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大背景

医药行业大背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药行业大背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集中度”这个提法和做法,是国家完成产业升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手段。在集中度这个题材下,大企业实践了中央政策抓大放小净化市场环境的韬略。所有的利好政策都向大企业倾斜,越有实力的企业越能得到国家支持,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资金(如研发补贴)和机会,迅速完成整合,完成对小企业的吸附,扩大企业规模和体量,抢占战略高地。

近5000家制药企业分几个阶段将被整合?这里有太多的想象空间,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乃至于已经上市的企业,其增长模式都在几年内有所改变。药企数量的改变带来质量的提高,这是结构性改变的成果。企业的优化与被优化,整合与被整合,都是商业契机。

品种结构是关键

一方面,如果“三保合一”,质量体系完善的大企业更具备竞争力。若基金运用高效,资金规模增大,医保机构可以更科学地统筹,鼓励优秀的、负责任的药企加大药物开发和生产力度,这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国家、地方对中药的扶持是行业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拥有独家品种是调整产品结构的重心。本次基药目录中,独家药物都是中药产品,甚至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制药企业要考虑:如何剥离微利产品,加大投入做一些专利产品,提高产品集中度。

市场竞争会带来一些产品的淘汰。产品上市除了要求政策性优势,利用新药强化企业的市场影响力日趋重要。目前崛起的一些企业,莫不是靠一些优势品种独步天下,贝达就是一个例子。上市公司只要公示一个新药批件,不管实际上销售得怎么样,股票市场也马上呈现出一片涨幅,由此看来,不但医药圈关注新品,就是不懂行的市场,也唯新品马首是瞻。

品种结构性调整,是企业由内而外的调整,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基础。这里不再赘述什么是好品种,需要明确的是,没有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就没有前途。全民理性消费时代的来临,首先就表现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产品科技含量的选择性依赖。

管理创新出效益

人工成本已成为营销中的第一成本,如何削减这个成本而不让市场受到影响?传统管理格局的市场反应不够敏捷,管理矩阵需要做适应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企业对市场、渠道、终端等环节需要提出新的工作标准:服务更迅速、处理更快捷、信息更通畅、控制更有力。所有的营销年度规划都应围绕这几个方面来细化。

篇2

虽然海通医药成立于2008年,但其总经理段昌革却已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对该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当时没有证照的公司,都是以经营部的形式存在,直到2000年才有为数不多的有证照的公司。”段昌革这样回忆当时的行业大背景,在这大环境下,她先是在多家公司做小股东,继资金与资源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便成立了自己的海通医药。

是什么让成立之初仅有50多人的海通医药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拥有240多名员工,经营品种几千余种,上游合作伙伴200多家,下游终端客户5000多家,销售配送网络覆盖川渝两地近30个区县、300多个乡镇。“这完全得益于优质的产品和健全的营销服务。我们海通深知顾客的需求就是产品的源泉,顾客的满意是最高的殊荣,只有‘勤奋、敬业、谨慎、诚信、创新’才能赢得持久的发展。从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到人才队伍的培养,从企业文化的建设到公司品牌的争创,海通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海通人以顾客为中心、保质保量、诚实守信的体现和结果。所以,我们把一切方便留给客户,把一切困难留给自己。”段昌革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到。

2009年对于海通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海通导入了先进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营销方面,深度分销进一步完善,并独创“三员一部”的销售模式,被业界誉为“海通模式”,由开票员、业务员、配送员、售后服务部共同维护市场,加大了市场管理力度,在继续巩固成熟的重庆各大市场的基础上,销售业务已向各乡镇拓展,细分市场在不断深入、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就在那一年,段昌革穿梭在各大企业管理培训的课堂,北大EMBA课程、林伟贤老师的商业模式课程、台湾余世维老师的课程,以及聚成、思八达等的课程,她都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并且与自己的实际管理工作加以结合应用。

为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通医药秉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严把人才入口,在选人时一看其过去的经历,二重个人的人格品质,从其言谈举止中洞悉对方的价值观,通过一系列多方面的调研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对于人才的管理,海通医药以合理的薪资作为基础,以企业未来发展愿景作为吸引和引领人才的重要方针,依靠清晰而美好的企业发展愿景让有识之士紧紧跟随。

