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发展情况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发展情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发展情况

篇1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实践证明,立足资源、传统和区域优势,着眼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

一、__*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成效

__*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608万人,占总人口的74%,现有耕地78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1.3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我市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以20__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20__年关于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的两大重大决策部署为主要标志,全市特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经过积极培植和长期不懈努力,目前全市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出区域特色凸显、规模不断膨胀、档次不断提升、信誉度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和“龙头、基地、农户”相互联接的现代特色农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各类规模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到2760处,全市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食用菌、甜叶菊、优质果品、苗木杞柳、速生丰产林、奶肉牛、肉蛋鸭、淡水产品等10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种植业,以金乡为中心建成130万亩的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建成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建成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看庄为主建成10万亩优质土豆基地,以邹城平阳寺和鱼台王鲁为主建成150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建成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南张为中心建成6.5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建成5万亩中药材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万只以上禽类养殖场2570处,千头以上养猪场670处,肉蛋鸭养殖基地年存栏规模1600万只;水产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5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4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综合我市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实践,主要有以下5种发展模式和类型。一是依托传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像中华蒜都金乡县,发挥农民群众有着长期种植大蒜的传统习惯和技术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传统粮棉型单一种植结构为大蒜――棉花――蔬菜多种多收立体种植模式,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培育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县、独具特色、享誉国内外的大蒜产业,带动加工、贮藏、运销和出口创汇,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80万吨,贮藏加工能力120万吨,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50%,形成了大蒜产业一县一品发展格局。全县农民收入的80%和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大蒜种植及其相关产业。嘉祥县充分发挥山石资源丰富和加工、雕刻传统技艺优势,围绕山石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山石资源开发、加工、运输和工艺雕刻,目前以纸坊、马集、满硐为主从事开山打石和板材加工的专业村达到50个,专业户达到10000户,板材加工企业296家,山石开采及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二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兖州、邹城分别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兖州绿源食品公司和山东省重点龙头企业邹城呱呱鸭制品有限公司带动辐射下,肉鸭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企业通过合同订单收购和系列全程配套服务,带动当地及周边肉鸭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肉鸭4500万只,年户均增收5万元。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泗水县立足山区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优良的独特优势,把投资少、适于旱作的早春大中小拱棚西瓜、土豆和耐瘠薄的黄姜等瓜菜种植作为重点,不断加大调整推广力度。目前,全县以优质西瓜、土豆、黄姜为主的标准化瓜菜种植基地发展到30万亩,全县从业农户达到10万户,户均增收近万元。四是创新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任城区李营镇苗木基地是在原有一个个废弃沙坑上经过整平改造、综合开发和良种繁育推广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当地及周边10万亩、200多个品种高档精品苗木集聚的全国北方最大落叶大乔木繁育基地和集散中心,苗木交易市场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邹城以平阳寺为中心,围绕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快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经过连续几年努力,目前全市面积发展到600万平方米,创造1亩棚菌相当于100亩农作物收入的高效种植模式。汶上苑庄、梁山馆驿根据近年来反季节高档设施瓜菜市场需求旺盛、种植效益高的实际,组织引导干部群众大力发展高档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目前两乡镇大棚瓜菜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3000亩、20__亩,每个大棚亩平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五是市场引领发展特色农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寻求当地资源条件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创新思路,开发新兴特色产业,是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鱼台、微山瞄准近年来国际市场对柳编工艺品需求增多、效益高的趋势,立足当地水面洼地面积大的优势,在沿湖地带积极引导杞柳种植,目前面积达到6万多亩,仅种植每亩纯收入5000元以上,加上编织加工,收入均有成倍增长。微山、梁山芦笋种植,汶上、曲阜中药材和牛蒡种植等,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新兴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综合产出效益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__年的2973元增加到20__年的5271元,年均递增12.1%,20__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了2位数增长。依托特色产业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上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00余家,比20__年增加54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27家、市级216家,分别增加2家、25家、204家;各类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5万户,种植基地400万亩,养殖规模1亿头只;全市有55

%农户和53%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规划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50处,市级农牧渔三大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即将投入使用,全市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489个、面积250.4万亩。二、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推进措施

围绕加快推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配套政策。

(一)抓规划布局,明确特色农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着眼推进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围绕畜禽、瓜菜、林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农村劳务五大产业体系建设,20__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济发〔20__〕21号),明确了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并配套制定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把特色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相关责任部门。20__年初,在认真总结前3年特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实际,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的意见》(济农发〔20__〕4号),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培植发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食用菌、苗木杞柳、优质果品、淡水产品、甜叶菊、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并明确了大蒜圆葱、精细瓜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水产养殖五个百万亩种养基地建设和微山湖域水产品养殖、东部山区与中西部优质果品种植、南部与西部大蒜圆葱种植、中南部肉蛋鸭饲养、西北和东部奶肉牛饲养、中西部精细瓜菜种植六大特色农业生产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目标。

(二)抓政策配套,形成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一是财政扶持政策。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列支4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其中20__万元用于与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配套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担保组织奖励和相关认证奖励,20__万元用于特色农业规模基地奖补。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连续7年信贷支农资金都在60亿元以上。

(三)抓示范引导,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为引导和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先后总结推广了金乡大蒜、微山渔湖产品、嘉祥和梁山小尾寒羊、任城李营苗木和喻屯甜瓜、兖州肉鸭、邹城食用菌、泗水优质西瓜等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典型,并通过新闻媒介、现场会议、农业产业化简报、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四)抓配套服务,构筑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围绕影响和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一是产前信息服务。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及时向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传递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信息。二是产中技术服务。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围绕种养业基地项目建设,市政府20__年制定了《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济政发〔20__〕19号),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全市有18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与1485处种养基地实现有效对接。三是产后营销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市场开拓方面的独特优势,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20__年、20__年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市农博会,有力促进了我市与上海等城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了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五是抓督导考核,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围绕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季节,市里向各县市区派出督导组,加强对各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督促、指导;实行特色农业发展调度制度,定期调度通报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进度;实行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年终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20__年至20__年,连续3年对县市区特色农业发展进行考核和表彰奖励,颁发奖金480万元,20__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奖励150万元。

三、当前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发展思路和重点

我市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但发展中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瓶颈制约亟待破解、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等方面的问题。为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发挥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体想法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转化趋势,立足充分发挥我市农业传统、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扩张生产基地规模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纽带,以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为手段,尽快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着重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农业聚集度和规模化程度。继续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全市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按照“五个百万亩规模种养基地”和“六大农业生产专业区”规划布局,实行重大项目建设立项制,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加快膨胀生产基地规模,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迅速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和规模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业附加值和档次水平。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经营,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普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水平。

篇2

1.1低碳农业是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低碳农业的核心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最小的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农业生产效益[3]。因此,低碳农业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又符合我国特殊的生产条件。

1.2低碳农业是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上的发展,其要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既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又不会对气候变暖增添压力。发展低碳农业本身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内容,是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4]。

1.3低碳农业符合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趋势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发展低碳农业,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2大荔县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2.1农作物高产创建技术

