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营决策分析的方法

经营决策分析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营决策分析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营决策分析的方法

篇1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各个经营环节的决策,这些决策都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来展开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人员的组织、物料供应、市场开发等方面。如何利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尤为重要,这些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以及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企业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决策是否科学准确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实践中,在同样的条件下,决策水平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有利条件下,由于决策错误造成失败;在不利条件下,由于决策正确,能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得到成功。由此可见,决策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没有正确的决策,企业就不可能有正确经营行为和管理活动。经营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

一、经营决策分析的常用技术方法

企业常用的经营决策分析方法有两大类: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是在决策中充分发挥人的智慧的一种方法。它直接利用那些在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知识和能力的专家,根据已知情况和现有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选择。定性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经验决策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决策方法,由于它简便易行,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仍然经常使用。特别是对那些业务熟悉、工作内容变化不大的专家,往往可以凭经验做出决策,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德尔菲法。它的核心组织形式是:不把专家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而是发函请一些专家对一定的问题提出看法和意见。收到专家们回答的意见后加以整理分析,再分寄给专家们继续征求意见。如此重复多次,直到意见比较集中为止,以据此做出决策。这种方法可以使专家们毫无顾虑,各抒己见,同时又能把较好的意见逐步集中起来。

3.头脑风暴法。这是邀集专家,针对确定的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寻找新观念,找出新建议。其特点是运用一定的手段,保证大家相互启迪,在头脑中掀起思考的风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出大量的有效的设想。

4.集体意见法。这种方法是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以形成一种意见或建议。与会者发表的各种看法,其他人可以参加分析、评价,或提出不同看法,彼此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决策的常量与变量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决策答案。定量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的影响因素和结果都是明确的、肯定的。一般根据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损益值,进行比较,选出比较满意的方案。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

2.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一般先预计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估计可能出现的概率。然后根据决策目的提出各种决策方案,并按每个方案计算出在不同的自然状况下的损益值。最后分别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具体方法有两种:决策树法和决策表法等。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未来事件的条件,即自然状态发生概率不能肯定情况下的决策。这种决策是决策人凭着自己的态度和判断力,按照一定的法则去选择方案,不同决策人可能选出不同的最佳方案,并得到不同的结果,故称为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的选择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分析

企业经营决策包括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和战略性决策两方面,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就是企业经营没有重大调整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包括企业生产的产、供销等方面。战略性决策就是企业经营发生重大调整所采取的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

(一)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就是为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就要求企业生产能够高效运行并且可控。经营管理决策由于各个方面的数据在经营过程中都有所掌握,并且数据的准确度相对真实,在做这方面的决策分析时要尽量用定量决策分析的方法,从而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1、生产活动的决策分析:企业的生产不是产量越多越好,产品销不出去产成品就会占压资金使企业经营不畅,最合理的产量就是以销量定产量,但是不能低于盈亏平衡产量。这里就用到了定量决策分析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确定合理的产量范围和合理的盈利区间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盈亏平衡分析不仅可决策企业的合理生产利用率,同时通过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节能增效的关键点,包括企业生产成本中的节约和浪费,通过这些控制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2、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决策:企业原材料应区分管理的重点要着重管理好用量大的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和周转周期,确定这些方案就需要运用确定性决策的差量分析法找出最优的方案,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销售决策:销售的决策关键是企业生产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开展市场营销的前提就是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量,通过定量确定性决策来预测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有了这一数据企业就可以有计划和有针对新开展市场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产品销量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战略性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在涉及到战略性决策时,要综合运用经营决策的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在企业要进行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时,要把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运用。战略性决策首先要做好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分析工作,这一方面的工作要充分运用定性决策分析的方法,要把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集体意见法灵活运用综合考虑,用最恰当的方法决策不同的重大事项方案,在以上战略性决策中对涉及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决策时要侧重运用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在涉及到项目投资决策时要侧重运用头脑风暴法。定性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应掌握运用集体意见法来对决策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企业战略性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完成后,其次就是运用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对决策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论证,对于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准确预测的要应用确定性决策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期望值的准确计算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企业目前战略性决策的确定性决策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这些指标的计算是基于预测的基础数据没有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得出的,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那就要对方案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对可以预测因素发生概率的就要进行风险性分析,概率无法预测的用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进行分析,在这一分析过程中要运用定性决策的方法来预测方案影响因素的发生概率,从而使定量的数据更为准确和可以信赖,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企业能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取胜。

决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存在,准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市场,可以推动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尤其是在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公司决策稍有闪失,便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适时做出适当准确的经营决策,已经成为决定公司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向祖庚.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篇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经济活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现在的医院管理已经显现出了一些企业化的特点。而这是医院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必然会发生的变化。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作为两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他们已经广泛的被企业界所应用,通过这两种手段,企业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从而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目的。面对如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医院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要完全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除了要大力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外,还需要做好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走的更远。

一、医院加强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的意义所在

要做好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工作,就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医院加强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的意义所在。

(一)医院加强财务分析的意义

对于医院来说,开展财务分析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医院的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分析了解医院过去在医院管理中的不足,对现在的管理状况提供评价依据,对医院为来的发展道路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最后达到善经营管理,提供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医院加强财务分析具有如下意义:能够为医院管理的管理评价提供依据,并且促进医院对计划和预算的完成;加强财务分析对于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和提高综合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经营者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活动,可以让决策者对医院的财务运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掌握经济决策与客观经济规律的相符程度,最终使得他们做出决策科学合理;加强财务分析活动是提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加强财务分析,可以使得医院经营决策者更加客观地对理财经验进行总结,让他们从中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对财务活动的规律的认识,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医院经营决策的意义所在

在经营管理学中认为“管理的中心是经营,经营的重心是决策”。从中可以看出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经营决策分析指的是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从若干方案中经过科学地分析判断,最终选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决策分析的意义就在于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以此来达到未来的行动目标。决策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决策目标变为行动的关键。如果决策分析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那么就极有可能使得正确的决策目标不能实现。由此可见,医院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就是科学合理的决策。科学合理的决策对于医院充分的发挥社会功能,并取得良好的医疗服务效果,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营决策分析的基本内涵主要有四点,他们分别是:(1)预测未来;(2)多方案选优;(3)以决策为动力形成经营活动的循环动态过程;(4)必须付诸行动。

二、加强医院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的对策和方法

(一)医院管理者要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对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给予高度重视

要让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这两者在医院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就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这是做好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的前提条件。要让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就必须要得到医院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都配合好医院的财务部门做好财务分析工作,而也只有这样医院财务部门才能够得到医院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得到各种财务分析所需要的资料。

