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19-02

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事关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的大事,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可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1-2]。现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巍山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1 巍山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巍山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2008年底,全县83个村委会(社区)集体经济共有293.3万元。从收入来源看,当年无任何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村委会(社区)47个,“空壳村”占56.6%;当年有一定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的村25个,收入152.2万元,分别占全县行政村数和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的30.1%和51.9%;有非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的村37个,收入141.1万元,分别占全县行政村数和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的44.6%和48.1%。在有一定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的25个村中,收入最高的达80万元,最低的只有0.44万元;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5个,占20%,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3个,占12%,10万元以上1个,占4%。从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村委会(社区)分布情况看,全部村委会(社区)均为“空壳村”的有2个乡,占20%;“空壳村”数在1/2左右的3个乡,占30%;绝大多数为“空壳村”的7个乡,占70%。从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渠道看,村办街场收入的村委会(社区)11个,收入33.8万元,分别占有收入村委会和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数的44.0%和22.2%;铺面出租收入的村委会(社区)15个,收入23.5万元,分别占60.0%和15.4%;发包、租赁土地、山场等收入的村委会(社区)4个,收入4.2万元,分别占16.0%和2.8%;经营种植业收入的村委会(社区)1个,收入1万元,分别占4.0%和0.7%;经营或者入股经营工业企业收入的村委会(社区)1个,收入80万元,分别占4.0%和52.6%。村委会一级集体资产主要是村委会的房屋、村办街场、小库塘、较少的山场等。

1.2 当前巍山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果园、荒山、荒滩、小水塘、机井、抽水站、机器、场房等绝大多数都由农户承包经营。农村税费改革前村民小组和村委会的集体收入主要是对承包户的村提留和政策性费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各种农村税费取消了,村集体多数无任何收入。当前巍山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下。

(1)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这是运用股份合作制改造传统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益探索,其最大的特点是“产权明晰,受益明确”。农民具有劳动者与股东的双重身份,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劳动集体共同所有与劳动者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继承了合作制的优点,实现了规模经济,又融入了股份制的长处,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加成员收入,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经济组织和其他人员自愿组织起来,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在信息、资金、技术、加工、购销、储运等环节的自愿合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政府指导农业方法的转变。巍山县创办了河西蔬菜协会、马鞍山红雪梨协会、永建镇永胜刺绣协会等一大批协会,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当前巍山县的这些专业协会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村集体尚未从中获得收益。

(3)村集体兴办市场,出租房屋、铺面、水塘等资产。在2008年中,村委会一级通过租赁市场摊位、房屋、铺面、水塘等获得收入的村委会有23个,占25个有收入村委会的92%,收入71.2万元,占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总数(152.2万元)的46.8%,成为巍山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如永胜村委会先后投入近50万元建设西山街市场,建成了数十间铺面出租;大仓村委会先后筹资逾300万元兴建大仓农贸市场、建设商铺逾290间和大量摊位;牛街村委会参与开发小集镇建设。村民小组出租、发包小水塘、机井、抽水站和由集体管理和经营的公益林、水源林、经济林。如营盘村委会出租由其管理的中药种植场;庙街镇新华、古城、北桥等村的村民小组将集体所有的小水塘按一定的承包费发包给村民养鱼等。

2 巍山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观念不强,思路不活跃

许多基层的干部群众缺乏发展经济的意识,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已过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通过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集体经济的发展无重要意义。很多村干部认为当地没有资源、没有资金,他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还没有被激活,对村集体经济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等、要、靠”思想。

2.2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小,收入来源单一,发展不平衡

2008年,全县83个村委会(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不足300万元,平均每村3.5万元,按农村人口计算,人均不到11元,处于较低水平。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于铺面、房屋租赁、街场管理、摊位出租等收入,只有个别村以村办企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以乡镇为单位,村委会一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或者“空壳村”占大多数的乡镇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0%以上,以村委会为单位集体经济“空白村”超过了1/2,达到56.6%。资产出租和经营、管理性收入最高的村与无收入的村相比相差在几十倍,发展极不平衡。

2.3 缺乏有特色的生产经营性项目

巍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素质不高,“少、小、乱、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有收入的项目,一是有部分村委会在集镇所在地的村采取办市场、出租房屋等获得一定收入,对活跃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但举办市场的村投入较大,收入主要用于还贷款;二是村委会对其管理的水库、机井收取水费收入,但此项收入基本用于维持水库和机井的正常运转,确保生产正常用水。一些村委会曾举办过养殖、种植、加工业等培训,但由于没有选准合适的发展项目,大多以失败或者低微收入、资不抵债而告终。

2.4 缺乏资源性资产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由于没有足够注重集体经济发展问题,除无法分给农户的库塘、机井、抽水站外,其余的资源性资产均分给农户经营,公社时期发展的加工作坊、农机修配厂、集体果园、养殖场等社队企业,也基本上拍卖或转让,收取的出让金已分光。仅有的少量集体土地、山林、渔塘等资产,绝大多数所有权属归村民小组,现有“空壳村”中,95%以上没有资源性资产,启动集体经济困难重重。

2.5 集体经济发展面临体制机制制约

一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与“分”的矛盾制约。巍山县村组仅保留的集体必须统筹对库塘、机井、抽水站等的经营管理,绝大多数都是支大于收。二是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委会职能定位不清、政企不分,发展机制缺乏,激励政策缺失。三是村干部任职年限与集体经济组织长期经营的矛盾。村干部任职期仅3年,思想不稳定,短期行为突出,不愿想,不愿闯,不愿作长远规划;而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是一个长期过程,没有多年的积累难以形成规模。同时,缺乏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带头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是当前集体经济薄弱的又一大制约因素,这不仅使集体经济创业难,还存在对已有经营实体管理不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等问题,因此村集体不敢轻易投资创业。

3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3.1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县级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一是在扶贫整村推进和小康村项目规划中,对具备条件的,可以增加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项目,重点帮助经济薄弱村尽快增强“造血”功能,使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壮大。二是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筛选和储备一批项目,通过积极争取省农业、扶贫、市场建设等项目,整合部门资金,县财政适当配套等,每年扶持10~15个“空壳村”,每村补助30万元左右,作为村集体资本金发展集体街场、停车场、特色林果种植等经济发展项目的资金。三是对工商企业等单位和个人成片租用农户承包土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村集体可按照其使用原集体投入的基础设施,收取一定的使用费或折旧费,扩大增收渠道。四是对农村中小学校撤并后的校址、房产无其他更为合适用途的,可以无偿划拨给村委会管理,作为仓储、养殖场、客场、停车场等用途,由村委会经营或者出租;对村集体兴办街场、停车场,符合布局和实际需要,有经营前途,符合土地管理规划的,建设、商务等部门给予规划、设计指导帮助,国土部门积极给予办理报批手续,政府给予免收土地出让金,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给予争取相关项目扶持资金。

3.2 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一是有效实现资本运营,探索盘活集体资产增收的发展模式。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积极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包括股份合作、承包经营、租赁、公开拍卖等,使村集体货币资产、村集体闲置水塘和厂房、废弃的学校等设施优化组合、合理流动。二是运作土地经营,探索以地生财的发展模式。通过有效利用村集体所有的留用地、非农建设用地,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如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提高村集体收入;进行二、三产业设施建设,如休闲娱乐设施、服务设施、停车场、厂房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发荒滩、荒山等村集体资源,可以实行村集体单独开发,也可以吸收其他资金。农户无实力进行承包开发的,村集体可以采用反租承包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按一定比例与农户进行收益分配。通过村庄整治、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实现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有效增加,利用增加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实现村集体收入稳定增加。三是发展特色经济,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突出乡村特色,有效利用各地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壮大农村经济,打造农产品品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四是整合资源开发,探索依托资源开发增收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各种自然资源,如风景、矿产、水、林、山等,以及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对村集体资源其进行综合发展,吸收其他资金参股共同开发,从而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五是创新运营机制,探索经纪人角色创收的发展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开拓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实体,逐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降低农民单独经营的风险。村集体作为经纪人,通过收取服务费用增加收入[3-4]。

3.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准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头人

一是配强配好村级班子。提拔、重用经营管理能力强、具有科技水平的青年人才,让其在村级领导岗位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增强其在新时期带领群众致富的创业意识,更新和解放思想观念,提高责任感。加强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方式,建立和完善制度,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5]。

3.4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

一是完善积累机制。落实集体项目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归集资金;集体收回农户长期粗放经营甚至荒芜的承包项目,重新招投标承包经营;采用有偿使用机制,有效利用村集体的水域、山地资源。二是制定村集体经济使用约束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村收入要有一定的比例服务于发展生产,合理制订村干部报酬标准,减少村组拿补贴干部的人数,遵循因事设人的原则;为避免决策失误,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一事一议。三是健全完善村组账乡代管、会计委托制、村级财务电算化等多种形式的财务管理新办法。四是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对村主要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增强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县、乡、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债务,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的产生[6-7]。

4 参考文献

[1] 刘志辉.关于村级经济管理的初步探讨[J].经济视野,2012(11):5.

