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教育心得

数字教育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教育心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教育心得

篇1

随着国家对现代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日益重视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学院在重视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信心不足等问题。此类问题还会引起产生学生叛逆、敏感、自卑、懒散等不良心理。所以,学校要重视并广泛开展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教育工作,这对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学校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从生源方面来看,职业学院的学生大多在初中成绩较差,在中考中失利,未能进入高中而选择了职业学院。在初中阶段,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且因为成绩差,常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家长斥责,加之中考失利,使其性格敏感又自卑,这种性格也会带入职业学院中。从学校方面来看,职业学院硬件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过程偏重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一味追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德育课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未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引导和沟通。从教师方面来看,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纳入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也未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授课。从家长方面来看,按照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家长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过分溺爱孩子,抑或关心关怀不足,而忽视了孩子在求学及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二、职业学院学生自信心缺乏的不良后果

对学生而言,职业学院的学生年龄尚小,仍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之学校不重视、教师不引导、家长不沟通,必然导致学生敏感、多疑、好动、自卑,学习能力差,甚至出现厌学、逃课、打架、沉迷网游、早恋等现象。将来步入社会容易因为工作中的小事动怒,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利于其在工作中的发展。

对学校而言,如果进行强制管理,只能治标不治本,激化矛盾。长此下去,学生会浑浑噩噩度日,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不利于人生的良性发展,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三、职业学院应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

1.德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将自信心的培养列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面对学生,德育教师应有更多的耐心和激情,用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用身边的实例激励学生上进,用榜样的力量呼唤学生自强。除了发挥课堂的作用,使学生在德育课堂重塑自信,还应该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为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步入社会。

2.学校应组织技术技能培训,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树立自信心

职业学院应根据教学需求,适时组织技能大赛等活动,设置有特色的奖项,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自强、自信。学校要将品德考核纳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考核内容,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3.家长应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信心

很多职业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加之中考失利,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老师。在求学之路上,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加强沟通与交流,给予关爱与关怀,使其在职业学院的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人生道路上,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父母爱的付出非常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总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是学校、教师、家长共同的责任。只有学生重塑自信,课堂才能绽放光彩;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学校才能良性发展;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家长才能放心去爱;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英.浅谈高等学校教与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8).

[2]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篇2

什么是数字教育?只有弄清楚概念才好定位。数字教育就是数字化教育,是把数字技术有效地、充分地运用到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数字教育属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学范畴。该刊的定位在哪里?简单说就是四句话四个字。四句话是读者定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技术研究者、中小学一线教师、数字教育实践者和技术研发者。四个字是发文定位:纵、横、实、热。纵,就是该刊发表从研究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或终身教育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文章。横,就是发表对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终身教育的教育学现象与本质规律进行探讨的文章。实,就是发表一线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技术研究者、数字教育研发者的理论、实践和宝贵经验的文章。热,就是发表对数字教育的时代热点、焦点和难点理论探讨的文章。

二、理论联系实践

《数字教育》2015年第1至4期每期都有七个栏目,分别是《特稿》《理论探索》《高教数字校园》《基础教育信息化》《微课有效设计》《实践案例》《域外观察》。从这七个栏目当中可以发现,《特稿》和《理论探索》两个栏目探讨数字教育热点问题与前沿理论,具有高端学术品位;《高教数字校园》《基础教育信息化》两个栏目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践案例》栏目侧重对“三通两平台”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探索,具有典型的教学工作参考价值。《域外观察》栏目,是通过介绍国外的数字教育先进理论和教学案例供国内同行研究者参考。《数字教育》第1至4期共发文68篇,理论学术文章16篇,应用实践文章36篇,其他文章16篇。从中可以看出,该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且更侧重基础教育,侧重教育技术理论在中小学一线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三、作者构成合理

在68篇文章的作者中,博导有12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28位,与基础教育相关的一线教师有32位。从作者的层次和分布来说具有广泛性和高端性。12位博导中,有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盛群力,有东北师范大学的张海、王以宁,有陕西师范大学的乜勇,还有河南大学教科院的汪基德等。从作者层次的梯度讲也十分科学合理,除博导外,也有许多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有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邵水潮,有被教育部树为数字校园典型的郑州市第二中学的优秀教师王瑞,还有微课创始人、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胡铁生等。

四、办刊方向具有国际化视野

篇3

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是绝对不会让学生靠得很近的。学生对他们可谓既敬且怕,一些平日里不苟言笑对学生冷若冰霜的教师偶尔露出一点笑脸,学生就会觉得特别温暖,作文里都会写上。而新教师即使对学生笑得再灿烂,学生可能还不一定买账。

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很强,对于教师一些不妥当的做法,某些家长会选择到学校闹事甚至投诉。一些平时言谈举止比较随便的教师,可能觉得自己也就是不拘小节,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别人抓住小辫子。

在专业上能镇住学生也是教师学会自保的一种策略。自保得比较好的老师通常都是有一些“绝活”的。教师如果学识比较渊博,学生总是很崇拜的。一个数学教师如果总是算错或者回答不出学生问题的话,赶紧回家买几本习题集狂做。语文教师如果自己觉得写作水平尚可,大可以 “下水” 与学生同游,如果能够有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最好,这样学生跟你学也更有信心。英语教师如果说一口流利标准的美语,那基本上就高枕无忧了,学生会跟别的班的学生吹,我们英语老师,那英语说的,比美国人还牛!

