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笔记

小学音乐教学笔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音乐教学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笔记

篇1

克兰音乐学院由朱丽娅・克兰女士于1886年创建。是美国首批致力于培养公立学校音乐师资的机构之一,其音乐教育专业在全美同专业院校中位居前十名。一年中,笔者通过旁听、与师生交流,查阅资料等途径,对这所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名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1.宽松的学分制度。美国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大多采用灵活性圈套的学分制,在学习年限、课程设置等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习自由的思想。管理方式、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差异较大,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定,我们姑且称为完全学分制,即以选课制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相比于中国的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下的高等教育更像一个“供学生选购学分的市场”。在克兰音乐学院,学生跨专业,跨系科甚至跨校区选课非常普遍。

2.实习课比重大。音乐教育方向的学生有两次教学实习机会:一次在大学三年级,形式为小组教学实践;另一次在大学四年级,仍然由学生自己填报实习志愿,申请具体时期。在两次教学实习之前的教学法课堂上,教师会组织学生反复进行课堂虚拟教学观摩,并通过观看不少录像、写论文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理论与感官上对音乐课堂有全新认识。

3.表演与教学相互促进。克兰音乐学院在传统上是以音乐教育见长,近年来,吸纳了不少全美甚至全球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加盟教师队伍,使得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很快,也使学生能欣赏甚至亲身参与高水平的演出。音乐会不仅形式多样――有大规模乐队管弦乐团演出,小型室内乐演奏,各种乐器的独奏音乐会,双钢琴协奏音乐会,打击乐、爵士等,且质量上乘――其中不乏全美一流音乐家、交响乐团的演出,让人倍感振奋。在克兰音乐学院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克兰音乐学院,学做教师并不排斥或限制音乐表演,而是用优秀的表演作为进行教学的基础。克兰音乐学院以师资队伍中拥有全美众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学者及表演艺术家而骄傲,他们都为了使音乐学院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充满创新意识的,令人激动之地而努力奋斗着。”

国内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如何搞好高师音乐教育源头,是关系到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好坏的关键。参照克兰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教学模式,综合比较国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适度增加选修课数目及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并鼓励教师发挥潜能,增设力所能及的选修课。除必修学分外,鼓励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依照个人兴趣选修一定比例的非本专业课程。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选修。在师资方面,学校应鼓励现任教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开设两门以上课程,另可跨系、跨校聘用部分教师开设选修课,做到师资的合理利用。

2.加强教学实习环节与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增强高师“师范性”。高师“师范性”是指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性和教育特征,集中反映了教师教育在专业思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实习,是增强高师“师范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在现有的大四第一学期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学期或半学期教学见习。学校应促使学生在见习期间反复钻研中小学音乐大纲与教材,多观摩,多讨论,多思考;也可聘请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定期给高年级同学指导并作讲座。

3.以“演”促“教”,兼顾“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教学方面,建议高师将音乐教育系与音乐表演系师资分开,教学时各有侧重,以达到最佳效果。就钢琴而言,钢琴教育方向的教师可采用集体课形式,将进校时侧重管乐、弦乐或民乐的学生学,教授键盘基础知识及管弦乐的钢琴伴奏等;对侧重声乐的学生则重点教授合唱曲及声乐曲伴奏。钢琴表演方向的教师则只能一对一或一对二地进行教学,辅以小组观摩。此外,学院可以多组织综合文艺汇演、技能比赛等,节目在各个班级中竞争选拔。真正做到以“演出”促日常“教学”,而不是相反。

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有所长、思路宽阔、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正如克兰的校旨所说:“克兰音乐学院是一个旨在营造音乐社会的音乐教育者的社区。我们的本科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多方位的学习范围,研究生阶段则是在这些领域之上的加深,加厚。”每个音乐教育者的使命都是为这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厚重不懈努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项任务将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基础教育 音乐师资 知识结构 声乐教学改革

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教学作风。

一、概述及研究意义

1.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自从民族地方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以来,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由于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无形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方面,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按照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精、尖”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人才,以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导致一些学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概述

