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妇产科教学

医学妇产科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妇产科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妇产科教学

篇1

妇产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课程,现在医学知识在不断进行更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理论及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自我知识的更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妇产科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背诵现有知识的机器,不会将知识进行更新,更不会用自己的大脑去进行思考,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证医学通过教授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形成循证思维,培养其知识更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为了顺应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了妇产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现将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一、教学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以我校2012级150名学生为试验组,接受循证医学教学方法,2011级140名学生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年龄在19-23岁,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平时成绩、男女生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教学总学时数相等,均由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素质很高的临床教师任教,实习带教老师无变动。

(二)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以2011级、2012级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2级学生150人为试验组,以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妇产科教学,2011级学生140人为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于学期末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并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第二阶段是在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对试验组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跟踪调查,评价所形成的循证思维对参加工作后的影响,进行主观分析评价。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二、结果

(一)试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

试验组主观题及实践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二)试验组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试验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

三、讨论

(一)传统妇产科教学模式的现状。传统的妇产科教学模式仍局限于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造就了一批“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缺乏创新性。因而,这样的学生将来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会很难适应医院的小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一旦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从而不利于个人、科室以及医院的发展。

篇2

【关键词】循证医学;妇产科学;应用价值

妇产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目前,随着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能在实习过程中动手操作的机会是越来越少。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利用所能利用的资源让自身得到提升,我校进行了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将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1教学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及2012级临床医学系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第6版统编教材《妇产科学》为教材,带教老师相同,课时相同,两组学生的年龄、男女生比例、入学时成绩以及各阶段考核成绩等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选取我校临床医学系2011级140人为对照组,2012级150人为试验组,分别以传统教学法和循证医学法讲授。比较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及实习成绩。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病例分析(20分)成绩比较

对照组140人,最高分19分,最低分2分,该组学生成绩为(10.8000±3.3505),而试验组150人,最高分20分,最低分6分,成绩为(12.7333±3.1037),进行比较,t=-5.1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学生实习成绩(100分)分析

对照组140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60分,该组学生成绩为(71.3929±7.3929),而试验组150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62分,成绩为(83.1733±6.1226),进行比较,t=-14.92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医学诊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医学生的要求也在随之上升。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是否能快速的适应医院的环境,是否能让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直接决定了个人今后的发展空间。因此,想要有所发展,必须全方位提升自己,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形成系统的诊断思维以及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目前,妇产科的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对理论知识的讲解透彻,学生可以直接吸收进来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知识更新慢、缺乏临床思维等弊端。循证医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1-2]。主要有以下优点:

(1)循证医学法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循证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通过教授学生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定期以实际遇到的问题为例进行讲解,逐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3-5]。在学生这种思维初步形成以后,再进行加强练习,反复训练,让学生自己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最终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可以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个人能力。从上表可以看出,试验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只有具有了系统的思维,才能在临床上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2)通过对查阅文献,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可以使自己的医学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对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罕见病例、新知识等都可以随时进行了解,使自己始终处于医疗的前沿,实现终身学习[6]。

(3)循证医学可以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充分结合,这种横纵向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为透彻,具有有效做出医疗决策的横向思维[7-8]。通过结果看出,循证医学组的实习成绩远远高于传统教学组,因此,循证医学法对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还是非常重要,可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系统的循证思维,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ZimermanAL.Evidence-basedmedicine:ashorthistoryofamodernmedicalmovement[J].VirtualMentor,2013,15(1):71-76.

[2]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5-56.

[3]田家玮,王寒梅.关于循证医学在研究生临床科研中应用的讨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120-121.

[4]陈磊.循证医学在心内科实习带教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99-100.

[5]杨兴华,张玲,曾勃婕,等.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和态度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7):810-815.

[6]陈羽,蔡洁毅,谢文瑞,等.网络环境下循证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114-115.

篇3

【关键词】

慕课;医学教育;妇产科

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1],是近年新兴的一种信息化教育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进步和改革的热点之一。慕课以大规模、开放性、低门槛、自由灵活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的学习群体,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而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优势和推广的可行性成为教育界研究的新课题之一。传统医学教育重灌输、轻探究,知识点繁多,学习内容枯燥,很多理论知识又比较抽象难懂,且课堂时间有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氛围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学习状态。而且教材的版本更新速度较慢,使得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到的知识往往容易落伍。而妇产科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又比较特殊,面对的患者群均为女性,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研究的内容很容易涉及患者的隐私,所以给医学生的学习及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1慕课的特点

“慕课”这一概念于2008年提出[2],之后很快进入教育界视野,迅猛发展。2012年,Udacity、Coursera、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使慕课进入了全新的快速发展时代,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3]。2013年,我国多所大学加入国外教育平台,同年多所国内大学共建中国高校教育平台,慕课正式进入国门,2013年被称为我国“慕课元年”。自2013年中国开始融入慕课大潮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加盟加入了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加盟Coursera,并且国内中文慕课平台也继而出现[4]。2014年3月,涵盖了全国182家医学高等院校的全国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成立,标志着全世界首家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正式启动。2014年被称为我国“医学慕课元年”[5]。截至2015年7月,其平台上已经推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诊断学等共计7门基础和临床课程[4]。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等网络视频课程不同,慕课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录像,而是一个涵盖了预习、课堂、讨论、答疑、互动、作业、考核、评价、反馈等多个过程的完整教育体系。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具有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的特点,并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课堂分为课前学习和课内互动两部分。同时碎片化课程将知识点分类,提高了学习效率,满足了个体化需求。具体而言,慕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自主性

慕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程,主动参加学习,而且学习方式多样。同时课程也不再是单一的讲授,配合使用案例式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度。

1.2低门槛

慕课对求学者不设门槛,只要有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学习,且绝大多数课程在认证后均可免费获得,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尤其是偏远贫困山区的学生是莫大的福音和帮助,既满足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又解决了经济问题所带来的负担和困扰。

1.3大规模

慕课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每一个平台都是多个知名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多个学科及专业,课程种类繁多,注册简单,学习方便。

1.4灵活自由

慕课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学习时间及随意选择学习地点,这尤其对于临床实习及已工作的群体,在不耽误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不需脱产即可满足其进一步学习和获取知识及信息的需求。

1.5“翻转课堂”的形式

慕课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了传统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成了现实。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在课外在线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充分运用问题、案例、微视频等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传统的预习效果。课堂重点不在于引入和讲解新知识,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消化吸收,强调了知识的运动,加强了学习的深度和思维的厚度。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充分互动,开展各种实践和团队学习,解决存在的问题,分析实际案例,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6]。同时,由于网络在线的优势,课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一步讨论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和团队,形成学习社区,重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同伴评价”而更好地评估学习效果[7]。