教师的幽默感更是教师学会自保的一种利器。幽默的教师通常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每天读书学习身心疲惫,再碰到一个上课乏味的教师确实没劲,如果这名教师还经常骂人,不逆反才怪。所以,既然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我们就得努力培养一下自己的幽默细胞。如果你幽默感实在太差,还有一个办法简单易行,就是多参加体育活动。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喜欢体育的,爱屋及乌,他们对于喜欢体育的教师也是特别有好感的。所以,如果你篮球、乒乓球或是羽毛球打得好,不妨露两手,绝对能让学生崇拜你!

真正懂得自保的老师,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工作的根本。有时为了解决一件事情,而把师生关系破坏了,是得不偿失的事。为了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该忍的要忍一忍,该让的要让一让,这是自保的需要,也是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需要。

学生当面与你顶撞怎么办?你感觉到全班学生内心反抗情绪很激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个原则:自保是第一位的。先估量估量自己的实力,实在不行,先避其锋芒,日后再慢慢图之。

教师除了自保之外,还要学会攻心。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却又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完全表现出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因此,我们主张做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要知道,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本着保护自己的原则,我们反对使用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篇4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流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到创新教育里在信息时代,为了跟上时代的步幅,我们在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电子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特别是创新教育,学生是未来社会,为学生特别是重要的教育,学生信息读写能力的及早开始,有许多好处。所以,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生的促进教育是必要的。下面是我谈论电子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几个方面的的作用。

1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教育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从文化开始问问题,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兴趣,导致他们认为而言,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为创新提供了条件,教师应激发学生提问,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一个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老师,老师不应该简单地否定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建立一个独立的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在活跃的创新思维状态。

2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再好,如果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整个节日类,所以将失去魅力,它的意义。教授的课程教学中,你可以感受到一些老师过于注重形式,“活跃”类表面追求,“荒凉”知识本身,但有多少学生掌握知识的事实?老师只考虑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遗忘的教学真正的颜色。学生只是机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刺激他们的火花。我们关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也不忽视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操作流程完成了“责任”,让学生明白,当我遇到问题,首先必须使任何,然后不得不做任何。因此,学生的思想运动显得极其重要。

3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实现创新教育的合作方式多元化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在传统教室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因素,老师是坚硬做每学生交换,交换学生,并且学生委员会是有限的,小规模,除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外,影响的因素是困难,完成一次独立调查的学生,网络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交互式作用。网络教的突破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局限在网络教学可能他们的学习时间,对他们自己的知识的理解的问题,可能使用较少时间,大师也许在他们的知识上花费更多时间,根据统一的教学进展的需要不再必须困难,其次是学生通过BBS直接地帮助计算机,当我是在困难,罐头为其他,也许也邀请老师和学生一起谈论和解决问题,人的计算机互作用,互作用,并且互作用,学生也许通过互联网平衡监督的教授英哩,打破地方限制。网上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和更加充分地探索,宽广的空间和合作或者电视电话会议、聊天室、留言簿和其他方法,为了体会合作方式。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在创新教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很久很久以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师在明白了解也许只使用一个简单的“被接受的”教学方法、附上重要性对老师的教学知识,学生焦点和准确结论,但听学生的学习的机械记忆,受理给老师的知识。这个方法,改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且妨害能力学会。我们尝试到到教的目标,课程内容,教的手段,方法和改革,改变方式学会键入,帮助学生接受纯净,谈论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接受研究,并且表现探索知识、实用解答和问题的历史形式,活跃地学会。电子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和促进者行动的迅速发展,在途中加速学生的学习的进展的变动,但网络教学,改进学生的研究方式催化剂转换。

4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是难想象,并且信息源是更加普遍,更加丰富的信息,这在将来将导致被改变的研究一次性毕生学习在学校。这是教育,信息时代,教育校园网络的社会化,提供先进社会的强烈支持。商品价格,作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车的速度,例如现代数学的最新的研究结果,国际时事,在互联网可能搜寻,全面在互联网,有一切。在我们生活,我们说,“生活数学,反射的生存需要的来源,也将使用解决实用问题”。提供学生的网络知道外界,生活窗口。相信在来年,教育将适合家庭,社会,趋向趋向所有电子信息技术普及从村庄学校。互联网在互联网将成为一所真正的学校,不用墙壁,学会是生活,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将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有趣的部分。变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真的,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解创造性教育的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大胆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潜在因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用先进的理论来显示新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创新思维和性格特征的快速进步,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创新”教育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M].北京: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01).

