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版证券市场

新版证券市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新版证券市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版证券市场

篇1

GranTurismo MC Trofeo

玛莎拉蒂GranTurismo MC Trofeo赛车是专为玛莎拉蒂独有的单一车型锦标赛事打造的车型。2012款MC Trofeo赛车在车身构造方面进行升级,配备了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车身套件,并减轻车身重量,大大提升速度,其优异的性能在冬歇期举行的试车环节中展露无遗,平均圈速比2011款赛车整整提高2.5秒,重现赛道之王的激情与速度。

致力于全方位表现完美的玛莎拉蒂亦注重展台的设计,以更好地展现玛莎拉蒂独有的运动、激情及奢华融为一体的理念。此次展台依旧延续开放的设计风格,将闪耀夺目的“三叉戟”鼎盛车型系列近距离呈现,配合同期展出的“个性化定制专区”以及“玛莎拉蒂精品”系列,共同演绎了玛莎拉蒂品牌专属的高品质生活理念及定制化风格。

GranTurismo Sport

跑车运动版

玛莎拉蒂的GT跑车系列将豪华旅行跑车概念赋予了全新内涵,作为这一成功车系中的最新成员,全新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的出众之处在于全面更新的造型设计和一系列新型技术装备,这些装备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运动性能,并强化了外观及内饰设计的运动特性。

强劲的发动机

动力强劲的4.7升V8发动机现在可产生460 HP(338 kW)的最大功率和520 Nm的最大扭矩,且没有增加油耗和排放。这些数据与带有MC Shift,陕速换挡技术(换挡时间降至100毫秒)的电子控制变速箱结合在一起,可使玛莎拉蒂GT跑车运动版的最高车速达到不可思议的300 km/h,0至100 km/h加速时间仅需4.7秒。配备自动变速箱和MC Auto Shift换挡模式的玛莎拉蒂GT跑车运动版同样拥有非凡的性能,最高车速为298 km/h,0至100km/h加速时间仅为4.8秒。

在悬挂系统方面,全新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配备了运动型Skyhook悬挂系统,这是连续可变阻尼控制系统的升级版本,可使车辆的响应更加敏捷,驾驶乐趣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了乘员舒适性。在“运动”模式下,车辆对驾驶者的响应极为敏锐,在“常规”模式下则对阻尼进行连续调节,以吸收路面的颠簸,提供更加平顺柔和的行驶品质。

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可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变速箱:一款为ZF 6速自动变速箱,另一款为配备了干式双片离合器的6速电子控制变速箱。前者可在提升驾驶舒适性的同时,丝毫不影响性能,后者则提供了更强的驾驶参与感。

创新的车身造型

在车身上的一系列改款设计进一步强化了本已十分鲜明的运动天性。

重新设计的前保险杠改善了气流和前制动器的冷却效果,同时强化了车头的美感,这要归功于一种新的造型元素:将新型前大灯和经典的椭圆形格栅之间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带有红线装饰的镀铬三叉戟标志傲然居于前格栅中央:三叉戟标志带有红线装饰是玛莎拉蒂车系中动力最强车型的专有特征,这是玛莎拉蒂品牌的一项传统。

前大灯组保留了原有外形,但是经过了重新设计与改进,增加了采用DRL技术的LED日间行车灯。这种新型LED车灯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前大灯的造型风格,而且提高了功能性和可见性,进而提升了车辆安全性。

在过目难忘的20英寸Astro造型合金车轮后面,是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制动系统,全新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采用Brembo双材质铸造制动器,前制动器配备6活塞制动卡钳,后制动器配备4活塞制动卡钳。带有开槽和钻孔的制动盘由两种材料制成:铸铁和铝材,重量减轻了15%至20%,具有更佳的舒适性、更少的腐蚀与磨损以及卓然超群的部件性能。

玛莎拉蒂和Brembo公司为制动卡钳提供了一种全新颜色:氧化蓝,这种颜色具有亚光效果,强化了该车型的超级运动风格,再次印证了玛莎拉蒂对细节的格外重视,以确保最高客户满意度。这一理念甚至延伸至最微小的设计细节,充分体现了玛莎拉蒂的“个性化定制”理念。

经过重新设计的、色泽更暗的组合尾灯令车身尾部比以往车型更加时尚与豪华,并呈现出一种戏剧性的视觉效果。

新车型还推出了一种全新车身颜色:“Blu Sofisticato”,它能够将最完美的车身线条衬托出来,展现出全新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所特有的诸多创新性造型特征。

运动型内饰

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的内饰采用运动型设计。乘员们可放松置身于座舱中享受全新打造的豪华舒适、精湛工艺和精美细节。

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新型前、后排座椅,它们不仅在外观上得到了改进与更新,而且提供了更优秀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这些座椅具有更出色的支撑效果,还可在长途旅行时向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最佳舒适性。前排座椅靠背具有与众不同的新设计,采用皮革装饰,并且为后排乘客创造出更宽敞的乘坐空间(+20毫米)。

设计师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强化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那种充满动感而又精致优雅的风格。新的设计细节包括EcoChrome灰色内饰、Poltrona Frau皮革装饰以及一系列运动型装备,例如设计灵感来自玛莎拉蒂Trofeo赛车的方向盘上的换挡拨片,以及铝质踏板等等。

方向盘同样采用新型设计,采用了更加扁平的轮圈并强化了手握位置的造型,使得它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且更适合运动型驾驶。凭借这些特征,全新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延续了玛莎拉蒂历史上最成功车型之一的风格。在双重灵魂的作用下,全新玛莎拉蒂GranTurismo Sport跑车运动版一方面提供了运动化的操控性和卓越性能,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兼顾了优雅风格和乘员舒适性,这是所有玛莎拉蒂车型的必备特征。

篇2

盘面分析:早盘大盘再创新低后回升翻红,创业板指跌深反弹领涨各大指数。波段最弱的创业板指数提前大盘止跌企稳,今日证劵板块异动均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近几日是月末资金面最紧张的时期,今天国债回购已超过10,下周就会好转。就

操作而言,中线布局的继续耐心等待,短线观望等新主流板块。

今日行情看点:主板能否会有新低,如果继续弱势小阴小阳就继续观望绝不动手。这个新低位置如果没有嵌入线出现,小阴小阳时间过长随时有可能再次下跌,现在就是要用最坏的可能来预测和衡量。对于中小创来说,盯着创业板的前低,昨天中小板指数已经新低,创业板稍微好。今年是我做股票十几年来最差最极端的一年,2015年千股跌停那么多次你看看幅度多少,跟现在的下跌幅度已经基本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篇3

国际市场动态

黑客攻击英国宽带服务商,400万用户信息或被盗;趋势科技3亿美元收购惠普TippingPoint安全团队;西部数据宣布190亿美元收购SanDisk。

国内市场动态

出门问问获谷歌投资,累计融资7500万美元;京东云互联网+战略出炉,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阿里云携手华大基因、英特尔搭建亚太首个精准医疗开放云平台。

A股上市公司重要动态信息

赛为智能:签3.59亿元IDC数据中心合同;易华录:与泉州电信联合体预中标教育平台;恒华科技:签1.4亿元光伏发电项目承包合同;新开普:拟定增募资4亿元加码高校移动互联等业务;证通电子:定增募资15亿元加码云计算数据中心业务;荣之联:与英国THE FLOOW合作发力车联网大数据业务;延华智能:签1.5亿养老综合云平台项目。

投资策略

上周,大盘震荡上行,中小板及创业板同样震荡上升,成交量上升明显,均跑赢大盘。计算机行业继续跑赢大盘,但震荡加剧,个股方面涨跌互现,少数个股涨幅较大。题材方面,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板块领涨行业,互联网金融亦表现较好,此外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板块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上周,央行双降超出市场预期,资金成本降低对科技行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利好:

1)无风险利率下降,资金会不断流入收益率高的行业,就目前时点国家宏观经济情况看,互联网及高科技行业是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行业,因此利率下降有望使此前遇冷的风险偏好资金重新回流,支撑行业发展;

2)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PPP模式企业存在大量融资需求,资金成本的降低有望减轻此类企业的负担,进而此类公司有望加速业务布局,财务费用降低也会提振此类公司业绩;

篇4

1引言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除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和培养总体目标的确定外,教材建设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体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一本好教材的问世意味着一门好课程的出现,也预示着一批优秀学生的成长.为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现状,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做一思考。

2经济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专业教材建设是院校正常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深入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教学建设要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深入研究高校学科特点,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笔者认为,经管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2.1通俗适用的原则

证券投资学起源于西方,不少概念和理论都是从国外教科书中引进,教材编写者对于涉及的比较专业的术语、概念和理论,要尽量通俗的表述,让学生能够领会和贯通。同时,教材编写必须考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要合理,应适应各院校确定的教学时数和教学目标要求,教材的字数规模要适应学制、学时的需要。

