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科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本文拟对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生物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生物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好载体。生物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应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众所周知,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初中生物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下,特别是在学校德育教育的熏陶中形成并发展起来。在生物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例如:,介绍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年累月耐心在田间实验、刻苦钻研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不辞辛苦、奋发向上的精神。
2.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生物教学中教给学生已确定的生物事实、生物原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虽不能较大地确定学生创新能力,但能积极地向学生灌输科学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意识到生物的发展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因为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源、能源、资源等问题;此外,国防工业与生物有着如同“鱼与水”的关系。所有这些足以激起学生的心智和想象直接朝向未来,使学生潜意识地树立攀登科学高峰而不断地努力学习。
3.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利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细心地捕捉各种直观现象。例如: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通过观察,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技能的培养是重要任务之一。指导学生一丝不苟地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将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同时积极发动学生参加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去研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这样的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练习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进行科研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验技能基础。
二、树立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
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科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在生物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在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生物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三、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于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生物学知识体系是千百年来无数科学家经过对自然界进行艰苦卓绝地探讨所积累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思想境界及意志行为作为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例如:在初中“探讨生物奥秘”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能写出《本草纲目》?我们应向李时珍学习什么? 又如在讲“沙眼病”时,向学生介绍第一个发现沙眼衣原体的我国科学家汤凡的事迹。他拒绝外国著名优厚待遇相邀,但他坚持留在国内,为了搞清沙眼病原体,他不惜在自己的身上做实验,终取得成功,于是国际防治组织授予他沙眼金质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畅谈中华民族在生物学、医学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即“要我学”;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即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现这一宗旨,增强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1、运用课前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血液循环》时,指导学生思考提示中以下问题:“血液为什么能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血液为什么不会倒流?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什么?心脏不停跳动而不疲倦,这是为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是利用学生探求悬念的心理和追根究底的欲望,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导入新课教学。
2、讲解重点图象,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一段表述《生物进化的过程图》的文字,使学生感受到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了解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通过一段表述《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的文字,使学生感受到自然选择的残酷性,尽而了解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3、讲述生物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恰当插入典型的生物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我先讲了“一头白色母猪生下了白色和黑色仔猪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问学生“为什么”?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此状况下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自然受到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教学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总结。例如:在介绍“血流的管道―血管”时,采用的的教学方法是实验―观察―讨论―总结教学法,采用电脑课件,动画逼真地展示“血液在人体内流动”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然后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相关的内容、形成正确的结论。
2.比较。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从而温故而知新。
3.实例教学。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电视、报刊上出现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知识。
4.情景教学。播放“动物世界”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
5.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主要的学法有:目标探索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每个实验有确定的探索方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听课;逻辑推理法:引导学生运用所获信息和已学的知识,推出新知识;综合信息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所获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传授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知识为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活动为主;在方法上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为被动的“为分数而学”、“为教师而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只有彻底抛弃以往那种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
二、树立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
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科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在生物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在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生物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倍受教师青睐的传统“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但已不能适应现在对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植物开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植物开花可能的因素;如自身因素(是否成熟),空气,温度,光照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搜索,亲身实践等方法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总之,创新教学方法一定要以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为宗旨,将现代的科学理念有机的结合到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之中。
四、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生物学的基础观点。对生物体的形态、构造及生命的诞生、发展、进步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具体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在观察、研究与生命现象相关的问题时,有一个扎实系统的知识基础。如加强学生以思想能力为主的生物科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对假说的提出与验证的判断能力;对生物现象从内在的到外在的规律的归纳与推理的能力;知识运用与迁移的能力;数据搜集、处理和运算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注意教法的多样性,如可采用讲述法、直观教育法、自习法、讨论法、实验课等。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如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录像等,让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采用自学、观察、描述、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能力。
五、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一、 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生物教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对生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全部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它,防止淹没在题海中。
教学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从生物原理及概念入手来讲授,可以从生物的实际应用或者生物的发展史或是生物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至生物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生物新知识时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只有针对不同的概念和知识,将生物的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会激发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也只有把“由旧知识发展成新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才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得“会学”,从而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对生物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此处的“强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应促使学生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观点,任何生物概念和知识都不是静止的和僵化的,而应是发展进化的。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例如C60的发明说明碳元素不仅仅只是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其二是应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懂得任何概念、知识都不是干巴巴的定义,相反应是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天地,煤气中毒事件的屡屡发生、生物污染屡禁不止、亚硝酸钠误为食盐的多次中毒事件的发生、毒奶粉事件的出现等等,不能不说是生物教育的悲哀!