经营决策也是如此,各种决策与政策出台后,肯定会具体到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而经营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也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提供。如何不能够得到医院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那么经营决策就只能够是空架子,空口号,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经营决策有如何能够指引医院前进,又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经营决策工作也必须要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医院的财务分析者与经营决策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医院想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分析者,不能够仅仅只掌握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和会计理论等相关知识,还必须对统计学、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甚至是掌握。此外,他们还必须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熟悉,不能是那种只看纸面文章的,而是真正的清楚医院的实际情况。这样这样才能够有能力做好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同时,还必须要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只有他们将医院财务分析工作从思想上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们才能够更好的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医院的经营决策者大都是从技术上提拔而来的,他们对与本行业的技术规范等知识和信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是他们中很少有人具有相应的经营决策管理知识。虽然其中很多人都在后来拿到的相应的管理学位,但不代表他们真正的具有管理能力。为此,必须要提高现有的经营管理者的分析决策能力,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引进有能力的经营决策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各种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三)明确财务分析对经营决策的影响

总的来说,财务分析最终就是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来服务的,而经营决策则可以为财务分析指明方向。财务分析对经营决策的影响有以下一些方面。

财务分析可以帮助经营决策者了解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通过财务分析,医院的经营决策者既可以知道医院目前经营的客观状态,也可以通过分析获知当前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经营不善的具体关键所在。从而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帮助经营决策者对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对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为医院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从而让医院少走弯路,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帮助经营决策者制定出合理的经营计划和策略。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想要自己的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定会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管理计划,也就是说会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决策。然而如果没有详尽的资料作为支撑,那么就有可能使得自己所做出的计划和决策最终的实施效果与自己的预期相去胜远。而财务分析所获得的各种资料正是经营决策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财务分析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现在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传统的凭经验办事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而现在人们推行的是更加合理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对医院经营决策者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至关重要。根据分析结果,能够很好的发现医院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还能够帮助经营决策者发现机遇与危机。从而在做出决策时,扬长避短,抓住机遇,消除威胁,最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力宏.浅谈医院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108.

篇3

企业统计以统计的方法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量方面相关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作出预测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活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企业综合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关注经济热点,传递信息动态,正确使用决策方法,已成为引导企业工作实践的关键环节。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企业综合统计工作质量,优化企业经济决策的策略:

一、明确企业经济环境,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体系

综合统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重要指标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与环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统计模式,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因此,新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综合统计行为能明确企业经济环境,把握企业综合统计重点,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体系,使综合统计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与监督。

一是以企业经济运行动态为指导,建立综合统计指标。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新型业务时,应及时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状况的前提下,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指标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如资产负债、营运发展、生产成本、获利水平和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问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态势。

二是以现代科技技术为依托,规范综合统计数据。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进入各个行业。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也应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规范企业综合统计数据。一方面,立足于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运作,深入实际去了解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了解数据背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更好把握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向,避免企业经营决策的片面性。

二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为前提,拓展综合统计内涵。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要直接面向市场,以便按照市场取向对生产、经营的具体要素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综合统计在围绕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要围绕企业的行政方针,不断拓展统计服务的内涵。不仅需要以企业内部信息,如:劳动成果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该算以及投入产出等为统计内容,更需要扩展到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统计。

二、明确企业经营特点,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方法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提出数据、观点和对策,协助领导抓住决策良机,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要搞好统计分析工作,必须深入企业经营特点的实际调查研究,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方法。

一是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如SPPS、SAS、EVIEW、STATICA等),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使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加强。并利用脑网络系统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统计分析工作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二大环节同步进行,缩短统计工作链,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

三是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统计台帐是根据社会服务业统计资料整理和企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积累统计资料的登记帐册。统计人员应全面地收集原始凭证,登好统计台账,正确了解每个技改项目的工作进度等情况。经过半年的实施,起到了很好效果,为事前控制好投资项目用款、为投资项目决策打好了基础。

三、明确企业综合统计结果,优化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综合统计不仅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更应该科学的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做出决策和评估,将统计信息滞后的现状切实改变,努力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做贡献。因此,我们在加强企业综合统计质量的同时,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优化企业经济决策。

一是参与市场预测分析。企业要经营决策,必须弄清楚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全面掌握外部市场环境信息。因此,所以企业统计人员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掌握,建立用户信息资料档案,从量和质的方面,以第一手资料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对产品市场需求量进行调研分析,统计出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充分发挥统计工作事前分析的预测指导的功能。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重视对产品销量的分析,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把握“以销定产”的原则,迅速为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的研发、节约降耗和节能环保等工作进行系统优化。充分利用数理统计等先进的预测方法,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做科学的决策和评估。

二是参与投资效益分析。企业综合统计在投资决策中主要发挥的作用是从统计工作的角度,对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可供决策选择的方案,包括提供决策分析模型(方法)和决策分析结果。企业一般投资决策分析,主要包括投资项目和宏观经济分析。该分析是在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要求为前提的基础上,来评价投资项目的决策方案,即应考虑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如就业、环境保护、增加外汇收入、填补某种技术空白、为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等等。

二是参与企业价值的分析。企业价值的分析,可建立企业“经济增加值”指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如:建立“1年内应收账款,2年内应收账款,3年以上应收账款”指标进行细化管理,加强对不同期限的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同时,可建立“不良、不实和关破资产处置损失、不良、不实和关破资产处置率”等指标,加强企业对不良资产和闲置资产处置,盘活资产,促进资金流动。

篇4

作者简介:闻卓承(1991-),男,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陆青(1982-),男,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上海 20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项目编号:JGXY-11-13)、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编号:sdl10021)、上海电力学院实验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18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36-02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企业开始引进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企业管理进行改造,其中ERP成功实施的仅占10%~20%,约有30%~40%的企业只是实现了系统的部分集成,而完全失败的企业占到了一半左右,高风险是ERP应用的一大特点。ERP沙盘模拟是针对ERP设计的,以沙盘为载体,通过在沙盘上模拟企业经营以达到学生角色体验和学习ERP管理知识的实验实训平台。[1]ERP沙盘模拟将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作为沙盘的主题内容,融入不可预知的市场变化,要求学生从资源的有限性出发,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制订战略、组织生产、策划方案,整个过程涉及了采购、生产、营销、配送等诸多环节。[2]

由于ERP沙盘模拟决策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参与ERP沙盘模拟的决策者对方案属性值的判断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数字进行表达,决策者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决策。在ERP沙盘模拟过程中,凭借经验来进行决策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计算,决策效率低,往往还得不到最优的ERP沙盘模拟决策方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的ERP沙盘模拟决策分析方法,在市场信息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备选方案,结合决策者面对风险时的不同偏好选择出最优ERP沙盘模拟决策方案,使决策者能够有效提高沙盘模拟经营的决策效率和效果。