1.6碎片化课程

碎片化课程是慕课的一大优势,以5~30min长度不等的课程将知识点分散开来,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知识点内容,可以随意暂停、重复观看视频,极大地方便了自主学习过程,避免了传统讲座式视频的冗长和繁琐,也提高了视频利用率[5],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和学习的有效性。

2医学教育及妇产科教学的特点

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不断学习的学科,需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及时掌握国内及国际的最新动态,保持知识及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及规范性。而医学教育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临床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3个方面,缺一不可。妇产科所面对的患者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研究及实践操作的内容又有一定的隐密性,所以医学教育尤其是妇产科教学有着其不同于其他领域教育的自身特点:

2.1终身性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知识的更新、病患的需要,以及诊疗规范的不断变化和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任何一名医生都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及提高。所以每一名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都需要终身不断学习,更新完善已有的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及动态变化,保持与国际及国内诊疗标准的一致性。

2.2个体化

医学教育除了完成系统而全面的基础教育,还应根据学习者的学历、年资、学科等进行个体化分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即使是在校就读的全日制学生,也可针对其课堂上的难点重点进行着重讲解,以便其反复学习和理解,更易弄懂弄通,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于规范化培训及工作人员,更可以有的放矢,针对其临床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进行巩固和更加深度的学习,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3实践性

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的诊疗能力。尤其是一些临床操作,仅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实际的观摩学习、动手操作练习以及教师的指导,还有一些病例分析需床旁教学和亲自问诊学习和体会。尤其是对于妇产科,可以通过视频学习等方式避免和减少实际操作的尴尬性,更熟练地掌握和理解一些理论知识及操作要领。

3慕课在医学教育及妇产科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3.1覆盖广泛

慕课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的教学方式,并为工作和生活在偏远贫困地区及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了解国际及国内的前沿技术及最新诊疗规范,与其他技术相对进步的同道进行交流互动,以便解决学习及工作者遇到的问题及疑难病例。

3.2满足个体化需求

医学教育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满足不同群体的个体化需求。“翻转课堂”的理念有效的解决了医学基础知识的枯燥乏味,增加了在校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在临床实习及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大多数人的诉求是解决在临床工作中不断遇到的问题,所以除了系统性课程,慕课的碎片化课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可以有针对性的答疑和有选择性的学习。且很多人有繁重的临床工作,学习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慕课灵活自由的学习时间,也为他们解决了这一困扰。

3.3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慕课可以时时在线,为师生间、学生间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及时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心得体会。同时,教师也可以更有效的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教案和教学方法,更好的实现互帮互助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而且慕课相对于教科书能够更快的将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医学前沿知识进行及时广泛的传播,补充或纠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漏洞。对于妇产科医生,当临床遇到一些特殊疑难病例时,可通过互动平台进行交流,共同分析病例特点,讨论临床及诊治过程,为自身学习及经验积累创造了丰富的资源。

4慕课在妇产科教育中应用及推广的可行性

妇产科教育终身性、个体化的特点均可以在“慕课”中得以实现,尤其是“翻转课堂”的形式及碎片化课程更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但同时慕课在实践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提供动手机会,无法接触实际病例,而这些问题仍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教学及课间实习时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指导来解决,包括现存的医学方面的慕课资源仍不够富裕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但这些局限性并不影响“慕课”在妇产科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慕课可以与传统的医学教育及现行的一些医学教育模式并行发展,例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互补不足,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群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医学教育,使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不断上升和提高。总之,在如今这样网络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在医患紧张、患者注重个人隐私权维护的现今社会,慕课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已势不可挡,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慕课仍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其在医学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慕课可作为目前妇产科教学模式的补充,为医学教育提供更好的资源和平台,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8]。同时传统妇产科教学也可以有效利用慕课这一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教育模式,使医学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取得更加卓越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作者:顾佳晖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梁静.“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5):64,74.

[2]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99.

[3]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0(2):190-194.

[4]霍达,田园,周涛,等.慕课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29-32.

[5]解立怡,曹罡,赵耀.“慕课”背景下的医学继续教育[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483-486.

篇4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教学;思考

作者:王斯微(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北荆州434100)

目前,当代医学检验科学已经成多学科交叉、应用实战强的一种科学[1]。医学检验模式正在由传统模式向心理、生物、社会的模式转变,其精准情况、可以快速的把数据信息转化成临床资料,在疾病诊治以及预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对检验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综合学科的全面素质,在新时代有新的高度要求。

1检验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学并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同外科、儿科以及内科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许多学生认为其以后不会进入到妇产科中工作,尤其是男生认为妇产科只是女生的专业,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上课时抵触情绪很大,经常迟到和缺习。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态度不端正、不够严肃,还有一些学生甚至缺乏医德,不够尊重患者[2]。

妇产科患者均为女性,隐私保护是患者的难言之隐,在检查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与束缚,患者几乎都不是特别愿意把生殖器官当做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刻意的去保护自己隐私,持有不配合的态度,甚至不愿意进行涉及到生殖器的检查,尤其是在男医生或者男实习生面前。

教师教育理念深受传统的教育模式、机械单调的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特点、规律、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缺乏了解,机械性套用经验进行教学而未创新。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仅是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方法不够科学,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且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倒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

医学院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是每年进入到医院实习人数越来越多,增加了患者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再加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使许多学生实习期不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无法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心理受到影响,对医生行业产生怀疑。再加上临床医生工作繁杂,在教学上时间就相对减少,所以,就不得不缩减计讲课、讨论病例时数,更没有时间取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淡化了教学工作。

2新时期检验专业的妇产科教学的体系

按照我国高校检验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基本理扎实和检验技术过关的检验医师,所以,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的教学体系同其他临床医学授课体系要存在一定的差别[3]。我国目前全日制本科科教材为妇产专业统一编制成,其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同学,以围绕基础理论,需做出合理的调整,并注重新知识同医学检验的有机结合,包括由大数据检验数据来分析疾病的相关转归和预后,给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与咨询。妇产科学包括产科学、产科学和计划生育学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了妇女生理、疾病、防范、治疗等方面,也涵盖了预防保健以及预防疾病诊治。医学检验同生殖医学以及围生医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并成为了一个共生整体。所以,针对性教学工作应在课时有条件情况下根据不同内容来设置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除了阐明疾病的病理和机制之外,还要充实同检验相关的内容,凸显如何选择检验方法和分析检验数据。

3教学方式的改良

医学教育基础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简单,大都为填鸭式的教学,注重理论而弱实践,限制了学生创新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妇产科学教学需思考的问题为如何将检验数据玉临床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将医学检验转转化检验医学[4]。妇产科学的教学关键为改变授课模式,把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换成启发式、问题式、反转式以及开放式等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也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精品教学,加强病例的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等理论知识。

