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从健康的认识论层面培养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的衡量标准已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全无病,还要求人在社会适应方面和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因此,更深层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它包括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等。只有用整体健康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才能走出认识误区,才能人人享受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意识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意味着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上要做出具有根本意义的“模式转换”,意味着现代人需要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完整健康。
从健康的文化层面培养健康意识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了起码的需求、有条件决定生产资料的使用方式时。文化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对健康的作用常常持续于一个人生命的整个过程,它不仅作用于个人,甚至还作用于整个人群。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文化程度或受教育水平不同的人对个人收入的支配方式是不同的,因而产生的健康效果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偏重于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及精神生活的丰富,把闲暇时间作为增长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机会,能健康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收入。他们容易接受和正确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能更多地了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的措施,主动预防并合理利用卫生服务。人是有社会性的,群体健康是一种社会资源,是生产力,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民族昌盛的标志。个人作为社会一成员。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而且要主动采取积极的自我保护措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对抗周围那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尽可能达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要关心、维护他人的健康。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可以简单地进行如下定义:研究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运动科学规律,称为劳动经济学,主要指的是经济发展依赖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以及配置。从概念上理解可以看出农业的经济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和生产力的科学,其农业经济活动的关系是围绕着优化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来开展农业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农业经济的核心内容,明确其目的和使命,对农业经济概念进行详细的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才可以取得积极的成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作用非常明显,对农业经济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概念理解要通过对农业经济劳动力资源的理解
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经济中是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它是传统的农业经济或是现代的农业经济,要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正确理解和了解劳动力资源优势,理解农业经济的概念并学会利用于劳动力资源。所以,我们需要从劳动力资源的理解方面着手,对农业经济的整体概念进行细化。
(三)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实现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配置优化
从农业经济的概念出发,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配置优化。所以,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理解农业经济的概念,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劳动力在农业经济和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使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提高效率。
二、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的关注程度是在日益加强的,农业经济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发展水平,寻找可靠的理论依据。从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已逐步学习并使用经济学对农业经济实践进行指导,实现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切实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站在实践的角度出发,经济学原理对一些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原理指导发展农业经济。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的利用及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经济学原理指导了农业对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
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缓慢,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较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学习如何使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原理。指导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学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二)经济学原理的发展方式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经济学原理的意义是对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了优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的作用,经济学原理可以及时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变量结构,并且确保了发展结构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所以,这一点被视为经济学的原理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大力地推动作用。
(三)经济学原理为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中国,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平衡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地区的不同导致了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农业经济中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制约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作用。所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学会了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经济学原理对于农业经济的直接作用
使用经济学原理对发展农业经济进行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使用的经济原理指导农业经济发展,可以让农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发展规模和发展成效。
(一)经济学原理直接促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健康、快速
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经济学原理有效地指导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此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学原理直接促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其高效发展
1目前我国房地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资源分配与利用。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多表现为粗放型发展,这种形式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长是依赖于土地、水或者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而空间资源往往被忽视,对科学合理利用与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专业的整理等。我国现在的国情是人口数量多,而可利用的土地与资源相对匮乏,这种房地产开发利用过程中对资源的应用率较低直接影响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第二,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相对不健全。我国的房地产经济飞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很不健全,很多大中型城市目前都存在着房地产的泡沫现象,房地产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与房地产价格严重不符,这种高房价不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会大大的影响人们生活。此外,房地产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巨额经济利润,一些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加入的房地产行业中去,对体制不完善、发展不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会形成更大的冲击。第三,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我国房地产经济主要采取的是粗放型发展,这种类型的经济发展会造成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浪费,缺乏对空间资源科学利用,房地产发展过程无法高效的对资源进行利用,因此,我国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社会资源和成本的科学合理应用,避免造成过度浪费。第四,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房价过高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的房价定位与之前相比涨幅较大,特别是一些发达的大型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的房价已经到了十分不合理的地步。此外,房地产市场供应与需求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问题,很多城市的定位在高端住房的房子供应量较大,商品房目前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具有较大福利的保障房却严重供应不足,这主要是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前行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国房地产经济在未来的走势应该是会朝着良性和健康之路前行。第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尽管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平台期,许多问题还在摸索中解决,然而,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从整体看仍然处于一个较为繁荣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着一股上升的势头。我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会发挥出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依赖国家相关政策的改革和调整进行健康的指引,从而使得房地产经济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第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房价在未来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过快,不仅为城市居民的居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过,我们还应发现,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房价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成正向比例的关系,当国民经济维持在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时,政府采取合理的调控措施,则对百姓最为关注的房价一定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我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在未来将趋于稳定。第三,我国房地产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对加强对保障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的改善工作。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房地产业发展会遵循一些规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的要求下比较对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的改善工作加大力度,并且发展成为一个节约资源,同时与环境良性发展行业。第四,我国的政策应对房地产市场和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地调控。国家依据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情况,必将出台一些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而确保房地产业良性发展阶段。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前行,我国房地产经济在经过了飞速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瓶颈期,虽然,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我国未来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的推测定能培养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行业。
