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特征

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特征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特征

篇1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篇2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篇3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15-01

1 数字多媒体的定义

数字多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与信息科学为主导,以现代艺术为指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把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各行业中。数字多媒体包含了各种形式,比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在传播的时候传播形式和内容都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数字化。数字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最新的信息载体,按照不同的分类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果按照时间属性来分的话,数字多媒体可以分为静止媒体(Still media)和连续媒体(Continues media),静止媒体指的是信息内容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比如图片和文字,连续媒体则指的是信息内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音频和视频信息。如果按照来源属性来分的话,数字多媒体可以分为自然媒体(Natural media)和合成媒体(Synthetic media),自然媒体指的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景物、声音等,经过专门的设备进行数字化和编码处理后得到的信息,像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用摄影机拍的视频、用录音笔录的声音等都属于自然媒体,而合成媒体指的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特定的语言和算法等生成的文本、动画、音乐、图像等,比如用3D制作软件做出来的动画角色就属于合成媒体。

2 多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从早期报纸到当代电视、广播,再到现代的音视频处理等,多媒体从单一性到多元化不断发展。多媒体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路径,提升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也让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变得更容易实现,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很多行业中广泛应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连,信息互通变得迅速而又方便,这也代表了多媒体的发展趋势的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到来实现了无障碍、无距离的沟通,给人们带来了更完善的信息服务。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发展也在不断突破,比如利用多媒体感官技术,通过数据手套和跟踪手语信息来提取人的面部特征,然后合成表情和动作,通过这样的人机交互,实现逼真的虚拟现实。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数字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当信息数据量变的庞大,对信息数据的要求也势必会越高,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字化是今后我国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所蕴含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也会不断提升,多媒体又会朝着智能化发展,多媒体技术功能繁多,可以处理各种音视频、文字、图像等,所以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举动,也能够突破计算机技术发展,提升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

3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数字多媒体可以在很多行业中应用,比如在教育行业,因为数字多媒体技术功能比较多,图像、音频、视频、文字都具备,所以在我国教育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辅助教学。数字多媒体利用投影仪、屏幕、幻灯、电视、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和相匹配的软件集成一个教学体系,计算机作为综合处理器,把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等进行信息数据处理,然后通过屏幕、幻灯、投影仪等相关联,建立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在教育行业采用数字多媒体辅助来辅助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冲击,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数字多媒体还可以应用到媒体事业中,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更趋向于快速、真实,希望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真实的信息,所谓眼见为实,体现信息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就是视频、画面。在我国新闻媒体视野中,就可以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利用其中的录像、录音等对新闻现场跟踪报道,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关注度,提高新闻传播的价值。

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也被大量运用,数字多媒体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会导致电影的艺术风格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电影的拍摄难度相对就会简单。传统的电影制作是胶片拍摄,胶片摄影机非常笨重,而且拍摄过程中要配合灯光等进行,这些都导致电影制作有一定难度,但是数字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影视制作中极大的提升了效率,数字多媒体的存储设备便宜、存储方便,拍摄设备也比传统胶片摄影轻便,所以拍摄中可以很便利的移动。而拍摄后期的制作也让拍摄难度降低,可以调灯光、修图、虚拟场景等,让电影质感更精美。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应用广泛,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可以运用大量的特效,比如可以调节清晰度,数字多媒体的便捷性、多功能性也可让很多小成本影视作品可以应用,让影视作品呈现更多的美学效果。

我们了解数字多媒体的功能,认清数字多媒体的应用,那么就可以将数字多媒体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进行视频电话会议,给客户远程操作;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进行远程互联网学习;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社交软件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通过App进行视频聊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字多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数字多媒体进行创新,不断推动数字多媒体技术发展,并且要把握数字多媒体特点,抓住机遇,才能够互联网时代取得 先机,因此我们要对数字多媒体有自己的认识和解读,利用好数字多媒体的优势来实现价值。数字多媒体技术是新兴的技术,是多种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能够给传统的企业带来创新和突破,当我国的技术发展不断进步同时数字多媒体也在不断的走向成熟,取得更前沿的技术,也能够给更多的行业带来积极影响,让更多的行业能够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走的更长远。我们只有不断的研究数字多媒体技术,让数字多媒体技术不断突破和成长,才能够应用在更多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才能够更快的促进各事业健康发展。

4 结论

数字多媒体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也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我们要利用数字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让数字多媒体技术能够更有效、广泛的应用,让数字多媒体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不断促进数字多媒体的发展,使其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裔.浅析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1):210.

[2]王国栋.底侄嗝教寮际醯姆⒄购陀τ[J].科技传播,2016(9):56-57,90.

篇4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并能使各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统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三大特征: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集成性指将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做到“图、文、声”的信息一体化,由于多媒体技术采用了数字信号,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并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化。免费论文,图书馆。。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在多媒体技术下,信息以超媒体结构进行组织,可以方便地实现人机交互。换言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选择和接受信息,拟定采纳信息的内容和路径,实现了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例如在播放多媒体影视信息时,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控制信息的播放过程,并截取有用的相关信息;数字化是指多种媒体信息都是以数字方式存贮的,只有以数字化方式才能使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使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存贮起来,实现人、机交互,使计算机朝着人为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方式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它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我们跨入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发展