篇3

1、 行业大背景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

首要一点就是行业大巨变造成的市场巨变,迫使中小企业要需求生产和发展之道。同时,现有医药市场发展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空前白热化,不同渠道、相同产品、区域企业、营销模式和手段等的同质化,更加剧了这样的竞争局面。对于在市场经营中没有什么优势的中小企业而言,生存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对于这样一个并不新鲜的同盟体打造,其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必然的发展需求。但是,基于企业与企业之间认可和共同理念为核心的价值同盟,则有其市场必然,应该上升了战略高度来考虑。

2、 联合的关键是基于价值层面

古时候的结义金兰讲究的是志同道合,现在的中小企业为求生存而发起的各类同盟也必须要以企业经营价值取向为目的。而这样一种联合求生存的模式,近两年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有基于药店的采购和经营同盟、基于商业公司的合作同盟,基于大商的合作同盟等,但更多的只是出于对产品采购或产品销售需求而组成的松散同盟,往往如昙花般一现即逝。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发挥这种同盟的作用,没有建立在同一价值诉求的基础上实现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也就无从发挥这类同盟的作用。

所以要真正发挥同盟的作用,就要将有产品优势、渠道优势、管理优势等在各自方面具备特长,同时又是出于对相同渠道进行经营的企业结合在一起,在综合考察企业的经营发展规划和市场信誉度的基础上实施“价值同盟”,就可以充分发挥同盟体内相关企业的特长,通过进步发展。

3、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战术组合

中小企业的“价值同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战略上的外部机会。同时,也为这些联盟体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战术组合,使得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可以有所借鉴,获得发展。

A、 合适的利益转让

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合理分配的过程,所以企业要想在其所经营的范围有所发展,就必须学会利益转让。

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是以销售终端为主要对象经营合作的,这样的情况就决定了不能以赚取高额利润为目标,要想方设法减少经营的中间环节,让利终端销售渠道和消费者,让终端销售渠道有利可图,让消费者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企业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在医药行业,很多以招商、商业物流配送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都逐渐开始转向直营终端(药店、诊所等)操作,这样一方面企业具备了掌握终端的资源,同时一定程度上企业直供终端也降低了终端的药品采购价格,终端获得了更多的产品销售利润。而对患者而言,从终端获得药品的价格也会有所降低,自然会重复购买药品形成良性循环。

B、 有效的关系营销

现代企业的经营,更多是如何掌握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过程。对于中小企业而

言,就是合理有效的进行经营关系打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小企业一定要进行区域内行政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和渠道关系的营造,立足自身的资源,开发出更多的关系网络。

在关系网络的打造上,其核心是在人力资源的掌握上。要在企业全员中树立“做事先做人”的企业理念,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去积极营造基于企业影响力下的个人诚信形象,从而为企业所用,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C、 全面的市场保护

产品销售的关键是什么?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不用过多考虑其他方面的因为,只要能把产品变成市场的唯一性资源,保证良好的销售秩序和价格、政策体系就完成可以做好销售。于是,现代企业也就越注意产品的市场保护,打造好产品的市场销售秩序,尽可能的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目前的医药市场,产品的市场销售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一些专注于某一渠道或体系经销的产品,因为在销售区域、政策、价格体系上保护的较好,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同时,也有一大批产品尽管本身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因为恶性串货、价格体系和市场销售秩序的混乱而变成没人愿意销售的垃圾品种。这样的巨大反差在产品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情况下,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D、 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提供

篇4

前言:通过本文的研究,力图通过对中成药发展现实状况、中成药良好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的分析,以期达到梳理中成药营销的思路,明确未来的发展的方向,通过改进、提高消费者、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提高自身的形象,打出自己的品牌。

1中成药的发展战略

药品生产企业对中成药的营销策略伴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的增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中成药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成药的振兴呈现出良好趋势。在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扶持中成医药产业政策的大背景下,中成药企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中成药企业应该发扬中成药传统,通过对产品的价格,来源渠道和促销等文化营销策略的实施,实现高水平的营销策略,以推动中成药企业进一步发展。中成药企业发展策略:(1)中成药企业应该借国家对中成药产业政策倾斜的契机。加大资源投入的力度,制定好研发绿色产品的计划,生产符合科技含量高、绿色标志的产品。积极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条例、加强生产设备的更新、工艺改进与管理,使产品质量规范化、标准化。(2)促销方面上应该联合其他中成药企业共同培育国内的绿色消费市场,借助广告等传播手段宣传绿色健康消费,不断寻求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可,创造新药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除此之外,中成药企业应积极赞助环保等公益活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2中间商对中成药的营销策略