4实践中促进医学检验同妇产科学的结合

在实践中,可把需讨论的疾病情况问题提前告诉给参学者,让参学者按疾病种类进行设计、检验方法选定、鉴别诊断疾病的判断等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等。组织学生组成见习小组综合讨论资料,指导学生可以从数据中提炼出疾病的知晓度,对学生对立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培育,确保学生深度全方位思维技巧,并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比如,在课堂上给出检测镁离子的浓度,让学生对有可能几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临床工作的梳理,在使学生深刻认识通过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效性的同时,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风险控制以及不良反应。与之类似的检验医学同妇产科学知识的结合点还有:异位妊娠与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皮性卵巢癌与CA125(糖链抗原125)等[5]。

5小结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使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结合的检验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要求检验人员密切结合实际。为实现新常态下检验医师培养的要求,使妇产科学教学的模式应作出合理的改变。但教改是一个长期有效且谨慎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来作出相应的完善,力求探索出一个合理、可行行很高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罗飞,李志英.以病人症状为出发点的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609-611.

篇5

妇产科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妇产科教学的需要,医学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以2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医学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及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校2014级22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20名学生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名,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均衡分布,可以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主要进行单项强化训练,老师向学生介绍妇科、产科检查的基本操作,边讲解边示范,再由学生分项练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采用医学模拟教学法,具体如下。

1.2.1建设母婴室模拟系统主要包括妇科检查床、女性骨盆、妇科检查模型、妊娠腹部触诊模型、分娩机制模型等各种模拟系统,设置自动分娩模拟仪、SimMan全功能模拟患者,另设置婴儿床、婴儿暖箱、计划生育及接生用器械。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分解介绍妇科及产科检查的基本步骤,并做示范。

1.2.2由学生进行分项训练利用自动分娩模拟仪对分娩全过程进行模拟,由学生进行练习[2]。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观看教学录像,利用自动分娩模拟仪、各种模拟系统设计妇产科门诊现场,学生再按不同的角色进入模拟现场,根据观察录像的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实际操作,每组委派代表进行操作表演,最后老师再针对学生模拟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指导其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1.3考核方法选择一位不参与本研究的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主要内容包括:询问病史、患者及器械准备、外阴检查、窥器操作、双合诊、四步触诊、宫高腹围及骨盆外测量、胎心听诊、回答问题、操作熟练程度等指标[3],每项满分10分,合计100分,统计学生的总分,比较两组学生考核得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显著性意义的检验标准。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窥器操作、双合诊、四步触诊、宫高腹围及骨盆外测量、胎心听诊、回答问题、操作熟练程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询问病史、患者及器械准备、外阴检查等内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医学模拟教学法的优势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仅对学生进行重复、枯燥的讲授及示范,突出的是老师的示范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分析及动手机会,只会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未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外,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内容繁多,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可能不适用于临床实践工作。而妇产科医学模拟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出较强启发性、趣味性,利用模拟实训教学系统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医院场景,让学生如同面对患者一样开展,进行实训,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及实践测试,学生在模拟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4],并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3.2医学模拟教学的局限性当然,医学模拟教学毕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其模拟人、模型等与真正的患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模拟学生只能掌握机械的操作流程,无法与患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且模拟教学也无法将所有的临床过程包括在内,比如自动分娩模拟系统仅适用于与分娩相关过程。由此可见,医学模拟教学仅能作为实践教学的方法之一,实践教学中仍然需要与真实患者见习相结合,使学生通过二者的比较、鉴别来加深感性认识。

总之,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学模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以提高其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瑞萍,葛秀君,张珍.模拟人及妇科模型在临床教学应用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13-14. 

[2]王强,刘建宇,陈琳,等.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在骨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尝试[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3):103-105. 

篇6

在临床医学科学种类中,妇产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由于该学科涉及的临床操作技能比较多,所以该学科的学习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还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国医疗环境在最近几年急剧的恶化,病人对临床教学的配合程度也在不断的下降,医学实习生的操作机会也在减少,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患者为训练对象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但是反过来看,现代医学对于相关专门医学人才的要求却是在逐步的提高,所以现在如何有效的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是分析临床技能竞赛对妇产科教学改革的意义,希望对有关的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1妇产科学临床教学现状

由于妇产科学相关诊疗活动的开展涉及患者的隐私,多数患者拒绝配合临床教学,对于男性实习生的观摩操作尤其抵触。再加上妇产科学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无法在师生自身身上进行联系或者演示。另外比如说刮宫术、阴道后穹隆穿刺术都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是很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再加上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临床教师不敢轻易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学生的临床技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2临床技能竞赛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2.1部分师生对临床技能培训不够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对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由于大多数的临床教师承担着比较繁重的医疗任务,这样也就导致他们在临床教学上所花费的精力就比较少,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工作做的不够充分。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的认识也是不足,普遍存在着理论实践不能很好融合的问题,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缺乏进行临床操作所必须的思维能力等。

2.2相关教材不够完善

由于现在我国大部分大中专院校采用的都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但是实际上该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对于妇产科学来讲,其书中的内容就缺乏对胎儿电子监测以及新生儿的处理的等内容的介绍。所以说想要更有效的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就必须完善相关的专业技能教材。

3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3.1加强对妇产科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建设

相关的医科院校应该拨出专门的资金购进相关的产科临床技能操作模具,比如说能够通过高级孕妇检查模型进行胎心听诊、四部触诊等相关的操作训练。还能够通过对高级助产训练模型进行产程处理以及相关助产技能的训练。在计划生育方面能够通过高级计划生育教育模型进行刮宫术、人工流产的相关操作。

3.2编写符合时展的临床技能教材,制定出统一的考核标准

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写出符合时展的《临床技能学》教材,所编选的教材应该注意涵盖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应该接受的核心操作技能,并且还应该制定出具有规范性的评价标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3.3以竞赛促进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进行临床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妇产科教学实验室应该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牵头,并且还应该选择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工作,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教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提高参与培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教研室还应该注意根据相关的临床教学技能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组织相关的研究人员进行教学讨论,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其他相关院校展开教学经验交流互动,打造合格的教师人才队伍。

3.4以竞赛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竞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临床技能竞赛能够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竞赛的环境培养参赛选手的临床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进行竞赛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团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紧密的合作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团队成绩;在进行技能竞赛时还应该融入人文关怀,对于妇产科的临床操作而言,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比如说应该注意隐藏患者的个人隐私,注意对患者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等,相信相關参与人员能够通过竞赛更好的理解医学伦理以及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

4结语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能够有效的促进各高等院校加强临床技能教学工作。在进行临床技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临床技能竞赛相结合的新型模式,通过比赛来促进教学,通过竞赛来促进学生学习,不断加强在临床教学实验是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妇产科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蒋娜

