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节能减排案例

节能减排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节能减排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节能减排案例

篇1

近几年宣钢公司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增大、能源运输供给不足、环境压力日趋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采用信息技术作为平台,采用新的技术,形成安全、稳定和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对实现节能减耗,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改善环境质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宣钢综合管理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适应现代化钢铁企业对能源管控体系的要求,宣钢决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仪表系统,促进宣钢节能减排。

二、项目实施过程

1.现状调研

宣钢能源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热力系统、燃气系统、氧氮氩系统以及环保系统。

1.1能源介质种类主要包括:高炉煤气(BFG)、焦炉煤气(COG)、转炉煤气(LDG)、氧气(O2)、氮气(N2)、氩气(Ar)、压缩空气(Air)、蒸汽、自来水、工业废水、工业新水、电力等。

1.2能源介质信息包括:压力、流量、温度、煤气热值、水质、阀门开闭、调节阀开度、开关信号、动力设备运行状态、主生产线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1.3环保信息包括: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流量、主要废气排放点的外排放废气中烟(粉)尘、SO2、NOx、CO2等污染因子的浓度和流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气质量指标、厂区视频监测、厂界噪音。

通过现场调研、查阅科技档案等方式,对宣钢工业生产中的几大体系:电力系统、煤气系统、水系统、氧氮氩系统、蒸汽系统、压缩空气系统、高炉鼓风系统、环保系统、主体生产工艺过程单元进行现场调研,主要调研对象为宣钢能源公辅站所(变电站、煤气柜等)、主体生产单元(高炉、焦炉等)、环保监测站点、工业网络以及未接入工业网自控系统和计量仪表等。确定需要改造或新增仪表类型及数量等,提出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仪表系统总的需求。

2.项目实施

按照能源计量仪表系统需求,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提出能源计量仪表更新、改造方案,按计划对仪表系统进行完善、改造。

三、投入运行情况

项目建成后,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设备运行正常、稳定,计量数据准确、可靠,极大地提高了宣钢能源计量装备水平。

四、利用及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实现企业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优质环保、持续与经济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能源介质作用,减少放散损失,大幅度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年节约标煤2.3832万吨,年节能效益2889万元,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发电量,减少了外购电量,实现减少CO2排放5.9万吨,减少SO2排放180吨的社会效益,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主要指标及经济分析如下:

1.直接经济效益

1.1 减少煤气放散

1.1.1焦炉煤气:公司区域内的焦炉煤气日发生量为300万 m3,焦炉煤气放散率为1%,系统实施后焦炉煤气放散率下降到0.5%,能源中心在煤气平衡调控中的贡献按40%比例计,焦炉煤气的价格为0.65元/m3,每年的生产时间按365天计,一年的直接减少焦炉煤气放散:

300×(1%-0.5%)×365 ×40% = 219万m3

直接效益为:219 万m3×0.65= 142 (万元)

1.1.2高炉煤气:高炉煤气日发生量为2800万m3,高炉煤气放散率为2%,目前下降到0.5%,如前所述能源中心在煤气平衡调控中的贡献按40%比例计,高炉煤气的价格为0.12元/m3,每年的生产时间按365天计,一年的直接减少高炉煤气放散:

2800×(2%-0.5%)×365 ×40%= 6132万m3

直接效益为:6132 万m3×0.12 = 735 (万元)

1.1.3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目前转炉煤气回收量80m3/t钢,能源中心建设后通过合理调度使用煤气,回收量提高到90m3/t钢,钢产量按600万吨计算,贡献率按40%,一年多回收转炉煤气:

600×(90-80)×40%= 2400万m3

直接效益为:2400万m3×0.25 =600 (万元)

1.2减少提水量

能源中心实现水系统的全面监视,提高了水系统平衡的快速性,同时具有了考核监督的手段,减少跑、冒、滴、漏,通过项目的实施吨钢耗新水量由项目实施前的3.9m3/吨下降至项目实施后的3.7m3/吨,水的价格为4元/m3,年产量按600万吨钢计,本项目的贡献按20%计,一年的直接效益为:

