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会调查研究概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篇1

在“观点”和“方法”的提出及学科建设方面,一些社会学家在城市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建构方面进行了尝试,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当属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和邱致中的《都市社会学原理》。这是两部系统性较强的城市社会学着作①,对中国城市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吴景超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25年至1928年期间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社会学,随派克等学者从事都市社会学原理的研究,必定深得“芝加哥学派”的真传。其192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唐人街:共生与同化》,从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讲起,研究了唐人街的社会结构、文化冲突及家庭生活等,同时对唐人街的生活组织、帮会、通婚、同化、边际人等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分析。吴景超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研究都市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博士论文正是他作为“中国现代都市社会学研究开创者”的奠基之作。1928至1931年,吴景超任南京金陵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其间出版《都市社会学》。

该书是中国最早的都市社会学研究着作。全书共计四章84页,篇幅虽小,但内容充实。首先,深刻地探讨了两个关系,一是都市与附庸的关系,都市离不开它的附庸,都市及其附庸构成了都市区域,都市区域是研究都市经济的基本单位。都市繁荣的标志是看它的附庸的富饶程度及工业化水平。都市与附庸的关系不是看两者的远近,而是看两者之间的交通,交通是沟通都市与附庸的“唯一妙法”。吴景超还对居民在都市中的“自觉观念”进行了论述,他指出,“都市居民应该有一种自觉的都市观念,时时刻刻去研究如何发展他们的都市,如何保有他们的附庸,如何发展他们的商业势力到别的都市的附庸中去”。二是都市间是互助与竞争的关系,从互助关系看,都市之间应常通有无、货物流通,这样才能达成“共赢”。从竞争关系看,都市间存在贸易竞争,这种竞争是国际性的也是局部性的。

其次,富有洞见地分析都市人口增长、人口质量及城市化问题。吴景超认为,都市人口增长的方法有三种:人口的自然增长、移民(人口流入城市)、扩充市区(把附近市镇和乡村划归都市)。可以说,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研究渗透着深刻的城市化理念,他认为,中国有大约75%的

农业人口,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率极其低下,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发展工业,“发展中国实业,创造中国的都市,使附庸中可怜的农民,以及一切游手好闲的人,到都市中去寻生活,乃是救济中国人口过剩问题的一个好办法”[8]。中国人口集中到都市,是大势所趋。第三,提出了都市问题的研究方法。要找出都市病态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出恰当的对策。寻找都市病态原因的方法是实地调查研究,有“靠得住的事实”作根据,然后才可以谈都市改良,谈都市控制。都市中各区域的环境不同,人们的行为也不尽相同,产生的社会问题也不同,因此,研究都市问题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暗射地图”,把社会问题的分布情况标注在地图上,然后再根据地图开展实地调查。①研究都市问题的另一个工具是都市区域发展史研究。 此外,芝加哥学派在都市研究中综合统计法、个案法、自传法,以此弥补各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最后,强调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都市控制中的作用。他认为,都市社会约束人类的力量还比不上乡村社会,这是社会学要关注的问题,因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便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交往紧密,每个人的行为都受乡村“舆论”的监督,宗族、家族、家庭等因素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而都市社会是一个陌生社会,人们互不相识,“舆论”的约束力较小,个人行为的自由度较大,没有完备的约束手段。除了“舆论的制裁”之外,人们的行为还需“良心的制裁”。都市社会较之乡村社会,以道德律令为根源的“良心的制裁”要明显薄弱许多。因而既要重视道德、宗教、舆论、良心等非正式制度在都市控制中的作用,也要重视法律等正式制度在都市控制中的作用。

应该说,吴景超在《都市社会学》中提出的观点、思想和方法是对现代文明都市发展的深刻思考,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价值,在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中,其意义更加凸显。与吴景超作为知名社会学家的身份不同的是,邱致中虽然获得过社会学博士学位,但更多是以市政规划专家的身份示人。1933年从暨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也在上海江南学院讲授“都市社会学”课程,因资料匮乏,故自制讲义,先作《实用都市社会学》,后着《都市社会学原理》。1934年,两本着作相继出版。《实用都市社会学》共15讲,详细论述了都市的形成、意义、公共建筑、工业区域、商业区域、住宅区域、市政交通、卫生、金融机构、文化、人口、政治组织、行政、政党、职业团体、流荡与寄生阶层等。该书仅仅是对都市构成要件的分类概述,在应用社会学视角方面却有所欠缺。《都市社会学原理》恰好对此进行了弥补。

《都市社会学原理》共10章,首先对城市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学科定位、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都市社会学是阐明都市社会的组织,并科学地论究它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消灭,而理论地探寻其构成及进化的内在的必然关系的科学。都市社会学研究对象,不仅仅是都市的物理形态,更主要的是基于物理形态条件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广义的都市社会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都市社会历史学、都市社会构造学、都市社会政策学。而狭义的都市社会学仅指都市社会构造学,范围包括都市社会经济构造、社会构造、政治构造、文化构造。都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的方法和伦理的方法,哲学的方法主要是不带成见地观察事物、收集资料、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伦理的方法则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准确而非谬误的解释并作出推论。

其次论述了都市社会的起源、分类、进化、环境、构造、人口、政策、发展趋势等内容。其中论述最为深刻的当属都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关系。邱致中先生认为,都市社会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都市社会是从农村社会发展而来的,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和农村社会相互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市社会与农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在物物交换的时代,都市社会附属于农村社会,都市内部还带着农村的性质;在以货币为媒介的社会中,两者的关系从交换形式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从交换的性质上看,又是相互对立的。从人口变化来看,都市人口因都市经济的发展而增多,农业的落后使农村人口减少,集中于都市。都市社会吸收农村人口,不仅从数量上吸收,还从质量上吸收,一切农村里的优秀分子都被城市的文化所吸引,离开落后的农村,集中到进步的都市去。再从政治文化看,资本主义一切政治与文化,都支配着整个农村社会。现代农村与都市之间交互影响,或者说是一个矛盾的循环,农村社会的经济没落与文化落后造成都市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这是矛盾的一面;农村社会的经济没落与文化落后造成都市社会的经济恐慌和文化畸形,这是矛盾的另一面。

而对于都市社会问题,主要有人口问题、劳动问题、妇女问题、儿童问题、妓问题、犯罪问题、卫生问题等。这些社会问题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产生的,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因而解决都市社会问题就要找出并改革蕴藏在社会内部的制度性矛盾。最后,作者还从四个方面讨论了都市社会学史等,即美国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产生背景、研究旨趣及主要的研究内容;都市社会学的雏形及其发展;都市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都市社会学发展现状。

篇2

【关键词】培养方案 需求状况 社会学专业 课程群 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14-02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与《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落实《湖北民族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的总体部署,根据教务处和法学院的工作安排,全面推进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从2011年7月下旬开始对社会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为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基本依据,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

一 社会学本科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1.发展现状

根据社会发展和专业拓展的现实条件和需要,2004年9月,湖北民族学院迎来了第一届社会学专业新生。如今经过9年的积累与发展,社会学专业的设置符合时展的总体趋势,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已发展成为一个基础条件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办学实力较强、教学管理规范、专业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在积极探索专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以谋求社会学专业的较快发展。

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一,就业状况。从整体上说,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状况比较好,其主要就业渠道有公务员、考研、村官、支教、企业等,平均就业率都在85%以上。如2012届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6人,有30人找到工作,就业率达82%。

第二,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调研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感到不太乐观,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当问到“你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时,有46.60%的大学生认为“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有44.60%的大学生要求“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还有30.40%的大学生希望“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35.80%的大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3.人才需求分析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学发展的永久生命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小康社会建设实践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据有关资料预测,社会学专业人才在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深受欢迎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有社会学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社会学专业人才潜在的巨大需求为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机遇。

第一,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社会学在中国是个新兴专业、紧缺专业,就学科性质而言,其专业性似乎不

是特别强,没有特别对口的职业渠道,因而,其社会的认知度也还有待提高。但是,调研表明,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学学科的综合性等特征,知识涉及面比较广,就业的路子还是比较宽的。据统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国家公务员、编辑、教师、企业主管、秘书、销售人员、市场调研、政策评估与咨询、人力资源助理、市场信息员、村官等。

第二,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秉承现代教育理念,以“德育为先、能力导向、提升素质”为原则,社会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本科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和社会统计学知识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掌握社会学基础理论与调查研究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认识、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党政机关、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团体胜任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社会管理与规划、社会工作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 调研与借鉴情况

1.基本情况概述

本次专业调研采取网上收集材料及走访相关院校社会学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等方式。从收集到的高校培养方案及调研资料分析来看,似乎也没有发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或许在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上有所不同,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不同,在专业知识面上有差别;也可能在学习氛围等方面有所差异,在学校提供的信息方面有差别,在学校整体环境的熏陶等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走访的学校有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电话咨询了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学校的培养方案和评论意见,网上收集了10余所学校的培养方案。同时,利用教师读博和开会交流的机会,收集到武汉大学、吉林大学、青岛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师的意见。调研学校时,有意识地考虑学校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即东中西部高校及综合性大学的社会学专业。

2.其他学校的培养方案分析

国外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不便比较,但是方案中体现的思路还是有一些启发意义,一些相关的论文分析对做好修订工作也大有帮助。下面主要以国内高校社会学专业为例来加以分析讨论。

