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规范项目法人管理费的核算
1.1 对项目法人管理费的规定
项目法人管理费内容包括项目法人工作经费及项目法人机构开办费,它是指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项目法人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及机构开办费用。工程竣工交付验收费、印花税、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咨询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差旅交通费、办公费用、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劳动保护费、职工福利费用、辅助工资、工资性补贴、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等日常经费的支出都需要使用项目法人工作经费。项目法人机构开办费的使用方向:①购置工程建设所必要的交通工具、用具、生活家居、办公家居等的购置费用;②需要办理有关执照及其相关手续的申办费用支出。
1.2 与规定相比,项目法人管理费在实际会计核算上的差异
1.2.1 存在的问题
费用核算口径存在差异,不利于微观和宏观的工程项目建设及管理,对形成固定资产原值的正确性和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产生了影响,同时不利于工程资料累积和工程财务管理分析以及对预规定的修改。
1.2.2 存在核算口径差异
在实际的工作中,项目法人管理费核算口径小于预规定的口径,其科目没有核算建管人员的交通工具购置费、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附加费、工资等。预规定口径和核算口径存在着差异,交通工具购置费一般不允许发生,而建管人员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附加费及工资被直接列入生产成本中。
1.3 管理费用核算形式及购置的流动资产
有的单位对建管费购置的生活家居和办公家具等核算形式和流动资产不统一,有些单位直接摊销入工程成本,而有些单位则通过低值易耗品库把费用摊入工程成本中。我们来做具体分析:
(1)直接将购入计入建工程成本,需要流动资产备查薄的创建。①贷:银行存款;借:项目成本;建设单位法人管理费用;某工程;②管理实物,创建流动资产备查薄。
(2)购入低值易耗品,并办理收领料,具体账务处理。①购入,贷:银行存款;借:低值易耗品;②领用,贷:低值易耗品;借:项目成本;建设单位法人管理费用;某工程;③结转,转入工程项目成本,可通过费用分摊来实现。
(3)管理建议。方式一过程较为简单,存在着一定的不诚信风险,对实物的管理过程缺少监控。方式二重视对过程进行管理,虽然账务处理比较繁琐,但是,管理流动资产较符合有关规定。建议使用该方法来来处理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用购置流动资产的处置问题。
1.4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缺少政策依据
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业务招待,需要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业务招待费用做出明确规定。实际工程中,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文件适用于使用财政性资金非国有建设单位和国有建设单位,但是其范围是否包括电力企业却不明确。
1.5 工程概算计提监管费用缺乏
有些工程项目建管费用缺乏,不能满足建管需求,小规模电力扩建工程中建管费用较少,概算中建管费按照比例进行计提。应据实列支,将扩建工程建管费计提比例提高。
2 提前进场费及培训费
2.1 不应取消提前进场费及培训费
高等级电网建设项目的开展,也提高了对新进厂人员的技能要求,新人的培训技术水平和培训时间也增加了培训所需费用。按照工资计提的员工教育经费不能够正确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总体、实际投资,且从根本上也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因此,该项费用的保留是必要的。在国家电网公司所辖的概算批复领域内,仍有必要保留提前进场费用。例如:工程竣工决算、下拨工程款、批复工程概算等。
2.2 提前进场费及培训费
对于基础建设工程所产生的进场费及生产员工培训费等,不能通过在建工程核算,而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核算。在生产经营开始的当月,一次性计入损益。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借记生产成本科目。并且,企业还应创建基础建设工程其他支出备查薄。建议最好先计入工程项目成本,后可在工程投运当月,一次性摊销转入的长期待摊费用,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漏计或误计现象的发生。
