签订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等程序――拿结婚证。

从上述授课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先从同学们日常所了解到的生活常识说起,也就是从同学们的“最邻近发展区”出发,巧妙地搭建了充满情趣的“脚手架”,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过程,并自然而然地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从“最邻近发展区”攀爬到预定地点,从而将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了完美的建构。实践证明,教师采用建构主义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将获取的新知识顺利地建构了自我知识框架,从而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实施“抛锚式”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混混噩噩”,即所谓的“填鸭式灌输”法。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开展“抛锚式”教学,所谓“抛锚式”教学,即教师在高职工程监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主题,抛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抛锚的轮船般,要求学生在教师设定的问题上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分组交流与讨论,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相应的答案。也就是说,让学生直接通过自主探索去“得到”结果,而不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动地从教师的“灌输”下“知道”结果。比如,教师在讲带领学生学习“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与收费标准”这一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建设工程监理有哪些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建设单位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领取施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有效期多长时间?《建筑法》对工程发包与承包有什么规定?《招标投标法》对投标文件有哪些规定?招标方式有哪些?对开标招标评标有什么规定?《合同法》总则有哪些?何谓“要约”与“承约”?何谓无效合同?何谓可撤销可变更合同?解除合同有哪些规定?对建设合同有哪些规定?对委托合同有哪些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各方主体质量责任与义务有哪些?各类工程最低保修期是多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各方主体各有哪些安全责任?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有哪些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事故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对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有什么规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的规定是什么?关于投诉与处理的规定是什么?《规范》GB/T50319―2013有哪些内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任职条件是什么?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及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内容有哪些?《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中服务计费方式有哪些?费用标准是什么?

教师运用多媒体将这些问题呈现后,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当然,教师也不能放散羊一样的放任自流,而是在确定学习主题之后,为学生提供找出答案的方法与源头,鼓励同学们自主学习,并组织同学们分工合作,相互对照,提高效率,加深记忆;最后,对于同学们给出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成任务的时间性做出评价,以确保同学们自主学习效率。

上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构建主义教学理念下对于高职工程监理课程的新颖设计与大胆改革,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主寻找所得到的答案,远远比被动听来的结果,更加饶有兴趣且记忆深刻,从而使书本知识顺利成为学生自身知识架构的一部分。

建构主义理论着力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即内因是根本,外因是重要条件的理论开展教学探索与改革,在高职工程监理课程教学中,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巧妙架构同学们的自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诱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自我架构,并成长为一种学习能力,从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地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Abstrac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st, give cost control to design phase transfer and construction stages are up, forming process control, cost control is the whol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plays a vital role. It also analyzes the design phase of all kinds of factors affected the project cost, put forward the civil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ridge project; Design;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诸多方面。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设计阶段影响工程费用的程度为86%;我国由设计而引起的工程事故约占总数的45.8%。建筑工程质量是由生产该产品的各项活动决定的,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将项目决策阶段所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具体化的过程,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因此,所以无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还是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只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合理”的原则,精心设计,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是可以实现降低工程造价取得经济效果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设计管理

工程项目通常可以分为项目构思、设计和计划、施工、项目结束等四大阶段,其中设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管理可以分为需求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的设计配合等几个阶段。

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优化

目前在设计院所出的设计文件中,普遍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不深入了解业主的意图,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味追求大、豪、多造成的。因此,设计管理者就应当对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文件的优化主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因此,在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严格把关控制各项指标去粗取精,对一些不该建的项目,装饰豪华,业主难以承受的标准坚决优化掉,从而减少施工图阶段的设计修改,使工程设计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目标。

四、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侧

在土木建筑设计阶段,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多部门多专业工种。在设计过程中,每个专业各自独立进行设计,势必产生各个专业设计的相互协调问题。通过实施价值工程,不仅可以保证各专业的设计符合国家和用户的要求,而且可以解决各专业工种设计的协调问题,得到全局合理优良的方案;另一方面,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工程设计往往也是一次性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利用价值工程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得到最佳设计方案,从而更加有效的工程造价。

五、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采取的有效措施

1.加快推广设计监理制度:推广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我约束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管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引进、培训、考核和注册工作,制定设汁监理工作的职责、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推广力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市场化提供有利条件。

