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区域管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概况
工程物探勘察是海洋油气开发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平台及管线的逐年增加,我们所进行工程物探勘察作业的区域也变的多种多样起来。本文所提的特殊区域是指大型船舶受其体积及吃水影响不能进入,或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大型船舶不得进入的区域。
根据经验查找到确实的理论根据,根据理论结果来指导我们现实的工作。
在这些区域我们作了很多工程物探勘察作业,其中不乏受总公司关注的重大项目,作为整个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特殊区域往往租用小船进行作业。由于每年都有这类工程,例如,平湖管线检测,涠洲11-1N油田开发项目,春晓油气田开发项目等。本文对这些特殊区域所进行的工程物探勘察作业进行总结,得出租借外雇船舶的技术要求,各调查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各系统相互配合进行作业时的注意事项,现场对船舶及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经验。
2、海上工程物探勘察作业对船舶选择的特殊要求
(1)作业船舶要具有适合本海域的相应船舶证书,经健康、安全、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员审核并书面许可后方可进行作业,并召开健康、安全、环保交底会议,告知船舶人员工作目的、流程和健康、安全、环保注意事项,并在交底单上签字。在开工前提交健康、安全、环保措施,并进行备案。
(2)作业船舶舵效要高,因勘察作业测线较多且其长度较短(如平湖管线检测中,测线长度为300米,总数有上千条),作业船舶转向频繁,如果舵效差,操舵人员的体力很难保证,从而影响作业质量和进度。
(3)作业船舶要能够低速运行,在进行管线检测中,尤其是利用管线仪进行直径较小管线检测时,较低的船速会增加管线仪的分辨率,而有些小船由于其主机性能的影响,其速度只能在5节或5节以上,如果强行降低其船速则会失控,这样的船舶是不适合进行工程物探勘察作业的。
(4)所选船舶要考虑设备安装的方便、可行。船舶甲板应有开阔的空间以方便工程人员装卸仪器,船舷应适合各种仪器的安装、固定。船上要有密闭性较好的空间充当仪器操作间,以避免雨天对仪器操作的影响,尤其在南部海区进行作业时,由于降雨频繁且有时雨势较大,如果操作间进水,有时会烧坏仪器从而影响作业进度。
(5)作业船舶的操舵人员要有熟练的操舵技能和较强的责任心,由于跑测线不同于航行,进行勘察作业时要求船舶跑直线,偏移量通常为左右5米,所以对操舵人员的操舵水平要求较高。
3、主要测试系统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安装仪器要注意与驾驶台的相互配合,由于外雇船舶作业,每次使用的船舶不同,作业人员不同,工期一般又较紧张,此时需要工程项目经理跟操船和作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当安装不同仪器时,操船人员如何操纵船舶给予配合,这些需要在开工前沟通清楚。
(1)定位系统:工作前要进行平面坐标测量参数的测量,并统计测量中误差;电罗经、姿态系统要测量安装误差,并校准电罗经的坐标方位角;精确测量各仪器相对于GPS天线的精确位置。
(2)测深系统:(以多波束测深为例)多波束测量系统:首先,在进入调查区域后,在船体完全停稳后,要对调查区域的海水声速进行采集,最终得到一个准确的平均声速值。
然后安装要选择船上牢固及不活动的部位;安装位置远离噪音源;安装杆要在尽量靠近水线的地方设置固定点;声纳头要超出船底;要做必要的试验以检查回收和放下声纳头后声纳头校准是否有改变;要仔细选择声纳头安装位置,远离船主机、副机和泵;声纳头安装不要太靠后,否则会受到螺旋桨的影响;三维姿态传感器和光纤罗经的安装原则:要尽可能地装在船的重心位置,中线方向要尽量与船中轴线方向一致,并进行检查和校正安装误差。多波束要进行系统参数的校准,包括横摇、纵摇、定位延迟、船舶吃水等参数。在测区附近要进行船舶对磁力的影响试验等。
(3)地层剖面系统:安装位置要远离噪音源,远离船主机、副机、泵和螺旋桨。根据各区的地质状况选择适当频率、增益和适当的船速及电缆长度,使记录达到最佳状态,并把有关参数标注在记录的开始。每天作业前,做好仪器的调试,保证信号清晰准确,校对仪器中各测量参数的正确性,并做好记录。
(4)地貌系统:安装位置要远离噪音源,远离船主机、副机和泵;连接拖体和电缆,计算并确认拖放长度,拖放长度根据调查区域水深、海况及使用船只的噪声水平综合确定。同时应根据资料情况在作业中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资料接收状态;拖鱼与拖鱼电缆在甲板连接后,另一人必须进行检查,查看连接是否牢固,以免发生拖鱼丢失事故;拖鱼入水前必须开机在甲板检查拖鱼两侧换能器是否正常工作;拖鱼入水时应与船舶驾驶人员联系,保持船舶航向及航速,使拖鱼安全平稳入水,达到预定的工作深度。
(5)磁力仪:计算并确认拖放长度,作为一般原则,电缆释放长度应至少为船长的三倍;磁力仪探头与电缆在甲板连接后,查看连接是否牢固,以免发生探头丢失事故,同时应检查浮球绳索是否系牢;磁力仪探头入水前必须开机在甲板检查探头否正常工作;磁力仪探头入水时应与船舶驾驶人员联系,保持船舶航向及航速,使探头安全平稳入水,达到预定的工作深度;在磁力仪下水前应根据工区水深和合同(或甲方代表)的要求调整拴在磁力仪探头尾部用来调整磁力仪探头平衡和深度的浮球的绳子的长度,使磁力仪探头在达到预定的深度的同时又和海底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探头触碰海底;根据磁偏角调整铯光泵的方向,入水观察电压电流值、信号强度、磁场值、深度及高度计值是否正常。
(6)发电机:根据所使用仪器的种类合理选择不同功率的发电机。发电机放置地方要离仪器操作间远些以防止废气对人的危害,同时要防止发电机爆晒和雨淋。
4、小船进行工程勘察作业的工作计划
4.1工作计划的确定
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首先要考虑到调查船航行的时间和调查主要内容、调查船及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调查成果提交的最终成果形式、完成时间和对成果的鉴定方式。合作的伙伴、资料传输、经费预算等。随着安全生产的形势日益严峻,为保障人员、设备安全和保护环境,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海洋石油作业健康安全环保标准》要求的应急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业计划。
4.2测线布设
由于工程物探调查经常多种仪器同时作业,所以要根据设备的测量范围,合理布设计划测线。
1、多波束测量要求全覆盖测量,测线之间一般要求有10%的条幅重复率。
2、旁扫声纳测量也要求有一定的条幅重复率。
3、单波束测深,浅地层,管线仪和磁力测量不要求全区覆盖。因此,根据测区的重要性和要求,合理布设测线。对比较重要和特殊区域要加密测量。在长度上考虑拖体的电缆长度,以及密切关注实际的航迹,在遗漏的区域要及时安排补测。
5、进行工程作业时各个系统注意事项
(1)导航定位系统是最基础的数据,在工作中要确定各个托体在船舶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并在导航记录中分别记录各个拖体的坐标,在工作中除了要记录船舶的航迹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定位的间距,记录拖体的航迹。每天需要提供船舶、拖体的航迹图、航迹坐标。为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提供数据。
(2)声速测量测量时要充分了解测量区域的水文变化状况,确定声速测量的计划,在浅水区作业一般至少应在早、中、晚进行3次声速剖面测量。在声速变化比较剧烈的地方,还应加密声速测量剖面点的数量。测量声速剖面时还要注意记录测量时间,注意仪器投放的速度要均匀,要注意设备不能触底。测量完成过程中要注意海流的大小,小心声速剖面仪的安全。测量结束后,要及时提取数据,并确定测量数据有效无误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3)多波束测量测量前要对多波束测深仪及各种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和校准。测量前对多波束测量系统进行如下实验包括:稳定性试验:选择水深大于20m的平坦海区,对水深进行重复测量,要求水深比对限差小于1%,观察主机及其他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和不同设计航速,进行不同深度和不同航速条件下的航行试验,试验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的海区,测定系统在不同深度和不同航速下的工作状态,要求每个发射脉冲接收到的波束大于总波束数的80%;在每个航次正式测量前,要选择适宜海区设测多条往返重复测线进行横摇、纵摇、导航延迟、光纤罗经偏差等系统参数校正。此外,在试验过程中还要检查、测试DGPS、声速剖面仪、三维姿态传感器和光纤罗经是否工作正常。
完成测前试验后,即要进行多波束系统实测前的准备。检查系统各电缆线连接是否良好正确,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检查供电电源、主电源UPS及主电源变压器的输入、输出端电压是否正确。系统启动时,先打开设备如GPS、姿态传感器和光纤罗经,光纤罗经要输入测区所在纬度并预先稳定半个小时。启动主机和实时采集计算机,检查导航系统和系统各项校正参数如横摇、纵摇、导航延迟和电罗经偏差校正值,一般不作改动,只有在获得新的校正值后才需要改变。装入声纳参数,包括频率、纵横摇范围、输出功率、脉冲宽度、ping增益和船的吃水等。装入声速剖面文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根据工作计划输入导航测线,并根据已有资料估算测量起始点的水深值,启动多波束系统处于发射状态。
(4)浅地层剖面仪在海上测量前要对剖面仪及各种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层理是否清晰。注意发射频率不能长时间太高,否则会烧毁设备。
(5)磁力仪拖鱼入水后,观察电压电流值、信号强度、磁场值、深度及高度计值一段时间。各信号正常后,继续投放拖鱼至技术要求深度,在此过程中,要始终检测各信号并保持慢航速至确认系统工作正常,逐步升高航速至正常航速,开始上线测量。
(6)调查船要严格按照预定测线进行航行,导航员将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标准指导船舶航行。调查作业中非紧急情况严禁倒车及急速转向。在进入测线的延长线前将船舶的航向及航速调整到要求情况以使各仪器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在调查工作中,船只航速必须保持稳定且最大航不得高于5节。调查中当船体吃水发生变化时必须校正各换能器吃水参数。调查中当测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超过规定测线间隔的20%时必须重做。注意观察各个拖体之间的影响,关注拖体的之间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电缆是否交叉;尤其注意电信号之间是否影响等。