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应该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总称。略去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不谈,其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应具备如下要求: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课(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在教学中要求能示范演唱、自弹自唱、指挥等),还要能够组织、领导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组织合唱队、声乐小组、民乐队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这些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体现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一专多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概念不同,但对基础教育音乐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意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剖析,阐明其内涵和本质,对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优化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以及对提高基础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二者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扎实、丰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的基础音乐师资不仅能唱,还要能讲、能组织等,还要有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民族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只教授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力,出现了“重技巧、轻理论、轻实践、轻师范性”的现象,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就会暴露出能力单一、知识不够丰富的弊端。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登上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通过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声乐专业知识能力、声乐相关领域知识能力。

1.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当懂得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教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踏入基础教育岗位后,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在实际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能力各异,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应该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声乐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知识是衡量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能力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歌曲分析处理能力、声乐示范演唱能力。第一,声乐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要让基础教育声乐专业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发声器官进行生理机能的操作与控制,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技巧、姿态、呼吸方法、发声机能及共鸣腔体的调节运用等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歌唱的声音更美妙、更动听,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第二,注重示范演唱能力的培养。示范演唱能力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在示范演唱时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高音及风格等,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转第112页)(接第81页)能够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受到美的陶冶。基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互相交流感情的活动。教师的示范演唱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亲切的,容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视野要开阔,艺术感情要丰富,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完成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第三,要加强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结构、感情、速度的关系。通过歌曲分析及处理,把音乐分析理论、歌曲艺术处理、声乐技巧的掌握等融为一体,如歌曲的基本结构、曲式、调性、的布局以及节奏、速度、节拍、风格等音乐组织方式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同时,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对声音色彩、技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如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大小等技巧,呼吸上的快慢疾缓以及换气等特殊技法的运用。通过正确的歌曲分析及处理,教师的示范演唱会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使学生喜爱音乐,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3.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能力,还要有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节奏感与听觉能力、多声部能力、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合作能力、儿童声乐训练能力等。要想很好地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结构。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向教师专业方向角色发展。其次,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各门课程、各类课程之间要形成最佳组合和系统化。声乐教学应该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嗓音保健、声乐表演与欣赏、中外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优秀课例评析等相关领域课程,增强学生声乐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贴近基础音乐新课程,不要把目光放在单纯的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上,而应放在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必要性

 

    让高校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是很有益的,这并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程,而是丰富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课程,音乐是最贴近最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的艺术,尤其是歌曲,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虽然事实上他们对这个伙伴却又并不真正了解,但只要稍加指引,他们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够理解一定层次的音乐知识,能够体会、理解一定范畴的音乐作品,并且有可能被这些作品所打动,从而使音乐在他们的身上产生良好的作用。

一、许多大学生误认为音乐就是唱歌,而事实上,唱歌只是音乐的一个内容,音乐并不只是唱歌

    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任赵讽于1990年在为蒋振环教授所著的《音乐简明教程》作序时提道,对于大专学生音乐知识的水平之低感到无比痛心。“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专学生中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很令人吃惊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简谱,而粗通五线谱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这种状况,实在不能不使我们痛心疾首。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应该有音乐课,但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连简谱都不熟悉:……,那么这些在校的大专学生在大学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乐教育呢?”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小学期间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很贫痔的,而在中学期间受到较完整的音乐教育的机会则更少。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只上过唱歌课,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至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就只能是非常简单的了解。进入中学阶段,课程任务更加繁重,升学率把老师和学生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就无暇顾及音乐教育了,在课堂上学唱歌也就变成了是很浪费时间的事,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都更愿意用这些时间去做数学练习。从这时起大多数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就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简单、易学、并且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表演、随时随处都可以哼唱,且随时随处都能够听到的,这样的学习当然也不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即使是文盲、乐盲也能哼上几句,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因此学生们只要多听几遍就能学会唱了。就象野草一样能随处繁衍,但不一定对人是有利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环境使他们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音乐就是唱歌。除非家长、社会为他们创造条件,特意让他们接触音乐的其他内容,否则他们无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观点。而家长、社会能够让他们接触些什么呢?去交响音乐会听现场演奏吗?去看芭蕾舞剧吗?(而目前社会上这样的机会却又是极少的,即使有也是极少数人拥有的),或者在家中经常播放各种体裁的音乐CD. DVD吗?而很多家长自己都对这些音乐知之甚少,或者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这些音乐,更不用说为孩子播放这些音乐,引导他们欣赏了,如果家庭或社会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音乐环境,他们就有可能对音乐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否则他们都只能对音乐产生偏见,一方面无法真正了解音乐的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从音乐对人的素质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说,流行歌曲也不可能代替音乐的其他形式。