一、决策分析

心理学中对决策的定义是:决策是人类、动物或者机器根据自己的愿望和信念选择行动的过程,[3]心理学对决策的定义强调了决策者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决策是企业为有效地组织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利用经济资源,以期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决策的产生以及一个正确经营方案的确立,必须要有可靠的市场信息分析以及对企业生产技术、产品构成等一系列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决策分析是指为达到一定目标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并实施一个最优(或较优)方案的过程。决策分析过程一般分为四个主要步骤:一是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二是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三是拟定多个可行方案;四是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见图1)。

二、ERP沙盘模拟的决策分析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ERP沙盘模拟过程中,事先推演出一套好的决策方案至关重要,也是影响ERP沙盘模拟比赛成绩的主要方面。一套好的方案需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方案推演到第四年得出结果时,现金和权益均不为负,这是方案可行的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抗风险性。不同的产品组合和生产线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程度,方案推演的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使得方案有能力承受因为操作失误所带来的损失。三是高收益性。一套健全的方案需要有一定的抗风险性,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收益性,一些推演至第四年后收益增长仍然很少的方案同样也没有实施的必要。因此,可以通过对市场因素预测的分析、竞赛规则的理解、模拟团队的偏好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整合而成一套完整的经营方案。

在ERP沙盘模拟过程中,决策者制定方案首先要根据大赛所发的市场预测来分析市场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利益情况;然后需要设计确认产品组合,利用穷举法得出所有产品组合,根据市场的分析结果和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预测到每年可卖出的产品数,从而淘汰、筛选掉风险过大或没有收益的产品组合;最后决策者根据所确定的产品组合和市场风险分析得出的结果来决定产品线的设置,从而经过常规推演得出一套可行的方案。然而,大多数决策者在市场预测时通常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往往缺乏全面、系统的观点,分析往往过于片面、草率,导致市场预测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决策者的预想和隐含的事实。

通常ERP沙盘模拟一共进行六年,前三年企业都各自发展自身实力,往往企业间互相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因此决策方案前三年通常很好预设。而在ERP沙盘模拟的后三年经营中,企业往往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竞争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长。因此,一套ERP沙盘模拟决策方案后三年的经营决策制定相对复杂,需要根据沙盘模拟时的间谍信息、选单及竞单情况,以及分析对手的方案走向和生产能力的大小,才能确定自己的经营决策方案的发展方向。很明显,ERP沙盘模拟后三年的经营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型决策,决策者可以选用一定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产品组合进行方案推演,最终得出多套可能的完整方案,并根据每套方案的权益的高低进行排序。最后,决策者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分析,筛选出最终的决策方案(见图2)。

三、基于偏好择优的ERP沙盘模拟方案选择

ERP沙盘模拟决策分析过程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模拟经营目标,从若干个可选方案中结合决策者偏好选择采用一个最优方案。其中,“优”的标准主要是方案的收益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偏好”最初是指消费理论中消费者对各种商品或服务的偏爱喜好、购买欲望,反映消费者的主观愿望。关于偏好有两种研究类型:一类是根据偏好来确定决策者的行为;另一类是根据行为来推测决策者的偏好。很显然,ERP沙盘模拟决策属于前者。在实际生活中,通常存在着两种决策情境:一种是确定决策(Decision-Making under Certainty)情境,这种情境中的决策结果概率为“1”,即只有一种决策结果;还有一种是不确定决策(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情境,是指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概率状态的决策。[4]

在ERP沙盘模拟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者各自的偏好与产品组合的不同,在几种不同的组合情况中,未来究竟出现哪种组合情况,决策人不能确定,所以决策的结果往往有多个。而且各种可能方案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又不能事先明确得知,需要通过决策人预测得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好择优的ERP沙盘模拟方案选择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1.分析市场预测,明确决策问题,确定组合方案

通过分析沙盘市场预测进行各产品的利润区间分析。分析完产品的风险水平之后,就能将高风险和低风险的产品进行产品组合。

2.根据不同的产品方案写出损益矩阵

假设每种产品组合在不同订单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在该概率情况下的损益情况,构成损益矩阵。

3.计算各方案的损益期望值Ej

4.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由于ERP沙盘模拟中市场的订单需求是随机的,所以不同企业在沙盘模拟比赛时获得的利润也是随机的,盈利可能高也可能低,并且不同决策者在面对相同风险时也具有不同的偏好,导致其对“高利润”和“低风险”的关注度也不同。决策者对于风险的偏好准则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乐观准则。比较乐观的决策者愿意争取一切机会获得最好结果。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二是悲观准则。比较悲观的决策者总是小心谨慎,从最坏结果着想。决策步骤是先从各方案中选一个最小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中选出一个最大收益值,其对应方案便是最优方案。悲观准则选出的方案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三是乐观-悲观准则。决策者对于状态信息毫无所知,所以结合了两种决策,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采用线性结合的方法给决策者留下了自行调节的余地。依据这三种偏好准则,决策者就可以在不同的风险类型市场情况下去进行ERP沙盘模拟决策。

四、结论

未来的企业决策形式不断呈现出动态的、个性化的决策,ERP沙盘模拟决策分析能很好地、完整地模拟出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本文提出的ERP沙盘模拟决策方法能够帮助决策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选择出一个满意的决策方案。基于该方法的应用,上海电力学院ERP沙盘模拟经营比赛代表队在2011年和2012年“用友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分别获得上海市本科组第一名和第二名,证明了该方法在ERP沙盘模拟决策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刘消寒.ERP沙盘模拟及其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75-78.

篇5

财务管理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的预测、组织、控制、监督和调节,并正确处理企业与有关各方的经济关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企业资金运动的一切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目标的要求,保持企业以收抵支和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减少企业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生存下去,同时及时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生的和从外部筹集的资金加以有效利用,获得合理的报酬,提高企业长期潜在的获利能力,使企业的价值不断增加,股东的财富不断扩大。

目前,高校本科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设置:第一章总论,介绍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特点,财务管理的任务、原则、方法及其法律规范;第二章财务管理的目标与环境,介绍企业的组织类别,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其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第三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介绍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观念;第四章财务预测与规划,介绍财务预测的程序和方法,财务预算的编制;第五章筹资管理,介绍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主要内容,不同筹资方式的利弊分析;第六章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介绍杠杆原理、资本成本的比较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第七章资产管理,介绍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项目投资评价方法,如何进行证券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第八章营业收入及收益分配管理,介绍如何进行营业收入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第九章财务控制,介绍不同类型责任中心的特征和考评指标;第十章财务分析,介绍依据财务报告如何进行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分析。