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不时地将生物家的远大理想、爱国事迹、顽强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生物教育靠实验育人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往传统的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对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从低等到高等分门别类地讲述,从知识传承的角度说,这样的讲述具有优越性,知识的结构比较完整,然而在当今社会,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即使在知识传承方面,应当重视的也不是信息的量,而是理解的质。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孩子玩游戏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游戏机的"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东西,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感到痛苦。使生物学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让学生通过生物学的课堂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通过教师朋友式的启发和引导使得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理解,运用,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成为现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大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过份强调教师的角色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实践。而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学生的活动应多样化,让学生多思、多读、多练。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情;二是宏观教学方法与微观教学方法的统一。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中学生素质教育宏观改革方向分析
1.中学素质教育应拓宽其思路。实施素质教育,其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是教育改革中带有实质性和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不要把学生整天禁锢在课本中,沉压在作业堆里和围绕着考试。要让学生有时间看课外书,看报纸杂志,让学生有时间自己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到社会上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时间到大自然中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使学生在社会发展的阶梯上,去拓宽思路,增长见识,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和理论知识,全面提高素质。
2.中学素质教育应拓宽其教育内容。素质教育本质上来讲重点突出的是学生的综合人格素质,这种综合的人格素质内容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围绕这几方面的素质,从现代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出发,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可持续性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方面的教育。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但又不受大纲和课本的限制。根据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在教育内容上,可作适当的扩展、补充,增加选修课,组织学术讲座,增设活动课、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学多、学活,深刻领会,熟练运用,增强其各种适应能力。
3.中学素质教育应拓宽其境界。实施素质教育,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要把学生从早到晚关在教室里,关在学校内。应当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人生、品尝疾苦、了解过去、展望未来。以参观、瞻仰革命圣地、大好河山,讲述英雄人物等方式,去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树立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
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微观具体路径分析
1.抓关键——加快推进中学教育内部结构改革的步伐。中学教育内部结构的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素质教育本身来讲是一个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制度,在素质教育过程实施中必然涉及到中学课程的教材、教法、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招生制度等,这些都要从强化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2.抓主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目标是靠全体教师完成的。高素质的学生靠高素质的教师去培养,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具备实习操作技能和技术;不仅能卓有成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还必须站在科学发展前沿阵地动态地指导学生。因此说为了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必须加大力度培训师资。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情操业务能力素质,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文化科学知识素质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它知识面上要广、要博。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 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不高等。
二、人际关系方面
与老师的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在中学时期,老师仍然是学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②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也缺少了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三、青春期方面
①自卑情绪严重。 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有自卑倾向的人就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内心。
导致中学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绩落后、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②、性困扰频繁。 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性冲动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这是自然的东西,可是,在许多情况下,自然性不得不服从于社会性。如果中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势必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提升,生物教师不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还需要对生物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挖掘。新教材内容体系新,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教学就是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点[1]。使用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轻松的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教学资源,丰富生物学教学。
1.充分利用配套挂图、模型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对于教学的硬件设施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教室里配备了电脑和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为教师使用课件教学提供了条件。但课件的广泛使用,使我忽略了教学配套的挂图和模型的使用。相较于课件展示,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优点,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动手分拆、组装,印象更为深刻。
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教学中,使用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的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分布。然后再结合课件,利用动画演示细胞膜的流动性,这既利于学生清晰准确的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又为后面的“物质跨膜运输”做好铺垫。
2.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
生活经验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充分地挖掘生活中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理发店的碎发都要被收集起来,是为了提炼氨基酸――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大宝sod蜜中的“sod”之所以成为化妆品的卖点,是因为它是一种抗氧化酶,能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家中储存水果装入塑料袋,并放入冰箱中,可延长保鲜时期,是因为水果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由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不出,聚集在水果周围形成了一个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抑制了其呼吸作用,放入冰箱中通过低温降低酶的活性来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水果中有机物的分解。
3.关注当前的生物科学前沿
在新课程教材中,“科学前沿”“科学技术社会”等为学生介绍了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价值和局限性,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但是,教材编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耗时较长,因而教材使用有一定的滞后性,教材中介绍的“科学前沿”可能已并不是“前沿”。为了使学生准确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向,教师要多关注报刊杂志等的报道,收集关于生物科学的最前沿知识。