第一,专业的学分数不完全一致(单位:分)。学分数较多的约180,如华中农业大学的173;学分中等的约155,如华东师范大学的160、中山大学的155,150的有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等;有的学校甚至都不到150,如武汉大学社会学的学分只有140。多数高校的学分在150左右。

第二,课程设置的组合方式形式多样,但实质基本相近。即使课程名称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可以划分为公共(含通识)基础课、专业课(含选修课)、特色课及实践环节。

三 社会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民族地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适度扩大规模、着力提升内涵”的原则,按照“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突出应用、分类培养”的基本思路,着力制订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培养目标及依据

第一,培养目标。社会学本科专业要“立足湖北,着眼民族地区,辐射全国”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具备较扎实的社会学理论知识与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等技能,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机构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社会保障、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社区发展规划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又可在企业或媒体行业从事市场调查与分析、社会调查、公共关系等工作;又可通过攻读社会学及其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到教育部门从事科研、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第二,基本依据。(1)社会学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根据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以学校的《指导意见》为基础,其实现路径表现为设置“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个性模块课”。(2)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结构。以国家对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为基础,通过专业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3)大学生素质结构的要求。通过培育,使社会学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与身体素质等,促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课程结构

第一,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设置以课程群为逻辑主线,按课程模块的方式进行构建,其基本思路是:通识通修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与个性课程模块四大类来设计。

篇3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病、抗逆性,以满足商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人们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了转基因食品。然而,自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社会各界对它却忧心忡忡。在各类期刊、报纸杂志、网络媒体中,随处可见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这些讨论往往都着眼于科学研究,或者是风险性本身。然而,对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影响公众认识和态度的因素等问题,目前尚缺乏相关的调查研究。毕竟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研制转基因食品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本文基于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一些统计学分析法和统计软件,以保证本文分析的可靠性。

二、调查目的

了解百姓对转基因食品认识、态度意见;了解影响公众认识、态度的因素;为今后转基因产业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三、调查方法

(一)抽样问卷调查部分

1、调查对象。南京市各地区普通公众,但较偏重于青年人。因为他们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技术成果,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更容易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迅速成长的青年人是未来转基因食品的最大潜在消费人群或反对者,所以他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态度将深刻影响未来转基因产业的发展。考虑到完整性,我们同时也调查了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2、抽样方法。针对调查设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实际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1份,回收率96.2%。

3、数据分析。采用SPSS v11.5统计软件整理资料,绘制图表。部分问题的选项还转化为李克氏量表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到问卷信度信息。

(二)网上问卷调查部分

依托中国第一家自助调查网站: 省略/进行网络调查,共回收问卷45份(截至2007年8月1日)。网上调查问卷强制了主观问题的回答,可得到更多的主观意见。同时,我们补充了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研究。

四、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经过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526份(含网上调查)。其中,18岁以下的占15.6%,19-25岁的占60.3%,26-40岁的占18.3%,40-60岁的占4%,60岁以上的占1.9%。

(二)问卷分析

为了能更好的反映结果,方便进行问卷结果的可信性分析,可把12个问题分为三组: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见。按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程度和乐观程度可分别对各组定序问题选项赋予一定分值,按李克氏量表转化为数值变量(一般规律:选项越乐观得分越高,视选项数而定,如有四个选项,则最乐观的得四分,次乐观的得三分,依次递减)。这样做一是可以求出变异值进行可信性分析,二是把得分转化为百分制结果更加直观。

第一,调查结果的信度分析。本文采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法进行检验。公式为α= 1- (K表示两表中题目总数,σ2i是第i题得分方差,σ2T是总得分方差。α是克朗巴哈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公众认知部分第1、2、4(1-6)、5九道题的信度分析α= ×1- =0.80。证明问卷中关于对转基因认识的题目选项间有一致性,累加来表示认识程度有一定依据,由此得到的结果可信性比较高。公众态度部分 第8、9、10、11、12五道题的信度分析α= ×1- =0.61证明问卷中对转基因态度的题目见一致性比较弱,但仍可累加,作为判断公众态度的参考。得到的结果有一定信度。

第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公众的认知度:据1、2题的统计结果可知,听说过转基因食品的占75.7%,没有听说的占24.3%;有点了解其含义的占61.6%,非常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分别占13.7%和24.7%。据3题的统计结果,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途径主要是通过新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报道。两者相加占的比例达到67.1%,通过专业书籍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只占14%(恰等于表示非常了解的人数比例)。由此可知,新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的舆论导向作用将直接影响公众的认知度。

经过统计分析,人们对转基因大豆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其他转基因食品(平均认知得分高),而对其他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都比较低,不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

这恰证明了第3题的结论,在百度进行新闻搜索,可以发现关于转基因大豆的新闻条数明显高于其他转基因食品相关新闻数目。这进一步说明公众对转基因大豆的高认知率与众多媒体的报道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新闻、报刊等媒体对普通公众的认知有重要影响。

公众的态度:转基因食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转基因食品持消极态度。据10题计数据显示,倾向于选择非转基因食品的人数占49%,而倾向于选择转基因食品的只占13%,有38%的人在选择时认为无所谓。据11题,认为转基因食品总的社会效益是利大于弊的只占22%,认为弊大于利的占11%,有33%的人认为弊利相当,其余说不准的占34%。据12题,在问及是否支持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时,33%的人积极支持,16%的人坚决反对,51%表示无所谓。如果将关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这些题目选项按积极或消极给予分值,然后累计相加转化为百分制以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乐观程度,如图1,可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略带消极。对样本中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度得分与乐观程度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后,可以得出两者相关性极其显著。对转基因食品乐观程度与对其认知度正相关,如图2及表1。

在公众的态度分析部分我们得出新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的舆论导向将直接影响公众的认知度。在此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得出认知度又影响公众的态度(乐观程度),根据简单的数学推导,不难得出以上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应该多是负面的。因此,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希望证明我们的这一结论。在Google中以转基因食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约有106,000项符合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的结果,约有70,300项符合转基因食品的优点的查询结果。在百度中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与转基因食品危害有关的新闻有3897篇,而有关转基因食品优点、益处的新闻加起来也只有1315篇,这就证明了我们结论的正确与可靠性。

公众的意见:主要来自主观题回答和网上调查。据第7题统计显示有8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获得转基因食品知情权并了解其中的成分。据12题统计显示,表示支持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占1/3,明确表示抵制或反对的受访者无论是当面问卷还是网上问卷的调查中都占少数,大部分人对转基因食品持保守中性态度。公众对转进因食品态度还是比较理性,没有“一边倒”现象,也没有“谈转基因色变”的恐惧。在影响选择转基因食品或传统食品的因素中,安全性占第一位,其次是营养,价格、味道的影响比重不大。在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影响问题上,公众对基因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多于全球粮食问题、食品多样化的期望。很多受访者认为国家的监管力度一般,有待加强。希望科研单位和企业做好安全性的研究,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检验方法,对安全性进行全面论证。

五、结语

本次社会调查在分析了相关问题后,还为转基因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当被告知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支持明显上升,因此转转基因食品的科普之路任重而道远。各方面应大力宣传转基因食品的知识。媒体应负起责任,做到报道客观公正。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应通过媒体向公众对目前转基因食品的种种误读答疑解惑,让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更加清晰深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并具有前瞻性,这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切实担负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监管责任,在科研、流通、经营等各方面加强监管,做好安全评价和转基因食品标示管理的工作,保证食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柯惠新,黄京华,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2、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在当今的高校建筑学教育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住宅设计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住宅建筑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既具理论性,又有实践性,而成为后续课程住宅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我们可以说: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原理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真正切实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下建筑学专业最为关心的。下面就如何结合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应用到《住宅设计原理》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讨论。

改革目标

(一)教学重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三)打破传统理论课闭卷的考核方式。采用分阶段递进式多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注重教学过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引导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关注放在首位,将传统建筑教育中以传授知识、技巧、经验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变成培养素质、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四)特色的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注重开放教学,提倡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 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方法及途径

转变教育观念,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1]。

传统的建筑学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环节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填鸭式灌输,这种教育理念严重扼杀了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本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意义建构中的主动性,因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育关注的焦点已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生学习和知识的形成中。

改革教学计划,与设计课内容紧密结合进行意义建构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房制度的调整,人们对住宅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居住的要求上,住宅的舒适性、可变性要求已经成为主流,由此带来的对建筑学专业的“住宅建筑设计”带来巨大冲击。住宅设计既是一个建筑学的传统设计课程,同时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只有在意识上跟随时代,设计上抓住住宅的时代特征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下人们需求的好的住宅。

《住宅设计原理》的讲述过程中,有意识的灌输学生了解现行所学知识的意义,调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主动性。本课程改革所做的第一件事即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是重视设计课而轻视理论课,针对这一特点,在《住宅设计原理》的课程讲授过程中,进行情境设置,结合《建筑设计6》 的课程设计内容,针对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困惑等问题进行问题线索提示,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思考在设计原理课中可能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对住《宅设计原理》课程相关知识的意义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使学生建立设计的概念,在设计原理的范畴内形成新老知识的联系,对于学生建构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体系是很有利的。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