传统的文献信息的处理技术主要以印刷为主,因此传统的图书馆大部分都以纸质典藏为主,纸质典藏方便携带,能够满足我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并且随着印刷和版面设计技术的发展,纸质资源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纸质的印刷品还将长期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信息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数量和信息分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纸质典藏信息量小、体积庞大、不便于交换、不便于检索等弊端逐渐显现,对于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数字化典藏的地位正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典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将以数字化信息馆藏为主要服务产品。通过多媒体检索系统、多媒体导读系统、多媒体阅览室等将电子书、数字报和各种专业信息网络服务提供给客户,满足客户的数字化服务需求,让人们可以体验形式多变的信息获取感受。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己有三十多万种,网络杂志用户规模4000万,用手机进行文字阅读的用户超过三千万。据微软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90%的图书品种将同时采用电子和纸张的方式发行,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数字化信息形式多样、易储存、易分类、易检索、不易变质成为现代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服务,不仅仅要求对传统纸质信息实现数字信息的转换,还应该不断增加典藏电子信息的数量和种类,以更好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免费论文,图书馆。。通过购买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实现典藏电子信息数量的增加和读者服务的增值。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主要依靠人管理,而不是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管理,因此人员数量较多,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管理上除了要处理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技术问题,还要进行大量的人员关系的协调,因此管理者能够管理的幅度有限,这造成了图书馆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层级较高。较高的金字塔结构反过来有导致了组织内部信息的沟通障碍,加深了人际关系的矛盾,从而影响了组织运行的效率。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更加关注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随着多媒体技术平台的搭建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大部分传统的服务项目由前台转向后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化,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也更加简单,同时由于管理者的管理也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因此大大提高了管理者的能力,使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加宽,从而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效率,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3.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典藏和人工服务为主导,因此图书馆配备的人员数量较多,在工作职能上更多的呈现出“工勤化”的特点,上书倒架、搬运图书、人工排序等工作占用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大量繁重的工勤工作占用了主要的工作时间,影响了服务质量,也严重的制约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很多图书馆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在传统图书馆中也都成为“搬运工”而荒废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要求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是在一定的电子技术平台上进行的,大部分服务都将在多媒体技术平台上进行管理和操作,这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人员的专业化还体现在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以及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为基础的图书信息情报学的研究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使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这将有助于我国图书馆专业领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人人专业化的发展。免费论文,图书馆。。免费论文,图书馆。。

4.服务形式后台化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基本上是由人工完成的,主要包括借还书、索引和流通等环节。人工服务有助于加强服务人员和读者之间的直接交流,使服务人员更好的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但同时也容易增加读者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人际矛盾,经常由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或者是服务质量等问题,引起争执。随着图书馆的管藏数量增加,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这更容易引起服务人员的情绪波动,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读者数量增加,读者的各种个性化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读者数量的增加,也要求服务人员的数量大量增加,否则难以满足人工“前台化”服务对服务人员独占的要求。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后台化”转变。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通过各种新的智能系统的引进,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如现代图书馆管理中,门禁系统实现了人员出入管理的自动化,电子扫描系统实现了图书编目的自动化,编码识别系统实现了借还系统的自动化,电子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管藏索引的自动化,文字识别系统实现了纸质信息和电子信息的互换,因特网实现了网际资源的互换和交流……,服务自动化不仅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并且将服务人员由前台服务转向了后台服务。另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通过“后台化”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服务需求。服务人员通过电脑、网络等技术平台,获得顾客的需求信息,并按照顾客的要求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向系统化、多元化的方面发展,读者在图书馆不仅仅能够享受到传统图书馆的全部功能,还能实现预约服务、自助服务、专业化建议、个性化服务等等。通过各种多元化服务的提供和完善,不断提升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咨询服务中心。免费论文,图书馆。。

篇5

一、容易产生的问题

当数字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课堂时,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中,他们可以借用现今发达的网络技术来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并学习。这种变化对教师的素养要求得更高,为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数字化教学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兴趣,还打破了陈旧枯燥的学习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效率。然而,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便捷,却很容易产生问题。

(一)教师自身素质不足

目前为止,很多学校已经购置了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努力创建数字化教学课堂环境,更有不少学校为每间课堂都装备齐全,这让学校在硬件设置方面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却忽略了教师个人对网络设备的运用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提升。

(二)教师对于新式课堂的理解误区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生英语时,许多教师虽然应用到电影呈现、幻灯片以及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但授课内容却依旧是程序化的课件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趣味十足,但却拥有很多弊端:一种是容易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忽视了课堂学习;第二种就是教师依然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课堂缺少了灵活性。

二、数字化校园多媒体应用的必然性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尤为必要。

数字化校园中的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富有好奇心,又善于模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的兴趣缺乏持久性,针对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易激发又易减退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其兴趣的持久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愿的接受语言知识信息。

(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观念,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好的,学生只是参与这个活动,被动的去接受,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和需要去选择。与之相比,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势是它的交互式与个别化特点。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当今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内。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等,使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新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变得生活化、立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三、优化数字化校园中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优化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优化:借助flas游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言知识。通过各种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乐趣。通过设置让学生“猜动物谜语”的游戏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关注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利用学生电脑,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课堂显得活泼有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愉悦。

2、过程与方法的优化:利用听、说、游戏、小组合作等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与课文词汇密切相关的练习题,请学生利用已经习得的单词进行正确的选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但提高了单词的认读能力,更提高了单词的理解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优化: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显示出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收获的快乐,并能够自主学习。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究各个国家文化传统方面某些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了解世界的热情。

(二)优化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英语的游戏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游戏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教学中根据学习的内容我采用了随堂小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词汇的检查与反馈矫正;对语音的检查,采用跟读与语音素材的对比,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对句型的检测主要通过口语表达与猜谜语的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方式。

3、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的软件,让学生积累资源,相互交流。例如在学生表达自己喜欢的动物时,对他们的特征描述时,学生通过网页浏览搜索到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整理汇编保存,最后形成班级学习的图片集,供全班欣赏,阅读。

总之,各种数字资源与媒体的使用,大大优化了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英语素养。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在努力学习多媒体使用技术的同时,还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之为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服务,真正的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6