(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设置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的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会计目标是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具体包括:一是为企业管理者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主要包括:与预测、决策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与预算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与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以及与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及资源有效利用有关的信息。二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包括: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并相应编制预算;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制定各单位的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内部控制,按照责任会计进行业绩考核。

目前,高校本科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设置:第一章现代管理会计概述,介绍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内容与特点,目标与对象,及其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介绍成本性态分类及其分析的方法。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介绍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介绍本量利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相关指标的计算为管理者预测和决策提供信息。第五章经营预测,介绍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的各种方法;第六章决策分析概述,介绍决策分析的意义、种类、程序。第七章短期经营决策,介绍生产决策、定价决策的内容和方法。第八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介绍以资金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本成本和现金流量为依托的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和方法;第九章全面预算,介绍全面预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编制程序和步骤;第十章存货控制,介绍如何确定存货的最优订货数量和最优订货时间以及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ABC分类法等。第十一章成本控制,介绍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目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第十二章责任会计,介绍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的形式、特点、责任、考核评价方法。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的内容

从上述介绍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其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包括:资金时间价值的内容;本量利分析内容;存货管理的内容;全面预算的内容;项目投资(资本预算、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责任会计的内容。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之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多的重复,原因是:两门课程的研究对象类似,都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基础,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两门课的研究目标类似,都是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通过价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两门课的研究的资料来源类似,都是以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资料和信息为主要依据;两门课的服务对象类似,都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这样其内容重复就不可避免。

(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带来的影响

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精力。如果两门课程是一位老师教学,还能够照顾到重复与交叉的内容在哪门课程中重点详细讲解,在哪门课程中以复习的方式处理。否则如果处理不当,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

(一)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

财务管理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在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基础上,以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资金分配(股利分配)管理为主线重新构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总论中明确财务管理的有关概念、目标、原则、环境等内容;明确财务管理应该树立的两个价值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观念;在资金筹集管理中,明确资金筹集的渠道、资金筹集的方式、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决策等内容;在资金投放管理中,明确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营运资本(以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为主要内容);在收益分配(股利分配)管理中,明确收益分配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收益分配政策的选择;为了评价企业的财务管理绩效,介绍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内容: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等。具体章节设置: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第三章资金筹集管理;第四章资本结构决策;第五章项目投资(资本预算、长期投资决策);第六章证券投资;第七章营运资本管理;第八章收益分配(股利分配)管理;第九章财务分析。

篇6

大型企业在面对激烈的竞争中,迫切的寻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本增效的方法,企业资源计划(ERP)成为实现目标的切入点。企业通过打造一个统一的ERP平台,实施ERP系统建设工程,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实践,强化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大型企业实施ERP的总体目标为通过ERP建设,推进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集F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实现信息化,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打好基础。

一、支持高质量、低成本战略

通过ERP系统实施,支持集团管理模式转型、流程再造;促进管理创新,通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降低总体经营成本水平。

二、支持高速度和协调发展战略

为集团业务管理系统提供统一模板,能够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将新业务单元快速纳入集团统一管理体系,提高对新业务单元的管理控制能力;提供系统、实时的经营管理信息,支持集团总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人力资源、财务和资金、采购和物流等核心管理职能,保障新的管理模式下集团总公司应有的管理权威和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

三、提升二级公司管理

为二级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支持科技领先、人才兴企战略:促进专业应用和管理系统的合理布局与信息集成。

四、决策分析层

从信息技术工具方面,采用国际大型跨国公司通常采用的数据仓库作为未来整个集团公司决策分析支持工具。从报表和工具展现方面,选择和实施国际一流的门户管理,作为分析报表展现的平台,大大便利企业管理层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的效率。

从整体规划角度,完成决策分析工具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实施国际领先的分析工具,提升决策分析水平。

五、集团总部业务运营层

通过设计和推广固化在ERP系统内的标准业务模板的方法,实现全集团范围内需要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在财务管理领域,着重财务分析功能和集团层次合并报表的管理。从报表工具方面选择先进工具,实现在集团层次上更为方便和深化的合并功能。

六、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成果是体现ER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以及集团的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建立的一套具有唯一性、全局性和实用性的标准化编码体系和基础数据库。在ERP项目数据标准化工作开展初期,对数据标准化工作制定指导性工作原则,即数据标准化成果要达并围绕基础数据编码要保证其唯一性、全局性、可操作性、符合ERP系统的应用的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七、复合人才培养层面

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不单熟悉经营层业务和ERP系统功能,而且还对如何结合业务需求和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有深刻理解。同时,这支“懂业务、通技术、会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将形成促进未来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快速发展的团队力量之一。

篇7

1 统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势在必行

1.1 统计信息是企业决策者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统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势在必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必须以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为基本依据,而统计不仅能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能搜集整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有关的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只有通过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调整、研究和延伸,再结合其他信息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然后据此进行科学的预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1.2 统计信息工作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并随着统计信息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通过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计算与分析,使企业决策者能够获得比较科学、可靠的统计信息。并据此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规划、控制与调整,帮助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1.3 统计信息分析是企业决策的科学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正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如此,企业决策者才能准确预测企业生产经营前景。判断生产经营环境,并进行差异分析,找出企业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有利因素,由此确定最优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案,努力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控制消耗,用比较少的物资和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值,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利润。

1.4 统计信息结果是企业决策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也必须由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检验,而统计信息结果则是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数量表现。而且通过对统计信息结果的反馈,又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2 统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的基本方向

企业的统计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各个部门和环节,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信息工作要实行全方位的参与企业决策。通过运用统计处理和其它有关信息,对企业的产量、品种、质量、利润、成本及销售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各种生产经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正确的生产经营目标、方针和政策。

2.1 企业产品决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对企业生产很大的调节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供正确的统计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产品开发决策。

2.2 企业生产质量决策。企业的生产必须有一定的目标,产品质量必须有一定的要求,俗话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检查生产完成情况,搞好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分析,尤其是对重点生产技术活动要全程跟踪监督分析,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有效地控制生产,提高质量。而企业生产情况和产品质量好坏都是通过统计资料来反映的,因此,企业的生产、质量决策也离不开统计信息。