结合教学内容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节点和要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充分扮演组织者和帮助者而非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进行情境设置,设立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在有些章节的讲授之前布置一定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在课外寻找答案,当讲到相关内容时,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方式使学生结合问题对相关知识作深入的思考,从而实现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在讲到有关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的内容时,教师并未进入正题进行讲授,而是抛出问题: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在那些地方体现,其内在的逻辑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做相关的研究与分析,给出自己的答案。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立,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建筑观,并通过教师恰当的解释而逐渐理解所讲授的内容,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相关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操作模式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注意的是引导的方式与问题的设定必须是学生感兴趣并急于知道的内容,而且不能偏离教学的总体框架。这样经过一系列“用一学一用一学”的良性循环过程,学生逐渐形成对课程的总体认识与把握,建构起相关专业知识体系[2]。

(2)基于社会调查研究,注重知识的建构

创造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凭空想象,其创作过程来源于生活。住宅作为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具体实物形式,许多的创作数据与灵感都来自实际生活模式,它需要建筑师用心观察和亲身体会。很多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五年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想到建筑师还应该走到社会的最基层,参与方案的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环境调查。然而正是这些最基本的调研数据和最深层民众的心声才使得我们的住宅建筑创作富有生命力与说服力。

在我们的住宅设计原理课中增加了一个社会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调研,每个组先确定调研的对象,可以按年龄段、社会阶层、区域或是家庭关系构成等进行对象研究,根据具体情况编制问卷展开现实或是网络等多种形式的调查,让学生与民众进行很广泛的交流;绘制草图;收集了大量的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还有进行实地考察,进行访谈总结成果等一系列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这些宝贵的资料都为学生今后的住宅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

(3)培养学生参与能力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筑设计朝着越来越广的方向发展,所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我们知道建筑设计其实是团队性的工作,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固然重要,但是整个团队的合作更加重要。建筑设计不再是单靠某个或某几个建筑师所能完成的工作,它要求更广的知识内容,更有效的团队协作。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们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倡学生之间自由坦诚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

我们强调创造力培养实际上也是强调整个设计团队创造力的培养,包括团队的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强调个性品质的修养,对待工作有责任感、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自我管理,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与其他人协同合作共同完成。针对此问题,教师会针对社会调研后收集的资料举行一次讨论课,每小组学生提出相应的专题汇报报告或演示文件,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演讲。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个讨论与协作的过程也强化了学生知识的建构,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纷争不已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建立教学反馈制度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建立教学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及重点、授课方式、接受程度以及个人要求等方面的意见。对大量问卷进行分析统计,形成直观图表,同时组织授课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适应实际教学需要。

三、 考核方式

打破传统的建筑学理论课“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方式,最后的成绩采用分阶段考核。即能力考核占最终成绩的50%,其中调研报告占30%,课堂讨论占10%,综合表现(互动、交流、积极性等)占10%;作业成绩占最终成绩的50%。成绩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60分及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近几年开展的教学方法和考试的研究,我们为理论课教与学的过程带来了诸多特色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并在发展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针对课程特点,将教学实施权、学生学习状况评价权、学生能力考核权最大限度的交给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打破建筑学理论课“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有利于评价学生能力的考核。建筑学的教学研究是个无止境的过程,应本着吸纳经验、结合实情、发扬特色的教学态度,将建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下去。

篇5

1 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与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相继成立了经济特区,并大量引进外资,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经济特区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引进并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的同时,吸纳他们的资金用以加快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利用外资有独资、合资、合作三种不同的形式。在媒体报道和有关讨论中,多把利用外资的企业统称为三资企业。三资企业已成为与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并列的四种主要经济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三资企业的经营运作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内部管理也相对封闭。因此,有些外商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置工人的身体健康、合法权益于不顾,如劳动条件恶劣、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限制甚至侵犯员工人身自由,劳资纠纷时常见诸于报端。在三资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职工健康维护及职工体育活动的推展情况都不容乐观,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课题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拟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体育学的不同视角,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三资企业职工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

我国学者已经对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体育做过专门的研究,也有学者正在对民营企业职工体育活动作相关调查,而对三资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的研究目前依然是一片空白。因此,我们认为,对我国三资企业职工:体育现状及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即在研究内容上填补了我国群众体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空白;同时,对三资企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并对推动我国职工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研究的前期,课题组做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查询、收集与整理工作,查阅与群众体育相关的文献资料50余万字,参考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以确保掌握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对三资企业进行以下三种不同形式的社会调查。

对企业管理层的问卷调查:研究我国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三资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回收率为71%。

面向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100多家不同类型的三资企业职工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2份,回收率为71.06%;

个案走访调查:对职工体育工作开展较为成功的三资企业,我们对其组织管理方式、运作模式以及活动内容等方面进行个案调查与研究。

2 我国三资企业职212体育的现状调查

2.1 我国三资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三资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中经网数据中心”2004年5月24日的数据资料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为110776.5亿,其中,三资企业为32459.3亿,占总产值的29.3%。2003年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为25639万人,其中,三资企业务类从业人员约为1300多万人。以上这些数据表明,三资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已越来越大。

2.2 我国三资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

2.2.1 三资企业职工的学历层次、工作性质与年龄特征 三资企业职工以高中或中专学历为主,占调查样本总数的42.5%;其次是初中、大专和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分别占18.2%、17.2%和17.1%;研究生数量较少,只占调查样本总数的2.1%。三资企业职工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29岁,占样本总数的70.3%,他们是三资企业招收员工的主要对象;30~35岁占14.4%,而20~35岁职工累计比例占调查总数的84.7%,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职工是三资企业的主力军。

2.2.2 三资企业职工的经济收入状况 三资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在500~800元之间占18.5%,801~1000元之间的占18.9%,1001~1200元之间的占14%,1201~1500元之间的占14.4%。从累计百分比数据分析,三资企业职工月收入在1000以下占40.5%;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占69.1%,也就是说,月工资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职工只占30%左右。这个数据说明三资企业基层职工的总体上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收入高的人群很少。由于大部分员工的生活水平都比较低,所以,在衣食住行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与其相适应的生活、工作过程以外的业余时间较少,消费能力较低,各种余暇活动内容的选择,包括体育活动等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2.2.3 三资企业职工日常工作时间分析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三资企业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下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5%,工作8小时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3,9%;有50%以上的三资企业职工超出法定的上班时间,并有不同程度的加班现象,其中,日常工作时间在8~10h的占29.8%;10~12h占18%;每日工作时间甚至还有超过12h的情况,以上这些还不包括临时性的加班任务。

2.2.4 三资企业职工余暇时间分析 三资企业职工工作日的余暇时间严重不足。调查数据表明,三资企业职工工作日可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在3h以上的仅有23.6%;2~3h的占21.3%;1~2h的占33%;1h以下的占15%,其它占7.1%。节假日的余暇时间也较少。我们用累计百分比的方法统计发现,三资企业职工即使在节假日期间,其可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在4h以下的占30.7%;余暇时间在8h以下的累积比例占74.6%;因此,真正能够享受节假日全部休闲支配时间的达不到该群体人数比例的25%。

2.3 三资企业职工参加体育活动情况

2.3.1 三资企业各职层对职工体育活动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三资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对职工体育活动很重视的为4.8%,比较重视的为20.7%,一般的为46.9%,不太重视的为14.4%,不重视的为11%。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对企业职工体育活动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三资企业领导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看不到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对促进企业生产,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开不

开展体育活动无关紧要。

三资企业员工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大多是积极的。调查统计显示,员工愿意参加和非常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9.2%,有时愿意参加的人员占22%,不愿参加的只占9%,这说明三资企业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还是很强的。同时,三资企业职工平时注意自己身体健康的占37.6%;有时会注意自己身体健康的占35.4%,这也说明大多数职工对自身健康还是比较重视的。

2.3.2 三资企业职工所喜欢的体育项目 三资企业职工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顺序依次是跑步(20.6%)、羽毛球(19.4%)、郊游(10.3%)、篮球(9.2%)、健身性走步(8.4%)、游泳(5.1%),其它项目选择的人群相对较少。

在男女职工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中,男性在选择项中以跑步、篮球、羽毛球、台球、健身性走步、游泳、郊游和足球为前八个选项;女性在选择项中以羽毛球、跑步、郊游、健身性走步、舞蹈、乒乓球、健身体操和游泳为前八个选项。而且,男女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3.3 三资企业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频数 调查数据显示,三资企业职工中有一半以上的员工没有参加体育活动。在职工余暇活动内容的调查中,我们侧面了解到选择体育活动作为余暇活动主要内容的只有481人次,占调查样本数的22.5%;而且在调查三资企业职工每周参加体育活动频数时发现,每周参与3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6.4%,每周参与体育活动3次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16.3%;两者相加,在时间和次数上达到目前体育活动人口标准的合计为22.7%;这与余暇活动中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22.5%基本吻合。这些占三资企业职工近1/4的人口,可以称为现实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人口:

2.3.4 三资企业职工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三资企业职工每次参加体育活动不足10分钟的比例为8.5%,参加体育活动10~20min的为15.0%,20~30min的为28.5%,体育锻炼时间在30min以内的累积百分数占54.8%;而体育锻炼每次活动时间45~60min的为16%,60~90min的为6.2%,90~120min以上占4.8%。

2.3.5 三资企业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 调查数据显示,三资企业职工利用体育活动的场所比较集中,按高低顺序排列分别为:公共场地占22.1%,社区的体育设施占18.8%,家里占15.5%,单位的体育设施占12.2%,公园占10。1%等;而其他的活动场所如街头巷尾、江河湖畔、公司租用的运动场馆的比例极低。