县农技中心围绕项目建立主要作物万亩高产示范区,先后开展了小麦、棉花、花生等高产创建技术示范。在各示范区整合农技、土肥、植保等技术力量,按照统一良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草鼠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的“五统一”要求,实施了规格化精量播种、平衡施肥、合理密植、节水喷灌、田间科学管理、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带动全县作物丰收高产打下技术基础。

2.2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主要在设施蔬菜上实施,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蔬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肥、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县农技中心在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开展了此项技术示范,取得了很好效果。这种有机栽培技术成本低、易操作、资源丰富、投入产出比大,环保效应显著。以秸秆代替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密切结合农村实际,促进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使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及开辟了新的途径。

2.3节肥节水技术

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提倡化肥深施,推广缓释长效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针对设施蔬菜产业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将灌溉系统与施肥系统相结合,根据蔬菜需水需肥规律,把施肥融于滴灌环节,提高科学施肥的技术含量,提高水肥利用率,节水节肥,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2.4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在加强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报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农作物病虫标准化防控进程。从提高生态控制能力入手,综合运用杀虫灯、色板及昆虫性信息素等“三诱”防治技术及防虫网阻隔等物理措施,增加生物防治比重,使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县农技中心近两年在省植保总站的项目支持下,在大荔县阿河建立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了以黄板诱杀害虫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科学用药技术为主的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县农技中心还在沙苑地区建立了千亩黄花菜芦笋地下害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了以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物理措施为主的技术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将进一步得到推广。

2.5加大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的力度

近年来,县农技中心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地推广了“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逐步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即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将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而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又节省开支,增加收入,这就是典型的农业低碳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的力度,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庄,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3目前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3.1气候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很大影响,最明显的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出现的范围扩大,异常气候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尤其是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如大荔县近年春季低温冻害和夏季暴雨冰雹灾害明显增多,这些都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品质降低,形成较大损失。

3.2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威胁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一方面由于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土壤、水分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滥用化肥、农药,使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3.3社会环境条件弱化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另外,农产品增长的空间日趋变小。农村人口基数过大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不适应,加剧了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给资源环境造成压力,从而使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投入下降,农业科技滞后。

4低碳农业发展对策

4.1发展低碳农业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积极地提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使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把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并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等要素向专业大户集中,集约化经营,多途径节水、节地、节约能源,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扩大低碳农业试点,及时推广应用。

4.2发展低碳农业与创新机制相结合

发展农业产前产后的延伸产业,积极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种养加、农工贸相配套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根据大荔县农产品丰富的县情,可以招商引资,引导和扶持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对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做大做强加工业,增加附加值,既节约资源,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另外,要把发展低碳农业与创新投入机制相结合,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低碳农业发展机制。

4.3引导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目前农业生产的经营机制,从整体上讲,还是一种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小规模的农户和农场模式,这为规模化的低碳农业发展带来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传统农业的组织形态上进行改变,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扩大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规模和合作内容,引导不同专业合作社围绕发展低碳农业进行经营合作,引导小规模的生态农户和农场,通过生态合作社扩大规模。

4.4发展低碳农业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

可在果园建立“果、草、畜、沼、水”五位一体的循环工程,大田建立“粮(菜)、畜、沼、水”四位一体的循环工程,即农业生产与养殖业相结合,利用畜禽粪便建沼气,配套实施节水灌溉等节水技术。在果园可通过种草实现立体种植,既为畜禽提供饲料,又能保水保肥。这种模式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可实现净化环境、减少病虫害、减少投资、增产增收增效等目的。近年生态观光园发展较快,可因地制宜,整合农业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增加群体效益。

4.5推进相关技术培训

篇3

    邳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市耕地面积183万亩,农业人口122万,设施农业面积仅l0万亩。邳州市设施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初期规模小,技术不成熟,季节性生产明显,效益比较低,处于探索阶段。该市近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设施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1设施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自2010年,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选择地理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沿线发展设施农业以来,仅2010年就新增钢架大棚75000余亩,13光温室800o亩。

    1.2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据了解,2010年新建的钢架大棚,经营比较好的每亩年均收人在2万元左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突显。可以预期,随着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种植技术的普及提高,必将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

    1.3干部群众对设施农业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2010年邳州市设施农业的成功实践,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对设施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产生了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增收致富的强烈的心理愿望。今后只要继续加强引导和扶持.邳州市设施农业将获得长足发展。

    1.4设施农业对相关产业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首先创造了就业机会。设施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仅安置了相当数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培养了一部分致富带头人,避免了因劳务输出而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其次,设施农业的产品具有流通快等特点,因此有效推动了当地物流商贸业的发展。1.5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该市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二是鼓励引导政策措施对头;三是科技服务比较到位:四是村组干部积极带头。

    2目前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施农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

    总体上看,邳州市的设施农业布局主要分布在邹庄、港上、四户、新河、八路、车夫山等市,其余各市生产规模偏小,且比较分散,没有集中连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关部门要对此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连片建设,并给予补贴。

    2.2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使用面积为1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500O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一方面.虽然各地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筹措资金,但对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农民等、靠、要思想相对严重,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近两年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虽然财政一22一在资金上给予补助,但金额有限,加之银行贷款的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不同程度影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

    2.3设施农业发展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

    在设施项目建设初期,积极引导经营户进行建设,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筹资金。当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在引导种植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设施农业生产服务基本上处于只管种养,不管销售。并且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仍不健全。邳州市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加之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民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概念不清;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和推广意识较弱,对设施农业栽培管理技术把握较差,同一地段、同类棚室、同种作物收入高的可达2万元,低的只有3000~4000元。对于后期的经营服务更是很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远离城市、公路的经营户生产的产品除了本地销售一部分外,其余的很难找到销路。开展配套服务存在着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的现象。市场信息链服务滞后。邳州市只有一家蔬菜批发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不健全。解决产销脱节问题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当务之急。

    2.4无公害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

    设施蔬菜的生产没有充分利用水、土、气等环境无污染的有利因素,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现有蔬菜产品生产仍是以大路品种为主,蔬菜品种结构趋同。据调查,农户在温棚中普遍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由于这种封闭式的种植,没有雨水的冲刷,阳光的直晒,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优质蔬菜品种短缺,无公害蔬菜缺乏,同时销售方式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经济效益。因此,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亮出产品产地,注册具体的商标名称,优先满足高消费阶层和出口需求.并要做到生产的产品有品牌、有商标、有承诺.实现树形象、创名牌,引导消费、扩大市场的战略目标。努力实施“放心菜”工程。

    2.5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现代设施农业技术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现代农民,那些从未上过学或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大部分都是粮农转菜农,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加之各级领导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不够.特别是懂技术、懂生产的行政干部不多,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推广科学技术不够深入,也没有在栽培技术上进行系统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2.6设施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邳州市设施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并且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外销需求。对于本地销售市场,目前主要生产的黄瓜、尖椒、麻椒、豆角、西红柿等,品种较少,还存在供应不及时,难以满足本地批发商的需求的问题。邳州市生产的果类蔬菜与外地同类产品相比。外形不够美观,品质不高,上市价位低,缺乏竞争力,经营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3对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设施农业在邳州市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切实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在基础建设、品种优化、科技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积极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市场导向作用.设施农业必将成为邳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1宣传引导。提高认识