例如,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爱德华兹,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成功实现了第一位“试管婴儿”的诞生,开创了生殖医学领域的新纪元。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试管婴儿”、“核糖体”、“细胞衰老和死亡”,都是中学阶段要学习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若结合这些全球性的生物科学大事件来进行教学,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和意识。
4.了解社会热点话题
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是大家每天都会接触的传播媒体,报道各种社会关注的热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问题、营养保健问题等等,这些热点问题都与生物学知识息息相关。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社会想象,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技苑》节目在2010年10月报道了“不流血的手术刀,探秘超声波消融肿瘤”,在“细胞癌变”的一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该材料为学生介绍最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结合最近两年新闻报道的“劣质奶粉事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作用以及缺乏症状;利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林业生态项目”中要遵循的自然生态规律。将这些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讲座素材,时效性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利用简易材料,合理设置家庭小实验
生物实验能生动、直观地展示生物现象,以特殊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课堂演示实验往往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及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保证每位学生学都看到实验现象。而学生实验也只是部分实验,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实验,但毕竟是多人一组,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有实践全过程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用具材料,合理设置一些家庭趣味小实验,从一定程度上补充课堂演示、分组探究实验的不足。
例如,血渍的洗涤、韭黄和韭菜的培育、发豆芽等实验,这些实验都来自于生活,又与中学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密切相关。“血渍的洗涤”可用以研究酶的作用;“韭黄和韭菜的培育”可用以研究光照与叶绿素形成的关系;“发豆芽”既可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还可用以探究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重力性。通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小实验,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又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要多收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才能设计出精彩的课堂教学,以促进生物课程能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愉快的学会生物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下,特别是在学校德育教育的熏陶中形成并发展起来。在生物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生物教学中教给学生已确定的生物事实、生物原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虽不能较大地确定学生创新能力,但能积极地向学生灌输科学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意识到生物的发展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因为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源、能源、资源等问题;此外,国防工业与生物有着如同“鱼与水”的关系。所有这些足以激起学生的心智和想象直接朝向未来,使学生潜意识地树立攀登科学高峰而不断地努力学习。
3、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利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细心地捕捉各种直观现象。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技能的培养是重要任务之一。指导学生一丝不苟地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将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同时积极发动学生参加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去研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这样的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练习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进行科研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验技能基础。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的内容丰富,生物实验形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会对知识提出质疑,而在教的过程中,教师随时会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从而诱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分析、归纳、推理、比较、总结等等。最后由学生自己灵活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实验来获取知识,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学生将所看到的形态和结构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进行归纳、推理,由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科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在教学中有较多的问答活动,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相互补充,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说得好:“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成功,毫无疑问地要求每个生物老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积极参加教师队伍的普通话、多媒体教学培训、新课改教研等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每个学期订阅两至三种有关教育的书籍,不断地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收集生物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信息,进行知识更新。
通过学习使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理论素质不断提。,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开拓和推进素质教育,并对素质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需要。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思维、选择、审美、健体,具有终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掉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生物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生物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1.1进行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进行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实施素质教育,旨在帮助教育管理部门更好的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帮助各级学校更好的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1.2进行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进行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之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新形势下对初中生素质教育研究的可行性
虽然素质教育面临很多问题,但是众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弊端,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整改措施。素质教育的实施已具有可行性,具体表现在:
2.1国家政策的支持。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落实、推广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从而正确、有效地疏导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科研理论的辅助。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进行新形势下初中生素质教育特点及发展研究有强大的成熟的理论支持。
3.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
新形势下初中生素质教育特点及发展研究主要是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揭示素质要求的内涵、主体、主导,从而为各级学校落实科教兴战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正确、有效的途径。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具体研究项目:
3.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愿意是生理素质,后来人们把一些行为表现也成为素质,于是,素质概念使用逐渐泛化。简要梳理,素质概念主要分为三类,具体内容如(表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素质的构成大体分为五类,德、才、体、勤、能,具体所指见(表2)。