一、传播效应好,视觉传达样式多样

传统媒体广告的信息传播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其诉求策略和表现形式因此受到限制。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媒体等形式。它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只能传达有限的内容。随着20世纪末数字化多媒体广告的出现,孕育着各种新的视觉样式的形成,视觉表现方式也更加生动和更具渗透力。数字多媒体将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全方位立体地为用户提供双向信息系统。例如,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网络广告在视觉传达的形式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电子显示屏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户外、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广告场所,车载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公交车和地铁,它们以新颖时尚的姿态,发挥着各自的投放优势。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也广泛使用在展厅、书城、医院以及企业的宣传介绍中。这些新兴的广告媒体样式,不仅丰富了广告的传播媒介,拓展了传统视觉传达的层次,并且获得了较好的传达效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上海外滩游轮上的巨幅LCD显示屏广告,不仅因其尺寸大,而且因其良好的黄金环境,在黄浦江上移动的视觉吸引,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给来到外滩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形成了外滩独具一格的广告风景线。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告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视觉传达样式,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视觉体验。

二、交互性好,体现人性化视觉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具有形成人与机器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信息交流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无论从形式上或是内容传达上都给使用者更多的关心与服务,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交互式广告的真正意义在于体现了用户、广告客户和数字化多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是说,数字化多媒体提供高效的广告环境和资源,广告客户则可以自主地进行广告投放、更换、效果监测和管理,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信息及其表现形式。也只有建立了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交互式广告最和谐的环境,才可以让交互式广告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都可以采用的营销策略,广告的价值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互动式数字多媒体广告不仅使用在商业广告运作中,甚至在非商业广告运作中也得到使用。例如,博物馆、医院、书城、旅游景点设置的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有助于帮助人们按需要获取信息。

三、技术先进,给广告设计提供更大创意空间

人类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的巨大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几乎可以使一切艺术想象变为现实,给新时代的广告设计师们带来创作上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使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染力。数字印刷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影、多媒体电子屏幕、数字摄影摄像技术,提高了广告视觉传达的科技水准。运用电脑操作的彩色喷绘技术,使广告视觉传达作品的画面幅度加大,形象更真切感人;电脑及其相关软件在广告视觉传达创作中的运用,使广告创作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动画,从视觉艺术到视听交互,从虚拟现实空间到可以由用户选取交互点的虚实结合的交互广告媒体。毫无疑问,广告视觉传达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及其新媒体中得到发展。

四、形成跨媒体传播的整合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广告使现有的各类相互独立的媒体走向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合各种传播媒介的跨媒体平台。其实质,即统一所有的信息源与传播媒介,将全面的信息与内容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快速、低成本地传递给最大范围的受众,以发挥不同媒体之间的协同效应。跨媒体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例如,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传达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将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广告信息的独特优势;互动电视除具备一般高质量彩色电视接收功能之外,将广播电视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三者完美结合起来,实现了双向通信功能。就广告传播媒体而言,21世纪是媒体整合的世纪,是媒体创意的世纪,人类真正进入了以数字化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信息整合时代。

结语

广告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目前,数字多媒体广告形式在我国已逐渐具备了社会影响力,其地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预测,数字化多媒体广告形式将成为21世纪广告视觉设计的主流,甚至成为中国广告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P631.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44-01

1.数字媒介的特点

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推动了数字媒介的发展,数字媒介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习惯。以下我们就数字媒介的特征做几点探讨分析。

1.1 智能化特征

智能化特征是数字媒介的核心形态,正是数字媒介智能化这个特征帮助了人类实现了以前在神话故事里才能有的特异功能,能够做到依靠人的身体机能无法完成的事。数字媒介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科技含量和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其智能化特征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微观层面看,数字媒介的智能化特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商务活动电子化、数字化,信息控制下的物联网技术,电视机的定时开机和关机、自动适配显示比例、自动搜索频道,手机智能感应重力、识别语音、自动过滤短信和屏蔽骚扰电话,电脑能够自动安装更新软件,自动判别屏显进入杀毒、节能模式,网络会判别人们所要搜索寻找的信息、自动一键清理修复、自动筛选等;从宏观层面上看,数字媒介的智能化特征会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布局,促进智能城市的发展,实现网络城市、手机城市,比如城市的路灯的自动识别开关。随着高端科学技术的被进一步研发出来,媒介智能化的发展将会使智能化城市的建设成为可能。

1.2 网络化特征

当今已经进入全球化社会,数字化媒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推动促使下,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媒介的网络化发展让位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步视听、进行实时交流,超越时空界域,实现了时空的聚效应,借助于电脑和互联网,让人们可以在技术的视野下看世界。网络集成了多种媒介的功能,可以极大化的发挥各类媒介的作用,比如,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通信网之间的相互借鉴渗透,使媒介的网络化发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媒介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完善,使得网络艺术和审美模式超越了现实时空,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空间。媒介的网络化对于信息的传送、展现、交流和反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交流的效益。

1.3 多媒体化特征

数字媒介多媒体化通过信息的形式表现出了载体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的展现效果更具综合性和交互性。它以计算机作为操控中心,整合集成了多媒体的各种信息技术,对图文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和应用,多媒体化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形式,使表现效果更加的直观、形象、生动,表现过程融入交互和互动,让受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多重的刺激和审美体验,从而满足人们在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的需求。

2.数字媒介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变革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我们应该把握其发展趋势,掌握数字媒介的发展方向。

2.1 数字媒介更深化发展

数字媒介将会趋向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通信领域和大众传播领域的传播技术手段将会由之前的传统模拟制式转变为数字制式,使得数字化在信息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是当代各类媒介的重点技术,各类大众媒介加快了在数字化领域的发展速度,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介和新技术手段也不断更新换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摄影、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等新型的视觉传媒,同时也带来了影像的数字虚拟化。数字化的最大本质特点就是开放、兼容、共享,其发展会深刻影响着传播格局和媒介自身。数字媒介更深化发展会体现在会渗透于信息处理过程中处理、传输、储存等各个环节。