    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将邳州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最新走向传达给农户,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发展优势,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教育群众,切实增强群众的投资意识和市场意识,从多方面激发和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能够自觉自愿地投身设施农业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继续落实邳州市委市政府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建议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设施农业的村给予奖励;对在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中作出较大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奖励.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3.2多元筹资。确保投入

    首先,邳州市党委政府,要贯彻落实好扶持设施农业的政策,在资金使用上要统筹安排,确立重点扶持区域,解决当前资金不足问题;其次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对于设施农业基础建设适当提高最低信贷额度;第三要抓住国家推进农村经济改革的契机。在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流转的探索,吸纳社会上有经济实力的人士承包土地搞设施农业,集中力量引进、培植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带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3强化服务,加快发展

篇4

(一)筹资与投资功能筹资与投资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能够迅速地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散货币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用于生产和经营,从而开辟了不同于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这些股票、证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直接投资工具。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改变社会资金配置方式,开辟农业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克服农业发展的资金制约。

(二)转制与监督功能

证券市场还具有促使公司转换经营机制的功能。证券市场对经营主体有一定的要求,公司要成为上市公司,必须先改制成为股份公司,按照股份公司的机制来运作。企业要在证券市场发行证券,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要有良好的业绩。这就使企业时时处在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这些监督包括:①股东的干预。股东作为投资者必然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前途,并且通过授权关系或“用脚投票”实施他们的权力。②股价升跌的压力。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股价,股价提高,对公司是一种激励;经营不善产生的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外部接管,在这种制约下,管理层不得不认真地为公司服务,股东的权益因此得到相应的保护。③社会的监督,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的监督和制约,所有这些制约,促使上市公司形成健全的内部运作机制。

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促进农业企业的机制转换,培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要求它具有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优越的组织形式。相比而言,上市公司具有体制上的优势。对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培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2)启发和影响各类农业经营组织的企业化转变。证券市场不仅培育农业大中型上市公司,而且以它的标准、效率启发和影响着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方式有较高的效率,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逐步向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逐步向具有市场意识、投资意识、管理意识的农业企业家转变。

(三)资源配置与结构调整功能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特征会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好且有发展潜力的部门或企业,从而发挥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功能。在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一个引导资源尤其是资金流通与配置的市场机制。证券市场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在证券市场上,资金在利益的引导下流向效益好的行业、企业,抛弃收益率低、缺乏增长潜力的证券,从而实现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消除行业壁垒,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要进入证券市场,要在证券市场不被冷落,必须先要成为能够赢利的行业,成为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在过去农工商脱节、销分离和农业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农业部门仅限于原料性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环节的增值流向了工业和贸易部门。然而,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条件下,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市场地位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功能促使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增强赢利能力。(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遏制和克服重复建设。农业部门的经营性资产中,存在不少重复建设项目,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重复建设是计划经济和部门分割的必然产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导致重复建设的旧体制还会发生作用。利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和克服重复建设的弊端。这是因为,首先资本的趋利动机会冲破农业经营管理中的部门分割,促进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其次,证券市场大范围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分散风险功能

证券市场通过提供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既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融资渠道,同时也提供了分散风险的渠道。首先,融资方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实际上将其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散给投资者。上市公司的股东越多,单个股东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就越小。其次,投资方可以根据不同偏好,通过买卖证券和建立投资组合来转移和降低风险。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特征解决了投资者难以变现的后顾之忧,证券市场的出现,为各种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和横向资金融通提供了媒介和场所。人们可以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人们也可以卖出有价证券,将其变为现实购买力,以解决即期支付的需要。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它所特有的生产周期长、存在自然灾害等风险。证券市场的分散风险功能有利于化解农业企业的风险压力,有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

(五)社会功能

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其超越经济领域的社会功能。首先,证券市场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现代化的发育过程,广泛而深入地传播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和价值观念。其次,证券市场成为联系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与公民切身利益的纽带,起到了社会凝聚作用。证券市场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国际形势、国家政局、体制改革、经济增长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投资者的投资收。81.证券市场与中国农业发展益,也都会在证券市场中得到反映。证券市场的走势,投资者的心态、倾向也会反馈到国家有关部门,从而影响有关决策。同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投资者必然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保持高度的关切,并且成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坚定支持者。

这一功能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加强政府和公众对农业的关注。在证券市场上,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每天会吸引千家万户的注意,投资者会因此而更加关注农业政策、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证券机构更会认真研究农业方面的信息,关注农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这些信号会反馈到决策层,从而影响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实施执行。(2)促进农业部门经营观念的创新。证券市场浓缩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农业与证券市场的联连,带来了经营观念的变化。例如,从只重视产品经营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既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只重视土地、农具等有形生产要素,到重视股票、债券等无形生产要素等。这是经营观念、思维方式的重大进步和创新。综上所述,证券市场为农业注入了多种现代生产要素,农业需要证券市场。同时,证券市场也需要农业的参与。农业对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在于:①没有农业的参与,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大为降低,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将大打折扣;②农业所形成的食物与纤维系统是世界最大的产业部门,没有它们参与,证券市场是不完整的;③农产品市场是永不衰落的市场,农业为证券投资者提供了适宜长线投资的工具,有利于减少证券市场中的短线投机行为。

二、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途径

(一)农业利用股票市场的途径

股票市场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主体。在债券、基金等证券品种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股票市

场率先支撑起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农业对证券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至1999年底,共有57家农业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其主营业务和资金投向涵盖农产品加工、畜牧饲料、种植、种子、渔业、水产养殖、林业、农产品流通、化肥、农用机械等领域,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农业利用股票市场的步骤是:1.农业企业化。农业企业化的含义是:加快推动各种资源向农业产业化转移,对各种商品化农业的经营性资产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化是农业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前提。农业经营性资产必须经过企业制改组,才具备进入股票市场的条件。

2.农业企业股份化。农业企业股份化是指农业企业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为农业进入股票市场奠定微观基础。农业企业股份化过程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农户联合兴办股份化的企业;对乡村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农户取得股东资格;农户以其交售的农产品或服务参股龙头企业,作为优先股东,分享企业利益,不参与管理;专业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农业产业化链条不同环节的企业间相互持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指出的是,农业企业化过程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多种模式并存的过程。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我国农业经营必然存在多种组织形式,农业企业也会表现为不同形态。这种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都会存留下去。

3.农业股份公司证券化。(1)扶持现有农业股份公司上市。在农业企业股份化的基础上,扶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股份公司进入国内外股票市场发行股票,走上资本经营的“快车道”。通过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募集资金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益;通过股票市场的转制功能,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培育优质资产,改良弱质资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并运用并购、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通过股市的巨大影响,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无形资产,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让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让农业上市公司成为产业化经营的有力的龙头。