6、小船进行工程物探勘察作业管理方法
由于小船作业船舶,导航定位和仪器操作人员一般为外雇人员,合同签署形式不同,大家经济利益不同,从而造成现场管理中的一些难度。
1)每天坚持收听气象,并做好记录。不同海区受风向影响的大小不同,项目经理在作业中要及时总结各海区不同季节天气特点,潮汐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出海作业,从而缩短工期。
2)注意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
3)根据不同的作业区域,进行相应的安全防范。
渔业作业区:在渔业作业区域要加强瞭望,注意渔网走向,注意船舶和仪器安全,避免拖体被渔网挂住而受损。必要时要先进行清网再开始进行作业。
浅水区域:浅水区域水深较浅,要注意潮汐变化引起的水深变化,防止船舶搁浅。
深水区域:离岸较远,注意收听气象,如果天气处于台风季节,安全应急计划必须得到保证。
航道穿越区域的检测:在航道内进行管线检测时,由于航道内有工程施工保护管线的石头,有时层厚达到1米,会给管线调查带来技术上的困难。可采取加大发射次数,降低船舶速度,改变计划测线方向,与管线方向斜交。在利用浅地层剖面没有发现管线的部分,利用磁力仪进行探测,结合多波束测量成果和浅地层剖面特征确定管线埋深。由于航道是船舶运输通道,船舶航行密度大,在航道工作需要办理相关证件外,还要加强观察,注意避让。
4)由于小船抗风能力差,工期一般较紧张。抓住好天气进行高效作业就很重要。现场作业仪器安装完成后,要进行仪器测试。测试仪器时,应进行动态测试,保证仪器正常运转。如遭遇恶劣天气,避风时间较长时,避风期间更应注意对仪器进行测试,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排除。以保证天气转好时,立即进入高效作业状态。
1.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经济和自由市场的争论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古典经济理论主张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政府尽可能不干预经济,上世纪初的大萧条证明了“市场失灵”。从此,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强化了在经济运行中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又证明了“政府无效”。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支撑了政府干预理论,但其模式所推断的政策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美国加州大学的城市社会学教授H·孔兹总结到:管理方法学派认为,管理是靠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发挥管理的效能和作用;管理经验的学派和学者认为,管理更依赖于管理者经验的积累,经验愈多,管理的就越好;行为学派认为,如何激励管理人员和市民发挥潜力是成功的要素;社会学派认为,社区是整个人类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管理应考虑与社会的关系;决策学派认为,决策的关键是管理;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可以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把管理资料作为最好的定量处理方法。
地方政府对一个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施影响,区域经济管理是政府机构实施经济职能的根本。区域经济管理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体现,既可以目标相同,也可以相互制约。区域内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人们认为,区域经济管理是指,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据,从而进行研究区域经济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然后进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与配合,使之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取得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程度。
2.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区域市场分割;二是,反宏观调控行为,造成权力经济。反对宏观调控行为是地方政府纵向对经济权限的分割和占据,具有经济与行政权力相结合的两个特征,在行政性关系与市场性关系的较量过程中,行政性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导致了其中行为的不规范,市场经济扭曲成为权力经济,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无法良性发展。
中央放权,地方政府又有越来越大的权力。在地区差距存在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和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商品贸易的行政性和区际要素流动不合理干预方面,这又可以继续往下深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不合理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不断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资源商品、初级产品不断流出本地市场;运用经济政策倾斜、强化经济杠杆作用等各种手段,加大产品对当地市场的占有量,以此提高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也能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等。由于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从而影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3.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3.1打造学习型政府
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地方政府,其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充满了官本位意识,削弱了服务能力,降低了服务质量,损坏了政府的形象。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为纳税人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学结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3.2树立经营区域观念
经营区域是指,利用市场手段,将区域可以用来经营的部分产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进一步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从中获取一定得收益,再将这部分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的新项目中,走实现区域的滚动发展。这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实行区域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区域建设资金的来源;二是,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区域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比例,逐步增加城市区域的投入比例。区域规划、管理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对区域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区域资源效率的利用。
3.3建设电子政务
建设电子政务是指,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政府,推进政府信息上网以及政府网上办公等。地方政府运用地球信息系统、遥感、遥控、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等高科技技术,针对区域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再现,对区域功能机制再进行动态监管测试,通过网络化和电子化等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这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提升了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知识高含量和技术的高标水准。
3.4坚持区域统一规划
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别系统只有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监督下,各行业之间才能合理的布局,合理的投资进行建设。人为的不合理条块分割,割断了区域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重复建设。实现综合效益最优是统一规划的目标,即区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协调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3.5做好区域调控主体
中央不可能具体操纵各个区域,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比较熟悉,充分的发挥区域优势,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相应的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区域调控权,因此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了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构建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周吉冈.公共管理视域下政府管理职能重建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3(18):4-5.