    二、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上好音乐素质教育的各种课程的基本条件

    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的学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应该偏食,应该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因此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音乐或美术选修课程,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不就是唱歌吗?”,许多人都对音乐抱着这样的偏见,他们对音乐知之甚少,大学生中也不泛这样的观念。其实,音乐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经意或不经意地环绕着,因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们可以充耳不闻。让学生真正理解艺术,为学生开启一扇从未发现艺术之窗,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对每个人的,而不应该只是属于兴趣爱好者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得到这种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识字,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要想欣赏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篇4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43-02

一、湖南省地方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我国普通高校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体制的发展与改革也在同步进行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钢琴课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集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音乐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素养的必修课。它在锻炼脑力、开启智能(观察力、听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情操、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发掘音乐潜能、扩大知识面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如何通过钢琴教学让大部分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加强学生演奏、视奏、乐感、音乐创造力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整体音乐素质素养,是每一位从事钢琴教育的高校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从目前湖南省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来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学体系整体上已趋于完善。如笔者所在的湖南理工学院,及本省的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等,近些年在扩展自身办学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硬件能力,引进大量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在钢琴教学方面依然是按照或模仿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来制定相关制度,即在同一年级采取一对一或一对N的教学方式。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程度较深的高精尖演奏人才的培养是非常科学和必要的,一对N的教学方式则适用于师范类钢琴普修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巧练习和曲目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不能更好更多的接触符合自身兴趣和审美要求的学习内容。而且很多地方院校刚刚从原有的师范类院校转型,其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还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师范框架,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有一定矛盾的。同时,随着全国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专业考生的钢琴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但专业水平不均衡的现象不断扩大,学生入学程度差距性更为突出,这使我省地方高校钢琴教学所面对的现实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明显。具体表现为:

(一)办学规模扩大化导致师资力量紧缺和教学效率下降

目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急剧增加,大部分院校针对现状,为了缓解教学压力,在同一年级采用钢琴集体课或小组课形式授课,重复性教学现象普遍。同时教师工作量也大大增加,由原来的一对一授课比重占多数转变为一对N授课比重占多数。赶任务似的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能更多更好的与每一个学生交流,因而达不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和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二)学生钢琴水平差异性明显,两极分化现象突出

盲目的扩招,致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差异性突出,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有地区差异问题,不同的省份在艺考专业培养方面侧重点也有所区别。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差异性的扩大。这不仅给钢琴教学方面带来一定的问题,造成教师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容易对学生自身学习状态和心理素质产生不利影响,自暴自弃或自大自傲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注重专业式教学,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存在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大的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音乐专业学生钢琴演奏能力、正常完成教学目标成为教师和学生关注的话题。而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赶时间创业绩、抢时间拼成绩”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期初就得到期末考试曲目的安排,在学期内为了考试成绩而只练习该考试曲目,导致四年的学习成果寥寥无几。同时个别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过分注重学生独奏技能的培养,在培养学生钢琴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不够完善,在舞台表演,外出观摩、钢琴声乐器乐伴奏,双钢琴和四手联弹等方面所知所练过少,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等。

(四)教材的局限性和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问题

由于部分地方院校从原有的师范类院校转型不久,很多教学内容和教材没有根据教学改革发展和社会需要而及时更新。同时在教学选曲的范围方面,部分教师仍按照原有师范类教学的模式,套用原有的教材和曲目(如几次再版的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中的曲目仍是部分院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的内容),不注重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和新生代学生的审美变化,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五)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和考核尺度混乱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演奏技巧和难度以及个人喜好,忽视学生自身实际能力和专业特点,盲目拔高曲目难度或只指导自己喜爱的作品,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导致专业考试分数与学生实际能力相脱节,考核尺度混乱。