(2)组建新的农业股份公司并促使其上市。新组建的股份公司可侧重发展3种类型:一是大型。主要是原来国家部委直属的大型农贸加工、流通、进出口企业,经改组上市。二是精品型。选择若干著名的农业精品如砀山梨、涪陵榨菜等,组建农业精品股份公司上市。三是高科技型。把我国农业高科技成果、农科基地组成高科技农业股份公司,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

(3)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随着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深化,农村资产得以量化,产权得以清晰,非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可以通过证券化,在产权交易市场流通转让。目前,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亟待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有约束力的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有效节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复建设,为大范围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创造条件,使股票市场与产权市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实现有效联连,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率和规模。

(二)农业利用债券市场的途径

中国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和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股市,更不能和银行信贷相提并论。中国企业对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是很低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至今为止还未有一家农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对债券工具的运用。

农业利用债券市场的主要方式有3种:①发行公司债券。②发行经营型的基础设施如路、桥、水库等项目债券。③政府发行农业专项债券。目前,可供农业产业化选择的债券类型主要是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1.企业债券及发行。企业债券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从筹资者角度还是从投资者角度分析,企业债券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从筹资者的角度来看,发行企业债券综合成本低于发行股票。这是因为:①通过债券融资,债务的利息计入成本,有冲减税基的作用;而在股票融资中,存在着公司法人和股东双重纳税的问题。②通过债券融资,公司可以更多地利用外部资金扩大公司规模,增加公司股东的利润;而在股票融资中,发行股票固然增加了运用的资金,但同时也增加了公司利润的分配基数。③通过债券融资,公司原有管理机构基本不受影响;而通过股票融资,公司的管理结构可能因新股东的进入而受影响。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投资债券可以规避因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投资风险。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信息是稀缺的。在股权投资情况下,由于存在着委托—关系,道德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而债券投资则减少了道德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低了监督成本。这就使债券能够得到投资者的偏爱。

2.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含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债券性。与其他债券一样,可转换债券也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②股权性。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之前是纯粹的债券,但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证券持有人就由债权人变成了公司股东,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红利分配。③可转换性。可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债券持有者可以按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转股权是投资者享有的、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约定,债券持有者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如果债券持有者不想转换,则可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还享有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附有回售条款,当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转股价(即按约定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债券持有人可以把债券按约定条件回售给债券发行人。另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人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附有强制赎回条款,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转股价一定幅度并持续一段时间时,发行人可按约定条件强制赎回债券。由于可转换债券附有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因此,可转换债券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利率,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有助于降低筹资成本。但可转换债券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公司股票,因而会影响到公司的所有权。

(三)农业利用基金市场的途径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与证券投资基金相对应的概念,是以个别产业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这类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对某种特定产业有兴趣的投资者,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家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运作,以支持这些产业发展。其投资目标既追求长期资本利润,也注重当期收入,是一种典型的成长及收入型投资基金。我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是按有关法规设立的投融资金融工具。其经营宗旨是,在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证券市场规则的前提下,以市场、收益为投资导向,募集的资金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进行股权等形式的投资,促进目标企业和项目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经营,提高目标企业的效益,并给投资者以丰厚的投资回报。

1.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位。我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应该是一组基金,既有国家级的农业发展基金,又有各地的农业发展基金;既有纵向按行

业如畜牧、渔业、林业等划分的投资基金,也有横向按地区划分的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还有两者结合的投资于特定地区的特定产业的投资基金。资金来源既可以是中国境内的机构或自然人,也可以是境外的机构或自然人,还可以境内境外同时募集。既有境内基金,也有境外基金,还有中外合资合作基金。既有上市基金,还有非上市基金。只有这样的基金结构,才能适应中国各地的差异,才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才能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并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2.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式。在目前我国的经济、金融背景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式以封闭式为宜。这是因为:①目前中国投资基金所依托的证券市场不成熟,市场波动大,投机气氛浓厚;投资者不够成熟,其投资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开放式基金,证券市场的波动、社会形势的变化,都会导致投资者冲动性撤资行为,从而影响基金的正常运作。②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农业,农业生产周期长,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不是随时可以抽走的游资。设立开放式的投资基金,会造成资金的不稳定。③我国目前缺乏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经验与人力资源,在此情况下设立开放基金,具有很大的经营风险。为适应农业投资对资金相对稳定性的需要,农业投资基金在发展初期应选择封闭式设立。但是应该看到,开放式基金现已成为世界投资基金的主流。世界基金业的发展规律是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开放式基金已占压倒多数。在基金发展初期以封闭式为主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它的操作与管理比较简单,风险与压力较小。但从制度优化的角度而言,需要逐步走向开放式基金。

3.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类型的选择。按组织形态划分,基金可分为契约型和公司型两个类别。它们的区别在于:①法律地位不同。公司型投资基金是依据《公司法》而成立,具有法人资格;契约型投资基金是依据信托契约组建的,不具备法人资格。②发行的凭证不同。公司型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普通股票筹集资金,普通股票的持有者即为股东;契约型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受益凭证筹集资金,受益凭证的持有者为受益人。③有关当事人不同。组建公司型投资基金通常有4个当事人:基金公司发起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承销人;组建契约型投资基金通常只有3个当事人: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这两种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基金运作的角度看这两种类型各有利弊。从投资农业的角度看,选择契约型基金较为适宜。首先,契约型基金设立、运作、解散比较灵活,便于操作,投资者不需要组成一个法人实体,只要向基金管理公司买入收益凭证后,即成为该基金的受益人。其次,在基金业发展初期,契约型基金有利于减少管理摩擦,突出专家理财、专业管理。由于契约型基金是一种“虚拟法人”,基金的运作主要由有经验的专家进行;而公司型基金是独立法人,容易干涉基金管理人的经营,出现管理上的摩擦。最后,契约型基金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契约型基金是一种信托基金,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能够使不同基金份额的持有人享有同等权利。

4.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经营管理的关键取决于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运作的特点是通过管理公司的专业运作,保障受益人的投资回报。选择基金管理公司有两种方式:一是为设立新基金而成立一家管理公司,将基金交给它管理;二是在基金设立后交由已有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国内已设立的投资基金和早期的基金基本都采取第一种方式。这样做表面的理由是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少,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其本质的原因是缺乏社会分工的观念,视基金为自己的资产,不容他人染指。第二种方式乃是以后的发展方向。随着基金业的发展,由一家管理公司管理多个基金的局面将会出现。这有利于管理公司积累更多的专业经验,节约基金管理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基金的发起人又是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不利于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缺陷。农业基金管理公司应熟悉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村社会,拥有农业经济专家、企业管理专家、金融分析专家和资本运营专家等人力资源。它的设立,一是通过新设立的途径,二是选择具有运作农业基金条件的已有基金管理公司,三是引进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农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盈利行业,国外不乏投资农业的成功经验,引进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基金的运用绩效,而且有利于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如前所述,我国农业产业基金可以是一组基金,但农业基金的管理则应该相对集中。经过市场的检验,经过投资者的筛选,最后形成一两家具有权威性的农业基金管理公司。