[2]苏勇耐,黎本寿.浅谈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J].社会管理工作研究,2013(7):40-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体育方面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城市社区体育(以下简称社区体育)的迅速崛起。这一发端于80年代中期的新生事物,在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化的过程中,找到了适宜自己发展的条件,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下沿习以久的以单位、行业、系统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条条”封闭格局,实现横向联合、协作,并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
一、社区体育的目的及意义
社区体育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的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而也必然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二、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状况
1.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现象的出现。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现象的出现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一些省市由大企业牵头,周围企业参与组成了地区体协。这种组织较为松散,组织的稳定性较差。到了70年代初,城市公园、空地出现了零散和小规模的中老年晨练活动,后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由此不难作结,“社区体育”这一术语的确定,较之“社会体育”的说法,更显得科学合理,符合逻辑,反映了体育实践的客观规律。
2.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正直小城镇研究热,由此带动小城镇体育研究,出现了以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为代表的学术团体。80年代后期,以中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为首的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带动了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3.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类型及方向。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社区体育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概念、性质、功能、构成要素等方面。此类研究多借鉴西方社区研究理论和社会学知识,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由于我国社区体育起步较晚,且计划经济模式影响较深,社区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研究者对社区体育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社区体育运行的方法和它所发挥的作用
1997年4月2日由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将城市社区体育界定:“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身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
1.社区体育之于锻炼方式的健康管理。①注意人体的生理特点,不同年龄的人,依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 ②按人体各器官不同的最佳发育期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③进行全面锻炼,注意全面发展。④运动时间安排要有规律。⑤注意运动环境和运动卫生,如运动的路面的软硬程度,空气的清洁情况,气候的冷暖、干湿情况等。⑥运动要讲究科学合理。⑦运动项目要合适,要根据健康情况、条件、爱好等进行选择。
2.社区体育组织活动的原则。以个人项目为主,多人项目为辅,从社区体育活动集中组织开展的角度出发,可以将诸多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划分,可以激发一部分居民的体育热情,也可以在体育锻炼方法常识方面发挥普及作用。关于常规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有几个要点:①前期广泛宣传。②安排工作人员。③筹划场地器材。④确认运动结果。⑤社区体育设施配置。⑥体能锻炼致力要点。⑦社区体育人口测试等等。
四、社区体育对社会的影响
社区体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一系列系统要素构成。为了加强对社区体育的引导,须建立有关激励制度和倾斜政策(援助制度),以调动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规范社区体育行为。因此及早研究社区体育建设的主要困难、障碍,并寻求克服的对策,已成为抓好和加快社区体育建设的重要问题。因而这一研究对社区体育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随着建成使用时间的延长和职工群众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油田大部分生活小区配套设施区域老化,功能不够齐全的问题愈发突出,成为影响小区环境质量和职工生活品质的主要问题。一、小区维修改造管理重点
(一)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小区维修改造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实现质量目标,改造一个小区,提升一个档次,以达到基础设施运行正常、地面道路整洁、环境绿化美化等目的。为此,在施工阶段要重点抓好质量管理的“三个环节”,即施工准备阶段控制、施工过程阶段控制、竣工验收阶段控制。抓好这“三个环节”的控制,对小区维修改造的总体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竣工验收的组织运行水平还对小区能否早日投入使用,尽快体现投资效益意义重大。
(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管理。小区维修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加强资金控制,尽最大努力节约资金,该投入的要投入到位,该节约的一定要节约,避免超计划投资现象发生。投资控制是以实现质量控制目标为前提的。投资控制是基础,质量控制是核心。
(三)各参建方的协调配合管理。油田生活小区维修改造已不仅仅是社区管理中心的事情,是一个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每个项目都会涉及到水、电、气、暖、讯等单位和小区居民的工作单位。社区作为主抓小区维修改造的单位,要主动与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协调,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这是小区维修改造完善方案、科学组织、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二、小区维修改造管理方法
(一)小区维修改造项目控制。
1、项目控制的要素。一要对人加强控制。项目组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并善于沟通。物业管理人员要清楚小区基础设施等情况,懂业务会管理。施工企业人员要有专业管理人员、相应工种作业资格人员,在数量上要满足工程需要。特种工进场逐一核查证件,杜绝无证上岗,并且人员文明施工。二要对材料加强控制。施工所需主要材料要由施工方报计划按时领用,不得自购,这一点对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如所需渗水花砖都是由社区提供的自产优质地砖,品质好,色彩统一。而个别施工单位选用质次价低的外地花砖,铺贴后有明显色差且不平整,最后都按要求进行了返工。对于施工企业自购材料,施工方必须向项目组报审,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对于成品或构配件要有相应合格证明材料且要与设计相符。现场配制的砼要对沙石清洗,按计量标准配制养护。对大量使用砼一般尽量减少自制,而宜采用商混砼,这样才更有利于工程质量控制。三要对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控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要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要体现小区的特点,方便群众的生活,不能只考虑工程需要。要严格控制施工顺序,先地下、后地上,以免重复施工,造成浪费。施工流程要合理,如大面积铺贴接茬位置的地面,对接点不能出现施工段明显接缝。四要对图纸会审与现场核对加强控制。不是每一份图纸都是完美的。项目组要组织参建各方仔细会审,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管道、电气线路是否相互干扰,设计的车位能否满足需要等,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
2、施工控制的手段。一要实行旁站管理。项目组要按照不同的工种,采取划区片管理、专人负责的方式有重点的进行施工过程控制,对基础垫层、埋管、敷设管线、雨污管线清污等工序重点检查控制。如开挖管沟时,可能有地下线路的地点,要盯紧现场。以避免线路受到破坏。二要加强巡视检查。项目组成员,每天对开工区域巡查一遍,发现问题要跟踪督导整改,切实避免偷工减料、减少施工工序等问题发生。三要采取签字手段。本道工序不合格不许进行下道工序,部分项不合格不验收,必要时停工整改,通过签字权来严保施工质量。四要定期召开例会。定期召开各方参加的改造运行会,解释协调解决问题。项目组给予答复。
3、投资控制的重点。控制目标是不超计划投资,杜绝浪费现象。投资控制的依据同质量控制一样,有合同文件、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现行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还包括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定额等与投资有关的内容。一般来说,抓好小区改造资金要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控制。一要抓好事前控制。事前是指正式施工前的图纸设计、前期准备阶段。这个阶段资金控制所发生的精力少、效果好。可预先考虑避免施工索赔,也可减少在施工阶段因变更返工等造成损失。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最大也是最易控制的阶段,重视设计阶段的资金控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项目组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调研,熟悉图纸和设计要求。项目组中的物业人员、家委会成员等要发挥熟悉小区情况的优势,对地下水、电、气、讯、雨、污排管线走向等情况及时向设计人员说明。开好图纸会审会,逐项审核,优化设计。在整体布局和线路走向上多制定几套方案,已达到最优设计,减少施工费有。在开工准备阶段,可根据工程特点,分析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工期,及时组织施工队进场,避免受天气因素影响造成工程量增加,窝工、停工等延长工期问题。二要抓好事中控制。小区改造不同于新建工程,现场施工中设计变化多,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多,资金控制点多。因此,事中控制要坚持“查看、测算、利用”的原则。“查看”,就是对已开工项目要实地查看其是否与设计一致;“测算”,就是根据现场情况,对大于使用要求的设计及时修改以节约投资;“利用”,就是回收拆除材料再利用,在满足安全及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节约投资。