2.1 产品品种和服务策略。批发商的“产品”是指他们经营的品种。批发商迫于强大的压力,各种药品必需齐全,并且要有充足的后备储蓄,以便随时供货。批发商还应在研究,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何种服务最为重要等等,这里的关键是找出一种被顾客视为是有价值的独具一格的服务组合。

2.2促销策略 。批发商主要依靠销售员获取促销目标。即便如此,很多批发商仍然把推销看成推销员和客户的交谈,而不把它当做主要的顾客、建立联系和提供服务的协同努力。他们还需要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一些宣传材料和计划方案。

2.3批发地点策略 。批发商将批发地点设在租金低、征税少,以尽量地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对付日益上升的成本,最应发展的是自动化仓库。商品由机器自动去取出,通过传送带输送到平台,在那儿集中送货。这样就实现了机械化。

3零售商(药店)对中成药的营销策略

中成药店的发展离不开中成药传统文化的传播,以此作为自己的营销手段,才能深入人心,赢得顾客的信任。这是中成药店应该向老字号学习借鉴的方法。中医中成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为老百姓的治病发挥了极大的重要作用。未来,“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中成药将形成巨大的需求,再加上政府政策的倾斜,中成药产业将会迎来一轮新的发展。作为零售中成药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精心经营,从中成药饮片的源头抓起,牢牢把握质量关。

4中成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中成药要建立自己新的标准《中成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是我国今后15年来中成药发展的总纲领,今后,中医将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不断传承和发扬。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也列出了中成药转向予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将在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新药的创制两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部署。中成药是很具有开发潜力的,科技部等部门联合表态:中成药最具创新潜力。

5中成药发展的国际化

伴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的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也呈现出良好的回转,其中中成药的表现最为突出。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及市场需求量的拉动下,预计我国中成药继续保持增长,这对于国内的中成药行业和国际化接轨也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正式实施的《中国药典》中收集了中成药材、中成药饮片、中成药和中成药提取物的标准也大幅增加,这就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药典》中成药收集基础差、品种少,为中成药国际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中成药想要走向国外,登上世界的大舞台,质量必须的提高。只有加速发展我国中成药创新的进程,政府应向大型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政策的支持,大幅度提高中成药产业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推进我国由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的转变。随着国际范围内医疗模式的改革,以及中成药产业水平的提升,中成药产业发展面临前很好的机遇。我国中成药要进军国际药品市场,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调整并加强重视。1、通过推动中医走向世界,促成中成药的出口。中医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也是世界的财富。应该把中医推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由于中医推广会遭遇的当地西医的阻挠和各国医疗制度的限制,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逐步让各国政府和人民认同和接受中医。2、从政府方面应该帮助更多的企业顺利通过GMP,注量品质。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认证是医药制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健全质量管理机制,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建立高质量检测中心,消灭混药差错、保证药品的合格。要想实现中成药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原药材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要从生产源头抓起、加工、贮藏、运输的全过程,其实保护好药品的质量。因此,中成药要想走上国际,一定要规范生产地,推广GAP概念。

参考文献

[1] 饶远立.中成药营销策划中存在的误区与新策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02

[2] 钱兴利.探讨中国中成药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04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29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Reflection 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urse System

LU Manxia[1], MAO Zhi[2], ZHANG Honggang[1], XIE Guozhen[1], LIU Xiangqian[1]

([1]School of Pharmacy,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83;

[2]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studied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w, the actual state and social need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moderniz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reflection 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urse system was discussed. Then the human resour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course system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是,我国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中药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匮乏,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中药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制订和完善现代中药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和完善中药种植(养殖)、生产、销售的标准和规范,即落实GAP,GEP,GMP和GSP保证中药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①并且我国目前需要一大批熟悉中药从种植选材到销售各环节都按国际质量标准执行的中药类应用型通才,才能保证生产出从源头到售后都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药产品,才能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药领域的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引进各类复合型新型中药人才。然而,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和中药资源等中药类专业在“中药质量控管理课程体系”模块的教学方面相对薄弱。现在医药院校中,不少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多偏重于中医特色人才的培养,对于中药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中药质量控制管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呈现一定的空白。而西医药院校如中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虽设有药学专业,又往往侧重于化学药物的教学,直接影响了中药人才能力的培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七条:国家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中医药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应按照中药现代化建设需要而做出相应的改革,这就要求中医药院校加强中药类本科专业“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模块的建设。根据中医药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按以下方案构建高等院校中药类专业本科生“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块。