三、发展农业证券市场的有关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各行业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农业领域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形成和确立,政府对农业企业上市实行重点倾斜的政策,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渠道基本畅通,所以,农业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步伐不断加快。截止到1999年底,农业上市公司通过新股上市、配股等方式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近200亿元,相当于1998年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22%.发展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育更多的证券市场主体

首先,培育更多符合条件的从事农业经营的企业上市,提高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其次,培育更多熟悉农业的投资人,鼓励居民、企业、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社会法人机构参与投资农业企业。最后,培育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发挥其资金雄厚、专家理财的优势,使投资主体多样化。

(二)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客体

首先,扩充市场容量,丰富融资品种,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的投资偏好,例如推出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等。其次,积极发展项目融资、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以及抵押债券融资。再次,在适当时候,开放国有股、法人股上市,逐步加大国有和集体资产上市流通的力度。最后,参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增加新的融资工具。

(三)建立多样化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融资并非仅限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还应该包括产权交易市场和其它货币金融市场。可以建立规范化的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企业的并购、重组,生产资料交易进行融资。另外,民间自发的小型金融机构、社会集资这类原始形态的金融市场经整顿、规范也可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

(四)努力开拓海外融资市场,稳健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篇5

二、江苏现代农业获相关支持情况

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加大“三农”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制定贯彻落实情况都走在全国前列,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①主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我省强农惠农主要政策包括粮食最低购价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农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农民培训补贴政策、农村教育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等12大类。“十一五”以来,全省财政支农投入增幅达到504.8%,年均增幅38.2%。

②农业科技项目立项支持情况。2012年,我省共获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项目77项,国拨经费3.94亿元,立项数和经费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江南大学承担的“方便米饭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示范”项目,获得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立项,国拨经费1351万元。目前全省已累计组织实施农业类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95项(全省共977项,占比9.7%),省拨经费7.71亿元(省拨总经费94.87亿元,占比8.1%)。

③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全省拥有部省级农业科研机构46家,在农业新品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等重大领域,共启动建设了省级农业类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全省44家,占比15.9%),其中国家级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2家(全省2127家,占比6.68%),其中国家级3家;企业院士工作站22家(全省341家,占比6.45%);公共服务平台32家(全省296家,占比8.08%)。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1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52家;组建省级以上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9家;建成农村科技服务超市215家,初步构建形成了科技服务超市的三级网络体系。

④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目前,省内有农业高校院所111所,农业科技人员总数达6万人,其中农业科研人员3万人;农业领域两院院士人数9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7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农业领域人才187位。目前,我省共启动培养87个创新团队,其中有3个农业方面的团队(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南京林业大学伊佟明、兴化市双平禽业有限公司颜建平)获得支持,共获省拨经费900万元。2012年,有28个农业类人才获得“双创人才”计划支持,共获1450万元。加强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衔接,省农委建设30个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2012年培训农技人员12896名。实施百万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人员210万人,职业农民10万人。

三、江苏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虽然,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挖掘农业科技创新潜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①我省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我省现有耕地688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0.8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1.35亩)的64%。我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2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二是农村劳动力制约日趋明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目前农村务农人员大多是“3860”留守人员,文化水平低,对现代农业技术接受能力比较弱。同时,农村劳动力成本也越来越高。三是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我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8%,但农药使用量占全国的6.5%,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7倍。四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我省农产品加工率大体上肉类为6%~7%,蔬菜为4%,果品为3%。精深加工率不足3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以上的水平。

②现代农业未来发展方向。一是要创新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我省农业生产的经营机制仍然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小规模农户模式,要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建类型多样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二是要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成本高、资源环境压力大的特殊省情,决定了我省应摒弃传统的资源消耗大、环境代价大、生产效率低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种植业上应以特色蔬菜、苗木花卉等高效园艺作物为主,养殖业上应以在养殖环境控制、产品收集等主要环节上推广应用节能化、智能化设施装备为主,以实现增产增效有机结合。三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要以区域化布局为基础,以推进农户的生产专业化、企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市场经济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经营农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加工型、外向型龙头企业发展,示范带动一大批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③农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一是要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农业生物技术和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省要在生物技术和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以充分发挥我省现有的技术优势,尽快抢占农业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二是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着力加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技术集成创新,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关键环节,注重抓好农业装备创新及其产业化。三是要加强农业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围绕现代农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重点示范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不断提升我省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

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迫切需要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建立一体化经营模式,构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引领农业转型发展,走出一条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①进一步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围绕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对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水平和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涉农企业,通过各类科技政策和计划项目的集聚支持,使涉农企业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现阶段尤其要重点加强对种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②进一步重视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以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省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改善实验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效能,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③进一步加快人才战略实施。围绕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从国外引进一批高层次、战略型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结合国家、省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创业杰出人才。要吸纳一批涉农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加快培养一批精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农技推广人才。

篇6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一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适应滨湖大城市建设对环境容量的高标准要求,把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生态板块,加快建设以湖区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服务高地,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继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彰显包河区“滨水生态、绿色氧吧、城市花园”的特色与亮点。加强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巢湖河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治污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推进十五里河、塘西河、巢湖沿岸的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设施建设,逐步在集中居住点推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品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南部农村区域延伸,加快农村电网、供水管网、信息网络、商业网点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对接,加快推进村庄内部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形成结构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大圩土地整理项目、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大圩防洪达标工程、大小张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排水、防洪防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加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切实改变中远郊腹地农村、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力争通过2年时间的努力,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建成文明乡村,实现“沟渠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的目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形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村居新面貌。

篇7

1.努力建设适应环境发展要求的休闲农业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建设“高效农业,精品旅游”为目标,以倡导健康休闲、回归自然、崇尚生态为理念,按照“突出生态、保护为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旅游综合开发为手段,将地域特色形成的产业品牌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充分满足游客物质与文化需求,将各园区打造成为集参观、饮食、游玩、购物、休闲为一体的高品质,多功能的休闲文化综合旅游园区,以此辐射带动周边沿线各景点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市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

2.抢抓机遇,实现休闲农业新突破

近年来,我市统筹发展文化和旅游资源,以依托潍坊对接青岛为主攻方向,以构建青岛一潍坊一泰安一曲阜四点一线旅游格局为切入点,将我市的昌邑市绿博园、潍坊金宝乐园、青州花卉展、寿光蔬菜博览会等带动示范性强的现代农业项目示范点纳入到跨越齐鲁东西的点线旅游发展模式中。在这种大背景下,有地方特色产业做支撑的各地休闲农业功能更加凸显,通过一系列绿色产业品牌、生态文化和旅游品牌等荣誉的获得,使我市成为辐射江北、影响全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大市。