(二)小区维修改造协调管理
1、提高项目部的协调运行水平。着力加强施工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沟通协调,既要建立项目部定期例会制度,对重要问题集体讨论,保持运作程序的公开透明。当然,也不能完全指望靠会议协调解决一切问题,项目部成员要主动工作,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出现的问题要立足于项目部内部解决,不能把大小矛盾都上交领导小组和项目部。
2、加强专业化公司的协调配合。着力加强与水、电、气、暖、讯等专业化公司的沟通协调,按照油田相关要求,运作好“统一规划,一体化施工,共同组织竣工验收”的小区维修改造工作模式,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重复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在施工前的协调对接中,专业化公司顾全大局,对社区牵头组织运作充分信任、大力支持。社区应摆正位置,主动协调配合,支持专业化公司开展工作,把小区共同建设好、管理好。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96-0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1]药品管理是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常由临床护理人员执行,其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尚无统一标准,致使病房药品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隐患和缺陷。[2]近年来医药科技迅速发展,与药物有关的医疗差错时有发生,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我科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我科护理人员共1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10人。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护理部每季度护士业务考核对各科室药品质量进行检查时,我科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1)放置不规范,与普通药品混放(2)使用后补充不及时(3)有过期现象(4)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风险意识薄弱。
2 方法
2.1 制订病区高危药品目录:制订我科高危药品目录。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安定、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要求人人熟悉科室规定的高危药品目录。并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2加强护士培训:护士是药物治疗的具体操作者。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识程度可以有效避免用药差错的发生。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科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晨会提问,并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护士学习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将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纳入每季度护士业务考核中,以加强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熟知程度,要求科室人人都熟悉高危药品的名称、药物的作用机理、用途、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带教老师重点做好本科室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
2.3建立质量督察小组:建立药品质量检查制度,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是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高危药品管理,指定责任感强的一名护士为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小组成员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每周对病房进行1次药品质量、数量、有效期等的检查,查对完毕将抢救车用封条封上,封条须经两人签名。记录封抢救车日期。并在药品交接班本上进行登记。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2.4 使用后及时补充 :高危药品的数量不足,使患者的某些治疗不能及时执行,并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高危药品用掉后从药房及时领回,如遇急救时执行的口头医嘱,抢救结束后让医生及时补开医嘱,药品领回后与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进行交接班,并进行有效期登记。
2.5 高危药品有效期的管理:药品的有效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补充过程中常出现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同种药品混放,护士因工作繁忙,为取药、用药快捷,往往不能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用药,易造成药品过期。[3]药品的过期失效,不仅造成了药品的巨大浪费,而且过期药品一旦用到患者身上,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高危药品的有效期要严格把关。我科室建立药品有效期一览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有效期6个月前可与药房调换新批号,按有效期先后次序排放并使用。
2.6 高危药品的妥善存放:高危药品设置在专门的存放区域。按药品贮存要求放置。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要求室温在20℃以下放置,遇夏季将上述高危药品放置在2-8℃的冰箱内,放置在抢救车内的高危药品要求标识醒目,将红色标签“高危药品”字样粘贴在每种高危药品正上方,并注明药品名称。单独放置的10%氯化钾注射液,放置在特定的塑料盒内。盒上贴红色“高危药品”字样标签,提醒护理人员取药时应加强注意,将包装及药品名称相似、发音相似,容易混淆的高危药品绝对分开放置,防止取错药,以免造成差错或事故的发生。如:10%氯化钾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7 高危药品的使用:高危药品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者死亡,全球每年因用药差错引起的损害达150万人,其中高危药品占不小比例。[4]因此,护士取药或配高位药品时需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度,使用高危药品时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需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内容。若遇到对输液速度、浓度有要求的高危药品,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例如:安定注射液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成人常用量:癫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痫,开始静注10 mg,每隔10-15分钟可按需增加甚至达最大限用量。静注宜缓慢,每分钟2-5mg.小儿常用量:抗癫、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小儿静注宜缓慢,出生30天-5岁,静注为宜,每2-5分钟0.2-0.5 mg,最大限用量为5mg。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限用量10 mg。
2.8 效果评价: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后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均对各科室进行1次药品质量检查,将存在问题向科室反馈,限期整改。
2.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包,运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效果
将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前1年及规范管理后1年的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后高危药品质量检查结果[n(%)]
存在问题实施前实施后X2植P值放置不规范8012.000.001使用后补充不及时9014.40
4 讨论
4.1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提高高危药品管理质量
科室建立药品管理监督小组,制定了管理制度,按照高危药品管理规定放置,数量固定,使用后补充及时,经过1年的高危药品的管理改进,我科室高危药品的存放及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明显改善。表1显示,实施规范管理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的慎独性及警惕性大大提高,但由于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工作繁忙,导致高危药品偶尔存在过期现象,还应加强高危药品有效期的管理。由于本科室年轻护士较多,个别护士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需继续加强护士培训。
4.2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高危药品差错可发生在各个环节,但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尤为重要。病房药品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它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无效期药品或保管不当的效价降低药品,都属于伪劣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及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轻者尽管无明显的损害后果,但却侵害了病人的健康权,一样会发生护理纠纷。法律已经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规范护理行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5]
我们针对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采取相应措施,将潜在的高危药物差错消灭在萌芽中,降低高危药物的风险,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邱敏,刘琼芳,操银针,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J.] 中国临床护理,2009,1(1):7―8.