作者:肖丽红工作单位:泰安市房产交易中心
一个国家的公共财政政策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对于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问题,以期更好地利用财政手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公共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实现调节社会总体供求平衡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对社会总体供求状况进行调节,促进其总体平衡,通过对社会经济总量的调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积极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很多经济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将注重外延式增长或者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变为内涵式增粘个或者围绕质量为中心的扩张形式,而要想实现上述的经济发展转型,肯定缺不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无法促进这种转变,唯一的方法就是政府部门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采取有效地紧缩与扩张的公共财政政策,同时注意与货币政策等政策方针的协调配合,这样就可以对社会总需求的过分收缩或扩张加以有效地抑制,从而营造出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保障。
(二)公共财政政策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国民收入以及社会总产品的初次以及再次分配过程的指导,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社会经济资源的实际配置效率。财政资金流量和流向以及分配结构是社会再生产里的关键环节,对政府支持和影响经济发展过程,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调节,并推动科技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政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体现有两点:第一是政府财政部门通过直接预算的安排来对社会投资结构进行协调,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财政可以通过对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及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压缩成本,节约资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对市场经济运行实施间接调控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进行规划,从而间接的控制和影响经济的运行,是市场经济整体能够沿着健康、稳定的预期路线和方向向前发展,公共财政政策之所以有这种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政府是政府部门根据相应的国家权力来制定和实施的,其直接和国际政府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调控职能相关联,具有引导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等等。
二、我国公共财政政策定位方向分析
(一)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调整经济增长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在财政投资方面,将逐渐从一般竞争性的投资领域退出来,将财政投资的重点放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益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当中,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条件。
再者,将逐步构建财政投资和融资机制,提高和改善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控效率。具体来讲,将逐步构建有效合理的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投资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投资活动中的导向性作用,从而尽快实现政府投资大部分用于风险投资、公共以及一些基础的项目中,将社会投资更多的引向竞争性的领域内,从而形成新的更健康的财政投资格局。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法规,切实通过税率和税种的设置来落实和体现国家的产业和财政政策,促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其次,要对财政支撑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加以改革,相关公共财政政策中要逐渐转变返还所得税、包干税费、税费减免等等让利减税的一般做法,将重点放到对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工作中,为市场中所有的竞争主体构建一个统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才最好的长远政策方向。
(二)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够单单依赖市场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财政政策方面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将三农发展过程中属于政府部门的事项逐渐归入到各级财政支出的范围内,根据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要求,将三农问题的解决白道突出重要的位置,并加以大力的支持,逐渐由以前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转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对当前的公共财政资源的具体分配格局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将农村地区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服务范围,并适当向其倾斜,切实加大三农的财政投入。
(三)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维护生态环境不受进一步破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历来都是对立而又统一的,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给予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只有生态环境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能量和物质,才可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再者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无法脱离经济的发展,好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中才得以获取保护,反之肯定会出现过度捕捞、滥垦滥伐等问题,与此同时,维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治理等工作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来加以职称,所以公共财政政策的定位中不可能忽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因素。
三、结束语
总之,公共财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有清醒的认识到公共财政政策的深层次作用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定位,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和维护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开设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社会医学等课程,要给学生讲解医学模式的转变方式,疾病的防治任务等,要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预防保健对全民健康的作用,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疾病环境的重要性。
2. 强调行为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的定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工商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工商管理本身的相关的内容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扮演的是监管的角色,需要维护好市场经济的秩序才能够使得市场经济可以正常的运转。工商管理所具有的属性不仅仅只是监管的角色而已,还要有意识地参与到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公共基础建设中去,在市场经济所涉及的各个主体的部门之间充当好连接的作用。而且工商管理的相应的特征与模式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来实施合适的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的作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工商管理的主要的特点
(一)协调的范围比较广
工商管理所协调的主要范围要包括市场经济的各个流通的环节方面。包括进入市场的审查,商品的交易,不同的产业间的合作,相同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良企业的淘汰等等各个环节。
(二)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
我国的工商管理的工作方式主要就是采取行政的处罚与行政的指导作用相互结合,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对市场进行相应的监管。而且工商管理相关方面的国家制定的法律条文比较多。
(三)致力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由于工商管理部门之间并没有单独的资金和项目方面的内容职能,它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的职能,使得它可以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良好的可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仅是为商户,更主要的还是需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的权益,国家在对工商管理的相关的职能进行规定的时候,就有很多的职能本身就是和消费者的一些权益相互挂钩的,工商管理部门有必要在履行相应的市场监管的职能的同时,最大的保护好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
三、工商管理对于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
工商管理本身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的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职能素质,以便可以积极地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工商管理对于经济的促进改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方面:
努力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保障经济的全局发展。工商管理的相关的部门需要有意识地协调好管理部门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大企业之间的关系,使得各方面可以形成一种比较良性的相互合住的健康的关系;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对本身的行政管理的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以便可以为企业的健康的发展创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相关的监管的工作也都是采取的服务式的,都是为了方便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而相应的行政处罚指导意见,就是为了维护好市场经济的秩序。