3.休闲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休闲农业不仅是农业结构调整新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成为了新农村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如寿光市通过每年菜博会的带动,目前休闲农业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500万元以上的有7家。这7家企业全部为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l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截至2011年,我市已发展休闲农业园区50个,休闲农庄128个,农家乐962个,从业人员327567人,其中农民工达133872人,年营业收入39.8亿元,实现利润2.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发展休闲农业尚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农业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是当前严重制约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市目前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资金投入渠道比较单一,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缺乏大力支持,影响了企业发展。许多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难,无法加大投入,难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农村水、电、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相对薄弱,也影响休闲农庄的接待能力。

2.区域统筹规划不太完善,整体档次不够高

一是缺乏区域统筹规划,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休闲农庄设施简陋、项目雷同、活动单一、服务水平较低,还停留在钓鱼、打牌、吃土菜这一层次上,缺乏更有观赏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

3.从业人员缺乏必要培训,素质亟待提高

大多数员工没有接受规范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原来多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三、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科学规划

各地要加强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统筹规划,使休闲旅游农业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尽量避免原本是城市的一些生活垃圾、环境压力转嫁到农村,影响农村的生态安全。

2.坚持突出特色

要指导和帮助经营者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将富有农业特色休闲项目引入农庄企业,打造特色招牌。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保、农事体验于一体。

3.坚持加大投入

要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发展休闲农业配套产业。

4.坚持提升品牌

篇8

以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五大工程。全县完成退耕还林0.367万hm2,完高台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贺天新(甘肃省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台734300)成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4.65万hm2,封滩育林(草)3.166万hm2,治理沙漠3.367万hm2,治沙造林0.107万hm2,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绿洲向沙区推进5~10km。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使湿地保护面积达1.7万hm2,为大批候鸟提供了栖息、停歇、迁徙的理想场所。

1.1以畜牧饲养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畜牧业是全县农业中的重要产业。2011年全县畜牧业产值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1%,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546元,占人均总纯收入的23.8%。近年来,县上加大扶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发放贷款等额等措施,支持发展养殖业,走粮(草)—畜(禽)—沼—果(菜)循环发展的路子。

1.2以沼气建设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高台县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投资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猪圈+厕所)”生态模式10560个;沼气用户已达1.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25%。如:黑泉乡定平村郭光寿的温室辣椒今年长势好,光使用沼渣、沼液这一项就比别人的温室少投入300多元的化肥钱,收入比别人的温室整整多1000元,病虫害也比往年明显减少。如今,象郭光寿这样集“养殖—沼气—粮”、“养殖—沼气—果”、“养殖—沼气—菜”等生态经营模式的农户在高台农村越来越普遍。这种集能源、生态、养殖、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把沼气建设与环境整治、村镇规划、污水治理、生态村、文明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等结合起来,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使农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家居清洁、庭院经济高效、农业生产无公害的生态发展之路。

1.3以秸秆利用为主的环保增收模式通过秸秆还田、氨化后作为牛羊的饲料、食用菌种植等模式的利用,解决了农民以往“一烧了之”的做法,过去麦收、秋收后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秸秆的综合利用明显地提高了农户的收入。1.6以休闲、旅游为主的观光农业模式高台县着力打造“红色胜地、文物古迹、湖泊水面、生态观光”四大旅游品牌。依托312国道,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栽植红柳、松柏、枣树苗等苗木,形成了大通道、多树种绿色屏障;依托祁连葡萄酒业公司开发“三园观光”区,建成啤酒花生产基地133.3hm2,酿酒葡萄基地485hm2,形成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庄园。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台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建设水平还不高,规模不大。当前制约全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高台县生态农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在理论上没有形成自己明显的技术体系,在实践上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需要有多元化的技术和相关的政策支持。二是现阶段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三是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短,不够紧密。由于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农户和企业利益“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循环连接机制。四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平衡,特色优势不明显,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卖难”问题仍然存在。五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强。尽管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近40家,但是,大部分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六是污染生态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干部群众仍然存在“重发展、轻保护,重经济、轻生态”的错误认识,化肥、农药、农膜使用超标,家禽、家畜散养、放养破坏植被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

3高台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3.1强化组织,完善机制生态农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统一协调、分工管理的运行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保障体系,落实生态农业建设的各项规划。

3.2加强宣传,增强意识尽管《农业法》对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有原则性的规定,但还需要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水平,自觉提高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意识。

3.3创新思路,完善模式进一步借鉴县内外发展生态农业的先进理论与模式,总结和完善本县发展生态农业的现有模式,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农业循环、生态安全的新模式。

3.4加大投入,持续增长要依据市场规律,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以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投入机制。

篇9

关于揭东区三农普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实地走访了解全区麻竹笋产业种植、加工情况,结合第三次农业普查掌握相关情况,形成该调研报告。

目前,我区种植加工麻竹笋基本集中在埔田镇,已形成产业集聚规模。近年来,埔田镇在省、市、区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麻竹笋作为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打造,采取建基地、扩规模、抓出口等措施,种植规模和产量逐年增大。埔田镇作为麻竹笋生产核心区,辐射带动了锡场、新亨、玉湖等周边乡镇的全域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笋之乡”、“广东省竹笋专业镇”、“广东省科技专业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埔田竹笋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全区麻竹笋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2017年麻竹笋产量10万多吨,产值约10.4亿;麻竹笋加工企业49家,年加工量超过6万吨,2017年出口额达8.8亿元人民币,创税5500万元人民币;年销售产值超2亿元的麻竹笋加工企业3家,农业特色产业经营农户8000户,带动农民每户增收3200元,农业特色产业经营专业合作社6家,80%以上的麻竹笋产品出口远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埔田镇将在一个产业(即竹笋产业),三个延伸(即特色餐饮、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产业优势、交通优势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于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开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主要依托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纽带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企业,主要是:广东裕洲食品有限公司、揭阳市裕中食品有限公司、揭阳市骏佳实业有限公司、揭阳市雄佳佳品有限公司、广东新路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揭阳市念恩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承载的主体,模式主要是企业+基地+农户;以外贸为主的销售,年出口额达到1.4亿美元以上,已基本形成以麻竹笋产业为主,产业横向延伸,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完整产业链。

篇10

一、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1.公司治理状况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股东大会有12名大股东及一名内部职工代表共同组成;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由3名成员组成、设一名监事长,两名监事独立履职;高级管理层由5名人员构成、其中行长一名,行长主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经营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副行长3名,一名主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工作,一名主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营业业务工作,一名主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内审合规、风险管控工作,监事长一名,监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内部运营工作。内设职能部门4个,分别为内审合规部、综合管理部、业务管理部、营业部。

2.内控状况

为加强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内部控制,健全内部审计体系,2013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根据上级监管部门要求设立了由高级管理层直接负责的内审合规部,并配备了相应的内审员。其部门职责是依据国家的经济法令、法规、金融方针、政策和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绳,对全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建立和执行、业务办理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客观评价。

内审合规部坚持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以督促政策和制度落实为目的,以防控风险为重点。2014年针对对公核算业务、储蓄柜面业务、账务核对业务、结算账户管理及反洗钱工作、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信贷档案管理共计6个方面开展了内部审计。提高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有效促进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