2.2 数字媒介发展竞争与融合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充满了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借鉴彼此之间优点和经验,最大限度的扩大传播的效果,同时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媒介表现形式。事实上,纵观各种媒介发展的历程,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们的发展都不是孤立存在单独发挥社会功能的,而是与其他媒介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比如图文与影像声音的融合才使得电影、电视、广告、动画等媒介形态和艺术形式的出现;书籍报刊和网络、电视、手机等电子媒介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了网络报纸和手机报纸等媒介形式。互联网是数字媒介得以形成发展的技术基础,它本身就融合了多种媒介形式。从传播的形式看,它不同于电话的仅限于两点之间或两面之间的传播,而是可以同时实现多面多点之间的相互传播。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汇发展和相互渗透给现代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电子技术之间的区别和界域在相互的交融中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媒介的发展也加速了融合互渗进程。

2.3 数字媒介的发展不断裂变与派生

数字化媒介在不断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会衍生出新的媒介形态,比如数字版报纸、数字化电视、数字电影、虚拟影像、仿真场景和3D动画等等,也即是所谓的新媒介形态。新媒介形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没有一个媒介是永恒不变的,新只是相对而言,会随着更新媒介形态的出现而变老。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中,将会产生像手机、像网络又像电视的新数字媒介裂变和派生出来。媒介的发展历程就充分展示了媒介是一个不断裂变和派生的过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媒介在不断探索发展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形态。

3.结束语

在媒介的发展变化进程中,数字媒介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形态,并深刻的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数字媒介跟随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渐分裂和派生出更多的形式,构成了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研究和分析数字媒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之一,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基础上的视觉和听觉采集和处理技术,使得学生们获得现代的视听感受。但是这和以往的学习经历和知识并不相同,需要剖析数字图像、数字音乐的原理和关键技术,适当体现学科技术特点,再深入浅出,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表达数字作品的质量。例如,通过数字图像原理的学习,探究图像分辨率对输出的影响。常见的数字图像输出有在计算机屏幕上的,还有打印在纸张上的,如何清晰、快速地在输出设备上呈现数字图像,必须进行学习和深入探究。再如,清晰的图像效果对计算机硬件有较高的要求,人眼的生理结构对图像的感官效果对数字图像的质量有要求吗?在掌握了数字图像原理、图像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打印分辨率后,进行比较性的实验探究,不难解释为什么PPT演示文稿或纸上呈现模糊图像等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于,使学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媒体进行感知与表达,如颜色的数字化和表示。学生们看到的图书、画册上的颜色,要有光线,光反射到眼睛中才能看到图像和颜色,没有光时,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了。然而手机、计算机显示器不一样,它们发光并呈现彩色图像,这就需要了解颜色模型和颜色的属性,一个是RGB颜色模型,一个是CMYK颜色模型,还有和设备无关的Lab颜色模型,输出表达的媒体不同选择的模型也不一样,因为视觉色域和不同种类的颜色模型所能表达的色域空间有差异。在选择颜色时,不论哪一种图像处理软件的颜色设置,都能够看到颜色的数字分量的数字值,这就用数字科学准确地表示颜色。再有就是颜色的属性和运用,属性包括色相Hue、明度Brightness和饱和度Saturation,属性也直接表现在图像处理软件选取颜色界面上。然而知道和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其中的环节有赏析也有实践。赏析作品数量采用典型名作和学生作品参半的比例,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计算机的多媒体处理技术能够让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上达到更高的效率。

总之,多媒体技术中通过对图像尺寸、颜色的数字化,提升了学生对数字图像原理的理解。应用数字化能够科学地表示颜色,避免了过去多媒体向其他学科、社会和生活渗透太多、整合过分,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信息技术学科味不浓等问题,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创设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景,有所教有所不教

选修二模块的教学在多媒体技术上更加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了避免整合过度,需要更合理地创设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景,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重要积极因素。这些情景在校园中就可以发现,如学校中各个班级门口都挂有学生们设计的班徽、橱窗中的社团招新和学生活动海报招贴画、在学生运动会中各班方阵前的手绘班级标牌、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贺卡、红五月歌咏比赛中学生的特色班级服装和配饰以及研究性学习演示文稿、科考报告、特色班刊等等。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学生们手绘的,由于手段等因素的限制,总体看来,在视觉传达上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如果使用计算机输入文字、选取颜色、打印文字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和更好的效果,而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和生活密切相关,也在影响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掌握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让这些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容易。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高效、出色地帮助学生展现思想,将这些内容分别融入课时计划和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能够知行合一,并能够很快体验技术带来的品质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

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记得有一位新任职的老师说,实习时老师说过“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必要写”,平时也不难看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套话被写到每一节课中。在高中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项,空话、套话多,挖掘技术价值,技术背后的伦理、道德、情感少,与知识与技能目标割裂现象普遍存在。

视听媒体越来越被学生喜爱,而内容的传播也悄然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记得某年校运动会入场式,我在调音部门,听到有些班级是伴着街舞的音乐上场……音乐的节拍震动了我,思想上也同时震动了我。中国在1987年向世界发出电子邮件后,短短二十几年,全体中国人汇入了世界数字洪流中,数字化推动了传媒业发展,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以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的内容被视为新潮和时尚,深刻而崇高的内容被视为落伍。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也更容易被传染、被塑造。