根据以上综述,我们不难发现,从宏观的办学情况和师资力量的现状,到学生素质与能力两极分化现象,再到教学制度、教学过程及考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一系列现象表明,在钢琴教学方面,我省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如何提高学生钢琴专业演奏水平。“普通高校钢琴课教学不单是培养钢琴独奏人才,学习钢琴可以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与综合专业技能,因此,综合能力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钢琴教学要在自身范围作出改革,尝试将钢琴教学法、钢琴伴奏包括即兴编配伴奏等内容融人钢琴课内,并将思想品质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提高作为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因素,从而使钢琴课逐渐变为培养人才素质为目的的一门钢琴教育学科,而不单是专业技能课。”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从教学的主体―学生入手,调整以往的传统模式教学,切合实际的根据学生的自身专业能力特点以及审美需求,划分出同一程度的受教群体,分阶段分级别的教授其钢琴演奏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演奏技巧、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逐步加强其学习兴趣,规范教学内容,革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严格考核制度,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根据专业能力差异分组分级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同一组别内各类学习内容综合训练,在教材及曲目选取上采取根据学生层次多元化选择,在考核制度上尝试弹性学分制。

二、湖南省地方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分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钢琴分级教学制度的定义

钢琴分级教学是指教师在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时,将钢琴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之中,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异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通过对学生实行易质编组或同质编组,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把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从而实现“利用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的教学目的,使各教学阶段及教学目标更具体、更细化和量化。

(二)钢琴分级教学制度的现实性意义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纲要》中第七章针对高等教育中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 在第十一章就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也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解析《纲要》中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过程中,针对现今高校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学分制改革、课程教材建设、分层教学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名词成为研究重点。就音乐专业钢琴教学领域而言,弹性学制的确立,学分制度的完善,教材选取的革新,科学的评价标准,分层分级的教学都已经对原有旧的钢琴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建议和启示。

首先,在学分制度改革方面,根据学生入学时自身专业水平情况,程度相近的划分为同组,专业程度较低的进行正常基础性教学,专业程度较高的可以申请该级别免修考试,通过者得到相应学分并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组别进行学习,从而避免重复教学。这样既明确了教学目的,同时也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节省了时间,创造了更好更进一步的学习机会,充分体现了弹性学制的特点与优点。

其次,在教材选取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组别的学生专业程度需要和审美侧重点的不同,将适合该组能力的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演奏曲目进行编排和筛选,在同一组别的学生内进行统一专业理论素质教学和不同曲目独奏、合奏和四手联弹等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专业,也统一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同一程度范围内进行专业教学。从而达到正视个体差异,充分发挥 “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

最后,在考核制度的确立和科学的评价标准方面,与学分制度改革充分结合,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技能考核模式。根据学生阶段学习的具体表现情况,在考核形式上以考核钢琴演奏技能、钢琴伴奏技能、与钢琴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钢琴视奏能力以及自弹自唱能力,舞台表现力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演奏、笔试及口试等方法进行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选择一定的级别参加考核,合格者即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和级别证明。这样既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的理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钢琴分级教学的改革是有现实性研究意义的,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性的。它不仅在钢琴教学的内容形式、管理模式以及教学考核的改革方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启示。钢琴分级教学的改革与实施,为专业技能课的授课计划、授课目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核制度及评分标准提出了统一的管理目标,对于加强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方面是积极的,在教学管理及课程建设方面来说是严谨而又务实的。我省地方院校应该在努力提高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科学性的、从符合当今社会需求和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注重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和学生的审美基础上,完善和修订具有地方院校音乐专业特征的钢琴分级教学制度。

参考文献:

篇5

日前,杭州市第八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在上城区胜利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主办,上城区教育学院承办,胜利实验学校协办。杭州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通过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杭州各区县(市)和直属高中选拔推荐的3l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角逐。他们通过精心的准备、专业的训练在美丽的胜利实验学校一展身手,展示声乐、钢琴、自弹自唱与合唱指挥、以及第二乐器或舞蹈等五项专业基本功。经过整整一天的转场作战,凭借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扎实的基本功,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一天紧张的比赛,参赛老师虽然非常辛苦,但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磨炼了自己的心智,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将为以后的音乐教育增添不少砝码。是啊,教师只是音乐教师的职业,音乐才是他的专业,通过这个活动考察和提升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高质量的音乐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不忽视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要用自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