2.推行设计标准化:采用标准化设计有益于较大幅度地降低工程造价,这主要体现在:大大加快设计速度,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生产标准化构件,有利于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可以使施工准备工作和定制预制构件等工作提前,能使施工速度大大加快,既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建安工程程费用;标准设计是按通用条件编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可以大量重复便用。

3.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所谓工程设计招投标是指招标单位就拟建工程的设计任务招标公告,以吸引设计单位参加竞争。经招标单位审查符合投标资格的设计单位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城报投标文件,招标单位从而择优确定中标设计单位来完成工程设计任务的活动称之为工程设计招投标其目的是鼓励竞争,促使设计单位改进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其优点是有利于设计多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从而择优确定最佳方案,达到优化设计方案之目的,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加快设计进度,提高设计质,降低设计费用。

六、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材料价格,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价格关,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上。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降低工程造价。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对影响工程造价的设计变更、签证,从专业技术需要的角度,提出合理化方案,供业主选择。施工过程中,派技术人员不定期进驻现场,对隐蔽工程、材料货真价实、建筑细部构造层次、变更工程等及时办理签证记录,杜绝事后扯皮的现象。在建设单位的统一组织下,办理中间结算和单体结算等。

七、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控制只是其中间环节,但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非常必要,希望通过上面阐述提高人们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得到较为合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彭尚银,王继才.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11

随着现今社会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型化、施工工艺复杂化、项目要求多样化等趋势的变化,再加之建筑工程项目的本身固有特点,加大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控制与管理难度。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把握成本的主要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业主、施工单位及第三方的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投资估算监控的又一大重点,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达到预期收益的重要环节,因此业主方将项目管理的先进思想及方法灵活的运用于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当中去。

一、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使得建设工程造价难以把控。

1.市场价格机制失真。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很多投标单位为了能够低价中标,人为地将综合单价的成本转移到管理费及利润等地方,使得书面综合单价远低于实际综合单价,再加之国家部颁定额更新慢,各省市都有自己专有的定额标准,使得其远远落后于真正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律,而定额均是采用平均水平编制,对于地区差异大的地区,其失真程度十分明显。

2.竞争机制失调。市场经济中,资源自由流动是实现其最优化配置的基本保证,公平的竞争机制是确保资源合理流动的基础,清单计价模式打破了公平竞争的模式,定额的细致化使得价格缺乏合理的弹性空间,严格区分施工工艺,限制了公平竞争的发展,变相的阻碍了施工水平的提高,严重地阻碍了公平竞争机制的发展。

二、设计阶段

拟建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环节便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多少。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经济的相结合上,要做到设计经济合理,作为业主方,除了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可靠的工程基础资料外,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对设计方进行控制:

1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

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包括设计方案竞标)可以减少设计单位凭关系、靠情面承担设计任务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设计深度不够,不能适应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需要,不能满足现在建设工程无标底施工招投标的要求或设计变更频繁,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等。

2合同约束

签订设计合同时,应严格设计合同条款,不能仅限于标准的设计合同格式。对于设计合同,在经济条款上,应增加设计变更及设计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如设计变更费用超出施工合同价的某一比例时,则扣罚一定比例的设计质保金,以保证设计质量。

三、建设工程业主方的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之一,是业主节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的主要方式,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时间跨度大、工料机价格变化快等特点,致使建设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经常出现成本超支、工期拖延、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因此业主对整个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业主的造价管理应贯穿于整个工程即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1.投资估算阶段。投资估算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基础,对后续的工程造价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建设标准、不同的建设地点、不同的施工工艺预计不同的设备选择方案等建设经济指标选择直接决定着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在投资估算阶段,业主应对做好建设工程项目前的准备工作,深入市场调研,立足于市场,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同时应该避免盲目的追求高设计、高标准,应切合市场实际,选择合理建设规模及标准。

2.设计阶段。设计作为技术与实际的结合体,是整个工程造价的核心环节,不同的设计方案其相应的工程造价千差万别,设计阶段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3/4,设计方案的确定同时便意味着建设方案以及投资方案的确定,同时也就伴随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的确定、相关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的确定,由于建设施工项目具有项目一次性的特点,因此设计方案一旦确定,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以及后期的经济影响也随之基本确定,基于上述情况,业主方在收集整理资料期间应该准备好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以避免因资料不实而导致的工程变更甚至返工,在选择设计方案期间应该积极推行设计竞标以达到设计方案的尽量优化,同时加强设计阶段的合同管理,设计单位需要承担因设计而造成的造价失控的责任。