2.2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体系结构要完整和成系统,一般地说,证券投资学教材要至少能够涵盖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知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方法与交易技巧、证券投资风险防范与管理。这些内容缺一不可。

2.3新颖性原则

教材建设一定要体现编、著相结合,不断纳入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同时要不断的结合我国金融行业、证券行业改革的实际,总结提炼出一些能上升为理论成果的东西编入教材中,增强教材的创新性,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该学科知识前沿,又能够紧跟改革时代潮流,不断增进知识。

3目前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一经编定成型,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较快,教材建设如何与之适应,适时修订推出新版与变化了的实际相匹配,成为教材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新的实践、产生一些新生事物,例如优先股的重启、个股期权制度的实施等等。经济实践和改革需要理论指导,同时又需要把新兴实践提炼和上升为理论。此外,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轨道,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要吸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好的机制、制度、模式和经验,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使得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的再版修订要不间断的吐故纳新。解决这一问题,要求高校教师和教材建设者们,一是要走出校园,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的进程,必要时实地进行一些考察和调研,增进认识;二是要不断总结与思考,提炼出或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建设中,使教材不断更新,知识更加前瞻,体系更加全面。

4目前经管类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1教材编著要强化宏观基本面分析方面的内容

证券投资学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涉及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经济发展总是受制于宏观基本面的变化,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强化宏观基本面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宏观基本面分析当然首先要完整介绍宏观经济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如总量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以及宏观经济指标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及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其次,要进行产业分析、行业分析,领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现状;再次,要进行微观基本面——公司的分析,包括公司的财务分析、价值分析。目前出版的教材,有的对宏观基本面分析编著内容不够充分和深入,比如,缺乏行业分析、板块分析、热点分析,有的对微观基本面诸如公司价值分析很不细致,使得教材内容体系不尽完整。

4.2证券投资学教材要精简投资模型和量化分析方面的内容

证券投资学教材中,一些诸如马科维茨选择资产组合方法、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以及量化分析交易等内容,对于金融、投资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毕竟是他们的核心专业课程,应该也必须掌握这些现资组合与分析理论。但是,对于一般经贸和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不是其专业核心课,开设这门课程目的只是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金融证券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一定的投资水平,而不是执业能力。因此,没有必要大量介绍一些西方投资学中的看似高端的模型分析和量化分析理论,这些较为复杂的投资理论,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一般不易学懂,如果学得似懂非懂,反而难以正确指导其投资理财活动。

4.3教材建设应紧密联系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内容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沪港通、深港通、熔断机制等新事物。沪港通,即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指两地投资者委托上交所会员或者联交所参与者,通过上交所或者联交所在对方所在地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2014年11月17日开通。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实施,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和改革,进一步学习借鉴香港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熔断机制(Circuit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后于2016年1月8日暂停。熔断机制虽然目前不适合我国国情,没有坚持下去,但是它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功能还是值得肯定。对于这些新兴知识和内容,教材应该予以介绍,一般可以有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增加教材附录,通过附录加以介绍;二是在相关章节增加专栏,介绍这些内容。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强适应证券市场活动的能力。

4.4增加案例分析方面的篇幅

案例是指对某一具体现象的描述、总结和分析。一般可以在投资、管理实践和教学中运用。案例有真实性;典型性;有效性;完整性;可读性五大原则,案例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具有指导作用、借鉴作用和经验积累作用。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为了使学习者增进投资分析能力和投资活动的实践能力,教材编写中适当增加案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投资学教材内容体系中,产业与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K线、均线、技术指标等技术分析章节以及风险防范和组合管理等章节均可以编附案例,通过案例及其分析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已近出版的教材,案例方面的内容不太多,再编时,适当增加案例篇幅很有必要。总之,在改革深入推进,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追求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教师既要教书育人,更要地做好教材建设工作,使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系统、新颖的理论知识,并由此提升应用技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2〕9号.

[2]曾贵,王超.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学院学报,2015(2).

篇5

金融法是一个集合概念,在世界各国法律体系中,并不存在一部法律叫“金融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也不存在一部以“金融法”命名的法律或者法规,但它自成一类规范或“一个法群”(abodyoflaw),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来看,金融法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法专指银行法,因为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法是金融法的基本法;广义的金融法则除包括银行法外,还包括货币法、票据法、证券法、信托法、基金法、保险法等[1]。

在没有现成的英文法律词语与之对应下,应如何英译“金融法”这一概念?对此,我国金融法学界并没有达成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金融法”翻译为FinanceLaw。如,朱崇实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金融法教程》(第二版),将书名译为ACourseinFinanceLaw;强力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金融法》,直接译为FinanceLaw;另一种翻译是Fi-nancialLaw。例如,朱大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的《金融法》,在英文目录中使用了FinancialLaw;刘次邦、郑曙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联合出版的《金融法》,使用的也是FinancialLaw;在我国台湾地区,一般也用FinancialLaw。

笔者认为,应当遵循如下方法:

1.金融法是随着金融活动而产生的,从最初的习惯,到后来的银行法,到现代的金融法,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因此,传统上的金融法,就是指银行法,所以有时候用bankinglaw来指称金融法是恰当的。

2.当金融法是指包括银行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基金法等在内的自成一类规范或“一个法群”(abodyoflaw)时,应使用finan-ciallaw的翻译方法。这可以从“金融(finance)”一词的中英文词源进行分析。

3.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银行仍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法是金融法的基本法,所以当“金融法”主要是指银行法时,可以翻译为bankinglaw;但当“金融法”作为广义的金融类法律使用时,必须使用FinancialLaw。

4.关于我国金融法规体系中几个部门法的翻译,基本上不存在分歧,分别是:银行法bankinglaw,证券法securitieslaw,保险法insurancelaw,信托法trustlaw,票据法negotiableinstrumentslaw,等等。

5.值得注意的是,在英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笼统使用“金融法”这个名词并不多见;而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直接使用bankinglaw,secur-itieslaw,insurancelaw等,或者从金融机构角度讲“银行与金融机构法”(bankingandfinancialinsti-tutionslaw)、金融监管(financialregulation),以及金融服务(贸易)法,即lawoftradeinfinancialservices或者financialservicesact等。

(二)关于英文finance的理解、应用与翻译finance是个多义词,在法律翻译实践中,在对其理解、使用与翻译常引起歧义。

1.现在各种工具书中都把“金融”与英语fi-nance对应,但作为经济范畴加以研究时,二者并不完全等同。以英文注解中文的金融,用fi-nance;以中文注解英文的finance,也用金融。

(1)“金融”在中国并非古已有之。古文字中有“金”,有“融”,但未见“金融”连在一起。《康熙字典》及其之前的工具书均无“金”“融”连用的词。中国最早列入“金融”条目的工具书是:1915年初版的《辞源》和1937年开始刊行的《辞海》。《辞源》金融条的释文是:“今谓金钱之融通状态曰金融,旧称银根。各种银行、票号、钱庄,曰金融机构……”。《辞海》1936年版金融条的释文是“谓资金融通之形态也,旧称银根”[2]。

(2)《企鹅经济学词典》对Finance的解释是:“Finance.Theprovisionofmoneywhenandwhererequired.Financemaybeshort-term(usuallyuptooneyear),medium-term(usuallyoveroneyearanduptofivetosevenyears)andlong-term.Fi-nancemayberequiredforconsumptionorforinvest-men.tForthelatterwhenprovideditbecomescap-ita.l”[3]

2.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

对Finance的解释,我们认为,Finance作为名词包括以下三个义项:

(1)finance(forsth.):moneyusedtorunabusiness,anactivityoraprojec;t资金,经费。例如:Financeforeducationcomesfromtaxpayers.教育经费来自纳税人。

(2)finance:theactivityofmanagingmoney,especiallybyagovernmentorcommercialorganiza-tion;财政,金融,财务。例如:theMinisterofFi-nance财政部长;thefinancedirector/department财务主任/财务科;adiplomainbankingandfinance银行学与金融学文凭。

(3)finances:themoneyavailabletoaperson,anorganizationoracountry;thewaythismoneyismanaged;(个人、组织、国家的)财力,财源,财务管理。例如:government/public/personalfinances政府/公共/个人财力;It’sabouttimeyousortedoutyourfinances.现在是你整顿财务状况的时候了;Movinghouseputaseverestrainonourfi-nances.搬家使我们的经济十分紧张。

二、“金融集团”及相关法律术语的翻译和使用

在英文中,集团有两种表达方法,即group和conglomerate。但是,关于“金融集团”,既有用fi-nancialgroup的,又有用financialconglomerate的。到底哪个更好呢?