比赛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三等奖15名,杭州市娃哈哈小学柯梦凌老师等6位老师荣获一等奖。

(黄燕)

篇6

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是从STEAM的角度进行跨学科统整融合,让艺术教师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联动,除了彰显以艺术学科内容为核心的课程统整外,还倡导艺术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他学科的课程统整的创新学习中。

我们以美术学科为例,美术老师王思思在上《昆虫》主题时,创新地借助了STEAM的课程理念。本主题王老师设计了7课时进行,经历了以下过程:观看影片《昆虫总动员》―针对影片提问题―科学教师专业答疑―用keynote软件制作“我的昆虫笔记”―二维码分享作品―用粘土捏制昆虫角色―制作GIF动画―二维码分享。这一过程很清楚地展示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统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篇7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许多一线教师面对繁杂的经验分享一时不知如何下手。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抓住了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然后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方式,就能对症下药,实现高效课堂。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热情

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音乐学习需要借助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刺激来生成。小学生又多以形象认知为主,而多媒体恰恰具有集声影于一体的优势,可以以精美的录音和逼真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产生音乐认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教学人音版的《过新年》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收集各个民族欢庆春节的场面,给大家播放出来,形象的秧歌会、震耳欲聋的鞭炮和锣鼓声以及精彩的舞龙舞狮等给学生无比的震撼,然后我们再让大家欣赏音乐《过新年》,就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画面的场景中,更容易理解和接收。

二、通过体验理解重点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方式让学生体验歌唱、乐器表演等音乐形象。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曲调之后,反复演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渗透乐理知识,拔高要求让每位学生在体验中掌握音乐重难点,进而准确地抒感,表现歌曲的形象。

比如在教学《号手与鼓手》时,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打鼓和吹奏融合气氛,然后再有秩序地指导他们按照4/4拍完成进行曲,为了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接受节拍,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号手响起时做做吹鼓手号的动作,听到鼓声响起来时做做打鼓的动作。这样的模仿体验会在孩子们大脑中形成积极的音乐刺激,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通过练习提升技能

音乐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想有熟练的技能就得有准确的指导和大量的练习。比如教学发声歌唱练习时,就要求学生应多动脑子,少用嗓子,在遇到困难时可求助于老师或进行一些辅学习。如:模仿同自己相近的歌唱声音或观摩一些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我在教学技巧时经常要求学生用笔记的方式记下自己的疑惑和感悟,以此减少歌唱学习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难度,在总结中增强声音形象的记忆,有助于歌唱技能水平的提高。

篇8

首先,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是个关键期,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可以让他们多看故事,提高文学素养,积累科普知识,开拓见识。学生还要有扎实的拼音基础,为认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做到一字多组词,一词多应用,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的语文训练计划,如记日记、名句摘抄本、好词积累本等。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教师要帮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感受词、句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并经常写读后感。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速度会影响到后期的各科理解能力,直接会影响到综合成绩。

小学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一二年级更注重字;到三四年级除了字的教学外,还涉及词和句;五六年级除了字词句之外,还要注意文章整体的把握。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多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写出来的文章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在写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要注意一点应试技巧。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自己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读者看了半天了,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强对课文的利用。

其次,学习语文,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对此最有效方法是“读”,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从读课文开始,因为课文是我们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的,思考是否正确呢?如果无人指点,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这些可以给我们答疑解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综上所述,只要坚持了读和写,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所要教学的知识主要是策略性知识。但如果学生的技能训练只停留在机械模仿水平,广大教师将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际。因此,广大教师要将自己变为“反思型”教师,提高自身的反思性素质,同时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时,学生的思维要与教师同步,做好笔记。下课或放学后,把上课做的笔记拿出来多加巩固,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划出来,作为上课听的重点或上网查明。学生要学会背诵。语文最重要的是记忆,背诵的重点就是教师上课划出来的重要词、句和文言文。在考试中,作文是一项占分最多的题。作文的分数直接关系到总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阅读量很有必要。再有就是考试技巧,学生在答卷时,要尽量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印象分。看题一定要仔细,做完后尽量留时间检查一遍,千万不要马虎。