3 核算办法与实际核算的差异
国家电网公司核算办法对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中生活家居、办公生产以及工器具购置的会计核算规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核算办法的有关规定,为生产而准备的工器具支出以及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购入,不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应专门登记,并建立基础建设工程其他支出备查薄。
国家电网公司核算办法与实际工程核算的差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核算办法虽然可行,但是在进行决算时容易产生漏计或误计,核算工作较为零碎。为了解决该问题,切实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提高竣工决算编制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核算时可按照下述建议实施:
购入情况:贷:货币资金;借:项目成本;
结转情况:贷:项目成本;借:在建工程
转出情况:贷:在建工程;借:固定资产
4 电力系统费用管理
电力系统是由用电、配电、输电、变电、发电等一些列环节组成的生产、传输、消费、分配电能的系统。其功能是通过发电动力装置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通过配电、变电、输电,将电能供应到不同的用户。为了确保电能生产、输送功能稳定,保证用户能够获得优质、经济、安全的电能,电力系统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进行调度、通信、保护、控制、调节、测量等。大型电力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地区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助于节省动力设施投资,减少总装机容量,统一分配、调度、管理电能的生产与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用电需要。
4.1 电力系统发展产生的费用
国家以及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电力系统的建设。电力系统使易于调控、使用方便、无污染、使用高效的电能得以广泛应用。它产生了二次技术革命,开创了电力时代,并有效促进各个领域的社会生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就是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准及其规模。负荷中心、电力网络、电源构成了电力系统。电力网络由配电线路、负荷中心变电所、输电线路、电源的升压变电所构成。其功能是把电能升压至一定等级,再向负荷中心变电所输送,经过一定等级的降压后,通过配电线路连接到用户。电源将依次能源转成电能,它是指各类的发电站、发电厂等。在电力系统中,负序电流、高次谐波、无功潮流、有功潮流等在全系统范围内,以光速传播。它能够创造巨大财富,实现大量电能的输送,也可以在瞬间带来极大灾难性事故。大型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层次分工复杂、时间协调要求严格、空间跨度最广的实体系统,它对国民经济产生极大影响,费时长,耗资大。因此,在对电力系统规划进行制定时,应注意其预见性和科学性。根据电力负荷增长趋势,来对电力负荷预测做好充分的准备。
4.2 电力系统运行产生的费用
制定相应的配电规划、网络互连规划、电网规划、电源规划等。电力系统的运行指的是系统中所有环节均处于执行功能的状态。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雷击等外界的各种干扰以及电力负荷的随机变化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影响,从而造成系统频率与电压的波动,对系统电能质量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会使频率崩溃或电压崩溃等。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分为异常运行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异常运行状态又可分为恢复状态和紧急状态。正常运行状态可为警戒状态和安全状态。通过不同的控制手段,可以实现各种运行状态之间的转移。研究与开发负荷、输变电、发电、动力、燃料等各个环节,促使高电压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整体功能。电力系统的各个电源点之间通过相互连接的方式来实现不同区域间的电能调节以及交换,使供电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得以提高。