[2] 严凯,方希东,秦雷.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J].新:党建版,2012(12):53-54.

[3] 王洪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2(6):45.

[4] 宋宝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2(6):48.

篇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近郊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远郊的多数边远乡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含水面)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

2.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3.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4.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5.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6.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依法经营土地资产。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社,依法兴办二三产业(经营性项目用地除外),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机制,提高宅基地节约集约程度,筹措村庄建设资金;允许有条件的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公开出让,获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净收益。

2.完善村级留用地政策。对留用地使用范围、对象,留用地指标经济补偿价格等问题予以调整。对原留用地采用货币安置所欠的款要抓紧兑现到村。对不能落实资金的单位,可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落实留用地政策;对不能落实资金、土地尚未使用的单位,要督促进行留地安置,返还留用地,鼓励村级组织自主开发,也可把土地租赁给用地单位,保障村级组织的权益。同时在留用地开发建设时,通过置换土地折扣的方式,对村的发展留用地,经价格评估后,以一定的土地面积折抵小区已建的三产营业用房,营业用房转让给所在的村,由村经营、出租,使村级经济获得经济收益,扩大收入来源。

3.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坚持把股份合作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突破,对即将撤村建居村及符合条件的城中村、近郊村、镇中村和经济强村经济合作社全面推开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构建集体经济稳固增长机制。

篇3

2.九环沿线的3个村主要以旅游观光产业为主,村民建立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年底合作社和公司按比例分红,高半山的2个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建立合作社,统一购买和销售。

3.5个村均为合作社代村民管理集体资产。

4.经验启示

2012年起,各村积极落实松潘县委县政府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战略部署,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源,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采用“支部+农户+公司”模式,规范旅游市场,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就业渠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群众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的“三个一点”现代农村产业发展道路。

坚持党支部带动引领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以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抓合作社管理和人才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以党建促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搭建了平台,村支部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管理有序。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组织,越是在发展集中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服从组织领导,在半农半牧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服务产业主导,实现了干部有为。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战略

依靠产业支撑,突出基础先行,为重构产业发展秩序,围绕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推进服务工作,带领全村群众坚定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项目、民族团结进步中药材种植项目、安全饮水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基础先行。

坚持强化村民综合素质能力

为走好乡村生态旅游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规范村民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召开班子会议或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决定。合作社还通过带动部分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石。注重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巩固发展成果,多次组织外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厨艺、家政、礼仪培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收入、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的管理模式,提升川盘整体形象。注重维护团结稳定局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全村和谐稳定,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及涉稳事件,实现了社会和谐。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近年来,各村各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但与经济发展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受气候影响,高原地区各项基础建设使用寿命有限,后期管理维护往往难以跟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篇4

2016年,全街办8个村,总收入为1923.85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371.02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村村20万元以上,其中30-50万元的村2个,70万元以上的村6个。村组集体总资产为15139.7万元。

(一)村级经济收入增多。先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利用型。主要是盘活利用存量资产进行承包、租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土地资源开发型。几个经济发达的村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土地租赁取得可观的服务性收入;三是服务创收型。主要是通过提供劳动、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借力发展型。通过拆迁新建小区,依托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兴建配套的店面出租取得收入。

(二)村级经济管理步入正轨。近年来,先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步入正轨。

(三)各村经济发展不均衡。村与村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容小N,经济发达的村实力明显高于不发达村。

(四)村级收入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支出水涨船高,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

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壮大的因素

在集体经济总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趋缓,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滑坡,给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要素的制约。先锋集体经济发展得较好较快的村,基本上都是利用土地发展起来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而今土地资源紧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村庄的自然条件、区位环境等自然的优劣不同,导致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部分村干部缺乏发展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责任感不强,创新性、专业性人才匮乏,还没有树立经营农村的理念,过分依赖上级有关政策补助而缺乏内在发展动力。

(四)村集体融资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少,缺少信用抵押,而金融部门在村集体涉农贷款方面数额有限,使村集体上项目融资困难,发展集体经济举步维艰。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在探索支持方式、寻找发展途径、创新管理模式上进一步下功夫、求突破,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努力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来源,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强劲、经营机制灵活、财务管理民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一)更新观念,努力打造一支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村干部队伍。要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事。

(二)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多措并举地发展。要发展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帮扶,因此在财政资金、政府投入等方面应给予优惠,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寻求财政支持的同时,力争做到帮扶多措并举。如村企结对,要探索村企双方合作开发共赢互利的共建形式,突出自愿结对,共赢发展。

篇5

1.发展现状:

(1)资产负债情况

从2009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121个村委会,1458个村民小组),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45046万元,与2008年的30640万元相比,增长14406万元,增长的原因一是由于2009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多,向上级争取资金大幅上升;二是三江公路征地补偿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负债4001万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50 万元,道路建设负债380万元,兴修水电设施115万元,卫生文化设施1012万元。

(2)收入支出情况

据2009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显示,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45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997万元,占总收入的15%。在121个村委会中,当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70个,占总体的58%,当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51个,占总体的42%,其中有经营性收入在在5万元以下有49个。2009年全县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35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682万元,其余都要由村集体经济自行解决。

从以上数据结合实际调查情况看,新平县有不少的 “空壳村”、“负债村”存在,村级集体经济状况非常薄弱,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削弱。

二、存在问题

新平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大部分没有经营性收入,其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及其有限,有的连正常的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 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以镇带村、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如桂山的克租克小组,依靠良好的区域优势,多方引进资金,建成了电子城,既盘活了资产也增加了集体和农户收入,而偏远的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人才短缺也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集体经济既需要管理人才也需要技术人才,而这两方面恰恰是目前农村中最缺乏的人才。加之部分村干部缺乏市场营销知识,所以许多村干部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信心不足、办法有限,即使是已经实施了以镇带村项目的村集体的发展也受制于管理人才短缺。

4.项目效益不明显,缺乏带动示范效应。由于市场、技术、人才、时间、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已经实施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部分村级债务沉重,2009年村集体经济共负债4001万元,平均每个村委会负债33万元,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6.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与工作量不相适应。目前,新平县各乡镇仅有1至3名专职(兼职)农经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大、任务重、强度大,哪里需要哪里跑,时常处在被动应付面上工作的状态,根本顾不上指导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1.要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作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3.加大激励扶持力度,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环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镇村要制定好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各级财政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周转金,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应安排一定的贷款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在税收、工商管理上,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政策从优。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制定奖励政策,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和事迹要加强宣传,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篇6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42-02

现代农庄经济是以市场经济相对发达为条件,在不改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体系的前提下,以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委托经营为机制,以生产商品和组织商品交换为目的,按标准化合约方式组织起来的生产经营组织。都市农庄不同于农家乐,而是由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组成,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一、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石林县都市农庄发展情况

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石林锦苑都市农庄、杏林大观园、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石林县青泽农庄、石林景尚山水都市休闲农庄、云南业大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都市农庄7个项目,已经被石林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石林县都市农庄规划点,七个已审定农庄总规划面积12 895.13亩,建设用地规划面积644.76亩,占总规划面积5%。服务设施用地根据各个农庄的详细性规划按用地审批程序报批。2012年启动了石林万家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项目和石林统一千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项目,2013年启动建设云南青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石林县青泽农庄项目、石林锦苑康乃馨有限公司的石林锦苑都市农庄项目和石林圣火药业有限公司的杏林大观园项目。到目前为止,5个已经启动建设的都市农庄累计完成投资72 495万元,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17 492万元,2013年以前完成投资55 003万元。

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锦苑花卉为龙头的花卉产业园,以万家欢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以圣火杏林国际养生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园。万家欢农业生态园是集节水增效示范、高床厩养示范、高校农业示范、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科技生态园,园区建设主体由果园、苗木园、养殖园、休闲园组成,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性,拓展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杏林大观园项目,是一个以医药文化旅游为前导,集居住、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商贸、绿色农庄为一体的农庄式大型养老社区,通过植入与当地历史相关的人文元素,对自然景观进行美化,给与完善的养生条件配置,给入住老人和游客营造颐养天年的快乐空间,促进了康体养生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锦苑花卉在石林投资建设了大型现代花卉产业园,通过整合花卉产业链,以花卉为亮点,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搭建锦苑品牌的经营服务型公共平台。