[2]王淑琼 李敏 “5S”理论在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20期
1.1 质量管理。由于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我院成立三级质控网,主要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负责,每月就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护士仪容仪表等项进行考核打分,对查出的问题给予整改,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讨论提出整改意见。
1.2 人员分配。社区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临床护士高,因为社区护理面向的是一特殊群体,须具备高度责任心,故我院要求凡在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均需经自愿报名和组织考核,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能独立解决护理上具体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丰富的感染力及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交流能力的方能上岗。这就给顺利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工作的特殊性。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外科换药、等等。社区工作是以公共卫生为主,基本医疗为辅,所服务的对象多为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人,他们不但患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等躯体的疾患,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产生焦虑、恐惧、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对每一位前来就诊者都要以高度的同情心,用热情和蔼的语言开导启发他们,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同时向他们宣传相关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指导合理饮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对就诊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建立健康档案,每半年针对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及人群的需求举办一次社区健康知识讲座,使卫生保健知识逐步在社会普及。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必须掌握社会学、护理心理学、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知识。
1.4 实行家庭访视、提供便捷服务。对在我院出院仍需进一步康复的病人由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进行家庭访视。如中风、瘫痪、糖尿病、癌症病人,急性期已过,长期住在医院给家庭成员的生活、工作、经济上带来很大的压力,于是就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具体要求是:各病区根据病人的情况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联系,社区护士应在病人出院前到病房对病人各个方面(家庭环境、居住环境、日常生活等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评诂,探访后护士应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医护商讨后制定护理计划,然后根据医嘱及计划定期上门给予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在病人病历中体现。这一举措的落实,既方便了病人,又拓展了医院的功能,同时增加了医院的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
1.5 实行多元化管理。开展妇幼保健护理,很大比例为妇幼保健护理,实行计划生育后,独生子女在家中尤为宝贵,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及母体安康已成为家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定期到居委会了解孕产妇的名单,采用随机或定期方法对社区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如帮助认识孕期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流产、教育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各种营养膳食促进母乳分泌,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行为能力测查(婴幼儿精神、吃奶、面食、哭声、呼吸、皮肤、大小便的性质和次数进行日常监察)以便早期发现婴幼儿的健康状况,使之得到及时诊治。同时还要指导婴幼儿如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等等。妇幼保健这项工作工作量大,人的期望值也高,需要我们社区护士去掌握和指导。
2 社区护理管理的方向
由于社区护理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加之社区人群的复杂性,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人文、心理、等学科的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逐步培养综合型的全科护士。首先要求在社区工作的护士必须自学《社区护理》一书,针对工作特点,定期进行业务讲课。选送社区护士外出学习、培训、参观。同时对家庭访视中人际交流技巧,社区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护理技术指导。同时还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以人为本”的服务过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服务精神,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交流技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社区健康的需求。
3 管理的方法
3.1 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管理系统,加大对社区护理的资源投入。借鉴国内外经验,由政府资助建立社区护理组织,社区护士只提供服务而不谋盈利。社区护士是独立自主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因此要经常选派护士出外进修学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18-02
护理风险具有难以预测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常常会受到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的限制[1]。新生儿病区患儿具有无陪护、病情较快变化、不典型等基本特征,使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因此,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对确保护理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10~2012年收治的5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新生儿病区2010~2012年收治的5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280例,女220例,年龄在0~9d,平均年龄在(3.2±1.1)d,体质量在2.2~5.3kg,平均为(3.5±1.0)kg。本组研究对象中300例剖宫产,200例顺产。
1.2方法
1.2.1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医护人员以及医生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做好讲评护理质量的工作,及时找到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的原因,构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问题。另外,还应该全面修订、审视护理规章制度,使医护人员工作责任能够确切的规范,根据新生儿病区常见的突发缺陷,制定应急方案,使操作流程得以完善。
1.2.2环境的优化措施:需要规范化管理新生儿用品以及病房,减少医护人员由于奔波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全面健全仪器的检测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给护理设备安全使用提供保障。另外,还应该严格定量、定位急救器械、药品以及设备的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对医疗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保养以及检查。在没有使用设备仪器时,则将电源关掉,防止有着过重的用电负荷。
1.2.3重视隔离消毒避免感染: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区实施护理工作时,应该要换鞋、更衣、戴口罩、戴帽子等,同时要做好全面的消毒,避免将细菌带入新生儿病区。医护人员还应该重点管理交叉感染的薄弱环节以及高危因素,新生儿所使用过的物品,均要严格做好杀菌、消毒等措施,采用紫外线消毒新生儿的洗澡间、操作间、陪奶间进行消毒处理。倘若新生儿存在传染疾病、特殊感染等情况,则应该设置分离式,将新生儿隔离,将标记挂在窗栏位置。相关部门要应该严格做好监测感染的工作,给生物学指标与要求互相符合提供保障。
1.3统计学原理: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包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
2结果
2.1对比干预前、干预后发生缺陷的概率: 新生儿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前,发生缺陷的概率为20%,采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发生缺陷的概率为7%,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讨论
因为新生儿病情有着较快的变化,且相对复杂,属于风险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对潜在风险因素、易疏忽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且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健全安全护理管理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文通过对我院新生儿病区采用环境优化、预防感染、重视消毒隔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等措施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够再一定程度提高护理人员避免风险的能力。医护人员在强化风险防范思想后,一旦发现新生儿病区中隐藏的风险,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应急处理,有效预防安全隐患,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我院新生儿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后,新生儿出现臀红、渗出液体、留置套管针脱出等缺陷的概率为7%,相对于干预前明显降低(P
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在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新生儿病区进行干预时,应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全面贯彻风险管理,降低病区发生缺陷的概率,从根本上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程度。
[中图分类号] F273;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6- 0081- 03
0 引 言
面对当今企业发展急切的需求,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如准时制、精益生产、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供应链、敏捷制造等[1-2]。这些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应用到各个制造企业后,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在应用到药业类制造企业时,由于药业企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过程模型不易获得,在过程的关键环节却容易获取大量的生产管理数据,因此上述各种先进生产管理方法在某些药业类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却出现困难[3-4]。针对该类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即核心思想是利用容易获取的关键点数据来驱动流程、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企业管理者将获取的关键点数据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与经验值进行对比作为生产调整的依据。目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在水文预测、通信行业企业、流程系统企业得到了应用[5-6],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很少有文献将数据驱动的方法应用于药业类制造企业。本文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已在某药业企业中得到应用,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改善企业生产管理,明显提高生产效益。