2.3.6 三资企业职工体育消费情况 三资企业职工年体育消费额人均为224.28元,中位数为50元,这些金额基本上花费在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彩票、体育运动附属消费品等方面;用于租用体育场地或购买门票和体育健身培训费的职工比例较低。在调查对象中,消费形式以购买运动服装和体育彩票的居多;但也有984人职工2002年用于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是0元,占调查人数的46.2%;这部分人群主要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其自身学历层次较低,受工资收入的制约,不但没有经济消费基础,也没有体育消费意识。电有2.6%的职工年体育消费额达1000元以上,但他们主要消费在体育彩票和运动服装方面。

2.4 影响三资企业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三资企业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三资企业职工自我健康意识的管理,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对体育运动功能的认识。客观因素主要有:相关法规制度、管理体制、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家人和朋友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余暇时间以及单位运动场地设施的配备情况等方面。

3 我国三资企业职工体育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三资企业职工体育法制建设 国家应健全三资企业职工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应尽快明确颁布有关三资企业职工体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和有关三资企业职工体育行政管理条例,使三资企业职工体育工作有法可依。

3.2 转变传统概念,重新审视职工体育的内涵 职工体育不仅是职工的“福利”,更是企业的“福利”。

篇6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前充分了解工程施工任务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所建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有三:

1.1 遵照设计任务书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根据工程所在场地的自然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可能提供的设备、材料和人力以及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1.2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准备,加强施工的计划性, 合理组织劳动力,充分利用施工设备,切实保证施工质量,有效使用资金,多快好省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1.3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观测研究,一些试验研究的成果,要在施工中验证和修改;某些试验室不能进行的试验,亦须在施工中观测研究,有的还须在工程完建后继续进行。

由此可见,组织工程施工,主要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施工在时间顺序上和工程项目上进行合理安排,对施工现场在平面和空间上进行合理布置;二是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在预定的时间内,用较少的人力和物力,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因此,所谓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工程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指导和组织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都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它既是工程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组织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依据,对现场工程施工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照国家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各相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政策,结合工程的实际条件,参照国内的实践经验,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落实技术措施,使设计真正能够符合实际,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工程实践证明,编好施工组织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遵循设计程序,使施工组织设计符合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施工总进度的安排应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使之符合高速度施工的要求.

2.2 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建筑材料,特别是木材;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施工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2.3 制定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时,应符合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要求。

2.4 坚持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方向,用近现代技术装备施工技术队伍,选用效率高、效果好的施工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

2.5 应当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精神,一方面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成果;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对于未做出技术鉴定的新技术,不得在设计中随意采用。

2.6 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力争均衡施工。

2.7 做好冬季、夏季和雨季施工的准备,力争全年施工。

3 抓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方法、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施工平面图、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内容相当广泛,编制任务量大。为了使施工组织设计编得及时、适用,必须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却泛泛而谈。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抓住以下四项重点内容:

3.1 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部署就是指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总体施工安排,体现着全局性的组织战略,是决定建设项目施工综合效果的关键。施工方案就是指选择关键的施工技术方案与组织管理方法。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努力优化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

3.2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的设计目的是解决各施工项目的作业顺序和充分利用时间的问题。施工进度计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施工组织的成败。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力求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和有效利用时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3 施工平面图设计。施工平面图是把项目建设地域内的空间作业总体安排。它的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都很强,是施工组织设计不可少的内容。

3.4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是从组织和技术上,为实现施工部署确定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和文明施工五项控制目标,提供可靠条件。因此,应在组织和技术上(重点在组织上)挖掘潜力,制定措施,以提供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总之,上述四个重点突出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组织管理、技术、时间和空间四大要素,抓住这四个重点,就解决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他方面问题也就能够得到相应解决。

4 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虽然在初步设计阶段也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但真正在实践中对现场施工具有指导作用的是在工程开工前由施工单位编制,经设计、监理等部门审阅认可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初步设计所做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施工单位根据补充勘测、试验、工程实地调查资料,以及相应的设计图纸,并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与能力,对具体的工程内容所做出的经济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组织、保证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其内容组织和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从工程施工实际出发,做到经济实用,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前提下,符合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要求,从而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际生产。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单位工程来说,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审批以后,施工单位即可根据其内容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并组织有关分部工程进行工程施工。

5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注重调查研究,力求做到适用、可行

篇7

推荐课程:市场营销概论

开课时间:6月1日宾夕法尼亚大学,Coursera

MOOC评分:9.1分

经典理论之所以会成为经典,是因其经过了时间的历练。真正的“干货”不可能是某个具体的案例,每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条件甚至是偶然性,而无数案例验证过的经典理论才是值得借鉴的。

看似只是一门入门课程,但恰恰是任何阶段的市场人都不容忽略的:课程的前半部分提到了诸如4P、STP、CLV等《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到的各种经典理论。课程后半部分也与时俱进地引入了关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讨论。这门课程值得市场新手入门,也值得老手温故而知新。

了解目标群体

推荐课程:怪诞行为学

开课时间待定

杜克大学,Coursera

MOOC评分:9.7分

这门课虽然流行的译法是“怪诞行为学”,更准确地译法为“可预测的非理性”,课程覆盖的更多是经济消费领域的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内容。

为什么一个为了3块钱优惠愿意穿过2个街区购物的人,会轻易地决定支付数千元购买可能不需要的东西?所以你应该如何给自己的产品定价?更喜欢被称为心理学家的经济学萌教授Dan Ariely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验,告诉你“人真的很理性吗?你可能想错了!”

而作为市场人,不好好了解目标群体的“非理性”,很可能出错牌哦。可惜的是,这门MOOC可能近期都不会再开放了,不过精彩内容依然可以通过MOOC学院同学们的笔记还有《怪诞行为学》一书了解。

学会分析数据

推荐课程:数据分析与统计推断

开课时间:3月2日

杜克大学,Coursera

MOOC评分:9.2分

觉得做市场是文科活儿?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对于互联网市场人来说,数据可是最好的朋友!你需要懂一点概率、懂一点统计,用科学的方法取代瞎猜。谁才是你真正的潜在用户?投放渠道是否有效?一项决策的成功率有多高?在决定一项耗费大把人力物力的市场活动前,先做一下分析与预测吧!

数据分析工具

推荐课程:谷歌数据分析平台工作原理

时间自主

Google Analytics Academy

MOOC评分:6.6分

数据从哪来?有自己的网站或者APP,你就会需要GA(谷歌分析)这样的工具。GA作为最常用的网站、APP数据分析工具之一,拥有着强大的功能和友好的操作界面,最难得的是,Google还精心录制了系列课程视频,配套习题、互动、论坛,甚至第一批上课的同学还能得到完成证书,甚是良心。ps,目前在分析学院(Analytics Academy)中一共有4门课程:《数字分析基础》、《GA平台工作原理》、《商务分析:从数据到决策》、《APP数据分析》。

获取更多信息

推荐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上)

开课时间:5月4日

北京大学,华文慕课

MOOC评分:8.6分

数据不够?也没关系,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减少因调查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数据偏差,也能帮助你获取完成市场策划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网络的背后,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数据,传统的访谈、观察体验只要使用得当,也能获取数据所不能提供给你的信息,成为行之有效的决策助手!ps,这门课程分上下两部分。

内容为王

推荐课程:专业内容策略1:让观众参与您的组织

开课时间:5月4日

北京大学,华文慕课

MOOC评分:8.6分

依靠互联网媒介,直面你的用户,你可能要在沟通这个技巧上多下功夫,从如何了解用户需求、如何表达、如何讲故事,到如何写作,以及了解你的产品实际的影响力。课程不难,但是给学习者留下的思考空间比较大,每节课会采访一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多个角度阐述这个话题。ps,这门课也有第二部分《专业人士所需的内容策略2:扩大你的内容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合理规划渠道

推荐课程:数字营销渠道概述

开课时间:2015年8月(具体日期待定)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Coursera

在做互联网市场营销的时候,经常有点“喘不过气”:一会儿微博红了,还没研究透微博营销,一会儿微信又红了。事实上,这些都是不同的渠道,那么,离开表面,学会定义、监控、分析每一个渠道对于你的市场计划的帮助,才是根本方法。这门课是专项课程《数字营销》(Coursera Specialization: Digital Marketing)其中的一部分,该专项课程(也称微专业)同样涵盖数字营销基础、数据分析与实践等内容,与本专题推荐其他课程略有重复,所以选取渠道部分推荐。ps,这门课也有第二部分《数字营销渠道:规划》。

让用户投入

推荐课程:游戏化

开课时间待定

宾夕法尼亚大学,Coursera

MOOC评分:9.1分

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有些人热衷收集没有价值的“电子勋章”而疯狂地使用某个产品;一个小小的进度条就让懒惰的用户纷纷填满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没错,这是游戏化的应用。游戏化可能还不足以单独成为一个学科,这门课也不是来告诉你给你的产品安个排行榜、设计个成就系统就万事大吉,授课教授用非常辩证的态度归纳和分析了游戏化的现象,讨论游戏化的益处以及可能的坏处。给身处互联网的市场人们更多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与合作伙伴愉快地玩耍

