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

篇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此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对于现今高职院校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录取门槛普遍较低,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英语根基普遍不扎实,起点较低,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有效结合,较难激发学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一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现状及问题分析

行业英语承接公共英语开设,是公共英语在学生各专业领域的延伸课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以普通基础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材缺乏专业性,与学生职业需求相脱节,无法较好地体现行业特色,培养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但在现有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仍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僵化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目前普遍沿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导,重视以“翻译+阅读”为重点的技能培养,较少考虑学生实际行业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学生参与度较差。

2.建筑行业英语教材选择面较窄,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已有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内容往往选材零散而不系统,没有体现建筑类的专业特点,部分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

课程设置缺乏深度和广度,教学知识点分布往往停留在单纯的阅读和词汇练习上。高职院校由教师自编行业英语教学教材存在困难,英语教师较缺乏行业背景知识,而建筑行业专业教师较缺乏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3.教学手段单一化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的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翻译为主要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效果不明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转贴于 二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定位

在建筑行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应当始终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大方向,以英语教学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为背景,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在完成基础英语的学习后,经过专业英语学习及英语技能的培养,掌握一定的建筑工程类英语基础知识和实用交流技能,扩展专业英语词汇量,让其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借助词典顺利阅读和翻译有关建筑类英语业务资料、专业刊物,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使英语成为专业工作中的得力工具。

三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探索思考

1.坚持将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相结合

在基础英语前期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根据讲授对象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特点,侧重从各自的实际生活领域和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时补充所涉及行业的背景知识或相关专业词汇引入,因材施教。在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讲授中,既要包括基础英语教学,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又要包括一定的建筑工程行业英语,以满足学生将来走向一线工作岗位时对行业英语的需求,不能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完全脱离。

2.教学方式多样化、互动化

成功的专业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 实践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对话演示法、教学片演示、案例教学等应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要善于打破常规,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建筑行业英语教学师资应基本固定,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2

税收管理在建筑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良好税收环境的构建、建筑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及税收政策的有效落实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纳税筹划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税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纳税筹划的优势

纳税筹划除了能在产业结构的改善及减轻企业纳税总额上有所体现,还对税收精细化管理以及税收风险防控等有重要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行业虽然能以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但面对繁重的税负压力时,部分建筑企业还是会存在税收管理效率低下或管理混乱等问题,若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则会给企业市场竞争力度的强化带来干扰。在纳税筹划的辅助下,企业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各阶段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并科学规划内部税收体制。如现金流是否存在紧张问题、总利润是否出现下滑现象或现阶段是否隐含风险因素等,相关信息都能在纳税筹划的逐步开展下得到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税收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发挥纳税筹划制约性价值,还对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有很大助力,有利于推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税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纳税筹划中的难点问题

(一)纳税筹划意识较薄弱

导致纳税筹划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意识较薄弱就是其中之一,与财会人员专业度不高以及领导层重视度不够等都有一定关系,不利于税收改革下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如有些经验不足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可能会因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而聘用了专业能力有限的财会人员,使得后期纳税筹划中出现工作对接不到位或税收管理混乱等问题,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若领导层没有树立良好榜样,如规范自身税收行为或及时引导行为不端的员工,那么相应的纳税筹划工作便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情况,弱化其实施意义。若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纳税筹划中,导致个别员工存在利益受损问题,那么纳税筹划的利用价值便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违背良性税收管理原则。

(二)纳税筹划体制不清晰

有些建筑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项目活动规划、资金资源协调或市场竞争中,而在纳税筹划体制的补充与完善上有所忽视,使得税收管理水平一直处在可维持的状态中,不仅给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阻碍,还给内部税收管理带来了隐形的负担。如部分建筑企业可能会受项目周期影响而没有对纳税筹划体制中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导致所堆积的问题在负面作用下由量变逐渐转化为了质变。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会在影响财会人员职能作用的同时降低纳税筹划力度,有时还会浪费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增加实际税收压力。若在开展工程项目时,建筑企业没有根据项目特性来建立契合度较高的纳税筹划体制,那么还可能增加项目资金投入量,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三)税收风险防范不到位

虽然部分建筑企业能够按照指定的纳税筹划方案开展相关税收工作,但却因风险防范力度不强而难以展现纳税筹划的运用效果,导致企业仍然会受税收风险影响而难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如有些建筑企业针对工程项目所拟定的合同中,除了会涉及到成本和收入问题,还会对工程中基础设施与建材等内容的资金投入量进行说明。若企业没有在签订合同前对此类内容的市场经济价值及真实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与考察,或是结合市场经济变化趋势制定妥善的风险应急预案,那么当建筑材料或基础设施的市场价格发生大幅变动时,则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利益安全。若根据工程项目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中缺少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隐患概率,需要建筑企业加以重视。

(四)纳税筹划管理有待加强

纳税筹划管理效率低下也是影响税收质量的一大原因,与管理理念固化及管理模式老套等都有很大关系。如有些保有传统观念的建筑企业已经习惯了固定的纳税筹划管理模式,若是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强行将新型的管理模式或理念引用到纳税筹划中,不仅会给财会人员的工作思路造成干扰,有时还会降低领导层的决策与判断质量。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若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而盲目借鉴大型企业的纳税筹划管理模式,也会给日后税收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不同性质的建筑企业其内部税收形式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若企业没有对自身税收框架进行稳固搭建,或对纳税筹划进行定向型调整,那么企业便很难在税收改革背景下脱颖而出。

三、税收改革背景下提高建筑行业纳税筹划水平的策略

(一)优化纳税筹划管理体制

严谨、健全的管理体制不仅对纳税筹划的有序推进有支撑性作用,还对各阶段税收管理方案的构建有正向引导效果,需要建筑企业对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工作给予关注,具体可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要对当前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分析,对于体系机制中存在漏洞问题的规章制度或准则等,除了要进行及时整改,还要将改进后的内容记录到指定备案库中,从而为日后纳税筹划管理体制的再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第二,要对短期发展计划与长期战略目标下的纳税筹划管理重点有所区分,以客观、辩证的视角来制定适用度较高的管理体制,以免出现体制形式化或表象化问题而给纳税筹划带来不必要的干扰。第三,要对管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提高重视,如对陈旧、落后的制度理念等进行升级或剔除处理,以此来更好的顺应税收改革背景下的纳税筹划诉求。

(二)注重纳税筹划动向监管

要让纳税筹划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发挥出最佳效果,为相关企业的协调运行打开防护伞,就要在纳税筹划的动向监管上进行合理规划,在根源上防止税收风险问题的出现。如建筑行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劳务信息和建材信息,与资金成本的应用和调配等都有很大关系。而不同形式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会导致纳税筹划重点存在一定差异,需要企业按照标准的流程步骤来落实税收政策,在维护企业与工程人员权益及利益的基础上减轻纳税负担。这就需要企业能以实事求是的理念来把握好纳税筹划监管力度,如在税收流程监管或市场经济动态监管上,都要尽可能保证监管信息的真实性与精准性达到理想状态,从而为后续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奠定坚实基础,降低税收隐患诱发的可能。另外,建筑企业还要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来进一步提高内部纳税筹划的时效性、安全性与规范性。