篇5

二、案例分析

孙某的父母在广州打工,现住在奶奶家,父母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他的母亲有时候回来,对他加以管教,但母亲的教育方式也存在问题,使孙某对母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亲子关系疏远。

孙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学校举行的组装与维护比赛,获得好的名次,在亲朋好友面前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可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因而寻求网络游戏满足自己的失落感,求得自信。

三、教育过程

为了消除孙某的失落感和逆反心理,老师采取了如下对策。

1.个别会谈:老师常与孙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

第一次会谈时,着重解决孙某比赛失败后失落的感觉。

老师:虽然这次比赛没有获得名次,但重要的是在这次比赛中你获得了很多其他的东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这次比赛,你会发现你的组装与维护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可以在下次参加比赛时更加努力啊,只要你努力了就可以了。

孙某(沉默良久,仔细地斟酌了老师的话,觉得不无道理):老师,我知道了,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组装与维护电脑的。

第二次会谈时,老师致力于缓和母子关系,让孙某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在会谈之前,老师找来许多生动感人的亲情类文章,只是告诉他读一读,在学习之余调节一下。

老师:上次让你看的那些文章都看过了吧,感觉如何呢?

孙某:觉得都挺感人的,父母真的很伟大。

老师: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为的都是孩子能生活得更好。你母亲严格要求你其实是关心你爱护你,她只是希望你以后可以生活得更好。虽然她有时方式不是很正确,但她不是有意为难你,她也是为你好。

孙某:老师,其实我也知道我妈是为我好,可是她的方式我真的不能接受,所以才会有抵触情绪的。

老师:这个你放心,我会在你母亲那边做思想工作的。但前提是你得先改变你的态度,真诚地对待你母亲,毕竟她是你的长辈。

孙某:恩,老师,我知道了。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孙某家庭的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母亲多鼓励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集体帮助:把孙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孙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同学的电脑出现故障时,都请他帮助同学维修,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孙某的行为和想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孙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诉,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自我调适:了解到孙某对象棋感兴趣,因此,建议他参加象棋社团,他欣然参加了。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逐步将其兴趣从网络游戏转移到学校组织的棋类活动中,从而间接帮孙某杜绝逃课上网的行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篇6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次改革所面临的基本思路和要点包括:一个导向(教师专业化)、两个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六个特点(开放性、大学化、一体化、综合性、制度化、信息化)。作为信息时代的合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精神,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这就必须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教学。一般认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在教师教育领域,吸收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思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师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现代教师。

我国于“十五”期间开始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建设,并逐步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重点之一。继2004年10月举行的“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之后,在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举行的两届“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上,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占到了很大比重。2006年5月,在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出席论坛并作了报告,国内外专家围绕“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作了发言并展开研讨。

我国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方面已经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理论、模式研究与实施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这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信息素养

在信息社会中,教师信息素养通常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教师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教师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协同工作、独立学习、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包括职前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从职后教育来看,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因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信息素养普遍低下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切实抓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是一个直接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参加首批试点的9个省已经启动了相关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的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使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面临诸多困难。该项工作的推进和完善尚待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和努力。

就职前教育而言,作为我国教师职前教育的主体――高等师范院校应当积极改革、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有效地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职前培养中无疑具有核心的地位。2004年,浙江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精品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基于几年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我们有以下认识。

(1)在教材建设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内容建构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理论以够用为原则,叙述简明扼要、点到为止;突出应用特色,以提高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力求将能力培养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为主线,旨在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同时,该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要求上,都应当与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衔接。

(2)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方面,应当根据师范生所在学科的特点,通过文、理科学生分类教学;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目的。要重视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3)在课程评价上要注重过程性考核,通过实验、开发过程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

(4)单靠一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难以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之大任的,高师院校应当在教师教育类的其他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当然,上述做法在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也对高师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教育网联与学习资源共享

就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而言,网上教与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新的方向和增长点,对于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简称教师网联计划)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整合各级各类教师教育高校的优质资源,构建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机构为主体,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服务支撑,学校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通,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体系的一个宏大的工作计划。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教师网联的发展将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以远程教育试点师范大学和中央电大等首批成员单位为主体,建立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服务平台。配合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重点面向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

(2)扩大到具备条件的省属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并整合其他的教师教育资源,形成以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支撑的公共服务体系。

(3)实现各种教育形式衔接与沟通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就教师网联成员来看,可以大致将教师网联体系划分为四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即区域性网联体系)、县级教师资源与学习中心、学校层面(即校本研修和教师学习型组织)。目前,国家层面的教师网联已经初步建成。2005年以来,四川、河南、江西、甘肃、福建等省相继也已组建了形式不一的区域性教师网联,旨在整合本省的教师教育资源。

篇7

一、引言

中专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中专教育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仅在实际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在师资以及环境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不佳。面对这样的现象,当前一定要积极地对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以便于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下面将对如何在中专电子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二、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思想上的主导,人的创新行为全部来自于内心的意识所产生的动力。对于中专院校的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只有具有了创新的意识,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图片,同时才能得到全面性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他们的最好教师,尤其是中专生,他们的年纪并不大大多数在14—17岁之间,因此更加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地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同时也能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产生足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未来规划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能在计划中看到美好的我来,促使他们的创新意识能得到激发,为未来的学生发展提供有益的基础。