(一)权威工具书对group和conglomerate的解释

1.group的含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关于的group的解释有3项,其中第2项解释是:group(business商),即anumberofcompaniesthatareownedbythesamepersonororganization集团。在有关的法律专业词典中,没有关于group作为集团含义的解释,或者干脆没有group这个词条;想来,也许是词典编撰者认为group作为集团的含义是清楚的、确定的,根本不需要另做解释。

2.conglomerate的含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关于的conglomerate的解释有3项,其中第1项解释是:conglomerate(business商),即alargecompanyformedbyjoiningtogetherdifferentfirms联合大公司,企业集团[4]。最新版《布莱克法律辞典》将conglomerate解释为acorporationthatownsunrelatedenterprisesinawidevarietyofindus-tries[5];《元照英美法词典》对其解释是,“联合大企业;集团公司”,指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大公司,通常由一单一法人实体控制[6]。

(二)各国金融立法实践对group和conglom-erate的使用及分析

1.在法律实务和翻译实践中,有人倾向于使用group来指称金融集团,并建议用group来替代conglomerate。因为,在经济学中,conglomerate这个术语是与企业集团(industrialconglomerate)相关联的,给人的感觉是诸多并无实际联系的事物所形成的一种无组织的框架;而且,这一表述方式目前在德国也还不为人所知。

2.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若干重要国际组织特别是欧盟和联合论坛,在有法律关文件中更多地使用了conglomerate。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业监管者组织及国际保险业监管者组织三方组成的联合论坛,于1999年的关于金融企业集团监管的最终文件中,使用了con-glomerate。欧盟在其2001年4月26日的金融企业集团补充监管指令建议案中,使用的也是这个词。

3.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group和con-glomerate两个词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从近几年的法律实践和习惯出发,应该使用conglomerate。而且,在一般地指金融集团时,我们仍然可以使用group;但是在正式的、规范的、书面的场合,以使用conglomerate为宜。

三、“证券法”及相关法律英语术语的翻译

(一)证券(securities)[7]股票(stocks)的比较分析

1.股票是证券的一种。一提起“证券(securi-ties)”,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股票(stocks)”。股票当然属于证券,但它只是证券的一个品种。在美国,“股票”也被明确包含在其1933年《证券法》第2节(a)(1)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3(10)条中对“证券”定义之中。我国2006年《证券法》规定,其所调整和规定的证券范围是资本证券(investmentsecurities),包括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8]。而且,我国上海、深圳证交所依法上市交易品种,也主要是这三个证券品种。

2.证券交易所一般翻译为“股票交易所”。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把“证券交易所”称为“stockexchange”,也就是“股票交易所”。比如,纽约证券交易所是NewYorkStockExchange,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是StockExchangeofSingapore。只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将证交所称为“securitiesexchange”,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证交所英文名字是JSESecuritiesExchange。但是,在stockexchange中,买卖交易的不仅仅是stock,而是包括stock在内的各种securities;很多情况下,还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在内的金融期货(financialfutures),以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financialderivatives)的交易。

(二)证券(securities)、股份(share)与股票(stock)词义与用法辨析

1.关于securities一词,如前所述,其含义广泛,它是“证券,有价证券”,指代表对公司或政府的股东权或债权的股票、债券、票据、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或其他文件[9]。因此,在范围上,securi-ties包括了share和stock。

2.关于share和stock,它们都有股份和股票的意思,只是前者主要是英国英语的用法,而后者主要是美国英语的用法。因此,在英国英语中,普通股和优先股分别是ordinaryshares和preferenceshares;而在美语中,普通股和优先股则分别是commonstock和preference(preferred)stock[10]。同时,美语stock还有“股本”即“企业的股份总额”的含义,所以有时用ashare(shares)ofstock来表达具体数量的股份、股票。比如,Thestockisin1000shares.全部股份分为一千股。

3.equity与equities的含义与用法。equity的一般含义是股权、所有者权益,其单数形式equi-ty,是指(公司的)股本、所有者权益、资产净值,即thevalueofacompany’sshares;thevalueofapropertyafterallchargesanddebtshavebeenpaid;而其复数形式equities,则有“(公司的)普通股”之义,即sharesinacompanywhichdonotpayafixedamountofinterest。其常用搭配有:(1)equitysecurities(shares,stock),意思都是“股本证券”,具体的翻译应该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分析、确定。(2)equityfi-nancing,即募股融资或股权融资,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做法,相对于通过发行债券或借贷以筹集资金的“债务融资”(debtfinancing)。(3)stockholder’sequity,意指股东权益,股东产权,股东股本。其他词组还有equitycapital权益资本,equityearnings股权投资赢利,equityincome股本收入,equityinvestment股权投资,equitymort-gage股本抵押,equitynotes股本债券[11]。

(三)证券法与证券监管机构的英文翻译

1.世界各国的证券法,一般都称为securitieslaw或securitiesact。比如,我国的证券法,译成英文应该是TheSecurities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在美国,既有证券法,又有证券交易法,分别是SecuritiesActof1933和SecuritiesExchangeActof1934。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情况都大致如此。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95-02

一、引言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退市制度作为整个市场管理制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从1992年以前的“有进无退”开始,到1992―2001年“说退不退”的过渡阶段,再到2001―2011年的“进多退少”探索实践,这三个阶段的退市制度被业界称为旧的退市制度,而2012―2014年,推出的新退市规则被称为新的退市制度。学者认为,新退市制度在设计理念上更具有对称性、多元化、市场化的特点,相对于旧的退市制度,新制度将终结“只进不出”的局面。退市制度的保驾护航作用发挥如何,不仅是广大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上市公司本身乃至证券监管部门迫切需要了解的重点。本文利用我国退市制度推出的2001年、2012年、2014年三年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颁布日附近的交易数据,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推出退市机制的市场反应,得出我国退市制度的市场有效性。

二、研究设计

本文样本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交易数据采集的是2001年2月22日颁布《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2012年6月28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新退市制度方案、2014年10月29日沪深交易所《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之日前后3天的1周之内交易数据,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剔除了退市制度颁布日前后3天的1周内有停牌记录的样本。符合以上条件的样本,将作为本研究的有效样本。

本文采用一周的时间窗口(-3,3)来分析退市机制退出期间的市场反应。如颁布日不是交易日,那么下一个交易日将被作为颁布日。

同时,本文中市场反应(或投资者损失)的度量采用退市制度推出公告日(t = 0)附近若干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股票回报来衡量。建立的数学模型如下:

Rit=αi+βiRmt+εit

其中,Rit为第i只股票在t期的收益率,Rmt为股票投资组合在t期的收益率。

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我们采用深沪两市在t期的收益率。

为了估计出单个股票的超常收益率εit建立了以下数学模型:

然后计算在t 日的所有样本的平均超常的收益率:

最后计算在事件窗口期[t1,t2]的所有样本的累计超常收益率:

三、实证研究

我们对ST和*ST公司在颁布日附近前后3天1周内的超额回报率进行单样本t检验的运行结果(见下页表1)。

下页表1显示,退市制度颁布日附近的市场反应,在退市制度颁布日附近,市场(负)反应主要集中在颁布日的前一天至后两天的4天内。

此外,在退市制度颁布日附近一周其他交易日(t=-3,-2,3),我们均未检测到5%水平以上的显著市场负反应。由此我们得出结论:退市制度颁布日附近的市场负反应主要集中t=-1,0,1,2四个交易日。

接下来我们计算[-1,2]时间窗的累计超常股票回报率CAR,来度量退市制度颁布日市场总体反应。

下页表2显示,退市制度颁布日(即t=-1,0,1,2)附近四个交易日累计超常回报率显著为负,CAR [-1,2]均值为-3.95%,单样本t检验显示显著为负(p

我们同时对两市的非ST股票,在退市制度颁布日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单样本T检验分析,采集到有用样本2 765个,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对非ST股票来说,退市制度颁布日附近一周内,只有颁布日当天和第二天超额收益率均值为负,其他时间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正,但t=0,1两天的P值分别0.063和0.192,均大于0.05,负反应并不显著。从这里可以看出,退市制度对非ST股票的威慑作用非常有限,它主要还是针对被打上ST和*ST 的“准退市”公司。

四、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在退市制度颁布日附近*ST、 ST公司股票价格显著下跌。投资者的累计超额回报显著为负,市场负反应严重,这跟国外文献对退市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做出的研究看法基本一致,如Jarrell(1984),sange和Peterson(1990),Andras和Mamsiand Nadia Massoud(2004),Merjos(1963)等学者都认为,在退市日股票将会有超过5%的下跌。我们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对特别处理和退市风险警告公告日股票的市场反应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害怕股票退市导致投资收益的损失。同时还发现,非ST股票在退市制度颁布日附近的市场反应并不严重,负反应并不显著,说明我国的退市制度真正威慑的对象是*ST、 ST公司股票。

参考文献:

[1] 吴溪,张俊生.上市公司立案公告的市场反应及其含义[J].会计研究,2014,(4).