600×(3.9-3.7)×4×20% = 96 (万元)

1.3 减少氧气排放量

通过气体系统的产、供、用的实时监视,实现了气体系统的动态平衡调整,合理分配氧气用量,氧气放散率由投用前的2%下降至目前的0.5%,氧气的日产气量为200万m3,每年的生产时间按350天计,贡献率按40%,氧气的价格为0.46元/m3,一年的直接减少氧气放散:

200×(2% - 0.5%)×350×40%= 420万m3

直接效益为:420 万m3×0.46= 193 (万元)

1.4 管理节电

在电力方面,变电所、发电站、大型用电设备的全面监视便于管理人员全面、科学安排生产计划,合理调度用电负荷,削峰填谷、节约电能,管理节电按总用电量1%计(已考虑扣除项目年耗电120万kWh),公司用电预计为224630万kWh,电的价格按平时收取为0.5元/kWh,一年的直接节电量为:

224630×1% = 2246 万kWh

直接效益为:2246 万kWh×0.5 = 1123(万元)

综合以上合计:

篇2

水、电、油(汽车汽油)指标基础上降低5%。

水:全年用量700吨;电:全年用电1.4万千瓦时;汽油:全年汽车用汽油1.7万升。

预警指标:水:全年用量600吨;

电:全年用电1.1万千瓦时;

汽油:全年汽车用汽油1.5万升。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了发改局节能减排领导工作小组,负责监督和实施。

1、组长:*

2、副组长:*

3、成员: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宋兴荣负责具体事务。

三、节能措施

1、切实做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要加大局机关节能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抓好空调、照明、用水、信息机房等耗能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编制和规模,淘汰高耗油、高污染车辆,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制度。

2、加强用能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每天少用空调2小时,非工作时间不开启空调等。严格控制办公区域装饰性景观照明等。

3、抓好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组织开展局机关办公用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办公用纸等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等专项活动,探索建立电子产品、办公设备集中回收的处理机制。

篇3

公司始终坚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建本质安全矿山”的指导思想,以矿山资源配置效率最优为经营原则,专注于采矿技术提升,在矿山生产中积极推进机械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地下矿山生产组织及职能管理等方面的高效衔接,其中,天湖铁矿已具备现代化矿山的雏形,并成为区域内矿产资源采掘行业的机械化、安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标杆企业。

公司在多年的变革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企业特质,它专注于技术能力的形成和突破,注重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以超前的战略和企业文化为支撑,以持之以恒的诚信理念为基础,以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为依据,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作为矿产资源转化效率最佳的探寻者和实践者,在现代采矿理论应用、安全生产及节能减碳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以“短流程、低劳动强度、本质安全”为特征的高效采矿模式,以“短距离、高电压输送、变频技术普遍应用”为特征的节能减碳技术应用。天湖铁矿目前在多项生产指标上均已达到甚至超过了“清洁生产一级”的评价指标要求。 公司先后获得“纳税先进企业”、“AAAAA”级诚信单位、“第—批两化融合示范单位”、“节水型企业”、“环境保护优秀企业”、“推动行业进步贡献企业”、自治区重点扶持的100家“成长型企业”、“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第三批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国矿业行业最具公信力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始终以“节能减碳、环保减排、绿色低碳,与环境和谐发展”为宗旨,在矿山生产中积极推进节约电能、水资源,对废水进行回收利用,以选矿过程中的粉尘治理及尾矿干堆干排技术全面应用为特征进行环保减排管理,其中尾矿干堆干排技术在哈密地区获得了科技进步一等奖。

公司专注于技术能力的培育,在矿山生产组织模式,机械化、信息化的应用,采矿理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并且在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矿山生产机械化信息化应用、采矿生产效率等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天湖铁矿采用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矿模式,该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的“大空间、多作业面”导致的安全不可控、生产管理协调难度大的生产状况,实现了“集中联合作业”,既保证了公司生产环境的安全又兼顾了采矿效率。