4.3 电力系统信息控制费用
调度自动化系统、监控自动化、自动控制装置、安全保护装置、通信设备、检测设备共同构成了电力系统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在高经济效益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电力系统的结构能够合理协调电能生产与消费。在管理电力工程建设费用时,需要注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以及增强合同索赔意识。
结语
以上是其它费用管理对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以及具体建议,目的在于提高工程竣工决算编制和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电力基础工程规定的修订以及项目造价分析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为电力基础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0工程概况
廊泊公路是廊坊市通往南部地区的重要干线公路,也是沿线地区沟通天津、沧州等地的重要通道。廊泊公路廊坊市南出口至保津高速段是廊泊公路的一部分,是京津塘、保津和石黄三条高速公路的重要连接线,也是廊坊市公路网规划建设的主骨架公路之一。设计总里程全长41.768Km,均采用部颁平原微丘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100Km/h。路线自大王务村南的北小埝(桩号K5+010)进入永定河泛区,沿旧路行进至南辛庄村北处改走新线,跨越北遥堤(桩号K17+800)后走出泛区,泛区段长12.77Km。泛区地层为近洪积区、湖沼堆积,第四系湖海沉积相地质,区域浅层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位埋深基本在2.80~4.35m间,水位埋深受季节、气候、降水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变化。持力层大致分为3层,第一层为表面耕植土,平均厚度约0.4m;第二层为黄色亚砂土,软塑至硬塑状态,平均厚度0.3~4.0m,承载力为130KPa;第三层为褐灰色亚粘土,软塑,局部硬塑,夹粘土薄层,平均厚度3.3m,承载力120KPa。
廊泊公路的泛区段路面结构设计高度为26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18cm厚石灰粉煤灰碎石,二灰碎石路基浅埋在第二层土上,路床地基之上为30cm厚隔离垫层。去年第一工期时间,第一公路工程公司在泛区段永定河大堤北侧K15+345——K17+240段长1895m范围内公路工程和涵洞工程不同程度地遇到故河道、暗沟、枯井、村落遗址、软土等异常地基。异常地基没有规律,故河道开挖后暴露的是松软的含水量达48%的粘土软基,深度较浅,厚度一般在0~1.3m之间,深浅分布不规律,是地基处理的难点。所以整段地基都需要进行这方面处理。软基数据见表1.1。
表1.1 软基探坑位置及标高、厚度资料
K15+345——K17+240段软基计算(长度1895米)
桩号
现状地面
标高
淤泥顶
标高
淤泥底 标高
路面设计标高
路床顶
标高
软基挖坑探测厚度
现状地面至淤泥顶
厚度
现状地面至路床顶
厚度
路床顶至淤泥顶
厚度
路床顶至淤泥底
厚度
备注
K15+345
11.083
9.885
9.385
11.585
10.845
0.500
1.198
0.238
0.960
1.460
K15+410
11.155
9.860
9.360
11.551
10.811
0.500
1.295
0.344
0.951
1.451
K15+478
11.050
9.875
9.375
11.515
10.775
0.500
1.175
0.275
0.900
1.400
K15+558
11.040
9.890
9.090
11.473
10.733
0.800
1.150
0.307
0.843
1.643
K15+658
10.864
10.160
9.260
11.451
10.711
0.900
0.704
0.153
0.551
1.451
K15+748
10.954
10.069
9.269
11.451
10.711
0.800
0.885
0.243
0.642
1.442
K15+840
10.993
9.689
8.889
11.451
10.711
0.800
1.304
0.282
1.022
1.822
K15+900
10.948
9.628
9.228
11.451
10.711
0.400
1.320
0.237
1.083
1.483
K16+040
10.863
10.114
9.114
11.451
10.711
1.000
0.749
0.152
0.597
1.597
K16+200
10.947
10.222
9.322
11.451
10.711
0.900
0.725
0.236
0.489
1.389
K16+250
10.773
10.212
9.212
11.451
10.711
1.000
0.561
0.062
0.499
1.499
K16+300
10.847