(二)发展农庄经济对石林县旅游发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农旅结合,推动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台创园内的每一个都市农庄都有自己的主题,并且融吃喝玩乐购为一体,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配送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重点,引领着云南农旅结合、低碳休闲的生活方式,每年都有40多万人次入园游览。第二,拉动石林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综合收入。石林旅游目前仍然以观光游为主,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因而需要探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而农庄经济正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特色都市农庄依托石林的旅游资源,拉动石林的旅游业发展,真正做到“吃住行游购娱”,让游客“留下来”,提高石林旅游综合收入。第三,有助于整合旅游资源,创新休闲旅游方式。农庄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把石林景区和台创园片区之间的路线串联起来,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

二、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云南省2014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主要是为了鼓励“老板下乡”、“资本下乡”、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石林县的实际看,政府在资金扶持、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缺乏有关农庄经济发展的规划性政策文件,指导性不强,庄园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由于政策不完善,使得农庄的优势难以发挥,市场前景分析、庄园规模定位不清。同时,发改、农业、林业、交通、金融、质检等部门在部门联动、项目建设、信息共享、整合资金方面统筹协调不够。

(二)农庄规划及选址和建设存在矛盾

石林县已经启动建设的5个都市农庄,有4个在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在石林风景名胜区二、三级保护区之内,而石林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前就完成了,所以园区的选址不符合石林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批下来后,园区入园项目建设在办理选址意见书时没有依据,无法办理项目开工的前期手续和相关证照,造成建设上的实际困难。由于4个都市农庄的项目和部分规划地点在石林风景区保护范围内,在办理环保、水保、住建等部门的审批手续时难度大。此外,建设用地及5%以内的设施用地难以落实。

(三)农庄土地占用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由于农庄项目的特殊性,石林县各大农庄在建设初期的占地及规划面积都较大,平均每个农庄的面积超过1 000亩。农庄建设用地大,难免要占用到周边农民的土地,尽管目前石林县的农庄规划用地主要集中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石林旅游度假区、国家圭山森林公园、九石阿旅游专线附近,但都难以避免要占用到农民土地。农庄经济目前主要通过企业要推动,因此农庄开发商在运营过程中必然要以盈利为主,加之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因此处于实际的垄断地位,在农庄内打工的农民工资低、报酬少,利益分配不公;在土地补偿方面,政府的土地政策也没有明显的倾斜,农民获得的补偿有限;而一些失去大部分土地的农民没有稳定生活来源,加剧了生活困难。农民权益受损,就会导致石林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不能实现很好的融合发展,也阻碍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

(四)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

由于资金、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石林县的农庄开发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管理规范、经营不善、违规操作等问题。例如:有的开发商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农庄管理不规范,营销手段匮乏,难以实现预期收益;有的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转向,违背了农庄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一些开发商的服务体系不全,因而导致庄园发展受到制约。基于上述因素,促进土地、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尚未在石林县农业庄园集聚和合理流动,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导致了各农庄收益盈利模式的不稳定,影响了农庄经济在市农林旅游综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推动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出台农庄经济的政策和意见

庄园经济既是一种经济模式,又是一种发展战略和规划思想,更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创新,各级政府是推动其大力发展的责任主体。石林县应根据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出台的发展都市农庄(农场)的相关政策,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建设标准,确保“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多措联动”的措施得到保障,使都市农庄建设质量、速度、效益并重,得到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通过农庄经济发展政策或意见的出台,指导石林县农庄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资金、税收、用地、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

(二)完善农庄的规划编制

在编制农庄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分片区、分类型、分特色进行开发建设,避免大部分农庄出现模式单一、风格雷同、缺少独特创意等问题。通过农庄经济的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石林农庄在项目用地、资金筹措、农民工安置、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机制,确保农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其次,整体布局、统筹安排,避免单纯企业行为导致农庄的盲目建设,确保政府主导、监管到位。最后,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农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充分体现“一庄一品”的独特魅力,并让农庄建设和乡村旅游规划、农村土地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等衔接,促进石林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合理组织供地,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庄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所在县都市农庄发展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规划组织土地(林地)流转和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并负责实施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提倡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用转包、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和出租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偿转让,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偿合理流转。上级政府应给予安排配套设施建设专项用地指标和专项扶持资金。

在此基础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农庄用工报酬标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创造性地发展多样化的现代农庄。石林县政府可以实行差别化政策,鼓励各农庄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体系。各农庄应加强对村民的旅游专业培训,邀请更多村民参与到农庄的建设中,实现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构建良性的农庄经济运行机制

首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民办是为了更好地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尊重投资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民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决策、管理混乱、损失浪费等行为,提高农庄经济项目的收益。坚持民受益是农庄经济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农庄发展建设好了,消费者才能享有安全丰富的食品和休闲娱乐、回归田园的体验,让农业、企业、农民、消费者都受益。其次,建立庄园经济监管机制。石林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商务、质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部门应实现联动,以此整合资源、项目和资金,协调配合,引导投资开发企业制定管理标准,促使农庄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最后,依托资源多元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建立集生产、加工、物流、旅游、购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庄园。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综合开发和利用,不断发挥农庄经济在石林旅游综合收入中的作用。

篇7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不能单纯依靠农民,也不能过度依赖政府,而是要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来弥补公共财政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经过对贵阳市白云区五乡(镇)56个村进行调查,全面分析当前贵阳市白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贵阳市白云区下辖5个乡(镇),56个行政村,全区集体经济总收入706496.86万元,与2014年的668777.31万元相比,增长5.64%。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村有31个、50~100万元的有2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政府补助收入、土地征用补偿、财产性收入等,但是村集体经营收入占比不高。从发展情况来看,村集体经济总体上呈现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城郊村和有资源的村比一般农村的村级集体收入要高的态势。

(二)近年来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随着贵阳市白云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农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等有利条件,通过出租场地、出租门面、物流仓储等多种途径,发展集体经济。如艳山红镇程官村,村集体统一修建门面,为西南家居城提供仓储服务,保证村集体每年有二百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2.整合集体资源,集中发展经济。整合全村资源,集中发展,即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带动农户增收。如艳山红镇尖山村,利用南湖新区建设、整村搬迁的契机,集中安置村民,统一规划,于2005年开始在现西南家居装饰博览城地址修建整村搬迁居住点,引进西南家居城到新村经营,不仅村民获得房屋、门面租金,村集体经济也获得了发展。

3.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推行 “村账乡代管”,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村级积累。

4.强化产业带动,实现经济发展。借助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契机,按照各村的资源特点,发展适宜当地的特色产业。在此过程中,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促进和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二、制约白云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因素

贵阳市白云区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不平衡。从全区各村的经济收入来看,存在近郊村比远郊村发展快,有土地征拨村比无土地征拨村实力强,差距明显。

二是收入来源单一。全区各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征收等,通过发包、资产租赁、自主经营等获得收入比较少。

三是发展观念弱化。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顾虑。

四是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虽然贵阳市白云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辐射带动不大。能为工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的村不多,而农业周期长、风险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村集体经济中基本上未出现产业带动发展的情况。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一)政策扶持,营造壮大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

1.建议出台征拨预留地政策。按照征用土地的总量,按比例留出少量土地给被征拨的村集体,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用于村发展集体经济。对已经征拨的村,可以考虑从征拨剩余的零星地块中解决预留地问题,保证村集体发展的土地资源。

2.建议出台项目扶持政策。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实际,在贷款发放上优惠,在办理规划、环评等手续上优先办理,在税收上制定返回奖励规定,鼓励支持发展实体经济。

(二)加强管理,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资产营运、监督和考核体系,盘活集体资产,开发利用资源,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因村制宜,构建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模式

本着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的原则,不断拓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不拘一格求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鼓励各村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优势,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途径。从分析来看,以下几种模式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股份合作型。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集体的土地、房屋等资源,以股份合作形式,通过招商引资,创办村集体经济实体,村集体在实体中占定额股份,并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入股,达到群众与村集体共同增收的目的。

2.资源发展型。在符合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将村集体所有的“四荒”资源,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开发,拓展收入来源,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引导农民进行土地委托流转,由村委会将农户承包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合作服务型。可以利用集体或农户的土地、山林、果园等资源,由村集体牵头,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聚集财力、人力、技术,把技术资源等优势最大限度地变现为发展优势。

4.产业发展型。着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效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农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

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应不断坚持并完善。它关乎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及绩效,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破解。当前,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大力开发集体资源,从本地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出发,狠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吴金海.关于村级集体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5).