(三)创新纳税筹划管理模式

死板、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纳税筹划需求,需要将创新观念与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纳税筹划的利用价值。如税收管理中会涉及到多样、复杂的财务数据与资料,若是一味采用传统人工形式下的管理模式来整理数据信息,不仅会造成人力与时间成本的过度消耗,还会给纳税筹划工作带来间接性的干扰。所以,很多建筑企业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纳税筹划管理中,并根据内部税收管理模式来建立相对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税收期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便能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系统数据库中,而领导层也能结合系统所反馈的信息,来对阶段内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纳税筹划的实施效果等有所掌握。但在应用信息系统时,还要做好基础设施与管理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工作,防止纳税筹划受到不必要的阻碍。

(四)组建专业纳税筹划队伍

纳税筹划的有序推进还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而对专业纳税筹划队伍的组建工作提高关注,不仅对人才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还对队伍整体组织结构的强化有很大帮助,有利于提高税收效率与质量,需要建筑企业制定可实施的队伍组建计划。首先,要对所选择的队内成员进行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上的考量,并对其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等有所了解,从而为优质队伍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要注重队内成员的定期考核与评估,根据其真实能力来合理安排其工作岗位,使其职能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为后续的纳税筹划注入宝贵力量。最后,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队内成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磨炼学习与经验积累中不断掌握纳税筹划的要点与技巧,为建筑行业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论

如今,很多建筑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都能对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目的与方向进行细致研究。一方面,是为了给区域内建筑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税收管理与行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降低税收风险问题的出现几率,给建筑企业市场地位与形象的巩固带来更多可能。对于纳税筹划中遇到的细节问题和干扰因素,一些建筑企业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特点与税收政策等,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纳税筹划机制的顺利实施铺设稳固道路,助力建筑行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超颖,刘益.增值税税制改革背景下房开企业纳税筹划思路[J].纳税,2019(33):34-37.

[2]潘锋.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的管控重点及税收筹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5(322):162-163.

[3]李艳军.基于营改增的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25(08):160-161.

篇3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门国家税务总局对于我国的税收制度也有了新的解读。对于建筑行业的营业税改成增值税的进步,可谓是有意义的。建筑行业原有的税收制度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给很多人员提供了偷税逃税的机会[1]。改进这项制度,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大进步。而建筑行业在面临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后,也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新的税收制度。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建筑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背景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的两个基本税种。建筑行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其自己的背景原因。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特定的一些机构的营业额进行征收的劳务税,最早的就是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以及其它产业。营业税的税率为3%和5%。而增值税是对一些从事货物销售等活动的对象征收的税种[2]。增值税是企业在经营后新创造的价值,实质是商品价值C+V+M在减去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之后的余额,即V+M。之所以要把建筑行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因为两种税种同时存在使得在征收税务方面提高了困难,而且还存在重复征税税负不公的现象。当然,将建筑行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也是和国际接轨的。

二、建筑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基础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基础条件

建筑行业具有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基础条件。建筑行业在生产的工程中,其经营生产模式是和企业一样的,都是在供、产、销的过程中进行的。建筑业的资金形态是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等多个形态,而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货币资金。建筑业符合我国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基础,也就是建筑行业具有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基础条件。另外,建筑行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是符合我国的税收管理的需求的。之前,国家税务局对于建筑行业的征税标准的认为规定,使得很多的不法分子借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如建筑行业建筑安装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之类的,本该属于增值税而并未收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将建筑行业的营业税改成增值税,能够间接的使得建筑行业的技术不断提高,设备不断更新。这样也提高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建筑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建筑行业属于一个特殊的行业。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有一些明显的问题的。在征税类型上,如果按照现在已有的征税方法计算的话,无论是17%的税率还是13%的税率都是对建筑行业的一个很大的负担。而如果采用别的方法,则又额外的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如果将建筑行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那税率的计算是要参考企业一致的标准还是不参考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增值税的范围加大后,对于国民的个人所得税等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调整。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建筑行业该如何应对

(一)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建筑行业财务方面的影响

建筑行业面临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于财务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财务方面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来应对新的税收变化。税的分类有多种,按照税额和价格的关系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两种。增值税属于价外税[3]。对于销货方来说,营业税换为增值税后,其营业收入由原来的不含营业税在内的营业收入变为了除去增值税税后的营业收入,明显的入账金额降低了。而对于购货方来说,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改变,使得他们的入账金额也有了差异性。这些都对建筑行业财务账务方面产生了影响。建筑行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财务报表方面的变化也是很多的。对于企业资产的负债表来说,就有很明显的变化。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就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和企业的总资产的关系是很明显的,固定资产的变化会引起企业总资产的变动,从而引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增值税取代了原有的营业税后,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都会变少,而相应的很多的账目都要变化。由此可见,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还有一个方面是对企业的利润表的影响。企业在实现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利润表必然会有相应的变化。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建筑行业的应对措施

首先是要对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对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变。对于建筑行业,原有的劳动模式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模式,依靠这样的形式与同行业在市场上比拼。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加大,这样就使得劳动力的成本在不断的上涨,由此使得企业在面对工资方面和一些其它方面,有了更大的压力。这些都是对企业的利润收入的一个很大的挑战。由此可见,要想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更多的企业效益,建筑行业应该在技术方面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水平,从而能够发展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模式,对企业的结构调整也有一个好的规划,更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的发展[4]。

其次是要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财务方面的能力。建筑行业面临由企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转变,需要对建筑行业的相关的财务系统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其能够顺利的将税收由原来的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对于增值税而言,一般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太多,也没有在财务报表中直接表现出来。因此,建筑行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在以下一些方面多加注意。第一,多学习,多培训,尤其是在增值税法和合同等方面,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后,让其能够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很熟练的进行相关的销项、进项等程序。第二个方面是要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对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要达到一个统一的效果,避免由于条件问题而形成的差异性。

最后,建筑行业在面临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要积极应对。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也有了新的驱动。建筑行业在面临该问题的时候,需要在以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材料的基础上,制定准确的筹划步骤,做出最好的筹划方案。这些筹划包括对纳税人身份的筹划,建筑的施工材料的筹划,固定资产的筹划,等等。通过多个途径实现筹划的合理性,得到一个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是减轻建筑行业企业税负的目标,是财会人员需要做好的部分。还有一个方面是建筑行业在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企业的现金流量也有很大的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等多个方面。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对这些问题都把握好,让企业能够稳步的发展[5]。

四、结束语

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后建筑企业应如何应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在税收方面的改革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行业的税收变化,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个好的开端。建筑行业在面对税收改革的时候,采取以上的一些措施,应该会收到一个好的效果,最起码会实现税收改变后的一个平稳的过度。随着我国的税收制度的不断的完善,相信建筑行业在税收管理方面也会有自己的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周赛梅. 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如何应对营业税改增值税[J].中国外资,2012,(07).

[2]戴国华. 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影响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2,(03).