10.350
9.350
11.451
10.711
1.000
0.497
0.136
0.361
1.361
K16+350
10.730
9.236
8.436
11.451
10.711
0.800
1.494
0.019
1.475
2.275
K16+470
13.219
10.616
9.116
11.440
10.700
1.500
2.603
2.519
0.084
1.584
K16+740
11.041
10.133
9.433
11.413
10.673
0.700
0.908
0.368
0.540
1.240
K17+070
11.259
10.368
9.668
15.000
14.260
0.700
0.891
-3.001
3.892
4.592
高填方
K17+240
10.787
9.939
9.139
16.800
16.060
0.800
0.848
-5.273
6.121
6.921
高填方
平均厚度
0.800
1.077
-0.159
1.236
2.036
2.0为什么选用砂砾垫层
上述地基中出现的暗浜、软基除少量小于0.25m深,且部分小段工程量可以挖除外,其余全部用砂砾垫层处理。这是因为:
2.1第二层的地耐力最大,但只平均0.67m厚度,往下是0.8m的软弱层,而采用挤密石灰桩基,又不经济;采用换填土,除耽误工期外,几十万方废弃土及好土的处置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2.2因为第三层粘土与砂砾垫层的压缩模量都在5~15 KPa之间,局部地基处理后涵洞不会造成不均匀沉降。
2.3类似软基的处理,有的在基槽中抛填毛石,有的采用充填黄砂和石子的方法,但单纯的砂、石料体空隙率较大,很难捣实,导致涵洞及路基产生较大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采用人工级配的砂砾,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经过处理的地基的抗剪能力也大大增强,同时原材料广泛,运距也近。
2.4如果采用灰土处理,虽然经济,但当地粘土难与石灰掺和拌匀,技术难度较大,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容易耽误工期,受季节影响,不能及时晾晒。
3.0处理地基的挖深与探宽的原则及设计、实践
地基的挖深与挖宽的原则:①满足附加应力扩散的要求;②防止侧面土向外挤出;③地基中不留杂填土、粉砂等。
软土、故河道、暗沟、杂填土等完全清除后。当深度H>0.8m时,砂砾垫层与地基土进行踏步搭接。土力学研究的结果,虽然表明二灰碎石刚性基础的附加应力扩散角α=22o,但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理论方法计算砂砾垫层的宽度B’=B+2Htgα计算(B’、B、H及α见图3.1所示),如果两边是好的持力层土时,α取30o,如果四周都是回填土时,α取45o,以保证砂砾垫层受压后侧面不向外挤出。
桩号K17+070、K17+150、K17+200三处1—4.0m现浇板暗涵洞工程地基处理比较复杂,基坑的现场鉴别检验是该工程地基处理的关键,也是难点。因为涵洞前后两侧重力式涵墙身位置软基是分布及厚度都不均匀的含水量52%的夹有薄泥炭层的粘土,在湿润状态下与粉质粘土分界不明显。为把握起见,根据膨胀土失水收缩的性质,一般挖开基坑3~5天后,裂缝则小得多,为了保证基础受荷载后沉降均匀,把地基挖深晾晒处理,每隔1天检查含水量,之后反复翻耕晾晒压实,同时掺加少量砂砾,砂砾垫层必须入老土0.2m,以保证两者牢固结合,直到监理工程师检测含水量符合要求,再压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然后分两层做厚0.6m的砂砾垫层及0.2m厚素混凝土隔离垫层,实践证明这样处理完全可以做到。通过工程实践,这样处理能够达到预想的地基承载力200KPa以上要求。
本段道路去年提出切合实际的砂砾垫层施工方法,施工单位进行500m实验段,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证明这样处理后的地基达到路基承载力要求,通过施工单位春季施工的努力合作,公路路床软基的处理非常及时,各道工序严格按设计施工,通过砂砾垫层标高复测、二灰碎石层标高复测,路基没有沉降现象。
4.0砂砾垫层的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根据《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要求,电镀企业必须全面整治提升,排放污染物严格按照《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执行。在此背景下,电镀企业对现有的污水治理设施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1 设计参数
某电镀厂主营镀锌铁丝、转椅电镀等业务。企业现有镀锌生产线2条,镀镍生产线7条,日排放生产废水约40m3/d,企业有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化学法对厂区内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
1.1水量