[2] 陈汉文,陈向民.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2,(1).

篇7

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独立自主进行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以致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针对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看似很清楚:“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变成了“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这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1]。于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模拟操作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结果,学生学完以后,只懂得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这就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背离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对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一直采用的是“一只粉笔两本书”作为教学工具。但是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需要看大盘才能理解理论知识。这些图表想在黑板上画出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造成老师讲课空洞、乏味,学生听课效率低下。

(三)缺乏实践环节、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都会有一定课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感觉,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永远不会明白证券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理论联系实际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课程体系的压缩,导致在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设置教学实践课,有的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教学实践课,但落实起来不是很到位,所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材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教材理论介绍过多,过于呆板,对于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国有股减持、QFII、QDII、ETF、LOF、权证、股指期货、央行票据、可分离交易债券、融资融券、市价委托、大宗交易、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三板市场等内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2]。很多学过证券投资学的同学对这些概念茫然无知。另外就是游戏规则的变化,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是证券法规全面修改的时期,证券发行、上市以及交易规则都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对上述内容都很少涉及,对规则修改更是没有反映。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二、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他们证券的交易,最低的目标是学会炒股。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交易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中级目标是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要求学生参加并争取通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证券经纪类考试,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证券知识。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1、案例教学

选择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一些难以理解、繁琐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2、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股市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建立操作规则,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同时,通过让学生扮演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模拟投资活动,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环境中具体运用,通过模拟操盘预测市场行情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因此,模拟投资活动的开展,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置的一个较高的层次。

3、多媒体教学

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学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证券价格在证券市场中的波动起伏是扑朔迷离的,所以,证券投资技术对于提高投资人的判断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强对证券市场未来的预见能力,躲避即将来到的风险,任何一个投资者(机构)都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技术分析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实际分析能力。而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察颜观色、个别提问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原本生动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创作工具,则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的“电子讲稿”[3]。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图以及各种K线组合,通过形状、大小、色彩、闪烁、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并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了葛兰碧的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了Flash的动画技术,生动、贴切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修正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要改变过去教学没有实践环节或是把实践教学形式化的状况,使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这样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由于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压缩,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证券公司进行岗位实习和训练。另外,要改变现有考试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的考试分成实务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参考文献

篇8

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独立自主进行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以致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针对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看似很清楚:“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变成了“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这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1]。于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模拟操作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结果,学生学完以后,只懂得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这就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背离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对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一直采用的是“一只粉笔两本书”作为教学工具。但是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需要看大盘才能理解理论知识。这些图表想在黑板上画出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造成老师讲课空洞、乏味,学生听课效率低下。

(三)缺乏实践环节、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都会有一定课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感觉,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永远不会明白证券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理论联系实际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课程体系的压缩,导致在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设置教学实践课,有的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教学实践课,但落实起来不是很到位,所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材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教材理论介绍过多,过于呆板,对于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国有股减持、QFII、QDII、ETF、LOF、权证、股指期货、央行票据、可分离交易债券、融资融券、市价委托、大宗交易、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三板市场等内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2]。很多学过证券投资学的同学对这些概念茫然无知。另外就是游戏规则的变化,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是证券法规全面修改的时期,证券发行、上市以及交易规则都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对上述内容都很少涉及,对规则修改更是没有反映。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二、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他们证券的交易,最低的目标是学会炒股。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交易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中级目标是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要求学生参加并争取通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证券经纪类考试,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证券知识。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1、案例教学

选择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一些难以理解、繁琐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2、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股市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建立操作规则,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同时,通过让学生扮演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模拟投资活动,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环境中具体运用,通过模拟操盘预测市场行情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因此,模拟投资活动的开展,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置的一个较高的层次。

3、多媒体教学

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学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证券价格在证券市场中的波动起伏是扑朔迷离的,所以,证券投资技术对于提高投资人的判断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强对证券市场未来的预见能力,躲避即将来到的风险,任何一个投资者(机构)都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技术分析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实际分析能力。而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察颜观色、个别提问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原本生动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创作工具,则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的“电子讲稿”[3]。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图以及各种K线组合,通过形状、大小、色彩、闪烁、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并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了葛兰碧的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了Flash的动画技术,生动、贴切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修正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要改变过去教学没有实践环节或是把实践教学形式化的状况,使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这样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由于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压缩,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证券公司进行岗位实习和训练。另外,要改变现有考试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的考试分成实务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参考文献

篇9

在新版招股书中,奥力威原来对募投项目的投资收益预测诡异地“消失了”,而且其募投项目的真实盈利能力堪忧。

另外,《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奥力威的原大股东、现在的前十大客户之一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普汽车”)2013年采购数据与奥力威披露的销售数据有2000多万元的差距,而亚普汽车也曾是奥力威的前五大供应商,两者紧密关系颇受市场争议。

更为诡异的是,在上游客户业绩萎靡不振,同行业巨头深陷泥沼之际,奥力威“一枝独秀”。《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分析发现,奥力威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竟远低于同类上市公司;同时,奥力威近四年的应收账款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其真实盈利能力存疑。

不败神话诡象

奥力威成立于1993年11月19日,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主要产品包括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等三大类别。

近5年间,奥力威创造了一项惊人纪录――业绩从未“一败”。2010-2014年,奥力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61.67%、15.70%、11.67%、25.32%、35.31%。

与之相反的是,同样身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宁波华翔(002048.SZ)、东风科技(600081.SH)、世纪华通(002602.SZ)三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在2011年、2012年纷纷巨降,其中宁波华翔2011年、201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2.38%和-12.22%、东风科技分别为-16.07%、-29.54%,世纪华通分别为-10.92%、-32.40%。

宁波华翔在年报中分析道,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位运行,不仅对汽车消费的拉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还造成公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公司面临较大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人力成本始终处于上升状态,将进一步挤压企业生产利润,这将成为一个长期的问题。

东风科技也在年报中表示,汽车产能过剩开始显现,节能减排的要求更加严格,乘用车、商用车排放标准升级,对企业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加了成本压力。

在提示风险因素时,奥力威表示,汽车零部件产品价格与下游整车价格关联性较大,如果下游整车制造行业景气度出现明显下滑,将会影响到公司产品的销售,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中国汽车销量在经历2009年、2010年的疯狂增长后,后续增长大幅放缓,2009-2014年增速分别为45.42%、32.40%、2.45%、4.33%、13.91%、6.86%。

Wind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长安汽车(000625.SZ)、一汽轿车(000800.SZ)四家车企巨头业绩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广汽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52%、-73.46%,比亚迪分别为-45.12%、-94.12%,长安汽车分别为-52.44%、49.43%,一汽轿车分别为-88.24%、-448.87%。

在上游客户业绩萎靡不振、同行业巨头深陷泥沼之际,奥力威的“不败神话”更加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其中是否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猫腻?

《证券市场周刊》发现,奥力威的成本控制能力远超同类上市公司,以2012年为例,奥力威的销售费用率为2.24%、管理费用率为6.81%,两项费用率合计为9.05%,而宁波华翔、东风科技、世纪华通两项费用率合计分别为12.55%、12.89%、13.69%。2014年度,奥力威的两项费用率仍远低于上述上市公司。

对此,奥力威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主要客户地理位置较近且集中,有利于节省物流费用,另外公司与各大汽车零部件配套商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往来较稳定……除仓储物流费、工资薪酬外,其他费用支出占比远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同时,《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奥力威的应收账款增速也远超同期营业收入。2011-2014年,奥力威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3511万元、4369万元、5942万元、7261万元,增速分别为30.84%、24.45%、35.99%、22.20%,同期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2.41%、5.85%、18.64%、16.98%。

原股东化身贵人

问题不止于此,《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奥力威与原大股东、现前十大客户亚普汽车之间披露的销售数据有较大差异,有待奥力威进一步解释。

奥力威前身为扬州奥力威传感器有限公司,成立时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80万美元,合资方分别为亚普汽车(前身为“扬州亚普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2011年6月改制为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奥地利C&T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奥地利C&T”)和香港迅速汽车公司(下称“香港迅速”),亚普汽车持股50%,为第一大股东,奥地利C&T和香港迅速分别持股25%。

2005年5月,亚普汽车和奥地利C&T将其持有的全部出资转让给了李宏庆的个人独资企业扬州市邗江宏庆旅游用品经营部。

招股书显示,2009-2014年,奥力威对亚普汽车(因亚普汽车仅持有武汉亚普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50%股权,故未将其纳入计算范围)的销售金额分别为3493万元、5687万元、8213万元、9507万元、13055万元、15873万元。2010-2014年,奥力威对亚普汽车的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62.81%、44.42%、15.76%、37.32%、21.59%,远超同期营业收入48.62%、22.41%、5.85%、18.64%、16.98%的增速。