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控制造价的主要方式便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尽量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此期间,业主方应该合理配备现场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结合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成本、进度以及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同时防止偷工减料以及擅自进行工程变更的行为,在施工阶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洞察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包商防止恶意垄断,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把控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款的支付,在进行严格造价管理的同时需要协调好进度与质量的管理。

如果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并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和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但由于工程投资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所以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业主方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

3.1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加强本单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素质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在积极协助、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监督的同时,充分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

3.2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减少设计变更,首先,应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或使项目无法继续进行。其次,应认真处理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对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业主方现场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方为有效。另外,有条件的业主方可以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

4.竣工决算阶段。在施工单位完成竣工结算书以及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业主方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前期的招标文件、设计文件以及双方达成协议的工程变更,对竣工结算相关细节进行仔细核算检查,对于有差异的工程变更以及索赔事项,严格按照前期的合同内容进行责任分担,以达到建设工程管理的目标。

四、结论

业主方作为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控制者与协调者,在其进行造价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理念,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各阶段造价管理,精准定位于市场,把握市场的走势,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投资的效率。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92-02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办学思想与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教学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核心。对于办学时间不长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当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思路已经不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实践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1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建筑工程管理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建筑工程管理技能基本训练,能胜任工程管理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 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结合本校的实际,调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南通地区实际情况,考虑对现有的学生培养目标作如下调整:(1)从培养只能懂建筑工程技术的人才,转变为培养懂建筑工程技术、懂管理、懂法律、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2)要考虑到工程的实践性,而不是光注重其的理论知识。考虑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其次,进一步对原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改革。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原有教学计划基本是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管理方面的课程,这样的教学计划相当于是课程门数的叠加,知识结构并没有实质性转变。而在建筑工程管理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中,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法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成为工程管理行业和学科的四个重要支撑平台[1]。由此,本专业在新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以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为核心,采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拓展性课程加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组合模式。

再次,逐步对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专业平台课的改革与建设的重点是管理基础课程和工程技术基础课。该类课程的内容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法规与合同管理、建筑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构造、施工成本控制、工程资料管理等方面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且学生毕业的后的很长时期内都能应用到,甚至终生受益。所以必须把基础打扎实。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要兼顾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更为了使在更大的范围内择业,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一些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专业方向拓展性比较强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推行“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中,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毕业时既有毕业证书,又有职业技能证书[1]。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合理设置课程和实验实训项目,使学历教育与职能技能培训相融合。使在专业教学中,能够完成或基本完成职业培训任务,达到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学生在跨入社会岗位时,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直接上岗,实现“无缝对接”。

3 构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训要求,实践与实训教学体系对于专业核心能力培训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实训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设置有待进一步合理化。①该专业学生文理兼招的现象,对课堂教学与课程学习都造成一些影响;②传统课程体系所含课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重叠现象;③课程教学学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2)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有待进一步开发,实训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实验设备、实训教学内容与现代建筑工程发展不相适应,学生从现有实训项目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训练已不参适应现代施工技术的要求;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3)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度不高。现阶段学生学习多数尚限在教室里进行,与实际工程联系比较小,以致专业核心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4)集中性实训环节过程控制未得到有效监督。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集中性实践主要是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此类课程缺乏过程辅导,学生自己盲目地做,最后最基本的知识都未能有效掌握。综合实训名存实亡,处于瘫痪状态,无人管理,放羊式管理使集中性实训的实施效果差,岗位核心能力未能得到锻炼,走入工作岗位之后还是无头苍蝇一只。

3.2 教学改革方向

注重工程实践与实训教学,改革教学课程和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多到工地上去实习,让学生多去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实习,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找差距;改革专业平台课的纯理论教学,引入当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信息管理技术,并开发相关实训教材,立求实习与实践内容与建筑工程管理实际接轨;开设开放性实训室、加强适应性、综合性、可设计性,扩展实验实训的时间、空间,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