3.经营指标情况

(1)贷款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31日,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37%,完成年初计划的105.23%。累计发放贷款同比增长0.31%,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占比86%。累计收回贷款同比增长13.16%。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全行正常类贷款占比98.5%;关注类贷款占比1.05%;次级类贷款占比0.45%;不良贷款率为0.45%。

(2)存款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全行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3,632万元,增长21%,完成计划的10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0,109万元,增长28%;对公存款余额比年初下降6,477万元,下降59%。储蓄存款占比97.7%,对公存款占比2.3%。

(3)中间业务、同业业务和票据业务完成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31日,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8.2万元,减幅84.45%;同业存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7,871.58万元,增幅34.96%。

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未开展票据业务。

4.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1)存款指标。截止2014年12月31日,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增长21%,完成计划的104%。

(2)贷款指标。截止2014年12月31日,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增长20.37%,完成年初计划的105.23%。

(3)利润指标。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完成净利润计划的102%。

(4)利息回收率指标。2014年,全行贷款利息收入完成计划的100.74%。

(5)贷款回收率指标。贷款回收率为97.4%,比去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6)不良贷款指标。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划分,不良贷款率为0.45%。

(7)营业网点布局指标。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新增设支行,完成营业网点计划。

(8)“四防一保”工作情况。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四防一保”工作全年安全无事故,完成计划指标。

5.经营方式及金融产品,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情况

(1)金融产品

2014年,面对整体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合理高效运用资金,并强化了信贷审慎经营管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了信贷业务的健康、稳步发展。一是发挥产品创新优势,不断做大信贷规模。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惠农直通车”、“企得利”、“商易通”、“宅易通”业务品种开展良好。“办事效率高、法人机构地位优势突出、担保方式灵活多样、提供免评估、免公证贷款”已成为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标志性特点,在广大客户中深得好评。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累计为737户企业及个人提供信贷服务,共发放“惠农直通车”贷款45,464万元、“企得利”贷款29,614万元、“商易通”贷款22,099万元、“宅易通”贷款9,181万元。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让利惠及广大客户。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从自身实际经营出发,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变化、业务发展需求和同业竞争策略导向,综合考虑资金成本、风险、利润等因素,对贷款利率水平进行了2次灵活调整。根据不同客户对象、贷款品种、贷款方式、贷款期限、风险种类等,在进行成本、风险、收益等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利率定价。对涉农贷款利率给予适当优惠,对其他贷款利率相应下调上浮幅度,切实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2)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情况

①高度重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牢固树立保护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的观念,认真学习银监会有关文件要求,挤出时间进行“发生紧急情况妥善处理客户投诉”演练,增强了依法合规经营意识,逐步建立健全了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机制。顺利完成消费者投诉统计工作之后,尚未发生客户投诉事件。

②完善机制。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总结过去的经验和管理制度,明确客户投诉处理工作流程及时限,严格按照银监会有关客户投诉处理时限的要求,着力提升营业网点现场投诉处理能力和畅通客户投诉的受理渠道,建立专门的投诉部门和管理人员,如有客户投诉电话,负责及时的处理并上报到主管行长。明确首问负责制,要求各网点及相关人员及时妥善解决客户投诉事项。

③加强沟通。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保持与银行监管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加强客户投诉源头治理,深入分析客户投诉热点问题,有针对性予以改进有关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机制。

6.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在风险

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各项经营指标和经营效益取得较高水平。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款结构不合理

2014年末,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储蓄存款占比97.65%,对公存款占比2.35%。由于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银行卡及网上银行支付结算渠道欠缺,使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对公存款一直在低位徘徊,存款结构严重失衡,低成本资金占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益。2014年9月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新系统正式上线,银行卡也在申请中,2015年随着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银行卡上线,支付结算渠道日益畅通,存款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也有所改善。

(2)传统业务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银行卡及网上银行业务没有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业务发展,不能带动相关的中间业务收益,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开展,将带动相关的中间业务发展。

(3)利差空间缩小,经营压力增大

随着央行存款利率一定空间的浮动和贷款利率的放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目前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空间比前几年明显缩窄,经营压力有所增大。

二、村镇银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1.增强对粮食主产县和粮食生产企业的支持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经过了五年多的发展历程,扶持了多家涉农企业,其中××粮食有限责任公司是该行在粮食生产领域的重点支持对象。××粮食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粮食收购、烘干、存储、销售等,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2014年初,××粮食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资料认为2014年玉米将有一个较大的上涨空间,并且通过反复测算,计划收购玉米7,000吨,需流动资金约800万元,但该公司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生产所需,故向该行申请抵押担保贷款300万元。

2.增强对当地特色农业的支持

苗木花卉产业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辽北某地区富饶的沃土打造出了“全国第六,东北第一”的美誉。

××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是该项产业中的佼佼者,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看好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大力研发新型嫁接苗木品种,但培育要求条件比较高,需要建设近40个高科技无公害绿色大棚和购进相应的附属设备,培养观赏性价值更高的苗木。但因在资金运转方面出现一定的困难,于2014年9月向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该行在得知该情况后,行领导立即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积极的调配资金。相关人员快速、有效、合理地展开贷前调查、审查和审批等环节,决定向该企业发放贷款100万元,用于其承建高科技大棚,培育优良苗木花卉品种所需资金。

3.增强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

农业科技的研发是我国大力提倡的重点产业项目,可以说科技力量融入的多少是决定百姓能否快速奔上富强之路的法宝,粮食亩均产量若能得到提高,便可使农民种植粮食的信心大大增强。对此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同样给予资金支持,以××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综合多方面科技信息,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批产量高、质量佳的农资产品,适合推广使用,通过反复测算,仍缺少资金300万元,此时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其发放300万元贷款,不仅农民种上了高产的种子,企业也得到了市场的开拓,使银、企、农三方共赢。

4.增强对农业市场体系的支持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本着“抓小不放大”的原则展开市场营销,在“视小为宝”的基础上对形成规模的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投入。

地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源地,连带周边乡镇附应形成了苗木花卉产业专业生产区,该区域多以小规模分散式农户经营为主,几乎家家包地,户户种苗,形成了供、产、销一条龙的苗木商业经济网,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加入弥补经济网络中各个环节连锁效应点的缺失,挪走“产”前的“绊脚石”,运来支撑循环的“经济点”,将经济点融入到经济网中形成供、贷、产、销四位一体的商业运作模式,对农业市场体系的调节起到了“经济杠杆”的作用。