三、加强基础知识教育

在中专的电子技术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条件和知识的掌握基础性质,更多地将时间放在巩固基础知识上。教师应当在专业教学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后的复习,并对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预习等,以便于学生能对基础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在进行复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他们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此外,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应当重视起教学环境的营造。课堂作为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充分地发挥出课堂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这对学生兴趣提升以及积极性培养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四、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这与现代素质教育之间背道而驰,为了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讲究艺术性和人性化,灵活的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促使课堂变得充满活力,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过程中,不要轻易地使用挂图,而是从单管共发射极电压逐渐地放大到两极放大,然后教师通过一边画一边讲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同时也不至于感到无聊,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起到积极的教学作用。

五、为学生创建好的条件

教学环境和氛围能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氛围的营造也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中要求教学氛围必须是开放化的,同时当中必须是平等的、融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才能得到更好的拉近,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进行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能以自己教师的身份来给学生压力,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满自信[3]。此外,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因为中专的学生基础可能不是太好,同时他们的心理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也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容的恰当性,尽量的地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在整体上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是格外重要的,在素质教育中也是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教学任务。因此,在中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教学创新性,在实际教学中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基础教育,促使学生成为社会中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杰.物理电子技术专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电子世界,2014(01):78—80.

篇8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1《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是一种工具和技术,语言和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社会实践、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穿越实践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有几只小鸟分别衔着“11—9、17—9、13—9、12—9、18—9、15—9、16—9”等算式,旁边分别有几座房子,上面标有“4、3、5、8、2、9、7”这几个得数,要求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这个案例“小鸟没有家怎么办”中,我理解了数学的工具性、文化性和思想性。把“15—9”的内容与自然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画画与计算巧妙搭配,快速给“小鸟找家”。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进行了一次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护我们的家园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让课堂渗入环境保护意识,充满人文性,情感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上完这节课后我又适当给同学们留了一些“小鸟没家怎么办”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来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能力,二来可以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

第二天早晨到校,孩子们见到我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业交给我,连平时最不愿意做作业的留守儿童王康佳也把他的作业交来了,我仔细地翻看着每一份作业,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们做的太好了。其中好多留守儿童的作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完成的,有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的作业纸上还给我留了言,大概意思是:老师,感谢您用心培育我们的孩子,这样的作业形式孩子们太喜欢了,从来没见过孩子对作业有如此高的兴致,希望您以后多留些这样的家庭作业,这样即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了。

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吗?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2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即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开展教研与科研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学中涉及的如何处理教材等问题,教学时如何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课堂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成长及读书学习等。

关于了解学生

《礼记学记》中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是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其大意是:学生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学生学习时,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不专注,有的错在不思进取。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状态都不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学时可以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学生的过失。

(一)或失则多

或失则多意即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知识而不顾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贪多务得,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分辨别。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并不进行实践,没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此外,“失则多”也有教师的原因,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会将大量的数学内容放在一起讲,结果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教师惯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学生,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不会变通,认为数学难。

因此,教学不能只考虑量的积累,更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则寡

有的学生所学过少,孤陋寡闻,对此,笔者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从实践中学习。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匮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时,应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其经历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从生活问题过渡到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多的知识。

2.教学内容要更具有选择性。

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不讲,即使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内容也不讲。

3.突出重点。

教学中,对于那些重点、难点、易混淆遗漏点要重点讲。

4.坚持“三不留”。

不留偏题、难题、怪题。

5.坚持“三留”:可以分层次给不同学生留不同的问题,具体分为基础性的问题、变通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或失则易

有很多学生学习时不够专注,此时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感染作用。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提问,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多元问题单一化。比如,笔者在讲“体积与容积”一课时,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循环小数”时,用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为新课导入。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听课、听懂课。知识讲解要由浅入深,让学生积极去思考,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以及设疑问难等方式,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上。讲授时,教师应该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推理严密、环环相套、由浅入深。

(四)或失则止

面对学习困难,学生往往知难而退。而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1.课堂上应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

2.多给学生板演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症结,自己解决问题。

3.课堂提问时,多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一定的空间自己解决问题。

4.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正确的辅导方法。

5.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鼓励学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6.课堂上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7.疑难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8.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只要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即可,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多读书。

9.对于家庭作业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处理,不积累问题。

期末可以进行总结,设计一份易错题集,针对每个错题让学生板演,加深印象。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3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

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

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们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可见身心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从小就跟着酷爱体育运动的父亲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他从父亲那得到一支猎枪,之后开始独立活动,开始了钓鱼、打猎和探险的生活,而年幼时的这些经历成了《老人与海》的写作素材。