素质是不仅是个人财富,同时也是社会财富。对于个人来说,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财富,是长期磨练积累的结果,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于社会而言,社会的发展创造则需要由社会中个人来体现。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公平地对待了每一个受教育者,真诚地满足了人的发展的各方面的需求,并且是受教育者身心潜能处于最大的激活状态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具有五个基本特点,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程度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的普通性、教育目标地全面性、教育本质的发展性。③具体内容见(表3)。
素质教育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全体人群发展基础之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脑、体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自由的和谐的发展。④因此,素质教育理论是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新发展。
同时,素质教育是我当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总得指导思想,是对教育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是教育活动的总原则。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此,素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标志,以人格形成为宗旨。⑤素质教育与当前的一些教育改革理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产生了众多的教学模式,如“主体性教育或教学”、“主动性教育或教学”、“快乐教育或教学”、“创造性教育或教学”、“主动性教育或教学”、“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等等。这些形式不一的教学改革都在某一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他们都是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进行的具体教学理论或实践方案,仍然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
3.2素质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实践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而产生的新生事物。素质教育是对新事情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发展与创新,是对传统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已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3初中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
中学生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它包含德智体勤能等多项内容,其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更高注重德育在素质教育的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认真研究德育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措施,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导向功能、促进功能、保证功能。
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中,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使用不同的方法。如理论教学法,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就是理论教学法的代表。德育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比较鉴别法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比较鉴别就是引导学生对现象的对别、分析,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加强教学改革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心。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都需要教学这个载体。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坚持教育与育人的统一、传授知识与智能培养的统一、全面培养与因材施教的统一。教书、育人是教育的重要活动。教书是面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育人是教师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离不开教书,教书是为了育人。
(3)健康教育是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中学时代是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加强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健康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必须按要求开设体育课,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积极开展心理咨询。
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形成学生良好素质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实现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认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生产劳动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应该开设必要的劳动课,制动完备的劳动教育大纲,设置劳动场所,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学校应该加强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组织志愿者进行义务劳动,以及家务活实践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以公平与正义为代表的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面对这种情况,不管创新方式,加强完善素质教育体系,促动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注 释:
①刘玉方:《中学生素质教育读本》,2页,1998年.
②赵枫岳:《我国素质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74页,载《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结合生物教学的相关内容,突出介绍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许多重要发现、发明、创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讲到水稻时指出,我国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殷商遗址中就有水稻碳化的颗粒。学习到酵母菌的应用时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酵母菌酿酒的国家等等。近代中国辉煌的成就更是不胜枚举,如被誉为世界“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的培育,小黑麦的培植,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等等。辉煌的成就势必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喜爱生物,树立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
二、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物质基础的知识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和生理作用,这时可采用稻谷晒干、蔬菜晒干干制作菜干等常识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刚收割的稻谷和新鲜的蔬菜晒干后质量会明显地减少,正是由于稻谷和蔬菜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的水分,并且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由于自由水能自由流动,可蒸发而散失,因此晒干的种子和菜干损失子大量的水分,只剩下少量的结合水。晒干种子不容易发芽正是由于缺乏自由水使胚细胞中各种生化反应很难进行,细胞新陈代谢极为缓慢。把晒干的稻谷放到试管中再加热,会发现试管壁上附着有小水珠,正是由于晒干的稻谷种子细胞中还含有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不能自由流动,也不容易蒸发,但烘烤时,结合水可从细胞的化合物中脱离出来。
三、强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生物学在相对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门实验学科。所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是初中生物教师的当务之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的设备装置和设计原理,掌握操作程序和操作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出现了错误,能按照实验原理、操作程序,认真分析原因,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意识。另外,我们应组织学生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定期活动,其中小组长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可以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实验的准备工作,带动全班学生做好各项课内外的小实验,并帮助老师进行检查等。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创造性的发挥。
四、掌握原理,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生理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介绍了卫生保健常识。如体育锻炼对人体各系统健康的保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原因、意义,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介绍脊椎时,学生知道了青少年是脊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坐得正、立得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脊椎的正常发育,也有利于保持学习的正常环境。又如介绍了吸烟、吸毒的危害,教师就应要求学生不要有试一试的想法,一旦上瘾,就难以戒除,势必摧残自己的身心健康。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原理,这对增强他们身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一、初中生当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
1.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
由于刚刚才结束小学的学习,初中生刚踏进中学的校门时多少会感觉到不适。这个时期,初中生受到父母和学校的双重压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甚至要求孩子达到不可能的目标,无形中为孩子增加了很多压力。而学校课业繁重,再加上此时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水平远赶不上生理的发展速度,使他们面临更复杂的考验以及更大的压力。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暴风雨时期。