参考文献: 

篇7

以前妇产科学教师往往不重视开课语,仅象征性地简述甚至干脆省略掉,妇产科的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见习医生尤其是男医师有抵触情绪及不信任感。加之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妇产专业,因此对妇产科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作为妇产科见习教师,第一堂课应着手解决此问题,教育学生认识到,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系统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科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举出生动的相关疾病混淆的例子,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妇产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2.1改善教具,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妇产科学以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为基础,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教学内容中抽象的部分比较多,教学难点较多。我们通过改善教具、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更易掌握,如在对于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的教学中采用制作精细的人体骨盆标本,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骨盆结构、盆腔内各器官的相互位置、血管、淋巴管、输尿管等的分布和走行,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可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更加直观且易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1]。我科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及摄像机将典型的彩色图谱和病例收集起来,尽可能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我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还配有高级分娩示教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学生能清晰观察到分娩机转各个环节,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但是,与以往教学要求一样,妇产科学仍要有重点,重点部分多展开并强调,力求给学生树立重点,不能快节奏放映大量内容,这样虽然教学传输量大大提高,但学生容易跟不上,理解不透彻[2]。

2.2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的开展

在见习教学中,教师深切体会到如果仅仅通过门诊和病房的带教,不能保证让每位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训练并掌握操作手法,因此,妇产科开展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妇产科教学配备了各种模型,如孕妇腹部触诊模型、妇科训练模型等。逼真的仿真模型可让每个学生动手练习妇科检查,产前检查中骨盆外测量和四步触诊手法等,教师充分运用这些模具,将相关章节的内容在模型上边讲边示范操作,明确指出要点,动作规范,使学生能看清、看懂操作的要领和程序,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考核每位学生的操作,并要求一一过关。研究也表明,仿真模型是医学见习生熟练掌握妇产科基本检查手法的有效工具,应用于妇产科见习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3]。模拟教学可以弥补临床教学的不足,对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操作有积极作用[4]。

2.3增加操作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医学教育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生成为当务之急[5,6]。“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的机会。由于妇产科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妇科检查和门诊治疗特殊性,再加上患者对医院和医生有选择权,部分患者往往会拒绝与学生配合。门诊教学是妇产科临床教学较为困难的一个环节,带教老师应进行一对一或二的教学,从采集病史,书写门诊病历开始,到妇科检查、病理取材,门诊治疗等系统诊查。在检查过程中应教育学生以病人为本[7],教会学生与病人沟通,帮助甚至搀扶病人,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每天门诊结束时都要对当天门诊教学进行总结和讲评,重点是当天接诊病种的病史采集,门诊病历书写,妇科检查诊治,以及医患沟通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下课后复习巩固相关知识,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临床课程,大课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们对妇产科学的理论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见习课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将理论结合临床实际。但是由于见习是以小组(每组包括7~8位学生)为单位,不能保证每位学生全身心投入。为加深学生们对妇产科课程的认识,增加临床操作的机会,我们安排是每2~3人一组,由1位男生和1~2位女生组成(在工作中避免了两位男医生的尴尬和羞涩的心理),晚上轮流到妇产科急诊室值班和病房见习。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们参与了妇产科急诊的诊疗过程,了解一些常见妇产科急诊的具体诊疗方案;在病房参与了妇产科医生的日常工作,近距离感受妇女阴道分娩的艰辛、妇产科医师的繁忙和干练,而且可参与妇产科的一些简单的诊疗操作。

2.4重点病种典型病例讨论式教学

妇产科涵盖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等大量知识,内容广泛,专科性强。而学生见习时间相对较短,由于病房内病种的限制,使学生丧失对一些重点病种的临床见习机会,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采用了典型病例讨论式教学的手段,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需重点掌握的疾病,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库[8],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备2~3份典型临床病历,以“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为主线,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通过病例分析总结病史特点、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加深学生对常见妇产科疾病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典型病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变“填鸭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不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展开,既提高学生的兴趣[9]、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学生对某一疾病的记忆和理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设计案例必须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现有水平、知识结构和动机态度等因素。案例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应该是开放和真实的,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10]。同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往往有临床表现的一些差异,尽量选择比较典型和代表性的病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认识和解决各类疾病的能力。如在讲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时,尽量选择具备多种症状集于一身的典型病例,如有肥胖、多毛、月经稀发症状,并存在B型超声波显示卵泡数多,雄激素和LH/FSH升高,糖耐量异常,服用二甲双胍和达因-35,婚后多年不孕,促排卵后妊娠的病例。这样学生可通过1个病例可以充分复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通过病例讨论的方式,牢记该病的特点。

2.5教师充当标准化病人及交流式教学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patients),SP病人通过培训后,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具有一致性、重复性和依从性好等特点。SP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在教学与评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SP很好解决了临床教学工作中病人资源不足与学生人数多之间的矛盾,避免了许多临床教学中的尴尬局面,增加了学生学习妇产科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1]。为了减少使用SP的投入,国内外一些院校研究了应用学生SP,最近也有了教师SP用于临床教学的报道[12]。教师模仿患者,即教师SP,是SP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者称之为改良标准化患者,它是提高见习学生甚至实习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一种尝试。由于SP是健康人,不能提供真实的阳性体征和患者的真实感受,而疑难危重以及复杂病种的模仿更是不现实的,所以它不能替代病房实践,但是SP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进入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临床交流技能的训练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是其远期效果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进一步观察证实[13]。交流式教学法,即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通过对医学重点知识展开平等、互动式讨论,使得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从书本到实践、从死板记忆到临床运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有研究表明,交流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14]。

2.6“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使用

PBL在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该教学法自1969年首次在医学教育中运用以来,备受推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主流方式。研究表明,见习中运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管理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15]。PBL结合模拟病人教学应用于妇产科临床见习带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16]。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妇科肿瘤模块应用PBL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7]。近几年来我科逐步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见习教学,如由高年资的主治选择典型临床案例和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组织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倾听者和指导者,适当引导讨论方向,并结合基础医学知识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归纳和总结;以及利用手术机会进行教学活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和讲解,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常见解剖结构,熟悉妇产科手术方法[18]。问题的解答贯穿了PBL教学整个过程,问题的选择决定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后续的引申问题,很大程度影响PBL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质量。如此以来在文化传递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则重在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19]。“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受教育者受到激励就可能有较大的进步;教育者也只有对受教育者有了信心和好感,才会想方设法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受教育者进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该方法的实际操作中,教师担当着对讨论进行耐心指导、调节课堂气氛、控制课堂节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反馈总结讨论的重要责任,要尽力避免出现冷场及争执和讨论变成聊天的危机[20,21]。