该企业的电镀废水排放总量约40m3/d,当前水质分流情况为:含氰废水、含铬废水以及综合废水,共三类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其分类水量为:
含氰废水:Q1=5 m3/d;
含铬废水:Q2=15 m3/d;
综合废水:Q3=20 m3/d;
1.2水质
根据现场取样分析,本方案水质情况如表1
表1 进水水质 单位:mg/L ( pH除外)
1.3设计目标
污水处理站能连续接受企业排放的电镀废水,处理后的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水污染特别排放限值”。具体指标如表2
表2电镀行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单位:mg/L(pH除外)
2 工艺设计
2.1现有工艺分析
污水处理站目前的处理工艺流程为:
该企业只有1个氰化镀锌车间(计划停产),其余均为镀镍铬车间,清污分流较容易。
污水处理站设氧化破氰池、铬反应还原池以及中和反应池各一座,均采用间歇反应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分别处理,处理后的废水与综合废水一起进入综合池,在澄清池中调整pH沉淀后上清液排放,污泥用泵送至压滤机过滤,过滤后的水返回澄清池。总体上处理工艺是可行的,但同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根据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镍、铬等一类污染物必须单独收集处理,镍要求单独回收,清污分流必须重新收集归类;
(2)原化学处理系统没有沉淀池,反应与沉淀均在澄清池中完成,时间较短,沉淀效果易受影响;
(3)排放标准中“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重金属排放限值非常低,仅化学处理要达到该标准非常困难,处理效果也不够稳定;
(4)电镀废水的排放指标中增加了CODCr、氨氮及总磷等指标的控制要求,CODCr的排放限值为50mgL,原处理设施中无相应的处理工艺,必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
(5)焦亚硫酸钠、碱等投药方式为固态投加,药剂浪费量大;
(6)没有自动控制仪表和加药自控装置,易导致加药过量或不足,从而导致浪费或排放水超标;
2.2改造工艺选择
鉴于污水站目前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利用企业现有设施设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清污分流及镍回收单元装置
原厂区共有三根分流管道,分别为含氰废水、含铬废水以及综合废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类污染物(镍、铬)必须单独收集和处理,原工艺中含铬废水已经单独处理了,但含镍废水与其他废水混合进入综合废水,现拟将含镍废水从车间直接分流收集,并采用镍回收装置进行集中回收,回收后的水排入污水处理站综合池进行后续处理。
(2)沉淀池的改造
沉淀池是化学沉淀工艺中固液分流的主要设施,现污水站需新增沉淀池一座,考虑到污水站内原有一座7.8×8.3m,深3.5m的方池,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并加装斜管(一半)后即可改为一座沉淀池和一座清水池;
(3)深度处理-重金属过滤设备
由于新的排放标准较低,化学沉淀很难达到要求,必须进行深度处理。重金属过滤器可选择性去除重金属离子、六价铬以及氰化物等,可去除痕量残余的污染物,同时也可解决前道化学处理工艺中误操作引起的超标,具有运行周期长、出水稳定,可再生反复使用等优点,是重金属离子稳定达标的有效保证。
(4)去CODCr工艺
电镀废水中的CODCr的主要组成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无机CODCr组成主要包括Fe2+、SO32-等还原性离子,有机CODCr组成主要包括有机添加剂(湿润剂、光亮剂及除油剂等);目前去CODCr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化、氧化、电解等,电镀废水中主要为表面活性剂,难以生化,经测定废水B/C值≤0.2,属难生化废水;电解适用于小水量高浓度废水,能耗高,电流效率低;本方案选用TCOD药剂去除废水中CODCr。TCOD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可对大分子有机物分步进行β氧化、ω氧化,最终使有机物矿化去除。采用去CODCr药剂去除CODCr具有不需增加土建设施、使用方便等优点。
(5)加药系统的改造
原加药系统均为固体直接投加,也没有控制显仪表,药剂投加终点无法准确控制,部分药剂投加过量也会增加化学需氧量即CODCr(如焦亚等);建议改为液体投加并采用自动控制,铬还原可采用ORP与焦亚投加联动,中和则采用pH与液碱投加联动控制。
(6)pH回调装置
沉淀池的出水pH一般在9以上,必须回调至7左右方可排放,为保证pH的准确投加,投加方式采用计量投加并结合超标报警(光电)。
2.3工艺流程
.