2.3 企业销售决策。企业要正确地开发新市场和扩大老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必须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研究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掌握企业的资源供应,相关市场、产品质量、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价格水平、消费心理以及市场的容易、产品的寿命周期等情况,搞好市场分析,努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2.4 企业营销决策,在当下信息化、科学技术多元化的时代,商品世界丰富多彩,但相关商品的同质化、品牌多元化,致使传统的营销策略已不再是市场竞争的唯一武器,技术、质量、品牌、价格在传统的营销中主打市场竞争,面对新时期消费者高品位消费需求,其竞争力度逐渐显现出不足,而体验营销理念通过满足消费者体验诉求,提供个性化的消费感受,满足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心理需求,进而将产品的消费诉求融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最终形成一种观念营销、一种生活态度营销,将营销从被动的产品营销转入主动。在营销中寻找全新的差异化、品牌价格优势,使顾客接受企业提出的消费理念,形成新型的顾客品牌忠诚。进而提高了顾客让渡价值,避免在竞争中陷入价格战,从长远意义上深层次增强产品竞争力。

2.5 企业发展战略、重大技术改造、重要资产重组、新增投资、年度计划目标、生产经营责任制、物资比价采购、产品订单等方面的决策。针对决策层最为关注的“热点”和领导亟需了解的“疑点”,提出有说服力的统计信息资料及相应分析认证和对策措施建设。

篇8

1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联系――研究对象均为资金运动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另外的一门学科。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一个系统,因而两者的对象应是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对象仍应是资金运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

2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区别――资金运动的不同层面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财务管理区别于管理会计的显著特征在于其主要是一种实体管理。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的实施。管理会计人员则围绕这些方案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筹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并据以编制财务预算。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

根据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目的,可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换言之,就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活动提供信息。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应将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回及资金分配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将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控制分析和评价分析作为其主要环节,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在系统的分析整理后均可找到适当的归属。

3财务分层理论为界定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体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出资与受资经营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财务关系,因为出资与受资经营本身都是一种财务行为。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所有者财务;而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经营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营者财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构架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即企业财务首先可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部分,财务会计作为出资者财务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作为经营者财务的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应包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应属于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但也可以自成体系,就象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价值方面,但并不排斥其有自己的体系。但通常情况下,两者可自成体系。

4对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学科目前状况所进行的反思

管理会计这样一门被誉为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学科,一些西方会计学者认为其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讫今为止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没有明确的界定。目前管理会计看来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反映在杂志和教科书中的管理会计似乎是一群松散的材料,没有在理论水平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国对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明显缺乏规范化或规范化程度较低。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理顺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不仅影响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也影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存在着重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控制分析,轻财务活动实体管理的缺点。一方面,从西方财务管理中引入的数学模型大量充斥其中,而这些模型往往建立在一些并不存在的假设的基础上,难以实际操作;而另一方面,对财务组织、财务实施、财务控制与协调等涉及较少,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我们要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并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现象。

参考文献

篇9

1 关于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的本质区别

1.1 操作形式上的不同

机会成本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更像是一种潜在的隐形成本,它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经营者自身的主观态度。在各项企业经济资源没有完全投入备选用途的前提下,显然是无法确切知道这些所谓的机会潜在用途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实际经济收益,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只好根据其他同行业内的相似案例来进行恰当的核算与估计,进而得出一个大概的评估数据。然而,企业的会计成本则更像是在以往历史数据背景的指导下而形成的切实可行的数据显成本。它是通过企业中真实财务输入和输出的数额来具体计算成本发生的变化和最低的成本使用过程,从而便于自身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

1.2 使用性质上的不同

从使用性质的方面来看企业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不同特点,机会成本更加趋向于一种理念上的无形成本核算,它单单存在于经营者的意识当中,是一种用途难以实现的潜在得益,并不以实际的货币资金形式来表达出财务管理中的收入和支出,是一种没有成本补偿的外在形式。而会计成本则是企业为了经营的需要,发生在产品生产和劳务关系上的一种实际花费,它的表现形式为直接的资金流出,并需要从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得到经济收益的补偿,才能使企业在良性循环的指导下开展自身的经营与建设活动。

1.3 扩散范围上的不同

机会成本的扩散范围仅仅局限于正常的决策和分析当中,企业经营者在做出最后的决断前必须深刻考虑到某些经济资源在具体的市场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流程,理清其中的收益差别,再利用分析报告的形式一一阐述。而会计成本则是正常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其扩散范围具体包括了企业运营成本的预算、控制、实施、分析、检查等多个领域。

2 机会成本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涵

面对具备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时,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获得利益的同等机会,而在实现某种特定用途时,自然需要舍弃其余的投资机会以及相应的利益收人,只有牢牢抓住可能带来最大利益的资源机会,才能充分利用机会成本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正确理解机会成本概念的基本内涵,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理清财务决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企业货币资金的利用率,有效保证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执行。从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机会成本的基本内涵主要有:

(1)在具体的决断形成之前,关于机会成本的讨论是不具备任何意义的。这一阶段内任何一种方案的选择并不能说明实际的情况,也不能代表是某一市场机会的丧失。因此,只有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实际形成的一种既定决策才有可能面对机会成本的选择问题。

(2)与会计成本不同的是,机会成本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假计成本。它实际代表的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种潜在收益机会的丢失,然而这种丢失仅仅存在于经营者的主观意念中,并非真实存在,因此称之为假计成本,且它是不能被记录在相关文件当中的。

(3)机会成本的实施前提还需要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机会资源。在这样的基础上,同一种经济资源就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用途,这样的讨论和分析才会从根本上促进管理资源的优化,在合理选择的基础上获得最佳机会成本的抉择。

(4)机会成本存在的可能性就决定了在它的影响下所作出的相关财务决策必须是从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出发,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是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下关于机会成本的探讨是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

(5)在机会成本的影响下所制定的方案和策略并非是最好的,它也会存在一些成本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受制于一贯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务资源的配置最优化,而放弃最大经济利益的机会成本。此外,在方案结束讨论后还可以妥善考虑机会成本的潜在影响因素。

3 企业不同财务管理领域中机会成本的运用

3.1 关于机会成本在企业经营决策管理当中的应用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生产利益的最大化。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和经营结构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在利用现有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潜在的市场资源,以求尽可能地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投入。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工作来说,机会成本的运用也是构成了一种相关的成本构成方式,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就财务管理方面做出了最为准确的决断。

3.2 关于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分析当中的应用

无论是企业运行中的金融投资还是产业投资,机会成本在投资分析决策当中的重要意义都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企业长、短期实际收益的重要保证,也是预期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就当前金融市场的运营模式来看,从事市场投资的长远目的是追求最高的经济收益。此外,对于之前既得利益的一种有效转移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应用方式,是促进决策分析有效开展的另一种方式。

3.3 关于机会成本在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当中的应用

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然而这样的资金垄断形式也使得企业其余的投资机会大大减少。企业现金的持有量与机会成本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也是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必要控制因素。以正常的财务运营为基础,在资金持有量上维持最大的平衡性,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的基本生产需求,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储备进行有效的经济投资,从而为企业带来另外的经济收益。