强身是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更要强调“强心”。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也是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更要在教学思想上和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教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我们班上有个小男孩叫白--很聪明,但就是说话时有些口吃,说上一句完整的话很费劲。经过家访我得知,白--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没什么文化,年纪也大了,虽然一直对孩子的口吃耿耿于怀,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是好。在班里,同学们也都总是笑话白--,以至于他都不爱回答问题。我注意到这一点之后,上课时就试着提问白--问题,当他站起来,我就对她说:“白--,你别急,先想好了怎么说再回答。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非常棒。”等白--回答完了之后,我会要求全班同学给他掌声来鼓励他。并且表扬鼓掌的同学们都很有爱心,都是好孩子。渐渐地白--越来越爱回答问题,同学生也不再取笑他,反而关心起他来,课下时总会有几个小朋友围着他教他说话,纠正他、帮助他。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对广大的教师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作为教师我将细细品味书中提及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这些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教不好,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够。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4学习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我颇有感悟,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要培养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态的孩子。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严峻的课题。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也难免如此。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认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阶梯,作为一个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一步阶梯奠基,要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我要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5数学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培养的专业人士。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在古代,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大小小的官史、僧侣和文职人员。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统治者,“读、写、算”是最基本的。无论在古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还是在稍后崛起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经世致用其所长数学都是学校启蒙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进入20世纪,各国培养教师计划中重视和加强教学法培训的倾向更加明显了,数学教育逐渐成长为一个需要具备一定特殊技能的专业。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几个数学教育研究的案例。第一个案例中研究者使用的是访谈法,目的是想通过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产生错误认知和差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它们的有效措施是什么,等等。通过研究,希望提炼出可供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师参考的建议。访谈法是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学者在了解和分析学生思考过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在发现和创造中学数学”这是一个诱人的数学教学境界。布鲁纳认为“发现法”具有两个效用:一是给心灵带来愉快,二是促使能力获得迁移。为了检验布鲁纳的这些看法,马鞍山市第十三中学冯建国教师在初一的两个平行班级的数学课中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教学实验,甲班用发现法乙班用一般方法。第二次教学实验则轮换一下,乙班用发现法,甲班用一般方法。两次课的内容是连续的,一前一后依次是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根据这两次实验得出几个结论:

(一)布鲁纳所说的“愉快”是存在的,这从两次发现课举手要求回答的总人次为238,而两次一般课相应数学据为115,以及从课堂气氛等教学现现象中可以看出。

(二)布鲁纳所说的“迁移”能力提高也是正确的,这从学生在完成B组题目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两次发现课中,学生在B组得到的平均分累计为48。9,而两次一般课的相应分数仅为33。

(三)发现法有得于对基础好、智力好的学生进行教学,但也容易产生全班成绩的两极分化。比如,在A组题目中,两次发现课得满分的总人数和30分以下的总人数依次是58人和9人,相应的一般课数据则为53人和3人。

篇9

图画书――儿童的第一本书

近几年,图画书对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对于图画书的定义,儿童文学家彭懿认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1] 因为儿童不识字或只识别少量简单的文字,所以必须借助图画,才能实现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正如松居直的形象注解:“文字*图画=图画书”[2]书中的图画成为“语言”,有讲述故事的功能,这让不识字的儿童仅仅凭借对图画的了解也能把整本书读个大概。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故事的,而图画书所拥有的精美外形设计、鲜艳的色彩、图像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所以,图画书才是真正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对儿童的吸引是一般图书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它也成为了儿童早期阅读训练最好的材料。

图画书:儿童语言教育的新资源

图画书作为儿童的第一本书,不仅滋润着儿童的视觉与听觉,还积极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得到众多学者与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图画书已然成为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种新资源,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图画书作为儿童语言教育新资源的积极因素。

(一)促进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儿童的早期阅读, 首先应该能满足儿童的阅读兴趣, 要能够激发他们对书的热爱和对读的热情, 让他们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斯金纳认为要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想要提高期望行为的发生频率,即要在期望行为出现后予以强化,行为再发生比率才能不断上升、逐步固化并形成行为模式。[3]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强化来源于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本身,儿童通过观赏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活动得到身心愉悦,“积极的反应阅读……更重要的是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与图画故事产生呼应,体会一种与故事世界对话的乐趣”[4]。图画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文字浅显易懂,图画丰富且富有童趣,许多图画书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铺陈、结构安排、构图、版式及装帧设计,充分地考虑了儿童的接受和阅读趣味,能给儿童带来欢乐的体验,早期阅读倡议者提议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而图画书正是早期阅读材料首先要考虑到的一部分。

(二)促进儿童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

图画书阅读,不仅在于“书”――阅读材料给予的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还在于阅读过程,图画书阅读是成人借助于图书和儿童交往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可以感受成人的爱,感受阅读活动愉快的情感,阅读的过程也就是与现实生活间接接触的过程,在静谧、温馨的阅读过程中,加深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从而帮助儿童轻松融入现实生活。建构主义强调情境性学习、情境性认知,围绕儿童生活选择、组织阅读内容,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图画书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书,主题接近儿童生活, 符合儿童的经验和需要, 易于理解,与儿童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相匹配,在图画书面前,儿童在幻想和现实之间进进出出,即在属于儿童的图画书世界里,进入到故事情境中,在书中找寻自己的位置,以得到心灵的慰藉。