篇8

【摘要】了解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其市场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更好促进我国体育娱乐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健身娱乐;现状;问题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ports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n China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WANG Xue-wen

(P.E. Institute of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 832000,China)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rt of the developed area of sports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rket,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Key words】Sports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Present situation;Problem

0 前言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一项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它既贯彻落实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又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同时对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催生了健身娱乐业的形成,没有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就没有健身娱乐业,没有健身娱乐业也不会有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演进。

1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现状

1.1 表性城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现状

1.1.1 北京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人均收入、文化娱乐支出均排在全国前列,在2002年居民人均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支出403. 9元。体育健身娱乐业正逐渐形成高档、中档、低档多层次,健身、娱乐、休闲多主题,外资、内资、合资多元化的健身娱乐网络体系。尽管京城各健身俱乐部已拉开架势一拼,但目前竞争还没进入白热化阶段,因为京城俱乐部的市场容量远未饱和。

1.1.2 广州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

在广州,经营性的健身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据广州市体委市场管理处的负责人介绍,从:1994~1999年初,广州市的健身娱乐场所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5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健美中心就有30家 。根据文献调查,1992 -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平均增长率达5. 1 % ,我国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参加体育活动3. 45项,到体育场馆90 %的消费者一次花费在50~100元,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程度可见一斑 。

1.1.3 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

文献调查显示:早在1997年底,上海已拥有各类经营性体育场所698家,其中游泳池(场)和大型水上娱乐场所223家,保龄球馆142家,健身房41家,网球场21家,滚轴溜冰场17家,高尔夫球场(包括练习场) 11家,赛车场(馆) 4家,其他经营性体育场所12家;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经营上有所侧重,国有和集体经济经营的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上,而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经营的则主要集中在现代时尚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上。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经营单位的经营业务以综合为主,绝大多数体育经营单位以一项为主、兼营他项 。

1.1.4 我国东西部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现状及比较

出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东西部在场所类型、营业场地面积存在不足,但经营状况基本都以不盈利为主,从消费对象上来看,至少就个体而言,东部地区人们在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并非就可定高于西部地区,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人们的消费思维更趋理性化,消费行为更加成熟,因而消费心理就更难以把握.图表显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经营现状并不太尽如人意,但是有大多数业内人士对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是持乐观态度。

2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趋势

2.1 体育健身娱乐业朝国际化发展

自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大环境影响下,自身运动发展规律必然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朝国际化发展趋势。

2.2 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体育产业结构中,许多国家注重发展最能体现体育活动本质功能、市场需求最大、与体育产业其它部门关联度最高的体育健身服务业 (包括健身娱乐服务、健身技能培训、健身辅导与咨询、体质测试和评估、体育康复和医疗等),使体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产业 。

2.3 体育市场相应法规的出台

由于我国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将逐步建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与其他的市场体系相衔接,形成有效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和竞争机制。加强体育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及市场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法规建设,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灵敏、运行有序的体育市场管理和运行机制,依法保护体育投资者和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3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存在的问题

(1)我国体育体制和体育观念存在问题,重竞技体育的投资和管理力度,对群众体育不够重视。

(2)在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中,存在多头管理,政令不一,各行其事,无法可依的现象 。

(3)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公益事业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在我国仍处于萌芽状态,体育部门还没有相应的管理、扶持政策。

(4)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同,中低高档体育休闲娱乐健身服务发展不平衡。

(5)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项目呈全方位发展的总体态势。项目设置以及市场定位随意性、盲目性较强。企业规模小,设施简陋,从业人员水平、素质偏低 。

(6)从事体育经营管理的人员多缺乏体育经营所必需的专门知识。

4 结论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但促进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健身产业的投入和管理,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促进健身娱乐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让健身娱乐产业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钟天朗,陈慧,等.上海市全民健身服务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

[2]钟天朗.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8,24(3).

[3]上海市民营类营业性体育场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14(1).

[4]王丽秀,马纯锋.健身娱乐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5]葛毅,李仪,力翔.关于江苏省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19(2).

[6]赵永高,王丽莉,唐伟.北京市健身娱乐市场的“显性”分析与发展对策体育[J].成人教育学刊,2005,8,21(4).

[7]刘次琴.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6,27(3)(总第115期).

[8]杜熙茹.论我国健身业研究的新视野[J].体育文化导刊,2006.

篇9

关键词: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拥有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以及政策、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其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如何带动我国北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及在全球竞争能力的增强。因此,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迫在眉睫。

京津冀区域内经济合作状况回顾

20世纪80年代,国家首次提出“环渤海经济圈规划”。

“九五”时期,河北省提出了“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环京津”、“环渤海”),但基本上停留在战略概念层面,在具体合作的内涵、方式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

2001年10月,国家建设部组织评审通过了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完成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即大北京规划。

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展和改革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商讨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达成五项共识。

2004年5月,北京科博会、博鳌亚洲论坛发起,国家发改委指导,环渤海七省市共同参加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达成实施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共识。

2004年6月,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召开。会议就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进行了研讨,并决定成立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从京津冀所处的经济地理圈层与战略地位来看,由于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国内生产力布局由南向北推移,这些发展机遇都为京津冀地区的能量聚集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再加上这一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全国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科研环境,不仅是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七大经济区之一,而且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北京市、天津市的人均GDP已分别达到31613元、25874元,河北省与之相差较大(见表1)。但与人均GDP已达40000多元的上海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京津冀如果要成为带动这一区域的发展中心,还需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其实力。如果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使之成为发展中心的话,其实力一定会得到快速提高。所以,在京津联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观念淡薄

区域经济结构失衡 多年来,京津冀为了获取地方利益,长期实行自愿垄断、贸易保护、市场分割、自成体系的封闭政策,从而诱发城区系统生产建设中的重复布局和地区工业结构趋同,形成区际内部某种程度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体系,技术上不了档次,专业化仅仅停留在产品的专业化上。

缺乏公平、合理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 由于三省市存在着特殊的经济关系以及区位因素的影响,三地区特别是河北省与京津并不能获得同等的发展机遇,这就意味着三地区在相同的主观努力下并不能获得同等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从而驱使三省市各地区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相互竞争,导致区域经济畸形发展,而且还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以及区域经济宏观效益整体水平的发挥,从而延缓区域经济整合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缺乏区域组织保障系统以及协调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由于京津冀区域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区际分工体系与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区域经济组织与区际经济活动始终处于无序、混乱和松散的状态。市场分割、贸易摩擦、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特别是区域经济在不受中央或区域协调组织宏观规划与统筹布局的控制和管理下,区域系统内劳动地域分工规律、整体效益规律以及协调发展规律很难对区域经济产生有益的影响。

缺乏统一的地区性金融市场 从该区域金融服务水平与功能质量来看,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地方性银行、非银行部门没有融资权,部分地区人民银行的融资活动只能根据中央银行信贷规模的分配来决定地方性贷款额度、融资渠道狭窄,无法形成经济区域资金流通与循环态势。

区域环境问题严峻

从总体上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京津冀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仍在下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然呈恶化的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流污染严重,地下水受到点状和面状污染、水位持续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控制。

城际交通欠完善

目前,京津冀地区对城际交通线路的网络建设缺乏足够重视,不能充分满足城市客货运输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需求。交通网总体布局存在缺陷,铁路与公路网络都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外放射,以致内外的交流必须通过北京枢纽或天津枢纽,为二市带来了大量的过境运输,干扰核心城市交通。同时,京、津两大交通枢纽的分工与协作不善,忙闲不均。

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性市场体系

京津冀地区应逐步建立健全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功能各异并呈四级分布的区域性市场体系。

大地区级区域市场,即建立面向全国的以京津两市为中心的高级市场体系。省级区域市场,河北省作为层次较高的省级商贸中心,通过其自身经济吸引和辐射功能的逐步加强,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与周边省份的区域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展示了整个区域与周边地区各类要素市场、批发市场、大型贸易集市日渐成熟并均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省内地区级区域市场,这一级区域市场联系主要是指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建立起来的商业中心和贸易网络。基层区域市场,其吸引和辐射范围一般与县级行政区划相一致,县城是这一区域的商品流通中心。

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合理公正的区际利益交换关系 新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应建立在“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利益兼顾、适度补偿”基本原则基础之上。