3改革考试方式

篇8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学科组成的一部分,该门学科的独立性、实践性强及其特殊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差。我对教学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1.理清学习脉络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殖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在课程学习中主要是要理清学生的学习脉络,让他们先弄懂他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到底讲述的是什么。整个妇产科学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是整个妇产科学习的基础部分,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第二部分为产科学部分,主要讲述与女性妊娠、分娩、产褥相关的各种生理与病理情况,包括了从受精到着床,从胚胎发育到胎儿成熟,从分娩到产褥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第三部分为妇科学,讲述了女性在非妊娠期的与生殖器官相关的疾病;第四部分为计划生育,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了这些脉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临床实践少,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容易倦怠,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各种模型及器具。

学生的实践经验少,利用各种模型及器具等直观教具能快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教师在讲解女性生殖系统时可利用骨盆、女性内外生殖系统的模型可帮助学生了解其组织构造;讲解胎儿时可使用胎儿模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讲解分娩机制时可配合使用骨盆与胎儿模型,通过胎儿在骨盆各个平面的转动使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胎儿的转动动作,简单化许多复杂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板书的合理利用。

板书在课程讲解中极为重要,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板书不宜过多,主要是写明课程流程与标示重点内容。此外,书上的插图多为黑白,图片内容较繁杂,加之插图亦不全面,通过不同颜色的粉笔,凸显出图片的层次,边讲边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讲解“子宫体的组织构造”时,可用不同颜色分别画出粘膜层、肌层及浆膜层;讲解“受精卵的形成、发育及着床”时,可标示出受精卵着床后胚胎与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的关系;讲解“子宫肌瘤”时,可用不同颜色画出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肌瘤临床表现的异同。所以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板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2.3电教、多媒体的辅助应用。

现代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多样化、更直观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VCD录像、课件等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许多动态的过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产前检查、产程中的处理可直接通过VCD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其步骤及方法;讲解“妇科肿瘤”时,可通过PPT课件给学生直接展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使学生更容易记住不同肿瘤的特点。这样,书本上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动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临床医学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在课堂单凭口头讲解,容易使学生觉得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3.1提高教师素质。

在课堂上,教师是调节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语音、语速与身体姿势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激情与热情,讲话语速不直太快或太慢,要注意语音及语调的变化,平铺直叙易使学生觉得讲授内容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尽量得面对学生,注视学生,而不是将视线停留在黑板或电脑屏幕,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传达教师教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能只依教科书直述,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责任心,使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丧失学习兴趣。

3.2注意提问的技巧。

教师一味地讲解易使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实际的参与感,因此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课堂设计提问,提问可以针对以前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回忆来促进知识点的记忆;也可以针对本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索得出相应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参与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授课内容,教师愉快地授课,学生愉快地学习,既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又可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

4.重视病案讨论与动手操作能力

临床医学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个疾病都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种疾病针对不同的病人也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病案讨论与实训操作对于学生对整个妇产科学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般在同类型疾病学习完成后进行一次病案讨论,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和掌握,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都是妊娠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发病的原因、时间、临床表现与治疗都有差异,通过病案讨论,学生可掌握不同的出血性疾病的特点。实训操作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产科检查、妇科检查的方法,会阴切开缝合,外阴的擦洗,阴道上药,等等,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

5.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

篇9

临床妇产科教学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妇产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基层妇产科医师的临床培训工作。对以往来我院进修的基层医师调查数据显示,其特点大都是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临床实际操作不够规范,专业文化程度、工作时间长短差异较大,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及能力也参差不齐。虽然进修医师的个体化差异较大,但一般来说,他们对进修学习都怀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希望多参与医疗临床实践,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如何针对学员的基础水平并结合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在卫生部颁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在基层妇产科医师临床培训中的教学水平,是从事基层医师培训的专业医生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以往妇产科学教学方法,如传统的大课堂讲授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法、临床演示模拟器材教学法、病案启发式教学法等,哪些更适合基层医师的临床培训、如何根据基层医师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培训医师所必须用心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下面就谈谈我在基层医师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注重临床基础理论培训及个性化特色培养

妇产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的临床学科,妇产科学也是一门医疗风险相对较高的学科,在基层医院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基层进修医师对进修培训大都体现出浓厚的专业兴趣,他们对待临床工作也非常认真努力。针对基层进修医师大都理论水平较低、接待病员时思路不清、病情变化后不知所措等特点,我们的经验是首先选用具有高级职称、理论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利用小课堂授课方式,定期轮流为她们集中进行专题基础理论的教授;其次,利用每日常规的上级医师查房、定期的主任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一系列的制度,精心挑选比较合适教学的病例,详细地讲解该病例的诊断要点、诊治原则、病因病理、疗效观察及病情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基层进修医师以帮助;再次,利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提出疑难病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系统,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所需答案,并进行总结和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全方位、立体式地尽最大努力提升他们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

除了下大力气提升他们的医疗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外,我科还针对进修医师不同的工作经历、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对其大致分为如下3种类型:(1)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师,在原单位临床经验少,不能独立开展临床工作;(2)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基本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在原单位能独立开展部分临床工作;(3)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原单位工作时间长,有一定的资历,能独立诊治各种妇产科常见疾病。对于第一类进修医师,主要通过低年资医师病房轮转制度来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治,掌握低中难度的手术操作。对于第二类医师,主要通过日常临床实践中规范他们在常见病种诊疗中的手术操作,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疗和手术,并对少见病种、疑难病种高难度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第三类医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考评后,可以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独立值班,管理一定数量的病床,在一些常见手术中参与或主刀。总之,大原则就是严格考评其临床能力,根据其临床工作能力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工作计划,尽量做到对每一位进修医师的因材施教。

2 注重医疗临床认知的纠偏与重塑

基层医师由于一般工作、生活在县乡一级的卫生医疗机构,对医疗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手术是否过关的问题上,认为熟练的手术技巧就是一个优秀医师所具有的一切。这些基层医师不乏手术水平很高的进修者,但充其量也只是个手术匠而已。由于他们对妇产科疾病的并发症、合并症、综合征缺乏深入细致的认识和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诸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心脏病、难产的处理、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严重感染休克等风险大的病种不加重视,导致这些疾病的处理不够到位,经常埋下医疗事故的隐患。因此,带教老师在不断强化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制定和完成临床工作程序的量化标准外,还需要不断强调手术从来就不是妇产科学的全部,而对疾病的科学诊治思路、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前指证的把握、术前准备、术后处理都是一名优秀医师医疗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此外,由于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纠纷也呈上升的势头,所以对医疗事故的分析和学习就变得非常的重要。通过学习,要让基层医师从医疗纠纷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加深他们对医患沟通解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

3 注重培训医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3.1 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