持续提高自身的管理的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由于工商管理部门本身的职能属性就是监管市场,所以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到深入市场基层,积极地参与到前线中去,以便对于市场的各种变化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稳定市场秩序有着一定的帮助,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个体企业在促进国民的就业与创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部门相关的制定了个体企业的扶持政策,来帮助个体企业的建立;而为了促进个体企业的良好的发展,国家相关的部门也都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条例,以便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商户。
加强法制执行力度,以便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在实际的执法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消费者本身,有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的方向而有意识地加强相应的执法力度,以便可以促进经济的有序进行。对于在工作中查处的质量问题,一定要从严治理,以便保障消费者的相关的权利。
(二)加快了我国的经济流通体制的相关改革
由于近年来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大力推行,现在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不仅是从国外吸引到了大规模的外商到中国来进行相关的合作,而且对于我们国内的很多的企业发展也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从当前的各方面的数据和分析报告来看,国内的企业一般都是在进行全国的跨省,跨部门的合作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样的势头对于企业来说有着多方面的好处:第一,使得企业可以从自身的小格局中抽离出来放眼于全国的大市场;第二,加强了不同的企业之间的相互的沟通与合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共同发展,也会创造出一些新的机会。
对于经济流通的体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事实证明很多的国有企业在进行政企分家以后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且市场经济的属性使得政府部门不得直接的对于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只能在一些方面提供支持与指导,但是也不能够是强制的,只能够是一些服务性质的帮助。由于实现政企相互分开以后,企业需要依靠自身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去到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这样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各方面的潜力,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的竞争力和在经济活动中开展良性竞争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样的局面对于经济建设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地影响。
(三)对企业的相关的产业升级进行指导
工商管理的职能就是为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存在的,所以工商管理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行使自身的权利的时候,对于企业的改革与企业的健康的发展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工商管理部门在进行市场管理的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相关行业的发展数据,通过相应的分析就可以得到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工商管理部门在工作实际中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地制定相关的计划,来帮助企业获得行业发展的最新的趋势,以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而结合实际的制定相应合理的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对于政企分离以后,企业之间也就可以自由的进行相互的合作,这样的合作相应的创造出了无限多的可能,使得市场经济可以蓬勃发展开来。对于大的行业中的企业,对于本身已经是落后产能的,一定要进行产业升级或者淘汰;对于小的商贩,要有意识地创造相应的政策上的优惠的条件,引导他们往服务业和劳务业这些市场前景巨大的行业转型,以便可以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工商管理的职能属性使得它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行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于市场进行监督还可以加强不同企业的合作,这对于维护经济本身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大的促进的作用。鉴于以上的原因,我们需要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的建设,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上的转变,这样有助于工商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为经济的建设提供相关的服务,以便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1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拉动国民消费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都倾向于选择一种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作用。有的健身场所对健身人员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进健身场所的人数量日益上升,而且朝着全家玩、老中青的趋势发展。专家分析认为,现在体育市场之所以比较火爆,主要是因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据了解现在很多居民正在转变以前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更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消费也被带动。据预测,我国到20世纪中叶将会进入富裕国家阶段,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5亿左右并比较稳定。根据这个背景,按照每年1000元每人的体育消费支出来算,我国体育消费一年的总额就能够达到15000亿,这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居民需求的变化将会带动消费的变化,我国的体育消费将会随着国民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未来这一消费必将会保持比较活跃的态势。
1.2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体育经济自身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他所哦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体育经济首先带动的是旅游业,体育产业与旅游区相结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例如攀岩、滑冰、登山等。目前,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和国家的重点旅游项目,据了解瑞士就滑雪旅游这一个旅游项目每年所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就能够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70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可见一斑。其次就是带动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例如要举办一场赛事,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就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此外,体育经济发展还会带动服装、网络等行业的发展。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自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体育产业的火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1体育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有二:第一运动项目的开发不合理、不平衡,因为运动项目的观赏性、竞技水平和普及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体育项目素具有的市场容量、产业资源价值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别都很大,所以目前的运动项目开发很不平衡,例如现在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开发规模,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甚至还未进入市场;第二,体育产业的地域布局不合理,因为文化、经济、资源和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我国东部地区消费水平比西部高很多,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开发程度也比西部地区高很多。
2.2缺乏专业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
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体育经济暴露出人才严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源于退休的教练员、运动员等,而高学历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却比较少。这些体育管理人才可能对体育运动的过程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很难经营出一个高产出、高效率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2.3没有发挥出相关产业的潜能
现在的体育经济非常注重利用有形资产,例如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租借等等,但是对于赛事的会标、会徽、冠名权、队名价值等无形的资产开发度严重不足。观察体育用品市场可得,现在的高档体育用品大多是外国生产,而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在高档体育用品方面则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相关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落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这也大致我国的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难以在国际上占据有利地位。
3.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体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1改进体育经济发展体制
对真正的产业而言,其资源应该能够在市场上流动,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够流动,至少相当一部分的赛事、运动会和运动员是不能流动的,甚至有的场馆资源也被政府所控制。而当今社会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集体育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经济生产力于一体的。我国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应该给体育充分的流动资源,调整体育经济的发展体制。政府应该主动推出竞争,特别是要退出利益的竞争,让资源面向市场,这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合理配置,真正让体育走入经济,走入社会。
3.2注重人才培养
发展体育产业既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还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产业管理者。如今运动员在体育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必说,他们可以说是体育产业中的生产人员,是后来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几乎和前提,所以要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而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在前面论述中已经提到,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
[中图分类号] S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209-01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发展大国。农业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畜牧业是农业综合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进程影响着我国经经济进步的脚步[1]。建立乡镇畜牧公共服务体系对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乡镇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畜牧服务体系。这很明显的阻碍了我国乡镇一体化的建设。为提高我国乡镇服务体系,乡镇畜牧兽医的服务必不可少。
一、乡镇畜牧兽医服务建设存在的障碍