污泥
2.4工艺流程说明
(1)含氰废水采用间歇氧化破氰,间歇进水、反应、出水,破氰药剂采用次氯酸钠,停留反应时间大于2h,出水进入综合池;
(2)含铬废水也采用间歇处理的方式,铬还原的焦亚投加量采用ORP控制,自动加药,出水进入综合池;
(3)含镍废水单独收集后,采用离子交换成套设备回收处理。废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镍离子被树脂上的活性基团交换而被固定于树脂床上,从而水得以净化,出水进入废水站;树脂饱和后经再生得硫酸镍液体,可回收利用。
(4)上述三类水分别经预处理后与综合废水一起在综合池中停留均质后用泵送入中和池,中和池中设pH控制仪表,能与加药泵联动,自动调节pH。药剂采用液碱(30%NaOH),pH控制范围为9.0~9.5,同时加入PAC,pH调整完毕用泵送至沉淀池,泵前投加PAM。
(5)沉淀池出水进入清水池,加入TCOD药剂,接触反应,停留时间为1天,大部分CODCr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不溶物。
(6)清水池的水泵送入重金属过滤设备,通过其对微量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残余的重金属离子,并可过滤前道工艺产生的不溶物。过滤后的水经pH调整后可达标排放。沉淀池的污泥经压滤机压制成滤饼,最终安全处置。
3结论
改造工程经调试后,各处理环节污染物削减情况如表3
表3污染物削减表单位:mg/L (pH除外、水量t/d)
(1)含氰废水采用氧化破氰去除CN-,去除率达99.5%;
(2)含铬废水采用焦亚还原去除Cr6+;去除率达99.97%;
(3)含镍废水采用镍回收单元设备处理,对镍的去除率达99.5%;
(4)上述废水进入中和反应池相互稀释,中和后鼓气反应吹脱,然后沉淀分离,该工艺属一级物化,其对污染物(Ni2+、Cu2+、Zn2+、Fe、氨氮、总磷等)的去除率依次为:92.71%、96.42%、93.44%、93.71%、75%、50%;
目前,在电力企业所属的培训中心担负着电力企业人才培养重任的培训师队伍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力企业培训中心所属的专职培训师;另一种师资力量形式就是兼职培训师。
专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专职培训师是指电力企业专业培训中心的从业老师,他们大都具有国家认定的教师从业资格,具备某一领域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系统内专业培训中心就职。在专职培训师中,部分人员是随着原电力学校(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转制而来的学校老师,还有一部分是培训中心成立后从基层单位招聘过来的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和近年来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在培训工作中,部分从生产一线招聘来的专职培训师担负着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较高质量的实践培训工作,原来从事学校学历教育和新进的大学生则大都是承担着理论教学部分工作,比如电工基础知识教学、技能培训前期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等,他们讲授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刊物,行业标准、规程规定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专职培训师还要承担着部分培训研究和培训管理工作。比如培训班班主任的工作,专业教研小组的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等。在培训工作中,由于专职培训师的日常工作大多脱离生产经营一线,在工作中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技能培训工作做不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很多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的应用培训做不到与时俱进,造成很多学员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专职培训师进行讨教时,培训师只能给出原理性解释,讲解难以使学员信服。
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兼职培训师是指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选拔,培训机构聘用的有着高超业务技能和丰富现场工作经验,或者在某一专项业务中有着出类拔萃技能水平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大都来自于公司生产经营一线,不仅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业务技能,而且对教育培训工作热爱且具备一定的教育培训工作能力,很多人都有在一定层级的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过骄人成绩的经历。在培训工作中,兼职培训师主要负责技能等级培训中的实际操作培训和岗位培训中的示范性操作培训。比如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检修培训、装表接电技能培训、用电采集系统的应用培训等。这些培训内容贴近具体的工作实际,培训方法采用操作动作分解演示、工艺规范的模拟再现等形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其他任何培训都无法替代的。但在培训工作中,由于兼职培训师来自于公司生产经营一线,很多人没有教学工作经验,再加之部分兼职培训师抱有临时工作观念,很少有人在培训艺术和教学技巧上下功夫,从而造成培训工作质量难以提高。
解决专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建议
分析目前电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师资队伍现状,参考电力培训工作对培训师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需求调研要求,结合电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近几年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方法来完善专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工作。