篇9

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和劳动,学会审美和健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就是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或几个有特长的明星,而是培养高素质的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艺术,特别是没有音乐,就不可能培养一个人的个性。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也反复强调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出良好的公民。”因此,我们可以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备一定音乐艺术修养、具备较高水准的音乐审美素质的音乐艺术欣赏者,而不是创造者,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和创造能力不是也不应当是音乐教学的首要内容。不难理解,音乐艺术创作,需要建立在深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功底之上,并且应当具备极高的艺术天赋才能有所成就。音乐课有限的时间,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任务理当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较高层次的音乐艺术欣赏者,从而培养具有较高音乐审美素质的青少年。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音乐欣赏不仅包括作为教材教学内容体系之一的狭义欣赏,而其包括所有具有欣赏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广义欣赏。用阿尔托博列夫斯卡娅的话说,就是“要把孩子‘浸泡’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让孩子品尝一切音乐作品,直接从音乐中受到感染,汲取营养。”

二、重视与加强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重要手段

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手段。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活动,音乐教学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些音乐符号将毫无意义,而中小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就实际教学条件讲,只能是音乐欣赏,既然主要实践活动是音乐欣赏,我们就应当注意充分发挥音乐欣赏的作用。事实上,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确实富有实效。

篇1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个人修养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读书对教师的重要性。要引导教师多读书、多学习,首先就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轻松、愉悦、自主、自觉地学习。为此,余江县第一小学专门为全体教职工开辟了一个学习场所,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休闲小屋”。

走进“休闲小屋”,多把橙色靠背椅立刻映入眼帘,每两把靠椅之间摆放着一张茶几,粉红色的墙壁,洁净的木地板。这里虽然简陋,却处处温馨。“休闲小屋”分为读书室和藏书室两个部分,藏书室书架上陈列着订阅的报纸和杂志。每当闲暇之时,“休闲小屋”里坐满了老师,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徜徉书海,或说着心事、谈着时事。

“只有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和习惯,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能真正地让教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校长邵素萍如是说。

正在“休闲小屋”里阅览《江西教育》杂志的邹小红老师看到我们来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起来:“除了这个温馨的‘休闲小屋’外,学校还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座‘延伸’学习的桥梁,让我们从‘此情此景’走向‘我情我景’,感悟学习的情真意切。”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学校还定期开展专题辅导、学习沙龙、主题讨论等多种读书活动。为了将这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规定每周开展两次教研组学习活动,每月评比一次学习笔记,每学期表彰学习先进分子。学校还建立了学习评价制度,把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绩效工资挂钩,制订了奖励方案,让广大教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这里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样,学校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学习交流、思维撞击的空间。”邹小红老师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学校难以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学校每年派出教师40余人次赴外地观摩学习。教师回来后均要求上一堂汇报课,整理一份优秀教案,做一次专题汇报。学校还经常请专家、名师到校指导。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张田若、朱学思先生曾被邀请到校与老师们探讨小学作文改革教学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从2000年至今,已有十余位专家、教授到校指导。

如今,学校教师自觉学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

邓丽娟是学校音乐教师,别看她只有30岁,她的教学水平并不浅。在鹰潭市举行的首届音乐优质课竞赛中,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一等奖。她还先后获得了江西省网络教学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比赛一等奖,是鹰潭市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当问及她快速成长的秘诀,她腼腆地告诉我们,她自2001年进入余江县第一小学后,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熏陶下,自费订阅了多种杂志,阅读了大量书籍,课后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并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种进修活动。“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学校给予我们成长的这片沃土。”邓老师动情地说。

郑玲芬是学校语文教师,每次听课时,她都会用红笔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用黑笔记录课堂教学细节,小到学生的反应、教师的过渡语、课堂评价及一些精彩的课堂生成。每次听完课后,她会习惯性地翻一翻听课笔记。对于一些精彩的课例片段,她都会反复研究、反问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这样设计?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她边想边在笔记中做批注,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迁移运用。碰到自己不理解、有待商榷的问题,她会主动找到执教者交流意见。“这些年,我潜心研究自己的听课笔记,尤其是校本教研公开课的笔记,从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学经验,虽说没有亲自上阵,但也感受到了边教边研的教育幸福。”郑老师心中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执着追梦梦成真