推荐课程:成功的谈判:基本策略和技巧

时间自主

篇8

研究性教学概述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接受性教学方法而言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是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研究性教学法至少具有以下内涵:一是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三是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在教学科研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四是提供教师、学生研究问题的条件,激发创新的欲望;五是教学的目标不在于必须得出一定的结果,而在于其研究、探讨的过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与强调知识传授和注重知识蓄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教学模式[1]。

2.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探究性。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设立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讨论分析来验证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2)老师组织的开放性。包括组织形式上的开放性和内容组织上的开放性。形式上,要求老师不要局限于讲台上,而是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探讨和互动。内容上,要求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在研究性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设计等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而问题的解决和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依赖教材、学校以外的知识和资源。

(3)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十分强调实践。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进展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常常是学生课堂讨论问题和开展课题研究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提倡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3]。

统计学课程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

(1)统计学课程内容安排缺乏对学生专业背景的考量。表现为沿用老教材闭门教学,无视会计、营销、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各个专业的实际需要,使其实用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失去了应用学科的特色。

(2)统计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的阐述,很少给予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导致很多学生不会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决策时只考虑到某种情况的可能性而不知根据统计数据作出客观判断;进行调查时,不会选用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资料等。

(3)统计学课程教学与统计软件应用的结合力度不够。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须借助于相关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eviews、sas等)来实现,所以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与掌握统计理论同样重要。在实际教学中,统计软件的应用被忽视,导致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处理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即使依葫芦画瓢,把数据置入程序,也不能判断结果的好坏与正误等。

(4)教师自身的统计学应用能力不足。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来到学校,自身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很少了解和掌握企事业单位、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难度,会出现“力不从心”,教学过程中的统计应用也只能是一些理论上的应用,与实际应用差距甚大。

(5)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陈旧。现有考核形式仍采用

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学生往往采取机械性的记忆通过考试,至于如何应用则无心顾及。

基于以上问题考虑,现有的统计学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实施研究性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2.可行性

(1)统计学知识需要探究性学习。统计学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统计学“是什么”的知识,如统计学概念,什么是时间数列,统计指数等。这类统计知识,学生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掌握和记忆。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程序,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到学生掌握统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如怎样编制统计指数,如何用时间数列进行动态趋势分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统计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等,后两类知识,特别是程序性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而通过学习者亲自参与探究或实践,能更好地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统计知识,学生更能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际之中。

(2)统计学课程内容需要开放性教学。统计学老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在学生中来回走动,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密切地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自愿组成小组来向老师提问或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讨论。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都与经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通过目标的制订,引导学生在既定教学框架下面,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而调查及整理的内容自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爱好进行灵活地选择,只要完成学习目标就算完成任务。

(3)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统计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方法论学科,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在生产、生活、学习中无处不用到统计。统计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更强调“用什么”、“怎么用”,统计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把统计知识运用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

研究性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

1.统计学研究性课堂教学实施模式

(1)教师提出研究性学习目标和要求。由教师根据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研究的基本素材,提出研究目标与要求,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可研究的问题。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统计知识,经历更多、更真切的统计体验,提高统计能力。

(2)学生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初步想法,自主地学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积极地去发现和再创造。问题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分析、讨论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3)老师引导。教师引导在研究式教学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环节,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但在研究性教学中不再是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采用启发式,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不再是简单地听或记,而是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把所要探讨的问题与教师的提示相结合,主动思考。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4)组讨论。各小组分组讨论,由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黑板上列出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对所有的成果进行分析汇总,寻找规律,对知识进行提炼与总结,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5)社会调研。研究性教学不是局限于狭义的课堂,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课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后,围绕统计学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到一些典型区域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学生增加对问题的感性认识,扩大思路,提高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察不能仅仅是实地观察的过程,而应渗透着对现象实质的思考。调查结束后,形成调研报告,全班交流,组织答辩,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6)总结、巩固和提高。这一阶段既要对前5个阶段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进行总结,对学生在统计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态度、能力、信念给予确认,对学生在

学习和社会调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进步的理念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提炼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拓宽思路,体验成功和探索创新,从而提炼和升华思维,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以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提供帮助。

2.统计学研究性教学的考核模式

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自始至终教师只是口头泛泛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会使学生误认为对于平时任务的参与是大锅饭,只要参加了就行,这样,积极参与的学生会感到难以体现自身的成功与满足,从而失去了继续探究的热情。而在活动中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更认为参不参与是无所谓的,结果研究性教学很可能就难以继续。如果在评价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时,将活动成绩与期末总评挂钩,情况就会大有改观。我们的做法是,统计学原理研究性教学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表现经过量化纳入期末总评,最终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即期末考试成绩占40%,学习过程占60%。平时每进行一项内容,教师有相应记录,力求做到尽可能地公开、公正、公平,各项内容教师接受学生异议并负责解释。

篇9

一、绪论

(一)概述

本文主要针对校园楼宇命名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式的研究和分析。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涉猎商业楼盘名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是大学校园的楼名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在借鉴人们对商业楼盘命名研究的基础上,从清华大学“真维斯楼”事件入手,对校园楼宇命名的依据、社会态度等问题进行考察,力求从新的视角来窥测楼宇命名的新走向。本文之所以选取“真维斯楼”事件作为社会调查的切入点,主要是因为它不仅是社会热点话题,更是校园楼宇命名中的个例。文章从该个案出发,深入考证大学生对校园楼名的态度差异。

(二)研究方案

1.调查过程

本文对于校园楼宇命名状况的研究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范畴,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有参考价值,本文调查取得样本100个,访谈取得样本2个。调查的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①样本的详细构成情况见表1。

本文抽样的整体状况,女性样本略多于男性样本,年级分布较为均衡,基本保持在20人以上。专业分布的差异则较大,文科的调查对象较多,占到40%,而艺术类和其他类合计还不足20%。另外,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清华大学“真维斯楼”事件的知悉度有所不同。在所选取的100个样本中,有44人不知道“真维斯楼”事件、有19人听说过但不清楚“真维斯楼”事件、有26人听说过也了解过一些有关这个事件的情况、有6人比较了解“真维斯楼”事件、有5人十分清楚这个事件。可见,大学生群体对于“真维斯楼”事件引发的校园楼宇命名的关注程度还是很高的,占40%左右。

2.研究方法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要想对某个社会语言学问题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就必须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定性研究重视主观描述却忽视量化的数据统计,而定量研究可以很好地弥补定性研究的缺陷,这样就使得研究中主观与客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以定量研究为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性别、年级、专业差异在校园楼宇命名中产生的影响展开,每个问题基本上都使用五级以上的程度级,这样既便于被调查者更好地表达观点,也利于后期的分析整理。文章中选用“对学校楼名态度、命名好坏、命名因素”等变量对其进一步研究。调查中采用的访谈法只是对整个调查起辅助作用,通过更细致的访谈发掘大学生对校园楼宇命名的看法。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都是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的,对于不愿作调查的人员并不予强求。接受调查的人员基本上能够认真对待该问卷,并能够大致反映出自己对校园楼宇命名的态度。

二、校园楼宇命名研究

(一)对校园楼宇命名态度的性别差异

在对校园楼宇命名性别差异研究过程中,共取得男性样本32个,女性样本68个。虽然取样数量有限,但仍能从中看出性别差异对校园楼宇命名态度上的差异。

调查中针对目前热门的“真维斯楼”事件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有多数大学生都知道“真维斯楼”事件,但是对其如此易名的态度问题,男、女表现出一些差异。

女大学生对易名“真维斯楼”更多的是持不赞成态度,共占51.5%,超过了半数以上,而男大学生虽也有很多人不赞成,但比之女生还是少的。并且,男生有接近半数(即46.9%)的人对易名“真维斯楼”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相当一部分男生对于楼宇命名不太关心,他们更多的是把校园楼名看作是一种区别性的符号,只要能够满足实用功能即可,这可能也与男性自身的气质、性格有一定关系。在调查中发现,偏向不赞同易名的大学生多是因为“真维斯楼”过于商业化。“真维斯”这一名字本身就是商业利益的集合体,人们看到这个名字时的第一反应就与某商业品牌挂钩。而作为赞助商的“真维斯”品牌也是将商业目的放在首位。商家为的是更好地宣传自己的品牌、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虽然说商业化会给大学带来更好的经济前景,但是过度的商业化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大学生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有半数甚至半数以上的人反对其易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于其他的影响因素则基本上是由过度商业化衍生出来的,而男、女对其他影响因素的选择比例也基本上保持一致。对于赞同易名的大学生来说,超过50%的男、女生都认为“真维斯楼”有创意,它的标新立异之处就在于将品牌名冠以楼名,在全国大学校园里尚属首例。

在校园楼宇命名这一问题,男、女所持的态度、看法都有不同,从上文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看,大部分男生比之于女生更重视校园楼宇命名的实用性。③他们认为校园楼宇命名的可知性、实用性更重要一些,这样才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某所教学楼的真正用途。例如,与“星晔会堂”相比,男生更易接受“文体馆”这一名称,这正是男生更注重楼名实用的结果。当然,那些既典雅又实用的楼名也是男生与女生共同追求的,如“艺馨楼”的可接受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达到100%。这也就说明男生也并不排斥美好而典雅的楼名,校园楼名若能做到既实用又典雅,则自然会被广泛接受。