4 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机会成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充分认识机会成本在财务决策活动中的重要性

机会成本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体系,国内大多数企业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知之甚少。由于受传统财务管理处理方法的影响,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往往忽略了成本中的机会成本,不能发挥机会成本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企业决策者应该拓展思路和眼界,创造性地为企业的资源寻找各种投资与运用途径,充分应用机会成本,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4.2 机会成本是一种假设成本

机会成本是一种收益的丧失,它仅仅是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对备选方案在思考时所做的一种假设,不是实际支出,而是企业在资源选择使用方式过程中被放弃的投资机会潜在的收益,不记入账册,是一种假设成本。

4.3 机会成本仅存在决策分析中

财务决策中分析机会成本,是通过对同一经济资源在各种用途下的收益比较分析,可以从中发现获利最大、经济资源运用的最优策略,从而做出最佳选择。

4.4 避免主观随意性

篇10

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都建立在大量社会经济信息的基础之上,统计就是社会所有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强。统计分析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已经从传统的信息资源和管理监督等职能拓展到全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成了企业管理工具。统计学方法是一种通过数学和概率进行数据管理的方法,既能够对既往数据进行统计,还能预测数据发展趋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开创高质量发展之路,统计分析要在国有企业各领域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基于统计分析过程看统计分析应用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性

首先,从统计结果的分析看必然性。统计分析必须围绕和运用一套科学的统计方法开展,统计预测是确保各企业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和重要前提,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所有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可得出统计结果。对比统计预测和统计结果,客观评价和检验经营决策的执行成效,及时引正纠偏,理性作出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目标和明确发展方向。其次,从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看必然性。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综合因素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情况能通过统计分析及时、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比如产品生产、经营、质量、效益等动态性指标数据;企业外部环境信息也能通过数据收集、统计调查整理后直观地展现出来,比如市场信息、供求变化、相关方的满意度、企业服务的满意度等。对所有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调整、延伸、对比、计算和分析后,就能进行科学的预测预判,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再次,从发现和解决问题看必然性。统计分析是国有企业及时发现问题,作出科学决策,及时引正纠偏的依据。各企业单位在国家统计法律法规要求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统计工作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行为和提出统计分析的高标准要求。统计分析不仅注重事前分析,也重视事后总结分析。正是因为如此,企业才能及时地发现自身不足,比如以各单位生产活动为统计分析主体,分别从生产、供应、销售、人财物等方面展开评价,全面细致地找出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所在,通过对环境进行差异分析,找出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和优势,如此才有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前景和下一步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制订更优的生产经营管理方案,弥补内部不足,挖掘内部潜力,控制生产消耗。最后,从统计决策看必然性。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是否正确,统计分析结果可作为检验标准。判断决策的正确性需要综合各方面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数据来体现,通过统计结果的信息呈现,为企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供最新的数据依据。

二、统计分析应用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具体作用

(一)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中的作用

战略发展决策的科学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发展的走向。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包括战略调查、战略提出、战略咨询、战略决策等阶段。战略调查能得到关于目前市场需求及潜在需求、目前生产资源及潜在生产资源、目前自身优势及潜在自身优势等相关的主要统计信息。战略提出是在战略调查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进行战略提出。战略咨询对战略草案进行专业性的评估以及修正,这个过程需要依赖于各种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有了前面三步的统计分析,融合企业内部条件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将更具科学性、发展性。

(二)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包括生产计划决策、生产组织决策和产品质量决策等。产品要实现销售,市场是先导,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为了及时地对产品结构和标准进行调整,必须了解国内外同行业市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总量,这是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还必须秉持服务客户、服务消费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综合进行分析研究,依法有效作出决策。由此不难看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在没有统计分析、市场调查和统计预测的参与下是无法开展的。

(三)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销售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销售决策包括产品定位、产品价格、销售计划、推销与服务、销售组织和销售业务等方面的决策。不但要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还要能够顺利地销售出去,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企业内部的动态指标,比如生产、经营、技术、质量和劳动等,还要了解市场内同行业的多项指标,比如需求变化、产品产量、价格与品质、商品供应状况、市场占有率、相关方等。通过统计分析对比后,各单位就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且具有发展性的销售目标和促销策略,以便在扩大老市场的同时开发新市场,一步步地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销售效益。

(四)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方面的决策主要包括目标利润、目标成本、财务收支平衡、采购与库存、资金筹措、财务计划、财务决算等,财务与统计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些决策任务,都需要统计分析手段的运用才能在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让财务管理职能得到正确的行使和有效发挥作用。

(五)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决策内容主要包括职工培训、职工薪酬与福利、劳动人事组织、劳动人事计划、劳动人事调配等,保证以上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在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经营目标变化的基础上,这两方面的内容变化会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计划,而这些内容都需要统计分析工作来实现,进而为企业组织未来发展所需人才提供参考。

三、如何发挥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转变统计分析角度,拓宽提供决策服务领域

经济市场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市场主体是利益主体和执行主体的结合,成为决策主体的企业也将承担所有的市场风险。就当前政府部门制定的统一工作内容而言,尽管能大体反映出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情况,但也仅限于满足了政府部门的要求,而新时期下的烟草行业统计分析需求,还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因为随着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对外部环境的掌握就需要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对此,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转变统计观念和角度,以保证和提升企业利益为出发点,调整统计服务的方向和范围,转变制作统计报表的目标观念,树立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观念,做到为地方政府部门服务和企业管理需要的有效结合,进而才能在后期的生产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用统计数据正确指导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二)科学设置统计机构,建立决策服务组织保障

由于企业的每一个经营决策都是建立在掌握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的,需要更广的统计范围和更具体的统计内容,因此国有企业有必要根据情况设立统计机构或专职统计人员,为满足统计工作要求建立组织保障。科学设置统计机构或专职统计人员,有助于让统计分析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当今国有企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合理预测大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所有情况的掌握都要依靠统计工作,对大量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将所得结果服务于企业决策和管理,同时在统计分析过程中监督经营决策和指令的执行情况。

(三)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创造经营决策前提条件

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能完整深入地对生产经营和经济状况进行监督和反映。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能让国有企业更加快速地找到问题所在,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堵住漏洞,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方向进行预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增长,统计指标体系的持续完善和细化是很有必要的。

(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丰富统计调查具体手段

在信息时代,国有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统计分析乃大势所趋,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分析结果的精准度,原始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和统计分析软件等深加工后被定量分析、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全面地挖掘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除此以外,还要在统计分析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丰富统计调查手段,对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进行综合运用。