篇4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基础产业中重要的一种便是建筑行业,切实做好节能工作即使符合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合理利用周围资源,促使建筑物与自然相和谐的建筑节能设计成为建筑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1 节能措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背景分析

1.1 我国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众多基础行业的支持,建筑行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却往往消耗大量的能源,人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便是住宅建筑,住宅建筑就需要保障建筑的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有最优的舒适程度,所以是建筑中耗能较大的一种。所以,目前的焦点问题就是将节能措施融入住宅建筑的方法,使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量减少,致力于促进住宅建筑的能源节约化和合理利用化进程。

1.2 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民众的视线逐渐聚集于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建筑的节能措施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反省过去使用的相关操作标准和规范,制定出新的能够满足人民日渐提高的对舒适度的要求,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拉近建筑行业与人民生活的距离,经过研究发现,采用节能措施的住宅建筑比旧的住宅建筑可以节约大约37%的能源消耗量,并且随着住宅建筑的不断建设这个比例也持续上升,这样既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进步,也助力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节能措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 住宅建筑的布局和体型设计。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住宅建筑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的融合,充分的融入居民生活习惯和当地的人文民俗风情,在建筑结构布局、住宅朝向、楼体之间的间距以及太阳辐射等方面对住宅建筑布局进行综合考虑。第一,设计建筑布局时,不能只将眼光局限于一栋建筑,要放眼于整个住宅区的布局,注意住宅楼之间的间距,再将关注的对象范围缩小为每栋建筑,设计细节上要保证住宅建筑的朝向和功能设计,满足每户的通风和采光要求。第二,设计建筑外型时,首先目标是协调居民需求和节能要求间的平衡,通常情况下,住宅建筑体型不用太过复杂,采用简单的结构设计即可,凸凹形体设计较少见到。建筑节能体型系数一般在0.3 以内,住宅的进深应当适度的扩大,一般为10m~14m,长度控制在55m左右较为适宜。

2.2 住宅建筑平面节能设计。建筑的平面设计是基于满足住户家庭构成、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要求的角度提出的,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功能的多样性设计、房屋的采光通风性能设计、住宅舒适度设计、住宅建筑面积的合理利用率以及房屋功能布局设计等五个重要方面。但是建筑节能设计要立足于这五个方面,并不忽略其他因素,整体全面系统的考察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状和局部热环境分布以及温度阻尼区的设置等等。下面会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第一,设计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时要秉承规整布局的原则,以安全为中心的尽可能的减少建筑的护栏结构面积,使夏季减少辐射的进入,冬季时增加室内光照的面积,这样就使住户自发性的减少空调的使用,使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下降。第二,在热环境设计时也能使太阳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代替一定的能源消耗。当住宅中的上下高度相对较低的厨房和厕所以及过厅等被安置在房屋的北方,卧室和客厅等被安置在南侧时,是一个最佳的热环境设计方案。另一方面,温度阻尼区也能避免过多的传热损失,具体为设计封闭式的楼梯间,密封屋面上的入孔等等。

2.3 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和材料设计

(1)住宅建筑的屋面节能设计。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往往会忽视占整体面积比例较小的屋面,但是屋面对顶层楼房的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顶层楼房的节能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第一,为了减少屋面的厚度,在选择屋面保温层材料时,尽量不选择密度较高的保温材料。第二,尽量不要选择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用在屋面设计上,因为这种材料对于屋面的保温效果无益。现阶段,住宅建筑已经普遍使用高校保温材料保温屋面和倒置式保温屋面等节能屋面。另一方面,受生态建筑理念的影响,创新使用种植屋面和遮阳屋面等新型的屋面设计,也可以大幅减少屋面的能源消耗。

(2)住宅建筑的墙体节能设计。住宅建筑中面积比例最大的就是建筑墙体,现阶段经常见到复合墙体节能被应用在住宅建筑墙体节能设计中,这种墙体是在原有的墙体主结构上根据实际建设要求增加一层或者是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有助于墙体的热工性能更好地发挥出来。通常住宅建筑的墙体节能设计按复合节能材料与墙体主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划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墙体内部保温技术,另一种为外部保温技术。现阶段最受推崇的便是墙体外部保温技术,因为这种节能设计方案可以达到新建住宅区的节能设计的各方面要求,还可以被应用在旧楼改造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节能设计方案。

(3)住宅建筑的外窗节能设计。住宅建筑的外窗窗框材料选择、玻璃的种类以及遮阳措施都会对建筑的热工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实现降低能耗的需求,应当在住宅建筑中尽量的使用新型保温节能外窗,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热工性能较好的材料使用。另外,窗墙面积的设计也对住宅建筑的节能产生有效影响,窗墙面积直接影响到住宅的空调系统能耗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一般北向的房屋北向面积不大于25%,南向房屋南向面积不超过35%,而东西向房屋面积不超过30%。

结语

节能设计的住宅建筑拥有节约耗能的优势,有利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独立的工程,设计人员需要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周围环境,倾听人民需求,将节能措施融入平面设计以及结构等方面,全面整体的用节能设计完成住宅建筑。

篇5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重要背景

营业税是针对我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无形资产转让或者单位个人销售不动产问题,凭借其获得的营业额进行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的计税基础就是纳税人的全额收入,与适用的税率相乘进而计算应纳税额。通常来讲,营业税拥有比较低的税率,可是其税负非常容易出现转嫁问题,每经过一次流通就需要缴纳一次税,凸显了较为严重的重复征税现象。增值税是针对我国境内的货物销售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出口货物的单位个人所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税。法国在1954年开始征收增值税后,利用销项税与进项税抵扣制度,促使纳税人仅对增值部分进行纳税,对存在于营业税种的重复征税问题有效进行了解决,并且被其他国家逐渐运用。我国目前正是经济转型时期,对第三产业积极发展。营业税改增值税非常有利于对税制进行完善,有效消除重复征收问题,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

目前建筑行业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征收营业税问题。建筑工程耗费的材料物资都是征收增值税的对象,在流转阶段已经根据流转额缴纳了增值税,极有可能由于建筑企业不是增值税纳税人,因此购买物资需承担的税额不能进行抵扣。同时,对营业税进行计算时,外购建筑材料物资全部计入建筑成本,由此需承担营业税,进一步产生了征税的重复问题。站在完善税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假如并行增值税与营业税极有可能对增值税的抵扣关系进行破坏,对增值税的作用造成了影响。通过对建筑行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它们的经营资金在整个经营生产过程中会随着生产与销售过程不断实行螺旋式的循环。通过对建筑行业资金形态进行分析可知,包括了多种形式如存储资金、生产资金等,最终又回归至新的资金货币形态。整体来说,建筑行业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条件。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意义

(一)减轻了建筑业企业的税收负担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出于对资源有限性与工程高效性的考虑,一般把工程外包给专业公司。税法明确指出总的承包公司需要替分包公司代缴税款,可是在实际生产中承包与分包公司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有些企业不但是承包公司还是分包公司,会产生重复缴税问题。营业税改增值税提出:缴纳税款是根据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产生的差额。在纳税整个过程中总承包公司与分包公司需要出示纳税的有关票据,防止企业出现重复缴纳税款的现象,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二)为建筑业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第一,营改增,明确指出机械设备的购入能够作为进项税抵扣。这样对企业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非常有利,提升了有效利用资源的效率,对企业产业结构实施了科学优化。第二,营改增提出,能够在销项税中对固定资产、建筑材料的进项税进行抵扣,大大降低了税收成本。这样,有助于企业优化结构,将会对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能够在建筑材料与加工建筑制品环节积极参与,促使企业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第三,营改增明确规定,企业销售的全部货物甚至包括资产,都需要按照销售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税款。这个规定有效防止企业利用大规模采购物资,之后转手获得高额度税率差的问题。在不改变企业净资产的前提下,提升了企业对风险进行规避的能力。