健全专兼职培训师的选拔任用机制
电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师是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更要有出色的理论水平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因此,建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制定培训师准入资质的标准和相关执业资质的规定。比如规定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包括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职称等级或技能等级;在历年绩效考核中至少要在良好以上或者在省、部级竞赛中取得一定的名次等。对于专职培训师还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等要求,对于兼职培训师采用设定条件遴选的方式进行选聘,并尽可能采用周期制聘用方式,即一定时间内放弃原有岗位工作,固定在培训中心担任培训师,从而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担当培训工作。
拓宽专兼职培训师选拔任用的渠道
鉴于培训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授技艺的工作特殊性,选拔任用培训师不仅要注重从新进大学生中选用培养培训师后备人才,更要关注拥有充足理论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职工,特别是已在生产一线锻炼摔打多年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基层员工。有条件时还可以从一些二线干部或退出岗位的班组长和生产骨干中进行选聘。这类员工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授课潜能,讲授知识和技能深入浅出,实战性强,常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自身工作经历中举实例、解难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生动易懂,容易被学员接受并引起共鸣。如果能选拔这类人担任培训师,无论是专职培训师还是兼职培训师,只要对他们授课能力、语言组织、课堂掌控技巧等方面稍加培训,都能够很快地进入培训师角色,并且能够出色地完成培训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对专兼职培训师的激励制度
为保证培训师队伍的稳定性,保证培训工作效果,建议制定培训师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对培训师工作的奖惩激励办法,对专兼职培训师的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比如用完成一定数量学时或培训人次的方法量化工作任务;用培训工作考评或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细化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核。同时,对工作绩效考核优异的培训师在公司系统内优先提拔使用,对有培训工作经历的培训师在职称评定、技能专家评定等方面加分照顾等。对兼职培训师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回原单位在岗位安排上明确不低于原岗级岗位安置、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重用等等措施,打消兼职培训师在培训师工作结束以后的岗位安置顾虑,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培训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开辟专兼职培训师自身素质提升的通道
当今社会乃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在大大缩短。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培训师教书育人,对于知识的获取更是十分迫切。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不断充实自身的“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自身主动学习来获得,还有就是组织安排,通过到相关院校和生产单位学习获取。作为培训中心要主动为培训师提升技能提供条件,可以采取和一线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安排专职培训师定期或不定期到生产经营一线采取跟班或顶班工作的形式,参与一线的生产经营工作。在安排培训师跟班或顶班工作中,要对其设定预期的技能提升目标,并严加考核,从而保证跟班培训的效果。对于兼职培训师要明确教学要求,采取优胜劣汰制度,促使他们保持和原有单位的联系,主动了解和掌握生产一线的工作动态,不断给自己“充电”,让培训师能够始终保持“一桶水”的状态,从而为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104-01
1处理故障的原则
1)“及时汇报”原则。当发现设备故障时,应根据当时的运行方式、天气、工作情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报出的信号、表计指示和设备情况,判明故障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设备异常运行和事故处理必须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各级调度规程和其他的有关规定,在第一时间内向各级调度和各级主管领导汇报,服从调度的指挥,正确执行调度命令。