价值观是当代青少年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灵魂,让青少年的价值观丰盈、理性和高尚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主题价值观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思想归宿,批判性思考是辨别善恶美丑的方法之一。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而且是民族的使命和责任。在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上需要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挖掘,例如,在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同学们举例分析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阿凡达》,在多媒体技术运用上有诸多的创新,使得潘多拉星虚幻成真,达到震撼效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它除了票房第一的经济收入,还传播了美国文化,而潜在的文化认同,在数字媒体技术质量有待提高的中国,会不会削弱同学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还有一个案例是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个背景资料,就是北京奥运会专色应用系统颜色,在颜色数字化中,同学们学习了北京奥运会专色应用系统颜色的数字化表示,六个专色是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和玉脂白,在奥运火炬、吉祥物、场馆、颁奖环境和服装等众多的环境中运用,向世界传播了的中国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

篇9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早在1996年,吴炜煜先生在《多媒体世界》撰文提出了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1]华中师范大学傅德荣教授认为,多媒体特点主要有:1.整合性,通过计算机实现多种单媒体的整合;2.数字化,将各种单媒体变换成数字信息,读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的整合,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基本技术;3.交互性,交互成多媒体系统;4.超媒体,是一种网状式的结构形式。[2]3黄孝建先生主编的《多媒体技术》一书指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能同时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在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联系,使其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的技术。”“多媒体的关键性在于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这也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多媒体系统一般具备如下功能:捕捉、操作、编辑、存储、呈现和通信,为用户服务。”[3]

根据以上关于多媒体技术的几种观点,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二是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三是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四是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五是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多媒体教学正是在上述5个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实施的,这些技术特点,为我们提供了教学领域内各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并帮助地理位置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用户,克服各种障碍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的理解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计算机的技术,而且也要关注人与机器的关系、人性化的系统和用户至上的观念。

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4]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多媒体教学为什么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虽然也是单一的媒体,但它同电视、音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强大的扩展性。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只要在计算机内加上适当的部件,就多了相应的媒体功能,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非常简便、经济,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胜任”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的技术设备,必然被学校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其主要作用是让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更加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各样的媒体交换信息。如使用纸张、广播和电视交换新闻、消息和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家用电脑用声音媒体、光学媒体和动画媒体来交换信息,它在教育中有着广泛前景。在多媒体教学中,它主要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视频与动画这4个方面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教学软件,掌握这四方面媒体的制作,成为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技能基础。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5],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其技术上要作四点说明:第一,视觉媒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文本信息是文字信息的集合,它既是一种符号系统,又具有颜色、大小和种类等特征;图形是点、线、面、体等信号的集合,以面为例,不仅指一般的平面图,还包括曲线、地图、设计图等;图像是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的集合,所谓视频信息就是活动或运动的图像信息,它由一系列时间轴(周期)呈现的画面构成。第二,视觉媒体信息的数字化是根据上述各种视觉媒体信息的特征进行的。不管是文本信息还是图形信息,它们的数字化都是各自按编码的国际标准完成的。第三,视觉媒体的各种信息根据不同信号实现数字化。静止图像是一种二维信号,先要经过扫描转换成一维信号,再经过采样、量化、编码实现数字化;活动图像的视频按一幅一幅的静止图像以一定周期展示,每一幅的数字化方法与静止图像类似。第四,视觉媒体信息处理是一种按照物理学原理进行的技术。它们都是利用光电和电光转换原理,把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再还原为光图像。

为了使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第一,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第二,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三,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第四,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第一,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第二,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第三,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

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第一,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第二,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6]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一句话,听东西也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即在听觉的范围内也会有视觉中那种感受野的情况。由此可见,听东西绝不是简单的录音,听觉过程是有分工的,是一个侦察器在那里侦察。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揭示听觉感受野,以及反应乐音与噪音信息的特征。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为教育制作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应用软件,它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管理教学软件以及应用于教育的图标统计类等的实用软件,其中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核心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是一项对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触觉媒体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和编辑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即设计和制作。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中,有一个编写稿本的重要技术。傅德荣教授在《多媒体技术以及教育应用》

一书中设专章论述这个问题。他指出,“稿本是表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内部结构的各种文档的总和。它是一种多媒体文档。编写稿本的实质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2]230这个设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本设计,涉及内容结构分析、开发策略、超媒体的结构框图和制作原理等;二是详细设计,设计超媒体结构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学习流程设计和框面设计;三是媒体数据设计、涉及静止图像数据设计、视频图像数据设计,动画数据设计和声音数据设计。稿本编写体现出工作的计划和制作的蓝图;成功的稿本编写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成功的一半,多媒体教学软件就是根据稿本进行制作的。与此同时,多媒体化的教学设计把活动分为三种类型,有课堂型、课外型和知识扩展型。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这三种教学模型编制教学软件,前两种属于课程软件,后一种属于参考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既需要有多媒体计算机等硬件环境,又需要有多个媒体数据整合而成的软件环境。在制作中,有一个立项、写本、编辑、加工、整合等开发流程;要使用某种算法语言和各种工具的两种方法,强调坚持教育性、可调节性、因材施教和非结构化教材等原则;制作成果是课件,也就是说,是有关课程某一部分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片等),是专为教学活动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育活动的程序,帮助开发、维护程序的文档资料,帮助教师和学生使用程序学习的课本和练习册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体现了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教育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形式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易于理解;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和国际联网,以获取最新资料;改革教学模式,呈现交互式的教育方式;体积小、分量轻的光盘能容纳庞大的信息等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尽管有一些妨碍教师主导作用的负面影响,但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对学习者记忆与学习的要求、师生互动组合方式的要求、个别化教学与因材施教的要求、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模式的要求等,这些都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奠定了教育基础。