(三)有效规范了企业财务管理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人员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第一,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拥有更加复杂的征收环节。需要更加细致的进行核算,要填写与开据专业的发票,尤其是劳务与采购物资等业务,必须按照业务性质开据相关发票,对开据发票的时间必须进行确定。第二,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外包工程或者是构建施工项目部。在这阶段需要签订很多合同,其中一些合同关系到了缴纳营业税与增值税的方法,这样就要求有关财务人员严格评价合同的科学性。增值税使用的发票在时间上有限制,要关注与发票相关的认证与抵扣时间,避免发票发生逾期问题,对企业正常收入造成了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运转现金流进行了改善,主要原因是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负有效实施了降低。在营业税征收过程中,根据施工中产生的劳务服务量,按照一定比例支付现金。目前贯彻落实的暂行增值税条例明确规定,纳税人只有在销售货物或者实施有关销售款项的业务及获得销售款凭据时才对增值税进行缴纳。营业税改增值税有效减少了税负,当企业拥有相同的业务量时,显著减少了需要缴纳的税款。减少税款在一定程度减弱了现金流盈亏产生的波动,对企业高速运转资金发挥了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推行工作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建筑行业是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与国家积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建筑业企业怎样积极应对营业税改增值税,是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篇6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开展。事实上,由于实际环境的限制,导致建筑行业在进行招投标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阻碍了建筑单位获取经济、社会效益。

1招投标管理概述

1.1招投标管理的内涵

作为一种交易方式,招投标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有效的促进了各行业形成科学、有效的竞争机制,带动相关效益的取得。在实际的招投标过程中,往往需要招标方将工程建设的项目内容、要求等条件进行公布,吸引各投标单位的竞标。随后需要专家对投标单位进行审核,并依据各单位的实力、资质选择最优化的中标人。目前,我国的招投标类型主要分为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投标两类。所谓公开招标指的是招标单位通过向社会招标讯息,并邀请各单位参加投标活动,最终依据相关法律对中标人进行确认。而邀请招投标则是招标单位向特定单位发放投标邀请书,从而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此外,相关的工程建设显示,招投标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实现建筑单位的良性竞争,还能够由此促进工程建设的成本、工期的降低,带动工程效率的提高,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

1.2招投标管理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关于该项工作的特点,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1)平等性。作为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基本原则,相关单位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并确保每一个竞标的单位都享有同等的权力以及义务。基于此,相关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规避营私舞弊现象。(2)竞争性。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招投标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而在建筑行业开展相关的工作主要是为了营造出良好的企业竞争环境,并由此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降低建设成本。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招投标工作的有效性,我国的相关部门颁布了《招标投标法》,明文规定在招投标作业开展的过程,最少需要有三家以上的投标单位参加方可进行。(3)开放性。我国工程的招投标作业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谓的开放性指的是在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单位将招投标的信息公开登报刊,由此规避了垄断现象的出现,促进了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朝着公正、公开、公平的方向发展。

2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动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益的提高,相关部门逐步开展了招投标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单位的良性竞争。但是基于现实环境的限制,使得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此,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2.1非法中标现象较多

目前,我国的建筑单位为了获得工程项目的承建资格,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出现非法中标的问题。目前,非法中标现象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标方缺乏承建的资质、资金基础以及能力,而是凭借着对于招标方的贿赂而获得相关的权力。二是由于投标方通过欺诈、造假的方式制定承建的资质并由此获得承建的权力。事实上,上述的两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招投标的公平竞争原则,并导致了工程建设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质量问题,不利于其效益的取得。

2.2缺乏必要的招投标监督管理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部门逐渐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未能够有效地对招投标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相关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想象,使得暗箱操作、明招内定、人情工程的现象日益频繁。为此,就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对于招投标监督体制的完善以及加强。

2.3缺少资格预审

此外,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资格预审工作的开展。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相关部门在对建筑单位的资质进行预审的过程中流于形式,使得中标方的虚假现象逐渐出现,并对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比如,由于相关部门在进行招投标作业的过程中未能够对投标单位进行有效的资质审核,故而导致最后获得竞标单位缺乏必要的资金,使得工程建设迟迟不能竣工,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效益的损失。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国的部门地区已经加强了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并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解决。以厦门地区为例,该区域在进行工程项目招投标操作的过程中,往往采取资格后审制度。该制度的构建能够确保相关单位对于投标人资格进行全方位的审查,确保投标人的资质符合投标要求。

3规范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规划化。关于促进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范化的措施,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研究综述进行分析。

3.1促进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法律的完善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逐步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而部分企业则为了获得相关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在招标的过程中出现受贿、作假等相关问题,使得工程建设质量下降,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基于我国招投标事业的发展现状,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于相关法律体系的构建以及完善,进而借助法律的形式规避前文所述问题的出现,最大程度上促进相关工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营造出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使得招投标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法可依。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逐渐颁布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

3.2强化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机制

总结了我国通过对我国建筑行业招投标工作的分析以及总结可以得知。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招投标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违法、违纪现象,继而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违背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使得暗箱操作的想象日益严重。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相关部门在推动招投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未能够形成合理、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故而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多的漏洞。基于此,为了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监督部门的设立,以此为基础促进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机制的完善,并由此带动相关的招投标工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背景之下开展。此外,相关的工作实践显示,通过有效、适时、合理的监督,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工程招投标项目以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继而由此促进招投标活动朝着合法化、有序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并最终促进我国建筑业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化。

3.3加强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资格预审

所谓的资格审查,指的是有关部门依法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以及检查,防止某些单位因为获取建设权而出现造假、违章等问题的出现。一般而言,加强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资格预审,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此外,在实际的资格预审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以及人员往往需要对项目投标方的资质、技能、业绩、资金等因素进行审查,从而确保在招投标环节中选取资质优良、质量较高的投标单位,并对压标等不良现象进行高效的规避,促进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良性竞争,促进建筑业质量的提升。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质量以及相关效益的提升,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规划化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内涵以及特点,并就招投标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非法招标、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以及资质审查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进行了具体的论述。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朝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胡峰 单位: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姜洪军,彭玉红.公路建设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4,(8):103-104.

[2]郭艳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3):373+390.

[3]翟勇松.浅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J].当代经济,2013,(12):22-23.

[4]谢天彬.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105-106.

[5]董新.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物资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探析[J].化工管理,2016,(16):180-181.

[6]庞飞,闵浩翔.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5):202.

