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笔记

小学音乐教学笔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小学音乐教学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笔记

篇1

克兰音乐学院由朱丽娅・克兰女士于1886年创建。是美国首批致力于培养公立学校音乐师资的机构之一,其音乐教育专业在全美同专业院校中位居前十名。一年中,笔者通过旁听、与师生交流,查阅资料等途径,对这所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名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1.宽松的学分制度。美国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大多采用灵活性圈套的学分制,在学习年限、课程设置等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习自由的思想。管理方式、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差异较大,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定,我们姑且称为完全学分制,即以选课制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相比于中国的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下的高等教育更像一个“供学生选购学分的市场”。在克兰音乐学院,学生跨专业,跨系科甚至跨校区选课非常普遍。

2.实习课比重大。音乐教育方向的学生有两次教学实习机会:一次在大学三年级,形式为小组教学实践;另一次在大学四年级,仍然由学生自己填报实习志愿,申请具体时期。在两次教学实习之前的教学法课堂上,教师会组织学生反复进行课堂虚拟教学观摩,并通过观看不少录像、写论文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理论与感官上对音乐课堂有全新认识。

3.表演与教学相互促进。克兰音乐学院在传统上是以音乐教育见长,近年来,吸纳了不少全美甚至全球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加盟教师队伍,使得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很快,也使学生能欣赏甚至亲身参与高水平的演出。音乐会不仅形式多样――有大规模乐队管弦乐团演出,小型室内乐演奏,各种乐器的独奏音乐会,双钢琴协奏音乐会,打击乐、爵士等,且质量上乘――其中不乏全美一流音乐家、交响乐团的演出,让人倍感振奋。在克兰音乐学院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克兰音乐学院,学做教师并不排斥或限制音乐表演,而是用优秀的表演作为进行教学的基础。克兰音乐学院以师资队伍中拥有全美众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学者及表演艺术家而骄傲,他们都为了使音乐学院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充满创新意识的,令人激动之地而努力奋斗着。”

国内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如何搞好高师音乐教育源头,是关系到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好坏的关键。参照克兰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教学模式,综合比较国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适度增加选修课数目及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并鼓励教师发挥潜能,增设力所能及的选修课。除必修学分外,鼓励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依照个人兴趣选修一定比例的非本专业课程。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选修。在师资方面,学校应鼓励现任教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开设两门以上课程,另可跨系、跨校聘用部分教师开设选修课,做到师资的合理利用。

2.加强教学实习环节与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增强高师“师范性”。高师“师范性”是指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性和教育特征,集中反映了教师教育在专业思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实习,是增强高师“师范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在现有的大四第一学期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学期或半学期教学见习。学校应促使学生在见习期间反复钻研中小学音乐大纲与教材,多观摩,多讨论,多思考;也可聘请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定期给高年级同学指导并作讲座。

3.以“演”促“教”,兼顾“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教学方面,建议高师将音乐教育系与音乐表演系师资分开,教学时各有侧重,以达到最佳效果。就钢琴而言,钢琴教育方向的教师可采用集体课形式,将进校时侧重管乐、弦乐或民乐的学生学,教授键盘基础知识及管弦乐的钢琴伴奏等;对侧重声乐的学生则重点教授合唱曲及声乐曲伴奏。钢琴表演方向的教师则只能一对一或一对二地进行教学,辅以小组观摩。此外,学院可以多组织综合文艺汇演、技能比赛等,节目在各个班级中竞争选拔。真正做到以“演出”促日常“教学”,而不是相反。

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有所长、思路宽阔、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正如克兰的校旨所说:“克兰音乐学院是一个旨在营造音乐社会的音乐教育者的社区。我们的本科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多方位的学习范围,研究生阶段则是在这些领域之上的加深,加厚。”每个音乐教育者的使命都是为这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厚重不懈努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项任务将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基础教育 音乐师资 知识结构 声乐教学改革

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教学作风。

一、概述及研究意义

1.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自从民族地方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以来,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由于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无形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方面,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按照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精、尖”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人才,以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导致一些学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概述

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应该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总称。略去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不谈,其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应具备如下要求: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课(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在教学中要求能示范演唱、自弹自唱、指挥等),还要能够组织、领导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组织合唱队、声乐小组、民乐队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这些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体现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一专多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概念不同,但对基础教育音乐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意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剖析,阐明其内涵和本质,对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优化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以及对提高基础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二者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扎实、丰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的基础音乐师资不仅能唱,还要能讲、能组织等,还要有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民族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只教授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力,出现了“重技巧、轻理论、轻实践、轻师范性”的现象,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就会暴露出能力单一、知识不够丰富的弊端。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登上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通过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声乐专业知识能力、声乐相关领域知识能力。