一个合格的妇产科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我本人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很注重自己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巩固,不断学习新版印刷的妇产科教科书,时常注意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学习国外文献知识。理论知识需要临床工作来验证和加深印象,临床医疗实践也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储备作为指导。所谓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绝不仅仅是知道、了解这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随时地提取和应用它们为病患服务。在对基层医师的培训过程中,他们所提出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一点点,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述能力外,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无疑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还要能够使他们明白的掌握所学知识,所以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生动的事实举例表达清楚,使得她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2 要形成自己生动形象的鲜明教学风格

基层医师大多都接受过临床医学的理论教育,更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是可能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够规范,对疑难病症的处理缺乏经验。在给她们进行培训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授予大家,与单纯的医学生授课有所不同,在于深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可能存在病人疾病发生率及疾病种类不同,针对不同地区

的疾病特点予以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基层医师应该掌握当地多发疾病的诊疗常规及特殊情况的应对。在教学课堂要有大量的互动,深入了解她们的需求和薄弱环节,通过讨论、提问、争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基层医师的需求,有时可能还要有具体实例、病历分析,还有以往经验的探讨等等,甚至有时还要强调语言表达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3 注重激发、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基层医师的临床工作可能很单纯。对单一疾病的处理非常熟悉,甚至很在行,但是对复杂疾病的处理,就缺乏经验,在讲解了疾病的病生理基础上,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最终讲到治疗方案。另外临床操作往往沿袭以往的当地的传统的方法,不够规范,不够严谨,甚至是错误不建议再使用的方法,对于这些情况要有针对性一一解决,举例说明老方法的不可取之处、新方法的优势等。可能有时要把使用的器械、流程、用实物的形式很生动的呈现在学员面前,借鉴国外的方法,进行workshop的使用,来进一步激发学员的积极性,用手把手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实践技能。

3.4 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兼具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多元化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确保基层医师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示教是非常必要的。其中PBL教学、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参与式教学方法、电教多媒体技术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多元化教学具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基层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等诸多优点。

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将有助于妇产科示教课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能有效地调动基层医师的学习热情,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十分有益于基层医师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5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医学教学和科研的起点,妇产科医生要在认真阅读妇产科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最新专业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通过利用网络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方法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资料,打牢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总之,为提高基层医师的专业能力,要在提高自身妇产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信息技术等方法,强化基层医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发挥学习主动性,坚持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从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2 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0,(8):25-28

3 欧阳仁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1999,(2):23-24

篇10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在临床见习过程中, 我院一直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教学,即灌输式教学。传统“ 灌输式” 临床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1],而信息高度发达的21 世纪要求临床医生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并且能结合病人的具体临床问题进行全面检索文献、 分析解决临床问题[2]。因此。作者在2013级临床医学见习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开展了“以问题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对象 2013级临床医学见习生64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22人,平均年龄(20.4±4.32)岁。

(二)方法

1.教学资料 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妇产科学》教材。参考资料为执业医师考试指南及习题集。在课程中选取40学时的教学内容,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法”进行实践。

2.研究材料 ①学习策略量表LASSI调查问卷表;②自编教学反馈调查表;③自编测试题。

3.实验过程 ①构建要素:随机组建每8人一组,各组配一名导师。导师组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研究,拟定课题内容。其次集体备课(构建以问题为基础的病例),讨论“问题”的科学性、真实性和适用性。最后形成课程实施计划和教案。②实施步骤:学习动员学习内容(以问题导入课程,展示病例问题)自主学习(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小组2次讨论(导师指导小组同学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寻求解惑、资料归总、成果制作)学习汇报(学生以多媒体课堂形式汇报病例中的学习问题,交流互动,导师归纳、补充遗漏)。③测评及数据处理: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反馈测评,用SPSS16.0软件检测统计。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一)实现了教学改革目标

由表1学习策略前后水平来分析(P

(二)构建了开放式教学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否则无法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每一个问题是一个学习单元,其教学目标所要求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严谨地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3]。由表1可见,这种新型的教学体系的创新特色,集中体现在纵向上以问题学习贯穿教学全过程,横向上问题学习贯通了各门课程的学习。实践证明,开放式教学体系通过导师以问题为基础来组织教学,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知识体系。

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借鉴。

基金项目:2016年南华大学教改课题(2016XJG-YY67)。

参考文献:

篇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逐渐市场化、商业化,看病难、看病贵、功利现象出现,医学逐渐远离人性化,医疗纠纷日渐增多,职业风险日益增高,少数医务人员职业素质低下,对病人缺乏同情心,医道与医术失衡,收受“红包”、“药品回扣”等行为致医德医风下滑,医疗纠纷“因技术原因引起的占不到20%,其他80%均缘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1],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业高专医学教育职业特点突出,人才培养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忽视专业思想、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教书”和“育人”分离,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现状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新医学模式下,对医学生基于人及人的能力发展培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展了医学教育改革,其中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给予我们启迪,我们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了技能与素质双向渗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模式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源于他的“患者中心”理论,在《自由学习》一书中阐述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教师主导作用,强调注重学习过程,主张有意义学习、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价值、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人本主义教育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探索应用

罗杰斯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乐于学习,想学会学,感受人本主义及人文素质内涵,学会交流、尊重和关心他人,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妇科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是妇产科的核心操作技能,在妇产科实践技能教学中运用罗杰斯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法,坚持为人为本,把握自主性原则,学生全程参与,以学生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以典型病例为线索,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性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课前教师精选取典型病例,如“停经50天,阴道流血5天伴腹痛1天”、“白带增多伴外阴瘙痒一周”,布置给学生,并给予引导性问题:“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的感受、我的痛苦、我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围绕案例带着问题思考,主动参与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案例。然后营造真实的工作岗位氛围,在模拟妇科诊疗室,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4至6人,分饰医生与患者,扮演医生的学生向扮演患者的学生询问病史,扮演患者的学生回答医生的提问,然后角色互换,保证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体验,完成病史收集;在高级仿真妇科病人模型上教师先示教妇科体格检查,学生进行妇科体格检查练习。完成病史收集与体格检查后,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在病史收集和妇科体检中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怎样避免检查手法和器械对患者带来的不适?”“该疾病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家庭有什么影响?”“患者情绪和心理有哪些变化?有哪些需求?”“社会心理因素对该患者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教师总结归纳,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对典型病例的信息筛选推理判断,作出初步诊断,列举诊断依据,拟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以典型病例为线索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感受患者的痛苦及就医时的迫切心情与心理情绪变化,体会医生急切的、冷漠的、热情的、急躁的等不同的语气语境对患者的影响,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抽象的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到亲身感受“疾病”、“健康”,从“问、听、看、做、互动”中,达到共情认识境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角色内化,自然而然地将妇产科技能操作与理解关爱患者融为一体,将妇产科技能与语言交流沟通技巧有机融合,感受到“医生”的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领悟人文精神。