篇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建筑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快速增长,且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建筑总面积的增长速度;建筑总面积增长的同时,居民对建筑的品质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其特点就是对建筑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以集中居住为特点的城镇化。在维持既有的行业发展模式下,这些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必然导致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和增加。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分析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化的实现途径,显得十分紧迫而又必要。

一、建筑行业低碳化的背景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二是国务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城市建设,明确提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围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原则进行推进;三是未来的建筑行业要加快节能改造,重点开发绿色建材,实施建筑行业工业化;四是目前我国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增长迅速,并且开发、装备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为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我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建筑行业低碳发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高度契合,将成为拉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动机。建筑行业低碳化发展,还可带动绿色建材和设备的快速增长,有助于推进建筑行业实现工业化生产,对促进建筑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大有碑益。

(二)遇到的困难

一是建筑排放短期内难以降低。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建设的快车道上,城镇化的巨大建设需求决定了建筑行业短期内对能源的需求仍较旺盛,建筑碳排量放仍将不断增长。二是建筑碳排放管理体系不健全。建筑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本身体量庞大而且运行过程非常复杂,行业在能源方面的消耗分散在生产、物流、建造、运营等多个环节和流程,要实现对建筑行业碳排放的有效监控,必须首先确定建筑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峰值,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建筑行业碳排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能耗指标尚不明确,关于碳排放的计量体系尚未待完善,这意味着建筑行业实现低碳精准管理还缺乏可行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成为建筑行业低碳发展的重大瓶颈。三是建筑低碳市场化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低碳发展活力的快速释放。虽然有关部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业评价标准》已经公布,登记在册的绿色建筑数量不断增长,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总量也在迅速增加,但实际调查数据显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的数量并不很多,设计的建筑能耗与实际运行能耗存在较大的差异,标识总量与实际运行中存在的标识总量之间也存在巨大反差,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创新建筑低碳发展。四是建筑行业总体上低碳意识较为薄弱。建筑行业低碳化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规划到设计,从运行到使用,许多环节都会对碳排放水平产生影响,尤其是碳排放指标难以落实,建低碳技术流于形式的问题,都加大了建筑行业减排的难度。

二、建筑行业低碳化的基本思路

一是实施总量控制,要在基本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用强力约束的办法控制能源供给。建筑行业的正常运行及对能源的使用,应在满足行业发展基本需要的同时符合我国控制碳排放总量的总体要求,降低碳排放必须要从能源供应的角度着手。实施总量控制,一方面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能源分配比例并提出能够降低碳排放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基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优参数,规划建筑行业用能总量的上限,对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的总量进行有效控制。二是优化减排布局,坚持因地分类施策。要组织有关力量对全国各地不同区域建筑行业减排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地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多寡,视其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别制定符合当地经济自然特点的低碳政策,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围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四大要求,从根本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建筑低碳化创造条件。三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建筑行业能源使用效率。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地区,提高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必须分清北方地区城镇能耗的使用方向,根据采暖用能、住宅用能、农村用能等不同性质,分门别类对未来的用能增长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的提出降低建筑行业能耗的措施。建筑行业低碳化,不仅要重视降低能源数量的消耗,还要充分重视能效水平的提高,加大对建筑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的投入,尽快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市场。

三、推进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措施

(一)制定建筑能耗目标,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首先是要根据当地未来发展的需要,设计合理的建筑碳排放总体目标,为控制和降低建筑碳排放打下基础。其次是将建筑行业碳排放目标纳入国家总体排放规划之内,并与区域制定的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密切结合,以此作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三,是加强国家层面的低碳督查工作,定期对当地建筑行业低碳排放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高耗能建筑行业严肃查处,对违反工程建O标准和使用不达标建筑材料的责令纠正。

(二)加大低碳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要加大中央预算类投资力度,通过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方式,从资金上支持建筑行业低碳化的行为。要从国家层面不断完善中央财政激励政策体系的设计,加大中央财政的投入设立建筑行业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示范性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要重视建筑行业低碳化的顶层设计,加大对既有建筑行业节能改造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对建筑行业节能监管体系的构建,同时要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建筑行业应用、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墙体材料革新、技术创新、基础能力的建设。以上工作离不开资金的强有力支持,为此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和渠道,以满足这些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地方财政部门为此要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和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监管前移

城市建设规划是实现建筑行业低碳化的前哨,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突出对建筑节能的要求,突出对绿色生态指标的重视,在对城市规划的审查中尤其要对这些方面的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对节能和绿色生态指标的审查不仅要体现在新建项目的立项审查中,而且还要将这些审查内容扩展、延伸到到建筑装修、报废和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凡是国家要求强制推行精装修制度的绿色建筑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对未按要求实行绿色装修的,不予颁发销售许可证。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建筑行业报废审批制度,对那些不符合报废条件的建筑不准许拆除报废。

(四)强化技术支撑,加大研发力度

科学技术是支撑建筑低碳化的平台,是顺利实现建筑低碳化的必备条件和关键。加快建筑行业低碳发展核心技术体系研究,推动规模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包括突破建筑行业节能核心技术,开展住区环境质量控制和关键技术,建立节能改造性能与施工协同技术。设立低碳建筑行业领域的重大研究专项,组织实施建筑行业低碳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快建筑行业低碳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建设,积极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绿色建筑行业技术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评估与展示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五) 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市场机制

积极推进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建立健全建筑行业能耗统计体系,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快推进民用建筑行业能效测评标识工作,加强建筑行业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建设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规范建设领域能源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研究制定推进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建立覆盖主要地区的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我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我国统计出社,2013

篇8

“营改增”改善了过去的税务制度,帮助相关的建筑企业减少税负,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12年1月1日,我国实行交通运输业税务制度的改革开始, 到今年其他部分 “营改增”政策在全国开始实行并推广开来,短短几年时间里, 增值税从最开始的部分行业推广到大部分行业,从我国部分城市的试点推行开始向全方位的转变,总结2012年以来的试点情况,实行“营改增”试点过程中, 试点的总体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的试点运行平稳、试点推行的结果远远好于预期的目标,实行的效果越来越好。

一、建筑业营业税政策

在我国,以前的建筑业主要是依据建筑营业额来征收营业税的。建筑行业的营业额指的是纳税人进行应税劳务的提供、无形资产的转让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以及价外费用,建筑业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一般说来, 纳税人进行的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营业额中包含了该建筑工程的原材料费用、设备花费及其它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这其中不包括提供的某些设备的款项。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对于原来实行的营业税政策来说,建筑业的“营改增”政策对于行业的组织架构影响很大,新的税收政策对于纳税人的纳税地点做了新的规定,对相关的政策有了轻微的调整,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可以有效的实现社会专业化分工,企业按照这个思路,应该在增值税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相关的组织架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取得良性的发展;对于业务上的模式来说,在原来的营业税模式下,进行资质共享的业务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当前的业务模式调节有利于税收政策调整和改变。

另外,降低税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建筑业进行营改增改革的目的,进行结构性减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会得到极大的促进,帮助经济快速的发展;增加税负,行业的发展规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阻碍,很多的企业为了降低税负,会大幅度的缩小企业的规模,甚至进行企业的分割,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断增加税负,建筑产品也会随之减少,上游产品的减少会对下游行业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极大的影响建筑业的发展,这与营改增最初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对建筑业增值税“扩围”前后税负进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