(五)重视统计业务素质,提升统计决策服务水平

高质量的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较高要求,这不仅需要统计人员从自身做起加强业务学习,还需要企业重视对其的培训教育。统计人员应积极投入到为本企业管理、决策服务上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预测、监督等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篇11

[作者简介]邬?摇丹(1980―),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财务管理;(江西南昌 330038)王?摇莹(1976―),女,山东枣庄烟草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财务核算。(山东枣庄 277000)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两门主干核心课程,在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交叉和重叠,这样不仅导致了高校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求知的学生们带来较大的学习困难,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困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课程教材作为载体进行分析,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职能出发,通过分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当前的开设情况及这两门课程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提出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基本构想。

一、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叠现象及课程教学分析

1.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叠现象。在目前市面上发行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教材里面,比较容易看到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存在很多重复与交叉。这些交叉集中表现在管理会计课程包含了成本会计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全面预算中包含了成本的相关预算,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中也包含了成本的决策分析,在责任会计中包含了责任成本预算和控制。另外,作为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的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很明显也是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换而言之,也可以理解为在成本会计中也包含了相当部分管理会计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些西方成本会计的教材中将资本支出预算或者投资的决策分析这些在管理会计教材中的内容列入了其中。再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管理、战略成本的管理等,管理会计教材与成本会计教材均把它们列为了自己的教材内容。

2.课程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管理会计其核算的实质是利用成本会计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借助会计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数学的一些方法进行预测、决策、管理、控制,并且对现实的执行结果实行绩效考核,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促进各种积极因素,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目录列举如下:⑴管理会计的概述;⑵成本性态的分析;⑶变动成本法;⑷本量利关系的相关分析;⑸生产经营预测;⑹短期经营决策;⑺投资经营决策;⑻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⑼标准成本系统;⑽责任会计;⑾存货的控制;⑿作业成本法;⒀财务状况分析;⒁战略管理会计。现代的成本会计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资料和其他的一些相关资料,采用现代数计原理与方法,建立起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用来帮助人们形成最低的成本要求,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决策、规范、管理、考核、促使企业生产经营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运行,实现最优化的生产效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增强其竞争力。成本会计的课程教学目录如下:⑴成本会计概论;⑵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⑶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作业成本法);⑷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方法(包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⑸预算控制、定额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存货成本控制;⑹成本的财务报表分析;⑺成本的绩效考核;⑻战略成本管理。

3.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教学课时安排。课题组通过对省内重点高校、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又把它们划分为综合类的院校、财经类的院校,调研其课程开设情况。江西省高校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一般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一般课时设为每周3至4个课时,并且在一些非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在跨专业选修时,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也成为主要的课程,课时数也一般在每周2至3个课时。

这两门学科内容自成体系,从各大高校的课时安排来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在高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的教师如果不是同一个老师去完成这两门课程的话,为了让教学课程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都不会去简化或者减少各自的教学课程,不可避免会有相同的教学内容在同一专业教学课程中重叠。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叠,节省教学资源。根据课题组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编排方面有很多的重复,比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的预测、成本的决策、以及标准成本控制和责任中心的相关业绩考核等等。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以后形成成本与管理会计可以将交叉重叠的部分加于合并,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完整性也更好,最重要的是让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合理地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两门课程在分开教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由于沟通的不充分,导致一些内容重复地讲,或者一些内容都忽略掉,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一般是安排在前后两个学期传授,成本会计先开设,管理会计在后一个学期开设,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知识衔接性有障碍,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可以优化课程的体系,提高课程的地位。一直以来,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在课程建设中受到的关注更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对来说就少很多。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地位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学院课程建设来说,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可以优化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之后的构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了避免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课程内容上的重叠与交叉,应将这两门课程合并,将其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1.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设置。整合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第一部分是理论篇。这篇是开篇,在这里主要进行一些学科历史背景的追溯,学科研究范围的界定以及一些理论知识的铺垫。第二部分确定为成本核算篇。这篇主要以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核算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作业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等),生产费用的核算(基本部门与辅助部门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联产品与副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等)。第三部分是成本的管理篇。这部分以生产成本核算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借助一些分析方法为核算主体的战略管理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管理预算、短期经营决策、长期的投资决策、平衡积分卡、全面预算、责任中心等。

2.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安排。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是对原有课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所以,整合之后的课程更加合理,更加系统。教学内容由于含盖了两门课程,内容也相对较多,一个学期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就应增加,课题组的试点班是每周6个课时数,分两次上,这6个课时,是每周5课时的理论课,1个课时的上机操作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按质按量完成。

3.成本管理会计的教材设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时间安排的设置,课题组调研过程中给实验班使用的教材也是经过了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吴革编著的一本《成本与管理会计》。从长期课程发展来看,建议由国家教育部或者会计学会等相关机构组织教材的编写工作。不建议各高校自行编写,以避免形成一些良莠不齐的教材充斥市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课题组强烈建议,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操作性,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要丰富案例部分和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

篇12

将计算机软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结合起来需要企业承担较高的成本也是不争的事实。针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开发一款经营管理决策软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与实践,许多中小企业企业并没有相应的资本投入,许多中小企业尽管有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经营管理决策的观念,但是受制于实际资本的局限性。

利用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软件编程的技术,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发一套适合本公司的经营管理系统非常有必要。软件的数据能够记录公司全部进出业务的全部数据,能够为公司的领导提供决策的有力数据保证,从而为公司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常见的经营决策软件功能

企业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上,通过需求分析、系统开发、系统测试、数据整理导入等几个步骤来完成经营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运行工作。

企业内部PC机的操作系统以WINDOWSXP、WIN-DOWS7为主,兼有小部分WINDOWS8。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主要包括Windows Server 2008 Enterprise、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为主。数据库的管理软件则包括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2005、ORACLE11G、ORACLE10G等。

企业经营管理软件主要采用Java,Web语言开发完成,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是独立分开的,可以保证数据处理良好的稳定性。

经营管理系统软件测试主要采用了功能性测试、非功能性测试及系统测试三种方式。通过软件测试,可以获得软件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1.合同信息管理功能

合同信息管理功能主要统计并管理4种类型的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服务分包合同、总承包合同、总承包分包合同,统计信息包括合同的承担子部门、签约时间、合同服务阶段、所属行业、所属省区、工程规模、工程投资等。分包合同另外统计了所属主合同信息,总承包及监理合同则包括了项目起始时间、截止时间、工期、违约责任、履约保函。同时,所有的合同扫描件电子资料均上传到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和下载。