1 修订教学计划,强化专业沟通

整合优势学科的师资资源,修订中药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构建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定或编写合适的教材。

打破四个专业由各自的专业教研室相对独立承担课程的教学模式壁垒,整合优势学科的师资资源;同时修订中药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构建“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模块所涉及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定或编写适合的教材。克服传统学科教学相对孤立的教学模式弊端,做到学科内容与现代中药控制管理技术相关联。充分调动学生对中药质量控制管理学习的积极性。解决本科培养中中药质量控制管理模块建设中涉及的系列课程包括培养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材选用或编写等一系列问题。

(1)中药学与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修订生药学、药用植物学和中药资源化学的教学大纲及课件,选定或者编制中药资源化学课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中药材栽培标准GAP管理的内容,培养能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发展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药材种植的中药资源开发人才。②

(2)药物制剂本科专业修订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车间与设备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课件,以为培养精通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人才作为评价标准。

(3)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修订中药制药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课件,在中药提取、浓缩、层析、萃取、结晶、过滤、干燥等过程单元操作教学内容中增加GEP标准制定和培训内容。并且修订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及课件,加强GMP课程与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的衔接。

(4)中药类本科专业修订药品营销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课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GSP管理规范实践内容。

2 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模块的平台建设

搭建依托于技能实验中心、药用植物园、模拟药厂和模拟药房的校内教学模块平台;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③在中药企业作GMP管理设计的实战训练。解决在实践学习中药栽培标准、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中间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成品的质量标准时一系列关于校企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

(1)校内资源优化利用,教学模块的校内平台建设。④搭建依托于技能实验中心、药用植物园、模拟药厂和模拟药房的校内教学模块平台。修订这三大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使药用植物园与GAP标准训练课程、模拟药厂与GMP标准训练课程、模拟药房与GSP标准训练课程有机结合。

(2)加强对外交流,拓宽企业平台。开展校企联合,在中药材种植园基地开展GAP实训,在中药饮片厂、中药提取车间、中药制剂车间有效地开展GEP、GMP标准建立和管理的实际应用型训练。⑤

3 课程体系与平台有机结合,并及时修订,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系统

经多方配合教学模块整体运行,并及时应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正案。使该课题研究成果更适应本科教学的培养模式,并建立该模块的运行评价系统。

(1)药用植物园与GAP标准训练课程、模拟药厂与GMP标准训练课程、模拟药房与GSP标准训练课程有机的结合。将已修订教学计划的课程在教学模块的平台上试运行。如生药学、药用植物学和中药资源化学的中药材栽培标准GAP管理的内容在药用植物园中实践,同时开设中药栽培基地GAP实训;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车间与设备设计、制药工艺学和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课程在模拟药厂的制剂车间开展GMP管理实践,GSP药品销售管理标准在模拟药房中培训。同时可以在企业平台的中药制剂车间开展GMP实训。

(2)针对“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在校内外平台上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并经课题研究专家组反复讨论和调研后及时作出修正案。从而保证基于“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模块的顺利运行。

(3)在教学模块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教学成果评价指标系统。在中药现代化建设对于中药质量控制管理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紧扣中医药行业需求,建立多维的中药质量管理模块课程体系平台运作机制,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应用创新能力。同时有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使药用植物园与GAP标准训练课程、模拟药厂与GMP标准训练课程、模拟药房与GSP标准训练课程有机结合。增强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和运作,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沟通和了解,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和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帮助企业选择人才、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在健全的高等院校中药类专业本科生“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下,培养出一批中药质量控管理技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从而补充中药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为核心,基于校企合作平台以及实验中心、药用植物园、模拟药厂和模拟药房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使各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适应医药工业发展的培养模式。构建中药类本科专业“中药质量控制管理”课程体系是中药类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改革。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必须坚持以医药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强化实践意识和特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要紧密围绕中医药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通讯作者:刘向前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 13-205)

注释

① 鲁曼霞,刘向前.中药专业大学生应如何为职业生涯做准备[J].药学教育,2010.26(5):37-39.

② 王红霞,郑岩,陈随清.中药鉴定学和药用植物学课程评价机制探讨[J].药学教育,2014.30(6):49-5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