总体来说,建筑行业涉及许多方面,中间关系着制造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建筑行业进行增值税“扩围”措施,会牵涉到一系列产业税负的变化。一般的纳税人,这种情况下的税负影响并不是很大,而按照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政策规定,按照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计征方式进行征税的税率为11%,老项目可采取简易计税方式,税率则为3%。就当前实施情况来看,总体税负是有所减少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三、建筑业营改增实施以来的现状分析

自5月1日建筑业实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以来,首先,缴税范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营业税原来的征税范围是我国境内转让的无形资产、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等取得的收入,现在改由国税机关征收增值税。增值税除已经把交通运输业以及少量的服务业纳入了纳税的范畴外,建筑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生活服务业也都在今年纳入了征税范畴。其次,征税机关业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此前都是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营业税的征收,建筑业实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后,则是国家税务主管部门进行税务的征纳工作,建筑企业会向付款方开具增值税发票,对于征税部门的严格化管理,严防偷税漏税事件发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最后,交税地点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营业税直接在地税缴纳,变成了现在增值税及附加税种均在建筑劳务发生地预交,再回机构所在地汇算申报缴纳。这种方式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得企业不得不增加项目财务人员,专门应付各地各项目开票交税,办理外经证,进项抵扣,汇算清缴等问题。因此希望税务部门能够在交税环节尽量简化征收方式与程序。

四、建筑业“营改增”应对对策

目前大力推行建筑业 “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背景下,需要对目前的工作和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对于建筑行业的投标工作,投标环节以及合同的签订工作等过程,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对于设备的采购和计价等环节,最后的结算工作和开票环节,需要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握,实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在发展过程中减少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减轻企业管理的风险,对于项目造价税负的问题,应该及时纳入增值税的谈判和投标的环节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应该进行严格的筛选,优先那些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可以增加购买材料税额的抵扣金额,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行业企业的利润;企业应该及时的进行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对于增值税税务筹划知识的学习是极其必要的,积极的贯彻推行企业的营改增制度,将潜在的危险降低到最小,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筑业增值税的税负变化分析,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进行简单阐述,指出了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并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目前的征收方式不完善和建筑企业的营改增普遍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办法。

篇9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制的差异

首先,税制方面存在区别。营业税和增值税是中国税务行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适用面比较过,涉及多个行业。针对本文研究建筑业,增值税适用方面很广,例如建筑过程中的建筑材料费用、工程设备费用以及相关机械的维修管理费用等,增值税的计税方式和营业税的计税方式在会计处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其次,税收手段不同。营业税是价内税,这种方式很简单,并且以税后的造价的营业额作为计税,应纳税的额度是通过税后造价和税率计算,应缴纳额度的定值和营业额的大小直接挂钩,而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这两种计税方式都可以通过税前造价进行计税,简单一点说就是计税方式应缴纳税额是通过销售额的税前造价和征收率来计算,应缴纳的税额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得出的,销项税额是通过税前造价的销售额和税率计算的,并且根据我国相应的规定,建筑业选择适用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二、营改增税务制度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差异性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单对建筑工程造价来讲,营改增税务制度又有什么具体影响呢?文章就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1.工程预算管理影响

工程的预算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会对工程的投标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营业税具有价内税的形式,在工程造价里具有税金而且特征是比较固定,所以在投标报价时相对比较简单。而增值税就是价外税,在实施营改增以后,投标报价就会通过工程造价及销项税额分开的方式进行,并且对建筑产品的价格规律和造价进行转变,但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进项税额是无法估量的,在实施营改增以后,教育费附加、城建税等计税依据是: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税额,所以很难准确的对工程税负状况进行正确评估,从而对投标报价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2.工程承包影响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据总承包的主要特征,覆盖整个全过程,在营改增实施以后,会对工程总承包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的影响有增税依据的改变,在施工过程中,要征收营业税是依据增值税及营业税暂停条例进行的,对自产货物的计税根据是比较模糊的,有时会出现多次征税的情况,但是在营改增执行以后,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对于现在的建筑工程来说,所经营的项目数量不断的增加,虽然有一些进项税方面可以抵扣,但是还有增加了很大税费负担,使得建筑方面使用的水泥、混凝土及水电费等成本都有所增加,当执行营改增以后,很难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获取,所以在实行营改增以后,就会很大程度提升工程税负水准。

3.成本管理影响

对于工程项目成本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很多费用,其中项目成本中还包含营业税及附加,但是实施营改增以后,工程的成本核算就已经将价税分离出去,并且因为核算模式的变化使得财务标准因此发生变化,会对财务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在营业税的价税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对增值税进项分离处理,会减少收入的一定比例,还因为进项税额不够充分,最终会影响利润的总额,虽然税负有所提升,但是会使现金流动量减少,在增加资金支付压力的基础上提升资产负债率标准。当营改增实施以后,建筑业缴纳的增值税会有一定的变化而且变化十分的频繁,所以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有很大的困难。

三、建筑行业造价工作应对“营改增”制度的对策

文章通过两部分的讨论,对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造价工作面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筑企业面对“营改增”税务制度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工作对策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1.转变经营理念

首先就要做好计划制定的工作,与之前的营业税缴纳情况相比较,工程计价从含税价格向着不含税的价格转变,对建筑行业来说需要很长的计价规划时间,在实际的报价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投标报价体系进行完善,以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其次,在进行预算投标方面,需要做好成本费用准备工作,以便对增值税进项进行评估,同时在保证可以争取更多进项税额发票基础上,保证企业的最大效益。

2.注重人员培训

对于建筑企业的员工来说,要清楚的意识到营改增实施以后对企业的影响,在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对营改增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对营改增的重视程度,所以企I应该加强对营改增的培训工作,使所有的员工都能满足“营改增”税务制度实施以后所在岗位的要求,尽可能的采取自行组织施工管理模式,对相关财务人员来说应该进行重点的培训工作,做好增值税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以此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

3.慎重选择供应商

在工程造价内材料设施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很大,在营改增以后,企业的建筑材料采购收到了很大的影响,供应商对材料的折扣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供应商来说应该具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能力,并且这些都要在合同中体现出来。针对建筑规模比较小的项目,供应商和建筑企业就需要在采购之前做好交易价格的协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专业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涉及到税务工作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营改增”税务制度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建筑工程造价活动,使之更加合理合法,希望通过本文对于营改增背景下建筑行业造价的现状分析,能够提高建筑相关税务部门的工作能力,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以及税务制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铭杰.论“营改增”下建筑业会计核算的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7(2).