采矿设计中,公司应用了世界先进的SURPAC采矿设计软件,从设计效率和生产要素配置合理性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保证了生产环节资源配置最优。随着该软件的成熟应用,已完成数字矿山的地面数字化、建立了地质数据库,由平面设计全部转为三维设计,提高了设计精度,同时通过软件进行工程、方案优化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进行多矿山的统一管理,技术人员的使用突破传统方式,技术管理扁平化等。

天湖铁矿在所有生产环节装备了大量现代采矿设备,通过机械化设备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采矿生产效率,同时有效解决了地下矿山生产环境和作业安全问题。目前,公司天湖铁矿机械化装备水平已达新疆金属矿山领先水平。

2009年初,公司与金蝶软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数字化矿山”系统。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公司又先后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建立合作关系,将矿山建造成E矿山信息化模式,使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各作业环节信息及时反馈、收集与分析,第一时间掌握生产动态,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避免各环节的生产发生故障破坏连续生产。E矿山建设已基本完成,地表环网已经完成,井下环网正在建设中,实现工人在井下作业中或下班途中即可将当班生产情况及出现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反馈至系统中,便于对应部门进行查看并及时解决问题。“数字化矿山”系统建设将有效推进大明矿业先进生产模式的应用,完全突破了以前传统生产作业中事后解决问题的方式,将生产影响降到最低。整个信息化系统可贯穿公司每个角落,使每位员工都能清晰地了解到当日当班的生产情况,为公司实现标准化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公司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状况

粉尘治理状况

从井下采矿开始,所有的凿岩设备均已更换为先进的湿式凿岩,且机械化程度高,在降低钻工职业危害的同时将粉尘量的产生降到了最低。同时由于这些湿式凿岩设备的使用,使得矿岩中含有了一定的水份,减少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破碎工艺是粉尘的最大产生源,因此对该环节的治理是环境治理的关键,公司通过扩建的机会,对新建的破碎线安装了除尘效果较好的皮带除尘器,并通过实际的应用总结出除尘设备与湿式除尘相结合的最佳除尘方案,使除尘率达到了95%以上。

目前,天湖铁矿每年产生干排尾矿25万吨左右。尾矿干排产生的尾矿直接进行堆放会产生粉尘、沙尘等,目前已经建成国家推广的尾矿干堆库并规范投入使用,在尾矿库内的干堆过程中,按照设计的要求,对尾矿进行有序的干堆、夯实,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覆盖绿化,因此有效解决了防尘、防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的防治

篇4

政府采购的公开性使其受社会的关注与监督

政府采购提倡公开、透明,政府采购受众多媒体的关注和百姓的监督,大众关心的话题中不乏对政府采购的成就、问题的评论和建议。我们从越来越高的有关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质疑、投诉案发生的频率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采购的法规在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的管理机制逐步走向正常,公众监督的渠道逐步建立。我们从每一件正反案例中也看到,政府采购与社会风气相关,与民众的生活相关。因此,政府采购买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对产品提什么标准,必定直接反映到社会和市场之中。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必定对整个社会的采购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政府采购的竞争性使其对参与的企业具有导向作用

政府采购的内在机制之一是鼓励竞争。政府采购的竞争性使众多的企业和承包人参与其中。企业必须捕捉市场的每一个变化才能立足、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府采购产品的标准和要求,会很快转化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因此,当政府采购中要求必须采购节能产品或者在采购的标准中制定节能环保的要求时,企业将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前进,从而推动全社会生产标准和理念的变化。

政府采购的政策性促进节能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培育

政府采购具有很强的政策功能。政府采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宏观政策作用,包括对国产品牌的保护,发挥中小企业作用,等等。随着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深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导向性的政策制度也在随时补充、配套。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是在我国市场上第一次把节能采购的问题摆在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证明我国政府重视了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发挥,使政府采购真正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维护国内市场秩序的一个有力杠杆。另一方面,证明政府在向节能产品的生产和采购市场培育方面做政策的倾斜。具有灵敏度的企业就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顺应新的潮流。