1.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当懂得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教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踏入基础教育岗位后,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在实际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能力各异,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应该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声乐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知识是衡量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能力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歌曲分析处理能力、声乐示范演唱能力。第一,声乐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要让基础教育声乐专业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发声器官进行生理机能的操作与控制,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技巧、姿态、呼吸方法、发声机能及共鸣腔体的调节运用等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歌唱的声音更美妙、更动听,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第二,注重示范演唱能力的培养。示范演唱能力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在示范演唱时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高音及风格等,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转第112页)(接第81页)能够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受到美的陶冶。基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互相交流感情的活动。教师的示范演唱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亲切的,容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视野要开阔,艺术感情要丰富,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完成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第三,要加强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结构、感情、速度的关系。通过歌曲分析及处理,把音乐分析理论、歌曲艺术处理、声乐技巧的掌握等融为一体,如歌曲的基本结构、曲式、调性、的布局以及节奏、速度、节拍、风格等音乐组织方式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同时,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对声音色彩、技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如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大小等技巧,呼吸上的快慢疾缓以及换气等特殊技法的运用。通过正确的歌曲分析及处理,教师的示范演唱会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使学生喜爱音乐,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3.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能力,还要有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节奏感与听觉能力、多声部能力、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合作能力、儿童声乐训练能力等。要想很好地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结构。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向教师专业方向角色发展。其次,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各门课程、各类课程之间要形成最佳组合和系统化。声乐教学应该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嗓音保健、声乐表演与欣赏、中外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优秀课例评析等相关领域课程,增强学生声乐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贴近基础音乐新课程,不要把目光放在单纯的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上,而应放在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必要性

 

    让高校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是很有益的,这并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程,而是丰富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课程,音乐是最贴近最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的艺术,尤其是歌曲,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虽然事实上他们对这个伙伴却又并不真正了解,但只要稍加指引,他们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够理解一定层次的音乐知识,能够体会、理解一定范畴的音乐作品,并且有可能被这些作品所打动,从而使音乐在他们的身上产生良好的作用。

一、许多大学生误认为音乐就是唱歌,而事实上,唱歌只是音乐的一个内容,音乐并不只是唱歌

    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任赵讽于1990年在为蒋振环教授所著的《音乐简明教程》作序时提道,对于大专学生音乐知识的水平之低感到无比痛心。“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专学生中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很令人吃惊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简谱,而粗通五线谱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这种状况,实在不能不使我们痛心疾首。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应该有音乐课,但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连简谱都不熟悉:……,那么这些在校的大专学生在大学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乐教育呢?”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小学期间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很贫痔的,而在中学期间受到较完整的音乐教育的机会则更少。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只上过唱歌课,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至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就只能是非常简单的了解。进入中学阶段,课程任务更加繁重,升学率把老师和学生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就无暇顾及音乐教育了,在课堂上学唱歌也就变成了是很浪费时间的事,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都更愿意用这些时间去做数学练习。从这时起大多数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就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简单、易学、并且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表演、随时随处都可以哼唱,且随时随处都能够听到的,这样的学习当然也不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即使是文盲、乐盲也能哼上几句,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因此学生们只要多听几遍就能学会唱了。就象野草一样能随处繁衍,但不一定对人是有利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环境使他们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音乐就是唱歌。除非家长、社会为他们创造条件,特意让他们接触音乐的其他内容,否则他们无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观点。而家长、社会能够让他们接触些什么呢?去交响音乐会听现场演奏吗?去看芭蕾舞剧吗?(而目前社会上这样的机会却又是极少的,即使有也是极少数人拥有的),或者在家中经常播放各种体裁的音乐CD. DVD吗?而很多家长自己都对这些音乐知之甚少,或者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这些音乐,更不用说为孩子播放这些音乐,引导他们欣赏了,如果家庭或社会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音乐环境,他们就有可能对音乐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否则他们都只能对音乐产生偏见,一方面无法真正了解音乐的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从音乐对人的素质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说,流行歌曲也不可能代替音乐的其他形式。