2.财务信息管理功能

财务信息管理主要负责企业所有的项目收款,分包付款以及总承包项目的开支信息管理。这一部分主要需要财务人员对收费和付款、开支等财务信息实时录入,通过项目关联,使得每个项目的收费以及欠费状况一目了然,有利于清理历史没有收清款项的项目,并对项目的进展阶段得以实时监控和管理。总承包项目具有规模庞大,资金庞大,周期长,项目状况复杂等特点,对其进行开支管理,对其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调整,有利于更高效的管理项目的顺利进行,节省开支提高盈利水平。

3.统计分析报表功能

统计分析报表模块主要针对前面两个模块的数据来汇总统计分析,包括:技术服务项目的收费和分包付费汇总统计、净收入统计;总承包项目的收费及分包付费以及支出汇总统计;财务开具的项目相关收费发票的汇总统计等。

4.经营管理功能

经营系统管理平台主要通过人为手工干预系统数据和统计来更加贴合实际的对经营数据做出微调。产值划拨可以实现企业各个子部门之间融合业务的微调。年初数据结转及经营项目结清模块用于处理跨年度的项目收费结算以及结清。

三、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1.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计算机软件对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计算机软件将企业实际发生的经营业务程序化,并且将每一项企业实际发生的经营业务信息归纳分类,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必需的信息支持,同时,计算机软件相比较以往的手工操作,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不仅仅能够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同时能够快捷地对企业发生的经营业务信息做到及时登记,归纳,汇总,反馈。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发生的经营业务,更快地掌握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能够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快地修正自身存在的漏洞或者错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

2.完善企业经营决策程序

过去,企业管理的经营决策通常由企业高层管理者“一言堂”,这样的方法尽管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弊大于利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经营管理决策模式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现如今,企业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有效的经营管理决策,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到企业过去发生的各项业务的信息,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能够缩短决策到执行之间的信息传递时间,能够更好地,更快地进行经营决策。不仅如此,通过计算机软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企业的决策贯彻情况,更好地监督各个部门的工作,同时,倘若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漏洞和错误,也能够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计算机弥补错误。

3.有效利用企业经营管理数据

企业任何经营管理的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都具有价值,能够正确利用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信息对于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科学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软件恰恰能够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实现相应的功能。计算机软件能够准确快速地记录与企业相关的各项经济业务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汇总集中,并由企业工作人员归纳总结,反馈给企业管理者,帮助管理者制定更为科学的管理决策。计算机软件在获取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处理经营管理信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经营决策中作用的建议

1.软件设计尽可能结合企业经营实际

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在软件设计的初期,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发生的业务类型。比如,针对外贸企业设计的经营管理软件,需要对外贸企业常见的销售产品分门别类,对外贸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发生的业务金额能够实现动态汇率换算,再比如,针对物流企业设计的经营管理软件,需要对物流企业中的物流信息实现实时动态监控并反馈,对物流物品的信息也需要做到定时定位跟踪,对仓储的内部使用也需要做到动态监管,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计算机软件必须尽可能地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更为高效的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更科学的决策。

2.软件程序界面尽可能简洁,降低企业培训人员操作软件成本

篇13

在经济活动中,有三个基本参量,即收入、成本、利润,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是:收入-成本=利润。这一关系式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内容,在日常理财过程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从理财管理更高层面上来看,不能仅限于这种简单的运用和分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有关CPV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和运用。

根据成本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将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化关系为: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收入-成本=利润的等式就可以改写为: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利润。若用字母表示上述参量,即P――利润,p――单位价格,x――业务量,b――单位变动成本,a――固定成本。上述关系式就可以用下列式子表示:

P=px-(a+bx)……①

①式即为CPV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CPV分析法就是以基本方程式为基础,对①式进行变换和分析,构成CPV分析法的有关基本原理。

1、若令Tcm=px-bx,cm=p-b,则①式可表示为P=Tcm-a=cmox-a……②,Tcm反映了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额之间差额,被称为贡献毛益,cm称为单位贡献毛益。以②式为基础,构成了有关贡献毛益的分析运用,贡献毛益在理财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若令P=0,即利润为零,业务收入与成本相等,也就是处于损益平衡点,企业既不亏,也不盈,会计界把它称为保本点或盈亏平衡点。由①式可知px-(a+bx)=0,则保本销售量x=a / (p-b)=a / cm,保本销售额=p・x=p・a / cm=a / cmR(其中cmR=cm / p,即贡献毛益率)。

3、若已知p、x、a、b,则可以根据①式来预测利润,即利润=px-(a+bx),根据不同参量之间的关系推测利润的其它表示式。如利润=Tcm-a,或=cmRopx-a,或=cmo(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或=cmR・(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若目标利润确定,即P=TP,则由①式可以分别预测p、x、a、b中的任意一个量。

4、根据①式还可以测算P、b、a、x等量的变动率。利润变动率=PR / px,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率=PR / bx,固定成本变动率=PR / a,销售量变动率=pR/cmox(R为变动率)。

二、CPV分析法在企业理财与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应用CPV分析法,不只是为了做理论上的研究探讨,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CPV分析法来解决企业的许多实际理财和管理问题。一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可以进行目标利润预测、售价、销售量、成本、保本点预测等;二是可以进行科学的决策。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分析、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分析、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不同工艺进行加工的决策分析等;三是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可以进行差量分析,找出与计划或标准制度发生偏差的原因等。常用的方法有:

1、公式法。即直接套用上述一些公式来分析。分析时是通过已知一些参量,通过参量的逻辑关系,来求得一些未知参量。公式法在进行预测时应用较多。如保本点的预测,保本点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企业为了预测利润,首先要预测保本点,过了保本点再扩大销售量才谈得上获得利润。

2、比较法。先进行计算,得出有关量,然后对这些量加以比较,如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先把自制和外购这两种情况所需的成本计算出来,然后比较两者的大小,就可判断采用哪种方案,成本较小的方案是最优方案,比较法在决策分析中应用较多。如成本测算问题。可以仅将一定期间所发生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把固定成本作为一种期间成本,作为当期损益表的扣除项目,这种方法称为变动成本法。这与传统做法,把一定期间所发生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在成本处理上有很大不同,由此引起期末存货计价、固定成本负担方法,当月计算的利润的不同,为短期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3、分析法。即在计算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比较。这种方法对解答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应用较多,如对不同工艺进行加工决策的分析,必须和产品加工的批量大小联系起来进行了分析研究,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如敏感性分析。提高单位价格,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增加销售量都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它们对利润影响的敏感性程度有所不同,从大到小的顺序应是:单位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具体掌握各有关因素对利润敏感性,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增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预见性,并采用相应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以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盈利,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三、CPV分析法对非盈利组织在理财与管理中的积极尝试

CPV分析法的原理,不仅在企业的决策、计划和控制中具有广泛用途,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CPV分析法的原理,对非盈利组织如行政机关、部队、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抓好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