篇10

目前,我国的经济逐渐繁荣发展,而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正在不断发生转变,其中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意识正不断的形成。而这一观念也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中逐渐采用了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继而实现建筑行业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朝着节约型、环保型的方向发展。

1环保节能型建材的发展

1.1废弃植物纤维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若将这些进行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继而对环境产生污染。但是将这些秸秆经过加工复合成木板,往往能够作为环保节能型的建筑材料用于实际的工程建筑过程中。事实上,这一材料的使用一方面能够减少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秸秆制作的复合型板材价格低廉,因而能够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2]。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秸秆材料的刚度以及承重性能较差,因而只能运用于建造一或两层的建筑。

1.2石膏建材

石膏材料被运用于建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使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事实上,由于石膏材料的独特性能使其仍旧被运用于现代的工程建设当中,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不断的改良。目前,石膏建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其自身生产的能耗较低,与煅烧石灰相比,其能耗仅为石灰的三分之一。二是石膏材料可以循环再使用。三是建筑石膏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是脱水而成的,因而其排放物为无毒无害的水蒸气,卫生环保。正是由于石膏建材的性能优越且卫生环保,因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被广泛运用。

1.3粉煤灰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其在开采以及使用量上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事实上,煤炭的使用一方面为社会供电、供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其产生的煤粉也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粉煤灰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逐渐被使用在工程建设环节。目前粉煤灰被使用在建筑环节中,主要用于总量砖瓦产品的生产。事实上,随着粉煤灰的适应,使得用于生产砖瓦的粘土资源得到了节约和保护,而粉煤灰也得到了合理的使用,减轻了因粉煤灰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

1.4泡沫玻璃

所谓的泡沫玻璃指的是通过对废弃的玻璃瓶罐、平板等材料进行高温处理从而得到的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由于具有粘结性好、隔热保温、耐火、清洁无污染、抗压强度高、性防水等特点而广泛运用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3]。目前,泡沫玻璃这一新型的建筑材料主要运用于天棚、建筑物外墙以及房屋表面的工程建设环节。事实上,该材料的使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粘土砖等建材使用量的减少,实现了废物利用,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1.5膜材料

膜材料凭借其自身的保温隔热、耐用性、透光率高等有点而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并广泛的运用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膜材料根据其材质的不同而被分为PVC以及PTFE两种。由于膜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因而使用该种建筑材料构建的建筑往往具有室内通透、光线柔和的特点,因而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目前,膜材料最为典型的运用就是于2008年建设完工的水立方。

1.6其他环保节能型建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新兴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应运而生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之下,相变纳米材料备受建筑行业的关注。事实上,这一材料的使用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吸热、放热作业,从而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减少其受到外界自然变化的影响,减少调温电器的使用,实现了资源的节约以及环保。不仅如此,该纳米材料在光照的作用之下还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减少室内有毒气体的含量,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环境的净[4]。

2环保节能型建材的应用

2.1应用于墙体和护栏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目前,环保建筑材料主要被运用在复合墙体以及护栏的构建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单位往往兼具储热性能好和保温隔热性能优良的特性,是节能型外墙所需的建材的首选。现阶段,在构建墙体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往空心砌块以及多孔砖内填充珍珠岩或矿物棉等保温、隔热材料,从而实现导热性能的降低。总的来说,质量轻保温效果好的岩棉、膨胀的泡沫塑料和散状玻璃棉等也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中,节约能源。

2.2应用于天花板、地而和门窗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此外,由于玻璃棉、矿物棉等建筑材料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因而广泛的使用在天花板、地面以及门窗的构建过程中,从而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事实上,传统的门窗构造过程中,建筑单位往往采取钢铁、铝合金等材料,因而其隔热性能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塑料门窗凭借其无毒害、环保健康等优点而获得建筑单位的青睐,而该材料的使用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5]。

3环保节能型建材前景展望和发展策略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导致在建筑方式、资源投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使得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对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建筑行业朝着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需要相关人员以及部门加强对于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开发,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无毒害的绿色材料,从而以此为基础实现资源的节约,并最终提高绿色环保建材的使用率。

4结语

近年来,为了迎合社会民众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资源的思想转变,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建筑方式的转变,并以此为核心推动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环保建筑材料的类型,并就其实际的应用作了简单的阐释。最终就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6]。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建筑行业思想观念的转变,加上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增多,我国的建筑行业必然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并最终推动资源节约,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作者:解青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

参考文献:

[1]白召军,胡俊波,鲁然英,郭威.浅谈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J].河南建材,2013,(01):7-9.

[2]杜丽娟.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8-19.

[3]陆丽嫦.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7+19.

[3]陈英.浅谈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4):48-49.

篇11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在时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逐渐规范,建筑工程也逐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2013年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就已经排在工业之后,并且GDP总值为38995亿元人民币。就目前而言,建筑工程管理在管理制度上渐趋完善,在许多方面都能够与时俱进,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现代化功能的需求。

 

但是,在新的环境以及新的社会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新的问题。而且与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也还存在差距。例如,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的水平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管理目前的发展现状是进步与问题共存,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事业和城市化的进程为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许多发展的契机,相对于过去建筑工程管理已经进步了许多。当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新时代的人才较为缺乏导致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等相对落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细节如管理的力度不足等等,以下则是就其中几点具体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

 

2.1建筑工程管理缺乏综合性人才

 

建筑工程发展至今,许多建筑工程项目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建筑工程管理需要的人才一般来说是综合性的应用人才,这一类人才除了需要建筑行业相关的建筑技术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法规等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处理实际的建筑相关的问题,进而达到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

 

在现代化建筑建设的要求下,许多建筑无论是从建筑的外在形态结构还是在建筑内部应当具备的现代化功能服务上都要融合和体现建筑施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含量和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建筑企业和单位扩大了人才招揽的规模,也在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人才建筑工程管理的综合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在组织架构上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并且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及其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综合性高水平人才仍然紧缺。部分大型建筑单位和企业的高级工程管理人员也缺少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缺乏结合现代背景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到的经济、法律知识等的思想。

 

2.2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不能有效衔接

 

在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当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到建筑设计与建筑的具体施工。而在许多具体的工程项目当中,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是常有的事。根据调查和研究,许多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是大型的项目,这些项目相对也比较复杂。如果建筑施工的工期也比较紧迫,而建筑施工的周期实际上是比较长的,最终导致建筑工程可能在质量上得不到保障,也有可能不能如期完工。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不能有效衔接,最终体现出来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不高。

 

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运作看,每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有建筑施工工序,但需要依靠建筑施工队伍去完成整个建筑建设的项目。如果建筑设计不能很好地与建筑施工衔接,建筑工程的进程则会受到影响。由此,整个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后续的每个环节也会受到影响,而该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2.3建筑工程管理的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的运作包含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方面,而就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看,还有一点就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力度不足。根据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调查看,其中都存在着工程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在这其中,建筑材料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建筑施工建设的每个细节中的工程款项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管理的奖惩力度不足等等,这都是建筑工程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

 

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单位和企业重视的部分往往是施工技术的层面,对建筑工程管理这一块的重视度并不高,在管理的力度上同样也没有那么重视。一方面,建筑施工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也不规范,两者叠加实际上是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的,工程的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3建筑工程管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建筑行业要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筑行业中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上提到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三点问题,本文有以下三点建议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3.1注重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建筑行业需要的是专业技术性的人才,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技术性人才也在不断增多。但从建筑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综合性的人才还比较缺乏。目前的社会发展背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行业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注重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综合性。因此,建筑单位和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加强与国外建筑行业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引进新的思想培养工程管理人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此外,建筑单位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让工程管理人员懂得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如工程专业知识与相关的经济知识相融合、建筑知识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等等,并充分体现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当中。

 

3.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

 