然而,同样身为拟IPO企业的亚普汽车招股书显示,2012年至2014年6月,其向奥力威的采购金额分别为9732万元、10994万元、6225万元。不难看出,2013年两者销售数据相差2061万元,此问题有待奥力威给出进一步解释。

除此之外,2009年至2012年,亚普汽车还一直是奥力威的前五大供应商之一,期间双方之间的采购金额分别为616万元、1418万元、1482万元和1115万元。奥力威解释称,公司选择通过亚普汽车采购聚乙烯等原材料,比直接向聚乙烯厂商采购可以更便捷地获得优惠的采购价格,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可亚普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高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是由乙烯共聚生成的热塑性聚烯,为石油化工产品,报告期内,其价格的变动主要受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所致。亚普汽车主要从巴塞尔亚太有限公司(下称“巴塞尔”)采购高密度聚乙烯,该材料市场供应充足,均为市场化定价。奥力威也在招股书中提到,2012年,除向亚普汽车采购聚乙烯外,公司另向巴赛尔亚太有限公司(下称“巴赛尔”)采购聚乙烯408吨,金额为628万元,单价为1.54元/吨,与公司向亚普汽车的采购价基本相当。

巴塞尔和巴赛尔两家应为同一家公司,既然奥力威向巴赛尔与亚普汽车采购价基本相当,奥力威在2009年至2012年为何仍只“钟情”于亚普汽车呢?

高管履历显示,1991-2006年,奥力威董事腾飞曾任亚普汽车人事部经理、采购经理,现任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06年至今),兼任烟台奥力威执行董事(2013年至今)、传感器研究所理事(2009年至今)及舒尔驰精密董事长(2011年至今)。

募投项目疑云

此次IPO,奥力威仍拟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普通股1667万股,募集资金却由以前的2.24亿元变为3.54亿元,募投项目也由原来的4个变为5个,分别为“汽车传感器项目”、“汽车燃油系统零部件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年产300万只环保型塑料空调风管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奥力威表示,由于产能不足,公司的部分产品,如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通过外协厂商生产。而且,公司目前的产能已难以应对持续扩大的订单需求,产能不足已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根据项目实际进度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或自有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支付相关投资款项,募集资金到位后,用募集资金置换。

不过,《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却发现,奥力威的募投项目存在诸多疑点。

此次募投项目的重头戏是“汽车传感器项目”,此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1390万元,项目计划建设期为2年,第3年开始投产,生产负荷达70%,第4年开始满负荷生产。项目达产后,奥力威将新增油位传感器及配件产能400万件、水位传感器产能100万件。在2014年版的招股书中,奥力威曾预计项目建成后,预计公司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6590万元,新增税前利润3180.40万元,新增净利润2385.30万元,奥力威表示“(项目)经济效益良好”;但是,2015版招股书中奥力威对募投项目的投资收益只字未提。

近三年,奥力威水位传感器及油位传感器销售价格波动不大,若以2014年销售价格计算,100万件水位传感器的销售收入为1619万元,400万件油位传感器的销售收入应为12664万元,两者合计销售收入为14283万元,这与奥力威预计的16590万元存在2307万元的差距。

奥力威表示,“水位传感器尚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其销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不论是产能利用率还是产品销量,奥力威的水位传感器一直都很不理想。2009-2014年,奥力威的水位传感器销量分别为5.38万件、13.55万件、16.31万件、12.34万件、14.28万件和13.23万件,2010年至2014年其水位传感器产能一直是30万件/年,近三年,其产能利用率甚至未过50%。以如此之低的销售增速及产能利用率,奥力威能消化100万件水位传感器的新增产能吗?

虽然奥力威没有解释上述项目目前的施工进度,但《证券市场周刊》分析发现,此项目或许在2013年就已完工。在2012年版的招股书中,奥力威曾表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募投项目)公司已投入475万元,这与2011年奥力威的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基本吻合。奥力威表示,2011年在建工程为奥力威车间工程的在建工程,而在分析2013年末固定资产较2012年增长65.84%时,奥力威表示,主要是公司新建的综合厂房已验收并结转固定资产所致。

另外,颇受市场质疑的是,曾被奥力威寄予厚望的“汽车燃油系统零部件项目”迟迟不见开工。在招股书中,奥力威多次表示,由于产能不足,公司将部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燃油系统附件和汽车内饰件等产品委托外协厂商加工生产。2012-2014年,奥力威燃油系统附件的外协产量分别为6391万件、7467万件、8787万件,占比分别为97.38%、90.87%和89.30%。

而奥力威曾预计,“汽车燃油系统零部件项目”建成后,预计公司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2443万元,新增税前利润2038万元,新增净利润1529万元。

要知道,奥力威的负债率相比同类上市公司并不高。2010-2014年,奥力威的资产负债率(合并)逐年下降,分别为50.51%、41.79%、35.51%、33.31%和25.70%;同期,奥力威的货币资金却是逐年上升,分别为3563万元、3968万元、4653万元、5763万元和7230万元。2012年、2014年,奥力威还曾分配现金股利700万元、600万元。

篇10

7月12日,华控赛格《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版)》(下称“新版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募集不超过48.56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项目及土壤修复项目。

其中,深圳市华融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泰”)、北京同方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同方创新”)和林芝清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分别出资不少于18亿元、7亿元和2亿元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华融泰持有华控赛格26.43%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而同方创新参股华融泰为其一致行动人,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华控赛格表示,非公开发行后,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公司财务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对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过,《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对比新老版《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发现,在募集资金近乎相同的情况下,华控赛格募投项目却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新版预案中“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较老版预案不仅项目规模大幅缩水,且近半PPP项目“消失”了。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发现,若不是依靠卖资产、压缩管理费用和大客户的及时帮助等手段,华控赛格早已暂停上市或退市了。

募投项目“变脸” PPP项目规模严重缩水

早在2015年7月13日,华控赛格曾《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下称“老版预案”)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拟为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8.72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

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列出四个PPP项目,分别为迁安市海绵城市项目、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拟分别投入募集资金14.99亿元、11.25亿元、14.98亿元和7.50亿元。

华控赛格在老版预案中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经与迁安市、萍乡市、贵安新区、池州市等城市进行战略合作洽谈,包括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的规划咨询、工程建设、PPP投资和运营管理等全方位合作,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咨询工作,下个阶段将通过招标获得相关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同时,清控人居也和其他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进行前期洽商,并与若干有意向申报明年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开展前期合作……”

华控赛格还表示,控股子公司清控人居已分别与迁安市城乡规划局、萍乡市财政局、贵安新区、池州市等签订了相关协议……清控人居将通过参与上述城市的招标进入海绵城市PPP项目领域。

时隔一年,上述PPP项目进展如何呢?

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介绍称,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共计投资40.06亿元,项目的实施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为主,政府直接投资为辅的投融资和建设运营模式,其中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投资额达到27.34亿元,占总投资额68.26%,具体模式包括DBFO、ROT和BOT。

但是,新版预案显示: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8.42亿元,使用PPP项目建设的投资为11.20亿元,其中6717.53万元由政府投资。此项目总投资额、使用PPP项目投资额分别较老版预案披露的金额少了1.64亿元和16.14亿元。华控赛格对此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另外,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还表示,目前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各类技术咨询工作将正式委托清控人居处理;清控人居已经开展专项规划和各类设计工作,并协助萍乡市完成了PPP具体项目的筛选和梳理;下一步,萍乡市将委托第三方机构正式开展招投标工作。

可在新版预案中已经没有了上述表述,华控赛格只是介绍了“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简要情况。此项目投标进展如何?2016年华控赛格是否还在为“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提供相关服务?这都有待华控赛格披露进一步详细信息。

另外,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还重点介绍了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需在2015-2017年完成投资建设的所有规划项目,投资额总计46.71亿元。华控赛格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就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全面设计工作与贵安新区政府完成了前期沟通和谈判工作;下一步,贵安新区将开展海绵城市项目的招投标和2015年度重点工作招投标工作。

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试点建设项目(2015-2017)共计117个,总投资约221.62亿元。华控赛格还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就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全面设计工作与池州市政府和相关协作单位一起完成前期沟通和谈判工作,并开始进行专项规划和重点工程设计工作;同时,清控人居已完成了池州市海绵城市具体项目的筛选和整理,下一步将开展招投标工作。