5.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篇11

在脱贫路径上,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行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结合,发展马铃薯这一"短平快"产业,实现年亩产值近万元,2015年示范种植x亩,带动全县种植x万亩。集中连片规划种植x万亩核桃,春季已完成15541亩,冬季计划种植x亩,现全县已发展x万亩,建成示范点37个,特别是县财政今年投入x万元,强化抚育管理x亩核桃示范基地,挂果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扶贫养羊x户x只,项目效益和群众积极性、满意度提升。实行提子、刺梨产业大户带动,提子发展到现在的x亩,其中x亩已挂果、产量x万公斤,亩均产值x万元。贫困户每年在提子基地务工收入x万元。此外,建成稻鱼共生等精准扶贫示范点35个、面积x亩,亩均产值x元。发展辣椒订单种植x万亩左右,亩均产值x元。二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大户、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户同发展、调结构、增收入。目前,共引进培育大户x多人,家庭农场x余家,专业合作社x余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省级农业园x个以上,流转土地x万亩,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三是实行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同步走。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为抓手,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就是一个党建示范点、一个小康示范点,一栋黔北民居就是一个产业孵化器,建乡村旅馆x家x张床位,农民文化家园、文体活动场所x个x万平方米,黔北民居改造x户,示范点x个。今年1至5月,乡村旅游接待游客x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

2.几点启示

启示一:精准扶贫不是"数据扶贫".数据是衡量贫困情况的可视化指标,但一些地区、一些人为了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在数据注水上大费心机,表现为擅改脱贫人口数量、篡改衡量贫困的指标。这次,在xx县的座谈会上,该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就向我们考察组一行直言不讳,为了赶进度,他们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存在"数据扶贫"的现象。对此错误倾向,我们一定要警惕起来。确实,信息化时代,扶贫工作离不开准确的数据。真实准确的数据有助于决策部门掌握贫困实情,但注水虚假的数据却可能影响整体脱贫的进程。因此,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无论是"精确识别贫困人口",还是"精确投放扶贫资金",都要做到数据精确、真实、可信,容不得半点水分。

启示二:精准扶贫不能等同于送钱送物。交流中,xx县干部反映,当前,有些干部对精准扶贫存在错误认识,认为精准扶贫就是简单的送钱送物,只要钱和物送到位了,就算帮助贫困户脱贫了。对此错误倾向,我们必须警惕起来。毕竟,钱和物只是杯水抽薪,只能解决贫困户眼前的生计,要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真正脱贫,远不于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帮助贫困户真正脱贫,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贫困户掌握脱贫增收的方法。比如,可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入手,让有条件的贫困家庭每户都有1个以上劳动力参加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从而摆脱贫困。

启示三:精准扶贫要注重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造血"扶贫,是持续稳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根本的长远的扶贫。在这一点上,xx县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比如,他们把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突出扶贫攻坚"x"工程,大力发展核桃、刺梨、特色蔬菜、有机高粱、牛羊稻鱼等产业,推动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我们抓精准扶贫,一定要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袋子才能鼓起来,贫困户才能真正走出贫困。

3.几点建议

篇12

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59.4万亩、单产510.8kg、总产26.5亿斤。分别比“十五”末期增加37.5万亩、53.3kg和6.2亿斤,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了“三增”,总产创十一年来最好水平。其中优质粮占90%,比“十五”期末增加了46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4.4万亩,总产达51.8万t,亩产较“十五”末期增加1770.4kg,蔬菜销售收入成为农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九台市高效经济作物快速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得到优化,高效作物、优质作物大面积种植。?2011年全市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优质品种占农作物播种面积90%。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已基本形成250万亩优质粮、14万亩无公害菜、5万亩优质果、5万亩优质苗木等优势产业区、带。全市种植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0家,实现各种农作物生产订单种植7.5万亩。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依据资源优势和政策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有较快的发展,比如:上河湾镇双顶村的果品、波泥河镇的苗木、卡伦镇的蔬菜、花卉,突显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三、设施农业建设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建立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新建种植业设施包括普通温室、钢骨架塑料大棚和普通塑料大棚6.2万亩,其中蔬菜设施面积5万亩,食用菌设施面积0.5万亩,花卉设施面积0.2万亩,苗木设施面积0.5万亩,可实现年总产量108万t,总产值21.6亿元,为农民创效益13亿元,带动5万人就业。

四、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种植业良种推广成效显著,推广了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优质、高效、高产品种50余个,新型实用技术50余项,累积推广面积500万亩。2011年在全市建立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0个、粮棉高产创建示范片12个。重点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项目,在全市14个乡镇、2个办事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实现了全覆盖,累计推广面积250万亩,预计实现农作物生产节本增效1.17亿元。通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共培养、培训13.6万人次,培训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大幅度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市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检测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充实和加强,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全市范围内全面杜绝了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的使用,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100%,生产基地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市已有10余家企业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全国统一认证。全市发展市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小区5个、辐射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

六、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九台市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5年先后争取了3批农村沼气国债工程项目,重点推广了农村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热水器三项技术。截至2011年末,全市农村新建户用沼气池0.82万户,大型沼气工程3处,养殖小区沼气粪污处理工程3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7万m2。涉及到全市14个乡镇、2个办事处,310个自然村,惠及农民3.93万人。农村可再生能源得到有效利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争取中央与地方农业建设投资4473万元,落实建设项目17个,有力地改善了种植业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推进建设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培训、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等,为加快建设九台市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

八、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良种推广工作成效突出,共引进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余个,推广了以先玉335玉米品种、吉粳88水稻品种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产品种,全市种植生产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显著。初步掌握了病虫害在九台市的发生区域、面积、生境、危害现状及发展趋势。全市常年病虫害防治面积达250万亩。通过加强监测防治工作,每年挽回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三是土肥监测服务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完成了全市近250万亩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力调查,并实行了数据库管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强化肥料市场监管。四是农药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建立了农药监督管理机构,建立规范化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基地。五是国家种子区域站的建设,便于农民对新品种的选择。

九、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

篇13

二、农业农村发展情况

(一)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万盛经开区体制调整后,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270元,增长14%。

一是及时编制发展规划。启动《万盛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启动了万盛现代农业园区及黑山精品农业示范园、青年生态农业观光园、青山湖高效农业园、台湾生态农业观光园、衡秋农业生态园“一区五园”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品牌创建实现跨越;四是农业基础不断夯实;五是惠民政策有效落实;六是造林绿化深入推进。

(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第一,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品牌创建工作;第二,抓好农业项目和加大农业投入;第三,建设三个水库;第四,推进四大产业。第五,打造五个园区:一是精心打造黑山精品农业示范园,二是强化建设青山湖高效农业园,三是启动实施青年生态农业观光园,四是加快推动台湾生态农业观光园,五是提质升档衡秋农业生态园;第六,保障六项民生。一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二是改善农民出行条件。三是改善农民用水条件。四是改善农民创业就业条件。五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条件。六是改善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万东镇镇情简介 黄昌银

万东镇位于东南部,地处万盛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矿共存的镇。全镇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和7个居委会,常住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

万东镇境域环绕万盛城区,基础设施较完善,配套齐全,三万南铁路贯通全境。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新型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加工、商贸流通竞相发展。都市农业加快推进,有全市唯一的国家级水保科技示范园、区级生态农业园等两大农业园区和五和黄花梨、五里香猪、新田奶牛等特色农业产业。境内有较为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石英砂、页岩粘土等矿藏资源。

2012年,全镇经济总量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16%,非公经济实现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52%,财政收入实现1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791元。

万东五和梨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