尊重区际经济利益的自益 中央政府应根据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积极为三省市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制定出一系列有益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实现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 京津冀地区应从全局出发,合理布局重大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交通运输项目以及城镇和其他方面的建设项目,使区域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突破二元经济结构 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的渗透和融合,突破省、市、县的界线,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区域城镇经济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区域中等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建设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带

要加快京津冀城市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如北京市“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即产业重点瞄准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把不适应首都发展的大工业和传统产业向河北省、天津市转移;天津市在产业优化时,把转移出的产业在河北省附近城市“安家落户”。加快京津唐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的建设,带动京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北方的“硅谷”。建设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带地段,可以设在沿京津唐高速公路靠近北京市、河北省一端,这个地方便于三地政府直接共同管辖,有利于吸引三地特别是京冀两地的资金、人才。

实现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航空、海运、铁路、公路和管道网络的枢纽地带。然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加了各国经济与贸易的相互依赖性,使生产和流通过程更加规范化,从而引起了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这种变化将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必须建立一个以联合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运输网络。

加强区域内铁路干线的建设,如修建保定通往霸州的铁路,是跨过北京市、连接石家庄与冀东及其以南地区的关键所在。滨海铁路的建设也应尽快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促使秦皇岛、王滩、大港区和黄骅连为一体,成为分担京津铁路货运量的主要结点。

建立生态环境整治补偿机制

确保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本着“利益兼顾,适当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整治补偿机制。国家应设立专项补偿基金,合理补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省市水资源分配以及由此引发的移民、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洪损失等问题。加大该地区生态环境整治与投入力度,特别是对洋河与官厅水库水污染的治理,北京市与河北省应共同出资或争取国家补偿尽快予以解决。另外,对水库周边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护林、特种林等森林资源的综合治理与营造也应及早列入京津冀环境整治规划。

实现旅游网络与综合开发一体化

旅游业已成为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九五”期间,京津冀三省市旅游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以上,表明该地区除了具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捷、景点相对集中的条件外,还具备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区的巨大潜力。三省市应把旅游业提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特别是应尽快将“高科技兴旅”的战略思想融入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规划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亭亭.区域体制改革: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中国经贸导刊[J],2002.7

篇10

一 “银发”经济调查现象阐述与初步分

在对“银发经济”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包括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我们发现了关于一些老年人消费的现象及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通过对这些问题归类分析,能够对“银发经济”形成客观深入的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收入与支出。首先从收入角度来看,现今老年人的收入情况总体来说处于中等水平,超过一半的老人月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其次,从支出的角度来看,约有八成的老人支出水平在500-1500元之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两点联系起来说明现在老年人的消费还是属于一种滞后消费,收入与支出之间存在缺口。

同时,经过调查发现,老年人的收入与支出之间并不是像一般情况下的正比关系,收入的不断增长并不会让支出也同比例增长,而是出现了一个支出的集中区域,即无论收入如何增长,支出都是集中在500-1500元之间。这说明老年人还不具有强烈的消费意识,更多老人还是选择将部分甚至大部分的钱用于自身消费以外的地方或是进行储蓄。

这些现象表明因为老年人的普遍消费不足,“银发经济”的发展还并不成熟,而且极有可能处于一个瓶颈阶段。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可以说“银发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市场,现在的老年人具有消费能力,而一些准老年人的消费意识相比也较超前,因此,可以说,“银发经济”的消费市场还是有待开发的

(2)消费的地点。老年人主要的购物地点是超市和街边的小店铺,同时大型商场也占到了16%的比重,而由儿女购买或是去专卖店购买的比重总共占据不到一成。这些数据反映出三个问题。一、老年人基本实现了自主消费,而不是完全由子女赡养或是照顾,所以老年人已经是“银发经济”的消费市场的最重要主体之一,二、老年人的消费集中在超市、街边店铺这样一般价格比较低廉的地方或是老人能够方便地到达的地方,说明了老年人求简图便、注重价格的消费心理,三,老年人的消费有高档化的倾向,高质高价的大型商场作为老年人经常购物的地点有着发展空间。

在子女为父母选择商品的地点上,超市也是主流之一,占到四分之一。但与老年人不同的是,有将近四成的子女为父母购买商品主要集中在大型商场,同时有19%的子女选择专卖店,这反映出了子女与父母不同的消费观念与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未来“银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品牌与质量可能会超过价格成为人们购买老年产品考虑的首要因素。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网上购买这一新兴电子商务模式的巨大潜力,这说明“银发经济”的发展将突破一个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多维市场。

(3)购买的商品。老年人购买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生活用品及药品,而人们普遍认为的老年人产品(如保健品及保健器材等)在老年人消费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同时,书籍、音像制品等相关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同样不足。老年人的服务市场在近年来有所发展,如老年旅游业,部分老年人开始选择外出旅游。但目前为止,服务型产品在老年人总消费中还不到10%,老年人的服务市场依然有待开发。

综上,老年人消费的产品主要为生活必需品,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产品的消费则相对不足,老年产品市场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被调查的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产品缺乏认知,缺少消费意识,他们的消费还停留在基本消费层面。

老年人的子女为老年人购买的商品主要为食品、生活用品等,但与老年人消费有所不同的是,服装、保健品也是子女经常为老年人购买的商品。可见,子女在关注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书籍等文化产品和服务型产品的消费依旧不足,这一点与老年人的自身消费存在相似之处。

子女作为老年产品市场的另一消费主体,对“银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消费涉及保健品等较高层次的消费品,为此类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以老年人子女为主体的老年产品消费市场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巨大市场。

(4)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在我们所调查的老年人中,超过50%的老年人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一般,其次是不满意,占总体的21%,对老年产品满意及很满意的老人只占总体的21%。同时,66%的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产品的满意程度一般,对产品不满意及很不满意的老年人子女占总体的17%。由此可见,现有的老年产品没有得到老年人及老年人子女的广泛接受。因此,老年产品应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开发,以使产品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5)产品存在的问题。现有的老年产品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也是我们此次调查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我们所调查的老年人中,50%的老年人认为现有的老年产品价格昂贵,超过30%的老年人认为此类产品的质量较差,种类少也是老年人认为老年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比例占总体的20%以上。由此可见,现有的老年产品对老年人不适用的主要问题在与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这也是决定商品消费的两个主要因素。另外,在我们调查的老年人中,有将近10%的老年人认为商家的宣传不足以及存在虚假宣传,很多老年人对产品使用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此类产品的宣传与实际使用效果存在很大差距,这也是老年人在老年产品上指出较多的原因。

而约有43%的老年人子女认为现有老年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类少,30%的人认为主要问题是质量差,同时,认为老年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价格昂贵和对老年人不适用的子女也分别超过了总体的20%。由此可见,老年人子女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种类和质量,这与老年人看法的区别主要在于老年人主要关注的是价格,而老年人子女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种类。也反映出现有的老年产品市场还有待完善,需要商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开发。

(6)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子女的关注,在我们的调查中,子女会选择各种方式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直接的如给老年人购买高级用品占到了约15%的比重,说明子女还是比较重视提高老年人的物质享受,改善老人的生活。而最受欢迎的是陪同父母去旅游,有三分之一的人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丰富父母的生活,同时,老年大学也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些都反映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在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升华。雇佣保姆以16.85%的比重位居第二,可以看出“银发经济”作为一个经济系统的发展具有全面性,第三产业在“银发经济”的发展中还是占有了一定的比重,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子女采用各种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也推动着“银发经济”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综合以上这些现象及分析,“银发经济”作为一种体现着老年人独特特色的经济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正在发展并已具有初步规模,但是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老人、老年人子女),老年产品商家包括市场的监管者政府都尚未发展成熟,市场的不完善使得“银发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消费者的老人依然消费不足,而商家供给的商品也存在着质量、价格、种类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监管上的薄弱。不过,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银发经济”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长与收入的提高,必然会促进“银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 “银发”经济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老年消费遭遇瓶颈:消费支出少,种类单一

(1)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在调查过程中,许多老人都反映,除去生活必需外的盈余收入通常都是攒起来为以后养老而用,这也体现了老年消费市场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养老保障程度低,覆盖率低,社会养老概念差严重影响老龄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过去由企业和政府“包揽”的社会福利制度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进展相对缓慢和滞后。因此,尽管改革以来我国城镇职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均有所提高,城镇职工的退休金和养老金也随之增长,但由于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依旧没有跟上社会需要,一些制度和举措尚未落实,个别地区在政策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失误偏差(如退休金、养老金拖欠,医疗费用报销难),都增大了老龄人口的后顾之忧。养老金方面没有坚强后盾,医疗方面又产生“看病贵、看病难”的顾虑,使老人们即使有富余收入也不敢消费,只能将现实购买力转化成储蓄,为未来的养老治病未雨绸缪。