就我国目前的乡镇畜牧兽医而言,其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乡镇动物易遭主人忽视。在农村,兽医的存在有其必然的优势,但同样存在一些劣势。乡镇不像城镇,动物生病了需花费高额的医疗费治疗动物。在乡镇,动物生病,多有不治的现象。一般动物生病,很少有人会对其进行细心地护理,会任其发展。因此,兽医在乡镇治疗动物并不如城镇一般。其次,兽医的专业素质不够专业。乡镇兽医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来自于乡镇,并没有接受专业专业知识的培训。因此,兽医对动物进行治疗时,其专业知识不能够很好的运用,临床经验不足,导致多有对动物治疗不及时的现象发生[2]。最后,乡镇畜牧服务站硬件设施不够齐全。在乡镇很少会发现一个较为规范的乡镇服务站,其环境差,医疗设施较落后。与城镇的动物服务站而言,乡镇的动物服务站发展是比较落后的。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无法及时的被引进过来。因而,在我国目前乡镇畜牧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中,为很好的改善这种状态,完善畜牧服务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二、改善乡镇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措施
为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加快完成农村一体化建设的速度,乡镇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关键的一部分。
1. 重视并尊重农村动物的培养措施
现今提倡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动物是我们生活得一部分,其给人类带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由其组成。因此,在建设农村的各项项目中,应当将对动物的保护加入其中。只有主人对动物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保证动物健康的生长下去。
2. 提高乡镇兽医的专业服务质量措施
兽医的存在是为了能够保障动物健康的生长下去。兽医作为一名医生,虽治疗的是动物,但是其同样是在对待与人类生命等价的生命,作为医生该有的职业素质,兽医应当同样具有。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的专业服务质量,对整个乡镇畜牧公共服务站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乡镇兽医首先得注重自身知识的培养与储存,在其保证专业知识储备时应当加强对兽医的思想指导与定期的专业培训。乡镇畜牧服务站的兽医,不像城镇兽医如此轻松,其对整个乡镇畜牧业健康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乡镇的一名兽医,从思想上转变过来,为整个乡镇畜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提高乡镇畜牧服务站服务质量措施
目前乡镇畜牧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偏低,医疗设施、环境卫生,都无法与城镇的服务站相提并论[3]。对此,国家应当对乡镇畜牧服务站的建设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于一些偏远的乡镇,设立专门的畜牧服务款项。乡镇与城镇相对比而言,其经济发展本就相对落后,若国家在经济上支持乡镇畜牧公共服务站的建设,其先进的设备就能购置进来,环境卫生能够得到改善,如此,能够让兽医的诊断更加的准确,提高对动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在乡镇畜牧服务站得到足够的资金保障之后,其服务质量也就相对应的提高。
三、总结
乡镇畜牧业的发展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在大力加快农村建设的进行中,畜牧业的发展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乡镇畜牧兽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对整个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加快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的建设。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工作的重点在乡镇,要想改善农村的畜牧业,兽医服务站少不了。在保证乡镇动物健康的生长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完善农村经济建设。笔者就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进入过剩经济时代,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促进社会各方面进步已成为社会共识,于是消费热潮日渐兴起,消费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消费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日益严峻,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于是消费和谐日益成为当今经济学界、社会学界研究的热点。消费和谐的内涵、消费失谐的主要表现以及促进消费和谐的途径等构成了目前学界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和谐的内涵是所有问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弄清消费和谐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消费和谐内涵的分析大多数是从消费角度来认识,而笔者认为,仅从消费角度来认识消费和谐的内涵有失偏颇,我们应多角度辩证地认识。
一、学术界对消费和谐的几种定义
什么是消费和谐?学界众说纷纭。汤跃进认为,消费和谐就是符合人的本能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本质要求,符合消费规律的客观要求的消费价值观,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1]刘敏等认为,消费和谐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消费环境下,通过各种消费活动包括物质消费活动和精神消费活动所获得的一种消费自由和协调状态。[2]唐未兵认为,消费和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和谐是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一,必须与生产、交换、分配相协调。狭义的消费和谐是指个人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应该是合理的、科学的,即在消费均衡的条件下,不存在外部不经济或者尽可能减少外部不经济的个人消费过程和消费行为。[3]马伯钧认为,消费和谐一是指消费者本身消费需要的满足;二是指消费者之间的消费差距的适度和合理;三是指消费的可持续性。[4]姚晓红认为,消费和谐是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即消费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消费与人自身发展的和谐即消费必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费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即消费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5]
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消费和谐的内涵,都很有可取之处,但这些观点多是从消费角度单方面来认识消费和谐的内涵,把消费和谐看成是消费单方面去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事实上,和谐就是协调,是各方面关系的理顺,若只有单方面的存在,就无协调可言;若只有单方面的努力,就难以把关系理顺。消费和谐涉及到消费与经济的关系、消费与社会的关系、消费与自然的关系,每一对关系的协调和理顺,都需要双方甚至多方的相互努力和配合,而且只有每对关系理顺了,才能实现消费和谐。因此,消费和谐不是指消费单方面去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要求,而是指消费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理想状态。显然,这种消费理想状态的实现仅靠消费者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消费者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认识消费和谐内涵时,不能仅从消费角度,而应多角度辩证地认识。
二、对消费和谐内涵的辨析
由于消费和谐涉及到消费与经济、消费与社会、消费与自然等关系的协调,因此,消费和谐的内涵主要包括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消费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以及消费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三对关系的“相互协调”体现了我们认识消费和谐内涵的多角度性和辩证性。
(一)消费和谐是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由于经济发展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治理环境污染具有基础性作用,这就决定了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是消费和谐最基本的内涵。
首先,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意味着政府要将经济发展成果的适当比例用于消费,使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知道,国民收入最终会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积累主要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消费主要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消费率就是指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通过消费率的大小可以衡量消费状况。因此,消费率往往成为一个国家衡量消费过旺或者消费不足的重要指标。消费率偏高,表明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过高,易造成消费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消费率偏低,表明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过低,易造成消费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引起商品滞销,物价下跌,出现通货紧缩。这两种现象都是消费与经济发展不和谐的表现。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明显偏低。“六五”时期的消费率为66.1%,“七五”时期为63.4%,“八五”时期为58.7%,“九五”时期为59.4%,2003年降低至55.4%,2004年降低至53.6%,消费率之低,是世界上少有的。以2003年而言,低收入国家为79.7%,中等收入国家为71.7%,中、低收入国家为72.8%,高收入国家中:日本为74.4%,美国为86%(2002年),法国为78.9%(2002年),德国为77.9%,意大利为79.9%,英国为86.6%,世界平均水平为79.1%(2002年)。我国消费率比很多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都低得多,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20多个百分点。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1000-3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消费率更应该提高,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1942年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到1962年达到了3144美元,2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4.9%。同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从1942年的54.9%提高到1960年的63%,18年间提高了8个百分点。其他不少国家也是如此,而我国却呈现相反的趋势。[6]我国消费率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和浪费,产品积压严重,使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还都很低的情况下过早地进入买方市场。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对9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统计显示,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60%的达半数以上。另据商务部2006年的最新调查显示,国内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种,占28.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7]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首先需要国家把经济发展成果的适当比例用于消费,使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其次,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还意味着在消费比例即消费率合理的条件下,政府还要调节好居民的收入分配,使居民消费差距合理。因为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那部分,大部分最终会通过各种途径成为居民的收入。而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合理也会影响有效需求,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就会造成居民购买意愿与购买能力不能统一,即收入低的居民有很强的购买意愿但受收入所限,不能将强烈的购买意愿转化为现实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行为;而收入高的居民有很强的购买能力但购买意愿不强,也不能将其强烈的购买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行为。这就会造成,尽管从总体上看,消费率科学合理,理应能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居民之间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居民收入差距太大,从而造成居民消费差距太大,进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仍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如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2:1,造成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太大,2005年占全国人口约57%的农村居民消费仅占全国消费总量的26.8%。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城乡差距更是明显。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93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531元,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7倍。[8]结果造成低下的农民消费水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羁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60%的人口在农村,7.45亿农村人口的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实现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还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好居民收入分配,使居民消费差距合理。