(三)促进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培养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主要是口头语言,机械记忆的识字方法太过枯燥乏味, 它会损害儿童学习母语的兴趣, 有研究证实, 识字量大的幼儿在幼儿园里主动阅读的频率比其他儿童低[5]。这样的做法,对儿童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纠正这一误区,让孩子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快乐成长。

人本主义认为当行为者理解到学习与自身需要的关系时,当学习是行为者自己启动时,他们就特别愿意学习。图画书是儿童关于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中转站,其中有大量儿童生活中所熟悉的形象,当儿童在书中发现他们熟悉的形象时,首先要确认,然后就会尝试用语言去表达,这在无形中发展了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在谈话活动、故事阅读和编述故事时,引导儿童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当儿童在阅读中遇到各种熟悉的形象或词汇时,就可以辨认出,并且理解它的真实意义。“儿童要读懂图书,相当长时期依赖其艺术观察力,通过感知图书上的美术形象来把握画面的意义,并做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和推理。成人应发展幼儿不同语言符号的转译能力,使其善于将图书的美术符号转译成口头语言符号,并通过与成人交流或继续阅读来判断正误。”[6]在口头语言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不同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自动切换,增强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和灵活度。

三、新资源运用中的几点建议

图画书对儿童语言教育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但是在其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必定有坎坷,笔者提出图画书这种新资源在运用中的几点建议,充分体现图画书的价值。

切忌“崇洋”

为学前儿童选择合适的图画书,教育工作者已经考虑到注意年龄的适宜性和个体的适宜性,目前在选择图画书方面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过多的把目光放在了国外引进的图画书,而忽略了本土的图画书,殊不知,本土图画书在传递共性时还兼具了本土的特性。目前市面上多是引自国外的图画书,培利・诺德曼认为若童书中普遍地呈现某些价值观,容易形成潜藏的课程(hidden curriculum),孩子长期暴露在这些价值观之中,其中大部分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吸收这些价值观。[7]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听到自己女儿说“我们美国……我们日本”的时候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图画书都是引进的,孩子们在欣赏那些不可否认的优秀作品时,是连同文化一同接受下来的。孩子们没有读过原创图画书,记忆里就没有民族的印痕。”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国外的图画书所要传递的经验和思想与本土的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育工作者在为儿童选择图画书时,一定要考虑到文化因素,切忌“崇洋”。

尊重故事

目前学前儿童的课堂中以活动为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图画书阅读活动时,过于关注故事的教育内涵和其拓展意义,过于重视认知和机械识记,以故事为基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活动,目的也多以教育为出发点,而忽视了让儿童细致地观察画面,感受语言的韵味,仔细品味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以及创造性的表达。但是图画书并不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或工具,图画书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图画与图画之间有着较强的连接性,这是图画书与漫画、连环画的不同之处,每一页画面之间都衔接的天衣无缝,所以,教育工作者过于急功近利的以此为跳板进行各种带有教育性质的活动,会无情的割断图画书内原有的连接性,将故事拆散成支离破碎的不再有衔接性的碎片,因此也会破坏图画书带给儿童视觉、听觉上最基本的愉悦感。另外,过多的活动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图画书阅读活动应该结合作品特点和儿童的学习特点,让儿童观察、感受、体验、理解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让儿童感受完一本完整的图画书,是对故事的一种尊重。

由文字转向画面

图画书主要用画面来描述事物,可以展现故事发生的场景、表现故事角色的性格特征、营造气氛、提供细节,“真正的图画书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学与绘画艺术的综合结晶,特别是一本真正好的图画书,即便是将其中的文字完全抽离,亦可由画面的意象与连接,清楚传递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8]也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凭图画就能“读”出个大意,直接从画面上就可以看出情节内容和角色的情绪状态,对于不识字的学前儿童来说,选用图画书进行教学,优势在于可以让儿童被画面所吸引,进而体会角色的情绪、语言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获得满足感、愉悦感和认同感,达到丰富儿童语言和精华儿童心灵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SQ3R”阅读法,也叫五步阅读法,即浏览(Survey)、发问(Question)、精读(Read)、回顾(Recite)、复习(Review),这五个步骤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把握阅读活动的结构,即先让儿童在浏览过程中了解图画书大致的内容;然后根据儿童已有的了解,提出有意义或被儿童误解的问题,帮助儿童把握主题,纠正理解;随后再次审视图画书的内容,再次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拓展活动,深化儿童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最后一步复习,复习是进一步识记与创造的过程,可以让儿童大声朗读或进行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10

[2]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3]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2

[4]Guy R..Lefrancois.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M],王全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0-61

[5]朱瑾,分享阅读对汉语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3~8

[6]王旭冉,学习理论对创设幼儿早期阅读环境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1)

篇10

就当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1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方法单一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面,学校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少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的课件、一些仿真的软件等,在教学的模式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没有将学生视为主导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很好的与教师形成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另外一点,关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通常情况下,教学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理论课程,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理论知识太枯燥无味了,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还会影响课堂的效率,在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又缺乏实践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