3.3 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修订与改革:在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的原则下,调整教学大纲,编写和出版特色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逐步细化为专项能力和分项能力目标,在实践教学要求制订时,将其分解为各具体目标,确定其内容、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和能力考核办法。将实践性较强的边讲边做的课程,真正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建立开放性实验实训室[2],开发新的实验实训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习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及要求,自己拟订实训(验)目的、方法、步骤、标准、要求、并提出所需要仪器、工具、设备、材料等,向实训部门申请实训时间、批准后在实训(验)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进行实训,最后写出实训报告,并进行实训(验)能力测评,根据实训(验)过程和测评结果综合评定成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学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毕业设计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应该在选题、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强管理。毕业设计时间一般在8~10周,目前毕业设计的方式学生大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缺乏实践事实,普遍都是互相抄袭。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习,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体现到毕业设计或撰写论文中,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双导师制”,以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4)扩大学生专业视野,极力推行“双证制”。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时,聘请工程界、实业界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使学生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扩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支持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岗位培训,推行“双证制”,提高学生获取岗位证书(如施工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试验员)的意识。

4 结语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为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懂法律的高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TU8;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2304重庆大学1956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本科生,是中国最早开办该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1978年增设城市燃气工程本科专业,1995年增设设备工程与设备管理专业。1999年,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设备工程与设备管理专业整合扩充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拥有完善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培养体制,属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依托“985”研究平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支持,成为了国内领先的品牌专业。经过56年的办学历程,累计为国家培养了约1.3万名本科毕业生,1 000名余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内的各大设计院总工10余人。特别注重适应西部大开发的人才需求,并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毕业生在行业的影响较大。

该专业教育始终秉承重庆大学“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在全国率先进行专业教育改革,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专业教育体系,教学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建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本科教育,并在高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2002年,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一起,在由建设部组织的首次本科专业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视察小组评价为“西部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领先学科”。英国建筑工程服务注册协会(CIBSE)评估委员会主席M.Farrell先生也给了充分肯定,认为该专业与欧洲的高水平专业教育水平相当。2007年国家公用设备注册工程师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对学校进行复评,再次对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2010年,该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建筑环境。随着人类对建筑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保障建筑环境质量的设备工程系统也变得越来越综合化、复杂化。当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发挥上述价值的同时,消耗的能源占社会总能耗的1/3左右。因此,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对特色专业建设内涵的理解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因此,本科特色专业是指能培养出有特色人才的专业,其最终体现是人才的特色。《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1]故而特色人才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才的“能力”特色,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培养特色人才的能力。

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特色及其特征分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有哪些能力特色?经过对学校毕业生调研分析,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师资特点、科研与工程实践优势与积累,以及学校所在的地理区位特点,笔者认为:工程实践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能力,主要包含以下4个层次。

第一,处理常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第二,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肖益民,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第三,应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四,适应职业拓展与转型的通识能力。

学校培养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应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2]。

第一,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为主体,沟通土木建筑、热能动力、环境、机械、经济和管理相关学科。

第二,具有良好的工程师素质,融合贯通暖通、燃气、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和建筑消防等专业的核心技术,满足建筑与交通工具内的环控工程、工农业生产环境控制工程、建筑与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和城市与工厂热能动力供应等领域的要求,经过国家规定年限的工程实践锻炼,取得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资格。

第三,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能够自我学习提高、改造重构知识和能力,变换自己的角色,从事其他社会活动。

三、目标定位、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一)目标定位

总体建设目标为依托学科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资源配置,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基础雄厚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建成符合中国及国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与推广基地。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互不关联的教师群体,不益于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理论体系和完整的专业能力。特色教学团队是特色人才培养的灵魂,是特色专业建设最关键的内容。特色教学团队的教师应了解专业全局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及各门课程、各实践环节在特色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认识清楚,掌握所承担的课程与其他课程或教学环节的衔接关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解工程实践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具有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工程新技术研发经历和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修改与调整

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是特色人才培养的纲要。

3专业理论与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理论与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是特色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

(三)建设方案

1特色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团队负责人的选拔。负责人要具有把握专业全局的能力,对特色专业内涵有深刻理解、组织能力,是特色教学团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二是,一个了解专业全局,能相互沟通、理解和配合的教师群体。按照特色教学团队教师能力要求,通过学术学历培养,督促和帮助教师取得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创造机会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与调整