(2)老年人消费心理。除了对未来生活的提前储备,老人消费不足还跟老人的消费心理密切相关,从消费者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老年人的消费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惯性强:老年人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倾向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老年消费者对商标品牌的偏爱一旦形成,就很难轻易改变。他们往往对传统产品情有独钟,在购买的产品种类以及品牌上都比较固定,继而消费支出数额也相对固定,因此就算市场上出现新的产品,大多数老人也不会轻易去购买。

价格敏感度高:作为经历过战争年代、、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等艰难时期的群体,许多老年人仍然保持着过去的生活消费习惯,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因此老年消费者对商品的普遍要求是物美价廉。且更多时候老人会为价格了而将就质量。许多老人节衣缩食,依然遵循着以往的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欲望。

注重实际:老年消费者是务实主义者,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以方便实用为主,在购买过程中,要求商家提供方便、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购物地点方面会就近选择,选择产品时亦会挑选一些简单易用的商品,对于过于花哨复杂的产品则不太青睐。如此一来,消费范围有了很大局限性。

(3)传统观念束缚。中国的家庭观念浓厚,长期大家族生活形成了父母补贴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紧密经济联系。然而在现今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许多子女在日常生活、购房、养育自己儿女等方面的重压已经不堪重负,不但没有盈余去赡养照顾父母,更需要父母出钱补贴,出现“啃老”或“被迫啃老”的社会现象。在此巨大的生活压力下,老年人仅有的盈余收入更显得微不足道,自然抑制了消费潜能。

(二)问题:老年产品市场发展滞后:产品种类缺乏、性价比低、服务业和精神产业发展滞后

(1)消费者方面。在市场需求规律主导的市场经济中,需求引导市场,哪里有需求,哪里才会有商家企业蜂拥而至地生产及销售。但是,正如前面的分析,尽管老年市场的总体需求潜力很大,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疲软的,老年人由于对未来担忧、传统观念限制等原因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对于市场上的老年产品敏感度弱,很多时候老年人本身也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市场。商家逐利,缺乏了充足的有效需求这样一个重要动因,自然无法激起企业生产者的生产销售热情。

(2)企业方面。在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需求引发供给,需求占主导地位,但是老年消费者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有很大的被动性,他们严谨务实,往往不会主动去了解接触新产品,也不轻易相信新的产品,很多时候都是子女为其添置某物品后才被迫去接受使用。而且,老年人对产品往往需求更加细化,个性化强,专业化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发展老年人产品市场时,企业应更主动地迎合、揣测老年人需求。

篇1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人机交互式技术以及数字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多种媒体的结合,它将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中在一起表现出来,使用多种软件和硬件,在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成为一个交互式的系统。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变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行业领域也在不断增加。具体分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的特征,这也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运用中的一个重要优势。这种交互性体现在计算机范围内各种媒体信息的交互沟通,在一些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例如银行,通信系统等等领域内,这种信息的交互性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的互联互通,减轻行业领域中的人工工作负担,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对于信息展现的多样性,在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载体展现出了不同的形式,这样在多媒体信息内容的展现过程中,信息的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现状情况分析

当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一定程度上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更大范围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整体进步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意义。

2.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领域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领域,一定程度上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同步处理视频,文本等信息的能力比较强,相比于人力的工作而言,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信息把握的准确性也比较高。通信技术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效率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对于整体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进步提供了支持。

2.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增加

教育领域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言,教育也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空间。如今,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变革和创新,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学生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优质院校的教学视频音频资料,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信息资料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学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教学资源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创造和提供,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支持。

3未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

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未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将针对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创新。

3.1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倾向于虚拟现实方向发展

如今,随着VR技术等多种虚拟现实手段在社会媒体中的应用不断增加,未来,计算机多媒体信息似虎的发展方向也将向着更加集成化的角度进军。在虚拟现实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VR虚拟现实技术可广泛的应用于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工业仿真、古迹复原、桥梁道路设计、房地产销售、旅游教学、水利电力、地质灾害等众多领域,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照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中广泛应用这种多媒体技术,还原比较真实的现实环境,为行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需求,同时,这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还能够为不同的行业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让整体的行业发展有所进步。以建筑设计行业为例,通过这种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带来逼真的现场感,同时对于现场的一些数据的采集使用,以及更加精准化的信息研究,都会提供更加可行的帮助。

3.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更加广泛地运用于网络课程教学中

教育领域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比较多的一个领域,同时也是未来多媒体技术运用发展空间比较大的领域。未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而网络课程的兴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人们通过网络课程提升知识水平,拓展知识广度,这就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未来在网络课程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成为越来越多的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支持,对于整体的网络课程教育领域的发展的影响作用也会不断加深。

4结束语

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我国很多行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未来还将在虚拟现实领域,网络课程领域不断发力。随着各种技术与观念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也会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未来必将出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景象,并对人类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作者:谭庭俊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已成为新型的商业模式,网上购物快捷、方便,网络购物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在增强国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果,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务院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贸易形式,网购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新动力。山西省网购经济发展迅速,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潮流,消费人群快速增加,但在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利于网购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应引起重视。

一、山西省网购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最新公布的电子商务网站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评选的2011年中国网购订单量增长最快的十大省市中,山西省排在第三位,订单同比增长量为159.2%。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普及为网络购物提供了条件。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加速普及,网络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家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山西省网民数140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3%,网民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10位。网民的快速增长和电子支付的广泛使用,带动了网购经济的蓬勃发展。

2.方便快捷的网物模式被消费者广泛认同。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商品送货上门,对于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而言,网上购物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切换于各个网页之间,商品一览无余,应有尽有,既免去了逛街购物之累,还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既节约时间,又节省精力,可谓两全其美。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中,看中其方便的占62%。由此可见,方便快捷的网购模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同。

3.品种齐全、物美价廉的网购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网购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服装鞋帽、日常用品、到家用电器、家装材料等,一应俱全。加之很多知名品牌都在网上开设了旗舰店,不仅丰富了网购产品,还提升了产品品质。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不仅可以货比多家,还能轻松实现异地购物,很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追求个性、时尚的消费理念。同时由于网店商家具有库存压力小、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因而消费者网购商品可以获得较高的消费折扣,如网购图书价格要比书店优惠30-40%,美容化妆品与实体店相比,其折扣幅度大约在20-30%。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中,看中其价格便宜的占38%,看中其可以买到不容易买到商品的占29%。

二、山西省网络购物主要特征

1.消费群体以青年为主,并以女性居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来看,31岁以下的有32人,占调查总数的76%,32岁-40岁的10人,占调查总数的24%。从性别构成来看,女性比例超过6成。由此可以看出,网上购物形式受到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喜爱,主要是由于网络购物形式与年轻人追求时尚的特征相吻合,并且年轻人更容易掌握电子支付操作方式,同时网上购物更容易满足女性货比三家,求廉求美的消费心理。

2.购买服装所占比重最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从消费者购买商品种类来看,在网上购买过服装的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的76%;其次是购买生活百货,所占比重为52%;购买时尚精品(手表、皮包等名牌精品)的比重为43%, 还有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书籍、化妆品、IT家电数码、汽车用品、运动用品、音乐用品、家居建材装修用品、旅游用品、保健食品等。

3.品牌效应影响网购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消费者信任的网站分别是:淘宝网、拍拍网、京东商城三大品牌网站,消费者认为可信度在80%-100%的占调查总数24%,可信度在60%-80%的占调查总数72%,可信度在60%以下的仅占4%。由此可见,随着网购体系的日益成熟,消费者网购行为趋于理性,选购商品时,不仅注重产品质量、价格,对网站及网店的信誉度、安全度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三大网站商品齐全,又有比较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例如,淘宝网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提升淘宝卖家对买家提供的服务标准,相继推出了“消费者保障计划”、“7天无理由退换”、“假一赔三”等一系列保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约定了卖家对买家应尽的责任义务,也加强了淘宝网作为第三方机构在消费监督、维权、调停以及信用监管方面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网站的良性运作,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三、网络购物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数量和成交金额的直线上升,网络购物方面的纠纷越来越多。近两年来网购维权已成为消费者协会“3·15”投诉案件中一大焦点,由此也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商品认知存在差异。由于网络购物采取非实物、非现场的购物形式,因此很容易出现物品的实际效果与广告宣传不符的现象。加之购物网站良莠不齐,有些网站专门采取低价诱惑的手段来推销二手货或残次品,因而消费者稍不谨慎,就有可能买到物非所值的商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支付安全难以保障。很多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购物最后环节的货款支付问题,支付是否安全影响着消费者网购的积极性。如今,各大购物网站在支付安全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用各种信用制度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据网监部门的网上安全提示,曾在一周内,网上系统统计共截获720113个钓鱼网站,共有905万网民遭遇钓鱼网站攻击,一些虚假购物网站以各类低价速购、瞬间秒杀等购物网址骗取用户输入支付宝账户、密码乃至网银账号、口令卡等,这些钓鱼网站的出现严重危胁着消费者购物安全和网购经济的健康发展。