最后,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还意味着在消费率和居民收入差距合理的条件下,居民的现期消费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居民的收入一般分为储蓄和消费两部分,储蓄可看成是预期消费,它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对当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是现期消费。所以,居民是采取谨慎性消费还是过度性消费,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居民采取谨慎性消费,重储蓄轻消费,那么就可能造成当期消费品流通不畅,物价下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如果居民采取过度性消费,重消费轻储蓄甚至大搞举债消费,就可能造成当期消费品紧张,物价上涨,出现泡沫经济。如1997年以来,我国很多行业就出现了买方市场,商品销售不畅,反映出我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现期消费过低,商品销售因缺乏货币支撑而出现不畅。而现期消费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风险意识增强,预期支出过大,从而采取谨慎性消费,加大储蓄。因此,自1997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高速增长,特别是2002年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速度更是远远高于消费增长速度,到2006年底,存款余额高达161587.3亿元,比上年增加20544亿元,增长约18.5%。[9]高额储蓄严重挤占消费,削弱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最终拉动作用。又如,我国在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发生了三次通货膨胀,其中一个的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消费者不顾自己的收入约束,盲目追赶潮流,从而导致1985年中国农村出现购买黑白电视机潮流,1988年城镇出现购买彩色电视机潮流,以及1994年城镇开始出现消费移动通讯潮流。目前,我国房价偏高,也与消费者盲目购房、炒房有关。可见,要实现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还需要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
(二)消费和谐是消费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
消费者是社会人,消费者是否科学合理消费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同时,社会发展对促进消费者合理消费与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这就决定了消费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是消费和谐的重要内涵。
一方面,消费者进行科学合理消费是消费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应有之义。消费者是社会人,他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不仅对自身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消费者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才能实现消费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就意味着消费者首先要不断优化消费结构。人是社会进步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人的素质如何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应该得到不断升级和优化,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应该不断提高,这样就会大大促进消费者消费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而为社会不断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其次,消费者还要采取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就能移风易俗,培育优良社会机体,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我国一些消费者还存在着大量的非科学、非合理的消费,主要表现为:一是重物质性消费、轻精神性消费,重娱乐性消费、轻文化性消费。仅从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就可窥见一斑。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7和45.5[10],与人均GDP1000美元以上26.8的“标准结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早在1996年,美、加、荷、新西兰、日、奥地利、法、意、英国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0.6、14.4、14.1、16.2、16.3、16.8、17.6、18.9、19.9。[11]二是浪费性消费。如婚事、丧事大操大办,修建豪华坟墓,铺张浪费。三是畸形性消费。吸毒、赌博等黑色消费死灰复燃,贩秽物品、等黄色消费屡禁不止,沉迷网吧、封建迷信等灰色消费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愚昧性消费。假冒产品只要便宜照买不误,甚至不顾健康购买洋垃圾服装、过期变质食品等。显然,消费者的这些消费行为不仅不利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提高,还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社会文化,阻碍了社会进步。因此,要实现消费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就需要消费者优化消费结构,采取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
另一方面,社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品和健康的文化导向也是消费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题中之义。要实现消费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还需要社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商品和服务以及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以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提供合格的精神家园。从消费者角度看,这是消费和谐最起码的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连这最起码的要求都远远没有达到,这主要表现在,在商品方面,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短斤少两、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等;在服务方面,医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美容被毁容等事件时有发生;在精神文化领域,黄、赌、毒现象还不断出现,“电子海洛因”、“网络黄毒”等不断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要实现消费与社会发展的协调,还需社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品和健康的文化导向。
(三)消费和谐是消费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
消费依赖于自然环境,影响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这就决定了消费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也是消费和谐的重要内涵。
一方面,消费者采取生态消费模式以维护生态平衡是消费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内涵。生态消费是一种既保持自然风貌又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要求的消费,是对资源的消费与保护、开发利用与和谐再生的一种消费模式。[12]一般来说,人们消费的直接对象是作为劳动产品而存在的社会财富,但其最终的对象则是原生自然资源,社会财富不过是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转换形式。消费涉及到从自然环境中攫取资源以及攫取资源的方式,同时还涉及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自然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消费者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正确处理生活垃圾是实现生态平衡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消费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必要途径。而当前在消费领域中存在着一些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一是浪费性消费,如一次性生活用品给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浪费和破坏;大排量小轿车、大空调的使用导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等。二是破坏性消费,如乱丢废旧电池、电子产品,使用含磷洗衣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已给生态、资源、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压力,使脆弱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因此,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我们必须改变不良的消费模式,使其向有利于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方向转变。
另一方面,自然界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水质、清新的空气等以满足消费者的生态需要也是消费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内涵。生态需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自然环境对满足人们的这种生态需要、提高消费质量具有极端重要性。[13]人类生存所需的空气和水,来自于自然环境。大自然提供的空气越清新,水越干净,人们的消费质量就越高。而人类发展所需的生态旅游也要依赖于自然环境。生态旅游就是一种精神消费,优美的自然风光不仅能使人享受到大自然的丰厚赐予,开拓人的胸怀,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启迪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体力,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目前我国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大影响了人们生态需要的满足,影响了人们消费质量的提高。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主体除了消费者还有企业,而且即使消费者竭尽所能采取措施,也只能减少环境污染而不能杜绝环境污染,因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还需企业和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因此,要实现消费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满足消费者的生态需要,单靠消费者采取生态消费模式还不够,还需企业和社会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正确排放和处理垃圾,使之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小结
第一,消费和谐是指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这一方面意味着政府要把经济发展成果的适当比例用于消费,使消费率恰当合理;同时还要调节好居民收入差距,使之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还意味着在消费率与消费差距合理的条件下,消费者要进行理性消费,使现期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消费和谐是指消费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这一方面意味着消费者要不断优化消费结构,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意味着消费者应采取文明消费方式,提高消费素质,弘扬先进文化,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还意味着社会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品和健康的文化导向,以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提供合格的精神家园。
第三,消费和谐是指消费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这一方面意味着消费者应采取生态消费模式,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企业和社会各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正确排放和处理垃圾,使自然界能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水质和清新的空气等,合理满足消费者的生态需要。
参考文献:
[1]汤跃进.和谐消费: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新视角[J].消费经济,2007,(2):23.