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及时有效衔接,就需要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保证建筑施工的进度。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先将工程分阶段设计,设计好之后招标施工。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分阶段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依据设计提出合理的意见,使得工程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临时更改工程建设的现象。为了实现设计与施工以及施工与施工的合理搭接,建设工程管理方法将项目的进度安排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一般在项目实施早期即编制供货期长的设备采购计划,并提前安排设备招标、提前组织设备采购,从而可以避免因设备供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工程延期。

 

3.3加强建筑管理的力度

 

在建筑施工以及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重视建筑工程每个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的款项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加大管理的力度,明确工程中各责任人的职责,并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办法。在建筑工程管理这一块,管理人员需要拿出严谨和严格的态度管理建筑中的各项事务,保证每个部门,每个工作程序和每个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为技术施工队伍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而加大建筑工程管理的力度,首先需要的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其次是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

 

4结语

 

篇12

2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仍然无法满足建筑行业故障诊断的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建筑行业的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自身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且最终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由此为建筑行业诊断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有利条件;第二,由于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构建是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完成的,因而导致其部分算法无法满足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需求,最终致使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了一定影响;第三,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中的专家系统方法维护方面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该方法的有效创新,最终导致建筑行业在开展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稳定性较弱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故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建筑行业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并应对其展开有效的解决对策。

3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3.1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

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是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之一,其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状况构建相应的解析模型,然后通过对解析模型的分析总结出故障诊断结果,进而再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但是在应用解析模型进行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前,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首先应采取相应措施检测被诊断的设备是否具备构建模型的条件。其次,要求相关技术应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检测出该设备未知故障的敏感性,最终通过解析模型的方式达到故障诊断的效果。但是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解析模型方法的应用容易受到数学模型建构的限制,因而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应确保其应用的合理性。

3.2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还包括基于信号的处理方式。此种故障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故障的粗略判断中,因而要求建筑行业在进行故障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其诊断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再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满足故障诊断需求。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基于信号处理的电气故障诊断方法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对可测信号的利用,并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到系统时域等特征,以此来达到故障检测的目的。该方法与解析模型方法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诊断环节较为便捷,因而更为便于相关技术人员开展实际工作。但是由于其诊断结果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从而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外界因素对故障诊断的影响,以便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3.3基于知识诊断的方法

基于知识诊断的方法也是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与基于数学模型的诊断方法相比具备一定的智能性特点,即其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利用此种方式进行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前,应采取相应措施掌握到被诊断对象的信息灵活性等,最终由此完成高效率的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行为。另外由于基于知识诊断的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是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因而为了确保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结果的科学性,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在对电气故障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判断时应根据具体的状况选择适宜的判断方式,最终合理推断出电气系统故障所在及其故障原因,并根据判断结果的分析采取相应处理对策解决系统中的故障问题。

4建筑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也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故障实验平台的搭建将逐渐实现。故障模拟实验平台是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关键,因而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现状合理搭建故障模拟实验平台,并在平台搭建的过程中结合住宅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中常见的低压电气装置完成平台搭建过程,最终有效确保平台搭建的合理性,且由此实现模拟实验的目的。另外,在故障模拟实验平台搭建中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如选用220V电源供电和15v直流变压器来控制电源等,最终形成稳定性较强的实验台主体,达到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目的[2];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故障检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为了强化自身故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其在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实验技术的开发中应实现故障诊断系统软件的研究,进而为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对MATLAB即为新型故障诊断系统软件的应用,此软件的应用可满足用户对控件选择的需求,同时亦可通过操作界面了解到控件的属性等相关信息,并实现对相应程序的控制,最终达到建筑电气系统故障智能诊断目的。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青海地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应强化自身对新型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软件的应用,并采取相应措施强调其应用的重要性,最终由此提高自身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水平[3]。

篇13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行业亦不例外。经济建设带动了建筑市场的繁荣,而建筑市场的发展也在随着时代和潮流进行着。近年来,我国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给建筑行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建筑业必须走绿色环保与低碳节能的道路。只有这样,建筑行业的发展才能更加科学、有序,建筑业的未来才有保障。尤其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背景下,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尤为必要。

一、 节能减排理念深入建筑行业,成为建筑市场的共识

绿色环保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应该落实为实际行动。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企事业的生产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改变和解决的地步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一环,必须走在节能减排及低碳绿色发展的前列,必须开展更为广泛的变革与创新,切实提升绿色建筑的应用价值,拓展节能建筑、低碳建筑的应用范畴,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含量”。只有这样,建筑业的发展才有更为光明的未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建筑市场的重要共识。相关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已经被广大建筑业同仁所接受,同时成为既定的建设目标,指引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建筑工程项目大都以绿化率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切实保障楼层之间、楼宇之间的空间、距离,同时采用大量的绿色建筑、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施工、设计与建设的核心材料,给节能建筑的实现铺设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真正的节能建筑必须做到从建筑设计、施工准备及建设施工、验收的全过程开展节能督查、监督与管理,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建设都符合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地方颁布的相关节能政策及规定要求,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这样一来,节能环保的建筑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成为切实的行动,这也是现今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 更多的绿色建筑材料成为首选,建筑施工更加节能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建设开展的重要依托,也是衡量建筑行为是否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核心依据。所以,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是现今和未来一段时期内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建筑行业的一致选择。选择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不仅可以确保建筑施工的过程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的基本要求,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房屋的绿色节能系数,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同时与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不谋而合。

例如,很多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制、施工和运用过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如用纳米技术研制抗菌灭菌的墙材,可净化室内空气的墙材、除臭和表面可自洁的墙材等,而纳米技术也是公认的21世纪最具市场潜力的新技术之一。再如,利用TiO2光催化技术制备可净化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板材,用气凝胶技术研究和开发具有环保型高效保温、隔声、轻质新型墙材。此外,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农作物废弃物,经发酵工艺等制造新型装饰板材,可以使得建筑墙体材料实现全面的节能绿色化。总之,多种技术手段的创新及应用为绿色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应用打开了全新的路径,同时拓展了市场转化通道,为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 提升建筑节能的科学管理水平,实现绿色节能建筑的价值

节能建筑或者绿色建筑的最大价值在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配合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因此,建筑节能实在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建筑要求,也是建筑行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节能建筑就必须加强建筑项目管理,确立明确而完整的管理机制,开展制度化建设与监督,从各个层面确保建筑绿色与节能标准的落实。

如,要把相关的建筑节能的监管作为推进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来抓,应该尤其重视建立建筑能耗的后期跟踪和披露制度,将建筑寿命周期内的能耗统计和披露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应该尽快制定一套公正规范的建筑节能检测手段,实现对建筑的节能现场检测,将建筑能耗变成国家和老百姓都能看得见、算得清的明白账。只有这样,建筑节能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绿色节能建筑的市场价值、使用价值与社会价值才能统一。

综上所述,新时期绿色环保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也是建筑业的必然要求。推进建筑节能与低碳,是满足建筑市场快速发展的基本对策,更是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必须引发重视并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登云,许文发. 低碳城市建设与建筑区域能源规划[J]. 暖通空调. 2011(04)

[2] 郝斌,林泽. 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清洁发展机制研究[J]. 暖通空调. 2009(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