1 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
1.1 问题描述
生产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反映了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有关生产技术参数和生产质量特征参数的实时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数据中还隐藏着大量的生产质量信息,如进一步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概括,可从中找出生产中隐含的质量缺陷和质量变化规律。这些信息可为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调度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预测生产发生异常的可能性和范围。
房产处与大庆市房产管理局紧密结合,按照大庆市解决未办证房屋上访问题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先后起草并下发《大庆油田住房委员会办公室[2014]1号文件》和《2号文件》,对油田第五批房改房屋产权认证的范围、程序及时间做出具体安排。2014年上半年,认真组织油田所属单位对本单位自管的公有住宅房屋进行自查,同时,对辖区住宅小区房屋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为下一步出台公有住宅房屋管理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加快回迁小区的关闭利用
房产处协调市房产管理局及国土资源局完成回迁小区已拆除房屋住户的产权及土地证注销事项,并扎实做好丰收村、红岗西巷无偿移交的各项前期基础工作,为正式启动移交做好准备工作。另外,针对大庆市政府2014年拟建设公租房涉及收购八一村、风云东村及红岗东巷3个回迁小区1975套回购房,组织开展调研工作,配合公司土地、规划部门完成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等数据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并就相关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推进房产物业信息系统软件开发
为保障事业部物业及采暖费用的收缴工作,房产处联合财务资产处、收费中心、信息中心等部门,联合研发新的付费信息管理系统。目前,系统框架、业务需求、功能模块初步确定,技术方案已设计完成,按照公司要求申报业务部门进行审批。
(四)规范房屋租赁审批流程
为规范事业部房屋租赁审批及管理,房产处下发了《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进一步规范房屋租赁的审批时间、招租形式、检查方式及考核内容,将房屋租赁工作从制度上加以固化和完善。
(五)开展出租房屋面积测绘工作
房产处聘请大庆市恒信达测绘服务有限公司对各单位出租房屋面积进行测绘,完成了事业部5家单位,321处,6.46万平方米出租房屋面积的测绘工作,测绘报告结果将作为今后房屋出租的准确依据。
(六)积极开展油田义务植树工作
油田绿化办公室在调查了解各单位绿化工作重点的基础上,于2014年年初印发《大庆油田2014年义务植树工作实施方案》和《大庆油田2014年秋冬季义务植树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现场检查发现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8.1%,圆满完成了油田公司义务植树任务。
(七)组织开展小区绿化提档升级
房产处针对希望、银河B区等14个小区实施绿化提档升级。改善小区环境,提高小区绿化景观效果,植树35534株、植篱4032米、草坪1.03万平方米、草花1040平方米、宿根花2.13万平方米。采取播种草籽、栽植马蔺、玉簪等方式,积极进行小区地治理,共治理裸地14.73万平方米,提档升级的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八)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房产处研究起草了《社区服务综合体规范化管理大纲》,对综合体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初步规范了5大类33项内容,并结合综合体实际运行情况和管理情况,编辑《矿区服务事业部社区服务综合体标准化管理手册》。
(九)积极推广综合体
居民自治管理房产处着力推动居民自治管理,成员企业大力推进,发展成熟的小区大胆实践,尝试全面自治;目前,乘新一小区、阳光家园、东光小区社区服务综合体已通过组织发动、居民推选等程序,选举产生社区居民自治领导小组,基本实现“一站三平台”,卫生自我管理、活动自我组织。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项工作持续推进
在解决房屋遗留问题上,房产处成立了房屋问题整改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专项推进工作会议,深入成员单位进行细致沟通,调查房屋遗留问题情况,细致分析问题存在形式,把握问题存在的症结,积极妥善地处理房屋遗留问题。在绿化工作上,依托绿委会专家,组成绿化专业考核小组,加强考核力度,克服人员较少的困难,假日不休息,对油田单位进行了全面考核,并下发考核通报,有力推进了油田绿化工作。
(二)业务整合合理分工,进一步理顺工作程序
房产处对部室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按照工作需要进行业务整合,对岗位人员进行业务调整,做到人尽其职、人尽其责、人尽其才。业务整合以来,各部室岗位职责更加清晰、工作流程更加科学、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更加顺畅,避免了审核环节多、时间长造成的工作脱节现象,提高了业务审核和服务职能的作用,方便了基层单位办理业务。
(三)积极协调相互合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014年以来,房产处协调公司企管法规部组织开展回迁小区调整安置工作;协调大庆市房产局解决油田引进人才住房待遇政策的落实工作;协调市城管委办理事业部所属小区收费许可备案申请工作;协调大庆市民政局落实惠民惠企政策。
三、将来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个平台:继续完善物业房产及租赁软件开发,规范整合大庆油田矿区房产、物业、房改及租赁等业务流程,实现一个平台操作相互融合运行。三个加强:即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服务基层意识、加强全员技能及业务素质的培训。二个争创:即争创学习型、节约型、服务型团队,争创机关优秀支部。
(一)房产物业方面
1.深入开展第五批油田房改房屋产权认证工作。在2014年已完成认证初审工作的基础上,把解决好未办证遗留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组织人力深入细致地开展第五批房改房屋产权认证工作。
2.规范和加强公有住宅房屋管理工作。对前期清查的公有住宅房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形成专题汇报,并制定办法。
3.推进回迁小区关闭利用工作。结合市政府“关于西城区公租房建设问题”的通知内容及丰收村、红岗西巷移交工作的回复意见,待公司领导意见明确后,实施具体推进工作。
4.加快房屋面积付费系统的研发。计划将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的付费功能与矿区服务事业部的收费功能相对接,统一建立数据库,在油田各二级单位实现以人管房,以房付费,在事业部内部实现以房对人,按房收费,实现网上收费认证、房屋面积核实、科学测算成本、数据资源共享等多项功能,满足付费用户、收费单位便捷查询、统计分析、有效监控、辅助决策的需求。
(二)面积稽查方面
1.开展高层一楼清理工作。下一步将针对龙南、龙岗、景园、悦园及乘四高层一楼进行清理,进一步达到高层一楼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2.开展面积稽查工作。重点对商服类设施管理面积和服务项目进行稽查,严格监督增减面积审批程序。
3.开展房改住房面积测绘工作。依据国家《房产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油田房改住房的建筑面积进行规范。通过入户实测,将房屋产权证上的登记面积变更为实际建筑面积,并按照《房屋登记办法》的有关要求换发新的《房屋所有权证》。
(三)园林绿化方面
1.完成园林绿化资源普查软件开发。对园林绿化资源普查软件进行系统测试,并组织相关培训。
2.推动节点绿化。针对油田主城区重要节点如远望环岛、奔腾立交桥、一中立交、创业城立交等重要节点进行重点打造。
3.开展绿地评级工作。深入开展道路、公园、广场及小区绿地评级工作,核定养护费用推进绿地分级管理。
高血压是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人,与高血压相关的占2/3[1]。近几年研究表明,社区健康控制危险因素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分析了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效果,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共1749例,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收缩压(SBP)≥140mmHg;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A组予以随意治疗,共834例;B组予以规范化项目管理,共915例。A组患者中男422例,女412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年龄(62.6±8.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92例,Ⅱ级598例,Ⅲ级44例。B组患者中男465例,女450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年龄(62.5±8.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99例,Ⅱ级668例,Ⅲ级48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A组采取随意治疗,对血压控制不做要求;B组予以规范化项目管理,要求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具体措施如下。1.2.1危险分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病历登记,评估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压水平进行危险分级。1.2.2健康教育组织责任医生进行培训,学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等有关内容;开展健康讲座,针对性地告知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社区卫生宣传栏张贴高血压有关知识的内容,定期对所张贴的内容进行更换,引起人们对高血压的关注。1.2.3生活指导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和体重,低脂类、少盐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2.4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等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初期予以小剂量降压药,治疗期间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至血压达标。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CCB)等;危险因素控制药物主要包括降糖药、调脂药、阿司匹林等。
1.3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对干预后的血压情况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B组心脑血管死亡、脑梗死(CI)、脑出血(CH)、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分别为0.2%、1.2%、0.5%、0.2%,低于A组的1.0%、2.5%、1.6%、1.0%(P<0.05);2组晚期肿瘤、意外死亡、其他死亡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22组患者血压情况对比A组血压控制达标699例,占83.8%;B组血压控制达标817例,占89.3%,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1.333,P<0.05)。
3讨论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降低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不良生活方式的认识,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3,4]: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高低与治疗的规范、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等密切相关,在高血压病防治过程中,社区医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高血压社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对责任医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健康教育技巧,从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继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详细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根据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进一步避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定期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问题,改进不足,以促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本组结果显示:B组心脑血管死亡、CI、CH、AMI发生率分别低于A组(P<0.05),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A组(P<0.05)。说明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综上所述,积极开展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2]陈晓勤,吴丽萍,尹俊,等.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7-2558、2563.