2)“合理隔离”原则。故障处理及事故抢修时,如果是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没有构成威胁,应尽力设法保持其设备运行;如果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时,应尽力设法解除这种威胁;如果危急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时,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应根据现场的情况和有关规程的规定启动备用设备运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未造成事故的设备进行必要的安全隔离。
2常见的变电运行设备故障及处理措施
1)变压器故障处理。变压器是变电站内的重要设备之一,值班人员在变压器运行中发现有任何不正常现象,应判断故障原因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当发现变压器油温异常,应通过比较安装在变压器上的几只不同温度计读数,并充分考虑气温、负荷的因素,判断是否为变压器油温升高,若经检查分析是变压器内部故障引起的温度异常或温度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冷却系统的故障且在运行中无法修复,则立即停运变压器,尽快安排处理。在正常负载和冷却条件下,变压器油温不正常并不断上升,且经检查证明温度指示正确,则认为变压器已发生内部故障,应立即汇报调度。将变压器停运。系统发生外部短路故障后,应加强监视变压器的状况。运行中变压器冷却系统发生故障,切除全部冷却器时,应迅速汇报调度,尽快查明原因,在许可时间内采取措施恢复冷却器正常运行。当“冷却器故障”发信时,应到现场查明原因尽快处理,处理不了,及时投备用冷却器。变压器发生短路故障或穿越性故障时,应检查变压器有无喷油,油色是否变黑,油温是否正常,电气连接部分有无发热、熔断,瓷质外绝缘有无破裂,接地引下线等有无烧断及绕组是否变形。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时,应检查并记录负荷电流,检查油温和油位的变化,检查变压器声音是否正常、接头是否发热、冷却装置投入量是否足够、运行是否正常、防爆膜、压力释放器是否动作过。
变压器自动跳闸时,值班人员应根据光字牌指示查明何种保护装置动作,和在变压器跳闸时有何种外部现象。如检查结果证明变压器跳闸不是由于内部故障所引起,而是由于过负荷、外部短路或保护装置二次回路故障所造成,则变压器可重新投入运行。因过负载引起跳闸,在减少负载后将主变投入;因输电线路及其他设备故障影响越级跳闸时,若变压器绝缘电阻及外部一切正常,瓦斯继电器又无气体,可切除故障线路后恢复变压器运行;应检查继电器保护二次回路及开关机构是否误动作,如果误动作,在消除缺陷后,可以恢复变压器运行。否则须进行检查、试验,以查明变压器跳闸的原因。若变压器有内部故障的象征时,还应进行内部检查。瓦斯保护信号动作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对变压器进行检查,查明动作的原因,是否因侵入空气、油位降低、二次回路故障或是变压器内部故障造成的。如瓦斯继电器内存在气体时,应记录气量、鉴定气体的颜色及是否可燃,并取气样和油作作色谱分析,判断变压器的故障性质。
2)断路器故障处理。现在变电站内多采用SF6断路器,当SF6压力降至报警值发“SF6压力低”信号,应到现场检查断路器情况,通过检查SF6压力表,判断相别并通知专业人员处理.如果SF6压力降至闭锁值以下时,则断路器分、合闸闭锁,并发闭锁信号,按分、合闸闭锁情况处理。若合闸闭锁是液压机构引起的,则应向调度申请停用重合闸装置,同时,也应断开断路器合闸电源小开关;如果弹簧机构未储能,应检查储能电机电源及电机是否正常,控制回路是否正常. 断路器分闸闭锁时断开断路器机构箱内的跳闸电源小开关或停用跳该断路器的保护出口压板。若出现分、合闸闭锁故障,运行人员不能处理时,则应向调度申请采取相应的停电操作措施。如果断路器出现拒分、拒合时,若是控制电源失压,则运行人员可试合电源开关一次,若不成功,说明回路有故障;若控制回路断线、跳合闸回路电气元件或控制电源回路故障,则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进行处理。当故障造成断路器不能继续运行时,应按断路器跳闸和合闸闭锁的有关方法进行处理,将断路器退出运行,当出现油泵闭锁的原因是由于液压机构严重漏油或氮气予压力消失造成油泵闭锁,绝对禁止用任何方式人为起动油泵打压,并断开油泵交流电源,装好防慢分装置以防造成断路器慢分。压力异常是由于压力异常高或低造成,它伴随有断路器分、合闸闭锁信号。运行人员可按断路器分闸闭锁的情况进行处理。 当断路器的合闸电源开关跳闸或断开时,发“合闸直流电源消失”信号.说明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合闸电源开关未合上。合闸直流电源消失的处理:运行人员应检查合闸回路有无异常或合闸电源开关未合上的原因。如果未发现明显异常现象,运行人员可将合闸直流电源开关试合一次,如果未再次跳闸,说明已正常;如果再次跳闸,说明直流回路确有问题,应申请调度停用重合闸。
3)互感器故障处理。当TA本体有异常响声、严重发热并伴有异味、变色、冒烟等现象,有功、无功功率表显示不正常,电流三相显示不一致,电度表计量不正常,仪表、电能表、继电保护等冒烟烧坏时,应考虑是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开路处会有火花放电声、冒烟和烧焦等现象,故障点出现异常的高电压.当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时,应查明开路位置并设法在开路处上一级进行短接,如果不能进行短接处理时,可申请调度停电处理.在进行短接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应注意开路的二次回路带有异常高电压,一定要将负荷减小或使负荷为零,应戴绝缘手套和护目眼睛,使用合格的绝缘工具,在严格监护下进行。
4)站用变故障处理。当站用电源消失时,应检查备自投不动作原因,如有外接电源及时连接外接电源恢复供电,投入直流充电机、UPS装置,再恢复站用电、保障主变及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全站失压造成站用电源全失时,若无任何交流电源,则由蓄电池供断合开关、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运行、事故照明。由蓄电池通过UPS装置向监控系统、GPS对时装置、关口表等设备供电。站用电源消失时应尽快恢复主变或外接电源,并按由次要到主要的顺序停直流负荷。处理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严禁任意两台站用变并列运行。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