3.物流配送还不规范。在消费者网络购物纠纷中,对物流方面的投诉占到很大比例。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运输时货品丢失、破损;货运时间长,到货延迟;从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如消费者购物时,商家承诺送货上门,但有些快递从业人员经常只是货送到小区门口或者楼下,通知消费者自己取货。由此可以看出,物流配送过程的监管缺失,使得买卖双方的权益均受到侵害。

4.售后服务还不健全。在网上购买商品后,买家由于产品质量或者因货物运输环节出现问题要求退换货,一些不规范的网站或网店往往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商品出售后以种种理由拒绝退换货,使得售后保障不能顺利实现。而由于网络购物的跨区域性和不稳定性,消费者即使想投诉,也常常会陷入取证难、举证难、维权更难的尴尬境地。

四、建议和对策

1.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规。网上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可相关配套体系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信用体制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于目前环境下的新法规、政策条例,才能使网购经济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2.营造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环境。电子支付是网购买卖双方交易的重要环节,但是电子支付平台的安全系数还有待提高,需要相关部门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提高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和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3.打造高效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是网购交易的最终环节,也直接关系到交易是否顺利完成。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发展速度较慢、企业不规范、人才短缺、监管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制约网购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打造一支紧跟时展、覆盖各行业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响应能力和配送效率的高效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我国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电子商务经济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篇13

一、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问题及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 “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坚持把节能降耗列为各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严格考核。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后关停、拆除了立窑水泥、小焦炉、火力发电等落后生产线,去年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降至35%。节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胜隆能源实业30万吨甲醇汽油、春光油脂20万吨生物柴油、洋县玉虎化工三废混燃炉节能改造、万邦置业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燎原航空机电综合改造等一大批节能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用,去年38个节能项目投资达24.2亿元。节能领域不断扩大,全市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节能执行率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高油耗客货车退出营运市场速度加快,节能灯具安装近20万套。据测算,去年全市能耗下降量为20.8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1.589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22%。

二是清洁生产实现新突破。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为主逐步向生产过程控制转变,八一锌业、汉钢集团、振华生物、南化公司、中材水泥等6户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略阳新兴洲工贸公司荣获省级清洁生产审核先进单位称号。汉烟、略钢、陕飞集团清洁审核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清洁审核推进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八一锌业实现经济效益7366万元,节水、节电分别达14万吨和1087万kwh,削减二氧化硫157吨,减少排渣1582吨;汉钢集团实现经济效益1894万元,节电103万kwh,削减二氧化硫269吨,回收粉尘1万余吨。

三是资源循环利用取得新进展。部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如大秦汉生物公司利用薯渣生产无抗饲料养猪,用生猪粪便做沼气,用沼液养鱼,沼渣做有机肥料;南化公司利用工业废气废水提炼纯碱、八一锌业回收废气生产工业硫酸、秦吉公司利用粉煤灰加工混凝土砌块、汉钢集团从集炉煤气中提炼硫胺等,既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又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管理逐步规范,占地75亩的交易市场及加工中心开工建设。

四是循环产业链条日渐形成。目前,我市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矿产开采—矿石—水泥建材,铁矿石—铁—钢、铅锌矿—烧结矿—锌锭,烟草种植—加工—卷烟、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铸造—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六大循环产业链。特别是各企业、产业之间的循环配套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比如远东化肥、定军山水泥厂等企业,利用八一锌业、汉钢集团的硫胺、冶炼渣等资源,生产有机肥料和新型水泥等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五是生态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全市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认定面 积达110.7万亩,获得认证企业73个、认证产品107个。大力实施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新式沼气池5.86万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9.1%,每口沼气池户均年节约燃料和电费300至400元。随着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的广泛运用,全市广大农村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沼气—猪药茶菜渔等循环农业产业链。注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化肥使用强度同比下降16.5%,农药使用强度同比下降8.7%。

六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种苗培育、经济林基地建设等重大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大气治理工程,汉江水质出境断面始终保持在二类水平,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近年来都在300多天以上,去年达到332天。扎实开展城市联创,城市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等称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已成为××扩大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张响亮名片。

我市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处于低层次、小范围、短链条的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循环经济理念意识淡薄。据问卷调查,全市仅有18.3%人偶尔听说过循环经济,32%的群众没听说过这个名词。一些部门和单位狭隘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的自身行为,与政府部门无关。一些企业经营者只注重投资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对清洁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重视不够,对废弃物再生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关注也不够。一些群众由于长期养成的生产生活习惯,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淡薄。

二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偏高。我市经济粗放型发展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传统工业比重较大,能耗大的行业所占比重较高,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总体相对落后,工业能源消耗结构主要以煤为主,资源消耗量大。近几年,虽然我市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能耗高、浪费大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20xx年,我市万元gdp能耗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0.499吨和0.298吨标准煤。

三是废弃物处理任务繁重。全市工业固体废物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去年达到357.5万吨,但综合利用率仅为38%。11县区中仅有污水处理厂1户、垃圾处理厂4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40.4%。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乱采乱开、采“富”弃“贫”、挑“肥”捡“瘦”现象严重,尾矿库等矿石堆积量较大,矿山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农村废弃物处理滞后,环境状况堪忧。

四是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全市现有研究所大都设备陈旧老化,人才资源匮乏,研究资金短缺。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具有资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仅有1户,且仅限于化工、钢铁行业。全市企业科技基础薄弱,自主研发能力较差,还没有能力开发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五是政策扶持亟需加强。循环经济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能,要求政府采取更多的推动措施。近年来,虽然我市组织实施了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55315”科技创新工程,但总体来看,尚未在领导体制、政策导向、价格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合力,目前,除试点项目和示范企业外,多数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尽管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来看是希望多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正在增多。一是中省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规政策,省上也出台了许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有力指导。二是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部委于20xx年和20xx年分两批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我市借鉴试点省市成功经验,避免少走弯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国务院作出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我们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钢铁业、有色金属业、轻工业、物流业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措施,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必将赢得更大的支持。四是我市已被纳入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提高产业集聚度,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作为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带,必将促进××在区域间的经济融合,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应把握的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社会等各个方面,既是发展理念的极大升华,又是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就我市而言,在思路确定上必须坚持纲举目张原则,扎实做好功能分区、产业发展、循环层次三项重点工作,逐步形成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的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新局面。

(一)科学确定功能分区。确定功能分区,意在彰显和提升发展优势,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必将享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诸多优惠。如何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做到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综合考虑各县区资源基础、园区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因素,应把我市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中心区和辐射区,进行分层布局,整体推进。中心区应包括汉台、勉县、城固、南郑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余县列为辐射区。确定这一功能分区定位,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有实践基础和现实优势。从理论依据看,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资源、人才、信息总是受利益驱动向经济相对活跃地区流动,这些地方不仅有聚集效应,也有辐射效应。通过集中力量加快发展中心五县区循环经济,必将带动辐射其他各县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市的产业集聚力、要素转化力和区域竞争力。从实践基础和现实优势看,中心五县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63%左右,人口占到全市人口的53.8%,全市骨干企业、支撑产业也大都分布于此,加之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技术研发力量相对较强,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加快发展循环产业。发展循环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从我市现实基础来看,要以循环工业为龙头,全面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形成循环农业、循环工业和循环服务业互动发展格局,构筑循环经济体系。