然而,在新版预案中,上述两个项目“消失”了。

篇11

而之前的《互联网周刊》科技股50强评选活动都是在与万国测评合作,甚至为了强化双方之间的合作,在6月底吕沈强甚至带着其同事一行三人专程来到北京,并言之凿凿“会全力配合今年的科技股50强。”目前万国测评正想如何把自己的“大智慧”交易系统做大,而与《互联网周刊》合作做这样的活动,对推广自己的网站,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包括总经理在内都很支持这个事情。”吕沈强说。

而现在能让万国测评忍痛割爱的理由只能是比科技股50强还重要的事情,而这就是上证所的Level-2行情版。

开始有偿服务

7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信息独家全权经营机构―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了上证所Level-2行情。作为国内证券市场的第一个商业版行情,消费者及最终用户将一律与信息服务商通过签约方式获取有偿服务。

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小平介绍,新版的Level-2行情并不是取代上海证券交易所已供给市场的即时行情(Show2003),而是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服务。也就是说之前无论是大户还是散户都在用同样的免费交易系统,在系统上获取的交易信息几无二致,但新版的Level-2行情将会给交钱的会员以更多的信息。而这一点对于股市的投资者来说,无疑平添了获利的筹码。

赵小平1994年到上证所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工作,1998年任上证所信息中心主任,2005年开始担任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0年开始,上证所开始启动三大技术项目:新交易系统、新网站和新信息系统,而赵小平经历了实施中的诸多过程。

赵小平介绍,Level-2行情是在现有的行情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增值内容,由信息服务商进行再加工,并将其他信息源与之融合而成。在信息内容上,Level-2行情也有显著提升,包括从提供五个价位上的委托量增加到十个价位、加权平均委买/委卖价格实时显示、逐笔成交明细的从无到有、刷新频率明显加快,由6秒刷新提升到3秒刷新、最佳买卖价位上前50笔分笔委托量及动态成交笔数的提供等。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交易行情的信息空白,满足了客户差异化信息需求。此外,Level-2行情还具备国际标准的数据接口、数据重发保障机制、信息安全保障等众多优势。

吕沈强说目前国内已经有三家证券服务机构与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签约,但至今为止都在忙于系统的对接和调整,还没有一个收费的交易系统出来。另外对于这个市场上陌生的新鲜产品,究竟应该如何收费,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收费,思路确实不是很清晰。目前大智慧的Level-2行情版仍是在测试阶段,原本计划8月1日进行收费,现在推迟到9月1日。

搭建数据仓库

而为这个系统做的准备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

上证所信息中心副主任石晓成博士介绍,交易所中最值钱的是数据,就像源代码对微软、保密配方对可口可乐的重要,交易所的数据也是交易所的核心价值所在。数据不仅涉及到几千万股民的利益,还涉及到上千家企业的利益,更是整个宏观经济的一个微观层面的展现。

2000年上证所开始考虑如何搭建一个全面、稳健、安全的信息系统,而从1990年上证所成立之后的10年间,交易所的信息系统曾经历过六次大的系统改革,代码等信息基本上已经面目全非。同时,2000年的牛市行情,不管是开户数量和交易手数/秒都创出了历史新高,在行情突飞猛涨的时候,后台的稳健和安全被上证所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而第一件事情就是IT系统的战略规划。

“当时与BCG、路透等多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进行过信息化战略咨询和数据仓库整体的规划与设计。”石晓成说自己当时还没有回国,所以也没有参加过一期工程IT系统的战略规划。事实上,上证所与路透集团早在1992年就有了合作,当时路透社的综合数据网络与中国最大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行情电脑系统正式联通,使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和B股的牌价可以通过路透社的网络传送到世界各国。

在这样的关系基础上,IT系统的战略规划多是出于路透咨询之手。

石晓成说,2002年中期,上证所开始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和专家评审。性能测试可以看作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预演(概念验证),而2002年的测试数据量当时是国内同类测试中数据量最大的一次。石晓成说通过这次测试,一些在系统建设、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技术层面、实施过程)大部分得到了验证,为随之进行的项目实施降低了相当的风险。有了这次测试之后的结果和分析,上证所最终采用了Teradata的海量并行处理技术和先进的数据仓库实施方法论。不过选中Teradata除了技术本身的因素外,之前上证所的登记结算中心也曾经采用了Teradata的技术。

2002年10月,上证所启动数据仓库一期工程。当时作为上证所三大重要项目之一,数据仓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将与新一代交易系统、消息总线、新网站等共同构成未来交易所的IT基础架构。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后上证所开始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项目组,制定了项目管理、文档规范、安全保密、变更控制、汇报制度等。而全部的实施过程经过了信息调查分析、业务需求分析、逻辑数据模型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ETL设计开发、历史数据加载、备份、业务应用设计开发、系统测试、验收移交、用户培训及知识转移等各个环节。2003年10月上证所完成了一期建设。

石晓成回忆说一期工作要解决的主要是基础性的工作,大致内容是基本的数据清洗、存储、整合和统一,1990年以来存储在光盘、磁盘等上面的信息资料,全被转移到新建成的数据库中。

“完成的14个节点的并行处理, 14TB的存储,使数据处理非常快,530亿成交量可以在45分钟之内全部清洗完毕,而后加载存储,全部进入库。目前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交易笔数要高于美国近100倍。”赵小平不无得意地说。

数据深耕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上证所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实现业务创新,这就需要数据仓库二期工程的补充。但二期工程应该怎么做,究竟如何才能做好,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石晓成就是在这时候进入了上证所,并开始参与二期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大致时间在2003年的上半年,当时一期还没有完。”石晓成说自己在国外曾经接触过数据库方面的工作,通过朋友听说上证所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就回国找上证所谈了一下,事情很快就确定了。

赵小平介绍实施二期工程的目的很明确:实现上证所深度监管、支持产品创新和服务信息经营三大目标。具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数据共享,提高监管能力;二是通过对ETF、权证、指数定制等新业务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创新能力;三是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加工,为信息公司提供LEVEL-2静态数据和数据产品目录,为上证所信息经营提供全面的数据资源。

但做这样的工程要牵涉到上证所十几个部门的运作,而且这是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并且交易所任何一个新产品开发,通常都会涉及测试、监管、建模、预警、预报、监察、指标等。而这是全局性的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信息中心能做的。

项目实施中间的困难可想而知。

事实上,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来做二期工程似乎成为更重要的一件事情。一个原因是好的合作伙伴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二是新产品的安全和稳定性应该说更为关键和重要,而这样来说对合作伙伴的要求也会更高。

石晓成说当时的竞争对手有几家,但主要是两家:IBM和NCR的Teradata。“在一期的时候,IBM就参加过竞争。”石晓成说,“当时作了一个PK,把需要测试的所有机器拉到外高桥,全部封闭,然后进行测试。一共有200多个指标,最后看数据结果,当时交易所给了他们大量的模拟数据。”

结果是Teradata再一次中标。“NCR获得两个项目非常不容易,完全是PK后拿到项目的,这没办法,一切为了公平、公正。”赵小平说。

而这时候,在一个没有产品和经验的领域内做信息系统,可能需要更多的是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信任。

要获得这些,需要证实信息系统的作用。“我们采用了‘沿途下蛋’的方式来做,一个项目成功了就上线一个,领导和同事逐渐看到了信息化的好处后,实施工作就好干多了。”赵小平说二期工程得到了诸多业务部门的支持与“沿途下蛋”这种办法不无关系。

2004年12月,上证所启动数据仓库二期,2005年12月基本完成。从管理角度而言,数据仓库的建设实际上整合了很多系统各自的建设布局,结束了之前缺乏全局性的无序建设局面。全局数据的关联,将基础性数据工作与增值性工作做出了一个恰当的分工。

篇12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3-0081-04

一、XBRL技术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网络财务报告语言,是当前网络财务报告的一种新兴形式。在XBRL应用环境下,政府部门、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根据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XBRL技术架构制定出符合财务报告标准和监管标准的XBRL分类标准,企业按照分类标准对财务数据格式和内容以特定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标记,生成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实现财务数据的标准化。

这种标准化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解决了传统网络财务报告形式在数据编报和使用上的诸多问题:对于财务报告编报者而言,基于XBRL的可扩展性,以及内容和显示格式的可分性,可以实现一份报告同时满足多方的不同需求,解决了财务报告的重复编报问题;对于XBRL格式财务报告使用者,基于XBRL格式报告的计算机“可读性”,借助于相应的软件,可以实现财务报告的自动横向和纵向的比对分析,提高了数据的转换和利用效率。

二、XBRL在我国的应用模式

(一)XBRL在我国证券行业的应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证券业的主管部门,早在2002年就意识到XBRL技术的优越性,并于同年5月以该技术为标准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以此为开端,沪深证券交易所陆续将XBRL技术应用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业务中。