(二)对校园楼宇命名的态度与学生所在年级的差异

本文是对大学校园楼宇命名进行的调查研究,其中调查对象的年级主要分布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及大四。对大一的样本共抽取28个,大二样本28个,大三样本23个,大四样本21个。每个年级抽取样本相对平均,对校园楼宇命名的年级差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对校园楼名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与女生对“真维斯楼”事件的反响有所不同。下面以“年级”为参考项来考察学生对这种命名方式的看法。

除大二学生较特殊以外,从大一新生一直到大四学生对于易名“真维斯楼”问题都是随着年级的增长,不赞同的人数越多,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的越少。可见,对于以品牌命名的校园楼名越是高年级持否定态度的越多,而大二年级学生在表现无所谓的态度时相对特殊化应是取样数量有限所致。这也进一步说明低年级学生在校园生活时间较短对校园楼名的想法、认识还很少,而高年级学生对校园楼名的关注增多了,对楼宇命名的质量也提高了,从单纯把楼名作为交际符号转变为要求楼名更美观、悦耳。

在对校园楼宇命名的年级差异进行分析时发现,越是年级高的学生越重视楼名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结合,他们在把楼名作为一种享受的同时还强调楼名本身应具备的实用性。当然,低年级学生也并不是没有认识到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只是有些时候读起来流畅且有美感的楼名更容易被人接受,例如“星晔会堂”可能就会比“文体馆”一类的名字更吸引眼球。然而,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有如“星晔会堂”一类的名字既难识又难记,被改换的“星晔会堂”随时间的推移变成了高年级学生口中的“文体馆”。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楼宇命名的看法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学生对楼宇命名的看法实际上是随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要想更好地证明这一点,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式调查,以增强说服力。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低年级学生有时也能更好地看待美感和实用有机结合的楼名。例如“艺馨楼”作为美感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体则受到各年级学生的追捧。学生的态度往往只是主观的,好的楼名则能从客观上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校园楼宇命名的设计者们在命名时尽量做到最好。

(三)对校园楼宇命名的态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

本文将大学生所学专业大致分为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类和其他类。其中对文科生的取样有40个,理科生取样28个,工科生取样16个,艺术类取样14个,其他类2个。④由这方面的调查可以发现不同专业学生对校园楼宇命名看法的差别。不同专业学生对“真维斯楼”的看法可参看表4。

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对于易名“真维斯楼”问题持无所谓态度的数量相当,分别占46.4%和43.7%。艺术类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的比例最大,达到64.3%。而文科学生对于将教学楼易名为“真维斯楼”更多的是持否定态度(占60%),持无所谓态度的只占27.5%。这也能从侧面显示出文科生对于文字问题的重视程度要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学生,他们对楼宇命名更关注、更在意,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校园楼宇命名实际上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不容忽视。

在借助“真维斯楼”事件对校园楼宇命名进行调查分析时,我们能够发现许多问题。首先,文科生因对文字接触较多、较为敏感,所以对文字形式的校园楼名的关注度高,而理科类和艺术学生则相对差一些。其次,文科生与艺术生在对校园楼宇命名主导因素的认识上很相似。他们都认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楼名才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而理工科类学生则认为校园楼名更多的是为分别不同学科而设,因此应将学科特色作为校园楼宇命名的首要考虑因素。另外,因调查中渗入了一些学校的楼名,而被调查者在面对本校楼名时基本上都会下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对其评价也相应提高,这是调查过于主观的结果。最后,调查中因取样数量有限,致使有些专业调查统计数的空缺,这样对分析各专业的态度的可参考值就降低了。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以“真维斯楼”事件作为个案对校园楼宇命名状况进行研究,具体地说,文章从性别、年级和专业三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对“真维斯楼”事件的看法,进而剖析大学生对校园楼名的态度问题。

通过对“真维斯楼”事件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性别差异对校园楼宇命名的态度主要集中在实用性认识差异上,男生更多的将实用即楼名可知、易记作为校园楼宇命名的主导因素,至于是否有美感则要在服从实用性基础上来进行,而女生则更多的追求校园楼名的典雅美观。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于楼名典雅的内心期待值是相同的。在对年级差异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对校园楼名的要求从总体上看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升的,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楼名的实用与美感相结合的要求就越强烈。而低年级学生在对校园楼名的自我判断上则将富于美感看得更重一些。学生专业差异也使他们对校园楼名持有不同的态度。文科生对文字相对敏感,对校园楼名的关注度也较高,并且他们和艺术类学生都更关注文化内涵对于楼宇命名的作用,而理工科学生则更多认为以学科命名的楼名才更好。

在对校园楼宇命名的调查中发现有49人(占49%),即近半数的学生希望校方在对校园楼宇命名时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为在校学生应是校园楼名使用的主力群体和直接受益人,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时都会时不时地引用楼名来表意,学校在为校园楼宇命名时不妨征求学生的意见,以保证该楼名更具生命力。另外,学校在对已有楼名易名时应谨慎,因为某个楼名一旦进入交际层,则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固有态势,要想打破这种已有的约定俗成就必须保证新的楼名更易接受、更易识记,否则易名就流于形式,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新的楼名又被旧有楼名取代。

当然,在这次对于校园楼宇命名的考察中过多地掺入主观因素,使得研究的结论不够客观,另外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地跟踪调查,对研究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后期工作中希望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缺憾。

注 释:

①因本次调查对象都是大学生,所以其配合程度较高,这样就使得

问卷的有效度相应提高。

②所有统计数据都按照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来记录。

③这个结论排除一小部分男生因个人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而导致

的非实用性观点。

④因其他类样本较少,所以在分析时将这一类略去。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2]戴庆夏.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韩秋.楼盘名称的语言运用及规范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刘凤玲.商业楼宇命名的文化透视[J].修辞学习,2000,(3).

[5]吕明.天津商店命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6]钱玉蓉.扬州楼盘命名的语言特点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7]谭汝为.楼盘命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修辞学习,2004,(1).

[8]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论文,2007.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23-04

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提升德育课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德育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强化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不断增强德育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一、德育课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德育课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德育课。很多学生认为“德育课都是些空理论、大道理,今后没有多大用”。第二,学生对德育课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不感兴趣。受认知特点、性格因素和原有学习基础的制约,学生大多对德育课中具体知识性、技能性内容感兴趣,如生活经济的现象认识与分析,就业创业的方法与技巧,法律基础中的劳动者维权等,而对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哲学与人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以下简称《概述》)等课程虽然不“感冒”,但认为其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学习的动力。第三,学生受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对德育课有关观点不认同。受到社会消极思想的影响较大,学生对理想信念、道德纪律等内容持怀疑态度,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谈理想信念太虚无缥缈,没有赚钱创业来得实在”。第四,教师在德育课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存有漏洞。德育内容落实不均衡;德育核心要素未强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分析判断推理思维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水平较低——行为的波动性、反复性、随意性较大。[1]第五,学生知行脱节,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

二、提升德育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思考

(一)理论认知

1.明确德育重要地位。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德育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德育课则是德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从事德育教育教学的能力。

2.把握德育目标。在教育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做法,从认知、情感、态度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和影响,在政治上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道德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情操和意识,在思想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在行为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个性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转变德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欲望,强化自我教育的动机,培养自我教育的意识,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长足的进步。

4.遵循德育基本原则。德育课要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进行德育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求真务实,提高教育的感染力。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强化知情意行的统一。既重视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育;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培养;既重视价值观念的塑造、人文素质的提升,又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强化引导和管理相结合,既要注重引导、激励,又要注重约束、管理。

(二)实践推进

1.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林语堂先生说过,英国剑桥学生是被教授的烟斗熏出来的。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要载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教师的人格魅力更为重要。教师要以德育人,以才育人,以情激情,以行导行。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品、良好的风度和亲和力,这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基本要素。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三字一话、语言表达、教材把握能力,课堂组织控制能力)外,还必须在涉及重大、敏感的政治问题时,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对于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问题,如腐败、看病贵、就业难等社会问题,要用正确的、辨证的、科学的观点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

2.优化德育内容,彰显德育的时代感、针对性。(1)注重德育生活化,将抽象的理论讲解与学生身边的、耳闻目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象和事件分析相结合。如《哲学与人生》中讲内外因关系时,就可以毕业生中的优秀典型讲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在人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辩证思维、巩固专业思想、逆境奋发。(2)注意德育职业化。抓住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将德育与专业结合,在重点的确立、案例的选择、作业的布置上,把不同专业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合在德育之中,如《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职业道德的部分,烹饪专业主要突出安全、卫生、节约、服务的意识;计算机专业主要突出网络安全、公德意识;会计专业主要突出诚信、严谨的重要性等。这样可以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且二者相得益彰。

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可采取如下策略:(1)省。与以往或其他课程重复的不讲。(2)略。与本专业学生关系不大的少讲。(3)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更新补充新的内容。在《概论》课上,宣传中央最新精神、最新提法;在《法律基础知识》课上,将新的法律、法规内容、新的立法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上,经常将社会经济现象、热点问题的分析引入课堂;在《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上,将学生普遍关心的,如择业、就业等问题及时引入课堂,使课程内容紧扣时代的脉搏。(4)引。引入热点、难点话题,引入好的教学资源,《百家讲坛》、《道德观察》、《焦点访谈》、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介绍、感动学校人物、诗词读本、企业文化读本等内容。(5)改。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实现学科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3.把握德育的梯度,提升德育课的科学性。所谓德育的梯度变化就是要根据学生年级的高低确定重点内容。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4.精选德育方式,提升德育课实效性。要根据职校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课程类型和教学方法,创新形式和载体。