在余江县第一小学里,有两种活动,让教师如痴如醉,既得到精神的滋养,又能享受追梦的愉悦,那便是学校每周举办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每逢单周周二、周三的下午,是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有中心发言人、主持人、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天写好书面发言材料,就两周的教学内容作系统全面分析,并另外精心备好一节课。活动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针对教学内容谈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研讨,修改完善教学预案。最后各自执教,互相听课,评价反思,形成文字后交教科处。每学期,学校从教研计划、活动实施、资料归档、获奖加分四个方面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这项活动已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活动。

语文学科六年级组长潘非凡在学校执教20多年,算得上学校的“老教师”。谈及学校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他深有感触地说:“每次开展教研组活动,大家都非常投入,有时议得非常深、非常细,就连课文中的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议到了,大家从中受益匪浅。”

篇11

不久,我的又一个机遇来了。由于学校领导看到我的工作担子太重,便决定将美术课分给曾经学过美术的另一位老师来教,这样一来,我就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地教好音乐课。这时,正值教育部颁布了《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提出中师音乐课包括唱歌、乐理和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器乐和小学音乐教学法等多项内容。但由于我们是一年制的速成班,只能够作为参考。于是我开始自编教材,除了选印一些歌曲和音乐欣赏资料外,着手编写了一份《简谱知识》教材,找石印馆印出来,并装订成册,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当时教学设备相当落后,没有音乐教室,也没有钢琴,每个班只有一台风琴作为音乐课的教具。还有一部手摇唱机,靠有限的一点唱片来支撑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1958年,金寨初师的校址迁往县城梅山镇,后又正式改名为金寨师范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了两个普通三年制的中等师范班,我也随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师范专职音乐教师了。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按照当时的音乐教学大纲精神编写了乐理、视唱、音乐欣赏等教材,授课已经不感到有压力了。从这时起,便开始了自己工作之余的专业进修活动。一方面,我开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除读了《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多夫》等文学经典之外,开始在音乐和美学理论方面阅读一些理论著作。那时,音乐理论出版物很少,而且以苏联的译著为多。而更多的时间我阅读了朱光潜翻译的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当时虽然还不能够有分析地认识这位古典唯心主义辩证哲学大师,但是从他精辟的论述中,开始对音乐和其他各门类艺术的特征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和比较。另一方面,我还十分关注音乐现实生活,自己订了《人民音乐》、《歌曲》和《音乐生活》几份刊物,不仅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好的歌曲作品,作为音乐课的补充教材,而且还从一些音乐理论文章中了解到各方面的音乐动态,从一些评论中学习和借鉴有益的学术观点。

从心理学的学习中,我认识到自己属于“内向型”的性格,不善于交朋结友,也缺少一般人常有的业余爱好,有些孤僻。也许正是这些心理“缺陷”,铸就了我潜心读书,勤于思考,埋头写作的学风。常就音乐教育、音乐生活中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例如1958年发表在《人民音乐》上的《漫谈音乐课的新歌曲教材》,就对试行音乐教学大纲规定曲目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次年发表在《中国电影》上的短文《谈电影音乐的民族乐器伴奏问题》,则对当时电影音乐“清一色”使用西洋管弦乐的倾向提出了批评。这些稚嫩的习作虽短少学术性,但是却标志着自己从事理论研究的起步,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积极性。

当然,作为一名师范音乐教师,教学仍然是第一位的。对于备好课、上好课的本职工作,我不敢有丝毫懈怠。不久,上级分来一台聂耳牌77键钢琴,我真是喜出望外。每天早自习时间坚持练声、练琴,接着备课,逐渐感到教学得心应手。在每周两次课外音乐活动中,我还组织了合唱队,在节日经常演唱。由于这些工作成绩被大家肯定,1959年底,我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县文教战线群英会。

篇12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老师通常教的非常辛苦,学生学得异常无趣,音乐课堂教学并没有像“音乐”本身带给人愉悦、欢乐、轻松的感觉,因此,在如此压抑的氛围里,根本无法让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老师老师应当对怎么样将有效性教学贯穿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的问题重视起来。并且,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也有责任、有义务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推动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学资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许多地区的小学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大致表现为:(1)在经济发展的地区,有的小学对于音乐教学并不重视,认为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因此,对于音乐教学的资源投入并不关心,不但教材相对落后,更有甚者连专门的音乐教室都不存在,更不用说乐器的充足与否了;(2)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即便学校想重视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问题,可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造成了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投入到音乐教学当中。

