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在我国不断提高,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发病率约为 11.88%,较上世纪 50 年代提高3~4倍 [ 1 ]。高血压病在我国人群中存在着“三高三低”的现象,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2]。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需要长时间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且应贯穿于社区和家庭的生活过程中,所以提高患者的对高血压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扭转“三高三低”现象,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预防工作的重点。笔者对对社区32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高血压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0例高血压病人,其中男169例,女151例;年龄41~71岁,平均50岁;病程1~9年,平均4.5年;高中以上文化149例,高中以下171例;继发性高血压病6人,原发性高血压病314人。
1.2 方法 根据高血压病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题目,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以及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由专人负责评分、记录。由研究人员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发放调查表,对调查对象做统一的解释说明后,让其自行填写,不识字的由研究人员代为填写,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全部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数据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3 讨论
3.1 社区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75%以上的病人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正常血压值、高血压的危害、并发症、和饮食调整一知半解和不了解,这是很危险的,只有使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了充分的认识,才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示护士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重视上述方面的宣教。
3.2 社区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96.25%的病人迫切需要了解的是,高血压病的日常保健知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如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超重、心理压力大等,其中不少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减少危险性,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指导,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促进病人自我管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3 社区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方式的选择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87.81%的病人希望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获取疾病的知识。88.75%的病人希望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指导,这种方式比较有效,且具有良好社会效应。57.50%的病人希望得到健康教育手册,这种方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病人乐于接受。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式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满足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社区护士队伍建设 ①增强社区护士的责任心;②完善相关制度 ;③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提高社区护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
4.2 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的核心是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只有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很好的调控好血压。所以,教会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非常重要。
4.2.1 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及其危害,提高依从性 我国近半数高血压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虽然本身多数没有自觉症状,仅小部分有头痛,头晕,疲劳等,但因可能会导致心脏、肾脏、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而被称为是“隐形杀手”[3]。所以通过健康教育要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自觉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4.2.2 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①调整饮食结构,指导病人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要多吃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以保证足够的钾、钙摄入量。②适量运动 运动类型可根据病人自身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不出现身体不适为宜。③保持适宜的体重 体重指数保持在20~24(BMI)之间。④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如:定时作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等,坐位或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尽量缓慢,防止性低血压而致跌倒[4]。
4.2.3 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长期服药对于控制病情是非常重要的,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试行“逐步减药”时,应仔细监测血压。
4.2.4 重视心理护理 患者的血压波动受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因此要教会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情绪,优化个性。根据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给予心理疏导、放松疗法等。
4.2.5 教会患者家属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
5 小结
总之,防治高血压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5-6],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对自身疾病认知情况和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促进社区医护人员了解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使其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病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云,魏国荣,王金芝,等.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62-163.
[2] 彭刚艺,林崇绥.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6. 499.
[3] 彭刚艺,林崇绥.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6. 500.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20-02
大量文献报道使用单一药物控制高血压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个体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在控制血压方面可作为辅助手段[1]。选择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药物治疗以及健康教育联合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均满足第5版内科学老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将200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其中治疗组包括男性5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为(64.5±7.5)岁;平均患高血压病为(7.5±2.5)年;对照组100例包括男性5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为(65.0±8.4)岁;平均患高血压病为(7.0±2.7)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血压、心率、患病时间、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药物根据我国高血压预防与治疗指南以及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有单一药物,也有联合用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针对个体生活习惯、心理以及行为进行健康教育。治疗后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压控制的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1.3 健康教育措施
临床医师给予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如关怀、鼓励、开导等方式,让病人了解产生高血压的原因,了解如何控制高血压的措施及相关知识,使病人认识并正确对待疾病;有效的心理治疗极为重要,针对病人的特殊心理,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确保其情绪稳定,心态乐观,改正其不良性格,解除其心理负担,增强病人抵御外界负面因素的能力;开展气功、音乐以及肌肉放松训练等活动,缓解病人的精神紧张;给予生活习惯指导,要求病人禁烟酒、食用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饮食、细嚼慢咽,养成合理运动的健康习惯。
1.4 监测血压
住院病人需测量血压1~2次/d;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病人,特别是在降压治疗初期,需测量血压4~6次/d,记录血压24 h变化避免发生意外。对门诊各级高血压病人在首次服药时应1~2次/d,连续测量3 d,待血压平稳后每隔1~2周进行1次复查,在每次药物调整之后,需测量1~3次血压/周,对Ⅲ级高血压病人在就诊当日服药后,需测量血压1次;指导病人及家属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嘱病人严格定期并定时测量,携带测量结果来院复查并进一步诊治。
1.5 数据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2.1软件完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 进行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对于P
2 结果
通过治疗使病人对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危害以及血压控制措施有了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健康教育中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方式得以纠正。病人的心理状态稳定,遵医嘱合理用药,病人均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使其血压控制效果理想。治疗组100例血压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对比情况(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文献资料显示病人血压水平与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具有密切相关性,血压控制较为理想的病人,其各种并发症较少[2]。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以及控制率较低,所以在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辅以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单纯使用药物降压而忽视心理调节,治疗效果通常并不理想[3]。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高血压病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最终得到理想的疗效,避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100例血压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通过治疗使病人对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危害以及血压控制措施有了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健康教育中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方式得以纠正。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联合应用药物可以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力.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加健康教育控制血压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2008, 30: 992-99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本是个可喜的消息,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致使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都不能够很好地安排好,再加上运动不足等等不良原因使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深深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推广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调节不良心理因素显得极为重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便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有专家表示,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对群众实施正确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同伴教育和聚焦模式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病人参与健康维护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使病人的健康行为明显增加,从而使血压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预防并发症,真正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报社2012年与2013年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作记录如下:2012年本报社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为450人,其中男349人,女101人,年龄31岁-86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病6人,男5人,女1人,年龄48岁-62岁,平均年龄55岁。2013年实施健康教育之后本报社参加体检的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为452人,其中男351人,女101人,年龄32岁-87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病3人,男2人,女1人,年龄50岁-53岁,平均年龄51.5岁。