综上所述,政府采购本身所具备的公开性、竞争性和政策性恰恰是引导企业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前进的动力,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加强研究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府采购促进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已成为政府采购和节能减排两个领域的重中之重。

征稿启事:

为更好带动栏目与各地采购中心、采购人以及供应商的互动,政府采购专栏现开设吕博士信箱,旨在搭建一个政府采购信息交流顺畅的沟通平台。信箱会根据政府采购相关法律,定期对政府采购案例进行分析;对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帮助;对政府采购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在此,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来稿,来稿注明吕博士信箱,具体稿件内容如下:

篇5

众所周知,对于所有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共有的、永远的主题。而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已是“人心所向”,它不仅是世界共同关注的,更是中国政府的承诺,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一、从淘汰旧设备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能耗、低效能落后设备;淘汰落后的、旧的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所以,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

1.落后的、旧的设备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重要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原因很多,从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发因素看,由于使用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引发安全事故比例较高。如火灾事故中,因为电源线短路引发的比例很高,而它往往与老化落后的供电系统有关系。同样,落后的生产设备,陈旧的生产线,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从事生产,是离不开生产工具的。但如果生产工具不符合安全要求,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所有企业,从组织生产的那一天起,安全生产成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任何生产工具,都是有使用时限的;生产线,也有“消亡”的一天。生产线,越接近生命终期,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就会浮现出来,安全风险级别也在提高。

2.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是节能减排改造对象

陈旧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线,“超期服役”的设备,往往是高耗能、低能效的。技术的先进,使得新型设备能耗低于旧设备。应用先进技术的新型设备,在产能相同的情况下,能耗总会比落后设备低。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耗能、低效能的生产设备。从落后设备是安全隐患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来看,淘汰落后设备,即是淘汰高安全风险设备。生产过程中,任何安全防范措施,都有不到位的地方;如设备内部某一元件出现发热异常现象,就是一个安全隐患,用普通的防范措施,较难察觉。但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参照目前技术条件,生产只要是高能耗、低能效,就可以提出生产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将内在的、深藏的安全隐患立即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任何企业,可以以节能减排为手段,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3.节能减排改造案例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通过节能减排,狠抓安全隐患,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明显成效。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具有一批持续运行十几年的通信设备。2010年、2011年,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公司斥资748万元资金,对23个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每年至少节省电费1428万元。对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后,设备故障故障率大幅降低。说明旧通信设备故障隐患相对较高。这些高故障率的旧设备,很难保证没有消防隐患。

二、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企业余能,特别是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在回收余能的同时,必定会减少、停止其他形式产能设备的运行,这里面,不乏一些高安全风险的设备。所以,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余热资源回收案例:2014年9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4000万元,实施烧结烟气和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烧结烟气余热利用,主要改造现有105m2烧结机配套的140m2环冷机烟气系统,对环冷机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回收,通过余热锅炉将高温烟气转化为蒸汽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2)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主要是改造现有1000m3高炉冲渣冷却方式,对冲渣后的高温水进行余热回收,通过换热站高效换热后产生高温水供给生产生活采暖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项目建成后,新建余热锅炉年产蒸汽量10.44万t/a,新建换热站年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3.8016万t/a,合计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14.2416万t/a,可替代天津钢管公司现有的1台35t/h燃煤锅炉。2015年11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约6800万元,实施了二炼钢电炉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项目。主要是对电炉第四孔高温烟气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配套建设一套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实现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产生蒸汽27.8t/h,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替代现有的1台20t/h燃煤锅炉。这两个余热利用项目,通过有效回收以前浪费掉的高温烟气余热,在满足原有蒸汽管网用汽需求的同时,停运了两台燃煤锅炉,1台35t/h燃煤锅炉和1台20t/h燃煤锅炉,杜绝了燃煤锅炉运营、维护潜在的高安全风险,防止了锅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对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是有积极作用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亲自管的工作。节能减排,完全可以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管理途径,帮助解决生产中深层次的安全问题。企业,可以借助节能减排,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作者:李双圆 单位:天津钢管公司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