[2]刘敏等.关注弱势群体消费生活促进和谐消费[J].消费经济,2007,(2):21.
[3]唐未兵.“消费和谐”是和谐社会义中之意[J].消费经济,2007,(2):3.
[4]马伯钧.消费和谐释义[J].消费经济,2007,(2):25-27.
[5]姚晓红.试论消费和谐[J].经济前沿,2007,(9):49.
[6]尹世杰.再论以提高消费率拉动经济增长[J].社会科学,2006,(12):21-22.
[7]丁兆庆.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J].理论学刊,2006,(6):40-42.
[8]朱诗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J].消费经济,2007,(4):46-49.
[9]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07[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16.
[1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5[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03、82.
关键词 :广场体育健身娱乐;经济发展;策略
体育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是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体育生活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产业来发展,而广场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大众体育健身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壮大直接影响我国的体育经济的发展。
一、广场体育健身的特点
广场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是休闲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体育的休闲性,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娱乐身心和健康养生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通过广场体育健身娱乐,体现广大的健身者追求运动美、形体美以及个性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健身娱乐活动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之一,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来健全自己的身体素质。
二、我国广场体育健身娱乐的发展现状
1.我国广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政府投资广场体育健身娱乐的资金和体育器材相对较多,而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则投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中西部广场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软硬件相对落后,不利于调动广大人们群众参于体育运动。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对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没有形成,认为这是一种浪费。
2.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广场体育健身娱乐是我国近几年在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发展初期由广大群众自发性组织,不受时间和服装的制约,因此没有专业体育人员的指导,只明白生命在于运动,而不知道怎样运动,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广场健身娱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近几年,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都参与到广场健身娱乐中来,由于缺乏组织管理,一部分广场健身娱乐项目只追求个人的满足,而忽视对周围人群及环境的影响。
三、广场体育健身娱乐业与经济发展探讨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近几年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体育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体育经济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体育产业经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体育产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以政府投资为主,以强身健体和为国争光作为体育的基本内涵而忽视了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商品属性,使体育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体育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开展体育广场健身娱乐活动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休闲锻炼场所变得起来越少,而广场体育娱乐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发展起来。广场体育健身娱乐属于体育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拥有广泛的群众运动基础,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是体育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不断投入,全民健身意识已经深入到广大人们群众中,让休闲健身成为一个趋势,广场健身娱乐业和广场竞赛表演业等形式共同构成广场体育产业的主体,因此它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体育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国富强民。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到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中来,在提高人们身体素质的同时激发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培养。只有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有充分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生命在于运动,只有通过健身市场让广大人民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作与学习。在当今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人才竞争已成为首要的竞争对象,而身体素质成就高水平人才的基础。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效的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而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就是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
3.体育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下而产生的体育经济,而没有认识到体育产业经济同样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在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也称之为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对物质文明需求有所提高,而且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有了进一步的上升,因此给我国的健身市场的发展提拱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对体育用品,健身娱乐和竞技观赏等消费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一些企业和民营资本看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重视,纷纷加大了对体育产品的投资,使得体育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从而使体育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人民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高层次的追求。
4.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国民消费。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不再满足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而追求一种精神向往,花钱买健康的意识逐渐深入到广大人们群众心中,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无病即是健康的观念,再加上国家对体育事业投入比重不断加大,带动着体育事业发展,从而促进体育经济发展。
5.促进我国社会保障部门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减少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支出费用。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让广大人们群众参与到广场健身娱乐业中来,通过锻炼健全了身体,也学会怎样保护身体,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从而减少国家的医疗补贴。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综上,广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前进步伐,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增长点,只有管理者加强正确引导,培养人们终身体育意识,朝着科学锻炼的方法迈进,在健全身体的同时也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通过实践证明,体育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状大,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不断的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意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健身市场中来,为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课题名称:
有氧运动在改善妇女生活质量方面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LYHX2012038。
参考文献:
[1]周丽云.福州市城区广场舞体育文化发展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4年第3期.