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以上,我们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相关情况,了解其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2.1 运用信息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将信息化教育引入其中,将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将以往的粉笔、黑板之一单一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课堂,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将计算机列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样一来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与一些很难理解的消化的概念、公式和推理过程,但是将信息化教育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兴趣基础上,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

举个例子,在介绍半导体PN结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在课前做一个FLASH的插件,利用声音和动画的效果,展示半导体PN,另外还可以展现微观运动的形式,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上的注意力。

2.2 运用信息化教育化解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难点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其他科目相比,每个章节都有相对较难由不好掌握的难点,但是这些重点、难点都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对他们进行攻克将取得较大的成就,而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方法是一项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关于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如何正确设置工作点,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信息化教育对放大电路进行设置,分为两种情况:

(1)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2)为设置静态工作点下,动态输出的波形。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图形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这样方便学生对问题的直观感受,在信息化教育中实现电子技术基础的简单化,逐一的攻破教学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

2.3 运用信息化教育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图标和公式相对较多。运用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关于板书、作图的难题,因为信息化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快捷而方便的方式取代它。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约了教学上的时间,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运用信息化教育还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题库,方便学生的学习,往往信息化的题库做得较出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习题任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老师可以对题库的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设置题目的难度,这样可以有效的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2.4 运用信息化教育为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篇11

【基金项目】该研究由重庆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基金资助(10XWB042)。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98-01

1.引言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是指为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水平而进行的各级各类培训的简称。它涉及到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及相应的培训模式。随着我国的特殊教育迅速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特殊教育师资的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孙颖等,2011)。而由于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特殊教育师资的需求量增加,加上特殊教育师资质量要求提高,由此伴随的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格局也相应发生了新的变化,并表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2.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新变化及趋势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特殊教育师资发展的历程,都包含了特殊教育兴起到逐步重视,然后到繁荣阶段。越是在兴起初期,对特殊教育的各方面要求越是建立在粗放的格局之上,越是发展繁荣时期,就对特殊教育的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因而也出现一些新的发展变化及趋势。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也经历着相似的变化与历程。

2.1特殊教育对象的扩大化

从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实践来看,特殊教育对象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相当大的转变。尽管各国并没有统一的特殊教育对象的分类体系,随着对特殊教育对象的认识和不断扩大,特殊教育对象扩大到所有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就要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能适应特殊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来调整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内容和特点。从国外特殊教育的趋势来看,学习障碍成为特殊教育的重点,超常儿童的教育受到重视,逐步形成了面向所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全方位的终身服务体系(兰继军,2001)。随着一些特殊需要学生进入到高等教育学校,也对目前的特殊师资培训的结构与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高等教育师资,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2.2特殊教育内容的专业化

对于特殊教育具备的基础专业能力,从事特殊教育的国内外专家已有了相应的共识:即对特殊人群内在心理与生理能力了解的基础上,对其现有状况进行评估诊断、鉴别,并依据诊断与评估进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设计与规划,并不断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提供给特殊需要人群适当的沟通与辅助技术的帮助,根据个案的改变,不断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以促进个案能力得到最大提升等内容(杨晓等2002)。这一专业能力,已经被看作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能力,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专业学习和发展中不断地得到强化与重视。

2.3特殊教育培训的制度化

国外已经广泛实施了特殊教育师资的资格认证制度,从我国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班)教师资格条件》中已经有明确要求,要实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实行双证书制度(普通教师资格证、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通过规范的资格认证制度,无疑可以更好地保证特殊教育师资的水平。

2.4特殊教育培训的终身化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将“入职前-入职-入职后”的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做到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终身化趋势,让特殊教育师资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特殊教育变化的需求。

2.5特殊教育培训实践的本土化

具体到每个国家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做法,则各有特色(Brownell et al. 2010):德国建立了完善的各专业团队合作的机制。以为特殊需要人群的终身服务为导向,给特殊需要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服务(应伟忠,1999)。英国则在高校通过竞争成立优秀的特殊教育中心,为促进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3.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趋势展望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首先,表现在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除了特殊教育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之外,还包括了与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其内容更具有广泛性。其次,由于特殊教育对象所处的年龄阶段及学习阶段的层次性变化,表现出既有学龄前特殊儿童,也有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龄期特殊学生,还有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特殊需要学生,因此也对目前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提出新的要求和培训标准。再次,为了适应特殊教育教师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以适应特殊教育变化的新形势,如何建立起中国本土的全方面的综合多层次特殊教育培训系统,也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一个关键,另外由于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实现,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也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一个途径。最后,要保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仍然离不开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只有建立了适宜的制度法规系统,才可以让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能够连续不断地开展,并有效保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经费,而前面提到的双资格认证制度就不乏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朱琳, 孙颖. 北京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现状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 2011, 8: 20-24

[2]兰继军. 从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看我国特殊教育的改革. 中国特殊教育, 2001,4:1-5

[3]杨晓,吕晓乐,姜春萍. 关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的构想. 中国特殊教育, 2002, 2: 18-22