2.师资力量不够完善

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着小学音乐教师紧缺的状态,许多音乐老师都争先恐后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就业,这样就会形成经济发达地区老师人数超编、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乃至偏僻的乡镇地区,小学音乐老师的资源就会十分匮乏,更有甚者,有些偏远山区会出现一位老师身兼多科的现象,并且,这些音乐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由于专业性不强,会造成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落后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里,很多音乐老师使用的依旧是讲授的方式,老师在课堂上将音乐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只是听讲或者做些笔记,老师和学生之间毫无互动现象,这样只会造成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变成单方面灌输知识,并且课堂气氛也会死气沉沉,而没有音乐课堂该有的活跃,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仅仅是将教科书里的歌曲教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反复去练习,小学生本身定性就不足,如此反复、乏味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怎样将有效性教学贯穿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气氛

成功的教育应当是用真诚的心去相互理解和信任,用和谐、宁静去营造课堂气氛。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创建一种轻松幽默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处在一个积极的情感状态里,可以轻松而欢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当前阶段的学生都具备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思想见地。在音乐课堂教学里,学生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认可,甚至希望在某些层面可以超越老师。老师应当好好利用这个环节,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建立起朋友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可以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比如说在讲授《剪羊毛》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可以扮演“小羊”,学生扮演“剪羊毛的工人”,让扮演“剪羊毛工人”的学生将老师这只“羊”身上的“羊毛”剪掉。这个时候,学生通过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会感觉到非常快乐、非常开心。实际上,只要老师给学生一个赞赏的目光、一段赞扬的话语对学生来讲都是最好的鼓励。老师还可以通过用一首歌的曲调篡改成另一首歌曲的词来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可以对音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惧怕老师,而用一种更加轻松的心情去学习音乐,也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让学习气氛更加和谐。

2.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主要就是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果小学音乐教学仅仅是教授学生唱歌,时间一久,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这样也就违背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因此,只有将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出来,才可以将有效性教学贯穿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行示范唱歌,示范唱歌是让学生接受这首歌的先决条件,在老师生动的示范下,可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老师的示范如果感情丰富,学生就会更加动容。并且,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特别重,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可以更加真实的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魅力。

3.强化家长的艺术培养意识

最近几年,家长逐渐增强了对学生进行音乐培养的意识。并且,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培养音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孩子的天赋或许可以决定学习音乐的好坏程度,但是,家长的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此时家长应当对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可以建立起坚持下去的信心,学生就会积极面对音乐并不断加以练习。

三、结语

音乐课堂教学在追寻有效性教学方面,更多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扩大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同时,提升音乐教学资源,将有效性教学贯穿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寻找更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

篇13

在小学课程的众多学科中,音乐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课程。音乐教师应根据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在不同程度上可完全发挥出音乐特有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音乐游戏,能够把枯燥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变成活泼有趣的游戏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讲解和音乐符号简单明了化。例如在讲解“哆、来、咪、发、唆”这几个音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功能设计小猴子摘桃子的音乐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作为小猴子,随后在不同的桃子上注明“哆、来、咪、发、唆”,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操作,使五个桃子循环闪避,小猴子抓住哪个桃子,学生就唱哪个音符。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这五个音符,还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音乐游戏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游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及尊重,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设计智慧树快快成长的音乐游戏,智慧树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利用多媒体软件种植智慧树,同时设置快快成长的音乐,观察智慧树的成长过程。对于表现良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智慧树迅速地成长,反之则缓慢生长。对彼此之间的智慧树进行观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音乐游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参与到音乐游戏中。例如,在讲解《蜗牛与黄鹂》的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出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作为蜗牛与黄鹂的扮演者,自由出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互相配合演出中实现自我价值,懂得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二、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运用音乐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首先应学会聆听音乐的本质,方可在游戏中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的各个要素,在音乐与游戏相互作用下,学生才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情节和寓意,促进学生音乐涵养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认真做好笔记,随后便是课堂练习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无任何交流,使得学生无法完全吸收知识,在上课期间出现疲倦感,教师无法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若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加入游戏环节,便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