直销作为一个新生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社会需摆正直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作用,把中国直销业发展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中,优化直销行业发展的生存环境。
1、引进直销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
首先,引进直销模式有利于商品流通顺利,活跃市场经济。中国内地官方曾这样阐述直销“直销是许多经销模式中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对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国内官方正面肯定直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事实上,假如直销从广义上讲,直销可以与商品经济变成孪生子,有商品经济就有直销。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最开始的直销员是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或者从狭义的直销,也就是多层次的直销来讲,直销在国外早已成为市场经济中一种非常普通的商品流通方式,成为传统的批发制商品流通方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所以,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健康和规范的直销,将会对促进商品流通和活跃市场经济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其次,直销模式的引进也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繁荣当地经济。关于放开直销可以增加税收税收这方面,已无需质疑。据美国直协公布的数字看来,2003年该国的直销商预估计他的的销售额可达到为2.2万亿美元左右。其还预测2007年这个销售额会到3万亿美元左右。从而为当地政府也带来不少税收,譬如,安利和雅芳这样很早就进入中国的企业让当地政府获利颇丰。作为21世纪很新型也很盛行的一种销售模式的直销,给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活力,它在一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寻求第二种职业或者创业,而且许多新一代直销富翁在这种理念的宣扬下会被培育出来。在中国出台直销法规后,那些蓄势已久的外来企业等侯着中国政府发放相关通行证来进入中国市场,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候,地下运作防不胜防,此时,政府在谨慎立法的基础上开放收税。这些都将有利于提高国民平均收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三,引进直销模式有利于增加就业率,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通过某些国家发展较规范的统计显示,他们的直销从业人员一般来说占这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的5%左右。假若中国地区的直销业发展到规范和健康的运行水平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我们解决相当一部分的就业问题。将有力解决相当一大部分的就业问题,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中国内地的直销业发展到规范和健康的运行水平上,社会就业机会率将会大大提高,社会就业压力也会大大降低。又由于直销企业支付一部分就业的培训成本,政府方面也不会增添一些负担。从这方面讲,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不断深化时期,需要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今天,直销行业的存在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直销模式的发展对中国企业的有利影响
引进直销模式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有高品质、独特的产品,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实力,树立危机意识,市场风险,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并根据情况的进行复合营销转型。另外这种引进模式可以加快销售速度,由直销员在固有场所外面对面向消费者推销产品的形式。我们过去所运用的传统销售模式,它的产品必然会经过一层一层的批发还有后期的零售环节,最后才到了消费者手中,而直销这种经销方式,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经过直销人员一个环节,就可以到达消费者手中,大大减少了产品的流通环节,加快了产品的销售速度。还有直销方式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向消费者系统解释产品的功效特点、开发原理、有效成分等,使消费者全面了解这一款产品,最后作出理性选择,消费者决定购买产品,直销员也会主动地定期向消费者了解产品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3、直销模式的发展对中国企业的不利影响
直销模式虽然可以使得企业节省部分销售成本与减少流通环节,如进入商场的进场费、促销费、保证金、广告宣传费等,然而直销模式的营销成本也不可不重视。在开拓前期市场过程中,建立大量人际关系的交往费用,维系、巩固客户的费用及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等,所有的综合成本在销售效率低下时可能要高于传统的分销渠道,只是这些原本由企业支付的费用转加到了经销商头上而己。
4、直销模式的发展策略
4.1、加强直销市场的监管机制
目前,直销行业在中国还处于探寻发展道路时期,建设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对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其一是要完善直销市场的法律法规,提高直销企业的审批机制的灵活性,促进直销在中国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做出贡献。
4.2、建立有序健康的直销行业环境,增强直销企业的竞争实力
建立相关行业机构,如直销联盟、直销行业协会等,规范直销市场的人文环境,形成直销行业的道德观念、市场准则,从各方面提高直销企业遵循市场法规的自觉性参、市场竞争的道德水平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直销行业的良好有序、公平的竞争。
4.3、培育高素质的直销人员
直销人员是直销企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活力。直销企业不仅要明确向直销人员传达企业的发展路线方针,而且让企业的全体员工要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改进经销商队伍的建设,保证直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行能力,使企业的直销人员、直销商都能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事业追求、和平相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中国梦
在各项事业中,体育事业是基础性事业,是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乃至于社会系统有机协调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前提和必要准备。是事关国家强大民族兴衰的大事。体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甚至是改善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结构和发展质量,更可以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改善社会气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指标,也是该经济实体或是社会实体得以综合进益的重要基础。因此,该文主要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两个视角来探讨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
1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
应该讲清楚的一个问题是,该文所论述的是体育产业,是一系列关联事物,而不是单一的体育。因此,该文的逻辑思路必然是因果的同时也是发散的。简单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除了是基础的同时,也就是体育产业的发展除了会提升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进步之外,当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之后也能反过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他们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相互进步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除次之外,还用要用一点来论述如果体育产业落后或是停滞的危害,当然也是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视角加以论述的。
1.1体育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同一实体经济中的各个层次和结构部分,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协同进退的。一产业的发展或是迟发展都必然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这样说,各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都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都是正向相关的。这在经济学里叫做产业发展的溢出效益,也叫做联动效应。也就说,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实体中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首先,体育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国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个国民的身上。具体而言,由人们的通过人们身体素养提升获得。简单来说,在人们身体健康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体育消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中国,人们的强身健体必然对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装备产生巨大的需求。这就能够直接推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健身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个过程,也同样是体育用品、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和体育衍生品得到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其次,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其他与人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和开发。简单说来,人的发展是满足自身各个层次需求的发展。而这当中,身体素质的提升是最根本的,只有人的身体素质的大幅度提升或是保健水平的上升,人们其他乘此的需要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刺激和开发。举例而言,对于一个身体伤残或是疾病缠身的人而言,它不可能让自己有更多的经历和体力去发展自己其他的需求,比如旅游观光或是娱乐场玩了等等。因此,正如上文所论述的那样,体育产业发展是基础产业的发展,它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大力促进经济实体其他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经济结构的有机整合,促进自身结构的完善和进步。最后,体育产业发展可能推荐你人们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认识水平和乘此的认识,从而改善自己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实践过程。简单来说,体育通过提升人们的生物机能的方式来推动人们自身能力的提升。对于经济的发展层次而言,是一个需要认识的过程。这只有健康要素的保证,以及他们认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态势。