罗杰斯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的过程,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真正有意义的“学”在于学中做、做中学,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个人的潜能,构建健全的人格。我们借鉴罗杰斯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实践教学,在技能训练中坚持以人为本,将技能人文双向渗透贯穿于妇产科教学始终,使学生达到“使命接受”、“快乐求知”目标。

妇产科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临床主干课程[2],操作性很强,对技能要求高。我们深入调研,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讨论,分析行业现状及工作岗位对人才技能及素质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心声,从而设置妇产科实践教学。妇产科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产前检查腹部四步触诊、骨盆测量、正常分娩助产、盆腔检查等项目,我们认真分析研究湖北省助产技术服务人员资格考试考核技术操作考核参考标准,参照行业标准,将妇产科技能教学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物品准备、操作规程、举止沟通、人文关怀、现场问答。以腹部四步触诊为例,我们将其教学分解设计流程为:1.操作准备:(1)物品准备:软尺、胎心听筒或多普勒胎心音监测仪、骨盆测量器等;(2)环境准备:光线明亮,温度湿度适宜;(3)孕妇准备:排空膀胱,。2.操作过程:(1)检查目的:四步触诊每一步检查的目的;(2)检查者的位置与检查顺序;(3)检查方法:手法规范,动作轻柔。3.服务态度:检查者举止端庄,着装整齐,操作前清洁、温暖双手,关心体贴孕妇,协助孕妇上下床、穿衣穿鞋。4.现场问答:表述要准确清晰。练习分为五阶段。第一阶段:解读示教:打印操作流程学生人手一册,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解读技能与素质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在模拟产科病室,运用高仿真孕妇模型,带教教师先与孕妇沟通交流采集病史,注意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然后在高仿真孕妇模型上示教操作,做到手法规范、准确、轻柔,同时辅以多媒体视听教学。第二阶段:分组练习:学生分小组在高仿真孕妇模型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将练习过程进行摄录。第三阶段:查找问题:练习完毕将录像回放,学生实时观看,自主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学生操作熟练,但将高仿真孕妇模型当做没有生命的物件缺乏沟通,表情生硬冷漠;部分学生操作与沟通分离,操作完毕后才想起沟通,沟通时有如背书一般;部分学生沟通不畅,声音小语气轻,语言表述紧张不连贯。第四阶段:强化整合:针对发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因人而异地设计有针对性、参与性强的训练方案,回炉强化练习。技能熟练者要求做到操作时手到、话到、表情到;对操作与沟通分离者,要求做中说,说中做;沟通不畅者,重点注重语言表达及沟通技巧的训练,小组成员相互鼓励大胆表达,锻炼胆量。第五阶段:技能比武: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全员参与观摩评判,参赛学生按抽签顺序出场按流程操作,做到操作与沟通相互融合,使每个动作环环紧扣,操作流畅自如,表达亲切自然,经过整合训练后提升层次,自然而然地将技能操作与人文关怀相互融合,“教、学、做、评”一体化,在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认识到学习是有意义的事情。

三、人本主义教育模式对妇产科学教学的启迪

医学是最具“人性化”精神,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领域[3]。在妇产科学教学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妇产科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优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人的发展,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过程中,将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交互渗透,于潜移默化中健全学生人格,构建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人本主义思想,做到医者仁术,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面对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改进教学模式,坚持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以实践技能为载体,人文精神为核心[4]的双向渗透,是提高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是高职高临床专业医学教育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报告:八成医疗纠纷有关医德医风.2004.

篇12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对自身的定位存在茫然性

本科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应重在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的基础教育,目标是培养中西医结合适用型人才。笔者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区别于中医及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其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具有如下特点:①具有中医、西医专业知识的深厚功底,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扎实;②能够运用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的知识解决临床医学问题;③对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广,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有广泛的涉猎;④创造性运用学科知识。但现实的教学当中,学生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普遍认为自己毕业后就业很难,中不中、西不西,无用武之地,西医基本功不扎实,从思想深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理解中西医结合的实质意义。学生出现这种想法和不良情绪与现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1.2 教学手段较滞后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西医专业的主要课程,但内容多,课时少,提供给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足,加之以投影、幻灯、录像、录音、电视等媒体使用为特征的视听教学手段虽然使理论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仍有“灌输”之嫌。如何较好地培养具有全面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是关键的一环。

1.3 临床基地缺乏

西医院校没有附属中医院,仅靠西医附属医院中医科承担中医临床教学实践任务,能力有限,而在省市中医院的见习带教老师又缺乏责任心。另外,妇产科见习有其特殊性和不利因素,见习人多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甚至拒绝。造成学生无实践机会,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1.4 教材建设不完善

目前,各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均处于探索阶段,本科教学层次的中西医妇产科教学也不例外,目前还没有比较规范的教材可以选用。我们教研室选用的是中医学本科的《中医妇科学》和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妇产科学》。对学生而言,可能会产生中西医结合就是中医与西医相加,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及某些部分的自学都感到比较困难,不利于培养运用中西医的理论体系思考问题,上课时干扰了思维的连贯性。

1.5 见习内容和结构陈旧

传统的灌输式见习教学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临床见习多采用由带教老师以大课补充式讲课为主,然后带学生到病房进行床边教学,老师大多以自己为主体示范式地问病史、查体、介绍各项化验结果,再作简单的总结讨论而告终,学生自始至终只需跟着教师思路走,不需开动脑筋。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临床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势在必行,并建议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改革。

2.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通过事例教育学生,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妇产科的重要性,从而消除偏科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x

【关键词】 模拟教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临床实践教学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妇产科学》是临床教学中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妇产科学》的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本院于2002年正式成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属于西医院校中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同中医院校相比,西医院校中医系的办学条件存在很大差异。笔者从2006年开始承担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的临床教学,在临床教学的各个阶段同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笔者现就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临床教学1年来的实践体会及对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做几点探索和设想。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对自身的定位存在茫然性

本科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应重在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的基础教育,目标是培养中西医结合适用型人才。笔者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区别于中医及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其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具有如下特点:①具有中医、西医专业知识的深厚功底,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扎实;②能够运用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的知识解决临床医学问题;③对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广,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有广泛的涉猎;④创造性运用学科知识。但现实的教学当中,学生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普遍认为自己毕业后就业很难,中不中、西不西,无用武之地,西医基本功不扎实,从思想深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理解中西医结合的实质意义。学生出现这种想法和不良情绪与现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1.2 教学手段较滞后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西医专业的主要课程,但内容多,课时少,提供给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足,加之以投影、幻灯、录像、录音、电视等媒体使用为特征的视听教学手段虽然使理论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仍有“灌输”之嫌。如何较好地培养具有全面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是关键的一环。