篇12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主干技术专业基础课之一,对专业教学起着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而且今年来,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相关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深入企业调研,改革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决

定了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联系。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知道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及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广泛听取生产第一线专家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建议,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增加课程的科技含量,使课程的内容始终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整合教学内容。结合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精选教学内容。要精选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通过学习后会解决后续课程实际问题。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根据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来进行,实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高职教育要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各门专业课程之间进行合理整合,删除重复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把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新的课程体系,使其具有的新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经过教学体系的整改,教学内容的整合,目前,在我们学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并用,教学效果较好。传统的板书教学具有教师和学生有较好的交流,教学速度慢,学生听课效果较好等优点,但是多媒体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较多的知识,避免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学时数少的问题。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收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教学光盘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同学们的上课兴趣,同时增加课堂信息量。这样两种教学方法并行使用,速度快慢结合,有张有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程教学的科技含量。

讨论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堂讨论是知识信息交换的最好形式。现在,虽然有了Internet网络和网络课件,图书馆、光盘、甚至手机短息的交流和学习方式,但是,这些方式都代替不了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改变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输入知识信息的弊端,而形成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交换,是一种立体式(多感官)教学方法,因为讨论式教学,既要输出知识信息,又要从一个立体式的环境中输入更多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都属于探究性的,都要通过思维活动,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从而提高了能力,丰富了知识,弄懂了存疑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

重视课程设计。一直以来,有些学校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重视不够,其实课程设计这个环节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培养很重要。因为课程设计的课题是实际的数字逻辑电路装置,其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知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案,需要通过查找资料,设计计算,并进行方案比较才能得到较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不是停留在理论设计和书面报告上,必须通过实验调试,最终做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具体电路,又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实际调试工作,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通过这种综合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初步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动手组织实验的技能,为以后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放实验室。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主动性,可以开放实验室,增加课外科技活动机会(比如收音机组装比赛,万能充焊接比赛等),加强课外指导。还可以进行一些小规模的电子设计比赛(比如简单电源的制作,交通灯的设计等),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行组织成设计组,能相互探讨和切磋,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为参加一些大型的比赛积累实战经验。

四、结束语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对《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及教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创新需要不断尝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注重创新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新光.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研讨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3

一、引入工程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在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许多弊端,例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点的学习但开拓创新意识不够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现高等工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已有57所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采用了工程教育模式,其中电气类专业是这些高等院校主要的实施对象[1]。

(一)理论教学中工程理念的培养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的EDA课程、微机原理、单片机课程等专业课的学习尤为重要,为了摆脱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案例设计思想,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例如,在学习555定时器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掌握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实现真正所见即所得的直观印象。在电路图1中,采用双踪示波器XSC2的A和B通道分别来观察放电电容C1两端电压和输出脉冲波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电路进行扩展,设计实现实用的数据报警器,如图2所示,通过多谐振荡器产生脉冲信号使蜂鸣器发出频率为1000Hz的报警音。

利用Multisim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实现数字电路的设计工作。

(二)游戏进课堂的创新思维拓展

为了解决理论讲解太过抽象的问题,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又能在娱乐中掌握理解知识。例如,在讲解逻辑函数的卡诺图时,逻辑相邻性是个难点,而卡诺图的化简法又是以逻辑相邻的最小项画圈为原则。为了让学生理解逻辑相邻性,我带着“东南西北”的折纸进课堂(图3所示),让学生以玩游戏的形式把卡诺图想象成球面的展开体,推理出同一行的首尾、同一列的首尾、四个对角的最小项是逻辑相邻的关系(图4所示)。游戏中的思维与探索,加深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注重实践环节,开拓创新思维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也注重与工程的对接,为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做好深层的铺垫。

(一)在基础实验中引入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是理论向工程应用转折的必经之路。设计实验时即要考虑实验的趣味性和可实现性,也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应用基础和背景。课程组与实验老师经过讨论与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新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霓虹灯模拟显示控制器的设计》、《声控灯设计》、《晴雨控制器设计》、《抢答器设计》等。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开展不同级别的实验,让学生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取得一定的成就感。

(二)在课程设计、电子实习中引入项目式设计

在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环节,改变单纯的给学生电路,让学生去仿真或者焊接电路的方式。开展项目设计,包括项目涵盖的知识点、项目引入的时机、项目难度、项目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扩展。项目设计与课程知识体系结合,涵盖的内容由点到面[2]。具体项目设置如下:①通过编码器、译码显示器、门电路为主要器件设计优先病房呼叫器;②通过计数器、555定时器、译码显示器为主要器件设计可预置的定时报警器;③通过移位寄存器、计数器、译码器为主要器件设计汽车尾灯控制电路;④通过译码显示器、计数器、555定时器为主要器件设计数字电子钟。通过项目设计方法,使学生自主查阅集成芯片的学习手册,串联知识点构建电路系统。实习过程中学生合理分组,锻炼学生的协调、团队合作能力。焊接完成调试时,鼓励学生从原理出发一步步查找错误,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动以赛带学机制,激发学生潜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