作为房地产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物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行业的发展情况,因此说我们需要对其意义及发展进行探讨,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促进行业更好地发展。
一、 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的意义
物业管理的发展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有其不可替代性的非凡意义。首先,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发展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即业主的合法权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在住房需求中不仅仅限于“有所居”的简单层面,而更多地要求“宜居”。也就是说,人们不仅对硬性的房屋大小有要求,对居住地的物业管理水平、社区服务质量及周边环境等也有更高的期许。房地产去也管理市场初期,由开发商单方面自主决定去也管理企业,随着地产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即业主有权自主选择为其提供服务的物业来管理家园,以此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发展有助于敦促物业管理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日前,消费者在购买居住地时,楼盘的相关物业管理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良好的物业管理不仅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有助于城市的有效管理,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最后,物业管理的发展也是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二、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1.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人文化趋势研究
“物业管理的根本宗旨是为全体业主和用户提供及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房地产物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业管理的直接服务对象即业主,在物业管理自身的发展进程中,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离不开业主,同时业主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有效的物业管理加以保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对物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物业管理行业为更好地保证业主的切身利益,也在发展中不断谋求新的管理方法。一般说来,业主不希望为期提供服务的物业公司是高不可攀的主人,同时也不希望他们是亦步亦趋、唯命是从的仆人,充分为业主着想,尊重而不巴结的物业公司是业主所期望的,鉴于此,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人文化趋势不断加强,物业公司的人本管理理念使得业主们倍感亲切、自然,在自身利益得到充分保证的同时欣然接受物业、购买物业。
2.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市场化趋势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各行业的市场化趋势不断增强,物业管理在市场化的冲击中也逐渐走入此行列。近年来,物业管理逐渐走上了一条创建独立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中海、万科、金地等品牌性物业相继涌入人们的生活,虽然物业公司遍地开花,但此行业并未达到成熟,仍处在一个日趋完善的发展阶段,仍有诸多物业公司打着各类旗号入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各自标榜独特的管理理念及运营模式,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不得不说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在竞争的压力下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化即物业管理的主体是独立的企业而非政府机关,他们自负盈亏地完成一系列经济行为,因此物业管理相关人员要切实依靠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及优质的服务来获得经济效益,依靠卓越的管理业绩及业主的满意度拓展业务并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物业管理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助力器,同时有利于促进整个房地产物业管理行业竞争的规范化,使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我房地产物业管理专业化趋势研究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日常维护保养提出了越来越精细的要求。传统的物业管理简单地以增加服务人员数量,购买专业的物业设备,而不把主要精力投在如何真正提升物业水平上,对业主的真正需求置之不理,这种服务理念不仅会大大地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降低公司利润,同时使专业设备失去了应有的使用价值甚至导致部分高额设备闲置,这就使物业管理企业利润低,员工福利差,业主怨声载道。物业管理的发展亟需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管理取而代之。目前不乏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公司中也定期进行相关的人才培训,使得专业设备由专业的人才进行有效操作,这不仅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业主的问题,使业主在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中舒适、安全地生活。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向发展迅速的城市涌进,城市人口的激增促使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伴随楼盘雨后春笋般地崛起,物业管理行业得发展空间也随之加大,加之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前瞻性地预见房地产的物业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刑建兰.浅析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4(09).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的。由于地方利益诉求的不同与博弈,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理念及措施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发挥区域经济管理职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化改革所表现出的区域性特征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密切相关,目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而有力的地方政府。我国渐进性市场化改革步伐就是通过在个别地区首先试行某些改革措施来启动的。改革政策在实施中有着很深的地方特征烙印,这就使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相对独立的角色并且体现了一种强大的发展态势。正因为地方政府的这种强势推动与支持,使得中国区域经济在发展初期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弱区域、强政府的巨大落差,也使得区域经济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强地方政府的制约与影响,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
1、强地方政府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发展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利益,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为。目前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第二,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具体做法有:一是抬高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的“门槛”,对外地产品或服务提出比本地产品或服务更高的技术要求,或以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技术措施,增加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的成本,来限制外地产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二是增加歧视性收费项目,对外地商品或服务的进入规定歧视性价格,或者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以削弱外地商品在本地的竞争力。三是限制本地商业机构销售外地某些产品。有的地方采取专门针对外地产品或服务的专营、专卖、许可等手段,甚至不准本地商业机构经销外地的某些产品,一经发现,轻则没收,重则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四是利用行政部门在市场殊的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由于目前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政府机构既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又直接参与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性活动。这些机构为了增加部门利益,利用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特殊身份或在市场中已经具有的独占地位,造成行业垄断,限制其他企业,特别是外地企业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烟草专卖、酒类专卖、邮政、电信、电力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问题。这种与区域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强政府弱区域模型导致地方间恶性竞争,阻碍区域内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在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在中央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考核指标的引导下,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形成过程中除政治功能外,还错位地担当起重要的经济功能。作为既是区域政治功能责任主体、又是区域经济功能责任主体的地方政府,其政绩考核主要依据本地区财政税收、就业和GDP增长速度。因此他们不仅具有了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也具有了发展地方经济的冲动。用这种因利益需求产生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冲动去管理经济,各地区势必会构筑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行政和贸易壁垒。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利益,防止税源外流,就经常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生产要素的流动,人为制造区域壁垒。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长三角,目前长三角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在这样基础上展开相互间的恶性竞争。本来,长三角地区合理的经济布局应该是实现梯次转移,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不同,共同搭建产业链条,实现分工和资源配置合理化。但现在在GDP、财政收入、就业等指标的驱使下,每个省、市、县都力图建立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体系,把产业链的全部链条都囊括到本地区来,从而客观上形成了“诸侯经济”的局面。在地方政府以经济业绩为中心的利益格局下,形成了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强烈干预,并产生了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这种干预与经济竞争既有其积极作用,它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恶性竞争与强烈干预阻碍了要素在区域间流动和合理配置,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3、强地方政府推动,造成地区间产业“同构化”