1.上交所XBRL技术应用

上交所在自主制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采取“由点到面,分步推进”策略,推动XBRL技术在上交所的应用:2002年上交所将XBRL技术纳入新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中;2003年底上市公司XBRL信息披露标准化报送系统投入使用;2004年完成了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报告、中报摘要、年报摘要和年报的XBRL全文披露;2005年上交所实现了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的所有公司都采用XBRL格式报送了季报、年报全文。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都加入了标准化报送系统;自2008年上交所要求所有的沪市上市公司在披露2008年年报的同时,必须同时提交一份XBRL格式的年报全文。按照上交所2013年12月修订的XBRL实例文档编制和报送流程,上市公司报送的XBRL格式文档在自我校验和上交所检验合规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披露系统。当前,信息使用者可以登录上交所网站“上市公司XBRL”模块,查阅上交所展示的不多于5个公司基于不同年份XBRL格式财务数据进行同行业横向比对分析的数据。信息使用者也可以查阅上交所展示的某一特定公司5年的纵向比对分析数据。

2.深交所XBRL技术应用

为了推动XBRL技术在深交所的应用,2003年6月,深交所成立了“XBRL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项目小组,该小组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制定了深交所上市公司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分类标准。2004年6月,深交所启动了基于该标准的“XBRL应用示范”项目。2005年1月,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登录“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新版1.0”编制2004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当前,深交所上市公司通过“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按照模板进行XBRL数据的填报,平台对提交的披露数据自动进行校验并提交。信息使用者可以登录深交所“XBRL互动平台咨询系统”,查阅深交所展示的不多于5家公司基于XBRL格式数据进行的横向分析和某一具体公司的纵向分析的信息展示[1]。

3.证监会基金项目XBRL技术应用

为了实现基金信息披露的结构化和规范化,2005年上交所启动了基金信息披露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工作。在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2007年5月由上交所信息中心在基金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全新的基金信息披露XBRL分类标准。5月下旬,证监会以标引规范的形式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标引规范(Taxonomy)》。基于该标准指引,2008年1月证监会选择7家试点基金公司开展季报试报工作。自2008年第三季度,基金公司可通过证监会基金信息披露网站报送基金季度报告XBRL文档。2009年1月,全行业可通过该网站报送基金净值日报XBRL文档。2009年7月20日,作为中国证监会子网站的基金信息披露网站正式上线,当前信息使用者登录该网站的“XBRL应用”界面,可以查阅某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近3年基金净现值表现曲线图,也可以查看不同基金、某一基金的同比和环比数据的比较信息的展示。

(二)财政部XBRL应用项目

基于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本着“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推进”的原则,从2010年到现在,以财政部为主导的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一直在积极探索XBRL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2011年6月,在财政部XBRL技术试点项目中,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13家大型企业(包括10家同时在国内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和12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国内A股主板上市公司审计客户共591家,成功地向财政部报送了2010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与此同时,财政部联合中国银监会成功地以通用分类标准为基础,了银行监管报表扩展分类标准,同年12月,财政部了石油和天然气扩展分类标准。

2012年,财政部分别成立了银行业和地方大中型企业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课题组,指导参与企业XBRL技术项目的实施工作。截至2012年10月底,财政部完成了82家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24家上市公司)和18家银行提交的2011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验证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财政部和银监会同步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制定,并于2012年12月了银行业行业扩展分类标准[2]。

2013年,财政部在XBRL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制定的基础上,继续开展XBRL技术的实践应用。实施的企业包括186家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6家,地方国有大中型上市企业41家,非上市公司124家,上市保险公司5家),3家实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大型企业以及18家(其中16家为上市公司)实施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11月底,所有实施企业通过财政部XBRL财务报告试运行系统报送了经过验证的2012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3]。

截至2014年9月底,参与财政部XBRL项目实施的14家大型企业、18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和205家地方大中型国有企业通过财政部XBRL财务报告网络报送系统报送了经过人工校验和系统检验的2013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同年,国资委、财政部了《国资委财务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并选定13家中央企业进行试点工作。

在2014年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3月财政部了2015版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作为行业模块,新版通用分类标准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银行业两项行业扩展标准整合到通用分类标准中。基于新的通用分类标准,按照2014年的模式曾参与2013年XBRL项目的14家大型企业、18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以及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通过财政部的XBRL财务报送系统向财政部报送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基于新版通用分类标准,2015年财政部开始研究制定保险、证券行业分类标准的工作[4]。在2015年工作的基础上,财政部继续加强与各监管部门的合作,将推进通用分类标准在中央企业、金融机构、证券监管、保险监管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应用作为2016年的工作要点之一。为了加大XBRL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2016年财政部还将开展XBRL应用典型案例研究并集结成案例库的工作[5]。

三、我国XBRL技术应用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梳理我国近几年XBRL在我国的应用,可以总结出XBRL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模式:各报送主体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既包括在证券市场上应用的上市公司XBRL分类标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标引规范等,也包括财政部试点企业应用的企业会计准则XBRL通用分类标准、银行业以及石油、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等;各财务报告报送主体通过不同的报送系统向不同的监管者报送数据,这些经过验证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存储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和财政部的XBRL数据库中;目前,在证券市场上有基金XBRL信息披露和沪深交易所相应的XBRL展示平台,而财政部当前还没有对外提供XBRL数据分析的展示平台。

XBRL技术应用流程通常包括:XBRL格式数据的生成―验证―网络报送―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展示,根据我国目前XBRL技术应用模式,按照各编报规则,XBRL数据在报送并存储到各应用主体的数据库之前,都是经过验证的格式良好的合规数据,在应用模式的数据存储阶段,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问题。但在XBRL数据生成和分析利用阶段目前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现分别予以说明:

(一)XBRL数据生成过程中的重复编报问题

XBRL的可扩展性是该技术的主要特性之一,基于财务报告的不同需求,可以对报告内容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扩展。XBRL技术同时可以实现内容和显示格式的分离,对于一份经过足够扩展的分类标准编制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求使用XSL(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可扩展样式单语言)编制不同的样式单,进行不同报表内容的输出。这样一份XBRL格式财务报告就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解决了目前财务报告编制方重复编报问题。

然而,从梳理的我国当前XBRL应用模式看,无论是在证券市场的应用中,还是在财政部开展的XBRL技术应用项目中,各财务报告编制主体要按照不同的标准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同时也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参与财政部XBRL技术试点项目的实施企业中有很多是上市公司,按照财政部报送要求编报XBRL格式报告的同时,还要按照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另外编报一套XBRL格式财务报告(本文不考虑在境外上市公司报送情况)。可见,目前对于XBRL格式财务报告编制者而言,并没有从繁重的报表编制工作中解脱出来,相反,对于上市公司同时按照不同标准编制不同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其编制工作甚至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如果我国继续按照这种模式在税务和保险等更多领域应用该技术,不能实现一份XBRL格式财务报告同时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编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XBRL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及其优越性的发挥。

(二)XBRL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难获得性问题

从理论上讲,基于XBRL技术编制的标准化财务报告,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计算机“可读”性,借助于相应的应用软件,不同财务报告信息需求者,可以从中识别、提取、分析、处理所需的财务数据,满足不同的分析需求。

然而,信息需求者要分析这些数据,首要的条件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得到这些适宜于计算机读取的XBRL实例文档,如果没有这些文件,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即使有再成熟的应用软件,也无法达到对数据分析利用的目的。从梳理的我国当前XBRL应用模式可以看出,经过验证的格式良好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向财政部、沪深交易所和证监会报送平台提交后,数据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中。在当前我国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还没有成熟的商业运用背景下,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实现从这些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的目的。再从这些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产生源头――各报送企业说起,对于财务信息外部使用者而言,在这些企业的官方网站很容易查阅到PDF格式的网络财务报告,但几乎查阅不到使用XBRL语言编制的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因为目前还没有哪家企业将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到官方网站上。虽然在XBRL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网站有一些XBRL实例文档样例供信息使用者下载使用,如证监会基金信息披露网站了16个实例文档样例,但与已经存储在各自数据库中的大量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比较来说,这些样例远远不能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如果企业把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到网络上成为常态后,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从数以千万计的实例文档中搜索到想要的数据,目前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2.XBRL数据的不易使用性问题(软件产品的开发问题)

假设不存在本文上面提到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难获得性问题,即信息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获得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选择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读取和分析”就是信息使用者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也就是说,要发挥XBRL技术的最大优越性,在数据可得的情况下,市场上要有可用的相关软件产品。