1.3 临床基地缺乏

西医院校没有附属中医院,仅靠西医附属医院中医科承担中医临床教学实践任务,能力有限,而在省市中医院的见习带教老师又缺乏责任心。另外,妇产科见习有其特殊性和不利因素,见习人多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甚至拒绝。造成学生无实践机会,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1.4 教材建设不完善

目前,各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均处于探索阶段,本科教学层次的中西医妇产科教学也不例外,目前还没有比较规范的教材可以选用。我们教研室选用的是中医学本科的《中医妇科学》和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妇产科学》。对学生而言,可能会产生中西医结合就是中医与西医相加,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及某些部分的自学都感到比较困难,不利于培养运用中西医的理论体系思考问题,上课时干扰了思维的连贯性。

1.5 见习内容和结构陈旧

传统的灌输式见习教学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临床见习多采用由带教老师以大课补充式讲课为主,然后带学生到病房进行床边教学,老师大多以自己为主体示范式地问病史、查体、介绍各项化验结果,再作简单的总结讨论而告终,学生自始至终只需跟着教师思路走,不需开动脑筋。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临床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势在必行,并建议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改革。

2.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通过事例教育学生,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妇产科的重要性,从而消除偏科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2 模拟教学法的运用

加强实践设备的建设、教学过程优化设计以起到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笔者认为,见习课穿插于理论课之中,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课堂教学和见习课时比例,缩减见习时间以节约在临床见习中可能浪费的部分时间用来增加课堂讲授时间,旨在引用模拟教学法纠正临床见习中的缺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发挥其主导作用,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模拟情景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对学生施加影响,达到教学目的。模拟教学的特点是其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技能操作即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模拟教学的经典范畴——情景教学。

2.2.1 模拟患者的运用

我们在讲授妇科检查时就可以运用模拟仿真人对其生殖器官进行逐步检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都有直观认识,使学生人人都有检查机会,解决了无法在真实患者身上实施操练的教学困难,对某些抽象概念也有了理解。在讲授宫颈病变时让学生自己在模拟仿真人身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病变下的宫颈组织,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分娩机制一直是学生很不易掌握的内容,因为分娩机制是一个动态过程,整个分娩过程都是在体内完成,学生无法得到直观认识,产房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分娩机转的最后阶段——胎先露、胎体的娩出。对于这个问题,采用录像、视频教学都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我们拟采用模拟仿真人向学生们讲解并展示分娩的每个机转过程,通过模型可以了解骨盆内胎先露的旋转和下降的过程,而骨盆内的机转才是掌握正常和异常分娩的关键,再结合录像和产房的观摩,就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和真实的分娩结合起来。例如,胎头下降时,孕妇体内骨产道和软产道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胎头为什么不会沿着同一方向和姿势下降?体内变化和体外不同产程变化有什么相关性?这样,通过局部直观观摩解除学生的疑惑,帮助他们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及对妇产科学习的排斥性,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领会“脑-手”结合学习方法的趣味所在。

2.2.2 模拟病案

通过教师讲授的某一理论概念,让学生分组担任患者和医生,双方可演练临床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婚育史等病案的采集和分析能力,同组人员可参与补充、争论,最后模拟作出最佳诊断,提出最佳治疗方案,教师针对结果评判对错。

3 结语

篇13

当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医疗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妇产科患者由于学科专业、患病部位的特殊性,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往往有着更强烈的人文关怀需求,所以将人文教育融入妇产科护理的日常教学中,使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以后步入临床岗位做好准备,更深远的说,还能为妇产科这个高危科室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妇产科的服务质量。

1加强妇产科护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妇产科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正常及异常的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和常见妇科炎症、肿瘤及其他疾病的护理。妇产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往往有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如害羞、焦虑、自卑、内疚等,这些心理使得妇产科患者比其他患者更渴望与医务人员沟通,谈出她们对疾病的担忧与疑惑,得到医务人员的专业建议及安慰。而对孕产妇或患者的护理,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人口质量。患者的对人文关怀的迫切渴求及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责任要求使妇产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护理职业道德的修养,加强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再者,由于公众对医疗服务要求日趋提高,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而中国的医疗体制尚不健全,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使得医患矛盾持续升温,在妇产科这样的高危科室更是屡见不鲜,甚至已导致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大量流失,而数量缺口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繁重更易忽视服务质量,这就使得医患关系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医学人文教育正是打破这一怪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建。

2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并加强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

2.1编写妇产科护理人文配套教材

在课程内容创新上“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与医院护理人员共同研讨,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关怀元素,广泛搜集人文关怀素材,如行业发展史、行业标准、人文关怀案例、名人名言等,将之整合入现有教材,形成妇产科人文护理特色教材,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及人文素养的升华。

2.2在理论授课中增加沟通技巧相关内容

在临床工作中能否获得患者及其亲属的信任,能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都与尊重患者及沟通技巧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尊重患者,采取倾听、关切用语等交流方法和技巧,营造出和谐的沟通气氛,对患者疑虑给予耐心解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女性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妊娠这一临床常见事件为例,患者往往陷入胎儿去留的两难选择,做人工流产怕对身体造成伤害,留下胎儿又怕宝宝受药物影响发育异常,如果这时医务人员只是告诉产妇做了人流不能保证还能怀上,胎儿留下不能保证没有异常而让产妇自己选择,产妇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留下胎儿甚至整个孕期都将在这种压力下度过,而如果医护人员将人工流产有什么危害,我们将通过哪些手段避免这些危害,如果留下胎儿,异常的概率有多大,我们将在孕期进行哪些监测来排除胎儿的异常,让产妇结合自身因素进行考虑,从患者获益最大的角度帮助患者进行选择,就能让患者打消疑虑,做出理智的选择。可见医患沟通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2.3实训教学中加大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力度

妇产科实训课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好时机,教师在示教时将稳重的举止、平易近人的语言、关爱的态度融入娴熟的护理操作中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关爱及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学生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练习。使护生在操作中能表达出“人情”、“亲情”,从小小的细节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并将这种关怀带到工作中。

2.4充分利用见习的良好契机融入人文教育

临床见习是学生与真实患者的第一次接触,见习效果对学生入岗后的护理服务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在妇产科见习的各环节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以及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选取真实典型病例,采用床边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询问病史、查体,提出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在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倾听患者的需求,并指导学生对患者提出的疑虑给予耐心解释,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行医理念,并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2.5不断加强妇产科护理教师的人文素养

要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必须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并学习关怀他人。教师要放低姿态,和学生做朋友,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保护学生的隐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怀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觉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这有助于学生日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应自觉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探索怎样灵活运用人文知识,采取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加强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于蕾“.人文关怀”在妇产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6).

[2]张丽萍,刘巍.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