(1)课程类型。要从知性德育向实践德育转变。传统德育课堂主要侧重于知性德育,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较少,主要侧重于概念界定、知识架构和逻辑体系。现代德育注重实践教育,强调参与、互动。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制作小报等,激发学生兴趣,强化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中职学生主要以实践德育为主,知性德育为辅。高职学生则需要将知性德育与实践德育相结合,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2)教学方法。德育教学要根据中职生与高职生的不同特点与课程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详见表2。

(3)创新形式和载体。可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统筹安排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采用“请进来”的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学者、名人到学校给学生介绍社会改革、发展的情况,宣讲先进人物事迹,畅谈先进人物工作、生活的体会,与师生开展直接交流和研讨。采用“走出去”,主要是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开展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企业走访活动等为依托,开展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服务活动。

也可开展时政新闻评析、优秀作品分享活动。做法之一是每节课开辟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就最近生活中看到、听到或自己感兴趣或觉得有意义的新闻、话题进行介绍、阐述、评论,其他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加以引导、评论。

5.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考核。德育考核,考什么、怎么考、考核主体是谁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都起导向作用。考什么——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理念的提升、能力的生成、行为的养成,尤其要注重能力的生成、行为的养成。怎么考——要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既要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平时的行为表现(课堂上的纪律、发言、作业、课后的文明礼仪、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有书面测试,也要有实践操作(制作个人简历、模拟面试、完成调查报告);绝对与相对相结合,既要看其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绝对水平,也要看其进步的相对水平。[2]谁来考——要多元评价,实现德育课教师、实习单位、学生多方评价。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在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考上做不同选择、灵活处理。不要过分讲求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具体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段宝彬.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at Vocational Schools

TANG Yue-hui

篇11

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1971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CED)在《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将企业社会责任(CSR)分为三层,最内层是为实现经济职能的有效运行而产生的清晰的、基本的责任――产品、工作和经济增长责任;中间层次的责任是企业以敏感地知晓变化的社会价值和期望的方式执行经济职能而产生的相关责任,如环境保护,善待员工等;最外层次的责任包括新出现的以及无形的责任,这些责任是为改善社会环境企业应该更多参与的责任,如贫困问题等等。Carroll(1979)对CSR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形成了CSR金字塔模型,在此模型中,CSR从下到上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觉责任(也称为慈善责任)四个方面。

对于企业为什么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解释主要有四个理论:一是工具理论,即CSR是企业取得利润最大化的一种工具;二是政治理论,即因为企业拥有一定的资源,对社会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应该接受社会的一定职责与权利,或参与社会的合作。企业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力量的经济组织,应该负责任地使用其力量;三是一体化理论,即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其存在都取决于社会,所以应该和社会一体化,学者们主要从一般社会事务的管理、公众负责原则、利益相关者管理等方面展开;四是伦理理论,学者们主要从规范性相关者理论、人的一般权利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证。

2 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

2.1 实际工资低

据全球最大的工资信息调查研究机构Hay Group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工资上涨幅度将位列全球第一,实际工资增长幅度将超过美国、印度和东欧国家。但是,我们必须理性的看待2007年中国工资增幅将列世界第一,因为中国工资增长是在长期低水平上的增长,是在绝对工资额相当低下的基础上的增加。

所谓低工资是指在既定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下, 社会工资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很小, 以至于社会平均工资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在经济学上, 分配率( 即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 是一个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越高意味着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份额越大, 社会分配越公平, 反之, 分配率越低, 社会分配就越不公平。据中国社科院对“全国工资总额”与 GDP 的比例进行的计算, 我国分配率的比重是很低的:1980年为 17.1%, 1998年为11.7%,2004年为10.57%,2005年为11%。而同期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都在50% 以上,有的甚至超过60% 。如今的低工资现象, 已经开始从中国最下层的民工蔓延到了所谓的知识阶层。极低的劳动力工资所产生的危害性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会使劳动者家庭生活极为贫困;而且劳动者低水准的生活质量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素质的提高;低工资还会引致社会风气的毒化和败坏,进而衍生出“仇富”、“仇官”仇视和报复社会的情绪;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低工资难以留住的人才,使企业难以形成凝聚力,由此失去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2.2 工作环境恶劣

据山东企业网报道,2006年7月22日晚,一餐馆洗碗工因工作环境恶劣而向经理下跪辞职。“小屋子太憋屈了,我在里边待着头晕。”下跪员工说,洗碗间只有一条容一人通过的小道,她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得在里面待着,“领导不让去大厅……”

类似的报道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特别是制造行业的员工,不仅是劳动强度大,而且工资低,没有法定社会保险;工作环境恶劣,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工伤、职业病等一再发生;工作之余的休息环境更是恶劣,拥挤的空间,破烂的被褥,阴潮的房间等。

同样的,一些白领员工也面临着工作环境的问题。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每年造成数百万英镑商业损失的办公室疾病“大楼综合症”,又叫“病态建筑物综合症”,其致病原因是负责人疏于管理,而非以前认为的糟糕的办公环境。这项研究指出,工作时的心理因素、缺乏控制能力导致的压力、工作时间太长以及管理人员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是致病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其次原因才是大楼内的办公人员处于无法忍受的高水平二氧化碳、气传真菌和噪音等。

2.3 企业肆意污染环境

企业环境污染是指企业人为排放的有害有毒物质,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恶化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环境。污染物又能沿着食物链转移、富集而后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较为常见的企业污染环境有以下三种类型:

(1)水污染。有些工业废水中会含有 Pb、Hg、Cr等重金属元素,使水变质,甚至导致水生生物中毒而死亡。有些废水中虽然不含有有毒的物质,但含有大量的N或P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排放到水中,使水的营养程度提高,造成过度的富营养化,使各种藻类大量繁殖及各种腐食性鞭毛虫、纤毛虫滋生。结果又造成水中氧气不足,不仅鱼虾不能生存,大量生长的蓝藻、红藻和绿藻等藻类物质,也常因氧气的不足而大批死亡、腐烂。结果生机盎然的湖泊就变成了腐败的臭水塘,如淡水中的水花和海洋中的赤潮等。

(2) 热污染。 来自电厂和其他工厂的热水进入水体,使水温升高,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同时水中的有机物因温度升高而加快了氧化分解的速度,进一步降低了水的含氧量,水生动物也因体温升高,代谢加速,需氧量增加。因此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甚至因窒息而死亡。

(3)大气污染。 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造成大气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 CO、SO2、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可相互作用形成二次污染物,再度污染空气。

2.4 企业缺少慈善活动

慈善心是爱心的表达, 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企业享受到很多的社会资源,理应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多做慈善事业。然而,当今中国一些企业家和企业缺少“慈善观”,社会责任感缺失,似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2006胡润百富榜上名列前茅的企业家在慈善榜上的排名却很靠后,有的甚至榜上无名。中华慈善总会统计,中华慈善总会在8年中,筹集的善款近13亿元中,内地捐款只占30%。在这30%中,企业、个人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一项关于上市公司在公益方面捐款的统计表明,年捐赠超过100万元的上市公司,只占上市公司的很小部分,甚至有数百家上市公司公益捐款数为零。 可见,慈善在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中还没有形成风气。

3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3.1 转变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中的经营理念大多倡导“企业应该创造利润,回报所有者”, 但却忽视了企业对推动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与担负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要转变企业的文化,首先要让企业的领导改变企业的的经营理念,明白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必须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并且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社会上会更受欢迎、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其次,要塑造正确的企业文化必须要让员工转换思想, 其中最有效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培训。我国企业应在借鉴应西方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自身企业的传统文化教育, 要做到东西文化取长补短, 较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3.2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杂志宣布,2007年起取消中国富豪慈善排行榜。这是福布斯为中国富豪排名八年来取消的第一份排名。按照福布斯的官方的说法:中国的慈善事业不如国外成熟,很多富豪捐赠方式隐秘;不少企业家保持低调,不愿公开其在慈善领域的贡献,增加了数据调查难度。

关于取消中国富豪慈善排行榜的原因各界众说纷纭,但是取消排行榜并不意味着舆论忽视了企业慈善行为,相反是给中国企业一个更快成长的空间,在有经济力量发展自身的同时担负起社会责任。并且社会舆论还可以以其他新闻报道、私人排行榜、社会调查等方式去强化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 不能只寄希望于企业的道德自觉, 还必须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约束, 实行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监管制度。

同时,中国还应完善与慈善事业相关的税收政策。根据中国目前的税法规定,企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免除。就是这3%,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只有向事先得到国家批准的少数基金会捐款才能得到减免税收的优惠。四川的一位企业家因为捐赠在向税务部门申请减免税的时候被告知:只有捐钱给国家主办的少数几个慈善机构才能享受到这种减免税待遇,而他直接向贫困山区的捐赠却不在这种减免税可以考虑的捐赠范围之内。导致这位企业家的公益热情大打折扣。

3.4 慈善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慈善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已然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更高境界,它能将慈善的效果最大化。思科公司通过建立网络学院培养了大量网络人才,同时也极大改善了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壳牌石油每年都会提供大量资金和专业技术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系统和电力设施,进而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IBM通过长期向学校捐助计算机和硬件设备,由此在青年人中间树立自己的品牌,这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扩大了IBM的潜在客户群。 由于这些项目的社会目标与公司的专长紧密联系,所以它能够以较高的成本效益比出现,较之单纯的捐款捐物,提高更大。