产业结构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既指某个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结构,也指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而狭义的产业结构仅指研究产业间的关系结构。本文的产业结构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即指“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同构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在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产业“同构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高附加值加工工业产品产量在区域上的分散化,各省市竞相争取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产业,形成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二是各地区产业结构上的高度相似性。由于我国财政“分灶吃饭”及地方所负经济发展的责任,造成我国各地区之间商品结构十分相似,商品重叠率很高。这种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同构化”现象造成严重危害:一方面,它造成行业内的巨大内耗,限制了企业规模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各地区各自为战,陷入“重复建设原料大战市场封锁价格大战”的不良发展轨道,破坏了地区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的经济机会,不利于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重构地方政府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地方政府过度的经济行为以及强势的地方政府自身造成的。因此,问题的解决,只能从科学合理地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着手。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使地方政府成为区域性调控主体
中国各地区的资源条件、社会和经济特点都具有较大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极不平衡,中央不可能像地方政府那样对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如果由中央实行统一调控,不仅难度大、效果差,还会降低中央调控的权威性。应当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区域层面自主调控的必要性。而在区域调控方面,地方政府也确实比中央政府更具备有利条件,它不仅熟悉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应当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区域调控权,使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使地方政府成为统一大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2、加强区域间的横向联合,构建地方政府间新型合作关系
强政府、弱区域发展局面的形成,是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经济干预行为所致。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是强政府、弱区域经济形成之源。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应当尽快转变政府观念,尽可能地减少对微观经济的行政性干预,同时有意识地使自己成为在区域这个中观层面上的调控主体以及制度变革主体,而非仅仅是本地区的调控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要使各级地方政府跳出自己的诸候经济范围,站在更广阔的区域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必须加快推进区域间的横向联合。区域经济的横向联合,有利于突破生产力要素流动的行政。在条块分割的条件下,区域内企业难以借助区域外部的生产条件来克服资金、技术制约,而横向经济联合将企业从某地区内孤立的一点变成了区域经济网络中的一个环节,从而使生产要素得以重新优化组合。在横向联合中,由于各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难免会出现区际利益分配不均。为减少地区间的经济摩擦,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对关系到区域经济全局、非一个地方政府所能解决的若干重大经济问题,应通过地方政府的相互协商和对话,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统一安排部署,以协调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目标。
3、重构地方政府利益机制,改变弱区域强政府的格局
重构地方政府利益机制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思路。第一,优化地方政府利益结构,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当前区域经济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由于地方政府参与配置资源利益的强化使部分单位和个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力图将直接参与资源配置的行为合理化、长期化,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要想改变强政府弱区域的局面,就应当逐步限制地方政府参与市场运作的主体功能。第二,加速实现区域政策和制度一体化,消除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篱栅”。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交易成本不仅仅包括各种“经济交易成本”,还包括由于制度的偏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导致的“制度成本”。由于区域经济内各地级地方政府之间缺乏统一的政策和制度,区域内部不同行政主体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冲突大量存在,这些都导致经济活动中的“制度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调整、补充与完善现行的区域政策体系,打破区域间政策和制度壁垒是关键。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题目《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05JZD00021)子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鹃: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2] 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F206
一、确定目标
根据采油厂的要求,以提高抽油井热洗质量为目的,确定了小组活动目标:管理区按照油井的特点把需要热洗的56口井,按照液面情况进行了分类,实现了一井一策,努力把抽油井检泵作业井次控制在72口以内,每月作业控制在5井次;抽油井平均泵效为50%以上。素质较高
二、现状调查
为了真正把握影响油井热洗管理的主要因素,2006年1月我们对需要热洗的56口油井的液面情况进行了分类,作出了单井的一井一策热洗调查表。第一类:沉没度在100米,管理区这部分井有11口,这部分井由于液面较深,管理区制定的是融蜡车洗井的方法。第二类沉没度在200-400米,这部分井有17口,这部分井由于液面适中,管理区根据单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热水洗井的措施。第三类沉没度在100米以下,这部分井有28口,这部分井由于液面较深,平常的水洗就会把油井压死造成多天不出油,从而影响了产量,这部分井管理区计划对它们采取锅炉车洗井的方式。
三、原因分析,确认要因和工作流程
1、原因分析。我们认真分析油井生产中热洗管理过程,确立了热洗方式制定不合理、热洗员责任心差、水温不够、水量不够、热洗时没有调整冲次是作业油井较多的主要原因,认真分析资料总结了影响油井热洗的4个方面因素。(1) 热洗方式不合理。在大量的热洗维护过程中热洗液侵入地层与岩石不配伍造成渗透率的下降和液体流速与方向的突变,破坏岩石结构,造成油层渗流孔道的堵塞,特别是供液能力差的油井,洗井不当很容易造成洗井液侵入地层和破坏岩石结构,从而造成油井的产能下降,也影响着油井的原油产量。(2) 热洗员责任心差。对于井不熟悉或者出现紧急问题处理不得当。(3)水温不够水量不够。存在隔夜水或者前天水没有放净,第二天水温达不到80度以上。由于土路较长损失水量或者为了节省时间水量拉不满,正常热洗时达不到30立方米以上。(4)热洗时没有及时调整冲次。造成了洗井水多天抽不上来,从而把蜡集中在上部抽不上来。
2、要因确认。根据原因分析,我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利用矩阵打分法(2:重要关联,1:次要关联,0:一般关联)对已分析的末端原因进行确认。
经过打分确认热洗方式不合理是的主要原因,今后我们质量管理小组重点从热洗质量差方面入手,结合其他井筒、地面工作,制定了管理区需要热洗的一井一策,管理区的热洗管理工作有明显提高。
3、确立工作流程
为了有效的展开活动,我们首先经过认真分析,做出了热洗过程流程图。结合热洗过程流程图,我们对热洗过程的每一个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根据液面情况制定了一井一策的热洗措施,对照2006年56口油井洗井情况进行了分类归纳,找出了影响热洗质量的因素。
4、因素分析。根据对油井热洗过程和效果的分类统计,确定了热洗方式、热洗员、热洗水温水量、管理四个方面存在问题,是造成热洗质量低的主要因素。我们以影响热洗质量的四个方面为线索,从整个系统入手,展开认真讨论,作出了影响热洗质量的因果图。
5、制定对策
根据热洗过程的统计分析,结合因果分析图,小组成员经过认真讨论分析,认为其中6条为主要因素。经分析认为要根据一井一策提高热洗质量,保护好油层,就要从抓好职工培训,加强油井热洗管理措施入手,本着从地面到地下兼顾的原则,在热洗中合理制定热洗参数(泵压、水温、热洗排量)严格热洗操作规程为重点的对策措施表。
四、对策实施
为了使热洗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不断检查油井的一井一策实施效果,我们从抽油井的示功图分析、载荷、电流、作业现场情况入手,提高油井热洗效果。
(1)抽油井的示功图形状对比法
利用管理区的金石遥测装置,对每一口热洗后油井的示功图形状和圈闭面积的分析,诊断抽油泵热洗后的工作状况。对比本月的多个功图判断抽油井的生产状况,分析油井热洗后井筒和地面影响因素及时采取维护措施。
(2)抽油井的载荷对比法
作用在悬点上的载荷主要有抽油杆重量、液柱重量、惯性载荷;其次是摩擦力、沉没度、井口回压等组成,由于沉没度和井口回压对悬点载荷的力是相反的可以相互抵消,而在井液粘度不大的直井中,摩擦载荷不大可以忽略不计,通常用简化P大=P杆+P液+P惯=P液+P液杆+P杆*S*N/1440计算。我们对抽油油井通过对每口油井计算理论最大载荷结合示功图测量,确定每口油井的正常最大载荷。生产油井的测量载荷与正常最大载荷比较,及时对大于正常生产最大载荷5%的油井进行热洗等维护。(3)抽油井的电流曲线对比法。通过对油井的电流及时录取,填写在记录本上,确定一平稳走势的电流为正常电流值,观察油井生产电流与正常电流值对比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热洗等维护措施。(4)抽油井的作业监控记录法。通过对作业油井的作业原因描述和记录,分析油井作业的主因和次因以及对比目前的热洗维护措施的合理性,制定定今后的油井热洗措施。
五、结论
经过管理区质量小组的九个月的工作,热洗效果和方法和去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1、1-9月份管理区作业油井44口,月平均作业油井在5井次以内,与去年相比减少油井维护作业9井次,减少维护作业费72万元(按每口井8万元作业费)。2、根据9月份的注采月报统计,9月份管理区平均泵效52.3%。3、减少作业占产214吨,一吨油按照2000元计算,创经济效益42.8万元;
经过小组的不懈努力,2006年质量管理小组在热洗管理采取的一井一策创经济效益114.8万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