1.2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源存开发和保持为什么要注意人们身体健康和训练。一方面在于身体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身体是人人力资源的载体,如果身体出现重大的问题,即便仅仅是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从事相应的学习或是工作以,也必然会影响知识能力的同化或是异化作用。身体是一切智慧和能力的根本,也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必要准备。而体育产业的发展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们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体育产业的反战发展,意味着这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升,也就是这个国家人力资源的形成和保存有了一个较为强大的载体。与此同时,但人力资源的保存和进一步发展有了必要的保证之后,其他层次的发展也就有了可能。从资源学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源是第一经济资源,因为它不仅自身创在价值甚至它本来就是价值,同时其他资源产生价值都是有人力资源来驱动的。
1.3体育产业发展滞后,则会造成经济发展不顺畅,社会进步迟滞等问题毋庸置疑,以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导致重大挫折的原因之一就是体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甚至是落后于整个世界的。简单来说,抛开文明和伦理也就是讲的社会性这一因素,人类世界本质上就是动物世界,也遵循的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什么叫做动物性,也就是生物性?那必然与人们作为动物的身体机能的强大具有重要的相关性。一个体质羸弱的民族,不可能在世界民族的竞争当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反过来,即便是当今国际竞争,其实际也是人才的竞争,而体育正式人才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中国的基础性或是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要论述的为什么体育之后必然导致社会迟发展的问题。几乎是同样的道理,也不会冀望一个身体羸弱的民族的实际上也不可能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建树。这个可以从历史乃至于显示的经济发展实际中得到启示。美国和西方重要发达国家中,他们的国民素质当中的体育素质五一不是排在世界前列的至少是和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
2体育发展发展中的社会效益
在现代社会,单个事物或是关联事物的发展的积极价值的另外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社会价值,也就是看该事物的发展有无重要的社会意义。什么叫做社会意义呢?根据社会运行雪飘的观点,社会意义就是能够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有序发展的意义。社会运行学派有中国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所领导,社会良性运行理论也主要是该学派提、解释并最终加以发展和壮大的。它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指导社会实践和分析。
2.1体育产业发展,可以改善国民健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国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中亚衡量指标。而体育产的发展,在很大层次上可以推动国民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健康强壮的社会成员是一个社会健康的最重要指针,而上文已经论说过,体育产业的发展,必将促进人们身体素质的提升,他们之间是一个正向相关的关系。同时,体育产业发展,还可以改变国民的心理健康和人力资源的结构和其他能力。从而推动其他结构的进步和发展,从根本推动我国国民素养的上升。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大变化。
2.2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中国社会气质的改善体育是基础性社会事业。社会有单个的社会成员构成,健康的体魄必然酿造出强大的魂灵,而这刚好是社会所亟需的。单个健康强大的壮硕的国民最终将整合成一个健康向上,风气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结构。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基础性事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社会气质的改善,从而打造一个进取的,奋发有为的大踏步向前进的中华民族,这是过埃及和民族兴旺的必然之路。
2.3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民族气质的升华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一个积极敢为奋发向上的民族气质。然而当前我国民族气质仍然还没有完全从以来遭受到的整个民族的失败阴影当中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了要大力发展体育,提倡打造体育强国的最根本原因。这里的体育强国,有两层意思。一是工具层面的意义,也就是说,要以体育作为一项工具,来推动中华民族民族气质的升华。另外一层则是结果层面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应该要成为体育事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上的大国。前者是该文索要参考的意思,对于这个是一个非常需要进一步加强论述的过程。不仅需要进一步进行论证,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努力促进自我能力的升华从而从个体的角度,为国家和民族气质的升华做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珉.论体育产业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484.
[2]黎冬梅,肖锋.论体育产业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8(34):352.
1.积极作用
由于金融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在国民经济领域的位置愈加突出,这也是更多的社会资源向金融经济范围倾斜,在整体经济发展中,金融经济的资源配置、资金盘活作用更加明显,对实体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消极作用
如果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失衡严重,就是使金融经济失去约束力,甚至出现金融经济妨害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同时也会对经济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本质而言,金融经济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是两者之间关系分离的化,实体经济将会受到严重破坏。因此,两者之间制衡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必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分离进行防范管理。
二、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变化成因分析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分离,是由于金融经济的快发膨胀造成的,如果这一趋势不加以遏制,必然会造成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伤害。造成两者之间关系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金融资产占比扩大
随着金融资产占比的不断增加,其市场风险也在持续扩大。如果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滞后于金融经济,则会造成经济环境失衡。无论从国民经济基础法系还是发展历史分析,实体经济都是国家经济的根本支撑,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实体经济后,才能为金融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背景,只有实体经济繁荣,才能带来金融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在国际贸易中,实体经济进行交易必须有外汇支持,而这正是金融经济的影响范围。金融经济能够在国际交易中发挥中介作用。而金融经济的参与和渗透,必然会带来多种金融风险。在这一因素作用下,金融交易的频度和额度也会超越实体经济,从而造成金融资产占比明显提升。这一现象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环境带来了新挑战,由于金融经济高度集中,会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
2.制度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从制度层面而言,由于金融经济的膨胀,使金融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投机主义、非理易、盲目交易等行为,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金融经济约束力下降造成的,制度的缺失使金融经济的发展缺少必要的制约。从技术层面而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金融经济的种类更加丰富,金融交易数量的增加,造成金融资产所占比率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