    二、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上好音乐素质教育的各种课程的基本条件

    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的学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应该偏食,应该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因此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音乐或美术选修课程,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不就是唱歌吗?”,许多人都对音乐抱着这样的偏见,他们对音乐知之甚少,大学生中也不泛这样的观念。其实,音乐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经意或不经意地环绕着,因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们可以充耳不闻。让学生真正理解艺术,为学生开启一扇从未发现艺术之窗,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对每个人的,而不应该只是属于兴趣爱好者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得到这种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识字,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要想欣赏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篇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长江钢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于2012年11月9日至1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

该赛事创办于1994年,每三年一届。前五届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本届比赛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柏斯音乐集团共同主办。柏斯音乐集团的大力赞助确立了本届比赛的非盈利性质,所有的选手和观摩人员实现免费参与,这也成为赛事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一页,此举为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本次比赛评委会由十七位知名专家组成,他们中既有音乐教育界资深的理论研究学者,也有多位活跃在一线、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声乐、钢琴、指挥和舞蹈专业的教育家以及来自专业音乐媒体的评论家参与其中;评委会主任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杨瑞敏担任。

本届比赛共设理论与鉴赏、声乐、键盘、自弹自唱与合唱指挥、器乐或舞蹈五个项目,同时穿插由声乐教育家马秋华和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担任主讲的声乐和合唱指挥专家讲座,以及英国钢琴家亚历山大·乌尔曼的独奏音乐会。共130余名选手参赛,设置小学组和中学组全能奖和一、二、三等奖,以及相关项目单项奖。比赛所有参赛选手全部由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学研究部门按照规定统一选拔,每省包括中学(含高中)和小学各两名,均为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一线专职音乐教师;同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余名骨干音乐教师到场观摩。(宁)

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

呈献理查德·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亚洲首演

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建立里程碑式合作,双方签署联合制作协议,在2013年理查德·瓦格纳诞辰两百周年之际,将瓦格纳著名歌剧《帕西法尔》首度呈献在中国的舞台上与观众见面。此部歌剧的中国首演,也将成为中国音乐界纪念这位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的良好契机。

此部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版的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将由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的新任艺术总监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携手导演迈克尔·舒尔茨和舞美设计大师亚历山大·博尔津,于2013年3月在萨尔茨堡进行首演。此后,该歌剧将与中国爱乐乐团和瓦格纳大师指挥家彼得·斯奈德、导演迈克尔·舒尔茨联手合作,在2013年10

月举办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亮相。(宁)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

11月2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迎来本届闭幕音乐会。音乐会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携“中国三大男高音”——戴玉强、莫华伦、魏松以及美国摇滚

老将迈克尔·波顿同台奉上。

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跨界盛会,从交响乐经典、歌剧名段到世界民歌,从独唱、重唱到合唱,丰富的演唱演奏表现形式串联成一场饕餮盛宴。音乐会的演出曲目包括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中的唱段《今夜星光灿烂》、《其妙的和谐》以及雷哈尔、马斯卡尼歌剧作品中的名段,音乐会下半场更有雷振邦的《怀念战友》、王洛宾《在那

遥远的地方》等经典中国老歌。

此次闭幕式音乐会融合了西方歌剧、中国经典歌曲和外国当代流行金曲,这是十五载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第一次,突显出了本届“音乐由你”主题所带来的跨界与融合,为观众带来

更有新意的音乐体验。(宁)

“中国之声”作曲比赛即将举办

为繁荣和推动中国音乐创作,积累和丰富中国音乐经典文献,传播与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在继承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时代新曲,中国音乐学院将举办“中国之声”作曲(系列)比赛。其主题与宗旨为“立足传统,创造未来;基于民族,面向世界”。提倡创新性、艺术性和学术性,鼓励

推出中国风格的原创作品。

篇5

日前,杭州市第八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在上城区胜利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主办,上城区教育学院承办,胜利实验学校协办。杭州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通过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杭州各区县(市)和直属高中选拔推荐的3l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角逐。他们通过精心的准备、专业的训练在美丽的胜利实验学校一展身手,展示声乐、钢琴、自弹自唱与合唱指挥、以及第二乐器或舞蹈等五项专业基本功。经过整整一天的转场作战,凭借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扎实的基本功,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一天紧张的比赛,参赛老师虽然非常辛苦,但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磨炼了自己的心智,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将为以后的音乐教育增添不少砝码。是啊,教师只是音乐教师的职业,音乐才是他的专业,通过这个活动考察和提升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高质量的音乐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不忽视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要用自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

比赛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三等奖15名,杭州市娃哈哈小学柯梦凌老师等6位老师荣获一等奖。

(黄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