1.2诊断标准以上对本报社副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和离退休持证人员进行体检所发现的高血压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3方法对本报社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以及未患高血压病的健康人群除了采用同伴教育、聚焦模式等方法之外还采用了一下具体方法:①从网上下载通俗易懂的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保健和防治以及治疗的资料打印发放给报社工作人员。②由医务室的护士给工作人员演示血压测量,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测量仪测量血压的使用方法。③向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病病人介绍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以及应该服用哪些药物,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认识。④对有高血压病的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有研究表明,导致高血压发病的诱因主要还是强烈的紧张、恐惧、焦虑、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因此应指导高血压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与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学会自我调适。最后还要指导报社工作人员加强体育锻炼。
2结果
2013年实施健康教育之后与2012年相比报社里患高血压的工作人员明显降低,而且男士明显多于女士,可能是与其长期吸烟、饮酒的习惯有关。在对工作人员们进行长期的关于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宣传和教育以后,人们对于高血压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他们又带动了他们的家属,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此外,他们都学会了使用血压计,也加强了体育锻炼,总之这样的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化人们的情绪控制不好,易怒、易气、易急躁,另外生活饮食没有规律且不爱锻炼身体。因此,对于有高血压病的人来说除了要规范用药外,还需要均衡饮食、加强运动、保持情绪正常以及改良行为习惯。
事实上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高血压的不了解与不重视,很多高血压患者对待高血压的态度是听之任之或者直接逃避,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杞人忧天,过分的忧虑、紧张,这两种不合适的态度对高血压的治疗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有必要,这能够让他们正确的认识高血压的特性和本质,积极配合预防与治疗,有个正确对待高血压的心态,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
健康教育使病人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报社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病人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有所改善,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本研究也表明,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病人对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认知明显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点,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规范。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志友,李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习惯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2):95-9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R].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1-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61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区护理的主要对象[1]。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是居民健康和疾病的重要背景。
资料与方法
对城区各个医院确诊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发放“俱乐部会员证”,告知俱乐部开展的各项活动,欢迎高血压高危人群、病人家属及社区居民参加。
方法:①组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血压监测的指导、用药的指导、饮食的指导、运动的指导、心理护理等;②活动形式:讲座、录像、宣传栏、图书资料、宣传手册、个别咨询指导;③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血压监测的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服药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容易走进的误区(血压上升则服药,血压正常就随心所欲地停药或擅自加减药物剂量,更改药物等)。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如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第1次服药时间[1]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00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30~60分钟给药效果最好。不要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1次,应清晨醒后即服用。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意义,既能使白昼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
讨 论
通过组建社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病人的从医行为。从医行为是指病人就医后其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从医嘱的行为活动[2]。高血压病人对医嘱依从性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目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病人做到定期复查、按时服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情绪稳定、监测血压和脉搏、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态,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心、脑、肾、眼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通过建立社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有的病人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就自行减量或停药,造成血压反跳,病情反复,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的严重并发症[3]。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知识宣教,提高病人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则药物治疗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
通过组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改变了病人和社区居民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高血压病除与年龄、遗传等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关。针对高血压病,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但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即使发病也可以使血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通过讲座、录像、宣传栏、资料手册、咨询等方式,让病人、高危人群、社区居民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从而针对肥胖、摄盐过多、缺乏体力劳动、吸烟饮酒、心理压力过大等危险因素,进行减重、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效维持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知晓率;膳食;收缩压;舒张压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280 hypertension patients from qianji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which our hospital had jurisdiction over in 2009 were give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the ratios of both appropriate exercises and reasonable diet of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he intervention.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ere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n (p<0.05 or p<0.001).conclusion: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enhance the health knowledge level of community crowds,change their poor lifestyle.and it c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hypertension;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awareness rate;diet;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09年对前进街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37]。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8]。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
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9]。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015]。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2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调查情况表3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
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6]。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17]。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2] 严冬,王招娣,宵党生,等.1 721例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9):1415.
[3] 潘晓萍,严金锋.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3536.
[4] 邹丽,蔡昭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8c):22062207.
[5] 李翠萍.对69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6c):16651666.
[6] 陈洁冰,王超颖,陈巧明,等.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b):15901591.
[7] 杨淑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5a):12131214.
[8]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3168.
[9] 吕维萍.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3):178.
[10] 张艳清.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遵医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4a):932933.
[11] 郝庆莲.102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1b):181182.
[12] 李锋英,韩巧英.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j].护理研究,2008,22(suppl 1):176177.
[13] 高成玲.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23.
[14] 许毅.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17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