2.当代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改革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导致了新一代继承人出现不能吃苦的毛病。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尤其遇到困难时,不能积极应对,适应能力差,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考试失败或者学习上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常常会失去信心,破罐破摔。
3.初中生存在着逆反心理
初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学生要经历从小学闭锁期到开放期的一个巨大转变,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还不稳定。而此刻随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意识也在逐渐改变,逐渐脱离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能够对身边事物做出自己的评价,成人意识与独立意识都在迅速强化。自尊心在此时会变得尤其敏感。很多初中生在此时会变得烦躁不安,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出现不合群、意志消沉、理想泯灭以及学习被动的现象。
二、利用体育课提升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几种解决方案
1.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初中生减轻压力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为缓解初中生压力,体育课程可以合理增添体育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调整教学模式。对于压力大的初中生来说,应参加一些运动量小,缓和沉稳的运动项目,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能使心情平静下来。同样也可以引领学生参加一些以集体配合为主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毽球等,通过这些运动在集体协作、默契配合中享受愉悦快乐的心情,使心情得到排解。
2.体育课能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部分体育教学目前都是在室外,学生上体育课要经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体育竞赛,如足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等,呈现出竞争的态势,吸引学生参与。在进行运动技能的练习时,他们要经过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并应用自如,同时他们也要承受肌肉酸痛以及身心疲惫的不适,无疑这也能使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吃苦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比赛的过程中,努力的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并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体育竞赛从来都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它可以锻炼学生承受失败与挫折的能力,强化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教师需要注意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
首先,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不能仅仅只是枯燥的练习,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来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将学生从“不练”转化为“多练、爱练”。其次,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被当众批评,所以教师的言语不能太过打击学生。最后,教师要学会给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目标。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制订目标。
三、关于体育教学的结论
1. 唤起初中生自我建设的意识是核心
初中生在在人格规划建设上是朦胧的,不具体的。随着知识的增加。出现具有选择和自我调整的意向,初中生是自我意识发挥最快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使初中生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他们人格建设的奋斗目标,培养他门人格建设的方法和能力,依靠初中生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应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引导并抓住一切机会给以人格建设的培养。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人的自我意识在自身人格教育发展中发挥着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影响并塑造着人格品质结构的其他成分,和这些成分的相互关系,制能约着个人行为。“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的内外因互动相互推动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设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
2. 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基础
构成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人的整体素质、综合索质有关。文化知识多少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情感,体现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培根说得好:“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辩”。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人格的教育与培养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现在的初中生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后备军。加强他们人格的培养与教育有其是当务之急。因此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注重思想基础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小事做起。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能力与素质;二是在扩大学生知识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索质的核心,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有关;三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互动能力。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来修正他们的思维偏差。四是注重向学生传授新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精神,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的科技影响他们,促使他们人格尽快现代化。
3.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是重点
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重视认知的教育的正面引导,这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前提。但我们不能指望仅靠认知教育就能产生良好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在初中生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尊重他们的情感、培养意志,这些因索在人格品质形成中有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班级的文化建设,通过必要的环境来丰富初中生的生活,培养他们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特别要搞好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树立典型,倡导积极风尚,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生活学习中冲突的技能,同时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开设美术园地、音乐兴趣小组等,加强艺术教育功能。发挥艺术陶冶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大力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生活,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训练活动课。(活动课),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发展,达到学生身心的统一。
4.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正合力
初中上的人格还是比较单纯的。但对良好的人格对以后的人生有这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人格的教育培养中,环境的健康化与人格的健康化是密切相关的,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成为初中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标准不一,取向不协调,则会使初中生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
5.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初中生心理品质和心理教育长期以来受轻视的情况也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确定为德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目前初中生的心(下转第65页)(上接第56页)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还是不令人满意,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及水平都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不能不令人忧虑。
因此,在学校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是当前德育工及其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可设心里咨询工作室,加强和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矫治行为偏差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来完成,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初中生人格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