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二是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三是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编制一个优秀的教育软件,我们需要了解诸如软件的使用体、运行环境等问题。其中关系到软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了解创作工具的特点,这样,才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与其他工具软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操作简便,易于入门;2.强大的集成性开发环境;3.开发周期的缩短是软件得以投入运作的最好方式;4.具有极大的扩充功能。在软件的制作中创作人员一般都追求一种极大的时效比,也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原程序求得较好的效果、较高的质量、亮丽的界面和较低的运作环境。因此,如何从众多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选择符合自己最满意的多媒体创作系统,直接关系到以上所罗列的各种要求。一般来讲,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对创作人员,要求其个人能力与经验;对多媒体创作工具运行的环境,我们以PC机的环境作为标准。此外,MAC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多媒体的典范;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有诸如教育型、演示型、娱乐型、百科全书型等不同类型,因此,对创作工具的选择要求根据具体需要考虑选取不同的类型。因为不同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综上所述,现在教育系统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其质量是受多媒体创作过程影响的。目前,为满足大、中、小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需求,在制作软件时需按要求选取适当的创作工具,提高制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做出质量较高的教育软件。

虚拟现实是一种人和计算机接口的技术,亦称“灵境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高度逼真的、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进行视、听、动等行为的虚拟世界。虚拟现实不仅能够展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实现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特征。虚拟现实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人有很好的临场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与虚拟环境的自然交互,实现对虚拟系统的自主控制,实现感知的现实、操作的现实和运动的现实所构成的三要素。这里要强调传感设备。它有显示和呈现视听感知现实的立体头盔等设备;有输入人体对虚拟现实操作行为的数据手套等设备;有通过合成和传递方式实现运动现实的计算机模拟等设备。这些传感设备,既有穿戴在人体上的装置,又有设置于现实环境中的传感器,如摄像机、声响设备、远程传感设备等。虚拟现实尽管经费昂贵且有一定实验的危险性等,但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技术,它在丰富学习环境、为学生扩大知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造才华等方面还是有教育价值的。虚拟现实的出现,是教学训练、特别是复杂技能和特殊专业训练以及教学评价的需要。如果有条件,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少现代教育,如建工、医学、航空、航天等专业的教学,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提高教学教育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所有这一切,都为虚拟现实技术奠定了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篇10

当前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和新传播媒介的出现,创新了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对戏剧艺术造成极为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创新了时展潮流,同时人们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在舞台艺术表现当中。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在表现形式与视觉效果方面有限,导致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舞台艺术的多种要素,如灯光、音效等,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艺术门类区分界限逐渐淡化。

一、多媒体技术在舞台戏剧结合历程

国际上对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舞台戏剧当中的研究较早,比如在1968年捷克的约瑟夫·斯沃博达进行的投影实验,比如早期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多媒体影像来展示舞台,为人们创造了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之后在短时间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在舞台创作的时候,传统手绘舞台场景消耗时间和精力,虽有益艺术,但是时间成本随之降低,现阶段人们使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和颜料,使用投影机和大屏幕来取代传统的画布场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灵活切换各种场景、丰富组合类型,在舞台上创造了更多丰富的视觉元素。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投影设备的运用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也让舞台艺术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趋势。进入2000年之后,舞台演出结合了真实演员、演员影像技术,多媒体介入之后可以将提前制作好的演员形象展示在荧幕上,这降低了舞台表现的局限性,让演员能力发挥空间变大,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可随意转换空间和时间,这种方式让演出内容存在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在过去,场景切换困难,而且是使用切换机完成,使用新技术之后多媒体和切换机的使用让场景过渡变得自然,影像效果、视觉内容、演出展示也更流畅顺利。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数字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改变,但是发展速度却存在差异,根据经济发展和接受程度之间的区别,因此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国外比国内先进,国外制作水平也高于国内。中国的多媒体技术在20世纪末才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与国际水平相比肩。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除了对舞台演绎效果造成巨大的影响之外,对观众、编剧、演员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类人群中,一方面是坚持创作传统艺术,排斥数码电子与设备;另一群体则认为这是舞台创新、焕发戏剧生命力的良机,因此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可以看到丰富的舞台表现。这两种前者挖掘本身潜能,后者是兼容并实现创新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舞台戏剧当中的运用

多媒体出现之前,导演只是将不同媒体、形式加入到剧作内,这其实只是平面上的组装、并列,是单方面增加各种元素与方式的体现,只是为节目做点缀,仅此而已。这种技术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方式比较笨重,产生的效果是1+1=2,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中国人开始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艺术上的表现,当时上海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舞台的重要场所,汇集了东西方舞台戏剧艺术精髓与名流。在2000年之后,上海先后开始了多媒体剧目的尝试,并且获得成功,这其中有话剧、音乐剧、昆曲等。多媒体技术将舞台展示需要的影像资料、图文结合在一起制作,经过LED多维与单一投放展示给观众,单一投放环节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多媒体环节,该方式的局限比较大,只适合映像投放较少的情况。两台以及以上的投影仪组合是在单台无法满足舞台戏剧的艺术想要呈现效果的时候,则采用多层或者是叠加方式,无缝连接技术来增加层次感。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完善,当前人们纷纷使用LED屏幕,作为最常见的成像载体,人们对其进行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分析,在舞台戏剧领域内LED屏幕从最初展示资料到转化成为舞台艺术表现的一种补充。通过运用LED屏幕,展示出强大的视觉冲击,与观众互动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进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2009年,大型多媒体音乐剧《弘一法师》上映,主人翁在多个领域内颇有建树,比如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书法等方面,音乐剧第一幕主要体现李叔出家之前的俗世经历,第二幕皈依佛门后佛教对他整个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需要在荧幕上展示出来,这需要人们掌握先进的舞台视觉艺术创作技术和设计能力,寻找最佳的表现形式,为每一个场景选择合适的表现风格、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舞台成为一个集时间、空间无限延展的舞台,为演员打造一个融合灯光、色彩合适氛围,提供视觉上的享受与想象空间。通过LED屏可以任意播放画面,还可以表现出灯光效果,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影响和传递情绪。在新时期人们试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舞台语言表现,传递氛围、无缝对接、烘托气氛、层层推进,为舞台艺术表现推波助澜。