探讨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内涵与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全面推进基于学生参与研究的教与学,对本科生进行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素质教育,将能力训练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开展适应特色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是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核心系列课程建设,形成新型特色专业的理论与技术核心体系,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导论、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暖通空调、冷热源工程、燃气输配、建筑节能等核心课程,重点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二是建设新生研讨课与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项目。三是建设适应特色专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建设工程技术研发和应用实习基地,基地的类型、开放时间、方式应符合认知规律和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逐步实现“教师带着学”到“学生独立学”的转变。通过实习,了解专业有关设备开发、系统设计安装方法和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实况,强调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特别是社会交际能力。

四、建设成效

(一)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41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8名,博士导师7名。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学人员13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0%以上取得博士学位,11人取得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资格。团队教师都具有承担建环工程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工程方案优化与评价、工程设计、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与实施的等实践经历。

教学团队督促和帮助教师取得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派出交流等方式,中青年教师都有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和国外访学的经历,使其了解学科前沿和专业发展动态。绝大多数教师以长期参加工程实践取得的丰富科研与工程实践经验为支撑,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团队每周开展半天教学研讨,每学期举行学期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参与新培养方案的编制和新的课程体系建设研讨。目前,团队正探索将以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经历、科研能力与学科视野为主的培养方式转移到基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人才培养新需求、教育规律与教学方法新变化的培养模式上,实现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并付诸教学实践。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不断完善

以培养通识型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为基本目标。目标定位在培养建筑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公用设施等领域从事设计、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与科学技术人才,部分毕业生进入高一层次学位教育。

将基础素质教育与国家注册工程师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理论发展为指导,行业技术发展为背景;以工程理论为基础,工程设计为主线,科学基础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并重。重视基础教育,重视计算机、外语、制图等通识能力训练,重视工程师素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培养。

实行优异生培养制度、学业导师制度、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和第二学位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本科生在第三学期按照年级1~2%的比例选拔优异生,各学院教学院长聘任责任心强,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有科研课题,并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作为优异生的导师,负责优异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优异生和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学校为优异生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和集体活动,鼓励优异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科研工作。学校不定期举办“优异生学术交流报告会”,对优异生的科研成果或论文根据其水平给予适当奖励。专业教学团队在新生入学后,为每5位学生安排1位学业导师,对学生选课、学业规划、参加创新科研项目给予指导。

(三)课程体系改革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特色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构成见表1。其中,学科大类基础课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课程。专业主干课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燃料与燃烧、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燃气输配、冷热源工程、建筑电工学等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培养方案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课内36周,课外4周,共计40周,计27.5学分。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共集中安排31周,计21学分。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等共5周,计2.5学分,在相应学期分组集中进行。

表1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课程类别12学时/周数12学分12学时比例/%必修12通识教育基础128881255.51237.科大类基础121601210.012 6.8专业主干125761236.01224.6集中实践环节12 401227.512-选修12文化素质1219212 6.012 8.2通识教育基础12 8812 5.512 3.8学科大类基础1213612 8.512 5.8专业选修123041219.01213.0最低毕业学分12168根据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特色定位,特别重视工程设计环节的教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形成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创新”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论文主要针对研究型人才培养。

(1)课程设计,主要专业课安排必修规定题目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工程设计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

(2)综合课程设计,4周。通过规定题目的综合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知识,进行工程方案分析和设计,解决不同工种与设计在协调、配合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或论文,自选题目,18周。指导教师从实际科研、工程设计项目中提炼选题,由学生结合实际自行选择。毕业设计是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性环节,在毕业设计注重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工程师素养的培养。

(四)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宽口径”的专业教学要求,教学团队对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部分专业课程教材进行了重点建设,组织编写出版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列教材”16种,并全部完成了修订工作,其中6部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另主编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土建类学科指导委员会推荐、部级优秀教材1部,参编“普通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流体输配管网、流体力学课程已建设成重庆市精品课程,流体输配管网课程被全国高校土建学科指导委员会、重庆市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燃气输配、传热学等课程被评为重庆大学精品课程。2001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建设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识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