第一,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工业。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工业强市的始终,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重点拉长延伸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共生耦合、协调发展。装备制造方面,以汉航集团、陕飞集团、燎原航空、汉川机床、汉江工具、汉变公司等为龙头,重点发展中小型运输机及支线客机、航空起落架、数控机床、电测传感器、特种变压器和微型汽车等,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钢铁生产方面,以汉钢、略钢为龙头,形成铁矿石—精矿—烧结矿—铁—钢—板材/线材产业链。有色冶金方面,以八一锌业为龙头,重点推进铅锌矿—精矿—烧砖矿—电解锌/锌合金/超亚细金属锌粉和镍精矿—高冰镍—电解镍(硫酸镍)—氢氧化镍—镍氢电池两大产业链。同时积极培育矾钛磁铁矿—钛精矿—四氯化钛—海绵钛—钛材—钛合金产业链。新型材料方面,以台玻集团和市内优势非金属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提升硅矿石、石膏、板岩精深加工程度,向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打造以硅石、石膏为主体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方面,以汉王、汉江药业为龙头,扩大天麻、杜仲、山茱萸、猪苓、西洋参等优势药源种植规模,重点开展药物中间体提取和中药饮片、胶囊、制剂等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形成以中药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同时,加快镇巴特大油气田勘探工作,以本地开采、初级加工和异地精深加工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油气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陕南油气化工产业基地。

第二,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循环农业。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建设城市的理念建设农村,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在农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厉行节约,推广设施农业、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将绿色理念置入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种子选育、作物栽培、保水施肥、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销售各个环节,建设生态型新农村。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和有机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展壮大优质粮油、烟叶和猪药茶菜渔等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种养殖—精深加工—无公害农产品和种养殖废弃物—有机饲料—有机肥料两大循环链,提高产业化水平。完善农产品生产安全体系、检测检验体系、监督检查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扩广应用低残留、高效、无毒农药和生物防治,实行无公害、绿色生产。大力开发农村生产和生活能源,建立以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程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链条,重点实施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等,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放,形成大农业内部良性循环。

第三,提倡生态绿色消费,发展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具备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条件。要围绕“一心一带、两线三区”旅游空间布局,把清洁化、生态化、节约化贯穿在旅游产品生产、交换与消费过程中,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格局,推动旅游业向主导产业跃升,努力把××建设成为以生态和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西汉高速公路和我市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及地缘优势,培育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城乡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加快建设辐射陕甘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努力发展生产业,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促进商品流动、资源节约和设施共享。三要大力发展会展业。我市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会展业的优势,我们举办的菜花节、茶叶节、柑桔节、樱桃节人气旺盛就是最明显的例证。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搞好新的会展资源开发,加快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延长会展产业链。四要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借助西北联合大学抗战时期迁驻××的历史渊源,密切加强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争取他们能在××恢复设立分校,或设立联合办学机构,借此吸引西安、成都等地高校来汉办学,全面提升我市教育培训业发展水平。同时,大力推进“放心食品工程”,倡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计划。

(三)建立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循环层次。主要目的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平台,最终实现全市范围内物质和能源的有效大循环。从我市实际来看,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资源消耗减量化和资源利用循环化,在建设循环型企业、园区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城市循环体系。

第一,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力度,建设循环型企业。要以六大企业集团和八户明星企业为重点,从财税政策、协调服务、配套建设、项目争取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紧制定全市企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废气、废水、废渣、余热等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加快精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节能节料节电水平。钢铁冶金企业,要加快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钢渣、尾矿渣的回收利用,推进焦炉煤气向有机肥、化工原料的转化。医药化工和非金属矿开采企业,要减少污水排放,加强中水回收利用。同时,做好产品认定工作,鼓励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无污染产品。

第二,加快工业区改造步伐,建设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目前,东部沿海都在争先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我们要抓住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机遇,加紧编制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试点。开发区要借助自身良好发展基础,突出航空电子、现代中药两大产业特色,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创建成为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铺镇航空工业园、褒河机械工业园、勉略宁冶金工业园等园区,要结合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促进园区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实现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创新园区建管机制,可以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布局原则,积极探索与沿海地区在我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第三,大力推广固定废物的再利用,建设循环型生态城市。加快发展静脉产业,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建设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培育和发展地域性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处理基地,重点推广利用尾矿与沙石并用生产彩砖、利用钢渣和粉煤灰混合料生产高性能水泥等成熟技术。以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电脑及电子废弃物、废金属及包装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废旧家电等废物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江南污水处理厂等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建设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继续推进市内出租车和机动车油改气。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最佳人居城市等活动,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在新建小区逐步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推进旧住宅小区绿化改造,创建绿色社区,建设绿色××。

三、加快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

构建支撑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必须突出重点,以满足我市重点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聚集区发展需求为核心,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体来看,我市交通不畅、成本高、运力紧,煤电气等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必须下大力气破解交通能源等难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可靠保障。一要大力破解交通瓶颈。以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打通××与周边的交通连接。特别要加快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兰渝铁路武都至阳平关连接线、阳安铁路复线建设,抓好十天高速、宝鸡至巴中高速公路建设,抓紧建设××新机场。市内重点改造、完善、优化城乡道路结构,提高循环经济中心区和辐射区连接道路的等级,构建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要大力破解能源制约。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市内开发与市外合作相结合,统筹电、气、煤、油等能源建设。加紧××电厂、大唐略电火电项目和城乡输配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工程、宝鸡至××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发水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扩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例,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三要大力争取中省在我市设立内陆口岸,建立商务、检验检疫等部门有效的联络协调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更便捷、低成本的通关条件。

(二)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型经济比重较大。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键是要推进矿场资源综合开发和节约利用,加快形成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链条,促进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进步。一要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管理。坚持对铁、铅锌、镍、钒钛、硅矿石、石膏、板石等热点矿产、重点矿区实行最低开采规模和开采总量控制,尤其是对从事优势矿产资源开采的中小企业,实施严格“三率”(采矿回采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管理,统一纳入市级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补偿费与采矿回采率挂钩制度,激励企业加强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利用。二要提高矿产“三废”回收利用水平。鼓励冶金企业和矿山企业对铁尾矿、矿泥石、废石、废水以及尾矿渣回收利用,实施选矿工业废水压滤处理和尾矿库外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推广钢铁、铅锌等冶炼过程中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变废为宝,提高“三废”资源化水平。三要建立矿山生态恢复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杨家坝铁矿等重点开采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恢复。对停用的采矿场、尾矿库和其他工矿用地,制定生态恢复规划,进行土地整理、植被恢复。按照谁破坏、谁恢复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开辟稳定的资金渠道,切实解决生态恢复治理投入问题。四要加强自然地质灾害防治。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病险水库、堤坝等除险加固工程,强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治理和防范措施,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防灾减灾预案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汉江、嘉陵江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城市污染防治等“蓝天碧水”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和咨询服务体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科技有着更高的需求。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依托陕西理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研究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借助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外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快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循环型技术、工艺和设备。当前要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有机农业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尽早攻关。二要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依托××环境保护协会、环保研究所,建立全市固体废物交换中心,并尽可能与市外网络连接,定期公布企业副产品和社会废旧物资供求信息,实现固体废物动态化管理和资源化处置。积极引进循环经济技术咨询、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循环技术推广应用。三要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循环经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结合企业不同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懂清洁生产、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家队伍。市内大专院校可以为企业代培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主动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四)扩大开放合作和项目包装推介。近年来,我们在加大项目招商引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来者不拒,“捡到蓝里就是菜”,不管项目好与坏;项目布局比较分散,不利于产业集聚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结合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科学招商,合理布点,把循环经济发展落实到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上。一要建立循环经济项目库。全市筛选的318个近期和远期循环经济项目,要实行统一策划包装、统一推广,建好外商信息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增强包装推介项目的针对性。对今后新增的项目,要严把审批关,凡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的,不立项、不建设。二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抓住当前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加快转移的机遇,积极开展与东部沿海地区政府间的经贸合作,密切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行业协会及商会的联系,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公司的交流,构建与天津、省有色集团长期合作机制,吸引更多外资投向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投向产业园区。三要创新投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市场化经营机制,特别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要在市上统一规划、支持和监督下,逐步建立“政府参与、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环保监管”的管理机制,走社会化和多元化投资、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的路子。

四、努力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影响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必须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降低成本,创造条件,让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规划引导。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加紧编制,今年内将出台,下一步要围绕《纲要》确定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加快编制全市循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聚集区内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制定更为详细、更具有操作性的行动计划。各县区要按照《纲要》的要求,抓紧做好各自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有机对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把企业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区域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解决资源节约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大循环。规划设立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通过重点扶持,示范引导,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持循环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的同时,抓紧制定我市配套激励措施,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引导支持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和大型生态项目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为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示范产业、示范产品等进行投资配套、开发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加快研究制定全市清洁生产管理办法,适时制定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生资源化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生资源化管理办法,完善排污交易权、污水处理收费等制度。加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制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