三、在舞台戏剧艺术当中多媒体呈现出的特征

(一)丰富多元的舞台形式

多媒体技术提供更多元的表现形式,打破传统形式、深化内涵,拓展形式,避免传统舞台场景真实构筑所消耗的物料、人力,传统设计可能为了灯光的角度而费尽心思,多媒体可以随意控制,营造出真实、有创造性的舞台空间。传统舞台布景由真实的物质材料搭建组成,是能够看到、摸到的客观存在,构建出一种真实场景。多媒体技术根据戏剧内容设计虚拟影像、虚拟空间,拓展表现形式的同时为戏剧人员的工作提供创新的可能性。传统布景设置追求真实合理,演员根据布局来发挥,而多媒体不限制范围,摆脱传统以依托为主要手段的表现形式,演员也抛弃了传统的表演支点,能够尝试全新的表演体验。比如在《弘一法师》的第一幕当中,前半生与佛门无缘,因此前半生色彩丰富,使用三维场景表现出来,地面彩砖快速闪动、模拟上海灯红酒绿的生活,更能展示出上海十里洋场声不绝,而在脚步转换当中的灯光也从五光十色变成素淡,人们从脚的视觉引入人心,通过彩砖引发想象,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

(二)舞台时空特征的非线性思维

篇11

一、网页设计的发展和瓶颈

网页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因此网页是是网站信息和留住用户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网页设计的质量和美观性、功能的丰富性对用户体验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网站和网页的设计有不同的重点,比如一些综合性的门户网站需要设计多种功能和板块,而一些个人博客类型的网页则不需要很多的功能,而是要从美观性方面进行设计来确保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网页设计的内容包括网页框架搭建、数据库搭建、色彩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因此网页的设计需要应用到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比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网页设计的功能性设计和动画设计等。

二、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网页上的内容和元素主要靠多媒体技术进行承载,也是依靠托媒体技术进行表达和设计,因此多媒体技术对网页设计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完成对网页设计所需的数字音频、文字信息、视频动画等元素通过数字化数理,使其能够应用在网页设计中,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使网页设计模块化和功能化,提高网页设计和速度和安全性,同时加入数据库等技术可以使得网页的功能性和安全性获得较大的提升[2]。

2.1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

数字音频先处理技术是网页设计中常见的多媒体技术之一,在通常的情况下,网页设计者会根据网页的具体内容来设置相应的背景音乐,这样选择的音乐能够契合网页的具体内容,确保用户浏览网页能够更加激发其兴趣,增强用户的粘性,而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择时对传统音频技术的一种补充和增强,通过对音频数字化处理能够更好的适应音响和播放器使其播放效果增强,通过对音频的采集、剪切和处理等方法,对需要在网页上播放的音乐大小和长度进行选择,一般而言采用的大多数都是中等质量mp3、MID等格式的数字音频文件,这些格式的数字音频较为适合在网页设计中采用。

2.2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

在现阶段网络传输速度不断加快的前提下,视频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视频形式对于用户来说吸引力是最佳的,视频可以传达的信息量比图文等形式也更多,因此视频处理技术被越来越多应用在网页设计中[3]。网页设计者一般采用NTSC制式的视频,这种格式的文件能够提供4:4:4的采样文件,能够提供质量较好的视频效果,其他还有一些较常用的视频格式,比如SIF格式的视频数据量能够达到每帧2028kb,PAL和CCIR等不同格式的数据量则更加大,因此在传递的信息和色彩等不同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不经压制处理会造成网络宽带资源的浪费,因此视频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好视频文件的压制工作,通过H.263纯软件编码器的应用来进行视频压制和提升视频效果,确保两者的和谐统一。

2.3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的应用

图像是网页设计的基本元素,图像的应用在网页设计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来提高网页整体性和美观性。网页设计师主要通过图像扫描或者数码技术完成对原始图像的获取,然后采用Photoshop软件和其他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图像进行处理,然后按照网页设计所需要的格式输出对应的格式,再对其进行图像大小和特征的检测,以确保能够符合网页的要求。

2.4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篇12

中图分类号:TP277

1 研究背景

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媒体技术却无法满足国内教育教学方面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国外最早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是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人就开始将教学机器以及程序教学不断的应用到教学中来,自1985年之后,多媒体教育模式开始显示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被应用到高校教育以及社会中,最终推动了计算机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计算机教育被彻彻底底的广泛应用。

2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现状以及成因

对于国内来说,我国的数字化多媒体教育出现较国外晚,导致了我国的现代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以及设计的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尽管我国的数字化多媒体软件开发起步较国外晚,但是目前我国也已经存在了很多专门从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士,同时也存在很多专门从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研究院或者研究机构,目前我国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已经有一些多媒体软件慢慢的转化成了商业品。

目前,我国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依然存在这诸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针对多媒体软件的开发研究均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其主要是针对课程自身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及研发,其表现出非常强的片面性,只是针对教育教学而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然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放性、教育性设计和开发方面的研究设计的并不是很多。导致目前国内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设计普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需求分析

数字化的相关教育技术是一门主要的必修课程。老师为学习者讲授数字化多媒体的相关内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系统的内容,是这门学科专门针对高层次的教育技术人才而设定的一门学科。学习者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可以掌握和熟悉数字化多媒体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对数字化多媒体的设备、系统以及技术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掌握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基本制作方法。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主要是针对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了解程度、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掌握程度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其目的就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风格进行一个综合的了解,从而分析并制定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建议,为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从而使学习者真正的对学习产生兴趣,促进学习者能力的发展。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方面提供非常巨大的帮助,在专业人员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结果从而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因此,可以看出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培养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应用软件。