XBRL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使用的软件包括分类标准编辑软件、实例文档生成软件、实例文档验证软件、实例文档展示软件、实例文档搜索软件和实例文档分析软件等众多软件工具。回顾近年来XBRL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之路,可以对我国XBRL相关软件产品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上交所在最初推动XBRL技术应用时与上海新利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相关报送软件,供上市公司免费使用。财政部在2009年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软件开发商要积极开发符合XBRL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和通用分类标准要求的财务软件。在财政部组织的2011年实施通用分类标准项目时,试点企业可以使用自主选择的或者财政部提供的软件进行XBRL格式财务报表的编制。2012年是我国大部分XBRL软件首次推向市场的第一年,财政部针对实施企业报送的文档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与XBRL软件厂商联系沟通,对相关软件进行完善。2013年,约有九成地方国有大中型实施企业选择了本土公司的软件和咨询服务。同年11月,国家认监委和财政部推出了《关于开展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软件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据此组织和开展XBRL软件认证工作。在随后的几年中财政部鼓励实施企业在进行XBRL财务报告编制和验证工作中使用经过国家认监委认证的软件。截至2015年11月,在XBRL中国官方网站上展示了最新的经过认证的12家企业的XBRL软件产品。这些XBRL软件产品有一个共同特性:都包含分类标准扩展、实例文档生成和校验功能[6],这些功能在近年的试点实施企业实践应用中得到了提升和验证。但其他XBRL数据应用软件如XBRL数据分析软件,虽然也有生产厂商推出了XBRL分析工具,如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但从目前XBRL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看,这些软件的分析功能大多是从监管的角度出发,相对于不同信息需求者千差万别的分析需求,其开发的软件产品还远没有满足现在以及将来的数据分析需求。如果相关XBRL软件开发不能紧跟不断增长的XBRL格式财务数据解析的需要,这些数据的应用就会大打折扣,XBRL技术的推广应用就失去了活力。

3.XBRL格式财务数据的不能共享性问题

从梳理的我国当前XBRL应用模式看,沪深证券交易所、证监会和财政部分别有各自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报送系统、验证系统、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而且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是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编制,其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不能利用XBRL技术的优越性实现多部门对经济运行状况的联动监管,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分析利用,如沪深证券交易所的XBRL项目,其数据也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因为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基于不同的XBRL分类标准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而且其数据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中,数据横向或纵向的可比性还不能很好地实现。对于同时在两个证券市场投资的投资者,使用XBRL技术实现对不同市场数据的比对分析还不容易实现。考虑到XBRL技术应用的成本,如果一个国家的监管部门(从目前监管部门是XBRL技术应用的主要推动者来看)都各自建有独立的XBRL技术应用系统,不但难以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会出现某些重复建设问题,无疑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实施XBRL技术项目的社会效用就会降低。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篇13

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理论是在创新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在这一理论框架上进行了补充和延伸。严格意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而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创造新的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及金融调节方式等。

金融创新与银行角色转变

过去银行业务一向偏于静态与稳定,但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新的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陆续开发,金融机构也跟着调整其运营模式,不仅借由发行或投资新种金融商品创造收入,也利用新种金融商品从事风险管理。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前,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银行,而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种类也非常有限,除了经营存款、贷款、汇兑等传统业务外,很少经营其它金融业务,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一直很少。

60年代末,国际资本流动速度的加快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提出了挑战,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实行资本控制。这一阶段银行的金融创新目的在于逃避各国的金融控制和资本监管,主要有欧洲货币、欧洲债券、平行贷款等。在欧洲货币市场建立后,金融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其结果是加强了经济体对金融体系的深化,在原有的金融体系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加速了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设置,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住宅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和互助基金等。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开始逐渐放松管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阶段市场创新活动主要有浮动利率票据、中期票据、可转让存单、货币远期交易、浮动利率债券、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其目的在于防范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80年代,能源市场供应过剩、债务危机等使得转移信用风险、改善银行信贷质量、降低筹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阶段的主要创新活动有票据发行便利、零息票债券、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等。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各国金融管制大大放松,金融机构为增强资产之流动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金融衍生商品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间接金融转变为商品的发行者、商、管理发行者、信托者、增强信用或流动性者、至证券化资产的投资者。例如投资银行等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们从事着资本市场的业务,包括证券的发行、承销与交易,提供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基金管理以及为企业投资融资进行咨询、顾问等业务,显然的,为直接融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正是这些非银行的金融中介。

因此,商业银行不仅继续是货币市场、间接融资的主体,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中的作用也在加强,这也使得银行金融中介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地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它们一改由原来只经营传统的存、汇、贷、放,变成经营几乎无所不包的金融百货公司。

对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无论是从金融创新的诱因还是从金融创新的应用来看,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即西方所指的表外业务上。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除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承担或形成债权债务,不动用或极少动用自身资产,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银行在办理这类业务时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的地位,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顾客,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

从事金融商品创新会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利润,但也让金融机构在承销和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从事此些业务时必须了解这些业务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于金融衍生商品的构成相当复杂,创新或复制后金融商品的风险可能与原产品不一样,不仅受标的资产的报酬率和风险所决定,同一金融商品对发行者和使用者的风险也不同,并且也依这些商品如何被使用而有所分别。

随着各国对市场利率、外汇管制的放松,企业为了转移或消除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摆脱政府的金融管制,金融机构创造了种类繁多的新金融工具进行表外融资,金融创新活动愈演愈烈。以目前的金融创新活动而言,主要集中在资产证券化和新型衍生性金融商品开发上。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的未来现金收入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它是近30年来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有效融资和投资工具,是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资产证券化的好处除了增加发行金融机构流动性外,最大的好处即是将证券化之资产的风险加以分割,移转给愿意承担风险的其它投资者。

在金融市场上,有些金融资产是缺乏流动性的,如零售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和住宅贷款等,而有的金融资产是富有流动性的,如证券,投资者可以随时在证券市场上把证券卖出去。对于银行来说,为了提高资金的效率,有必要将没有流动性的资产转变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资产担保证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是以贷款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担保发行的证券,通过资产担保证券,银行将难以流动的资产转变为可以流动的证券。

创新业务的有效监管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互为因果的。经济学家凯恩(Kane)认为,严格的管制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来规避监管,而金融创新又进一步促使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新的法规来将新产品纳入监管范围,于是又有新一轮的创新。据此也可以认为,管制和创新会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严格的金融管制实际上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动力。

国际清算银行下之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在1988年7月提出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CapitalAccord),该资本协议之目的在确保各国银行持有相同水准的适足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升以金融机构偿债能力为主轴的风险监理标准,进而强化国际金融市场之健全与稳定。自此巴赛尔资本协议的优点广泛地被认可,成为全球金融业界公认的准则。

惟近几年来,随着金融环境瞬息万变,金融国际化与自由化使得金融业务区隔日渐模糊,在金融创新、科技进步与全球竞争力提升下,银行除传统存放款业务外,也积极开发包括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内之各项新种业务,以增加收益来源,但伴随而来经营风险的管理也就日益重要。有鉴于此,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广征十国集团及开发中国家之各方意见、并进行银行量化影响评估后,于2004年6月定稿“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为旧版的修正。

与旧版相比较,新资本协议除旧版的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外,增加了操作风险之资本计提,即支柱一之最低资本需求,定义银行资本对风险性资产最低比率仍维持在8%的原则外,将银行所承受的风险有系统的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并允许银行使用本身发展之风险评估模型或使用外部信用评等机构所提供的评等方式。此外,旧资本协议仅承认少数具有高可信度及可辨识等特色之担保品与保证,而新资本协议为鼓励银行妥适运用信用风险冲销技术以降低信用风险应计提资本,将承认更广泛之冲销技术,包括担保品、保证、净额结算、信用衍生性商品等,另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以降低风险性资产,也能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之目的。

支柱二是监理审查程序要求监理机关对银行资本分配技术与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量化及非量化评估。作为支柱三的市场约束要求银行披露其资本比率计算适用范围、资本内容、风险评估与信息管理、资本适足比率等四类信息,透过市场纪律来督促银行稳健经营。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不但有助于准确评价金融机构的稳健程度和控制系统风险,而且能够使风险管理较好的金融机构可以享受较低的筹资成本和较高的授信额度,从而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旧资本协议之适用对象为银行业,而新资本协议延伸至金融集团之控股公司。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大幅提升银行监理机能的动力,旨在鼓励银行改善风险管理系统,而非仅遵守一个狭义的最低资本比率要求。然而,新协定的复杂性、对银行资本水平的影响与将监理审查程序及市场纪律机能纳入基本架构,对监理机关与银行都将是一大挑战。概括而言,新版资本协议是银行提升经营策略的契机,透过正确的衡量与管理风险,塑造出一套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如此银行将易获得市场认同、有利股价提高、信用评等升级,并使银行除现有以资产报酬率及股东权益报酬率衡量整体财务绩效外,尚可衡量各项业务的风险调整报酬率,将使绩效评估及资本配置更合理化,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运营应会产生重大的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J].当代财金,2004(1)

2.郭子润。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3(4)

3.李兴智。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及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2)

4.邹功达。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2(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