4 结语

在全球化迅速蔓延的今天, 要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企业正确的处理好自身的问题,如员工满意度、组织结构、企业制度等;更需要企业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即企业需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因为这是一种企业对社会、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做法,也不仅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伦理上不可行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还因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优势有可能转换成竞争优势。由于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行为而受到的舆论表扬, 品牌价值的提升, 非顾客的增加等事例足以证实: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的。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51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Strategy

YUE Hu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75)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course has a strong social and applicability, the teaching purpose is through th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theory, pharmaceutical affairs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grasp,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drug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use the ability of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to adapt to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field. The culti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abilit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science educators,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basic mean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work started late in our country, has yet to form a unified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perf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 build problem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药事管理学是融管理学、药学知识为一体,以法律法规为表现形式的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应用性很强,而在现实教学中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药事领域法律规则及社会现象的实质体会和理解。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1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药事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药学事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如药品质量、药品价格、药物政策不断成为社会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实际能力的药事管理人才。培养高素质的药事管理专门人才,可以加强对药品从研制、生产、流通、价格、广告乃至使用等各环节的全方位管理,保证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和经济性。应社会需求我国很多医药院校组建了医药商学院、人文管理学院,专门培养医药领域从事药事管理的应用性人才。这些学生的知识背景以社会管理、经济学、法学等人文科学为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药事管理学自然而然担当起学生接触专业,引领学生探知药事管理领域的重任。而实践教学是保证这一任务完成的重要途径,在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形式下,学生了解药学事业,深刻体会药事管理理论知识,形成药事管理能力,满足社会对药事管理人才的需求。

1.2 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

由教师主导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围绕课程任务而分别展开。药事管理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规律,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组织机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药事管理学以传授药事管理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造就药学事业中的药事行政管理、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师和社会药师等职业人才为目标,即培养上述职业人才的职业工作能力是药事管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而这些职业工作能力是无法单纯从书本、课堂上学到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个桥梁,才能将所学转化为能力;只有通过科学设计的药事管理项目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工作能力。因此探索和实践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提高药事管理学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现作者从作为药事管理学一线教师的体会出发,探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首先从学科性质来说,药事管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只有放到社会中去,放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其次从课程内容来看,药事管理学知识内容庞杂,涉及管理学、药学、法学等多学科内容,其中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贯穿始终,体现药事领域以法管理的特色。法规内容抽象难解,形象化偏弱,不易激发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就学生主体分析,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在大学之前很少接触社会职业领域,对药学事业的管理更是认知模糊,如果没有必要的实践教学,学生只能是肤浅地理解,表面地掌握,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我们认为药事管理学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多元化的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建设以及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几个方面。

2.1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对的职业群对职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而科学设定。培养对象指向未来的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房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合药事管理岗位的人力资源。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了解药学事业社会现状,加深对药事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培养学生的药事管理应用能力和解决岗位现场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具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它们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紧密结合药事管理学理论教学。药事管理学理论课程内容以国家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条例为主要依据,本着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从国家药物政策制度到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再到各项具体规范的顺序进行安排,共分九个知识模块,分别为国家药物政策制度、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中药及特殊药品管理、药事信息、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根据上述理论教学模块内容要求,结合药事管理职业岗位方向能力要求和现实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开展的可操作性,我们认为应在药品监管管理体制、药品管理法理解应用、药品注册、药品信息、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几个方面形成单独的实践教学项目。其中课程实训教学包括四大模块,第一模块为药事组织管理知识实训,第二模块为药品管理法综合运用技能实训,第三模块为药品注册技能实训,第四模块为药事信息能力实训。实训教学内容要时时更新,结合我国药事法的发展动态,紧扣实际,同时结合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校外实践教学包括第五模块的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能力实践和第六模块的药品经营企业管理能力实践。其他内容教学中全程以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穿插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多元化的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建设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药学事业的应用叉学科,它以法规制度为主体内容,强调药事领域的依法管理,因此药事管理学科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科学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技术性、应用性和时效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学科特点,我们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设,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实践教学方法和特点概述如下:

药事管理案例教学,真实案例演示,分析实质,加以解决,易懂易学。教学案例多来自药事领域最新发生的事件,注重药事管理素养训练,了解药事管理实践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研究性教学,设定学科热点问题,进行信息收集或调查研究,由教师进行指导完成。具有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培养研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PBL教学,强调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包括知识的跨学科应用、学科内的跨研究领域应用,明显体现理论内容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际运用能力,从中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辩证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网络实训教学,我们目前开展的内容主要针对课程药事信息管理部分,围绕互联网中针对性的药事信息网站,布置实训问题,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实体操作增进能力培养。

社会见习,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理论感性化、直观化,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调查,接触社会,感知医药行业现状,深刻理解药事法规的现实应用,增加医药行业社会积累。

2.4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这种考评体系以能力培养为宗旨,重视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药事管理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改变药事管理学传统期末考试方式,其成绩评定应按比例设置,实践教学成绩应占相当的比例,以引起学生对药事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二是药事管理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最好的考核形式就是形成性考核。即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学习结果的阶段性考核,考核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表现和实践效果。通过形成性考核,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自觉性、有效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开放教育下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5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实践教学的保障层面是确保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态度;其次涉及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全面素质,为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师资保障;另外要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从而保障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规范开展。

本文章是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50238和长春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项目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勇,王丽娟.药事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1(16).

篇13

摘要: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创造性、实践性、专业性、独立性的特点,同时,在总体上还缺少科学合理性,并表现为年级差别和文理差别,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创造性、合作性、研究性、引导性学习来提升其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科学合理性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1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26—02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唐洁(1981— ),女,重庆人。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概述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界定

所谓学习策略指的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之下,学习者将学习调控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一般会在学习活动中调整各种影响学习的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方法进行学习。[1]就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策略的最基本要素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的学科都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在加工学习所认知的内容上也有重要影响。第二,学习策略包括微观策略和宏观策略两个方面。微观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宏观策略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制订。第三,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中既有显性因素也有隐性因素。显性因素如学习的计划性和学习方式等,隐性因素如人际关系、专心程度等。[2]

(二)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意义

拙劣错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会导致大学生将学习看作是沉重的负担,而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会激发大学生的才智,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助于整合知识与激活经验,更加重要的是,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具备高度的坚定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

二、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现状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征

第一,具有创造性。人们将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吸收性学习、模仿性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三个层次层层上升、层层递进。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学习;而在大学阶段,则主要是将创造性学习逐渐提升至主要的地位,并与其他两个层次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二,具有实践性。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校园生活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对实践性的要求愈发突出。开展实践课堂、科研活动、专业实习以及社会调查等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第三,具有专业性。在大学的课程内容中,除了少部分必修公共科目之外,大部分都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高级的专业人才而设置的,具有明确的、高度的专业性。一般而言,大学一年级侧重的是学习基础课程,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侧重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四年级则侧重实践性学习。所以,大学生如果缺乏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或者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就会造成学业成绩不理想。

(二)对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总体性比较

第一,在总体上缺乏科学性。最理想的学习方法为:在小学低年级学习阶段,全部都是依靠教师的教授和指导;在小学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开始自学,自主学习的比例要占到25%左右;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自学的比例要扩大到50%左右;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自学的比例则要占到70%左右。进入大学后,中学时高强度的学习以及学习压力烟消云散,父母的监督和管教也没有了,此时的他们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由。

第二,存在年级差异。笔者通过比较发现,从大一到大四,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这种区别总体上表现为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从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水平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到大学四年级时则转为下降,与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相比较为低下。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大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加上刚进入大学的新鲜感,使其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到了大二,学生开始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经过一年的调整,他们重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确立了自我发展的目标,回归到了学习上,学习策略水平提高;在大学四年级,大部分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实习,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水平有所下降。

第三,存在文理差异。文科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水平高于理科生,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在不同性质专业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训练下,理科生总体上有较强的理性逻辑,习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而文科生则相反。其次,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有不同的学业任务,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相比,学业任务要轻得多,这使得文科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实践调整。[3]

三、提升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对策

(一)强化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倡要学会学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教师所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高效、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促进创新,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创造性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问题,要有强烈的求知欲。[4]除此之外,创造性学习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是大学生获取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科学实验、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都是创造性学习的良好载体,例如: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一个学术课题进行立项,通过收集材料、调查研究以及分析思考,得出最后结论,并形成一个课题成果,这就是一个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二)强化合作性学习

所谓合作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组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倡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强化引导性学习

引导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包括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和总结等五个环节。计划指的是提前从总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预习就是在教师讲授之前,预先理解并初步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开始接受新的知识;听课在引导性学习中属于核心环节,大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讲课也常常突破固有的教材内容与体系,补充某些前沿的学科信息等,因此,要学会及时记录教师讲课的重点;复习就是巩固并且消化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和教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疑问;总结就是将已经消化的“零散”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5]

综上所述,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学习素养就是:让学会学习成为习惯,即“勤于思、敏于行、善于学、乐于言”。大学生应该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熟练运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海涛,景安磊,李子建.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4).

[2]肖园.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素质培养浅探[J].学理论,201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