4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

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1)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目标;(2)教学媒体的选择;(3)知识结构的设计;(4)诊断评价的设计;(5)软件交互性实现方面的设计;(6)软件开放性的实现方面的设计。按照以上七个步骤进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可以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同时在进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结果进行设计出大部分学习者均有一定需求的设计方案,这样就更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提高。

5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实现

从狭义的理论观点来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即是包含了多媒体的课件,同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程序。但从广义的理论观点来看,多媒体教学软件不仅仅包含着多媒体的课件内容、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程序,同时还包含了程序、课件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往。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本质上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软件技术将多种信息进行快速的整理并且以图、文、声、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教学信息主要包含了教学控制信息、教学的内容信息、教学反馈信息以及教学的应答信息等内容。教学的内容信息又包含了知识的符号信息、知识的意义信息以及知识的逻辑结果等相关内容。此外,教学的应答信息的含义指的是学生通过输入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对于学生的应答,多媒体软件系统的相关程序可以根据学生通过输入设备的应答情况,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从而判定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并且多媒体软件系统可以将各个学生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呈现出最终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并且多媒体教学软件中还存在相应的程序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的学习方法以及建议,这种针对不同学生而制定的建议称之为反馈信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多媒体教学呈现出了内容更加丰富,内容的个性能力更强,课堂上交互的能力更强。

6 总结与讨论

本文研究通过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实现等方面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进行了综合研究。最终整理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在分析方面进行了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介绍,同时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对学习者特征分析去发现学习者的需求,最终通过技术方案、学习者特征分析结果等方面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经过以上的系统分析然后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详细的设计,从系统的界面、结构、导航以及交互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设计。最终采用Flash等工具进行软件的实现。使得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功能,极大的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林.MP2000型单片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2]刘强,朱文球,张阿敏.面向网络教学的小规模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30(10):142-146.

[3]黄炎磊,叶青.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

篇13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信息化就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且造福于社会发展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打造出一个以信息传递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几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充满了信息化的痕迹。目前,信息化已经逐渐朝着现代化以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极阶段性成果,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1 博物馆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就是指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各类各样的信息及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播及应用。目前,我们主要利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技术,处理的过程中针对信息本身,最终实现利用所处理信息的目的。不难明白,博物馆信息化就是利用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从资源、交流展览工作以及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处理,从而实现博物馆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及服务的深入化、现代化;另外,博物馆的数字化是指在博物馆具体的工作如交流、展览等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总之,只有保证信息与数字之间的统一,才能实现博物馆交流展览工作的信息化。

2 博物馆信息化的主要特点

2.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及传递,并且使各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博物馆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博物馆内的文物本身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与图书信息载体相比,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还具有其特殊性,是自然和历史的沉淀,具有天然的真实性。而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存在,作为人对自然信息处理的结果,都会带有人们意识的记录。因此,与数字化图书馆相比,人们对文物信息载体的需求更加直接,所以当前正在开发和所应用的信息技术都将可能运用到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中。

2.2 社群组织

社群组织是信息化博物馆的主要特征之一。博物馆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多种类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构建出适合于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不同知识层面的数字化博物馆。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我国信息化博物馆不仅仅包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涵盖了各种经济、社会的精髓。因此,只有实现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其主体功能,从而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

需求。

2.3 数字化档案的应用

信息化博物馆的资源核心就是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不仅包括业务管理信息及研究成果,还包括文物的本体数据。其中文物档案以纸张、照片、光盘等各种形式为信息载体,与图书信息载体相比,某种文物档案所包含信息更加丰富,并且是独一无二的,不具有重复性。另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同应用及发展,以及博物馆业务管理的需要,文物的数字化信息将具有无穷的可扩充性及可延

续性。

3 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认识及应用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部分博物馆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在博物馆的内部也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另外又由于信息化建设都是由管理人员来决定的,因此消除管理人员认识的片面性,提高其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关键。

3.2 资金投入少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目前,由于财政压力较大,信息化博物馆建设的投入较少,并且各地的资金投入也不很平衡。由于对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的投入较少,这也就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进程;又由于管理人员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有一定偏差,只是关注对博物馆硬件建设的投入,往往忽略了业务发展软件的投资。另外,缺乏专业化的人才也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多数博物馆尤其是文物类博物馆,引进了大量的文科人才,却忽略理工科人才的储备,而信息化博物馆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然而当前却非常缺乏兼具文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

型人才。

4 未来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交流展览工作的应用趋势

4.1 重视与大众的交流与互动

建设信息化博物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更好更方便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利用,对知识的需求。单向的提供展示和信息已经逐渐落伍,而以观众为主题的导向咨询服务必将成为其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博物馆网站,向人们展示更多的陈列、展览及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重与人们的交流与互动,使人们更加主动的去接受信息,而不是被动的输入与接受。

4.2 博物馆资源网络的建立与共享

一直以来,博物馆都是以一种独立的运作模式,各个都有自己的收藏,同时也进行着自己的研究与教育,从某些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比例来分析,这些收藏却并没有真正实现让人们所利用。相信,随着信息化博物馆的成熟,必将实现博物馆资源的共享。另外,博物馆之间相互合作,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人们,也正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求。只有博物馆之间相互合作,资源共享,才能扭转单一博物馆资源匮乏、单调局限的缺点。

5 结语

总之,如果仅从现状来分析,目前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设计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信息时代的来临,管理人员也逐渐认识到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仅要适当加大业务发展软件的投入,还应该储备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同时提高应该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认识。总之,我国博物馆信息化技术也逐渐进入一个有计划、有目标不断发展的新阶段,在展览交流工作中注重与大众的交流与互动,最终将会实现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博物馆交流展览工作的网络化。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